首页范文多媒体技术的核心十篇多媒体技术的核心十篇

多媒体技术的核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0:31

多媒体技术的核心篇1

关键词:核心教育;小学教育;多媒体英语;英语学习

社会的进步必定会带动人们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人们的综合素养必须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从小学生抓起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英语也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一种语言工具随着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逐步深入英语已成为主要的交流工具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认清这一发展趋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课堂资源优化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语法、习惯用语等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运用英语交流奠定基础综合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一、小学英语教育现状

1.1小学英语教育现状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指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短课时

高频率的原则,学校可通过长短课结合,课内外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活动。要保证每周至少4次教学活动,学校可根据具体条件,灵活安排。调查中发现,我市开设英语的各小学绝大部分是每周6个课时以上,从课时上来说是绝对足够的,但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不同的学生的语言输入量差距天壤之别,有的学生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过早地出现了两极分化。另外,由于英语教学法参差不齐,从某种意义上讲,使英语课程的开设效果也不尽相同。同时,由于英语课程教学对于教室条件、设备等要求较高,对于有的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小学教师很难通过课堂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素质和教学质量。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北京各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各级领导必须切实予以足够的重视。一是从课时上给予保证;二是改善教学手段,增加英语教学的相关资源配备。

1.2、一二年级学生英语教育的重难点

笔者以人教版小学一二年级课本为例,重点梳理了重难点词汇和句法如下:

dad爸mum妈grandma祖母grandpa祖父peach桃子banana香蕉watermelon西瓜orange橘子apple苹果red红色的yellow黄色的green绿色的pink粉色的orange橙色的blue蓝色的white白色的gray灰色的pencil铅笔bag书包eraser橡皮ruler尺子marker彩笔pencil-box文具盒knife小刀pen钢笔book书bird鸟puppy小狗fish鱼chick小鸡kitten小猫monkey猴子pig猪rabbit兔子door门window窗户desk书桌chair椅子shirt衬衣jacket夹克衫skirt裙子sweater毛衣coat外套dress连衣裙sunny晴天的cloudy多云的

案例分析:一、二年级单词主要为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而这些单词的朗读与记忆则是最基本的英语学习基础,在纳米盒子中则更多的是在听力材料和课本朗读中出现的,缺少了英语音标的解释和学习。只能用于启蒙阶段学习不能用于英语记忆技巧的介绍。

一、二年级英语日常用语:

1.―Hello!/Hi!―Hello!/Hi!―你好!―你好!

2.―Goodmorning.―Goodmorning.―早上好。―早上好。

―Goodafternoon.―Goodafternoon.―下午好。―下午好。

拓展:―Goodevening.―Goodevening.―晚上好。―晚上好。

―Goodnight.―Goodnight.―晚安。―晚安。

3.―whoisshe?―She’smygrandma.―她是谁?―她是我的奶奶

―whoishe?―He’smyfather.―他是谁?―他是我的爸爸

拓展:―whoareyou?―i’m…―你是谁?―我是…

―whoami?―You’re…―我是谁?―你是…

4.Look!thisis….He’stall.看,他是…,他很高。

Look!thisis….She’sshort.看,她是…,她很矮。

5.―Howmanybooks/apples/pears/peaches/oranges?―one/two/three…

―有多少书/苹果/梨/桃子/橙子?―一/二/三…

6.―Canihelpyou?―有什么可以帮到你呢?

―mayihaveyourpie,please?―能给我一个果馅饼吗?

―Hereyouare.―给你

―thankyou.―谢谢

7.―what’sthis?―it’sacow.―这是什么?―这是一头奶牛。

―what’sthat?―it’sachick.―那是什么?―那是一只小u。

8.―isthisabear?―no.it’sapanda.―这是一只熊吗?―不,这是一只熊猫。

―isthatamonkey?―Yes.―那是一只猴子吗?―是的。

9.―Hereyouare.―thankyou.给你。谢谢。

―tasteit.―Hmm…Yummy.Yummy.尝一尝。嗯,好吃。

10.―Danny,standup.起来。―alice,touchyournose/mouth/ear/eye/hair/head/shoulder.摸摸你的鼻子/嘴巴/眼睛/头发/头/肩膀。-Kitty,smelltheflower.闻一闻这朵花。

案例分析:一二年级英语口语主要为日常生活中问候用语与家庭情景中交际用于,疑问句主要为一般疑问句很少有特殊疑问句。侧重于基本口语在日常对话中的运用,缺少对整个疑问句句法构成的分析和解释。

教师教和学生学都有赖于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标准》给出英语教学建议为:要促进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要整体规划各学段的教学任务,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中式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英语课堂教学,交际法、听说法、情境教学法、合作语言学习法,在务型教学法等要根据具体课型针对性使用。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技能、义化意识等,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学会用语言做事。培养学生的核心索养,就要形成与之相一致的教学观念,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构建合适教学模式的关键。

1.3、当代社会中小学英语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

相对于中学及大学英语教育,小学英语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各个方面还不够完善,不管是教师、学校还是社会,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努力做好英语基础教育工作,为学生英语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个人发展过程中必备的一项技能,笔者相信,英语教育,尤其是小学英语教育,因此纳米盒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更加成熟和完善。

二、关于纳米盒子小学英语模块的调研

2.1、纳米盒子英语模块的构成

纳米盒根目录分为课内学习、微课堂、课外天地、成长圈、爸妈专区、用户中心和我的纳米盒七大模块,而英语的课内学习模块则是由沪教版、人教版、苏教版及外教版等多版本的小学课本为基础,同时增添了英语同步课课练和英语同步精讲、英语同步口语练这三大分区模块,为小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刚刚开始学习英语、接触英语的小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

2.2、纳米盒子英语教育模块用户的调查

调研时间:2017年2月

调研对象:纳米盒子用户共计1500名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调研总人数:1500人

调查内容:纳米盒子使用与一二年级学生学习需求

调研方式:问卷式调查

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417份,无效问卷83份。通过本次问卷式调查,我们不难看出一二年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所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表看,小学一二年级使用纳米盒子的同学中对于听力、语感培育学生的比例所占最高,这说明在小学教育中语感和模拟语言环境是首要教育、学习目标。紧随其后的是口语,交际能力也是小学英语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家长所看重的部分,而英语写作则是由于单词输入时难度大、没有音标作为架构而占比最低。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适当渗透英语音标的教学,为日后英语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2.3纳米盒子英语模块中各模块的成分组成分析

英语中的听力、英语百科、英语阅读为纳米盒子英语模块中的输入模块,而材料由于编写难度相对来说较大、课程编写流程繁杂而材料出现较少。作为输出模块的课课练、英语口语练、写作则占据了大幅板块,这与当代小学生的年龄组成相关性较大,同时也凸显出了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对于输入板块的不重视。

2.4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通过调查纳米盒子用户,分析当前一二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侧重点,而后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将纳米盒子英语模块中各模块的各组成分区展开分析,总结了当前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新时代小学英语核心教育构想

3.1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高效课堂教学,落实新课标理念

小学英语课程联系生活实际很多从知识点、练习题的设置上都能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时,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提倡运用生活课程资源,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对生活课程资源的体验感知英语基础知识,提高理解和应用水平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比如在进行,'mybody”的教学时教师课前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学生的‘head,foot,finger,arm,leg”的照片,利用计算机制作ppt课件,在学生的相应图片的旁边标注英文名称。上课时学生看着自己的头像或各个部位的图片很是兴奋。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主动跟着教学节奏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单词的拓展学习,如dentist,keephealthy等有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what'sthematter?i'msorrytohearthat.Let'sgotoseethedoctor."句型让学生结成小组进行对话训练这些生活中的语言素材‘有效激发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高效教学。

3.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落实“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

英语是一门应用学科。学好英语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时应提示学生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要联系实际。将知识点放在实践中去感知,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英文写作教学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利用网络、微课等资源进行写作训练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达到学以致用。比如,在进行pep小学英语二年级的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物频(例如:《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给学生创设‘thispandaisoldandfat.thatmonkeyisyoungandthin.”的交流情境,通过讲英语教学放入到情景之中,从情景中的观察来展开师生之间的会话练习后再让学生将对话内容书写下来,也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例写出语法、句型。与本节课有关的文章通过对这一句型的运用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语法‘比较级”的运用技巧,教师利用多媒体展台展示文章发现问题。师生共同修正这一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英语教学要打造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教学才会产生更多的正能量才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魅力和乐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

3.3注重实际生活情景构造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口语课型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观点,合作共享,分析综合。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感受不同的文化,体会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生活。通过辩论,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思辨能力,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尝试说服别人,锻炼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口语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设计解决问题型的任务,让学生找出解决办法。如只给学生50块钱,让学生设计“城市一日游”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安排行程,使自己的一日游最优化。同日寸,也可以在全班设置评委组,由评委们选出最好的一日游计划,并进行评判。学生评判的过程,也是其能力提高的过程。

3.4引领学生阅读习惯,根植学生阅读技巧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最受重视的一个课型,同时-阅读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为重要。“传统的阅读能力的概念逐渐被阅读素养的概念取代”。piSa0(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对阅读素养的定义,是“为了实现个人目标、积累知识、开发潜能、参与社会活动等目的,理解、运用、反思及主动阅读文本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只着重十字词句、长难句的讲解,不应局限在强调知识点的掌握,而应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的解读和阐释,针对文章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不仅包括细节性和理解性问题,更要包括分析性、综合性和应用性问题,使学生对文章能有自己的理解,并与别人分享。同时,阅读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内的阅读中,还应重视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精读、略读、跳读的阅读技巧。

四、结语

小学英语教育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学生通过参与多种多样的活动的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资源库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及多维度思考能力等。希望此次对小学英语教育的调研给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徐欣.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高桂芳.衡水市乡镇小学英语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衡水学院学报,2007(2).

[3]王玉芬,杨丽琴.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9).

[4]朱青梅.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理念.[J].学周刊,2014(9).

[5]姚果君.三套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之比较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3月.

[6]江俊丽.试析英语教师的学科素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8).

[7]林伟霞.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6).

[8]任凤梅.小学英语教材适用性及其评价维度[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5).

[9]管芳芳.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5月.

[10]郑文芳.小学英语教育现状反思与对策[J].学周刊,2016(2).

[11]仲辰.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2).

[12]李露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运用[J].亚太教育,2016(10).

[13]冀小婷.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7).

多媒体技术的核心篇2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表示,“星光中国芯工程”是我国国家工程产业化的重大胜利,大大提升了我国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星光中国芯”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极大提高了集成电路行业的总体水平,标志着中国iC产业设计水平已开始步入世界先进行列。这是中国芯片设计行业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综合素质正在不断提高,向真正的核心技术强国迈进。

熠熠星光路

“星光1号”成功后,作为全球第1个音频视频同体的图像处理芯片的“星光2号”被惠普、创新科技等所采用;用于移动通讯视频传送的“星光3号”,于2002年成为富士通制造的世界第1个手机控制机器人的视频处理核心芯片;移动多媒体芯片“星光4号”被全球第1大CDma网络运营商美国SpRint运营系统应用。支持电脑、移动存储、数码相机、彩信功能的“星光5号”被中国电信指定为可视通信芯片标准。

“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历经5代技术更新,在全球累计产销规模在2006年已突破1亿枚,占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60%以上的市场份额;到2008年,“星光移动”手机多媒体芯片国内外累计产销规模突破1亿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覆盖欧、美、日、韩、台等16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广泛用于电脑视频、视频摄像、智能监控、彩信手机等多种行业。三星、飞利浦、惠普、罗技、创新科技、富士通、neC、联想、波导、同方等国际知名企业都在大批量采用“星光”芯片。

国际知名品牌的青睐,给中星微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星光”芯片借助这些知名品牌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的销售网和影响力,又迅速将自己的影响铺展和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从而树立了自己的强大品牌形象。

2008年12月28日,“星光中国芯工程”十年成果与展望报告会举办。经过十年自主创新,“星光中国芯工程”取得了8大核心技术突破、1500多项国内外专利申请、数亿枚芯片的销售、全球过半的市场占有率、至今无任何知识产权纠纷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和产业化成就,推动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新路子。

目前,中星微电子已经成功地将“星光中国芯”系列芯片产品推向了国内外市场,应用于个人电脑、宽带、移动通讯、信息家电等高速成长的多媒体应用领域。中星微电子坚持自主创新,先后突破七大核心技术,申请了千余项国际和国内专利,彻底结束了中国的“无芯时代”,并荣膺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11月15日,中星微电子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

技术产业化

邓中翰认为,公司的使命是不仅要掌握国际先进芯片技术,更要将技术产业化。中星微选取的突破口是数字多媒体芯片这个目前还未有领头羊的领域。这也使中星微在开发、摸索的过程中逐步明朗。在这过程中,有一思想始终不变,那就是“越是核心技术越要与市场结合,因为它的控制面宽。”

2004年8月,由中星微电子开展的“VmD合作伙伴计划”在京正式启动。VmD合作伙伴计划联合了移动多媒体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对发展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多媒体应用市场,打造移动多媒体应用产业链将起到重要作用。

2004年10月,中星微电子作为九家发起单位之一,与信产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普天、华为、中兴共同在京宣告成立移动多媒体技术联盟(英文全称mobilemultimediatechnologyalliance,简称mmta)。联盟的宗旨是整合移动通信多媒体产业链条上的各方力量,推动网络、终端和应用的创新与规范,推动行业研发与产业化。

2004年12月,中星微电子宣布针对移动多媒体应用领域的“星光移动一号”已诞生并投入市场。2006年11月,中星微电子宣布:中星微新款移动多媒体数字处理芯片“星光移动五号”已成功应用于大唐移动3G测试手机终端,并已经在信息产业部指定的首批3G试点城市进行测试。

星光中国芯

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说:“星光中国芯工程”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积累了核心技术、创新人才、管理经验,独有的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投模式+硅谷模式”、全员知识产权意识、全球化布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企业创新为主体的创新体制,为中关村打造“全球创新中心”起到了推动作用。

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创新实体。中星微建立了规范化的企业实体,与众多科研单位和企业成功合作,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应用于pC、手机、安全监控等产业中,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形成广泛、友好的联盟。通过有效的融资、上市和国际规范化的管理,建立起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发实体。

十年来,中星微成功取得了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对于芯片设计这种高技术行业来说,没有创新就会受制于人。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了多媒体数据驱动并行计算技术、多核异构低功耗多媒体处理器架构技术等核心技术突破,申请了1500多项国内外技术专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体系,开发出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星光”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全球半导体设计协会年度奖”。

多媒体技术的核心篇3

信息化、多元化、融合化已经是当下媒体生存避之不及且不可逆的时代表征,在这样的宏大背景下,变革与自我突破几乎成为大多媒体的必然趋势。作为传统业态下广电媒体,也在融合中纷纷拓展、革新、布局,全媒体成为业内各种研讨会、座谈会的核心关键词。媒介融合必然带来行业性的激变,而作为媒体最核心的资源――记者,在这场变革中如何凤凰涅?在行业整合的全媒背景下记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作为传统广电媒体该建设什么样的记者队伍?媒体在探索,记者在实践,高校在争鸣。个人以为,全媒体记者应在平台、角色、需求等几方面因地制宜、因时而动提升素养、锻炼能力。

一、视界拓展全媒体记者不仅仅是一专多能

作为媒介融合的产物,“全媒体记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部分人士认为,全媒体记者无非是一名记者技术操作水平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而这种概念被认同的范围很普遍。但全媒体记者真是简单的技术相加吗?显然不是。如果只是单纯的技术相加,全媒体记者的培养便成为新闻流水线上的技术工人,报道灵魂便会缺失,媒体思想便会消亡。所以,全媒体记者绝不是简单的技术相加,一专多能。那全媒体记者是什么?

首先,作为全媒体记者的前提应该是学会各种技术手段,熟练掌握采、写、摄、录、编等多种技术能力,同时,可以开展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全面报道,传播渠道和途径覆盖多种媒体的多种形式。其次,作为全媒体记者,还要是媒体机构下的自媒体倡导者,这里强调的是媒体从业人员要有独立的思考方式,并能将独立的思想成熟的嫁接到自己所掌握的各种媒体手段中。此外,作为全媒体记者,要有宏大的视角,全媒时代的多媒报道只有站在更高的视角上,才能做出最有价值的判断,最科学合理的取舍,最适时适地的媒体投放。只有将以上三者有机结合,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全媒体记者。

二、有序整合全媒体记者必须借助平台的力量

2015年,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最早的地方广电媒体在媒体整合大潮下被动的变革,所谓被动,是因为在此之前,全国绝大部分省级台均已完成转型,且黑龙省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城市在内的市级台也都早于省台一步实现转型。但是,纵观全国已经完成整合的各级广播电视机构,记者真正实现全媒化的几乎没有,即使实现也只是简单的技术嫁接,且技术嫁接手段有限。

究其原因,最大的问题无非是体制机制的束缚以及媒体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比如,业界很多人认为全媒体就是“全面的媒体”,即包含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业界形态。成立广播电视总台的有之,成立传媒集团的有之,但这些媒体作为单一媒体的人为整合,缺乏系统性,无法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即使实现了有限的资源共享,但内部强弱分明,广播强未必电视强,电视强未必纸媒强,纸媒强未必网络强,因为各家媒体内部总有发展的不平衡,所以很难有一个大的健康的媒体平台供记者发挥自己全部的能力。

所以,培养全媒体记者必须在一个资源整合有序,媒体均衡发展,文化生态健康的媒体平台,只有在这样的平台中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记者的多元化、融合化、全媒化。

三、品质为先全媒体记者不应一味图“全”

全媒体记者的核心不是“全”字,而是“记者”二字,一名优秀的全媒体记者首先要是一名优秀的记者,所以必须具备优秀记者应该具备的一切品质和能力,比如,报道的深度性,作品的思想性,以及媒体记者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媒体使命,等等。当下,很多所谓的全媒体记者错误地把“全”作为核心,只图报道投放渠道的全面,却忽略报道本身的全面,只图报道技术手段的丰富,却忽视报道灵魂的深度。很多全媒体记者甚至媒体本身一味图全,报道便成了快餐报道,没有嚼头,媒体的生命力在消失。报道的技术手段再多样,刊播渠道再丰富,也绝称不上是合格的全媒体记者。

多媒体技术的核心篇4

关键词:数字媒体专业;数字媒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教学

1研究背景

随着计算机硬件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近20年来,图像、声音、视频等传统媒体对象纷纷进入数字化时代,而与流通这些媒体对象紧密相关的媒体行业也迎来了迅速膨胀、产值剧增的春天,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第四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行业需求带来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各种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疯长。至2009年,经教育部审批开设数字媒体方向专业的高等院校及二级学院就有100多家,分属工学、文学、理学三大不同学科体系。以理工为背景的数字媒体技术学科交叉复杂,因此,面向理工科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体系以及课程体系的建设,成为近几年教育专家与领域专家共同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若干年的探索与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定义和课程体系初建端倪,浙江大学数字媒体技术(Digitalmediatechnology)专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接受数字媒体的软件开发与设计制作的基本训练,具有新媒体艺术创作能力以及面向网络的、新型的数字媒体研究与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华中师范大学的易凌云提出,数字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应由三个模块组成:基础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方向核心课程模块[1]。该专业教育研究相关文献全部面

向数字媒体专业整个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强调艺术类数字媒体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2-3],另一类强调艺术和技术的结合,试图在其中找出平衡点或多样化发展途径[4-5]。没有发现把计算机技术放在首要位置的数字媒体专业相关文献。

基础课程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无趣的反作用。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结合了艺术与信息技术两个学科的特点来看,该专业的基础课程横跨文、理两大领域,到底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各方都持有不同的观点。本文从基础课程建设的角度讨论面向理工科数字媒体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实验体系、考核方法,建立以媒体对象为中心的认知策略,引导学生进入面向计算机学科的数字媒体技术开发与应用领域。

2基础课程框架

我国数字媒体概念的提出来源于国家“863”计划,“数字媒体是数字化的内容作品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完善的服务体系,分发到终端和用户进行消费的全过程[6]”。而这个数字化的内容其实就是指由计算机表达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及其编码等媒体对象。数字媒体技术可解释为获取、记录、处理、传播这些对象的技术,以及与这些媒体对象相关的各种软件平台架构及硬件产品设计。

根据以上对专业的定义和理解,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应该包括对媒体对象的认识、媒体相关软件的熟悉、媒体相关硬件的了解、媒体相关技术的学习。在这四个方面中,对媒体对象的认识是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俗话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只有深刻理解事物本身,才能更好地掌握事物的表象。因此,我们的基础课程必须围绕认识媒体对象来展开。通过开设不同的基础课程,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来认识媒体对象,如图1所示。

图1数字媒体专业基础课程设置

如图1所示,首先,数字媒体是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因此本专业与计算机专业密切相关,而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也应成为数字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计算机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非常成熟,教学内容以偏软件类的基础知识为重,如计算机导论、离散数学等。另一方面,现代计算机就是多媒体计算机,对现代计算机的了解其实也包含了对媒体相关硬件知识的掌握。

之后,基础课程的设置必须围绕从不同角度全方位认识媒体对象,以媒体对象为学习中心,进而扩展到如何获取、处理、使用、存储媒体对象等一系列问题。根据数字媒体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艺术的有机结合的理论,我们必须从艺术角度和信息数字化角度来认识媒体,媒体艺术概论课程可以综合形象地反映传统媒体艺术的特征与理论;而对各种媒体工具软件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经数字化后,每一种媒体在计算机中的特点与操纵方式。作为这两门课的前续课程,数字媒体导论将为该专业的知识结构、层次要求、历史发展、未来展望描绘蓝图,如同任何一个专业的导论课程一样,它将带领新生领略该专业的美好全貌,让学生对媒体对象及今后要学习的相关技术产生一个总体认识;而程序设计课程作为计算机软件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双重身份作为数字媒体专业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研究使用媒体相关技术打下编程的基础,同时,程序语言的逻辑性也可使学生对媒体对象有更深一步的逻辑化认识,如离散、循环等。

在基础课程结束后,专业方向课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媒体技术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几乎所有媒体对象都有专属的方向与课程,如图像媒体对应数字图像处理、图形媒体对应计算机图形学;另一方面是对编程能力的不断加强和现代软件技术的学习,可以开设如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软件方向的课程。可见,本文提出的这些基础课程都是专业方向课必需的先修课程。

3以了解媒体对象为中心的课程建设

1)数字媒体导论。

数字媒体导论课程的开设是为了从理论上讲述各种数字媒体对象的特点,从历史角度介绍数字媒体的发展,引入与数字媒体相关的软硬件技术纵览,从宏观上给学生们带来本专业的知识总括、结构分析,犹如打开一幅广阔的画卷,轻轻勾勒出山水边界。因此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发学生对本专业的浓厚兴趣。由于数字媒体正属于高速发展时期,而与之相关联的三大产业――通讯、娱乐、传媒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可展示度极高,会极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可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教学。笔者曾在毕业班的媒体技术第一节课展示了一个界面友好、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毕业纪念册,下课立刻被一群学生围住,他们希望在毕业时也为班级留下这么一个美好回忆。对于这个充满着声色光电的专业来说,媒体本身的魅力无非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比起老师的循循善诱、高调理论,多媒体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为之付出努力。

2)媒体艺术概论。

文献[7]指出,艺术素养在数字媒体专业的培养中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在计算机创作手法已经普及的情况下,教育回归传统艺术理论的呼声日益响亮,因为数字媒体带来的只是工具的变化,其艺术中心却依然稳固。对于侧重于数字媒体技术的理工科专业学生来说,笔者认为艺术素养并不是凌驾于其他素养之上的重点,况且艺术素养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造就。但是媒体艺术概论却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它需要浓缩艺术专业有关各种媒体艺术的基础,如色彩、构图、动画组成等。学习这些,有助于学生从一个形象的角度去认识媒体对象,了解艺术创作人员对媒体技术的渴求,理解各种媒体软件的交互方式。比如颜色在数字化过程中可以表现成多种形式――RGB形式、HSi形式等,这些都来源于色彩的艺术理论,而配色理论同样有助于学生研究高级的媒体技术,如可视化技术。或多或少地了解艺术理论,才可能“创作”数字媒体作品。媒体艺术概论这门课程,如同在画卷上蒙上了特殊的材料,为以后的泼墨挥毫埋下别致花纹的伏笔。在作者设想的课程体系中,媒体艺术概论将是基础课中唯一一门涉及到艺术专业的课程。

3)媒体工具软件。

数字媒体工具软件的了解和掌握是创作数字媒体作品的必要条件。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相应的创作软件和修饰软件也越来越多。数字媒体工具软件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些软件,而是通过几种媒体典型软件,让学生认识计算机中该媒体的操作与处理方式。形象的操作会加深学生对媒体对象的理解,成功的作品会激励学生在该领域的进一步探索,交互方式和过程会为学生设计媒体软件提供灵感。媒体工具软件课程在我们的画卷上清晰地分割出了绘图区域,让媒体技术的学习有了模板、参照物。图像媒体的photoshop软件、音视频媒体的premiere软件、动画媒体的Flash、三维图形媒体的3DSmaX软件等,都是使用很广泛的典型软件产品,也都是使学生领会这些媒体对象的最佳平台。我们的专业目标,并不是培养一个艺术性的创作人才,而是一个知识面广、熟悉媒体特性、能够与艺术家沟通,使用计算机语言操纵媒体对象的复合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的授课重点是根据媒体对象特点理解软件操作行为,通过软件操作行为重新审视媒体对象特点。从这一课程开始,多种媒体对象出现了明显差异,可能会有学生因为个人爱好而特别进入到对某一种对象的学习和研究之中。

4)程序设计基础。

最后,数字媒体专业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和方法,进而学会使用计算机语言操控媒体对象,是本专业的根本目标。在已有线条勾勒和区域划分的广阔画卷上,程序语言教会学生如何使用中锋、偏锋、藏锋、露锋等技法来绘制精彩图案。由于媒体处理程序必须涉及复杂输入输出操作,一般需要学习操作系统提供的GUi元素或其他媒体驱动。因此与计算机专业或其他专业的第一门语言课不同,除了教授基本语法和程序设计基本原理以外,本专业教学还需要加入一些如何在某操作系统(如windows中)中对媒体对象进行简单操控的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从逻辑上进一步认识媒体对象,也为以后类似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等专业方向课的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根本上说,计算机程序从最初仅能对数字的处理,逐渐转变为面向多种数字媒体信息的处理,进化到面向对象理论,都是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的,而程序设计的理念和逻辑思维方式也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可以在传授程序语法、结构的事例别使用媒体对象作为实例,比如在讲解二维数组的时候将图像媒体作为操作对象,介绍结构的时候用色彩作为示例。

根据以上对基础课程的分析,本文设想了如表1所示的数字媒体方向的基础课程学时与主题内容。计算机软件类的其他基础课程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一致,本文不作深入探讨。

4以操纵媒体对象为目标的实验环节

各类院校数字媒体专业虽然办学特色不一,但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认识到数字媒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强实验[8]。在基础课程中,学生多方位认识了各种媒体对象后,需要通过实验加深印象和增进理解。实验的开设必须围绕清晰认识媒体,熟练操纵媒体对象的目标进行设计。针对每门课程的特点,基于综合运用的思想,本文设想了验证性个体实验和创造性综合实验两大主要实践方式。

1)验证性个体实验。

对媒体对象的认识主要依靠验证性实验。比如图形和图像的区别,可以用很简单的方式进行实验。分别在windows的画图板和word中画两个实心圆,放大同样倍数后,观察边缘处的变化,图形和图像的放大失真区别就显而易见了,如图2所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两者的存储和绘制方式决定了它们的这个重要区别。

图2图形和图像的区别实验

在进入专业的初期,建议教师用形象的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中难以说明的概念和定义。虽然都只是简单的范例,但将会对整个专业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完成图形、图像区别实验后,在专业课上再进行图形、图像文件格式以及绘制技术的介绍,就不会那么晦涩难懂了。

另一方面,媒体相关编辑创作软件的学习也主要靠操作实验。很多数字媒体技术的研究人员并不重视已经出现的所研究媒体的相关软件,这对于继续深入研究媒体并没有什么好处。在学习专业初期,训练学生使用已有软件操纵媒体对象,了解世界上媒体技术的最新成果并跟踪,同样会对专业素养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通过使用成熟软件,对这些媒体对象进行表面上的操纵,也可以启发学生逆向思维这些操纵使用了什么技术、计算机如何实现等问题。

验证性实验还表现在大量的程序设计训练上。因为数字媒体的复杂与庞大,相关程序可能比其他计算机程序难度都要大,所以更需加强对程序设计的实验建设,锻炼学生写程序的能力。有关程序设计的相关实验教学已经探讨了很多年,一样适用于本专业。在学生习惯编程处理传统程序设计媒体对象――数字与文字以后,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对其他媒体的编程训练,比如图像的显示、声音的播放,这一点突破可能会吸引刚进入专业的学生的目光,奠定良好的开端。

2)创造性综合实验。

一般来说,现在高校教育鼓励在实验环节中增加创造性实验的部分,认为脱离了课本上的示例、根据题目设计作品或者编制程序为创造性实验。本文将创造性实验的范畴扩大,认为必须是在验证性个体实验的基础上,综合若干个实验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完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媒体作品,才算是创造性实验。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若干验证性实验的创作结果作为最后创造性实验的使用数据。比如可以在媒体软件实验中处理最后的创造性综合实验――多媒体同学录的素材;又比如可以在图像显示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图像软件的操作练习编制程序,模仿其中的某些简单操作,作为创造性综合实验。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环节中,创造性实验应该是一条绳索,把原本都是从各个角度理解、学习媒体对象的课程再次统一到一条线路上来,使学生分散学习,统一理解。如图3所示,这种具有分散、统一关系的课程实验设计为更深层次地学习各种媒体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3课程实验的分散与统一关系

5以运用媒体对象为检测的考核方式

文献[9]建议使用多维考核方式,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收集材料能力等重要职业能力进行考核。为了检验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和实验环节中对媒体对象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必须考核学生在各种情况下运用媒体对象、设计方案并实施的能力。在实验环节中,学生运用媒体的能力得以展现,所以实验成绩应该成为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和课程结束时,也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媒体对象,从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的应用无处不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营造环境,考察学生运用媒体对象表达思想的能力是完全可行的。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如自我学习、收集资料等,最终都可以通过媒体展现(最简单的如ppt),并在课堂中互相交流。教师也可在课程开始前提出一个有关媒体运用的大作业,如设计某种汽车的数字媒体宣传节目(媒体软件)、一份个人简历的包装方案(媒体导论)、一个媒体数据的管理软件(程序设计)等,建议学生开展团队合

作,最后团队提交设计方案和作品,评价体系由教师评分、自我评分与团队间评分构成。在学习初期,由于学习的内容比较少,这种大作业是有一定难度的,表现内容和方式都不会很丰富。但在四年的专业学习后,作为毕业设计重新规划设计完成这样的大作业,四年所学就显而易见了。

6结语

在各大高校都纷纷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今天,跟该方向有一些联系的学科都开始了新专业规划。但其实数字媒体专业的开设时间并不长,专业设置和规划也无规范,特别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更无从参考。笔者所在的计算机学院并没有启动该专业,只是以专业方向模块方式探索该方向课程体系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本文对一个专业最重要的奠基石――专业基础课程建设进行了讨论,分别从基础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方法,实验环节建设,考核体系设置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以媒体对象为课程中心的教学思想,希望对理工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起到一定参考作用,为该专业的教学研究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易凌云.我国数字媒体专业本科核心课程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2008:1-2.

[2]杨浩生,侯彦华.数字媒体专业的现状、问题与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9(4):35-37.

[3]田茵.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7(3):144-145.

[4]陈云红.跨学科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机制构建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28(3):75-78.

[5]尹义龙.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5(4):87-90.

[6]刘清堂,王忠华,陈迪.数字媒体技术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

[7]乔立恭,李晶.数字媒体专业建设中美学素养地位、作用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8):80-84.

[8]卢锋,王苏平.数字媒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福建电脑,2009(9):32-33.

[9]蔡利梅.多维考核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高等函授学报,2009,22(4):23-24.

DiscussiononFoundationCoursesofDigitalmultimediamajorFacedtoengineeringorScienceCollege

LiLin,LUQiang,LiUXiao-ping

(Computerapplicationtechnologyinstitute,SchoolofComputer&information,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Hefei230009,China)

多媒体技术的核心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射击教学;应用;对策

多媒体技术作为20世纪教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和人类智慧的结晶,由于其融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的功能,以及其模拟、仿真、互动、情景创设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和表现手段,已成为教育科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武警院校的轻武器射击教学,是军事科目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教学的难度也较大,因为射击技术不仅仅是一枪毙敌的技术动作,同时涉及到还有心理素质、战术意识、安全意识和天气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轻武器射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具独特的优点,有利于学员射击技、战术等射击综合素质的培养。

1多媒体技术在轻武器射击教学中的应用轻武器射击应用于实战中由于目标的不确定性

目标种类多、出现突然、暴露的时间短、距离不定、地形复杂、外界环境影响大等诸多特点;在教学中只考虑轻武器射击打得准、打得快的这种单纯的以技术为主的教学,对提高学员的实战综合技能是不理想的。因此,利用多媒体的模拟、仿真、互动以及实战情景创设的功能,制作轻武器射击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更能提高射击教学效果。

(1)用多媒体技术的多功能的特点制作不同的射击互动场景课件,对学员进行射击教学与训练,不仅有利于学员形成正确的射击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同时有利于培养实战所需要的心理素质。采用轻武器射击比赛的教学方法进行射击教学,由于靶位的相对固定,同时没有实战中的敌我互动的场景,很难达到实战中对射手所要求的技术动作和心理素质。如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图像、图形、视频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制成模拟犯罪分子持枪挟持人质逃跑、犯罪分子抢劫以及持枪对峙的仿真场景的课件,运用于教学训练中,由于其仿真、互动的贴近实战的效果,使学员在这种目标的种类多、出现突然、暴露时间短、距离不定、地形复杂、外界环境影响大的情景中训练,更能提高学员在情况复杂的条件下轻武器快速射击技术和实战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同时还有利于锻炼学员在复杂的情况下实施射击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快速正确地判断,以消灭犯罪分子,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对于武警部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发生的枪战案例,依据案件发生的过程,制作成多媒体的影像课件,运用于轻武器射击教学,提高学员的实战经验

利用这种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把案件的全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员面前,特别是有利于学员提高自己的轻武器射击实战经验。

(3)利用多媒体射击教学课件场景互动技术,对学员进行射击教学考核,把考核过程通过录影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评价。这样考核不仅仅是对技术动作的考核,同时,对于学员在实施射击时其隐蔽意识和战术动作运用的效果可以作出综合的评价。

(4)制作模拟的实战场景多媒体教学课件。由于它的直观效果,用在教学中共同研究,更有利于提高学员的思考能力,使学员遇有问题不是照搬理论,也不是教学的简单重复;同时也有利教员思维的延伸,提高教学质量。

2多媒体技术在轻武器射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军事教员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操作能力。由于军事教员对电脑操作有畏难心理,对应用软件不熟悉,存在较大的依赖性,课件的制作大多是由军事教员和计算机专业人员配合完成,存在着衔接和沟通的问题,不利于教学。因此,军事教员要进一步熟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操作和教学课件的制作能力,以加大教学中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2)注重射击教学课件素材的收集。由于缺乏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注意案件的文字素材的讲授,而没有注重通过对影像资料的收集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轻武器射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环节还比较少。其实电影影片、录像等枪战场面资料大多可以作为我们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原始材料,也可以通过电脑模拟、自己录制等方法来制作;同时可以通过联合开发教学软件的途径来提高软件质量。

多媒体技术的核心篇6

【关键词】软件工程;数字媒体;专业建设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广播等技术不断发展,以互联网、无线通信为传播载体,以传统媒体内容与创新内容模式为核心的数字媒体产业在全球范围快速崛起,并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休闲娱乐的形式。

我国的数字媒体业近几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对于具有较高人文素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并具有艺术创意能力的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开发与设计人才需求旺盛。四川理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是与it企业合作办学、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3年在校学习,第4年在软件企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为使培养的学生既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在软件工程专业大框架下设置了数字媒体技术方向。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宽口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的专业方向,涉及到不同的学科知识,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探索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研讨,搭建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促进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整体水平的提升。

2.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程结构、选择知识发展方式以及确定教学组织形式的依据,也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改革的基础和前提。软件工程专业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具有软件工程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的特色,注重对学生软件开发、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性强。结合我们自身办学特色和办学条件,我校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多媒体网络、软件工程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包括新媒体应用以及虚拟现实等在内的多媒体技术开发、数字媒体设计与创作、计算机游戏设计、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信息服务及数字媒体管理等工作的创新性技术人才。”

3.核心课程体系

数字媒体方向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基本指导思想,重视实践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所学习掌握的方法具有充分的实效性,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以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成为本行业和企业所欢迎的有用人才。课程体系分为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数字媒体方向核心课程模块、专业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模块。

3.1核心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数字媒体技术方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主线构成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其中,计算机与软件基础课程有: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入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编译原理、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J2ee与中间件技术;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有:软件工程导论、软件测试技术、需求分析与UmL设计、软件项目管理与过程控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有: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网络流媒体技术、用户界面设计、视频音频制作与处理、数字影视特技应用、高级游戏特性与游戏引擎、人机交互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高级脚本与插件技术等。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开始单独的实验课程和配套的课程设计。

3.2特色课程

计算机网络游戏由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学和计算机动画以及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高度交叉结合,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游戏编程功底和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一定的艺术素养,熟悉游戏产品开发流程,具有一定的策划能力,能在游戏公司、门户网站、手机运营企业、动画公司等单位从事游戏设计、游戏开发、游戏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运营等方面工作的富于竞争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学习普及游戏开发理念,培养游戏开发氛围,挑选有潜力的学生组成开发团队;传授游戏开发中的程序设计要素,特别是游戏引擎开发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游戏开发的基本理念,熟悉游戏开发的基本技巧和流程,并具备从事游戏程序设计工作的基本技能。

虚拟现实与数字娱乐。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介绍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统组成、相关的软件技术及虚拟现实的应用,并介绍了当前数字娱乐的现状,发展和一些关键技术。内容包括:虚拟现实的定义、特性和组成,虚拟世界的创建和管理,虚拟现实中的视觉计算,虚拟现实中的交互技术,虚拟现实中的声觉计算,增强现实,分布式虚拟现实,虚拟现实应用,与虚拟现实相关的数字娱乐技术。

4.实践教学体系

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性人才,就要强化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和多层次化。基于创新性原则和以生为本原则,结合培养目标和自身教学特点,数字媒体技术方向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课程实验,专业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三个方面,各实践环节之问相互协调、相互衔接、循序渐进。

4.1课程实验

依照实践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实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能力培养的系列课程,并按照系列课程的复杂度和规模设计实践环节,开展了多层次课程实验教学,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渐进规则,将实验课安排大学四年的各个环节。

多层次实验教学是指在实验大纲与目标的规范基础上,将实验项目设计成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不同层次的实验。同一学生从基础规范一综合设计一研究创新这样难度递增的实验项目中逐渐进行训练,实现系统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课程实验主要包括:手绘训练、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多媒体网页设计、移动娱乐软件开发、网络娱乐软件开发、界面设计课程设计、虚拟现实开发课程设计等。

4.2专业实训

专业实训作为知识、能力、综合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成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点之一。专业实训是对课堂教学具有延伸作用,是学生培训职业能力、熟悉职业环境、了解实际知识的重要渠道。通过专业实训,学生不仅可以把所学转化为所用,还能使学生在学习操作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来慢慢适应相应职业岗位,锻炼职业的能力,为实习以及今后走向社会积累经验、打下基础。

我校软件工程专业是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以争建微软it学院、Hp软件学院为契机,与知名it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和服务外包人才。与中软国际、tarena(达内)科技等十多家it企业联合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

4.3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毕业实习是学生将前期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真正了解、感受未来的工作,锻炼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真正实现与行业需求的专业实践能力对接。能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从而积累工作经验,为就业做准备。为了增强学生和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及毕业实习的重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提高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及毕业实习实践环节获得的实践能力,也为缓解毕业设计时间(论文)不足,笔者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有机结合,实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模式,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来自于毕业实习,并且毕业设计的内容要将毕业实习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升华,除体现学生四年来所学知识综合之外,还要体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达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标准。

5.结束语

通过对国内外数字媒体技术相关专业及方向的调研,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相关的核心课程和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融合专业技术、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为一体的软件工程数字媒体特色专业方向的知识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与技术交叉结合的数字媒体制作与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而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艺术感悟、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以增强他们在数字媒体行业就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沈琦,于学军,张丽,等.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6:162-163.

[2]蔡建平,沈琦,于学军等.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的特色建设[J].软件,2012,33(4):108-111.

[3]耿卫东等.面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16):99-101.

[4]向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5):28-30.

[5]黄成云.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5.

多媒体技术的核心篇7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14-02

一、引言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是人类社会信息技术的又一次重要的飞跃。多媒体技术集成了多种技术,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因此,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教育规划纲要中就提出“要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以增强利用信息技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信息化的项目为依托,培养高级人才,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了解、掌握和使用多媒体技术成为当今社会很多职业的一个必须的技能,也成为很多高校学生一种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这种新的环境下,各高校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多媒体技术课程。虽然根据专业的不同,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有所差异,但基本都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媒体的相关概念、理论和核心技术,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多媒体开发和应用技术开发的能力。《多媒体技术概论》课程总体可以概括为两个特点:第一,作为一种应用技术,其应用范围很广,渗透力超强。第二,作为一门大学本科专业基础课,《多媒体技术概论》的相关原理、基本理论和关键算法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若采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不能起到有利的作用。因此,该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

二、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

多媒体是指多种媒体的人机之间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一种媒体。因此,多媒体技术就是指利用计算机来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并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和实时性的一种技术。其中的交互性是多媒体技术的特色和优势的关键特征。通过利用图形交互界面、窗互操作等,可以完成计算机和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多媒体技术基本原理,强调多媒体的应用设计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文本、声音、图像、图形和视频等,这些对象发展迅速,新的技术也不断出现,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将多媒体领域里的最新技术及时传达给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首要任务是要明确教学目标。不同专业,性质也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同,要根据这些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相关原理和算法,知道多媒体的组成,熟知相关的数据压缩算法,熟练运用各种应用技术,例如音频处理的技术、图形和图像处理的技术、视频处理的技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一批具有独立创新思维、自主创新能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人才,从而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的高层次人才。

三、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

虽然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的产生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教师一定要主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地去学习,从而让学生创造性地去应用知识。本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比如语音编码、无损压缩编码、图像编码、视频编码等,学习难度也不易。因此如何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师来说就显得极其重要。作者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把讲课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从而使得他们对于掌握多媒体技术有着热切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数据压缩算法时,作者首先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我们经常看的电影通常用光盘就可以欣赏,大家都见过那种八九十年代特别流行的胶片电影,如果把当时的那种胶片电影全部用现在的光盘来拷贝,大约需要多少张光盘?往往这种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特别积极地去参与,踊跃地回答,给出的答案也各种各样。在这样的一种氛围里,教师再给出正确的答案,然后解释答案,引出数据压缩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出后面算法的学习。从而以教师授课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去学习。

本课程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注重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一种设计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多方位地培养学生。例如,多媒体技术有很多创作工具,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创作工具进行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的创作。通过实验课,学生通常能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对多媒体技术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能较好地学以致用,这对他们日后的就业也有很大好处。

本课程对学生的考核,是对每个学生实际应用的综合能力考核。在一个综合性的考核项目中,知识和技能被融合在这种考试模式中,从而成为一个综合整体,这样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也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做好实践课的指导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四、结论

随着本科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课程对学生能够处理的媒体类型数量和质量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学生对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创作也越来越有兴趣。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不断地去总结和学习,创新出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Z].http:///20051121/3161897.sheml,2005-11-21.

[2]朱范德.多媒体技术概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9-13.

[4]康桂华.多媒体教学模式创新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9.

[5]向东山.多媒体技术与高校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性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8,(3):68-70.

[6]曹晓兰.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多媒体技术的核心篇8

关键词: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现状;解决措施

在我国电视界中,很多媒体都想尽办法去获得市场的优势地位。电视媒体的主要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练好基本功,积极的探寻,从而保证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获得群众的支持。

1新媒体时代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的新的威胁和挑战

所谓的电视节目就是由具有电视媒体的高素质人才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一定物质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产品,这种文化产品是给予人们进行精神消费的。尽可能的满足人们对于电视媒体的需求和追求,从而有效的提升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新兴时代对于现代媒体的要求。

1.1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内容

在营销的时代中,电视媒体怎样面对市场的威胁和挑战,成为现在电视媒体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针对核心竞争力来说,一般都认为能够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东西一定要有它的独特之处,也就是“买不来”、“偷不走”以及“拆不开”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教授在讨论入世给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来威胁的问题时,他认为只有知识的力量才能够达到上述效果。所以知识是21世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只是拥有知识的力量是不够的。有的学者就说:“知识运用,才是21世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针对电视媒体来说,它所需要具有的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就是:电视媒体内部拥有不能够被模仿的媒体硬件资源,其中有媒体最新技术、设备、媒体网络覆盖面积以及资源规模程度等,还有媒体软件资源,其中有媒体技术人员、栏目、管理营销人员以及频道品牌等,通过对这两个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使得电视媒体具有应对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1]

1.2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组成的基本要素

我国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构成的主要因素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硬”核心竞争力和“软”核心竞争力。其中“硬”核心竞争力包含电视媒体所具有的核心硬件资源、规模和实力,其中有电视媒体的网络平台建设、节目的制作和播出等方面;“软”核心竞争力就是指电视媒体所包含的经营效果,其中有运作的机制、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和先进的媒体管理团队,加上媒体信息投放效果的把握,这方面又包含了栏目和品牌频道、有效的信息投放效果检测制度等情况。并且这两方面的要素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从而保证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使得电视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1.3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组成的两方面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而且还都是以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为组建中心,为新闻媒体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一,要不断的改进经营机制,经营机制是保证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电视媒体在进行媒体资源的整合之后,怎样使用软件的优点来提升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的传媒业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实行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原则,原来也给传媒业带来了活力和希望,从而有效的去除了“吃皇粮”的情况。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这样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原则和内部机制已经不能够适应传媒业的发展速度了。我国的电视传媒业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善。第二,电视媒体核心品牌就是要发挥其中的核心竞争力。电视媒体品牌是媒介市场的产品,根据市场的发展状况和规律,节目和频道品牌才是电视媒体所需要体现的实在价值。随着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电视媒体也只能依靠创造和拓展品牌的价值来获得更多的广告,吸收更多的资金,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第三就是强大的人力资源是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保障。现在电视媒体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产业化和资本化运行的阶段,人才的聚集是电视媒体得以生存下去的关键因素。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更多的应该关注对人才的吸收。[2]

2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的解决措施

2.1强化专业的媒体人才队伍

电视媒体竞争的关键要素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在电视媒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才,就不能获得市场优势。媒体经营的主要特征就是要保证即能获得社会效益又能获得经济效益。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媒体的发展现状,才能够获得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双丰收,这就需要媒体的内部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所以,要不断的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政治建设、精通业务、端正作风等方面的培养,这也是新闻媒体的重点工作。而且,使用竞争的模式,来去除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模式,在收入上可以实现“效率优先”的原则。在培养人才方面要着重培养有关媒体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在以后的实习中加强训练,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结合到一起。而且,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核心团队。针对媒体来说,这种工作的模式是需要多种人的分工配合,还需要单人的突出表现,所以,媒体不仅要培养具有带动效用的记者、编辑和主持人,还要建立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熟练的掌握现代新闻手法和精通新闻业务的专业人员。

2.2整合媒体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媒体行业和新兴、传统媒体之间的竞争逐渐的增强,就需要实行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媒体资源进行融合,优化资源配置,不断的提升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使用纵向和横向还有跨行的兼并和充足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我国的电视媒体也可以吸收世界跨国公司的跨行业的经营方式,实行跨行业经营管理的方式。在进行资源融合的时候,也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不能反复建设电视媒体设施,争取达到以最小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效益。电视媒体经营要以电视为中心,以电视传播为发展方向,以电视传播最大覆盖率为目的进行媒体资源的投入,从而以最大的投入产出比例作为媒体的经营目标,从而实现电视媒体资源的优化配置。[3]

2.3构建品牌频道和节目,提升关注程度

电视台的基本资源就是频道和时段,这也是体现节目价值的关键因素。在实际生活中,要认识到电视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不仅是一个节目质量水平的竞争,还是一个频道的整体竞争。所以,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更多的是要关注到对节目质量和频道质量的提升,要时刻掌握正确的价值导向。作为新兴的电视媒体,在提升节目质量和频道质量的时候,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基本原则。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提升节目质量和频道质量的中心环节,要掌握人们的需求,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要注重对于科学技术的使用,要注重培养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电视是先进技术的产物,一个电视频道的好坏,主要就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专业人员素质的高低。提升科技含量,要有舍得投入的精神。随着媒体竞争的不断加剧,只有不断的提升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另外,电视节目多元化也是我们需要着手解决的。目前,大多数电视台把广告投入放在收入的首位,我们要打破这种传统的经营方式,加强与各行各业合作。

2.4加强媒体包装,提高品牌形象

电视节目的包装就是对电视频道的品牌标志,是通过设计来建立一个完整的频道形象,其中要对理念、行为和视觉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规范。电视播出的时间都要合理的利用起来,及时的传递有效的信息,减少一些没有用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接受群众的服务,从而提升频道的知名度。所以,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电视制播体系,从而有效的调动各个频道和栏目的资源优势,对电视节目的安排要适当合理,从而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频道是由很多栏目一起组成的,在每个栏目中要强化频道的概念,从而建立品牌形象。在频道中很多栏目的片尾落板都是对频道风格的表现,把栏目和频道进行有效的结合,当然也有效的强化了频道的理念。在对频道包装的过程中,要注重理性和唯一性的统一,通过对品牌的建设,就要突出电视节目的特殊性,从而有效的提升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4]

3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得以生存的重要源泉。也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更好的保证电视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就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审视自己的竞争对手,进行研究和学习,树立创新意识和培养大量的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从而提升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谢耘耕.2005:中国电视媒体竞争报告[J].现代传播,2005,(6):13-18.

[2]罗奕.植入式营销:频道品牌塑造下电视媒体竞争的"蓝海战略"[J].中国电视,2010,(8):64-68.

多媒体技术的核心篇9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育;图形学;图像处理;多媒体;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1,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24-0080-05

1对图形图像与多媒体知识的要求

1.1CC2004知识领域要求

在CC2004中,和图形图像与多媒体相关的知识领域是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interaction-HC)、图形学与可视计算(Graphics&VisualComputing-GV)、信息系统(informationmanagement-im)、网络计算(netCentricComputing-nC)等几个部分。表1是CC2004列出的五种课程计划中所含人―机交互和图形学与可视计算两个计算机主题的比重。表中的数字表示对应的专业与相应的知识域的相关性,范围从0~5。其中,min值表示该学科报告中列举的学生对相应知识域掌握的典型的最低要求,也是相对于其它专业最低要求的值,max值表示该专业学生对相应知识域掌握的典型的最高要求。

表1计算机主题的比重

分析CC2004中各课程计划和表1可得出,CC-CS2001对图形图像与多媒体的知识要求最高,所涉及的具体知识单元见表2。

表2和图形图像与多媒体相关的知识单元

CC-CS2001在附录B的课程描述中,推荐了一些覆盖知识领域和单元的课程,每门课程里对预备课程、课程提纲、覆盖的知识单元、各单元学时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相应地,和图形图像与多媒体有关的中介课程有CS250w人机交互和CS255w计算机图形学等课程,高级课程有CS352图形用户接口、CS355高级计算机图形学、CS356图像处理等课程,但高级课程只给出课程名称,还没有详细描述。

CS250w人机交互课程要求全面介绍人机交互原理和技术,CS255w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则要介绍计算机图形学的原理和技术,两门课程覆盖的知识单元见表3。

表3CS250w和CS255w的知识单元

1.2CCC2002和教指委计算机科学规范的要求

CCC2002同CC2001一样,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划分为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等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结构。完整的本科课程体系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奠定基础的基础课程,涵盖知识体系大部分核心单元的主干课程,用来完备课程体系的特色课程。根据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的现状及对典型课程设置的分析,给出了16门课程,分别为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离散结构,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微型机系统与接口,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在教指委的《计算机科学规范》中,也选取部分知识单元组成了15门核心课程,分别是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离散结构,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数字逻辑,社会与职业道德。可见,计算机图形学都为核心课程之一。

在《计算机科学规范》中,计算机图形学和可视化计算可以划分成以下四个相互关联的领域:

(1)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形学是一门以计算机产生并在其上展示的图像作为通信信息的艺术和科学。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①表示信息的模型的设计和构建应有助于图像的产生和观察;②方便用户使之能够通过精心设计的设备和技术与模型(或者说观察到的图像)进行交互;③能提供绘制模型的技术;④设计出有助于图像保存的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的目标是对人类的视觉中心及其他的认知中心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2)可视化技术:主要目标是确定并展示存在于科学的(如计算和医学科学)和比较抽象的数据集中的基本的相互关联结构与关系。展示的主要目标则应当是发掘在数据集中潜在的信息,从而有助于用户增强对它们的理解。虽然,当前的可视化技术主要是探索人类的视觉能力,但是其他的一些感知通道,包括触觉和听觉,也均在考虑之中,以便通过它们进一步发现信息的处理过程;

(3)虚拟现实:虚拟现实(VR)是要让用户经历由计算机图形学以及可能的其他感知通道所产生的三维环境,提供一种能增进用户与计算机创建的“世界”交互作用的环境;

(4)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视觉的目标是推导出一幅或多幅二维图像所表示的三维图像世界的结构及性质。对计算机视觉的理解和实践依赖于计算学科中的核心概念,但也和其他一些学科(如物理、数学、心理学等)密切相关。

CC2004和CCC2002的规范中给出的课程建议规定了每门课程的最小核心内容,包括的这些单元是要获得学位必须具备的相应知识。核心单元不是课程的全部,核心单元是课程最小的部分,但不能构成完整的本科课程,每门课程应当包括来自知识体系中的附加选修单元。核心单元不能仅安排在本科阶段的入门性课程中。许多核心单元属于入门的导论性知识,但这不意味着它们必须安排在低年级的入门性课程中,因为有些导论性的知识,只有当学生具有必需的基础知识后才能接受。另外,引论性课程也可以包括选修单元。所以核心这一说法只是意味着必须具备的含义,而并没有限制它必须安排在那些课程里。

从以上国内外计算机专业推荐的教学计划和设置的课程可以得到,涉及到图形图像与多媒体的内容,一般宜设置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等课程及相关课程,可涵盖的知识有人―机交互、图形学、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等基础内容,这样才可基本达到规范的要求。

2部分高校课程开设情况

从网上可查到的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几所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教学计划中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等课程设置情况如表4。

表4涉及图形图像与多媒体类课程开设情况

从表4可看到,近几年在计算机专业里,国内的大学普遍增加了图形图像与多媒体类课程的课程数量和教学时间。

3存在问题及教改研究

3.1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核心篇10

中图分类号:R52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6-1359-02

近几年我国结核病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在临床工作中常碰到结核病与肿瘤的鉴别诊断,有时二者的鉴别显得非常困难,我院引进多媒体显微成像技术后,给临床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帮助。现将我科应用多媒体显微成像技术在5例胸腔积液患者的胸腔液中找到抗酸杆菌的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5例患者均为2006年5月~7月在我科的住院患者,年龄30~92岁,男3例,女2例;年龄30~92岁,1例为初发患者,4例既往曾有结核病史,其中1例中年女性为血性胸腔积液并肝脏实质占位,5例患者本次发病均未进行抗结核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当天或第2天进行B超定位,然后抽取胸水。常规碘酒酒精消毒皮肤,铺无菌孔巾,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至胸膜腔,15号胸穿针穿刺抽取胸水,留取第一管胸腔液10ml作标本,其余胸腔液弃掉。将标本放入高速离心机中,经过2000转/min离心10min,弃掉上清液,取沉渣涂片进行常规抗酸染色。将染色涂片标本进行多媒体显微成像技术检查。5例患者均于镜下找到抗酸杆菌。经抗结核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半年后随访,患者病情均稳定。

2讨论

2.1结核杆菌为抗酸杆菌,有毒株在液体培养基中呈条索状生长。炎性胸水是血液在胸腔的渗出液,富含各种蛋白质及微量元素,是抗酸杆菌的高级培养液,结合杆菌在胸水中的生长成条索状。抽吸胸水时,第一管胸水遭受外来干扰小,抗酸杆菌生长的条索状结构不受破坏,抽吸到抗酸杆菌的机会大,增加了抗酸杆菌的检出率。

2.2结核杆菌侵入胸腔后粘附并定居在胸膜上。壁层胸壁血管丰富,氧含量及蛋白含量均高,贴壁细菌生长旺盛,第一管抽吸到细菌的机会增高。

2.3入院后未抗结核治疗,不破坏细菌的生长环境,从而完整地保存了结核杆菌的菌体结构,有利于结核杆菌的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