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智慧物流运营十篇智慧物流运营十篇

智慧物流运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0:31

智慧物流运营篇1

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地理位置、气候、人文等因素,独有某些原材料及少数民族加工工艺、特殊营养价值等因素,出现了众多的土特产[1]。但是经历多年的发展,这些土特产大多都仍然存在物流运输效率跟不上,局限于贵州为主要市场的销售模式。如何将这一销售状况改变,借助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成为重要手段,先进高效的物流服务成为必要需求。因此,将贵州土特产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寻求更多的顾客群成为重要的营销手段,借助智慧云物流平台做好高效物流服务环节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两者的结合,有利于拓展顾客群,降低物流损耗率,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对贵州土特产的销售推广、运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电子商务及智慧云物流平台结合是贵州土特产销售模式的必然发展趋势

(一)电子商务平台成为贵州土特产销售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指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网上购物、交易、支付及各种商务活动相关的综合服务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2]。根据商务部2015年5月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4)》称,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增速28.64%,是生产总值增速的3.86倍;国内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8956.85亿元,年增长率达234.3%。可见,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已经成为重要的消费手段。因此,该平台必然成为当今贵州土特产销售的重要手段。

(二)将智慧云物流引入贵州土特产销售电子商务模式中

的必要性。电子商务交易赋予贵州土特产信息技术商务运作的网络平台,使消费者拥有不受时空限制选择产品的经济环境,但是,贵州土特产大部分具有时效性,因此能否实现这一平台的运用还取决于产品能否快捷送达。

传统的物流模式包括共同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以及自营物流配送三种模式。随着物流服务在电子商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网上零售平台纷纷进行物流管理创新实践,这预示着电子商务物流将进行“大平台”整合。“大平台”的整合将迎来智慧云物流的发展,智慧云物流是将“云计算”的理念引入物流管理模式,建立“云计算”物流运作体系.依靠大规模云计算处理能力、标准化作业流程、精确环节控制、智能决策支持以及信息共享来完成物流行业的各环节活。

贵州土特产销售有需求客户在全国分散、产品需求波动、配送时效紧迫性等特点,要对它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结合具有动态感知能力、智能决策与自动分配的“智慧云物流”平台,成为迫切需要。

三、将智慧云物流引入贵州土特产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的可行性

目前智慧云物流产业按其运作方式、流程与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大型网购平台模式;供应链核心企业模式;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面向中小企业SaaS模式;基于社会物流的模式。针对贵州土特产的销售,比较适合的运作方式主要为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和面向中小企业SaaS模式。

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是大型物流企业,利用智慧云物流提高其运营效率,,实现共同配送与资源共享。各大快递公司纷纷搭建云计算物流信息门户,以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而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土特产电子商务平台依托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云物流平台上,对我们的商品按照种类、保质期、配送需求等因素合理调配,进行及时配送,实时跟踪。这种方式不需要我们去搭建专门的云物流平台,云物流的成本计入在每次的运费上,即时支付,方便快捷。

面向中小企业SaaS模式,是将物流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公用服务器上,需求方通过网络向平台“在线租用”所需的云物流服务,按功能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近几年来,我国SaaS平台获得了较快成长,诞生了“阿里软件”等云服务平台。贵州土特产电子商务平台也可结合这样的SaaS模式,租用云物流平台,进行长期合作,稳定高速安全的进行物流服务。

以上两种智慧云物流模式都是贵州土特产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可以结合的模式,这样的结合对于提高土特产的认知度及物流可信度、运输速度有较大的帮助,可协助将新鲜、优质的贵州土特产送达客户手中。

智慧物流运营篇2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通信网络运营

前言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智慧城市已经逐渐发展为全球化的城市建设方向,也称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建设质量、改变居住环境和质量的重要规划传略。现今我国发展过程中将“智慧化”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之一,在此背景下,我国众多城市也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进行全方面的升级和转型[1]。我国上海、深圳以及宁波等多个智慧城市建设较早的区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较高,因此对于通信基础等设施的建设要求也更为严格,包括城市宽带、城市无线局域网、城市云数据库等的建设都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性保障设施,是智慧城市能否整体连接和运转的关键。为加强智慧城市的建设脚步,本文对智慧城市建设对通信网络的运营影响进行分析。

1智慧城市建设概述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结合城市发展需求而进行的整体战略规划,在规划和统筹期间,政府发挥了统筹协调、政策引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建设规划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城市的“智慧”性,更严格遵照环保生态理念进行设计和建设,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和优化环境,实现城市和环境的共同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有效将政府、通信网络运营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其它不用性质的企业紧密融合,综合考虑智慧城市建设的时代标准和需求,全方位参与实现城市信息化系统顶层设计,确定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从而确保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以及示范工程的的顺利开工建设。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市场机制对于智慧城市的资源配置有着重要导向性作用,市场机制是体现城市经济发展的实质反映,从市场机制的角度分析,多维度切入,循序渐进,以城市信息共享,跨时间、跨空间、跨地域联通为重点,切实推动城市智慧化协同发展,如此才能达成提升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强化智慧城市建设质量,促进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目的[3]。简单理解,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理解为城市整体的连接互通,共同发展,也就是信息化的触角从城市这个整体性概念向下级各个领域和单位渗透的结果。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的技术支持,其是整合城市各方面信息和智慧的基础。

2智慧城市对通信网络运营的影响

2.1智慧城市建设是通信网络运营的机遇和挑战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基础部分,也是确保智慧城市这个庞大系统能够有效运转的关键[4]。为顺应智慧城市发展,在基础通信设施的建设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对通信网络运营商而言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其面临的选择和挑战。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对通信网络的要求更高更严格,因此通信网络运营商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智慧城市的需求,同时又能保障自身的利益和发展不受影响。智慧化城市的建设有效促进了通信网络的升级改造,面对传统通信网络中网建设进程缓慢、覆盖范围小、覆盖质量低、各类网络自成体系,相容性低、网络通信传输速度慢、网络收费偏高以及居住区网络入户重复率高等突出性问题,网络运营商只有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加大建设力度,才能跟上智慧城市的发展节奏,并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由于智慧城市建设中通信网络的突出作用,致使众多通信网络运营商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新技术,力求提高现有通信网络运营维护效率,突出通信网络的实用价值,增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实际效用,在此背景下有效改变了通信网络运营商之间的恶性竞争,让诸多运营商在发展和创新的同时,以提高自身通信质量为要求,广泛与各运营商相互合作,积极探讨最新的建设方案,加大网络覆盖率、提升宽带质量、建设4G移动通信、对基础通信设施升级改造,优化wiFi覆盖范围,共同推进智慧城市的快速建设。

2.2通信网络运营为城市各领域的融合提供了平台

智慧城市对于通信网络基础的建设要求是“整体规划、统一建设、多家共用”,在此要求上优化网络结构,对整个城市的网络体系统一规划,完善线路走向,建立骨干网与城域网,区分工业、商业以及家庭网络的建设标准,严格按照接入网与家庭网络的实际对接要求进行建设和升级。此外,智慧城市的建设还要求运营商加强与物联网、传感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实现网络融合,预留网络接口[5]。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对于通信网络的实际要求不仅严格,而且细节化、规范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信网络的运营也为城市各领域的发展和融合提供了平台,成为了城市建设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媒介,这也凸显了通信网络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智慧化城市的建设进程中,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能够融合大量的城市信息,将数据、图像、文字、视频以及其它相关性的信息存储并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将这些繁杂的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能够实质呈现城市发展和运行规律的数据,消除了“信息孤岛”现象,方便了城市的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通过通信网络,运营商、政府、行业企业之间可以跨空间交流,消除移动通信数据的共享限制,突破信息中的鸿沟,将信息价值最大化发挥和利用,从而促进智慧城市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

3通信网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和发展

3.1城市管理方面

通信网络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应用众多,首先体现在城市管理方面,城市管理部门及政务部门能够利用通信网络的便利实现政府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融合,建设城市管理数据库,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接,简化公共办事的流程,优化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能结构,整合城市发展所需的有效资源,将全新升级后的信息上传并成立新的政务领域管理系统。如此政府以及城市管理部门能够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随时共享和获取城市信息资源,从而提升办公效率,随时随地为城市群众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3.2企业发展方面

智慧化城市的建设,在企业方面集中体现了通信网络运营的巨大优势,尤其是在电子商务企业以及智慧物流两个行业领域,通信网络可以说是支持其发展的主体。电子商务和智慧物流对于通信网络的依赖性极高,该行业领域发展中的消费、交易、资金、保险等的监控和管理都要依托于网络通信进行;在智慧物流方面,能够实现全自动化的物流监控,利用网络通信连接整个物流供应链,使购买、生产、包装、运输、配送、售后等一系列环节都可以随时监控,并且利用网络及时准确的获取数据,实现远距离衔接,推进高效智慧物流信息网络的进一步发展。

3.3公共服务方面

通信网络运营对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民生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突出体现在医疗和交通两大领域。在医疗方面,人们身体若有疾病反应,则在医院就诊过程中能够通过医疗通信网络实现快速的电子档案查询,调出历史病理并且快速做出临床诊断;在智慧交通方面,城市各个街道、角落布控的摄像监控系统,都需要依靠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在定点防控、卡口设备、人脸车辆识别等方面也需要通信网络的支撑,从而形成实时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网络系统,确保人们安全出行。

参考文献:

[1]郝锋钢.智慧城市建设对通信网络运营的影响[J].中国有线电视,2016.

[2]吴燕,李康玉,金鹏,汪强,耿亮.基于智慧城市发展的电力通信网优化方法研究[J].电气应用,2015.

[3]智慧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十三五”我国智慧城市“转型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J].电子政务,2016.

[4]陈如明.智能城市及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与务实发展策略[J].数字通信,2012.

智慧物流运营篇3

关键词:智慧旅游平台;智能旅游;平台功能;智慧营销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9-0267-03

1概述

如今,旅游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旅游的发展对经济的增长起着巨大的作用。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从以前的传统旅游时代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智慧旅游时代。虽然旅游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不足。一些宰客、欺客的现象经常发生,主要原因表现为买方和卖方的信息不对称。在此背景下,急切需要一个平台将游客和商家紧密联系起来,为游客提供最新、最全面的旅游信息,实现旅游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利用、共享。达到旅游管理的全智能化。因此,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设非常重要。

2智慧旅游相关概念

2.1旅游信息化

旅游信息化,就是以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其它有关信息技术为技术基础,利用it技术对旅游各类资源要素等进行深层开发、加工、组织与利用的过程,以达到增进旅游产值、提高产业效率、加快产业提质升级的目的。旅游信息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改变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方式,通过对旅游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推动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2.2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是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为技术基础,以终端上网设备为硬件基础,通过对旅游相关信息的主动感知和利用,及时对旅游计划进行安排和调整,进而将旅行社、景区、游客、酒店、旅游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旅游参与方涵盖在内创造更大价值为根本任务的一种旅游运行新模式。智慧旅游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游客为中心,以人为本,整合旅游信息资源,达到旅游管理的智能化,实现旅游参与方的价值最大化。

2.3智慧旅游平台

智慧旅游平台基于物联网系统结构,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最大程度的满足旅游行业的整体需求,以应用解决方案为核心,以感、传、智、用为关键环节进行整体架构的一种全新服务体系。

3智慧旅游平台的主要功能

3.1智慧服务

智慧服务主要包括:1)智慧导航:利用LBS技术确定游客所在的地理位置,游客在地图上选择目的地,系统界面会及时显示目的地最新的信息,例如:交通拥堵状况、交通事故、车况等。人工智能导航会进行语音提示,根据所在的位置随时更新导航信息。2)智慧导游:可以在线或通过离线地图查看拟去的景点,主要景点通过3D成像技术放入后台数据库中,当手指点击地图上的某一个景c时,会自动弹出景点的介绍文本,并通过flash进入景点实景图。用户可以在当前的实景图中选择智能导游服务,智能导游以语音的方式为用户进行景点的相关介绍。3)智慧导览:围绕核心景区和旅游分类(如人文类、景观类等)帮助游客导览,如查看旅游景点的分布、规划旅游路线等。智慧导览具备游客定位功能,借助GpS卫星帮助游客在地图上进行定位,实时显示3D地图中的游客位置。4)智慧导购:为用户提供完备的一站式服务。主要包括:①智能预订系统。为用户提供在线或线下订票、订房服务。②智能导购系统。为用户推荐旅游景区的商品,从吃、穿、住、行等方面提供相应的子系统服务。③智能在线互动系统。以实现用户之间的互动体验为目的,主要包括用户体验之后的评论和分享等子系统。

3.2智慧营销

智慧营销就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挖掘游客兴趣点和旅游热点,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从而为游客提供智能的旅游服务。主要包括:1)个性化路线生成。游客输入旅游起点和终点、旅游偏好(景区类别、交通工具等)等数据,通过计算机运算和规则推理生成满足客户要求的个性化路线,并在地图上进行实时标注。2)路线规划。对已经在旅游景点或行程中的游客进行路线规划,分析各种路线方案并提供游客参考。3)最佳路线推荐。基于路线规划(如交通拥堵状况,交通管制,交通事故,现行停车场及车位等状况进行分析),再结合游客自身的旅游偏好通过智能分析推荐出一条适合的游客的最佳路线。4)最佳景区推荐。通过视频监控人流技术系统来统计景区旅游的人口密度,人较少时,则可通过一个一个人数点来计算密度,人较多时,则可通过地下空余面积计算密度,人特别多时,通过人的运动轨迹来计算密度,来判断当天某景点是否处于舒适的游览环境,结合天气和当地节日、文化习俗,为游客推荐最佳的旅游路线。

3.3智慧管理

通过对平台运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现科学决策,从而实现对游客、景点、旅游企业的智慧化管理。一般来说,智慧管理对象主要包括:1)智慧景区管理,如景区的售票和检票流程管理、景区的安全管理、景区的环境监测系统管理、景区的信息系统管理等。2)智慧旅游行业管理,如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评价、游客信用评价、旅游交易信息有效性评价、旅游行业发展趋势评价等。

3.4智慧政务

政府、旅游管理部门作为智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智能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智慧化的服务,提高政府的办公水平和效率,推动政府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变革,同时为游客和旅游企业提供高效智能的公共服务。图1为智慧旅游平台的主要功能结构图。

4智慧旅游平台的技术体系

4.1物联网系统结构

智慧旅游平台与传统平台最大的区别在于应用了现代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主要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讯。物联网系统结构分为四层:1)感知层。借助传感器、RFiD等采集物体的动态信息,实现全面感知。2)传输层。将感知层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接收和传送。3)支撑层。利用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4)应用层。接收支撑层的数据,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如图2所示:

4.2智慧旅游平台整体技术结构

基于物流网系统结构,智慧旅游平台整体技术结构分为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应用层、用户层。感知层主要实现信息的收集,分为智能终端(如手机、电脑、paD等)和采集终端(如传感器、摄像头、RFiD等);传输层负责传输信息,包括移动通信网、物联网、卫星通信、无线网络等网络设施;支撑层负责处理信息,分为数据处理中心和逻辑处理。数据中心主要对旅游数据进行管理,逻辑处理主要进行各n业务分析,比如景点客流分析、用户偏好分析等;应用层包括运行平台和管理平台;用户层为游客、主管部门以及商家提供各种功能服务。

5智慧旅游平台应用分析一呼伦贝尔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

在国家对智慧旅游建设的倡导和鼓励下,呼伦贝尔建立了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成为了内蒙古首个上线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该平台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呼旅政务网、呼旅网、呼旅通。呼伦贝尔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功能结构图如图3所示:

智慧旅游管理和智慧政务通过呼旅政务网实现,主要包括政务信息报送系统、旅行社管理系统、旅游行业监管调度系统等;智慧服务通过呼旅网的相关业务实现,其中包括全民营销平台、旅游攻略分享平台、在线旅游营销平台、第三方平台应用等;呼旅通则负责旅游商品的集中采购。智慧景区建设通过电子门票智能管理系统、智能wifi、自助导览系统等建设,实现与线上全渠道销售的电子票务一码管理、扫码入园,实现与呼伦贝尔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的无缝对接。

5.1呼旅政务网

呼旅政务网主要由政务信息报送系统、行政审批系统、旅游行业监管调度系统、旅行社管理系统、旅行社诚信管理系统、网络培训系统和旅游资源管理体系构成。在智慧政务方面,通过政务信息报送系统,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政务信息;利用旅游行业监管调度系统,可以实时地对旅游行业进行监管,为旅游行业的建设提供安全保障;通过旅行社诚信管理系统,对旅游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加大对旅行社的监管力度,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质量;通过旅游资源管理体系,实现对旅游资源的高度整合利用,实现资源的利用价值最大化。

5.2呼旅网

呼旅网相当于一个旅游产品的分销平台,平台向用户提供所有与旅游相关的产品,同时具有旅游攻略介绍、产品预订、平台营销、在线销售、自助导览等功能。任何旅游产品都可以免费入驻,产品售卖成功后,平台收取少量的佣金作为平台运营管理费用。呼旅网向用户提供了游前、游中、游后全方位的服务。在旅游前用户可以登录呼旅网查看旅游行程信息、旅游住宿信息等,也可以咨询客服,了解更具体的信息。用户找到满意的产品或者服务可以进行快速预订;在旅游过程中为用户提供了全面的导航、导览、导游、导购服务;旅游结束后,通过游客对旅游攻略、游记等的分享,将景区资源、酒店资源分销到呼旅网,就可以实现多屏互动、多屏访问,实现二次营销。

呼旅网将产品分销在在线旅游营销平台上,每个营销平台都有自己独特的验票码,景区通过智能闸机识别各个ota上的验票码,可以收集大量的旅游数据,为平台的运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呼旅网还推出了一个全民营销平台,任何用户可以在上面选择产品,然后可以获得该产品对应的二维码,如果用户将二维码分享到自己的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并且该用户的朋友通过二维码产生了购买行为,该用户就能获得产品对应的佣金。用户在景区游玩之后,在旅游攻略网站上分享游记并且附上二维码,也可以获得相应的佣金。简单来说,游客一旦成为全面营销平台的用户就可以分享产品、获取佣金。因此,全民营销平台起到了强大的推广作用。

5.3呼旅通

呼旅通平台主要负责旅游产品的集中采购。平台集合本地的旅行社,形成一个旅游俱乐部,旅游俱乐部成员同时也是平台的会员。呼旅通平台集合旅游俱乐部成员的需求,通过统一采购的方式采购旅游产品,可以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使双方共同受益。

5.4结论

呼伦贝尔智慧旅游平台实现了商家营销模式的创新化、主管部门管理的智能化。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旅游企业为主体、社会参与的旅游业发展模式。通过政府的监管和调控,为平台的建设运营提供保障。商家入驻平台的成本低,借助平台的客户流量,可以为商家带来高收益,而平台作为第三方,也可以降低一定的风险。通过统一进行采购配送,可以降低平台的采购成本。该平台以满足政府、旅游企业、游客的需求为目标,实现了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智慧政务,发展潜力巨大。

智慧物流运营篇4

关键词:辽宁;智慧农业;物联网

引言

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在农业中的具体体现,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对农业生产、运营过程进行控制,实现智能感知和预警、智能分析与决策、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精准化流程、可视化监管、智能化决策[1]。智慧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科学化与高效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出台诸多关于发展“智慧农业”纲领性文件,报告明确提出智慧农业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路径。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智慧农业”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1辽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辽宁省在农业领域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实施“互联网+”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辽宁省农业从业人口比重较大,属于农业大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智慧农业的实施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17年,《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提出要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

1.1辽宁智慧农业发展概况

《辽宁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近年来,辽宁省政府积极推进农业大数据建设、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农情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和智慧气象系统的建设。在此基础上,重点实施了远程农业可视化建设工程、远程控制物联网技术工程、农业预警会商系统工程、专家智能应用系统工程等4项工程,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智慧农业在辽宁省的发展。2012年,沈阳市成立了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启动了3333.33hm2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项目,规划利用4a时间完成2666.67hm2日光温室、533.33hm2畜牧养殖,以及133.33hm2水产养殖的目标。2015年,盘锦市盘山县林场与辽宁奥星通讯科技公司合作,建设智能化现代化蔬菜大棚,实现了信息感知、智能调控和专家远程指导。2016年,沈阳市在浑南区营城子街道建立了智能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现代设施果蔬示范园,占地面积3.53hm2,20个温室,6个冷棚。2019年6月,法库县投资约10亿元建设“法库贵澳大数据农业科技产业园”,规划用地总面积约133.33hm2,主要建设15万m2冬暖式保温大棚、5万m2纹格式智能玻璃温室、组培育苗基地、特色种植、农旅观光、特色农业及农业数据中心、生态餐厅、康养风情小镇等综合体。目前,辽宁智慧农业的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农业的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和规模化程度还很低。农业生产与运营仍以传统方式为主,集农产品及农资市场监测分析、灾情预警、农村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信息预警服务中心尚未建立起来。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农业模式只在个别的农业产业园区得以应用,农村智慧化水平停留于初始阶段,距离智慧农业的普及还有很大差距。

1.2辽宁智慧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农业现代信息技术推广普及率低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素,但辽宁省的农业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业管理、智能服务、农产品安全追溯等方面的应用仍仅限于少数农业龙头企业,并集聚在大城市的近郊区域,尚未形成以省为中心,市与县为节点,遍布乡、镇、村的架构,没有建立起由上而下的需求与供给信息链。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相对缓慢,据辽宁省第3次全国农业普查公报信息显示,截至2016年底,只有17.3%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

1.2.2智慧农业规模十分有限截至2016年底,辽宁省全省温室占地面积仅有60.0千hm2,大棚占地面积42.5千hm2。全省范围内,目前尚没有建立起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互联网技术的统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仅有少数几个试点园区尝试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运营领域,全省农业总体上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设施化生产程度很低。

1.2.3智慧农业的技术水平较低辽宁省大田作物尚没有大规模地采用“3S”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部分设施农业也远未实现自动播种、灌溉、施肥、除草、病虫妨害等功能。对耕种机械进行智能控制,实现农业耕种的智能化生产的比率非常低,能够达到农产品从播种、养护、采收、加工、包装、仓储,直至运输的可追溯数字化管理的地区屈指可数。

2制约辽宁智慧农业发展的因素

2.1缺少统一规划

辽宁省各地市农业物联网应用基本处于试点阶段,一般由信息企业主导,政府缺乏统一规划和引导。在基地与项目落实、核心技术和集成体系、运作模式等方面,缺乏有效指导,基础信息不全,质量不一,技术创新不足,标准不高。物联网系统彼此不能兼容,厂家不同其生产的设备互不通联,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由此导致智慧农业信息数据标准化程度低,数据整合程度低。农业数据采集覆盖面狭窄,缺乏权威性,很难做到信息数据共享。

2.2基础设施落后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设备现代化程度低。2016年底,辽宁省共有拖拉机60.5万台(其中大型仅有15万台),平均82hm2耕地才有1台拖拉机。牲畜养殖和农田种植使用的设施、设备以简单器械为主,很难与数字技术对接,影响机械智能化的实现。偏远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2016年末,全省能灌溉的耕地面积1023.4千hm2,占辽宁省全部耕地面积的20%,其中只有喷灌、滴灌、渗灌设施的耕地面积268.1千hm2。农村信息化程度低,农户计算机拥有率还未全面普及,平均每百户仅有电脑25台(截至2016年底)[2]。部分农村手机信号差,用于智慧农业生产、管理、运输与销售阶段的信息数据大多为简单的归集,而专业性分析数据资源较少,可用于指导生产、运作、管理与销售的信息不足。

2.3设施投入产出率低

智慧农业难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初始投入大,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农产品的低廉价格与微薄收益很难支撑农业的高投入。智慧农业所需要的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无人机技术、遥感技术等数十种高新技术需要现代的设施和设备,这些设施、机械的价格昂贵,远远超过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一般的农户难以有足够的资金投入。高投入限制了高科技、智能化机械农具进入农业生产,制约了智慧农业发展。

2.4智慧农业应用人才缺乏

智慧农业需要既懂信息、又懂农业生产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现实的情况是,从事农业的生产者大都是中老年农民,不仅知识水平低,而且对现代信息技术和技术装备缺乏认识,根本不具备发展智慧农业所需的素质和能力。2016年,辽宁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826.7万人,年龄35岁及以下的仅有117.0万人,占全部生产经营人员的14.15%,而年龄55岁及以上的则占到39%。在农村,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又懂农艺和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非常匮乏。虽然近年来各地都在鼓励大学生与在外务工农民积极返乡创业,助推农村经济发展,但真正回到乡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高素质人才寥寥无几。

2.5土地规模化经营进程缓慢

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业智慧化生产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辽宁省的农地流转速度加快,截至2017年初,辽宁省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30万hm2,但是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仍然很低,全省仅有1.5万农户经营面积超过6.67hm2,规模农业经营户生产经营人员只有41.2万,占全部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4.98%。土地流转价格不高,农民之间流转的旱田价格只有300~400元667m-2a-1,农民普遍不愿意出让土地的承包权,依然将土地视作基本生活和养老的保障;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频繁引发矛盾和纠纷,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小、速度慢,制约了外来资本的流入。此外,大多数农户无力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和购买先进的农业生产机器,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限制了智慧农业的推广应用。

3辽宁智慧农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3.1规范智慧农业发展方向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智慧农业发展应该以省为单位,制订详细的发展目标,合理布局。制定好智慧农业行业信息标准,明确具体建设目标、任务、资金投入与筹措等。农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多样性,要根据辽宁省气候和土质情况,把握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在辽宁省农业领域的应用规律,探索适宜辽宁地域特点的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经营网络化和服务在线化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

3.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智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将现有的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综合服务体系,直接面向农业生产、销售和物流等各个环节,实现农业生产、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服务、农业及农村工作的信息化。统筹规划与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将农村物流建设纳入到城乡建设规划中,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降低智慧农业运作成本。应大力推广ppp模式,围绕现代畜牧、现代种业、设施园艺、设施水产和智能农机等优势产业领域建设一批先进的智能、精准、高效、绿色智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智能农业应用示范基地[3]。

3.3建立农村信息化综合平台

各地政府要积极推广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和完善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构建一个集农业生产、农业信息、农业监管、农业仓储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平台。提高农业数字化、精准化水平。让农业互联网零距离贴近一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积极推广低成本、易操作的智能终端和应用软件,满足农民实际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

3.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不断加大对智慧农业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支持,统筹使用财政资金,鼓励采取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4]。制定政策,鼓励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智慧农业建设,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对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贷款服务,对民间资本进入智慧农业领域给予支持,旨在建设高标准的智慧农业生产基地。

3.5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依托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涉农企业,开展智慧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用好“大学生村官”与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的政策,鼓励农业科研院所专业人才到农村挂职,对农技人员进行智慧农业的相关培训。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人才,提升种养殖经营主体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发展水平。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开展信息智慧农业,对于自愿到智慧农业企业工作的大学生,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和补助。

智慧物流运营篇5

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智慧港区

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城市未来的发展新模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智慧城市正通过新兴产业技术改变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升城市运转的效率,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和谐发展。

1.智慧港区的研究背景

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沿海城市进一步推动了港口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大大推进了先进技术的应用。

智慧港区的建设能有效提升港区的综合竞争力,实现跨区域的各种信息资料的整合,有效推进港区的经济升级转型、创新城市运营管理模式、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智能港区作为有效发展的信息化载体,实现港区运营管理全面接入、高速互联、深入感知、系统分析、智慧决策、协同指挥、高效执行,构筑面向未来的智慧港区。

2.智慧港区的建设体系

智能港区将采用“二基础、三平台、十应用”智能化战略体系。

“二基础”是指依托“物联网”和“云计算”两大智能化技术,全力支撑智能港区建设,让港口更智能,让物流更通畅,让产业更繁荣,让城市更智慧。

“三平台”是指构建港区的三大产业云服务平台:港口物流云服务平台、产业合作云服务平台、港口商贸云服务平台。三大云服务平台是智能港区的主要载体。

“十应用”是指港区智能化建设的十大应用领域:智能港口、智能物流、智能工业、智能政务、智能商务、智能安全、智能能源、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社区。

3.二大智能化基础建设

3.1.智能网络

当前智慧港区的信息化网络是泛在化的信息网络,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网络将是智慧港区的重要基础,解决智慧港区的实时数据获取和传输问题,实现动态控制系统的实时反馈与交互,支撑智慧港区的信息服务。智能港区的智能信息网络,应该是物联网+无线宽带+固网光纤宽带协同的泛在、融合、智能的网络。

3.2.云计算中心

依据港区临港产业发展现状,云计算中心将采用“混合云+行业云”的建设方式;采用“政府投资、企业建设和运营”的建设模式,最终形成“三个服务模式、两个部署模式、五个主要特点”的港区云计算中心。港区云计算中心以港区企业为核心服务对象,兼顾政府与民生服务,承载产业服务平台、电子政务、企业SaaS应用三大类it系统。

4.三大云服务平台

4.1.港口物流云服务平台

港口物流云服务平台,实现多式联运、第四方物流、无水口岸、物流电子商务云平台服务。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和云计算服务中心的信息共享与协同能力,实现以港口为核心带动临港产业上下游企业合作,提升公共信息共享与综合物流服务水平。

4.2.产业合作云服务平台

产业合作云服务平台,一是通过智能化技术手段和云计算,提升港区企业信息化水平,创建智能化程度更高、更为先进的企业合作、生产与管理模式,提升港区企业的合作生产效率。二是发展科技研发、技术评估、创新服务等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功能,包括科技信息服务、技术咨询评估、公共技术服务、科技融资服务、科技人才服务等。三是通过对企业能源控制、排污控制的智能化监测,提供企业能源管理、污染物排放管理等行业云服务功能。

4.3.港区商贸云服务平台

港区商贸云服务平台,通过打造智能化的企业服务体系,为企业在业务办理、运营资源获取、企业宣传、产品营销等方面提供智能化的平台与发展环境支撑,协助企业有效开源节流,提高企业日常事务办理效率,提高销售效率、促进市场开拓。

5.十大智能化应用领域

5.1.智能港口

基于各种智能化应用服务打造高效港区,通过港口智能化系统工程、口岸智能化系统工程等智能化应用的推进,将港口建成可提供一站式口岸服务的高效港口。

5.2.智能物流

以航道资源为核心,依托港口物流条件和产业集聚优势,打造全方位的物流信息共享服务,实现港区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与邻近地区物流数据中心的对接。

5.3.智能工业

建成港区重化工产业监测中心,形成对主要工业危险源的监测。引导企业使用各种智能化系统,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率显著提升。

5.4.智能政务

实现一站式的电子政务与网上审批,创建高效廉洁的服务环境,逐步开放面向社会的电子政务服务,实时公布政务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港区各领域的建设更加高效和协同。

5.5.智能商务

通过充分整合无线射频识别、电子商务交易、网上结算中心等智能化技术,促进以智能节能产业为龙头的商务贸易。

5.6.智能安全

建设港区综合运行指挥系统及平安港区系统,实现对海域、企业等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实现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

5.7.智能能源

打造智能配电网的试点区域,争取政策支持以及国家电网研究院的支持,承接智能配电网实验工程。

5.8.智能医疗

通过智能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各种医疗信息资源整合,有效推进远程医疗,提升港区医疗现代化水平。

5.9.智能交通

建设港区智能交通itS系统,集成智能交通管理指挥系统、公共交通服务系统、交通引导系统、交通路况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等。实现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和多维度的公共出行服务。

5.10.智能社区

将社保、教育、娱乐、购物、旅游、医疗、纳税、水电等便民服务通过云计算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到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的便民服务。

参考文献:

[1][美]iBm中国公司.“智慧的地球”-iBm云计算2.0[R].iBm公司版权所有,2009.

智慧物流运营篇6

进入21世纪,随着物联网这一新兴的信息技术集大成者的日益成熟,以及国内外政策的大力支持,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技术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所谓“物联网”就是由多个具有更透彻感知能力的传感器形成的自组织、智能化多传感网络体系(信息获取),再辅以智能化的计算(信息处理)与泛在的互联技术(信息传输与共享)支撑,从而实现信息的汇聚、协同融合、泛在聚合、交互共享、智能处理的过程,最终构建成物物互联的综合智慧网络。其与以往技术最显著的不同在于能够辅助人们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预测与决策。由于物联网是对原有多类技术的深度融合,因此其具有更深入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更智能的分析、更专业的运营服务等四大特性,这就使其在应用层面可以提供更精确地预测和更科学的决策。在物联网的建设中,运营服务是重心,标准是关键,信息安全是保障。此外,规模化、协同化、智能化是物联网发展的三大方向。

伴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将物联网纳入七大新兴战略发展产业的指引,基于物联网蓬勃兴起的业务与应用逐渐成为数字城市乃至智慧城市的主流应用,并且物联网能够更快提升数字城市应用系统间的融合与协作度。可以说,正是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使数字城市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天地,物联网与数字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也催生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发展的具体应用,技术与应用的完美结合,将充分发挥系统的精确预测、科学决策、统筹管理、资源共享等功能,而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结合程度,将是产业落地的关键、技术惠民的重心。

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非常丰富,首先要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综合分析城市面临的内外部发展因素,确定城市适用的项目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依托物联网技术,通过对城市各种信息的透彻感知和度量、泛在接入和互联以及智能分析和共享,借助各应用系统的协同合作,实现“安全、便捷、健康、高效”的城市管理目标。具体建设内容又可分为政府类应用、行业类应用、商业类应用、民用四个层次,具体见图1。

由于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具有总体投资大、工程范围广(工程集成度要求高)、资金压力重(多需企业垫资建设)、技术要求高(产品兼容性复杂)、涉及用户广(跨部门协调管理难)、链接环节多(易发生扯皮)等特点,所以对参与企业的综合实力要求较高。有意致力于此事业的企业,应充分整合产品、集成、施工、服务、资金、技术等多方面资源,形成自身的独特核心竞争力,方可满足这种大型的综合需求。在当前环境下企业该采取何种适当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以更好地推进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就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了。

在企业战略层面,参与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型企业应该在市场需求及国家政策的双重指引下,有目的性的制定出自身中长期发展战略,笔者建议的大型企业发展战略模型如图2。

图中企业的战略发展模式重心在于围绕物联网与智慧城市需求制定的三维智慧产业发展战略。企业可以凭借资本并购为手段纵向拓展应用领域,横向进行产业链布局,全面打造数字城市乃至智慧城市诸多领域的综合业务;以技术、商业模式、品牌、人才、战略、资本、现代化管理(如eRp)等核心能力要素形成拉动力,以财务分析、法务保障、风险控制等核心能力要素形成推动力,共同带动主营业务价值全面提升;选择适当时机对发展较好的业务板块进行分拆上市,以获取更大发展空间和内外部资源。该战略实现的步骤如图3所示。

在经营策略层面,笔者建议参与智慧城市与物联网建设的企业,可在充分整合多方面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全系列产品供应+Bt/BLt等建设模式+个性化解决方案+区域战略合作伙伴施工+银行或信托公司应收账款买断业务+后期综合运营服务与维保”这种“一站式”的新型商业模式。该商业模式具有建设速度快、风险小、管理易、服务长、效率高等综合优势,可以有效解决政府资金不足、设备兼容性差、项目集成度低、配套服务无法跟进等问题,保证了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必将是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系统建设中的主流商业模式。当然,加快核心技术创新、开展广泛多元合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经营策略,也是参与企业必须重视的。

智慧物流运营篇7

伴随着中国电商的繁荣和兴盛,物流业正在深刻地影响中国经济的前进方向。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让传统的物流产业转型成为智慧物流,这种通过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硬件深度融合的模式,为物流行业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智慧物流不仅限于仓储、运输和配送能力,还包括售后、客服、金融供应链、大数据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物流服务。2017年,随着工业4.0、智能制造的持续推进以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智慧物流的需求还将大幅上升,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

事件京东青龙系统印证智慧化发展路径

京东的物流体系称得上是有口皆碑,消费者对于京东的物流一向给予较高评价。近几年来,京东不断投入的智慧物流系统终于结出了硕果,那就是智慧物流中的佼佼者――青龙配送系统。

比如在处理2016年双11的巨额订单中,是由大数据驱动的青龙配送系统发挥了“中枢”作用,形成了分拨中心仓、配送仓为支撑,仓间调拨、技术系统为纽带的智能化仓网格局,大大提高了货物仓储、运输和配送的供应链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搬运次数,也让单日3200万订单配送这一艰巨任务有条不紊地高速运转起来。

2016年11月23日,京东集团对外公布集团物流战略,宣布将过去10年积累的物流能力全面向商家开放,范围不仅限于仓储、运输和配送能力,还包括售后、客服、金融供应链、大数据管理等线上线下多平台的全生命周期物流服务。这虽然是一条行业性新闻,但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因为每一个通过电商购物的人都会感觉到――智慧物流来了。

那么和传统的物流系统相比,到底智慧物流系统有什么优势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青龙配送系统的组成吧!

青龙配送系统的组成如表1所示,包括终端系统、运单系统、质控平台、监控和报表、GiS系统五个子系统。青龙配送系统的战略价值在于,这是驱动京东到家o2o、敏捷供应链、全品类扩张(特别是生鲜)、末端众包物流等新战略的关键。智慧物流能将物流过程智能化,以信息交互为主线,使用条形码、射频识别、传感器、全球定位等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集成自动化、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信息集成、物流全过程优化以及资源优化,使物品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环节自动化运转并实现高效率管理。

据悉,青龙配送系统在预分拣中采用了深度神经网络、机器学习、搜索引擎技术、地图区域划分、信息抽取与知识挖掘,并利用大数据对地址库、关键字库、特殊配置库、GiS地图库等数据进行分析并使用,使订单能够自动分拣,且保证7×24小时的服务,能够满足各类型订单的接入,提供稳定准确的预分拣接口。可以说,京东的青龙系统在技术上的突破不但涵盖了智慧物流中的全部精髓,而且其在物流智能化上的实践已经完全超越了学界的认知水平。

不仅如此,目前京东还在不断优化青龙系统,京东甚至开始测试可穿戴的分拣设备,推行可穿戴式的数据采集器,来解放分拣人员双手,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像配送员app、自提柜系统也在逐步覆盖,用来完成“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业务的操作、记录、校验、指导、监控等内容。

更重要的是,除了京东,阿里、苏宁等也纷纷把目光投向智慧物流,这将给物流行业带来更大的改变。因为智慧物流的发展,不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

背景智慧物流是工业4.0核心组成

发展智慧物流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是美国的两倍左右。我国物流成本占商品销售金额的比例为20%至40%,而发达国家则低于10%,显示我国企业物流水平仍较落后。2016年年末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人物之一、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披露的数据表明国内物流成本达到美国物流成本的2倍。特别是我国的物流管理,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已经实施或者部分实施信息化的物流企业仅占39%,全面信息化的企业仅占10%,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发展智慧物流还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年一度的双11不仅是电商和消费者的盛宴,也给快递行业带来无限的机遇。随着双11和电商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长出了一批世界级的快递物流公司,仅用了五年,我国单个快递公司日均处理快递包裹量已经从100万单跃升到1000万单级别。随着电商的进一步发展,线上线下打通环节,各大电商巨头的智慧物流布局深入,2小时急速达、半日达、次日达、门店自提、送装一体、以旧换新覆盖的地区会越来越广。到2016年橹梗快递业已经连续5年增幅超过50%,成为中国增速最高的行业之一。但是今年的物流还要面对人力短缺、缺乏统一标准、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挑战,传统物流模式的弊端会越来越明显。

对于工业4.0的发展而言,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更是至关重要。由于生产的弹性化,企业的仓储、库存管理、零部件供应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只有智慧物流能以其智能、数据、协同共享的理念根据大数据算法能力来进行精确分仓,合理调拨,通过降低物流成本做到生产端和消费者之间的合理优化,实现产销一体化进程。

一个最突出的案例就是海尔的日日顺大件物流平台。因为与小件物流和标准品物流的日趋成熟形成对比,大件物流行业的特点以及投入大、门槛高等问题导致大件物流企业很难做大、更难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但是海尔的日日顺物流平台通过整合海尔集团的物流网、服务网、营销网以及信息网资源,建成开放的四网融合的智慧物流平台。

通过17年的发展,目前日日顺已经成为拥有全国100个tC库、6000个大件送装HUB库、500万平米仓储空间以及强大的智慧物流it平台。在日日顺这个开放的大平台上同时聚合了一支覆盖全国的9万辆车,18万个服务兵的强大“物流军团”,同时日日顺物流在业内创新推出“按约送达、送装同步、超时免单”等差异化服务模式,不断升级迭代,创造了用户的最佳体验,持续引领行业的发展。海尔的日日顺也成为家电、家居、卫浴、健康器材、电动车等大件品牌客户,快消品、部分工业品等中件客户,以及跨境、冷链等客户的重要物流伙伴。

目前我国的物流正在从城市市场下沉到农村市场、从海外通过跨境进入国内市场,另外一线市场也在不断细分强化,这些都在要求物流行业进入必须智能时代,实现更智慧更高效的运营,带动而来物流行业的智能化进程。同时作为工业4.0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物流在我国人工、土地、仓储租金成本大幅提升的大背景下,企业如果采用先进智慧物流技术与装备,那么其成本优势将更凸显。

焦点智慧物流硬件成为关键生产力

一直以来,我国物流业的低效率和高成本,不仅吞噬了制造业的大量利润,制约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步伐,而且也深度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体验,间接抑制了消费动能。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我国实体经济才能获得实质性的减负,更大程度地扩大消费占比也才具备可能。

2016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内容包括支持物流企业建设智能化立体仓库,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作业效率和仓储管理水平,在各级仓储单元推广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感知与大数据技术。据悉,在物流系统中,后台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工具等等,能够帮助行业应对全渠道经营下的挑战,而且数据是保证流程正确性的唯一手段。但是如何才能让大数据合理应用,与生产流通等各行业擦出创新的火花呢?答案就是智慧物流硬件。因为只有硬件的配合使用才能将大数据转化为生产力。

一个典型的市场是无人驾驶版的智能叉车的应用。

智能叉车是用于基于托盘为载具的成品仓、高架仓、线边仓和原辅料仓的仓储物流,还有用于生产物料适时配送转运的类Kiva配送机器人,用于半成品和中间品快速全自动吞吐的智能iaGV,用于电商物流订单出货的智能分拣机器人、用于港口码头集装箱货运吞吐的无人驾驶集装箱货柜车,用于集群物流机器人协同运作的中控调度系统等。那么,这些多款的物流机器人及整体化智能物流解决方案集合起来,每年就有接近1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目前虽然单台无人驾驶版的智能叉车价格是普通电动叉车车体价格的六到七倍,但是现在有人驾驶向无人驾驶的智能叉车市场转化率均在10%以上。我国智能叉车物流机器人的市场规模达到每年近20亿的市场规模。

另外就是各种智能仓储物流机器人,这种硬件产品可谓是来势汹汹。

比如在京东的仓储基地,搬运机器人、货架穿梭车、分拣机器人、六轴机器人等一系列物流机器人辛勤地工作在无人仓中,组成了完整的中件商品与小件商品智慧物流场景。环环相扣的机器人配合作业,使得仓库存储密度、搬运的速度、捡选的精度有大幅度提升。京东目前“无人仓”的存储效率是传统横梁货架存储效率的10倍以上,并联机器人拣选速度可达3600次/小时,相当于传统人工的5-6倍。

目前亚马逊的几十个仓库里,有超过15000个Kiva机器人在辛勤工作。亚马逊因此也被成为全球最高效的仓库。比如亚马逊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物流运营中心有200台该类型机器人,每天可以处理超过1万个订单商品,准确率能达到99.99%。

天猫超市的“曹操”货品分拣机器人则在货品分拣领域成为最重要的智能产品之一。为了缓解分拣压力,在配送中心,仓储搬运智能机器人“曹操”承担了重要的任务。“曹操”接到订单后,它可以迅速定位出商品在仓库分布的位置,并且规划最优捡货路径,拣完货后会自动把货物送到打包台。目前在“曹操”和小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天猫超市在北京地区已经可以实现当日达。

数据显示,2001-2016年,中国的智慧物流系统市场规模从不足20亿元迅速增长至2016年的790亿元。复合增速30%。智能仓储为系统为定制化产品,预计到2020年,行业总需求将超过1390亿。

过去10年看电商,未来10年看物流”,可以预见到,随着政策和制度红利大规模释放,大数据和智能化的渗透、物流基础建设和消费升级,智慧物流硬件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的时代。

启示物流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智慧物流的日益普及和高速发展,必将引爆一场仓储物流智能化的变革,甚至是整个物流行业、制造业、生产和生活方方面面的智能化大革命。

近年来,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生活性物流潜力释放,消费对物流增长的贡献度增加。电商物流、快递快运、冷链物流等生活性物流持续快速增长,但是与消费者快速增长的需求相比仍显不足。物流业亟需新的技术和新的模式来进行支持。

物流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传统行业向互联网的转型,电商的快速崛起,都给物流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物流又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例如全渠道零售的挑战、订单量的爆炸式增长、人员的流失与培训、成本控制、安全性等,对仓储作业以及配送路径优化等都提出了挑战。

智慧物流整合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于一体,同时应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手段,贯穿供应链全链条,缔造中国物流行业新生态,成橐领和提升中国物流行业的平台型企业,推动制造业升级,助力国家经济转型发展。

比如在江苏海澜之家的仓储基地,高10多米的自动化“立体库”堆满各式服装产品,存储量是原来“平层库房”的7倍,原来花24小时处理的配货量,现在只需8小时,人力成本节省60%。在太仓耐克物流中心,通过语音识别、自动化传输及识别码扫描实施分拣打包,仓库已基本实现半自动化。可以看到,中国的企业家们都意识到了智慧物流的趋势,不少市场主体也纷纷对仓库实施信息化改造,以提高其运作效率。

但是在我国,目前只有奶制品、烟草、智能手机、3C电子、白色家电、电商物流等行业开始逐步接受智能物流的洗礼,还有很多行业的物流面临着发展的痛点难点。

智慧物流运营篇8

【关键词】智慧会展杭州发展现状对策

一、引言

智慧会展是会展业发展过程的高级形态:会展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伴随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会展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即增长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成为会展业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而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这一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会展业的智能应用和智慧管理,打破会展活动时空的限制,将会展服务质量和运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从而有了智慧会展这一概念。

二、智慧会展的概述

(一)智慧会展的概念

智慧会展这一理念,属于新兴概念,在我国关于智慧会展的研究实践,以及智慧会展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较少,至今学界没有确切的统一定义。结合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和智慧会展本身的特点,我们对智慧会展进行了探索性的界定:智慧会展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企业提供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产品品牌推广方式,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会展。究其实质,智慧会展就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思维服务会展行业,进而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平台,促进智慧城市的和谐、更好、更快的可持续发展。

(二)智慧会展的架构

智慧会展通过互联网的驱动,对包括策展、组展、场馆管理和运营、设计和工程、服务和运营,以及公共安全、环保、配套服务、相关活动等在内的全产业链上的各种资源作出智慧配置,对公众、组委会以及参展商作出智慧响应,进而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会展服务的对象是从互联网的高度,重新激发会展价值,为业主方、主办方、参展商、参观者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从会展行业的构成和信息服务方面来看,智慧会展可分为展馆智能运营、信息化组展服务以及展会增值信息服务。

展馆智能运营(公众):通过全方位wifi覆盖场馆,为参展商增加观众人流量以及宣传推广,为参观者提供快速上网了解展会以及定位导航,为广告商提供线上广告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服务。

信息化组展服务(组委会):为各类专业展会提供信息化服务,提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实现会展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筛选和运用采集器等设备提升参展体验、门禁、报道等物联网技术服务。

展会增值信息服务(参展商):除了提供展示产品的平台,还提供展会统计分析、展后追踪、多渠道线上营销、企业微信公众号代运营以及线上沟通、线上推广等增值服务。

三、杭州发展智慧会展的意义

(一)推动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杭州经济发展

会展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范畴。智慧会展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需要。从“智慧会展”视角探讨杭州会展的服务创新,对推动杭州“智慧城市”,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理论的角度看,智慧经济为杭州会展业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而智慧会展也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会展促进智慧的产业化,智慧提升会展的品牌化。智慧会展是智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杭州朔造会展城市的优势所在。从技术层面上说,根据智能化信息网络掌握展位布置、人群分布、配套需求,对信息具有安全、高效的处理和整合能力,并能科学地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决策以及处理会展区域的观众数量、交通状况、安保状况等情况,为会展活动主体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推动智慧会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对接,从而推动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杭州智慧经济发展。

(二)推进杭州会展创新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在全球信息协同化大背景下,展会供应链上的各方参与者对资源管理协同和信息化管理需求日渐强烈。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会展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会展产业转型升级的进度,推进了杭州会展的创新发展。一方面,移动应用的开发使用,改变了人们参展时对传统会展的观念以及创建、使用和共享信息的方式,为智慧型展会提供了更多的推广机会;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络信息呈现碎片化、即时化、场景化等特点,使主办方、参展商和观众等会展主体通过手中的智能设备,随时随地参与会展活动,提高会展信息化水平以及会展服务水平。

(三)提升杭州会展服务质量,增加客人满意度

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会展组织管理、参展参观以及营销推广中,推进杭州会展服务创新发展,使展览会的服务功能获得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成果创新服务方式,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更优质、更完善、更便捷的配套服务,以满足会展客人对杭州各展会越来越高的需要和期望,从而提高杭州展会的服务质量,增加客人满意度。

四、杭州智慧型展会的发展现状及不足

(一)杭州智慧型展会的发展现状

杭州的智慧会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智慧会展的模式大多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参与建设。市政府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在产业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不断完善与创新,为杭州智慧型展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会数量增多。如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电商博览会、阿里巴巴杭州网货交易会等,都拥有了自己的网上展会,增添了展品展示和展品销售的渠道,促进了杭州智慧型展会的发展。一年一度在杭州举办的文化创意博览会,2014年推出文易网(网上文博会),展会通过智慧票证、智慧交易、智慧服务、智慧数据等四大智慧应用系统来实现智慧展会,让参展商和参观者能在手机上也可以玩转文博会。

政府对智慧型展会发展意识逐渐加强。杭州市政府高度重视会展业创新发展,2006年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杭州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创新会展对发展会展经济的重要性;在《杭州市“十二五”会展业发展规划》期间重点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电子信息博览会、休闲产业博览会、物联网产业高峰论坛、生物医药高峰论坛、环保产业博览会等一批产业类会展活动项目,通过不断引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杭州会展业智慧化水平。

展会中展示手段智慧化。杭州在全力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杭州会展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文档与图片资料数字化处理等各种信息技术,提高展会组织效率,增强展会可看性。如将展览的官方网站建设成为专业的服务平台,利用网络预登记功能,简化参展参观的流程,便于参展商和参展观众。2014年第十六届杭州人居展,有一半的参展商策划了微信活动来提升展位人气。在办展办会过程中,增加体验式、互动式设备和项目。

(二)杭州智慧型展会发展的不足

目前,杭州发展智慧会展还处于前期发展阶段,无论是在智慧运营还是智慧管理或者是智慧服务上,都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因此在建设智慧型展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杭州市智慧型展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会展行业组织管理体制尚未完善。杭州虽成立了专门的会展办,但协调权限不足,会展业多头管理、资源分散的问题仍较突出,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不高,无法适应当下由物联网时代带领的会展产业。原本领先的杭州会展业逐渐落后于已建立统筹管理机构的厦门、成都、西安等城市,以至于有可能被省内兄弟城市宁波所超越。就杭州而言,智慧会展产业市场化的相关条件还不成熟,市场主体尚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由于会展业统筹管理机构没有完善,各会展项目、会展资源分散在不同职能部门,形成不了合力,使用信息化管理就无法完成,这就影响了杭州发展智慧会展的建设。

2.会展场馆设施建设滞后,跟不上信息时代。会展场馆是实现智慧会展的基础,智慧型展馆不仅包含智能化展馆的数字化、自动化、节能化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展示内容”与“人”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无论是对展馆本身的掌控上,还是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上,都能呈现出一个“完整个体”的特性。目前,杭州有7个展馆,但没有一个展馆是符合智慧型场馆的全部要求的。杭州虽是全国第一个实现免费开放公共区域wifi网络的城市,但是在参展过程中各展馆还是会出现覆盖面不够大、网络差等问题。除此之外,各场馆的数据库也并没有完善统一,还处于建设当中。会展场馆周边的国际性银行、商业、娱乐、酒店等服务配套设施也远远跟不上智慧会展场馆的信息化建设。

3.线上会展与线下会展未实现真正的有机融合。2014年中国超过90%的展览会都拥有了线上平台,杭州也不例外。从线上方面来看,大部分展会中都运用了互联网技术、官方网站、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技术,在信息服务方面以信息为主,缺少参展商、嘉宾和普通参观者之间的即时互动功能,未真正的对参展商和专业观众进行数据统计以及分析。从线下方面来看,在实体展会中,大部分参展商以及主办方并没有鼓励观众拿出手机将资源引流到线上,则线上展会与线下展会不能实现同步服务,观众不能体验更多的智慧化应用技术。所以将线下资源转化为线上展会的流量则是杭州展会实现线上展会与线下展会融合的一大难题。

五、推进杭州智慧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智慧型展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和思路,发挥系统化能力和智慧技术应用,从而达到各个部分整合后的几何增长价值。因此,我们针对杭州市发展智慧型展会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建设智慧型场馆

通过物联网技术以及现有科技改善杭州现有场馆,实现场馆智慧化。杭州目前比较大的场馆是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会展中心和马上投入使用的奥体国际博览中心。可以适当参照国内外政府投资建设智慧会展中心的管理模式以及建设智慧型场馆的经验:覆盖场馆的wiFi等基础硬件,定位导航和数据收集系统,以及信息嵌入的“智慧场馆”平台,如开发会展场馆app,观展者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应用,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预订餐饮、酒店、旅游、飞机票、等服务;客户除了可享受在线预订、路径导航等一系列便捷服务。通过智慧化管理与服务,把杭州会展场馆建设成为国内外都瞩目的智慧型展馆,为杭州发展智慧型展会提供良好的智慧会展环境。

(二)打造综合性的智慧会展服务平台

结合杭州智慧城市建设,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会展服务体系。一是积极搭建会展项目信息化平台,如开发杭州会展app,使展会参与者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不断获取信息和服务;不断提升杭州会展网、西博会官方网站的建设水平,通过网上西博会平台延伸展会内涵,努力实现网上会展与实体会展的整合化运作。通过丰富服务功能、提供更多的展示交流平台等方式,融入在线展览的理念,开发更多的宣传功能,扩展展会影响力。二是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将政府资讯网站升级成为交易平台,鼓励杭州会展企业开发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政府与企业宣传推广功能以及政府会展政务协同功能。三是将智慧场馆与智慧会展服务平台有机结合,不断加强专业场馆信息化建设,整合场馆数据化,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

(三)建设会展大数据中心

建设会展大数据是杭州提升会展竞争力的基础条件。为促进会展上、下游产业间的合作,致力建设杭州会展大数据中心,该中心可以杭州会展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为需求,以大数据库为基础,确立切实可行的数据采集机制,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可视化等先进技术,完成会展数据的筛选、运用与展示。通过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能够便利地对杭州会展行业整体数据进行收集、管理和分析,完成对杭州市会展业整体发展水平的科学化评估与决策,有效推进对公众的宣传、推广及成果展示,进一步增强未来在智慧化应用方面的扩展,做到全市会展信息的共享与互联互通,从而提高杭州市会展办智慧化办公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培养智慧信息化会展人才

人才的培养是任何产业竞争中的核心因素,只有优秀的会展人才才能打造优秀的品牌会展项目。针对智慧信息化人才缺乏的现状,一方面加强政府、协会、高校三方合作,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鼓励高校培养懂宏观管理、懂经济、懂策划的高级会展人才,运用信息、网络和物联网等技术建设智慧型会展组织,逐步形成“资源建设有特色、关键应用有创新、优化服务有突破”的信息化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以薪金、福利、教育等为手段,引进外地会展专业复合创新型人才,吸收各地会展业的成功经验,将其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创新机制带入杭州,促进杭州发展智慧会展业的长久发展。

六、总结

总之,杭州发展智慧会展为杭州的智慧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它成为杭州智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分析好现状,发现不足,弘扬杭州品牌展会的优势所在,并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将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代信息技术引入展会,相信杭州的智慧会展经济的步伐会迈得更快、更好、更健康。智慧会展业的联动性亦会日益显现,并与杭州智慧城市发展互为促进、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樊蓉.物联网催生智慧会展新模式[J].2013年17期.

[2]黎菲.智慧会展移动应用服务[J].2013年4期.

[3]蓝星.中国会展业前沿问题研究上海[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王永刚,郭砺.中国会展业集群化演进趋势及发展路径研究Ⅱ[J].2011年8期

[5]史璐.智慧城市的原理及其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和意义[J].2011年5期.

[6]施永胜,沈杨根.杭州市发展智慧会展的实践与思考[J].2015年1期.

[7]叶敏.明确新方向加快新转型推进新发展[J].2015年3期.

智慧物流运营篇9

关键词:智慧旅游;县域旅游;五位一体;栾川模式;旅游云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5)05-0149-03

景区经营权管理实践、县域旅游模式以及智慧旅游一直是业界研究的重点。对景区经营权转让研究比较多,如阎友兵研究了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景区经营权转让年限制度安排;郭淳凡研究了景区经营权转让下旅游资源开发激励约束契约设计。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2010年以前,与当时经营权管理的实践主要是转让相一致。而针对2010年后出现的景区回购潮,却没有相关正式研究论文出现。对县域旅游模式的研究也比较多,重要的如钟睿研究了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动力机制,莫艳恺研究了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综合评价,但这些研究大多数以总结模式或者对模式进行比较,没有研究县域旅游模式的继承与发展从而产生新的模式。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是将智慧旅游作为方法和基础来开展其他研究,如刘俊梅研究了基于智慧旅游的新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李萌研究了基于智慧旅游的公共服务机制创新,目前尚缺乏将县域旅游模式与智慧旅游相结合的研究。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景区经营权管理实践的新发展,对栾川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的演变进行了理论探讨,总结推出了一种新的县域旅游发展模式,即基于智慧旅游的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本文的研究将对我国景区回购的实践、县域旅游业的发展和县域智慧旅游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县域旅游模式的发展

(一)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的理论演变

在县域旅游的发展上,河南省栾川县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由此总结出来的县域旅游发展理论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005年,栾川模式和宁波经验、焦作现象并称中国发展旅游的“三大模式”。在此基础上,2012年栾川县又正式提出打造“全景栾川”的理念。目前,借势“美丽中国”、“美丽中原”,栾川启动了“全景栾川”升级创新实践,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县域旅游发展理论与“全景栾川”理念的发展、智慧旅游的发展、旅游景区经营权管理的实践相结合,产生一种新的县域旅游发展模式。本文将这种模式称为基于智慧旅游的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该模式将使“栾川模式”继续引领我国第四代旅游、第三代县域经济发展,为我国县域旅游二次创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基于智慧旅游的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

基于智慧旅游的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是“全景栾川”理念的深化,是栾川实施“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基于智慧旅游的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是景区经营权的回购,基础是智慧旅游体系,核心内容是“五位一体”管理、“全域”发展和“五位一体”融资、全域智慧旅游。“五位一体”管理是指通过“五个统一”实现打造一个品牌的目标。“全域”发展是指“全县域、全部门、全要素、全产业、全过程”的全面统筹、全面发展。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重点围绕“资源整合”、“区域旅游品牌打造”两大核心任务,通过县域对部门、产业、过程、要素的统筹以及“五位”的一体化运作,使县域旅游实现从县域发展模式到县域生活方式的转变。

基于智慧旅游的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是对栾川模式和“全景栾川”的继承和发扬,与栾川模式和“全景栾川”一脉相承,是适合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县域旅游新模式。

二、模式的基础――县域智慧旅游建设体系

(一)县域智慧旅游建设体系

智慧旅游建设体系是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的基础。智慧旅游助力栾川县域旅游的发展,助力栾川“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的实践和成功。县域智慧旅游建设体系的基础是县域旅游云平台,核心建设内容为“一个网络、四个平台、四个旅游云应用和八个智慧旅游业态”。

(二)县域智慧旅游建设体系的基础――县域旅游云平台

县域旅游云平台是县域智慧旅游建设体系的基础。完整和理想的旅游云平台包括各个旅游相关行业、各个相关部门和环节、各个地区旅游业和各时段旅游业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是一个多维的云旅游体系。这样一个多维云旅游体系是理想状态下的,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想搭建旅游云平台必须引入产业组织领域中的模块化理论。我们可以先搭建行业旅游云模块,如搭建酒店旅游云模块、旅行社旅游云模块、景区旅游云模块、交通旅游云模块等。这些旅游云模块具有独立性,可以独立设计、独立运行和不断地创新。下级旅游云系统通过重构有机整合到上级旅游云系统中,提供可动态调配和平滑扩展的计算、存储、通信能力来支撑旅游云服务,最终实现分旅游云到旅游云。

县域智慧旅游云平台基础信息包括景区的卫星定位、名称、简介、停车场、附近加油站、旅游内容、门票、交通、附近的金融网点等近百项,涵盖旅游过程的方方面面。建立常态化的信息采集、审核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与公安、国土、交通、气象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对游客的信息服务质量。

(三)县域智慧旅游建设体系的核心内容

1.一个网络,即智慧网络建设

通过城市无线宽带网、有线宽带网和物联网的建设,为游客打造一座无缝全覆盖的“网络城”。推进城市公共区域、游客集散场所、交通枢纽等区域的无线wiFi网络建设;3a级以上景区游客中心、停车场、主要观赏点无线网络覆盖;星级酒店无线网络全覆盖;鼓励旅游商品企业、餐饮企业无线网络覆盖。

2.四个平台

一是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包括智慧旅游资讯、景区导航、景点导览、投诉救助、入境关怀、订购酒店等在内的旅游目的地综合服务体系。二是智慧旅游综合监管平台。建立包含基于网络和云数据分析的行业管理、行业统计、质量监控、旅游投诉等系统。建立并在全县旅游行业、旅游管理部门推广使用智慧旅游信息指挥系统、旅游客流动态监测系统、旅游统计预报预测系统、旅游诚信系统、旅游团队监管系统、旅游导游调度系统、旅游从业人员网络培训系统、旅游电子政务系统等子系统,逐步实现全行业智能精准高效管理目标。三是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知名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竞争激烈,触角和攻防重点已经向二、三线城市延伸,最终县域旅游将成为知名旅游电商角逐的主要舞台。县域智慧旅游要以打造区域性旅游电子商务中心为目标,促进信息整合、资源整合,整合县域旅游产品与携程、途牛、驴妈妈、腾讯旅游等旅游电商合作,建立县域旅游网上专区,建立包含面向游客的网络预订、商品交易、金融支付等系统,面向企事业单位的服务外包、商务洽谈、项目招标等系统,重点打造土特产品和乡村游品牌。四是智慧旅游市场营销平台。建立包含基于游客查询痕迹分析的目的地智能旅游推荐、基于游客指令分析的目的地智能旅游设计和“一站式”城市旅游综合推介的系统。

3.四个旅游云应用

一是智慧旅游入境关怀系统。通过政府协调,积极与三大通信运营商协商,力争实现入境关怀旅游欢迎短信发送常态化,为广大游客提供直观便捷的旅游信息服务。二是旅游指南手机app。开发基于旅游云平台的县域旅游指南手机app,完善提升各项功能,增加景区视频接入、移动支付、客流信息查看、导览、语音讲解等功能,丰富服务信息,为旅游企业形象展示、宣传、销售、电子商务等提供移动平台。三是景区动态客流监测项目。在县域3a级以上景区布设客流监测摄像头,实现对主要景区接待游客的精准流量统计。通过该系统的建设为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客流引导、精准营销和旅游秩序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四是导游助手。导游助手是一种集旅行社办公应用和手机客户端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旅行社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实现导游管理,而导游也可以通过系统轻松带团。同时,电子地图、目的地旅游资讯、航班时刻以及实时天气查询等都能帮助导游做好工作。

4.八个智慧旅游业态

推进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饭店、智慧旅游餐饮、智慧旅游购物、智慧乡村旅游、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交通、智慧旅游娱乐八个智慧旅游业态觳,在旅游景区重点推进无线wiFi网络覆盖、高清视频监控、智能停车场、智能门禁、自助导览、电子商务等系统建设;酒店重点推进以客房多媒体信息系统为核心的智慧酒店建设;旅行社重点推广团队电子行程单、导游助手、电子商务系统。

三、模式的实现途径――景区回购

旅游景区经营权管理在实践中经过了两个阶段,一是景区经营权流转,二是景区经营权的回购。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了景区经营权流转的探索。景区经营权流转的原因是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景区的开发。景区经营权流转从根本上解决了旅游开发的资金问题。但景区私营化的弊端很多,而大旅游、一体化经营、统一营销、打造县域大旅游品牌成了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于是从2008年开始,许多地方出现了旅游景区政府回购潮。栾川县景区回购步骤如下。

(一)确定景区回购范围

前期开展旅游资源调查、景区发展经营状况调查,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确定资源整合、景区回购范围。经过调研确定先期回购4个景区,分别是鸡冠洞景区、老君山景区、养子沟景区、伏牛山滑雪场。这4个景区可以形成景观类型完整、旅游产品体系健全的“山-洞-沟-休闲度假”的大旅游格局。

(二)成立景区回购机构

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县四套班子有关领导担任副组长的北伏牛山――大栾川旅游资源整合、景区回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综合协调组、注册登记组、整合洽谈组、接收运营组、督查督办组,具体负责资源整合各项工作任务。

(三)景区资产评估审计

在资源整合、景区回购指挥部的组织和领导下,由旅游、财政、审计、文物、高校、景区所在乡镇等单位组成评估组进驻景区,对旅游资源、景区前期投入、景区品牌价值等开展评估工作。经过对栾川各景区资产评估的适宜性分析,发现折现现金流量法是适合其资产价值评估的方法。

(四)资产重构

由栾川县政府出资1亿元注册成立“栾川旅游投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4个景区以景区资产和品牌入股总公司。其资产总额为25亿元,拥有4个景区的完全股权。公司成立董事会、监事会,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栾川县政府拥有鸡冠洞景区100%股份,占总公司股份的28%。栾川县政府再投入现金5.75亿元,购买总公司23%的股权,占总公司资产的51%,总资产为12.75亿元。栾川沪七矿业公司、养子沟旅游公司和栾川龙沟钼矿公司将得到5.75亿元的股份出售资金,分别占总公司21.78%,9.53%和17.69%的股权。

栾川县政府占总公司股份的51%,现金投入5.75亿元。对总公司有绝对控股权,融资最少,能发挥相关企业、景区原管理机构的主观能动性和经营积极性。

(五)景区接管

回购完成后,开展景区接管工作。景区交接时,可以暂时保留各景区原来的管理团队及营销团队,有利于市场顺利过渡。景区交接后要招贤纳聘,依托专业化人才,依照市场规律进行管理、运作。

四、模式的核心内容

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五位一体”管理、“全域”和“五位一体”融资模式、全域智慧旅游。

(一)“五位一体”管理

“五位一体”管理是指通过“五个统一”实现打造一个品牌的目标。“五个统一”包括“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营销”。

(二)“全域”发展

“全域”发展是指“全县域、全部门、全要素、全产业、全过程”的全面统筹、全面发展。全县域营造旅游环境、全领域融汇旅游要素、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民共享旅游成果。从栾川发展模式到栾川生活方式,实现栾川旅游的升级换代:从纯旅游发展的“栾川模式”到一种生活方式“乐活栾川”。

(三)“五位一体”融资模式

栾川县政府可以采用“五位一体”模式进行融资。“五位一体”融资模式的内容是旅游局整合各类政策性资金,进行贴息和补助;栾川县政府出台减免税费、补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优惠政策和“一站式”便捷服务,金融机构为项目开发提供贷款资金,担保公司对项目贷款提供担保,业主对项目进行具体开发。栾川县政府先期出资1亿元注册成立“栾川旅游投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4个景区以景区资产和品牌入股总公司。栾川县政府通过“五位一体”模式融资5.75亿元,补偿其他景区股权。栾川县政府占总公司股份的51%,对总公司有绝对控股权。

(四)全域智慧旅游

全域智慧旅游指全县域智慧旅游硬件建设,营造智慧旅游环境;全领域、全业态打造智慧旅游典范,融汇旅游要素,智慧旅游运营;全社会参与智慧旅游发展,形成智慧旅游发展氛围;全民共享智慧旅游成果。

五、结论

综上所述,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是对原有县域旅游模式的继承与发展,从而产生新的模式。本文首次将县域旅游模式与智慧旅游相结合进行研究,指出智慧旅游建设体系是县域旅游新模式的基础,同时对经营权的回购进行了探讨,对我国县域旅游的发展,对县域智慧旅游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智慧物流运营篇10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智慧城市构架;管理;运营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ppp项目社会风险的机理分析、动态评估与综合治理研究”(714720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础设施ppp项目残值风险动态预测与监控方法研究”(71001027);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江苏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13GLB005);江苏省社科联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基于ppp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15SYC-087)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智慧导向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管理与运营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6月7日

引言

由于能源环境问题,新兴的电动汽车以良好的节能和环保特性使其迅速成为当今国家关注的焦点和汽车发展的潮流。由发改委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的建设目标。在当前信息化、智慧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如此需求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投资建设方式,需有智慧的管理与运营能力。

通过国家及各地方城市规划可知,智慧城市成为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2015年4月7日,住建部和科技部联合了《关于公布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试点名单的通知》,公布了84个试点城市,加上前两批公布的193个城市,截至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试点已接近300个。智慧城市为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城市”,使一个城市的组件和关键基础设施更感知、互动、高效(washburn和Sindhu,2010)。而电动汽车具备智能、绿色、高效的特性,已成为智慧城市发展中的一部分,因此应符合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Harrison和Donnelly,2011)。而其充电设施需求量较大,需高效、智慧的管理与运营能力的特点需要智慧城市的理念及技术构架来实现。naphade等(2011)介绍了在丹麦通过智慧网络管理系统,达到电动汽车系统与风电发电系统的负载平衡。Sarker(2015)针对电池交换站提出了优化的运营模式,以达到从点时间较短并与电力系统相协调。胡天娇(2014)、肖湘宁等(2014)结合国外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对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中的商业模式发展、标准的建立及与智能电网结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张勇等(2014)定义了充电设施为准公共性及准经营性属性,从政府策略角度研究了建设与运营问题。目前,众多学者针对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而未结合城市规划发展需求,对引用智慧城市的理念及技术对充电设施建设管理的研究较少。

本文结合智慧城市的建设构架及理念,设计了智慧型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管理与运营系统构架,其中包含了设计、决策、使用、监控四个模块,并提出包含信息平台、ppp模式的模块解决方案,形成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智慧的建设运营体系。

一、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现状

(一)充电设施市场空间广阔。新能源乘用汽车正在快速发展。在《指南》中结合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相关政策要求和规划目标,经测算,到2020年全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过500万辆。经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建成充换电站780座,交直流充电桩3.1万个,为超过12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充换电服务,2015年新增充换电站3,600座,公共充电桩4.9万个。随着政策及充电设施等基础生态环境的不断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还会继续上升,而这也导致了充电设施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未来充电设施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对于充电设施的建设规划应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技术,使充电设施建设布局及充电服务更加智慧、高效,更好地服务民众。

(二)以充电模式为主。由于采用换电模式存在着换电站建设成本太高、各个企业的电动汽车技术标准不同和电动标准不同、各车企的技术标准私密性等问题,使得换电模式较难运行,而国内主要以充电模式为主。但换电模式具有占地面积小、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在电动出租车、专用车、物流车等领域采取换电模式是十分合适的,换电模式可以在这些特殊领域,作为充电模式的补充,而非竞争。

(三)多种运营模式并存。电动汽车及其充电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是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随着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的不断开发,我国现有的充电设施运营模式根据运营主体的不同主要有五种模式: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用户主导型模式、混合模式(政府和企业)众筹模式,从投融资模式角度分析,主要有融资租赁、ppp等模式,而后期运营模式主要有车电分离、网络智能管理、充维结合等模式,而在后期运营中。不同模式的投资建设主体不同,然而都应该遵循一定的建设规划及构架,这样才能良好、效率地发展。

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全生命周期智慧化管理与运营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的设计是在智慧城市的理念和智慧城市基本构架上,以智慧城市中电动汽车建设目标为导向,考虑电动汽车面向不同相关者全生命周期各阶段项目功能需求,提出智慧城市电动汽车管理与运营的系统构架和构架中的主要功能模块。

(一)智慧城市

1、智慧城市目标及内容。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发展,运用物联网、互联网及云平台等高级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对城市的各种信息进行感应收集、分析、整合,对城市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出智能响应。总结欧洲智慧城市计划书中的特征,智慧城市发展在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上,应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可及性、全面性、可持续性。

2、智慧城市总体构架。通过国内外学者对于智慧城市的研究,智慧城市的总体构架主要包含四个层面: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图1)

在感知层中主要包括各种信息感知设施;网络层主要由有线及无线网络传输设施组成,用于传输各种电动汽车相关信息;平台层主要是对数据的共享和数据的处理两个方面,通过数据的仓库技术和分组管理,形成城市的各种数据库,借助云共享功能对数据进行共享,通过云计算对数据进行处理,再通过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实现技术提供信息和技术等服务;在应用层面包括管理与运营中的各种业务,包括设计、决策、使用、监控四部分。

(二)智慧型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管理与运营系统构架设计。智慧城市是一个巨系统,涉及城市生活的各方面,对于智慧城市中的一个发展建设项目,也应进行智慧的规划和建设,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电动汽车及其充电设施的建设便是智慧城市中的一个项目,在智慧城市“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智慧城市基本构架上,以智慧城市中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目标为导向,考虑电动汽车面向不同相关者全生命周期各阶段项目功能需求,提出了智慧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管理与运营的系统构架和构架中的主要功能模块。(图2)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全生命周期智慧化管理与运营的系统构架的主要内容模块图如图3所示。(图3)

由图3所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管理与运营系统构架主要由设计、决策、使用、监控四大模块构成。在项目前期,设计模块主要包含电动汽车及其充电设施的设计,通过结合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使用者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在决策模块主要包含投融资、财税优惠及智能选址定容子模块三个子模块,为建设管理者提供了项目前期规划、决策、投融资等服务。在项目使用中,使用模块中主要由充电设施信息平台及投诉调解服务子模块构成,为使用者提供充电设施配套的各种公共服务。在项目后期,在监控模块,主要是售后服务、电池回收、电池监控等,为使用者及建设管理者提供后期运营及售后的各种服务。

全生命周期的系统设计同样也是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产业生态链的设计,本文只列举了部分功能模块,对于每个模块都应不断链接更多创新功能,使其成为一个高效、智能、完善的生态链。而要实现一个完善的生态链需要基于智慧城市的构架,将其运用到整个系统及各个环节,而各个环节通过智慧城市的信息技术能更好的协调合作。

(三)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管理与运营系统子模块及解决方案。子模块的设计都遵循智慧城市“以人为本”的理念,由下向上进行设计,考虑服务对象的底层需求到上层的功能设计。通过智慧城市的构架及信息技术来实现这样的设计。

1、云平台。对于各个子模块的构建及整个电动汽车管理与运营体系架构的构建都应建立在智慧城市的构架体系上。电动汽车及其充电设施的建设是一个巨系统,只有基于大数据及云平台才能对各方做出考虑全局的统筹规划,只有通过大数据、云平台及智慧城市理念技术才能形成一个与政府、电力、物业、交通等大型终端及车载终端、驾驶者手机、pad、计算设备等小型终端相连的智能系统。电动汽车的规划决策应通过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海量数据管理技术、云计算平台管理等技术对各个子模块进行构建,再通过云计算对整个管理及运营体系进行规划。利用云计算平台所提供的计算能力,并且充分考虑云计算平台所设定的限制,开发出丰富多彩的电动汽车应用。向电动汽车的规划者及使用者提供云平台的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及服务和软件及服务等功能及更多创新、智慧的服务。(图4)

2、设计子模块

(1)电动汽车功能设计。电动汽车的功能设计应服从由下向上的设计,遵从“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偏好,为需求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新能源的电动汽车应该更好地结合智慧城市中的物联网及互联网技术,同时通过这些技术扩展使用者乘用期间汽车的车内功能,如联合互联网,对电动汽车加入车载信息服务,集成操作系统、大数据、通信、导航、云计算等资源,形成智能整车。车联网平台的设计便是基于智慧城市的构架及技术,实现了智能整车同其他物物相连。在感应层通过RFiD设备、摄像头等设备感应获取使用者需求信息,通过互联网等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再通过云计算进行大量数据的计算,使使用者出行更便利,行驶期间车内功能更加高效。

(2)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设计。现在国际上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主要有移动充电包、壁挂式充电器、充电桩及无线充电设施。在充电设施上应因地制宜,设计适合当地电网条件、便捷、智能的基础设施。对于家用充电设备应便捷易携带,对于充电深度应该智能提示,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对于室外的充电设备应符合占地面积小、安全、智能等条件。在安全方面,能智能提示安全充电距离、危险源应,能智能测控温度及电路故障,结合智慧城市感应层,提供充电设施及充电设施使用者的信息。在总体发展上,应该创新,发展无线挂充电、光伏充电等先进技术设施,与智能电网结合,通过电网负荷对充电站进行调节。

3、决策子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