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提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2:07

企业文化的提升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作用分析;提升措施

在企业的长期经营中,企业全体员工之间树立了一种统一的价值观和工作理念,这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是员工的行为准则之一,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企业的经营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的企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研究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对于企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要。

一、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是经过企业领导者长期的领导,在长期的经营中形成的完整价值体系,并且这套价值体系被全体员工认同和接受,完整的价值体系包括的内容有道德规范、经营风格、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管理特点等。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念,价值观念将深入到员工的内心,并且成为员工实践工作的引导,企业文化在形成时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企业文化的积淀、创新和升华,企业文化在随着企业的发展也会产生变化,随着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经营规模的变化而不断推陈出新。企业领导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文化,尤其是在早期的企业文化形成阶段,最终的决定权在于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力和管理理念。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就要使企业文化被全体员工共同认可、接受和遵守,并逐渐发展成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和追求的价值体系,反之如果企业文化无法得到大多数员工的认可,就会导致企业无法形成一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也不能发挥其价值导向的作用,这样的企业的发展前景将不会一帆风顺,没有核心的企业文化也就失去了一部分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首先,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可以更好的构建企业形象,好的企业形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除了要在公司产品、服务和品牌意识上下足功夫外,还要提升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让企业在经济上不断发展的同时还能够在其他方面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其次,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可以提升员工的认同感,认同感也是企业能够长期发展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好的企业文化能够让员工不断提升对企业的认同水平,这也是企业的灵魂,员工对企业文化不断认同能够形成更大的凝聚力,使企业齐心协力,上下一心,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保持企业的活力;最后,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丰富员工的日常生活,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员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大量高素质的员工能够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也能够丰富员工的日常生活,更好的体现企业主人翁的意识,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其在企业管理中所处的地位最高,几乎在所有的企业中都是管理的难点。企业文化代表着一个企业发展的对外形象,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和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文化还可以为领导的未来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而且还可以借助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来对员工的日常行为进行约束,以更好的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此外企业文化还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充分发挥企业品牌优势。首先,对企业的管理方向给予引导。企业文化为一个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提供引导方向,企业文化可以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是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制定的基础。换句话说,企业文化内涵属于企业管理的外在表现,一旦企业的经营策略与企业文化相脱离,将会导致经营策略与企业的价值观出现偏离,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开始慢慢的在员工心中根深蒂固,对员工的共同行为方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以上分析,在进行企业管理过程中,要尽可能与企业文化相匹配,从而使员工的价值取向和企业管理战略相一致,员工才能形成更强的凝聚力,将企业发展得更好。企业文化在员工行为或价值取向与企业管理不符时发挥导向作用,将员工的思想行为与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第二是形成员工道德约束。企业文化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中,对员工起到一种暗示作用,这种暗示是在员工心理、行为和思想上的,也成为了没有章程制度的软约束。企业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规范和其核心价值观将会对员工的群体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企业文化的好坏还会对员工的道德水平高低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对员工自我约束和自觉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企业文化的约束下,员工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明确其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第三是提高企业员工的精神激励。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给予更好的呈现。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的向心力,提升企业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员工间互相团结,和企业携手共赢,不断激励员工学习创新,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员工工作能力的发挥提供良好的平台。通过借助模范人物能够对企业文化进行宣扬,使员工相互学习促进,并更好的发挥模范人物的代表作用,激励员工创新发展,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第四是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在进行企业管理过程中,要尽可能将企业员工联系在一起,使员工在思想、理念等方面进行融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而且还能提高企业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员工的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管理时要尽可能将企业自身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结合起来,从而构建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实现企业和员工利益的双赢。企业文化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下调动员工情绪,营造自身文化氛围,让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第五是塑造企业品牌形象。企业文化对内体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对外展示企业经营管理特色。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属于企业宝贵的财富,其不仅可以发挥企业的品牌效应,而且还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影响力。一方面企业文化以品牌为载体,以更好的发挥其市场价值,另一方面也帮助企业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企业形象也能够反映出企业文化。现如今,企业之间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基本上是品牌之间的竞争,其是能够直接呈现在消费者眼前的企业文化外在表现,而且消费者现在在消费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背景,有些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消费者的好感,获得良好的社会公众印象,从而为推动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措施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管理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良好企业文化的形成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首先是坚持以人为本,企业员工是企业财富的缔造者,也是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建设的主体,企业员工是有追求、有思想的,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信任和关心员工,提升员工的归属感,让企业和员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第二是遵循创新原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具备较高的水平。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创新联系起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三是坚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将企业文化和具体的经济环境结合起来,对于其他企业的文化进行有选择的吸收和借鉴,不断改善企业文化,以更好的满足现代经济发展需求;四是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要想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对自身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建立一套与自身特点相对应的企业管理模式,将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提升,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够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防止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五、总结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价值行为导向等方式来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其需要长期的文化积淀和系统性建设,促进企业全体员工提高文化意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梅芳.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生产力研究,2013,(11):151-152,167.

[2]戚忠娇,孙连任.试论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商贸,2013,(25):123-123.

[3]陈楠.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3,(21):147-148.

[4]肖振兴.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者,2016,30(3):209.

企业文化的提升篇2

一、企业领导者在建设企业文化中是关键人物

作为一个把握企业发展方向的经营者,必须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哲学思想,作为判断正误的标准,以保证其决策的正确性。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一样,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途径。一个负责任、有志向的企业必然有其明确的长远的发展目标。大庆钻探钻技一公司的目标是“国内第一、国际一流”,公司目前现状有几个特点:一是在设备上已经达到了“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要求。二是在技术上形成了10多个系列成熟配套的固井技术,有的已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三是在队伍建设上,经过多年培育,拥有一支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武装起来的脚踏实地、攻坚肯硬、永不服输、锐意进取的员工队伍,完全能满足公司科学发展的需要。但同时干部员工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一致认为,要实现“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目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目前生产工作量萎缩的不利局面,必须实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在管理上挖潜,向管理要效益,切实提升管理水平。

企业目标这一实现的过程,就是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历程,是企业精神的提炼、企业哲学的根植和企业形象的展示历程。企业目标的实现,绝不仅仅是指某些经济指标的完成,还必须包括企业全员的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的实现。一个企业经营者用什么方法从事经营管理活动、开展市场竞争,是企业经营中重要的战略思想,也可称其为经营之道。确立了正确的战略思想后,更重要的是,要让全体员工认同、理解、热爱、实践企业的经营之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也就是要如何增强广大职工对企业精神、制度、经营战略和目标的认知与认同。企业文化对广大职工的行为既有强制性的指导作用,又有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要把员工的理念、价值观调整到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思路与经营方针上来,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能否把确立的企业精神以及多年来形成的好的传统、好的作风融入到管理企业的实践中去。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领导必须带头,必须充分认识自己的言行对企业建设发展的影响。

二、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

企业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所决定的。建设企业文化,根本的目的是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出符合企业特点、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氛围和习惯,也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实施“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职工群众为了实现文化养成良好习惯。每个职工的言行习惯,都是企业风气的反映。建设企业文化,要立足于促进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牢固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推进职工队伍的作风建设。特别要通过教育让职工明确企业追求什么、倡导什么,从而养成遵章守纪、诚实守信的自觉行为,促使职工个人的理想、追求同企业发展的要求统一起来。

(一)实施“人情化”管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讲,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增强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的一种管理方式。情感管理最能体现文化管理的亲和力,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职工的消极情绪,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人情化”管理应该细化到“走动式管理”和“倾听式管理”及“沟通式管理”。“走动式管理”:意为让管理人员深入生产现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在与员工的更多接触中,言行一定要发端于心,加强感情沟通,培养一种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建立一种敬业和谐的合作氛围。企业管理人员善于进行充满人情味的情感管理,就是为企业注入减少内耗、理顺人际关系的“剂”。

(二)“倾听式管理”:管理者要认真倾听员工的意见,创造机会让员工们充分发表意见。企业生产经营的形势是与每个职工休戚相关的,每一步发展都要让每个职工理解,员工只有知情明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构成企业效益的决定因素之一,才能立足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沟通式管理”: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亲密感只能建立在相互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只有设身处地接纳对方的思维,实现“换位思考”,才能理解对方的行为,沟通才可以有效,“管理透明化”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谐、和睦、合作的氛围,能够形成一种意志统一、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力量。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在企业内外部营造这样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发自内心的精诚合作,形成班子团结协作、干群相互信任、员工相互帮助的和谐氛围。要把营造和谐、向上、健康、宽容的氛围作为推动企业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优秀的企业文化要创新、学习,要与时俱进

(一)优秀的企业文化要倡导学习、建设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企业的企业管理归根结底是文化管理。对“知识员工”的管理就是通过培养企业共同的经营理念、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来实现。领导者所要做的唯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造和管理文化,领导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文化的能力。优秀的经营者都在自觉地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把自己的企业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培育共同价值观。以经营者的精神为代表的企业精神,一旦转化为全体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自觉行为,就会转化和汇聚成巨大的创造力量,成为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领导者要通过理念、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建立起开放和信任的企业内部环境,激发员工的责任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使他们自愿合作并承担开发知识资源,去完成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任务,以达到更高的目标和产生更好的效益。

(二)创新是一个民族之魂,也是企业发展之魂,创新是增强企业“争先创优”能力的基础。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没有竞争,就没有超越,也就没有生命力,但如果只有竞争,没有团队意识,也只能是一盘散沙,绝不会成功。企业的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配合各类资源形成合力。企业精神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外部生存环境,实现持续发展,结合自身实际特点而做出的精辟阐述;是领导者与时俱进的文化思想的具体体现;为企业职工自觉建设家园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企业文化的提升篇3

1.弘扬企业精神——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员工群体的心理定势、内心态度、价值取向和思想境界,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和企业哲学的综合体现和高度概括,反映了全体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追求。企业精神犹如《孙子兵法》所重视的“道”一样,“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企业精神作为企业的灵魂,一经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国外有许多上百年的长寿公司,很多东西都已发生变化,但它的企业精神却是百年不变,历久不衰。这也正是其基业长青的重要原因。反之,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种蓬勃向上的企业精神,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就会缺少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生长培育起来的,并为职工群众认可的群体意识。企业首先要结合自身性质特点和经营战略以及时代要求,用简明扼要、精炼确切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企业精神,如海尔的企业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它体现了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精神风貌。其次,要运用多种途径宣传强化企业精神,使之渗透进员工的心灵,成为员工自觉的追求,并且要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重塑和优化,使文化管理处于不断整合、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之中。另外,当前,要特别注意培养企业的团队精神,即要培养和塑造员工团结奋斗、目标一致的群体意识,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树立强大的精神支柱,统一员工的共同追求,激发员工的创业热情,凝成团结奋斗的合力。

2.坚持人本管理—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根本措施。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表现为产品和市场的竞争,但其背后反映的是人才的竞争。人,尤其是人才是企业中最大的资源,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管理的成败。因此,企业文化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员工的各种要求,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因素,求得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是通过文化的渗透和导向来进行的,实行人本管理是进行企业文化管理的根本措施。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将管理的重点由制度层次转移到观念层次,由着重直接管理人的行为变为着重管理人们的观念,重视企业人文精神的塑造。着重解决员工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培养员工以厂为家的自主意识,形成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团队归属感。同时,要从员工的企业主体性地位出发,充分肯定每个职工的个人价值,认真考虑员工的需求,为他们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共同的价值观念的作用下,陶冶情操、激发斗志,心情舒畅地努力工作,在构建和谐企业的同时,真正实现自身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3.开展文化创新——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灵魂。在新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基础,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时代要求社会组织不断突破组织本身的局限,突破既定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创新是企业文化管理的灵魂。在加强企业文化管理,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上,首先就要树立创新理念。理念创新是创新的根本,是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产品和市场创新的前提条件,管理理念创新实质上是对人类管理智能及文化的整合与发展。现代管理理念创新的实现就是对东方管理思想精髓与西方管理理念精华的融合与发展。同时,企业要注重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主导文化,是由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及市场创新所组成的有机体系。创新文化的关键是营造激励型、开放型的创新环境,通过激励制度、激励机制充分释放人的智慧和才能,以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

4.构建学习型组织——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目标模式。在新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企业组织形式向灵活的扁平式方向发展,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源于知识及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潜能及智慧的开发”。可见,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经济社会也是学习型社会,企业要成为学习型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新经济社会的呼唤,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摆在企业组织面前的又一重大课题,是企业文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

企业应成为具有学习能力的有机体,将个人和团队的学习纳入管理的轨道,并转化为创造性行为。为此,企业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适应员]二学习、交流、知识共享的气氛,在员工中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形成学习创新的思维,提升企业员工的生活境界,激发自身潜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选择。其次,要建立多元开放的学习系统,使组织学习有目的、有层次、有计划,才能取得实效。各个学习系统随着项目进展而组织学习,从而实现组织学习目标,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最后,组织学习制度要与成员的成功欲相匹配,与个人职业生涯相结合,使员工在个人事业发展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建立共同的目标以及组织与个人共同成长机制,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共同发展,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

5.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的基本途径。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评价。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企业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吸引到更多的投资,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企业文化管理,正是通过企业形象的塑造,获得这种财富和资源的。因此企业必须在素质、境界、品行、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打造,真正塑造融人先进企业文化的现代企业的全新形象,以提升自身的社会知名度和竞争能力。

企业首先必须坚持诚信理念。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长,诚实是做人之本,守信是立业之根。企业要正确处理企业的社会价值和长远目标,辩证地对待义与利、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明确企业的历史使命不仅是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产品,而且还要创造独特品格和信用。其次,要全面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品牌。通过全面系统打造精良质量品牌、诚信服务品牌、社会责任品牌、高新技术品牌和国际化经营品牌的扎实工作及全方位宣传,努力提高公司知名度、社会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同时,要通过创新形象,塑造独特新颖的企业形象,将组织的经营理念、精神文化和经营活动的信息传递出去,以凸显组织的个性和精神,从而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提高文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文化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提升篇4

[关键词]企业文化途径

一、走出企业文化认识上的误区是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的前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认识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只能把实践引向歧途。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在正确企业文化认识的指导下进行才可能取得成功。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缺失与不足均源于对企业文化认识的不当。因此走出企业文化认识上的误区是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的基本前提。

企业文化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逐渐培育、提炼、积淀而成的反映时代要求和民族文化特征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文化环境等,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企业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主要由四个层面构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中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从归属上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渗透并熔铸于企业的各个方面,其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决策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主体,中间执行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广大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主体。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简单化,是没有充分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地位、基本特征,导致的对企业文化的肤浅、生硬的处理;企业文化建设的片面化、形式化,在于没有全面、深刻地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建设主体、各层面间的相互联系导致对企业文化的狭隘、孤立的处理;企业文化建设的趋同化,在于没有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根本特征和生命力在于其特色性;而企业文化建设的速成化、静止化则在于没有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特征和企业文化塑造的长期性、复杂性。同时创建学习性组织或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途径,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和参与主体——中间执行层和广大职工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水平。

二、将突出重点与系统化的协调运作紧密结合起来是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的关键

突出重点即突出企业精神文化中价值观的塑造。企业的价值观作为企业员工所共同认可的价值体系,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优秀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创新的结果,它深深地渗透并熔铸到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是企业职工的精神支柱,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的方向和指南,是支撑企业文化体系的灵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约束力。纵观世界500强的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他们都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并几乎都使这种价值观成为企业最权威的“代言人”。可见,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关键在于突出企业价值观的塑造。

而企业价值观的塑造,根本的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在不断捕捉时代特征及企业文化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在生产经营中进行不断的总结、提炼、积淀和创新。其中关键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体现时代性。时代性是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在当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企业文化演变的人本化趋势、融合趋势、生态趋势日益明显。因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必须融入人本思想,着眼于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第二,体现民族性。即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华,这是由其民族性特征决定的。像北京同仁堂集团,作为中药行业的老字号创建三百多年来,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昌盛不衰。第三,体现特色性,即企业价值观的特色和个性,它是企业文化的根本特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所在。企业价值观的特色必须在研究本企业的历史、现状及面临的竞争与挑战的基础上,找准本企业自身的特点、优势和个性,才能概括并提炼出来。

三、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是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的根本

时代性是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而人本化则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成为首要的生产要素。而人是知识再生产的载体,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带来的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因而以人为本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知识经济是人本经济,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本化”的时代。人类自20世纪80年代在反思百余年来工业化进程的基础上,就已开始了向“人本”的回归,我国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已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进步,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的自主性、个性化、自我实现的愿望日益突出,促使企业在管理中把对人的关注、人的个性和能力的释放放在首要位置,人的积极性的调动推到中心地位。由此人本管理成为当今时代企业管理的精髓,也是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新形势下,能否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是企业能否打造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企业文化的关键,是提升企业文化的根本。

企业文化的提升篇5

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两者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又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化,是企业文化在传播媒介上的映射;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形象的塑造就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企业形象不等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长期培植,员工共同创造形成的企业独有的特质和风格。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发展方向,影响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人们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这其中也包含了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反应。可以说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所以两者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但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企业形象的根本前提,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形象。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向社会公众展示企业成功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管理风格和良好的经营状况,为企业树立信誉,扩大影响,从而提升企业整体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我们从企业文化的建立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组织形象提升的作用。企业文化的建设,通常经过以下步骤:首先,建立一个运营团队,调查组织文化的现状,分析组织文化建设的要求,诊断出组织现有文化存在的各种问题,为组织文化定位奠定基础。其次,分析组织的行业特征、使命、发展远景与战略,通过对组织文化基本要素的界定,对组织文化定位。再次,提炼出科学、简练、准确的核心价值观,完成组织文化精神层面的建设。然后是以企业核心价值为中心,对相应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并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包括任用、培训、绩效与激励、沟通,将组织的核心价值灌输到员工的头脑中,体现在员工的行动上,并结合公司战略与目标,形成公司的管理制度体系,构建组织文化的行为与制度层面的建设。最后,把组织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结合起来,以系统观为指导,将组织文化提升为企业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展示给社会公众,最终树立起组织的良好形象。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形成也标志着组织形象的整体确立。

二、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的竞争力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产品层,包括企业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能力、企业的服务、成本控制、营销、研发能力;二是制度层,包括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企业内外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三是核心层,包括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从这三个竞争层来看,第一层面是表层的竞争力,比较直观和外化;第二层面是支持平台的竞争力,也是组织文化外显的桥梁;第三层面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体现了组织的信念和精神,也表明了组织追求和倡导的价值。

三、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的提升篇6

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管理是一种理念的灌输,一种价值的倡导,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企业的价值理念,才能转化为全体员工的价值共识,转化为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准则。只有依靠管理力的强力支撑,企业文化的理念渗透力才能发挥作用。

严格制度,规范标准,采取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方式,特别在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中,坚持按照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要求,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工作日程,扎实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和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宣传橱窗、板报、宣传栏、班前、班后会、每周学习日、“现身说法”、谈心、家访、矿坑现场悬挂安全警句、格言排板等形式,广泛宣传一系列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集团公司安全会议精神和对安全工作提出的要求和措施。

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了能量。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载体,并延伸开展争创“学习型区队”、“学习型班组”活动,大力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风气,狠抓了干部员工的学习,促进了业务素质的提高。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中层干部学习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明确专题,联系实际,系统学习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代企业制度、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企业文化知识等。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这个中心,对新上岗员工,全部进行安全学习、操作技能、岗位责任制为内容的应知应会培训。

以职工竞赛为载体,激发了职工的进取心。在全公司推行“流动红旗进班组”等竞赛活动和班组管理竞赛活动,并对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使他们既得荣誉又得实惠,既有荣誉感又有自豪感,使其他员工既有羡慕感又有压力感,从而在全矿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竞赛热潮,逐步使职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作为一个煤炭企业的“重中之重”,安全工作的成败直接牵动着全局。用安全文化去塑造每一名职工,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职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意识,从根本上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其次,构建安全文化是实现人本管理的需要。安全文化讲到底就是“人本文化”,而安全文化也就是基于“人”这个安全管理的中心,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手段,从文化的高度来研究和分析安全生产的规律,探索和加强安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再次,构建安全文化是推进煤炭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实现各项生产任务的基础和保证。

煤矿企业一般能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安全理念,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到“最高政治、最高原则、首要任务”的地位来抓。企业以深化“双基”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总抓手,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线,以提升职工队伍素质为根本。如对班组和员工的安全文化建设,采用班前安全活动、班后安全总结、每周安全例会、特殊教育、日常教育、全员教育、事故案例教育、每日一题、持证上岗、标准化岗位和班组建设、技能演练等。对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采用全面安全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常规的经济手段等作为主要载体。对生产现场的安全文化建设,采用安全标语、安全横幅、安全标志、事故警示牌等作为主要载体。对企业人文环境的安全文化建设,采用安全宣传墙报、安全生产周(日、月)、安全竞赛活动、安全演讲比赛、事故报告会等作为主要载体。

企业文化的提升篇7

一、围绕企业经营理念,培育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在企业竞争日益国际化、产品市场日益全球化的形势下,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进行企业文化的竞争。目前海企公司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做大市场、拓展品牌、改制调整等许多艰巨任务,如果没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没有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没有被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企业文化作支撑,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足和发展。对此,公司党委从健全制度入手,加大领导力度,明确由专门人员负责企业文化建设,二级公司由党总支副书记分管企业文化建设。并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做到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同步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企文化。

建设团结拼搏、快捷高效的团队文化。公司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文艺汇演、主题演讲、茶话会等形式,充实文化活动内容,创造集体活动平台。我们还以团队形式组织大规模的拓展训练。每次活动,为增强团队整体意识,都统一着装、统一行动。内容设置上,以集体性竞技项目为主,分组实施,让员工在激烈的集体对抗中,亲身体验个人聪明才智与集体创造能力的和谐统一。团队精神的养成,充分发挥了海企的整体优势,并在经营活动中得以充分体现,使企业在机遇面前能先人一着、快人一步。

建设恪守诚信、塑造品牌的经营文化。海企十分注重品牌的塑造,并有意识地将其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公司以“诚信有为”为企业品牌,视诚信为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生命线。如海企在实施古巴政府一项政府采购合同时,遇到了我国主要产棉区新疆、山东、河北等地遭遇冰雹、洪水、寒流等自然灾害的袭击,棉花产量下降35%,价格上涨50%,并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况。面对严峻局面,我们动用了大量的人力、资金在全国范围内调配坯布。虽然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最终按期履行了合同,树立了海企诚实守信的良好品牌形象,得到国家商务部和古巴政府的高度赞扬。公司注重在网站、产品宣传海报、公司及产品介绍册上,全方位展示海企品牌。在国内外各种展览会、交易会上,海企都以其统一的标识、充实的内容、新颖的主题、精彩的布展突出了品牌效应。在展示海企良好的服务能力和敬业尽责的职业道德风范的同时,又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建设以企为家、爱岗敬业的员工文化。我们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形成“有你有我有企业、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纽带,尽可能为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环境,解决实际困难。这些年来,海企领导层坚持面向企业开展谈心活动、为员工送生日贺卡、组织员工外出参观、解决员工子女就业等。还设立了“爱心”基金,在员工遇到突发事件时,公司雪中送炭,献上爱心。公司温馨、舒适、和谐的环境,使员工关爱企业、追求卓越、争创一流。

建设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管理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人尽其才。一方面,实施人性化管理。凡事尊重员工,公平公正对待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培养员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让员工全面参与民主决策监督、用人制度改革以及业务过程控制,并广泛征求和听取员工意见建议,积极推行“阳光工程”,落实好企务公开的各项工作,增加公司事务的透明度。另一方面,推行制度化管理,着力落实三项制度。一是人岗相适的培训制度,公司每年组织新进员工进行上岗培训,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在岗在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二是竞争择优的用人制度,开展岗位竞争,将员工个人追求与干部考核交流结合进行,鼓励能上能下。公司特别注重大胆使用年轻人,给他们加任务、压担子,已有不少35岁以下的年轻人担任了重要职位。三是奖勤罚懒的分配制度,鼓励员工用高贡献去获取高回报,公司每年都对业务能手和先进工作者给予重奖。

二、发挥企业文化的独特作用,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为海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兴旺发达和员工的全面发展。

为企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精神动力。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了海企员工的综合素质,成为直接推动海企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广交会等是海企进行重大经贸活动的重要平台,更是企业集体亮相、宣传品牌、展示形象的重要机会。在这样重大的活动中,海企员工表现出一流的工作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顽强的工作意志,保证了整体成交量每年均有大幅攀升。每次参展,从策划方案到定计划、定目标、定措施,从人员选配、展台设计、展品布置到交易会礼仪培训、贸易谈判技巧,从交易会的各项服务工作、个人精神风貌到团队意识、外事纪律等,都有专人负责,细致周密,无不渗透着海企的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的提升篇8

[关键词]安全文化企业安全管理安全事故以人为本

众所周知,安全生产管理始终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首要位置,尤其是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企业安全事故仍然是频频发生,这些安全事故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企业的高速发展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仅仅依靠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网络是远远不够的,企业需要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而这里所说的根本,就是指企业中安全文化的培养

一、安全文化的概述

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跟企业长期的安全生产经营活动是分不开的,它是在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将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人的生命,维护人的身心健康,以此来达到对人的安全价值实现的一种文化。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树立安全精神和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同是也是企业员工人心凝集的一种手段。企业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避免人身或者非人身事故的发生。达到高安全系数和高利润的共同发展。

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培养,尽可能的避免企业事故的发生,前提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企业事故发生的原因。一般来说,企业发生事故的原因分为不可抗力的原因,比如自然灾害、地震之类的事故发生,这是不可避免的,另外绝大部分都是人为上的原因,都是由于人的因素上出现问题而造成的事故。即使是有些事故看上去是因为某些物的原因,但是这些物的原因都或多或少的跟人的行为有直接或者间接上的联系,完全意义上的不可抗力的因素出现的几率很少。所以,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只要能够很好的把握住人的因素,企业安全工作基本上都可以得到良好的解决。而就安全文化而言,正是在人的因素的基础上才建立起来的,只有很好的实现对安全文化的培养,才能真正的将安全管理的重心,牢牢的把握到人的因素上来。

二、企业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1.企业文化和企业安全管理的相关性

企业是现代经济的组成部分,和其他的经济模式的发展一样,企业自身的管理和发展也必须要依照一定的运行机制,这是到期企业预期目标的唯一手段。而且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有企业自身形成的文化,这种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一个巨头广泛代表性的工作作风,行为准则,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企业文化同样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的性质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不同,相应所构建出来的企业管理模式也不是不一样的。企业文化作为全新的一种文化现象,不但是企业对员工重视程度的体现,同时也是新时代下企业管理的全新特点。

而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是不不言而喻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获取,更跟员工的生命安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如果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做好,出现安全事故,带来的不仅是企业物质和经济效益上的损失,更是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的威胁。这些年,尤其是在煤炭企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有很多还是特大的安全事故,这些事故用血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流下,在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一定要对安全管理问题给予充分的认识,而对于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就必须要依靠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加强。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我们在企业的生产中,对生产人员,机器、材料。生产方法和生产环境等要素上对安全问题进行管理,就不会有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由于员工的安全理念还比较落后,管理工作存在盲区,职能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在处理工作时从部门利益出发,造成全局性管理互相矛盾,管理方式有差距等多方面的原因,就必然导致安全管理的疏漏。因此,有效的办法就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通过企业文化来改善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从而使员工自发的、主动的、持久的按制度办事,真正做到对企业安全问题上的保障。

2.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的不同点

(1)安全文化主要通过传播、宣传、科学普及、教育、倡导、法律等手段,从人的思想、意识、观念、人生价值观、道德行为去启发教育人,以人为本,珍惜生命,互爱互帮,学会自救互救,提倡博爱、伦理、自律,达到人、群体、社会、家庭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实现舒适、安全、健康的境地,它对人的整个人生过程都不断影响,注入和培养、塑造,用安全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教育和激励人,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即安全技术和安全文化知识,安全的社会适应力和安全的生理、安全的心理承受能力。这种开放、无约束、无强制的自然、自由的教育,突出一个对人的爱,这种安全文化可以一代一代地传继下去,并优化和繁荣,一个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当时当地的安全文化熏陶、改造和提高,安全文化注

入就会在心灵的深处发生质的改变;

(2)企业安全管理采用行政、法制、经济、科技、教育等手段,带有强制性、限制性和惩罚性,是以实现生产经营活动总目标为最终目的,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为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是一种安全生产约束手段。由于是强制、惩罚、约束性的,被管理者始终是处在一种被动安全,服从安全,要我安全的强迫、监督状态,从精神上、心理上的影响是相对短暂的、有限的,调换岗位或另寻职业后,又要重复被动安全强制、压抑的局面。因此有人提出并研究安全行为科学,在企业安全管理上,要研究人的安全心理,以人为本,对工人要“爱”要“护”,企业安全管理才能持久、深远。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西方国家早已提出并付之实施,是企业文化在管理中的具体思路。它强调尊重员工需求,关心员工成长和发展,重视员工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反对把员工仅仅看作生产的“工具”,而是强调人是有多重需求的“社会人”。按照亚伯拉罕•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到高级的五个层次组成,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从中可以看出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更高级。因此,企业在不断提高员工生活水平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员工的安全需要,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基础工作:

1.强化安全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目前,许多企业特别中小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企业的安全工作放在次要,甚至可有可无的地位。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工作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通过企业各级、各部门的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而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特别是企业的管理者如果具有很高的安全文化素质,就可以把自己倡导的安全价值观的信念和行为方式,通过言传身教播种到每一名员工的心里,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2.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水平

首先,企业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每位员工每年有固定的集中专业培训(其中包括安全知识讲座)。培训合格者,才可以上岗工作,培训不合格者,禁止上岗工作,并扣发工资或予以辞退。通过这种培训将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规程系统化、完整化地教授给员工,让安全生产的意识伴随员工工作的始终。再次,企业可以给每位员工发一本安全手册,除了有关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外,还有一些安全标语、安全警句之类的短小精悍的话,目的是让员工阅读之中,将安全生产牢记心中,时刻警醒自己的安全行为。

3.建立严格的安全保津制度

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从而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种主要方法和手段。但是,原来的安全制度不够科学、不能得到员工的积极配合,导致许多制度流于形式,或者根本就无法得到贯彻落实。辽宁孙家湾特大矿难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事实。因此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检查制度、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操作制度、事故救援和处理制度等),要体现人本思想,充分反映员工的实际需求,才能得到员工的积极响应,才能使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4.加大安全投入,从硬件上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

有人认为,安全投入是件看不见回头效益的亏本的事,因此,对于安全投人“左顾右盼”,“克斤短两”。一份由国家经贸委等单位组织的《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为课题的研究结果显示,近几年来,我国每年所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近1000亿元,加上间接损失则近2000亿元。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安全生产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大大高于事故整改的“投入产出比”,是1:5的关系。可见,安全投人还是回报率颇丰的一项投资。目前我国对事故预防的投人明显不足,投人的资金离实际需要有很大差距。我国对安全的投人占GDp的比重不足l%。而在发达国家,预防投资占GDp的3.3%。所以要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提高我国的安全生产水平,需要加大安全成本的投人,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需要高水平的安全生产投人来支持。当然,投人的资金光靠企业自己解决是不现实的,应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安全保险公司、安全投资公司,国家设立安全基金,多渠道的筹集资金,以解决企业安全的投入不足问题。

5.重视激励作用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追求的一切,都同他们利益有关。职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要求管理者深人理解职工的内在需求,并予以满足,从而刺激工作热情、激发创造力。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引入多种激励机制,成为安全管理文化现代化所要求的重要方向。目前,多数企业安全管理采取的是负激励即违章罚款,虽然有激励效用,但不免单一,且容易使人感觉安全生产很“冷”。因此,企业要注意多运用正激励,一方面可以在各层次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完成情况好的集体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数额必须大;另一方面,可以评选安全标兵,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有代表,满足个人的荣誉感。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的关系上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单纯的对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不不代表企业的安全管理就得到了提升和完善。如何把握这两方面的内容,就是要将企业发展中,通过对安全文化制度的建立,将其作为安全管理的背景和基础。企业的安全管理一定要充分的利用企业安全文化所形成的各种素养,哲学和伦理道德,利用这些无形的文化价值,来实现对企业安全问题上的管理。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过程中,企业一定要坚持将“安全第一”作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灵魂,将“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作为企业安全文化的精髓。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作为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把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作为安全文化的制度保障。同时,把先进的设备,标准的作业环境作为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这样才能建立有特色的、一流的企业安全文化,才能使企业的安全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徐德蜀邱成:安全文化通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时美英毕霞:企业安全文化重在建设.前沿,2004,2

[3]任乐春:关于安全文化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思考.安防科技.安全经理人,安全化2004,8,

企业文化的提升篇9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创新 提升

中国入世以来,企业面临相当严峻的挑战,表现在经营理念、发展方向、品牌形象、员工的价值观念等企业文化上的差距。我国企业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企业文化的涵义、构成及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广义上说,是指企业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通常是指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的内在素质及其外在表现,即狭义的企业文化。具体来说,就是在企业家的引领—下,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

企业文化由以企业精神文化为内核的企业的物质文化层、企业的制度文化层、企业的精神文化层三个层次构成。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体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经营管理活动和员工的具体行为中。企业借助企业文化营造一个良好的组织氛围和环境,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士气、斗志和创造力,以共同的信仰力量推动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具体来说,企业文化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①推动促进作用。通过企业的战略规划、发展、完善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可以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也可以帮助企业克服危机,重新发展;②协调作用。企业文化能够协调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使社会和企业和谐一致。企业通过文化建设,尽可能调整自己,以便适应公众的情绪,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着的需要,跟上社会整体的变化步伐,保证企业和社会之间不会出现裂痕,即使出现了也会很快弥合;③凝聚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具有同化作用、规范作用和融合作用,这三种作用综合运用的效果,就是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④教育作用。企业文化在激励、协调企业成员,将企业文化的各种精神内涵、价值观念传递给成员时,实际上也发挥了自己的教育作用。好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提升企业成员的精神修养和道德素质,改善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也就起到了教育员工、培养人才的作用。

2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力也就是企业能力,表现为战略策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方面。其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是一种能将各种竞争能力要素进行整合的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即核心竞争力,是基于特定的市场、用户、企业历史、民族文化背景,经过一段实践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建立起来,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决定企业能力的要素有拥有的资源(产品、技术或服务等),现行的流程(企业将资源转化为增值的产品或服务的方式),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员工共同的信念、愿望)。企业能力是逐级递升的,只有当递升到流程和价值观时,企业的核心能力才被建立起来。

企业持续发展要靠其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管理和技术,而管理和技术靠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管理上升为文化的更高层次的管理手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造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它不仅能够增强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创建国内一流企业的内化动力,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对外扩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非常强的导向和支配作用。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中形成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辐射力。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有一个合适的企业文化,职工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由此可以形成持久的竞争力,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起着重大的作用。

毫无疑问,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能否持续地发展,取决于企业有无核心竞争力和是否能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通过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创新来达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3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3.1管理思想创新,实施人本管理

在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管理理论和实践聚集在一个焦点上,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如何实施人本管理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通过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来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如美国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就认为,企业成功的最大的秘密在于“卓越的企业伦理”,一个职工只有当他被看作是高尚的人而受到尊重、受到依赖时,企业的价值才能展现光辉。通过富有感情交融气氛的管理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欲望和工作热情,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和方法问题,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2精神风貌创新,培育员工群体行为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明的程度,因此企业员工群体行为的塑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企业员工群体行为除了组织员工政治思想学习、企业规章制度学习、科学技术培训,开展文化、体育、读书以及各种文艺活动外,还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激励全体员工的智力、向心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为企业创新做出实际的贡献;第二,把员工个人的工作同自己的人生目标联系起来。有利于员工形成事业心和责任感,建立起对企业、对奋斗目标的信念;第三,每个员工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是自己最宝贵的资产,是个人和企业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财富,以积极处世的人生态度去从事企业工作,以勤劳、敬业、守时、惜时的行为规范指导自己行为。

3.3组织创新,建立学习型组织

建构企业文化,其核心就是要塑造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一致状况和思想境界,而这一切唯有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的公司培训和个人学习才能达成。企业文化的建设目标是将企业塑造成学习型的组织。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个“学习团体”,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型组织发展的潜力主要集中在人的身上,而不在技术、资金、信息等优势上;只有促使所有组织成员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才能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组织的永续发展。

3.4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求得最大效益,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职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职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所必需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优秀企业文化的管理制度必须是科学、完善、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企业精神文化起反作用。一定的企业机制的建立,又影响人们选择新的价值观念,成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础。

3.5加强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其运行的有效性程度,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能否发挥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能否在企业中形成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而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创造者、培育者、倡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示范者、激励者的角色。领导者要使自己具备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文化素质和正确的经营思想,然后才能在企业员工中加以倡导和推行;在倡导和推行新观念和行为方式时,领导者不能单纯凭自己作为企业领导者所拥有的法定权和强制权,主要地要靠自身的影响力,靠自己所具备的人格力量、知识专长、经营能力、优良作风、领导艺术以及对新的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躬身垂范,去持久地影响和带动员工,使员工看到这种新观念和行为方式能给企业带来发展,给员工个人带来更大的利益。领导者的特质、个人魅力、工作风格和经营哲学等均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企业的高层主管往往是企业文化、企业风气的创立者。他们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方向。企业的经营决策方式和决策行为主要来自领导者,领导者是企业经营的主角。

企业文化的提升篇10

[关键词]企业文化;员工满意度;问题;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47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43(2017)02-0116-03

引言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对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员工满意度的提高又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因而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文化与员工满意度的含义,讨论了几种与员工满意度相关的理论,重点分析了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并且相对应的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提高员工满意度的措施。

一、企业文化与员工满意度的理论综述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狭义的企业文化主要指的是在一个公司内部形成的传统文化以及整体氛围,这里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的思想、意识、习惯和情感,是企业在不断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指导思想和做事准则(高亚琴,2013)。而对于广泛意义上的企业文化来说,主要指的就是一个公司从开始创建,以及之后的整个发展历程中的所不断具备的全部物质以及精神文化(孙保全,2010),这里广义的概念中不但包括狭义的企业文化内容,还具有企业中的有形资产、管理方式等其他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企业的工作区域、企业内的员工榜样、稳定的文化传统、自上而下的文化网这五个方面,这是反映企业外部联系和社会形象、企业对行为的判别、企业的核心人物、企业内部活动、信息的传播渠道这五大特征的要素。这五大要素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导向、凝聚、规范、激励和社会影响这五个方向对员工工作产生积极作用。通过以上学者们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义进行分析发现,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企业在不断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指导思想和做事准则,反映企业的社会形象、企业内部活动等。

(二)员工满意度的定义

员工满意度是衡量企业文化的重要指标之一。所谓员工满意度,是针对员工这一群体来说,是他们通过对比自身希望值与企业的真实感受之后的结果,并且对企业的满意程度做出自己的主观的评价和判断(葛青华,2012)。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工作环境(其中包括工作空间质量、作息时间、设备资源配备以及薪资待遇等)、工作群体(包括工作的领导和同事、外界信息来源)、工作内容(包括与自我兴趣的相关度、工作难度与强度)、企业背景(主要指企业文化历史以及将来的未来发展方向、企业凝聚力与企业发展前景)、个人思想观念。员工满意度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一种内部的进取力量,直接决定了员工对于企业忠诚度和对企业的服务态度。尽可能了解员工的满意度对于不断改善公司经营模式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剖析企业的员工满意度还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归属感,利于满足员工的期望,避免员工消极怠工、缺少工作激情的情况,也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员工的离职和跳槽的概率。

(三)与员工满意度相关的理论

1.公平理论。公平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这个理论的中心观点是员工的被激励程度主要来源于自己和参照对象之间的报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所以又被称为社会比较理论(刘荣,2013)。该理论认为员工的被激励程度实质上不仅与员工得到的实际报酬有关,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员工对报酬分配的公平感知。社会学家认为,人们都有这种倾向: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社会或历史比较,然后根据自己比较的结果主观判断是否公平。这些员工自行主观上判别的公平,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

公平理论认为,如果员工认为自己受到了公平的待遇,他会得到心理上的平衡,因而取得心情的愉悦,结果就是工作积极努力;相反,如果一个员工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就会心理产生怨恨,导致工作激情减退,影响工作效果。根据公平理论,当员工感受到不公平的时候,一般会采取改变投入和产出的行为,甚至会歪曲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所以会做出类似于选择其他比较对象或者离开这个领域的措施来寻找平衡感。员工对于不公平的感知体现在工作中就是日常的生活充满牢骚、消极怠工和故意制造麻烦等。

2.双因素理论。双因素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由赫茨伯格提出的。这个理论主张使员工感到满意或者不满意的因素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员工感到满意的是激励因素,而相对应使员工感到不满的被称为保健因素。这两个因素就是所谓的双因素。其中,工作本身、认可、成就、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都是激励因素,而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都是一些保健因素。双因素认为,激励因素顾名思义,可以引起员工的满意感,激励员工工作,保健因素可以有效组织不满意感的产生。

3.需求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是非常著名的一个理论,由著名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最初这一理论的出现时他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了五个层次,从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层次正好构成了金字塔的形式。

马斯洛又将这五个需求分成两个大的方面,一是较低层次,包括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和感情上的需求,这些需求的获得可以通过外部条件满足;而较高层次的需求,包括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不能单纯的依靠外部条件获得,而是要借助内部因素才能实现。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同一时期可能有不同的几种需求,但是在同一时期一定会有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需求,占据支配地位的需求对其他的几种需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一)员工的工作回报

员工的工作回报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回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形回报(例如收入、福利待遇等);另一方面是无形回报,包括休假、尊重与关怀等(胡晓沁,2015)。员工的工作回报还需要与员工的生活达成和谐的统一和平衡,才会使员工取得良好的回报体验。工作回报在不同的情况之下既可能是有效的激励因素,又可能是重要的保健因素。常见的员工满意度调查表中,有关于对工作回报的问题,例如:员工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充分发挥?工作是否得到了领导及同事的认可?公司目前的福利政策是否完善?员工待遇的外部公平性如何?公司对员工的培训是否充分?

(二)工作背景

员工的工作背景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工作空间质量、工作作息制度、工作配备齐全度和福利待遇满意度。一般意义上来说,工作空间质量包括对工作场所的物理条件和企业所处地区环境的满意程度;工作作息制度包括合理的上下班制度和加班制度;工作配备齐全度是指工作必需的条件、设备及其他资源是否配备齐全、够用;福利待遇满意度包括对薪资、福利、医疗和保险、休假的满意程度。常见的员工满意度调查表中,有关于对工作背景的问题,例如:工作饱和度及工作压力感受如何?公司的工作环境如何?目前的工作对自己是否合适?

(三)企业的管理方式

常见的员工满意度调查表中,有关于对企业管理方式的问题,例如:“安心工程”的开展效果如何?QCC活动开展效果如何?提案活动开展效果如何?公司目前的执行力如何?各生产现场能率是否已经得到充分发挥?

三、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员工满意度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对员工职业规划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许多企业都没有对员工的职业规划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就使得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由于员工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清醒的认识,所以就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能够更叫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而且所有的员工都是随机进行分配,无法更好的体现每位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无法为员工提供自我提升的机会,导致员工满意度比较低。

(二)企业文化建设不完善

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但是部分企业只注重自身经济的发展,并未对企业文化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企业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来开展的,并没有在企业之中建立起所有员工都认同的一种企业文化,因而就使得员工满意度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缺乏所有企业员工都认同的企业文化,那么企业的发展将会面临巨大的阻碍,因为缺乏企业文化,所以就使得员工的满意度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使得员工的凝聚力降低,虽然有些企业已经将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提上日程,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又往往面临着较多的阻碍(丁敏,2009)。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一些群体活动、群体目标、人际关系还有待完善,而且各个团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导致企业文化氛围比较沉闷,无法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绩效考评体系不完善

企业文化建设阶段,缺乏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导致对于员工的评价不能够保证公平性和公正性,而绩效考评体系的不完善也会对于员工的满意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大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完善的绩效考核和等级晋升机制,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却并没有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年度考核和季度考核(徐丹妮,2008)。而部分企业虽然对员工实施了绩效考核,但是绩效考核的结果没有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因而就无法更好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四)企业岗位设置不合理

公司岗位设置与公司的发展情况不匹配,导致企业内部资源未得到合理的利用,这样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企业岗位设置不合理,还会导致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出现障碍,导致员工满意度大大降低。

(五)员工薪酬福利体系不健全

员工酬薪福利体系的合理与否,直接体现到企业是否进行公平性管理,公平理论事关员工的公平意识,一旦员工感觉到自己未得到公平的待遇,将会不自觉的消极怠工,并产生怨愤的情绪,导致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同时,差异性的员工薪酬福利体系还会使员工产生不良竞争,从而导致他们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四、提升企业员工满意度的策略

(一)重视员工职业规划

企业文化的建设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当前在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因此要想更好的建设企业文化,提升员工满意度,就必须要对于员工的职业规划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员工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在员工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企业也必须要注重提供给他们充分的帮助。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的竞争的日益激烈,强烈的压力感使得员工有了主动提升自我的意识,积极地为将来的职业进行规划。在员工提升自我修养的同时,企业还需要给员工进行合理规划他们的晋升渠道和给员工创造自我提升的机会。

(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较为成熟的企业文化可以给员工的以熏陶,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在企业行为之上并指导行为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群体活动、群体目标、群体满足成员需求的状况等,因此企业要想有效地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必须要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加以完善,通过建立起所有员工都认同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得以增强,同时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建立高效、沟通、合作工作团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而在企业的凝聚力得以增强之后,一方面能够使得企业内部的团队合作更加轻松,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三)完善绩效考评体系

不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其目的就是让员工真正感受到绩效评价的公平与公正。企业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员工的绩效考核和等级晋升,将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巧妙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应该作为企业安排员工晋升、提升、培训等的依据,这些项目都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这些结果直接影响员工对于公平和公正的感受。员工的满意度直接受到绩效评价的影响,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能够有效促进员工的工作激情。

(四)合理设置企业岗位

优化公司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合理处理公司的人才培养状况,及时开展“定岗、定编、定员、定职、定责”这五项工作。企业内部要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既要防止资源过剩,导致人浮于事的结果,又一定要防止因资源不足而严重影响工作的开展和进行。企业要不断消除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的障碍,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可能导致员工产生不公平感觉的因素。

(五)健全员工薪酬福利体系

完善公司员工酬薪福利体系的根本是为了建立起公平的酬薪福利体系,不管是外部还是内部,核心就是创设企业整体的运作和谐。外部公平是指公司的薪酬福利制度与社会的薪酬福利制度相当,达到相对公平。而内部的公平性是指公司内不同层次的员工的收入和福利达到相对公平。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从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依次到安全需求、社交需求,逐渐上升到自尊需求,最后上升到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虽然薪酬的需求只是较低层次的需求,但是却可以间接地满足人们对于较高层次的需要,在获得丰厚薪水的同时赢得尊重。

五、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的着重点是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员工满意度的提升策略。想要提升员工的满意度,首先要明确企业文化和员工满意度的含义,并且需要深入剖析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例如员工的工作回报、工作背景以及企业的管理方式。在深刻理解了几种员工满意度的理论之后,提出了提高员工满意度的解决措施,例如加强对员工职业规划的设置。

[参考文献]

[1]葛青华.企业员工满意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孙保全.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4):127-128

[3]高亚芹.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3(30):220

[4]刘荣.提高YC公司员工满意度策略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3

[5]胡晓沁.以企业文化为核心提升员工满意度的策略研究[J].商,2015(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