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力保健指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3:29

儿童视力保健指导篇1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建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7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76

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1]。通过对民胜社区2008~2010年保健系统管理儿童的结果分析,了解儿童保健工作现状,提出建议,使今后的工作有所提高。

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1]。通过对民胜社区2008~2010年保健系统管理儿童的结果分析,了解儿童保健工作现状,提出建议,使今后的工作有所提高。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08~2010年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儿童193人,男97人,女96人;2010年出生68人,2009年出生64人,2008年出生51人,2007年出生10人;常住儿童164人,流动儿童29人。

2008~2010年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儿童193人,男97人,女96人;2010年出生68人,2009年出生64人,2008年出生51人,2007年出生10人;常住儿童164人,流动儿童29人。

方法:整理健康档案,检查各项记录,统计分析数据。

方法:整理健康档案,检查各项记录,统计分析数据。

结果

结果

2008~2010年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儿童得到新生儿访视180人,访视率93.3%,但有23人在新生儿期访视达不到3次;实施母乳喂养126人,母乳喂养率65.3%;接受“4.2.1”体检178人,体检率92.2%,但3岁以后儿童有体检记录的很少;体弱儿专案管理只有2人,这不符合自然情况。

2008~2010年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儿童得到新生儿访视180人,访视率93.3%,但有23人在新生儿期访视达不到3次;实施母乳喂养126人,母乳喂养率65.3%;接受“4.2.1”体检178人,体检率92.2%,但3岁以后儿童有体检记录的很少;体弱儿专案管理只有2人,这不符合自然情况。

讨论

讨论

建议:目前儿童保健工作主要开展系统管理建档,母乳喂养指导,健康体检,新生儿访视,体弱儿专案管理,但还需提高、加强,针对儿童保健工作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目前儿童保健工作主要开展系统管理建档,母乳喂养指导,健康体检,新生儿访视,体弱儿专案管理,但还需提高、加强,针对儿童保健工作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提高现有工作成绩: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儿童系统管理模式,做细、做实儿童保健工作。如及时为适龄儿童建立健康档案,便于跟踪管理;将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指导提前到产前健康教育,从医院、疾控中心、社区等多个层面为每位母亲或准母亲提供宣传教育,使其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2],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提高儿童母乳喂养率;配合完成新生儿疾病筛查,确保儿童健康成长;切实开展新生儿访视并指导育儿方法;认真做好儿童“4.2.1”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积极指导,降低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必要时及时转到上级医院进行诊治,回到社区后及时进行随访,发挥“双向转诊”优势;做好体弱儿专案管理,做好防治工作;及时进行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检查,及时改进,提高儿童系统管理质量。

提高现有工作成绩: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儿童系统管理模式,做细、做实儿童保健工作。如及时为适龄儿童建立健康档案,便于跟踪管理;将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指导提前到产前健康教育,从医院、疾控中心、社区等多个层面为每位母亲或准母亲提供宣传教育,使其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2],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提高儿童母乳喂养率;配合完成新生儿疾病筛查,确保儿童健康成长;切实开展新生儿访视并指导育儿方法;认真做好儿童“4.2.1”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积极指导,降低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必要时及时转到上级医院进行诊治,回到社区后及时进行随访,发挥“双向转诊”优势;做好体弱儿专案管理,做好防治工作;及时进行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检查,及时改进,提高儿童系统管理质量。

提高人员工作能力:目前儿保科仅有软尺、体重计、听诊器、卧式身高测量仪等简单仪器设备,有些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需补充仪器设备,扩展服务范围;儿保医生要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家长交流沟通,提高工作能力。

提高人员工作能力:目前儿保科仅有软尺、体重计、听诊器、卧式身高测量仪等简单仪器设备,有些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需补充仪器设备,扩展服务范围;儿保医生要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家长交流沟通,提高工作能力。

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流动儿童住处多为租住,更换频繁,不好管理;有些家长留的电话已经更换,不及时通知,容易失去联系;有些家长文化层次低,保健意识差,不好沟通;这些情况最终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连续性。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保健知识,社区医生要深入到社区,摸清流动儿童底数,了解其去向,保证他们得到优质、连续的儿童保健服务。

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流动儿童住处多为租住,更换频繁,不好管理;有些家长留的电话已经更换,不及时通知,容易失去联系;有些家长文化层次低,保健意识差,不好沟通;这些情况最终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连续性。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保健知识,社区医生要深入到社区,摸清流动儿童底数,了解其去向,保证他们得到优质、连续的儿童保健服务。

多方密切配合,搞好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儿童保健工作内容琐碎,跨科别,跨年龄,涉及范围广,周期长,需要不同科室的临床医生、儿童家长、托儿所、学校的支持,共同关注,人人参与,相互配合,促进儿童保健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

多方密切配合,搞好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儿童保健工作内容琐碎,跨科别,跨年龄,涉及范围广,周期长,需要不同科室的临床医生、儿童家长、托儿所、学校的支持,共同关注,人人参与,相互配合,促进儿童保健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主要是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保健的内容不同,教育的内容就有侧重。比如新生儿期,应注重开展母乳喂养,保温保暖,保证睡眠,预防感染的健康教育;婴幼儿期应注重开展合理养护,辅食添加,早教开发,卫生习惯的健康教育;大一点儿后应注重开展眼保健、口腔保健,防止意外发生,培养生活能力,加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健康教育等。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比如举办知识讲座,观看光碟,开展咨询,出板报,发传单等。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主要是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保健的内容不同,教育的内容就有侧重。比如新生儿期,应注重开展母乳喂养,保温保暖,保证睡眠,预防感染的健康教育;婴幼儿期应注重开展合理养护,辅食添加,早教开发,卫生习惯的健康教育;大一点儿后应注重开展眼保健、口腔保健,防止意外发生,培养生活能力,加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健康教育等。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比如举办知识讲座,观看光碟,开展咨询,出板报,发传单等。

积极探索,尝试开展特色服务: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丰富了,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儿童多了,可以为肥胖儿童建立专项健康档案,进行个案分析,了解营养状况和饮食结构,观察体重,及时干预,进行指导,比如指导他们在饮食上要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选择瘦猪肉、牛肉、鸡、鱼、海鲜、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较丰富的食品,不要吃肥肉、喝油汤,吃鸡鸭不要吃皮,少吃甜食,少吃煎炸食品,宜用蒸、煮、凉拌的方法烹饪食物。指导他们有良好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等。

积极探索,尝试开展特色服务: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丰富了,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儿童多了,可以为肥胖儿童建立专项健康档案,进行个案分析,了解营养状况和饮食结构,观察体重,及时干预,进行指导,比如指导他们在饮食上要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选择瘦猪肉、牛肉、鸡、鱼、海鲜、豆制品等蛋白质含量较丰富的食品,不要吃肥肉、喝油汤,吃鸡鸭不要吃皮,少吃甜食,少吃煎炸食品,宜用蒸、煮、凉拌的方法烹饪食物。指导他们有良好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等。

关注现代儿童出现的新问题:现在的年轻家长多重视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掌握儿童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根据儿童个体差异,开展儿童心理保健,预防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关注儿童心理发展方向,及时发现儿童的心理问题,如与大多数同龄的孩子相比表现为任性、抱怨、行为偏异、过分害羞、攻击倾向、进食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等,要找出原因,把握时机,及时干预,尽早矫正,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塑造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不仅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从而提高儿童整体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注现代儿童出现的新问题:现在的年轻家长多重视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发展。掌握儿童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根据儿童个体差异,开展儿童心理保健,预防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关注儿童心理发展方向,及时发现儿童的心理问题,如与大多数同龄的孩子相比表现为任性、抱怨、行为偏异、过分害羞、攻击倾向、进食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等,要找出原因,把握时机,及时干预,尽早矫正,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塑造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不仅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从而提高儿童整体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保健卫生服务日益受到社会、家长的广泛关注和重视[3],因此需要基层医务工作者通过优质、热情、周到的服务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并确保安全、方便、有效,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保健卫生服务日益受到社会、家长的广泛关注和重视[3],因此需要基层医务工作者通过优质、热情、周到的服务做好儿童保健工作,并确保安全、方便、有效,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蔡虹.社区儿童保健情况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09,1(5):247.

1蔡虹.社区儿童保健情况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09,1(5):247.

2徐志浩,曾艳红.广州市颐康园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36-37.

2徐志浩,曾艳红.广州市颐康园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36-37.

3王清秀.完善社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4):71-72.

儿童视力保健指导篇2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各成长期实施保健的效果。方法: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登记在册并建立档案的社区儿童250例,按照其是否遵照各成长期体检要求,分为非规律儿保组52例和规律儿保组198例,统计分析并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规律儿保的儿童在身高体重方面均优于非规律儿保组。各成长期的儿童保健效果有所差异,学龄前期的差异最小,差异最为明显的是新生儿期和婴儿期的生长发育。结论:保健过程中应依据不同时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方法、途径来实施。

【关键词】成长期保健指导

儿童问题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通关注的问题之一,“儿童优先”已是现代全球性道德观念和维护人类健康、发展的行为准则。我国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儿童,其身心健康发展与否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儿童保健作为一个专门研究儿童各成长期的健康管理、生长发育等的工作[1],目前在我国境内以社区为单位被广泛推广,根据各年龄期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针对性的采取适宜技术,实施有效的保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本社区儿保工作中对儿童各成长期的保健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登记在册并建立档案的社区儿童250例,按照其是否遵照各成长期体检要求[2],分为非规律儿保组(对照组)和规律儿保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2例,观察组198组,两组儿童年龄、性别、家庭状况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存在显著性。

1.2分期及体检要求:将儿童成长进行分期:新生儿期(出生一个月内)、婴儿期(出生1个月至1年)、幼儿期(出生1年至3年)、学龄前期(出生3年以上,还未入小学)。根据各成长期的特点进行儿保指导。

儿童保健对不同年龄体检次数的要求:新生儿每年3次正常访视,1岁内体检每年4次,1岁至3岁婴幼儿每年体检2次,3岁至7岁儿童每年体检1次。入小学前共体检12次。

1.2.1新生儿期:新生儿出生后一般由专职的儿保医生或护士进行3次家庭访视:(1)产后三天内进行初访,了解新生儿的基本状况,是否存在畸形、产伤、血肿,有无出血状况;观察新生儿黄疸、脐带情况,皮肤皱褶处如腹股沟、颈、腋等处是否出现感染;测量新生儿的体重,了解体重的生理性下降幅度。初访中发现异常应及时诊治,并针对个体情况对新生儿的喂养及合理进行指导。(2)新生儿出生半个月时进行第二次访视,了解初访的喂养及护理指导落实的状况;观察脐带脱落状况;再次测量新生儿体重,了解体重回升状况;进行预防性的维生素D给予。(3)满月时再次访视,对新生儿体重再次测量,对于生长发育状况较差的新生儿进行全面性的体检,找出原因。体重增长低于500克的列入体弱儿并转入儿童保健科。另外对于低出生体重的婴儿和早产儿,应适当增加访视次数和内容并专案管理。

1.2.2婴儿期:婴儿期时的生长发育最快,因此,比成人对蛋白质和热量需要相对要高,但还未拥有完善的消化功能,此时期最易出现喂养问题和营养失衡。儿保医生在体检时(每年至少4次)应对婴儿的营养状况和喂养进行详细的询问,了解婴儿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并对其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进行评估,针对性的指导家长进行合理喂养,强调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家长对婴儿进行辅食的科学添加及户外适量活动,促进婴儿的感知觉发育,并使基础免疫程序按计划完成,防止各种营养性疾病的发生。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组织家长进行经验交流,促进婴儿期的保健良好进行。

1.2.3幼儿期:幼儿期社会心理发育最迅速,儿童的动作和语言能力增强,神经发育较快,易对新鲜性事物产生兴趣,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转移,因此除合理供给膳食营养外,还应指导家长通过互动性游戏对婴儿进行以感知觉及语言、运动为主的早期教育。儿保医生可通过半年一次的体检对儿童的行为发育进行评估检查,以了解其在语言、运动、社交等方面的能力是否达到同龄水平;并在每次儿保体检时指导家长了解幼儿期的儿童行为发育进程(如1岁零3个月行走平稳,2岁左右能用2~5个词组成一句话等),引导家长技巧性的对儿童进行鼓励、引导,促进其动作、语言发育,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

2.2.4学龄前:学龄前儿童由于已经超过3岁,体格发育达到稳定增长,智力也在不断完善,语言、思维、记忆及想象力等继续发展,独立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与社会接触增多,此时教育应转为行为指导方式,保健的重点也转向传染病的防治和意外伤害的预防。儿保医生定期到幼儿园对儿童健康保健进行督导,教导儿童掌握正确的生活习惯和自我保护方法、意识;指导老师掌握基本的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以及各种传染病和季节性疾病的预防及病发隔离措施;指导后勤人员掌握各类卫生清洁及消毒措施。

2结果

各成长期的儿童保健效果有所差异,学龄前期的差异最小,差异最为明显的是新生儿期和婴儿期的生长发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0~6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及评价标准》:观察组192例中发育迟缓1例,身高高出正常水平3例;对照组发育迟缓2例,身高超出正常水平1例。规律儿保的儿童在身高体重方面均优于非规律儿保组(见表1)。

3讨论

各成长期的儿童保健效果存在差异,反映了初为父母的家长相对缺乏对新生儿的教、养经验,婴幼儿养育知识匮乏,通过社区儿保的开展可以迅速补充他们的育儿技巧和知识,促进婴幼儿的健康的成长发育[3]。而当儿童成长达到学龄前期时,家长和儿童经由社会的接触和周围人员的指导已掌握了一定程度的常识,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儿保方式和质量需要改善。

儿童保健内容应与儿童各成长期的需要及目标相符,结合其生活和身心发展状况、接受能力,并且工作中将家长与儿童并重,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儿期,家长是受教育和传导的双重身份,对其指导要从其被动接受引导到主动接受进而达到自主学习。而各成长期的儿童的接受或认知能力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保健过程中应依据不同时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方法、途径来实施。

参考文献

[1]白雪莲,刘新萍,谢钰.石河子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292):22-23.

[2]秋利.社区护理[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0.

儿童视力保健指导篇3

【关键词】托幼儿童视力筛查干预措施

中国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381-02

为了解本区托幼园所儿童视力状况,对儿童视力异常提供干预措施,我们于2010年3-6月,对本区110所幼儿园的全部在园儿童进行了视力筛查,现将有关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次视力筛查涉及本区范围110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22880名,其中男童12132名,女童10748名。

1.2方法

1.2.1普查仪器采用美国伟伦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选仪,操作人员培训合格后上岗。在一间半暗的房间里,未给儿童散瞳的情况下,对儿童的眼球进行屈光状态检查。将筛查结果通知家长,建议筛查结果异常的儿童到眼科作进一步检查。

1.2.2异常情况判定标准采用屈光度异常参考标准。S表示眼的球径屈光度,2-3岁S≤-1.0或≥3.0;4-5岁S≤-1.0或≥2.5;5-6岁S≤-1.0或≥2.0。C表示眼的柱径屈光度,C≥1.0。

1.2.3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比较。

2结果

2.1视力筛查异常检出率受检儿童22880例,筛查异常3031例,异常检出率13.25%。其中受检男童12132例,筛查异常1572例,异常检出率12.96%;受检女童10748例,筛查异常1459例,异常检出率13.57%。

2.2眼科检查结果从幼儿园反馈回来的信息表明,筛查出的视力异常儿童由家长带到本市各眼科单位作进一步检查,检查的多名儿童均存在不同类型的屈光不正,部分儿童发现屈光不正伴弱视。筛查异常到眼科就诊的486例中有438例被确诊,诊断符合率达90.12%

3讨论

3.1筛查异常发生率之间的比较本区托幼园所儿童视力筛查异常检出率为13.25%,男童12.96%,女童13.57%,高于其他文献报道[1][2]。

3.2在托幼园所儿童中进行视力筛查工作非常必要美国伟伦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选仪用于对托幼机构儿童进行视力筛查非常方便、适用,而且效果很好。为临床进一步的检查和眼保健提供了参考,达到了早期发现弱视的目的,对眼保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3集体儿童眼保健工作亟待加强儿童视力是从出生开始逐步发育成熟的,从出生到3岁是眼结构的发育期,3―6岁是眼功能的发育期,以后发育速度逐渐减慢。所以,0―6岁期间的视力是最有可塑性的,它既可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引发视力低常或异常,又是预防和治疗的最佳期。为此,视力的保健工作的重点应在学龄前期。本次调查表明,本区托幼园所儿童视力筛查异常检出率高达13.25%,使我们更加充分的认识到儿童视力异常的严峻性和加强眼保健工作的重要性。

3.4社区、家长弱视防治知识水平应进一步提高家庭是幼儿视力发育的重要环境之一。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及教育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目前,儿童视力异常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关注。视力筛查也已被家长普遍接受,但儿童家长对眼保健知识却知之甚少。

4干预措施

4.1大力开展视力保健健康教育,在社区、学校广泛宣传眼保健的重要性,形成“保护视力,从小开始”的良好氛围,使全社会共同来关注保护儿童视力这项工作,减少儿童视力异常的发生。

4.2逐步提高家长弱视防治知识水平和对儿童视力异常的自我保健意识。家长普遍对儿童视力水平比较关注,但由于家长职业、文化程度不同,弱视防治知识水平也有差别。我们在健康教育中,应该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或低社会阶层人员开展针对性的保健知识传授,提高知晓率,带动参与性。

4.3建立定期视力检查制度,将视力发育检查纳入儿童健康检查范围。早期视觉缺陷很不易被家长察觉,尤其是弱视,有矫治的最佳年龄期。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定期视力检查制度,将视力发育检查纳入儿童健康检查范围,早发现,早矫治。

4.4重视儿童营养和生活环境问题,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权威人士指出:儿童视力异常与诸多因素有关,除遗传因素外,不良的视觉环境,不注意用眼卫生,饮食不当等因素均是造成儿童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改变不良行为和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营养,均能有效提高儿童的视力。

儿童视力保健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儿童视力,采取科学有效措施,促进幼儿视力正常发育,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力度,促进幼儿视力健康发育,是社会、家庭和儿童保健工作者共同的职责。

参考文献

儿童视力保健指导篇4

【关键词】基层儿童;保健工作;问题;思考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85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7015-01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需要对儿童有全方面的保护,保障儿童的成长环境是和谐健康,这也是我们当前必须要完成与保证的任务之一。在卫生服务领域当中,儿童保健服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儿童保健服务的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国家发展以及文化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小儿在发育成长过程中由于本身器官以及机能都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对其保护需要全面,如果保健措施出现失误或者家长育儿方法不科学则会导致小儿生长过程出现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其一生的发展。1基本资料

1.1儿童保健队伍状况我院所在地有乡级妇幼保健人员近30名,村级有妇幼保健人员近250名,这些工作人员对我市7岁以下儿童担负着重要保健工作。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前在儿童生命指标当中婴儿死亡率接近12.5%,新生儿出现死亡的概率接近8.7%,小儿年龄在5岁以下的出现死亡概率为15.3%。我市儿童生命指标比该研究数据偏低,但形势依然不容小觑。

1.2儿童发展纲要我市多年来均大力发展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使得妇幼卫生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展开,致力于减少孕产妇出现死亡的概率以及新生儿出现破伤风的概率,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系统管理使得儿童生命指标有所改善,但是当前依然存在着保管率不高以及质量偏低等问题。2存在主要问题

2.1对相关工作不重视[1]我市领导在多年来对妇幼保健工作进行建设的时候对于孕产妇死亡率的控制工作相对来说更加重视,孕产妇系统管理方面的各项工作都已经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落实,但是儿童保健工作却依然缺乏相关重视力度,当前基层儿童保健工作出现人员配备不足以及空缺等现象,且有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不高,表现得最为突出的现象就是儿童系统管理方面的质量以及效率均偏低。

2.2经费投资不足[2]对于妇幼卫生的经费在投资方面明显有所不足,乡级的妇幼保健员想要领到足够的补助还存在不小的障碍,经济由上头下放到村级需要时间过长,其中甚至有部分儿童保健人员还是兼职的性质,基层工作想要全面落实还有一段路要走;村级保健人员也因为相类似的原因,不能拿到自身应得的工资因此基层保健工作人员已经出现严重流失现象,保健人员队伍不稳定,这些都对保健工作的正常展开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3群众对儿童保健工作认识不全面很多群众对于儿童保健工作还是保持着支持的态度,积极配合相关工作的展开,但是依然存在有部分群众对儿童保健工作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有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不出现什么严重症状就可以,体检是没有必要的事情或者是对于某些现象比如走路时间较晚的不以为意,认为总是能够走的。这些传统思想导致部分儿童没有接受定期体检的习惯,没有按照相关规范服用健康品,另对于生长发育的现象也不够重视,部分儿童在发育上面的偏差或者是疾病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难以完全康复。3改善相关工作的思考

3.1重视儿童保健工作进展当前对于儿童健康成长的话题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主题,对于人类群体来说,儿童群体是相当特殊的一种,在弱势人群中也是出于最脆弱的地位,但是儿童是未来最主要的栋梁,因此环境应该更加安全与公平,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各个部门之间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相关义务,对于儿童保健服务在管理方面需要有所规范以及改善,使得儿童健康水平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将母婴的保健工作归入到当地的发展计划中,让儿童保健事业的远期发展能够更加顺利,保障其各种必要经济以及物质条件的充足,另外对于处于偏远地区的地方需要有特殊照顾。

3.2加强公共卫生投入力度我国经济发展的飞速前进带动了人们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计划生育的提出使得需要对儿童的思想水准还有身体健康有更进一步的要求,这样也使得儿童保健工作有了更高的挑战。需要加强儿童保健事业的资源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要使得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待遇能够提高,相关的补贴需要给足,另外还需要建立相关的奖惩机制,使工作人员从低迷的工作状态中得到扭正,以免因为服务水平而导致出现纠纷。

3.3提高保健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对于基层保健人员的入选应该有严格的要求与规定,需要通过一定的选拔才能够进入,保证工作人员有足够的能力来担任儿童保健工作。另外还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还有指导,让工作人员能够了解儿童保健系统的相关内容,配合管理,有独立能力完成诸如儿童体检、指导家长育儿以及儿童管理等工作。基层保健工作人员的基本待遇得到保障的基础上,每间隔一段时间则进行相关考核,如果考核成绩优异的则进行奖励,如果连续2次考核成绩不及格的则以离岗处理,保障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总而言之,儿童保健工作对于社会发展以及稳定都有着重要作用,虽然当前还存在着各种不足,但是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慢慢纠正这些问题,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参考文献

儿童视力保健指导篇5

关键词: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63-01

开展儿童保健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儿童保健服务走入社区是社区儿童的现实需要[1]。应用计算机对0-3岁儿童进行保健系统管理,使我科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出现一种新的运行模式,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际效果。现对我院2009-2011年3年管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主要对怀柔区龙山辖区出生的新生儿常规登记建卡,进行系统管理一直到三岁。婴儿出生后,儿保医师对其进行新生儿访视,随后进行登记体检,由电脑打印首次及预约未来体检时间。儿童按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岁,1.6岁,2岁,2.6岁,3岁的预约时间前来体检,体弱儿、高危儿则按需增加次数。

1.2计算机管理:建立档案:新生儿访视后录入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情况及家庭情况等儿童基本信息;定期健康测评:以《wHo0-6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评价标准》及wHo推荐的w/H’H/a’w/a三项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健康状况的评价;营养/发育指导:健康评价后,计算机按儿童不同月龄给与膳食营养方面的喂养指导;对不同月龄儿童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与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列出详细的训练方法,指导家长及时进行早期教育;建立体弱儿管理档案及高危儿监测网等;资料统计分析等。

1.3保健管理:对儿童体格生长发育,膳食营养,智能发育及缺陷疾病等系统地进行检测、评估指导和干预。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取wHo标准,作综合评估,智能发育主要参照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过程(DSt)有关内容进行初步筛查;膳食营养与患病(缺陷疾病)通过询问,查体与辅助检查综合判断;保健干预指导按年龄段进行并满足个体化需求,配合家庭式干预模式。

2结果

2.1系统管理就诊情况:2009年-2011年3年系统管理人数(建卡数)分别为1567人,1604人,1598人,合计为4769人。从就诊情况来看,总的趋势是随着年龄增长,就诊率降低,但基本都能保持在90%以上。见表1。

表12009、2010、2011年系统管理3年就诊率(%)

年份初生-1月-3月-6月-9月-1岁-1.6岁-2岁-2.6岁-3岁-200998.298.196.296.895.795.894.794.893.691.5201098.798.597.897.497.496.495.894.993.292.7201199.198.998.297.298.596.296.195.794.593.5

2.2体格生长状况:各年龄段儿童体重,身高均治与wHo标准接近,尤其6月以后儿童,未呈现所谓“生长落后趋势”(系2002年数据)。见表2。

2.3患病情况:在保健管理所检出疾病中,佝偻病,贫血和营养不良绝大多数为轻度,极少数为中度,未见到重度;而肥胖症(单纯性)主要为轻中毒,也能见到重度(共检出16例)。先天性疾患如先心病、斜颈、多指、疝气、鞘膜积液、唇鄂裂等也占一定比例,另有智能发育迟缓以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缺氧所致脑瘫居多。3年共筛出体弱儿(183)例,对此全部列专案进行管理。见表3

3讨论

社会化服务是未来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以家庭为基础的社区儿童健康保护、健康促进将是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2]。为满足现代家长对儿童保健更高的需求,创建完整的系统模式,以全方位的保健为框架,在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体化服务及个性化的早期干预,推动了服务模式的转变,提高了儿童保健服务质量。

表20-36月儿童体重身高的纵向观察值(x±s)

年龄组体重(kg)身高(cm)男女男女初生-3.53±0.523.45+0.4351.6±0.2.1550.5±2.171月-4.67±0.594.52±0.3755.6±1.9755.3±1.783月-6.76±0.856.43±0.7963.5±2.6762.4±2.476月-8.45±1.158.17±0.9369.5±2.7968.5±2.469月-9.82±1.309.56±1.1473.6±2.8377.10±3.1512月-10.97±1.4010.25±1.1777.8±2.8077.0±3.1218月-12.30±1.5311.56±1.2882.2±3.7181.7±3.1324月-13.52±1.3312.95±1.3488.65±3.3587.41±3.4530月-14.98±1.4314.00±1.5993.20±3.5192.61±4.1636月-15.29±1.7014.76±1.5197.29±3.996.2±3.87

表3各年龄儿童疾病总的检出率情况(%)

年份先天性疾病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肥胖湿疹发育迟缓其他20096.816.514.22.110.336.02.711.420107.015.116.52.013.229.53.213.520115.211.712.91.717.430.62.318.2

3.1规范服务内容是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的关键:儿童保健从过去单纯的“查体”或“查病”转变为每个儿童定期进行健康测评,膳食营养指导,心理保健、智力开发及相关疾病防治的全面保健服务.这种服务模式的转变,使儿童系统保健的管理和服务内容更加具体规范,工作质量得到了有利的保证,促进了儿童早期健康发展。

3.2系统管理结合保健提高了系统管理率:应用该系统实现了检查评价,指导,干预一体化,必要时把儿童的健康测评结果以及指导干预方案经电脑打印成报告单交与家长。加强宣教,提高家庭育儿新知识,为个体儿童提供更深入更专业的保健服务,要求早期干预贯穿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使许多过去对保健不太认可的家长转变了看法,自觉加入系统保健中来,提高了社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

3.3拓展服务内容提高了服务信誉和社会效益。围绕促进儿童健康这一主题,做好体格和智能发育纵向检测,及时纠正偏离状态,适时提出有关营养膳食、早期智能开发的具体指导方案;善于发现疾病的潜在和早期状态,及时给与矫治;对有关小儿心理行为方面问题及早发现和干预;高危儿和体弱儿进行系统管理监测,做好先心病、智力、听力、视力及肢体残疾等筛查及追访工作;提供促进儿童正常发育和行为的建议、家长教育和支持,帮助儿童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从而实现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充分发展。对未能按时前来体检的儿童,经电脑提示后,用电话及电子邮件联系孩子家长,家长可通过电话热线咨询各种相关问题以保持交流和联系。该系统管理实现了规模化服务,带动了经济利益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儿童早期系统保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儿童视力保健指导篇6

加强儿童保健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配备与人口相当的医护保健人员,保证儿童服务质量,提高我国儿童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儿童保健;现状;对策

璧山县儿童保健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差距,本文旨在调查分析璧山县儿童保健服务体系现状,并探讨新形势下如何之更加完善。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所有资料均来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表、乡镇卫生院管理及保健人员座谈提纲和村级保健人员座谈提纲及调查表。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普遍调查和专项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基线调查、收集2009年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的基本情况,包括资产、设备、人员等相关信息;另外,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8所乡镇卫生院作为调查单位,设计调查表格、座谈纲目,并组织有关人员分赴抽样单位采取听汇报、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现场察看等方式对乡、村儿童保健工作开展专项调研。

1.2.2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调查要求填写内容真实、可靠。调查表回收后,由专人负责审核调查表,有误予以纠正。

1.2.3调查表回收情况回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表275份,占95.6%;回收乡镇卫生院管理及保健人员座谈提纲50份,回收村级保健人员座谈提纲及调查表125份,占91.5%。

2结果

2.1学历情况儿童保健卫生技术人员35人,人员素质偏低,学历层次不高,中专学历人员占51.43%,见表1。

2.4妇幼人员收入来源基础调查乡镇卫生院,来源于上级财政拨款个部分,乡镇卫生院补一部分,个人创收一部分人员占53.7%;大多数专兼儿童保健人员(兼妇产科、儿科),其工资与妇产科、儿科等机关科室业务收入挂钩,实行绩效工资。还有乡镇卫生院有专职妇幼保健人员,其工资主要由卫生院支付,通过临床补贴保健,但工资水平普通低于其他业务科室;就儿童保健工作经费来说,75%卫生院均未落实工作经费,影响基层保健业务顺利开展;村级保健人员补助中,90%村卫生室兼职儿童保健医生无任何报酬,收入靠自收自支,无偿承担儿童保健工作。28所医疗机构,县保健是每天能做儿童体检,其它大多数乡镇的儿童体检主要在预防接种日进行,每日检查的人数较多,影响了质量,没有时间进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教。有少乡镇未开展儿童体检,开展情况见表4。

2.5儿童保健工作设备落后我县的儿童保健工作仍是以体格检查为主,儿童保健的设备仅是磅秤、身长计、听诊器,缺乏眼、耳、口腔等专科保健设备,缺乏儿童听力筛查设备,智力筛查设备、缺乏其他辅助检查等设备,以目前的能力和水平,对家长缺乏吸引力,影响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

2.6儿童保健队伍结构不合理与过去相比,我县儿童保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工作量相比、与儿童保健工作要求、发展方向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队伍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不适应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群众对儿童保健工作需求日益提高的要求。

县妇幼保健院由于编制限制了人员的进入。乡镇级妇幼保健队伍由于实行岗位工资制,预防保健工作的经费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部分领导对保健工作没有足够重视,造成了儿童保健工作负担重且较繁琐,但收入与工作量相比明显不合理的现象,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基层儿保医生调动频繁,影响了儿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部分儿保医生缺乏相应的儿童保健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对家长问一般的问题能回答,但涉及到深层次的发病原因就不知道,满足不了病人的需求。要开展新的儿保业务必须提高人员素质。

2.7培训情况基础调查乡镇卫生院专兼职儿童保健人员近年参加培训10人次的占10.5%,妇幼医生全年对村级保健人员培训和指导平均5人次。由于经费不足,乡村级妇幼保健人员外出学习进修机会少,并且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也很有限,多以会代训,大多数人员主要是通过自学、实践等方式提高自己业务水平,从而造成保健人员知识老化,业务水平、服务能力较低的局面,不能很好适应当前保健需求。

2.8外来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降低外来儿童保健的管理日趋成为影响我县儿童系统管理率和新生儿访视率的主要因素。外来儿童流动性大,部分家长只重视计免,不愿体检,管理依从性低,其系统管理率低,,服务人群增多,有的乡镇访视范围大,新生儿访视率低,外来儿童的比例越大使得全县的儿童系统管理率降低。

3讨论

3.1妇幼保健经费投入不足目前我县乡村儿童保健服务方面面临着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人员工资落实不了、待遇没有保障的局面。县政府对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儿童保健工作的性质具有超前性和社会性,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隐形的而非直接的。

3.2领导不重视此工作医疗单位为了“增效创收”,抓经济效益,重临床轻保健,有的对于儿童体检无暇。有的医院无体检房间甚至无体检人员,领导对此工作不重视。

3.3三级保健网建设不健全乡镇卫生院作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枢纽,承担着大量的预防保健任务,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实施妇幼卫生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卫生网的“网底”,承担着初级保健职能。作为网底的村卫生室,90%村级医生无任何补助,对妇幼卫生工作没有任何积极性,或根本无人承担,造成三级预防保健网的“网底”破损。

3.4专业知识缺乏,整体素质偏低此次调查显示,乡村级儿童保健人员中兼职儿童保健医生(妇产科)占62.86%,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儿童保健工作的需要。低学历多,待遇不能落实,难以留住和引进人才,以至儿童保健人员素质低,继续医学教育投入不足,特别是外出学习、参加市级以上学习班机会很少,并且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也很有限,从而造成儿童保健人员知识更新慢,知识老化,服务能力偏低的局面。

3.5基础设施薄弱,设备陈旧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缓慢,设备普遍不足,大部分检验设备陈旧,质量不高,影响服务能力。乡镇医院的收入大都于支付职工工资,没有能力淘汰更新,且老化现象严重很难适应目前儿童保健工作的需要。

4对策

4.1加强领导,政府重视与支持儿童保健工作涉及到经济、文化、技术和管理等多个领域,需要计划、财政、宣传、教育、计生等部门的协作,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卫生系统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取得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统筹规划,全面安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面对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薄弱,设备陈旧老化的现状,政府要逐步加大基层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加强管理,故应从行政上要求各医疗单位配置合适人员、房屋、设施、设备、质量等方面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必要儿童保健设备的购置与更新,逐步满足群众对保健日益提高的需要。从政府角度干预各基层单位儿童保健的落实,是根本。

4.2配备与人口相当的医护保健人员,保证儿童服务质量针对基层儿保机构编制不足、儿童保健人员整体学历层次不高的现状,政府首先要进一步深化儿童保健体系人事制度改革,扩大编制,要把进人关,按岗位定编制,多渠道引进人才,鼓励、引导高校医学专业毕业生到乡镇从事儿童保健工作,落实儿童保健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建立奖惩分明的分配和激励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政府应拨专款由妇幼业务部门进行循环培训。各医疗单位领导应从培训时间和培训经费上支持本单位的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基层儿保门诊要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以保证质量为前提。

4.3加强儿童保健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乡镇卫生院是妇幼保健三级网络的枢纽,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是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是前提与基础。因此,加强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队伍建设是发展儿童事业的关键。儿童保健人员应是专职,卫生院领导不能随意更换人员。重视儿童保健医生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使他们在完成各种指令性任务的情况下,有更多机会学习本专业的新知识、新进展以及边缘学科的知识,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对于新业务的开展,我们针对性的采取以下措施,即在提升对儿童保健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重视散居儿保队伍的稳定和健全,县妇幼保健院在业务上加强培训和有针对性的指导,严格控制质量。及时掌握儿童保健最新发展动态,全方位提高保健服务档次,适应高水平的儿童保健服务。

4.4加强外来儿童保健工作,应从健康教育入手针对外来儿童家长文化水平低、保健意识淡薄等特点,应采取多渠道、多部门、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儿童保健知识宣教,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积极配合或采取主动的儿童保健行为。提高新生儿保健医生的服务水平,加强业务培训,增加访视人员配比是提高我县新生儿访视率的根本。由政府补贴对贫困外来儿童减、免费。加大儿童保健工作的宣传力度,尤其要加强对外来妇女的健康教育,提高流动儿童的保健水平,提高系统管理率,降低儿童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唐永勤,邱红,成伶春,嘉善县儿童保健现状及对策,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5~16.

[2]邹雅艳,农村妇幼保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701~702.

儿童视力保健指导篇7

3岁以下儿童中,2010年户籍和非户籍儿童、2011年和2012年非户籍儿童的贫血检出率均高于15%;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表3)。3~6岁儿童中,肥胖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营养不良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表4)。2.4死亡率2010—2012年松江区婴儿死亡率均低于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低于9‰的目标值。非户籍儿童的意外死亡率分别为2.18‰、1.14‰、1.00‰,均≥1‰的目标值(表5)。

2讨论

随着人口导入增多以及近年来生育高峰的出现,2010—2012年松江区管理的儿童数以及托幼机构数明显增加,但是儿童保健工作人员不增反降,而且缺少高级职称医务人员。anand等[1]对中国卫生资源的分析表明,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卫生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密度每增加1%,婴幼儿死亡率会下降0.133%。同理,保证社区儿童保健人员的数量是确保儿童保健工作质量的前提[2]。随着松江区近年来人口的大量导入,以及妇幼保健一系列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更加期待有充足的、高素质的卫生人才充实到儿童保健队伍中。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根据松江区儿童保健需求特点,制定相应措施补充社区儿童保健人员数量,解决儿童保健医务人员待遇、保障问题,提升为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同时,需要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及时掌握新的技术及理念,从而提高各级机构的服务能力。松江区户籍人口对儿童保健依从性高,管理率稳定保持在高水平。非户籍儿童的家长也有一定的保健需求,但是出于经济原因,或是重视程度的欠缺,往往不能坚持进行系统的保健。近年来,松江区采取了多项措施提高儿童尤其是非户籍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各社区结合产后访视、免疫规划门诊等环节,加强对儿童家长关于儿童系统管理内容的告知和宣教;强调属地化管理,将非户籍儿童管理纳入对社区的考核;继续开展儿保门诊温馨化建设等。通过上述措施,非户籍儿童的系统管理率逐年上升。为进一步提高儿童系统管理率,自2013年5月起,在区内实施了0~3岁儿童系统管理满10次,费用全免的政策。户籍、非户籍儿童营养性疾病的检出率有差异,非户籍儿童的贫血及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于户籍儿童,户籍儿童肥胖的检出率高于非户籍儿童。因此,儿童保健医生要注意在儿保门诊中结合儿童个体的生长发育、生活背景等情况综合评估,并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在社区内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如讲座、咨询活动等,系统地向家长传授科学的育儿理念、知识和技能,以弥补门诊宣教的不足。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重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疾病指标,也是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关键指标。松江区的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大大低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规定的控制指标,但5岁以下非户籍儿童意外死亡率偏高。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已作为国际社会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通过健全儿童保健网络,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能力,加强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积极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儿童死亡率。

儿童视力保健指导篇8

上半年,社区妇幼保健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中心领导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以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为核心,开拓进取,加大了工作力度;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生殖健康为重点;以为儿童妇女健康服务为宗旨,优化服务模式,提高了社区妇幼保健的服务能力,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率,拓宽服务领域,使社区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进展,现总结如下:

一、妇幼保健管理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职能,落实《两纲》中的奋斗目标,健全组织制度,明确职责,安排计划到位及时,措施得力,突出了妇幼保健特色服务。

2、信息资料管理工作。能够按照上级资料管理要求,规范表、卡、簿,书写工整,记录完整、详细,报表上报及时、准确真实,各种表、簿、卡、册正确使用率达到100%。

二、妇女儿童系统管理工作

1、妇女保健管理工作。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三版规范要求,在孕13周前为孕妇建立《母子健康手册》,开展孕早期生活方式、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督促孕妇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孕晚期开展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母乳喂养以及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产妇分娩后出院一周内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指导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社区今年上半年孕产妇摸底建卡118人,住院分娩118人,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孕产妇系统管理101人,系统管理率达到85.6,产后访视105人,访视率89.1%,筛查出高危孕产妇53人,分别是妊娠风险评级“黄色”44人,“橙色”3人,“紫色”6人,已按规范要求转诊并填写《镇原县危重孕产妇转诊单》,专人专案管理,跟踪随访。

2、儿童保健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三版规范要求,对辖区内0—6岁儿童进行规范管理,通过电话通知家长带幼儿来中心进行体格发育检查,血常规化验,检出贫血儿童15例,给家长给予指导,并及时转往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人数为1906人,系统管理人数1876,管理率达到98.4%,3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人数为876人,系统管理人数855,管理率达到97.6%。辖区半年出生儿童118人,建立新生儿健康档案118人,建档率达100%,新生儿访视106人,新生儿访视率89.8%。发放《母子健康手册》83本。加强高危儿童管理,辖区上半年出生低体重儿1例,巨大儿9例。做好“三网监测”及统计上报工作,今年前半年无出生缺陷及新生儿死亡,无双胎。

三、妇幼项目工作

1、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项目。大力宣传国家惠民政策,指导备孕夫妇及时去定点服务机构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备孕妈妈免费发放叶酸,指导正确服用,跟踪随访服用情况。上半年为备孕妇发放叶酸共计117瓶。

2、儿童营养改善项目。项目专人管理,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网络、宣传板报、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横幅、面对面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社会宣传活动,使家长了解服用营养包对婴幼儿健康的好处,并能积极配合项目工作顺利开展。6月18日,举办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培训一次,社区全体职工参加,取得较好效果。营养包保存规范,台账清楚,报表上报及时。项目工作人员工作认真负责,经常电话通知家长按时领取营养包,每次领取时家长签字确认,食用期间,及时随访食用情况。上半年共发放营养包1871盒。

3.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传播项目工作。为落实和规范全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全覆盖和干预措施,提高城区广大人民群众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社区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按照项目实施方案为辖区孕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与咨询,对感染的孕产妇实行首诊负责制和追踪负责制。上半年共检测孕妇22人,检测出乙肝阳性1例,已按方案要求转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复查并接受规范治疗。

四、宣传教育工作

社区今年加大妇幼宣传力度,宣传国家惠民政策,落实健康教育工作。上半年社区共印制妇幼宣传彩页7种,合计4200页。发放宣传资料共计2000余份(页),制作宣传横幅2个,更换宣传栏2次。

五、存在问题

儿童视力保健指导篇9

一、基本情况

区面积752平方公里,辖区内共10个乡镇、2个街道、179个行政村、20个社区,总人口约42多万人,其中0-6岁儿童约3万人。全区现有9个区直医疗卫生单位(医院、平民医院、华侨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新农合管理中心、消杀站),10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1个村卫生所。区妇幼保健院编制40人,现有在职人员32人,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妇幼保健人员26人,村级妇幼保健人员215人。

年我区上报总人口数为428698人,出生数为4136人,出生率9.65‰。其中7岁以下儿童保健率96.18%;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4.69%;6个月母乳喂养率94.15%;5岁以下儿童死亡上报27例,死亡率为6.53‰;婴儿死亡上报20例,死亡率为4.84‰;新生儿死亡上报15例,死亡率为3.63‰;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为0。

通过贯彻实施“一法两纲”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区的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新“两纲”要求,目前我区儿童保健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妇幼保健人员不足;2、服务意识不够强,儿童保健观念滞后;3、儿童系统保健管理不够规范,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的目的和指标

通过实施规范儿童系统保健管理项目,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加强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规范化建设,加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0-6岁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管理,提高儿童系统保健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完成“两纲”妇幼卫生目标。

具体工作指标:

1、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覆盖率达95%以上;

2、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达90%以上;

3、高危儿筛查率3%以上;

4、高危儿管理率100%;

5、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和9‰以下,降低流动人口中的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控制儿童常见多发性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

7、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

8、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降低到7%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5%以下;

9、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

10、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100%;

11、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90%以上;

12、出生缺陷发生率8‰以下;

13、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1‰以下;

14、区级医疗机构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5%以上;

15、区级医疗机构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85%以上。

三、项目的组织领导

成立区规范儿童系统保健管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有关部门安排人员组成,负责项目活动的具体实施。

四、项目的职责分工

(一)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区妇儿工委办职责: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提出有关政策及措施,协调有关部门根据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定期开展调研,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各级妇联做好相关知识宣传,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区财政局职责:为做好项目执行提供资金保障。区教育局职责:负责做好托幼机构卫生管理,组织开展师生健康体检、安全防范、疾病防治工作。区民政局职责:把好婚前检查关,开展贫困儿童民政困难救助。区人口计生局职责:重点掌握流动人口对象,及时了解流动人口服务对象的流向。区卫生局职责:(1)管理本辖区内的儿童保健工作,负责制定区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实施方案,并监督实施;(2)抓好各医疗保健机构产儿科建设和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3)组织区围产协作组对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监督评估工作;(4)向广电中心和报刊等新闻媒体提供宣传和公益广告内容。区广电中心职责:每月免费播出一期有关儿童保健知识,结合有关事例,定期开展儿童保健方面的宣传。区公安局职责: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和保护权,打击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医疗保健机构的职责分工

1、区直各医院: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要求,设立高危孕产妇门诊,由主治以上医师负责诊治,接受基层高危孕产妇的转诊,重度高危孕产妇须由副主任以上医师诊治,按规定完成好填写孕产妇系统保健卡,分娩后应及时完整记录孕管卡的分娩情况,并立即将出生信息录入电脑,将孕管卡寄到区妇幼保健院或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便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产后访视。发现危重孕产妇擅自离院,应立即通知区妇幼保健院协助跟踪追访。

(2)建立多学科参与的产、儿科危重病人抢救小组,负责院内外重症孕产妇、儿童的抢救,危急重孕产妇应由医务科上报区卫生局。

(3)协助区卫生局开展围产协作组活动,协助卫生局做好产科质量检查及产儿科人员业务培训学习、业务技术指导等工作。

(4)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5)区医院要建立孕产妇救治中心和niCn病房,负责接收全区危重孕产妇和危重儿童的抢救工作,降低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区妇幼保健院: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等有关规定,负责全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业务领导。

(2)协助区卫生局组织开展围产保健协作组活动和助产技术质量检查。

(3)每季度召开妇幼保健工作例会,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学习。

(4)协助区卫生局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做好全区孕产妇系统保健和儿童系统保健工作的督导考评工作。

(5)做好全区妇幼卫生信息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

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免费为孕产妇提供孕期保健、产后访视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服务,主动与村(居)、妇联和计生等部门联系,尽早发现辖区内育龄妇女孕情,及时建立孕管卡,督促其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和产前筛查,负责高危孕产妇筛查、评分及专案管理。

(2)承担辖区内儿童系统保健工作,按照《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的要求,为7岁以下儿童免费提供儿童健康体检、生长监测、营养评估和健康教育等保健服务。负责高危儿筛查及专案管理。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详细情况,完成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统计、上报和反馈。

(3)每季度召开一次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妇幼保健人员例会,组织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学习等。

(4)对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信息资料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5)区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省《托幼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做好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工作。

(6)做好本辖区流动人口(包括外地流入和本地外出)0~6儿童的调查、摸底、追踪、随访工作、流动人口迁入迁出的登记、委托管理备案和保健信息交换,做到资源共享。

4、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1)积极主动与村(居)、妇联、计生等部门联系,及早发现孕妇,动员孕妇到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承担本村(居)妇幼保健工作,掌握村(居)孕产妇数、出生数、儿童数,协助调查村(居)孕产妇、围产儿、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等有关线索数据收集,按规定上报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协助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产后访视和母乳喂养随访,督促产妇产后42天到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母婴健康检查。

(3)协助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社区进村入户,做好流动人口儿童健康体检的动员,引导其自觉接受妇幼保健服务,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家长妇幼保健知识知晓率。

(4)参加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召开的妇幼卫生工作例会。

五、工作措施

1、加大经费投入。按照工作目标要求,落实增加财政投入,改善三级卫生保健机构的儿保基础设施,区妇幼保健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建立儿保科和儿童保健规范化专用门诊,配齐儿童保健各项基本设备,确保儿童保健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2、加强儿童保健队伍建设。一是配齐区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人员,区妇幼保健院配备4名以上儿保医生,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2-3名儿保医生,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妇幼保健员;二是要加强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举办乡村妇幼保健人员培训班,安排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保健人员参加省妇幼保健院举办的儿保医师培训班学习,区妇幼保健院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业务督导,促进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全面提高。

3、加大儿童保健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发放宣传手册及上街开展义诊咨询等活动形式,广泛开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和妇幼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4、加强围产协作,加强产儿科建设,加强急救设备、药品配备。要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通道,提高抢救能力,降低婴幼儿死亡率。

5、拓展服务项目,转变服务摸式。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以保健促临床,从院内走到院外,进村入户,从疾病预防扩展到儿童生理、心理保健,广泛开展母乳喂养宣传、健康体检、生长监测、营养评估、五官保健、心理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6、加强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管理服务。流动人口儿童保健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各街道、村居委会保健人员要配合公安、工商、劳动、计生等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登记,完善流动人口儿童的基本资料,加强流动人口儿童保健宣传,让流动人口儿童得到基本卫生服务,提高保健覆盖面。

7、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儿童保健档案。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应与村、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员联系,做好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的信息管理工作。掌握流动人口基本资料、服务指标和生命指标。凡常住一年以上非本地户籍人员可列入常住人口统计范畴,按照市儿童保健常规开展保健工作。

8、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儿童保健质量。区妇幼保健院要加强对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业务指导,责任到人,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检查、考核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项目达标。

儿童视力保健指导篇10

【关键词】视力,低;患病率;散光;儿童,学龄前

【中图分类号】R770.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10)11-1350-02

analysisofpre-schoolChildrenwithLowVisioninningboCity/CHenXi,YanGLu,LVGang,etal.ningboGuangmingeyeHospital,ningbo(315020),Zhejiangprovince,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urveythesituationofpre-schoolchildrenwithlowvisioninningboandtoprovidebasisandcountermeasuresforlow-visioncare.methodstotally1146children(2292eyes)fromfivekindergartensweretakenasrandomclusterfromfourdistrictsinningboin2007.Resultstherateoflowvisionwas33.25%andaseye-statisticswas30.02%.withageincreasing,therateoflowvisionwasdropping.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betweenfour-years-oldgrouporfive-years-oldgroupandsin-years-oldgroup(χ2=7.83,p

【Keywords】Visionlow;prevalence;astigmatism;Child,preschool

学龄前是儿童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及幼儿园若不重视学龄前儿童视力及眼科检查,就会错过视力矫正的最佳时机,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为了解宁波市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不良状况,为视力保健及预防工作提供依据,笔者在2007年对宁波市部分幼儿进行了视力不良状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7年9-10月从宁波市辖4个区随机整群抽取5所幼儿园(最大区抽取2所幼儿园,其他每区抽取1所幼儿园),在园儿童共1182人,其中1146人接受了检查,受检率为96.95%。其中男童559人,女童587人;年龄4~6岁。

1.2方法

1.2.1裸眼视力测量检查前由幼儿园老师教会识认“e”形视标。采用两用式标准对数灯箱视力表(上海跃进医用光学仪器厂生产,申光牌),测量距离5m。受检儿童双眼分别进行视力检测,由专门医生负责遮盖儿童一眼,以免遮盖过严或过松造成视力测量不准确。

1.2.2验光检查用CanonRK-F1全自动电脑验光仪行双眼小瞳孔下自动验光,该仪器在检查前用模型眼进行校准,误差范围±0.25D。由专门医生负责固定受试儿童头位,确保检查位置和距离合适。每眼测量3次,3次测量的等效球镜值相差不超过0.50D,散光度数相差不超过0.50D,散光轴相差不超过10°时取平均值。

1.3视力不良的判断标准[1]4周岁~不足5周岁儿童,视力低于4.9为低常;5周岁及以上儿童,视力低于5.0为低常。视力不良按程度分为:5岁和6岁组分为重度(≤4.5)、中度(4.6~4.8)和轻度(4.9~5.0);4岁组因视力≥4.9为正常视力,故分为中度(≤4.5)和轻度(4.6~4.8)。视力不良者嘱来院复查。

1.4视力不良原因的判断标准排除眼部其他疾病外,(1)散光绝对值≥0.75D者,为散光引起视力不良,其中等效球镜度数≥+0.50D者,为远视散光引起视力不良;等效球镜度数≥-1.00D者,为近视散光引起视力不良;等效球镜度数为+0.50D~-1.00D者,判为单纯散光引起的视力不良。(2)散光绝对值

2结果

2.1视力不良检出率视力不良儿童381例,其中单眼视力不良者74例,双眼视力不良者307例。视力不良率按人数统计为33.25%,按眼数统计为30.02%。按眼数统计,4~6岁组视力不良率分别为32.72%(284/868),31.33%(354/1130)和22.94%(50/218)。各年龄组视力不良率比较,4岁组和6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p<0.01);4岁组与5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5岁组与6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5)。见图1。图1宁波市不同年龄组幼儿视力状况构成

2.2视力不良程度分级各年龄组中均是轻度视力不良者最多,其次为中度,重度者最少。见表1。

2.3视力不良原因分析将视力不良原因分为屈光因素、发育因素和其他因素。其中屈光因素又分为单纯散光、远视、近视、远视散光、近视散光。各年龄组视力不良原因见表2。

3讨论

3.1近视对视力不良率的影响本调查中,各年龄段的视力不良率与近年来在相同视力不良标准下的其他类似调查的数据接近[3],但远高于10a前[4]及20a前[5]的同龄儿童视力不良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儿童近视导致的视力不良率增加。目前近视的发生趋于提早,且发生者更多。

近视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关。大多数近视者为轴性非高度近视,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人们现今的生活环境是林立的高楼大厦,本可极目远眺的世界变成了囿阻视力的城墙。而更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是近距离用眼。现在的学龄前儿童近距离用眼活动比之10a及20a前成倍增长,视频终端(电视、计算机、手机)的普及使用、早教(学习乐器、书法绘画、英语及提前学习小学课程)使学龄前儿童近距离用眼频度和强度增加。

3.2各年龄段视力标准问题本调查中随着年龄增加,儿童视力不良率降低。与有关研究的结果类似[6]。

可能因为部分视力发育较晚的儿童在4岁或5岁达不到该标准而判为视力不良,到5岁或6岁视力发育逐渐成熟[6-7],能达标即成为视力正常者。不同的调查者在进行幼儿视力筛查时采用的视力正常标准各异[8-9]。各年龄段儿童的视力正常标准尚需卫生及眼科专业工作者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10]。

3.3幼托机构视力保健工作模式探讨3岁及以上儿童即可配合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查,而7岁以内是治疗屈光因素引起弱视的黄金时期,故在幼托机构进行视力保健工作非常必要。

具体操作模式如下:幼托机构的保健医生每0.5a或1a负责对该园幼儿进行视力和屈光检查,并在社区眼科医生的指导帮助下建立视力-屈光发育档案(记录每次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查结果)。社区眼科医生负责指导和帮助幼托保健医生建立视力-屈光发育档案,并筛查出有问题的患儿到专业眼科中心进一步检查;社区眼科医生的另一职责是定期到所属幼托机构进行视力健康宣教和咨询,特别是近视的预防和用眼卫生。眼科中心的专业眼科视光医生负责对患儿进行全面诊治,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1)密切注意视力-屈光健康发育,做好预防指导。远视者,要观察其正视化程度是否正常,预防正视化过快;散光者,要观察其散光的度数和轴向变化是否会导致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的下降;近视者,要观察其近视进展的速度是否跟年龄段成比例,并指导患儿及家长通过改善用眼习惯来预防近视发展。(2)鉴别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3)进行准确的医学验光,必要时进行规范的光学矫正(即配戴各类矫正眼镜)。(4)对屈光不正已经造成弱视的患儿进行及时的系统治疗,争取在7岁前治愈弱视。

4参考文献

[1]陈奇妙,张宁,陶晗,等.学龄前儿童正常远视力标准的探讨.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6):70,72.

[2]周巧云.3~6岁儿童视力动态观察.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7,7(3):190.

[3]沈红.1267名学龄前儿童视力调查.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9):589.

[4]尹东明,黎爱莲,魏文穗,等.学龄前儿童视力普查.眼科新进展,2001,21(3):221-222.

[5]薛风亭,杨艳民,唐力.影响学龄前儿童视力的原因分析.实用眼科杂志,1991,9(9):552-553.

[6]蒋伟蓉.岳阳市城区2768名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及屈光不正的现状调查.实用预防医学,2010,17(2):281-282.

[7]阎洪禄,高建鲁.小儿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47.

[8]冯晶晶,李亚平,李晓慧,等.北京市海淀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3):260-261.

[9]李军,刘丽萍,王利华,等.幼儿视力、立体视力发育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34(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