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宣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07:43

考古宣传篇1

一、多层次开展理论学习,务实求效。

一是公司党委带头学。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把学习宣传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任务。公司党委、领导班子本着带头学习好、掌握好、领会好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第一时间召开了党委班子会议,认真学习讨论了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沉下心来、深钻细研,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二是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8月25日,公司党委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领导班子成员及支部书记集中学习并结合自身进行了心得体会发言。

三是支部分别学。为了将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公司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8月底,公司四个基层党支部及时召开支部会议、主题党日活动,每个党支部书记认真宣读了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引领党员干部学习落实重要指示,牢固树立绿树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公司实际,肩负起我市污水处理事业的重任,共同守护赤峰市的碧水蓝天。

考古宣传篇2

1.地方文化资源的调查

地方文化资源是个广义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有针对性的调查活动,选择适宜古代文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查。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地方文化古迹则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文化古迹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名片,也是古代文人足迹留存之地,许多诗词作品都和文化古迹分不开,有些诗词成就了一方名胜古迹,而文化古迹又孕育了诗词。考察这些文化古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环境与氛围,不再停留于书本文字之间。此种实践教学一是可以集体活动的方式由老师组织学生去本地有名的文化古迹考察,二则可布置学生在寒暑假等节假日在自己家乡或者旅游地进行实地考察,考察的内容可以包含了解这些文化古迹的历史文化背景,搜集整理与其相关的诗词,探讨历朝历代往来文人足迹,分析积淀下来的文化蕴含,并进而结合考察的亲身感受来鉴赏与之相关的诗词,从而感受与文本分析不一样的诗词魅力。其次,地方特色文化也是调查不可或缺的内容。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在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积淀共同的孕育下每个地方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会显现在城市的各个方面。如湖南衡阳的大雁文化、南岳文化;广东肇庆的端砚文化、龙母文化,这些地域文化现在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宣传名片,成为特色旅游品牌文化,从而具有当代特色。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调查了解这些特色文化,查找相关资料,调查其在城市各处之运用,让学生感受地方文化的同时,也了解和探寻了古代文学作品在今天之运用和古代文化在当今之显现。如可组织学生调查了解城市街道命名、楼盘命名、小学校名等等有什么地域特色,学生在调查研究中不但可以进一步了解当地地方文化,也可以接触到古代诗词在今天之运用。再次,地方民间传说、传统戏曲也是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地方民间传说有着浓厚的地域风情,与地方风物、特产、古迹联系在一起,往往成为传奇、小说的母题,折射当地民间信仰。对他们的搜集宜采取田野调查,故而在实践教学中多布置给学生在寒暑假以自由组织的形式对自己所在地方的民间传说进行搜集整理。地方戏曲是以艺术形式流传地方传统文化,现在面临发展传播的困境,让学生参与到地方戏曲的了解、传播中去,既培养了学生对家乡传统文艺的认同,又从表演层面让他们体会到古代戏曲的魅力,这是对书本戏曲文本的有力补充。并且也有利于地方戏曲的保护和传承。最后,地方节庆风俗也是古代文学实践教学可以开展的内容。节庆风俗,有着显著的时间性特点,每到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佳节,则可布置学生搜集家乡相关节庆风俗,就不同地区的差异可探讨原因,同时查找有关节俗的民谣民歌,比较其与传统节庆诗词的异同。

2.地方文学文献整理

古代文学有着多元并存的地域性特色,古代文学的地域性特色研究也成为学界的热点,那么与之对应的地域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则是区域文学史的编写与研究之基础。而这自然也应成为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地域文学留存的方式有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以及碑刻文献,传世文献中的地域文学文献搜集,主要让学生到地方图书馆查阅地方志,找出相关地方文学资料,同时让学生利用文献查找知识,使用文学电子软件,用地方特色词汇搜索出地域文学作品。出土文献的地方特色文献搜集,主要是搜罗整理地方近年来出土文献以及文物古迹、碑刻等留存下来的文学作品。主要的文体有楹联、诗歌、碑刻、墓志等。搜集工作可以与文化资源调查共同进行,如组织学生在考察文化古迹、调查地方特色文化与调查地方民间传说、戏曲等时同时进行搜集文学资料,把参观走访时看到的听到的随手记录下来。在搜集工作完成后,让学生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所搜集的文学作品汇总,分文体、分内容整理。这些搜集与整理锻炼了学生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发现的眼睛,让他们感觉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3.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

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也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就是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到地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中来,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学生在对地方文化进行课外考察和文献搜集整理中遇到问题,发现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以此作一个选题,几位同学组成兴趣小组,把相关问题探讨清楚,弄清来龙去脉。如学生在调查某个古迹时发现在此题咏的古代文人有不少,教师据此鼓励学生探讨古代曾经到过此地的共有多少文人,因何而过此,在此题咏的诗词主题有哪些等等。这类学习研究无论选题大小,都为地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提供相关参考,也让古代文学实践教学从学习深入到研究的领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选题是学生在课外实践中自己发生疑问而产生的,对学生而言有研究兴趣和动力,故而在完成一些研究后可鼓励学生将大家共同的研究成果汇总,继而可以向开发地方文化研究资料数据库等方向进一步深入。

4.地域文化的宣传与承继

培养学生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加强和提升其人文底蕴,这也是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目标之一。课外考察对地域文化的了解,本身就是对地域文化的承继,青年学子必将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与见证者,那么在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对地域文化进行宣传,一方面固然提升其人文知识底蕴,另外也在宣传活动中加强其对地域文化的热爱与保护意识,同时也将古典文学知识运用到宣传写作中。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课外考察的时候以地域文化为主题进行诗歌创作、古文游记写作等。同时鼓励学生以此为基础,参加一些社会宣传和服务活动。

二、地域文化与实践教学方式

1.课外考察

课外考察是了解、利用、开发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可以从多方面展开:一是组织参观地方文化古迹,这类考察可以事先做好相关知识准备,如布置学生查阅文物古迹的历史地理资料,检索与此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外出参观的时候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感受其历史人文环境,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故而可以在参观完后鼓励学生创作相关的诗词作品。二是调查搜集地方特色文化,这类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观察当地地域特色,从建筑、街道、饮食各个方面留心其地方特色之所在,在观察与积累中让学生相互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当地特色文化。三是走访民间艺人、文化名人,搜集整理地方民间传说、传统戏曲,记录那些还存留在口头的故事、戏曲,对一些演出以图片、录像等形式拍摄记录下来。总之,课外考察是古代文学实践教学开展的基本方式,是学生了解和感受地域文化的基础,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掌握调查、走访的研究方法。

2.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

现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项学生活动,许多高校以学生项目申报、立项和完成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许多大一学生而言,在还没有形成系统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他们往往选择关注地方社会、地域文化做完选题,因此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的调查了解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来实施,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笔者就曾在这一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学生以三四人为一组,以当地文化的现状调查和历史考察为主题,选择一个具体的方面来做调查研究。学生通过从撰写申请书到实地调查项目内容及至完成结题报告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锻炼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积累和加深了他们对地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3.实践基地的平台建设

高校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往往依托于当地社会资源,因此在学校周边地区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成为深化高校与地方合作的重要途径。而这样一个合作平台,也同样可成为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而地域文化则为合作奠定基础,让传统文化与社会实践联姻。一是可在地方图书馆建立文献整理实践基地,让学生搜集整理地域文人著作、地方楹联、地方戏曲文本、地方历史文献、地理方志、当地出土的碑志拓片等;二是可把地方文化馆等作为学生文化实践基地,调研地方谣谚、地方风俗、地域特色文化等,并在调研基础上分析探讨与古代文学之关系。笔者曾让学生以实践基地为依托,调研本地街、巷、路等名称由来,并由此分析与地方历史和古代诗词作品之关联。

4.社团活动的开展

学生社团也是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而高校学生社团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类别,就是地域文化类社团,这种地域文化类社团是以对地域文化共同的兴趣而集结在一起的不同专业、不同系别的学生,其活动形式也更为自由轻松。因此可以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对地域文化进行传承与宣传。一方面是将地域文化引入校园生活,进行宣传介绍,这类介绍可以社团刊物为载体,刊载一些介绍地域文化的文章或相关诗词,或者开展地域文化的专题讨论,举办一些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古典诗词吟诵比赛,邀请当地艺人进入校园进行传统戏曲的表演。另外一方面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加强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宣传,如以社团活动的方式组织社员搜集整理一些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制作一些地域文化的宣传资料,组织学生到市区一些地方进行宣讲、传发。或者撰写相关作品在校报、地方媒体、网络进行刊发宣传。这些社团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活动的同时,也让学生文学、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

5.学生学术沙龙

今天的大学生已是自主独立、个性张扬的一代,学生学术沙龙已在高校普遍开展,这种把个人自学与集体讨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的交流方式让学生的探索和讨论更为自由、自主。学术沙龙大多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开展,而地域文学、地域文化易成为这种专题讨论的重要选题,故学术沙龙也成为古代文学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以地域性视角来探讨古代文学的选题,结合了古代文学的学习,同时又观照了本地特色,让讨论者更容易找到共同兴趣。因此以学生学术沙龙方式开展古代文学实践教学,在开放、轻松的学术交流氛围中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关注,对有地域性特色的古代文学作品的喜爱。

考古宣传篇3

关键词:诸城派;琴社;生存方式;数字化宣传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7-0066-01

一、各具特色的琴社生存方式

(一)德音琴社

德音琴社亦名音乐传习社,1910年由王露发起,1915年率弟子詹澄秋、詹s秋创建在大明湖畔,是以提倡琴学,交流琴艺并以演奏和教学为主要活动的音乐社团。该社在发掘整理和研究古琴遗产,出版琴谱、培养古琴人才、著书立说、斫造古琴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成就显著。王露辑有《玉鹤轩琴谱》、《玉鹤轩琵琶谱》、《琴律》、《斫桐集》,监制古琴几十床。1919年王露任教北京大学,教授古琴和琵琶,琴社一度迁至北大。之后有其弟子詹澄秋传其学。詹澄秋培养弟子60余人,是诸城琴家中培养门人弟子最多的一位。他著有《梅云馆琴谱》、《和平正音》、《琴歌集》、《瑟谱》,录有十七首琴曲流传后世。琴社在60年代,出现过较繁荣昌盛的局面。“期间”老一辈琴家相继去世,琴社暂停。

2003年,詹澄秋的后人王笑天开始筹备重建德音琴社,并于2003年11月16日举行了“传承诸城琴派德音琴社,中国琴会山东德音琴社成立大会暨纪念诸城琴家詹澄秋、詹s秋琴筝音乐会、研讨会”,并注册商标“德音”。近年来德音琴社培养了古琴弟子130余人。2003年7月11日,德音琴社承办全国民乐考级,其中古琴考生有23人,这是山东省首次加入古琴考级项目。到2009年为止,德音琴社共有80人参加了全国的古琴考级活动,开创了山东古琴考级的先例。2006年1月,德音琴社12岁的成员李梦凝单独举办古琴独奏音乐会,这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均为首创。

可见,德音琴社的宣传和教育方式类似于现今的琴行,虽然没有将琴社的经营商业化,但是其将古琴活动与社会考级和比赛相联系,使古琴这门艺术直面社会大众,造成的影响比较广泛。

(二)泉韵琴社

山东泉韵琴社隶属于山东省音乐家协会,2004年9月由诸城派琴人朱子易创立。其成员大多来自大专院校和专业文艺团体,现有社员100余人,其士、硕士研究生和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占三分之一。琴社的宗旨是继承和发展古琴艺术,追求高、雅、精的艺术品位。泉韵琴社发展至今成员已有100余人,并次举办古琴雅集、“古琴艺术进大学”等系列讲

在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的支持下,泉韵琴社自建社以来几乎每年都举办规模比较大的古琴雅集,在济南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同时也要看到,泉韵琴社的古琴活动基本局限于济南本地琴社成员内部的交流,较少参加全国范围的古琴学术及表演活动,与山东地区以外其它古琴流派和琴社的交流也比较少。而2007年由于社长朱子易身体不适,琴社活动一度中止,直至2010年初恢复古琴活动。据朱子易本人介绍,2010年泉韵琴社还将举办数次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古琴交流活动。

二、琴社的数字化宣传

考古宣传篇4

宣德本朝所铸的鼎彝,由于其精美绝伦而数量稀少,后世不断地仿制,成为特定的铸铜工艺品门类,被约定俗成称为“宣德炉”。

遗憾的是,宣德炉没有标准器,回顾一下历史文献,宣德三年曾批量铸炉这一说并没有被可靠的历史文献所记载。宣德三年的铜炉,有两种传说:一是宫内佛殿失火,金银铜像都被熔成液体,于是皇帝命令将其铸成铜炉;二是宣德皇帝收到进贡铜39000斤,于是责成吕震和吴邦佐,参照宋代瓷器款式及《考古图》和《博古图录》,铸造出3000件(一说为5000件)香炉。

说法一普遍被认为是明末文人杜撰,说法二却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说法二的最初出典为《宣德彝器图谱》。尽管此书带有1428年的序,它的真实性却有待商议。早在1936年,法国汉学家paulpelliot便详细论证了《宣德彝器图谱》是后世的伪作。根据pelliot的考证,最早提及此书的是清乾隆时期的杭世骏,他在1776年发表的一系列短文中提到了《宣德彝器谱》一书。同时期,《四库全书》的编委也见到了和杭世骏所述书名略不同的《宣德鼎彝谱》的文稿。该书分为8章,带有1428年的序。到了19世纪该书被扩充到20章。在1928年,该书最终定名为《宣德彝器图谱》,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版本。尽管该书声称宣器器形仿自宋代的《考古图》和《博古图录》,然而从传世的实物看,很少器物类似《考古图》和《博古图录》所载。

而且,明史中从未提及宣德三年铸炉这一说。种种迹象表明,《宣德彝器图谱》可能是晚明的伪作。真正宣德三年的炉已成了一个谜、一个悬案。

2012年,笔者见到一件铜器残件,打眼一瞧,精神为之一振,这不是传说中的大明宣德炉吗?

此件藏品是1965年在江苏农村大搞平坟改田运动中,从一个明朝墓中出土的,同时还出土了一个青花碗残件。

从这件老坑“大明宣德年制”款字来看,与真品宣德瓷器雷同。从铸造方法来分析,采用分铸法铸造,即先将双耳铸造成功,再插入陶范中合铸而成。从锈蚀程度来看,支针、垫饼一目了然。炉内底部铸有双龙戏火珠:从龙纹来分析,虽经几百年的锈蚀,龙纹铸造清晰,线条流畅;龙头形象凶猛,双龙均为五爪龙;其中一条龙纹有宋代遗风,似走兽光头龙。双龙戏珠中间方框内铸有“大明宣德年制”晋唐小楷宣德官款。炉外底部四方阴框内铸有“内坛郊社”晋唐小楷阳文款识,“内坛郊社”原本是宫廷在北京天坛祭天的供器。从器型来看,古朴端庄,表面无纹饰;腹部下悬类似宋朝胆瓶,有朴素无华之美。

笔者上手把玩良久,综合上述几点,可断定此件藏品应是宣德本朝铸造的真正的“宣德炉”,可以作为“宣德炉”的标准器来看。

如何使金融、科技、互联网与艺术品市场更加紧密结合,产生出更大的助推效果,这是一个很紧迫的问题。

我们要求商户自己对商品负责,吃不准的物件儿,就标上一个“非卖品”或“展品”的字样。这个球打来打去,竟然打出了一个让世界都为之瞩目的北京古玩城。

考古宣传篇5

以县委、县政府关于__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系列活动安排为中心,围绕我局工作职能和具体分工,全力做好“__”开园的和项准备工作,确保开园活动圆满成功。

为切实做好这次开园的各项准备工作,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我局__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这次开园期间的各项工作。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由局办公室徐古吉同志负责整治期间的各项协调联络工作。联系电话:

我局整治工作分为环境综合整治和营造开园氛围两部分,整治时间从9月24日开始,直到开园所有活动结束。

(一)环境综合整治

共分3个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组,具体负责各自分管区域内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整治一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整治区域:城北、河西管辖区域。

目标要求:(1)整治区域内乱停乱摆和占道、出店经营行为;

(2)整治乱拉、乱扯、乱挂等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3)禁止占用街道两侧的商业活动审批;(4)制止一些制造商业宣传噪音行为;(5)规范零散小贩经营行为;(6)每天3点半按时上报当天整治工作情况。

2、整治二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城中中队、城东中队、城南中队、综合管理股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城市管理协管员。

整治区域:城北、河西管辖区域。

目标要求:(1)整治区域内乱停乱摆和占道、出店经营行为;

(2)整治乱拉、乱扯、乱挂等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3)禁止占用街道两侧的商业活动审批;(4)制止一些制造商业宣传噪声行为;(5)规范零散小贩经营行为;(6)禁止渣土公司车辆在城区内的运输行为;(7)每天3点半按时上报当天整治工作情况。

3、整治三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环卫所全体工作人员。

整治区域:县城区内。

目标要求:(1)城区内卫生全面达到同建同治标准;(2)全面清理1次城区内乱堆乱放物品;(3)全面配合各中队搞好整治工作中的垃圾清运工作;(4)每天开展不少于2次的洒水除尘;(5)每天3点半按时上报当天整治工作情况。

4、工作督查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督查室全体人员。

目标要求:(1)整治期间做好全局参加整治工作人员的工作督查,做好督查备案;(2)严格按照局人员管理规定落实好人员的奖惩,迟到1次扣20元,无故早退和旷工扣100元,请假一天扣50元;(3)开园活动期间重点督查各中队履职情况,每发现1个整治不到位的点扣20元,所有现象均实行累计扣款;(4)对执法人员的工作作风进行督查,每发现1人次扣20元;(5)对全局督查情况每天进行1次通报。

(二)营造开园氛围

1、电子屏宣传。城区内各商家电子屏自9月27日起全部更换为__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的宣传标语。城区内5个中队全员出动上门进行宣传,确保电子显示内容在开园活动前更换到位。

2、城区内人行道围栏宣传。城区内主要的3个十字路口围栏要于9月25日前全部完成宣传标语悬挂,并及时做好标语维护工作。

3、广告牌宣传。城区内的大型广告牌于9月27日前全部更换为__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的宣传内容。

4、猛洞河路拱门宣传。在猛洞河路设置6个宣传拱门,充分营造__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的喜庆氛围。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局上下必须以__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为工作重心,全面投入到为开园各项活动作保障的工作中来。参加整治的各组组长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带领各自队伍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做到位。

考古宣传篇6

该同志能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文化的“二为”方向,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博事业,在担任博物馆馆长、市文管办副主任、草庵文管所主任以来,作风正派,团结同志,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热爱本职工作,网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规范博物馆管理、宣传展示服务社会、文保单位创新、“海丝”考察点的整治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一、狠抓内部管理,外树窗口形象

从专业队伍、保安队伍、保洁队伍等方面建设入手,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博物馆管理制度。20xx年9月被省文管会、文化厅评为“一级达标馆”;20xx年元月,博物馆被XX市委、市政府评为20xx—20xx年“文明单位”。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规范管理的理念。从上班统一着装,佩戴胸卡入手,制定博物馆出勤、值班、会议、财务、印章、文电处理、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常年对公众开放,每天开放时间9:00—17:00,做到中午、双休日、节假日不休息,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需要。重视宣教队伍的培养,要求每位讲解员都能做到因人施讲,满足社会各受教育阶层的需要。在硬件建设上,展览设有中英文说明牌等辅助设施,馆内设有导览牌、雨伞架、休息排椅、报刊杂志、观众休息厅等服务设施,为参观者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参观环境。

切实做好馆藏文物管理。馆藏文物进行分类登记入库,做好考古出文物、传世文物的征集登记造册,做到贴目清楚。并做好文物科技保护工作,每年分春秋两季对古字画定期微波杀菌、晾晒;对出土明代丝织品进行消毒、防腐、整形处理;对出土的青铜器、铁器及出水的铜炮、铁炮进行防锈、缓蚀处理;对出土的陶瓷器进行修复。做好馆藏一级文物建档。因文物科技保护成绩显著,被推选为XX文物科技保护协会理事、副秘书长。

切实做好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向XX市公安局保安公司选聘10名保安负责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并制定《安全保卫工作任务》、《保安巡逻制度》、《保安职责》、《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职责》等一系列安全保卫制度,保安人员每天24小时日夜值勤,做好值班记录。从20xx年起每年都聘请XX消防大队教官对全馆人员进行消防培训及实践演战,掌握消防安全检查基本常识与灭火技能。由于制订有效措施,单位安全生产无事故。

外树良好形象。20xx年先后与XX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XX师院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博物馆还被泉州市委宣传部等六个单位列为XX唯一的“XX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20xx年XX市博物馆入选《华厦文博揽胜》、《中国新时期优秀文化设施图典》,提高了XX博物馆在全国文博、文化系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积极开展系列活动,加强博物馆宣传展示和服务社会工作

20xx年以来,博物馆先后成功地接待了省长XXX等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XX市领导及省内外兄弟省、县(市)党政考察团、全国文博系统兄弟单位、海外乡亲、外国客人以及本市人大政协代表、中小学生、市民群众;还做好拥军、敬老、助残工作,对现役军人、老年人、残疾人免票参观。两年来共接待各种参观者达10万人次。博物馆在宣传教育和对外交流窗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展现社会效益,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两年来克服人手不足,专业人员少的困难,先后主办临时展览7场,较有影响的有《XX历史风景线摄影展》、《洪世清洪世川艺术作品展》、《秦始皇兵马俑·古长安文化展》、《八闽文物摄影展》、《中国共产党创建始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图片展》、《见证祖国图片展》。同时协助和承办市政协、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教育局、文体局等单位办展10个。期间,还选挑馆藏磁灶窑器物参加在XX磁灶举办的第三届、第四届全国陶瓷建材博览会陶瓷文化展。博物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深入人心,20xx年被XX市委、市政府评为20xx年“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先进单位”。网

三、创新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制

在健全市、镇、文物管理员三级文物保护管理网络的基础上,创新观念能抓住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物宣传活动,如举办《八闽文物摄影展》;聘请省博物院专家为社会公众免费鉴定文物;XX电视台宣传文物法律法规;印刷大开张《文物法》到村、居及文保单位张贴,广为宣传。通过宣传活动,营造“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不断增强全民文物保护的意识。充分发挥XX侨乡及经济优势,争取华侨同胞慷慨解囊、利用社会募捐、家族自筹资金和政府补助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参与文物保护,仅20xx年为纪念施琅将军暨清廷320周年活动,投入施琅故居的修复、施琅纪念馆重新布馆,以及新建施琅纪念雕像等项目近700万元,走出一条既符合侨乡经济发展,遵循文物管理规律的新路子。这种充分社会筹资和政府补助修缮文物的做法和施琅故居修复工程,得到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的充分肯定。

文物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在省政府向国家文物局推荐参评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仅XX市就有磁灶窑址、西资岩——南天寺摩崖造像、陈埭丁氏宗祠、施琅故居及施氏大宗祠等6处文保单位,数量位居XX各县市区第一。

四、XX“海丝”考察点的考古发掘及整治建设得到好评

该同志作晋江“海丝”考察点考古发掘和整治建设的项目负责人,主动参与由省考古队支持的磁灶金交椅山古窑址从20xx—20xx年为期半年的考古发掘,并取得重大成果,为“金交椅山古窑址”申报“世遗”提供大量的实物依据,克服种种困难,及时对考古遗迹现象采取措施进行防止人为和自然破坏。现两个“考察点”的整治工作都按泉州市下达的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目前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陈列布展前期工作有条不紊开展。金交椅山的考古发掘和现场保护、草庵的成功整治先后得到联合国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秘书长亨利博士,总协调员尢嘎博士前往现场考察的好评。

五、学术研究成果不断

两年来,主持和参与编撰的《XX文物地图案·XX分册·XX文物》工作完成;参与撰写和编辑《XX风光导游词》、《晋江文史资料晋江风物—XX文化遗存专辑》,还参与施琅纪念馆陈列提纲、XX外销陶瓷馆陈列提纲、XX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历史展览陈列提纲等的策划和撰写工作。

论文《从族谱资料看明清时期XX移民迁台的原因》选入XX历史研究会编《XX文史研究》十年成果结集。论文《泉州的海外交通与植物引进》被中国核心期刊《中华科技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年第4期)刊出,并被评为本期优秀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20xx年8月,被XX省文物局推荐参加国家文物局开展的《博物馆等级评定标准》(草案)课题组,完成全国县(市、区)博物馆方向等级评标准(草案)成果,并报送国家文物局。10月,撰写论文《清代蚶鹿对渡XX史迹调查》,应邀前往台湾鹿港参加彰化市政府举办的“20xx年彰化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鹿港研究”,并在大会上宣读论文。12月,与XX大学吴清池教授合作编辑《文物赏析》(上下册)出版发行。

该同志在博物馆建设、管理、业务以及草庵的整治建设工作得到了莅临XX调研文物工作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局长童明康、博物馆司司长孟宪民的高度好评,为20xx年12月,晋江市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考古宣传篇7

【关键词】博古;新闻事业;新闻思想;《解放日报》

博古,原名秦邦宪。众所周知,他犯过“左”倾错误,对党的革命事业造成了不可挽救的损失,但是,他也为党,为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新闻领域,他的成就是不能被忽视的。他的过错在历史的长河中会随水东流去,而他的功劳则在人们的缅怀中越来越鲜明。他的新闻事业,也成为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一、博古的新闻实践

博古是一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革命者,他的才华成就了他的事业,也成就了党的新闻事业。他在党的新闻事业中,多次担任负责人,为新闻事业呕心沥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博古新闻事业的起点

博古从事新闻事业的起点开始于《无锡评论》,它是活跃于1924年至1926年间的革命刊物。1925年,博古曾担任锡社的负责人之一,并任组织部主任,主要负责编辑出版《无锡评论》。他在爆发后,曾在《无锡评论》上痛心的写道:国之将亡,焉顾我身,宁为中华人,死为中华魂!博古利用《无锡评论》,走上了不一样的救国道路,自此与新闻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30年5月,从苏联留学回来的博古,被安排在总工会宣传部工作,主要负责编辑工人内部刊物《劳动报》和《工人小报》,在工人内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提高工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为党的革命事业争取群众支持。

《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机关刊物,它是在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由军委总政治部编辑出版的。博古负责《红星报》期间,正是红军长征最困难的时期,他通过《红星报》,鼓舞了士兵士气,给予红军精神食粮,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起到很大的作用。

2、博古与《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是1938年1月11日创刊的,它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一份大型机关报。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党为了加强对南方各地抗日活动的领导,决定出版《新华日报》。博古在担任新华社社长期间十分关心报纸的成长,他经常向《新华日报》写社论,而且还为报馆招贤纳士,陆诒就是经过博古的劝说而加入的。《新华日报》在博古的努力下,真正成为“抗战的号角”,“人民的喉舌”,它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时刻,指引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存亡而奋勇向前。正如所说:《新华日报》“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领导下的又一个方面军。”

二、博古新闻事业的辉煌――《解放日报》

博古一生都在为党的新闻事业而奋斗,他勤学不倦,一丝不苟,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党,奉献给党的新闻事业,最终走向人生的顶峰,创造人生的辉煌。

抗日战争的持续,使革命形势日益严峻起来,革命需要更大的浪潮推动其前进。相持阶段到来后,的抗战决心有所退却,对于中共的抗日活动也是百般阻挠,《新华日报》在国统区的发行也是举步维艰。于是1941年春,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在延安出版《解放日报》。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创刊。从此,博古对《解放日报》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事无巨细,筹稿、发行、出版,都要做到自己认为没有任何问题,报纸才能与广大读者见面。

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处于婴幼儿时期的《解放日报》还很不成熟,博古的新闻思想也正在摸索中前进。《解放日报》创刊初期,存在着许多问题,对初期的《解放日报》也不满意,他批评说:“《解放日报》是一张不完全的党报,对中心工作宣传不得力,缺乏党报应有的政治敏感”,所以决定对《解放日报》进行改版,《解放日报》的改版也成为整风运动的一部分。在博古的努力和党的帮助下,改版后的《解放日报》真正成为一份完全的报纸,成为人民的喉舌,抗战的号角,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三、博古的新闻思想

实践出真知。博古在一系列的新闻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重要的新闻思想,这不仅指导着他的新闻事业,而且在他的努力中,这些思想一步步的走向成熟,形成一套完整的新闻理论体系,对党的新闻事业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贡献。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改版后的第一期上,博古发表《致读者》,第一次论述了新闻宣传报道所应有的品质。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党性,党报就必须具有党性,即为党服务的理念宗旨。在1942年作出《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发出的通知》中指出:“报纸是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最有力的工具”“报纸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反映群众生活,要这样做才是名副其实的党报”,“不要为别人的通讯社充当义务的宣传员而已”。博古在《党与党报》中指出:“报纸是”,“一切要依照党的意志办事,一言一行一字一句都要顾到党的影响”。博古经办的党报,党性不断增强,为中共的宣传鼓动工作提供了帮助。

其次是群众性。新闻工作与党的革命事业是一样的,不能脱离了群众。因此群众性也是新闻工作的重要思想之一。新闻工作也要贯彻的群众路线,坚持新闻报道从群众中来,新闻宣传到群众中去的原则。

最后是战斗性。党报必须是可以战斗的报纸,党报打的是笔杆子上的战争,虽然看起来毫无力量,但是却可以取得舆论支持,在战争未打响的时候就先发制人,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在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后,它的战斗性迅速增强,报纸提供的消息不仅提高了群众战斗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摧毁敌方阵营,把党报应有的战斗性发挥到极致。

博古曾说:“我将终身从事于革命的新闻事业”。为了这个“终身事业”,博古一辈子就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最终为了党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的辉煌永远定格在了39岁。说过,“博古等八人为人民事业做了轰轰烈烈的工作”、“为人民事业而死,虽死犹荣”。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所以,现在的新闻工作者要像博古一样有扎实的根底,能够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事实为依据,做到真正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无锡市志办公室编.秦邦宪(博古)文集[C].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2]文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中共党史资料参考文献[m].人民出版社,1979.

考古宣传篇8

丽江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云南省的一个地级城市。凭借创意产业发展,丽江案例进入2010年《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成为中国创意产业的璀璨明珠。

2011年1月,本刊记者调研丽江,就当地创意产业发展情况采访了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文银。

重组地域特色资源打造本地创意品牌

记者:张部长,您好!在2010年的《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丽江被盛誉为“创意产业的国际性展台”。2011年是丽江启动创意产业的第八个年头了。八年来,丽江人如何创意?

怎样将一个中国西南默默无闻的小城营造为创意产业的国际性展台?

张文银:丽江有相当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怒江、金沙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经过此地,始建于宋末的“丽江古城”已有800年文化生态积累;纳西族先民以东巴教为平台,以象形文字书写保留下来的“东巴古籍文献”绝无仅有――集“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东巴古籍文献”世界记忆遗产于一身,丽江这个小城便拥有了中国罕见的世界遗产资源集聚优势。

记者:充分认识并掌握本地的优势资源是区域创意产业品牌塑造的第一步。丽江如何发挥这些独特资源的作用呢?

张文银:开发旅游业是遗产资源积聚地的产业发展捷径,而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的排他性又使丽江避免了旅游产品的同质化。丽江创意“文化特色旅游业”,古城、东巴图文、纳西古乐等与世界遗产相关的主题首先成为开发重点。

记者:请您具体谈谈丽江关于文化特色旅游的创意经营好吗?

张文银:就以“丽江古城”来说吧。

始建于宋末的丽江古城自然景色和文化蕴含丰厚独特,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风格的古代城镇。

在自然资源的角度,玉泉河水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令“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城区街道主街傍水,小巷临渠,300多座古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映,极具美学意味。

在历史文化的角度,大量始建于明清,以纳西族建筑风格为主导的各民族建筑及装饰提供了一部活生生的环境艺术图谱。明清时已是滇西北商贸枢纽、茶马古道集散中心的四方街,作为古城核心区统领城内四通八达的街道,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也籍此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信息。到过古城,你一定注意到古城特别的用水方式:以城内涌泉修建的多座“三眼井”,上池饮用,中塘洗菜,下流漂衣,成为纳西族先民水资源利用的智慧表征。

记者:丽江古城1986年被列为部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今天,丽江古城已经成为全球文化旅游胜地。

张文银:创意丽江,我们挖掘古城固有资源,引进各类体现本民族特色的商铺,引入多民族文化甚至异国文化展示,引入包括酒吧、客栈、娱乐、运动等休闲服务场所,同时还引入了一种基于文化旅游主题的市场竞争。我们希望丽江古城是一个可以为不同游人提供不同自然风光享受的地方,同时还是一个置身于空间中的游人与古城物质空间、精神空间交互,从而产生文化体验的地方。

记者:经过创意的丽江古城,在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上升华出一种迷人的感性。白天去丽江古城,就像进入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建筑、街道、水渠,鳞次栉比的店铺,川流不息的人群;老城的硬件,古今文化及商业的软件,跨度出一种特别的时尚空气。夜晚去丽江古城,就像进入海市蜃楼:民族特色的瓦屋楼房西北依山而上,当年茶马古道的物资集散地与今日的酒吧街交错;重金属摇滚乐、纳西族圆圈舞、南来北往的游人投影、主辅灯光和摇曳在风中的一排排大红灯笼层层叠叠,直将浮世的光影从地面投递天际。

张文银:丽江古城一方面为游客提供饮食、休闲、娱乐、购物、居住等舒适的全方位服务,吸引游客留步驻足,悉心体验这个“中国最美丽的地方”,同时积极推广以纳西族文明为主的丽江民族文化遗产,大力营销丽江式的“慢生活”理念。

在古城酒吧街上,“千里走单骑”、“樱花屋”、“一米阳光”等著名酒吧的名称与经营方式充满创意;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以不同的肤色、各异的服装、不同的语系甚至思维方式在这里旅游休闲,互相交流,获取服务,同时为丽江古城留下新的文化印迹。

就像游客们描述的那样,多元文化的进入令丽江古城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大增值:“游客主体同为烘托丽江古城文化旅游休闲气氛的客体”――无处不在的创意,动态造就了丽江古城最值得骄傲的文化旅游资源。

记者:除了古城,丽江还有束河古镇、白沙古街,还有纳西族东巴象形图文、纳西古乐……同为宝贵的历史遗产,怎样令每块璞玉发出光芒?

张文银:我们把丽江的历史遗产作为本地创意品牌的基础模块,差异化保护,差异化开发。比如丽江古城的开发继承并发展了茶马文化活跃、开放、动态的特征,而束河古镇的开发则以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独特的农耕风貌延续了相对封闭、静态的特点。古城、古镇、古街的创意落点主要在营造空间体验,“东巴象形图文”、“纳西古乐”的创意落点侧重在营造视听体验方面。世界遗产经过创意,转化为丽江独特的、能够提供消费者多元享受的产业模块;再加上“慢生活”理念的统领,丽江的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本地的支柱产业,而丽江,也成为“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地球上最值得光顾的100个小城市之一”、全球网友推荐的“中国十佳旅游城市”。

记者:今天,“烤太阳”、“发呆”这类语词已经作为丽江“慢生活”理念模式的广告语流行。趋之若鹜的游人,前来体验的,是丽江这个“让心灵休息的地方”。

张文银:除了凭借世界遗产集聚优势,丽江还借助民族文化和现代演艺、影视、展会等手段,成功塑造了《丽水金沙》、《印象丽江》、丽江雪山音乐节、束河情人节和国际婚俗文化节等旅游文化品牌。2009年以来,丽江提出“生态产业、清洁能源、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三大基地建设目标,着眼于城市产品、企业、基础设施、服务、氛围等的全方位城市营销。随创意产业逐渐向纵深发展,各创意要素聚集丽江的生活理念、旅游产业、民生质量,丽江作为创意城市的品牌形象愈趋饱满起来。

观念促成资源转化体制开拓产业市场

记者:了解丽江创意产业发展的人知道,每个丽江创意品牌的背后,都有丽江人观念转变,制度创新的故事。

张文银:丽江创意产业启动以来,市政府组织本地自然人文资源,尤其是本地的世界遗产资源突围旧有体制的“管辖”,走向市场寻求重组和发展。

记者:从全民所有制转向市场,政府、企业、个人都遇到了挑战。

张文银:2001年,有深圳客商提出要在丽江政府投资5000万元建成的丽江国际民族文化交流中心搞一台类似“百老汇”的旅游歌舞《丽水金沙》;国有单位丽江民族歌舞团遭遇市场邀请,大家在观念上还不适应。丽江市政府以此案例为突破口,引入开放观念的宣讲,展开文化产业市场化的讨论。现在的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时任丽江市委书记,他亲自出任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第一阶段,丽江市歌舞团与深圳能量公司劳资合作;第二阶段,市府依法核销已存在50年的丽江市民族歌舞团,成立了以客商控股55%并担任董事长、演职员个人入股45%的丽江市民族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改组之后,由原歌舞团人员组成的演职人员团队同时作为股东,保证了演出的专业水平和表演质量;而深圳能量公司作为项目策划者、出资人和管理者,以沿海城市的观念、信息、技术、商业运作手段带动产品的灯光布景等硬件设施和演出策划,使产品质量达到并保持了高水准。市场化后的《丽水金沙》2002年投入商演,2010年底统计时已演出5700多场,接待观众300万人次,总收入超过2.5亿元。

记者:观念转变,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多元投融资市场环境;制度创新,以体制改革促进了创意的产业化。

张文银:《丽水金沙》开了个好头。接着,市歌舞团、电影公司、博物馆等单位相继成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丽江的创意产业市场日趋活跃。

记者:张部长,大研“纳西古乐”能够获得如今的影响也不简单吧。

张文银:大研纳西古乐1987年第一次有偿演出;票价4元,乐队成员每次个人演出费5元,乐队年收入约为15,000元,影响有限。

1987年以后,乐会长宣科在国内音乐专业机构的演讲和乐队赴中央音乐学院等专业机构进行的巡演引起中国音乐学界极大的震动和关注,纳西古乐的文化价值得到高度认同。

2000年,丽江中国大研纳西古乐会改制为丽江宣科纳西古乐文化有限公司,宣科任公司董事长,纳西古乐全方位市场运作。

经过多年创意经营,内容方面,纳西古乐演出由大型古典乐曲《白沙细乐》和《洞经音乐》两部分构成,实现了古老的洞经音乐传承与纳西音乐的融合。形式方面,大研纳西古乐由耄耋老乐人持古老乐器弹奏古老乐曲,罕见的化石级演奏者、化石级乐器、化石级乐曲汇聚一堂。演出节奏方面,纳西古乐专家宣科的现场主持,不仅令专业的古乐与休闲欣赏方式结合起来,同时令品牌具备了明星号召力。在古城定地演出外,纳西古乐还实现了远赴英国、法国、挪威、瑞士、意大利、德国、爱沙尼亚、西班牙、葡萄牙、美国、日本等国的推广。

记者:“到中国,要到丽江,到丽江,要听纳西古乐,听纳西古乐,要看宣科风采”。宣科个人对纳西古乐的发掘,国内专业群体对纳西古乐的研究定位推广,丽江政府对纳西古乐产品化、市场化的政策支持,创意品牌包装与营销手段的催化,使大研纳西古乐与丽江蓬荜生辉。

“创意”成就丽江机遇“坚韧”推进丽江成长

记者:张部长,您在丽江市委宣传部工作了20年,亲历了丽江的成长。除了刚才提及丽江创意产业的重大举措外,您能否展开谈谈丽江成长的具体线索,比如丽江遭遇的机缘,发生的事件,为丽江做出各种贡献的人们……

张文银:丽江的成长是生态的,丽江创意产业的成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1994年,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数十年前,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吴良镛、风景园林学家周维权等就先后考察丽江古城,积极进言丽江古城的严格保护。上世纪90年代,时任云南省省长的何志强非常重视,批文出台具体保护措施。1994年,省政府在丽江召开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

1996年,丽江地震,世界闻名

1996年,古城世界遗产申报工作进行中,丽江发生7.0级大地震。当时我在市委宣传部陪同中央电视台摄制组实地拍摄东巴文化专题;记者当即通过电话向中央台报道了相关信息。震后5小时,全国人民听到了中央台的新闻播报。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开放灾难报道。地震次日,新华社、人民日报、香港驻云南记者等纷纷赶赴丽江。在抗震救灾的关键40天里,先后有记者286人次到访丽江,仅我收集的新闻稿就有2万多条,报道纸质堆积物高达1.5米――偏僻的丽江,一时间海内外皆知。

丽江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大地震这个契机,以“大灾难、大机遇、大发展”为鼓舞广大干部群众的口号,组织丽江积极迎对灾难,主动顺势转化,寻找发展契机。市委宣传部在对外报道中,不仅传递救灾信息,同时宣传丽江的自然资源、传统文化;来到丽江的记者们在报道丽江抗震救灾的同时,也亲身感受了丽江各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考察地震影响也亲临丽江。著名建筑师兼申报专家多米尼古亲自考察丽江古建筑受损情况,亲耳聆听了古城80岁老太太希望丽江申遗成功的愿望,感动非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组结论:震后的丽江仍完全具备申报资格。

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2年,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丽江创造了人均接待游客15人的旅游奇迹。这个奇迹源于地震带来的海内外正面知名度,也源于丽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广告效应,还源于丽江人以创意和坚韧迎对并转化困难的能力。

2003年以后,《丽水金沙》、《千里走单骑》、《丽江印象》等创意产品的推出高潮迭起

任何地区创意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人气积聚。丽江人气的积聚为创意产业发展带来机遇。雄奇险峻的自然风光首先得到开发,注重传递少数民族文化的产品同时得到推广。《纳西古乐》之后,欧阳坚任书记期间的丽江政府感到丽江创意产业发展必须继续锐意开拓市场。以体制改革为先导推出的《丽水金沙》集民族歌舞、服饰、风俗展示为一身,唯美的表演为丽江的旅游夜生活消费平添声色。

2005年,张艺谋来丽江拍摄电影《千里走单骑》。丽江市委宣传部专门成立了协助拍摄办公室;周到服务,热诚推介,全程跟踪。结果是,张艺谋在此完成了他第一部未超期影片,丽江在张艺谋的拍摄中赢得了许多非计划内镜头。接着,丽江政府与张艺谋合力推出《千里走单骑》在丽江的全国首发式,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以及张艺谋的名人效应令国内外更多人知晓了丽江。

宽松的创作环境,壮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张艺谋和他的助手创意了大型实景歌舞表演《印象丽江》。玉龙雪山下的实景现场体验,令所有观众为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印象丽江》的创意之美感动;加之政府组织导游实现的有质量推介;现在,以每场观众2500人的规模,《印象丽江》每天上演3到4场,淡季也至少保持每天演出一场。

记者:张部长,您在市委外宣办工作多年,现在又担任宣传部副部长,您怎样带领宣传部门介入和推动丽江的创意产业发展?

张文银:创意起步

我1992年到宣传部,曾作为总经理助理,与东巴文化研究所、外事办联合组建过“东巴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公司”。虽然刚启动工作,但有个目标那时候就明确:要以文化带动旅游。我们的第一个动作是组织当地民族工艺品赴深圳“民俗村”设“云南铜器作坊”,很短时间里不仅吸引了东南亚商贾、游客的目光,而且迅速拉动了旅游消费。

1993年,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在昆明举行。尽管金费拮据,宣传部还是策划了“丽江风光十绝”摄影展,把纳西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白沙壁画、宝山石头城、丽江古城、长江第一湾、泸沽湖、玉峰寺万多山茶树、泸沽湖、摩梭走婚风情等丽江的自然风光第一次通过策划展现出来,在展览现场引起不小的轰动。参观者纷纷打听这样的人间仙境在哪里。当得知丽江离开昆明仅600公里时,艺术节的参观者们甚至连夜搭车赶往他们向往的圣地。

抓住任何机遇

在丽江尚未名满天下时,宣传部外宣办的工作原则是:抓住任何一个可以抓住的机遇,利用任何可能的资源宣传丽江,助推丽江创意产业发展。

不同于命令方式的“贯彻执行”,对外宣传需要胸有成竹、润物无声、行为影响。我们找寻民族文化符号,发掘丽江自然风光,以此感染和吸引受众,创造市场;我们还以身作则,把自己当作推广丽江创意产业的公仆。

从1992年到2002年,外宣办没有经费,外地记者如果有连夜报道需求,常常晚上就住在我家里。有一次中央3套记者采访丽江,宣传部没经费接待,那就一切我自己来。我一边陪同记者观察拍摄,一边仔细讲解推广,一个月工资200元,最后花了自己6个月的工资完成了陪同拍摄任务。记者们回北京后,为丽江作了三个专题片:《这是一片净土》、《神奇的东巴文化》、《请你欣赏》。其中的《请你欣赏》在央视全频道连续播出8个月,对丽江的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作为推广丽江的公仆,我很欣慰,干“外宣”,我问心无愧。

主动策划主动出发

丽江名满天下后,外宣办的工作方式和原则也要有所调整。根据形势变化,除了参加一些较大规模的有偿宣传外,我们开始主动策划特色活动。

2007年,我们在丽江策划主办了国际婚俗文化节,吸引了八方来客,后续影响非常好。

2010年,我们与新浪网联合举办了“品丽江博文大赛”。全国除外有56个城市的博友发表了近1000篇博文,以现代、新颖的方式串联起全国各地对丽江的关注。我们提出“品”丽江的主题,把丽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提升到一个较高的体验层次。

记者:张副部长,随着丽江走向国际,宣传工作的开展是否比起步时轻松很多?

张文银:进入全球视野后的丽江责任更重,压力更大。我常常提醒自己和手下:丽江无小事。我对外宣干部的要求是,第一要有服务意识;第二要有责任意识;第三要有奉献精神。

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钻研纳西族东巴文化,在推介丽江自然风光时始终注意宗教、民俗、民间文学等文化底蕴的注入;事实证明,丽江的旅游业因为文化的介入才令人流连忘返。随着全国各地国际旅游城市创建呼声的高涨,我们搞外宣的在对丽江国际旅游城市品牌打造、维护和宣传方面所要做的工作绝不会轻松,我们任重道远。

记者:创意产业的“丽江模式”一直为人称道,张副部长,您能最后归纳一下“丽江模式”吗?

张文银:“丽江模式”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都有涉及。有的特指丽江申遗,有的泛指丽江创意产业的区域品牌塑造。长期以来,丽江致力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强调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因此,丽江的旅游业与民族传统文化始终共生共荣、协调发展。有媒体这样评价:丽江以旅游作为文化的载体,旅游发展到哪里,文化就跟进到哪里。在第三届世界旅游文化论坛上,丽江市长王君正从丽江旅游业发展角度阐释对“丽江模式”的理解:所谓丽江模式,简单说就是“以特色为根、自然为本、文化为魂、市场为导向”。

约翰•托夫勒在《第四次浪潮》中提出:农业社会是第一次浪潮,工业社会是第二次浪潮,后工业社会是第三次浪潮,信息革命是第四次浪潮,娱乐和旅游业是第五次浪潮。

结合社会需求,凭借创意,丽江将自然人文资源与旅游业联系起来,2007年实现创意产业增加值8.6亿元,占全市GDp的10.3%,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4年,丽江被评为“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考古宣传篇9

历史最悠久的古都

西安人很早以前就宣称,在中国历史上的六大古都中,西安是建都历史最为悠久的城市,从西周起,直到唐代,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共13个王朝在西安建都,累计建都时间达1100余年。

然而近些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是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建都朝代最多、累计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从中国进入阶级社会时,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就在洛阳一带立国。之后,商朝、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12个王朝在此建都,建都历史长达1529年。今年的牡丹花会节期间,洛阳在街头设有许多“千年,牡丹花城”的广告牌,为自己城市宣传造势。

洛阳对外宣称的建都时间比西安长了400多年,这让一直感觉自己城市是中国最古老的西安人听了很不习惯。但不久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国家旅游局合作主办“神州趴趴走”的广播节目中,称洛阳为“九朝”,西安人听了似乎终于找到了安慰。

为了争夺历史最悠久的地位,西安和洛阳各执其辞,都拿出古籍记载、遗迹文物、学术著作等等引经据典为自己据理力争。

丝绸之路起点

在争论谁是历史最悠久古都的同时,西安和洛阳之间关于古丝绸之路起点也发生了“争执”。

过去西安人认为西安的古丝绸之路起点地位毫无争议、不可动摇,“西安起点说”也的确在相当长时期占据统治地位。可就在西安人陶醉于“丝绸之路起点”的美誉中时,洛阳人提出了“洛阳起点说”。

洛阳人首次提出“洛阳起点说”是在1992年,但那时没有受到太多重视,包括洛阳人也没有太注意。进入21世纪,洛阳人意识到这不是个小事情,开始强攻这一堡垒。他们称,洛阳的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而佛教是顺着丝绸之路传播到洛阳的;洛阳出土的胡人陶俑、古罗马金币等,都是沿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来的东西;洛阳在东汉即为首都,在隋唐时期又是著名的东都,是商业贸易中心。因此,洛阳才是丝绸之路最东的起点。

西安的历史文化研究者对“洛阳起点说”的观点,似乎“不太感冒”。有人撰写文章称,丝绸之路是在西汉时期开辟的,而西汉的京都在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当然也在长安。在以后的朝代,洛阳虽然作为东都,可能有部分使节由这里西去,但无论如何,丝绸之路开辟时的首都是长安,丝绸之路起点在西安是毫无疑问的。如果按照洛阳人的逻辑,丝绸之路起点应当是更东的南京、开封,甚至是北京、杭州,也轮不到洛阳。

当然,西安说了自己的“根据”,洛阳历史文化研究者也不太买账。于是,就丝绸之路起点归属问题,双方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西安在加强对外宣传、召开各种大中型国内外研讨会的同时,从2003年开始,又启动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强化“西安是古丝绸之路西行起点和东行终点”的观点。2005年9月,第15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大会闭幕时,西安打出自己是“华夏文明故都,丝绸之路起点”的口号。2006年6月,西安又召开了以“站在新丝路的起点”为主题的“首届丝绸之路投资论坛”。

洛阳也积极行动。他们借2003年9月启动的“隋唐洛阳城南市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为“洛阳起点说”提供佐证。2005年国庆节前夕,洛阳方面组成党政代表团,考察西安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考察结束后,河南加强了争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攻势。

洛阳的各种努力终于有了收获,2006年8月上旬,“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协调会”在新疆召开,会议形成的《共同行动纲领》界定,丝绸之路中国段始于公元前后的中国汉代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经,西安和洛阳两座城市关于丝绸之路起点之争达到空前激烈的程度。双方均请著名专家为自己论证,一时间两地媒体连篇累牍为本地摇旗呐喊,引发了两地网友的大论战。洛阳还在周王城广场发起万人签名活动,民间人士出面组织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大型文化采风活动。如果我们放弃争论的“功利”目的不说,单就这样热闹的讨论而言,对提高国人的历史文化素养,的确是件好事情。

中国第一古都

对于西安称自己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基本上没有人争议。但近些年,河南省有3座城市和西安争“中国第一古都”的地位。

安阳人说,殷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影响力大,安阳才是中国第一古都!

郑州人称,郑州商城是商汤兴建的国都,此都历经五代十朝,历时至少150年以上,已有3600余年历史,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世界城市发展史上,是一座不可替代的里程碑,应为中国第一古都。

洛阳人说,作为中国历史上都城时间最长的城市,第一古都属于洛阳是毫无疑问的。

河南这3座城市的说法,对于一直被尊称为“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西安来说,又是一个新挑战。如果西安连中国第一古都都算不上,“世界四大文明古都”的地位也就难保了。西安人立即站出来为自己辩驳,西安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两个朝代汉、唐的京都,所以在多数国人心目中才是唯一的、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古都。

仓颉造字地

仓颉,传说中黄帝的史官,创造汉字的始祖。仓颉的故里位于陕西省白水县史官乡,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但仓颉造字地出现了争议。陕西省白水县、洛南县和河南省新郑市都有仓颉在当地造字的传说,以前因为对仓颉文化开发力度不大,宣传范围也小,三方没有正面冲突。

近些年来,为挖掘传统文化,提升当地的“软实力”,开发旅游事业,于是三地都加强了宣传力度,均称仓颉造字地在本地,宣传战也愈演愈烈。

新郑市面对陕西两个对手,对外称,仓颉奉黄帝之命,在新郑城南关洧水河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字。后人把城南仓颉造字的地方称作“凤凰衔书台”,宋朝时还在这里建了一座庙,取名“凤台寺”。这一点新郑地方志和《中华印刷通史》中都有记载。

洛南人对外宣传,他们县城东南隅的“仓圣祠”早在光绪五年,即公元1879年就建成了。而且古籍《策海・大书》《雍胜略》《河图玉版》等都明确记载仓颉确实是在洛南县保安镇阳虚山上造字的。1999年4月1日,洛南县保安镇举办了首届仓颉历史文化艺术节。当地人还在许家庙村修了一座“仓圣祠”,重刻了仓颉所造的28个字,竖碑于祠前。

白水县则对外宣传,据县志记载,白水在仓颉出生地修建的“仓圣庙”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白水县为扩大影响,不但陆续出书印册宣传,而且斥巨资维修仓颉庙。

2001年,仓颉庙和仓颉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白水县广征国内名家墨宝,在仓颉庙内建起碑林。近几年的谷雨节当天,白水县都要在仓颉庙举行公祭仓颉大典,并邀请省内外各界人士参加。

杜康传人

杜康酒因酿酒鼻祖杜康始造而得名,史有魏武帝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句,杜康酒因之而闻名千古。一如仓颉造字地,关于杜康酒产地,出现了三方争霸的局面。但这次争执中,河南省有两家,分别为伊川县、汝阳县,陕西只有白水县一家。多年以来,三家酒厂一直设法让人相信自己是杜康的真正“传人”。

白水县宣称,白水是造酒始祖杜康的故乡,白水县大杨乡康家卫村附近有一条大沟,因杜康在此沟畔造酒,故名杜康沟,沟底有一清泉,人称杜康泉。有清代《白水县志》为证。他们还说很早以前,人们就在杜康泉旁建了杜康庙,清康熙四十八年,即公元1709年,还曾组织民众修葺。

洛阳市伊川县对外宣称,伊川是杜康当年“觅遍千里溪山,独择黑虎二泉”的酿酒遗址,所酿的杜康酒曾被数朝定为宫廷御酒。为了证明伊川杜康酒的正宗,伊川县不仅拿出了夏文化遗址出土的酒器作为佐证,还展示了所取得的一些“光辉业绩”:1984年荣获全国旅游产品“景泰蓝”奖杯,同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荣获银杯奖。

洛阳市汝阳县不甘落后,大力宣传汝阳县有杜康村、杜康河、杜康泉等等,并拿出史籍为自己辩护。

从1987年开始,洛阳每年都要举办“中国杜康酒节”,为自己的两家杜康酒厂宣传。

伊川、汝阳、白水三地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生产杜康酒。当时三家酒厂都用杜康的牌子,相安无事。到了1980年,国家工商局等部门要求商标和生产厂家一一对应。这意味着三家酒厂中只能有一家拥有杜康商标。不久,国家商标局决定由当时生产规模最大的伊川酒厂注册“杜康”商标。同时考虑到汝阳和白水两家酒厂生产杜康酒已有10年历史,在当地市场也小有名气,于是让伊川酒厂与汝阳、白水两家酒厂签订协议,允许他们无偿使用“杜康”商标。

然而20年后,2000年8月,获得商标的伊川杜康因资不抵债宣布破产,当年12月被私人以4501万元买下。伊川杜康的新主人刘更申说,他是在做好了为杜康结束三足鼎立、走向统一的思想准备前提下,才买下伊川杜康。白水杜康酒厂表示,他们也有这种想法,想像秦始皇统一六国一样,结束三方争霸,一统杜康。

看来,3家酒厂有关“杜康”的名分争夺战似乎还将继续下去。

黄帝陵所在地

近年来,陕西和河南有关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墓所在地的争夺也互不相让。

陕西省黄陵县宣称辖地内的黄帝陵是真正的黄帝陵寝,历代政府都很重视,宋、元、明、清都有保护黄陵的指示或通令。境内有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尤其是桥山及其周围,仰韶文化极为丰富,有仰韶文化遗址276处。黄帝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题“黄帝陵”三个大字。这些年来,每年清明节,陕西省都要邀请各界名流到黄陵进行大规模的祭祖活动,同时借助中央和地方媒体进行宣传,并对外宣称是中华民族最庄重、最盛大、级别最高的传统祭祀活动。

河南省灵宝市对外宣称,黄帝陵在灵宝有李白诗为证:“黄帝铸鼎荆山涯,不炼黄金炼丹砂。骑龙飞去太清泉,云愁海思念人嗟”。大约在距今五六千年前,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荆山采铜铸鼎,鼎成驾崩,骑龙升天。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铸鼎塬上,形成了黄帝陵。后来,人们在此地建立黄帝衣冠冢,并建庙祭祀。1992年8月,灵宝市政府投资600万元在原址上建设成了陵墓(衣冠冢),后又投巨资修建了始祖殿、献殿、廊房等工程,使黄帝陵旅游区初具规模,并于1995年农历二月初九正式对外开放。

河南不仅有灵宝和陕西争黄帝陵墓,而且河南新郑还要和陕西争影响力。河南省新郑市虽然不和黄陵县争黄帝墓地,但他们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出生地,名声远不及陕西黄陵,因此需要宣传。新郑每年农历三月三要举行祭祖活动,他们称,这一活动从春秋时期就兴起了,这天是黄帝一统天下、成就伟业的日子。2007年春天,河南省特别邀请中国荣誉主席连战到新郑参加拜祖大典,当然规模也是盛况空前,而且对外宣传也是红红火火。

女娲葬地

女娲被尊奉为人类之母,是中国远古传说中仅次于炎黄二帝的一个重要人物。有关她的墓地一直有争议。

西安市东的临潼区提出:临潼骊山的“女娲祠”(“老母殿”)足以说明女娲墓在骊山。骊山女娲祠始建于唐,历代有修葺,香火不断。每年正月二十日有女皇节,又称女娲生日、女娲补天节。从古至今,临潼和蓝田民间一直祭祀“女娲补天”。除此之外,骊山南麓有女娲氏的母亲华胥氏陵;骊山北麓有姜寨仰韶文化遗址,距今近7000年,和女娲氏族存世的时间基本吻合。

陕西省平利县也自称是女娲墓的所在地。他们说,2004年在平利女娲庙遗址出土三块清朝石碑,其中一块是圣旨钦命刊立的“中皇山女皇氏圣皇之墓”墓碑。从另一块石碑的“中皇山碑文”上可知,平利是女娲墓所在地。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也称自己才是女娲墓的所在地。他们说,西华县文物部门曾发掘有春秋时期的女娲城遗址和“女娲城”匾额等文物,至今仍保留有女娲城、女娲宫、女娲陵等遗迹,女娲城内出土有大量釜、罐、鬲、瓮、瓦等春秋时期遗物。该城为东周城址,城墙下压着商周甚至更早的古文化遗址,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际上女娲只是神话传说,

《道德经》“产地”

老子的《道德经》对后世影响非常大,但《道德经》是在何地创作的,西安和河南灵宝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均称《道德经》是在自己的辖区创作的。

西安对外宣称,老子在楼观台说经并写作了《道德经》,然后授予尹喜,因此楼观台是道家文化发祥地、“道教祖庭”、“仙都”、“天下第一福地”。在老子诞辰2578周年纪念日之前,陕西媒体宣传声势浩大,刊登了民间呼吁保护、做大楼观台的文章,扩大楼观台的影响。4月底,陕西充分利用在西安召开的“世界道德经论坛”,扩大自己的影响。

灵宝市大肆宣传《道德经》是老子在其辖区内的函谷关写成的。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们几乎年年都有关于老子的大型宣传活动,一方面每年在老子诞辰日举办大型公祭活动,另一方面借助外面力量扩大影响。

争夺中共同发展

陕西和河南相争的东西不一而足,火药味越来越浓。其原因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曾交替成为中国政治中心,陕西关中就像固若金汤的皇宫,河南就像宫廷大门口皇帝命令的开阔广场,因此双方不仅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而且有许多类似的历史,这就造成两家的争夺难以分出胜负。

考古宣传篇10

一、内蒙古农村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文化娱乐生活方式依然单调,精神文化生活依然比较匮乏

《内蒙古自治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内蒙古有乡村人口960.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38%;自治区有艺术表演团体98个,乌兰牧骑71个,艺术表演场所21个,文化馆120座,公共图书馆117座,博物馆93座,档案馆139座。虽然我们有数量可观的文化活动场馆,但是这些场馆主要集中在主要城镇,所以乡村人口享受这种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和效率并不高。

当前内蒙古几乎每个行政村都有了配套的文体活动设施,如文化室、图书室等,但由于缺少有效的组织和管理,造成了“有硬件、缺内涵、效率低”的问题,其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大打折扣。很多农民闲暇时间除了看电视,娱乐活动依然以打牌、打麻将为主。

2、农民思想道德滑坡明显,新旧不良风气并存

一些不合时宜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在农村依然大有市场,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比排场等;尤其是近几年在内蒙古东部部分地方大搞“升学宴”的不良风气悄然盛行;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过十二”大操大办收礼敛财的不良风气日益严重。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传统乡土文化体系逐渐崩溃,其约束失范行为的功能严重减弱,农民思想道德滑坡明显,村子里不尽赡养义务、不孝顺老人的现象并不鲜见,近年来有些农村妇女因家贫、丈夫长期在外打工等原因而另嫁他人的不良现象频繁发生,此外还有普遍存在的仇富心态。总体而言,村民道德滑坡的问题较为突出。

3、封建迷信现象、宗教势力有所抬头

部分农村出现了宗教势力抬头、封建迷信抬头的现象,比如呼和浩特市周边某县部分农村盛行兴建庙宇,正如当地文化站站长所说“让村民出钱搞正事谁也不拿,但是盖起庙来全都不差钱”。除了集资兴建庙宇,近年来内蒙古一些农村还纷纷建起了教堂,信众也在不断增多,甚至有基层干部调侃有的村委会、文化活动中心还没有教堂有气派、有人气、有凝聚力。总体来说,内蒙古东部地区封建迷信现象比较明显,如赤峰地区的农村盛行看风水、看“香头”(大仙)。对于当地人来说,婚丧嫁娶、升学、做生意、生病都要去“看香头”,近来该风气不但未减,反而日益凸出。

4、思想文化宣传阵地薄弱,宣传工作欠缺

面向农民的最重要的思想文化宣传阵地就是乡镇文化站,过去十年内蒙古乡镇文化站数量由725个增加到897个,文化站数量增多令人欣慰,但是文化站思想文化宣传中的作用发挥却不容乐观。首先在硬件配备上,有的文化站既无办公地点也没有专职人员,很多文化站只有一个兼职或者专职人员。其次在思想宣传工作中,文化站的思想宣传职能严重弱化。好一点的文化站还能组织些文体活动,有的文化站已“名存实亡”。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也是面向基层的重要思想文化宣传阵地,但是由于基层干部的不重视、干部素质不高等问题,造成了基层的思想文化宣传工作效率低下。对大政方针、科学法律的普及仅靠一面宣传栏,对于村民是否能看懂、是否理解、能否入心则无人问津。

5、脱贫政策的负外部性影响明显,给乡风文明建设带来挑战

很多贫困地区的村风大不如前,以前村民崇尚勤劳致富,但是现在“等、靠、要”风气盛行。很多贫困户享受到脱贫政策后反而愈发懒惰,“等、靠、要”政府的帮扶。基层干部总结扶贫政策的影响为“杀勤”,即靠自己勤劳致富得不到奖励,反倒好吃懒做却能享受好处,这对那些靠双手勤劳致富的村民来说心理上颇受打击。

二、推动内蒙古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

我们要以立足内蒙古农村实际、突出民族地方特色为原则,着力破解当前乡风文明建设的困境,进一步推动内蒙古乡风文明建设。

1、加强党建、提升能力,发挥党支部有力组织领导作用

村级党组织是乡风文明建设最有力的组织者和领导力量。一要加强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班子建设,通过选贤任能、学习培训,打造有能力、有本领的领导班子,为乡风文明建设把舵领航。二要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确保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村民树立榜样。三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组织、动员、号召、指导村民提高主体认识、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建设。

2、强村富民、加大投入,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

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俗语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古人云“衣食足而知荣辱”,贫穷落后则难至文明。自治区党委、各级政府要深入貫彻落实国家惠民政策,结合内蒙古实际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通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培育乡镇(民族)特色产业等来增加农民收入。二要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基层公共服务投入,通过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提升场所的使用频率和利用效率、丰富文化活动场所内涵等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加强宣传、强化教育,提升农民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

从内蒙古实际来看,大力提高农民素质是乡风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一要大力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教育。要以“道德讲堂”为平台,定期、多频次的给村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思想道德和传统美德教育。同时充分发挥村委会、文化站、村组志愿者队伍的宣传作用,宣传、引导广大农民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二是要强化对村民的科学、法制宣传教育。通过与高校、农牧业相关部门、司法机关等合作,鼓励大学生以社会实践或者志愿形式,进村开展科学、农牧业知识普及工作;以“流动法庭”服务为契机,鼓励地方司法部门加强对村民的普法宣传;鼓励农牧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下基层、定点驻基层,开展对农民的农业、养殖技术的辅导和培训。通过以上途径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科学知识、法律认识和技术水平。

4、恢复职能、创新方法,加强思想文化宣传阵地建设

一要完善乡镇文化站建设,大力恢复其宣传、服务职能。首先要立足各乡镇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加文化站及专业工作人员数量;其次要大力恢复、强化文化站及乌兰牧骑的思想宣传、文化服务职能,通过有力组织文娱宣传活动,传递党的声音,倡导文明新风,为广大农民进行思想号召和价值引领。二要改进和创新宣传方式方法,提升宣传效果和水平。通过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展文艺表演、组织活动,用群众喜爱的语言和方式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要树立典型、用好典型,要通过评选“文明村”、“文明家庭”、“好人榜”等,给予一定奖励,扩大典型的社会影响。

5、加强建制,树归立約,构建乡风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一要建立健全乡风文明创建目标考核评价机制,并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中,提升领导干部对乡风文明的重视程度,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二要完善乡规民约,提倡孝老爱亲、尊礼守法,明令禁止失范行为,尤其是要发挥乡规民约的惩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