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的认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0:57

建筑工程的认知篇1

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精心组织认知实习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产生良好的专业兴趣、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设置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在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专业方向,主要立足于培养综合素质高、有一定专业技术的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本文借鉴兄弟院校建筑工程认知实习的已有经验,对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技术方向的认知实习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大胆创新,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教学模式建筑工程创新

1认知实习的目的

认知实习就是使本专业的学生对土木工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热情,为后续的课程提供一定的学习基础。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有用的经验。

2认知实习现状

2.1联系实习单位有难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进行生产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很多单位在接收学生进行现场实习时存在很多的顾虑。由于现场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处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施工单位往往会拒绝学校学生的实践和实习。

2.2学生对认知实习认识不到位

学生提高实习质量的核心是对认知实习的目的和重要性进行明确。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生产实习的重要地位需要进一步的明确,要强化培养学生结合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同时,实习指导书要认真编写,确保内容的完备性,实习的目的、内容、要求、纪律、成绩的评定等方面的内容要明确提出,实习的主要内容、常见结构的实习内容、可供研究的小专题以及对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撰写的相关要求等要重点介绍。实习结束后所要提供的技术资料在实习指导书中要详细地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做到有的放矢。

在进行实习前,需要对学生做好实习动员工作,明确实习的主要内容、实习方式、实习纪律以及相关的实习考核办法等,学习的全部内容和要求要让学生明确,同时调动学生生产实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2.3认知实习中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也是高职院校进行认知实习的一大难点。综合考虑上述情况,我们制定了针对高职院校的一套认知实习方案。包含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两部分实习计划,充分利用校园现有条件,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具体实习流程如下。

3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来进行,一部分是校内实习,另一部分是校外实习。

3.1校内实习

校内实习主要是利用校园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厂房等建筑,需要有专业性较强的老师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在课堂上讲解,主要就一栋房屋的三大模块即房屋建筑部分、房屋结构部分、施工部分进行讲解,比如,以同学们居住的宿舍楼为例,首先让同学们了解房屋建筑部分,简单了解建筑物的类型、功能、平面布置和空间组成特点;简单了解基础、墙、楼地面、屋面、楼梯、门窗等构件的构造和作用。简单了解室内外装饰的类型及其基本做法。其次让同学们了解房屋结构部分,简单了解房屋结构的类型、形式和组成;简单了解梁、板、柱、墙等结构构件的特征、配筋、构造要求等。再次,让同学们了解施工部分,了解各类施工机械等。了解施工放线的基本知识。如果有历史资料的话给同学们最好放一下(比如当时施工时的照片),让同学们从感性认识上更好地理解建筑物的由来。

第二阶段是领着同学们到实地参观,把课堂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建筑物中,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感性认识。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为后续课程的开设打下良好的铺垫。

3.2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主要是参观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同学们对建筑物的名称可能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这些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情况他们可能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在参观之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建筑物的基本情况,让同学们在参观的时候注意观察哪些部位,注意做哪些笔记,为参观后写总结打下基础。

4认知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4.1师资保证

同课堂教学相比,认知实习存在很多的差异,在实习内容和实习方法上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全面负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纪律和生活等方面。在实习之前指导教师要做好实习的准备工作,要善于启发学生。教师指导学生要理论联系实际,从德、智、体诸方面在指导认知实习过程中,关心、爱护学生,实习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要能够进行及时的解答。按照实习计划,实习完成后,指导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认知实习的总结工作。

另外,实习指导教师可以从实习基地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技术人员进行担任,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校内指导教师与实习基地外聘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从实践操作能力方面来说外聘指导教师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与技巧,理论水平等方面稍差。校内教师恰恰相反,通过开展交流活动,两者之间实现了优势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4.2安全保证

实习学生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服从实习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挥,进入实习工地一律戴安全帽。实习着装要整齐、简朴,不得穿奇装异服,不得穿拖鞋。进入实习工地,要注意头上、脚下,要跟随实习指导教师,不得擅自行动,注意安全。同学之间要相互照顾,发现问题请及时与指导教师联系。认知实习的教学环境相对于课堂教学形式来说,具有相对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进行认知实习教学活动之前必须对相关安全问题做充分估计并做好应对措施。学校从两方面做了相关措施。一是学院专门派出辅导员和指导教师做好全天跟班制度;二是发挥班级干部的自主管理能力,同时辅助带队教师完成认识实习教学过程。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学生班干部的管理作用对于完成认知实习教学任务起到重要的作用。

4.3充分利用实训室,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遵循“营造真实环境,进行生产实训”的原则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制作桩的过程中,在实验室根据制作桩的相关要求,学生可以结合钢筋混凝土的要求,按照搭接钢筋的要求,采用对焊形式对主筋进行处理,根据具体要求对水泥、砂、石等进行选择及操作。在砌筑砖墙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训室完成普通砖的砌筑等实际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激发学习的兴趣。

4.4实现工学结合

工业与民用建筑作为综合性的学科,其专业特点与实施“工学结合”相一致,在人文艺术方面实现了内容与制作在形式上的统一,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制作形式恰恰是其全过程。每学期安排3~5次的施工现场的实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保证每次至少5~7天。在实习过程中,第一天对工程图纸进行熟悉,第二天对施工进度和施工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在以后的实习时间内,在师傅的指导下实际操作每个工种动作。“工学结合”一方面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印证与运用其他课程。

4.5全面把握,层层递进

教师要在课堂、实训室、施工现场中对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全面把握,以模块为出发点、以构件为核心,以学生理解与掌握为目的,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认知实习考核

要求学生逐日做实习日记,由全程指导的教师每天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包括出勤、纪律、提问等。实习中可安排学生利用晚上的时间画出一个典型楼层的建筑平面草图,以加深对建筑构造的认识。实习结束时要求学生写出实习报告,并安排总结交流。最后根据学生提交的实习日记、草图、实习报告以及实习表现情况给出实习成绩。每一个构件的形成是一个知识点,柱、梁、墙、板的施工操作是形成建筑物的关键点。课堂、实训室、施工现场是学生学习的立足点。三点链接在一起为一条主线,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这条主线,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可以在这条主线中让各个构件链接在一起,形成设计者的艺术表达。

6结语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在实习教学实践措施建设、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实习组织方式、实习的过程管理及实习考核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袁玉卿,李雪婵,杜文风,温森,李静.道桥专业本科生认识实习研究[J].科技信息,2010(21).

[2]张敏树,肖敏.认知实习的教学改革实践[J].高教论坛,2006,

建筑工程的认知篇2

关键词:建筑结构;课程建设;中职教育

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职业学校应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从业能力。所以,现在很多中职学校教学体系遵循“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有些学校片面地从注重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非常多的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在制订培养计划时,几乎完全抛弃传统的学科体系,将建筑结构这种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删除。学生专业学习如同职业岗前培训,照着教师的操作完成专业学习,学生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由于各学校的软件、硬件各种条件的局限,培养出的学生职业能力不强,又不能自我学习适应技术的发展,致使就业单位不愿选择中职毕业生而选择学历更高的高职毕业生。从周边环境可以看到近两年建筑市场在萎缩,中职学生入职后面对的是激烈的职业能力竞争,中职学校不仅需要提高就业率,而且还要为学生以后的长足发展考虑。即使中职学生以后的就业目标是各类技术工种,中职学校教育也不应该是简单的岗前培训,需要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活动的基础知识、实用知识和技能技巧。建筑结构课程是建筑施工专业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结构施工图有正确的识读能力,能够对结构的安全有系统性的认识,对他们以后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安全操作具有重大作用。

一、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筑结构课程开设现状

(一)中职学生学习现状

中职学生学习的现状是几乎一半的学生对专业不了解,对未来职业无规划,对学习不感兴趣,沉迷于网络。部分教师认为是学生基础差、智商不高导致的,稍微高深复杂一点的知识他们就学不会,但实际是这样吗?不尽然。据调查研究,中职学校学生的总体心理特点主要是独立性较强,兴趣定向较早,情感成熟较快,可以通过自我认识、考察以及辨析,对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比较评价。学生判断力和学习能力是没有问题的,即使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在专业学习方面有一定困难,但当他们对专业感兴趣时,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还是有的。中职学校的很多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有偏向,但有些课程的学习是非常优秀的。

(二)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现状

现在中职学校的建筑结构课程仍是注重理论的学习,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的理论课程,学生不愿学也学不会,教师不愿上。教师教学时大多注重结构计算,而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上结构计算课时,经常会出现八九成学生不听讲,听讲的一二成学生中还有一半是听不懂的状况,当没有师生互动时,教师上课也是索然无味。较多的教师在选课时会避开力学、结构一类课程,因为上这类理论性的课程没有成就感,学生不能从课堂中学到知识。同时,很多中职学校因强调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岗位技能训练而将建筑结构这种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课时压缩甚至删除。

(三)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建筑结构课程学生学习现状

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在学习建筑结构课程时,对各种结构介绍、结构安全知识介绍学习兴趣较大,但对结构安全计算知识兴趣较小甚至抵触学习。他们对建筑行业各种专业概念的兴趣较大,愿意了解他们的意思和现象,也对与他们生活相关的结构知识感兴趣,例如承重墙知识、抗震知识等,但他们比较抵抗逻辑及计算严密的结构安全计算知识,如受弯构件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等。一般中职建筑结构课程的教材会附上两三套结构施工图,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是无法看懂结施图的,但当他们在本门课程学习后期能看懂时,又表现出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建筑结构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一)以职业岗位的需求论证建筑结构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建筑结构虽注重理论,但它与职业能力没有关系吗?不尽然。建筑工程类岗位有一项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就是按图施工。中职学生其他课程里可能涉及图纸的识读绘制,但肯定不能像建筑结构课程那样紧密联系结构施工图。未上过建筑结构课程的中职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建筑施工图的含义。同时,安全施工也是建筑工程类岗位的要求,建筑结构课程可以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结构安全知识,也可以构建学生正确的专业认知,这是其他课程所不能代替的。

(二)以学生的转型需求论证建筑结构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我国生产实践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许多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迫切需要大量实用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从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却被用人单位排斥,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形成供求不相适应的局面。大多数用人单位选择高学历的人才,是因为普遍来说,高学历的学生相较于低学历的学生,有更广的知识面,同时还比较容易转岗。较多中职学校偏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操作能力,而忽视学生的专业系统知识。为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求,学生需要通过终身学习来完善自我。人的一生的学体可以分为四部分:就职前的学习、职业中的在职学习、转岗与再就业学习、退休后的学习。当技术在发展时,学生原本的技能不能适应时,这就需要他们自学。

三、建筑结构课程内容安排及教学方法

(一)从人才培养目标角度探讨建筑结构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毕业生能具备建筑施工各技术岗位的职业能力。建筑结构课程主要是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地基与基础、结构抗震,这些知识未具体对应某一工种,但它对建筑工程施工、概预算、工种操作实训等课程有非常大的作用。建筑结构课程应注重对学生专业认知的塑造,即使学生毕业后不从事建筑行业,也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有帮助。

(二)课程内容涵盖及涵盖程度

建筑结构课程内容主要涵盖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地基基础、结构抗震这五方面。建筑结构是建筑的承重部位,它关系到安全。中职的人才目标不能要求中职学生像本科生学完此课程后做结构设计,但建筑结构这些知识能让中职学生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建筑结构体系,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尽量避免结构不安全所造成的伤害。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向学生灌输一个完整的建筑结构体系,强调结构的安全以及为保证结构安全所做的结构措施。安全计算方面可不做要求,给学生一个大致的计算概念即可。因此,可以对授课内容做一个大致安排:混凝土结构重在讲述结构知识、破坏特征的基础,可增加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识读项,也就是着重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集》的讲解,忽略较复杂的结构计算;砌体结构注重讲解砌体的构造措施、砌体的破坏特征等;钢结构注重讲解钢结构的连接形式、破坏特征等;地基基础部分主要讲解基础地基的重要性及其破坏危害;结构抗震注重讲解易遭受地震破坏的结构部位,生活中的抗震等,教给学生一定的结构抗震理念,不涉及计算。

(三)教学方法

建筑结构课程侧重于理论基础知识,并未具体对应某一工种或某一施工过程,并不适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心理和特点,如建筑结构这一类理论知识偏重的课程,对学生的要求重在理解。根据理解的需要,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或其他手段,创设一个与工程实际环境相同或类似的情境,或增加一些相关的、有趣的主题或相互冲突、有争议的观点,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氛围,给教师的教学注入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知能力。综合来说,就是灵活地运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参观法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理解性的课程知识讲解更为容易。相对教师在黑板上的画图讲解,多媒体可以更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建筑结构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要在口头上完全表述清楚是不可能的,用黑板去描绘也是非常难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教师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特点,制作各种教学课件,使得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结构特点。在建筑结构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各种图纸,展示各种结构图片,以动画的方式演示一些构件的破坏,以视频的方式介绍一些著名建筑的结构特征,让课堂讲解更为生动。

2.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可以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思维,克服他们不愿思考的惰性。在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对一些结构问题提问,让学生在课后观察实物或利用互联网查询相关知识。例如校园里的建筑的结构形式各是什么?某栋建筑各部分的裂缝是否是结构裂缝?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砖墙中设置的构造柱、圈梁有什么作用?结合周边建筑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在课程知识点的讲解之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旁进行引导。

3.参观教学法

中职学生生活经验少,专业知识了解少,刚接触建筑专业,直接对其灌输结构理论是非常难的。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带学生离开教室,参观学校的建筑物,解析建筑的结构及结构的破坏;或者带学生参观在建建筑,解析结构的作用及重要性。

4.其他教学方法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的一些方法加强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模型制作。建筑结构是空间专业,为使学生对结构有正确的空间认知,可充分利用各种建模软件,将平面二维建筑施工图转化为空间三维结构模型,加深学生对结构空间位置关系的认知。不管运用哪种教学方法,我们的目的是理论结合实际,使学生充分理解建筑结构的知识,构建学生较为完善的结构知识。

四、结语

建筑施工技术一直都在迅猛发展,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可能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不要过早将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现有某一岗位的具体能力,这会限制学生在就业时的职位选择,也会降低学生对岗位更新的适应能力,还会限制学生的专业继续学习能力。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应结合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基础进行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不片面要求毕业生的就业率,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作者:许珊娜张红欣单位: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彦华.中职教育吸引力提升策略的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2]裘兴海.中职电子商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6(2).

[3]郭占月.铁道工程专业“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4(12).

建筑工程的认知篇3

建筑工程经济在我国经济领域中占很大的比例,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影响国家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影响国家GDp的发展和人民的就业。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建筑工程经济研究不够,没有长远的规划,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建筑工程经济从业者观念落后,管理体制制定不完善

现如今建筑工程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工程经济从业者在认识上还不能及时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在认识方面存在很大的误区。比如管理者对整个经济气候发展认识不够全面,总体理解还有比较大的偏差,相关信息搜集的方式不够先进,从而导致建筑工程经济发展预算不全面,使得工程发展落后,甚至工程不能收回成本,这也成为工程建设造成浪费的原因之一。在发达国家中,建筑工程经济发展的决策者一般是精通经济管理和建筑领域方面的综合人才;我国现状是重视专业技术,忽视经济理念,使得建筑工程决策者不能很好地把握工程经济的重要性,经济不能更好地在建筑工程中体现相应的价值。我国目前建筑工程经济主要由国家投资和个人投资两部分组成,国家投资的工程在市场竞争中由于受限制条件多,发展活力不如私营经济,可能导致利益不是最大化,使国有建筑经济发展进度比较缓慢,很多工程在工期进度、建筑经济性方面有不合理的地方。

1.2建筑工程经济专业研究人员综合知识水平较差

在规划建筑工程经济发展方向时,不同的工程对经济的影响范围和侧重点不同,使得决策者对经济发展的预估和判断有偏差,所以加强建筑工程经济发展研究人员的整体素养是影响建筑工程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现如今公司追求的是加快经济发展,对建筑工程经济发展的管理者的综合素质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建筑工程经济的决策中考虑不够周全。所以当前的首要问题是建筑工程经济管理者从意识上提高认识,加强对建筑工程经济决策重要性的理解。

1.3绿色建筑工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

绿色建筑是将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但是绿色建筑在当前未能合理有效地得到发展,绿色建筑工程经济规模小、重视程度不够。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政策还没有支持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工程经济没有和当前经济发展同步,利润空间比较小,企业积极性不高,容易造成绿色建筑工程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改进措施

2.1更新管理理念,提高认识

管理者需要正确的认识建筑工程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需要整体规划建筑工程经济发展大局,并制定政策,并落实到位,长期实施,使建筑工程经济的发展有充分的保障。建筑工程经济的决策者需要掌握建筑方面、经济方面的知识,并且经常与工程设计师沟通,按照经济发展大局制定发展策略,达到建筑工程经济预期收益。在建筑工程经济体制改革中,首先要充分认识非国有经济在建筑工程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制定私营建筑工程经济发展积极的政策,通过建筑工程经济内部提高和外部环境的保障下,使建筑工程经济朝更好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总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2.2提高从业者专业技术水平

建筑工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管理人员的正确决策,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可以为建筑工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建筑工程经济研究是一项综合性课题,从建筑工程前期立项到建筑工程施工,资金流动涉及各个领域。需要专业管理技术、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人才。建筑工程经济要紧跟经济发展的大潮,建筑工程经济不仅要掌握经济预测与财务预算能力,必须具备法律知识与建筑工程管理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提升自身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建筑工程经济中提高更好的收益,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

2.3加大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力度

绿色建筑工程经济是建筑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提高建筑工程经济的新的增长点,绿色建筑工程经济是一条使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它将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相结合,是使企业得以生存壮大的必由之路。这需要决策者们尽快建立自身的绿色建筑工程经济发展战略,并坚定不移地发展下去,前期可能会达不到目前这种发展模式的收益,但将来绿色建筑工程经济是建筑工程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是企业生存的正确方向。

3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认知篇4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问题开展措施

1.引言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全面检验和巩固房屋建筑学课程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专业知识完成符合建设项目设计任务的能力的重要实践性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增强独立运用理论知识、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参考资料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通顺的文字和准确的图表系统、完整地表达设计成果,可以使学生得到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提高其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

2.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要求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紧接着在房屋建筑学课程结束时安排的为期一周的实训工作,模拟的建筑工程项目类型有单元住宅、教学楼、小别墅、办公楼,根据课程内容及建筑设计规范设计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完成方案草图设计;第二步完成初步设计:提交建筑设计中的各层平面图和屋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构造详图。

3.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学生认识不到位主动性不够。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学生初次接触设计,由于缺乏了解,有的学生认为本专业所培养的目标以建筑施工企业一线的项目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主要应学习施工技术而不是设计,因而设计成果粗糙马虎。

3.2学生层次不一,设计进展不易统一。

因为目前生源种类不一致,学习基础不一样,知识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一致,所以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有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设计任务,或者完成效果不好。

3.3设计时不注意规范的应用及与课程的联系。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既有建筑设计又有构造设计,同时还要遵循建筑设计规范、制图标准,懂得材料的性能要求与选择方法,但有的学生在完成实训的过程中对存在的疑惑、遗忘的知识、错误的认识没有积极地解决,对应该遵守的要求也不认真执行。

4.解决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在思想上帮助学生对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目的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通过房屋建筑学设计可以获得以下收获。

4.1能达到系统巩固并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使理论联系实际。

4.2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解决有关工程的建筑施工图设计问题,并能表现出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设计、绘图、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3具有正确、熟练运用设计规范、手册、各种标准图集及参考书的能力。

4.4提高对建筑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增强建筑构造的运用能力,以及绘制施工图的能力。

4.5培养学生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配合意识,包括工种和工种之间的协调及设计组人员之间的配合,加深对所学理论课程的理解和巩固。

4.6了解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通过实际工程训练,初步建立设计、施工、经济全面协调统一的思想。

4.7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建立工作的责任意识。

此外,教师要将设计内容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按照规范、标准要求随着课程的开展逐步完成方案草图的内容,使选题多样化,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构思方案、解决问题,并在正式完成课程设计的那一个星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最后的修改与建筑图纸绘制。

5.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的开展

5.1房屋建筑学课程内容与方案草图设计的开展。

房屋建筑学课程第2章是民用建筑设计部分,在此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应根据建筑设计内容结合规范要求,回顾制图标准,完成建筑平面图草图设计,通过典型图纸分析、设计原理讲解,在本人反复修改、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进一步完成剖面图及立面图草图设计,此阶段的图纸内容并不能一次性确定,因为涉及到构造要求及做法的知识还将在后面构造设计教学中逐一补充完善。如学习第5章墙体部分的课程内容可以进一步完成立面图中墙面装修做法及墙体细部构造详图;学习第6章楼层和地层部分的课程内容可以完善剖面图中地面构造做法、楼板尺度、楼板的搁置;学习第7章楼梯部分的课程内容可以补充平面图、剖面图中楼梯的尺度、立面图中建筑入口形式及楼梯构造详图;学习第8章屋顶部分的课程内容可以完成屋顶平面图的绘制;学习第9章门窗部分的课程内容可以确定平面、立面、剖面图中门窗的位置。在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学、教、做‘三位一体’”的课堂模式可以使学生领会到设计的开展程序,督促他们踏踏实实地完成设计每一个环节的内容,知道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对应的设计,哪怕是多次修改都感觉到其乐无穷,对自己的成果了如指掌。

5.2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初步设计阶段的实训开展。

在课程结束后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训周,学生的方案草图设计其实已随教学过程的开展基本确定,在前面近15周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边学边做边改,对设计的要求、标准均已明确,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来解决,在初步设计阶段即使要修正内容也是局部而不影响实训进程。因此将方案草图转为正式的图纸时,效率大大提高,整体质量明显提升。

5.3方案实施的效果。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重点专业课程,学生开始对此都有很高的热情,只学不做必然导致学生思维的惰性、学习的盲目、学习热情的衰退。教师把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的内容结合起来,随着课程的开展设计好每一堂教学过程,以及对应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内容,让学生在学中练习、思考,即面对设计成果,不仅能激发学习热情,而且能体会到知识的运用、工作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成就感。

把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的内容结合起来使方案草图实训时间充足。方案阶段学生分组讨论,对每个方案进行修改,指导老师在满足规律要求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设计思路,帮助确定其方案,让学生自方案构思到施工图设计独立完成,加强独立创新能力的培养。

边教学边设计边修改图纸质量明显高于只在最后一个星期匆匆忙忙地完成的情况,学生可增强独立运用理论知识、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参考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通顺的文字和准确的图表系统、完整地表达设计成果。

我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学生不但绘图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对建筑构造的认识、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为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预算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文中所指房屋建筑学教材为陶桦铭,墙新著.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姬慧主编.房屋建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电力出版社.

[2]王福彤主编.房屋建筑学.中国计量出版社.

建筑工程的认知篇5

通过参观建筑工地,使我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建筑工程的概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增强我们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具体目的及任务:

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通过参观,运用自己的认识品评建筑的优缺点,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观赏水平,为下面的工程打下基础。

3.通过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结构,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4.通过实习,培养我们劳动的观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

实习地点: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图书馆建筑工地

实习时间:20xx年10月14日

工程概况:本次实习观看建筑施工现场,了解施工流程及施工现场注意的要点作为一名大学生,社会实践应该是我们在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经过这一天建筑施工现场认识实习,我对建筑工程有了基本的感性认识,我想任何事的认识都是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对本专业的兴趣。各个建筑材料的用处,什么是基础,什么是框架结构等等都是我们在施工现场亲眼目睹以及王老师给我们讲解的,这样我们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而不是局限于课本知识。此次实习我不但掌握了一些不懂的环节,而且还为我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一定的基础。我们都知道理论和实际相差甚大,一些知识虽然哪呢个在短期内被掌握,运用;而有些知识则不能,只有通过实际的参观和学习才能达到掌握和运用的目的。

建筑工程的认知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1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现状

建筑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着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与建筑工程的资源投入的回报有着直接的关联,但是我国的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在很多的层面上工作开展的并不到位,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的现状,因此先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现状作出分析。

1.1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立的并不完善

我国的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依旧是沿用着原先较为传统的质量控制办法,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办法在很大的程度上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可见目前的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存在着很多的弊端,给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的顺利实施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在使用着传统的质量控制体系的时候,不能严格的执行质量控制的措施,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依旧是得不到保障。

1.2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并不科学

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控制的方法在执行的时候并不科学,尤其体现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的时候,施工现场的监督人员往往对于建筑现场的质量控制措施的执行采取了直观的判断方法,缺少科学的依据对其进行的决策辅助,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质量控制措施控制的结果产生与预想的不同的状况。也就是说,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监督人员在进行措施是否执行的决策时,依仗的往往是自己的感性认识,缺乏科学的依据辅助,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结果多数情况下不尽如人意。

1.3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对于质量控制欲管理的认知不足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还是人为的参与,也就是说人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质量控制管理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但是实际的情况往往是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许多的施工人员对于质量控制与管理的认知不足,对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认识的不到位,因此在对于质量控制的一些措施进行落实的时候,就会出现实际的工作效果与制定质量控制措施时预想的效果出现较大的偏差,导致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建筑事故,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便是施工人员的行为不当,没有严格的按照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的要求进行施工,甚至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1.4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

由于一些建筑工程的承建单位的高层管理者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的认知并不足,导致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管体系的构建也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施工现场的监管人员对于施工人员的行为监督不当,使得施工人员出现了偷工减料的行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破坏;监管人员对于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制定的防御措施的执行力度不强,致使整个施工单位的所有人员都缺乏一定程度的质量认知意识,;监管人员对于施工现场的大型的机器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的监督程度不强,存在问题的设备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给建筑工程带来了安全隐患;施工现场的监管人员没有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不合格的建筑材料砸使用的时候无论是多么完美的施工技术都无法弥补其存在的缺陷的,因此建筑工程在完工后依旧存在着较大的质量问题。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的完善措施

2.1选择信誉优良的施工单位承建建筑工程的建设工作

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在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就要选择优秀的单位承包设计工作,使得工程的设计与建筑工程周围的地质和环境完美的契合,并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施工单位承包建筑工程的建设工作,施工单位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其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在进行施工单位的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仔细的斟酌,在开工前将施工的每一个步骤进行详细的核实,规划好一个优良的建设计划,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并对施工单位的责任意识进行严格的考核,避免其出现推卸责任的不成熟表现。

2.2对于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核

建筑工程的质量优劣关系到很多的因素,所以进行质量管理工作前提就是要确保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是最佳的,确保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与方案相符,并保证设计方案中的每一个设计细节都是与实际情况相联系的。在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确保设计单位对于建筑工程的建设现场进行了仔细的勘察,设计的方案综合的考虑了建筑环境周围的特殊性,保证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不是大众化的建筑方案。在进行施工方案设计的时候,也要充分的与设计方案的主旨相联系,确保施工顺序不会破坏到设计方案中的一些细节的考虑,并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一定是工程进行设计阶段首先考虑的问题。

2.3增强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的培养

人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确保其具有积极正确的质量认知意识是相当重要的,定期的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意识的培训,强调作为作为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身上肩负的责任,教育施工人员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质量作为施工的前提,同时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以及专业素质进行培训,使得施工人员在具备了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才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才可以真正做到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准

2.4极强政府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

政府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很高,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也是相当的重视,当政府的监督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强的时候,对于一些质量管理措施的实施也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意识也是一个有利的保障,使得施工人员更深切的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使得工作的态度更加的端正。

3总结

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与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很大的关联,只有在将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工作做好,才能真正的扩大社会大众的福利,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也作出了一份贡献。本文切实的分析了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的现状,并提出了几点改善的措施。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的认知篇7

收稿日期:2013-11-16

基金项目:北京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资助(eR2013C40);北京工业大学日新人才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吕元(1975-),女,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及研究,(e-mail)。

摘要:传统的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基础课程教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在高年级才引入设计院实习等具体实践环节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笔者以建筑学一年级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基础课程教学阶段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纳入课程教学目标,强调学科前沿引导、设计实践与基础教学一体化,提出一核两翼三维一体的教学方案,以及适宜初学者的认知—体验—研究—实践—反馈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入学之初就能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开始具备对学科前沿的敏感度与工程实践意识,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68-04

高校本科生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角度来深化教学改革。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也提出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1]。

北京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试点高校之一,建筑学专业已成为首批参加试点的专业之一。建筑学专业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学生应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与能力,如果学生入学之初就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工程实践意识,在基础能力的培养中介入社会热点问题、真实项目与案例,有助于学生更为直观形象地认知专业、认识社会,较快掌握专业技能,有助于与高年级的实践教学衔接,从而具备较强实践创新能力。

同时我校在一年级中开设的新生研讨课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引入学科前沿问题,促进学生在专业学习基础阶段初步了解专业、认知专业、思考专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在专业基础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学科前沿理论,从操作实践中认知专业、学习技能、应用理论、拓展研究,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具备对学科前沿的敏感度与工程实践意识,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是建筑学低年级最为重要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涵盖专业认知、基本专业技能、基本专业理论、建筑设计方法及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内容,教学一直较注重对学生基本专业技能及建筑设计能力的培养,注重基础教学,实践教学、专业研究方向教学相对不足。笔者以此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为例,依托卓越工程师计划及新生研讨课两大平台建设,探讨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基础教学阶段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现状与改革

结合我院推行的环节基础教学改革,依托卓越工程师计划及新生研讨课,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课程实施了如下改革。

(一)环节基础教学

我院推行的建筑学专业环节为主线的3+2教学体系改革,强调6个有关于建筑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的环节(主题与命题、环境与形体、功能与空间、建构与实体、塑构与造型、表达与表现)贯穿本科5年的教学,一年级专业基础教学处于环节基础认知阶段,注重对专业基础理论的认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2]。

(二)工程素质培养

结合我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一年级专业基础教学已经开展了相应的现场参观教学、工程师进课堂、工程实践教学、实地测绘等实践能力培养教学内容。

(三)学科前沿理论引导

近年来结合学科前沿、社会热点问题,将科研方向引入教学,引导学生探讨研究了城市、校园防灾,老龄化社会无障碍环境与设施,资源循环再利用与绿色建筑技术等问题,并完成相应设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

二、研究与实践

(一)完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

原有的建筑设计初步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专业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侧重基础理论教学。面向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建筑设计初步教学目标应强调将工程素质培养与前沿理论引导纳入教学目标[3]。

(二)制定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一核两翼、三维一体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强调将工程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训练与专业基础环节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教学过程的一体化。提出一核两翼三维一体的教学方案:一核指环节基础教学;两翼指前沿理论引导、工程素质培养;三维一体指基础设计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考能力培养(图1)。

图1课程框架图

1.课堂教学引入学科前沿理论,结合基础理论教学进行拓展研究

将学科前沿理论引入课堂。在基础教学中有意识渗透学科前沿理论,结合基础教学进行适合一年级学生特点的调研、分析等。如:在人体尺度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进行无障碍尺度拓展研究,调研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高龄人士及行动障碍人士的动作方式及人体尺度。

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发现专业方向来源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

2.课堂教学引入专业实践环节,结合基础教学进行设计实践

将真实生活场景的设计与研究引入课堂。结合宿舍、专教、教学楼、校园、社区等真实环境,在作业题目中引入真实地段,实际生活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设计实践。

将真实项目的实地考察与研究引入课堂。结合专业认知教学、实地测绘、调研等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设计院参观、工地观察、优秀建筑考察、家具和建材市场考察等实践教学。

将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引入课堂。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院建筑师开设工程导论讲座,参加作业公开评图环节,对作业中与实践相关的模块进行讲解。

(三)扩充与专业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相结合的作业设置

完善作业设置,将工程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训练与专业基础环节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教学过程的一体化(表1)。如资源循环型(recycling)装置设计教学研究(2011级)的基础环节教学目标为在设计中综合考虑与应用建筑设计相关的6个环节:主题与命题、环境与形体、功能与空间、建构与实体、塑构与造型、表达与表现,同时导入资源节约与循环再利用意识、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认知专业研究方向。此外通过校园真实环境引入、材料市场调研考察、经济造价预算、大比例实物草模设计、1∶1仿真模型实地建造等设计过程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图2)。表1作业设置情况表教学模块课程基本内容前沿理论引导实践能力培养专业认知建筑概述学科专业方向导入——认识建筑——鲁滨逊的家原生态建筑真实材料考察表现基础南校门测绘(含识图制图)——实地测量建筑钢笔画技法————设计解析建筑观察与分析(真实建筑)——真实案例体验作品复制与解析(大师作品)——大比例模型还原设计基础功能、尺度研究形态、二维到三维转换研究结构、材料研究空间、流线研究宿舍改造设计(正常人体尺度)

拓展研究——轮椅上的生活

(无障碍尺度)平面构成形体构成纸质坐具设计空间构成(限定、组合、序列)节能意识(自然通风、采光等)

老龄化社会、弱势群体拓展研究————节材意识(可再生材料)——家具商场体验

生活环境设计实践

人体工学体验室体验日常实物(自然形态、人工形态)观察与生活体验真实材料考察

生活用具设计实践实地空间体验综合设计(结合真实环境、热点问题选题)资源节约型装置设计校园防灾装置设计资源节约意识

全生命周期城市、社区防灾真实场景设计实践

大比例实物模型

实体模型搭建

图2资源循环型(recycling)装置设计教学研究(四)改革建筑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方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缺乏必要的设计经验与设计方法,因此从认知、体验出发,通过研究进行操作实践,从具象思维引导抽象思维,从感性思维引导理性思维,从认知体验、拓展研究、设计实践展开教学,形成认知—体验—研究—实践—反馈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创新实践能力的一体化培养(图3)。

图3教学方法框架图

三、结语

结合创新实践人才培养完善现有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基础课程教学,改变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不够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工程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训练与专业基础环节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教学过程的一体化。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有意识渗透学科前沿理论,从操作实践中认知专业、学习技能、应用理论、拓展研究,有利于克服以往一年级学生专业初步认知过程长,与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和建筑设计实践之间缺乏衔接的弊端,从而在一年级基础课教学的专业认知层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1]1号,2011.

[2]吕元,熊瑛,陈喆,等.建筑学低年级基础课程群建设探索[C]//2006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16-218.

[3]吕元,熊瑛,赵睿,等.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体系研究[C]//2011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69-372.

architecturepreliminaryteachingreformfortrainingstudents’

innovationandpracticeabilitiesinjuniorgrades

LYUYuan,LiUYue,XionGYing,ZHaoRui,ZHanGQing

(CollegeofarchitectureandUrbanplanning,Bei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Beijing100124,p.R.China)

建筑工程的认知篇8

一、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

管理会计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很多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不够完善,并没有把管理会计纳入财务管理的范畴。建筑企业要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由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向管理会计转变,实现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普遍应用[1]。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一)对企业全面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信息进行规划

管理会计结合企业内部管理状况,提供各种管理信息。它既包括加工、修正后的财务信息,也包括大量的非财务信息。管理会计相对比较自由。不受会计政策和制度的制约,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和管理需求,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变动进行分析,并通过与业务数据相结合,来反映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企业全面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信息具有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二)通过分析指标变动,揭示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通过结合企业发展经营过程中的指标变化,充分认识到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向企业管理层反映。首先,管理会计通过纵向的数据对比,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资金应用情况等具有明确的了解,并对预期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其次,管理会计通过与同行业进行对比,认识到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和竞争中的态势,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2]。

(三)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

以建筑行业为例,管理会计通过对国内外建筑行业的市场行情和行业变化等进行分析,对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评估,使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决策更加的科学合理。同时,管理会计通过对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资金、成本、税金和利润等进行核算和评估,以了解建筑企业的内部状况。管理会计通过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考虑经济规律的作用和经济条件的约束作用。通过合理科学的量化模型,对企业的成本、利润和资金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四)实现全面目标管理,对企业内部进行协调

管理会计是根植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它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状况密不可分,直接决定企业发展和决策中的经济行为。管理会计通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进行全面目标管理,使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目标达到一致和统一。管理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内部经营管理、决策和控制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对各部门的管理任务和目标进行明确的划分,实现各管理部门的相互沟通和合作,促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整体管理目标的实现[3]。

(五)用数据信息对各部门工作进行汇总

企业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范围和管理要素相对比较多。企业的组织架构也比较清晰,企业内部员工各司其职。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会对日常工作状况进行汇报。但是,企业各部门之间具有独立性,缺乏交流和沟通。管理会计能够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通过用数据信息对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明确的反应,让各个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和了解,很大程度降低了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的难度,使各方面的信息更加清晰明确[4]。

三、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运用

(一)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相关建筑部门对外国的管理会计理论进行不断的完善。并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制度不断变革。同时,建筑企业相关部门越来越认识到培养管理会计专项人才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应用并不是很普遍,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从业人员并不能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建筑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问题。相关建筑部门应该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对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促进建筑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5]。

(二)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际脱轨。目前,相关从业人员很重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不注重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建筑行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进行实践,导致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普遍。首先,研究人员对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的相关研究仅限于理论层面,缺乏可操作性。其次,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没有立足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而是对外国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大量的借鉴,并不能满足中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最后,管理会计的研究层面狭隘,并没有在我国建筑行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得到普遍应用。

2.研究方法单一。管理会计涵盖的范围很广,适用于诸多领域。管理会计涉及到的知识构成也相对较多,既包括会计学和数学知识,又包括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主要停留在对经济数学的研究,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理论研究,很难满足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6]。

3.法律法规不完善。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对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制约。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建筑企业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阻碍了管理会计在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普遍应用。现行的法律法规不适应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对建筑行业市场起不到很好的约束作用,导致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建筑市场的具体情况对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完善。

4.专业人才缺乏。发展水平的制约,导致我国普遍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建筑企业中很多会计具有相关的管理会计知识,但是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其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并不乐观。建筑企业的管理会计,既要具有扎实的管理会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具备相关的建筑学知识。会计专业人员虽然对管理会计相关知识有所涉猎,但是普遍缺乏实践,制约了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的普遍应用[7]。

(三)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途径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结合,推进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对建筑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候,要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避免管理过程中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管理会计对建筑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和进行相关财务决策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财务会计的重要作用。在建筑企业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协调好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关系,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

2.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层面的发展很迅速,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却存在诸多问题。任何理论的研究都要为实践服务。研究人员在对管理会计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要结合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管理会计应用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行相应的实践。将与管理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既能够促进我国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完善。

3.对管理会计行业进行有效监督。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既要重视国家的宏观调控,又要重视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监督,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规范和市场制度的完善。建立专门的部门和机构,有利于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同时,能够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学术交流,让管理会计相关理论真正为建筑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完善和实践的快速发展[8]。

4.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的分离,导致目前我国缺乏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我国建筑企业整体财务发展水平。相关部门要对管理会计师和普通会计师进行明确的划分,对管理会计师的相关职能进行具体的要求。管理会计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技能,同时也要有相应的管理才能和知识储备,满足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相关部门要结合建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制度考核体系,通过严格的考核,对管理会计人才进行选拔,促进管理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建筑企业也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措施,以提高管理会计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适应建筑企业的发展需求。

建筑工程的认知篇9

建筑实习工作总结范文一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参加工作半年了,这是一个忙碌但又充实的半年,可以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有困难也有收获,在师傅和同事的帮助和指导下,慢慢摸索,逐步实践,解决问题,提高了自身能力,同时也积累了经验。

这半年以来,先是在中建金象广场二期锻炼学习了三个月,跟着张师傅学习质量,后来又到荆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独自承担质量工作一个月。

经过在中建金象广场二期锻炼学习的三个月,我收获了很多东西,同时认识到了自己许多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1、在工作态度上,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一直本着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原则做人做事,所以我一直都在认认真真努力的工作,不断努力学习。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

2、在工作上,熟练掌握了墙体垂直度、平整度以及墙底角与阴阳角的实测实量以及房间开间和进深以及楼地面相对标高的实测实量;熟悉了砌块砌体的质量通病的判定,比如通缝、瞎缝、砂浆不饱满、拉结钢筋被遗漏、墙体留槎错误等,同时也掌握砌体抹灰的质量通病的识别,比如挂网外露、钢筋未割、混凝土未凿、墙面空鼓、底角不合格、阴阳角不合格等质量通病;对屋面防水的具体做法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尤其防水卷材的铺贴和搭接的具体要求,同时知道了屋面渗水后的具体处理措施;对地下室墙体、顶板、底板渗漏后采取的堵漏技术有了直观具体的了解,对窗户的收边收口,以及窗压顶具体构造要求有了认识。

3、熟悉了质量工作流程,同时掌握了怎么做平台;

4、学会了正确书写项目质量检查记录表和质量整改通知单

5、自己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工作中缺乏灵活性,死搬硬套,缺乏现场管理知识与现场质量通病的识别能力,同时缺乏与劳务队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在荆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独自承担质量工作一个月时间里,是我学习最快、收获最大的一段时间,一边要做各种资料,一边还要跑现场,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需要自己去解决,都需要自己去和甲方、监理以及劳务队沟通。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进行的工作内容总结如下:

1、严格检查是否按照图纸施工,仔细检查各个构件、结构尺寸以及轴线位置,不准任意修改而危害工程质量,主要是检查砖胎膜内净尺寸、集水井尺寸、轴线位置、槽底标高以及垫层标高,控制抗浮锚杆钢筋顶面标高;

2、进行了地基验槽、对钢筋进行隐蔽验收;

3、检验批的报验;

4、严格执行技术规程和操作规程,对违反规程规定的及时发现并监督进行整改;

5、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成品严禁运进施工现场,进场材料经监理验收认可;主要是对进场的钢筋、混凝土、水泥砂浆进行验收;

6、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各项检查,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得施工;

7、对现场出现的不合格品,开具质量整改通知单,必要时开具质量罚款单。

不知不觉中已经在项目上呆了半年,期间得到了前辈与领导的关心与照顾,师傅对我的教导使我受益匪浅,在此表示非常感谢!

建筑实习工作总结范文二20XX年的日历已悄然翻过,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回首自己半年来经历的风雨路程,我作出如下个人工作总结:

(一)务实工作,自我加压。

今年我在长沙分公司实习工作,作为一名行管人员,我能够负责任的心态完成领导部署的各项任务。由于工作经验缺乏,我平时注意自我加压,利用好时间多看建筑行业知识书籍,多向业务精的同事请教。

(二)正视不足,以期完美。

用心工作、踏实做人,一直是我的座右铭。尽管我们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但完美离我们总有一步之遥,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工作没大的起色,也没大的失误,平庸的业绩使我更清醒地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会计业务知识水平亟待提高。

二是工作情绪波动大,有些懒散。

(三)工作体会

今年是我再江苏天宇的第一个年头,在基层工作的这一年,我感受颇深:只有学才知道我刚来的时候我们的姜工让我计算工程量,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我感觉有点紧张也有点惊喜。通过我不断的请教终于完成了我第一份答卷,此后在四号楼主体施工过程中我分别计算了混凝土工程量,模板工程量,轻质隔墙,内墙抹灰以及外墙贴砖的工程量等。通过计算这些工程量大大提高我对图纸的阅读能力,也提高我的计算能力。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锻造自我是每个人必经的路,通过反思问题,我深刻意识到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其实就是自己,我们的行动有时就在闪念之间,向左向右就在于心态,选择积极上进还是选择散漫停滞都在于自己。选择前者,必将朝气蓬勃、意气风发;选择后者,势必死气沉沉、意志薄弱。工作中缺乏热情,就会丧失斗志,人就没有动力前进,甚至与机遇擦肩而过,因为机遇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四)工作打算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对今后的工作,我给自己提出如下打算:

一是想从事预算,因为我对预算很感兴趣,也相信公司给我一次机会,如果给我机会我一定会尽心尽责的完成每一项任务。

二是自我解压,调整心态,创新求变。心态决定工作的好坏,所以在工作中要不断自我调适,把控积极乐观情绪的方向,时刻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天的工作和挑战。只有不断在思维上求创新,工作才能出亮点。

岁月无声,步履永恒。我迈过一道道坎走向明天,只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工作,我想我的明天定将更美好。

建筑实习工作总结范文三这一个星期里,我们接触了有关土木工程的很多知识:

1、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级等;

2、了解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

3、了解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

4、了解建筑物板、梁、柱等的类型,配筋方式及其与墙、梁的连接构造,还有楼地面、屋面构造及顶蓬构造特点;

5、了解建筑的楼梯、阳台等的详细构造;

6、了解建筑物的建筑装修构造;

7、了解水泥、砖、砂子、钢筋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标号、特性及使用要求;

8、了解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标号、生产工艺所用设备以及养护要求;

9、了解各种钢筋加工情况和砖混结构施工工序,现浇构件的施工工序;

建筑工程的认知篇10

这些尝试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四川美院建筑艺术系也针对自身特点探索了一套实验性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验证,我们认为这套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更多优势,下面介绍出来希望我们的教学方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1:1单一材料建造――实验性教学思路

四川美院建筑艺术系和其他院校一样,建系初期的几年一直沿用传统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模式,即以知识讲解为主,辅以一定的绘图和模型技能训练,这种方式优点是在较短的周期内给学生提供一个精简的知识框架。然而,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都是从未接触过建筑学的艺术类生源,对建筑设计缺乏直观体验,让他们笼统地接受大量信息他们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深入理解。学生进入二年级设计课程后,教师和学生多数都感觉到一年级的基础课程作用不大,课程改进成了当务之急。

自2002年起,我们先以加强课程中的模型制作比例进行改革尝试。2004年第一次将“1:1单一材料建造实验”作为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主要课题之一,一直延续至今,历经多次调整,已形成一套较完整教学方法,我们将其称为“aLLinone”(多合一)。学生在8周的实验性课程中,对指定材料的特性、加工工艺、构造,乃至造价与施工等问题进行考察、探讨、方案设计,以及一次性完成对方案1:1的建造过程。通过设计与参与,使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建筑的构建过程。

1:1单一材料建造实验这一教学方法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作为艺术高等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学生多已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艺术创作经验,此阶段亟需将学生的创作兴趣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将学生引向心手相应的创作体验,直观体认建筑创作中的核心问题――空间、行为、材料、构造、场地等,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这是单一的知识讲授和图纸训练难以达到的。

此外,一年级学生处于建筑学的认知初期,是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一个阶段。如果直接授予学生关于建筑的定义、分类等概念化的“知识”,容易干扰学生从直接的经验中形成自己的认识。而实验性教学强调动手参与和直观体验,实验的结果是开放的、不可预测的,从而避免单一答案的重复出现。

二、以问题为主导的实验性教学方式

在实验性教学中,教师的关键作用在于揭示问题,并引发研讨。问题主导着课程发展方向,问题的明确性和研讨的深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质量。下列四个问题即是1:1单一材料建造实验中设定的主导问题。因个人方案的不同、小组方案的不同,课程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了多样的讨论:

(一)材料的问题――所有的设计都要依托特定的材料才能实现。设计师必须熟悉他所使用材料的力学特征、加工的可能性,还有其艺术表现力。为达此目的,本课程限定单一材料进行设计,并限定了连接构件可使用的辅助材料,这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研究材料的特性。

课程第一阶段便提供材料样品,让学生亲手触摸、摆弄,并设置有趣的小课题,引导学生去体会材料的特征,发现建造的可能性。课程第四阶段进一步安排材料市场考察,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的规格、加工工艺、维护方式,并在方案优化的过程中试着作出反应(如图1)。

(二)场地的问题――建筑是为人营造的空间,建筑空间与周边场地必然因人的活动而发生关联。1:1单一材料建造实验的设计命题通常先指定建设场地,尽量选择学生们经常在其间活动的场所,引导学生观察场地的朝向、周边建筑、视线、人群行走习惯等因素,引导学生在构思自己的方案时,设想自己的建造将为场地带来的改变。

(三)结构的问题――从材料到建筑空间,通常需要通过特定的构件设计来实现材料单元之间的连接、支撑,还需要通过合适的结构体系,将所有构件组织起来,达到营造空间的目的。结构构件与结构体系的设计(或选择)如何适应、表现材料特征?如何与空间、功能相结合?这是建筑设计的关键,也是教学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本课程强调动手搭建模型,将想象中的空间转化为结构体系,并反复提出“怎样才是最适合这个方案的结构体系?”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结构体系与空间形式的关联,探讨结构体系本身的表现力。

(四)设计表达的问题――模型是最直观的设计表达,同时为了方便1:1建造,需要制作平面图指导现场放线,还需要制作主要构件的立面或剖面图,以便构件的预先加工,此外在方案公示和大量的课堂沟通中,草图解析的重要性也表现出来。同时,引导学生们在课程中认识到模型、图纸表达以及图解沟通都是建筑设计过程中重要的技能(如图2)。

三、多合一的实验性教学组织形式

1:1单一材料建造实验模拟现实的项目进程,由八个阶段组成(详见课程进度安排表),一方面是由于课程时间、建造场地和经费的有限性。另一方面,也借此方式展现出建造过程的多元性。

比如方案公示与投票过程是公众参与建筑决策的形式,学生们通过组织和参与,亲身体会到建筑作品与公众的互动。

又如小组在市场调研以后,大都针对材料的实际规格优化了方案,并提出更为经济合理的施工设计和工程预算,通过这个过程,可初步认识到建筑设计与经济成本的关系。

此外,课程中各小组成员分任建筑师、结构工程师、项目经理、施工监理等角色,当然,同时他们也都是建筑工人,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大家更容易体验到个体特征与团队协作的价值,这些看似游戏的角色转换无疑是对他们的成长是有益的(如图3、图4、图5)。

四、结语

目前1:1单一材料建造实验课在本系一、二年级的教学中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角色:从技能训练的角度而言,此课巩固了一年级建筑制图课的成果,加强了手工模型制作技能,从建筑思维培养的角度来看,则开启了对材料的认知与结构感的培养,为进一步深化二、三年级教学中的建筑结构知识、复杂建筑设计问题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