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前景十篇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前景十篇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3:03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前景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施工技术;策略

我国房地产行业与建筑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前景广阔,因此我国提高对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重视,在工程各项施工环节中积极使用了监理制度。

1建筑工程监理对施工技术的管理

在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制度越发完善的背景下,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管理:①结合工程施工环境,对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与施工道德素养进行了管理,在建筑工程监理人员支持下,建筑施工单位已经提高了对施工人员施工水平的要求,此时不仅可以使得建筑施工更加规范,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同时也促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可以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促使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提升;②基于建筑工程施工概况以及施工目标,做好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在该方面管理过程中,建筑工程监理人员会以网络图标的方式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体现出来,此时施工管理更加严谨、细致,当施工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监理人员重点管理内容后,其会提高对该方面工作的重视,进而使得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效果更为理想;③结合建筑工程具体特点,制定明确的组织管理形式,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新技术管理时,监理人员会参照组织管理形式,做好管理准备,为建筑工程顺利完工打下基础。

2引导监理与施工技术相互促进的策略

2.1从工程质量方面的相互促进

建筑工程质量既影响着建筑行业发展也影响着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发展,因此,在引导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相互促进的同时,就需要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以提高工程质量作为二者促进目标,从施工技术现状入手,找出有助于提升工程质量的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内容与实施方法。首先,建筑工程监理单位需要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在培训中不仅需要提高其对高新施工技术的重视,更需要引导建筑工程监理人员认识到在不同建筑工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促使监理人员掌握更多理论层面的管理知识,同时监理单位也需要从提升工程质量角度出发,为监理人员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拥有更多施工技术管理经验,促使其在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1];其次,在具体管理时,监理人员需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现状,合理使用自己当前已经积累下的管理经验,借助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提升施工技术人员对自身施工水平的重视,进而促使施工技术人员能够考虑到本次施工质量需求,提升施工技术使用水平,保证工程质量更加理想;最后,要想更好的在工程质量方面引导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相互促进,就需要为建筑工程监理人员以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提供协作交流的机会,促使工作人员可以从整体上考虑到自身工作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提高二者合作成功率。

2.2从工程进度方面的相互促进

时间是创造经济效益最基础的因素,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不仅强调经济效益观念,同时也强调时间观念,只有将时间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起来,才可以在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建筑工程施工。一方面,建筑工程进度与建筑工程经济收益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若施工单位在完成该项建筑工程中消耗较多的时间,其不仅需要支付更多的人工费用,也会减少施工单位在其他方面施工过程中赚取的效益,从整体上经济效益产生了更大的差异;另一方面,建筑工程进度与监理人员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监理人员管理水平,若工程进度不尽理想,则会影响监理单位日后发展,基于此,从工程进度方面引导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的相互促进具有现实意义。在引导二者相互促进时,首先监理就要认识到现在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产生的影响,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现代化施工技术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其能够合理缩短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施工环节,进而缩短施工周期,提升施工效率。因此,监理人员应基于在建筑工程中现代化施工技术应用现状,详细分析其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加强对该方面理论知识的了解,保证在自己所监管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该类问题时,可以得到及时解决与处理。当监理人员可以保证现代化施工技术在施工中利用合理性时,既能够提高工程施工进度,又能够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与自身管理水平。

2.3从建筑行业发展方面的相互促进

随着国家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施工中不仅需要降低噪声,保证施工周围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工程使用寿命以及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还需要在时展、社会进步的背景下,提升建筑整体美观程度,为人们生活增添色彩。只有建筑行业可以满足多方面对其提出的要求,才可以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当前建筑行业发展背景下,监理单位的兴起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由于监理单位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因此其可以从理论层面出发,通过采取一定的制度使得建筑工程技术得到强化,为建筑行业发展做出贡献。从该方面出发,引导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相互促进时,监理单位就必须从当前社会需求角度出发,深入考虑社会对建筑行业所提出的要求,通过加大对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力度,使施工技术可以得到更新与发展,进而满足建筑行业当前发展需求。当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与施工复杂程度得到提升后,势必会反方向作用于建筑工程监理人员与监理单位,当其在考虑自身发展以及建筑行业整体发展后,会通过行业内部交流与沟通,立足于当前建筑施工技术找出相应的管理方法,并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由此可见,当建筑施工单位与建筑工程监管单位能够同时从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角度出发,就能有效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并对另一方产生自己的促进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监理人员做好施工技术监督工作有利于提升建筑质量,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在引导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相互促进时,建立单位则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建筑工程完成效果,通过提升自身工作质量来加大对施工技术的监督与管理力度,推动建筑行业发展与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前景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措施;探讨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是我国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而面对这些环境上的问题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给以解决。在我国能源总消耗中建筑行业是消耗占比最高的,相应也是在环境污染上造成影响最大的,因此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大环境下,就必须保障在土木工程建设施工方面,采取合理的节能措施,在实现建筑目的的同时,也实现最大化的环境保护,而这也必然是未来建筑行业整体发展大方向。在此背景下,文章围绕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为中心,分必要性、不足以及措施三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节能措施方面的理论参考,以下是具体内容。

1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的能源消耗占比上,建筑行业一直都是社会总消耗能源中占比最大的行业,其在建筑中所需要的钢筋、水泥等材料加在一起占到我国能源消耗的一半左右[1]。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而言,其在对能源的利用率上却很低,这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切实的实施一些节能减排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2目前在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措施采取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2.1节能减排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在建筑行业土木工程建筑中节能减排的口号喊得很高,但是就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虽然节能减排技术确实在施工的过程中,充分合理的使用了,但是其效果确是甚微,究其原因就是在节能减排技术水平上十分落后,难以起到切实的效果。对于建筑工程的节能减排而言,其实一种具备很高综合性及专业性的系统化工程,在涉及的科学体系上很多,因此建筑工程的节能减排技术实施属于一项长期的过程,并且需要贯彻于工程的每一环节[2]。但是就我国的情况进行观察,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但是这一带动作用并没有发生在建筑节能技术之上,导致目前在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上较之建筑技术很落后,因此在实施效果上也是效益甚微。

2.2建筑企业对建筑节能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建筑行业中除了节能减排技术本身水平过低之外,在客观上整个行业对节能减排重视程度也不足,这一点在某一角度上是受到了前些年我国粗狂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随着接近四十年的经济腾飞,建筑行业无疑成为了我国发展最迅猛的一个行业,而同时也是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建筑企业的重点完全放在了快速施工,再接项目,再施工的循环发展中,对于看似鸡肋的节能减排重视程度完全不足,这也导致目前节能减排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推广举步维艰。除此之外,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也有很多的商人,为了市场销售上的利益,在建筑物的整体风格和样式上追求独特,而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完全给以忽视,进而就导致了很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发生[3]。

3在土木工程建筑节能中的有效措施

3.1加速节能减排技术上的创新力度

面对目前在土木工程建筑节能减排技术上的问题,首先就必须解决水平过低这一问题,避免采用了节能减排措施,却起不到相应效果的窘境。具体而言,必须依托于目前十分发达的科学技术,在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的投资,来最大化的实现节能减排技术得以快速的创新发展,从而使其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能够起到相应的效果,让建筑工程在节能减排方面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4]。例如在建筑施工的一开始,材料选择阶段就需要落实节能减排技术的切实有效,分析每一种材料都具备的节能性质,同时也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以及经济性进行联合分析,到达建筑施工中使用的原材料,都具有很高的技术性;其次在施工方案的制定上,也必须尽可能的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建筑原材料的使用,并且要最大可能的避免使用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倡导并落实绿色建筑理念;再者在建筑能源的选择上,也需要尽可能的使用具有高性能但是低污染的能源。

3.2强化对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知识的宣传

很多城市居民,甚至是很多建筑企业对建筑施工的节能减排认知认知都存在一定的误区,固执的认为建筑施工的节能减排措施应该是开发商人以及相关的国家部门需要考虑的事情,对于自身而言并不存多大的关系。而人们的这一错误意识,也是导致目前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生活质量看似升高其实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面对这一问题更需要我们,加大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节能减排知识上的宣传力度,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认知到建筑施工的节能减排是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需要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同时也要让每个人都认知到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节能减排并不是意味着施工低标准的建筑方式,而是一种国家的新政策,是在保障房屋基本的居住条件以及安全条件下,使用最新的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科学化的利用建筑能源,实现最大化的建筑能源消耗降低,环保型升高的措施。

3.3强化节能措施的执行力,保障键能减排落到实处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在节能减排推进上十分缓慢的问题之一也是国家层面,在法律制度上并没有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去督促和监督每一个建筑企业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均实现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且切实有效[5]。具体而言,首先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出建筑行业节能减排方面的法律制度,并且实现完善化,让建筑施工的节能减排有章可循;同时还需要制定出一定的奖惩机制,对于一些在节能减排做得很好的企业需要给以实际面的鼓励,而对于没有达到标准的企业给以相应的惩处,切实保障节能减排法规制度的落实。

4结语

在我国的能源消耗结构上,建筑行业消耗占比打到一半左右,因此面对这一问题必须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采取一定节能减排措施,实现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低耗能,高环保。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节能措施采取上却存在着节能减排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建筑企业对建筑节能的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影响着我国建筑行业绿色化的发展方向,亟需得到解决。通过对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加速节能减排技术上的创新力度、强化对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知识的宣传、强化节能措施的执行力,保障键能减排落到实处是在土木工程实现建筑节能中的有效措施,值得广大建筑公司充分合理的使用。

参考文献:

[1]史怀圣.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技术措施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5,05(29):230.

[2]刘晓乐.浅议土木工程在建筑节能中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44(36):2717.

[3]阮景.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技术措施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2(13):2171.

[4]龙日生.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节能技术措施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0(18):1898.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前景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岗位能力;模块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98-03

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质量人才是大学一切工作的中心任务。近年来,我校关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和培养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地摸索与认识中。我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前身是建筑装饰技术专业,2005年秉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及《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的通知”精神,并结合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及我校的办学资源,以及按照《浙江省普通高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归并调整表》,将建筑装饰技术专业调整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几年来,在总结建筑装饰技术专业10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理清高职高专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办学思路,提出了面对建筑设计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分模块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的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专业技术发展水平要求,确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的接轨。

根据高职教育教学特点以及分析专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表明,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更是体现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重要方面。其中,对于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就是确定其胜任职业岗位(群)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在确定高职人才现有的技术岗位的基础上,通过职业分析,列出职业所需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对工作态度的要求。根据对近年来我校建筑设计技术毕业生情况进行的调查分析显示,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有三类:一是设计单位,二是装饰公司,三是施工单位。其中,从事设计或现场管理工作,归纳就业岗位对学生对知识、能力的要求是:具备一定的建筑方案表现技能,掌握制图、材料、构造、力学等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建筑结构及建筑设备体系与建筑的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等关系;具备建筑室内外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以及一定的现场施工管理等能力。根据以上的调查分析并参照《建设行业技术人员从业资格专业目录》和现行执业注册制度,我们明确了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为此确定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从事建筑设计、建筑装饰等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及相关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在设计单位从事规划、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建筑景观等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及相关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并根据设计师助理职业岗位群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将专业核心技能定位于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能力、建筑施工图设计能力、室内外装饰工程设计能力以及建筑景观设计及建筑工程现场管理能力。

二、构建突出应用能力模块化的教学体系

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特点,要在建筑室内外工程的设计及管理等都有所长,显然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是不现实的。教学改革的宗旨就是要使学生在具有基本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在上述某一方面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因此,从2004级开始我们尝试毕业设计环节分建筑方案设计、室内设计两个模块方向,到如今的整个贯穿三年的分模块教学体系,充分遵从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以建筑设计为基本平台,建筑、室内、景观三个模块并行的模块化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

模块教学首先是从设计课入手,以建筑设计专业基础知识为平台,采用“模块化”分模块、分阶段教学,充分遵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三个模块方向由共同的一条主线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串接起来,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此外,根据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群的特点,以设计课为主线,将专业分为建筑、室内、景观三大模块,并为建筑方案及场地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装饰设计、建筑与装饰工程以及建筑景观设计等五个模块方向。整个模块课程教学环节从第二学期开始贯穿各个阶段理论及实践教学直至毕业环节。在强调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这一主体的基础上,模块之间相互交叉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模块的选择由粗到精,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自由选择建筑、室内及景观中的其中一个模块进行学习,在大二时还可以作适当调整,在完成以上模块课程及实训的基础上,最后完成毕业综合实训。

三、确定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

以能力为主线优化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确定的知识技能是以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为依据的。教学突出实践,通过大量的训练,强化技能的提高。采用分模块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建筑设计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各有所专、更有所长。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大纲重新进行修订。梳理开发建筑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确定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内容和实践内容。在课程的设置上,强调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在模块选修课的安排上则主要体现各专业模块的特色,有着一定侧重。“建筑模块”安排了建筑测量、城市规划与设计、场地与景观设计等模块必修课;“室内模块”安排了家具设计、室内设计Ⅰ、室内设计Ⅱ等模块必修课;“景观模块”安排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理、建筑景观设计等模块必修课。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规格不同于一般的岗位操作工培训,其对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为此我校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专业任选课,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如构成与模型制作、阴影与透视、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建筑施工、工程造价管理、程序设计语言、摄影基础、计算机效果图等相关课程(见图1)。在教学内容编排上从建筑设计初步的基本理论到建筑设计Ⅰ至Ⅲ将若干个项目由浅入深贯穿起来,室内设计Ⅰ、Ⅱ也同样,同时通过建筑工程制图、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表现图技法、构成与模型制作、建筑效果图制作等强化设计技能的训练;通过建筑与装饰材料、建筑与装饰构造、建筑与装饰施工技术、建筑与装饰施工组织设计等加强了工程技能的训练;由建筑测量、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建筑物理、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体现出不同模块教学的侧重点。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课题为导向,重点突出能力的培养,各项目课题之间从易到难,相互穿插,循序渐进。课题组经常进行教学研讨,对每一阶段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一模块的各实践环节课题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环环相扣、内容连贯,同时各模块之间又互有穿插。将设计原理的学习与设计表现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竞赛指导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使得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环环相扣,避免改革前各自为政,课程内容重复或者脱节的现象。理论教学以保持连贯性为原则,不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注重其与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如建筑设计初步重点解决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采用“学中做”的方法,用三个小的课题来实现对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而到了建筑设计Ⅰ至Ⅲ以及室内设计Ⅰ至Ⅱ则是重点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每一阶段通过2~4个课题的完成,强化训练基本技能,掌握专业知识,最后的毕业环节学生进一步在某一方向进行深化,达到掌握职业技能的目标。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专业各模块岗位能力的分析,形成校内基础专项技能实训、模块技能训练、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模拟仿真毕业综合实训和校外的毕业顶岗实训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2),确定毕业生实践能力要素。同时,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始终穿行,以项目为导向,循序渐进,强化技能训练。结合专业模块课,将实训与课程紧密结合,集中分散穿行。

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社会的职业需求为出发点,完善行业内相关的各职业岗位(如CaD绘图员、施工员、材料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的职业资格考证制度;同时,瞻顾到日后注册建筑师、注册建造师的考试,适当予以引导;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利用社会资源,发挥校外兼职教师的作用,“双元制”的顶岗实习指导模式,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引导学生进行选课,将学生带入建筑设计领域中更为具体的领域,然后在大二通过模块课程的学习及实训环节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实用、在某一方面更具体的知识;在大三的毕业设计综合环节的学习中,更进一步细化教学内容,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实现课题与职业岗位相结合,从而掌握某一领域的基本技能,提高在行业的竞争能力。模块课程的选择为建筑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了较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方向。在模块化教学中,科学的教学体系是前提,合理的教学内容是核心,有效的教学手段是保障。在教学中强调学做结合,边学边做,将理论与实训、课程与实验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工地现场教学相结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信息量;利用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模型制作、设计表现能力,并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以社会的职业需求为出发点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如CaD绘图员、施工员等)的职业岗位技能考试;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设计竞赛及行业技能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搭建作品展示平台,结合各教学环节,适时举办学生写生作品展、建筑效果图展、建筑模型展、毕业设计展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另外聘用企业行家参与教学是高职教学的一大特点。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聘请来自建设单位一线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各项教学实践环节,并在新生始业教育、毕业实训等环节中开设讲座,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提高专业素养;在毕业实训环节中,通过毕业顶岗实训,让学生直接参与工程实践,教师定期检查,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以实现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接口。

五、教学改革成果及今后的发展和思考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高职高专建筑设计专业“模块教学”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注重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使现有的教师力量得到了最有效的发挥。此外,该教学模式更具针对性,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使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就业面与模块教学吻合。下表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具有学科覆盖面广、岗位辐射面大等特点。从建筑设计到建筑工程、暖通设备、人文地理、艺术修养;从建筑方案设计到建筑施工图设计、城镇规划设计、场地设计、景观园林设计及室内外装饰设计,都是本专业涵盖的范围。而面对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因材施教”这个传统的术语是建筑设计专业这些年来教改实践的指导原则。今后将继续化分模块化教学改革,从社会需求和学生专业发展意愿出发,通过科学调研,筛分归类,更科学地设置建筑专业相关模块,使之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模块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支撑,重构后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将会是今后改革的主要内容;培养一支实践经验丰富,又有教学水平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保证“模块教学”质量的关键。高职的分模块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同于以往的学科教育,教师对其的认知不同,教学的效果显然会有很大不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实验设备是影响“模块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尤其是实训基地的建设,鉴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要实现全方位的情景教学还有一定难度,如何保证“模块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实训”这一环节能得到切实施行,在教学中如何克服设施建设和资金不足之间的矛盾,这是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实践教学所需要的岗位越来越难找,尤其是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岗位,如果落实不到位,“模块教学”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建筑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社会的发展不断赋予建筑新的功能,学生毕业后还将面临各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注册师制度的实施,所以要求学生要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一定的知识储备。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三年时间内既能保证练就扎实的应职能力,又能保证学到应有的理论知识,使高职建筑设计专业教学真正发挥“模块教学”在增进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乎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还须我们作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业.建筑教学模块化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2):85-86.

[2]梁熠葆.基于能力本位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6):157-158.

[3]季翔.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2,(3).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前景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6012(2015)12-0182-01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技术管理问题

显而易见地,建筑工程施工作为物质生产活动,需要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才能展开,因此技术管理是贯穿建筑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忽视技术管理问题,就会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尤其是一些隐性因素,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极大的威胁。从建筑企业角度来说,技术管理问题也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建筑项目工程大多具有露天性、复杂性和独立性,在技术运用的过程中针对性很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需要企业中具有专业管理素质的人员操作,并综合考虑资金、环境等问题。

1.2人员管理问题

由于行业和社会原因的影响,实事求是说,我国在建筑工程人员的管理素质方面还比较欠缺,同时大部分从业者的文化水平较低,施工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农民工群体在基础建设和繁重体力劳动中占很大比例。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适应高质量、高标准和高技术的管理需求,一些建筑企业内部甚至采取挂名或临时聘用管理人员的方式,来提升自身招揽工程的资质,这就导致建筑施工管理进行中存在较大瓶颈和障碍。例如,很多农民工没有经过专业的岗位培训,安全意识较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3设备管理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机械设备已经成为新时期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同时也是建筑企业主要的支出部分。与建筑材料不同的是,机械设备不是一次性消费品,在施工过程中设备的有效管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施工进度,间接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质量。无论是采取租赁或购买的方式,设备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资,都要制定完善的管理体制。而现实中,建筑施工作业环境中设备随意堆放、缺乏管理的现象较为常见,损坏率较高。

1.4安全管理问题

安全是建筑企业的生命线,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前提下,一些建筑企业为了承揽工程,往往采取压缩安全经费的方式,在中标之后导致安全作业所需要的器材、工具投入不足,也缺乏必要的安全责任人员分配,由此导致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安全管理制度缺乏落实,监督人员缺乏编制,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配备缺乏,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改进措施

2.1完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在新时期背景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愈发重要,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被视为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影响了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等内容,具体来说,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第一,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目前来说,建筑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规划设计越来越复杂,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必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如,建筑施工工人必须了解设计一股,全面分析施工设计图纸,并针对一些设计中存在缺陷进行合理优化,从而更好发挥设备、材料和人力资源的功能,促使建筑施工管理质量得到更好控制。第二,针对建筑施工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展开管理。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最终的落实者,设计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问题,并不能够全部都展现在蓝图上,如安装、装修等方面的内容,更多的需要直接细节修改。

2.2加强施工队伍人员素质管理

人是建筑施工中唯一的动态因素,也是主导性因素,对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是主观性的,要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强对人员素质的管理,促使其不断提升专业性,并具备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结合新时期背景下对施工队伍的具体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三个方面展开改进。首先,加强对建筑施工人员的培训。包括职业道德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安全意识培训等,让建筑施工人员充分了解建筑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构建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以建筑施工队伍为核心,通过绩效、激励等有效管理方式,促使建筑施工人员与施工体制的结合。再次,加强对施工人员质量认知的培训,注意培养员工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

2.3加强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

现代建筑行业中离不开先进的机械设备,如各类挖掘、运输、举升设备,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建筑施工的效率,也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但由于施工现场环境较为混乱,设备施工作业中的交叉性很强,如果属于维护管理,必然造成设备的损坏,无法正常工作,影响正常施工。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机制,对设备进行编号管理,设立专门的维修保养岗位,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租赁设备的方式,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购买资金,还可以节省一部分维护管理费用。

2.4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力度

一方面,要积极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监管机制,另一方面,结合现实情况建立相应地安全执法机构,确定岗位责任制度,配备专业水平较高的执法监督人员。通过完善企业的安全保障体系,才能确保建筑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实现工期、质量和成本满足需求。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公共信息化平台,针对建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包括不文明施工、不按规章操作等问题;此外,做好日常安全监督管理也十分重要,如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设施等,事实上,日常期间牢牢树立安全意识,是预防危险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开放,建筑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想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加强项目施工管理,提高施工建设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客观上要求建筑工程管理的专业性提升,并进一步向高效化方向转变;由于建筑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涉及因素多、工程量大、影响范围广的工程体系,管理水平也就代表了这一体系的性能,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建设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将建筑施工管理的监管体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锋.关于做好新时期背景下建筑施工管理的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1):175-176.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前景篇5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建筑工程;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21.2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应用研究――以美国为例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日

一、背景介绍

在美国,自从制造业于20世纪五十年代年引入了CaD的概念,这种转型就从未结束。在建筑业中,生产各环节缺乏协同作用和重复工作不断造成了工程建设成本上升,而传统的2D图纸也阻碍了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信息交流,从而导致了工程建设风险和成本的上升。由于上述原因,美国建筑工程市场的效率也变得低下,如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美国建筑业的效率需要得到提升。(图1)

为了能解决上述问题,autodesk公司于2002年提出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这个概念,一系列软件先后被推向市场,例如autodesk的Revit等。目前,在美国工程市场,Bim作为一项新的技术,正在被推广和使用,但整个行业目前只获得了Bim技术的一部分使用价值,进一步的价值还有待开发和利用。目前,在美国市场使用较广泛的Bim软件有Revit,Bentley,archiCaD,tekla,Digitalproject(CatLa)。

我国建筑业目前正在高速发展,在2006年全球建筑业总产量达到4.6万亿中,东亚(主要是中国)就占了1万亿。因此,面对如此大的市场规模,减少能耗和保护环境,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Bim软件的出现,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图2)

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概念

(一)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概念。Bim就是在开放的工业标准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物理和功能特征及其相关的项目全寿命周期信息的可计算或可运算的表现形式。Bim的技术核心是一个由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包含了以设计图纸(3D图形为主,辅以2D各平面草图)为依据,集成了从设计到建设施工直至使用周期终结的全寿命周期内所有工程项目信息。

根据《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planningandmanagingConstructionprojectswith4DCaDandSimulations》,建筑模型的定义为:a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saprojectsimulationconsistingofthe3Dmodelsoftheprojectcomponentswithlinkstoalltherequiredinformationconnectedwiththeproject’splanning,constructionoroperation,anddecommissioning。其大意为:建筑信息模型是一个模拟项目,由与涉及到项目的设计、施工与报废的所需信息关联的三维模型所组成。

(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功能与特点。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功能:(1)使建筑场景可视化;(2)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软件,能够方便准确地计算工程造价,对于3D模型中所做的修改,造价系统也能及时自动进行调整;(3)由于可以在工程建设前构造出3D模拟图,设计上的冲突和弊端就可以在三维的环境中得到体现。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特点:(1)使信息共享,方便工程各参与方获取有用信息,并能对信息进行动态管理;(2)使建筑场景可视化,减少设计冲突,降低工程风险,同时也能提高设计质量;(3)客户可以通过3D场景更直观地了解项目;(4)相比传统方式,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使工程造价更易控制,建筑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可测。

(三)数据分析。本文选取10个由HolderConstructionCompany,atlanta,Ga参与的项目的数据统计表来说明Bim给美国建筑业带来的净收益和投资报酬率(Roi,Returnoninvestment),如表1所示。(表1)

表1中的Roi的计算式如下:

netBimSavings÷BimCost=BimRoi

Bim净收益÷Bim使用费用=投资报酬率

通过表1可以知道,对于不同的项目,Bim带来的Roi不同,在140%~39900%之间。由于不同的工程项目的性质的同步,所以不能通过统计得出Bim带来的具体的Roi区间,但从表中可以知道,Bim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净收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表1中的净收益并未包括间接收益,因此Bim带来的实际收益要大于表1中所陈述的收益。由此可见,Bim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确实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收益。

三、Bim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及展望

Bim技术在中国刚刚开始推行,沿海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接触并使用Bim软件,但是在西部地区,Bim技术的使用仍然是比较少的。其中,由香港理工大学的professorHengLi领衔的ConstructionVirtualprototypingLaboratory,即建筑及虚拟模型实验室推动了4D技术在香港地区的使用。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Bim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受到限制的原因有:①此项技术对计算机的要求较高;②就使用的Catia和DeLmia软件而言,使用成本较高;③需要专业的软件使用人员。因此,公司需要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而这些培训是成本较高并且周期较长的。因此,要推广Bim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不仅需要建筑行业的参与,更需要学校、研究所的参与,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就能逐渐了解掌握Bim技术,然后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就可以减少公司培训的时间。同时,研究所对Bim技术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应用于企业和学校。

四、结论

本文通过介绍Bim在美国建筑业的应用情况,旨在说明Bim技术给美国建筑业带来的效益。中国作为建筑业的一个大市场,更需要减少能耗,提高效率,因此Bim技术必然是未来国内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一个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willemKymmell,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planningandmanagingConstructionprojectswith4DCaDandSimulations,mcGraw_Hill,2008.

[2]interoperabilityintheConstructionindustry.mcGrawHillConstruction.2007interoperabilityissue.

[3]张文彬,韦文国.建筑信息模型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研究和应用.山西建筑,2008.10.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前景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尝试关键未来发展

1.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历史背景及现状

水利工程中的建筑设计内容主要是用于容纳和保护水利设施、设备以及配套设施的水工建筑物,比如各种规模泵站的泵房及其配套的配电房、启闭机房等。从广义上讲,也包括水利设施周围的维护、管理用房及管护人员的生活用房等等。

建国以来,我国众多的水利工程以其各自的功能执行着对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和利用的任务。但要做好2l世纪中国水利这件大事,就必须将社会、人与水之间的关系纳入水利科学研究之中,提出新的治水战略,将以前不太为人们所重视或者是限于条件尚无力去重视的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并进行研究、探讨和尝试。

水利建筑本身作为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工程往往由水利工程师担当设计,故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不少水利工程师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建筑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做有建筑艺术化、环境景观化的水利工程设计力不从心,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混凝土形象。而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属建筑学理论范畴,但建筑师往往因缺乏水利专业技术知识和对农村水利工程环境的了解,无法胜任水利建筑的设计。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水利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觉效果,很多水利建筑还与旅游景点相结合,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南京地区有很多老“三边”水利工程,基本上没有非工程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更无力考虑建筑艺术、生态环境等问题,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进步.发展与布局矛盾日益突出,管理单位纷纷提出申请,要求进行改造和调整。因此,创造条件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实现“以人为本,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战略,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地进行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已势在必行。

2.实际工作中的探索与尝试

2002年,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我院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找准水利科技与建筑学两种学科技术的契合点,引进建筑行业的先进技术,成立建筑设计所,将水利工程设计与建筑学相关理论及艺术相结合,把水利工程设计与建筑艺术创作共融于水利建筑一体,先后在南京市六合区红山窑水利枢纽拆建工程、无锡市泊渎港水利枢纽工程、南京市雨花区中兴桥泵站工程、南京化学工业园雨水泵站工程等水利工程设计及江宁区赵村水库水利工程景点和浦口区路南水库“佛手湖”等景观水利工程设计中,尝试实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思想,创造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了文化与技术的交流与跨越,提高了水利建筑的环境价值,增加了设计的科技含量,促进了水利建筑的科技进步。通过几年来的探索研究以及多项工程的设计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好评。

我们认为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的几个关键为:

(1)总平面设计

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电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过去的总体设计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图,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这样缺少了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对环境的规划,总图往往有大片位置无设计内容,对这一大片空白区建设单位对其的使用和建设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我们调整了过去老的设计模式,详细规划和建筑环境设计环节,基于水利建筑一般坐落在城市边缘或离城市较远,常与风景区结合等特点,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间.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2)建筑平面设计

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

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几年来,从多项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配合过程,是一种磨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是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才能创造出一流品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3)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幢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在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同时,即便是在一个整体环境下的一组建筑之间,由于体量的不同,各个建筑物也存在着性格上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存在于统一性之中的。如:泵房一般平面为简单的矩型,高度较高,体量较大,这是它的体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就是大度豪迈。对于这类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样有什么大的形体上的组合、对比关系,设计中要注意“粗中有细”,尽量利用其本身大的体量,通过开窗方式、墙面与柱子关系的进退等手法丰富其细部,以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如泵房配电房毗邻设计,还可利用与其靠在一起的配电房,使泵房体量作为形体组合的一部分,泵房、配电房一并考虑,以取得形体对比较丰富的组合效果。

对于像启闭机房加两侧桥头堡类的建筑,由于机房本身一般长度较长,有时可达到几百米,设计中应充分运用“韵律”的造型手段,使每跨作为一个造型因素,形成一系列有节奏、韵律的线性体量。桥头堡作为端部的收尾,则形成类似交响曲尾部的高潮,较高的体量同时成为整个工程的标志性建筑,达到令人过目不忘的效果。至于建筑具体的风格是采用现代风格还是仿古甚至所谓欧陆式,一方面多多少少要受到一些流行因素和建设单位喜好的影响,更主要的则是建筑设计师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设计出因时、因地,与环境相宜的建筑。

总之,建筑风格的确定,事关整个水利工程外观表现成败的关键,所以提倡建筑师在设计之前一定要到现场实地考察一下,精心揣摩,想象一下工程建成后的实际效果。

(4)建筑材料

建筑的颜色和质感取决于所用材料,同时也同建筑的造型设计息息相关。由于水工建筑多处在野外.所以抗风性和耐脏性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抗风性主要表现在所选门窗能否承受超常的风荷载.耐脏性问题则要求在建筑表面装饰材料的选材上,尽量选用耐脏性较好,不易积土,耐于水冲刷的材料,如饰面砖、石材、优质外墙漆、铝塑板等。另外为表现水利建筑的特点,在颜色的运用上常用蓝色、白色等冷色系,但不可一概而论,有时暖色系的运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水利工程紧紧依托大自然,许多工程甚至就建筑于自然的山水之间。而且,水利工程一般不需全年运行,年运行时间长的几个月,短的甚至只有汛期的几天,有诸多有利条件结合水利工程进行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我们应充分利用水利工程依托自然山水的自身优势和秀美的水体环境,通过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等手段,将单一功能的工程水利设计向多功能的环境景观化水利工程设计转化,形成集水利工程与观光、游览于一体的水利观光景区。

发展多功能环境水利工程建设,创造丰富的水利环境景观,让环境创造价值,实现水土资源的再开发与利用,使之成为都市外花园式的水利观光区,从而吸引社会消费,形成水利工程结合景观建设,带动水利经济的发展,促进水利的良性循环,推动水利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这将不失为一条水利建筑事业面向社会、走向市场的发展之路。例如我们院做的江宁赵村水库工程,现在已成为著名的横山湖风景区,在发挥水利功能的同时,形成了优良的风景,是假日休闲的好去处,水库管理处完全实现了以库养库的目标。结合工程水利,加强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发展景观水利的设想,对于水利建筑业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将成为水利建筑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钱正英.“中国水利的发展方向”,《科技导报》,1998.8.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前景篇7

(1)园林景观因地制宜建设难、建成效果不理想。园林景观建设需要因地制宜,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相适应。园林景观建设施工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如果在建设施工前,没有专门人员对园中土壤性质进行考察,造成后期误把喜酸的植物种植在碱性土壤上,则会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园林工程对审美的要求比较高,艺术性较强,但是建设工序多、技术复杂、部门配合有间隙,造成设计效果无法充分体现,这也是当下园林建设的难点之一。

(2)园林景观施工涉及专业较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园林景观的工程建设,均涉及假山假石叠置、亭台楼榭建设等的古建工程;园路铺装、景观小品等土建工程;景观给排水、水景喷泉等安装工程;苗木种植养护、盆景盆栽修剪摆放等的绿化工程等。专业种类要求更多,专业水平要求更高,同时需要更多的全才来进行总体协调。然而就目前来说,建设人才市场仍处在建筑专业人才相对较多甚至过剩,而园林景观相关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的状态。

(3)园林景观工程各环节的配合不易、工期难以控制。在园林景观的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各行业协调配合的并不理想,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商、施工人员、质检人员之间的配合生硬缓慢,过程时间长。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因某一环节出现差错或纰漏,而直接影响下一个环节的进度甚至导致整个工期的延误。

(4)园林景观中的绿化工程建设管理不到位。绿化是园林景观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良好的园林绿化会给人以美的感受和自然的熏陶。尽管近年来,绿化施工队伍不断壮大,但是高精尖人才依然很少,绿化队伍的整体技能水平不高。园林绿化工程需要绿化人员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去进行采购选苗、运输幼苗、种植施肥、修剪养护、防治虫害等工作。园林绿化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施工建设的不科学和后期管理的不严格。在施工建设上,园中植物搭配不科学、种植位置不协调;在后期管理上,苗木花草的管理养护工作不到位,没有定期对其进行修剪施肥,也没有科学的防治虫害的措施,或是已经制定好比较完善的规定,但是却疏于实施和管理,这些不符合规范的施工和管理都会影响园林绿化的整体效果。

2针对园林景观施工管理难点的对策

(1)做好园林景观建设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在建设施工前,房产商要派遣专门的人员对建设地区进行考察,以便得到全面真实的材料。房产商在了解建筑工作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源、风向以及人口、交通、电力、经济、文化、政策等的基础上,才能科学地进行园林景观和建筑住房的设计与建设。房产商与设计者在建设前就应当对未来的施工技术和审美标准进行预测,据此设计图纸,避免后期在建设过程中因更迭图纸而停建。比如因为近年来人们比较关注节能环保,所以工程项目组在建设前期就要考虑到建设的节能环保问题,并做好相关的技术准备和材料准备。

(2)培养专业人才、创新人员管理制度。对于园林景观工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相关人才稀缺的问题,建筑企业可以增加前期的教育投资成本,给予员工专业的技术指导,以培养更多更专业的技术人才。建筑企业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工程建设的协调配合,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在园林景观建设中遇到的难以攻克的技术问题,建筑企业可以请教行业内的技术专家进行指导。建筑企业公司还要创新人员管理制度,实行奖罚制,即对于工作质量好、效率高、业绩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工作懈怠,拖慢施工进程的员工给予通告批评。建立严格的赏罚制度和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3)加强监管,各部门协调配合有序施工。因为园林景观建设工程涉及技术面广、施工范围大、工作场所分散,不易集中进行管理,所以容易出现工程混乱、部分部门偷工减料的现象。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监管部门,实施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督促各部门各司其职,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这样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任务;还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监控和统筹方案,注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相互协作,使工程的各个环节有序进行,以达到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缩短工期,精简成本的目标。

(4)加强园林景观绿化管理。工程施工开始后不久就要采购选苗,采购人员需要有一定的采购幼苗的知识和技巧,选取无病虫害的优质幼苗。工作人员在运输幼苗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植物幼苗的根部,以免根系受到破坏影响植物后期的正常生长。绿化施工人员要注意保护好工作地的土壤,为移入的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绿化人员在栽苗时要注意根据植物属性,种植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深度,还要注意做好病虫害防治、施肥浇水、养护修剪等工作。所以说,绿化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为了打造绿色园林、宜居园林,必须坚持对园林绿化的长期管理,这也需要周边居民的密切配合。

3结论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前景篇8

时代在更新,技术在进步,每时每刻,都有新型的技术在被发掘和应用。我国正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地位,在项目技术创新、应用和管理等方面都不能与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相比较。随着信息的传播和人才的培养,我国的信息技术引领其他科技,以自身强大的推动力,促进了航天、航空、电力、机械、汽修等众多领域的进步,从信息技术到生产流程,在到产业管理和售后,都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在这种背景的促进下,Bim技术破茧成蝶,充分利用了建筑工程在时代的地位,参与工程的决策和设计,提高决策的效率和设计的实力,有助建筑业的发展。

二、BLm的介绍

(一)、BLm的介绍

BLm简称全建筑生命周期,是一种被定义从建筑项目工程的规划开始,涉及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到拆除的全部过程,对建筑工程项目十分重要。BLm全建筑生命周期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规划阶段,第二是涉及阶段,第三是施工阶段,第四是运营阶段。

(二)、Bim在BLm中的应用

在BLm全建筑生命周期中,Bim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规划阶段,Bim技术主要用在实际背景、模型构建、预期成本、分批阶段、场景选择和空间布置等方面。其次是在设计阶段,Bim技术主要用在设计方案的验证,包括对方案的制定、选择、分析、评估和规范等方面。然后是在施工阶段,Bim技术主要用在协调方面,设计使用的规则,系统的选择,技术的加工和材料等方面的使用。最后是在运营阶段,Bim技术主要用在施工的记录部分,具体含盖项目的制定、维护,项目的分析和管理,还有后期的维护和保修。三、Bim技术应用的优势人们在使用Bim技术期间,除了可以提高预算的精确性,减少失误,节约物力和人力资源,还具有如下优势:首先,是关联协同的模型信息。利用Bim技术,在拓补关系和三维几何的基础上,构建关联协同的模型信息,全面涉及施工信息和管理信息[2]。其次,是识别更新的模型构建。在BLm全建筑生命周期中,极力要求Bim技术对应的信息模型对象必须是可以识别并且可以更新的,系统在统计分析后构建模型信息,记录关联的文档和图形,形成虚拟形态,并且时时同步更新。最后,是演化拓展的模型整体。Bim技术是BLm全建筑生命周期中的整体概括,涉及了模型的变更和与之相关的构建拓展,二维到三维再到四维的管理运行的同步进行。

三、计算机模拟Bim技术在钢结构工业建筑改造中应用的优势

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得各项技术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Bim技术当然也不例外,下面就讨论一下Bim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的促进下,在钢结构工业建筑改造中的优势。首先,Bim技术在钢结构工业建筑改造中具有高效性。Bim技术在钢结构工业建筑改造中可以选择最适合的方案,全面提高项目的改造成果。在工业建筑的设计初级阶段,Bim技术的使用,协调了设计师与材料、结构、设备等各种实际问题的关系,并且可以灵活的进行变化,提供多项备选的应急措施,直观高效的展现最适结论,极大程度的对成功改造带来有利影响[3]。其次,Bim技术在钢结构工业建筑改造中具有经济性。Bim技术在钢结构工业建筑改造中节约项目全程的造价,使得钢结构工业建筑改造有更广阔的前景。在工业建筑的设计初级阶段,Bim技术的使用,建立了节约时间和精力的数据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优化人力和物力的调动,将工作更好的分配后进行系统化统筹,全面清楚的展现成本信息,对成本数据高效处理,从而掌控钢结构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危机问题,更好的知晓和应对钢结构工业建筑改造中的成本需求。然后,Bim技术在钢结构工业建筑改造中具有简便性。Bim技术在钢结构工业建筑改造中降低设计难度,简化设计前言程序。在工业建筑的设计初级阶段,Bim技术的使用,可以使设计方案的二位图纸与实际相同步,及时更新,快速且便捷的形成结构详图,大大减少了设计过程中的难度,也减少了应对二次或者多次细节的改动难度[4]。接下来,Bim技术在钢结构工业建筑改造中具有直观性。Bim技术在钢结构工业建筑改造中直观的表达了钢结构工业建筑搭配,形成可以直接预览的模型结构。在工业建筑的设计初级阶段,Bim技术的使用,自动且直观的将钢结构工业建筑模型形成,实现四维立体的可视模型,便于观察和改造。最后,Bim技术在钢结构工业建筑改造中具有安全性。Bim技术在钢结构工业建筑改造中提高对生命的重视程度,增加钢结构工业建筑的安全性。在工业建筑的设计初级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行阶段,Bim技术的使用,借助计算机技术监控整个钢结构工业建筑群体的全建筑生命周期,在发现问题时及时报告,并且提前整合出将要面临的各种隐患问题,提高钢结构工业建筑的安全性能,减少不必要的经计损失。

四、Bim技术在钢结构工业建筑改造中应用的现状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前景篇9

一、3Dmax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3Dmax虚拟现实技术的目的是运用具有强大计算功能和图形渲染能力的计算机,创造出一个视觉效果类似真实世界的虚拟空间。目前,利用3Dmax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虚拟场景真实再现、场景还原等活动,这项技术在自然地理遗产及人文历史研究、保护工作中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已经得到了国际范围的广泛认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3Dmax建筑漫游动画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由于其前所未有的人机交互性、真实的三维仿真技术、虚拟动态建筑空间等优势都是传统虚拟平面技术所无法匹敌的,因而得到了更多企业的青睐。3Dmax建筑动画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前行军。

二、3Dmax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我校3Dmax课程教学的现状我校现有的3Dmax课程是制作虚拟的三维平面图像,课程设置包括建模基础和渲染基础,对动画部分没有涉及。而新兴起的3Dmax三维动画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新技术,该技术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建筑、城规、室内等领域,比平面图更为直观,动态表现是从平面视角向全方面地视角转化的过程,这样可以更加真实的再现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能带给观赏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适用于那些尚未实现或准备实施的项目,使观者提前领略实施后的精彩效果,这些都是传统3Dmax课程教学无法达到的。如何建立起适合于本校特点、适合学生特点、符合动画教育规律的教学模式,是各个院校都在进行探索的课题,3Dmax课程的改革已经变得迫切和势在必行。

(二)3Dmax课程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由于3Dmax建筑动画课程的优越性,伴随着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却在盲目地设置以建筑动画为基础的课程。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范围内大约有三成的高校不同程度的开设了建筑动画的相关课程。虽然建筑动画专业在现在社会的人才需求量有比较大的缺口且市场前景广阔,但是该专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而这些恰恰是现有许多高校盲目跟风开设该课程所不能满足的。这种高门槛就导致了大多数建筑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因工作难找而纷纷转行。建筑动画专业对于学生的要求往往只是具有最基本的美术功底和软件操作能力。一般来说,能够熟练地操作3dsmax软件就能进行基本的房产小区的建筑漫游动画设计。但是该行业还需要学生具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素养,所以在课程教学上除了需要学生软件操作技术过硬还应设置相关专业理论教学,让学生具有理论知识储备。

(三)3Dmax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市场需求随着高校资源的优化和调整并结合现今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对3Dmax教学是否增设建筑漫游动画课程而进行充分的论证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建筑漫游动画专业的整个发展历史不超过十年,真正被人们认识和接纳也是只有短短几年时间,它是国内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一个新兴的专业,因此建筑漫游动画专业并未形成完整而系统的教育体系,但是该专业无论是从技术还是理论上都得到了建筑界乃至整个环境艺术设计业界的广泛关注。2.就业前景新世纪以来,3Dmax建筑漫游动画已然成为虚拟现实技术进驻中国后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领域,也是未来房地产、建筑表现等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作为新兴的科学,3Dmax建筑漫游动画还处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的阶段,与高校或者培训机构的教学还处在不断磨合和探索的阶段,但是基于该学科本身在实践类课程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3Dmax建筑漫游动技术画已经不只应用在房地产行业上,而是朝着更加广阔的领域渗透。调研显示这项技术在水电工程或建筑投标、房地产或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古建复原等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现今竞标一纸表格、几张图片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建筑漫游动画则可以直接看到项目的效果及规划应用,它比文字和静止的画面更具感染力,可以大大提升竞标的成功概率;房地产及景观设计中应用建筑漫游则可以使业主在未完成的项目中仿佛身临其境,畅游其中,具有更强的临场感,为业主增加购置的信心和动力;城市规划中建筑漫游的应用可以让城市在时空中穿梭,完整地呈现城市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于古建的复原建筑漫游动画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历史长河中许多古代建筑的宝贵遗产已经香消玉殒,建筑漫游动画技术可以很好地复原和再现古代经典,为史料的充盈与传承贡献力量。由此可见,3Dmax建筑漫游动画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的就业前景不可限量。

三、3Dmax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完善和扩充课程教学深度通过对3Dmax课程教学现状的调研,国内大部分高校3Dmax课程处于制作虚拟的三维平面图像的层面上,现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向3Dmax建筑漫游动画的方向变革,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扩充现有知识结构,增设3Dmax动画、aftereffects、premiere等软件课程的教学,并且交叉设置与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相关的专业课程,使3Dmax建筑动画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相互融会贯通。

(二)建立以导师工作室为单位的教学管理体系国内外许多知名大学例如央美,清华美院,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等都采用了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绩。传统的教学形式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缺乏实践性,而导师工作室教学可以围绕教师主要研究的课题项目展开学习,并以学生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不同的课题或者项目进行研究和练习。工作室可以允许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打破年级界限有助于学生互助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氛围,导师要起到对学生的点拨与从业引导,以及对项目的整体管控的作用,提升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系统的强化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突出学生各自的专长,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明确专业方向。导师工作室还可以承接社会实际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带薪实习,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更快的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好地解决了该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建立起企业化的教学管理体系除了创建导师工作室,还要建立工作室企业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加入工作室的学生应该兼具学徒与员工的身份,接受准企业化的标准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聘请企业或社会上有经验的设计师担任外聘教师,对整个教学工作进行督导,定期举办行业前沿的专题讲座并对练习项目进行指导。这些人员动态地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来,可以为学生带来行业的最新动态,也给学生树立了专业理想和标杆,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完美对接,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四、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前景篇10

关键词:VR/aR;建筑设计;建筑施工

中图分类号:tp3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1-0118-01

1相关介绍

1.1虚拟现实技术--VR

虚拟现实技术,为一种随着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新技术,其通过三维图形生产技术、多传感器交互技术与高分辨率现实等,生产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并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等,模拟人的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觉器官功能,使人可以沉浸在计算机模拟的虚拟环境中,并通过语言、手势等自然的方式与其开展实时交互,创建一种人性化的多维信息空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1.2增强现实技术--aR

增强现实技术是在虚拟现实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将计算机生产的虚拟物体、场景或者是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之中,进而实现对于现实世界的增强。增强现实技术不仅仅将虚拟对象引入到真实环境中,同时还可以动态赋予对象位置与姿态,进而保证虚拟对象与真实场景的一致性,使得增强现实环境的漫游更贴近人眼睛的观察习惯,利用这种交互方式显得更为自然。同时,因为增强现实技术保留了真实的场景,所以输出结果更为真实。增强现实技术的实现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通过摄像机拍摄真实世界场景,得到真实实际的视频流,通过跟踪算法,实时对视频中的每一帧图像开展处理与计算,计算得出真实世界对于相机的位置与姿态,并将计算结果经过几何变换用于注册虚拟对象在真实场景中的位置与姿态,产生虚拟场景。再通过视频融合技术,将虚拟场景与真实世界的视频流融合,得到融合结构实时输出到显示设备,增强现实技术主要应用的建筑的设计阶段[1]。

2VR/aR在建筑设计阶段的运用

2.1aR与建筑设计

可视化的设计为设计师之间贡献设计视角、进行提供设计的关键,一个更为直观的可视化平台对于如今需要有效地处理数字信息的建筑设计产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增强现实作为一种增强的可视化手段,也将在建筑设计之中占据一席之地。aRCaD系统是暖通、给排水设计师通过可视化设备可以在虚拟的3D空间中多角度的观察管线进行设计深化并检验CaD图纸中存在设计问题。英国伦敦博物馆使用aR技术推出了时光机器的智能手机应用,将历史的图片与信息叠加到现在的街景上,加深后人对于历史的文化理解。唐溆平[2]通过例子分析了建造aR数字城市的可能性,也就是利用三维追踪技术,应用点云无标记的识别目标物体并在实物上覆盖各种的数字信息,并结合云计算,实时同步学习与映射算法的优化进行了信息的传输,最后通过移动设备下载信息实现数字城市的应用。

2.2VR与建筑设计

使用VR技术开展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可以通过可视化、动态的方式全方位的展示建筑物所处的地理环境、建筑物外貌以及建筑物内部的构造以及各种附属设施,进而使人可以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甚至在未来的建筑物中漫游。所以VR技术是建筑方案设计装修效果展示以及方案投标、方案论证与评审的有利工具,对于建筑设计、房地产业与建筑装修业等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VR技术进行建筑物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虚拟场景建模、虚拟场景渲染、虚拟摄影机设置、运动速度控制以及虚拟观察者各种动作的模拟(步行、旋转及其它动作)等等。

3VR/aR在建筑施工阶段的运用

3.1aR与现场施工管理

因为aR可以在施工现场加载虚拟的施工内容,使得现场人员从平面化的数据提取这种需要较高专业素养的活动之中解脱出来,就可以在现场施工管理中减少因为施工组织与图纸误解或信息传递失真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减少施工人员反复读图与识图的时间,辅助施工人员的管理,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培训甚至通过加载明显的标记信息强调重要节点的施工进而有利于现场安全管理。

3.2VR与建筑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的施工方法及施工组织的选择和优化主要是建立在施工经验的基础上,但是现代的建筑基本都追求具一格,建筑工程施工成为不可完全重复的过程,因此这种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使用施工虚拟仿真技术就可以直观、科学地展示不同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措施的效果,可以定量地完成方案的对比,有助于施工方案的选择和优化,真正实现最优施工。施工虚拟现实技术能使工程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机试验施工。

4结语

将VR/aR用于建筑施工的模拟,不仅能够以三维图形、影像等形式实时地、动态地显示施工方案实施的全过程,且工程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软件方便地选择观察角度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漫游,以获得全面的印象,并可以对方案反复进行试验,有利于对各道工序的协调组织。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VR/aR将会得到更为长足的发展,必将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全新的体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