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用户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5:14

保健食品用户分析篇1

[关键词]解酒类保健食品;营销策略;客户关系管理;终端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c)-119-02

当前市场上保健食品的种类繁多,而大部分保健食品的功能宣称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抗疲劳这三项,约占62.2%[1]。如此集中,容易造成竞争过于激烈,很难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解酒类保健食品由于功能宣称明确,市场潜力巨大,受到了很多企业的青睐。本文针对解酒类保健食品的营销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解酒类保健食品的特点

目前市场上的解酒类保健食品,一般主要是通过作用于人体解毒器官肝脏,提高肝脏功能,帮助肝脏分解酒精,加快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来达到解酒的效果。目前世界上解酒类保健品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莱福宝保肝丸(新西兰)、排毒养苷宝(美国)。国内比较出名的品牌主要有海王金樽、“陪酒师”解酒茶、酒伴侣等。此类产品的主要原料为葛根、牛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因此产品的功能宣称主要集中在解酒保肝、提高免疫力、提高记忆力三方面。

2解酒类保健食品的市场现状

据统计,我国饮酒消费人数超过5亿人,而愿意服用或已经服用过相关解酒产品的人数约占5%,相当于中国人数的0.3%左右,市场前景相当乐观。然而理论归理论,实际情况则是,至今全国没有哪个产品能够成为该类产品的主流消费,全国大大小小的产品加起来超过100个,至今尚无强势产品品牌出现。归结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在营销策略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盲目相信广告的作用,有的不注重品牌建设、客户关系的管理、终端建设等,这些都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因此,提出合理可行的营销策略是目前各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3解酒类保健食品的营销策略

3.1加强品牌建设

目前市场上解酒类保健食品的品种虽然很多,但“短命”现象严重,强势品牌不多。随着我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日趋成熟,消费者已经具有较强的品牌意识,比较注重实际效用,包装和广告等对其影响程度有限。上海市保健食品市场消费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时,50%的消费者选择了品牌,26.7%的消费者选择了效用,选择价格的占17.6%,注重包装的占14.3%,选择成分的占13.7%,选择广告宣传的占10.3%[2]。因此,加强品牌建设是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满足消费者需要,占领市场份额,以求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解酒类保健食品由于其成分比较固定,生产工艺也大致雷同,因此众多产品在品质上并无本质区别,唯一出路就是依靠品牌取胜,通过品牌建设赢得顾客对品牌的忠诚。首先,应创立品牌知晓度。企业在创立品牌之初,必须首先让有关消费者知道其品牌的存在,这样才有可能使其进入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可以认为,选择一个易读易记的品牌名称对建立品牌知晓度至关重要。此外,有效的广告、公共推广以及人员推销都可以起到宣传品牌的作用。第二,建立品牌形象。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服务充实品牌内涵,并把产品的高质量信息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消费者。第三,提高品牌忠诚度。所谓品牌忠诚度是指由于质量、价格等因素的吸引力或某一品牌的个性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相吻合,从而使消费者对该品牌产生了情感,形成偏爱并长期购买这一品牌产品的行为。

3.2探索多元化的营销模式

3.2.1会务营销会务营销相比单一的广告,其口碑建立和服务沟通上要强大得多。一是它能直接与消费者接触,能准确把握住消费者的需求动向和各种反馈意见,能直接促进销售。二是能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前期广告费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成本可控,风险较小,对于资金实力不强的非主流厂商尤为重要。例如夕阳红保健食品就通过定期对老年客户开展会议营销,在提升客户忠诚度的同时也让自己的业绩提升了很多。因此会务营销作为一种重要的战术手段,得到越来越多厂商的青睐。

3.2.2体验营销体验营销就是在整个营销行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感性信息的能力,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更多感受来介入其行为过程,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体验是企业和顾客交流感官刺激、信息和情感要点的集合”,所以使消费过程(即产品交易过程)成为记忆是体验营销的关键。很多生产企业越来越重视体验营销的重要作用。例如,农夫山泉通过工业旅游的形式,直接让顾客体验产品的制造过程,让顾客亲临现场体验,不仅对产品的信任度大大提高,而且还能把他们的所见所闻介绍给亲友和同事,形成很好的口碑传播效果。

营销是为了满足需求服务的,是一种把产品变为商品的艺术。因此,营销所提倡的是围绕消费者多变的需求来努力适应和引导,其营销模式应该是多变的,不能只强调一种模式做市场。解酒类保健食品企业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资源状况、人才储备、产品质量、市场认同度、竞争产品的现状和公司的可控程度等来选择一个或几个营销模式。但不能照搬照抄,其产品成功的希望和出路就在于创新。

3.3重视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CRm)是通过培养企业最终客户、分销商和合作伙伴对本企业及其产品更积极的偏爱或偏好,留住他们并以此提升企业业绩的一种营销策略。依据帕雷托原理(即二八法则):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源于20%的顾客。又根据克尔德和萨塞的研究结果:顾客忠诚度增加5%,企业利润将增加25%~85%[3]。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忠诚顾客对企业的价值,他们把建设与发展顾客长期关系作为营销工作的核心。

解酒类保健食品的市场竞争激烈,客户资源是每个厂商都非常重视的,尤其是下游经销商。因此,维持好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异常重要。解酒类保健食品企业应当加强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把客户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建立包括联系记录、购买记录、消费偏好、投诉记录、服务记录等企业所掌握的客户所有信息的客户资料库。通过电话咨询、拜访、现场交谈等手段经常与客户沟通,并强化跟踪服务和信息分析能力,与客户建立起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一对一关系”,全面了解客户对产品、价格、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及时地把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送到他们手中,提高顾客满意度,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

3.4加强终端建设

产品只有占据终端市场,在销售点上与顾客见面,才有可能被顾客购买。有数据表明,消费者在到达终端前就计划好购买何种产品的仅占30%,而70%的消费者是在销售终端决定购买何种产品以及购买的数量,而且已有购买计划的消费者中,又有13.4%会因某种因素的变化而更改原来的购买计划。因此,销售工作的首先要求是把产品摆到零售店的柜台上,让消费者看得见、买得到[2]。

解酒类保健食品的零售终端具有多样性,分布在药店、超市、酒店、KtV等多种终端。解酒类保健食品的零售终端应根据其产品特性、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程度和购买习惯等进行选择。一是药店,解酒类保健食品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食品,拥有解酒保肝的功效,其传统的渠道就是药店。加强对终端药店的掌控,建立与药店良好的终端关系,通过药店可以迅速收集一批消费者信息,利用系列服务手段,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良好的口碑。二是超市,当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时,可以将渠道拓展到超市,以方便消费者的购买。三是酒店,酒店目前成为很多厂商的必争终端,因为有些消费者不会为了喝酒而特意到药店或超市提前购买产品,在酒店买此类产品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加强对酒店的终端建设,无论对于产品的知名度还是销售额都会得到非常好的效果。四是KtV,KtV作为一类娱乐消费场合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市场,目前有很多厂商针对KtV做了很多促销活动,如有些厂家免费为KtV提供解酒产品,目的是让消费者消费更多的酒水,以此从消费酒水所得的利润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真可谓是市场操作的高手。

4结论

本文先分析了解酒类保健食品的特点及市场现状,然后从品牌建设、营销模式、客户关系、终端建设等方面分析探讨了解酒类保健食品的营销策略。但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需要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怀新.保健品业谁将胜出[oL].中国经济网,2003-08-05.

[2]陶琼,刘秋剑.我国蜂产品保健食品营销策略探讨[J].蜜蜂杂志,2005,(7):7.

保健食品用户分析篇2

投资规模:亩投入5000元左右。

适合人群:黄瓜产区的专业种植户或普通农户。

新闻链接:2005年5月12日,《法制晚报》报道:戴安娜水果黄瓜亩产可达8000公斤,其市场价格在6元/公斤左右。

品种介绍

水果黄瓜瓜长12~15厘米,无刺,直径约3厘米,风味浓,口感好,清香脆甜,颜色深绿,光滑均匀。水果黄瓜以保护地栽培为主,适于秋冬加温温室,冬春温室及春大棚种植,可作为特种蔬菜供应元旦、春节及五一。其生长势旺,坐果能力强,耐霜霉、白粉、枯萎病,丰产潜力大。

效益分析

水果黄瓜从播种到商品瓜采摘约45天左右,每年可种植2~3茬,亩年产量在8000公斤以上,按3元/公斤销售,则每亩年创收2万元左右。

经营建议

1.水果黄瓜既有进口品种,亦有国产品种,但种子价格都比较昂贵,育苗时宜采取精量播种,一次成苗。苗床可采用马粪酿热床或电热温床。2.栽培中,一般根部不留瓜,把幼瓜及时摘除,以利植株生长,争取采收上市时间。前期商品瓜亦应提早采收,以提高前期产量。

“薄壳1号”仁用杏

投资规模:亩投入1000元左右。

适宜地区:花生产区。

适合人群:普通农户。

案例:浙江省衢江区的俞源良已经把当地的黑花生打造成了知名品牌;2005年,四川省三台县乐安镇的李小林种了13.5亩黑花生,预计收入可达3万多元。

品种介绍

新品黑花生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育成,是一种含有高蛋白、高精氨酸、高硒、高钾、高黑色素的优良品种。黑花生具有防治癌症、保护肝脏、保护心肌健康,防止心脑血管病、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功效。在保健食品及医疗食品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效益分析

每亩可产干花生350公斤左右,目前黑花生的产地收购价一般在10元/公斤以上,每亩黑花生单季可创收3500元左右。

经营建议

1.园地要选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地形开阔的坡田、梯田;避开风口、迎风坡面和低洼地方,以防春季寒流侵袭和冷空气沉积造成冻花冻果。2.果实完全成熟后才能采收,采收后可直接销售干、鲜杏仁,或加工成杏汁、杏脯、杏梅、果丹皮等系列产品销售。

黑花生

投资规模:亩投入1000元左右

适宜地区:花生产区。

适合人群:普通农户。

案例:浙江省衢江区的俞源良已经把当地的黑花生打靠民了知名品牌:2005年,四川省三台县乐安镇的李小林种子13.5亩黑花生,预计收入可达3万多远。

品种介绍

新品黑花生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育成,是一种含有高蛋白、高精氨酸、高硒、高钾、高黑色素的优良品种。黑花生具有防治癌症、保护肝脏、保护心肌健康,防止心脑血管病、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功效。在保健食品及医疗食品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效益分析

每亩可产干花生350公斤左右,目前黑花生的产地收购价一般在10元/公斤以上,每亩黑花生单季可创收3500元左右。

提示

1.从有一定技术实力和良好信誉的单位或种植户处引种。2.作为一种新型保健食品,种植户宜接照无公害农作物或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种植。3.黑花生的核心消费群为营养、保健意识比较强的大、中城市市民,主要渠道为超市。

阳荷姜

投资规模:亩投入2000元左右。

适宜地区:南方地区。

适合人群:普通农户及专业种植户。

案例:近年,湖北省竹山县少数农户将阳荷姜在大田规模化种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四川德阳市的谢先生以好价钱把自家种植的阳荷姜卖进了农贸市场和超市。

品种介绍

阳荷姜,以其刚出土的粉红色嫩芽苞供食用,可直接切丝炒食,多数与辣椒共泡于酸菜坛中制成泡菜。用其配菜色泽美观,风味独特。阳荷姜不仅可食用,而且具有活血调经、镇咳祛痰、消肿解毒等药用功效,同时还富含氨基酸、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是一种有很高食用价值的山地特菜。

效益分析

阳荷姜一年种植、多年受益,一般每亩年可收嫩芽苞1000~1500公斤,目前其市场价格在4~5元/公斤左右,若按3元/公斤销售,则亩年产值3000~4500元。

保健食品用户分析篇3

1前言:

1.1行业介绍

绿色食品行业从1990年5月15日,中国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以来,中国绿色食品事业已经经历了十年发展历程。这个历程又可分为三个阶段:提出绿色食品的科学概念建立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系统组织绿色食品工程建设实施稳步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推进。

1.2企业介绍

垦荒人(集团)于2011年12月26日在南京市云锦路成立家垦荒人绿色食品店,公司秉承全球原产地、优品、甄选的宗旨和原生原长、精益求精、中华精粹、万家共享的原则,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天然、健康、安全食品和消费渠道,以创造消费者的高品质生活。.公司一直以来专注于自主品牌系列绿色、有机食品的开发和推广,兼营国际、国内各地特色食品,依托全球产品资源及垦荒人品牌优势打造垦荒人集团食品连锁营销网络,不断提升北大荒东北地区以及垦荒人品牌产品在低、中、高端消费区域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2环境分析

2.1宏观环境

垦荒人企业现在所处的环境就是市场上存在数量较多的关心产品质量胜于关心产品价格的顾客,垦荒人考虑争取产品质量优先,价格方面考虑相对次要,以此来树立和维护品牌和品质形象的价格策略。

折扣定价策略:垦荒人企业会采用折扣定价的方法,酌情调整其折扣和折让。垦荒人通过给那些有过大量购买的顾客采取一定的折扣,以鼓励顾客来购买更多的产品。

心理定价策略:垦荒人企业的产品虽然是以中老年顾客群体为主要目标,但是也有年轻人群体进行购买来当作送给长辈的绝佳礼品,所以垦荒人针对消费者的不同心理,制定相应的商品价格,以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来提高产品的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以此来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垦荒人企业围绕着产品质量和消费群体进行定价,充分把握食品市场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具有较强竞争力。

2.2行业环境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给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近些年,我国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和法规,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无污染、安全的绿色食品已成为时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绿色食品国内销售规模为4557亿元,2019年中国绿色食品国内销售额达到4656.6亿元,同比增长2.19%。

2.3消费者分析

绿色食品的消费者在女性和老年人居多,其重要原因是注重保养、健康,垦荒人一直是针对中老年客户的需求进行的产品设计,包括易吸收的玉米面糊,低糖饼干,无蔗糖苏打饼干等,都是为了能让老年人在食用的时候感受到垦荒人的细心和用心,当然,大多数老年人还是会由于产品价格的原因而放弃购买,其认为每天的一日三餐足以解决他们的温饱与健康,因此我们在做老年市场的同时,也要兼顾部分女性市场,因为这部分市场有无限的市场潜力以及购买能力。具体促销方式见本文6.4.3。

3Swot分析

4市场目标和市场战略

4.1我们对当期策划的目的主要是针对老年客户,其次是女性客户对其进行口碑宣传和网络店面以及门店推广,由于这部分消费人群基数庞大,我们进入女性市场又处于初期,因此我们主要以推广策划战略为导向进行市场推广进而积累消费者数量帮助我们进入两个消费群体的市场中期稳定状态。

5Stp分析

6营销组合策略

6.1产品策略:在保证核心产品质量为第一的基础上,增加附属品的研发和设计,如附属产品的质量及相关作用方面。例如,在外包装的设计上也围绕绿色的主题,利用可降解的米面袋、以可降解塑料瓶代替塑料瓶装油醋等,做到“双绿色”的产品经营理念,在市场中也会占据一定的影响力。要保持好绿色食品的高质量、高品质,从产品来源选择到最终分销和最终市场,每个分支机构都遵守规范,充分体现出绿色食品的质量优势,提高消费者对于绿色食品的信心,也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6.2价格策略:可做联动——一体化销售模式,垦荒人本身就是直销的销售模式,在各大城市都有自己的门面店,可结合各地实际收入情况进行分析,整合出每个城市的客户平均收入,进而为每个城市规划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销售价格,此为联动。所谓一体化,又是指产品本身不应价格的高低而减少其量和质,做到变价不变本,真正把向全国开展系列原产地、优品、甄选食品的理念发扬出来。

6.3渠道策略:作为直销行业,门店的存在已经是在同行业之间竞争的一个主要优势,因此在渠道方面不需太多的延申,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口碑。

6.4促销策略:

6.4.1

在宣传方面采取广告宣传的方式,利用自媒体的网络进行直播带货是一方面,在各商城、市中心做好广告赞助,通过大量的信息打开市场的大门。人员推销方面进行广告指引,人员讲解,达到让客户熟知我们的绿色绿在食品,绿在包装,绿在健康。

6.4.2

由于垦荒人的产品都是店面和网上的单一销售,即按规定数量和规定价格对单一产品进行售卖,故在一定程度上流失了一些想要购买少量但产品种类多的顾客。因此在促销活动中,应进行创新型促销产品组合,也就是将我们垦荒人的多个产品做出大礼包的形式满足顾客对产品组合的需求。例如下表

组合名称

内容及价格

产品内容

价格

无糖低价早餐套

1无糖精低脂即食冲饮玉米糊400g

2垦荒人盐咸味苏打饼干共3盒每盒540g

69元

低糖高级套餐

1垦荒人原味速溶豆浆1袋

2蔓越莓代餐饼干1袋

59元

经典小零食套餐

1泡脚去骨凤爪108g

2比利时饼干400g

3黑芝麻酥160g

69元

6.4.3由于目前的垦荒人市场基本上是针对于中老年人的,以养生、健康、低脂的食品对其供给以吸引目标客户但是其在市场中的目标顾客所占比例较低,故我们准备针对女性客户进行口碑宣传,并做出尽量让女性顾客满意的促销产品方略。例如对于经期女性提供红糖水、姜茶的购买和配送让女性客户感受到我们的热情服务以及外送效率,并在双十一等节日推出转对于女性的即食代餐食品从而瓜分一小部分女性市场份额。

7.具体执行活动

保健食品用户分析篇4

本次调研反馈出来怎样的饮食观念?

英敏特:在对3000名互联网用户的调研中,“保持健康的体魄”居于2014年个人目标第一位,同时,“拥有更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进行更多的锻炼活动”成为消费者最迫切想要实现的目标,分别有78%和73%的用户表示一定会去实现。关于在过去的2013年中是否实现更好的饮食习惯,多数人在多吃蔬果等健康食品、减少外食等方面有较好的转变,在少吃零食(如巧克力、蛋糕、薯片、糖果等)方面做得相对较差,巧克力、糖果、饼干等零食每年的消费量都在增长。

尽管很多消费者对健康饮食有着良好愿望和较强的信心,对零食的喜爱和需求却没有减少,但同时也对零食乃至其他包装食品提出更高的要求。调查显示,如今更多的消费者希望详细了解食品成分,52%的人表示会在购买食物前查看食品标签,其中,他们最关注的是食物是否添加防腐剂、色素和其它对健康不利的成分。

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健康、天然的食品,使得这类食品呈现怎样的研发趋势?

英敏特:健康食品的研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减少”,通过减少食品中不太好的成分,比如过多的糖、盐、食品防腐剂、公认的污染物或有害物质等。近年来较多推出中秋低糖月饼就是实现“减少”的一个实例。其次是“营养零食”,为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有些食品开始采用健康果蔬、坚果等代替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原材料,让人们觉得零食也可以满足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最后是“功能性天然成分的添加”,比如添加人参或者洋甘菊的无糖饮料。这三个趋势都是基于消费者对食品口味和健康的双重需求,他们渴望食品能保持原来的感官体验,同时也希望食品能帮助达到他们的健康目标。

保健食品用户分析篇5

关键词:羊肉HaCCp体系CCp

国际权威机构所认可的HaCCp体系是一种食品安全全程控制方案,从1988年开始,我国的食品加工过程中开始引进、研究并实施HaCCp体系[1]。该体系主要应用出口食品的生产加工或大型食品企业的农畜产品的生产加工等,已取得显著的效果。然而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是国内的食品企业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没有实施有效的监控力度和预防措施。所以我们希望不仅在出口食品及大型食企中应用HaCCp体系,而且中小型企业或农业个体户的食品生产中也能应用该体系。

据有关报道,国内肉羊养殖业发展速度迅猛,成为畜牧业生产的新型产业之一,正在逐步形成。然而其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不高,且缺乏规范化、优质、科学的养殖技术标准和技术指导。常常出现羊肉中兽药残留量高、激素和药物添加剂超标、重金属元素时有超标,疫病传染等问题,由于小型农户的安全意识不高以及一些监管部门的疏忽,使得这些药残畜禽产品充斥日常生活市场,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身体健康。因此,中小型农户需要建立HaCCp体系以保障内销的羊肉安全卫生质量。

在中小型农户生产羊肉中应用HaCCp体系,需要对养殖和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危害分析,对于可能的潜在危害提出可控制的预防措施,制订HaCCp计划档案和保管制度。对产品实施“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实现羊肉的安全、优质生产。

一、羊肉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

饲养活羊屠宰清洗排酸修割包装、贮藏和出售

二、潜在危害分析【2】

1.羊场的生态环境和饲料的生产

中小型农户对于羊场的选择并无观念,通常都是随意赶至某山头进行喂养。然而由于现代工业发展的而代价: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农业生产深受其害。农作物、牧草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污染水体,过量农药、化肥,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通过食物链(羊)的富集作用被人体吸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安全。

故引起重视,为避免潜在的污染和危害,羊场的选址应该远离工业基地和采矿区。所灌溉或饲养羊的水源必须无污染、符合nY5027-2008《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牧草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不得过量或引入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并且要健全兽医防疫体系,详见nY5149-2002《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政府应重视当地中小型农户的羊肉生产,可邀请有关专家考察、指导羊肉生产,引入羊肉生产的先进技术,普及肉类及肉制品的相关国家国际标准,严格控制当地羊肉生产的质量。从而有效地促进羊肉生产产业的快速发展。

2.羊肉的屠宰加工过程

中小型农户由于资金、技术的不足,在肉羊屠宰加工过程容易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其所使用的加工工厂通常是小作坊,没有严格控制加工厂的安全卫生。由于加工技术易检出的微生物如下:大肠杆菌0157、布氏杆菌、肉毒梭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旋毛虫等。影响羊肉的产品质量,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根据我国现有的标准,肉羊屠宰加工企业必须符合GB/t12694-1990《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GB/t17237-2008《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以及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13457-1992《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生产的产品符合GB2707-2005《鲜(冻)畜肉卫生标准》。并且不得检出上述的病原体。

这些相关知识应当有相关部门和专家向中小型农户宣传和指导,才能大幅度提高市场上的羊肉及其制品的质量。

三、确定关键控制点和管制标准与监控措施【2】

1.确定CCp

①原料验收:屠宰前的羊的健康和生理状态影响羊肉的品质。活羊必须来自非疫区,不染病变,要求为健康畜。病死羊易引起传染病[3],且若羊肉体内的兽药残留量超标,以及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那么摄食该羊肉会引起人体免疫下降、患病甚至死亡。故原料是产生危害的重要环节之一,确立为CCp1。

②活羊屠宰:屠宰工具在操作前必须消毒,防止交叉污染。屠宰厂的设备卫生不足,易导致微生物污染。确立为CCp2。

③清洗:除去内脏后的羊,要求用清水将腔内余血冲洗干净,除去胴体表面的浮毛、异物杂质及微生物。不是CCp点

④排酸:排酸间的温度要求为0~4℃,时间为12~24小时。排酸的目的主要是降低羊肉的膻味,改善羊肉色泽、风味、嫩度等品质。不是CCp点。

⑤修割:按需求对羊肉进行修割,改善其外观形状,需要对其修整工具进行消毒,以免引入微生物,但不是CCp点。

⑥包装、贮藏和出售:要求包装材料为食品级,贮藏环境需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在出售前应进行抽样检验,主要检测微生物含量不得超标。确立为CCp4。

2.确立管制标准与监控措施见表1

四、结论

本文对HaCCp体系在中小型农户生产羊肉中的应用,寻求各个生产环节上加强安全卫生控制。引进先进技术[4],以保障日常中羊肉及羊肉制品的健康、卫生、优质。有利于在国内市场上提高羊肉食品安全的信誉度、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陈宗道、刘金福、陈绍军/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p188-203

[2]国家认监委/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

保健食品用户分析篇6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收入水平;扩展线性支出模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内需的扩大的愿望以及要求越来越强烈,城镇居民对生活消费的支出是社会内需的一部分,研究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消费结构有利于发现城镇居民在扩大内需上的作用以及出现的问题,有助于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研究消费结构,模型表示如下:

Vi=piQi=piqi+bi(X-V0)(i=l,2,…,m)

其中Qi、Vi是对第i类商品的需求量和消费支出,pi、qi分别为第i类商品的价格和基本需求量,bi为边际消费倾向,V0(=epq)为总基本需求支出,X为收入水平。估计估计eLeS模型中的系数方法:

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m个一元线性,回归模型:Vi=ai+biX,其中,ai=piqibiV0(i=1,2,m)

计算总基本支出V0:V0=∑ai/(1∑bi)

计算各项基本支出:piqi=ai+biV0(i=1,2,3,m)收入弹性:i=dQi*X/dX*Qi=biX/pi*Qi=biX/Vi

2.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2010年城镇居民各收入阶层的收入和消费结构分析。消费结构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把城镇居民分为五个收入阶层,分别为困难户、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户、中等收入户、中等偏上户、高收入户、最高收入户。

恩格尔系数差异。从整体上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为6703.7元,恩格尔系数为31.9%,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城镇居民平均处于富裕阶段。从各收入阶层来看,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高,恩格尔系数由40.7%下降至15.1%,有5%的城镇居民仍处于小康阶段,有20%处于富裕阶段,有80%处于最富裕阶段。

收入增长与消费增长的差异。2010年城镇人均收入为21439.15元,相对于2009年的18858.1元增长了13.7%,而消费性支出为13471.5元相对于2009年的12264.6元增长了9.8%。从不同收入阶层上看,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户、最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的收入增长高于平均水平,而中等收入户、最低收入户、困难户、中等偏下户的消费增长率高于平均水平。绝对值上看,收入增长率较低的最高收入户收入增长5085.6元,远高于困难户增长的547.3元,为困难户的9倍。支出增长率较低的最高收入户2757元,为困难户增长的458.5元的6倍。占60%的中等收入居民2010年相对于2009年的消费支出人均增加了3386元,占20%的高收入人均居民消费支出增加4494元,占20%的低收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加1647元。

边际消费倾向分析。运用eLeS模型对2010年城镇居民各收入阶层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各项目边际消费倾向,以及收入弹性。

表1

由上表可见,总的来看,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年基本消费需求为4563元,基本消费总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54。即每增加1元的收入,有约0.54元用于生活消费,而将有0.46元进行储蓄或是投资。

从消费支出项来看,边际消费倾向最高的为交通和通信,交通和通信支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渐提高,占最高收入户支出的12%,这说明对于城镇居民,交通和通信对其重要性强,当收入提高时,更加倾向于改善交通和通信结构。

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第二位高。虽然食品的支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消费支出所占比重降低,但城镇居民对食品的消费倾向仍然较高,当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他们仍然会把提高食品消费水平放在重要地位

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倾向排第三位,对于收入水平较高的城镇居民,更加倾向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支出,但这部门仅占收入的7.8%,针对城镇居民的消费倾向特点,加强发展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行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需求收入弹性分析。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反映了需求对收入的变动反应程度。当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时,消费需求变化幅度大于收入变化幅度,小于1时情况相反。由表1可知,城镇居民对生活消费支出各项的收入弹性系数均小于1,表明城镇居民收入变动幅度对消费变动的影响较小,即使收入水平较快增长,城镇居民对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也不会较快。收入弹性相对较高的是食品、衣着,当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时,会对食品和衣着支出的影响相对较大。其次是居住、交通和通信,收入水平的提高,对这两项的消费支出反应一般。而医疗保健和其他商品服务的收入弹性系数最低,当收入水平提高时,想要提高医疗保健、商品服务等消费支出的愿望并不强烈。总的来看,城镇居民对生活消费支出的提高愿望并不强烈,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并不强烈。

3.结论

城镇居民大多数处于富裕阶段。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相对于国际标准的比较,我国有95%以上居民除以富裕阶段以上。生活消费支出主要由高收入居民带动,其次是中等收入居民,最后是低收入居民。

整体来看,城镇居民对生活消费的总体支出或是各项支出的倾向较低。就对各项支出倾向看,更倾向于交通和通信,交通和通信支出,收入水平较高的阶层更加倾向于交通通信、教育的支出。而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倾向较低。

我国城镇居民对增加及改善除食品和衣着外的生活消费支出的愿望低。对生活消费支出的各项需求收入弹性低,不利于改善居民消费结构。

4.政策建议

提高中等收入水平居民消费愿望。占城镇居民人口数量的60%的中等收入居民年消费增长绝对数低于占20%的高收入居民。提高中等收入居民的支出有利于扩大社会内需。

改变消费观念。城镇居民对生活支出消费仍较为保守,对生活消费支出各项的消费倾向低,以及需求收入弹性低是我国无法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原因。改变消费观念有助于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及需求收入弹性,有助于在根本上增加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03

保健食品用户分析篇7

1.农村生活消费特点及趋势分析

随着人均纯收入的提高,农村居民也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优化,呈现出新的消费特点和倾向。

1.1 生活消费各项支出增多降少,文化教育与娱乐用品与服务、居住、其他类商品与服务增长较快,食品、居住、交通与通讯三项支出所占比重较大。

自2004年以来,中央已经连续了7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中央以及各级政府对农村农业政策资金项目的三倾斜、一系列惠农利农政策的实施,都使得农业、农村、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相应的,消费水平也呈现了大幅上涨的态势。与2005年相比,2008年,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了959.9元,增长了44.32%,除去医疗保健支出因为新农合的实施而有所减少外,其他各项支出均有增长,食品、衣着增长较慢,增长最慢的主食也有12.16%的增幅。尽管扣除物价因素后主食实际增长速度为负,但这与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主食在农户人均生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降低,这符合恩格尔定律,但主食依然是农村居民最主要的消费项目,2008年在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仍然占到了38.2%。增长最快的当属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增长了85.53%,增加了115.3元;其次是居住,增长了74.5%,增加了297.2元,位于第三位的是其他商品和服务,增长了66.33%,增加了25.8元。尽管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和其他商品和服务两项支出增长很快,但由于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很小,合计占到了10%,对农村消费的拉动作用较小,居住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在20%以上,近几年增长也比较快,在促进农村消费方面大有潜力可挖。

1.2 农村居民消费由生存型向发展享用型转化,消费领域拓宽,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2005~2008年间,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衣着、居住、设备用品等基本生存型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都在71%上下,2006年较低为69.3%;用于医疗保健、文教娱乐、交通通讯等发展享用型消费支出的比重在30%上下。但值得指出的是,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现在的食物、衣着、居住等生存型消费已远非传统意义上的生存型消费品,更多的是发展享用型消费品。

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服务型食物支出比重稳步增长。主食消费下降较快,在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13%下降到2008年的10.1%,此外,豆类及豆制品、坚果及制品的消费量也不断下降,蔬菜、食油、肉禽及制品、蛋及制品、食糖、水果及制品的消费量稳步提升,尤其是蛋及制品,2008年比上年同期增长20.1%,人均消费增加了1.27千克;肉禽及制品的消费量因为价格大幅上涨有所降低,由2005年的人均消费10.54公斤降到2008年的9.34公斤,降低了11.4%;人均食品消费服务性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比重稳步增长,由2005年的10.4%上升到2008年10.9%,上升0.5个百分点。

农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向高档化和现代化发展。

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等耐用消费品随着收入的提高,高档耐用消费品开始步入普通农民家外,空调、微波炉、抽油烟机、计算机、音像设备等高档耐庭,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为用物品也进入寻常百姓家,农民生活呈现出一派现代151.9元,比2005年增加50.4元,增长了50%;除彩色气息。

农村居民住房趋向“宽敞、舒适、美观、实用”,居住状况呈现出“面积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好、造价越来越高”三大特点。2008年,农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696.1元,比2005年398.9元增加了297.2元,增长了74.5%;人均住房面积由2005年的22.9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30.7平方米,增加了7.8个平方米,增长了34.1%;住房结构由砖木结构向钢筋混凝土结构转变,2005年,钢筋混凝土结构面积占年末住房面积的1.3%,2008年,这一比重上升到23%,单位住房面积价值也由2005年的231.4元/平方米上升到2008年的317.9元。

衣着、交通通讯由实用向舒适、高档、美观转变,更加注重文教娱乐、健康等的心理需求。2008年,农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203.7元,比2005年增加48.2元,增长了31%,衣服数量大幅增加,质地高档的毛料和皮料服装明显增多,穿着越来越城市化和高档化;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越来越多样化,自行车、摩托车、电车的数量、档次都在不断提高,家用汽车也开始进入中高收入家庭,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迅速提高;彩电、家用计算机、网络、录像机、影碟机、照相机等文化教育娱乐用品普及率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新农合,养老保险、商业保险在农村也呈快速增长态势。

2.收入对农户生活消费的影响分析

一般来说,收入与消费为正相关关系,收入越高,消费越多。2005年农村人均总收入4985.96元,人均纯收入3481.64元,现金收入4317.68元,到2008年,这三个指标分别上升为6905.67元、4795.46元和5927.07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05年为2165.72元,2008年上升到3125.55元;消费占当年纯收入的比重,2005年为62.2%,2008年为65.18%。

根据农调队抽样调查资料,将农户按现金收入由低到高分为五等组,分别为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五个收入层次,分析收入对消费水平

及消费结构的影响。

2.1 生活消费随收入提高而提高。2008年,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和高收入五个收入层次的农户,人均现金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430.4元、285.4元、347.3元、441.5元和1076.9元,分别增长72.8%、18.6%、14.9%、12.6%和13.5%;五个收入层次的农户,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增加295.7元、180.4元、72.6元、146.0元和327.9元,分别增长28.2%、15.7%、5.1%、8.4%和13.4%。从收入和生活消费增量看,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生活消费对收入均具有依赖性,二者具有显著地正相关关系,五个收入层次农户的生活消费支出增速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呈现出明显的u型分布。

2.2 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生活消费差距略有缩小。2008年,五个收入层次农户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8.2%、15.7%、5.1%、8.4%和13.4%,生活消费支出比值由2007年的1:1.08:1.3:1.63:2.33变为2008年的1:0.92:1.04:1.43:2.17,不同农户之间消费差距略有缩小。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层次的农户因为收入增加引发的消费需求以及与其他层次农户的消费差距使得其消费支出增长快于其他层次农户;中等收入农户其消费也处于中等水平,基本生活需求大都能够满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幸福”心态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开发,同时囿于收入水平的限制也很难向高收入农户的高档消费看齐;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层次农户其生存消费已经满足,农村落后的消费环境已经不能有效刺激其产生新的消费需求,缺乏合适的消费刺激品是其消费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2.3 中等收入及以下农户消费能力有待加强。从分组资料看,对应同等数量的农户家庭,五个收入层次农户生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5.4%、15.1%、17.0%、21.9%和30.6%,占家庭户数60%的中等收入及以下农户家庭,其生活消费支出还占不到全部农户生活消费支出的50%2008年,抽样农户生活消费总额比上年同期增加340.5万元,其中,五个收入层次农户分别增加56.3万元、20万元、31.6万元、90.1万元和142.4万元,占生活消费总增加额的比重分别为16.5%、5.9%、9.3%、26.5%和41.8%,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层次农户的增量消费远低于中高收入和高收入两个层次农户。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农户收入水平不高,在扣除必要的消费之后剩余较少,在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情况下极易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在国家有关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不愿也不敢消费,低收入层次农户因为生活消费需求还没有得到基本满足,与一般农户的生活消费还有差距,其生活消费会继续处于刚性增长态势。

2.4 不同收入层次农户间消费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五个收入层次农户生活消费结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通讯消费差异最大,五个收入层次比值为1:0.96:1.20:1.54:2.98,由于交通通讯工具属于发展享受型消费品,收入水平高的更新换代快,而收入水平低的更新换代较慢;二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和衣着消费差异较大,五个收入层次比值分别为1:0.83:0.87:1.48:2.42、1;1.04:1.1:1.51:2.35和1:1.08:1.26:1.61:2.32;三是食品和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差异较小,五个收入层次比值分别为1:0.95:1.07:1.37:1.83和1:0.92:1.06:1.35:1.93,由于食品和家庭设备及用品属于刚性消费,所以在不同收入农户间差异较小;四是享受发展型消费(包括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及文教娱乐)差异较小,五个收人层次支出分别为495.7元、464.1元、528.o元、735.7元和1241.8元,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32.5%、33.3%、33.2%。33.7%和37.5%。

3.提高农民生活消费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3.1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在目前的农村消费市场中,收入是消费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扩大农村消费最根本的还在于提高农民收入。目前要做的主要有: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高效农业的推广和建设步伐,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防灾能力,提高农业产能,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建设,以非农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完善落实国家各项惠农利农政策,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支持力度,扶持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大中央财政对三农的倾斜力度,增量投资重点向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倾斜,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新农村建设,提高财政投资效率。

3.2 加快农村消费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消费心理学研究表明,消费环境的优越刺激消费需求的产生,在收入水平能够负担的情况下,决定着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农村消费设施的匮乏、农村消费环境的欠缺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农村文教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发展享受型消费设施的贫乏严重制约了农民消费的拓展。当前,在继续推进“家电下乡”、“双百工程”、“万村千乡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农村消费市场、消费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加快农村文教娱乐、体育建身、医疗保健、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普及,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刺激农村消费,同时加大对农村中高档消费品的推广与宣传,促进并引导农村高端消费,扩大农村消费品市场。

3.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转变农民消费观念:在收入之外的众多因素中,预防性支出多和流动性约束高是使得农民平均消费倾向长期偏低的主要原因。多年形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比较保守,再加上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为了养老和治病,农民总要留出一部分钱防患于未然,没有攒够足够的钱不敢消费,更不敢也没条件靠借贷超前消费。因此,一方面要帮助农民逐步转变保守的传统消费观念,另一方面要加快包括农村医疗和养老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农户防范风险的能力,减少预防性储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减少农户的流动性制约,增加跨时预算能力,提高即期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宋跃征、严先溥、杜燕.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J].中国统计,2007(9)

[2]张新华.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变趋势分析rJ].中国物价.2007(4)

[3]周发明、张潜.我国农村消费市场难以发展的原因及对策研究l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5)

[4]安毅、张青扩大农村消费的总体思路与政策建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8)

保健食品用户分析篇8

[关键词]消费结构变迁实证研究

2007年河南省GDp增长14.6%,其中消费、投资、出口的拉动分别占4.0%、11.3%、-0.7%,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低于全国0.7个百分点。面对2008年下半年以来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在外需不振的历史背景下,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效果不显著和消费需求对产业结构的导向作用不足,不仅对短期应对经济危机保增长不利,而且对中长期调整经济结构及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促进不够,而且不利于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河南省居民消费结构的总体变迁

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人民生活逐步由贫困、温饱走向富裕。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基本摆脱贫困实现温饱;上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主要是从温饱向基本小康过渡,到2000年全省小康生活实现程度达到95%,基本实现小康生活;进入新世纪以来至今,由基本小康开始向全面小康过渡。

随着居民生活的历史性变迁,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表现在:第一,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逐年加快,2007年分别达到7827元和2676元,1978~2007年年均增长分别为12.2%和12.8%;第二,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78年的59.5%和60.7%降至34.6%和38.0%,分别已经达到富裕和小康的阶段;第三,消费结构明显改善。进入新世纪以后,城乡居民从百元千元级消费向万元十万元级消费提升,由原来简单的数量增长向数量增长、结构调整、品质提高并行演变,这些标志着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由过去的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化。

二、河南省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1.模型的选择

狭义的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以及相互间的质和量的关系。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考虑了消费需求和价格因素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把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行为,从而能全面地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各项指标。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xtendLinearexpenditureSystem,简称)是由经济学家C.Liuch于1973年在著名计量经济学家R.Stone首先提出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基础上扩展而成的,因其方便合理,是当前分析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计量经济方法。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把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分为基本消费支出和非基本消费支出,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首先满足基本消费支出,即基本消费支出与收入和价格水平无关;在满足了基本消费支出后,居民把剩余的收入按边际消费倾向来安排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具体模型表示如下:

2.样本与指标的选取

为了全面分析河南省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将居民细分为城镇的和乡村的,同时又因为农村居民总支出中包括了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税费支出等,为了更客观反映农村居民消费状况,从中选择了与消费联系密切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作为消费支出的衡量指标。按照我国常用的消费支出分类方法,人均消费性支出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等8个部分,以改革开放后30年的2007年河南省城乡居民按收入等级分(其中城镇居民分为更低户、最低收入户、低收入户、较低收入户、中间收入户、较高收入户、高收入户、最高收入户、更高收入户等9类;农村居民分为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高收入户等5类)的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和8项消费性支出及其总体平均数据作为样本(限于篇幅,数据略去)。

3.实证分析结果

运用SpSS16.0软件,根据城乡居民各类收入群体的每人年均可支配收入和8项消费性支出数据,得到各自回归方程的参数估计值,所有的和回归方程均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进一步计算其它指标如表1和表2。

(1)基本消费支出分析

基本消费支出反映了居民在一定社会经济水平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而各项基本消费需求支出占实际消费支出的比重,体现居民生活中各类支出的基础性程度。如表1所示,2007年河南省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基本消费支出分别为4135.59和1958.42元,占人均实际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52.8%和73.2%,这一方面说明河南省居民消费在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后,非基本消费的发展很有限,另一方面,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也在变大,农民的消费不仅严重不足,而且远落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质量。其中城镇居民的各项基本消费支出占基本消费需求总额的比重位列前4位的依次是食品、衣着、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等,这些可以看作是城镇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各项基本消费支出占相应人均实际消费支出的比重超过50%的类别有食品、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等。而农村居民各项基本消费支出占相应人均实际消费支出的比重均超过50%,尤其是食品和医疗保健的竟高达86.2%和83.8%,而衣着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比重分别为77.8%和71.8%。由此可见,由于政府在教育、基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物品上的支出“不足”和供给“缺位”,致使城乡居民居住、医疗保健、教育的支出比重偏高,甚至越来越大。不过,城镇居民吃、穿、医疗保健、教育、住房等消费的档次还是正在不断提升,只是农村居民的即期消费水平总体偏低,而且还主要停留在“吃饱穿暖”和必要的“健康和文化素质”维持等生存型消费阶段。

(2)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2007年河南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略低于城镇居民的,具体分别是42.2%和46.9%。若从各类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排序来看,城镇居民新增收入中有12%用于食品消费,居第1位,而投向衣着和交通通讯的占新增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9%和6.1%,位列第2、3位;紧随其后的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占比分别为5.6%和5.3%,这些相差无几的边际消费倾向数据说明,城镇居民为提高生活质量更为注重消费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住”作为人们次于“吃和穿”后的第三大生存需求,农村居民居住占新增收入的比重最高,为16.5%,高出城镇居民1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2007年人均住房支出615.62元,2000~2007年年均增长16.9%,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2平方米,而城镇居民2007年人均住房支出795.39元,2000~2007年年均增长5.49%,人均建筑面积达到32.29平方米,这些说明农村居民较城镇居民现在愈来愈注重其居住环境的改善,其次食品、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占新增收入比重分别为8.4%、5.9%和3.5%。综上所述,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在城乡都比较高,不仅说明“民以食为天”,而且居民越来越重视“膳食”合理和营养科学;私家车的拥有率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使得农民外出务工或从事经营及销售农产品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用于交通通讯的支出必然会增加;而增加教育文化娱乐支出说明城乡居民对教育的认识在逐步加深和发展精神生活的需求迫切,2007年河南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平均比重分别为12%和8%,而英美发达国家自1995年以来这一比值只占1.5%到2.5%左右。此外,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的占新增收入比重在城镇和农村都比较低,二者在城镇的占比分别为4.2%和3.8%,在农村的占比分别为2.6%和1.6%,这恰恰是暗示着它们将是城乡居民未来消费升级的方向。

(3)消费需求弹性分析

①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分析

需求收入弹性指当价格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6)

式(6)中,Y为不同收入类型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为不同收入家庭对第i项商品或劳务的需求平均数。

生活必需品的收入弹性较小,非生活必需品的收入弹性较大。从表1可以看出,收入弹性系数较小的前3位表明城镇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分别为食品、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及医疗保健,其值分别为0.509、0.686和0.696,相比之下,农村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分别为食品、医疗保健及衣着,其值分别为0.318、0.356和0.487;即使同为食品类其收入弹性系数在城镇也明显高于农村的,显而易见,城镇居民的基本消费追求里已经包涵了精神层面和文化素质提升及保健等因素,而农村居民的基本消费却体现了是满足其必要的“衣、食和健康”。另一方面,收入弹性系数较大也蕴含这些类将是消费增长点,交通通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将逐步是农村居民的消费增长点,相应的城镇居民的消费增长点也依次表现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及居住等方面。此外,农村居民的居住项收入弹性值大于1,为1.032,说明其居住需求的增长率大于收入的增长率,属于农村居民基本消费支出中的“奢侈品”。

②消费需求的价格弹性分析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收入不变时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可以从自价格弹性和互价格弹性两方面分析,以分别研究某类商品需求量关于其自身和另一类商品价格变动的灵敏程度。

自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不仅表2中主对角线上各类商品或服务的自价格弹性系数,还有每一行的互价格弹性系数(反映的是其它各类商品价格变动对该类商品需求的影响)及每一列的互价格弹性系数(反映的是某类商品价格变动对其它各类商品需求的影响),都表明所有价格弹性系数均为负数,这是因为在没有收入增长的情况下,任何一类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下降,所以就会降低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此外,各行数据中,各类商品的自价格弹性系数最大,而互价格弹性系数较小,表明消费需求主要受自身价格变动的影响,与其它商品价格变动的相关性较小。

从表2中发现,城乡食品的各行数据都最小,说明其它各类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食品需求的影响最小,与此相应的是,各列数据中第一列食品的价格弹性最大,说明食品价格的变动对其它各类商品需求的影响最大,食品价格的上涨将会导致其他各类商品需求的大幅度下降。这些说明食品支出的刚性。同时,城镇居民的衣着、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类每列的互价格弹性系数依次次之,而农村居民每列的互价格弹性系数由大到小依次分别是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衣着和医疗保健,这些正表明了公共物品诸如住房、医疗保健和教育等的价格上涨将会“挤占”其它类商品的消费。进一步还发现,在城镇如果某类支出每列的互价格弹性系数较其它类大的话,其每行的互价格弹性系数一般较其它类会较小,但是农村如果某类支出每列的互价格弹性系数较其它类大的话,其每行的互价格弹性系数往往也较其它类会较大,如居住、交通通信类。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农村居民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消费支出总水平有限,每类消费支出在满足基本消费支出后所剩无几,所以价格变动时,收入既定且有限往往使支出“捉襟见肘”,这样即使有意发展一些优先类消费支出,但不得不首先满足其它类的基本消费支出。由此可见,除食品需求外,城镇居民优先满足的消费需求依次是衣着、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而对农村居民则依次是居住、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每列的互价格弹性系数均较小,每行的互价格弹性系数又相对均较大,这说明家电商品在城镇居民中基本达到量的“饱和”和处于质的升级状态,所以对其它商品的价格变化较为敏感而别的商品对其价格变化不太敏感,而作为发展和享受类的家电产品尚未普及到农民家庭中,他们即使想把消费家电商品提上日程,但收入有限时不得不因其它商品的价格提高而推迟消费等。

综上所述,城镇居民出现了以住房、汽车为标志的“住行”消费,以移动通讯、电脑、高档电器为标志的通讯信息消费,以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等为标志的精神文化消费,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整体上处于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阶段。农村居民以住房和家电、通信产品为主导的消费结构升级趋向明显,吃、穿、用等消费的内容和层次正在逐步提高,不久的将来将由生存型消费迈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阶段。

三、优化消费结构的对策

一是继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结构的升级最终内生于经济的增长。如果偏重投资膨胀和出口去弥补需求不足,会潜藏着生产能力过剩的隐患,过分增加政府消费支出则会进一步压低居民消费水平。居民消费受到压抑而形成的需求缺口终究只能以居民消费增长去平衡,长期受到压抑的居民消费总量和消费级别的提升正在形成更大的经济推动力量。因此,不仅要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例,而且要回归正常的居民消费率,突出消费拉动经济的内生性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研究,在工业化末期或经济发展达到初步发达阶段时(人均GDp达到2100美元),居民消费率下降到77%,统计也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平均为62%,而2007年河南省人均GDp将近2200美元,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分别为45.5%和32.1%,这与当今美国、英国高达90%以上的居民消费率相比,显然是偏低的。有学者提出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应达到60%或接近东亚国家65%的水平。这意味着河南省中长期的消费增长空间巨大。

二是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总量,达到正常消费率要求的居民消费总量。消费是收入的递增函数,收入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的规模与结构。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477元和3825元,1978~2007年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3.2%,同期GDp和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分别为11.2%和11.8%,居民收入增长略快于经济总量和政府部门的收入增长。然而居民间收入差距在逐步拉大,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由1992的1019元上升为2007年的762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相应由2.73上升为2.98。与此同时,城镇居民间和农村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也呈扩大之势,2007年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最低收入户的6.22倍,差额为22221元;农村居民高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低收入户的4.74倍,差额为5805元。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因此,收入及财富分布的不均衡也是制约消费总量扩大的因素。从长远来看,为改变城乡居民消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状况,政府需要采取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以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此外,还要逐步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提高工资标准,稳定和提高居民的收入预期。同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增加转移支付来增加低收入阶层收入、建立和完善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措施,尤其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此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三是有力促使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消费需求的增加不仅依赖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更要通过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来实现。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为消费需求提供了增长空间,如果消费结构升级受阻,则消费支出难以持续扩大。短时间收入无法迅速提高的情况下,要遵循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的最新变化规律,使消费倾向和消费意愿得到显著提升。首先,完善城乡消费环境。特别是要从深度和质量上继续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农村教育、农村科技服务、农村卫生和农村社会保障等的财政支出,为农民消费结构提升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消费环境。消费安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与解决机制等消费环境的建设也将有利于城乡居民的消费提升。其次,通过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和完善信贷金融市场,促使商品诸如住房、家电和汽车等大额商品消费从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鼓励居民当前的积极消费。

四是发挥产业对消费的引领和创造作用。一方面,产业是消费的外部环境,产业通过供给水平来影响消费水平。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决定了消费结构的变动方向。尤其是“产业结构升级”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党的经济建设与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产业结构升级为消费结构升级提供有力保证。由于居民的消费已由或正在由生存需要向满足发展和享受需要转变,产业的发展必须适应消费需求变动的这一趋势,因此,产业结构升级应体现为消费的生产资料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培育并把居民的购买力更多地引向诸如住房及物业服务、家政服务、信息、旅游、教育、家电、休闲娱乐健身等消费热点上去,以此激发居民的潜在消费需求。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居民对服务性消费的需求开始上升,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时,对高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品和奢侈品的需求开始上升。所以,河南省特别要注重劳务消费尤其是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的引导,以提高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意愿。另外,发展这方面的消费,不仅不受土地、能源等资源条件的限制,而且对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作用很大。

参考文献:

[1]刘丽琴:陕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3月,32-37;

[2]胡彭辉: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2期;

[3]程静彭必源:湖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J],孝感学院学报,2008年7月,81-85;

保健食品用户分析篇9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

1全面建设检测监测机制

将国际认可的食品安全法律原则作为重要基础,同国内法律以及行政体制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与国际标准要求相吻合的食品安全检测监测机制,不断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提高对于农户的质量安全管理程度,综合考虑小农户生产这一特点,进而采取具有可行性的措施,确定立法的基本原则,在相关实施细则中有效确定责任并健全标准,进一步贯彻并落实法律法规[1]。基于此,还应当不断完善食品行业动态性监管体系,并且把监督管理重点放置于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中,有效整合执法力量,适当调整监管职能。除此之外,应构建统一化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进一步推动食品生产销售环节机制的推广。最后,构建食品安全社会信用机制,实时跟踪监测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性,注重社会舆论的有效监督。

2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机制

要想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效果理想,使得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满足要求,就必须要不断强化体系的建设,将重点放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中。与此同时,应重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在短时间内与国际检测技术接轨。另外,还应创建与农业发展及农产品贸易全球化需要相吻合、且有效覆盖各个生产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机制,形成相对应的管理平台,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水平不断增强。而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构建的同时,还应注重基层监管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实现乡镇与区域性农产品质量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的有效构建,并设置村级的服务网点,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以及预警功能[2]。除此之外,还应当合理改进县级和基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监测网络,以保证农田产地的现场随机抽检制度得以全面推广使用。

3重视产地环境监测治理的作用

应明确耕地质量现状,合理划分相关产业与产品,确保实现分类指导与管理的目的。与此同时,应深入研究农产品安全生产产地环境条件以及环境调控技术的相关手段,还应研究农产品安全生产产地环境的主导影响因子,积极创建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机制。另外,应积极引导农民合理运用清洁生产技术予以,重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无公害食品的全面发展。同时,应不断加快质量安全生产基地认证工作的开展,实时跟踪并监管认证,积极组织农业部门合理地调查并处理产地环境,以免被污染地区的严重扩散。贯彻并落实农业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其中,县级以上的环保部门需针对所管辖区域的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受到污染的具体状况展开现场检查,针对违法的行为进行严格地查处[3]。

4进一步推广技术服务

重新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效转变技术推广导向机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与高产优质技术作为重要指标构建导向体系,通过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的有效改革实现创新目标,进而贯彻落实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战略目标,全面整合资源,以保证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与规程可以面向农户普及并应用。基于此,还应不断完善并建设基层推广机构,对推广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合理地采用奖惩与激励措施,以保证农户安全生产技术的有效推广。

5注重信息披露网络的完善

应全面建设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市场监管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进而形成多个主体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创建食品安全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并且不断形成科学化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与预警指标机制[4]。与此同时,深入研究与分析食品安全的形势,尽快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6结语

综上所述,受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面向农户。文章通过采取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策略,希望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王丽娜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农业局

参考文献

1顾莉丽,郭庆海.农民合作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功能及运作机制———基于吉林省农民合作社的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5(8)

2谢亚洲,张晔.基于Sna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关系研究———以新疆伊犁地区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5(19)

保健食品用户分析篇10

背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美味可口的面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国各地的面包房遍地开花,而且在面包店领域已经出现了不少连锁品牌,虽然竞争激烈,但普通的面包店还有不少弱势和缺陷,因此给了我们占领市场的机会。

前景:目前虽然各地都有不少面包房,然而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烘焙市场还有长期持续的增长空间。而且面包的客户群体几乎老少皆宜,人人喜爱,市场巨大。

二、项目宗旨

我们的目标是先开一家旗舰店,立足本地市场,根据客户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渐在本地发展直营店,最后成立公司,以直营和连锁加盟相结合的形式把面包店开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建立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本土面包店品牌。

三、主要产品

我们主要经营面包、甜品、糕点、精品饮料等,在此基础上,我们会联合科研机构与学校根据各地的特色食品和特产,开发新的适合老百姓食用的健康、美味的食物。

四、服务计划

1、安全,在食品领域,安全问题是大家最关系的话题,因此我们一定会使用最安全、健康的食材。

2、方便,我们要根据客户需求改进自身的服务和流程,争取让尽可能多的顾客感受到方便。

3、尊重,针对客户,无论是谁,我们都必须尊重,让顾客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重视,增强信任感。

4、创新,在老百姓口味和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不创新就意味着被市场所淘汰,因此我们联合科研机构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和口味,满足顾客的要求。

五、竞争性分析

目前市场上面包店的不足

1、除了一些大品牌的面包店,其他大多数小面包店不够干净卫生,许多面包直接露天摆在外面,而且店内无论是墙壁还是地板,都不是很干净,容易让客户反感。

2、食材安全性难以保证,大多数的面包店没有自己的原料基地或者可靠的食材供应商,因此原材料的安全性难以保障。

3、产品种类单一,口味单调。

4、广告宣传不足,客户认知度不高。

5、缺乏DiY产品,客户参与程度不高,难以适应DiY火热的市场

6、缺乏特色产品。

我们的优势

1、温馨大气的店面装修,明亮的窗户和橱窗,让顾客感受到自然和温馨,墙壁都是墙纸和DiY贴纸,因此既干净又有趣,无论是装修还是服务,我们都能让顾客有家的感觉。

2、我们打算明年针对比较重要的原材料,与人合作建立自己的基地,保障食材的安全性和渠道供应。

3、与科研机构以及众多单位合作,可以开发口味众多的不同单品,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并推出自己独特的主打产品。

4、与本地各类组织和单位合作,开展DiY活动,让顾客亲自动手,参与到制作面包和点心的过程中去,既宣传了自己,又让顾客感受到快乐,提升了品牌认知度。

5、目前市场远远没有饱和,针对市场上的弱势竞争者,我们的加入会加快市场洗牌,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市场前景非常广泛。

六、营销策略

1、价格策略:针对产品的成本测算,合理定价。

2、产品策略:推陈出新,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诸如低脂面包、营养面包、低糖面包等产品,满足不同口味和不同群体消费者的需求。

3、包装策略:以清新的风格为主,给购买者良好的购买体验。

4、促销策略:节假日店庆等开展促销活动,提高店铺的知名度和美誉。

5、外卖策略:3公里内免费送货,同时与单位或组织合作,发展代销商。

6、会员策略:开启会员卡制度,会员有折扣,给会员一点小优惠会让顾客感觉尝到甜头,增加购买率,增加品牌知名度。

七、投资与收益分析

资金需求:资金以单店计算

1、店面租金:3万/年(30平米)

2、装修:1万

3、设备:2万

4、证件执照:2000左右

5、工资:1名店长3万每年;3名店员共6万每年,总计9万/年。

装修和设备等是一次性投入,因此不计入年成本之内,粗略估计年固定成本在12万左右。

收入分析:根据旗舰店目前的销量,每日平均销售额1000左右,月销售额3万,年销售额36万。

效益分析:36万收入减去固定成本12万,年纯入24万,由于面包行业利润率相对较高,扣除面包的原材料成本,单店年利润基本能超过10万。

八、风险与防范措施

1、针对竞争对手地问题,相信本店凭借合理地价格和更优质地服务,一定能够赢得消费者地青睐,再加上我们活动地支持,足以赢得更多顾客地光顾。

2、针对女性爱美人士,我们研发推出了低脂面包等产品;对于要健康地客户,我们研发推出了营养面包;对于老年人,我们研发推出了低糖面包。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我们研发推出了不少单品,尽量满足不同消费者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