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声乐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7:29

青少年声乐教学篇1

【关键词】青少年变声期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是培养青少年良好发音的重要手段,青少年正处于重要的变声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对嗓音保护不好,将会给以后发音带来遗憾,不仅不利于歌唱,对讲话也会有影响,损失很大。变声时期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的,如何在变声时期保护好嗓音,做好声乐教学是每个声音教师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变声期及其特征

1.初期变声:这个时期声带变得比较厚,一般会有较少分泌物,并轻微充血。在唱歌的时候会感到费力,并且容易疲劳。男生青少年声音一般比较粗糙并伴有略微沙哑,女生青少年声音一般比较涩滞,当经历过变声一段时间之后,声音会逐渐丰满。

2.中期变声:这个时期声带变化比较剧烈,严重的会出现水肿,沙哑较严重,分泌物较多,充血严重。男生声带变得更厚,声音低沉,并且喉头逐渐增大,不容易控制发声,在唱歌的时候会出现失声或者破音现象。女生声音变化没有男生变化大,但是在这个时期仍然要做好保护工作,消除影响声音发展的障碍。

3.后期变声:这个时期上述所讲的症状会得到一定缓解,喉咙部位一般发育完成。声音基本定型,男生喉结比较突出,声音接近成人。女生和男生声音差别比较明显,但是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个时期变声基本已经过去,女生声音比较丰满,男生声音比较低沉,音色厚重。

二、变声期的声乐教学方法分析

1.首先要建立科学正确的歌唱呼吸状态。呼吸是在唱歌中最重要的艺术,歌唱声音的变化需要得到呼吸的支持。在歌唱中进行呼吸是人体有意识的行为,可以通过呼吸控制声音强弱、长短、高低、速度以及吐字情况等等。所以,对变声时期青少年的声乐教学要进行强制性训练,通过反复练习获得流畅的呼吸,把声带负荷减轻,移动声音支点到小腹部,使声音共鸣体和声带处于放松状态,促进发声。

2.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青少年声带变化特点选择合适的声乐教材。虽然在教材中歌曲音域并不宽广,但是对于变声期青少年来说唱好歌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学习之前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变声期特点选择适合的教材,最好选择音域不宽的歌曲教材,并且力度和音量也不适宜太大,一般歌曲旋律要适中不可以过大。例如可以选择这样的曲子。男生可以选择F调《小白杨》和c调《雨花石》的练习。女生可以进行G调《小背篓》的练习和降B调《绣红旗》等歌曲的练习。

3.训练方法要科学。第一,教导学生在平时的唱歌中最好用轻声,并且练唱的时间不可以太长,保护嗓子,防止声带疲劳导致损伤。同时,不可以急于求成,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从最基本,最适合的自然声音练起。第二,对传统声乐教学进行了解,把“咽音练声法”运用到变声青少年的教学中。研究提高变声时期发音能力的办法,通过各种矫正方法提高青少年歌唱声效。第三,利用正确方法教导青少年在变声时期保护嗓子。在唱歌之外的时间尽量较少说话,让嗓子得到充分休息。第四,教学环节安排要合理。变声时期唱歌时间要有一个度,所以要合理安排唱歌时间。

4.运用科学的方法适度进行中高音训练,声乐老师在进行这一训练时,要把握好科学教学方法,要用高位置轻音开头,用轻声引入头声的方法进行清唱,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运用气息来控制机能,可以让发音更加准确而且富有美感。在进行训练时,要注意头声可以用假声来代替,这样可以提高声带的振动幅度,开始前要深吸一口气,因为这种科学练习方法需要有深气息作为支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气落于底,声发于顶”。在这个引入的过程中,关键是需要形成比较长的通气时间和可变共鸣腔,要把喉头放低,抬高软腭的位置。当呼吸的气多了,气压也就大,发声的时间也就长,可以有效地放松喉头软骨肌肉,减少发声部位的负担,可以有效地省力护嗓。这一高位轻声引入头声的方法在科学的实验方法中是十分有效的。

三、变声时期声带的保护

变声时期对声带的保护非常重要,青少年要保护好声带,才能为以后更好地发声做准备。

变声时期一般是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最强烈的时期,要做好身体素质锻炼,同时还要注意营养,提高营养质量。注意粗粮和细粮的搭配,保证蛋白质含量。多吃一些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水果和蔬菜,最好不吃或者少吃刺激性大的事物。还要禁止大声叫喊,因为过分紧张或者激烈的尖叫容易导致声带损坏。另外,青少年还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变声现象,减少精神负担,克服心理障碍,充分调整好情绪和心态。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促使喉咙部位得到充分休息,这样才能够精力充沛,促进声音发展。

青少年声乐教学篇2

校外少儿声乐教学少儿声乐比赛分班教学教学方法

少儿声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少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不断深化及《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的进一步实施,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新一代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修养,在亿万少年儿童中弘扬、培养民族精神,提高广大少年儿童综合素质,为了繁荣少年儿童文化艺术事业。给我们校外少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少年宫就是隶属团委并加强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素质教育的唯一的校外教育机构。

青少年宫以培养兴趣、激发潜能、发展特长、全面发展为宗旨,是进行校外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作为青少年宫一名声乐教师,所从事的是校外声乐教学,教学内容首先是培养兴趣,从普及中发现声乐专业苗子,并进行声乐专业训练。

我从事校外声乐教育工作十几年,通过对校外声乐教学辅导、带学生参加各种全国性少儿声乐比赛、演出及录音活动,在实践中研究并总结出一些少儿声乐教学经验,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声乐指导,最终使他们走上专业的学习声乐的道路。

一、校外少儿声乐教学的生源结构对比及培养方向

通过对校外少儿声乐教学情况分析,青少年宫面对的学生是4~15岁学龄前儿童及中、小学生,一方面进行普及教育面对的是零起步没有一点音乐基础的学生,而且都是业余时间来学习。另一方面就是提高性教育,通过我们一段时间的培养逐步走向专业化,并为音院附中及专业院校、培养人才、输送人才;而专业院校及附中的生源是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比较专业的中学生,教学才容易出成果。

二、校外少儿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1.学龄前能不能进行声乐教学。有人认为,4~6岁的孩子属于幼儿时期,没有必要让孩子参加声乐训练班之类的学习。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理解能力差,而娇嫩的声带又处于发育时期,稍有不慎,就会使孩子的声带受到破坏。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好让其自然发展。这与学钢琴是大不一样的,家长切不可操之过急。

我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可以接受声乐基础培训的,可以让孩子多欣赏和学唱一些儿歌,让其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一定的乐感。但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材,训练实践课要稍短,要以游戏形式来教学,动静结合,使他们在玩中学。选材也要适合他们的音域范围。

2.能不能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由于孩子阅历浅,不能很好的做到有感情的歌唱。我认为只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理解歌词内容并结合肢体语言,就能很好的表达歌曲情感。而且现在提倡儿童歌唱突出表演性。

3.变声期能不能学习声乐。怎样学习,这个问题至今还有争议。这个问题我在后面有专门论述,这里就不多说了。

4.少儿声乐教学跟变声期后的学习训练相比是小儿科吗?许多人都认为教孩子简单,是小儿科,谁都可以教小孩子唱歌。其实不然,教儿童声乐,气息上虽然有跟成人要求有相同的地方,但还要掌握儿童的声带特点,训练更要谨慎。教学中还要突出儿童的语言,使他们掌握看不到摸不到的歌唱发声器官及运用的方法。所以少儿声乐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

5.叫人感到茫然的少儿演唱比赛中的一些现象。随着国家及相关部门对少儿声乐的重视,社会上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各种名目少儿声乐比赛。但是有些比赛的含金量太低,商业行为过重,就失去了比赛的目的。同时为了追求名次,一些家长把比赛结果搞得失去了演唱比赛的真实性,导致一些本来唱得很好的孩子心灵上的创伤,也给一些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涂上了一层阴影。

综上所述,对少儿进行声乐教学,要研究少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的训练跟成年人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用成年人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及修养并掌握儿童的声带特点,研究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教学。不然,少儿声乐教学不但徒劳无功,还会适得其反。

三、少儿声乐教学中小组课及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的探究

声乐小组课是多人在一起学习,可以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共同提高。而个别课的教学是一种记忆的教学,它可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点、不同嗓音条件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单独教学、有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少儿声乐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进一步的提高,我在教学中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平时参加声乐小组课的学习,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及优点,其他人的毛病自己怎样克服,互补性提高。如遇学生参加比赛活动,则进行单独辅导,更有针对性的指出其歌唱中的毛病和不足。

四、校外少儿声乐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研究

青少年声乐教学篇3

【关键词】流行音乐;青少年;影响;对策

流行音乐的确切涵义是:“一种音乐类型,包括多种风格,易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对于它的欣赏无需多少音乐知识或音乐技能。在某些方面它与古典音乐、民谣音乐以及爵士音乐有很大不同。流行音乐的篇幅一般不长,突出旋律线条(声乐作品居多),和声语音比较有限、简单。”在当今中国,流行音乐的涵义有了巨大的变化。从广义上看,任何一首流行的音乐都可称为“流行音乐”;狭义的流行音乐是专指那些在我们当今音乐生活中覆盖面比较广,主要以电声乐队为演出形式,内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唱法自由,主要为青少年喜欢的,常有较强商业目的的音乐。

一、流行音乐的特点

(一)创作题材(包括歌词)贴近现实生活,富有情趣化。流行音乐是“大众的音乐”,其表现手法和风格较为自由,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极具娱乐性。

(二)格式简练完整。流行音乐的结构短小精炼,富于即兴性,旋律易记易唱,音域不宽,十分注意通俗性。

(三)演唱方式突出“自我感受”是和美声、民族唱法的典型区别。流行音乐唱法除强调本色与自然外也有其独特的声音技巧,如声音的控制与放开、强烈与轻柔的对比以及一些个性声音在歌唱中的使用(嘶裂声、哑声、喊唱声、气声)等等,使情感表达更加透彻。

(四)演出方式强调群众性,强化交流,这是众多青年人为之倾倒的缘故。流行音乐大型演出较多,音响、灯光、服装、设计等众多舞美的综合运用会产生十分强烈的效果。通俗歌曲演员完成一首歌曲还要用形体语言和观众进行交流,这种强化达到情感的充分表现,所营造的气氛不仅使这些演员自身投入到歌曲中,对周围的观众形成极强的感召效果,这就致使追星族的出现,以激情勃勃的青少年居多。

二、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是流行歌曲的主要受众人群,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超强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但是由于其认知能力尚未发育完全,鉴别能力不够,流行歌曲在带给他们感官享受的同时,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及越轨行为的产生。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造成青少年艺术欣赏趣味低下和审美价值观的庸俗化。当前的部分流行歌曲呈现出思想片面性和趣味媚俗性,在主题方面无病、苍白空洞,甚至夹带着颓废、消极的情绪。青少年群体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还不具备独立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大量流行歌曲中的错误思想使得他们丧失了奋斗目标,淡化了崇高信念,使他们难以建立起健康、高雅的审美价值和能力,同时也使一部分人陷入了个人感情的小圈子,思想颓废,视野狭小,而这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二)冲击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青少年漠视人生意义与价值。当前的流行歌曲具有浓厚的商业化味道,受利益驱使,很多歌曲的创作初衷就是为了赢利,偏离了艺术本性。露骨的商业化倾向造成社会道德意识的扭曲,一些歌曲中甚至充斥着脏话、色情等不健康的内容,这给正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由于青少年还不具备独立的辨识能力,容易将这些歌曲当作社会主流音乐、主流思想去接受、模仿,使得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深入青少年心里,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也对社会普遍的伦理道德发起挑战,不利于社会稳定。

(三)引发青少年道德失范,诱发青少年厌学、早恋。青少年自控能力差,过分追逐流行歌曲势必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也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对家庭和睦造成一定负面影响,2007年轰动一时的“杨丽娟事件”就是典型的案例。同时,过多的爱情歌曲容易诱发青少年的早恋情结,使青少年建立起一种消极的、不正确的恋爱观,陷入个人哀婉缠绵、多愁善感的狭窄天地,思想消沉,学业荒废。此外,除了思想影响外,许多青少年开始模仿歌曲中的种种“过激”行为,引发了一系列失范现象。

三、应对策略

在百花齐放的歌坛,尽管有一些低俗的东西,但也有许多优秀的、向上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因此把它们彻底挡在课堂之外,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正因为流行音乐对青少年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更有必要把流行音乐中好的作品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流行音乐审美品位的责任,并努力消除流行音乐可能对青少年一代产生的负面影响或把这种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让流行文化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助推剂。为此,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歌曲的筛选与传唱

流行歌曲因创作水准、视听群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既有健康向上的时代节拍,也有低俗颓废的靡靡之音。我们要教育学生仔细加以甄别、正确对待,引导他们传唱那些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让时代的音符激励他们前行。比如,《爱的奉献》让我们懂得了爱,学会了奉献;《中国人》、《龙的传人》使我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更加强烈;《常回家看看》让我们为浓浓的亲情孝心所感动。因此,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正在唱些什么,及时加以调控。同时,教师也可以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让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成为学生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加强对青少年的情感教育

流行音乐中,有很多歌词写得非常好,而且涵盖面很广,我们可以根据素质教育的不同需要,对歌词所表现的内容进行归类,如可以根据提高学生不同素质的需要,将歌词分为情感类(包括亲情、友情、师生情、乡情)、励志类、生活类、环保类、公益类等,然后,通过不同类型的歌词,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情商。好的歌词总是给人以启迪,它需要听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去领悟和体会,且随着阅历的丰富、思维程度的加深,在不同的阶段,对这些歌词和旋律的理解又会完全不同,而这正是流行歌曲的意义延伸之所在。

(三)加强学校的重视和引导

青少年爱唱成人爱情歌曲并非真的陷入“爱情的漩涡”,而是因为他们普遍存在着渴望长大、好奇等心理。针对这种心理,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如集体合唱比赛、个性化校园歌手大赛、节日文艺汇演、艺术专场演出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给学生搭建展示特长的舞台,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因此,学校领导要重视并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沐浴在健康的学习氛围之中。

综上所述,流行音乐已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对他们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流行音乐在对青少年身心产生消极影响的同时,也与其它艺术种类一样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等文化功能,对青少年的身心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我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多层关系的协调下,应该最大限度地抑制、降低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让流行音乐发挥其积极影响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培养高尚、完美的人。

【参考文献】

[1]张雪芳.流行音乐对青少年影响刍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

青少年声乐教学篇4

一、变声期特征

变声期是一个人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现象。是咽喉在短时期内急剧增大的一种生理现象。在儿童时期喉头、声带都比,只相当于成人的一半左右,发声器官也比较脆弱,这时男女声差异不明显。到了青春期,身体的各方面迅速发育,喉腔内部、外形及机能上都发生明显的变化。一般女孩的声带变化小,而男孩的声带变化比较大。如喉结凸起,声带变得较以前更长、宽、厚些。因此声音也变得结实低沉,这种生理发育及声音的变化,在生理学方面称之为“变声期”。

变声期学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变声前期、中期、后期。变声前期的学生年龄一般是在12岁至14岁。变声中期的学生年龄一般是在14岁至17岁。多数是初中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变声后期的学生年龄一般是在17岁至20岁左右,多数是高中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变声前期和中期的学生,男生的声音特征是声音嘶哑、粗糙、发音困难、音域较窄。女声感到声音涩滞,声带充血等。变声后期学生的声音特征是音域、音色特点趋于明显,男女声高低不同的声音特点基本定型,但是音色也有些喑哑,有的高音易出现破音或假音,高低音区过渡不平稳,仍有变声期的痕迹,不是纯正的成年声。变声期的女生大多数变声不太明显,过渡时间短,大约半年即可完成,男声变声期过渡时间长,大约一年或两年甚至更长。

二、变声期的歌唱训练

笔者作为多年从事高师声乐教学的教师,曾多次到中学指导实习,曾遇到过许多变声期的学生,他们在歌唱中有许多困惑,为此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歌唱中如何进行科学的训练,做法如下:

1、练好自然声区(中声区)

中小学唱歌课应以自然声区训练为主,一般不超过八度(C1――C2的范围内)。科学、健康、合理地用嗓,有益于歌唱器官的保护,有利于声区的统一。练好中声区应注意,一方面要建立正确科学的歌唱方法,学会用气息、共鸣歌唱,并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提高学生听辨自己声音正误的变化能力,另一方面在声区练习中要注意喉头的稳定,气息流畅,上下贯通,声区衔接自然无痕。切记不要片面追求音高,大音量和急于求成。第三方面强化和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听辨记忆能力、乐理视唱能力、节奏训练能力及音乐精品的赏析等。只有通过三个步骤的实施,才能打好中声区的基础,拓宽学生的歌唱视野。

2、轻声带入头声

根据中小学生变声期的实际,歌唱教学中高音的训练应以轻声带入头声。

轻声唱法是一种用气息控制,不失音乐表现力的轻机能歌唱法。它不是松弛懒散的弱声,也不是没有力量的歌唱,而是包含着轻柔甜美的童声音色,是含有正确的发声方法和美感的声音。头声的唱法是一种由假声带来帮助振动的高位置歌唱,它必须有深气息的支托,也就是“气沉于底,声贯于顶。”

运用高位置轻声引入头声,是放低了喉头,抬高了软腭,形成长的“管道”可变性共鸣腔。反映在发声器官里,呼吸的气息量也会增多了,气压产生的对抗力更强了,这样周围的披裂肌、甲状软骨、喉头软骨受到高频率的微振,使肌肉松驰,减少发声器官负担,这样发出来的声音省力,避免了喉音,克服了白声。从审美角度看,高位置的轻声,可以使声音柔和富有美感的线条。尤其是在合唱当中,更能获得和谐优美的和声效果。从艺术的角度看,高位置的轻声,易于控制音量和扩展音域,也有利于统一音色。从现实角度看,它显示中小学生的艺术嗓音特点,培养好的音乐感觉。实践证明高位置轻声引入头声确实是个有效成功的好办法。

3、建立良好胸声区

变声期的青少年学生声音失去明亮、清脆的音色,变得假声多,低沉浑浊,甚至嘶哑,是没有胸声的表现。为此,建立良好的胸声区很重要。以下是笔者在基础训练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几种方法:

(1)用咳嗽、深呼吸震动胸腔的方法获得胸腔区共鸣,但注意不要用喉头音,用四八呼或八八呼口令训练,速度可逐渐加快。

(2)闻花的方法呼吸建立良好的胸声区:首先调整姿势叹气,用花香的感觉从容地吸入气息,使气柱直接进入鼻腔、咽腔、胸腔,然后再发声咬字,进行歌唱,为胸声开拓与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做到了“气吸到哪,就在哪唱”统一了声音。

(3)形成正确的声音及呼吸支点:在发声活动中,有两个支点,其一在胸声区,在喉头下方五寸左右,也就是中山装第二扣处,是声音的支撑点。它的作用是:能解放喉头、扩胸,使中音区与低音区的声音饱满而有弹性。其二,下支点是中山装第四扣处,作用是气息支撑点保持足够的气息。不要上提,“点可大,可小”,因人而异。建立良好的胸声区也为成声的科学演唱方法打下良好基础。

4、运用歌唱口诀,见效快又好

在歌唱教学中,我总结了歌唱口诀。学生能很快入眼、入耳、入心,见效快,掌握牢。例如:头要正,胸要挺。手垂下,脚分开。眼平视,有表情。耳听琴,字唱清。口上张,下巴松。深呼吸,声贯顶。点要聚,避白声。体内紧,体外松。牙关开,口内空。声贯通,有共鸣。音量轻,有头声等等这样生动风趣的用语,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学习效果有明显提高。

三、通过变声期的歌唱训练,达到声与情的结合

歌唱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种声乐文化。那么仅仅学习发声的方法和技巧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青少年的文化修养。有的放矢的选择歌唱也很重要,在发声技巧较巩固的同时使其结合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进行演唱,如:民歌《沂蒙山小调》、《牧歌》、电影《小小少年》、中外艺术歌曲、莫扎特的《摇篮曲》、黄自的《思乡》等。根据歌曲的感情、风格需要,唱出字情,唱出韵味,唱出语言的美感,使青少年在演唱歌曲、发声技巧的同时增强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团结友爱的道德情操,在提高智商的同时培养了情商,为青少年童声过渡到成声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少年声乐教学篇5

关键词:青少年变声期嗓音特点嗓音保护

声音就是力量。声音就是我们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身份证,当它从我们的身体里呈现出来的时候,它正向世界展示着关于我们的一切。因此,声音就像一个比喻、一个向世界说明着我们是谁的标志。我们生活在“感知即现实”的文化中,如果你拥有自信的、有说服力的声音,那么你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开被重视与被忽视的两种不同感觉。

中国人历来重视内在美。但谁也不能否认,内在美绝对无法取代外在美。内在美如能与外在美结合起来,是更完整的一种“美”。对这种“完美”的追求,恐怕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对于“舌头”即言语表达来说,也是如此。一个人一开口,最吸引人的,当然是话语所携带的有用信息,即好的内容;但是,若没有健美的嗓音为物质载体,即好的形式,则其所负载的好的内容为对方接收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换言之,我们在说出吸引人的话语时若能运用上悦耳的嗓音,则是如虎添翼,表达效果与感染力都会得到提升。

现实生活中,不论是艺术嗓音行业的演员也好,非艺术行业的嗓音从业者也好,还是自娱自乐层面的普通民众也好,在用声方面都普遍存在着“崇高媚强”的心理。这是导致大量嗓音受到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要想保护好青少年的嗓子,首先要了解青少年嗓音变化时期的身体、生理等特点。因为嗓子是整个肌体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有医学书籍记载,血液病的咽病、神经系统病变的声嘶、营养缺乏、代谢紊乱、循环障碍等精神因素等,都有可能影响歌唱发音的各部器官。所以,只有充分了解掌握了青少年变声期嗓音的基本特点,才能更好地保护他们的嗓音,使他们能有一个健康、清脆、明亮、甜美、雄健的嗓音。

变声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性腺发达所引起的第二次性征候,是咽喉在短时期内急剧长大而引起的。人们在儿童时期喉头、声带都比成年人小,大约只有成年人的一半左右。这时的发声器官比较脆弱,男孩女孩的声音差异不明显。但到了青春发育期,由于内分泌的作用,身体各方面迅速发育,喉部在外形和机能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喉头、声带等发声器官迅速生长发育与变化而引起明显的声音变化。这一时期在生理学上就称之为“变声期”。

整个变声期可分为变声初期,变声期(也就是变声的旺盛期)和变声后期。据生理学家和医学家观察的结果:“在变声期前男女儿童喉的大小相差无几,喉的形状与体积的生理变化也很小”。从嗓音特点来说,音质、音色、音量和音域都大体相近。据有关专家对变声期前儿童音域的统计结果表明:“男孩和女孩声音的音域几乎是一样的”。而在青少年步入变声期时,首先喉头的外形有明显的变化,如甲状软骨即喉结迅速地增大并向前突起,喉腔变大,声带变长。在变声前,女孩的声带长度为10—12毫米,男孩的声带为12—13毫米;而在变声后,女孩增长到14—16毫米,男孩增长到18—22毫米;到成人时,女性为14—18毫米,男性为18—24毫米。根据医生在喉镜下的观察,青少年变声期间声带有充血、水肿和声门闭合不严等症状。由此发声器官必然会引起声音的变化,如在变声初期青少年会有声音不稳定、持久性差、容易疲劳、唱歌吃力、音质粗糙等现象;在变声中期(即旺盛期),则有声音变化无常、控制力差、胸声增多、声音低沉甚至有沙哑和失声等现象;到变声后期,由于喉结与声带的发育基本趋于稳定,声带充血状态基本消失,声带闭合基本完好,声音已接近于成人的声音,并且男女声之间在音色、音质、音量上的差异也明显形成,在音域上男声的实际音高比女声降低了一个八度。由此可见,这些生理与声音上的变化,也可作为判断青少年变声期的依据。

我们了解到青少年变声期嗓音的特点与过程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好青少年的嗓音,笔者根据20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严禁大声喊叫

在教学中常听人们谈到有些青少年因为平时不注意保护嗓子,大喊大叫,遇到聚会、运动会时更是控制不住自己,常常出现嗓音嘶哑、说话吃力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唱歌甚至说话。所以,要保护好青少年的嗓音,首先要教育青少年不要尖叫、乱喊。

因为,过分激烈而紧张地叫喊是最容易破坏声带的。中小学校在安排音乐课时,最好不要安排在体育课以后。在上体育课时,学生们紧张的跑跳,使呼吸加快、脉搏跳动加速,声带充血,在这种呼吸急促的情况下,青少年是不宜唱歌的,因为即使是稍稍平静下来,声带也还在充血状,脸色还是涨红的,这时的歌唱是不会动听的,反而会损坏声带。不论是在青少年时期,还是成年之后,过分的疲劳和无节制地乱喊乱叫都是声带的百病之源。青少年由于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生长的速度不同,生理解剖特点的不同,所以必须注意照顾、锻炼、培养和教育青少年,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教育青少年不要乱喊乱叫的同时,使他们自己学会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嗓子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二、变声期的嗓音保护

我国的戏曲艺术多年来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称得上是剧种繁多而又各有特色,这些剧种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童年开始培养。因此童声的训练和保护,尤其是变声期的训练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处于变声期的青少年之所以嗓音会变粗、变低,是因为这时喉咙和声带体积增大的缘故。按照“弦短音高”“管长音低”这个简单的声学原理,就不难理解了。

而出现声嘶是因为变声期喉部组织迅速发育,声带充血、水肿、弹力减弱、声门后半部闭合不全,有少数人出现变声三角。

至于出现发音不稳、不持久、发音困难,偶尔出现怪音,则是由于在变声期里,喉结突出,声带变长,共鸣腔体积加大,喉部肌肉组织发声变化,肺活量增加,使原有的均衡匀称的发声动力平衡受到影响,因而发声时不能自如地控制各肌肉的舒缩,也不能自如地调节共鸣腔和用气,这就需要我们在这一时期加强对青少年嗓音的保护。青少年变声期是生理发展的必然过程。变好变坏是相对而言的。所以,那种主张“拼命喊嗓”喊出一副好嗓子的说法,以及在变声期绝对“静养”、不唱、不练,养出一副好嗓子的主张都是不科学、不全面的。绝不能单纯、片面地去看“拼命喊嗓”与“静养”,而应当把练嗓和养嗓以及保护嗓子结合起来。

首先,应当教育青少年在变声期阶段要安心保养,不要不断地发声练习,这一时期的发声练习一定要有节制,在练习时音域不要过宽,音量不能太大,歌唱的时间也不要太长,教师选择作品要注意因人而宜。如果嗓音变声过分,可不练,变声不过分或到后期,可少量多次地练,每次20—30分钟为宜,中间要适当间隔20—30分钟,这样可以使喉肌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以减少声带的疲劳。

其次,变声期若出现发声障碍时,要给学生讲授生理解剖知识,使他们懂得青少年变声期声带(发红)充血或有喉部症状,是人体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不要恐惧和过分紧张。这一时期可定期检查喉部,对声带病变要及时检查,及时治疗,必要时要禁声,这对变声期的喉部发育或减轻症状是有好处的。

最后,变声期青少年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为了使他们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这时特别需要提高营养的质量,要注意蛋白质的保证,要注意粗细粮的搭配,多吃含有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摄入一定量的脂肪,以满足变声期身体迅速发育的需要。同时要注意饮食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尤其是忌食辛辣及过冷过热的食物。要注意加强生活调节,劳逸结合,注意环境和饮食卫生,禁止吸烟、喝酒,保证充足的睡眠,这对预防病症、保护嗓音有很大的帮助。

青少年变声期阶段,声带充血、沙哑、颜色红、边缘肥厚、闭合不全等病状都是正常的。这主要是变声期声带突然增长、增宽,必然造成声带调节、使用等障碍。变声期遇到这些病状不必紧张,只要注意合理休息,不过分疲劳,不乱喊乱叫乱唱,注意增加营养、睡眠,一定会平稳度过变声期。

三、日常生活中的嗓音保护

发声器官是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青少年变声期间,发声器官更为敏感,人体的哪一部分发生病变都会影响发声器官的健康发育和发声运动。如伤风感冒、消化不良、风湿病、贫血等。特别是伤风感冒和呼吸道感染,会引起整个上呼吸道发炎。鼻炎、咽喉炎、气管炎、扁桃体炎、急性鼻窦炎等,都会加重在变声期间声带闭合不全、充血、水肿及肥厚等症状,从而引起嗓音的嘶哑。因此,青少年在变声期间还需要预防感冒,多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的素质,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同时要教育青少年学会正确地对待和认识变声期现象,避免不必要的心理与精神负担,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心理障碍,调理好心态和情绪,防止过分的情绪变化。祖国医学中所讲的“七情致病”“暴怒失音”“恸泣失声”就是指心理因素致病而言的。另外,青少年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使发声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只有精力充沛,才能有坚实有力的声音。睡眠不足的人,身体就会感到困倦、精神疲惫,声音自然就会暗然失色。女孩子在月经来潮时,要多休息少用嗓,在感觉说话都很吃力时,应暂时停止用声。坚持每日早晚用温食盐水漱嗓,不但可预防咽喉部和扁桃体等各种炎症,还有消炎保养嗓子的作用。

此外,青少年保护嗓子还涉及饮食问题。在变声期间一定要少食过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吃过之后,嗓子有黏液感,会觉得嗓子不清,直接影响到发声。虽然有些孩子从小就有吃辛辣食物的习惯,但在变声期间,还是要忌食对发声器官有强烈刺激的食物。同时,在盛夏炎热之时,不要过多地喝冷饮,特别是歌唱和运动之后,更不要立即喝冷饮,否则会导致嗓音疾病。

总之,嗓音只有在正确、合理、科学的使用当中才能得到加强和锻炼;只有平时注意积极有效地保健,才会有一个好的、健全的嗓音。

参考文献:

[1]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2]徐小懿等.声乐演唱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年.

[3](美)亚瑟·约瑟夫著,田琰、叶凯译.美化你的声音.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青少年声乐教学篇6

音乐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从知识结构上说,音乐素养主要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音乐史、音乐欣赏等要点;从作用上说,音乐素养重在培养“懂音乐的耳朵和理解音乐的心灵”,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强弱高低;从培养途径上说,这是一个漫长、复杂、艰辛的过程,需要专业指导、科学训练,更需要学习者持之以恒、反思探索。提高音乐素养虽然无捷径可走,但笔者认为正确的方法、科学的体系却能够使人少走弯路,通过电子琴这一载体可以对青少年提高音乐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助推功效。

自从美国人哈蒙德(hammond)先生在1934年获得专利并成立电子乐器公司,人类社会就迅速进入了电子音乐的新时代,以电子琴为代表的电声乐器迅速普及。如今,电子琴不仅是多种音乐会的主角,而且也走进了幼儿园、中小学、大中专院校的音乐课堂,在各级音乐教育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目前学习电子琴的青少年人群可谓俯拾皆是,因而我们很有必要借助这一社会趋势,认真探索如何利用电子琴来循序渐进地提高青少年的音乐素养。

借助电子琴,使音乐学习的过程充满趣味。音乐是美妙动听的,但是学习音乐的过程却充满了枯燥和艰辛,这也是很多学习者浅尝辄止、难以坚持到底的重要原因。对于初学音乐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又有怕吃苦、知难而退等潜意识。利用何种手段和形式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持续下来,是摆在教育者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电子琴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具有超强的音乐表现力,它音域宽广,和声丰富,一台琴可以与一支管弦乐队的演出效果媲美(双排键电子琴可以模仿庞大乐队的演出效果,具有强大的节奏编辑功能,为表现音乐作品提供了更大空间和更大可能)。而且,电子琴不仅能够轻松自如地模仿大提琴、小提琴、吉他、小号、长笛、单簧管等管弦乐器的声效,还能够演奏出其他乐器难以达成的音乐效果,逼真地模仿大自然中的多种音色变化,比如风声雨声、动物声响、宇宙音响,并根据需要可随心所欲地配置类似打击乐器的节拍,并且可以对此进行自由编辑,使音响效果更为丰富、更显个性,尤其适合演奏节奏感较强的现代音乐作品。同时,电子琴通常都装置有效果器,比如,混响、回声、延音、震音轮、调制轮,便于演奏者简便自如地表达丰富的音乐情绪。更为难得的是,电子琴自身通常储存有一百多种以上的各种音乐风格的节奏音型以及打击乐旋律,古典的、现代的、西洋的、民族的,应有尽有。这些音响动听、使用便捷的自动节奏功能,非常便于师生们进行节奏感教学,便于学习者随时随地用心灵、用身体感悟音乐节奏的律动,领会多种音乐风格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电子琴自身这些特点比较契合青少年的认知心理,可以全方位地满足其心理需求。借助电子琴这种乐器将使他们的音乐学习过程变得充满趣味,使之很容易就被音乐的魅力、电子琴的魅力所吸引,激起探索、学习的内动力,在寓教于乐中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自觉性、能动性,促进其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电子琴可满足青少年多层次的音乐审美需求,锻炼全面的音乐能力。音乐教育的本质力量在于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感染、影响和培养人。音乐教育不仅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美育的手段提高人的素质,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①,电子琴以固定音高、音色丰富、兼容性强、伴奏功能强,以及简单易学等个性特色,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各阶层音乐爱好者的喜爱,特别适合作为青少年学习音乐的入门乐器。事实证明,通过学习电子琴,可以显著提高青少年的音乐旋律节奏感,显著提升他们在音乐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即兴伴奏等方面的能力。新一代的电子琴还具有自动伴奏、录音、变调、存储、编辑等多种功能,学习者可借助叠加、分离等操作手段演奏出合唱、混响、延时等音响效果,这不仅便于他们体味音乐迷人的魅力,而且也为他们提供了宽广的探索性学习的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编辑出新的声效,可以更为个性化地学习乐理、节奏、音准、音色、音区等知识,更生动地感受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而且,他们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还可以开发创造性、创新性思维,锻炼艺术想象力,丰富青少年对经典音乐作品的感知,拓展音乐视野,接近艺术真谛,探索艺术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在音乐中获得教益,满足青少年多层次的音乐审美需求,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甚至,电子琴演奏对青少年的身体协调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双排键电子琴拥有两层以上的手键盘和脚键盘、脚踏板,它的表现能力是其他乐器甚至钢琴所无法比拟的。演奏者通常用右手弹奏主旋律,左手弹奏副旋律或和弦,右脚控制音量踏板或延音踏板,左脚控制脚键盘发伴奏低音,双腿膝盖还可以控制切换音色等。演奏一曲需要全身运动,最讲究的是身体各部位的统一协调②。音乐教育的特性之一是其实践性,不少专业人士都提倡学生直接操持某种乐器,手脑并用地主动学习音乐③,很显然,电子琴非常符合这一趋势和要求。

电子琴比较适合初入门者学习。电子琴音高稳定,初入音乐之门的青少年如果将电子琴作为入门台阶,则可通过听辨、模唱等手段快速而准确地帮助他们建起

转贴于

稳定的音感,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寻到正确的门径、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电子琴自身储存有风格多样的音型和节奏,能够模拟多种乐器的音响效果,并且可以自由编辑、组合,合理利用这些独特的功能,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对音色的认识和听辨能力的提高,而且还有助于开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系统地培养他们对音色、节奏、音效等的整体编排能力,使音乐技能升华为音乐能力。学好了电子琴,对他们进一步学习视唱、练耳、键盘等知识,都有显著促进作用。更进一步说,有了初步键盘知识的中学生或大学生学习电子琴,则更为容易入门和提高。尤须特别指出的是,青少年通过学习电子琴,在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可以相对轻松地去学好钢琴、手风琴、管风琴等其他键盘乐器,去感知更为丰富的器乐世界。

学习电子琴的成本较为低廉,普及、提高两相宜。对于青少年来说,电子琴教育的第一属性是素质教育,核心在于提高美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普及音乐教育、提高广大人群的音乐修养,让更多的青少年从中获益,关键之一是必须找到一种或几种成本低廉、多数家庭可以承受的载体。比较而言,电子琴售价较为便宜,中等收入的家庭即可购买得起中高档电子琴,且搬动方便、占用空间较小,师资资源也比较丰富,从学龄前儿童到高中生都可以在零基础之上较为快捷地入门,所以电子琴很是适合作为音乐教育的载体。同时,电子琴音色优美,表现力强,应用前景广泛,适合有志于此者进一步深造、提高,在此基础上学习乐器学、音响学、和声学等知识,获得更大的发展,甚至将之作为终生的事业。

青少年声乐教学篇7

开幕式上,本届合唱节艺术总监及筹委会主席唐少伟教授深情地说道:“我一直有一个梦想,一个藏在我心底里的梦,就是希望透过你我的歌声,宣扬爱与和平。”这个梦想感动了现场每一位听众,这个梦想更支持唐教授一路走来,完成了2006年活动创办以来由香港特区政府资助到自负盈亏运作模式的艰难转型,并实现了活动规模的节节攀升。

在由香港童声合唱协会主办,国际合唱联盟、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协办的2013年香港国际青少年合唱节上,来自美国、俄罗斯、菲律宾、芬兰、马来西亚、印尼、匈牙利、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在内的超过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合唱团共聚香江,总参会人数近四千人。

一个由民间音乐组织创办的国际青少年合唱节,历时八年、四届,能有这样的人气和规模,实属不易。他们缘何如此?其成功的要素又有哪些?这成为我此行想要了解的首要问题。

今年的合唱比赛,分设童声合唱、青少年合唱、当代音乐合唱、民歌合唱、小组合唱等十个组别,在打分环节上,依旧沿用了上届评委赛后统一打分的模式,为的是避免出现分数上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现象。同时,借助合唱节的商讨平台,使评委之间的相互问责成为可能;对每个参赛团队来说,通过商讨平台,不仅可以看到评委的打分,赛后还可以就此同评委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

短短四天,本届合唱节安排了十三个场次的大师班和工作坊,内容涉及“合唱指挥”、“合唱团舞台动作设计与训练”、“东欧世俗音乐”、“西班牙合唱音乐会节奏及气氛特质”、“人声小组排练技巧”、“菲律宾合唱音乐”、“中国及印尼大学合唱团工作坊”、“爱沙尼亚的现代及传统合唱音乐”等既关联合唱主题,视域又极其开阔的十个专题,并且,所有的主讲嘉宾都是由合唱节评委担纲。

穿插其间的音乐会,大大小小有七场之多。三个风格各异、世界一流的合唱团队:芬兰“ClubForFive”无伴奏合唱组合、美国纽约青年合唱团和匈牙利“Cantemus”儿童合唱团的音乐会,很快就成为合唱节期间热议的焦点话题。他们纯真、烂漫、天籁般的歌声,亦庄亦谐、时尚而典雅的舞台表现,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享受和强烈的视听冲击。

由27人组成的评审团,完全可以用“庞大”这个词来形容。他们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既有国际合唱联盟主席、芝加哥伊利诺伊州大学建筑及艺术学院音乐系合唱及声学研究总监m.J.安德森博士,也有菲律宾合唱指挥协会主席、世界合唱委员会成员Velasco先生;既有中国合唱协会副会长、中国国家大剧院合唱团首席指挥吴灵芬教授;也有香港著名作曲家及作词家陈永华教授……经过评委们认真、严格的评判,最终,印尼“共鸣”儿童合唱团获得了世界合唱团荣誉大奖等多个奖项,成为“决赛之夜”的最大赢家。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的合唱团也收获颇丰,获得多个组别的金奖及荣誉奖。

简单梳理一下合唱节的概貌,我们不难发现:公开、公正的评审机制,丰富多彩的大师班和工作坊,高水准的驻会合唱团音乐会,以及世界级的权威评委阵容,成就了香港国际青少年合唱节的别样精彩。

在比赛间隙、在音乐会场、在工作坊中、在笔者走访的评委和专家的谈话里,一些词汇和语句不断被提及和重复,在我脑海里不断累积加强,将它们一一提炼并延展开来,或许可以让我们从这些具象的词汇中,窥见我们的不足和合唱艺术最本真的一些东西。

指挥与听觉能力培养

匈牙利“Cantemus”儿童合唱团纯净、自然,堪称完美的声线真是让人过“耳”难忘。在采访本届合唱节评委、匈牙利的Soma先生时,我抛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匈牙利合唱团是如何进行声音训练的?

回答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他说,对合唱队来说,声音训练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每一个团队所选择的曲目都不一样,而曲目风格不同对声音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在匈牙利,没有特殊的关于声音概念和歌唱技巧的训练,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大家一些建议,比如如何呼吸、简单的演唱技巧等。匈牙利儿童合唱团训练的经验,是特别关注对合唱团成员聆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充分的聆听训练,让孩子们能够准确地辨别音与音之间的差别,学会如何聆听其他合唱团成员的声音,并让声音尽量与其他人的竞技在一起达到平衡。当他们养成聆听别人声音的习惯,对美有了一些概念之后,他们会主动去追求更好、更美的声音。

Soma先生所在的学校有八个年级,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专门的聆听训练。先从简单的某个音开始聆听,然后准确地唱出来;二年级的时候,从某一个柯达伊手势或从一个单声部开始延长,然后再慢慢加入两个声部……由易至难,按部就班的聆听能力训练一直持续到八年级。

合唱团的声音概念与训练、合唱教学中的音准问题也一直是国内热议的话题之一。但在我们的合唱训练中,似乎更强调“唱”而忽视了“听”,往往强调发声技巧、声音位置、音量强弱等有关“声”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聆听能力的培养。其实,“音不准”所突显出来的恰恰就是聆听能力的训练不足。

本次比赛,中国合唱团尤其是内地合唱队使用钢琴伴奏的比率非常高。但专家并不建议经常使用钢琴,因为这容易养成依赖的习惯,一旦离开钢琴,学生很可能就不知道该如何演唱了。就好像走路常常用拐杖的话,一旦抛开拐杖,那你的腿就不懂怎么走路了。可以采用无伴奏合唱的方法,训练学生独立的聆听能力。聆听准确才会唱得准确,相应地,其他能力才会随之增强。

另外一个易被教师忽略的问题,是指挥基本功的训练。已经有43年指挥经验的匈牙利评委Denes先生说,指挥最好的工具就是自己的双手。指挥要相信自己的声音完全是从指尖出来的,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指尖的动作必须明确而集中,如果指挥的手势动作经常是至少两个不同的部位,如肘关节、手腕或手指等在相近的时间发出不同的动作,那么,这些不同部位的指挥动作,不但削弱了指尖的集中动作,而且容易造成合唱团声音的混乱。指挥的责任就是要尽量减低混乱团员的机会。他强调,需要很多很多的练习,才能让你的指尖集中并充满音乐。而能坚持这种不懈训练的老师,显然为数不多。

作品的民族性和时尚感

山西师范大学烛光合唱团凭借一首原创的民歌合唱,获得青少年合唱、女高低音组(29岁或以下)金奖;印尼共鸣合唱团更一举拿下民歌合唱组的头奖;匈牙利儿童合唱团队则对巴托克27首混声合唱中部分作品进行了完美展示,这都显示出各国对民族合唱音乐的高度重视。而芬兰“ClubForFive”无伴奏合唱组合电声乐器声效的模拟,纽约青年合唱团的爵士歌曲演唱,则彰显出当今合唱音乐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在对现代作品的关注和演绎上,中国内地合唱团多少有些后劲不足。本届评委、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王燕教授说:“因为不清楚当代音乐的概念,所以每次比赛,中国的团队都有报错当代音乐组别的现象发生。有一次,一个团队报爵士音乐,结果所唱的三首音乐,没有一首是爵士乐。”指挥的责任重大,也许指挥偏离一点,整个合唱队就错出去很多了。所以,应该给教师创造更多的交流平台,让教师们多走出来看看,只有多听、多看,才能开阔视野、提升自己;也只有自己对声音概念、对整体柱式和声的理解、对学生演唱声音的规范有了正确认识,青少年合唱团才有进一步向上提升的可能。

本届合唱节就为大家打造了一个很好学习、交流的平台。在“解读爵士合唱音乐”工作坊中,美国纽约青年合唱团艺术总监Francisco先生讲解了爵士乐的发声特色。让我们了解到,爵士乐发声就是一个很平直的声音后面加很快的颤音,这有别于歌剧很宽、很高的声音,主要来自对爵士乐特色乐器小号音色的模拟。在合唱中,他让学生尝试去模仿这个乐器的声音,并着重训练学生去记忆不同风格乐曲的不同发声位置和演唱方式。近几年的国内外合唱比赛中,歌剧选段不断增多,为了让大家在选曲时不要忽略这一方面,在“西方歌剧中合唱选段演绎”工作坊中,主讲嘉宾讲解了歌剧合唱与一般合唱的区别及其功能,同时为大家提供和分析了《蝴蝶夫人》、《悄悄地,悄悄地》、《茨冈姑娘》、《朝圣者合唱》、《烟云飘》、《希伯来奴隶合唱》等八个合唱片段,供大家参考、学习。

快乐歌唱

柯达伊曾说:“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

本届合唱节上,很多国外的驻会合唱团,包括美国纽约青年合唱团、俄罗斯的少儿合唱团等,给人带来的最深感受是:合唱的本质不在于技巧,而关乎心灵。他们并不强求孩子们动作表现上的严格规范和整齐划一,但在意的是,从孩子们奔放的动作和热情的面部表情中所传递出来的,他们发自内心的享受合唱的快乐之情。

青少年声乐教学篇8

论文关键词:青年声乐教师;声乐演唱水平;声乐理论水平

论文摘要:声乐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青年声乐教师的数量越来越多,可是他们却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文章主要围绕“提高青年声乐教师的声乐演唱水平和声乐理论水平”两方面来谈如何加强青年声乐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优秀声乐人才。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而人才资源的开发在于教育,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随着教师队伍新老的自然交替,青年教师的群体越来越大,青年教师成为了教育战线的跨世纪的主力军。而声乐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同样逐渐呈现出这样的局面,随着声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青年声乐教师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年声乐教师参加工作不久,他们大多满腔热情,劲头十足,可他们自身能力水平有限,缺乏经验,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够,面对一系列问题,经常急躁,焦虑不安,无所适从。因此,把青年声乐教师的现在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加强青年声乐教师的素质修养和能力水平的提高,已经逐渐成为了声乐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首要工作。

现在在国内各级院校任职的青年声乐教师,大多数是刚从高等师范院校声乐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从个人演唱水平上讲,他们都是全国各地众多考生中挑选出的优秀者,并且已经经过了至少四年的专业训练,因此都应具备一定的演唱实力。然而教师本身具有了较高的演唱水平就能标志着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了吗?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作为一名声乐教师,他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量合格的声乐人才,也就是,声乐教师的工作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别人掌握声乐这门演唱艺术,让别人能唱出美妙的声音。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声乐教师仅仅本身具备较高的声乐演唱水平,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教师应具备较深的理论功底,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敏锐的听觉判断能力,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能力,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以及较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等。而这些除个人演唱水平以外的综合性素质,恰恰正是我们的青年声乐教师在自身学习声乐时,教师没有直接传授的东西。因此,我们青年人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声乐教师,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声乐人才,还得需要在很多的方面下一番功夫。今天,我们着重谈一下“青年声乐教师应使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平和声乐理论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因为作为一个声乐教师其本身应该具有较高的声乐演唱水平,同时也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只有两者都具备时才有可能教交出合格的声乐学生。而且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各种知识和技术都在日新月异地不断更新和发展,因此青年声乐教师不断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平和声乐理论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一、声乐演唱水平

记得沈湘教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自己根本不能唱的人,去教别人唱,这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就好像一个大师傅,根本没有吃过红烧肉,却非要教别人怎么做红烧肉,同样不可想象。”[1]可见要做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其本身能长期保持较高的声乐演唱水平,这是非常重要的。而实际上任何人想不通过艰苦地、不间断地学习就使自己的声乐水平永远保持在某一平稳高度,其实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青年声乐教师对待声乐学习的不间断性问题认识并不是很深刻。他们总是醉心于:我是某某着名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我的老师是某位着名的歌唱家或声乐教育家,我的水平当然是一流的,无可挑剔的。他们整天笼罩在自己为自己编造的光环里,不思进取,固步自封。殊不知,声乐这门艺术的学习跟其他学科一样“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或许他们刚刚毕业时水平是不低,可是由于缺乏进一步的学习,他们的水平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他们躺在床上自认为高人一等的时候,已经悄悄地退步了。也正因为如此,中外无数的大歌唱家们在台上演出的同时,在台下也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努力充实着自己。记得我国着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一次在回母校给我们上公开课的时候曾说过,1987年她从中央音乐学院获硕士学位毕业后,跟自己的老师沈湘教授一直保持联系,一有时间她就会去找自己的老师,为自己纠正发声上的毛病。1988年她应聘到芬兰国家歌剧院担任独唱演员,在几十个国家举行数百场独唱音乐会。即使时间非常紧张,她也忘不了定期把自己的老师接到芬兰,为自己调整声音。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大歌唱家对声乐学习的执着。而作为青年声乐教师的我们呢?其实更应如此,因为声乐教师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后继声乐人才的重任,我们的工作关系到国家声乐事业的未来。也可以说,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平,这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事情,它也是我们国家声乐教育事业的需要。正像沈湘教授所说的那样:“咱们现在的青年教师都需要提高,我们希望提高青年老师的水平,这对国家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1]其次,我们来谈“专业理论水平”。

在许多人看来,声乐教学只是一种感觉教学,因为从表面上看,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声音的好坏及改善,都是通过教师自己的听觉判断来进行的。而实际上声乐教学却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的科学。它不只是简单的歌唱技巧训练,它涉及到声乐理论、声乐史、声乐审美、声乐鉴赏、声乐技能等多方面知识,涉及到几乎所有的教育理论,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它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及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且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与实践相结合。

然而,有许多青年声乐教师对声乐教学理论缺乏系统地了解和认识,认为声乐教学理论没有太大的用处,不去认真学习,他们不知道声乐教学理论作用的内显性。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活动所起的作用虽然不像金钱对于买东西所起的作用那样明显和直接,但它却总是在潜移默化中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实践。比如在发声原理方面,某些青年声乐教师认为歌唱本是个艺术问题,完全可以用抽象的方法教唱,自己没有必要花时间去学习那些诸如发声器官、呼吸系统之类的生理知识,上声乐课谈论发声器官的解剖知识和运用发声器官的物理知识更是毫无用处的。可是或许他们自己并没有觉察到,这些没有以科学声乐理论为基础的声乐教学,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在很多方面给学生造成误导。我就有这样一位同事,一次他在给学生们做发声联系时反复强调:“我们发声时一定要做到气吸丹田,声灌头腔”。然而我们这些刚刚学习声乐而又有着一定生理知识的大学生们却听得莫名其妙,其中一个同学就问:“老师,我们的肺在胸腔,而腹腔内的器官大多属于消化系统,我们的气息怎么可能会吸到腹部呢?另外,我们的头腔内装满了大脑,要按您说的那样做我们会不会得脑震荡呢?”这一问,真就把我的这位同事给问住了,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的确不懂这方面的生理知识,因此他根本不知道学生在说什么,他给学生的回答只能是:“你不要胡思乱想,听我的没错,看我唱了这些年歌我怎么没得脑震荡啊?”事情似乎就这样过去了,但这给学生会造成什么影响呢?可想而知,学生对歌唱方法的理解永远是一团迷雾,不自觉地会对唱歌产生抵触情绪。如果我的这位同事懂得这些发声生理知识,并直白地告诉他们歌唱呼吸时横膈膜与腹直肌、腹外协肌如何配合的,告诉他们颅腔、鼻咽腔的区别,这对学生们的影响又是什么样的呢?由此可见,一个声乐教师声乐理论水平的高低对其教学有着何等重要的影响。教师上课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的背后可以说都应该有丰富的、科学的教学理论作为支撑。虽然教学理论终究不是具体的操作方法,注定只能当幕后英雄,但声乐教学若没有科学理论的支撑,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也有些青年教师经常这样想:“我周围的某位老教师以前就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什么教学理论,在教学上也一样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殊不知这一小部分老教师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摸索、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其教学实践操作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符合了教育学科内在的规律,所以在教学上同样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总之,作为声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对音乐教学活动有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这是一个高级的、复杂的综合活动,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蕴含着丰富教学理论。青年声乐教师千万不能怀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千万不能低估教学理论的意义和作用。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多下功夫、深入钻研音乐教学理论,就能更自如地把握声乐教育的内在规律,就能用丰富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使教学行为变得更为规范、自觉。

青少年声乐教学篇9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感觉统合失调;特点;危害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音乐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与特点

感觉统合失调,又被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作为一个中枢神经的系统障碍问题,其导致了外部信息难以在大脑产生刺激,进而不能够在脑组织内有效结合运作。一般来说,正是因为感觉统合失调,所以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个体在认知、学习、活动等多项生活中的情绪出现异常,其举动不同于常人,运动神经、视觉神经、听觉神经都有可能受到破坏。根据我国当前的统计数据来看,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在青少年中较为严重,音乐感觉失调作为感觉失调中重要的一个部分,直接由听觉感觉失调引起,对于青少年未来的发展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从音乐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上来看,其失调系统属于听觉失调,直接导致小学学生对于声音环境不敏感,不能够有效、快速地在大脑中完成自我认知与处理。在这样的失调能力之下,学生想要认真聆听周围环境的教诲,保证以集中的注意力来进行声音的识别与判断较为困难,其学习与判断能力不仅会随着音乐感觉失调而逐渐降低,甚至有可能致使自我听力能力受到影响,在未来的生活以及学习中难以正常进行。

音乐作为情绪艺术的一种,能够利用不同的器乐以及声乐来帮助人类调节自我心理情绪,安抚暴躁情感,保证能够以积极、乐观、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周围的环境。但是一旦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的音乐感觉统合失调,青少年时期的情绪辅助手段将会彻底丧失,在这样的环境中,青少年的不合理情绪不能得到安抚和平复,不利于其未来的身心发展以及心理健康。

总之,以此文章为基础,我们可以逐渐认识到设置有效的音乐感觉体统调节方式的重要性,认识到学生感觉统合失调的巨大危害,促进我国的小学教育乃至高等音乐事业在此理论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发展。

青少年声乐教学篇10

开场词:在漾着秋韵的日子里,我们高兴的迎来了第18个教师节。作为教师,我们喜欢九月,因为九月不仅有收获的幸福,更有耕耘的甜蜜,不仅有饱满的果实,更有学生最深的祝福。此时,让我们以最诚挚的情感祝愿所有的老师们,节日快乐!教育处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现在开始。首先,请欣赏由教育处老年童心艺术团表演的大合唱,第一支歌《歌声使我们越活越年轻》。

-----因为有了您,光荣的人民教师,迷茫的夜空,才有了永恒的北斗。十中的学生们把对老师们的全部挚爱都融汇在了《红扇舞》中。下面就请大家欣赏。

-----青春是迷人的微笑,青春是欢乐的歌舞,拥有了青春,就拥有了活力。在这里我们祝愿所有的老师能够永葆青春,永远拥有一颗年轻的心。请欣赏一中为您表演的声乐组合《青春组曲》

------古筝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乐曲悠扬,委婉动听。古筝曲《纺织忙》主要表现纺织女工劳动的场景。由一小为您表演。

-----我们就像是一朵一朵美丽的小小花,阳光暖暖抚爱我就像是妈妈。和爱一起长大,和爱一起开花,和爱一起度过那金色年华。请欣赏孩子们带来的舞蹈《和爱一起长大》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特定的时代造就了现代京剧—这一使大众喜闻乐见的京剧表演形式。接下来就请欣赏有教育处老年童心艺术团表演的京剧。

-----暑假刚刚结束,虽然炎热但也让老师的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可教师舞蹈队的老师们,却冒着酷暑,特别排练了下面这个别具民族特色的舞蹈《蓝》,以此献给所有平凡而伟大的老师们。

----请欣赏女声独唱《长江之歌》,演唱者史红英

----相信在这几天,老师们一定收到了学生们不少热情的祝福。今天,少年宫的孩子们也要表表他们的心意。请欣赏童声联唱《只要妈妈露笑脸》

----请欣赏小提琴独奏《海滨音诗》

----请欣赏彝族舞蹈《荡裙》

----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我们虽无鲜花和美酒为您献礼,但心中有歌,以此祝福您一生快乐。请欣赏一组声乐组合。

-----舞蹈《编花篮》是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舞蹈,主要表现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在牡丹园里嬉戏的情景。

----《西部放歌》是一首旋律优美的男高音歌曲,再现了大西北的辽阔,表现了我们开发、建设大西北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