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培训实践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8:36

农业培训实践报告篇1

[关键词]创业训练;能力培养;项目运营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181

实践性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而设置。作为实践性教学方式之一,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的目的在于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在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1项目背景和内容介绍

11项目背景简介

学习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和潜能。关于“人是如何学习”的看法,历来存在着不同的争论,这也引发了重视外部环境的刺激与强化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重视心理内部加工过程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争论。[1]这场争论孕育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国外各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比较典型的有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有关文件定义的支架式教学模式;[2]温特比尔认知与技术小组于1990年开发的抛锚式教学模式;[3]斯皮罗等人于1991年开发的随机进入教学模式等。[4]

作为典型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情境学习模式,部级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训练项目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共同支持,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其中创业训练项目是指组建一支本科生团队,模拟一个运营项目,在辅导教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达到此项训练的设定目标。笔者所辅导的天津农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立、运营(以下简称农友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于此类项目。

12项目运营的目标

农友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总目标为:通过创立和运营农友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创立和运营合作社的知识和技巧,提升创业和管理能力。总目标包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以及在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中发挥的作用有一定了解;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内涵、发展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学习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的完整过程;掌握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技巧,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熟悉并了解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基本职业技能,提高自身学习积极性的能力。

最后,通过相关量表题项的设计,对团队成员公司运营前后的创业知识予以测评,检验此类训练对于参与者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提高的作用程度。

13项目实施的工作基础

项目组成员由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自身具有一定的自律性和实践基础。校内指导教师主持在研有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研究的天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具有从事多年创业教育的背景以及现有的创业教育的在研课题。校外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其所负责的工作内容之一是西青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为项目的前期实践和后期模拟运营提供坚实的基础。项目成员和导师训练时间的保障。团队成员对具有挑战性的新的知识和新的环境的兴趣。兴趣是一个学生获得知识的动力,挑选有创新意识和挑战意识的学生是项目成功开展的基础。[5]

14项目的研究内容

项目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出发,“真题真做”,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申报项目包括项目成员社会实践和创业训练两个部分。

社会实践部分主要内容:按照天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业务内容分类,从中选择3个类别,进行合作社设立、运营的实践性调查。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合作社创立和发展中存在的好经验及相关问题,为相关管理部门和合作社发展提出建议和报告。评估此项社会实践对团队成员创新和创业能力提升的影响。

创业训练部分主要是组建一个10人左右的训练团队,熟悉农民展业合作社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完成上述建议和报告的基础上,撰写创业计划书,组建模拟天津农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模拟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组建组织架构、开展业务、团队内互相交流、出具阶段性财务报表等工作,进行专业合作社模拟运营服务。评估此创业训练方式对于参与者创新和创业能力提高的影响力。

15项目的成果管理

项目成果为总结报告(如果实践中有经验和问题可以开展学术范围的交流,在出版周期允许条件下,发表相关论文3篇左右),报告形式以文字描述、(企业、人物和活动)图片为主,视频和录音为辅,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学生实践性活动总结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所调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历史、区位环境、核心优势、独特资源、先进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领军人物的特质、建议与策略、获得的新思路或新服务;此类训练对于参与者创新和创业水平提高的影响总结等。第二,天津农友专业合作社运营总结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合作社创立的过程,合作社模拟运营的情况;公司运营人员创新和创业的水平提高程度(通过对运营前后相关人员测试获得);公司运营体系的科学性(提供较为完整的公司运营管理文件)等。农友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成果为总结报告,报告形式以文字描述、(企业、人物和活动)图片为主,视频和录音为辅,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2项目的阶段性总结

21项目的主要新点

第一,为增加后期模拟公司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学生创立农友专业合作社以前,开展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调查和学习活动,了解“三农”问题,拉近与社会的距离。第二,通过与管理人员面对面交流等方法学到创业和运营管理知识,进一步对经验和教训予以总结,将之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在为社会提供适当服务基础上,提高学生自身创业管理素质。

22项目运营完成内容

到现在为止,农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拟成立和运营工作已经全部结束。这次成立合作社的模拟,是完全按照工商、税务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实际要求来做。到各个主管部门领取材料后,学生进行真实填写。通过图片设计等手段,模拟制作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模拟刻制出公章、财务章、法人章和合同章。购买全套会计报表和凭据等,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合作社管理制度。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到某一个实质环节时,组织成员进行相关法律学习,结合实践提升理论学习水平。此外,由于每个月要制作经营成果报表,需要各种票据的支持,而真实发生的票据原件要到学校相关管理部门报账,所以,将每次发生的票据的复印件作为入账凭据,开展记账工作。

23项目训练特点

农友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训练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许多优势和特点。第一,知识性与技能性的统一。项目突出学生书本知识与实践工作的高度统一,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训高度统一。在项目过程中创设工作环境,加大实践实操容量,让学生接触实际问题,利用情景,协作、交流必要的信息资料,独立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第二,基础教育与专业特长的统一。项目运营设定不同的专业工作岗位。通过适合学生特点的指导性学习,使学生学有专攻,特长明显,逐步提高了自学能力和职业素质,帮助学生不H夯实了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提高了实践应用的本领。第三,个人努力与团队协作的统一。项目运营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每位学生都要独立完成一定的工作量,每个小组完成一个独立子项目,这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深层次地挖掘自己的创造潜力,提高理解和把握职业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加强团队协作的意识,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觉悟、思想情操得到升华。

24项目运营中注意事项

“干中学”是项目的最大特点。虽然是模拟,但最好有真实的项目运作,否则,容易沦为“课堂下的授课”。横向(实践性)项目与纵向(学术研究性)项目的结合,应该使得学生有充足的工作量,从不同角度提升学生素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一定是“退居二线”,才能真正使得学生从心理上达到独立。项目不能贪大,否则学生自身难以驾驭,应该注重深入挖掘,贯穿主线。多个小项目强于一个大项目,有利于学生学习“五脏俱全的麻雀”。不能局限于项目申报的成员范围。以他们为核心,带动松散的成员,充分利用该项目,尽可能扩大创业训练的成员范围。

3结论

通过为期一年的训练,项目提高了大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模拟合作社里,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职务,不同的身份转换和情境模拟,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能力。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工作,主动思考问题,自己管理自己公司的能力,学生掌握了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项目管理法等方法,都能为今后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帮助。项目将创业的整个过程都囊括其中,就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认真地进行了实训,学生集思广益,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提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农友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在具体的实践运用遇到了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一是学生的角色转变困难,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属于“学”的角色,整个教学过程习惯于“被教”的状态。学生仍将视为“学生”,不能完全进入模拟角色;二是学生的社会经验欠缺,遇到问题有畏惧感;三是学生“兼职”和从事“副业”的心态时有出现。这些问题都是在从事此类训练中应该加以重视的。

参考文献:

[1]项永芳建构主义视野下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践之研究――以高等数学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10

[2]翁凯庆析建构观下的两种数学教学模式[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2):17-20

[3]高文,王海燕抛锚式教学模式[J]外国教育资料,1998(3)

[4]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5]GuilfordJpthenatureofHumanintelligence[m].newYork:mcGraw-Hill,1967

农业培训实践报告篇2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意见》(苏政发〔*〕84号)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奋战四年达小康、全面建设新*”的目标,按照促进农民增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原则,加大农民创业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在发展高效农业中的创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大生产规模和较强创业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

(二)目标任务

全县农民创业培训1611人,其中普通班1391人,省重点班220人。今年的创业培训要在帮助受训学员成功创业上下功夫,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较大生产规模和较强创业能力的新型专业农民,提高我县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从2009年元月至5月底。召开相关工作会议,落实培训任务,确定培训单位,制定并上报具体实施方案。

1.落实培训对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自愿报名、村组推荐、择优选拔、张榜公示的民主形式进行学员选拔。培训对象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产业基础和创业愿望。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重点是种养殖大户、农产品经纪人、村组干部或外出打工返乡人员。省重点班学员按省农林厅统一要求按时从已遴选的学员中选拔一批当地生产规模较大、创业愿望强烈的大户或返乡人员参加培训。

2.落实培训单位:根据省农林厅要求,我县确定县农干校为普通班培训单位。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从2009年6月至11月底。采取能力模块结构的培训模式,实行理论学习和实践考察及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针对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突出创业理念培训,把政府鼓励创业的政策、创业基本技能、创业意识培养及创业计划设计等作为主要培训内容,通过创业培训让受训学员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

集中授课:时间为30学时左右,以讲座为主。主要学习创业基本理论和技能、产业最新技术、产业发展国内国际现状与前景、农产品营销知识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期间,学员要完成自己创业方案的设计,创业方案内容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已有产业基础、创业目标和创业措施等,对学员的创业方案要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专家小组论证。生产实践:培训单位要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员进行考察学习,学员在实习考察过程中要针对性的修改完善自己的创业方案,并回到家乡开始实践。

生产实践:培训单位要安排60-90学时组织学员到附近有关农场、农业企业进行考察学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跟班见习和顶岗实习。学员在实习考察过程中要针对性的修改完善自己的创业方案,并回到家乡进行创业实践。

技能鉴定:通过集中培训和生产实践后,积极组织各类农业行业特殊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对通过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的学员,由省统一向国家有关部门申办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确保20%以上的培训学员获得国家农业行业特殊工种职业资格证书。

跟踪指导:培训单位必须安排教师年内专访学员一次,并根据创业需求进行跟踪指导,将跟踪指导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12月。按照相关培训管理办法进行总结,自下而上逐级报告,开展绩效评价,进行项目验收和检查,形成验收总结报告。

三、培训管理运行机制

1.制订培训方案,签订培训合同。编制培训方案,并制订每期培训班的详细教学计划,包括学员名单及人数、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师资、办班时间和地点等内容。培训方案上报县农林局审定确认后,签订培训合同。每期班的教学计划报县农林局审批后于办班前5天在“江苏农民培训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2.监督与检查。通过江苏农民培训网,实行网上公示制度和培训月报制度,定期公布培训任务完成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县农林局每半年要对全县农民培训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监督,重点检查培训单位完成培训任务情况以及培训成效。

3.总结验收。由县农林局、财政局在项目结束后组织验收。重点检查验收培训工作台帐、培训效果和补助资金使用情况。

四、资金使用

1.补助标准:省财政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进行补助,省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教师的讲课费、交通费和误餐费,学员的食宿费、教材及资料费。培训单位不得对学员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培训补助中含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费用,不得再向学员另外收取鉴定费。

2.资金使用:县财政局在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开展培训前预拨项目经费的30%用于培训前期准备工作。培训单位在培训结束后,凭开班通知、学员注册登记表等资料经县农林局审核后到县财政局统一核报补助经费;承担省重点班培训任务的单位到省农林厅核报补助经费。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把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各镇(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县农林局负责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管理,建立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签订任务合同,明确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为项目法人,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负责。对项目实施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补助资金、培训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要追究项目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二)管理保障

要按照《*农民培训工程》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订实施方案,确定培训目标和推进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要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精心编制培训方案,强化培训管理,并建立包括培训教师、学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跟踪等内容在内的培训台账。学员培训台账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和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

农业培训实践报告篇3

1、农业学校应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针对目前农业发展迫切需要科技人才的现状,农业学校要构建多层次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其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于农村留得住、能创新、有作为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不但对所学的专业知识精通,还要熟知相关专业知识,要成为农业生产中的多面手。在实施教学上,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例如把教室搬到田间地头甚至鸡舍猪圈,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从感性认识上强化训练。与此同时,更新旧观念,不断传播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知识,使学生置身于农业科技前沿,用先进的知识武装头脑。加强学生的继续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良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实践。

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学校也只有重新对培养目标定位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在办学过程中,农业类专业逐渐萎缩、招生困难、办学特色不明显等都制约了农业学校的发展。将培养人才目标定位在培养新型技术农民上,必会使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2、农业学校应不断创新培养模式

农业学校沿袭普通中学的办学模式显然背离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真谛,职业教育不能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上,不能把学生埋在书本里,实行开放式教学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培养在校生时可以采取动态的教学过程,根据不同学生的爱好,让他们自己制定农业生产的一个小环节,并付诸实施,教师则针对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有目的的指导,这样以来学生就可以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知识。

针对不同农业专业特点的差异,培养模式也应有所不同。如从事种植生产季节性较强,而从事养殖生产的季节性就差一些。随着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行业的细化程度也越来越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学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既要从基础知识上强化,又要在专业技能上提高。从教学时间上看,应依具不同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这样的教育、教学才能更有活力。

3、提升农业学校教学质量的策略

3.1农业学校教学应更加全面。受传统农业实行劳力密集生产方式的影响,我国农业教育均较偏重于技能的训练,忽视人格教育。侧重技能训练的教育理念,固然为产业发展培育了不少技术精英人才,却也造成部分价值观的扭曲及人文素质涵养低落等社会面问题。因此,农业教学的教学应加强丰厚学生的人格教育,调整技术导向的教育目标,落实全面化的教育理念。

3.2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做到产学结合。农业教学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农业专业知识能力,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他们的就业或继续深造创造必要的条件。对此,教学应该做到“专博相济”。即,不仅要精通专业学科的知识,还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文理通识科学。农业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即应该做到“产学合作”。这也是农业学校的努力方向。产学合作的推展对农业学校及产业界而言,是互赢互惠的事。今后,除了上述类型之合作外,如委托研究、委托加工、委托栽培、精致农业技术指导等类型的合作将会与时俱增,成为农业教育发展的另一趋势。

3.3推广资格论证体系,促进农学的标准化发展。农业学校的教育除了培养农业技术及推广人员外,还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技术型农民。农业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科技兴农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对新时期的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学校应合理设计专业课程,将农民应具备的知识和应掌握的技能进行分解,并将其转换成相应的课程,从而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农业人才。

4、提升农业学校教学质量必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传统的农业专业课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的训练,这只体现了教学的一个方面。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还应重视专业课教学的另一方面,即将素质教育思想渗透于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培养了专业素质,其他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为此,可以通过实践环节的改善提升教学质量。

4.1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农业学校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三种:实验课、实习课、专业活动课。实验课的课前要有计划的安排,上课时讲解、演示、指导有序进行,课后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要作标记。实习课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编写教案。上实习课时在有讲解、演示、巡回指导,最后要求学生写出实习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实习完成情况和实习报告评出成绩。专业活动主要是学生在实习基地上亲手操作,反复训练,以培养熟练的技能。这样通过学生动手能力与实习报告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实习计划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4.2注重实践实习教学,培养学生对农业知识的系统掌握。农业学校实习的主要特点是实习的连续性很强。一年只种一或两茬作物,在这漫长的生长周期中,任何一个环节管理出现问题,实践教学就不能顺利的开展下去。例如,在进行水稻的亩产量的试验中,如果管理不合理,在水稻和生育期中出现使水稻绝产和病虫害,那么这样的实习就无法开展下去了。为了加强管理,在教学实践可将有关的实习课题联系到一起,将实习基地按一定量分配给学生,学生接手开始到结束始终负责。比如农学专业从种子准备、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杂交授粉等环节的实践由定人负责,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觉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的同时,又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

农业培训实践报告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代农艺实践教学新型农民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8-023-01

我校是一所集对口升学、中专、职业高中于一体的综合型学校,生源来自于初中毕业生,他们进校后,将选择不同的专业进行学习。而我校的现代农艺专业,则是省课程改革实验专业。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将获得相关的一技之长,为投身新农村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能否培养出具有专业特色和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加强和规范实践教学的目标性管理,突出与社会接轨的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是推动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提高素质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句容的多个乡村,有各式的生产实习基地,如葡萄、草莓、油桃、草坪、苗木等实习基地,还有许多禽类、水产养殖场,学校也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农业企业、科研部门的联系,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制订详细的实施性实践教学计划,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以下是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明确能力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模块

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各项能力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制订相应的能力考核指标体系。从基本能力培养到专业技能训练,由专人负责、专门训练,并根据各专业岗位的特点,制订各实践环节能力考核的一级指标。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时间、考核方法及考核职能部门,使实践训练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形成简单模仿逐步强化自我修正设计制作社会考证这样一个实践教学过程,渐进式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培养环环相扣,逐步深化,同时又使实践教学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技能实训、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以及各类岗前训练等,使学生基本具备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

二、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实训条件,最大程度地发挥实践教学功能,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可靠保证。在具体组织实施时,我们首先让学生明确实践目的,认识实践要求、了解实践内容,对实践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在实践之前组织学生先到生产现场去观察、感受,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项目有一个感性认识,加深对专业学习和专业实践的兴趣。具体措施是:

技能实训分两个部分安排,一部分为课程实习,按专业基础及专业课教学内容进行、根据农事季节组织安排,并与教学进程、课程计划基本保持同步;内容上主要训练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一般安排在第1-4学期进行,并根据农时适当调整;另一部分为顶岗生产实习,主要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一般安排在第五、第六学期进行。

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教学中还应特别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践教学观念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坚持“三个为主”的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在实践模式上,注意“三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实行多渠道施教;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坚持实行启发式、开放式教学;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倡导实践出真知。

二是实践教学的模式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求实践指导教师与学生一样,身先第一线,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指导教师首先要做到。

三是在实践教学目标上,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了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在制订实践教学计划时,应该十分注重专业实践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把社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分解到各个实践环节中,让学生体会到每次实践都有收获,每完成一个实践环节都能为学生取得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有益的帮助。

三、实践教学与专业特色教学相结合,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办出专业特色是职业学校的立校之本,也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学校办的专业有特色,培养的学生才会有特长。

为了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学校可要求各学科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写好一份专业前景的调查分析报告,召开一次专业论证研讨会,组织一次由往届毕业生参加的有关专业能力与就业报告会,就市场对职校生的需求以及对他们的专业能力进行合理的定位。

四、实践教学与专业证书考核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农业培训实践报告篇5

按照县委常委会议的研究部署,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县农村重点工作紧急会议,尤其是在国庆、中秋长假到来之际召开这次会议,充分表明这次会议的极端重要性,对于做好我县以全膜玉米种植为主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实现来年粮食大生产、农民大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启动万名干部“转变作风、服务‘三农’、构建和谐、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全县上下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总揽,充分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坚守工作岗位,大干40天、全面完成秋覆膜等农村重点工作任务,以为民服务、推动农村工作的实际行动欢度国庆节、中秋节。刚才,令县长作了重要讲话,全面贯彻了昨天召开的县委常委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国庆、中秋期间农村重点工作,重点突出、目标具体、要求明确、措施得力,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认真把握,创造性地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推动当前工作,再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提高认识,统一步调,扎实贯彻会议精神

在国庆、中秋“两节”长假即将到来的时刻,我们紧急启动万名干部“转变作风、服务‘三农’、构建和谐、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这是县委、县政府针对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准确把握时机、转变工作作风、调整农业结构、推动科学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定。为什么这样讲呢?大家知道,我县是一个农耕文化深厚的县份,也是一个以传统冬小麦种植为主的旱作农业大县。如何走出传统农业、告别低效农业、走向现代农业,这是县委、县政府特别是本届县委、县政府一直努力探索的大事。近年来,我们通过推广全覆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支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有效规避自然灾害、发展旱作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但是,由于受传统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农民群众对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认识不到位,我县调整种植结构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如何使这条路子走通、走下去,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形成动力定型和一种习惯,这是需要我们下决心在今后几年坚持不懈地去做的事情,这一伟大使命也历史地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我们一定要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要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和扎实的工作,促进广大农民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动他们参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当前,许多在外务工人员和工作人员回家过节,正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的时候。而且,这个时段也是组织开展秋覆膜和推动当前农村工作的关键时期。大家一定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万名干部“转变作风、服务‘三农’、构建和谐、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通渭人民的利益为重、以通渭的发展大局为重,组织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主题实践活动,全力抓好当前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县级联系乡镇领导和联系帮扶的县直部门,要在今天下午就深入各自联系乡镇,组织召开帮扶部门负责人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会议,研究制定活动方案,安排部署工作,明确任务,靠实责任。各帮扶单位要服从全县大局,由一把手带队,立即抽调工作队员深入乡镇开展工作,并把抽调的干部名单报送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备案。各乡镇要立即召开镇村两级干部动员大会,迅速贯彻会议精神,扎实部署工作。

第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各乡镇、各帮扶单位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总揽,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全力抓好当前农村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秋覆膜工作。明年,省上下达我县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任务70万亩,今年全县要完成秋覆膜55万亩。各乡镇要按照“点上创精品、面上扩规模,村村布点、社社开花,家家覆、户户种,做到适宜区全覆盖”的要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迅速掀起秋覆膜工作高潮,必须在最近10日内完成秋覆膜任务的30%。要实行秋覆膜日报告制度,每天由各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负责,采用电话或书面的形式,晚上8点向农业局报告当日覆膜进度,农业局汇总后在8∶30—9∶00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报告。

二是草畜转化。草畜转化工作,现在关键是要真抓、真干。各乡镇要充分发动广大群众搞养殖,大力培养养殖大户,特别是要组织村干部带头搞草畜转化。要突出重点村、辐射带动其它村,真正做到重点村硬抓、非重点村强攻,点上出亮点、面上有行动。要实行草畜转化工作5日一报告制度,在每月的逢五逢十日,由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负责,通过电话、传真、文件等形式,向县畜牧局上报草畜转化工作进度,畜牧局汇总后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报告。当前的重点是抓好技术培训,协调贷款,帮助群众引牛、建圈舍、建青贮池,尽快开展玉米秸秆青贮。特别是贷款,县农行、信用社要降低信贷门槛,各乡镇要积极协调,切实解决群众在发展养殖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是梯田建设。梯田建设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大战略措施。抓梯田建设,就是抓生态建设、就是抓基础条件。实践证明,任何工作大干小难、小干大难,真干不难、假干真难,梯田建设同样如此。各乡镇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梯田建设作为检验是否真正为人民办实事的试金石,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持不懈地走以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的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路子不动摇。要坚持规划先行,按照“等高线、沿山转,宽适度、长不限,大湾顺势、小湾取直”的要求,打破村组地界,整山系、整流域规划建设,做到规划图版、软件资料与实际建设面积相符合。要加大机械投入和劳动力组织力度,人机结合,加快进度,确保6万亩的梯田建设任务一分不欠地完成。要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铲埂子、铲滩子和以旧顶新、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等问题,真正把梯田建成老百姓的“舒心田”和“增收致富田”、干群关系的“连心田”,切忌修“皮带田”、“鸡窝田”、“破坏田”,劳民伤财、损害群众利益。要唱响“一人赴疆拾花两个月,全家当年实现梯田化”的口号,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动员群众自力更生,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筹劳,解决梯田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要抓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决不能打着修梯田的旗号谋取个人私利,决不能因大规模修建梯田而负债,切忌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同时,梯田建设也要实行日报告制度。

四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国庆、中秋长假期间,许多外出计划生育对象返乡过节,正是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黄金时期。各乡镇一定要高度重视,抓住时机,强化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要扎实做好今年度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省、市考核验收的准备工作,对照任务要求,认真查漏补缺,真正做到硬件强攻、软件硬抓,硬件指标每分必争、每分必保,软件工作细而又细、实而又实,一分不丢、一分不少,确保在省、市考核中不出任何问题,确保我县在今年全市考核中实现保六争五的目标。同时,要克服过去考核时重视、考核后放松的现象,及早谋划明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对第一季度的工作要全盘考虑,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争取工作主动权。对明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十日报告制度。

五是秋季植树造林。近年来,我们着眼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造山川秀美的新通渭,已先后组织实施三期面山绿化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秋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林业部门已经作出了详细规划,县城第四期面山绿化工程即将打响,而且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东南卫视在我县实施中日大果沙棘种植项目的基础上,于10月中旬在我县开展“首届中国网络植树节——种植500万株·缔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生态扶贫公益活动。这一活动,东南卫视将强力宣传推动,将极大地提高我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各乡镇要及早规划各自的造林点,10月中旬配合县上主现场开展造林活动。

六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农村困难多、矛盾也不少。要着眼于营造安定、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逐村逐组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防止和杜绝和越级上访。另外,要加强设施农业、项目建设等其他各项重点工作。

第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务求实效

一要紧急启动万名干部“转变作风、服务‘三农’、构建和谐、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这次主题实践活动,各部门、各单位的帮扶乡镇,按照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县开展万名干部“转变作风、服务‘三农’、构建和谐、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不再调整。县直帮扶单位的主要领导要立即行动,拿出帮扶方案,今天下午在县级联系乡镇领导的带领下,立即深入乡镇,帮助乡镇做好当前农村重点工作。特别是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不得脱岗溜号,确保完成工作任务。各乡镇要加强对抽调干部的管理,严明工作纪律,靠实工作责任,统筹安排、协调推进,抓紧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确保在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要坚持国庆、中秋长假期间照常上班。各乡镇、各部门不得擅自放假,节日期间照常上班,县直部门除抽调下基层的干部外,其他的一律坚守岗位,干好日常业务工作。

三要强化督查。县上决定成立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庞斌同志负总责,县上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组长,从农口有关单位和县直综合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的督查组,开展强有力的督查工作。督查组要从10月1日开始,通过直接与群众见面等方式,督查各帮扶单位抽调帮扶干部的人数及人员到位情况、督查投入帮扶物资或资金情况,督查工作开展和任务落实情况,对督查情况每星期向县委、县政府作出书面报告。通过督查,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对工作措施得力的单位和个人通报表扬;对作风飘浮、支差应付、脱岗溜岗、在群众中产生不良影响的人和事,要及时予以通报批评,并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当事人和单位领导的责任。

四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各乡镇、县直单位的党政一把手是主题实践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起担子、负起责任,不准离岗、不准请假,坚守在岗、做好工作。县直帮扶部门要重点帮助乡镇抓好秋覆膜、草畜转化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必须不折不扣、保质保量的完成帮扶任务,做到任务完不成、人员不撤离。

五要强化物资服务。各乡镇要认真组织群众筹集资金,确保覆膜资金到位。农业、农技部门要早安排、早部署,抓紧筹集调运地膜,确保各类物资到位。

六要强化技术培训。要结合万名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程,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培训力度,切实抓好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重点培训全膜双沟播技术、青贮氨化技术和养殖技术。畜牧局要尽快组织培训秸秆袋贮法,大力推广这一技术。

七要强化宣传。县委宣传部、广电部门要牵头抓总,大力报道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发现典型、宣传典型,用生动活泼的事例宣传报道,做到报纸上有文字、广播里有声音、电视里有图像。同时,对一些不负责任、影响不良的事要公开曝光。

农业培训实践报告篇6

实践表明,“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实施7年来,吉林农业大学共招生5届,设立办学点4个,培养学生3602名,不仅构建了“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人才培养模式,而且为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提高认识明确责任落实农村人才培养条件

“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是吉林省人才工作重点项目之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吉林农业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服务为宗旨,坚持做到“三到位”。

思想认识到位。学校党委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此项目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站在为“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高度,把办好项目当成省委省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多年办学成果的一次直接检验来落实。

组织措施到位。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任务下达后,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直接领导。设置了以继续教育学院(原成人教育学院)为主体的项目办公室,以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工作。成立了专门的教学管理队伍和机构,为各专业配备了生活班主任和专业班主任,保障项目人才培养任务落实到位。

教学保障到位。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师资队伍配备上,学校专门组织了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有关专家,积极参与项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安排专业技能和理论功底深厚、治学严谨且长期活跃在农业技术咨询领域、服务“三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授课,为项目人才培养工作在专业技术环节上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教学经费上,学校优先保证项目教学运行和教学基础条件建设经费,在吉林省各地区组织部门学费划拨到位前,采取预先垫付的方式,确保各项教学、实习、实训活动顺利进行。7年来生均教学经费持续增长,直接用于项目教学、实习、管理的费用占学费收入的20%以上,充分满足了项目人才培养需要。

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创新农村人才培养模式

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运行7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确定了“三面向、三并重、三强化”的教学基本思路。根据农业季节性的特点,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形成了以彰显实践教学为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内容,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要环节,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三面向”,探索多点办学的有效模式。面向农村、农民和农业需要,培养新型农民是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的根本目的。根据项目的专业特色,学生文化基础、地域差异和各地农村人才需求不同的特点,探索形成了以吉林农业大学本部为中心,以长春市农业学校、吉林省畜牧业学校、通化农业学校为办学点的多点办学模式。坚持从实际出发,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

坚持“三并重”,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坚持专业性、应用性和针对性“三并重”的原则,实现教学计划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相配套。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按需设课,增加了实训、实践内容,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实施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活动。

坚持“三强化”,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按照有利于“强化生产技术、强化创业技能、强化人文素质”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基础理论课安排农闲季节上课,力求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授课形式,增强教学的感官效果,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此以外,学校还把实习基地建立在沈阳、土门岭等地,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大约一周时间的校外实习,让实习生对专业前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强了学习兴趣,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

因势利导学用结合成效显著

项目实施七年来,学校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的培养目标和农村青年学生渴望求知、渴望创业、渴望成才的特点,因势利导、学用结合,注重个性化培养,构建了农村青年素质提升的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因材施教,培养个性。自从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启动以来,学校本部毕业的1047名学生中,已经有958名学生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占毕业学生总数的91.49%,其中动物疫病防治员248人,动物检疫检验员198人,饲料检验工51人,花卉园艺工162人,为学生在农村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依托项目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因势利导、学用结合。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业精神,学校为学生订阅了《农村新技术》、《农村百事通》、《新农业》等农村实用技术课外科普读物。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实用技术学习小组,实施了导师制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服务,并吸收部分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参与实用技术和农业推广全过程,为日后创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举办专题讲座,给力新农村建设。根据“一村一名大学生”学生的实际需要,组织了“知识点亮新农村的明天”新农村建设系列辅导报告,助推学生创业致富。例如,2005年8月,学校先后邀请吉林省著名农业专家孙立城教授和徐克章教授为学生做了“纵观三农”、“现代农业研究的几个问题”专题讲座,通过专题报告的形式,使学生们打开创业思路,掌握了争取贷款和融资的必备知识。

注重创业典型的带动示范作用。学校举行了“青春放歌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名大学生创业系列报告会。2010年5月31日,学校邀请吉林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创业典型巡回报告团来校作“知识给力新农村建设”主题报告会。戴振武、栾玉霞、孙德鹏等五位创业代表以自己的创业经历、创业成果与同学们分享了创业路上的艰辛与幸福。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创业活动。学校多次邀请指导过国家和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孙世勋教授和知名企业家给学生讲解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和项目申请书,进行现场创业培训,现场指导。通过一系列创业培训会,激发了在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热情,帮助他们增强了创业致富的决心和信心,为学生参与苗木方面的自主创业提供各种致富信息和平台。

注重引导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实现“三育人”

实践中,学校专门制定了“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学生管理制度、学生会章程、寝室管理制度、教室管理制度、考试制度、课堂纪律、学生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等,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约束和管理。专门选派了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成立了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日常工作管理办公室,对项目进行管理,负责学生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建制和指导工作。

实践中,学生会等社团组织在新生入学接待、军训期间后勤服务、日常寝室卫生评比、上课出勤检查、野外实习、社会实践、成立创业兴趣小组、参与导师科研课题、创业培训等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会的合理建议下,学校为每个水房配置了一个甩干桶,搭建了晾衣场,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2010年6月,学校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工作管理办公室和学生会共同策划了参加吉林省一村一名大学生运动会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场上运动员们积极拼搏、勇于争先,场下观众方阵服装统一,精神饱满,加油声不断。检阅方队,步伐一致,口号铿锵,队形设计巧妙;文艺表演更是技艺精湛,叫好声不断。学校代表队最终获得了精神文明奖和文艺表演二等奖。充分发挥了学生社团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农业培训实践报告篇7

各乡镇、各帮扶单位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总揽,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全力抓好当前农村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秋覆膜工作。2010年,省上下达我县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任务70万亩,今年全县要完成秋覆膜55万亩。各乡镇要按照“点上创精品、面上扩规模,村村布点、社社开花,家家覆、户户种,做到适宜区全覆盖”的要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迅速掀起秋覆膜工作高潮,必须在最近10日内完成秋覆膜任务的30%。要实行秋覆膜日报告制度,每天由各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负责,采用电话或书面的形式,晚上8点向农业局报告当日覆膜进度,农业局汇总后在8∶30—9∶00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报告。

二是草畜转化。草畜转化工作,现在关键是要真抓、真干。各乡镇要充分发动广大群众搞养殖,大力培养养殖大户,特别是要组织村干部带头搞草畜转化。要突出重点村、辐射带动其它村,真正做到重点村硬抓、非重点村强攻,点上出亮点、面上有行动。要实行草畜转化工作5日一报告制度,在每月的逢五逢十日,由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负责,通过电话、传真、文件等形式,向县畜牧局上报草畜转化工作进度,畜牧局汇总后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报告。当前的重点是抓好技术培训,协调贷款,帮助群众引牛、建圈舍、建青贮池,尽快开展玉米秸秆青贮。特别是贷款,县农行、信用社要降低信贷门槛,各乡镇要积极协调,切实解决群众在发展养殖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是梯田建设。梯田建设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大战略措施。抓梯田建设,就是抓生态建设、就是抓基础条件。实践证明,任何工作大干小难、小干大难,真干不难、假干真难,梯田建设同样如此。各乡镇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梯田建设作为检验是否真正为人民办实事的试金石,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持不懈地走以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的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路子不动摇。要坚持规划先行,按照“等高线、沿山转,宽适度、长不限,大湾顺势、小湾取直”的要求,打破村组地界,整山系、整流域规划建设,做到规划图版、软件资料与实际建设面积相符合。要加大机械投入和劳动力组织力度,人机结合,加快进度,确保6万亩的梯田建设任务一分不欠地完成。要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铲埂子、铲滩子和以旧顶新、以次充好、弄虚作假等问题,真正把梯田建成老百姓的“舒心田”和“增收致富田”、干群关系的“连心田”,切忌修“皮带田”、“鸡窝田”、“破坏田”,劳民伤财、损害群众利益。要唱响“一人赴疆拾花两个月,全家当年实现梯田化”的口号,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动员群众自力更生,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筹劳,解决梯田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要抓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决不能打着修梯田的旗号谋取个人私利,决不能因大规模修建梯田而负债,切忌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同时,梯田建设也要实行日报告制度。

四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国庆、中秋长假期间,许多外出计划生育对象返乡过节,正是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黄金时期。各乡镇一定要高度重视,抓住时机,强化措施,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要扎实做好20*年度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省、市考核验收的准备工作,对照任务要求,认真查漏补缺,真正做到硬件强攻、软件硬抓,硬件指标每分必争、每分必保,软件工作细而又细、实而又实,一分不丢、一分不少,确保在省、市考核中不出任何问题,确保我县在今年全市考核中实现保六争五的目标。同时,要克服过去考核时重视、考核后放松的现象,及早谋划2010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对第一季度的工作要全盘考虑,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争取工作主动权。对2010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十日报告制度。

五是秋季植树造林。近年来,我们着眼于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造山川秀美的新通渭,已先后组织实施三期面山绿化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秋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林业部门已经作出了详细规划,县城第四期面山绿化工程即将打响,而且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东南卫视在我县实施中日大果沙棘种植项目的基础上,于10月中旬在我县开展“首届中国网络植树节——种植500万株·缔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生态扶贫公益活动。这一活动,东南卫视将强力宣传推动,将极大地提高我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各乡镇要及早规划各自的造林点,10月中旬配合县上主现场开展造林活动。

六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农村困难多、矛盾也不少。要着眼于营造安定、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逐村逐组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矛盾、解决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防止和杜绝和越级上访。另外,要加强设施农业、项目建设等其他各项重点工作。

第二,提高认识,统一步调,扎实贯彻会议精神

在国庆、中秋“两节”长假即将到来的时刻,我们紧急启动万名干部“转变作风、服务‘三农’、构建和谐、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这是县委、县政府针对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准确把握时机、转变工作作风、调整农业结构、推动科学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定。为什么这样讲呢?大家知道,我县是一个农耕文化深厚的县份,也是一个以传统冬小麦种植为主的旱作农业大县。如何走出传统农业、告别低效农业、走向现代农业,这是县委、县政府特别是本届县委、县政府一直努力探索的大事。近年来,我们通过推广全覆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支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有效规避自然灾害、发展旱作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但是,由于受传统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农民群众对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认识不到位,我县调整种植结构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如何使这条路子走通、走下去,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形成动力定型和一种习惯,这是需要我们下决心在今后几年坚持不懈地去做的事情,这一伟大使命也历史地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我们一定要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要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和扎实的工作,促进广大农民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动他们参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当前,许多在外务工人员和工作人员回家过节,正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的时候。而且,这个时段也是组织开展秋覆膜和推动当前农村工作的关键时期。大家一定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万名干部“转变作风、服务‘三农’、构建和谐、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通渭人民的利益为重、以通渭的发展大局为重,组织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主题实践活动,全力抓好当前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县级联系乡镇领导和联系帮扶的县直部门,要在今天下午就深入各自联系乡镇,组织召开帮扶部门负责人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会议,研究制定活动方案,安排部署工作,明确任务,靠实责任。各帮扶单位要服从全县大局,由一把手带队,立即抽调工作队员深入乡镇开展工作,并把抽调的干部名单报送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备案。各乡镇要立即召开镇村两级干部动员大会,迅速贯彻会议精神,扎实部署工作。

第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务求实效

一要紧急启动万名干部“转变作风、服务‘三农’、构建和谐、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这次主题实践活动,各部门、各单位的帮扶乡镇,按照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县开展万名干部“转变作风、服务‘三农’、构建和谐、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县委办发[20*]84号文件)精神,不再调整。县直帮扶单位的主要领导要立即行动,拿出帮扶方案,今天下午在县级联系乡镇领导的带领下,立即深入乡镇,帮助乡镇做好当前农村重点工作。特别是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不得脱岗溜号,确保完成工作任务。各乡镇要加强对抽调干部的管理,严明工作纪律,靠实工作责任,统筹安排、协调推进,抓紧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确保在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发展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要坚持国庆、中秋长假期间照常上班。各乡镇、各部门不得擅自放假,节日期间照常上班,县直部门除抽调下基层的干部外,其他的一律坚守岗位,干好日常业务工作。

三要强化督查。县上决定成立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庞斌同志负总责,县上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组长,从农口有关单位和县直综合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的督查组,开展强有力的督查工作。督查组要从10月1日开始,通过直接与群众见面等方式,督查各帮扶单位抽调帮扶干部的人数及人员到位情况、督查投入帮扶物资或资金情况,督查工作开展和任务落实情况,对督查情况每星期向县委、县政府作出书面报告。通过督查,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对工作措施得力的单位和个人通报表扬;对作风飘浮、支差应付、脱岗溜岗、在群众中产生不良影响的人和事,要及时予以通报批评,并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当事人和单位领导的责任。

四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各乡镇、县直单位的党政一把手是主题实践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起担子、负起责任,不准离岗、不准请假,坚守在岗、做好工作。县直帮扶部门要重点帮助乡镇抓好秋覆膜、草畜转化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必须不折不扣、保质保量的完成帮扶任务,做到任务完不成、人员不撤离。

五要强化物资服务。各乡镇要认真组织群众筹集资金,确保覆膜资金到位。农业、农技部门要早安排、早部署,抓紧筹集调运地膜,确保各类物资到位。

六要强化技术培训。要结合万名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程,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培训力度,切实抓好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重点培训全膜双沟播技术、青贮氨化技术和养殖技术。畜牧局要尽快组织培训秸秆袋贮法,大力推广这一技术。

七要强化宣传。县委宣传部、广电部门要牵头抓总,大力报道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发现典型、宣传典型,用生动活泼的事例宣传报道,做到报纸上有文字、广播里有声音、电视里有图像。同时,对一些不负责任、影响不良的事要公开曝光。

八要严明纪律。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和乡镇、县直单位党政一把手要遵守工作纪律,严于律己,严守岗位,忠于职守,以身作则,做到“守土有责”,认真抓好工作。

农业培训实践报告篇8

关键词: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60-02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对人才培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北京农学院的农学专业是北京市市级特色专业,始终秉承“厚基础、宽专业”的办学原则,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形成了一套实践教学体系,这套实践教学体系,使得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结合农业生产与科研实际不断线,促进了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创新理念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就实践教学体系中《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设置思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践的成效进行讨论,为进一步做好实践教学工作汲取经验。

一、《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设置思路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伴相生,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实践教学通常的教学形式主要分为课堂实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三大环节,以及一些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等活动。但是,这种实践教学体系,受传统课堂教学、具体实习项目考查标准的影响,使得师生在心理定势上把每一次具有明确目标的教学实习作为一次学习单元,淡化了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因此,我们在常规的课堂实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门实践教学课程,即《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该课程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始至第四学期结束,以农事操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参加农作物种植和农业科技活动等环节的技能训练以及相关农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建立《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目的,首先是将一部分实践教学内容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体系的知识技能结构;其次提供专业基础技能的综合性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学习,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解与职业适应性。特别是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通过《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中的农事操作,了解专业学习内容,培养专业兴趣,掌握专业技能,积累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本着教学由浅入深的教学理念,设立了感性认识、实践操作和科技活动等三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第一阶段的感性认识,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具体为3天的参观实习,课程名称为《农学专业技能训练Ⅰ》,3天计0.5学时,分别参观国家农业科研单位的实验室和试验场站、农业种子企业和农业生态观光农场,使刚入学的新生尽快了解农学专业的学习内容与方向,让新生体验和感受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实力、农业企业的发展活力,激发爱农、学农的动力。

第二阶段的实践操作,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分别为《农学专业技能训练Ⅱ》和《农学专业技能训练Ⅲ》,每门课程45学时,计1.5学时,每周一次,每次3学时。利用一整年的时间,以教学试验地为主课堂,让学生参加农作物播前准备、播种、作物生长发育阶段的调查、田间管理、收获和室内考种等农事和调查项目的实践操作活动。按照北京地区的种植制度,农作物分为早春作物、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依次安排播种、调查、管理和收获考种等教学内容。主要种植的作物包括蚕豆、油菜、春小麦、玉米、冬小麦等。由于种植的作物种类多、生长周期涵盖整年度,因此,每次课程的授课内容饱满,实践操作的项目丰富,特别是春、夏季,需要观察、调查的内容较多,还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补充。学生通过参加农作物种植过程的实践操作,不仅能够认识不同作物的种子、植株的物理形态,了解不同作物的物候期、生长发育特点,知道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以及各种农具的使用方法,为今后专业课的理论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且提早接触农学专业的学习对象,对相关基础课的学习更具目的性。

第三阶段的科技活动,安排在大二的第四学期,称为《农学专业技能训练Ⅳ》,同样是45学时,主要安排在第四学期末2周的小学期内完成,形式为学生进入教师的科研课题组,由教师或研究生辅导完成一些内容简单或部分项目的科研工作。由于不同课题组研究的作物对象不同,教学时间可以灵活掌握,指导教师可根据科研活动的内容在第四学期内实施并完成。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了解科研工作的性质、研究方法,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考核方法

实践教学的不同于理论教学的考核,重点应该放在对实践环节的评价与引导。因此,对于《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考核,设计了二种考核方式。一是,在每次实践教学前,根据课程的内容设计好考核项目,以表格的形式打印,人手一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边操作,边记载操作的过程,或调查的数据。课程结束后,整理资料,统计数据,叙述操作过程,完成实践技术报告,每份报告由教师评分;二是,课程结束后,对于需要掌握的作物基本知识进行测验,一方面督促学生复习已进行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是对整个课程进行系统性的梳理,考核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到的农业基本知识。前一种实践技术报告的考核占70%,后一项基本知识的考核占30%。二者合计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

四、《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实践的效果

通过几年的教学效果调查,《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建立与教学实践,不仅使学生在课程中学到了必要的农业知识与技能,而且激发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未设立该课程之前,大一、大二的学生主要学习通识课程,接受专业知识较少,或者不知道通识课程中那些理论知识是专业必备的,由于对专业内容迷茫,对通识课程的知识汲取也表现出囫囵吞枣的现象。现在,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始,就进行《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提前接触到农学专业需要的一些基本知识,可以提前了解专业的学习内容、研究对象,尤其是《农学专业技能训练Ⅱ、Ⅲ、Ⅳ》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而且每次学习的内容有连续性,学习起来系统不枯燥。以农作物种植为例,从种子播种开始到收获考种,学生全程参与,自己动手实施,可以观察到某种作物整个生长发育的过程,能够获得最终的收获物,学生自己有成就感,因此,学习起来有兴趣,能够乐于参加并完成课程布置的各项实践内容。

总之,《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发挥了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爱专业、学专业,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很多参加该课程学习的毕业学生表示,大学四年中印象最深刻的课程就是《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自己动手种植作物有兴趣、有积极性,特别是收获季节有成就感。因此,学生增强了对农学专业的认识和学习的动力,近两年毕业生考本专业研究生的比率大幅度提高。

五、总结

《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而言,虽然不是专业技能的综合性训练,也不能起到深化学生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作用,但是,该课程作为农学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对简单的农业技术的操作和演练,有助于学生形成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结构,增强学生的专业热情和对职业的适应性。为真正达到上述目标,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的投入、教学内容以及授课方式的选择上都需要做足功课。

(一)建立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为保障《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组建了4名教师的课程组,其中,包括2名实践经验丰富的副教授和2名具有博士后经历的新教师。每班次课程由一位老教师和一位新教师共同承担,这样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起到了以老带新、老经验新知识相辅相成的作用,调动了课程组教师内部老师教与学的积极性。

(二)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

实践教学不仅需要优良的师资队伍,更需要与之相配的教学资源。为保障《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顺利实施,规划出5亩试验田和0.5亩温室作为实践教学的场地,同时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聘请临时农工负责日常田间管理,尤其是假期教学材料的维护工作,保证种植的作物正常生长,使学生全年都有实践的教学资源。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农学专业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时间较长,而且作物生长有季节性,为保证专业技能训练的系统性,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与环节十分重要。为此,特意选择北京地区主栽作物为主要学习对象,其他小作物为辅助作物,根据授课计划统筹安排播种、管理、收获时间,力求周年试验田里或温室里有作物生长,学生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随时观察、调查不同类型的作物。做到教学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充实,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保证,更重要的是学生最终能够获得自己种植、管理作物的收获物,这样学生更有积极性,并对所学的知识技能印象深刻。

参考文献:

[1]潘海涵,汤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再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12,(2):104-106.

农业培训实践报告篇9

坚持培养选拔,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一是要拓宽视野,挖掘村党支部书记的源头活水。要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采取多种途径,打破本村人当本村“官”的传统模式,不断挖掘村党支部书记的源头活水。“内选”,就是从本村优秀现任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致富能手、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科技示范户中的党员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外引”,就是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把那些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党员、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请回本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鼓励县乡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提前离岗干部职工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下派”,就是从县、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公选”,就是在全县范围内采取群众推荐、组织推荐、个人自荐和笔试、面试、组织考察、按章选举的办法,选拔优秀党员到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二是要推行“两推一选”方式选拔。要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办法,把“双带”能力强、办事公道、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提高选用村党支部书记的公信度。

“两推一选”,要先由党员和群众代表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推荐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候选人,实行“四公开”,即:公开条件、公开报名、公开竞职、公开投票推荐结果。乡镇党委要根据党员推荐票和群众代表的信任票,确定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正式候选人。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将候选人提交全体党员大会进行选举。三是要抓好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的培养。要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更多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能力。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完善和落实配套政策,加强跟踪培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对特别优秀的苗子重点培养,加快建立一支以各类致富带头人、大中专毕业生为主体的后备干部队伍。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的确定,要经过党员干部推荐,村党支部研究后上报乡镇党委审批,向全体村民公布。乡镇党委要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察,对于表现优秀、条件成熟的大胆提拔使用,对于没有发展潜力和不适应工作的及时调整。要加强后备干部培养教育,依托大专院校、县委党校,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定期组织后备干部参加学历教育,五年内达不到大专文化的取消后备干部资格;加强实践锻炼,通过交任务、压担子,鼓励领办带民致富项目,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促其尽快成熟,为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储备人才。

坚持教育培训,提高村党支部书记整体素质。一是要认真制定、落实培训计划。要认真研究制定村党支部书记素质提升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县、乡镇及相关部门培训责任。县里要把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村党支部书记培训计划,对村党支部书记每年组织一次培训,每人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乡镇党委要对村“两委”成员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建立以会代训制度,乡镇党委每年要结合谋划工作思路、推进重点工作落实,通过现场办公、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等形式,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能力培训。建立岗前培训制度,对新任职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岗位必备知识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资格认证,持证上岗。二是要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究实效。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切实制定提高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整体素质的计划、措施和办法。重点培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农村建设政策,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实用技术以及依法办事、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技能培训。要根据农村基层实际,重点加强使村党支部书记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采取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经验交流与外出考察相结合,座谈讨论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效果。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和“菜单式”点学,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县、乡镇两级党委每年要组织三分之一左右的村党支部书记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外埠培训,进一步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经验,激发创业动力。通过学习和培训,帮助他们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团结和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本领;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学会在法律的框架下开展工作,提高领导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培训载体建设。要深入开展当好村里带头人主题实践活动,把村党支部书记的干事创业积极性集中到比发展、比创业上来,培养合格的小康领路人;大力创办各种产业示范基地,引导村党支部书记领办创办合作社或经济联合体,培养合格的产业带头人;鼓励和扶持村党支部书记开展科技示范活动,引进新品种、新项目、新技术,培养合格的科技明白人;积极组建各种市场中介机构和协会,支持村党支部书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通过参与各种市场经济活动,培养合格的市场经纪人;深入开展“一单式”服务、联户帮扶、民情恳谈、承诺等活动,改进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方式方法,培养合格的群众贴心人。乡镇党委要有计划地选送基本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村党支部书记到经济发达地方进行挂职锻炼;通过组织他们到先进村任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是采取选派先进村党支部书记任相对落后村党支部顾问等方式,跟班培养。通过实践锻炼,使他们进一步转变观念,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尽快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坚持关怀帮扶,落实村党支部书记保障激励。一是要建立完善党内关怀帮扶机制。村党支部书记因公受伤、致残、死亡或因正常原因退离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且无固定收入,丧失劳动能力,工作富有成效的,乡镇、村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补助。注重生活关爱,定期组织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体检。建立完善生活困难村党支部书记、离任村党支部书记台帐,对生活困难的村党支部书记、离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实施走访慰问,通过诚心交谈、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安排好他们的生活,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通过走访谈心、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他们对新农村建设、村班子建设、招商引资、抓好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二是要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养老保险制度。要根据国家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和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实际,制定村党支部书记养老保险实施细则。参保前,要由审计或经管部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没有重大经济责任问题才能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村党支部书记任期内的养老保险费要由县、乡镇财政、村集体经济和村党支部书记个人共同承担,出资比例和缴费基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不得增加农民负担。

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可以由村党支部书记个人垫付,使用村集体经济收入应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要按照村党支部书记的贡献大小、任职时间长短及实绩考核情况,县、乡镇、村的补贴比例可进行适当调整。村党支部书记任期届满离任、组织调整离任、自愿离任或转为国家公职人员的,不再享受县、乡镇、村补贴,剩余应缴纳的保险费全部由个人承担。县里可以选择1个乡镇先行试点,各乡镇选择1-2行政村进行深入研究,由组织部门会同社会养老保险主管部门制定实施办法,完善专项保险制度。各地在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养老保险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村级其他干部养老保险制度。要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村党支部书记基本报酬。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村党支部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制度。三是要拓展发展空间,调动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的积极性。对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可以列席乡镇党政联席会议,可以聘任担任乡镇顾问。实行村党支部书记县乡“双重管理”,村党支部书记的调整,由乡镇党委报县委组织部审批,乡镇党委要配合县委组织部抓好村党支部书记的培养、选拔、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监督、管理工作,建立规范的村党支部书记档案。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激发他们的荣誉感、使命感。

农业培训实践报告篇10

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学前教育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郭亦勤教授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宣读了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学前教育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庞丽娟(因公务未能到会)的贺词。随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代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虞永平指出,当前我国的幼儿园教师教育面临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双重挑战,为此,他号召广大学前教育专业院校深入研究与实践,用先进的教师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将研究过程与教师培养培训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大会主题发言

14日上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巡视员李天顺作了题为“为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和明天”的主题报告。李天顺指出,自《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颁布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前教育界同仁的努力奋斗。经过“三年行动计划”,各地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财政投入实现突破性增长,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入园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第一步目标已经实现,目前正在向第二步目标大踏步迈进。第二步的目标一是扩总量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入园难”问题;二是建机制强保障,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三是抓能力建设提保教质量,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在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上,李天顺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战略目标,必须塑造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一是要大幅度提高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落实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待遇,从而使幼儿园教师职业拥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吸引大批优秀人才从事幼教工作。二是要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根据发展需要制定幼儿园教师培养规划,健全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扩大培养规模,同时要深化学前师范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培养质量。三是要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教研网络,实现定期全员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让循环培训和终身学习成为制度和习惯。为此,李天顺提出,学前教育研究人员要加强国际比较研究,加强实证研究,深入幼儿园一线,为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建议。他希望能迅速壮大一支学前教育的专家研究队伍,产生一批学术带头人和权威专家,成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政策研究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他还指出,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发展需要全社会达成共识。因此,与会代表有责任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的意义、《若干意见》对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科学保教知识等,以争取更多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院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秦金亮教授作了题为“卓越教师驻园培养模式:中国经验与国际参照”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具体介绍了“教师驻园培养模式”这一新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理念、实践及其已取得的成绩。他认为高校要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发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而不是局限在大学课堂和实验室里。“教师驻园培养模式”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台北市立大学幼儿教育学系主任、副教授林佩荣作了题为“台湾幼儿园辅导计划的开展”的主题报告。自2006年开始,台湾地区开始实施幼儿园辅导计划,以辅导达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幼儿园教学品质的目的。辅导计划包括适性保教辅导、课程大纲辅导、特色发展辅导、专业认证辅导等四类辅导方案,内容非常丰富。林佩荣还播放了幼儿园辅导计划的相关视频资料,展现了台湾幼教同行在执行幼儿园辅导计划中的认真、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辅导带给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的变化。

15日上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李辉作了题为“香港学前教师制度的演进与专业发展”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香港幼儿园教师的现状和教师培养模式,强调对幼儿园教师反思性、专业性的培养。李辉特别介绍了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基于网络实施的pBL问题导向式教学培养模式,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兴趣。

广东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广东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江门幼儿师范学校副校长王明辉作了题为“广东省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的概况、经验与思考”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广东省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的类型、模式和途径及取得的成绩等,还提出了整合资源构建高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高校教师和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三个学前教师培训共同体的理念,以促使教师培训在理论提升、实践导向、反思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

高水平的大会主题报告为幼儿园教师素养提高、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等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引领与会代表从多层次、多角度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

二、分组研讨

14日下午,与会代表在四个会场,围绕相对集中的主题,进行了分组报告和研讨。

第一分会场主题为“学前教师教育政策与反思”,由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赵微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易凌云主持。湖南长沙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彭世华以湖南省出生人口统计与预测为依据,遵循人口出生率―新增适龄儿童―入园率―入园人数―师资需求的直线推测逻辑,结合多种指标,合理预算,缜密推断,分析了湖南省2014~2025年间学前教育师资需求与供给的变化趋势,为合理规划省域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数量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切实依据,也为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政策制定的目的性、有序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方法支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丙成以师资配置、师资结构、教师待遇、教师素质、师资公平等5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为依据,对全国30个省区市的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进行了考察,发现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省际差异明显,沪、京最高而黔、闽最低;八成省份幼儿园师资队伍状况与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比较协调,而藏、闽、新、甘地区协调性较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幼儿园师资状况有重要影响。广州大学周燕的调查发现,广东省非在编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远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这一问题亟待解决。杭州师范大学张三花则进行了一项基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调查,发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分会场主题为“学前教师教育发展实践与改革”,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杨宁和沈阳师范大学教授但菲主持。沈阳师范大学秦旭芳从人的双重生命,即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角度出发,剖析幼儿园教师在自身价值与职业价值之间,在精神追求与现实生存状态之间,在隐性流失与显性流失之间的深层问题,并从教师自身、机制构建、专业回馈等方面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张俊论述了如何在数学领域教学活动中处理好学科知识、儿童知识、教学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带给与会代表很多启发与思考。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王烨芳则从建设《幼儿行为与观察》课程入手,对课程的理论建构、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重要价值与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质性研究。

第三分会场主题为“学前教师培训模式与创新”,由天津师范大学教授韩映虹和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姜勇主持。新疆教育学院周欣在新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区域,从双语教师教育观念、教育策略、环境创设、专业发展等方面,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据此提出要重视农村地区双语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重心下移、阵地前移”的研训活动,以提高双语教师整体素质。河南师范大学崔财燕则对河南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教师继续教育需求与继续教育现状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建议重视继续教育需求调研,开展有针对性且具有实效性的培训,同时整合高校及教科研机构的优质资源,完善培训的管理机制。上海师范大学张慧敏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相对薄弱的专业能力――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入手开展了理论与实践探索,提出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纳入职前教育课程设置、实训体系构建、职后实践反馈的整套培养路径之中。河南省实验幼儿园韩晓德基于河南省实验幼儿园“食育工坊”的建立和活动开展,从生命关怀、哲学情怀、文化建设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饮食教育的现状与困惑,并提出相关建议。

第四分会场主题为“农村学前教师培养与培训”,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袁爱玲和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陈世联主持。华南师范大学袁爱玲、重庆师范大学陈世联、陕西师范大学程秀兰、昆明学院唐敏分别就广东省农村幼儿园教师现状调查、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构建及实施、农村转岗幼儿园教师培训、云南省农村幼儿园教师“置换脱产培训项目”等问题作了发言。

在四个分会场,代表的专题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各分会场虽侧重点不同,但聚焦点都是幼儿园教师,大家充分认识到幼儿园教师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影响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关注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