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编程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0:31

数控车床编程技术篇1

关键词:项目教学;数控车床;技术加工;应用

虽然一些学生具有的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很多学生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教师所关注的问题,那么,通过什么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数控车床编程与技术加工的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项目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项目的形式来给学生交待需要问的问题和需要完成的任务,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可以采取个人或者分组的形式,在一起商量、讨论制定相应的计划,最后让学生自己结合实际工作来完成相应的任务。教学过程中的从教案的重点逐渐转换为以完成项目为重点的教学,实行项目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可以把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在一起,从而来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2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首先,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在项目教学法中,是培养学生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知识能力。其次,教学形式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一直在讲,而学生为只是负责听,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第三,交流方式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于被动的位置,而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分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和教师一起互动。第四,参与程度,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都是按照教师的指挥来学习,而项目教学法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选择。第五,教学中的特色不一样,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对课堂内容的补充,教师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而项目教学法教师结合学生各自的优点,来不断的开展教学活动。

3项目教学法在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技术工中的应用

3.1对项目进行确定

首先需要对项目进行确定,了解项目中的任务。项目中的任务也需要合理的计划,这是实施项目教学的首要前提,在项目确定的时候有几个因素需要考虑:第一,在项目进行选择的时候要按照教学中的内容,结合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将教学大纲中的知识和每一个项目结合在一起,还需要一定的想象空间,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层次来制定项目的难易程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个项目都尽量能让学生接受。最后,设定的项目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例如:在在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技术工中可以选用一些小酒杯来作为项目中的教学,分析小酒杯中的零件图纸,通过图纸上的尺寸要求,来对尺寸进行控制并进行加工。

3.2制定相应的计划

要制定计划的时候,需要提供相应的资料。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从其中选出一个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组人员进行职务上的分配。老师给学生提供相应的零件加工资料,并且告诉学生需要完成的项目是什么以及这个项目的操作顺序,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操作中容易出现差错。每个小组可以根据酒杯的零件图纸来进行加工,小组成员通过一起商量和探讨来进行编写,教师可以通过对加工工艺的程序进行相应的指导,对小组中出现程序错误的进行改正。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还能达到教学中的目的。

3.3对计划的实施

在确定好项目之后,教师需要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这样能够总结经验,来更好的对学生指导。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技术工中的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施项目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励学生勇敢的尝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的交流和合作,来对项目中的任务更好的完成。学生在项目完成之后,老师可以通过阶段性测试,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也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哪方面知识不足,教师也可以看到学生知识存在的漏洞,可以进行再次的讲解和指导,来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更好的完成项目中的任务。

3.4进行总结和评价

在学生对项目加工完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一组学生的作品结果进行展示,找出符合加工要求、质量比较高的小组,来进行讲评和总结。对在加工中出现问题的小组,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指导,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例如:学生在对酒杯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内孔刀的选择和切削用量对准确对酒杯的内表面的加工质量是比较重要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项目加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总结,以及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纠正,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方便学生在下一个项目任务中更好的表现。

4结语

项目教学法在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技术工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对数控车工技术更好的熟练和掌握,这种教学方法对的传统教学法有了改变,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施,学生之间能够互相交流、合作,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能够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注重项目教学法。

参考文献:

[1]杨伟.项目教学法在《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4).

数控车床编程技术篇2

【关键词】数控车床;加工精度;技巧

数控车床的技术影响着我国整体科技的综合能力,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提高数控车床加工的精度这样才能从各个方面提高我国的整体实力。数控车床的精密度指标是加工精度还有定位、重复定位在精度方面的标准,这些指标也都是判断数控车床先进程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判断数控车床的精密度要根据这些方面来进行。下面就是要主要针对加工精度方面如何提高进一步提高数控车床的完善性。

1提高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方式

1.1在零件方面还有机床调整方面来提高数控车床加工的精度

第一,我们先从机械调整方面来研究如何来提高数控车床加工的精度。在机床调整方面主要包括这几个部分,主轴、床身还有镶条等等方面,这样才能使车床满足要求,提高数控车床加工的精度,在工作过程中也要实时监控,并且要不断优化在车床方面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这是提高数控车床加工精度中最简单便利的方式,这种调整方式不需要很好的技术,但是需要员工不时的进行检查来进行调整。

第二,是在机电联调方面进行的改进,要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主要是在反向偏差还有定位精度以及重复定位精度这几个方面进行提高。在反向偏差方面我们对于偏差过大的时候要首先通过机械手动的方式进行修正,然后再当误差小到一定范围之内之后再用专业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在定位精度方面的调整时通过显微镜的读数来不断优化误差的。在这些方面进行优化的机电联调方式,是这些调整方法中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虽然会比较繁琐但是效果比较好。

第三,这是通过在电气方面进行的调整,这个方面的调整主要是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机床参数的调整,在这个角度中又有两个方面是影响加工精度的是系统增益以及定位死区,在系统增益方面我们要关注车床受机械阻尼的方面还有转动的惯量,这些都影响着车床的加工方面的精度。还有就是尽量减少定位的死区,这样也可以提高车床运作时的精确度。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要同时进行调整。另一个方面就是可以通过一些系统的应用来进行调整,由于现在自动化程度不断的提高,数控车床就是在运行过程中运用了自动来远程控制,所以我们要在远程控制时加入一系列的实时监控的程序,这样就不需要人工的过多干预,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监管,可以通过程序来监管甚至控制然后可以提高车床加工时的精度。

1.2在进给机构方面进行调整来提高数控车床的加工精度

第一,在由滚珠丝杠导程误差方面而造成的数控车床加工精度受到影响,在这方面影响的因素主要是脉冲,所以我们在制造滚珠丝杠的程序中,要尽量的减少误差致使脉冲对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影响。

第二,在进给机构间隙对于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其传动机械的组成部分中存在的问题而导致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失控车床加工的精度。主要的构成部分是齿轮、连轴节、滚珠丝杠还有就是支承轴承构成的。这些构成部分之间出现的问题会影响数控机床加工精度,所以我们要加强他们结构之间的连接性。他们之间的紧密度就会影响到车床加工的精度,从而降低各个结构之间的缝隙,加强各个结构之间的紧密性就会提高数控车床加工精度。

第三,要通过编程减少程序之间的缝隙来加强数控车床加工的精度。由于机械类的车床在各个方面的连接对于整体的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加强之间的误差,通过程序上面的帮助来降低这种情况杜宇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提高。

1.3在编程中出现的误差的影响

数控车床与普通车床之间的区别就在于零件的精度不同,但是由于程序在编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可以尽量缩小的,这就要求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减低误差,从而提高数控车床加工的精度。第一,是由于插补误差对车床精确度造成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尽量的采用一定的方式来减少编程出现的问题,采用绝对方式编程,还有可以消除误差的是要用插入会参考点指令来进行程序中的编程。第二,就是逼近误差对于最后精度的影响。由于在过程中有采用近似的情况所以这样就会出现误差。所以我们要尽量的掌握廓形方程来编程时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误差,这样就可以消除对于数控车床加工的精度的影响了。第三,编程过程中由于圆整误差的影响降低了数控车床的加工精度,所以我们在加工时要选择脉冲当量所决定的直线位移的最小值来进行参考。所以在编程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图纸上面的规格作为基准进行工作。

2总结

简言之,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完善它的技术,提高效率,加强这方面程序的管理。本文中在几方面论述了这些方法,包括电气调整,零部件的改进,以及在控制编程方面减少误差的改进都可以完善数控车床加工的精度的。要合理的并且有效的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提高数控车床加工精度,所以我们要重点针对减少在编程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对于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晓峰,范晋伟,王称心.通过几何误差分区来提高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1,14(8):45-46.

数控车床编程技术篇3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数控机床的控制部分已经从硬件为主的数控装置发展成硬件、软件结合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由于数控机床是根据事先编好的程序来实现自动化控制加工的,因此其发展和数控编程密切相关。程序的灵活、精练编制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我对数控机床编程的有关指令,以及编程的一些技巧等进行了探讨。通过一些指令的灵活综合运用来实现程序编制的简单和精练,使数控机床在加工中发挥更大的优势。以此来开拓数控机床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绪论一、《数控加工与编程》实训的目的1、熟悉了解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熟练掌握待加工零件的装夹、定位、加工路线设置及加工参数调校等实际操作工艺。

3、熟练掌握阶梯轴、成型面、螺纹等车削零件和平面轮廓、槽形、钻、镗孔等类型铣削零件的手工及自动换刀的编程技术以及复杂曲面零件的自动编程技术。能分析判断并解决加工程序中所出现的错误。

4、学会排除机床电气及机械方面的一般性故障。

5、熟练操作数控车、数控铣床、并能加工出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

6、能初步使用加工中心机床,了解刀库及其设置,了解加工中心的加工过程与特点

7、初步了解与掌握程序转存和联机控制等dnc加工方面的知识及操作方法。

8.复习掌握数控技术职业资格考试要求的其它应知、应会的内容。积极争取通过职业技术资格考试。

二、实训内容与实训计划安排1、实训的主要内容

1.1数控车床的操作与编程训练

、操作面板的熟悉和控制软件的基本使用。

、坐标系的建立,工件和刀具的装夹,基准刀具的对刀找正。

、基本编程指令的讲解。手工编程与程序输入训练,空运行校验。

、固定循环指令的讲解。编程与程序输入训练,空运行校验。

、螺纹零件的车削编程训练。学会排除程序及加工方面的简单故障。

、刀具补偿及编程训练。手工换刀与自动换刀的基本操作。

、多把刀具的对刀、刀库数据设置。

、实际车削训练,合理设置各工艺参数。

、理论课:复习总结车床加工的应知、应会内容。

1.2数控铣床操作与编程训练

、操作面板的熟悉和控制软件的基本使用。

、坐标系的建立,工件和刀具的装夹,基准刀具的对刀找正。

、基本编程指令的讲解。手工编程与程序输入训练,空运行校验模拟。

、轮廓铣削和槽形铣削编程训练与上机调试,掌握程序校验方法。

、刀长与刀径补偿及编程训练。手工换刀基本操作,多把刀具的对刀、刀库数据设置。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机床是制造业的主要生产设备其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各类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像汽车这样大批量的产品,也要求个性化。因此不能采用传统化的刚性生产线进行生产,还须考虑到适应的柔性。一些小产品其复杂要求和精度要求已经使通用机床难以胜任。在这样的情况下数控机床的出现满足了自动化程度高、柔性强、操作强度低,易于组成自动化生产系统的生产要求。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数控机床的控制部分已经从硬件为主的数控装置发展成硬件、软件结合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由于数控机床是根据事先编好的程序来实现自动化控制加工的,因此其发展和数控编程密切相关。程序的灵活、精练编制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我对数控机床编程的有关指令,以及编程的一些技巧等进行了探讨。通过一些指令的灵活综合运用来实现程序编制的简单和精练,使数控机床在加工中发挥更大的优势。以此来开拓数控机床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绪论一、《数控加工与编程》实训的目的1、熟悉了解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熟练掌握待加工零件的装夹、定位、加工路线设置及加工参数调校等实际操作工艺。

3、熟练掌握阶梯轴、成型面、螺纹等车削零件和平面轮廓、槽形、钻、镗孔等类型铣削零件的手工及自动换刀的编程技术以及复杂曲面零件的自动编程技术。能分析判断并解决加工程序中所出现的错误。

4、学会排除机床电气及机械方面的一般性故障。

5、熟练操作数控车、数控铣床、并能加工出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

6、能初步使用加工中心机床,了解刀库及其设置,了解加工中心的加工过程与特点

广东应届生实习报告网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7、初步了解与掌握程序转存和联机控制等dnc加工方面的知识及操作方法。

8.复习掌握数控技术职业资格考试要求的其它应知、应会的内容。积极争取通过职业技术资格考试。

二、实训内容与实训计划安排1、实训的主要内容

1.1数控车床的操作与编程训练

、操作面板的熟悉和控制软件的基本使用。

、坐标系的建立,工件和刀具的装夹,基准刀具的对刀找正。

、基本编程指令的讲解。手工编程与程序输入训练,空运行校验。

、固定循环指令的讲解。编程与程序输入训练,空运行校验。

、螺纹零件的车削编程训练。学会排除程序及加工方面的简单故障。

、刀具补偿及编程训练。手工换刀与自动换刀的基本操作。

、多把刀具的对刀、刀库数据设置。

数控车床编程技术篇4

关键词:数控加工;实训;模式;体系

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机械制造行业作为制造业基础,龙头的地位日益凸显。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机械制造行业的作用必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强化,同时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机械制造业的就业前景一片光明。

我校模具数控专业学制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到实训车间接受实训。我校模具数控专业特开设了《钳工》《车工加工工艺学》《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公差测量与技术》《机械制图》《CaD》《UG》《mastercam》等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编程理论及有关方面的知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每周六进行全天的实训操作,掌握数控加工的实际操作技术,每个学期要进行三个月的实训,为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做准备,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为企业输送“血液”,学生才能学以致用,更好的就业。为了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巩固理论知识,本人将实训课的教学模式分为五个步骤,也做实训五步教学法。

1钳工实训课:基础性技能

随着我国在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地位的凸显,机械制造领域中技能型人才愈显紧缺,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我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各职业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钳工是机械制造中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术。19世纪以后,各种机床的发展和普及,虽然逐步使大部分钳工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钳工仍是广泛应用的基本技术。

钳工的主要任务是使用钳工工具,钻床等,按技木要求对工件进行加工、修整、装配等工作。钳工主要用在机械加工方法不适宜或难以解决的场合。其特点是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术性强,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决定工件的加工质量。国民经济建设中,钳工工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装配、调式、安装、维修、工具制造等都离开钳。

钳工基本内容划线、錾削、锯削、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刮削、研磨、技术测量、简单的热处理、并能部件机械进行配调试等。

钳工实训课的开设使学生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常用设备,了解钳工安全操作技术及所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车间(实训室)安全文明生产管理规定。熟悉钳工的基本知识,了解钳工工艺范围,掌握钳工常用设备、工具的结构、用途及正确使用、维护保养方法。熟悉钳工常用量具的基本知识,掌握钳工常用量具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掌握钳工常用刃具的使用和刃磨方法。掌握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按图样独立加工工件,达到中级钳工考核标准。培养勤学苦练精神,养成遵纪守规、安全操作、文明生产的职业习惯。并能使学生合理选择主轴转速切削用量、刀具的装夹方式等,能够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编制加工工艺。通过钳工的实训使学生理解尺寸连接的概念,常用尺寸连接的基本方法,掌握尺寸定位、装夹的概念方法,和典型结构的装配工艺过程,并懂得机床的维修常识。

2普车实训课:苦练基本功

普车加工是模具数控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只有苦练好车工技术,才能为将来的数控车加工扫平困难。

磨刀是车工基础当中的基础,只要刀具能够磨对磨好,加工就能很顺畅的进行,如果刀具磨不好,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外圆车削不光滑,车削不动铁,并出现很大的响声;切断刀磨不好,就会出现崩刀和车不了槽的现象等等。

一个合格的车工必须学会磨刀,装刀,熟练操作机床,他们掌握工件的端面车削、内外外圆车削、槽车削、内外螺纹车削,以及更加复杂的细长轴车削、蜗杆蜗轮车削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摸索出各种切削用量的最佳选择,并且制定出最好的机械加工工艺,为后面的数控加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从各学校机械专业学生组成结构来看,具有年龄小、个头低、农村学生多,这就给普车实训课安全操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从心理上对车床操作具有畏惧感,经常表现出不敢大胆上车床操作的情绪,就是勉强上去,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出现事故,因而造成心理的过度紧张或焦虑。当一旦发生小事故时,他们就惊慌失措,不是果断地压下安全按钮或采取停车等措施,而是手足无措大喊大叫,或者逃离操作平台,头脑迷蒙误操作,往往将一个小事故演变为一个大事故。这就要求实训指导老师要多了解熟悉每一个学生,因人施教,进行差别化指导,除了多对他们手把手地传授操作技能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训练与指导,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学生勇敢、果断、镇静和有必胜的意志品质。

3数控仿真课:模拟数控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制造技术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普通加工设备难以适应市场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多元化的要求,而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现在制造技术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制造技术是集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于一身的多学科高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水平的高低、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数控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离开实践,就谈不上素质,实践是知识转化并升华为素质的根本条件。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和实践效果,仅在课堂上实施全方位的教学是不够的,还应具备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但是大部分农村中职学校设备不足,要想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台机床跟着教师操作练习很困难,而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既能解决实训设备不足,学生实习时间少的问题,又能加强学生对数控系统操作及控制面板的熟悉度,还能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及对加工工艺安排的能力。

数控仿真是对数控加工零件的走刀路线的模拟,通过计算机仿真练习,可以验证程序编写的准确程度,防止试加工时撞刀,及时对加工程序给予修正。仿真练习中使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掌握建立工件坐标系,选择刀具集合度,设置刀偏、刀位的方法。正确灵活地选用切削指令,制定加工程序加工出符合要求的零件。

4数控实训课:增强综合素质

近年来,数控机床以其加工精度高、柔性好、适应中批量生产而日益受到重视,由于数控机床是通过数控程序完成加工循环的,无需人工操作,调试方便,适应灵活多变的产品,使得中小批生产自动化成为可能。目前国内市场需要大批数控人才,急需大批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维护的一线工人,所以中职学校加强数控实训,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基予数控仿真的练习,同学把仿真后的程序输数控机床上进行实操练习。由于仿真软件和数控车床按键功能,车削的方法,刀具的选择等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学生短时间内可以熟练操作机床。数控机床练习时,除了严格按操作规执行外,遇到具体问题,能够正确解决,具体在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操作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选择刀具及切削参数,工件的材质不同,所用的刀具几何角度不同。

(2)数控加工之前,要根据工件的图形编制好程序。模拟加工,确认无误后把程序传送到数控机床上。

(3)进行数控机床的对刀工作,这一项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工件的好坏。

(4)精加工前使用mo0指令使机床暂停测量后,重新检查是否需要调整刀补,再继续精车,要保质保量地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5)加工的过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进行加工。加工之前对零件进行加工工艺分析,确定装夹方法、切削用量等,做到万无一失,从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严谨的科学学习态度。

(6)认真填写好实验报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加工出来的零件互评、自评。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选出优秀的零件放到展柜里展览,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中职学校实训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掌握加工常用工件的工艺分析方法,编程方法和机床的实际操作技能,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这一行业中、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5探究提高:优化实训效果“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学习,相互总结提高,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数控实训的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明确实训目的,安排数控实训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基本手工编程方法,电火花、线切割数控机床操作方法,初步掌握数控机床精度检验和维护技能。

(2)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实习教学。在零件车削的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训的教学内容,机床的种类,合理的安排加工工艺和准确的编写加工程序,实践中优化实训效果,在数控专业的实训课中,钳工――普车加工――数控仿真――数控加工,充分的利用了教学资源,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机床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3)实训教学取得的成果实训是职业教育中最主要的教学环节,动手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在实训课程之后,绝大多数学基本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感到不仅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而且通过具体的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且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今后自身的就业及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现在学校一直进行“校企合作”,教学和生产相结合,教学效果会更好。

(4)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①我校数控设备不足,影响学生的正常实训,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②大部分年轻专业教师实际操作水平较低,需要多进行培训和下厂实践,这样可以提高教学能力。

③以后一定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好的胜任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l]王锦亚.数控加工技术【m1.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2]孙建东,袁锋.数控机床加工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高枫,肖卫宁.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o4.

数控车床编程技术篇5

关键词:数控车床;加工精度;技巧

1.数控车床加工精度提高的措施

1.1误差补偿法

误差补偿法,实际上就是一种通过数控系统的利用而实现的补偿功能,补偿车床坐标轴上已经存在的误差,这样才可以提升车床精度。误差补偿法属于经济效益较高的精度控制手段,通过误差补偿技术,不仅将精度偏低的数控机场上,进行高精度零件的加工。在实施误差补偿时,可以软件、硬件来加以完成。

第一,针对半闭环伺服系统的数控车床,反向偏差会影响其重复定位以及车床定位的精度,从而对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产生影响,对于这一类型的误差,就可以使用误差补偿法,减少精度方面的误差。目前,在绝大部分国内的数控车床的加工行业中,其定位精度都大于0.02mm,但是,却没有相应的补偿功能,因此,就可以利用编程的方式,将某一个场合之下的单位定位加以实现,将反向的间隙清除掉。

第二,在机械部分不发生改变以及低速单向定位达到了插补的起始点,就可以利用编程法来进行插补的加工。如果在进行插补时遇到了反向,就可以做好反向间隙的再正式的插补,就可以实现零件对于公差提出的要求。对于其余类型的数控车床,可以将若干个地址设置在数控装置内存当中,让其作为专用的各轴反向间隙值的储存单元。如果数控车床的某一个轴得到了指令,要求改变运动方向,数控装置就会对于该轴的方向间隙值进行不定时读取,并且补偿与修正坐标位移指令值,并且准确地定位车粗昂的位置,这样才能够避免方向偏差对加工精度产生影响。

1.2误差防止法

误差防止实际上是一种事前的预防处理,也就是通过设计与制造来讲可能存在的误差源消除。比如:通过零部件加工与装配精度的提高,来确保车床系统的刚度(进行车床材料与结构的改善),另外,也可以通过机械加工环境温度的控制等方法,这是传统模式下的机械加工精度提升的方式。误差防止法主要是采取的“硬技术”,但是却存在车床的性能与造假是呈现出几何级数关系增长的缺点。另外,误差防止法的单一使用,虽然能够达到一定要求的精度,但是想要再一次提升,就非常困难。

2.数控车床加工质量提升的技巧

2.1运用“一刀多尖”

“一刀多尖”指的是在加工不同的工件表面的时候,可以在一道工序当中,使用一把车刀上的多个刀尖来实现,当多把车刀使用并且进行编程。比如说:1号位车刀为t01,一个刀尖车外圆,另一个刀尖车端面,在偏置号“t0005”当中输入车外圆刀尖对刀值,其在编程的时候,外圆车刀是“t0105”;在偏置号“t0006”当中输入车端面刀尖的对刀值,其在编程的时候,端面车刀是“t0106”,这样就可以将一把车刀当做两把使用,这样能够将回转车刀架的刀库的容量间接地扩充,并且对于角度的选择也有一定的优势。

2.2运用“刀尖圆弧半径补偿”

目前,“刀尖圆弧半径补偿”在数控车床系统当中得到了广泛地推广,这一种方式可以保证轴类零件圆弧表面的加工精度,也可以避免出现较大的系统误差,这样的功能在数控车床上使用,不仅简单有效,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加工方式。

2.3运用刀具“磨损”

无论是小单批量的生产,还是成批量的生产,在加工工件的时候,都应该保持一个加工试件的过程,如何去准确地、快速地保证加工尺寸的实际精度。目前,在数控车床系统当中增加了刀具补偿功能,这样可以快速地调整工件的尺寸。比如:在加工同一零件的时候,首先需要进行编程、试切和对刀处理。如果说事一次性的连续自动加工,就很可能因为测量误差或者是工艺系统误差,导致工件报废,所以,就需要进行有效地改善:第一,将某一个磨损量,比如说0.600mm设定好,然后开始正常加工,等待加工结束后,将磨损值取消,设定为0,然后在精密的逐段测量,这样,每一段的理论直径应该增加0.600mm,比较实际的测量尺寸,如果偏大,那么就需要将程序指令当中的X值减少相应的增量,反之,其操作就相反。

3.结语

在数控车床的加工当中,存在诸多因素会影响到加工精度,因此,在进行数控车床的加工中,就应该找到影响加工井度的规律以及共性,再配合上实际的操作经验与操作技巧进行综合的分析,就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对今后的数控车床的加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当然,作为使用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数控车床的加工精度必定会成为今后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4.参考文献

数控车床编程技术篇6

[关键词]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

中图分类号:tm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369-01

机械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刺激着数控机床的发展,尤其是机械产品复杂化的表现形式,更是强调机械技术的重要性。优化数控机床的科研环境,着实改进机械技术的现代状态,充分改进机械技术,体现机械技术高效率的作业状态。机械技术的工作效率,不仅影响到机械市场的供求关系,还关系到数控行业的实际效益。由此可见,提高机械技术加工效率对数控机床机械生产的重要性。

1数控机床生产特点

1.1数控机床的生产特点

无论在什么企业,目前的机床生产在工艺上都是有一套比较固定的流程,对于工艺的内容做出了非常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在工艺工作方面要严格按照规定非常准确的执行;在工序的制作方面也相对来说会很集中。

1.2为什么目前的机床加工效率相对较低

笔者总结了一些机床的加工规律,对于机床加工效率较低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一些用户对于数控机床的管理方面并没有足够的经验,所以导致数控机床在应用上无法将其加工水平发挥到最好;第二、机床本身的可靠性并不是很高,再加上工艺师在设计工艺路线的时候没有注意编程技巧,工艺安排的不合理;第三、机床的换刀频率过高而且换刀的位置并不合理,对于数控加工切削的参数缺乏优化,对于机床切削刀具没有进行合理的运用而且切削用量同数控机床之间互相并不匹配;第四、机床所使用的夹具同现代高效的数控机床不相适应,导致断屑或者冷却效果好等状况。

2影响数控机床机械技术加工效率的因素

2.1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

虽然数控机床机械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设备损耗与零配件质量等方面,还不能在制度上做到机械加工作业精度的规范化,又因为工人对先进的数控机床了解不透彻,这些都是影响数控机床加工效率的因素。

2.2编制程序不规范

当前数控机床的运行都是通过计算机编程来下达指令进行加工作业的,编制的程序控制着这个加工技术环节,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程序编制的不规范出现机床走空刀或者冗长的系统调试等状况,这也极大的影响了数控机床加工效率。

3提高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能的有效途径

要提高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3.1提高数控机床机械的应用水平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维修,保证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同时要明确设备的任务和精度,将设备细化分类,实现对设备资源的合理安排。

3.2准确掌握操刀次数和位置选择的合理性

在生产过程中,要合理选择换到的方式,以减少时间的损耗及设备的磨损程度。设置合理的生产流程,准确把握好换刀点,将刀具排列、夹具选择等方面的工作具体化,实现设计方案的最优。

3.3提高机床程序编制和可靠性和专业性

在进行机床程序编制时要采用专业的程序编制人员,尽量简化程序的步骤,减少在实际生产过程和性能调试过程中故障的发生,使程序的运用程度达到最佳状态和水平。

3.4企业应建立健全相关生产规章制度

在实际生产之前,企业要事先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相关生产规章制度,对生产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在实际工作过程要严格按照生产规章制度进行生产,防止数控机床设备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4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机床中的应用

4.1机床几何数据结构模型

几何数据结构模型可以自动对矿区环境进行直接注释,并将标记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以避免不必要的人类转录错误。分段C床尺寸管理不仅简单快速,而且通过数据更新维护,形成线名称检索目录和管理方法,从而使车床管理体制效率明显提高。从整体上看,虚拟数控加工模拟技术在车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成熟,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原始数据的输入可以有效地反映车床生产的实际情况,对全过程模拟车床管理系统的了解,在实际结构关系建模计算每个节点的相对位置,并在基础和方向的道路上划出的线,提高车床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的openGL技术也逐步深入和完善,相信在科学和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将虚拟数控加工模拟信息管理模型在车床领域做出更出色的成绩有更深刻的影响。

4.2pLC监测技术的应用

作为机械的安全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信息的采集是至关重要的,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监测技术。在pLC系统模式下,通过机械安全目标生产数据,我们可以确定远程监测的初步方案,然后根据内容工程机械操作的过程中监测数值的操作指令,进行反馈分析,修改原方案和制作网络规划,从而保证项目和制造的优化设计。因此,机械设计和监测的重要性更加明显。根据板件类零件机械生产中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对远程监测技术监测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不仅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工程运行状态,还可以利用监测数据校正流程,指导机械生产流程的工作质量,并针对事故的可预见的风险采取一系列推进措施,给板件类零件机械生产工艺安全管理提供信息,将事故突发率降至最低,保证了机械安全生产的稳定性。如今,伴随着光纤、网络、生物工程等新兴技术渗透到可编程控制技术中来,这也给未来机械产品的智能化制造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装备了可编程控制技术的机械产品,必定会给未来我国板件类零件机械生产工艺提供更好的技术条件。

高效率的技术作业,直接关系到数控企业的效益,稳定数控行业的发展。影响机械技术效果的因素比较多,必须保障数控机床处于优质的发展状态,才可发挥机械技术的效率价值,既要满足市场对机械制品的需要,又要保障数控机床良好的工作状态,降低机械故障,完善生产流程和工艺,体现数控机床高水平的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晓京,陈子辰.微机数控系统开发体系结构的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3(5):29-32.

[2]杨晓京,张仲彦,李浙昆,等.几种开放式微机数控系统比较[J].制造自动化,2002,24(1):18-21.

数控车床编程技术篇7

论文关键词:数控技术  应用专业  实训  四个阶段

目前,我国制造业对既掌握数控技术又熟练数控编程、加工操作的中等职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数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水平总是存在着滞后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限制了实验、实训设备及数控应用软件的投入与更新。为了满足社会对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满足我校毕业生的需要.我们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制为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到校实训中心接受实验、实训,在理论学习期间,特开设了《车工工艺学》、《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设备》、《公差测量与技术》、《机械制图》等十几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为实训作了很好的铺垫,夯实了基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为更好地向企业输送合格的数控人才,把实训分四个阶段,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和完善操作技能。

第一阶段:普车实。

这一阶段是学习数控车床不能逾越的过程。学生在普通车床上实习、练习刃磨车刀,熟练操作车床,从加工端面、外圆、内孔、切槽开始,逐渐接触到螺纹各部分的尺寸计算和加工,特形面的加工.在这一过程巾深刻理解刀具几何角度对切削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切削三要素vc、ap、f在加工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工件质量的影响,掌握车床的调整方法.掌握切削的有关计算、了解常用_t具、龟具的结构,熟悉掌握其使用方法,合理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安排加工工艺过程。同时还须让学生知道只有完成这一阶段的实训任务,将来才有可能在数控车床上所编制的加工程序更为合理和实用。

第二阶段:仿真实训。

第一阶段的实训后.对学生进行技能考试。操作达到要求的学生到计算机进行数控仿真软件的练习.同时也能促进未选中的学生努力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首先让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方法,如何选择刀具几何角度设置刀偏及刀补,详细地讲解每个过程。

在编程车削倒角时.可用两种方式:(1)把车刀刀位点指定在倒角起点处,再c01车削;(2)把车刀定位在倒角的右边延长线上,然后g01车削而成。同时让学生比较哪种方式更为简单和实用。

在普通螺纹加工中.让学生分别使用g92、g76螺纹循环指令来编程加工螺纹.在实训中让学生了解根据导程的大小和螺纹的精度高低选择不同的加工指令更为合适。g92直进式切削和g76斜进式切削。由于切削刀具进刀方式的不同,这两种加工方法有所区别。各自的编程方法也不同,造成加工误差也不同,工件加工后螺纹段的加工精度也有所不同。g92螺纹切削循环采用直进式进刀方式进行螺纹切削,螺纹中径误差较大,但牙形精度较高,一般多用于小螺距高精度螺纹的加工;加工程序较长,在加工中要经常测量。g76螺纹切削循环采用斜进式进刀方式进行螺纹切削,牙形精度较差,但t艺性比较合理编程效率较高,一般适用于大螺距低精度螺纹的加工。在螺纹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此加工方法更为简捷方便。所以,学生要掌握各自的加丁特点及适用范同,并根据工件的加工特点与工件要求的精度正确灵活地选用这些切削循环指令,然后编制加工程序,并自动加工。

第三阶段:数控加工。

在数控仿真软件加工出合格工件的同学先到数控车床上进行编程加工。由于仿真软件和数控车床是同一个界面,学生短时间内可熟练操纵机床,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工件的材质,所用刀具的几何角度来选择不同的切削参数。经过普车的实训,这将不是难题。

(2)学生编制的程序要先经过图形模拟加工,程序正确后再进行对刀加工。

(3)在首件加工中合理使用程序暂定moo指令.在精加工前对工件进行测量.看是否需调整刀具补偿.最后加工出合格的工件。

(4)重点突出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装卡方法的选择、程序编制,调整加工和检验,如果有缺陷,应找出原因并修正。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这一过程,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学生加工的工件,按小组进行互评。学生都有好胜心理,会对对方的工件一丝不苟地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综合性的评价,或者让学生保存自己满意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如此,学生能全面了解数控加工的全过程,深刻理解加工原理、机床工作过程、编程方法及制订工艺的原则.能够对数控机床加工中出现的常见故障予以解决,对将来从来数控工作上手快,操作规范。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控车床编程技术篇8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

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化"跃上新台阶.

先浅谈一下机床数控化改造,机床数控化可以加工出传统机床加工不出来的曲线、曲面等复杂的零件。数控机床比传统机床有以下突出的优越性,由于计算机可以瞬时准确地计算出每个坐标轴瞬时应该运动的运动量,因此可以复...成复杂的曲线或曲面;可以实现加工的自动化,而且是柔性自动化,从而效率可比传统机床提高3~7倍;由于计算机有记忆和存储能力,可以将输入的程序记住和存储下来,然后按程序规定的顺序自动去执行;加工零件的精度高,尺寸分散度小,使装配容易,不再需要"修配";可实现多工序的集中,减少零件在机床间的频繁搬运;拥有自动报警、自动监控、自动补偿等多种自律功能,因而可实现长时间无人看管加工。数控机床,在设计上要达到:有高的静动态刚度;运动副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传动无间隙;功率大;便于操作和维修。机床数控改造时应尽量达到上述要求。不能认为将数控装置与普通机床连接在一起就达到了数控机床的要求,还应对主要部件进行相应的改造使其达到一定的设计要求,才能获得预期的改造目的。机床数控改造主要步骤:改造前的技术准备,原机床的全面保养,保留的电气部分最佳化调整,原系统的拆除必须对照原图纸,仔细进行,及时在图纸上作出标记,防止遗漏或过拆(局部改造情况下)。根据新系统设计图纸,合理进行新系统配置,包括箱体固定、面板安放、线路走向和固定、调整元器件位置、密封及必要装饰等。最后进行调试。以上是我对机床数控的所了解的,但是还是不多.我门要学的东西还是很多,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慢慢参透的,这东西是永远学不完的,只能说是学精了.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数控车削中心主轴箱及自驱动刀架的设计,数控车床又称数字控制(numericalcontrol,简称nC)机床。它是基于数字控制的,采用了数控技术,是一个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机床。它是由主机,CnC,驱动装置,数控机床的辅助装置,编程机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所组成。此次设计包括机床的总体布局设计,纵向进给设计,其中还包括齿轮模数计算及校核,主轴刚度的校核等。控制系统部分包括步进电机的选用及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系统设计,说明了芯片的扩展,键盘显示接口的设计等等。机床采用单片式电磁刹车离合器,解决主轴的刹车及离合问题,离合器安装于主轴箱带轮处,使床头箱内结构大为简化,便于维修。机床两轴进给系统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滚珠丝杠的典型传动方式,在滑板与床鞍及床鞍与床身之间的滑动面处贴有tSF导轨板,滑动磨擦系数非常小,有助于提高了机床的快速响应性能及生产效率。机床采用立式四工位刀架,该刀架布刀方便,刚性好。进给方面,采用开环数控系统,即步进电机数控进给方式。采用步进电机开环数控系统已基本能满足进给精度的要求。主传动由于采用了分离传动发案,可较好的隔离电机及变速箱的震动,解决了热变形对主轴的影响,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再者,数控系统采用单片机技术,可靠性高,成本低,经济性好。在总体性能上可以达到经济精密数控机床之列,达到较好的性价比。该机床可以加工各种轴类、盘类零件,可以车削各种螺纹、圆弧、圆锥及回转体的内外曲面。作为通用型机床,特别适合汽车工业、摩托车行业、电子工业、航天、军工等行业,对旋转体类零件进行高效、大批量、高精度加工时采用.

典型轴类零件

(1)零件图工艺分析

该零件表面由圆柱、圆锥、顺圆弧、逆圆弧及螺纹等表面组成。其中多个直径尺寸有较严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要求;球面Sφ50㎜的尺寸公差还兼有控制该球面形状(线轮廓)误差的作用。尺寸标注完整,轮廓描述清楚。零件材料为45钢,无热处理和硬度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可采用以下几点工艺措施。

①对图样上给定的几个精度要求较高的尺寸,因其公差数值较小,故编程时不必取平均值,而全部取其基本尺寸即可。

②在轮廓曲线上,有三处为圆弧,其中两处为既过象限又改变进给方向的轮廓曲线,因此在加工时应进行机械间隙补偿,以保证轮廓曲线的准确性。

③为便于装夹,坯件左端应预先车出夹持部分(双点画线部分),右端面也应先粗车出并钻好中心孔。毛坯选φ60㎜棒料。

(2)选择设备

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外形和材料等条件,选用tnD360数控车床。

(3)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①定位基准确定坯料轴线和左端大端面(设计基准)为定位基准。

②装夹方法左端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定心夹紧,右端采用活动顶尖支承的装夹方式。

(4)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

加工顺序按由粗到精、由近到远(由右到左)的原则确定。即先从右到左进行粗车(留0.25㎜精车余量),然后从右到左进行精车,最后车削螺纹。tnD360数控车床具有粗车循环和车螺纹循环功能,只要正确使用编程指令,机床数控系统就会自动确定其进给路线,因此,该零件的粗车循环和车螺纹循环不需要人为确定其进给路线(但精车的进给路线需要人为确定)。该零件从右到左沿零件表面轮廓精车进给

精车轮廓进给路线

(5)刀具选择

①选用φ5㎜中心钻钻削中心孔。

②粗车及平端面选用900硬质合金右偏刀,为防止副后刀面与工件轮廓干涉(可用作图法检验),副偏角不宜太小,选κ=350。将所选定的刀具参数填入数控加工刀具卡片中(见表1),以便编程和操作管理。

表1数控加工刀具卡片

产品名称或代号产品名称或代号××××××零件名称零件名称典型轴典型轴零件图号零件图号××××××产品名称或代号×××零件名称典型轴零件图号×××

序号序号刀具号刀具号刀具规格名称刀具规格名称数量数量加工表面加工表面备注备注序号刀具号刀具规格名称数量加工表面备注

11t01t01φ5中心钻φ5中心钻11钻φ5mm中心孔钻φ5mm中心孔1t01φ5中心钻1钻φ5mm中心孔22t03t03硬质合金900外圆车刀硬质合金900外圆车刀11精车轮廓精车轮廓右偏刀右偏刀2t03硬质合金900外圆车刀1精车轮廓右偏刀

33t04t04硬质合金600外螺纹车刀硬质合金600外螺纹车刀11车螺纹车螺纹3t04硬质合金600外螺纹车刀1车螺纹

编制编制××××××审核审核××××××批准批准××××共页第页共页第页编制×××审核×××批准××共页第页

(6)切削用量选择

①背吃刀量的选择轮廓粗车循环时选ap=3㎜,精车ap=0.25㎜;螺纹粗车时选ap=0.4㎜,逐刀减少,精车ap=0.1㎜。③进给速度的选择选择粗车、精车每转进给量,再根据加工的实际情况确定粗车每转进给量为0.4㎜/r,精车每转进给量为0.15㎜/r,最后根据公式vf=nf计算粗车、精车进给速度分别为200㎜/min和180㎜/min。

综合前面分析的各项内容,并将其填入表2所示的数控加工工艺卡片。此表是编制加工程序的主要依据和操作人员配合数控程序进行数控加工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工步顺序、工步内容、各工步所用的刀具及切削用量等。

表2典型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卡片

单位名称单位名称××××××产品名称或代号产品名称或代号零件名称零件名称零件图号零件图号单位名称×××产品名称或代号零件名称零件图号

××××××典型轴典型轴×××××××××典型轴×××

工序号工序号程序编号程序编号夹具名称夹具名称使用设备使用设备车间车间工序号程序编号夹具名称使用设备车间

001001××××××三爪卡盘和活动顶尖三爪卡盘和活动顶尖tnD360数控车床tnD360数控车床001×××三爪卡盘和活动顶尖tnD360数控车床

工步号工步号工步内容工步内容刀具号刀具号刀具规格/mm刀具规格/mm主轴转速/r.m-1主轴转速/r.m-1进给速度/mm.m-1背吃刀量/mm备注进给速度/mm.m-1背吃刀量/mm备注工步号工步内容刀具号刀具规格/mm主轴转速/r.m-1进给速度/mm.m-1背吃刀量/mm备注22钻中心孔钻中心孔t01t01φ5φ5950950手动手动2钻中心孔t01φ5950手动

33粗车轮廓粗车轮廓t02t0225×2525×255005002002003粗车轮廓t0225×25500200

(7)零件粗精加工程序(FaUnC─tD系统)n0020G00X60.0Z1.0S320t0202m08m03;

n0030G71p0040Q0050U1.0w0.5D4.0;

n0040G00X24.0S320;

G00X24.0S320;w─16.15;w─5;

X36.0w─10.0;

w─10.0;

G02X30.0Z─9.0i12.0K─9.0;

G02X40.0Z─69.0i20.0K─15.0;

G03X40.0Z─99.0i─20.0K─15.0;G01w─5.0;

X56.0w─41.0;

n0050w─11.0;n0056t0303m08m03;

n0060G70p0040Q0050;n0080t0404S320m03m08;

n0090G00X36.0Z3.0;n0110X29.05;n0130X28.45;n0150X28.05;n0160G00X36.0Z4.5;n0180X29.05;n0200X28.45;n0210X28.05;

n0220X28.05;n0240m30;

数控车床编程技术篇9

关键词:数控车床;机床原点;参考点;程序原点;快速定位点;刀位点;换刀点

数控车床又称为CnC车床,即计算机数字控制车床,它用数字化的信息来实现自动化控制,是目前国内使用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种数控机床,约占数控机床总数的25%。社会上学习数控车床的人越来越多,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相继开设了数控专业。许多中职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刚开始学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尤其在编制加工程序时,更是糊里糊涂。对此,笔者认为关键是学生在学习时对六个很重要的车床点分不清楚。这六个点是机床原点、参考点、程序原点、快速定位点、刀位点、换刀点。

机床原点

机床原点是生产厂家在制造机床时设置的固定的点,也称机床零点。它是在装配、调试机床时就确定下来的。数控车床的原点一般位于车床卡盘端面与主轴中心线的交点处。通常不允许用户改变。以机床的原点为坐标系称机床坐标系,如图1所示。

参考点

参考点是机床厂家在机床上设置的一个物理位置。与机床原点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如图1中的o点。车床出厂前由机床制造商精密测量确定。也有些机床的参考点在X轴、Z轴的正向极限位置附近,与零点重合(如图2所示),所以回参考点也称回零。

回参考点的必要性是:数控机床位置检测装置如果采用绝对编码器,由于系统断电后位置检测装置靠电池来维持坐标值实际位置的记忆,所以机床开机时,不需要返回参考点。目前,大多数数控车床采用增量编码器作为位置检测装置,系统断电后,工件坐标系的坐标值就失去记忆,车床尽管靠电池维持机械坐标值的记忆,但只是记忆机床断电前的坐标值而不是机床的实际位置,所以车床首次开机后要进行返回参考点操作。

返回参考点还有以下好处:(1)系统通过参考点来确定机床的原点位置,以正确建立机床坐标系。(2)可以消除丝杠间隙的累计误差及丝杠螺距误差补偿对加工的影响。

程序原点

也叫编程原点,是编程人员在编程中定义在工件上的几何基准点,也称编程零点、工件原点。编程原点是在数控加工时刀具相对于工件运动的起点,所以也称对刀点。

编程原点视工件的具体情况而设定,一旦确定,在编程时,就要以此点来计算坐标值。从理论上讲,编程原点可以选择工件上的任何一点,但实际上为了换算尺寸简便,减少计算误差,应选择一个合理的编程原点。数控车床的编程原点一般选在工件右端面与主轴轴线的交点上,通过对刀确定。

编程人员在确定编程原点时,一般要遵循如下原则:(1)所选的原点应便于计算,以利于编程。(2)应选在工件的对称中心上,以简化编程。(3)应选在容易找正、在加工过程中便于检查的位置上。(4)应尽可能选在零件的设计基准或工艺基准上,以使加工引起的误差最小。

快速定位点

快速定位点是编程人员在编制程序时,设定在工件端面附近的一个点。当刀具快速定位到此点后,从这一点开始插补进给,当直线插补时,一般设定X值比工件外圆大2~3毫米,Z值离开工件端面2毫米左右。此点设定太近,有可能与工件毛坯相撞,太远则空走刀时间太长,会降低加工效率。因此,有些学生在编程时把快速定位点设在Z0的位置,表示刀尖已经接触工件,是不合理的。

刀位点

车刀上可以作为编程和加工基准的点称为刀位点,也是指能表示刀具特征的点。常用数控车削的车刀主要是尖形车刀,在不考虑刀尖微小圆弧的情况下,可认为刀尖即为刀位点。数控编程的实质就是描述刀具的刀位点在编程坐标系中运动的轨迹。常用车刀的刀位点如图3所示。切槽刀有左右两个刀位点,在编程时要根据图纸上的尺寸来选择,目的是有利于编程。

换刀点

较复杂的工件,就要用多把刀加工。换刀点就是指在编制数控车床加工程序时,相对于编程原点而设定的一个换刀位置。在此点旋转刀架,安装在刀架上的任何一把刀具都不能与工件、尾座、夹具等发生碰撞,否则将发生安全事故。一般换刀点都设置在工件的外面,并留有一定的安全区,其设定值可用实际测量法或计算确定。

以上对这六个点做了详尽的描述,学生在学习中,必须明白这几个点的相互关系。机床原点和参考点存在着确定的位置关系,不能轻易改变。换刀点、快速定位点和编程原点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编程人员可以改变。在这几个点中,机床原点、刀位点、参考点可以作为了解的内容,不必花太多的精力。编程原点一定要选好,否则就会给编程或计算带来麻烦。

通过对数控车床涉及的六个点的分析,明白了这些点各自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学生在学习时就不会再将这些点混淆在一起,就能更快地学好数控车床操作技术。

参考文献:

[1]谢晓红.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刘永久.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顾力平.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4]韩鸿鸾.数控加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数控车床编程技术篇10

一、铣车复合加工编程现状

5轴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是5轴铣车复合技术的主要载体,要求,也制约着铣车复合加工设备实际生产应用。由于铣车具有铣削、车削和镗削等复合功能,同时配有自动换刀系统和机载测量系统。铣车复合技术是一种在传统机械设计技术和精密制造技术基础上,集成了现代先进控制技术、精密测量技术和CaD/Cam应用技术的先进机械加工工艺技术。5轴铣车复合加工中心相当于1台数控车削中心和1台5坐标加工中心,能够真正地实现一次装夹、全部完工的加工理念,因此其加工范围和功能非常强大,已经成为机械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其先进的加工工艺理念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加工方式。

技术的发展对数控编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

铣车复合加工技术的发展对数控编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制约着铣车复合加工设备实际生产应用。由于铣车复合加工投入实际生产的应用时间较短,在没有专业的复合解决方案的情况下,通常是利用通用的nX软件,针对车、铣、钻、镗等工艺内容,分别建立加工模型和规划编程轨迹,通过各自的后置处理生成加工程序,然后工艺人员手工安排调整加工顺序,满足复合加工机床对加工程序的要求。

针对目前铣车复合加工编程现状,本文主要通过介绍nX7.5建模编程软件的同步建模、waVe、铣车Cam和后置处理等相关功能,简化并解决铣车复合加工编程方法,提高铣车复合加工先进工艺技术的应用水平。

二、铣车复合加工编程解决方案

在nX7.5软件的应用基础上,通过建模方法、编程操作和后置处理的研究和开发,摸索出一套铣车复合加工编程的应用方法,即在一个零件模型上建立车、铣、钻、镗等加工特征,在统一的nX编程环境下,根据加工路线编制车、铣、钻、镗等程序操作轨迹,通过统一的后置处理程序,依照顺序分别生成加工程序。

建模方法主要是通过同步建模和waVe技术,实现快速建立或更改工序模型特征,提高多工序环境下数据重用,不考虑模型构建的顺序,更改操作是基于实时地尺寸驱动,没有数据的特征回放。编程操作主要是通过建立统一的坐标系,区分车削、铣削几何体,建立铣车加工编程模板,初始化参数,从而实现多特征加工模块的统一。后置处理主要通过集成统一的后置处理程序,实现将不同特征的编程操作处理转换成对应的数控程序,减少不同工艺方法的后置处理开发,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铣车复合加工编程方法中所涉及的建模方法、编程操作和后置处理等关键技术可以通过一张流程图表示,见图1。

三、铣车复合加工编程应用

1.机床描述

5轴铣车加工中心为德国德玛吉公司生产的5轴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控制系统为SinUmeRiK840DSL,X、Y、Z、B和C5轴联动控制,具有全自动在线测量系统。该机床结构和坐标系如图2所示,结构主要由床身、回转工作台和斜摆头加工单元组成,其床身为固定部分,回转工作台可实现C轴铣削和主轴车削功能,斜摆头加工单元可实现主轴定向车削加工和5轴联动铣削功能。

2.加工模型

一般而言,机械类零件都是先经过铸造、锻造和焊接等热工艺加工方法后制造的毛坯,然后再经过冷加工工艺完成的,在冷加工的过程中零件的特征变化多为面的偏置和相关面的增加,所以毛坯和零件的特征从形状上看大致相同。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同步建模技术,根据零件模型绘制毛坯模型,也可以通过毛坯模型构建零件模型。同步建模技术是一种基于特征的建模技术,支持基于历史和独立于历史两种模式。使用同步建模方法进行数据修改特别是后期数据修改,其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特征建模方式。

nX7.5同步建模包括移动面、拉出面、偏置面、替换面、调整倒(圆)角的大小、调整面的大小、删除面、约束和尺寸等指令。

某工件的毛坯图如图3所示,零件图如图4所示。该零件图是通过图3的毛坯图采用nX同步建模技术变换形成的,在编程加工过程中减少模型坐标系方向不一致导致的平移旋转等变换。

零件的毛坯图依次经过同步建模中的偏置曲面、替换面和阵列面等操作,可方便快速地完成零件图的建立,具体操作过程见图5~图7。

传统上将装配模型的概念应用到加工的方法,就是主模型的方法,主模型的概念对于保护设计数据不被破坏非常有用。通过创建加工装配件,将组件加到加工装配件中,加工的数据存储在单独的文件中,避免了重复的建模,并可以实现与主模型同步。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抽取或提升主模型的局部特征,引用到加工装配中,由于建立模型的方法和顺序各异,主模型特征的改变,加工装配中引用主模型的特征有时会造成逻辑关系上混乱,加工装配更新不过来,从而软件报警出错。现在采用wave关联进行加工装配,具体操作过程见图8,图9为通过wave技术建立的加工模型。

waVe链接方法的加工装配,优点是主模型的改变,waVe链接的加工装配也随之改变,加工所用到的辅助几何和操作中所选择的几何体,都会继承;waVe链接的加工装配可以在主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随意编辑,不用提升等操作命令,而主模型还不改变;应用waVe链接,对于整个工艺流程来说,设计零件发生更改,毛料也随之发生改变,方便快捷。

3.编程操作

传统的数控编程技术是将铣加工与车加工分成2个文件,分别在铣、车操作模板环境下生成数控加工程序。铣车复合加工编程将铣、车数控程序编制统一在一个文件中,统一加工坐标系,通过区分车削、铣削几何体来控制零件、毛坯选择,统一安排铣、车加工顺序,实现铣、车加工操作的建立,具体操作过程见图10~图13。

4.铣车复合后置处理

与数控编程技术相对应,铣车复合加工由于工艺方法复杂、运动部件多以及涉及坐标轴多等原因,一般铣车复合机床都属于5坐标加工中心,从而对于目前的后置处理软件及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摸索nX7.5软件后置处理功能,根据不同的加工方式后置处理自动识别生成加工程序,实现铣车复合加工的铣削、车削、钻削等加工的后置处理。

铣车复合加工中心进行编制后置处理分成4步骤。

(1)创建一个新的2轴车床后置处理程序,见图14。

(2)创建一个新的一摆头一转台5轴铣削后置处理程序,见图15。

(3)创建一个新的铣车复合型的后置处理程序,见图16。

(4)车铣复合后置处理中链接步骤(1)、(2)所创建的后置处理,在车削、铣削的加工方法添加HeaD事件,这样就建立铣车复合加工的后置处理程序,见图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