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1:07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篇1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健康水平

1 引言

目前国内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有很多,如开设以讲授为主的心理学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咨询,小组辅导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都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也未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20世纪末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eligman和Cmkszentmi。halyt为首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它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和高质量的个人生活。受积极心理学思想的启示,我们认为,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符合积极心理学的主张,合理运用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实效。

本研究将着重探讨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和健康水平的影响,以揭示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及其机制。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本实验在湖南理工学院进行。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面向全院大二年级学生开设。在报名选修本课程的学生中随机抽取120名学生,其中一半(男生30人。女生30人)构成实验组,另一半(男生30人,女生30人)构成控制组。

2.2 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开放式与封闭式相结合的调查问卷。作为评价大学生的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和健康水平的研究工具。它包括3个部分:①被试基本情况,包括系别、性别、年龄、班级、干部、三好生等等;②关于健康信念与健康行为的开放式问题(健康信念是指个人在关于什么是健康、什么因素决定个人健康、什么方法能增进健康等问题上所坚信的认识。健康行为是指个人为了自己的健康所做的一切,如身体锻炼、生活有规律、认知调节、参加业余活动等。个人的健康信念制约着自己的健康行为,而健康行为又与个人的健康水平直接相关,健康水平的变化会通过反馈作用影响个人的健康信念,并进一步强化或削弱健康行为,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循环。健康水平与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一个人的健康水平不仅与个人素质和环境卫生条件有关,而且与个人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有密切的关系),③一般健康问卷。采用李虹和梅锦荣修订的GHQ-20来评估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问卷包括GHQ-自我肯定、GHQ-忧郁和GHQ-焦虑3个分量表,采用的记分方法为“是”“否”。选“是”得1分。选“否”得0分,要求被试用“是”或“否”指出近几周的感觉。一般认为GHQ-20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中国大学生心理问题测量工具。

2.3 研究步骤“心理健康与辅导”选修课程在二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开课前,运用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问卷及GHQ一20对实验组、控制组进行前测。

“心理健康与辅导”课程教学时间为15周,每周3节。共45个课时。以湖南师大心理系教育心理教研室所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教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而是根据教材选择一系列主题作为教学的内容。一共有6个教学主题:学生心理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情绪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困扰。教学主题的教学均采用自助式心理训练、自助式心理辅导、自助式心理暗示等多种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自助式心理训练的主要方法有。角色扮演训练法、集体演讲训练法、游戏训练法、心理拓展训练法等。自助式心理辅导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寻求辅导的同时充当辅导者。心理辅导以教学班为单位开展,一个学期开展两次。自助式心理暗示,主要是指学生采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手段,含蓄、间接地对自己或其他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施加积极的影响。个体可以通过自我安慰、自我对话、更换服装、改变发型、变换环境、写日记等方式,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达到改变心境、树立自信心、战胜挫折的目的。开展自助式心理暗示的关键在于,多给予积极的暗示,同时克服消极的暗示。

控制组,除教学方法以外,教学时间、教材、教学内容等均与实验组相同。讲课时控制组的教师不仅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教学方法根据主题需要而灵活变化,有讲座、讨论、座谈、观看录相及学生心理咨询课堂模拟训练等。

在课程结束后,采用健康问卷同时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最后对实验组、控制组被试前后两次调查测试结果,以及实验组调查测试结果的后测与控制组的后测进行对比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健康概念的结果及其比较我们就健康概念,分别在控制组与实验组的前测结果之间、控制组的前后测结果之间,实验组的前后测之间,以及实验组后测与控制组后测结果之间进行了比较和差异显著性检验(见表1)。我们发现控制组与实验组的前测结果之间差异不显著(X=0.153。p>0.05),控制组的前测与后测结果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X=6.226。p<0.05),实验组的前测与后测结果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X=9.671。p<0.01),控制组与实验组的后测结果之间也没有发现显著差异(X=0.366,p>0.05)。以上结果表明。实验组与控制组尽管应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但是通过一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两组被试对健康概念的理解都发生了同样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单纯从生物学意义上去理解健康的学生人数减少,更多学生能全面、正确理解健康的概念,即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残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3.2 健康方法信念的结果及其比较我们就健康方法的信念,对控制组被试、实验组被试的前测和后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差异显著性检验(见表2)。

从表2可看出,控制组被试的健康方法信念前测与后测的调查结果有一些变化,即健康教育实验以后控制组被试在“丰富业余生活”、“情绪调节”这两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实验组被试的健康方法信念前测与后测的调查结果有较多的变化,即健康教育实验以后控制组被试在“充足睡眠和休息”、“丰富业余生活”、“情绪调节”、“乐观人生态度”、“交友”、“认知提高”等6个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实验组与控制组被试健

康信念的后测结果之间在某些项目上有显著的变化。即实验组认为“丰富业余生活”、“交友”、“认知提高”是健康方法的学生较控制组显著增多。以上结果表明实验组运用自助式健康教育方法较控制组运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更有效地改进了学生的健康信念,特别对有关心理调节方法的认识有了提高。

3.3 健康行为的结果及其比较我们将控制组与实验组被试健康行为(%)的前测和后测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见表3)。

从表3的结果可看出,在健康行为上,控制组调查结果的前后测之间,除“乐观人生态度”有显著差异外。其它项目均没有发现显著差异。实验组调查结果的前后测之间,发现了较多的显著差异,即后测的“充足睡眠和休息”、“丰富业余生活”、“情绪调节”、“乐观人生态度”、“交友”、“认知提高”显著多于前测;实验组被试的后测与控制组被试的后测结果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丰富业余生活”、“情绪调节”、“乐观人生态度”、“交友”、“认知提高”等项目上,实验组较控制组明显增加。以上结果说明,一般健康教育方法明显对学生的健康行为有所改进,但实验组的自助式健康教育方法改进学生健康行为的效果更加明显,特别是有关心理调节的行为明显增多。

3.4 健康水平的结果及其比较我们将控制组与实验组健康状况的前后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平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见表4)。

从表4可看出,控制组的前后测之间,在GHQ一忧郁量表分和总分上呈现显著差异,被试的忧郁水平明显降低、一般健康状况明显提高。实验组的前后测之间,在GHQ一20的3个量表分和总分上均呈现出显著差异,被试的自我肯定水平明显提高、忧郁焦虑水平明显降低、一般健康状况明显提高。控制组、实验组的后测结果之间也有显著差异,具体说来就是在GHQ-自我肯定量表得分上实验组显著高于控制组,在GHQ-焦虑量表得分和总分上,实验组显著低于控制组。这些结果表明,一般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是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学生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更好、更明显。

4 讨论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篇2

贵阳供电局

贵阳供电局由原贵阳市南供电局和贵阳市北供电局合并组建、并于2007年2月挂牌成立,全局正式职工2000多人,承担着贵阳市云岩、南明、金阳、乌当、白云、小河、花溪、修文、开阳、息烽7区3县、清镇1个县级市以及黔南州的龙里、惠水、长顺、罗甸4个县共15个区、县、市的供电任务,供电面积16961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底,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46座,主变253台,总容量14592.63兆伏安,拥有各类客户156.81万户。

近年来,为加快和谐企业建设,改进政治思想工作方式,提升员工幸福感,承担好社会责任,服务好电力客户,贵阳供电局提出并实施了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一、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主要背景

(一)构建和谐企业提升员工幸福感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幸福南网”的企业宗旨,贵州电网公司提出了打造电网强、队伍强、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国内先进的电网公司,要求所属企业加快和谐企业构建步伐,努力提升员工幸福感。贵阳供电局认为,和谐企业的建设需要广大员工的推动,需要企业重视员工心理健康管理。而员工的幸福是一种状态、一种感受、一种评价,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以努力创造和提升。对于贵阳供电局的长远发展,怎样让员工有幸福和谐的状态、感受和评价,怎样用亲情温暖员工的心,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凝聚员工的心,是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例如谈心、慰问、帮扶等手段固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GDp的增长,人对精神需求的提升,员工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必须要有科学的、有效的、涉及员工内心感受的心理健康管理手段才能解决,这些都是构建和谐企业的迫切需求。

(二)承担社会责任,满足电力客户服务的需要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电力供应,是贵州电网企业的使命和目标。近年来,由于用电客户不断增加,供电量不断扩张,业务量不断加大,员工的工作压力也不断加大,心理健康问题不断显现。例如有的员工带着心理情绪上岗,负面情绪得不到疏导控制,引发了操作安全问题;有的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岗位和薪酬,产生了对工作的厌烦情绪,严重影响工作质量;有的把自身的心理负面情绪传播到客户,直接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引起客户严重不满。贵阳供电局要承担好社会责任,提升电力供应服务形象,就需要增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力度,从提升电力供应服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着手,培养有利于企业实施战略发展目标,坚持公司发展理念宗旨、承担企业使命的积极正面情绪,大力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服务水平、敬业精神,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和管理,缓解窗口员工焦虑不安、恶劣心境等不良情绪,让他们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去做好电力供应服务,让电力企业透过他们优良的工作服务拥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加强和改进政治思想工作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这一要求,从企业的实际情况看,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以前教育人、批评人,转到关怀人、关爱人,转到关心人内心的感受,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将人文关怀引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更多的关爱员工,激发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光荣感,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必将增强企业活力。   

将人文关怀理念引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员工用和谐思维的方式认识自己的工作岗位、周边的事物,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形态,以开阔的心怀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增强克服中着重各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将人文关怀引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深刻认知员工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特别是当他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自发展、自实现的愿望就会日趋强烈。

二、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内涵和做法

贵阳供电局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内涵是: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求为指导,以打造电网强、队伍强、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国内先进的电网公司为目标,把员工心理健康作为工作出发点,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运行体系,树立人文关怀理念,营造关爱员工氛围,引进外部知识技能,开展员工心理健康评估,创新集体干预、工作坊、个案咨询等工作方式,全方位疏导员工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把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与与党建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和四有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安全生产、电力营销有力结合起来,使心理健康管理落到企业生产经营实处。其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组织机构

贵阳供电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两级组织。

1、加强领导

成立了由副局长谭小青任组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政工部主任、营销部主任、分县局局长等人成员的专项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项目推进方案审查,审定作业流程,建立相关工作制度,组织进行心理健康管理的各项工作。同时划拨专项基金,给予心理健康管理有效的组织、资金保障。

2、建立二级实施队伍

为积极顺利推进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建立了心理专员队伍,在涉及部门选定对心理学有兴趣和责任心强的骨干担任心理专员,不定期召开专员会,安排布置工作,让专员负责推进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在部门的实施,做好员工与心理健康领导体系的沟通与互动。

3、构建心理健康作业流程【见下图】

 

 

 

通过上述工作,形成了贵阳供电局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日常运行体系【见下图】

(二)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管理知识,营造关爱员工氛围

贵阳供电局是全省推行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第一家国企,“员工心理健康”这个理念全局干部员工都比较陌生,更不知道怎样配合工作。针对这一情况,分三步进行推进:

1、召开全局心理健康管理启动会,进行全局心理健康管理知识普及

为让全局员工了解心理健康的实质,召开了召开全局性心理健康管理启动会,机关各主要部室成员、车间及分县局负责人及各部门干部员工近300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邀请了国内资深的专业心理人士对心理健康管理进行解说:

一是让员工了解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本质内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二是消除员工对心理健康管理认识的两大误区:

误区一:有心理问题是丢面子的事情。如果有人得了心脏病,他不会觉得丢面子,他的家人也不会,而只会觉得他不幸,并给予他特别的同情与关照。但如果一个人有了心理问题,他和他的家人就会千方百计加以隐瞒和掩饰,他周围缺乏教养的人甚至还会取笑他。其实,这是由于缺乏对心理问题的基本了解。一般心理问题是人人都会遇上的,心理障碍与重症精神病的患病率却很低。但即使得了神经症或精神病也没有什么丢面子的,因为它们只是们未能处理好内心愿望与环境间关系的一种表现而已。

有心理障碍或得了精神病就是产生心理危机,而心理危机与其他危机一样,也是危险与机遇的结合,因此,只要处理得好,人就会有超出常态的自发现与成长。这里所说的"处理",指的就是通过心理健康管理找到专业人员即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专门指导下的康复过程。

误区二:心理医生只管治疗心理障碍。的确,心理医生有责任治疗心理障碍并且帮助精神病人尽快康复。然而,心理医生的工作并不止于此,就如同心理卫生学有最低与最高目标一样,上述工作也只是心理医生的工作目标之一。除了向有心理障碍和康复中的精神病人提供心理治疗外,心理医生还向人们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也有最低和最高目标。最低目标:帮助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人走出情绪的低谷,并能够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所面临的问题;最高目标: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人的潜能。

例如奥运冠军在赛前所接受的正是这后一类的心理咨询。这样的咨询其实是一种享受。想想看,当他们作为当事者而迷惘的时候,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医生帮助,让他们在寻找并且实现自己的道路上少走许多弯路,感觉该多么美好!可以说,普通人对心理医生的需求其实远远多于心理障碍患者。那就是说员工不是一定要有心理障碍才进行心理帮助,可以通过心理健康管理提高生活品质得到精神享受,感受企业带来的人文关怀,从而拥有愉悦的心情去工作和生活。

2、对两级组织体系人员进行先导性专题培训

要顺利开展这些工作,必须要对两级组织体系人员进行深入的业务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关的知识,才能有效领导和推进这一工作。

首先针对以及领导体系人员组织他们到发达地区进行专题学习,先后到北京专业心理咨询公司学习心理健康管理的措施,到北京移动和国家开发银行等大型国企学习心理健康在企业的实践方法。其次还利用“中国eap与职业心理健康论坛”(eap:“员工、心理帮助、计划”的英文单词第1个字母组合)在北京召开的机会,聆听了国际、国内杰出心理学教授的演讲,对心理健康管理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心理健康管理项目推进得到很多启发。

其次针对二级实施体系人员,举办了多期心理健康专员培训班,邀请了国内资深心理培训师进行授课,让首次接触心理健康工作的专员对工作的概念、内容有了了解;并通过生动案例,培养心理健康专员队该工作热情,同时通过心理沙龙、小型讨论会等多种培训形式,使心理健康专员对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辅导技巧有了不断深入的了解。

3、通过多种手段分阶段宣传心理健康管理

 “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提出后,就要通过多种手段宣传分阶段让全局干部员工对这一工作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第1阶段,是整个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开端,首要任务就是让所有全局人员了解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接受是心理健康管理工作,能够主动配合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各项服务。本阶段通过讲座、心理健康使用手册、电子邮件、网页、手机报等形式,向全局员工全面介绍心理健康管理的概念、服务内容、执行程序,以及员工如何获得心理健康管理的帮助,让心理健康管理理念及相关知识深入人心。

第2阶段,在心理健康管理各项服务开始展开的情况下,宣传促进作为辅助,推动整个项目更加顺利的实施。这一阶段主要通过专题培训、海报、随心刊、爱心卡、宣传栏、电子期刊、内刊专栏、网页等渠道,向员工进行主题知识的介绍、服务的反馈,活动的预告和建议信息的收集等信息互动。

第3阶段,本阶段是宣传的最后部分,同时也是心理健康项目的阶段收尾。经过一个心理健康管理周期的磨合,无论形式还是内容,此时的宣传促进已经具备了很强的针对性。这个时期的宣传主要目的有两个,首先是对全年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展望下一步新一个周期的工作;其次,由于心理健康这阶段的重点是评估工作,宣传促进作为辅助,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呼吁员工积极参与问卷调查、访谈、反馈等,对推动评估的开展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开展心理健康抽样评估,为心理健康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1、明确心理健康状态抽样评估的目的

心理健康管理工作要有目的性和准对性:一是增强员工心理健康意识,通过一定数量的抽样评估,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正确认识心理健康对自身的重要意义和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意识;二是给员工提供一个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并接受自己的机会,在比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自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性格,开发自的潜能;三是可以全面了解员工整体的心理状况,针对员工心理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

    2、选择心理健康状态抽样评估的有效手段

在抽样评估工作中借助外部技术支持,与专业心理机构合作开展,采取了心理访谈(“一对一”、“一对多”)和心理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进行。心理访谈是由心理咨询师与员工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谈话,谈话通过设定的内容了解员工的心理状况。心理问卷调查是通过问卷(心理健康调查表、心理卫生自评表、压力测试表等通过国内国家权威心理研究所认定的评估表格)的形式,让员工进行答题选择,反映出心理健康状况。在开展这项工作中,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性、有效性:首先在调查人数上确保达到全局员工总人数的30%;其次员工类别涉及中层干部、普通专责、班组长、一线员工;还在评估中强调调查指导语和保密原则,消除员工顾虑,如实反映情况。

3、准确界定员工心理健康状态抽样评估结果

1)焦虑、抑郁人员比例偏高:从抽样结果看,中度和重度抑郁倾向的员工比例占12.0%,中度和重度焦虑倾向的员工比例占9.2%。焦虑问题主要集中在婚姻情感、人际交往方面。

2)职业枯竭现象明显:员工的职业枯竭现象明显,表现在“质疑工作价值”、“怀疑工作能力”方面。

3)员工的工作投入程度较低:表现在“活力”、“奉献”、“专注”度不够。

4)员工的压力感受较高:高压力感受的员工比例占60.1%,58.7%认为压力更多的是给自己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一线员工普遍反映长期压力积累让自己变得易怒、身心疲倦、工作更容易出错。过半员工认为带来负面影响的压力源前五位分别为薪酬、客户服务、工作负荷、组织公平和管理制度。

5)员工的满意度稍低:员工同事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单位满意度、晋升满意度、酬劳满意度偏低。

6)员工组织支持和组织公平感受等组织指标稍低,包括员工的组织支持感受、群体的组织公平的感受稍低。

 通过心理评估整体分析,发现员工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职业压力、婚姻亲子、组织公平四个大方面。

(四)创新大型心理培训、专题心理工作坊和个案心理咨询方式

针对第一阶段心理调查出现的四大心理问题,引入外部技术支持,通过认真研讨,贵阳供电局创新了大型针对性集中心理培训、小规模焦点工作坊和个体心理咨询三种工作方式,用“点、线、面”都涉及的方式提升员工心理健康水平。

 1、运用大型精品讲座解决一线员工普遍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

先后举办了“人际沟通技巧与压力管理”、“解码亲密关系,享受幸福婚姻”、95598人员“你好!也好!—压力管理”等40余场讲座,邀请香港城市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的教授进行授课,通过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充满热情的讲课,通过体验式活动、游戏、学员互动,通过深入浅出的案例让员工了解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

特别在“修炼领导情商,让员工快乐工作”大型讲座中,邀请了上海复旦大学的教师授课,从管理者必备的洞察力、觉察力、表达力、同感力、情绪管理力四个方面将心理学的理论、技巧运用在管理工作中,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一位从事多年政工工作的中层干部在听完讲座后,感慨万千的说:“以前在做政治思想工作时,只知道进行“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等单方面的努力,现在听完讲座后,知道了员工的个性千差万别,首先要了解员工的气质特点,跟不同的员工打交道要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学习心理学技巧,提高自身的洞察力,包括通过了解员工人格类型、肢体语言、字体风格、面部表情等,观察员工的状态,运用同感共情等谈话技巧,很好的切入员工的内心世界,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

2、运用心理工作坊的形式解决一线员工小规模焦点心理问题

心理工作坊不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对一的,在工作坊中,是一个咨询师同时和一组具有相同心理困扰的参与者进行。心理工作坊不只是上课、讲座,而是将互动与主题相结合,让你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心理帮助。针对心理调查出现的小规模焦点心理问题,举办了心理健康系列工作坊。邀请资深心理咨询师给员工介绍负面情绪处理、认知调整的方法,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困扰,现场寻求咨询师的帮助。:

例如:针对员工职业生涯厌倦情绪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解决心理问题。员工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单位里度过,都在职场上打拼,不同角色的人难免会遇到以下的问题。

老员工常遇到的问题是:工作了几年,也换过不同的岗位,但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对工作也无法表现出更多的激情。

  新员工的问题常常是这样的:作为新员工加入公司后,始终无法与公司的文化与理念融合,具备的工作能力也因心态的影响大打折扣。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为员工提供了大量的培训和激励,但在基层“留人”却越来越难,该如何知道他们都要什么呢?

针对上述心理问题,聘请了经验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为员工指点迷津。老师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核心,以提高企业内员工敬业度和职场幸福感为研究领域,围绕员工的积极优势、积极成长、积极应对、积极情绪、积极关系五大积极因素展开。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丰富生动的培训课程以及一对一咨询形式,帮助员工充分认识自潜能,在组织内规划并发展职业生涯,以积极的心态成长和应对环境变化,保持良好的情绪和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业绩,并最终推动企业发展成为积极组织!并形成以下特点:

一是运用心理测评工具:运用“职业兴趣测评”调查问卷,让学员清楚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适合的职业岗位领域,帮助学员规划职业发展路径。

二是运用镜子技术:课程是面镜子,镜子的背面是大量的心理学理论。镜子前的学员不必掌握深奥的理论,却可由此照出自己内在的心态结构和优势领域。

三是尝试渐修渐悟:以生动的表现形式,帮助学员对内在心理冲突、内心与环境冲突进行分析,促使学员领悟并由内而外的的改变。

许多参与活动的员工对这种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些来自生产一线的已经有10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讲到:课程很丰富,分享了很多实用的方法,而这些方法,都是可以让他们参考使用的,活动中充满了欢笑与快乐,大家都在不断地发现自己,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来自调度管理所的新员工说,这种授课方式真是意犹未尽,平时觉得有些枯燥的理论在今天的课上都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了。其中很有印象的是老师提到的几个“非理性”观念,着实纠正了们很多人的错误意识。

  工作坊根据“小组讨论-成员分享-老师讲解”的模式进行,老师布置了很多题目让大家去用心选择、填写,每个人在小组讨论的时候都可以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大家在聆听别人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

3、启动个人心理咨询培训平台解决员工敏感性心理问题

个人心理咨询主要解决员工敏感、隐私类心理问题,主要涉及比较隐私的婚姻情感、亲子教育、丧亲疾病等方面。这些问题员工往往不愿意暴露给同事、朋友等亲近的人,但是这些问题又沉重的压在员工的心底,不良情绪时常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贵阳供电局针对这方面心理健康问题创办了个人心理咨询平台,建立了北京远程电话咨询平台和贵阳地区面询平台,员工遇到这类不愿启齿的心理困扰可以通过拨打心理健康提升系统“心灵相约”爱心卡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见下图】

在这张卡上,设计了心理咨询预约方式、预约电话,还有咨询电子邮箱,专家会在2个工作日给予答复。心理咨询平台分为北京远程和贵阳本地两个平台,主要考虑贵州本地的心理咨询水平落后于国内发达地区,而两个平台,可以更好的适应员工提出的、难度高低不同的心理问题,满足不同层次需求,解决不同问题。据统计,目前员工个体心理咨询北京远程、贵阳共计达200余人次。

例如:新分到配电岗位一位22岁的女员工,喜欢本部门一个小伙子,向他表白后遭到拒绝,自己觉得自己很差劲,没有什么地方能够比得上别人,什么都觉得自己一定干不好,工作总出错。该女员工拨打求助热线后,经过心理咨询师的4次咨询,使她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接受自己优势的同时也要接纳自己的劣势,咨询师对她进行了情感认知调整,帮助她建立了信心,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使她恢复了快乐、自信的状态,工作日渐出色。

(五)创新三个结合,激发员工工作主动性、创造性

在开展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中,创新三个结合:

首先把员工心理管理与党建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我局把部门支部书记作为二级心理健康实施体系的成员,对支部书记进行了心理健康管理系列知识培训,要求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心理学技巧与员工进行沟通。

其次把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与企业文化、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随着现代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企业非常有必要引入心理健康管理系统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心理培训、咨询服务。企业心理健康系统的开展可以建立在员工转换心理契约的基础上与企业文化结合,这样不仅能为员工解决心理问题,更有利于企业文化在员工间的渗透,增强员工的组织归属感,达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协调发展。

第三把该项目与安全生产、电力营销有力结合起来。安全管理、电力营销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我局把安全生产、电力营销与心理管理密切结合,关注员工的工作状态、情绪状态、心理困扰等问题,在员工遇到上述问题时,可以进行心理援助,同时在没有调整好状态时,可以申请进行“工作风险避险”,确保以最佳状态进入工作环境,避免安全事故和行风事故的发生。

通过三结合工作的开展,员工的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有效激发。

 (六)加强对心理健康管理系统的定期评估,持续改进

心理健康管理系统推行以来,其效果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该管理模式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实效,通过定期评估进行效果测试。评估的时间以半年为一个周期,评估的员工数量为总人数的30%,评估的手段为通过经典心理测试问卷进行评估,问卷选定国家权威心理研究所认定的“Campbell幸福感量表”、“LeS生活事件量表”、“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工作投入量表(UweS)”、“神经症状量表”等量表进行测试。整个测试过程委托外部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在心理健康管理系统推行期间,一共进行了2次评估:

第一次评估结果如下:

维度

心理指标

对比增幅

结论

身心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

11.3%

改善

身体幸福感

12.3%

改善

职业枯竭

缺乏工作活力

15.6%

改善

质疑工作价值

18.4%

明显改善

怀疑工作能力

10.5%

改善

工作投入

工作投入活力

25.7%

明显改善

工作投入奉献

29.5%

明显改善

工作投入专注

22.6%

明显改善

组织支持感受

组织支持感受

21.4%

明显改善

组织公平感受

分配公平

10.9%

改善

制度公平

21.5%

明显改善

满意度

对酬劳满意度

0.5%

未改善

对晋升满意度

0.8%

未改善

对工作满意度

10%

改善

对领导满意度

8%

改善

对同事满意度

12

改善

神经症状

高抑郁倾向

5%

稍有改善

高焦虑倾向

1.5%

稍有改善

第二次评估结果如下:

维度

心理指标

对比增幅

结论

身心幸福感

心理幸福感

20%

明显改善

身体幸福感

21.3%

明显改善

职业枯竭

缺乏工作活力

25.6%

明显改善

质疑工作价值

18.4%

明显改善

怀疑工作能力

18.5%

明显改善

工作投入

工作投入活力

25.7%

明显改善

工作投入奉献

29.5%

明显改善

工作投入专注

22.6%

明显改善

组织支持感受

组织支持感受

21.4%

明显改善

组织公平感受

分配公平

19.9%

明显改善

制度公平

21.5%

明显改善

满意度

对酬劳满意度

0.8%

未改善

对晋升满意度

1.1%

未改善

对工作满意度

17%

明显改善

对领导满意度

18.2%

明显改善

对同事满意度

19.3%

明显改善

神经症状

高抑郁倾向

18%

明显改善

高焦虑倾向

21.5%

明显改善

通过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实施,员工群体的身心幸福感、职业枯竭、工作投入、组织支持感受、满意度、神经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从效果评估的数据分析来看,员工工作中更具有职业活力,更有奉献精神和专注的态度;使员工学会了更为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压力缓解和调节的方法,变压力为动力;员工压力主观感受也有明显缓和。

但是从数据分析心理健康管理系统没有改变到的指标是:“对酬劳满意度”和“对晋升满意度”,这两项指标因为国企工资体系的问题和人才提拔的特色性,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对这类指标认知的改善要差些。鉴于这两项指标心理健康管理系统没有明显改变,通过与人事、政工、工会等职能部门进行研讨,认为心理健康管理系统通过认知调整、缓解压力等情绪管理手段虽然改变甚微,是由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原因影响了员工的心理健康状态,也要通过合理的办法进行调整,所以心理健康专项领导小组向局分管领导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对岗位设置、酬劳合理、晋升提拔制度进行改进。在2011年下半年局采纳了这些合理建议,对岗位、薪酬进行了合理配置和理顺,特别提高了一线农电工的工资待遇,开通了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成才通道,选聘了一批技术、技能专家,他们通过技术成才这条道路实现了自己的职业愿景。再次通过专项心理测评,达到了明显改善的效果。

三、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实施效果

(一)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升

通过员工心理健康管理,贵阳供电局员工在遇到心理情绪问题是能够主动要求管理者进行帮助,要求主动参加大型心理讲座,工作坊的员工越来越多,遇到不宜公开的心理问题,主动拨打心理咨询热线寻求咨询师“一对一”帮助。员工对企业有了归宿感,感受到了企业对员工心贴心的帮助,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部门领导反映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在岗学习指标大幅提升,员工人均培训学时达130,一年来,有近百.名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获得了国家认可的文凭,员工主动参加用电宣传活动,微笑服务、规范服务,温馨服务成为员工的习惯,员工科技管理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能手竞赛不断获奖,有先后20余项成果获得省市级各种奖项。特别是在2011年民族运动会期间,各分局一线员工主动请缨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坚持战斗在保电一线,圆满完成了停电任务,为贵州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促进了电力生产、电力营销服务的高效运行

安全管理2011年成绩斐然:截至2011年四季度,通过开展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工作积极性提高,安全形势总体趋于稳定,未发生有责任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生产安全事故,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人身事故,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电网、设备事故,未发生生产人身死亡事故,未发生有责任的较大电网和设备事故,未发生恶性误操作事故,未发生因违反调度纪律而造成的事故。发生a类一般设备事故1起(220kV鸡场变110kVⅡ母母线保护区外故障动作跳闸事故),同比减3少起;未发生a、B类一般电网事故,同比持平;未发生电网一类障碍,同比减少4起;未发生设备一类障碍,同比较少3起。在2011年贵州电网公司安全责任目标考核中,的考核成绩名列贵州电网公司九家供电局之首,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电力营销服务水平明显改观:自从推行通过开展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以来,95598监听抽样情况不合格率达到比去年同期降低25%;客户投诉、举报量逐月下降,月合计发生数3件,低于硬性计划指标5件;供电可靠率达到99.906%,用户平均停电时间5.82小时/每户,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为1.732次,同比改善幅度明显,供电质量明显提高;没有出现一例恶性电力行风事件。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服务形象。

(三)员工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推进了打造和谐企业的步伐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篇3

[关键词]亚健康失眠;特征;治疗

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特殊状态,失眠是亚健康状态的多发症状,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甚至危害社会。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年亚健康失眠状态的特征及中医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亚健康失眠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1.亚健康失眠相关特征

黄鹂[1]等人通过对不同地区的亚健康失眠状态人群的相关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健康状态以20-29岁年龄段人群发生率最高,与劳累过度、人际关系不协调、情感问题等应激事件有密切相关。亚健康失眠状态人员中医体质主要以阳虚体质为主。因此,在对亚健康失眠人群的干预过程中应注重中医对阳虚质的综合调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亚健康失眠状态。

李绍旦[2]等人应用微动敏感床垫睡眠监测系统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分别检测亚健康失眠者的睡眠结构情况和pSQi总分值。实验结果表明亚健康失眠者睡眠特征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易醒等,但是其失眠的睡眠结构特征表现与失眠程度之间没有明显密切关系。后期,李绍旦[3]等人分别采用养心安神法和和胃安神法对亚健康失眠患者进行治疗,并比较起睡眠结构的改善情况,实验证明和胃安神法能明显的改善亚健康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

由于亚健康状态患者没有具体器质性疾病的存在,缺乏诊断学上的依据。张华平[4]等人利用诊断灵敏度较高的脑电地形图分别对亚健康和健康人群组进行脑电地形图及头颅Ct检测并对二者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证明,亚健康失眠状态患者的脑电活动不稳定,具有明显焦虑趋势(p<0.05);Ct检测结果均正常。因此亚健康失眠患者可使用脑电地形图进行检测。

2.中医药治疗

临床上目前对于亚健康失眠状态患者多使用安眠、镇静、抗焦虑、抗抑郁类药物。中医药对亚健康失眠的认识具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的沉淀。

(1)中药治疗高巾[5]等人使用自拟宁神方治疗亚健康失眠患者85例,并设置西药对照组。认为该方可以改善亚健康失眠患者的失眠质量,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短期疗效较满意。葛秀英[6]等人使用安眠灵胶囊对高校中亚健康失眠的学生66例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李翔[7]研究了补心丹加减对改善亚健康失眠患者睡眠的情况,结果证明补心丹加减配合使用睡眠药对亚健康失眠状况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而且补心丹治疗组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

(2)针灸推拿拔罐治疗河南中医学院李真[8]等人采用太极阴阳平衡罐法对亚健康失眠状态患者进行治疗,与唑吡坦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证明太极阴阳平衡罐法和唑吡坦干预亚健康失眠状态均有很好的疗效,但太极阴阳平衡罐法的远期效果要优于唑吡坦。罗仁瀚[9]等采用按摩疗法治疗亚健康状态下失眠症患者68例,结果证明按摩法治疗亚健康失眠效果明显,且效果优于普通毫针治疗(p<0.05)。郑廷彬[10]用郑氏本源亚健康太百亚健康推拿疗法治疗失眠89例,效果显著。腹针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

(3)其他治疗朵皓英[11]尝试用心理干预、健康促进的方式对亚健康失眠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同时给予维生素B1的暗示治疗,经过1年的治疗后,15位亚健康失眠患者中有8人恢复正常睡眠,5人好转,2人无效。本研究结果认为用心理干预和健康促进的方式对治疗亚健康失眠状态可取得一定的效果。凌雄[12]等人采用针刺双耳的神门、心、脾3个穴位,对亚健康失眠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为100%,耳穴治疗亚健康失眠有非常好的效果。

3.结语

中医药对亚健康失眠状态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认识,研究也日益广泛深入。临床上运用内服、外贴、针灸、推拿、压穴、理疗等各种治疗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显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尽管如此,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亚健康失眠的分型标准不统一、辨证分型不够规范、目前没有进行实验研究,动物模型的建立尚存在一定困难等等。因此,今后的工作应多围绕亚健康失眠的临床实践开展,以大量的实践作为亚健康状态失眠理论研究的基础,丰富和完善的中医药对亚健康失眠状态的诊治理论。

参考文献:

[1]黄鹂,杨志敏,老膺荣.亚健康失眠状态人群中医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陕西中医,2010,31(5):566-568.

[2]李绍旦,杨明会,刘毅.亚健康失眠人群睡眠结构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8,24(7):631-633.

[3]李绍旦,杨明会.和胃安神法改善亚健康失眠者睡眠结构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4):4379-4383.

[4]张华平,王巨,张华煜.亚健康人群中失眠者煜正常人群脑电地形图对比分析[J].中国康复,2009,24(4):235-236.

[5]高巾,王英,吴连捷.”宁神方”调治亚健康失眠85例[J].江苏中医药,2010,42(7):21.

[6]葛秀英,颜亭.安眠灵治疗高校学生失眠性亚健康探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5):528-529.

[7]李翔.补心丹加减对改善亚健康状态下虚证失眠的临床观察[J].齐鲁药事,2008,27(8):502-503.

[8]李真,赵俐黎,王庆波.太极阴阳罐法干预失眠亚健康36例[J].中医杂志,2009,50(10):912.

[9]罗仁瀚,源援基,谭金庆.按摩治疗亚健康状态下失眠症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5,21(2):6-8.

[10]郑廷彬.郑氏中医本源亚健康推拿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2008:197-198.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篇4

一、加强和改善教师的教育艺术

成长中的中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常发现,我们有的教师对待学生身上暴露出来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以为靠训斥、批评、惩罚、讽刺、歧视等做法就能解决问题。很多老师并不懂得“心病还须心药医”的道理。如果我们教师给学生多一些关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美、多一些真诚、多一些帮助,则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或烦恼便可迎刃而解,至少问题不会被激化或加剧。要知道,任何教育都不是无效的:要么有益,要么有害。比如,有的学生对老师的某些做法表示不满,如果老师采取训斥、讽刺的方法粗暴对待学生,这只会加剧学生对你的不满,同时也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如果教师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沟通,甚至感谢学生的合理意见,那么,事情的效果就可能是双倍的好,结局就是皆大欢喜。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我们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和教育艺术的提高,则解决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办法就会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有效。有时候,教师解决学生问题的无能或无效,正是暴露出教师自身的心理缺陷和教育艺术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由于处理不当而让学生心理问题雪上加霜。

二、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学生心理活力

如果说社会环境一时难以改善,那么,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则是相对容易改善的,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这是更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时代新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首先,学校的教育教学无论是内容、形式、方法、考试以及评价制度都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改变一切不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度与做法。尤其要在课程设置和实施、教育评价观念方面要有大的突破。其次,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健康的社会环境,创设健康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家庭环境,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拓宽视野,陶冶情操,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解决学习障碍,改善人际关系,冲淡早恋心理,转移情绪,消除郁闷,增强心理活力。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篇5

【关键词】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服药依从性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对160例再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6w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观察健康教育前后服药依从性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健康教育6w末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明显,并且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

【关键词】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服药依从性

effectsofhealthyeducationonimprovingdrugtakencomplianceofinpatientswithschizophreni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healthyeducationonimprovingdrugtakencomplianceofschizophrenics.methods160secondinpatientswithschizophreniawereconductedwithhealthyeducationfor6weeks,thechangesofdrugtakencompliancebeforeandaftereducationwereanalyzed.Resultsthecompliancehadobviousimprovementattheendof6waftereducation,andhadsignificantdifferencewithpreeducation.ConclusionHealthyeducationcanimprovedrugtakencomplianceofinpatientswithschizophrenia.

【Keywords】Healthyeducation;schizophrenia;compliance

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对治疗和护理产生的心理反应有别于其他疾病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是精神科临床护理的重要问题之一[1],健康教育对精神疾病的转归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在临床中,我们采用健康教育来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1月~2005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住院次数≥2次;(3)每次住院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拒药或藏药行为。其中男96例,女64例,年龄20a~55a;第2次住院者104例,第3次住院48例,第4次住院者8例;病程2a~25a,治疗均以氯氮平为主,其中单一用药92例,联合用药68例。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评估评估患者的学习需要及接受能力。

1.2.2制定相应的目标(1)对自己所患疾病的了解、认可。(2)对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服药的注意事项及药名、用法及作用的了解、认可。(3)对长期服药意义的了解、认可。

1.2.3健康教育的形式(1)个别指导。(2)集体讲课。(3)利用科普短文,图画、诗词等宣传。(4)小组讨论。

1.2.4健康教育实施(1)对疾病缺乏自知力者,以个别指导为主,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患病为目标。同时帮助患者认识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服药对康复的作用,从而增强服药的依从性。(2)对受妄想、幻听支配者,以个别指导和集体讲课为主,用事实及理性反复验证妄想和幻听的虚无,并鼓励患者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在分散患者病态注意力时,采取解释和教育结合的方法进行疾病知识的教育,改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3)对不能耐受药物副反应者,以个别指导和康复心得交流为主。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62.5%的患者可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恰当的解释和安慰,增进服药依从性。(4)对缺乏治愈信心者,以个别指导、康复交流、小组讨论为主,集体讲课、学习宣传栏为辅,并请治愈的病员介绍康复心得,从而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及正确的方法依从服药,增强疗效。(5)对担心长期服药后影响大脑功能及身体健康者,以学习宣传栏、集体讲课为主。帮助患者分析病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对药物的信任度,并及时向患者反馈各项检查结果,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提高坚持服药的依从性。

1.2.5健康教育效果评定采用自拟的健康教育各项指标评定量表对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评定分析。所有数据采用t检验、χ2检验。

2结果

2.1健康教育和服药依从性的比较,见表1。

表1健康教育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略)

注:与健康教育前比较p<0.05,p<0.01

表1显示,服药依从性由拒绝、被动,改善为顺从者,实施健康教育4w末与健康教育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6w末差异极显著(p<0.01)。

2.2健康教育前后各项指标的比较,见表2。

表2健康教育前后各项指标比较(略)

表2显示,教育后患者的医嘱防藏药平均日、人均次数减少,住院期间病情反复人均次数减少,且与教育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本研究显示,健康教育前患者拒藏药现象较多,且与性别及文化程度无关,而经健康教育后则明显好转。说明通过健康教育能了解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多种方式实施疾病、药物知识教育,注重心理指导,给予精神上安慰、支持、劝解、疏导等,有针对性地帮助患者矫正不正确的认知,改善患者的服药行为,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能力,恢复独立遵医嘱行为,增强治愈疾病信心,从而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自我保健能力。

在健康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护士要尊重理解患者,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不断改进沟通方法,提高交流技巧[3]。(2)要不同于一般精神卫生宣教。一般性卫生宣教的对象广泛,不提供具体指导,没有评价标准,而健康教育注意了个体差异,有理论、有方法、有技巧地进行知识灌输和行为指导,从而改善和健全患者的认知结构,影响并强化患者正确行为的形成。(3)教育应反复进行,并延续全程,做到有计划、定时、定量的讲解、启发、提高、解答。(4)康复期患者藏药状况不容忽视,而且健康教育要讲科学,不能空洞、敷衍;同时要多接触、交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行为变化。

总之,健康教育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未实施教育者,说明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但对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以及护理人员时间的合理安排等方面,应做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陈淑清.精神科护理学[m].吉林:吉林科学教育出版社,1994:212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篇6

【摘要】人的一生,都会与医院发生或多或少的关系。和谐、良性的医患关系,对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对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发挥积极的影响。相反,恶劣的医患关系将起消极、阻碍作用。目前在我国,医患关系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医疗风险问题;二是医疗费用的问题;三是人文关怀问题。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目前常见的探寻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法有:重视医疗质量;平衡经济利益冲突;树立弱者更受关爱的理念;强化医德规范。除此之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新观点认为:医患间信息的不对称对医患关系存在影响,健康管理在改善医患关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积极开展健康管理工作,解决健康管理在改善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是人们的健康所需,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努力的个方向。

【关键词】医患关系;健康管理;信息交流;改善

人的一生,都会与医院发生或多或少的关系。和谐、良性的医患关系,将对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对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发挥积极的影响。相反,恶劣的医患关系将起消极、阻碍作用。古今中外医患关系之伦理道德有共同的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医患关系的矛盾也各具表现特点。本文试图分析当前医患关系的主要矛盾表现,并谈谈健康管理在医疗活动中对化解医患矛盾,从而共创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

如今医患关系不融洽、甚至有过激行为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行业创建现代化医院,加快自身科学、健康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1医患关系分析

1.1医患关系的现状:

如今医患关系似乎有越来越不融洽的趋势,近几年所有的医疗机构都遇到了医疗纠纷,而且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给医患双方都带来了许多伤害。从患者而言,一是医院救死扶伤的观念严重淡薄。二是红包回扣现象还没有得到完全扼制。三是医院创收有时离谱,大处方、滥检查现象仍然存在。从医方而言,医院经常受到纠纷侵扰,苦不堪言,很多地方甚至出现有组织的“医闹”现象,堵塞通道,威胁、谩骂甚至殴打医务人员,严重扰乱了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侵犯了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类似事件各大媒体也时有报道。

1.2医患关系的主要矛盾:

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要理清医患矛盾的关键点。医患关系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2.1医疗风险问题。毫无疑问,医疗风险的后果都是由患者来承担的。无论医方是否有赔偿,患者受伤害的事实都无法改变。医疗服务存在的风险可分为:第一,技术风险。从根本上说来源于生命的复杂性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第二,经济风险。病人要承担所有的医疗费用,医方只是在有关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明确有过错的情况下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第三,道德风险。患者与医方都在不同程度上承受着道德风险。

1.2.2医疗费用问题。现代医学技术的提高,的确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无限光明,但同时医院也成为高消费的场所,患者普遍感到看病贵。医疗技术成本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影响使医学也成为一种赚钱的手段,甚至使医疗服务出现诱导消费现象,等等原因导致医疗费用不断增长,而这些费用最终要由患者来承担。

1.2.3人文关怀问题。患者不仅需要高技术水平的诊治服务,而且更需要获得使用这些医疗技术的人文意义和医生给予的尊重、关怀照顾及获得战胜疾病的信心。医院只有真正把患者当亲人和朋友,处处从患者的角度考虑,才可能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让患者觉得舒心、放心。当然,人文关怀服务显然要增加医疗成本。

1.3目前常见的改善医患关系的方法

既然认识到医患关系的主要矛盾,那么就应该在医疗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医患关系趋于和谐。目前常见的改善医患关系的方法有:

1.3.1重视医疗质量。医院是对人的生命修复的场所,人们关注医院首先关注的是质量。按照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院一定要重视医疗质量,以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3.2平衡经济利益冲突。最重要的是以法制、法规解决医疗费用问题。这需要政府的介入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推行和完善医疗保险等制度既能使患者看得起病,又要能解决医疗欠费问题。

1.3.3强化医德规范。加强医务人员医德修养,培养医德操行,规范职业纪律,是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的重点和核心。

1.3.4树立弱者更受关爱的理念。要在医院树立弱者更受关爱的理念,营造尊重病人、照顾病人、体贴病人的氛围。努力尊重病人人格、扶助病人心灵、缓解病人心理压力,使医患关系的亲和力、信任度得到升华。

1.4改变医患信息不对称对改善医患关系的认识:从法律法规上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或者从道德观上来呼吁医患,笔者认为医患间的信息不对称对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存在影响。

医疗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类特殊物品,作为一种服务产品,在经济领域具有显著独特性。由于专业性和技术性等特点,医疗市场与一般产品市场的一个显著差异是,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更加明显。因医生在医疗服务市场中拥有绝对信息优势,不仅决定了病人的治疗方式,还决定了病人对相关产品与服务的购买,如对药品和医疗仪器的消费等,这种信息优势使医生很容易攫取信息租金,出现大处方、做不必要的检查和滥用高级别种类抗生素等损害患者利益的现象,最终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能达到优,并且会破坏医患间的信任,抑制医疗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医患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都是活动的参与者,在这个医疗活动中,要调动医患双方的主动性,医生更有责任心,加强医疗服务主动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改善医患关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便涉及到另一新兴行业――健康管理在其中的作用。

2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实现形式

2.1健康管理的概述:健康管理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管的过程。追溯我国中医记载,“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不难发现健康管理的思想火花。

2.2健康管理的实现形式

2.2.1健康管理的定义: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健康咨询、健康体检与检测、健康教育、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和健康信息管理等。

2.2.2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急性病患者、慢性病患者都是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总之一句话,健康管理适用于所有人群。

2.2.3健康管理的步骤:健康管理服务的基本步骤是了解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即收集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然后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性评估,即根据所收集的服务对象信息,对服务对象健康信息,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其次,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即健康干预。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只有这样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健康管理的预期效果。

2.2.4健康管理的意义: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认为:人类1/3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的,1/3的疾病通过的早期的发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1/3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疾病的发生、发展一般都要经历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累积过程,健康的基本模式就是通过对引起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的归纳、分析和控制,以达到对疾病的预防或控制发展,他不同于传统医院和临床医生仅在疾病的治疗阶段才介入。

3健康管理对改善医患关系的作用

3.1信息充分收集,提高诊断率,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事故:

健康管理的两个基本方法是健康体检和健康诊断监测。健康管理体检以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基础,按照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原则来选定体格检查的项目,并为每个受检查者建立健康档案。其目的是为健康风险评估收集资料。健康诊断是健康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就是了解健康管理服务对象的目前健康状况和存在的危害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今后的健康管理提供基本信息。而健康检测是对主要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定期、不间断的连续测量、观察和记录,以掌握其变化动态。健康诊断和检测为健康提供了必要的事实依据,因此,健康管理必须切实做好健康诊断与监测。

通过健康管理的体检和诊断检测,患者的健康档案详尽建立,医生可以更全面掌握患者健康信息,便于诊断患者是既往疾病发作还是新疾病的出现,有效提高医生诊断率,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事故。医生在临床的治疗也不会心惊胆战,如履薄冰,能更有把握、更从容地进行诊疗活动。

3.2信息充分利用,减少重复检查,针对性治疗,降低医疗费用:

近年来倡导“明明白白看病”,一是指对病情明白,二是指对收费明白。这就需要医生与患者之间有更多更有效的沟通。通过健康管理工作,信息充分交流,患者医疗信息有持续的记录,患者对自己病情了解之后,参与到医疗活动中,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部分医生大处方、重复检查、不必要的检查,从而减少医疗费用,缓解医患关系中的经济问题。

慢性病在患者的医疗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重复的检查与持续的用药,健康管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尤其明显。美国健康管理20多年的研究显示,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有一个90%和10%的关系,即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和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提升了90%,大幅度地减少了医疗费用。

3.3与临床护理及出院医嘱对接,实现诊疗的连续性:

健康管理是对服务对象存在的与健康有关的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患者在健康维护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诊疗活动是在医院,有效的健康管理,可以将患者的健康进行一个动态维护,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指导临床的护理,提高护理效果及患者的认可程度;另一方面,患者在医院诊疗结束后,出院医嘱的落实程度决定了患者对本次诊疗效果的认可程度,健康管理可从患者出院后监督出院医嘱的落实,减少患者的自行停出院医嘱的行为,并及时与患者及医生沟通,很大程度提高出院医嘱的落实率,将诊疗过程落实到位,体现疗效;健康管理的开展可以将患者的健康维护与临床护理及出院医嘱等医疗行为对接,实现诊疗的连续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改善医患关系。

3.4医生主动传递医疗信息,增加医患间的信任与理解:

健康管理的全面管理过程,是一种主动式的医疗活动。

通过健康管理,医生根据医疗科学知识对患者进行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将健康管理走在临床治疗之前,医生不断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落实,使信息得到充分的交流,同时感情也得到交流。信息的充分交流,患者对病情充分认识,理解和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对医生产生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活动。另外,患者也能从客观上接受疾病的转归和预后,理解医疗活动的不确定性,减少医疗纠纷。

3.5患者的主动式参与,把握自己的健康:

健康管理可以帮助大众确立健康观念:在健康管理中,通过健康教育,帮助人们树立也提高了个人的生存质量。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并掌握健康知识,从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应贯穿于健康管理的全过程,以不断强化人们的健康观念,增加人们的健康知识。

患者确立了健康观念,懂得预防控制危险因素的同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便会主动参与治疗,与医生在健康管理中互动配合,学会慢性病的自我保健、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养生,代被动治疗为主动治疗,将预防保健作为日常事务性工作,这将在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恶化率上起到巨大的作用,从而减少医院就诊,既缓解医院运转负荷,又能大大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把握自己的健康。

4健康管理对改善医患关系问题上的思考

健康管理在改善医患关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还面临着某些问题。现在,健康管理多在大医院开展,并不是所有病人都会到大医院就诊,那么,健康管理在医患关系中的作用如何普及?大医院规模庞大,健康管理工作又是长期的复杂的,如何在大医院深入开展?是否需要建立社区医

院、二级诊疗制度,将健康管理下放到社区?又如何建立,如何开展?健康管理作为医疗服务项目,必定增加医疗成本,这笔费用由谁承担?患者及家属能否愿意接受这笔开销,而不把这当成是多收费?诸如此类。健康管理在改善医患关系的问题中所面临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深地思考……

解决医患之间不和谐的关系,将对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对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发挥积极的影响。健康管理在改善医患关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积极开展健康管理工作,解决健康管理在改善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是人们的健康所需,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努力的个方向。

参考文献

[1]陈穗琳,邹传伟.当前医患关系主要矛盾及化解方法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3月,15卷第9期

[2]颜景荣.试论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21卷第1期

[3]郑大喜.信息不对称下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博弈策略分析.Chinesemedicalethics,2007年2月

[4]周芬、孙玉梅.健康管理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ChineseGerenalpractice,2008年1月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篇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认知状况和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120例稳定期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对照组,以问卷调查、随访的方法,于干预前及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认知状况和规律用药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对改善稳定期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有明显作用,均有教育组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慢性心衰的认知程度(教育组、对照组不了解率分别为0%、4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论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对心衰的认知程度和规律用药水平,对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健康教育;心衰

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患者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患者增加健康知识,改善不良行为和问题,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舒适度[1]。心力衰竭是由心脏结构性或功能性疾病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由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害引起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损,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主要变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对心衰的治疗已有明显进步,但仍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所以及时有效的对慢性心衰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了解和增进健康教育知识,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规范的综合健康教育,观察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的心功能、生活质量、认知状况和治疗依从性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心病科就诊的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各60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2]中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年龄40岁-75岁之间;(3)最近一月无急性心衰发作;(4)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肝、肾及神经系统疾病。

1.2方法(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讲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60例。(2)对健康教育组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共对该组患者进行8次集体授课,每周1次,每次时间40分钟,并同时给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授课内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现场讲解,内容主要包括饮食指导、休息活动、遵医嘱服药、预防感染、调节情绪等。(3)在集体授课结束后,分别对健康教育组每个患者进行心功能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运动、用药、饮食计划,每2周进行1次面对面指导,共进行4次。(4)收集资料:在健康教育前对两组患者均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受教育水平、心衰知识问卷,在干预6个月后再次收集患者的心衰知识问卷,并了解其服药情况。

1.3观察指标(1)心功能指标:干预前及6个月后的脑钠前肽水平、左室射血分数;(2)生活质量指标: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分;(3)认知状况:通过自制心衰常识问卷评估患者的对心衰的认知情况;(4)规律用药:能否按照医嘱规律服药。

1.4数据处理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x_±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知程度比较采用Radit分析,规律用药比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20例,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健康教育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7.43.3岁;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28例,高中20例,大学12例;心功能分级Ⅱ级26例,Ⅲ及24例,Ⅳ10例;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68.12.6岁;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30例,高中16例,大学14例;心功能分级Ⅱ级28例,Ⅲ级22例,Ⅳ10例。两组患者对心衰完全不了解或仅有浅显认识。

2.2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注:两组患者干预前脑钠前肽、左室射血分数未见差异(t=2.182、1.923,p>0.05);干预后,健康教育组患者脑钠前肽、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t=7.382、4.289,p<0.05)。

2.3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见表2。注: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未见差异(t=2.163,p>0.05);干预后,健康教育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t=3.927,p<0.05)。

2.4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患者心衰认知程度的比较对慢性心衰患者施行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对心衰的认知程度。见表3。

2.5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患者患者规律用药影响的比较见表4。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目前,其治疗模式也不仅是为了减轻症状,更着重提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心功能及延长寿命。慢性心衰是一种长期性疾病,并且会对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躯体及心理状态等产生影响,这也要求患者能够了解相应的健康知识以增强自我保健能力。邢志敏[3]对120例慢性心衰患者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结果显示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水平,并且个体化教育效果更为显著。李秘[4]等对处于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图式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图式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健康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并认为对医师及护士的信任感是对健康教育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有研究显示[5],一个持续有效的心衰患者自我管理计划能增加患者应对自身疾病的能力,增进患者执行自我保健措施的能力。我们认为,患者的认识和配合,规范的用药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与生活质量的有力保障,而健康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在本次研究中,健康教育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用药规律、心衰认知程度的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在6月后的随访中健康教育组的心功能指标也高于对照组,这也表明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也有积极的作用。这提示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对疾病治疗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敏.健康教育与临床医学的契合及应用概念[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1,40(02):194.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98-112.

[3]邢志敏.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2):313-314.

[4]李秘,陈新春.图式健康教育法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JournalofXianningUniversity:medicalSciences,2012,26(5):443-444.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篇8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13)03017305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目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使得教师的工作负荷和心理压力空前强烈[1]。另外,近年来关于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的研究日益增多,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将在综述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策略,为改善和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思路,同时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积极建构。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一系列的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但是,就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程而言,人们主要探讨针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有所涉及,却不够重视。所以,在中国的中小学,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不够,许多教师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缺乏正确的理解,往往不能采取积极的行动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2]。

总体来说,目前中国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既缺乏系统的理论建构,又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广泛的实践操作。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意识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但缺乏教育的实践操作

诸多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生的行为及其身心的健康成长。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第五条明确规定:“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樊富珉指出,在21世纪,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将从学生转变为学生、教师、管理者、学校环境”[3]。但纵观全国,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却缺乏实际操作,较少的有效干预方法也没有得到推广,以教师为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领域显得比较冷清。

(二)偏向于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缺乏多种模式的有效融合

目前,在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学科研究取向,即心理学学科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育学学科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两种不同的学科取向必然带来不同的实践模式:一种偏重于医学与病理取向;另一种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取向[4]。这使得目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出现了分歧与混乱,呈现出单一片面性。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单纯的心理学模式与单纯的教育学模式都不能真正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教师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关注从问题入手对教师心理问题的矫治,忽略从发展角度的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中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从产生之初,就是作为一种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或手段而出现的[4]。目前,学校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仍定位在心理问题的预防上[5],主要是以心理问题本身的表现、成因及影响因素作为出发点,对出现问题的群体给予帮助,似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解决心理问题,而忽视了挖掘人的潜能,以及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从本质上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四)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外部干预措施,忽视教师自身内在维护技巧的培养

由于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完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开展基本还停留在外部干预措施层面,如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专家讲座等方法,而比较忽视教师自身内在自我维护技巧的掌握,如自尊、自信、自强等积极自我概念和自我图式的调节,以及自我激励、自我安慰等合理化技巧。众所周知,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教师自身入手,通过帮助教师掌握自我心理发展和心理调适的技术与方法,结合外部干预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五)注重改变教师的外部工作环境和待遇,忽视提升教师内在自我效能感和职业价值感教育

在已有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和研究中,很多教育和维护方法都偏向于客观上的改变和提升,比如: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健全教师的保障体系等,而相对忽视了教师内在的自我价值感的提升。虽然外部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对于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必不可少,但是,过度的强调外部因素本身治标不治本,只有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价值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所以,提升教师内在的价值感教育尤为重要。

三、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教师心理健康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和自我健康的核心内容,对社会文明的推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基于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完善自我信念系统、提高自我维护技巧、强化社会支持系统三个方面构建有效对策。完善自我信念系统,是基于积极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的相关理念,通过对认知、行为、体验的调节和干预,使教师克服消极情绪困扰,激发和培育积极情感体验,最终使教师完善自我信念,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职业心态。提高自我维护技巧,即以个体层面为切入点形成心理健康自助能力,是维护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根本措施。强化社会支持系统则是多重支持网络的结合,即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各种传媒,推动尊师重教社会风气的形成,并改变对教师的不当期望,调整社会期望值,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价值。同时,还要为教师构建良好的环境,从家庭、学校、社会均给予心理支持,从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主张心理学研究应从只重视对个体缺陷的弥补、伤害的修复转移到对人类自身存在的诸多正向品质的研究和培养上。其研究发现,要防止中学教师出现可能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积极预防,即把努力的核心放到塑造与发展中学教师积极的人格品质上[6]。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是指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以塑造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为目标,鼓励教师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丰富和深化教师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如积极心理学认为,教师的积极人格品质主要包括主观幸福感、乐观以及自我决定感等等。

首先,培养教师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教师具有积极人格特质的一条最佳途径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中小学教师对工作产生积极的情绪,在结果中会体验到自我实现的价值感,无论是工作的内容、过程,还是结果,都会让他们从中获得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此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使教师积极品质的形成。如,可以让老师们每天记录自己在学校、在学生身上观察到的5件令自己感到愉快、成功、有价值的积极事件对其进行简单描述,这样的经历会强化教师的积极情感体验,最终有助于形成积极乐观的人格品质。

其次,学校可以针对教师开设积极心理教育课程。国外在开设积极心理教育课程方面已有成功先例。在哈佛,最受学子欢迎的课程就是积极心理学。课程涉及如何获得更多的幸福体验、如何获得健康身心、成就感和永恒的友谊。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成功者的信念”、“积极心态训练”、“建立真实的自信”、“积极情绪体验”等主题的学习与训练,引导教师充分认识自身潜能,塑造积极心理品质,增进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

再次,给予积极心理辅导。在积极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咨询师需要关注教师的积极品质,注重培养教师的积极反应,并鼓励其关注自己的积极品质,为教师树立信心和希望,调动其潜能,最终解决“问题”,同时使教师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更能积极地沟通、表达、自助以及增进交往能力,以保持心理健康。

(二)心理问题具体干预策略

教师,作为一个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群体,普遍存在着职业压力、情绪问题、人格异常、人际障碍和职业倦怠等方面的问题,由此造成教师常见的一些情绪困扰,比如:紧张、焦虑、抑郁、嫉妒、冷漠、情绪不稳定、自卑和偏执等,对教学工作和学生都产生着较大负面影响。鉴于此,必须根据具体的问题采取具体的干预策略,有效地为教师提供心理援助。心理问题具体干预策略,是指针对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或咨询辅导的方式,使教师掌握并运用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节,最终达到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目的。

认知干预,即合理认知训练。人的心理问题常常受其错误的、扭曲的认识影响而产生。其心理训练的重心在于改变或修正扭曲的认识,帮助教师找出他们头脑中不现实的、错误的观念和不合理的归因方式,并建立正确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

压力管理训练。研究表明,压力管理训练有助于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水平[7]。在学校,可由心理学专业人员组织全校教师探讨教师压力的原因及交流自己的应对办法,提高大家对压力管理训练的认识,从而正确应对压力,保持健康情绪。可采取集体授课与分批小组讨论交替的形式,授课内容包括压力与健康的关系、认知在压力中的作用、压力应对的策略,讨论重点为建立认知改变、建立健康生活模式等。

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团体心理辅导在解决教师情绪问题和改善教师情绪状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8]。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9]。教师可以在团体交往的过程中,和其他成员分享感受和体验,增强归属感;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和观察他人,及时得到反馈,不断反省自我,练习新行为,这就大大增强了其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它能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改善人际关系,同时对解决教师的情绪问题也很有效。

个别心理咨询。充分发挥具体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和高校中相关专业人士在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学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除了给学生咨询帮助外,还应为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中小学教师及时提供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或心理训练。

(三)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策略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各个方面通力配合。其中,很多因素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外部因素,而教师个体的内部因素往往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途径,应是从教师的个体内部因素入手,通过帮助教师掌握自我心理发展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促进或维护其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策略,就是指在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注重交给教师一些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技巧和方法,强调教师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行自我维护。

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任何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某种程度的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产生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并不可怕,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就能逐渐恢复。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像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一样,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接纳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培养广泛的兴趣,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学会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善于调节情绪,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良好的心境和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促进认知,提高教师应对压力的能力。调适不良情绪的方法很多,比如认知调节法、心理换位法、转移法、合理宣泄法、音乐调节法等。当不良情绪已经发生的时候,可以通过参加文体活动、做肌肉放松训练、找个朋友尽情倾诉、艺术升华等方法予以调适,这些方法对于消除紧张、缓解焦虑具有明显的效果。另外,导致教师的心理问题很大部分的原因在于教师所背负的巨大压力已经超出他们的承受范围。而目前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压力应对技术的方法主要有认知重建策略、时间管理技巧、反思和放松训练、积极自我暗示法等。认知重建策略是指对压力源的认识和态度做出心理调整,教师要学会对自己的情境作积极的评价和控制,改变适应不良的认知和建立正确的观念,以产生良好的情绪与适应,从而避免单纯依靠个体本能的心理防卫机制对压力情境作混乱而无效的解释和应付,如运用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挑战自己的一些非理性思维,改变对事件的不合理认知,使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尝试新的行为方式。时间管理技巧的目标就是通过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提高工作、生活的效率,避免过度负荷。反思训练包括每天记录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心得,并与其他教师共同分析,交换看法。放松训练则是最为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减压方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听听音乐,不仅可以消除身体对压力的不适反应,还可以分散教师对压力的注意力,陶冶性情。积极的自我暗示法,能有效地控制自我,如在心中经常默念“别人能行,我也一定能行”、“我教学能成功,我有信心”等。但积极的自我暗示需要建立在合理定位理想自我和拥有健全的意志品质的基础上,只有意志健全的个体,才会做到对自我的有效控制,从而最终实现理想自我。

协调人际关系,为自己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正确处理与领导、同事、家人、学生及其家长的关系。在与领导、同事相处时,需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主动交往,真诚相待,保持适当的人际交往距离,时常给予微笑和赞美,在接纳自己的同时也接纳他人。对于学生,要学会宽容和尊重,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待学生,主动交往,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在家庭中,注意开展适当的家庭娱乐活动,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建立成员彼此之间的良好沟通。只有在人际交往上形成相互尊重、理解的良好人际氛围,教师才能在和谐的环境中不断自我提升。

分清多种角色的主次,增强角色转换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承担的多重角色也是教师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提高其角色转换能力是减轻其职业压力,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提高教师角色转换的能力,要求教师学会把多种角色适当分离,把握尺度,缓解角色冲突,同时学会放弃一些角色。教师不可能期望自己在所有的时间里、在所有的角色上都表现得很好,必须要认识到由于自己的时间、精力与才能有限,需要对某些角色做出优先的选择,集中精力完成那些更重要的事情,或者自己更擅长的事情,而放弃那些相对不重要或者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确立生涯发展规划,提升自我职业潜能。长期单调而重复的工作阻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注重对自己职业发展进行规划,给自己明确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并在目标的指引下调动内在的潜力,使教师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体验到积极情绪,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策略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10]。社会支持系统构建策略是指针对教师构建社会、学校、家庭等多重支持网络,通过一定方式给予教师物质和精神支持,使教师体验到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积极情感,从而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中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需要综合考虑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层面全面建构。

从政策上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政府要通过政策、法规、大众传媒等多种途径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舆论,从社会的角度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社会风尚,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教师角色的特定职能和规范,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使教师建立起职业自豪感,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同时,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切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为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基本的外部环境。只有采取果断措施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使教师这一职业成为真正意义上受人尊敬的职业,这样才能减轻教师的心理失衡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改善对教师的不当期望,调整社会期望值,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价值。社会应该理解教师作为普通人的需求,处理好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和现实之间的结合问题,对教师多一份支持与理解,使教师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同时也要切忌走两个极端:既不要过分夸大教师的作用而对教师产生过多的、不切实际的角色期望,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待教师角色,使教师放下沉重的心理负担愉快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使各行各业和各个家庭都能与学校共同承担学生教育的责任;又不能忽视教师职业价值。当前随着网络的盛行和高科技的广泛运用,教师的角色受到较大的冲击,有些人开始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对教师的职业价值的认知偏差虽然是暂时的,但已对教师的心理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事实上,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深刻而巨大。

为教师构建良好的生存环境,给予心理支持。首先,要优化学校的人际环境,形成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时常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加强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及时处理教师之间的冲突;其次,要研究教师的需要层次,注重研究不同年龄段不同教师的需要,给予适当满足,增强教师的工作动力;再次,事实证明,那些来自伴侣、朋友或家庭成员较多心理支持或物质支持的人身心更健康。当教师受到压力威胁时,家人、亲友或知心朋友应该给予及时帮助,和教师一起讨论目前的压力情境,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便使教师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审视,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便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丁凤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心态探析: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J].教育探索,2006(12):113-115.

[2]张冬梅.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6.

[3]樊富珉.二十一世纪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J].心理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0(10):77.

[4]刘晓明,孙文影.教师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曾秋燕.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7(7):136-137.

[6]甘雄,积极心理学理念下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新模式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0(24):8-9.

[7]沈祖德.压力管理训练对小学教师SCL-90评分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316–317.

[8]石国兴,郭世魁,魏瑞丽,林乃磊.团体心理咨询改善教师情绪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3):703–706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篇9

一、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让生活更健康的总体目标,结合学校实际,经过多途径、多形式、全方位的教育活动,全面推进我县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进取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传播健康信息,增强师生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本事,倡导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总体目标

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监测学生健康状况,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师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到达95%以上,健康行为构成率到达85%以上,各项健康教育工作指标到达国家有关标准。

(二)工作原则

1、面向全体。在教育对象上头向全县各学校及全体师生。

2、身心兼顾。在资料上做到生理健康知识与心理健康知识并重。

3、统筹结合。在方式方法上统筹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等学校工作,把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坚持以学校教育带动家庭教育。

4、知行转化。在效果上注重将健康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健康习惯和礼貌生活方式,既关注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又关注健康行为构成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供给保障。

5、互相促进。在目的上,摆正为学生服务与为创立服务的关系,做到服从大局,服务师生。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网络建设。建立健康教育工作协调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各中小学、幼儿园按照要求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立工作联动机制,构成领导重视,一级抓一级,人人参与的局面。要认真研究、统筹安排,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量化细化工作指标,落实人、财、物,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职责制。按照健康教育工作目标要求,建立目标职责制,层层落实职责,把健康教育纳入各级工作目标考核。严格执行学校疾病信息报告制度。学校发生群体性发热、咳嗽、腹泻、食物中毒以及麻疹、腮腺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时,应及时书面报县教育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健康教育。学校要经过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生活,改善学生的习惯,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心灵;配合卫生部门开展食堂分级量化管理,重点抓好学校食堂、小卖部及饮用水的卫生监管,确保师生用餐、饮水安全;按照《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学生团体用餐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强化学校卫生综合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相应措施,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努力按规定配备好专(兼)职保健教师和卫生技术人员,建立学校突发卫生事件联络员队伍,组织培训学习。

4、加大经费投入,规范工作档案。各校(园)应逐条对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配足教材教具,改善教学卫生条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改善工作环境,配备必要的宣传器材,建立和巩固健康教育宣传阵地,营造健康环境。各中小学要有一名学校领导具体分管健康教育工作,搞好学校组织协调关系,结合学校的具体情景,制订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同时做好各项活动材料的收集、记录,规范健康教育工作档案。

5、建立考核机制,加强督查。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要求,实事求是地做好健康教育评价工作。学校健康教育与卫生工作做为考评学校工作的一项资料。对在健康教育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或个人,教育局给予表彰、奖励。

五、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1、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为重点,确保每周0、5课时的课堂教学时间,系统开展健康教育。

2、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进取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将体、卫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在体育与健康课综合改革方面构成特色。

3、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配合卫生部门和家长做好学生的年度体检工作,重点做好入园(托)幼儿和中小学新生的体检。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对特异体质学生应在学校体育等各项活动中予以照顾。

4、进取开辟宣传阵地,加大健康教育传播力度。学校要利用健康教育橱窗、广播站、图书馆、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网页、电视课堂、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师生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各校应设置健康教育专栏橱窗(黑板报),每月至少更换一次。有条件的学校应在网站上设立健康教育专栏。

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篇10

方法:从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两方面进行了阐释。

结果:传统医学认为推拿具有疏通经络、协调阴阳及调整脏腑的功能;现代医学认为推拿能调节亚健康状态下的神经功能,改善微循环,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结论:推拿是调治亚健康状态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

关键词:亚健康推拿保健机理

【中图分类号】R2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67-01

人类亚健康状态是现代医学提出的一个新的医学概念,它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的边缘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第三状态。亚健康状态防治得力就会向健康状态转化,否则就向疾病状态转化。亚健康产生的成因[1],现代医学多从细菌(病毒)感染、免疫系统抑制及内分泌代谢失调方面考虑,但到目前为止一直未能彻底阐明,因而治疗方法上缺乏针对性,只能对症治疗,传统医学,尤其是传统中医保健推拿,对亚健康的调治可谓一枝独秀。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增高,非药物疗法悄然兴起。从目前现状可以看到,保健推拿与保健按摩是人们首选的防病保健、调治亚健康的主要手段。

1推拿对亚健康的保健作用:传统医学认识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学认为健康是人与自然及社会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亚健康状态则是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的表现。从传统中医理论来看,推拿具有疏通经络、协调阴阳及调整脏腑的功能,其最基本的作用是调整,通过调整人体失衡的气血、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达到调治亚健康的目的。

脊柱为中枢神经所在[2],内连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故脊柱推拿具有调理脏腑肢节的功能。督脉主一身之阳,夹脊属太阳膀胱经。故背部推拿具有调理脏器的代谢,增强肌体免疫能力的功能。头部为诸阳之会,髓海之所在。头部推拿可醒脑开窍,明目,安眠增强记忆力的功效。颈肩部推拿可软化肌纤维,增加血管弹性,增加大脑的供血供氧防止颈肩综合症的发生。四肢的推拿牵拉,可松懈上肢腕,肘,肩关节,下肢的踝、膝、髋关节的僵硬,屈伸不利,防止关节盘、半月板的劳损,韧带、肌腱纤维化,导致腱鞘炎,滑膜炎,骨质增生等退行性骨关节病。腰为肾之府,主骨生髓生殖发育,为先天之根本,相火旺,脾胃腐熟五谷香,精微才能被人体运化吸收。人体活动的枢纽,腰为大梁,所以推拿腰部,即可调节肾功能,又可防止腰肌劳损,腰椎增生,腰间盘突出等困扰人们日常活动的不适症状。所以亚健康体的保健,直接关系着生活质量。

2推拿对亚健康的保健作用:现代医学认识

2.1从现代生理学上解释。有关推拿的养生保健作用及其对亚健康状态调治的作用机理[3],从现代生理学上解释:按摩手法作为外界施给感受器的刺激,能使感受器兴奋,通过神经反射最终对机体产生良性的调节作用。即它能调节亚健康状态下的神经功能[4],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抑制过程,解除大脑的紧张和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解除肌肉痉挛,消除身体疲劳,增强抗病能力,从而促使机体从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有研究资料显示,亚健康状态存在轻度的微循环障碍,推断微循环障碍可能是亚健康状态的生理、病理基础,推拿能明显改善亚健康状态患者的甲襞微循环指标。

2.2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3]:认为推拿对受术者具有心理调整作用,保健推拿疗法具有明显的医患关系优势,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触摸、按、揉本身就能缓解精神紧张,释放紧张和压力,容易取得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有人从现代医学理论出发,证实了推拿法能明显改善亚健康状态患者的甲襞微循环指标,并提高其心理调节能力。

2.3从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现代医学研究证明[5],经常接受推拿治疗,能够改善皮肤肌肉血液循环,加强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促进肠胃功能,兴奋抑制神经从而产生止痛、镇静、消炎、利水、解痉及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对心率、心律、心功能都有调节作用可以改善微循环,对偏高或偏低血压有明显调节作用可以改变血液的成分,影响血液流变学可以改善脑组织的供氧状况,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解除大脑的紧张和疲劳可以促进消化功能,影响胃肠运动和分泌功能,对肺的通气、换气及肺活量具有较大的影响,能够影响内分泌功能,降低血糖,防治肥胖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功用。

3亚健康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传统医学任重而道远

亚健康问题是一个困扰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1]亚健康人群之庞大,是任何一种病的患病人数所无法相比的,仅在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就达7亿之多,现代西医对亚健康的治疗近乎束手无策,正如1992年心身医学会权威人士所宣告,世界心身医学应当向中医寻找智慧。随着人类对大自然回归的崇尚和对自然疗法的热衷,令人身心愉悦的保健推拿成为人们养生保健与健康休闲的首选手段。

参考文献

[1]庞军,雷龙鸣,伦轼芳,等.从人类亚健康看保健推拿市场蕴藏的无限商机.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2):131-132

[2]童新宁.医疗推拿对亚健康体的保健.按摩与导引.2006;22(8):28-29

[3]雷龙鸣,庞军,甘炜,等.基于文献的推拿在养生保健及亚健康调治中的应用研究.辽宁中医杂志.2010;37(7):13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