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知识大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6:54

茶艺知识大全篇1

高校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学习态度是开展好茶艺实训课程的前提。学生具备了餐饮知识及酒店服务礼仪等基础知识后,才能更好地开展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学生撑握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也有助于学生的学,达到事半功倍的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的特点是“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影响到学生的学和动手操作,积极的学习态度对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过程实施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工作岗位为导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模块教学和实地考察教学,通过这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茶艺的操作技能。(一)模拟教学。模拟教学法是茶艺实践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模拟仿真的茶艺馆实践教学情境达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拟扮演茶艺师或顾客进行茶艺技能训练,亲身体验和操作识别茶叶、泡茶、饮茶、茶礼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先实践操作、再讲解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学生在茶艺实践教师的指导下亲自独立处理一个茶艺实践项目,从茶艺室的布局、茶叶采购、茶叶冲泡、茶礼及顾客服务等茶艺实践的全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处理碰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三)模块教学。茶艺术实践教学可分为茶叶识别模块、茶叶冲泡模块、茶礼仪模块、茶席设计模块等,对每一个模块进行茶艺专业技能训练,促使学生茶艺专业技能的形成。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四)实地考察教学。根据茶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组织和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如酒店茶艺室、茶艺馆、茶厂等参观考察,以获取实践知识、巩固和验证已学知识。在实地考察前,教师根据茶艺实践教学要求,确定实地考察的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并做好联系工作。实地考察时,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知识。

三、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突出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综合性。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综合技能型人才,教师在上茶艺实践课的时候不是着重强调让学生就某一个动作反复练习,而是让学生有所思考,进行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实训。在上实践课时,让学生把茶叶识别、茶叶冲泡、茶席服务等各个实践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二)作业布置多样化。茶艺课程涵盖的内容丰富且广泛,茶叶和茶具种类繁多,泡茶的方式和手法较多,学生可选择学习的机会更加多样。因此,在作业的布置上尽可能体现出多样化,这不仅兼顾到学生个性的发展,还能达到全面考核学生的目的。(三)科学灵活的考评方式。茶艺课程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外,还要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在考评的方式上,不仅从期末考试成绩及平时作业的进行考评,还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操作技能上加以考评,注重过程考核,并且增加实践考核在考评中的比重。

四、小结

茶艺知识大全篇2

1文化素养

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历史悠久,与之相生相伴的茶文化也具有非常丰厚的历史积淀。茶艺师作为茶文化的传承者,要想准确传达茶文化的精髓,理应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这种修养既包括对茶的品种特性、生长环境、加工方法、适宜茶具、水质和温度、冲泡品饮方法等茶叶科学知识的了解与判断,还包括与茶相关的其他知识,如有关茶的历史典故、风俗人情,茶的保健知识,茶艺设计的审美知识、茶艺表演的表演知识等等的了解,并且能将这些知识融汇贯通,有机结合起来,在茶艺表演中将这些相关的信息传递给观众,使品茶者在享受茶之美的同时,还增加了茶文化知识,享受了品茶的乐趣。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茶区幅员辽阔,茶树的生长环境千差万别,茶叶品种包罗万象,与茶有关的历史典故、优美传说多不胜数,而各个民族的饮茶习俗更是千差万别,要掌握这些知识,做一名合格的茶艺师,非加强文化修养、博览群书不能生任也。

2审美素养

茶艺之美,历来为世人所称道。在袅袅的茶香水汽中,蕴涵着茶文化的美,净化品茶者的心灵。茶艺是一门艺术,当然具备艺术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有人总结茶艺有“六美”:第一是“人之美”,即由外在的形体美和内在的心灵美构成茶人之美;第二是“茶之美”,我们在茶艺中赏析了茶之美,不仅是欣赏茶的色、香、味、形之美,而且欣赏茶的名之美;第三是“水之美”,水以“清、轻、甘、例、活”五项指标俱全,才称得上是水之美;第四是“器之美”,好茶具的工艺美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第五是“境之美”,中国茶艺要求在品茶时做到环境、艺境、人境、心境四境俱美;第六是“艺之美”,主要包括茶艺程式编排的内涵美和茶艺表演的动作美、神韵美、服装道具美等诸多方面,这就是茶艺六大美的享受。要充分体现、发扬茶艺的这些美,就要求茶艺师必须具备审美素养。审美素养,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又得到进一步升华。在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从开始的环境选择、器具准备、音乐配伍,到茶艺表演的设计、表演过程的协调性,直至表演过程的结束,都要根据饮茶的对象、茶室的环境、茶类的不同而从审的角度进行设计、表演,从而使饮茶者在饮茶的同时,体会到茶文化之美,起到心灵的愉悦、放松作用。这些,如果没有一定的审美素养,很难达到目的。

3表演素养

茶艺又是一门表演艺术。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茶为载体,以音乐为伴侣,用优美的动作来展示、体现饮茶之美。所以从观赏层面上来说,要求茶艺师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素养。茶艺表演不同于一般的表演,它是将泡茶的动作与泡茶的环境、器具、茶叶、音乐等

茶艺知识大全篇3

关键词:茶叶视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已得到国家与社会的重视,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高校,必须将高质量的幼儿教师人才培养作为首要目标。2012年教育部明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提出了幼儿园教师培养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求等成为了现阶段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重要依据。但当前不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并未严格按照《专业标准》的指导要求组织课程教学,导致存在专业课程内容重叠、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不科学、艺术类课程不完善等等问题。开设茶文化公共课,以及茶艺表演必修课,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旨在培养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传统贡献力量。

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专业课程内容重叠

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重叠问题,针对学者已经做过详细调查研究,2014年俞裕芝等人对新进幼儿教师工作适应性调查中显示: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内容较为混乱,整体呈现出弱分类和弱框架现象。弱分类是指专业课程之间知识的重合度高,弱框架是指老师决定授课内容,这一现象使得课程内容和课程本应传递的知识存在很大的差异。[1]学者们的研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从学前教育专业书中也可以看出课程知识之间存在重叠的现象,《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以及《幼儿园游戏》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如果不重视各专业知识的整合,高度关联的知识内容将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势必会影响新教师,在授课中很难将自己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2]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对于刚入职的幼儿教师而言,这样现象容易影响其对工作的适应性以及能力的发展,只能照本宣科,照葫芦画瓢,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1.2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不科学

我国高校公共基础课程都是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设置,本科、专科院校基本上会开设思政类、计算机、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军事理论与训练等公共课程,明显缺少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而教育部《专业标准》明确提出幼师要具备一定的“通识性知识,”这就要求幼师要了解、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在教学中不至于照本宣科,积极地发挥能动性增加课程的知识容量。[3]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与人各种现象的学科,观察与逻辑推理是自然科学基础,幼儿具备自然科学知识可以指导幼儿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幼儿的科学意识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开拓幼儿视野。人文科学知识是研究社会现象与发展的一门学科,其涉及文艺学、哲学、宗教学等等,具备一定基础的人文科学知识的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思维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爱学习的习惯。

1.3艺术类课程设置仍需改进

艺术类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其中包括音乐、舞蹈、美术、钢琴、视唱练耳等等,较为系统地即从理论层面到技巧层面学习这些艺术课程,不但能提升艺术技法,而且也突出了学生内在艺术修养与人文底蕴的培养。但当前高校艺术类课程教师绝大多数是艺术院校的兼职教师,这些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法轻人文素养的倾向。音乐、舞蹈等技法类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艺术所蕴藏情感、人文精神关乎教师道德修养以及思想自由的精神、独立的人格,以及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是感悟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4]这些能力的缺失对于一个幼儿园教师来说是一个致命的不足。针对上述分析高校学前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将茶文化融入高校学前教育课程中,理由有二,一是茶文化是一种综合性文化,既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内容如茶文化产生、发生以及内容,茶道精神发展等等,又涉及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茶叶生产、制作等等,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二是茶文化与音乐、舞蹈、美术等等其他艺术门类相融合,既具有茶文化本身博大精深的内涵意蕴,又蕴藏着各艺术门类自身的审美趣味,培养教师的审美观。

2茶叶视阈下探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

近些年,茶文化在社会大众生活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城市茶馆还是乡村茶文化产业旅游都为大众提供悠闲、娱乐、释放压力、放松心灵的场所。不少学者也在积极倡导将茶文化融入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一方面在于通过茶文化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本文重点在于谈论如何茶文化视角从构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解决当前学前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开设茶文化相关内容的公共课

我国是种茶大国,几千年年来的种茶历史不仅养育了一方村民,培育闻名于全世界的茶叶品牌,而且孕育出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茶文化,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类型,在儒道释三家哲学思想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之中,形成博大精深、千姿百态的文化形态。可以说,茶文化包含雅俗共赏的文化意境,“琴棋书画诗酒茶”成为历代文人雅士附庸风雅的人生乐趣,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亦是寻常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之一。那么如何开设公开课呢?笔者认为应该分层次进行授课,一方面以茶文化内容介绍为重点,即一种通识性的知识介绍,旨在让学生们了解茶文化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以茶道、茶艺为重点,这一方面可以适当地结合学前教育的艺术类课程进行展开,其实如有可能,这一方面可以拓展成为学前教育的必修课之一。关于茶文化通识性知识的学习,囊括了与茶相关的所有内容的发展形态,如茶叶、茶馆、茶文化等发展史,茶道、茶艺、茶礼俗、茶诗歌、茶舞蹈等内容的介绍[5]。其实,笔者一直认为不仅仅是学前教育专业应考虑开设茶文化方面的公共课,国家教育部应该将茶文化课程与大学英语、计算机、政治等一起纳入必修公共课之行列,或者融合到大学语文教材,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因此,茶文化包含着道家淡泊、宁静、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朴素精神追求,表达了道家“朴素而天人莫能与之争美”、“贵天法真”的审美理想,也蕴藏着儒家中和之美的思想内涵与佛教内省顿悟、净化心灵的修身养性之道,这些思想对于有利于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对大学生精神的腐蚀,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人文素养。

2.2茶艺融于学前教育艺术类课程中

如前所述,大学生艺术类课程教育过于注重技巧训练,忽视了艺术人文精神的熏陶与审美趣味的培养,因此,建议将茶道、茶艺融入学前教育艺术类课程中。茶艺、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核心,茶道是茶为载体的生活礼仪文化,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即在烹茶的过程中学习礼法、增进友情、培养审美情操、陶冶性情,也是儒道提倡的“内省修行”思想,中国有句古话:“世人若解茶之道,不羡仙人做茶人,”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文人雅士无不爱茶,茶圣陆羽,诗僧皎然、坡、王安石等等都留下许多赞美茶的诗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茶艺表演”课程,通过老师们课堂讲授、现场示范、学生训练主要环节,让学生了解茶艺蕴藏的茶文化内容以及高雅的精神文化,掌握基本茶法、各类茶艺演示,并可以艺术化、科学性展现茶叶泡饮过程,获得美的精神体验。[6]与此同时,在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的学习中,适当地融入茶舞蹈、茶戏曲、茶美术等内容,通过这样的课程学习在提高学生艺术技巧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内在底蕴,激发学生的创新力。与西方开放性的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具有内向闭合性的特征,但这一文化形式不太符合儿童思维发展,因此,老师们在实践教学中要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了解茶艺表演、采茶歌、采茶舞等形式与内容后,可以将其改编成幼儿喜欢动画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以及教育理念的提升,社会上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那么幼儿教师培养的重担则落到高校的肩上,高校教师队伍的建立,学前教育课程的建设等事关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因此,本文首先分析高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从茶文化角度构建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的方案,并从茶文化公共课与艺术类专业课角度详细给出建议,旨在为社会培养一批人文底蕴深厚、专业素养高且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进而为祖国下一代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发展提供一个有力契机。

参考文献

[1]俞裕芝,李召存.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入职适应研究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性质的视角[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4(11):14-15.

[2]张晓梅,,王晖,刘大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困境与超越——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87-90.

[3]霍巧莲.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构建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8):103-105.

[4]胡知凡,包雪鸣.教师艺术素养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8.

[5]郭威,陈力群,孙云.高职院校茶文化专业建设初探———以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7):49-53.

茶艺知识大全篇4

关键词:茶艺;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内容;措施

茶艺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发展痕迹展示,其并非人们所看到的简单的茶艺展示,而是融合了我国重要的精神内涵,将我国的精神内容通过看似简单的冲泡饮等动作展现出来。茶艺中所蕴含的精神是我国多年历史文明的凝结,是其精华的汇总,具有极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也正是因为茶艺所具有的特性,通过对其进行创编和践行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对茶艺从非文化遗产方面予以保护,才能够真正促进茶艺文化的再进步,才能够让茶艺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发扬光大。

1茶艺精神

1.1海纳百川

随着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当今的茶文化也汇集了不同地域的品茶习俗而独具韵味。每一种茶叶虽然都有其独特的产地,但是当茶叶被分散销往不同地域时,不同的饮茶者又使用不同的茶具进行茶叶的洗、冲和品的过程,因此,茶艺也被赋予了不同的精神内涵,可以说包容了各类文化,集各地饮茶风俗于一身,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茶叶的冲泡工艺和品茶韵味。

1.2和敬精乐

首先,茶文化代表着和谐,品茶时往往是多人端坐到一起进行较为平静的交谈,氛围以和为贵;其次,通常在待客时会为其冲泡茶水以示欢迎和尊敬,体现了茶文化中的“敬”;再次,茶叶在冲制时需要精心选择水源、茶具、泡法,并应当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品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特定的礼仪讲究,因此,茶文化的“精”无处不在;最后,人们通过品茶这一习俗和习惯,能够得到心灵的升华,最终实现身心愉悦的效果。

1.3尊古崇商

茶文化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是古人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因此,茶文化也具有极强的“尊古敬古”的韵味,茶文化已经成为我国民族文化中璀璨的瑰宝。另外,当今社会很多商业人士在谈生意和商务交往时经常坐在一起品茶沟通,品茶也逐渐成为创造商务氛围的重要方式。

2我国茶艺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

茶艺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尤为重要。对于此,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对其予以保护,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正规化,并为保护工作提供相关的必要的政策支持,湖南、福建、安徽等省份也积极将本地的茶叶申请了非物质文化保护,并成功进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的记录中。非文化遗产所涉及的领域也非常众多,比如舞蹈、民俗、音乐、医药、戏剧、美术、杂技等等,而与我国茶艺相关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传统技艺

主要是指茶叶的制作工艺、茶叶的冲泡工艺和茶点制作工艺等。这些传统技艺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被继承和发扬,相关的技艺种类多种多样,在丰厚的茶叶制作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迄今为止,已经有16个与传统技艺相关的项目入选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2传统音乐

茶与音乐看似不相关的两个方面,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的登记来看,我国与茶艺相关的传统音乐类遗产项目仅有两个,一项是福州市的茶亭十番音乐,另外一项是湖南省辰溪县的茶山号子,这两种茶文化音乐都十分有名,且被现代歌手进行了创新演绎。

2.3传统戏剧

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戏剧类收录的与茶文化相关的项目也比较少,仅为三项,分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的桂南采茶戏、江西省赣州市的赣南采茶戏以及湖北省阳新县阳新采茶戏。这些戏曲也被戏曲艺术家改编演绎变换了多种形式,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2.4传统医药

众所周知,有些茶叶是可以入药的,因此,在我国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们发现,福建省晋江市的灵源万应茶与福建省永定县的永定万应茶被收录到了中医养生这一子名录下。中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这些茶在医疗保健中也被得到了相关的应用。

2.5民俗

与茶文化相关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还有民俗类,在该类别下,广东省潮州市的潮州工夫茶艺和庙会项目中的浙江省磐安县的赶茶场这两个项目。

3茶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效体验模式建设

3.1结合名茶的地理标志特征进行茶艺教学

高校茶艺的创编和实践可以结合名茶的地理标志来进行,将茶中的原产地的气候、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文化、风土人情等特征融入到茶艺之中,让学生能够通过茶艺的观看和学习,感受到茶艺所具有的内涵和力量,能够为茶艺的开展添加新的内容。同时,对于茶艺的教学工作开展尤其要结合其地理标志等方面的特点而进行,探究其中的“独树一帜”特点,一方面能够对茶艺教学的开展添加更为独特的保护,做好相应的优化管理,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其后续的研究提供强大的支撑。

3.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茶艺,要想真正融入到教学工作之中,则需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提升,让学生能够从基本的茶艺学习过程中,融入到系统的、深入的学习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我国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相关信息纳入到系统教学之中,尤其对于明确收录的本地区与茶文化相关的项目进行重点教学,另一方面则可以积极挖掘茶工艺、茶文化相关的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与茶叶相关的古方医药以及与茶文化相融的地区民俗文化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和精髓,充分对茶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价值研究,让茶艺的学习更加具有内涵,通过具有内涵的内容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将会被极大地调动,学习的效果更好。

3.3社会与院校结合的保护方式

对于茶艺所进行的各种保护和传承,一方面需要院校进行积极教学系统建设,从教育方面进行体制的完善,构建相应的茶艺传承方式。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社会力量进行专业的保护,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茶艺的本质,能够切实加入到茶艺的保护过程中来。我国对于茶艺此非文化物质文化遗产所进行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是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索授予的标志产品、标志工艺所进行的法律规定,这就让社会对于其保护的力度不够,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强。首先,院校需要建立与相关行业的联系,此行业最好是茶艺行业的龙头行业,为学生的实践和培训提供强大的根据地。学生在此范围内,一方面可以学习到重要的茶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亲身参与到茶艺的活动之中,切身感受茶艺之中所蕴含的各种丰富知识和内涵,培养学生对茶艺进行保护的意识。其次,院校还需要与法律相关专业的行业进行关联,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对于茶艺保护的法律政策,让学生能够从法律意识上对其保护予以提升,探究更好地法律保护措施,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茶艺法律保护意识。第三,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就我国当前的茶艺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究我国当前对茶艺保护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探究保护茶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走出校园的限制,将眼光放置到更加广阔的范围内,从而达到提升自我能力,优化茶艺保护,为更好地进行茶艺事业而更加奋进。社会与院校的结合还需要社会中行业和企业的努力,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的重大推动力量的展现,让相关行业能够自动自发地与院校进行通力合作,以此为契机,也能够更好地推动自身的发展和建设。

3.4对教材进行系统编排

任何教学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教材的依托,通过教材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加系统的知识,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整体性更强。因此,对于茶艺的高校教学来说同样需要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一方面注重其内容的综合性、全面性,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让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首先,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好茶艺教学的教研工作,通过集体教研以及个人教研相结合的方式,寻找最好的教学路径。再教研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提升自我的内在修养,拓展相应的实践性,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提高,深化对教学的认识。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角色,只有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好。其次,教材中所囊括的内容应当尽量全面,让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能够辐射到相关领域的深刻认知,让学生可以探索到更加深刻的内容。比如,教材中可以融合茶的起源、茶艺的形式、国外对于茶艺的认识,我们相邻国家对于茶艺的传承等等内容,既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提升了学生对茶艺的学习兴趣,也具有知识性,让学生的知识更加渊博,学习的领域得到拓展。第三,茶艺教材内容可以与相关的科目进行连接,从而让学生对于茶艺的内涵产生新的认识。比如,茶艺教材可以与品德修养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看到茶中的品德,也让学生能够在品德学习过程中融入茶的清香,让学生对茶和品德都产生新的认识。

结语

茶艺的发展历史悠久,并在新时代中获得了新的进步。相关人员更加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发展,通过院校参与的方式对其进行人才的培养,让茶艺获得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让人们因为茶艺的发展而更加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力争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通过茶艺认识中国,通过茶艺爱上中国,通过茶艺感受到中国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任艳艳,单军,姜含春.文化生态视域下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黄山毛峰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300-305.

[2]郭晓红.从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看茶文化的传承发展[J].福建茶叶,2016,04:281-282.

茶艺知识大全篇5

有人说饮茶时,茶的品质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饮人的心境,是决定茶道高低的根本。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茶艺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茶艺学习心得1泡茶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态,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要用心去体会,便会收获很多。

茶艺并不只是简单的泡茶、品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对所有茶具的尊敬,也反映出了生活中的为人之道: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我相信每一个茶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它,理解它。上天赋予了世间万物生命与灵性,若给予它们尊重和理解,那么它们也会给予你一样的回应。你爱戴生命,生命也会回馈你。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倒茶要倒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也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对人或事。这能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觉到我们平和、与人为善的态度。

茶道有四个境界:清、和、敬、寂。

“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幽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服;

“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气和,气氛也和谐融洽;

“敬”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例如我们常常在泡茶之后洗壶,就是对茶壶的尊敬;

“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体现的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从容,是否可以忍受寂寞。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要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

茶艺学习心得2因为个人对茶的喜爱,我报名学习了茶艺。

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7天的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艺培训学习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源于对“茶”的喜爱,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终于将学习茶道的小梦想付诸于行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茶艺亦如此。初级班给了一把打开“茶道”这只潘朵拉神盒的钥匙,将原来饮茶的习惯及爱好的浅浮和模糊,引向明了,开启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艺课程,接触到浅略的中国茶文化理论,学习到绿茶泡法、生活泡法、红茶泡法、闵式冲泡四款茶艺表演。因为原本对茶的喜爱,浅阅过茶艺相关的书籍,学习中对茶艺的阅读便有了更多的渴求与热情。在老师授课时,我们也渴望老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有时因为课时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我想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茶艺学习,对我来说,才是刚刚开始。

茶艺学习心得3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

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这学期的茶艺茶道课程向我们具体介绍了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花茶的知识,重点学习了绿茶、乌龙茶、花茶的泡制技巧和方法。因为在我的生活里多以矿泉水和饮料,很少用到茶(尤其是乌龙茶和花茶),而且以往我泡茶也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冲泡,也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错误,没能泡出一杯好茶的精髓。

而通过这一学期茶艺茶道课程学习,很好的帮助我弥补了这一点不足,使我对茶、对茶艺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

现就我个人的茶艺心得总结如下

一、绿茶绿茶,是茶艺课程开始后所接触学习的第一种茶。没学习之前,还真的不知道自己以前泡的那些个绿茶都是一种浪费,简直就是茶叶兑开水。我最欣赏绿茶的纯与淳,绿色的芽叶干净清爽、柔淳的茶水清香宁神,能让人卸下一身疲乏,舒缓身心,有种回归自然之感。

二、乌龙茶乌龙茶是我从未接触过的茶类,相较于绿茶和花茶来说,于我是最最陌生的一类。而在乌龙茶的实训中,我担任的是主泡。因为乌龙茶的泡制比较繁琐,使我经常忘记一些步骤,所以它是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类茶。

最后我发现,它是最能锻炼人的心境的一类茶。因为无论时间多么的有限,它还是得按照步骤一步步来,既不能增也绝不可减。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里无论你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困难如何大、如何难以解决,无论所剩时间有多紧迫。事情还是得一件件来,问题还是得一个个解决。所以,浮躁的心难以泡出一杯好的乌龙茶。

我觉得乌龙茶的茶盘就是一个缩小的人生,而我们练就的何尝又不是一个张弛有度的人生。

三、花茶“芳香四溢、倍感温馨”是我对花茶最直观的印象。当桌前摆起花茶茶具,无论是清洁茶具、投茶冲泡还是提杯品茗,自始自终都有那么一种如春天般的温暖围绕在心头,让人能有种春日的盎然,无论心情、精神都顿觉美好。由于课程条件有限,在具体泡制时仍旧以绿茶茶叶代替,无法真正体会到花茶那甘甜的茶味儿、融暖的芳香,但我觉得在泡制时,只要我们心中怀以花茶,意入心,心入茶,杯中处处有甘甜,周身处处有花香。花茶的泡制让我学会了感知,感知生命勃发的力量,感知生活里那些温暖的美好。

综上所述,这学期茶艺茶道课的学习让我有了不小的收获——泡茶,最贵乎“心”。当然我也深知茶艺并非仅靠一学期的学习就能练就的,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的练习。同时,希望每一个泡茶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属于自己的好茶。

茶艺学习心得4茶源于中国,讲求和,美,礼,仁等,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谐,通过茶艺活动的过程感悟人生,修身养性,追求自然的目的,让我学会如何协调和平衡,爱惜自己,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茶艺是一门艺术,一种修养,体现和谐,优雅,仁,德,诚,真,茶艺源于远古却不失时尚,茶艺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以茶养生,以茶悟道,做一个优雅德,有内涵德,健康的人,这是我学习茶艺的第一步。

一;我们人类终极追求的是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灵。

二;我们人类向往的目标是享受生活,丰富生活,热爱生活,不断的提高生活品质。

三;我们人类希望的事业是自由择业,开心就业,浪漫就业,做终身喜爱而乐之不疲的事业。

这种完美的人生,只有在茶艺中垂手可得。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茶叶的需求量不断的日益增大,近几年来的表现尤为突出,可是对茶艺师的中,高级人才却很短缺,能够拥有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不多,以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茶艺师的需求量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茶叶现在已远销海外,连外国的朋友们也都被中国的茶艺的神秘,魅力的迷人所吸引。

现在‘以茶会友’的社会,用茶让人与人之间可以无界限的交流,用真诚,坦诚的心交流,不管是在事业中,竞争中,在品茶,应用茶的环境,去做任何事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一个举止优雅的茶艺师,舒缓的音乐静静的流淌,共同营造出一幅宁静祥和的休闲场景,会让现在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有一个很好的放松,舒心的空间。

全职的太太们,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雄厚的经济实力,充裕的时间,可以将茶艺作为提高自身修养,结交志同道合朋友的途径,还可以让在打拼的先生们带来全新的休闲体验,让他们在忙碌后忘记了疲惫,优雅而有内涵的全职太太们籍着茶艺寻求一块静溢与超然的心灵空间。健康,绿色,环保是茶艺致力于推广的方向,引导人的思维,开拓人视野,丰富人的精神。

茶艺师是现在社会与未来社会所空缺的瓶颈,也是一个很好的创业空间,在帮助别人享受人生的同时也帮助自身创建美好的人生,利人利已,何乐不为?希望那些爱好茶,茶艺,想懂的茶,茶艺的朋友,你的人生就从今天大步的迈开吧。

茶艺学习心得520--年8月18日至9月2日,我接受了为期半个月的中级茶艺师培训。通过半个月的学习,我从态度上、文化素养上、操作技能上、教学能力上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从态度深刻体会了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和”“敬”、。未参加中级茶艺师培训之前,我对茶艺师的了解是“掌握了一套规范的泡茶技能,能对客人进行茶艺表演与服务”,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懂得,茶艺师不仅要有专业技能与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习茶、事茶陶冶情操,传承并发扬我国的茶文化。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茶艺师,首先要有平和、恬然的心境,对茶的珍视和对茶人的尊敬。

二、提升了专业素养。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千年的茶文化历史,使茶文化己深深渗透进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及至唐代“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我国茶文化体系形成,并使之传播四海。

茶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渗透,互融互补。首先与儒家思想的“礼”。儒家思想是以孔、孟为代表,以中庸为核心的思想文化体系。我国茶文化中清新、自然、达观、热情、好客的精神即是儒家思想最鲜明、充分、客观而实际的表达。其次与佛家思想的“悟”。茶与佛的核羽是“茶禅一味”的理念。

茶艺知识大全篇6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

茶艺课程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茶艺人才,而有效的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实践教学的效率与效果,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理念与实践方式。

一、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

1.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及专业基础知识

开展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首要前提是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及专业知识基础。实践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生实践教学中的学习态度会对其学习、实际操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消极的学习态度会降低实践教学的效率、效果,积极的学习态度会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效果;学生只有在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才能开展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应具有良好的师资队伍

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保证是具有良好的师资队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承担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导与监督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在实践教学中进行讲解与现场示范,还要指导和点评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

3.应具有完备的实践教学基地

只有具备了完善的实践教学场所才能使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得以有效开展。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指的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的酒店;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用于茶艺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二、实践教学方式

在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有实地考察教学、模块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这四种教学方式。

1.实地考察教学

实地考察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从而使学生可以获得相关实践知识,验证、巩固已经学到的茶艺相关知识。在开展实地考察教学前,教师会按照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相关要求,提前确定实地考察的地点、时间、对象、目的,并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联系。在开展实地考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会提前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从而可以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茶艺操作知识。

2.模块教学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模块教学包括茶叶识别、茶叶冲泡、茶席设计、茶礼仪等模块。在每一个模块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茶艺专业技能,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与提升。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的方式,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3.项目教学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方式是一种先进行实践操作,再由教师进行讲解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育理念。在项目教学方式下,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独立处理、完成一个茶艺课程实践项目,即完成茶艺室的布局、采购茶叶、冲泡茶叶、茶礼仪以及服务顾客等实践项目的全过程。

4.模拟教学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具体做法为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学生通过扮演顾客或者茶艺师训练自身的茶艺技能,亲身操作、体验茶叶识别、茶叶冲泡、茶席设计、茶礼仪等实践内容。通过仿真模拟茶艺馆教学情境进行实践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

1.课程设置理念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专门人才。酒店管理专业所设立的茶艺课程,其最主要的教育教学目标是满足茶艺服务企业、高星级酒店对茶艺人才的要求,其基本出发点为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茶艺岗位服务人员”。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应该要以高星级酒店的经营管理与餐饮服务部门对茶艺服务的实际、具体工作任务要求为准,通过具体工作任务引领实施、开展项目教学活动,从而可以使学生了解现代化酒店茶艺服务的基础知识理论,掌握相关茶艺服务、管理的技能,掌握酒店茶艺服务部门管理、运行的基本方法、程序,胜任酒店茶艺部门、茶艺馆、茶座的服务工作,达到茶艺师的水平。同时,还应该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够形成善于合作、沟通的职业品格,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获得优势,也可以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与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应该使学生获得的职业能力主要有使学生具备市场分析、市场调研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可以胜任社会茶艺馆、茶吧、茶座以及高星级酒店茶艺服务部门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与社会茶艺馆、茶吧、茶座以及高星级酒店茶艺服务部门的实际要求相匹配的相关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

2.实践方式

在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坚定不移地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训的道路。在茶艺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茶叶知识,掌握各类茶叶的冲泡方式,同时,配合模拟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茶艺馆、茶吧、茶座等相关茶艺服务的经营方式,满足酒店对茶艺人才的要求;在茶艺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当做到充分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与合作酒店共同建立茶艺实训室。院校可以将茶艺实践课程放到合作酒店实地进行教学,在合作酒店企业中进行实地茶艺表演实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茶艺服务技能,通过合作酒店安排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示范、指导,使实地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除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之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茶艺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积极与相关企业建立联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周末等时间到茶艺馆、茶吧、高星级酒店茶艺服务部门进行短期的实践锻炼、勤工俭学,使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实现互为补充,增强学生对所在企业、茶艺师职业的认知感,使学生建立职业观念,促进自己转变为“职业人”。按照行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同相关企业进行密切配合,不断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质量,也可以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四、小结

在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以工作岗位作为导向,坚定不移地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训的实践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茶艺的相关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从而使实践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作者:宁宇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茶艺知识大全篇7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无锡21408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开设了茶艺课程,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来上好茶艺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对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利于课程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茶艺;课程;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212-03

作者简介:卢常艳(1978-),女,江西奉新人,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学士,高级茶艺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茶艺、调酒、酒店管理;宗桂琴(1980-),女,江苏如东人,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英语教学。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业的兴旺,越来越多的饭店设有茶室,茶楼、茶叶店、茶艺馆也越来越多。饭店、茶楼、企事业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有一技之长、一专之能,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人员。茶艺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是国家37个特有工种职业资格培训鉴定的一种,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正因为如此,国内不少院校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开设了茶艺课程。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茶艺课程开设于2010年,首先针对的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2013年也面向航空、高铁专业开设。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技巧,能适应现代行业发展第一线所需的旅游企业接待岗位、酒店茶艺服务岗位、茶馆茶楼优秀服务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也把中级茶艺师技能考证相关内容融入教学。使学生达到中级茶艺师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茶艺师岗位工作。

1现阶段茶艺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1.1课程学时短,生源基础相对薄弱

茶艺课程开设时间为大一第一或第二学期,课程总学时36学时,课程包含理论与实践。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同学主要通过高考,少部分是中职,升入高职院校。没有相关农林专业学习背景,与茶相关的理论基础薄弱。学生特点是不太爱理论学习,但动手能力及好奇心强。如何在36学时内,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茶兴趣,学茶、习茶、爱上茶?并能进行相应茶艺表演与茶席设计?这是高职院校酒店专业领导及老师务必思考的问题,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道路,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应当有别于茶学专业。

1.2教材局限性

市场上高职院校茶艺教材侧重实训,理论阐述较为简单。日本、韩国、台湾茶艺等介绍相对较少,相关音频信息更是缺乏。

1.3实训室条件有待完善

采购人员采购茶具存在各个茶具型号不相匹配,存在个别茶具数量不够等现象。部分茶具数量需要增添,实训室实训硬件设施与条件需要进一步完善。

2现阶段茶艺教学的几点思考

2.1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不以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设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茶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从事茶艺编创与服务、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茶叶加工与评审等。这相对于高职高专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同学来说难度相对较大。考虑受36学时束缚及学生本身基础等原因,本课程目标仅要求同学能够对常见茶进行品质鉴别,掌握茶文化的基本理论知识、茶水服务的基本技能,能从事六大茶类的茶艺表演。对茶室的管理、自主创业的实践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后期大三第一、二学期的专业实习获取。后阶段,也可考虑把学时增加至54学时。或者在茶艺课程开设前,增设一门茶文化理论课程作为先导课程,茶艺课程作为纯实训课程。

2.2师资的培养与提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和标准。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茶艺课程的任课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取得劳动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茶艺师、茶艺师考评员、中级评茶师证书;参加2015年全国茶艺大赛教学指导及裁判执裁学习研讨会议;参加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执裁。学习培训与研讨会议的多次参与,进一步提高了茶艺课程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能力、水平稳步前进。

2.3教学方式与方法改进

2.3.1茶艺教学突出旅游专业背景。结合旅游酒店专业特点编创有旅游专业特色的茶艺表演。授课时注意结合旅游专业的中外民俗文化,适当扩充各民族茶俗知识,丰富民族茶俗表演,安排学生观看、练习傣族竹筒茶茶艺、白族三道茶茶艺、佤族烤茶茶艺。受学时限制,部分内容可上传至班级QQ共享,方便同学自行查阅,反复观赏学习。以便同学毕业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能针对不同民族进行不同茶艺表演,或者演绎民族茶艺,显示旅游酒店专业同学学茶优势。同时,要求同学思考,研究无锡本土民俗,根据无锡民俗,进行创新茶艺表演。2015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无锡阿福茶艺的编创与表演,就很具有地方特色。

2.3.2任课教师认真备课,多渠道收集前沿信息。多渠道收集,传递茶界最新信息。理论教学,增加茶健康知识,指导同学健康、科学饮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过程,不仅注重茶之物质面,也注意茶之精神,茶之价值观传导。茶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饮料,而是与宗教、艺术高度的结合。让同学们理解廉、美、和、敬的茶文化,理解茶文化与儒、释、道关系,从而更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文化,使同学获得自我身心净化和人格升华,在茶教学过程中渗透健康人格教育,使同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懂得团结互助,和谐共处。教学过程中利用QQ、微信等现代化通讯手段,与同学线上线下交流,好文好视频共享。积极参与好文点赞,多次提交经典评论者,增加其平时成绩,促进同学主动学习与思考。

2.3.3注重实践教学,适当延长实践课程的学时。将课程36学时分为理论学时16学时,实践学时20学时。其中实践课采取分模块分项目教学与考核,重点解决上课人数较多,课时较短情况下,如何使学生学习效率最大化?

解决办法一:请高年级茶艺课程成绩优良同学作为小老师,在课程上进行示范,课余实践进行茶艺指导。师兄师姐的示范,能有效激发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学长与同学间学习交流更有共同语言,学长作为小老师对同学们茶技提升也有很大帮助。高铁141班在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即大一上学期学习了茶艺课程,姜素玉同学茶艺技能掌握较好,此学年第二学期请其作为小老师在课余时间示范,指导酒店班、航空班同学进行乌龙茶茶艺、红茶茶艺学习。小老师很好的辅助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大大减轻了教师工作压力,也得到同学们的肯定与赞美。教学相长,姜素玉同学茶艺技能也大有提高。

解决办法二:课程分小组进行,课程上小组与小组间进行竞赛,竞赛成绩计入实训平时成绩,竞赛能够提高同学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良好;实践考核分两块进行:一是小组创新茶艺,小组自编、自导、自演。二是指定茶艺,绿茶、红茶、青茶选一进行考核,以抽签方式抽签决定绿茶、红茶、青茶中一款进行考核。考虑时间性,指定茶艺小组可选派一名或多名选手同时参加。2014至2015学年的第二学期,132酒店班、141航空班及142航空班,采用此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实践考核,此考核方式既增强了团队合作性又充分调动了同学们主观能动性,同学们考核前认真准备,考核效果良好,所有参加考核同学实践成绩均为良好以上。

解决办法三:开放式实践教学,打破课内、课外时间概念。上课时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每周一、周三晚,周二下午开放茶艺实训室,学生在此时间段自由练习,鼓励同学在实训室多品、多练、多交流。

解决办法四:鼓励同学校内校外考察实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民间茶事活动,鼓励茶叶茶具用品店、茶楼、酒店茶艺服务等岗位参加社会兼职。校内也积极给同学创造一系列茶艺表演机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技能活学活用。2013年11月8日年南洋学院建校十五周年大庆,2012届高铁班韩佳凌、旅游班王倩被选中进入校庆礼仪队,进行茶艺表演,冲泡接待,两人圆满完成校庆服务工作;2014年3月25日我院与苏南硕放机场合作签约,韩佳凌与王倩同学在Vip接待室为苏南硕放机场白总、成总等嘉宾进行乌龙十八式茶艺展示,同学们真诚、清新、优雅的表演得到嘉宾及院领导的赞许与认可;2014年6月12日南洋学院首届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大学生职业风采展示,韩佳凌、王倩茶艺表演获得学院一等奖;2014年12月16日,高铁141班姜素玉、王左悦同学主题为师生情的茶艺表演在第二届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风采展示也获得学院一等奖好成绩;同年姜素玉同学主持申报的2015年大学生创新项目无锡阿福茶艺表演编创与实践成功立项。

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塑造学生人格与气质,陶冶学生美好心灵,更好为其专业学习和今后职业发展服务。赛事的磨练,使得学院学子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表现也更加自信,他们的熟练的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2012届韩佳凌同学大三就被上海铁路局上海客运段,高铁一车队,上海虹桥站成功录用;2012届王倩同学也被上海清实网络有限公司录用。

2.3.4作业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地理环境优势,组织各种茶事活动,安排学生茶园采风,体验。也安排学生深入各大超市考察。具体内容如下:

作业一主题:茶园考察。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考察分小组进行,3至4人一组,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茶园实践,记录5-10天茶之生长状况,附图,并简单说明茶之生产环境,并比较六大茶类的不同制作工艺。

作业二主题:茶叶店考察。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考察中国十大名茶,用图片配与文字说明分别描述其色、香、味、形。并标注其市场价。

作业三主题:我最喜爱的一款茶。内容:要求通过ppt呈现,通过品饮实践,深度描述你最喜欢一款茶特征。

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内容接地气,有效调动了同学学习热情。作业制作完成后,在课堂上分小组阐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迎合了青年同学好表现、好张扬的个性,团队共同完成作业增进同学间友谊,每次课堂作业汇报现场气氛热烈,作业完成效果良好。

2.4合理选择、使用教材。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适当选用参考教材。2010年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选用的教材是饶雪梅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茶艺服务实训教程《茶艺》,该教材有点注重实训,是平面化教材,没有音频资料。2013年,选用周作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茶艺》,此教材侧重实训,附有光盘,便于同学课后学习与演练模仿。缺点是理论表述相对较少,音频资料无法反应行业最新动态与茶艺表演,创新茶艺欠缺。选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施兆鹏主编的《茶叶审评与检验》,作为课程参考教材,对常见茶叶品质鉴别与审评知识补充。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丁以寿主编的《中华茶艺》有关茶具选配及择水候汤阐述较为详细,可作为相关资料的补充。另外注意利用互联网查询文字资料、音频视频资料,充实丰富教学资源。广泛收集当前最热点日本抹茶道、煎茶道、台湾茶艺、唐代煮茶、宋代点茶等视频,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考虑到南洋学院为民办院校,民办院校的学生情商较高,对理论知识兴趣较弱,动手能力强,课程组也在准备开发适合南洋民办院校学生使用校本教材。

2.5充分利用现有实训条件,并不断完善。老师应根据现有的实训条件合理安排实训教学,达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根据特定的茶艺表演适时增添些好用、耐看、益茶汤之器具。第二届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风采展示茶艺表演就根据师生情这一主题需要添置了竹制茶荷2个,150毫升紫砂功夫茶壶2个,150毫升紫砂公道杯2个,手工刻绘干泡茶盘2个,田园风桌旗1个。为保证实训课程上课需要,也要因时因地不断增添茶具,茶具购买与添置规格参照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比赛用具列表。2015年6月,为改善茶艺实训条件,学院与大益爱心基金会洽谈,积极筹建大益爱心茶室,此项目正在洽谈中。

3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文本,《茶艺》课程教学任道重远。作为一名高职院校茶艺课程教师,应该充分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与教学条件,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每一位茶艺课程教师需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使教学更为健康、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周作明.茶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前言.

[2]王岳飞.茶既滋养人的身体,也滋润人的精神[J].福建茶叶,2007(4):40-41.

[3]nvsc.com.cn/2015/jsxm-hot_0602/19335.html.

茶艺知识大全篇8

茶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茶文化学、食品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茶树栽培与育种、茶叶加工与品质检验、茶叶经营管理与贸易、茶道及茶艺表演、食品工程、工艺的基本训练;培养茶树栽培育种、茶叶与茶用植物加工生产极其综合利用、营销、茶艺表演、食品及饮料加工的基本能力。茶学专业的学科体系,由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体的栽培、制茶两个学科组成,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现已超出了原有的范畴,不仅包括原有的两个传统学科,还增加了许多结合现代科学发展的学科。专业主要课程包括茶叶生物化学、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学、茶树病虫防治学、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机械、茶叶经营管理、茶文化学。文章所涉及的主要茶学课程包括:茶文化、茶叶机械加工、茶叶科学、茶叶审评、茶业经济学(茶叶贸易学、茶叶商品学、茶叶市场学)、茶叶育种创新、茶叶病虫害以及茶艺、茶道等,文章对茶学专业课程的开设及合理化建议的提出均以这些课程分析为基础。

二、茶学专业相关边缘学科

茶学相关的边缘学科课程较多,将课程划分相应的模块讨论,分为茶叶生产模块、茶叶加工模块、茶文化与销售模块。其中茶叶生产模块包括土壤肥料学、茶园管理、农业气象学等课程;茶叶加工模块包括手工制茶技艺、茶叶机械使用与维护、茶叶包装与储运等课程;茶文化与营销模块包括茶文化、茶艺、茶馆经营与管理茶产品电子商务等课程。

对于茶学这门学科,一些基础学科的开设还是很完善的,比如土壤肥料学、植物学、遗传学等基础课程在各校都是作为基础课开设,有利于为茶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茶叶生产模块,像茶园管理等学科开设较少,某些高校作为专业任选课开设,理论知识较多,实践关于到一个茶园的建设管理,实践机会不多,作为专业任选课学习理论知识对以后茶园方向有意向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课程。

茶叶加工模块,对于制茶这门学科,是茶学的必修学科,系统介绍了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等茶类的加工技术,是每个茶学专业学生应该且必须掌握的技能,作为必修课程在此不多做介绍。对于茶叶机械方面的课程,按照机械的使用方法不同又分为采摘机械,加工机械等,由于学生对此兴趣不一,作为选修课程按照学生个人意愿选择较好。关于茶叶包装与储运,这是一门与生产联系紧密的课程,对于以后在茶厂工作的同学来说是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密切关系到一个茶厂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茶文化与营销模块,这一模块包含的课程主要针对茶叶的营销,涉及到茶叶的消费。茶文化、茶艺两门学科主要是研究茶的历史,是茶学理论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应用于茶艺表演等方面,对从事茶艺这一方面的同学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可根据学生个人意愿选择。茶馆的经营与管理,这门学科也是理论知识偏多,很难应用于实践,我国的茶馆数目不是很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馆的逐渐开设,茶馆的经营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方向。茶产品电子商务,在互联网的时代,茶叶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方式,是茶叶的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在电子商务普及的今天,十分有利于茶叶的普及。

三、对茶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茶学专业的课程丰富、开设的相关学科很多,本科生四年内不能够全部的学习,所以要有轻重的开设课程。

关于必修学科,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加工、茶艺、茶叶审评与检验、茶树栽培等应该作为必修学科来开设。茶叶生物化学是茶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茶学科中发展很快的一个领域,茶叶加工系统介绍了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等茶类的加工技术,以及茶叶中多功能成分的提取。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叶审评与检验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茶树栽培学概括为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茶树的繁殖与栽培两大项,繁殖的话可以细分为培育良种,育苗以及幼年管理等等,管理主要为茶园的管理,成年茶树的采收以及茶树的后期管理等。相比于其他学科,这些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际生产中也必不可少,因此建议作为必修课程开设。

再者为选修学科的开设。茶文化、茶叶经济贸易等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程。茶文化是一门茶学与文化相互交叉渗透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以科学的态度和历史眼光翔实地介绍茶的起源及其分布,饮茶方式的发展与变迁,中国茶叶对外传布及世界茶区分布,中国各民族茶俗及地方茶文化,茶与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等内容。茶业经济学是研究茶叶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是茶学体系的创新,又丰富和完善了茶学体系。这些学科理论知识过多,可以作为选修课程学习,对必修课程起到辅佐的作用,有助于必修课程的理解记忆。

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培养计划,有利于各校茶学专业本科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拓宽学校办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茶艺知识大全篇9

关键词:制茶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就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而茶行业的生产和加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上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茶园的管理逐渐朝着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茶叶的加工产品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并且走向了优质化和无公害化的道路,相关学者和专业为了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正在不断的研究和发展产学研一体化的联合。而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生产基础薄弱、行业效益较低和消耗较高等问题逐渐与旺盛的需求产生了矛盾,并且发展成为了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阻碍,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茶行业逐渐转变为了现代化产业,对于应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需求变得极为迫切。

1制茶工艺对茶叶的影响

1.1颜色

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展现就是颜色,茶叶中的叶绿素、花青素、茶多酚以及类胡萝卜素等多种物质氧化后就会形成有色物质,从而通过茶叶的颜色所展现出来,制茶的工艺对于该氧化作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说制茶工艺对于茶叶的颜色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可以延长高山茶摊青的时间,而高档的名优茶则使用机械杀青更加利于保持茶叶的颜色。在保持茶叶颜色的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极为重要,过高过低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温度的控制是制茶工艺中的重要环节。

1.2味道

确定茶叶品质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味道,茶叶的味道主要是因为新鲜的茶叶在经过控制酶活性的高温杀青这一步骤后,能够有效保留新鲜叶片中的固有成分,从而使茶叶中的独特味道留存下来。如有些茶的味道较为甘甜且回味无穷,具有浓厚的口感,即使是同一种品种经过不同的工艺制作所得到的茶叶品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而除了形状加工工艺对于茶叶的味道会产生影响,温度、投叶量、杀青方式以及仪器的使用等因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当增加投叶量时,茶多酚、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等元素在茶叶中的含量就会提高,与之相反叶绿素的含量则会减少。

1.3香气

香气是茶叶本身就具有的或是在制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芳香物质,当茶叶经过复杂的工序后,就会产生数十种或是近百种的香气,有些甚至会随着加工的阶段不同变换出不同的香气。如摊放工艺,新鲜的茶叶在经过这一阶段时,因为水分的流失往往会产生一种类似青草的气味,并产生能够让人心情愉快的芳香物质,尤其是当时间控制得当时,这种香气的含量就会达到最大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依据茶叶的种类和当地的气温、湿度条件不同,所摊放的时间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

2制茶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1突出重点

2.1.1创新体系

由于专科层次教育特征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尽量明确教材内容,使教材更加具有针对性,如可以充分参考本科教材中的内容模式,将不同茶类的加工工艺流程、产品特点、鲜叶内所含物质和茶叶的质量关系等内容进行重点描述,让学生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并且熟练掌握茶叶品质中制茶工艺所带来的影响和作用,从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甚至能够对茶叶内生物、化学等变化内容具有一定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将不同的茶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其它茶类的特征。

2.1.2立足实际

南平市的茶叶生产主要以武夷山所生产的茶叶为主,其中乌龙茶的产量最大,年产量占80%以上,最为著名的是武夷岩茶和正山小种,其中武夷岩茶的茶品目非常多,仅山北慧苑岩就有800多种,最负盛名的当属大红袍。因此在进行教材的编写时,应当将当地的茶类作为重点的补充材料,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南平市茶叶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从而增加教学内容的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2.1.3更新知识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国内外对茶叶技术和理论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也在不断深入,所以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就需要及时的普及一些具有前沿性的知识,如可以通过订购茶叶的报刊,从而了解当前茶学发展的动向,将内容和信息及时地补充进实际的教学中,如近年来对于茶类三品认证等相关的无公害茶叶种植信息,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使内容更加具有前沿性。

2.2注重操作

2.2.1制定独立运行的教学大纲

茶叶的生产过程中,有着较强的季节性特征,因此学校应当建立起独立运行的教学体系和大纲,打破传统的学期限制,与实际的茶叶生产相结合,甚至可以通过组织社团活动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等多样化的方式来配合,从而完善和补充现有的教学体系和大纲。虽然增加教学的学时能够使实践教学在制茶工艺课程中充分发挥出效果,然而实践教学的环节十分复杂和繁多,因此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就应当建立起独立运行的教学体系和大纲,将传统的感官认识转变为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2.2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就是需要建设实训基地,尤其是以茶学专业为特色的学校,更应当将制茶工艺课程作为有限发展的主要课程之一,建立起名茶实训室、茶叶初加工和精加工等专业基地,从而满足学生在实习期、生产劳动以及毕业设计等方面的需求。为了能够更好的连接校外,还可以建立起校企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当地的茶叶生产、经营、差异和茶文化等单位建立起良好的联系,让学生们在实际的操作中了解茶叶的生产、管理、加工、经营和茶艺等知识,从而实现互利互惠。

2.2.3制定严格的技能考核方案

为了确保能够培养出具有较强实用性以及实践能力的人才,学校可以制定严格的技能考核方案,将学生需要掌握的茶叶加工技术和操作标准详细的罗列出来,如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制茶的技能、工艺和产品合格的标准,可以以当地最为出名的乌龙茶炒制过程为案例进行重点授课,除此之外,还可以考察学生的出勤率、采茶量、实习日志、制茶茶样等多方面的结果,使考察结果更加具有全面性。

2.3增加现代科技方式

近年来,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茶叶相关的制茶工艺也逐渐普及与网络之上,因此教师可以收集相关的最新科技动态和加工方面的视频,并且为了能够增加教学内容的形象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可以将相关资料制成课件的模式。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茶类的制作工艺教学地点转移至实训室内进行,将茶叶的采摘、制作以及筛选等过程进行实际的操作,做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从而使学生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理论知识后精通实践操作。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知识的灌输者,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这种教学模式,善于使用问答、自学、辅导以及演示等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相互沟通和交流中教师们有效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感兴趣程度。

2.4产学研一体化

产学研的结合不仅能丰富教师的理论,从而以科研促进教学,还可以拓展教学的空间,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深入生产的第一线,实现产学研一体化。首先为了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在教学时,应当建立起独立运行的教学体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的生产和劳动中,从中学习相关的操作流程,甚至还可以使用顶岗实习的方式,直接参与到生产的过程中,尤其是学生的毕业实习周期较长,通常可以完成茶叶的生产过程,而且在熟悉了茶叶生产过程的基础上,能够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制茶工艺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只有具有针对性的设置实习内容和环节,并且将考核、操作和评判融入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才能够有效实现教考分离。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参与到生产单位的顶岗工作中,在现场进行解答和指导学生操作,不仅能够及时的发现实际过程中的问题并解决,还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实际业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结束语

制茶工艺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专业课程,教师需要通过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才能够使课程教学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实现课程内容与实际生产相连接的目标,从而达到产学研一体化。加强制茶工艺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工作经验和职业素养方面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倩倩.茶学人才:茶产业链各端口的粘合剂[J].四川统计,2014(6):21-22.

[2]梁彤.茶,五千年的故事(下)———中国制茶方式的演变[J].老年人,2015(2):52-53.

[3]刘莉,袁熙贤.依托技能大赛提升涉茶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229-230.

茶艺知识大全篇10

一、什么是跨学科教学

(德)舒尔茨指出,跨学科教学就是以一个学科为中心,在这个学科中选择一个中心题目,围绕这个中心题目,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展开对所指向的共同题目进行加工和设计教学。它的意义在于使得各学科得以交叉成一个知识点,促使多门学科在教学中融会贯通。

本文以校本教材《茶》为教学内容,对其中的茶诗歌、茶散文的语文教学进行探讨。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茶诗散文的理解与运用,同时也形成一个知识辐射圈,加强对茶艺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让学生真正领悟茶文化的精华。

二、反复诵读,创设意境,激发情感

学生在进行茶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进行着茶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其中茶诗和茶散文可以说是茶文化中的精髓,而在诗歌散文的教学中,诵读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通过创设意境,指引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诗歌散文的情感与内涵。

创设意境,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字中的抽象画面,也可以通过音乐来使学生进入相应的情境。例如在讲授散文《天下第一香――茉莉花》时,教师通过放映茉莉花茶的图片或视频,播放《茉莉花》的歌曲,创设出“茶农采茶乐在其中”的意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置身于飘香的茶园中,并通过朗读课文及茉莉花的古诗,更深地入境,从而激发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达到更好的赏析效果。朗诵时,如果能加入适当的背景音乐,不仅能够提升诗歌散文的内涵,也更容易展现出作者的情感与作品的意境。值得注意的是,音?返难窈退卸恋挠锏饔锲?等都要充分流露出作品原有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对作品的情感“原汁原味”地还原。

三、茶艺实操,再现意境,领悟美感

王国维的“意境说”比较科学地分析了“情”与“景”的关系,他指出,景多无限,情也说不尽,“境界”本质上是“情”与“景”两个元素构成的。“情”与“景”的结合体现了作者精神活动的结果。二者的多样化的对立统一,便形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可以说,意境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对于茶艺课堂上茶诗散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利用“再现意境”作为纽带,把茶艺课上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对茶诗、散文典型形象的再塑造上,从而使学生触“景”生情,自主体验作品情感。

四、茶艺展示,烘托意境,陶冶情感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散文诗歌中,写景只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让学生理解景物所烘托的氛围,景物所渲染的意境目的何在。例如教学唐代元稹的《一言至七言茶诗》: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