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人才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9:41

嵌入式人才培养篇1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163-02

近几年,嵌入式技术日渐普及,随着“三网融合”不断提速,3G网络全面铺开,对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冲击,进而为嵌入式系统产业带来更大的人才需求。嵌入式系统无疑成为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嵌入式软件人才将是企业争夺的目标。

相对强大的市场需求而言,目前,嵌入式人才市场的现状却是企业举着大把的钞票却招不来合适的人才。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嵌入式人才缺口每年为60万人左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与嵌入式技术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大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在嵌入式系统领域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水平相对滞后,每年输送到市场上的嵌入式系统人才不多。形成的现状就是:一方面,有些高校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另一方面,嵌入式企业缺乏有经验的人才。

目前,国内高等教育机构中开设嵌入式系统教学的学校其实并不少。从教学层次上,可大致分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嵌入式方向、高职院校的嵌入式专业以及与嵌入式相关的社会培训机构。社会培训机构面向的是有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专业知识、想在嵌入式开发领域进一步深造的专业技术人员,并不是一个系统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讨论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嵌入式教学模式。

普通本科院校的嵌入式教学模式

国内普通本科院校在原有计算机学科的基础上,开设与嵌入式有关的课程是水到渠成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某些重点高校就依托部级的重点科研项目在研究生层次展开了嵌入式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DeltaoS,它是电子科技大学和科银公司联合研制开发的全中文的嵌入式操作系统。随着嵌入式行业的飞速发展,一些重点高校在本科层次也开始引入嵌入式有关的课程,但嵌入式教学的重点还是放在研究生层次和科研实验室中。

国内高等院校的本科层次嵌入式方向教学模式可以总结为:在计算机类或者电子类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为有志于从事嵌入式开发以及未来在更高层次上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嵌入式开发的学生进行广泛的兴趣培养。具有如下特点:(1)本科层次的嵌入式专业课程往往安排在大三,甚至大四,通常作为专业选修课出现。有些本科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才开始接触嵌入式开发。嵌入式系统课程在本科阶段多作为专业知识的拓展或研究生学习的铺垫,更多出现在研究生培养方案或者所辖的二级学院培养方案中。(2)本科学生入学素质高,学制长,理论基础扎实。由于学生拥有深厚的计算机或者电子技术的理论基础,往往在接触嵌入式开发后可以触类旁通,学习能力和速度都非常惊人。(3)本科院校的科研实力普遍较强,以科研带动教学,研发氛围非常好。一些重点高校的优秀本科生在大三就可以加入到导师的科研团队中,进行嵌入式产品的实际开发。(4)本科院校与企业合作科研的实力较强,一些重点院校与国际知名的公司有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无疑大大促进了本科层次嵌入式方向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嵌入式教学模式

随着嵌入式行业的发展,近几年国内高职院校的嵌入式教学也以较快速度发展。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起步最早,发展较快。从2003年首次开设全国高职院校中的第一门嵌入式系统类课程,并创建全国高职院校中第一个嵌入式系统类实验室“深职院-电子科大嵌入式系统技术实验室”开始发展至今,该专业已有400名左右的嵌入式方向毕业生,其中大部分都就业于嵌入式相关行业,有些学生在企业工作两三年后,目前已成为嵌入式专业方向项目经理以上技术人员。总结这些年来的办学经验,深职院嵌入式方向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核心,教授紧跟当前嵌入式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把学生培养成“能工巧匠型大学生”。现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说明。

面向工作岗位,体现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计划自本专业创建至今,每年5月定期举行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广泛邀请业内精英企业的总裁和一线技术负责人讨论、修订当年新生的大学三年教学计划。来自企业的声音使得每一届学生的培养计划都源自就业岗位,符合工作需要。

紧跟行业技术发展潮流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按照学生未来的就业领域和岗位需求设置课程,包括:微控制器高级应用、RSiC嵌入式系统技术、windowsCe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DSp技术、智能网联网技术、嵌入式SopC技术、嵌入式技术应用综合实训等。

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素来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绝大部分的学习在各种实验(实训)室进行,并基本保证每人一套业内实用的实验设备。

与嵌入式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定期举行最新行业技术交流讲座,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去实习参观,合作开发科研项目等。除了前面提到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还大力建设相关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校外实习、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毕业生具备国内外认可的嵌入式行业权威认证引进“aRm中国技术工程师”、“winCe嵌入式系统开发”等国内外认可的权威认证,既拓宽了课堂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然而,高职院校本身的一些客观条件也影响和约束了嵌入式系统人才的素质,如学生入学基础较差,学制较短,学历证书对企业没有较大的影响力等等。

应用型本科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通过对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在培养嵌入式系统人才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两种模式均有优势和不足。能不能取长避短,探索出一条适应市场需求的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呢?答案是肯定的。可以结合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研究并探索一种学制与普通本科一样,培养目标与高职教育相似但更高的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和普通本科一样培养四年制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在培养思想和课程体系上有以下特点。

(一)培养思想

直接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不是普通本科院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与研究型相结合的人才。根据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掌握嵌入式行业的相关工作技能,能将学校所学直接应用到工作中,很快适应并进入工作角色。

(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兼具实践性和理论性,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使学生在体系化结构的嵌入式系统知识的基础上,能基本胜任一线的工作角色,并具备一定的专业自学能力,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有潜力和后劲。

课程设置目标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是结合硬件平台设计、系统软件规划、应用软件开发等一系列环节的软硬件综合工程。因此,要求应用型嵌入式系统人才必须掌握软硬件的基础知识,具备嵌入式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能力,必须是全方面的软硬件人才。这和普通本科院校电子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培养出来的具有一定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的人才有本质的区别。

计算机软件硬件兼顾的四年制课程体系结合课程设置的目标,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软硬件专业基础知识才能进入32位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学习。在硬件方面,必须先学习数字电路、模拟电路(高低频)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在软件方面,要学习C/C++程序设计、汇编语言、软件学和操作系统原理等课程。只有掌握了这些课程的内容,才能进入32位嵌入式系统课程的学习。而32位嵌入式系统本身的知识点很多,主要包括32位嵌入式芯片的结构与功能、32位嵌入式硬件体系结构、硬件平台的电磁兼容设计、嵌入式软件中的Bootloader引导程序、驱动程序的编制与调试技术、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平台的移植与应用软件的开发等,因此,必须全面、系统地规划应用型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的四年制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中实践内容与理论内容的关系虽说“实践出真知”,可在嵌入式系统开发这一行,没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以“windowsCe嵌入式系统”课程为例。该课程根据嵌入式系统助理工程师工作岗位的特点,以一个具体的嵌入式公司的研发活动展开分析,并确立研发中的典型工作过程,仔细分析工作过程对嵌入式助理工程师的能力要求,完成课程的初步设计。在经过与企业兼职教师商讨后,对课程设计进行调整,并整理出实用及可操作的教学内容,以项目的方式进入教学。根据pDa研发过程,将课程分为14个项目、1个课程设计完成学习过程;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其实践和理论的课时比例为42∶22;全程在专门的实训室中进行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基于intelpXa270的嵌入式教学平台上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较好地掌握windowsCe嵌入式系统的应用与开发方法,系统掌握windowsCe嵌入式系统驱动程序的开发及应用的相关技术。

学完一门课程,掌握一个实际项目的开发技能在课程体系中,多加入学习时间集中、实践动手环节为主的整周实训课(单元课),建立以产品为实体的多种工程技术开发实训项目以及相应的实训室等。如在最后一个学期开设的“专业技能实训”课程,该课程集中在2周实施,共56学时,在这2周的学习中,学生在基于intelpXa270的嵌入式教学平台上围绕pDa应用项目完成内核及SDK定制、bootload、串口开发、gprs应用、gps应用等10个实用的实训项目。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掌握针对pDa及相关嵌入式系统的常见应用项目的开发方法。

像专业核心课一样,认真进行毕业实习工作普通本科院校一般只在大四安排一个月左右的毕业实习。考虑到让学生多些时间体验工作岗位,体验社会角色,从而更好地适应用人企业的需要,在大四下半学期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毕业实习,甚至可以考虑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结合起来,为学生联系或者学生自主联系嵌入式行业公司,在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实习一个学期,使学生把握住宝贵的就业机会和实习时间。

此外,与国内外的业内知名公司合作,引入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专业认证,作为学生的课外延伸。

应用型本科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有别于普通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是满足嵌入式人才培养需要,面向实际工作岗位,兼顾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理论和方法的一种新型模式,是嵌入式系统教育从高职层次向应用型本科层次逐步转变的一种探讨和尝试。随着这种模式的推行和发展,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嵌入式系统人才从校园走向广阔的就业市场。

参考文献:

[1]王晓春,彭艳.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2007,(14):38.

[2]熊茂华.高职嵌入式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2).

[3]解志坚,张红燕,曾炼成.嵌入式系统开发人才培养的路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

[4]李志杰.新形势下嵌入式系统教学体系探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0,(12).

嵌入式人才培养篇2

关键词: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C961;G71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4-0092-02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由于自身办学内涵和办学特色的缺乏,难以获得持久性的动力支撑,无法形成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因此造成其在与普通本科教育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以致被人视为普通本科教育的下一级教育层次。要真正改变高职教育这种不合理现状,增强其吸引力与竞争力,使高职教育成为与普通本科教育并行的一种教育类型,各高职院校就必须注重内涵式发展,努力营造办学特色,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依据高职教育的独特属性,其根本方法就是要加强校企合作,强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改变以往“行政驱动、学校主动、企业被动”式的校企合作境况,构建并实践更为顺畅有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职业院校和企业在育人和用人方面的共同需求,二者之间必须走深化合作、共同育人之路。教育部在2010年发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要求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时而现的。

一、“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嵌入式”和“嵌入式系统”的概念最早运用于计算机领域。“嵌入式”就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嵌入式系统”是指操作系统和功能软件集成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中,换言之就是系统的应用软件与系统的硬件一体化。将这一概念引入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一般是指高职院校作为一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供给的专门性机构,具备人才和技术集聚的特性,而企业是人才、技术消费的单位,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交结点”。校企双方通过合理选取“交结点”,以校企合作的形式把各自的功能需求嵌入到对方中去,使人才培养、供给和消费成为双方共同参与的整体性过程,各自依托对方的优势来弥补自身在实现功能需求方面的不足,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单向嵌入型,即高职院校或企业根据自身需要,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单方面将一些功能性需求嵌入到对方中去,在促使这些功能性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二是双向嵌入型,即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参与合作,把各自的功能性需求积极主动地嵌入对方,依托对方的优势来助力自身功能性需求的满足,从而实现功能性互补,促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基础

本研究中所提到的功能性需求,是指一个机构在其主要功能的实现过程中必须予以满足的关键性需求,此类需求是该机构运转所不可或缺的。企业最基本的功能是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和创造利润,这一功能的实现必然需要资金、人才与技术的支撑,也就离不开高校的支持。高校的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这些基本功能的实现不能脱离企业。高职院校和企业属于两个不同的社会领域,其核心利益分别是“培养人”和“利润”。由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使得校企产生了交集,当功利性的企业和公益性的院校共同关注人力资本的质量时,这种交集就会越来越大,这是“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动力。

“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学校和企业的界限,学校与企业双主体间双向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共同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其本质是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合作动力来源于双方功能性需求的满足。

1.企业功能性需求的嵌入与满足

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和微型企业,较容易出现由于自身人才与技术储备的不足而对高职院校产生一定依赖的现象,所以其对高职院校的功能性需求也主要集中于高职院校的技术及人才供应。中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已清晰表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正日益挤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市场份额,原有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工企业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迫切需要依托技术和人才的储备与支持来增加自身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抢占市场,加快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支撑无法单靠自身人才储备来满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和技术的集聚地,具有科研智力、团队和机制的优势,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因此,企业如果能够依托“嵌入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把技术与人才支撑的功能性需求嵌入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去,将有益于企业享有更多、更优质的技术服务,从而更好地解决企业生产、技术方面所遇到的难题。

另外,转型中的企业发展还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人才的筛选与培训也是企业的功能性需求之一。这种需求单独依靠企业自身内部力量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即使企业最终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也必然会额外增加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企业效率。企业若能加强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依托高职院校作为专门人才培养机构的优势,借助于“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将人才的筛选与培训这一功能性需求嵌入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培训绩效,助力于企业的发展。

2.高职院校功能性需求的嵌入与满足

在以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高职院校更为积极主动地靠向企业,甚至是单向性地依附于企业的现象。探其根源,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较之企业有更多的功能性需求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来予以满足,这在“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1)高职院校师资培养与教师结构改造。在“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可将师资培养以及教师结构的改造等功能性需求嵌入到企业中。一方面,高职教师通过直接参与服务企业的实际运作,切实了解和掌握行业动态,持续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从而可以成功地提升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企业的技工人员是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重要补充来源之一,他们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而且能采用有效的方式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训练与指导。高职院校可以从企业的技工中直接挑选并聘用一些优秀者来校任教,有效地改善师资结构。因此,高职院校通过“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来进行师资的培养和教师结构的改造,既弥补了学校师资的不足,满足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又降低了学校自身培养教师成本。

(2)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既是校企双方相互满足需求的过程,也是相互渗透的过程。随着这一模式实践的不断深化,校企双方将会各自受到对方的全面影响。高职院校会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方式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嵌入到企业实际运作中,例如教师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担任助手,或者定期带领学生进入企业观摩调查,让学生在工作实景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而在“嵌入式”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走向成熟之后,高职院校还能以为企业直接培养技术人才为目的,将学生的实习、实训通过顶岗实习的形式嵌入到企业的生产运行中去。这样,企业为学校提供了实习实训基地和设备,学生可以在生产一线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有利于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三、“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是一个校企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需求互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校企双方各自把自身的一些功能性需求嵌入到对方的实际运作中去,借助对方的优势来满足自身的需求,从而提高这些功能发挥的质量与效率,并最终助力于高职人才培养,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要使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得到更好地发挥,在实践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要处理好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之间的关系

“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的前提条件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必须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基于此,高职院校在挑选合作企业时必须因地制宜,不可主观性地认为合作企业越大越好,盲目攀附于大型企业,而应根据社会实际以及自身条件来确定合适的合作企业。地方性高职院校的科学定位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职院校应该侧重于从当地的中小企业以及微型企业中去找寻适宜的合作伙伴,因为正是这样的企业缺乏充足的技术与人才储备来支撑其发展,有更强的驱动力来推动校企合作以满足其功能性需求。另外,这种“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双方功能性需求的满足,关涉双方的核心利益,有必要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长期合作协议,这样有益于双方建立起互信的合作关系,确保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有稳定的实践环境。

2.校企双方应协商制定科学可行的考评监督机制

“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人才培养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企业参与的开放性人才培养过程,更是一个注重社会分工且紧密协作的高效而良性运转的人才培养过程。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运行中,高职院校的教师既是学校教师,又是企业的职工,他们要接受学校的考评监督,同时也要接受企业的考评,所以校企双方应综合各自考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评监督机制,完善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另外,在企业嵌入高职院校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有必要听取企业一方的意见和建议,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教学与考核、实习实训等过程中,采取过程考核、成果考核以及综合考核等多种形式监督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

3.必须防止形式化“嵌入式”校企合作的出现

“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要发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需要校企双方以真诚的合作姿态、负责的合作精神实质性地参与到满足对方功能性需求的行动中去。企业若决定将产品研发和技术咨询等功能性需求嵌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在企业设立技术服务站的形式,让学校教师或科研人员实质性地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去,而不应只是以挂职锻炼这种简单的形式嵌入来应对,否则很容易让“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双方的相互应付中走向形式化。

总之,培养适合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共同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企业与高校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将成为今后高职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振洪,邵建东.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11(Z1).

[2]孙仁峰.“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邱永成.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26).

[4]柴林.高职院校承担人才培训外包服务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3).

嵌入式人才培养篇3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028-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地方院校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培养本科层次教育的主力军,且应用型本科人才已成为地方院校主要的人才培养层次。但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本科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严重不满足企业需求;教学方式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相适应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大学毕业生如何和行业接轨、和企业接轨,提高就业率的问题不仅是高校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企业急需解决新入职员工的职业能力的问题。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积极采取措施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共同解决就业难问题。

大连中软国际卓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11年开始与长春光华学院接触,共同商量校企深度合作,于2012年在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试点,根据学生的特点、专业的特色和人才培养现状,着手探索企业“嵌入式”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研究如何打破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界线、学校和企业的界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界线,以及如何体现出理论教学中有企业实践内容,实践教学中蕴含企业岗位技能的相互嵌入,使学生具备的知识体系、能力素质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接,探索出一条“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的嵌入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共同目标。下面简单介绍我们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特色

我们与长春光华学院全程实行“企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全程参与教学过程,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实现与企业的无缝链接,学生入学即签署就业协议。企业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新生入学教育、企业课程嵌入课程培训、毕业设计、师资培训、企业实践、就业服务等。由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中企业专家占50%以上。利用校企深度合作的优势,探索学校、企业(合作)、社会(就业)的“三元”运行机制,实行“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监控教学质量”的合作模式,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三元四共五平台”工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企业专家与学校专家在行业技术发展动态、行业用人需求状况、行业用人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交流,通过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的人才需求岗位进行分析,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物联网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软件工程师、Java工程师等岗位的人才需求,分别完成2012、2014、2016级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先后进行三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比例有很大幅度增加。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环节由原来的23.8%增加到33%,并有17门企业级课程由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讲授,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新建专业,实行“2.5+1.5”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比例占33.7%,并有16门企业级课程由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讲授,全面提升职业竞争力。

三、人才培养实施过程

目前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实行“2.5+1.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2.5年在学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1.5年学生全部到“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大连)”去进行专业方向课程的w习和在中软所属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其中学校的2.5年期间,1.0年期末本专业学生到中软国际有限公司(大连基地)进行为期2周的企业课程设计,让学生真实感受企业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工作氛围,在1.5-2.5年每学期期末都必须有一个课程设计由企业工程师到学校来进行,给学生讲解企业相关技术动态、技术详解、方案设计等内容。企业整体实训流程如图1所示。

四、职业能力培养过程

在大连基地学习过程中,采用学中做,做中学的5R教学方法。“5R”教学方法,即Realoffice(真实的企业环境)、Realpm(真实的项目经理)、Realproject(真实的开发项目)、Realpressure(真实的工作压力)、Realopening(真实的工作机会)。学生在课程设计、实习、实训过程中,由有丰富行业经验的项目经理、企业工程师讲授专业课程,课程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实践。学生能够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初步解了企业文化、企业岗位需求、企业技术规范、企业技术标准、企业管理模式,熟悉真实的企业项目开发流程,了解真实的工作压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并从入学就签订就业协议,最后1.5年到企业集中培训6个月后给提供学生真实的工作机会。2012级、2013级、2014级物联网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全体学生的C语言课程设计都是在中软国际做的,真正体验了5R教学,每个学生都有很大收获,去过企业做课程设计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热情和团结合作精神都要好于没去过企业做课程设计的同学。同时,每年都有一门课程设计到企业去做或由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指导,采用5R教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项目的开发过程。课程设计的阶段提交物如图2所示。

五、人才培养效果

通过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2012级校企合作第一届物联网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6年毕业,本届共63名毕业生,除了2人考研、3人自主就业(家里安排,不用推荐)之外,其他58名毕业生经过企业培训和推荐已全部高薪就业,就业率达到92%,就业单位对口率达到100%。

嵌入式人才培养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 嵌入式 培养模式

一、嵌入式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嵌入式系统已成为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嵌入式系统产品正不断渗透各个行业。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嵌入式软件产业在全球中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2005年,中国嵌入式软件产业规模达到1061.4亿元,赛迪顾问预测,2011年规模有望达到4650亿元人民币。

嵌入式技术未来的前景看好,可是目前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嵌入式技术发展的瓶颈。新华科技南京系统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自强曾经这样说过,“未来5年内,国内Linux嵌入式软件开发的人才缺口达到120万,而目前熟练的Linux应用人才只有3000名。这意味着各大跨国公司及国内家电巨头都面临着人才严重短缺的挑战。”以嵌入式领域的3G为例,目前我国的3G核心人才不足万人,基本上都受雇在几个运营商和设备厂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至少出现30~50万的人才缺口,其中嵌入式15万。移动增值可能35万。

二、高校嵌入式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同嵌入式技术快速发展相比,我国高校嵌入式系统专业技术和培养则相对滞后,高校的专业教育和产业发展脱节。高校教育中不是偏向硬件,就是偏向软件,硬件设计人员通常比较缺乏系统全面整合设计的能力,而软件开发人员则相对缺乏硬件观念。企业真正需要的是既具有一定硬件基础又具备嵌入式软件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与之相适应。国内高校嵌入式系统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培养目标、方向不明确。目前,我国高校的软件教育普遍以应用软件为主,学生更多的是接触,net、java之类应用层面的东西,和硬件相关的课程开设比例很小,开设嵌入式软件专业的学校更少,在为数不多的开设嵌入式专业的学校中,他们的教学计划中也只是在原来的软件或硬件专业基础来加几门和嵌入式相关的几门课程。现在从事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的人员,以自动控制、通信专业和计算机硬件的偏多,基本是通过工作实践逐渐转型而来。

第二,教学模式存在问题。作为嵌入式开发需要的三大技术支柱: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许多高校的教学内容极度老化,不能跟上最新技术的发展。很多学校在计算机原理课中甚至还在开设8086/8088的内容,操作系统原理和计算机网络教学也都流于形式,只有理论讲解,没有实践操作。这对于高校毕业学生进入嵌入式开发领域是极为不利的。

第三,师资队伍不能满足要求。虽然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准备开设嵌入式方向的教学,但苦于没有能够承担教学任务的师资。目前,来自大学的相关专业的老师普遍理论基础比较强,但是实际动手能力和项目经验较少。有很多是硕士或博士毕业后就进入教学岗位,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还有一些老教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知识结构比较陈旧,不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这也是上述第二点不足的深层次的原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和项目经验自然不能满足嵌入式研发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

三、以产品为导向的高职嵌入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高职学生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等特点,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校嵌入式专业逐步形成了以产品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通过对嵌入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确定适合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以产品为导向、能力培养为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计划通过每个学期的学习,学生能进行相应产品的软件开发;最后,以理论实践相结合、偏重于实践为原则自主开发核心课程教材。

1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调研,结合高职教育特色及高职学生特点,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使用国际上最新的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熟悉嵌入式软件开发规范,具备较强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软件工程素养,能顺利地进入相关应用领域,从事嵌入式软件开发、测试及软件技术服务与销售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嵌入式从多就业岗位中,确定我们的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为: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开发工程师、单片机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产品销售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等职业岗位。

2 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嵌入式专业学生将来就业大都从事和某类产品相关的开发工作,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包罗万象,把所有相关产品的开发技能都纳入到方案中,只能是选择几种通用性较强的产品做为教学重点。我们选择了以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来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第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第三部分,以产品为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第一部分主要是政治、英语、数学等必学课程,第二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一些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学习基本的计算机语言及编程能力,第三部分以相应的产品以导向,选择开发这类产品所需要的技能相关的课程为教学内容。

嵌入式人才培养篇5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实践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设计型引导式教育

作者简介:张腾飞(1980-),男,河南商丘人,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王保云(1967-),男,河南信阳人,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江苏南京21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研究课题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1XSG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057-02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结合专业特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工程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

结合嵌入式系统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出发,本文提出了基于问题设计型引导教育的先进理念。将问题设计型引导式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化实践创新能力拓展相结合,以嵌入式系统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实验平台建设为支撑,构建了嵌入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创新实践项目、科技创新竞赛以及实际工程项目的驱动下,强化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一、将问题设计型引导式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嵌入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教育学家斯金纳曾言:“在教学中成功的设计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去思考,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可见,问题设计是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主动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此,在嵌入式系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出了“问题设计型引导式教育”的理念,并与学生的个性化创新能力拓展相结合,贯穿于嵌入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在嵌入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观念。为充分激发学生对嵌入式实践创新的兴趣爱好,采用“工程需求、技术问题、理论要点、解决方案”分层递进式的问题设计型引导教育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技创新和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嵌入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应重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感知过程、理解过程和反馈过程。在嵌入式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中,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采用面向实际嵌入式工程应用的问题设计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嵌入式系统知识结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训练,并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因为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要。

在面向实际工程应用的问题设计时,注重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和认知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层次和个体差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问题设计,并突出问题设计的导向性、趣味性、开放性及综合性,为学生嵌入式系统的实践创新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构建较为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培养嵌入式系统实践创新人才

为提高学生的嵌入式实践开发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放弃传统的将单片机与aRm分开单独授课的教学方式,综合考虑嵌入式系统与其他相关先修课程、单片机与aRm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中断系统、串行口等模块为例深入精细讲解其基本原理及接口的扩展技术;而aRm资源丰富,则重点强调其体系结构及实用的设计开发技术。

放弃采用固定教材进行讲授的传统做法,而是将许多具有一定趣味性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工程应用实例引入教学内容,不断将最新的成果转化为课堂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案例。并按照“工程需求、技术问题、理论要点、解决方案”分层递进式的问题设计型引导教育方式进行讲授,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强化基础、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突出创新”为指导思想,构建了模块化的嵌入式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所示。

图1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内容体系

三、构建模块化、开放性创新实验平台,促进嵌入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在嵌入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创新实验平台的开放性。依托嵌入式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构建了多样化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开发平台,包括80C51、mSp430、aRm、DSp等系统开发平台,如图2所示。

为便于学生的科技创新,配备了多套不同规格的仪器仪表设备,并建立了创新实验室的元器件库。与美国风河公司、北京合众达等建立了校企联合创新实验室以及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主题创新、实践平台。

另外,在学校自制实验仪器设备专项经费的资助下,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驱动,完成了嵌入式Cortexm3开放实验模块化开发平台的研制。该开发平台的研制理念是:同时注重嵌入式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两个方面,让学生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尽可能多地接触更多、更新的技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实践与创新。

四、构建基于问题设计型引导式教育的嵌入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在嵌入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切实践行“动脑与动手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将基础实验、提高实验、综合性实验与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本科毕业设计及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等环节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嵌入式系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根据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差异,考虑培养过程各个环节的需要,从整体出发,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由浅入深对工程应用实际需求进行问题设计,完成一系列环环相扣、逐层递升的实践训练,引导嵌入式系统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向纵深推进,构建循序渐进的嵌入式系统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如图3所示。

图3嵌入式系统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五、结束语

针对嵌入式系统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问题设计型引导式教育”的先进理念。以“强化基础、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突出创新”为指导思想,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嵌入式系统教学内容体系。结合工程项目的应用需求,构建了接口开放、便于二次开发的多样化嵌入式系统实验开发平台。以此为基础,通过导向性、趣味性、开放性及综合性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完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系列环环相扣、逐层递升的实践训练,从而引导创新人才培养向纵深推进,构建了循序渐进的嵌入式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王仲炎.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张腾飞,顾亦然,郭前岗.“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8):53-54.

嵌入式人才培养篇6

[摘要]自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正式确立为国家战略后,各行业贯彻落实这一战略作出了许多的努力。教育行业也无不例外,以往财经类高校营销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老化与新形势新下的战略思想出现了许多弊端,从而导致财经类高校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状况不佳。本文就营销专业“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融入“互联网+”新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如何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社会环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http://

关键词]“互联网+”;“嵌入式”校企合作;营销专业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李总理提出“互联网+”的战略构想,高校面临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重大挑战,同时各个财经类高校也就新形势下人才如何适应社会需求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具体实践的工作。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远不能够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物质条件供大于求的现状下营销是各个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按常理营销人才本应是“抢手货”。而近年招收营销专业学生多,培养的学生素质低能力差使得用人单位对营销专业需求量不高,就业因此也不景气,长此以往造成了恶性循环,专业失去比较优势。

二、目前财经类高校营销专业“嵌入式”校企合作的现状

1、功利性过强、形势化太重。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学与用”接轨的情势下,教育部门要求学校要与企业接轨与市场接轨,同时也将其作为了高校评估、排名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财经类高校“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大多是为了寻求名利求生存和发展。而要企业方主动要求和校方合作少之甚少,大多企业认为如今的大学生普遍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更谈不上为企业能够解决具体实际的问题。因此“嵌入式”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就局限于提供学生毕业实习、参观考察、教师的培训、企业导师讲座等。这些形式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也跟不上网络经济的发展需要更跟不上企业真实的人才需求。久而久之领导们形成了通过走访关系建立起来的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也就追求形势旨在评估中能够过关、排名中能靠前,自然也就加入了功利性元素。

2、缺少财政和政策的支持。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营销类专业在实际的市场需求中需求的是高素质、高标准的营销专业人才。但要企业在高校未毕业的学生中投入大量的资金给高校作为科研和教学基金这是不现实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对营销类专业的投入也远不及工科类专业的投入;政策上的玄虚较大。因此营销专业“嵌入式”校企合作的模式也就不能够真正达到学校与校企合作单位预期设想和规划。

3、校企合作把学生毕业实习希望寄托过大。“嵌入式”校企合作的初衷是企业方与校方各取所需互利互惠;校方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等条件,企业为校方提供委培岗位和人才需求的方案以及资金等。而营销专业要真正落实这一培养模式,由于资金、实施条件等因素的局限性“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只能够过重的把希望寄托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实习上。而在学习期间受到条件的局限性,在实习过程中“学与用”自然出现脱节现象,学生在实习中不能与实践相结合,不能解决实践问题,自然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营销专业大学生在企业心目中不仅失去了比较优势而且还失去了校企合作的信心。

4、财经类高校营销专业优质生源较少无法满足社会所需。2009年以来营销专业优质生源较少。文科知识大多是靠记忆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性思维比较局限,而营销专业恰恰是需要学生有灵活的思维、敏锐的观察、创造性的思想活动、良好的沟通能力等。尽管他们在大学学习成绩优异,但一旦走出校门也不是那么受到“欢迎”。

三、财经类高校营销专业“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融入“互联网+”新模式探讨

1、市场营销专业应与电子商务专业的融合。随着互联网和电商产业的发展,社会对网络营销人才需求越来越高。“互联网+”不能够是简单的在技术上“+”而是应该在模式、思维、管理理念的创新。将营销专业实现转型升级,融入“互联网+”的形势。首先是在专业结构上的全面调整。将营销专业融入更多的电商元素,融入“互联网+”的思维。在“互联网+营销”的模式下构建专业体系。在政府财政与政策的支持下校方通过与企业开展“嵌入式”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校方与企业共建专业网站,市场与教学环境一体化经营;实现电商专业和营销专业的互动式发展。企业方与校方商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互派导师使学生学习的营销知识紧贴市场符合“互联网+”的理念。

2、营销专业“嵌入式”校企合作应为“互联网+专业市场”奠定基础。营销如今已是全面的升级版。因此要想实现营销专业“嵌入式”校企合作融入“互联网+”的新模式,校方应该积极主动向国家申请专项基金实现教学设施与“互联网+”模式相匹配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企业合作方也应为校方提供更多的电商和网络销售的机会,并且配合校方完善在线交易、电子支付、在线洽谈、在线物流等功能与企业相对接的实体网络体系。为该专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化服务和创业就业平台。

3、加强对专业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时代在发展,“互联网+”的时代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也不可能立马能够适应新时代需要。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在“互联网+”的情势下联合国内外优势企业对营销类教师开展定期的培训,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开展专业教学和实训教学。

4、将“嵌入式”校企合作与“互联网+市场营销”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国电商学院作为一个“互联网+”时代大型电子商埠它的成立给营销专业带来了契机。教育部门应该组织高校与一些大企业相对接,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将“嵌入式”校企合作与“互联网+营销”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让我们的营销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接触到新的知识,能够与时代要求接轨并学以致用。

四、结论

总之该专业学生赶上了“互联网+”和“一带一路”战略时期。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给我们营销专业学生提供了无限发展平台;互联网的兴起营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各行业开始利用这一机遇开始抢占市场。“互联网+”的到来给营销带来了一场质的改变,当务之急高校应该与校企合作方做好产业链上的配套服务整合优秀资源;培养营销专业人才应将该专业“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融入“互联网+”与这个时代接轨,培养真正的社会精英。

http://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新闻,2015.05.

[2]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5.03.05.

[3]杨瑜.当前国内外校企合作现状综述.《科技研究》.2014年第14期.作者简介

熊劲松,男,湖南桃江县人,湖南都市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嵌入式人才培养篇7

关键词:嵌入式aRm;教学;职业能力

一、引言

职业能力是新时代下社会对从业人员提出的新要求,现代企业在挑选毕业生时也越来越注重其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特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特定能力主要是对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上的能力的要求,职业核心能力是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之外的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高职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导向。本文以嵌入式aRm技术的重要性为出发点,通过对aRm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论述,讨论如何通过aRm课程的教学来培养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二、aRm学习与职业能力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成熟发展,人类进入了所谓的后pC时代[1],嵌入式系统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嵌入式系统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安全安防、电信、家电控制、医疗仪器等领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消费家电的智能化,嵌入式系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当前,嵌入式系统无疑是最热门并且最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

32位处理器的性能不断提高,价格却越来越低廉。笔者通过市场调研发现,aRm技术人员存在严重的缺口。根据深圳人才热线2009年相关统计,32位嵌入式招聘职位和应聘人数比例是1:5,市场对32位嵌入式人才需求非常强烈。企业对学生控制类知识技能要求由原来的需要掌握单片机的知识技能到掌握更加复杂、先进的嵌入式32位处理器aRm的知识技能要求。高职电子、通信类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子产品调试、维护、使用、初级设计等工作,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嵌入式理论水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为适应人才市场基于技术更新对人才知识技能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在电子、通信类专业有针对性设置嵌入式aRm课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设置合理的学习内容、有效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经过aRm嵌入式课程的学习后,能够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极大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层次,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三、嵌入式学习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嵌入式课程体系中,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基础、单片机技术、C语言、protel技术是必修的先修课程,根据企业对高职嵌入式系统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结合高职教育特点,笔者认为,高职嵌入式教学应该定位在嵌入式消费电子方向,重点在嵌入式aRm芯片硬件架构、开发环境搭建、开发工具的使用、熟悉嵌入式开发流程、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辅之以大量的实践环节,学生可以很好的胜任嵌入式测试、售后技术支持、销售、生产等工作。这对学生嵌入式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本文主要论述实践教学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尤其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又因为嵌入式aRm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嵌入式aRm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强化综合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形式应该多样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组织与实施。

首先,应该以强化基础训练、强化专业技能为实践教学的基础,通过在实验设备上的基础的实验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嵌入式的基本理论、了解相关开发流程、熟练操作开发工具与熟练搭建开发环境,这样使学生具备了进入嵌入式领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

其次,在基础的实验环节之后,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能力及特长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项目式实践教学。如分成嵌入式硬件和嵌入式软件两个大方向,嵌入式硬件方向的学生主要进入嵌入式硬件设计、测试相关实践环节,嵌入式软件方向的学生主要进行嵌入式软件测试、嵌入式驱动程序开发、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等方面的实践学习。通过这种分层次、分方向的实践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发挥自己能力、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能够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提高学生积极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再次,对一些能力比较突出的优秀学生,可以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层次的培养。如以组织学生参加嵌入式方向竞赛、组织学生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做一些创新型的小产品的开发、吸纳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等方式进行。这样可以从各方面极大的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应用能力、开发能力。

最后是校企合作进行实践教学的方式,一方面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制定实践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安排到企业实际岗位上去进行实践学习,用以对学生的嵌入式系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言意义重大,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在嵌入式教学中,实践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其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方面,为了培养适应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创新型it人才,必须突破以往那种老师单向授课方式的实验、实践教学方式,在新的形势和要求下,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讨式的教学模式[3],这样这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学生利用包括网络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进而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由于课时有限,而嵌入式技术的掌握又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践操作上,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学生课外自主实践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p#分页标题#e#

四、结束语

被称为pC和因特网之后伟大发明的嵌入式智能[4],已成为继it网络技术后又一迅速发展的技术方向。社会对嵌入式系统开发、测试与销售人员的需求一直是非常强劲的,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开拓创新,积极引入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通过对人才准确定位、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及合理的教学方式下,培养能够突出高职特色的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的信息类人才。

参考文献:

[1]唐建清,穆振海,邹国霞.Linux在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必要性探讨.软件导刊,2009.7

[2]李征罗,大晖.高职院校开设aRm嵌入式系统课程初探.中国新技术产品,2009.10

嵌入式人才培养篇8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嵌入式软件;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7-0035-03

嵌入式系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家电、通信设备、医疗仪器、智能仪器等众多领域,“嵌入式无处不在”已成为现实。而社会对掌握嵌入式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嵌入式软硬件工程师成为未来几年最为热门的职业之一。2004年6月,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计算机协会(ieee-CS)和美国计算机学会(aCm)公布了“计算教程2004”(ComputingCurriculum2004,简称CC2004)。CC2004对原“计算教程CC2001”四个专业方向进行了修改和扩充,并给出了新的评述,其中在计算机工程专业课程中将嵌入式系统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分两个学期进行学习。可见,国内外将嵌入式技术人才的培养已经作为一个重点方向。本文根据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学体系,对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增设嵌入式软件专业方向进行探讨。

1增设嵌入式软件专业方向的可行性

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处理器的出现,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以其小型、价廉、高可靠性特点,迅速应用在智能化控制领域中,这使计算机失去了原来的形态与通用计算机功能。为了区别于原有的通用计算机系统,把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实现对象体系智能化控制的计算机,称为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简称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所涉及到的知识有电子工程、通信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在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中,人才可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搞硬件设计,他们大多数在本科阶段学习电子类或通信类专业;另一类主要从事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他们大多数在本科阶段学习计算机专业。嵌入式产品硬件设计完成后,后期工作主要靠软件技术人员进行开发与设计,不同的软件体现不同的功能,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软件开发与设计占总工作量的80%左右,所以在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中需要更多的嵌入式软件开发人才。

目前,我校从事嵌入式应用方向研究的教师有16人,其中副高以上5人,讲师5人,助教6人,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有8人,在读研究生4人。与嵌入式相关的实验室有计算机组成、接口实验室,以51序列为主的嵌入式实验室,以aRm7为主的嵌入式实验室,正在筹备的以aRm9为核心的嵌入式实验室。

从社会需求、师资力量、实验室建设等多方面可得出,在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增设嵌入式软件专业方向是可行的。

2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2.1培养目标

嵌入式软件专业方向是以应用为主的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和软件开发的过程,掌握必需的嵌入式软件理论、主流嵌入式系统硬件架构,和嵌入式软件编程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从事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应用型人才。

2.2培养规格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软件方向)的学制一般为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培养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1)职业素质

现代企业需要的人才是职业化的专业人才,企业选拔、考核人才主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考核,德排在首位,因此,职业素质是培养嵌入式软件人才的基础。在计算教程CC2004报告中,各专业方向的知识领域中都包含社会和职业生涯方面的知识,涉及与计算相关的哲学、历史、社会、职业和道德责任、知识产权、隐私和公民自由、计算机犯罪等内容。通过这些知识体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一个合格的人才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2)专业能力

嵌入式系统专业方向知识结构比较庞大,为了在本科阶段培养出合格的嵌入式软件专业人才,需要将计算机知识、嵌入式系统知识、相关交叉学科(电子、通信)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形成嵌入式软件专业方向领域知识。

(3)实践能力

培养嵌入式软件人才,工程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要求学生能借助于硬件开发平台进行实际的研究与开发,并且要求学生具有独立设计产品的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这就需要在实践技能训练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3课程体系结构

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出发,分析现阶段嵌入式相关产业领域、行业人才需求特点及发展趋势,合理地安排课程,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根据培养嵌入式人才的能力构成将所学课程归纳为如下五个模块:

人文社科模块(a模块):在于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让学生对社会环境有所认识和了解。可安排政治思想、形势与政策、法律等人文社科方面的课程,大学语文、英语、体育、心理学、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以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相关的课程也放在该模块中。

基础学科模块(B模块):在于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主要安排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方面的基础课程。

专业知识模块(C模块):是体现本专业业务能力和素质的核心、涉及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有离散数学、电路与电子学、逻辑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嵌入式系统概论和学科前沿讲座。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嵌入式微处理器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方法学、Java语言程序设计。

实践教学模块(D模块):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操作技能,主要安排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职前培训或案例分析等环节。

专业扩展模块(e模块):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适应能力,该模块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可分为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必修课程主要有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式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DSp软件开发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专业任选课程可安排多种不同要求的选修课,任选课有windows环境与编程、面向对象技术、无线局域网、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安全技术、J2me、移动通信、家庭网关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winCe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传感器概论等。

4实验室建设

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嵌入式软件开发与设计技术,必须建立嵌入式软件实验室,在建立嵌入式软件实验实之前,首先要对嵌入式实验课程内容、实验体系、实验室师资队伍等诸多方面进行详细设计和规划,以保证嵌入式软件实验室能够满足学生掌握嵌入式软件开发与设计的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实验室要配备相应的硬件开发环境和软件。硬件包括开发板、仿真器等必须的硬件设备,最好采用以aRm9为核心的实验开发平台,软件包括常用的Linux、μC/oS、Vxworks、winCe等常用操作系统,以及相应的软件开发工具。实验室要有经验丰富的、具有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进行实验指导。

5结束语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设置嵌入式软件专业方向是可行的,它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嵌入式系统将多种学科交织在一起,所以在制订教学计划,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各学科的知识点,形成嵌入式软件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独特体系。

参考文献:

[1]魏洪兴,王田苗.软件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研究[C].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嵌入式系统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ieeeComputerSociety/aCmtaskForceonComputingCurriculum.ComputingCurricula-Computerenginnering“iron-manDraft”.June8,2004(/ece/CCCe/).

[3]康一梅.嵌入式软件工程人才系统化教育探索[C].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嵌入式系统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2006年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嵌入式系统教学研讨会第一届全国嵌入式系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嵌入式人才培养篇9

1实训基地建设依据

实训基地建设首先是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其次是满足社会培训的需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瞄准职业岗位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进行设计,社会培训是为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职能,同时也是为了提高设备投资效益。

1.1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实现的整体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部分,建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力体系、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天津职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依据:

(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知识,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了解嵌入式系统技术发展趋势,初步掌握嵌入式系统构架设计基本知识,熟悉嵌入式软硬件模块设计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嵌入式软件实现技能、嵌入式硬件实现与调试技能、嵌入式系统测试技能,具有嵌入式产品营销及技术支持能力,具有较强事业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专业人才能力体系

分为基础能力、单项能力和综合能力。基础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主要完成技能点的训练;单项能力是相关技能点的集合,能够形成单项任务的操作能力;综合能力是针对职业岗位的要求,对学生上岗能力的综合训练。能力体系结构如图所示:

(3)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是人才培养过程的课程分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要与课程体系设计紧密结合,保证每门课程有效实施。

(4)专业实训基地

可分为公共基础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基地。公共基础实验室借助学校共享实训基地:嵌入式系统实训基地主体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专业服务,突出学生嵌入式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可用来培养其他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或专业延展能力,还可用来进行社会培训;顶岗实习结合了学生的就业岗位,以及主要就业去向。

(5)专业嵌入式系统实训基地

体现学生单项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嵌入式系统实训基地要突出职业特征、强化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1.2依据社会培训需求

高等职业院校主要肩负两项职能,一是学历教育,二是企业在岗或转岗人员培训。实训设备、实训内容和实训管理模式要与企业主流设备、主流技术和企业运作模式接轨,满足社会培训的需要。

2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2.1确定建设目标

天津职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

(1)实训基地功能

融技能点训练、单项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职业技能鉴定、科技开发、学生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服务区域经济,辐射周边地区。

(2)实训基地规模

建成5个能够分别容纳40名学生的实训室,包括:单项能力训练实训室3个,职业岗位综合能力训练实训室2个,其中,单项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嵌入式工控应用实训室、嵌入式网络应用实训室、嵌入式仿真实训室;综合职业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嵌入式系统开发实训室和嵌入式系统测试实训室。

(3)实训基地教学形式

基础能力训练属技能点训练;单项能力训练通常在仿真工作现场的环境下,进行任务式大作业操作,训练内容可借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综合能力训练结合工作岗位,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工作经验,通常在真实工作现场环境下,进行分步骤全流程综合性工作操作,训练内容可借鉴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工作项目。

(4)实训基地主要服务专业

重点服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专业,辐射带动“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

(5)基地主要服务社会

校企合作开发,企业员工、社会转岗人员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嵌入式师资培训,等。

2.2建设思路

(1)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2)与学生就业岗位对接

(3)每个环节要体现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4)强化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5)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6)能够对社会开展技术服务

2.3实现功能

(1)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建设专业课程教学

(6)社会培训

根据需要对社会人员和在岗人员进行转岗培训。

(7)生产性培训

对企业在岗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8)承接生产任务

综合实训室能够承接实际生产任务。

2.4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硬件资源主要是训练用设备。校内硬件教学资源要注重生产性和教学做一体,避免设备只能完成验证性实验,同时注意保持与企业实际应用的一致性。

(2)软件资源

训练内容、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均为软件资源。软件资源是保证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训练内容的设计要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结合企业对员工的日常技术考核项目;指导教师要由企业一线工程师承担,或是经过企业工程师指导、在企业经过顶岗实习的专职教师承担;实训基地要与企业实际工作场景相近或一致,突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管理方式要模拟仿真企业工作流程和工作岗位,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3实训基地实现途径

3.1校企合作

嵌入式人才培养篇10

>>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如何挖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基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嵌入式教学模式研究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嵌入式系统开发教学改革创新嵌入式系统教学中学生能力提升探索谈新时期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之路以设计能力为主线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探讨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慕课时代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的创新研究面向卓越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体系研究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法的研究高职院校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探讨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的研究基于嵌入式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的教学探讨嵌入式系统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嵌入式系统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3]王宜怀,刘晓升.嵌入式应用技术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15.

[4]王宜怀,陈建明,蒋银珍.基于32位ColdFire构建嵌入式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6-27.

[5]娄淑敏.浅谈高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09(16):6-7.

[6]付小晶,张国印,武俊鹏.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8):27-29.

ResearchonCreativeabilityfromtheaspectofembeddedSystemteaching

wanGZhi-chao1,wanGYi-huai2

(1.DepartmentofComputerScience,SuQianCollege,SuQian223800,China;

2.CollegeofComputer,SuzhouUniversity,Suzhou215006,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