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1:44

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篇1

一、数字城管“杭州样本”的主要经验

(一)建设经验――资源整合逐步向行业监管领域拓展

在建设上,杭州数字城管坚持走资源整合之路,在做强数字城管主平台基础上,逐步向行业监管领域拓展延伸。杭州数字城管没有单独组网,而是借助政务外网,实现了与数字城管各处置部门的互联互通;同时基于统一的数字城管网络数据库,实现了与公安视频监控、桥梁在线监测、地下水资源在线监测、城区防汛决策、环卫GpS、固废监管、综合统计、四化抄告等多个行业监管系统的“串珠成链”,建成了统一的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打通了“信息孤岛”,提高了资源使用率,大大提高了政府应对城市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处置能力。

(二)运行经验――全国数字城管领域首创“市场化采集”

市场采集、保质带量的发现机制,协同互动、分层交办的管理网络,效率为先、严格考核的制度设计,标准引领、法规定向的保障体系,以及快速回应、破难解困的城管服务等,是杭州数字城管保持快速、高效、良性发展的基本经验。

第一,市场采集、保质带量的发现机制

发现问题是数字城管的首道关。要确保问题的全面、及时、公正和准确发现,必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尽可能降低政府的成本投入,根据建设“效能型政府”的要求,杭州数字城管在问题发现上坚持政府“掌舵”,而将街面问题的采集这一“划桨”的具体事务交由市场化招聘的信息采集公司去完成,并通过合同设定和科学考评强化对采集公司的管控。从上线之初的“保量促质”、中期的“量质并举”以至目前的“保质带量”、落实“举手之劳”(信息采集员代为解决细小的城管问题)等,体现了较强的管理应变性和政策层递性,更好地满足了城市管理有机更新的现实需求。“市场化采集”也是杭州在全国数字城管领域的首创。

第二,协同互动、分层交办的管理网络

将“监督”和“指挥”职能剥离开来,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广数字城管的要求。如此既保证了各自独立,又能够提高效率。杭州数字城管按“一级监督,两级指挥,属地管理,按责处置”的模式,搭建了市、区两级数字城管网络。市级层面建立以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受理大厅为“监督轴”、市城市管理协同工作平台为“指挥轴”的“新两轴”,各城区政府设立二级协同指挥中心。市、区两级“协同平台”采取相关部门派驻的形式,将全市815家单位联接为可以实施扁平化管理的闭合网络,对数字城管问题实行分层交办,横向交由相关责任主体,纵向交由城区政府落实,强化了部门协同,增强了城市管理合力。

第三,效率为先、严格考核的制度设计

为不断提升运行实效,杭州市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了运行考核的倒逼机制。推行并完善了数字城管问题及时解决率考核,以及时解决率作为评价城区和市级相关部门(单位)数字城管运行绩效的唯一指标,将年度考核结果纳入市政府对城区政府的城管目标考核(占20―40%的权重),纳入市委市政府对主城区党委政府的经济、社会、文化综合考评指标之一,纳入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考核指标体系,对年度数字城管及时解决率考核排末位的,启动问责制。二是建立了配套的协调处置机制。坚持“问题处置在先,责任追究在后”,全面实施“代整治”,积极推行“备货制”,设立了“代整治”和“备货制”专项基金,建立了数字城管情况向市委市政府直报制度,确保问题的第一时间解决。

从图1数字变化可以看出实施数字城管问题及时解决率考核后,杭州数字城管运行成效逐年提升效果。

第四,标准引领、法规定向的保障体系

根据城市管理动态性、差异化的要求,杭州数字城管出台了《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件、部件立案、结案规范》,并逐年调整和完善,强化了刚性执行,减少“自由裁量权”。2008年8月,杭州还以“政府令”颁布实施《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对数字城管的实施职责、规划和建设、监督和考核以及法律职责等内容进行了明确,开创全国数字城管的立法先河,加快了数字城管的立法进程。此外,还落实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等。

第五,快速回应、破难解困的城管服务

随着杭州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管理破难解惑的任务日益艰巨,广大市民对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诉求也与日俱增。加强对这些“难题”和“诉求”的回应,开展各种公众所盼、发展所需的城管服务活动,是数字城管实现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杭州数字城管坚持“在您身边、为您服务”的根本宗旨,建立了全时段、广覆盖、多层次的回应机制。一是开通“12319”城建城管热线,建立全天候回应机制。通过与数字城管的并轨联动,实行全天候受理服务,全面受理城建、城管十二类问题以及停车服务诱导方面的咨询和投诉。二是开展近距离服务活动。会同相关部门,经常性地开展数字城管与12319联合进社区、进广场活动,面对面地释疑解困,帮助广大市民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开展专项整治普查,落实管理长效。充分发挥数字城管平台的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共开展各类专项普查300余次,为行业专项整治提供了及时、准确、翔实的数据信息,并将专项整治内容逐步纳入日常采集,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四是破解城市难题。围绕杭州市委、市政府推出的“停车新政”的实施,建设了停车收费管理服务和道路停车服务诱导平台,提供多种手段帮助市民实时查询泊位信息,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停车资源,缓解停车、行路“两难”,同时还合理缓解了“清洁难”问题。

(三)拓展经验――加速城乡一体的“大城管”格局形成

五年多来,杭州数字城管逐步建成为一个可延、可控、可深化、可连通的平台系统,推进了资源整合共享,加速了城乡一体的“大城管”格局的形成,在城市综合管理中发挥了作用。一是管理内容不断拓展。随着城市管理要求的不断调整和提高,杭州数字城管在管理时间、区域和内容上不断拓展延伸。城市管理事件(动态的“事”,即人的行为和自然因素)、部件(静态的“物”,即所谓的“城市家具”)由原先的122类问题增至201类,全面覆盖了城市街面、立面、水面、桥面等的“四化”(洁化、序化、亮化、绿化)管理问题。二是管理区域不断拓展。根据全市数字城管推进“三年计划”,坚持“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评价”,基于杭州市主平台,利用同一套硬件、软件和网络体系,全面建成了包含所属十五个区、县(市)在内的市辖城域统一平台,并探索建立了对应的运行模式,即:在主城区建立“一级监督,分级指挥”的“主城模式”,在副城区建立“一级监督、自行指挥、市级保障的“副城模式”。同时提出向区域内各中心镇覆盖的“三年计划”,萧山的临浦镇和余杭的余杭镇数字城管已上线运行,开创了依托区平台,建立两级监督、一级指挥、按责处置、区镇联动的适应城镇实际的数字城管运行新模式。目前,全市数字城管覆盖面积已达404.19平方公里。

二、数字城管“杭州样本”的启示

(一)开辟民主参与新途径,逐步消解了城市管理方面的“政府失灵”问题

通过对数字城管“杭州样本”的研究,不难发现信息采集的市场化模式是其最大的亮点。这一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一方面实现了数字城管监督与指挥职能的剥离,而将其中的监督职能交由通过市场化招聘的“社会第三方”――信息采集公司去完成,以市民的眼光巡查发现街面问题且都做到有案可查,从而直接将问题的发现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使之更为阳光、公正、客观,开辟了社会公众民主参与的新途径,实现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市场对公共事务的互动合作管理;另一方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资本特性,使各采集公司这一“市场主体”在数字城管工作中奋发作为,积极参与竞争,不仅成为街面城管问题发现的最主要力量,而且不断向城市摸底调查、行业监管、重大节会保障等城市管理的多个领域延伸,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综合效益,参与解决了很多政府想管也管不了、管得了效率也不高的事情,使政府得以在众多繁琐的复杂事务中“华丽转身”,不事“划桨”而专事“掌舵”,逐步消解了城市管理方面的“政府失灵”问题。

(二)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开拓了数字城管发展的广阔空间

杭州数字城管积极适应政府职能的转型,几年来不断拓展参与社会管理领域,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从市容、市政、公用、环卫等街面问题发现到破解停车、行路“两难”,从城市日常“四化”(洁化、序化、亮化、绿化)管理到渣土乱倒、广告整治、重大节会保障等突击治理,从防汛抗台、防雪抗冻等应急管理到古井保护、夜市设置、“盲流”管理等城市摸底,从高考考场外秩序、夜间噪音扰民、“文明工地”管理到“背街小巷”、庭院改善、截污纳管等民生工程管理,等等,涵盖城管、交通、环保、教育、绿化等多个行业的管理需求,涉及百姓的就业、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提供了全面、及时、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成为了城市实施综合管理的一个有力抓手和重要平台,而且还有进一步延伸和拓展的趋势,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通过展示民主、效能政府的良好形象,为实现数字城管快速发展积累了丰厚的社会资本

是否具备丰厚的社会资本,是影响政府绩效提升的重要因素,也是数字城管实现科学发展的促进因素。从实践层面看,社会资本与政府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一个政府积累的社会资本越多,绩效就越高;反过来,一个政府的绩效越高,便越能促进社会资本的进一步积累。杭州数字城管在实施中,始终坚持以“市民利益无小事”为宗旨,建立了多渠道的问题解决和为民服务机制,通过“三进四问”(进基层、进广场、进社区;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绩于民)服务、开通“12319”全天候受理热线、邀请市民代表亲临体验等途径,架设与市民沟通和互动的桥梁,社会公众对数字城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进一步提升。据杭州统计局连续三年对5000名市民的问卷调查,市民对“数字城管”保持了较高满意度,2010年达到了98.4%。

(四)坚持新型城市化、城市网格化的“双轮驱动”,是数字城管实现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新型城市化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加快转型、体制加快转轨、社会阶层加快转换、发展方式迅速转变的新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它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基础,以现代交通通讯网络为物质技术手段,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合理的结构和空间体系、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并以城乡和谐发展为目的,城市带领农村发展,从而形成国民经济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其核心是城乡和谐发展、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它并不单是以城市人口占全区人口比例的大小作为城市化的唯一标志,而是以要素互补、城乡一体、共同富裕,全面流动为标志,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共生。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为标志的新型城市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形态、经济形态、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的统一体。杭州数字城管是适应本地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并在新型城市化的推进中不断赢得新的发展机遇。在2008―2010的三年间,杭州数字城管坚持“平台统一,梯度管理”的拓展原则,覆盖区域由起初的四个主城区拓展为覆盖市域内全部十五个区、县(市),并逐步向城郊结合部、城中村和中心镇延伸,既消除了各区、县(市)发展数字城管的资金和技术顾虑,又满足了城乡居民不断提高的城市管理诉求,促进了城乡一体和社会和谐。

城市网格化是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根据城市区、街道、社区行政区划设置和城市地面建筑、道路、水域分布实际情况,按照方便管理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地将城市所辖区域划分成许多个网格单元,对每个单元网格内的城市管理对象实施责任制管理和监控。数字城管将城市管理区域划分为从区、街道、社区到单元网格的4个逐层包含的管理层面,由此,城市管理就建立起一个分层的、精确的、立体的、透明和可控的管理空间,即网格空间,实现管理空域、管理对象、管理过程、管理部门和社会参与者的整体融合。在基于网格空间的城市管理中,城市管理过程与空间数据和行为属性通过网格做到密切相关,城市管理者可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反映问题,快速处理问题。从理论上讲,一方面,城市管理可能遇到的所有事件都将能够纳入网格化管理的范畴,具有极大的延展性和动态包容性;另一方面,所有相关的城管职能部门,均能从网上获得归属自己管理的信息,具有一网多用和资源共享的优点。目前,杭州主城区有10074个单元网格,建立了200余万个部件数据库。网格的划分,构成了实施精确城市管理的基础条件。网格思想的可贵之处,在于管理责任的精确化,即网格内的每个城市管理对象(事件、部件)的责任主体和属性要素都十分明晰,可据可查,为实现数字城管问题准确和及时处置提供了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杨重光.新型城市化是必由之路[J].理论参考,2010(2):9-11.

[2]牛文元,李倩倩.可持续发展,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认识[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10(1):14-20.

[3]张勇进.基于网格空间的城市管理创新[J].行政论坛,2008(3):83-86.

[4]阎耀军.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城市问题,2006(2):76-79.

资讯

促进专业人才培养,加快技术创新

――北京成立城市照明协会

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篇2

关键词:城市管理;信息化;数字化;解决方案

1背景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中国经济未来20年发展的两大主线,预计在2013年前后,中国的城市人口将首次超越农村人口。同时在未来的40至50年内,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将净增6亿。这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将对城市规划、管理、社会稳定与安全等各方面提出严峻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依靠传统的城市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需求,城管之间的信息孤岛等遗留问题也加大了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困难。精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提出,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变革,将推动城市管理真正走向数字化、信息化。

2数字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行业终端(含数字城管终端应用软件)和政府内部办公系统,通过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从而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进行监督、管理和预警的一种系统。数字城管从更新城市管理理念入手,以应用和需求为导向,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通信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提出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

在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如图2所示的城市安全运转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从城市管理部门的需求出发,重点保障地铁、公交、市政桥梁、隧道、高架等各类大型市政设施的安全运转,保障燃气安全、供水安全、排水安全等,建立防汛抗台等应对自然灾害的安全机制。城市安全运转在线监测系统包括市政桥梁隧道在线监控系统、防汛决策指挥系统、路灯监控系统、排污及河道水质监测系统、燃气监管监测系统、公交车辆GpS监控系统、城管车辆GpS监控系统等监控、监测、监管系统。

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曾经参与了住建部信息采集方面的标准制定,利用多年的采集管理探索和服务历练经验,辅以特色制度化管理模式与方法,整理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各地数字城管信息的采集管理制度、规范和标准,从而使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进而实现绩效的远程管理。

3数字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的主要优势

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这种数字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首先在浙江省杭州市进行了试点,结果证明其全国管辖度和复杂问题处理能力强。系统注重城管数据分析,并能结合业务提出各类城管指数,帮助城管业务提升。

该系统可以帮助城市管理实现五大转变,即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偏重管理向监管并重的转变、小城管向大城管的转变。

同时,试点也取得了三大成效:即案卷处理效率取得质的飞跃、优化了监管和工作流程、提升了公众满意度。2009年度,杭州市市民对数字城管工作的满意度为98.4%。

另外,通过该系统也提高了城管部门的办事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可实现高效协同和强化科学考核,促进城市长效管理。便民利民惠民,大大提升了民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4成功案例

目前,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这种数字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已经有多项成功应用的案例,其中包括杭州数字城管项目、南昌数字城管项目、温州数字城管项目、大庆数字城管项目、天津河西区数字城管项目等。

城市管理工作点多面广,通常包括交警、治安、消防、环保、工商、城管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以前的工作流程多以“区查区改”为主,收集问题和处理问题合一,因而投入运行的成本比较大,管理协调层级较多,效率较低。这里将其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1)政府管理缺位,没有形成监管分离的管理体制;

(2)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

(3)缺乏高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4)城市地下管线未纳入管理范畴;

(5)重要市政设施和公用服务事业缺乏有效监测手段。

针对上述问题,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同时提出了优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推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包括问题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结果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等七个环节。整个系统的功能模块组成如图3所示。

图3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组成

数字城管在完成网格化数字城管系统之上,可实现数字城管效用的不断提升,并可对数字城管运行模式进行拓展,做细、做深、做透信息采集市场化;将管理对象从地面延伸至地下;创新城市安全运转在线监测。

数字城管能拓展的系统包含桥隧在线监管系统、亮灯在线监管系统、排污在线监管系统、污水在线监管系统、节水在线监管系统、地下水在线监测系统、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地下应用管理系统、行政许可审批系统、环卫车辆GpS监管系统、固废处理在线监管系统。

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篇3

——河南云中鹤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周年成长回顾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当今世界,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只有紧紧拥抱数字经济浪潮,才能跨越赶超、实现引领。

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国家智慧城市创新实践研究基地和我省首批“全光网”城市,近年来,我市乘着信息革命浪潮和高质量发展大势,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从无到有,已经形成集聚发展态势,为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提供着有力支撑,勾勒出鹤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框架,培育了高质量富美鹤城建设的新动能。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2019年9月30日,作为市政府与京东集团战略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由鹤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京东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农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河南云中鹤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中鹤公司)在抢抓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这一机遇中应运而生。

能谋势者必有所成。一年来,云中鹤公司踏准高质量富美鹤城建设的节拍,依托鹤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京东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的优势和资源,专注探索智慧城市集约化建设之道,成为鹤壁东区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风劲扬帆正当时。一年来,云中鹤公司以技术创新打造城市服务新体验,以技术集成打造城市最大公约设施,以生态孵化打造产业共同体;在助力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等工作中贡献着强而有力的力量。

(小标)为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提供“数”的支撑

如今大数据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在便利店,刷一下脸就能支付;在家里,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可工作;出门办事,数据代替人工“跑路”,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

得数据者得天下。在数据已成为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新型生产要素的当下,谁能率先驾驭新动能,谁就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下一站赢家。

走进鹤壁东区,无人超市、无人餐厅、智慧书吧、智能灯杆、智慧公交站……处处散发着数字经济的魅力,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智能要素积聚之城。随着越来越多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重点项目落地,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生态链正在不断完善,营商环境、发展潜力等方面优势日渐彰显,我市已然成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沃土。在鹤壁东区,众多企业正托举着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经济引擎,云中鹤公司便是其中一家。

置身于信息革命浪潮和高质量发展大势中,作为一家成立一年的“新”公司,云中鹤公司深刻地理解到新兴产业发展的好不好,不单单是引进几家龙头企业的问题,更重要在于能否形成具有成长性、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各生态链企业分工合作、延链补链,进而集聚发展、实现规模效应。

如何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化运作的最大能效,将数字经济做大做强?如何立足鹤壁,为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提供“数”的支撑,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最大贡献?是云中鹤公司一年来的重要课题,而云中鹤全体员工,用一年的发展给出了答案。

——在运营模式方面,云中鹤公司坚持“政府指导、国有控股、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形成“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的多元化协同创新机制。以开放数据和释放需求为源头活水,拉动更多更多资源汇聚多元化创新力量,发挥数字经济的行业平台作用,鼓励人才引入,加强技术交流,引入专家把脉,帮助本地企业提升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为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在打造“数据开放+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上,云中鹤公司坚持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在市直相关单位的指导下,依托京东云强大的数据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以企业为主体,着力推进数据汇集和发掘,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释放技术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在扎根本地,培育产业生态上,云中鹤公司协助政府部门高效汇聚多方数据,确保数据权威性,并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保障服务,进而激发不同交易主体的积极性,扩大参与主体范围,打通数据壁垒,降低数据“跑路”成本,大幅提升数据间的运行效率,推动数据交易从“商业化”向“社会化”、从“分散化”向“平台化”、从“无序化”向“规范化”的转变,实现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数据对接交换,促进产生生态链的建立与完善。

当前,我市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这一方面有利于推动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借助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为传统产业赋能,驱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另一方面也有益于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渗透,培育数字生活新生态,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深化智慧社会建设;同时还将形成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引领和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

云中鹤公司总经理邱爱军介绍,大数据是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模式、生态体系等方向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掌握和运用大数据的能力正日益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一年来,云中鹤公司经过对《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鹤壁市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的学习研讨,细化了公司重点发展任务,完善了建设内容设计。同时,结合我市发展实际与投资战略规划,向政府部门提出了明确大数据产业统计体系,建立大数据产业运行监测机制;深化、细化重点发展任务建设方案,统一管理形成工作专栏;补足完善联动机制,建设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大数据为主线、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数据供应链”;利用区块链等新型技术,提升大数据安全及敏感信息管控能力等建设性意见。

一个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正逐步凸显,激荡起阵阵新浪潮。

(小标)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贡献“云”的力量

城市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缩影,而当前方兴未艾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可以作为一个地方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帮助我们将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衡量数字经济的产出和效益。

建设智慧城市最终是为了提升城市的管理和治理水平,城市的管理好不好、老百姓幸不幸福,取决于管理水平的提升。所以,智慧城市不单纯是城市的信息化,更应该是城市发展方式的智慧化。

8月20日,《鹤壁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明确了我市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要注重公众体验,实现服务普惠便捷;提升产业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平安和谐;加强集约共建,夯实城市基础支撑4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与发展重点,是我市多年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的成果和经验的总结,更为我市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了急需的指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的共性标准,为参与建设智慧城市的各级建设方提供了详实详尽的指导说明,对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在云中鹤公司副总经理朱鹏伟看来,《方案》紧盯建设“高质量富美鹤城”发展目标,顺应“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发展趋势,以“数据驱动、服务导向、智能应用”为核心理念,以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促进惠民服务、产业创新和政府治理能力提升为重点,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深入集成应用为手段,对建成“一端”智享生活、“一体”连接政企、“一台”汇集数据、“一心”统筹城市运行、“云网融合”夯实数字基础的新型智慧城市体系,建成“感知敏捷、资源共享、服务优化、生态协同、产业共生”的新型智慧城市指明了方向。

9月29日,云中鹤公司凭借雄厚的技术优势,在我市新型智慧城市项目一期中成功中标。这意味着云中鹤公司在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在信用、教育、公安、应急、医疗、交通、环保、消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等共计15个项目将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京东作为云中鹤公司的投资方,其在智慧城市相关技术方面具有多项唯一性的核心专利技术。而且京东已经将智慧城市相关专利、软件著作权许可给云中鹤公司。”邱爱军介绍,云中鹤公司已实现与我市相关委办局沟通对接,具备跨部门协调以及解决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

同时,鹤壁市京东云计算中心由云中鹤公司负责整体运营管理;云中鹤公司将依托京东云的关键核心技术,提供长期、稳定的本地化服务,保证数据的统一管理,保证运行系统的安全、稳定,实现整个智慧城市业务管理和后续服务的一致性,最终实现“鹤壁新型智慧城市1234”(一个中枢平台、两大功能中心、三大支撑体系、四大创新应用)的整体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实质上是一个城市以信息化为手段,实现城市科学化、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与社会民生的公共服务,建设范围涉及思路、策略、方法、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和领域。”云中鹤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李超迪介绍,规划建设方案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顶”,是智慧城市科学化、集约化、可持续建设的基础。

同时,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管理机制、技术路径、建设周期等原因,现实中的智慧城市建设普遍存在标准不一、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问题,集约化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主体的重要要求。云中鹤在市委、市政府和京东集团的支持下,将秉持集约化原则,致力打造高效和谐的智慧鹤壁,并形成完善的技术、产品和运营体系,为云中鹤的发展奠定基础。

“云中鹤公司将严格落实《方案》内的工作部署要求,理顺智慧城市投资运营思路和操作规程,在先行先试中不断积累经验,确保圆满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李超迪说,本着建设参与方的工作职责要求,他们将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从规划入手,以智慧规划引领城市智慧的发展,循规律、练内功,进一步深化、细化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坚持“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和“一体化”建设原则,实现鹤壁智慧城市从数字化到智慧化升级,丰富覆盖维度和建设内涵,最终实现综合竞争力显着增强、城市影响力显着增强、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生态承载力显着增强、群众幸福感显着增强的城市发展目标。

日前,云中鹤公司接到市发改委邀请,将于今年12月代表鹤壁市参加2020年北京智慧城市博览会。“公司一体谋划、整体推进的发展局面已初步打开。”邱爱军说,他们将通过智慧鹤壁项目的实施,实现产品打磨、技术封装、生态培育、团队打造,使云中鹤具备完整实施智慧城市的资源、能力和案例。

近期可为、远景可期。云中鹤公司正以迎难而上的勇气、积极向上的朝气,勇当先锋的志气,助力高质量富美鹤城建设行稳致远。

轴一:在途项目轴

宝剑锋从磨砺出,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整整一年时间的筹备,云中鹤在智慧公安、智慧教育、智慧审计、智慧医疗、智慧应急等多个领域为我市量身定制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蓝图。

智慧公安领域,建立鹤壁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紧密依托“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结构布局,利用现有或新建物联感知设施、设备,推进智能感知、智能采集等信息化科技手段应用,有效汇聚互联网数据、政府政务数据和城市物联网数据,通过对治安数据的全量全要素采集和数据价值深度挖掘,改变目前治安管理数据零散、信息化程度低、态势研判预警手段不足等现状。构建形成“主动发现、智能推送、精准处置、高效联动”的立体化、信息化“平安鹤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提升对各类风险隐患的自动识别、敏锐感知和预测预警预防能力。

智慧教育领域,建立鹤壁市智慧教育大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应用模式,形成教育行业基础设施和应用支撑平台,完成覆盖全市、多级分布、互联互通的数字教育云服务体系。规范教育平台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使用、共享管理,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安全及可用,实现教育基础数据的有序开放与共享,做好教育基础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推进已建系统运行与服务,提升资源平台、教育管理、平安校园等诸平台的互通、衔接与开放,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利用已有系统,提升教育业务管理、决策支持、监测评价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实现与其他政务部门的数据共享。

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篇4

关键词:智慧型城市;繁昌县;社会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6-73

智慧型城市是城市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最新模式。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与普及,快递业务方兴未艾,物联网也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类新的不可或缺的基础设备。现今,数字型城市正向智慧城市模式转变。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1~3]。上世纪90年代初,由新加坡政府首次提出[4],而随着it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成熟和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很多国家也在进行着智慧型城市的建设和应用。iBm公司[5,6]提出,智慧城市可运用信息、通信技术监测、分析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等民生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提供更完善的城市服务体系。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管理经营已是政府的一大难题。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局,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捷径。

1研究区概述

繁昌县位于长江南岸,皖南北部丘陵地带,是皖南门户,现隶属芜湖市管辖,位于芜湖市西南部[7]。繁昌县古称春谷县,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拥有长江岸线22km,沪铜铁路、沪渝高速公路、宁安客运专线在此交汇。近年来,繁昌县围绕建设具有现代气息和人文内涵的生态宜居宜业城镇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等10多项部级荣誉称号[8]。

2繁昌县智慧城市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管理工作的多样化、复杂化,各级政府部门大都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来解决城市和社会服务管理方面出现的海量数据问题。繁昌县的大多数部门已建成属于自己部门的信息系统,但诸系统数据互不相联、资源互不共享,给群众办事带来不便,也给全县统一管理和决策指挥带来弊端。故建设智慧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传输,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政府期待解决的要务。智慧城市是数字化城市的进一步延伸,且相关技术也已成熟。以此背景,建设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连接各部门已建信息化系统,整合各部门已有资源,共享各部门已有数据,打造全县统一的大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和多元投入,服务于领导决策和应急指挥,促进繁昌县智慧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为建设繁昌县智慧化城市管理奠定良好开端。

3繁昌县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内容

利用信息、数字技术,改变政府工作的传统方式,将所有资源以直观、集中、合理的方式进行体现、整合,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实现基础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为此,繁昌县积极推进县级智慧城市发展――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

3.1总体架构

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是在利用县公安局、县城管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卫生局的基础数据资源,并结合相关部门视频资源和测绘部门地理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全县统一的社会管理和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实现全县社会管理、社会经济、地理信息、社情舆论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即实现硬件、软件、地理信息等一体的信息平台。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总体架构(图1)从技术实现角度上阐述了资源管理与应用体系总体构成以及各个组成内容之间的关系,它明确了资源管理与共享服务应用工作在技术上的总体发展方向和未来蓝图,为政府的规划、决策和开展相关领域的政务信息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3.2数据资源融合

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是一个大型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通过大量的数据构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群,其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两大类。基础数据库群包括了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是系统专题应用和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决策的基础,包括了组织机构数据库、流程定义数据库、城市部件数据库、水务信息数据库、矿山信息数据库、车辆轨迹点数据库、视频位置数据库等。系统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自动汇总,分类、统计、分析各种业务数据,整理各类数据资源,建立分析决策数据库,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以利于领导迅速做出正确判断。

通过数据加工、数据整合、数据关联等功能,能够动态配置实现各类不同主题的信息处理,同时在地理信息库、人口库、法人库等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清洗、转换、集成,构建业务应用所需的业务数据库,充实公共服务数据库,提升数据的价值,实现数据向信息的转变。

3.3政务资源数据管理软件平台建设

通过繁昌县政务资源数据管理软件平台的建设,将整合后的标准化大数据库通过平台集中管理,各部门通过在政务资源管理软件平台进行注册和服务申请,按权限分配共享使用数据。同时,通过开发与芜湖市“一网,三库,五平台”中数据交换平台的接口,实现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与市级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统一的政务资源数据管理软件平台集中管理全县政府各部门数据,能够实现数据的综合分析与统一分配,为全县数据标准化及安全管理提供保障,为领导统一调度和决策指挥提供支撑。

3.4综合应用管理软件平台建设

建设繁昌县综合应用管理软件平台,一方面与市及全县相关部门信息化应用系统与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对接,如芜湖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繁昌县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繁昌县矿产品运输监控系统等,建立基础平台应用系统,对融合后的标准化大数据进行大屏幕综合展示、综合分析、视频综合管理,同时建立平台信息安全运维系统,保障信息运行安全。另一方面依托已融合的标准化大数据库,结合各部门业务特点,扩展建设各种业务专题应用。如结合标准数据库中人、房、土地资源、社会公共资源、城市事部件等数据,建设繁昌县城建社会风险管理应用系统,对城建项目建设前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进行综合研判、预估结果,辅助领导制定对应的建设方案;通过动态收集涉及本县的群众信息,建设繁昌县舆情监控应用系统,化解社会矛盾,科学服务群众工作。

4建设效益分析

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采用数字化技术、数据共享交互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舆情分析技术等手段,打破部门间条块分割,建立长效管理联动新机制,提升社会管理和城市应急水平,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对繁昌县的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管理效能的发挥,能够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1)增强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在发生城市突发事件时,为领导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数据,并通过综合分析与指挥决策系统,结合大屏幕综合展示系统直观反映,为领导做出指挥决策,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增强繁昌县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2)摸清家底,促进城市发展

通过繁昌县社会管理与数字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整合共享城市的基础设施数据,帮助政府清楚自己的家底情况,有助于提高城市运行管理的精确性、可查性、完备性;整合管理资源,为提高设施利用率、设施综合监测和管理、支撑城市有效运行、实现综合管理决策等建立数据基础。

(3)疏导舆情,促进社会和谐

利用舆情监测手段,分析舆情发展态势,加强与网络的沟通,以面对面的方式和媒体的语言风格,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虚假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先入为主,确保更准、更快、更好地引导舆情的一种危机处理方式。

(5)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

通过整合繁昌县现有信息化资源,为后期各职能部门专题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了地理信息数据等可共享数据,避免重复建设,有效节约政府信息化建设资金。

(6)统一管理平台的基础数据标准

通过数据融合与数据标准化建设,为繁昌县信息化平台整理了一套数据建设的基础,避免了后期新建信息化系统不兼容、信息分割、信息孤岛的情况产生。

参考文献

[1]李德仁,邵振峰,杨小敏.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J].地理空间信息,2011,(9)6:1~5.

[2]陈铭,王乾晨,张晓海.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智慧南京建设为例[J].城乡规划与管理,2011,(18)5:82~86.

[3]李德仁,龚建雅,邵振峰.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2):127~132.

[4]DanKoh.智慧城市评价体系研究[J].城市建筑,2014(2):11~16.

[5]辜胜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74~80.

[6]iBm“智慧的地球”战略[J].计算机与网络,2009(Z1):5.

[7]繁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繁昌县志[m].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

[8]繁昌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http:///system/2011/07/29/002272545.shtml

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篇5

目前,克拉玛依油田数字化成果的应用,极大地支持了油田生产管理和研究,在油田内部已经实现信息化与油田生产融为一体。通过油田数字化建设,已有14套应用软件系统通过国家软件版权登记,其中包括油气勘探生产新信息系统、油田空间数字平台、油气田地面工程系统等。《石油天然气勘探信息管理规程》获批成为中国石油企业标准。油田数字化建设成果还在数字城市建设上得到了推广应用。

按照新疆油田公司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规划,2015年将基本建成智能油田。所谓智能油田是数字油田的高级阶段,是在油田充分完成数字化的基础上,建立各类管理和决策分析模型,辅助油田生产的智能分析和决策。如果说数字油田重在油田的数字化,以数据来呈现和管理油田,那智能油田则是基于这些数据做分析、做决策。智能油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数据知识共享化、科研工作协同化、生产流程自动化、系统应用一体化、生产指挥可视化、分析决策科学化。科技进步将推动老油田焕发“第二春”。

同时,数字油田的成果也为“数字克拉玛依”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应用平台的实施,可以快速的完成相应业务系统的开发集成,从而为“数字克拉玛依”应用系统建设奠定良好的软件开发环境。此外,数字油田建设实施十余年来,为数字克拉玛依建设储备了大量的人才,积累了宝贵的建设经验,锻炼了一支信息化管理和专业技术队伍。

数字城市全面助推现代化建设

克拉玛依市委、市人民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为全面推进克拉玛依市“数字城市”建设进程,2004年,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组织完成了《克拉玛依市建设数字城市规划纲要(2004—2020)》。2008年3月,市委、市人民政府成立了数字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技术路线、统一技术支持”的建设指导原则,标志着克拉玛依数字城市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2009年,编制完成《数字克拉玛依总体规划方案》,并初步建立起克拉玛依数字城市总体框架体系。克拉玛依市市长、新疆油田公司总经理陈新发表示:“过去我们长期发展石油石化产业,后来在大农业和旅游业方面又有一些探索,但最终我们还是要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随着数字油田、数字城市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会成为未来克拉玛依城市转型的重要支撑点。”据了解,为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克拉玛依市正在积极协调国内几所著名学府、科研院所成为其咨询机构,并寻求世界知名it企业的技术支持,带动当地it企业崛起,促进城市信息产业的发展。

当然,数字城市建设最让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还是数字惠民工程:持卡就医就能实现实时结算,再也不用为报销发愁了。全市所有学校都建有以千兆为骨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信息点遍布学校所有场室,每个教学班均配有电脑、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或多功能的60寸背投电视,基本实现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如果不是数字克拉玛依工程,这些都是不敢想像的。

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篇6

学习型城市的发展与开放大学的使命相辅相成。广州电大在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建立了“广州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和“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平台;以价值理念为引导,以数字化平台为核心,以多样化项目为纽带,以体制机制为保障,以攻关项目研究为新起点,对区域终身学习公共服务的体系、模式、特色品牌、长效机制、服务标准的构建进行了创新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关键词】终身教育;数字化学习;学习型城市;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58x(2013)03―0017―05

建设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是广州市贯彻落实国家和教育部重要决策部署、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电大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9年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2002年实施“广州远程教育中心”项目以来,结合参与实施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陆续启动的相关项目和课题研究,广州电大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大众化的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正在引领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学习型城市的发展及开放大学的使命

(一)学习型城市的发展历程

学习型城市概念的提出可追溯到1973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旨在创建“教育型城市(educatingCities)”的行动计划。当时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英国、奥地利、日本在内的7个国家的城市参与其中。[1]1990年,在巴塞罗那市议会举办的第一届学习型城市国际会议深化并发展了学习型城市的内涵。1993年经合组织“面向终身学习的城市战略”报告,将“学习型城市(LearningCities)”定义为,其社会成员视学习为改变自身未来的途径并尝试学习的城市。[2]此后,学习型城市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推进下得以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我国,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今后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起,各地学习型城市建设逐渐开展起来,上海、大连、北京等60多个城市在2003年12月召开的“中国学习论坛首届年会”上联合发表了《学习型城市发展宣言》,倡导以人为本、全民学习、教育终身化等九大理念。[3]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京沪等城市掀起了学习型城市建设新高潮。

同国内外许多先进城市一样,广州较早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标,[4]并以提高全体市民的文化素质为主题,积极开展了各种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了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学习港”,[5]为市民终身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终身学习理念渐渐深入人心。2011年,广州提出了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三位一体的城市发展理念,如何抓住智慧城市的发展契机,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智慧应用服务的机遇,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做优、特色做特,促进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拓展服务领域空间,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开放大学在学习型城市中的使命

在世界范围内,学习型城市建设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政府、社会和市民的广泛认同,才能持续发展。[6]政策支持、资源动员、各类组织和市民的积极参与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模式,然而,无论采取何种模式,教育都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

作为开放大学的广州电大认识到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责无旁贷,确立了充分发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大众化的数字化学习,主动服务与引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使命,即:广州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引领者,广州学习型城市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广州数字化学习港”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的主体。

根据《广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形成学习型城市,建成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建成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7]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8]及工作任务分工表,广州电大提出了服务于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组合要素、建立体系阶段(2010年-2012年)。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广州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和“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初步建成“广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整合资源、优化体系阶段(2013年-2016年)。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优化运行“广州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和“广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集成创新、全面建设阶段(2017年-2020年)。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广州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和“广州数字化学习港”高效运转,全面建成“广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

二、广州电大服务学习型城市

建设取得的实践成果

(一)建立“广州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

通过实施教育部、财政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2010年12月,广州电大成为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广州分中心,是国内第二家正式挂牌的分中心。依托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立了“广州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汇聚各方力量,吸收各类教育资源,构建开放式、立体化、综合性教育资源体系,为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提供权威实用平台,成为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柱。

(二)建立“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平台

以2002年“广州远程教育中心”项目为基础,结合参与实施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及其他相关项目,广州电大同步启动了“广州数字化学习港”项目,由政府支持,以广州电大为主体,联合广州远程教育中心等单位,构建了面向全体市民的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以广州为中心,辐射珠三角地区,提供普及性、公平性、低成本的数字化教育项目和公共服务。并于2011年12月成为教育部“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示范基地”。

三、广州电大服务学习型城市

建设的创新成果

(一)以价值理念为引导,构建区域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

学习型城市是一个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城市,其核心是全体市民的学习。[9]基于此,广州电大以主动适应和满足广州各类社会人群与组织的终身学习为宗旨,以增进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影响学习者的思想和行为、锻炼学习者的意志和品质、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追求“教育为本、学习为本”的价值取向。教育服务是本质所在,先进技术融入其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应用技术而不唯技术,始终坚持教育为本、学习者为本的价值取向,把学习者的全面和谐发展放在第一位,全力帮助学习者实现价值和创造新价值。

学习型城市也是一个“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社会。广州电大鲜明地提出了“教育就在身边、学在身边”的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服务理念,努力营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数字化学习氛围,实现教育零距离。广泛深入学校、社区、行业、企业、机关、军营和家庭,在距离学习者最近的家门口建立星罗棋布的学习中心和教育超市,促进数字化学习在广州城乡落地开花。目前,在校本部建立了数字化学习服务指导中心,在广州市十区两县级市设立了50多个分校、工作站和学习中心,建成示范学习中心和教育超市2个,以及覆盖广州城乡的数字化学习网。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复制和推广数字化学习、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模式和示范经验,初步形成了以分校、工作站、学习中心为基地,以社区为基础,以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为依托的“天网+地网”双网合一的区域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致力于提供普适性的数字化教育及公共服务,让终身学习逐渐融入城市每一个市民和组织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中,成为市民身边的大学,惠及市民,走近百姓。

(二)以数字化平台为核心,构建区域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数字化学习平台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广州电大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现代通讯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不断完善数字化学习平台和环境,逐步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一流硬件设施、超大教学平台、丰富教学资源、多样化教育项目、大规模可靠数据管理、满足终身学习需求的高品质、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

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广泛汇聚社会优质资源,创建了以“SSRCS+t+p”为核心的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该模式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教育服务支撑能力SSRCS,二是合作支撑环境t+p。前者是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成长的根基,主要包括系统网络服务(System)、软件服务(Software)、资源服务(Resource)、渠道服务(Channel)、客户服务(Service)五大要素,能支持百万规模用户在线学习,实现对用户的分层分级管理,可为教育主导部门或教育需求机构开展规模化教育培训项目,提供从规划设计到组织实施,从软硬件支撑到教学组织量身定制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并在项目顺利运转后,将项目所有权和管理权的“钥匙”交给对方,实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后者是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成长的土壤,t、p分别代表教学服务(teaching)、合作伙伴(partner),整合利用包括2,800多人的社会优秀师资为学习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联合50多个教育主导部门、培训机构和运营单位共同实践数字化教育,体现出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是具有充分开放性的合作平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行业培训的专家名师,均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擅长的项目,施展教学技能,体现专业价值。所有教育主导部门或行业机构、教育服务提供商、软硬件运营支撑服务商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整合优势资源,实现社会效益与合作发展成效最大化。

(三)以多样化项目为纽带,构建区域终身学习公共服务特色品牌

多样化的教育项目是广州数字化学习港不断拓展教育服务的重要纽带。作为广州市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在全国率先开展“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的主要实施单位,广州电大以此为契机,以开放教育(学历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紧紧抓住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以政府和行业主导的大规模培训项目及满足市场需求的培训项目为业务定向,以项目为纽带,与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社区、高校等深度合作,共同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工作。以“精英引领、辐射大众”的项目开发与拓展模式,在远程高等教育、政府行业教育、职业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等教育领域广泛开展数字化教育应用。自2003年以来,相继开发了政府行业教育、职业教育等7大门类200多个学历与非学历教育项目、7,200多项超过3万学时达10tB的各类原创网络课程资源(课程超市),面向广州市各类社会成员和特定群体提供教育服务。其中开放教育、公务员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职工教育、职业资格和劳动技能培训等项目均已形成品牌,正在产生品牌效应,为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人员所关注,被国家、省市主管部门所赞誉。

还对各类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习模式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习模式。在开放教育(远程高等学历教育)中引入职业教育培训课程,促进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有机衔接,构建知识与能力并重、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的“职业拓展”培养模式;根据学习者特征和学历教育要求,主要采取基于网络的个别化自主学习和面授辅导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公务员等政府行业培训中,主要围绕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量身定制学习内容,以提高学习者认识水平、业务知识和能力为重点,按照每年72学时的培训要求,采用完全的网络教学模式,集“讲学练”于一体,引领学员方便、快乐地学习,实现“大规模培训、大幅度提高素质”的培训目标。在职业教育中,适应行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和学习者职业发展需求,按照产业分类和职业类别,实施“职业导向式网络理论学习+学习中心实训/企业自主认证实训”的网上与网下相结合、随报随考、培训和鉴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力促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融合、互认、互通,以学分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双向认证,即“一次培训拿双证”。在中小学校外教育中,以“综合能力提升和小初知识衔接”为目标,实施“诊―讲―练―测”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故事化情景教学,让学习无负担。此外,还建立了学习需求与学习效果评价反馈制度和“网络督学、辅导教师、网络班主任”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服务模式,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和个性化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

(四)以体制机制为保障,构建区域终身学习公共服务长效机制

构建区域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是保障。突破“学校教育”的限制,创建了“政府+电大+远教中心+学习中心”的“四位一体”业务管理模式,在体制上保证了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建设的正常运行,体现出多方分工协作、责任分担、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特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作为行政主导力量,负责宏观指导、协调、监督,开展宣传并制定相关措施,激发行业人员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热情,同时作为购买服务方,促进数字化教育应用项目的开展。电大办学系统作为牵头单位和实施主体,负责终身学习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服务项目及多种媒体学习资源和学习中心的建设统筹和组织管理。广州远程教育中心作为专营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市场机制,承担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运维推广工作,整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为各类社会人群和组织的数字化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学习中心作为公共服务的终端,承担教育项目推广和具体教学组织实施,为学习者提供从咨询到考试的学习支持服务。

在服务运行机制方面,根据教育及培训项目的不同属性,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多元化运行机制,[10]建构了“多机构参与、深层次合作、大规模应用”的项目组织和运行机制,健全了“财政投入+运营自筹”的“双管齐下”经费保障机制。广州数字化学习港是构建广州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政府和市教育局设立了数字化学习港、学习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2011-2012年市财政投入2,500多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广州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环境、应用系统和教学资源的建设。在财政投入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低收费、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项目及服务,自筹教育项目运营经费,保障教育项目的正常开展和可持续发展。完善了“硬件、软件、资源、运维”的“四位一体”技术保障机制,保障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持续优化和服务运行的高效率。

(五)以攻关项目研究为新起点,构建区域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标准

随着区域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建设的深入,新考验、新问题、新难题层出不穷。结合《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开展,广州电大启动了数字化学习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攻关项目计划,梳理数字化学习与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组建研究团队,设立了包括“广州数字化学习网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广州学习型社会中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学分银行的项目应用及规划实施”、“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建设标准及其管理与运行模式研究”、“资源中心建设模式研究”、“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开放学习机制研究”、“终身学习体系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广州学习型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与宣传推广模式及运作机制研究”在内的八个攻关项目及一批子项目。以解决终身学习过程中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升为终身学习咨询决策和推动终身学习发展为目标,以建立数字化终身学习标准和服务规范为重点,争取出一批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指导价值的标志性成果,为广州制定并实施数字化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基础性和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范本。

以攻关项目研究推进实践工作进程是广州电大现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各攻关项目遵照统一的要求,聘请知名专家担任顾问指导,广泛开展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已经产生了一些初步成果。如“开放学习机制”项目组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找出了与开放学习机制构建相关的开放学习机制等概念范畴的界定与理解、开放学习内部机制构建、开放学习外部机制构建三个领域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相应的提出了关于开放学习机制的认识及其构建思路,为广州开放学习机制建设提供了思路借鉴。

四、广州电大服务学习型城市

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一)强有力的政府主导是保证

得益于广州市委、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和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行政府主导和监督,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以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系统和广州社区学院的社区教育系统为主的相关教育机构具体实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有力的政府统筹组织和调度是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保证。建议继续强化政府在数字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中的责任主体和核心作用,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电大实施,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一主多元”型长效机制,推进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和制度创新,促进终身学习公共服务的“广覆盖”、“深应用”。

(二)平等合作共建共赢是前提

多机构参与、深层次合作是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建设和推广应用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其中涉及各种利益组织和群体,需要协调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要继续调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组织共同实践数字化教育服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多元战略合作与协同创新的力量、智慧和能力,以平等合作、共建共赢为前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社会为中心的“他方中心论”的新观念,与所在区域的政府、行业、企业、社区、教育机构等建立一种积极的、双向作用或多向作用的伙伴关系,发挥各自品牌资源优势,拓展教育服务范围,为谋求共同的利益,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三)综合服务支撑能力是核心

当前数字化教育出现了学习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云平台海量资源有效存储利用等新趋势,学习者面临的选择也越来越多,迫切要求电大根据新需求,适应新趋势,优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自身办学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广州电大将以专业化队伍能力建设、网络平台支撑能力建设、教育项目和网络课程开发能力建设和数字化学习中心支持服务能力建设为“四抓”,凝聚力量,全面提升广州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在教学组织、人才培养、支持服务、资源整合、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支撑能力,高品质、高效率地服务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完善数字化学习品牌形象建设和宣传推广模式,推广数字化教育项目的大规模应用,并将数字化教育项目与移动终端和电信产品融合,创新供给和服务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成员共享。

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篇7

抓紧推进县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前各项准备工作,尽快发挥数字化城管系统精确、敏捷、高效等管理优势,促进城市管理工作再上台阶。将数字化城管对各责任单位的考核纳入县政府目标考核,对少数责任单位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不作为行为采取倒逼机制,确保城市管理存在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逐步实现“网格全覆盖、工作零缝隙”。

二、加快城北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

城北垃圾中型中转站项目开工前的相关工作要抓紧时间完成,开工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推进建设进程,保证工程如期完成,中转站建成后,县城区及各镇生活垃圾可集中压缩统一运往焚烧厂进行焚烧,减少垃圾二次污染,节约运输成本。

三、建成建筑垃圾中转站和建筑垃圾处置场,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问题

实施建筑垃圾中转站、建筑垃圾处置场项目建设,既能解决当前我县建筑垃圾处置难、污染环境的问题,同时也能解决群众装璜等建筑垃圾偷倒、乱倒而造成的垃圾围城问题,相关责任单位要全力推进,确保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四、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坚决有效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发生

预防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要常抓不懈,要加大监管力度,强化管理措施,对各类违法建设,及时制止,严肃查处,确保实现违法建设“零增长”并不断“减存量”。

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篇8

计算机信息技术拓展了城建档案资源的开发范围。由于存贮及传递技术的限制,传统城建档案管理资源的开发对象主要是已有的图文资料和较易获得的小范围资源。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后,可创建强大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城建档案管理都将获得较大突破,并且城建档案的服务性和作用也能增强。

2城建档案计算机信息化建设

2.1城建档案计算机信息化设备配备。城建档案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必须配备相应的设施,在整个过程中投入最多的环节就是软硬件系统,该设备是最为基础的设施,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建设数字城建档案馆的有形部分。硬件系统方面需要有计算机及必要的网络设备、扫描仪、数码照相机等,才能适应了网络化和数字化城建档案管理服务的需要。在软件系统方面需要具备数据管理、整理编目、检索查询、实体管理、安全保密、系统维护等基本功能,并且能够覆盖城建档案管理的接收、整理、保管、利用、鉴定、统计六大环节;具有良好的实用性、通用性及可扩展性。

2.2城建档案电子信息系统建设。城建档案电子信息系统主要内容包涵:目录数据库建设工作、构建城建档案基本数据库、城建档案数字化、电子城建档案管理,结构设计要符合检索优先的原则,以DBF文件格式或通过XmL及其它通用格式文档进行数据交换,并具备安全、合理、高效、灵活等特性,各种不同类型的城建档案数据,其文件格式均要尽量采用通用文件格式,如文字型数据采用XmL文档和RtF、tXt格式;扫描图像数据采用JpeG、tiFF格式;视频数据采用mpeG、aVi格式;音频数据采用mp3、waV等格式。

(1)城建档案电子信息目录建设。目录建设是城建档案信息系统建设的首要步骤,为的是提高城建档案资源的效率和质量。我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实施纲要中指出:要逐步实现全国城建档案馆全部馆藏档案的计算机检索,继续开展并加快城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重要档案、使用率高的档案实现文件级计算机检索。因此,区域城建档案电子信息系统建设时除了根据各地城建档案管理需要按建立城建档案信息目录、及时更新目录数据外,还要逐步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在互联网上的查询检索。

(2)城建档案电子信息数据库建设。构件城建档案电子信息数据库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常见的有收录现有的电子城建档案、将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摘录文字信息、扫描已有的城建图纸和文件等等。数据库构件过程中可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新型技术,比如地理信息技术。该技术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将表格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真实反映城市建设信息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对城市可行性发展大有裨益。地理信息技术是数据库建设中可应用技术中的一种,多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联合应用使城建档案电子信息数据库具备安全、合理、高效、灵活等专业特性。为了提高城建档案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效率,管理人员可以将数据库分类管理。具体类别可为基础地理信息档案、重要竣工项目档案、城市规划方案、地下管线综合档案、规划审批成果档案、音像档案等,在数据裤建设初期就这样分类的话,能够提高档案录入的精准度,同时这样做还为以后档案查询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城建档案电子信息数字化建设。城建档案实现信息化,需要将现存纸质资料、音像资料进行数字化转换,通常采用的是人工录入或扫描录入的方式,转换后的信息计算机才能识别和处理,这是一项繁琐的工作,而且工作量会很大,需要管理部门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城建档案电子信息数字化建设中,管理部门可根据单位的经济实力和具体需求,有选择进行档案资料的数字化转换。首先选择珍贵城建档案和高使用率的城建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之后再城建档案电子信息系统使用中逐渐实现所有城建档案的数字化。

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篇9

2010年6月30日,长株潭列为全国12个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之一。加快了通信宽带网络建设,实现了城市光纤到楼到户、农村光纤到村,开展iptV和家庭多媒体平台和手机支付平台等融合业务试点;加快了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和整合,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建立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推出了视频点播、高清电视和宽带接入等三网融合新业务。2011年5月,长沙正式获批成为第二批部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并按照国家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以工业信息化为重点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传统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打造“智慧产业”。制造企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型,传统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和两型化发展。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劳动保障、公共交通、公共安全、社区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扎实产业基础

在长沙市“十二五”规划中显示,要推进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加快建设智能城市,发挥信息化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的信息支撑和服务作用。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李球谈及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看法和意见时曾表示,智慧城市是信息化与城市化深度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结晶。大规模城市化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根本动力之一,而推动信息化与城市化深度融合发展,则是加速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智慧城市建设,就是推动新一轮信息技术在城市的普及和深入应用,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将信息基础设施和实体基础设施进行高效整合,以信息化的手段管理城市,使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能够更合理的利用资源、更科学地做出决策、更有效地运营城市和应对突发事件,从而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信息化与城市化深度融合发展的结果就是城市实现智慧化的程度。

可见,智慧城市发展建设的根本是夯实基础,因此长沙市信息化发展的脚步并不急于给自己戴上“智慧”的帽子,而是希望将信息技术切实应用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来。长沙市工信委书记、主任赵跃驷介绍,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长沙市将在三年时间内,全面建成“光网城市”,实现全域光网通达,中心城区wi-Fi无缝覆盖。一个有线、无线有机整合的宽带城域网络体系将形成,市民将能享受到便捷的网络。到2014年,全市光纤网络覆盖家庭用户累计超过300万户,每100户中有95户以上是光纤入户;城市家庭平均带宽接入能力达到100m以上,农村家庭平均宽带接入能力达到20m以上;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1200G以上。

在云计算领域,将开展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建设,以校园信息智能化管理为核心设计思想、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核心技术、射频识别等物联网联通技术,结合国家核准的三网通信通道,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教育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创建以“数字化校园智能信息管理系统”为核心的“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打造校园智能信息管理和物联网一卡通智能管理于一体的现代数字化校园,实现各类物联网应用与联动,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智慧化管理手段,提供教师、学生个人、部门、校园多虚拟工作区门户场景,集教学、管理、学习、交流于一体的一站式数字校园云服务平台,建立起“云领教育、感知校园”的示范标准。

建设“智慧长沙”的物联网公共安全与城市管理应用云平台。通过多样化的信息采集手段和网格化基础信息管理,结合政府专网、地理信息系统资源、交通违法鉴别系统资源等相关的信息资源,通过信息采集处理和数据交换,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对不同行业的管理应用服务和资源共享,打造通用化、专业化、智能化的城市物联网公共安全与城市管理平台,开创“智慧城市”建设新时代。在城市城区安装实施提供若干个RFiD热点基础数据采集器,对日称区域热点轨迹全覆盖,实现对人和物的管理。包括“信息云”和“安全云”两部分,其对应的服务分别为“城市信息化应用”以及“城市安全管理”,云服务平台具备任意兼容扩容的功能。

城市建设的化繁为简论

李球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另一个观点结合湖南省的发展情况可以概括为,“两型社会”应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城市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态系统,城市交通、能源、通信、水资源、管网与环境设施等城市要部件和城市产业、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居民生活等一个个子系统,形成了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而城市各系统的运转需要不断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着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城市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而不应纯粹为了追求城市功能的智能化而浪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或破坏城市的生态环境。因此,应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的方向和目标。

这样一个十分复杂的城市生态系统,如果按照不同领域的项目逐一实现,就拥有了更加清晰的逻辑。赵跃驷介绍,抓好“智慧长沙”建设要首先完成三大示范工程建设,包括:

智慧产业试点示范工程。智慧产业既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也包括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推进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取得突破性发展。重点抓好“数字企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安全生产与节能降耗、食品安全智能监控等试点。

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程。以打造智慧城市为目标,将物联网技术渗透融入到城市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使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交通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等功能的智能化程度明显提高。抓好智能交通、智能城乡管理、智能公共安全、智能建筑节能、智能旅游等试点。

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篇10

关键词:数字城市建设;GpS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p231.5文献标识码:a

1数字城市的概念

在人类在向信息化时代的转型中,数字化城市是这种转变是否实现成功的重要参考因素。它的范畴包括城市自然、社会、经济三方面。就是要在这三方面智能化高效的综合处理海量数据,方便在实际或者虚拟构建的模型中参与城市的构建管理和服务。

对于数字化城市,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解读。数字化城市是数字化地球的重要部分,它的元素包括社区、城市、地球三方面,就是要从这三方面一步步实现。作为最合适来讨论的部分,数字化城市具有理论和实际的双重意义。数字化城市建设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对于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和科学文明的发展进程都有不可替代的推动效果。数字化城市还是一种低耗和长久的工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很大的潜力。

对于当今的中国的城市建设来说,数字化城市已经不只是一种概念和期盼。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很多城市通过实际的行动表达了对城市数字化建设概念的践行,将这种实实在在的运用到实际的城市建设中去。而且在之前建设部起草关于建设全国范围内城市信息一体化数字化的要求后。深圳,海南,厦门,宁波这些城市也都系统化的实行了城市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随着这股热潮的兴起,全国范围内更是出现了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新浪潮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而且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将有更多的城市参照这些城市的建设经验,然后开始自己本身信息化的启动。可以预见数字化已经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一个大的趋势,进而逐步实现数字化地球的目标。

数字化城市带来的是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改变,随着数字化城市的描述,像一些信息技术、网络化等一起裹挟着涌入人类生活的细枝末节。像目前正在兴起的在网络购物一样,这种对网络和信息技术新型高效的利用,也带给人们思考着实现在未来的数字化城市中通过城市社区网络来完成一些如缴税、公共事务办理、休闲娱乐、卫生保健、教育等一些事务。形成一种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不仅带给城市社区成员的更多的便利,也会大大提高城市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作为一个综合信息体系,数字化城市以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利用为基础。涉及到这种信息载体的构建,需要谈到几个具体的科学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宽带技术以及其中最为关键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2GpS的工作原理

2.1GpS的定位原理

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观测点观测卫星从而定位会受到卫星本身的轨道差、卫星以及接收器的始时钟差、还有电离层以及大气层的折射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带来很大的误差。而如果采取多个观测点同时测量就能通过对比消除一些误差,通过综合分析数据不同来消除一些可避免的误差,从而提高精确度。

在用GpS测量数据时,不同于一般观测技术那样只设定一个局限性很大的观测点,它采用多个点来同时观测相同的卫星。获取观测量数据,处理观测量数据后就可确定短点的相对位置。如果知道其中几个点的数据还可通过软件的处理来确定一点的坐标和高程。非常有效地满足需要。

2.2GpS-RtK动态定位原理

GpS-RtK也叫GpS实时定位系统。GpS实时定位系统有着更高的精准度,可达到cm级别。其工作原理就是用一套无线电装置将两台接收器联系起来,将多台接收器联系成一个整体,然后将观测到的信息通过之间的无线电装置将信息统一汇总到流动站。流动站对汇总的信息综合处理并进行差分处理,进而结算处具体的坐标数据和基准向量等,根据已经建好的坐标框架,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数据。这样不仅保证了GpS-RtK的精准度还保证了他的实时动态性。

3GpS-RtK技术在数字化城市建设中应用

3.1GpS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1)选取标准规定的基准。要从专业的途径了解到甲市具体准确的坐标数据。看坐标、高程系统是否符合项目要求。然后做出建设需要的参数控制电网图。该工作需要标准精度的GpS-ptK1+1和DZS3-1整套的设备作为保证。

(2)了解测区的具体情况。选取好测绘地区后就要了解测区的地理地貌、道路分布、以及厂区和居民区的分布情况。要提前了解各方面影响因素。

(3)布设控制点。控制点的布设一定要符合项目的设计要求。一般大部分点位沿着城市道路分布。数字化城市对控制点的具体要求为:①点位所在地视野好,要有足够适合观测的空间等。②布设点要避开高压线和大功率的无线电装置,而且还要远离大面积的水域。参照这些具体要求合理的设定控制点,然后做好标记。

(4)数据处理。不同型号的GpS-RtK都有不同的数据参数。观测记录到的数据根据设备配有的数据处理系统转换,然后在与设备相符合的软件中编辑加工。结合软件给出的图型然后结合手工图表,绘制出最终实际建设参考的图纸。这样GpS在数字化城市的测绘工作就基本完成。

3.2社会服务中的应用

(1)导航服务。正如当前我们所熟知的那样,GpS数字导航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成熟有效地应用系统。在城市数字化的领域中GpS导航技术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种技术的原理和基础是基于数字化城市的电子地图,又通过卫星导航和车载GpS作为技术支撑,通过监控手段及时了解路况信息和交通状况自动实现车辆个体运行轨迹,也能使交通部门对全局交通进行整体调度和支配。

该技术不仅能加快出租车和物流等行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还能对消防急救等应急车辆的调度和安排进行优化,使这些车辆能避开拥挤路段最及时的到达救灾现场。提高应急效率。

(2)改善公众的生活质量。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我们都会成为GpS技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GpS存在于沃恩生活的各个细节。GpS手表GpS手机都不只是一种想象,这些依托于数字化城市的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这种的方便快捷的人性化服务不仅提供高质量的生活保障,还将极大的丰富我们的生活娱乐方式,产生效益。

4结语

数字化城市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GpS测绘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还有就是越来越多经验的累计。GpS在数字化城市建设中必然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沙从术,潘炳玉,魏利敏.谈基础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06)

[2]王剑敏,崔京男.数字城市建设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9)

[3]潘祯合.浅议GiS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