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4:22

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篇1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

前言:

汉语言文学对我们日常交流、沟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好汉语言文学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高中阶段的汉语言文学,其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形式的汉语言文学,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意义

对于汉语言文学,我们从小就有接触,如在小学、初中阶段,通过古典故事学习汉语言文学,或者通过古诗词学习汉语言文学,因此,对我们学生而言,汉语言文学是我们接触最早的东西。对于高中汉语言文学包括古代诗词、现代散文、小说等各个领域,学好高中汉语言文学不仅能为今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提高我们的精神内涵,这对我们的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对国外语言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如英语、韩语、日语等,我们有很多学生认为,汉语言文学我们从小就接触了,现在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学习,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英语、韩语、日语等国外语言上,忽视了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这就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造成一定影响,由此可见,学好汉语言文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策略

2.1确保学习的系统化

对于汉语言文学,其基础是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必须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只有构建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结构,才能获得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学习效果。因此,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首先应该对汉语言文学内容进行整理,组建知识架构,从而保证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良好记忆和衔接。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时,应该坚持基础—提升的原则,只有打好汉语言文学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高层次汉语言文学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系统化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时,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否则就会造成汉语言文学学习不完整,举例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同学会忽略汉字、词组等最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在学习其他内容时,往往会因为汉字、词组等基础知识学习不到位,从而对其他内容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其次,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应该明确汉语言文学的学习顺序,这样才能在实际学习中针对性进行,才能在学习中将各个知识点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另外,系统化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时,还有助于我们记忆,有很多同学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认为记忆是一个难点,有很多知识难以记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记忆汉语言文学知识时,并没有采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没有对知识进行理解性记忆,也没有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这样记忆起来就会感觉很困难。通过系统性学习汉语言文学,能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完善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结构,这就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记忆有极大的帮助。

2.2抓住学习重点

对于高中汉语言文学,其内容十分丰富,理论知识比较多,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十分繁杂,这就要求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学会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抓住学习重点,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侧重点,汉语言文学也是如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针对汉语言文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在我看来,汉语言文学的重点有三方面,一是名词术语,这一方面主要是学习汉字、词汇、拼音,这也是汉语言文学的基础;二是汉语言中的关联词、连接词,在汉语言文学中往往会利用一些关联词进行句子之间的衔接,学好这些关联词,对于日常生活的交流、沟通有极大的帮助;三是对句子、句式的分析,在汉语言文学学习中,拼音、词汇、句子、文章的学习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只有学会了句子、句式,才能更加准确的理解文章。

2.3注重动手练习

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仅仅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及学习重点是不够的,还应该加强动手练习,只有经过实践的理论知识才能得到证实,才能真正转换成我们的东西,因此,在实际学习中,我们必须注重动手练习,在练习中寻找是否有遗漏的知识,以此来提高汉语言学习效果。

3、总结

在汉语言文学学习中,必须确保学习的系统性,加强对重点内容的学习力度,并注重动手练习,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汉语言文学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针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其他同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国景.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J].青年文学家,2013,(05):165-166.

[2]刘萍.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37-38.

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篇2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因素

哈特曼(Hartmann)和斯托克(Stork,1981)曾说过: 

“在语言学家眼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人类学家眼里,语言是文化行为的方式;在社会学家眼里,语言是社会集团的成员之间的互相作用;在文学家眼里,语言是艺术媒介;在哲学家眼里,语言是解释人类经验的工具;在语言教师眼里,语言是一套技能。”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水平不断发展。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文化知识教学和文化因素教学的研究关注度同样日益升高。 

一、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它跟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其他语言教学,属于同一性质。所以,对外汉语教学又被称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赵金铭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认为,对外汉语研究是以语言学作为本体论的汉语本体研究,以心理学作为认识论的汉语习得与认知研究,以教育学作为方法论的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以计算语言学和现代教学技术作为工具论的现代科技手段在教学与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赵贤州和陆有仪指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考虑:第一,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是文学教学或为了单纯传授知识;第二,对外汉语教学是外语教学,不是母语教学;第三,汉语有本身的语言特点;第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有自身的特殊性。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与文化知识教学 

张占一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分为文化因素教学和文化知识教学。文化因素,是指没有独立的单位(词汇)、形态标志(语法)和物理形式(语音),文化因素的体现,是在其它语言要素形式的表达中体现出来,如汉字、词汇、句子等的具体运用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因素。文化知识,是独立的语言系统,包括形式化符号化的价值观、习惯、风俗等文化意识,如:中国历史、中国道家思想和中国民间传统习俗等。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指的是在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中,所涉及的文化,它同语音、词汇和语法一样,为语言要素之一。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文化知识指的是以专项的教学主题和教学活动等形式进行的,有系统的教学环节。文化因素和文化知识的异同体现在,文化因素属于语言基本要素,存在于语言形式之中,文化知识属于文化体系。文化因素教学的实现,通过语言的内在逻辑体系,借助于语言任务的完成达到实现文化因素教学的可能性,没有明确的系统性。文化知识教学,需要根据特定的课程设置要求,按照明确的课堂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教学。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因素教学及文化知识教学的关系 

文化知识教学,是指开展系统专门的课堂教学、讨论等实体教学形式,使学习者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文化知识教学同语言教学是两种相互并列的教学形式,文化知识教学强调对文化知识的传授,语言教学注重语言基本能力的培养。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语言教学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文化因素教学。

吕必松提出:“影响语言理解和使用的文化因素隐含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即文化因素需要通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林国立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教学体现着两种关系,“文化因素和语言的下位关系、文化因素和文化的下位关系,即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因素是语言的一部分。”因此,文化因素教学应在语言教学中进行,实质上是借助语言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的课堂教学。 

语言教学与文化因素教学之间的关系,是以语言教学为基础,借助语言中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中内含的文化因素,在能够完成基础语言教学与学习任务的同时,使学习者吸收目的语文化。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语言因素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融入一定的文化成分,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同时,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基础的语言教学是主体,文化因素在教学中的比重不应超过百分之三十。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的运用 

季羡林说:“凡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

[1] [2]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包括科学技术、风俗礼仪等,精神文化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等,即文化的精神内核。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将文化因素教学融于语言教学的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方法,体现在以下几点: 

.将文化因素教学融于课堂实践教学中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对于不同阶段的学习者,教学侧重点也不同。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在每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应全面、自觉的加以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将文化因素教学融入语言教学和实践教学之中,达到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汉语的目的。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胡同”、“苏州园林”时,可以传授相应的中国传统建筑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解释“龙井”、“普洱”等词汇时,介绍中国的茶文化;讲解“徽菜”、“川菜”等词汇时,介绍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等。对于初、中级学生来说,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又学到了中国文化知识,有益于提升学习者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对于中高级阶段的学习者,除了讲授词汇和成语的表面意义之外,还需要介绍精神文化方面的知识,讲解较深层次的引申意义。 

.针对来自不同文化圈的学习者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来自“汉文化圈”以内和以外的学习者,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汉文化圈”以内的的学习者,比如韩国、朝鲜、日本等国的学习者,其本民族的文化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对“汉文化圈”内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知识比较容易,可以从较高的起点进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对于欧美等“汉文化圈”以外的学习者,其本民族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反差。这些学生听中国人说话,往往只能理解字面上的含义,无法领会其文化内涵。比如,在中国,人与人初次见面时,常自谦地说自己不好、不足等等,欧美人不能理解,甚至信以为真。对于“汉文化圈”以外的学习者,在文化因素教学时,注意适度与适量,要解释两种文化背景的差异,等他们的语言及文化知识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再进行较高层次的文化因素教学。 

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篇3

关键词:中专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

这里的汉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开展汉语语言的教学,其中汉语教学包括教授汉语课程和利用汉语语言教授其它专业课程。自开展汉语教学活动以来,本人谨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中专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问题。

一、改善少数民族汉语言教学水平

1、提高师资水平

师资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提高民族老师的汉语水平,主要通过(1)对在职教师汉语水平的再培训,提高教师汉语水平的实力。(2)开展汉语文化活动,让民族教师更多地了解汉语文化的背景、底蕴,了解汉语文化的意境,增强民族教师的软实力。(3)对于教授汉语语言老师的资格进行严格把关,选用优秀老师。另一方面实施汉语老师援助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让汉语老师作为“外教”给民族学生授课,注重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发音,以及汉语用语的语境选择。此外,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表达方式,要注重口头语与书面语的结合、与姿态手势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们“民汉”兼通。讲解内容时要用简洁,条理清晰的书面语言,而在具体事理如描绘景,启发诱导时要用生动、自然的口语表达,以增强感染力。

2、教学结构的改善

汉语语言博大精深,语法结构复杂多变,字形相近,相似者甚多,教与学都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教与学都要抓重点,而不是全部灌输,对于音节一定要一次性通过,即第一次教授时就要求学生准确发音,一旦一次发音不准,以后就很难纠正,这是因为学习具有惯性式“原始记忆”第一次错,一旦形成惯性想改都改不了;对于语法,不宜讲过多,过繁,讲的太多反而会扰乱学生对语法的记忆,以前掌握的都可能变的模糊不清。语法教授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把日常生活中及写作中常用语法知识讲通即可,也就是语言知识的讲授一定要精要好懂,让学生学后有实际用处;对于字形相近者采用区别法即找出不同点,通过比较字形的不同来加以记忆。此外,教学结构的考核也是需要改革的一个重点“教考分离”的考核制度对老师及学生的考核力度都有加强,充分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使得考核结果能够切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此外,结合考核成绩对教学考核成绩好的老师给予奖励,对考核结果不好的或对于学生缺乏责任心的老师要给以处罚,这样有奖有罚才能提高教师间的竞争,使老师们更积极有效的投身到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事业中去。

3、使用新颖的教学方式

在教材选材合理的基础上,再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将最现实、最实用的汉语生活语言带到课堂,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学以致用的能力。由于汉语语言方式灵活,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语言环境性,不同场合、环境都可能造成语意的变化。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在多媒体信息中如身临其境般的亲自体验汉语言的应用。例如:充分利用语言学习资源,在新疆地区汉族人数几乎占半,这给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在我校也有不少汉民同宿,所以同学之间可以很方便地交流,以促进民族同学汉语言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可以尽可能的采用民汉同宿、同习,促进民汉学生的语言交流,以实践来提高民族同学的汉语水平。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汉语语言学习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识性、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学习者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不仅要求他们掌握大量的知识信息,还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以便利用这些技能自主学习,为适应这个“终身学习型社会”打下基础。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点就是培养其阅读习惯及写作习惯,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及技巧,在惯性阅读中让学生逐渐摸清汉语语言的规律,这些都是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此外,还要大力倡导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汉语语言的学习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延伸,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学空间,使得他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具体授课方式上要把握以下几点

1、全面系统地讲解汉语语法知识。语法是语言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揭示了语言结构的组合规律,通过语法知识的讲授和训练可以使学生更加自觉地、能动地认识和把握汉语语言的内在规律。汉语语法体系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别具一格,与其它类型的语言,特别是表音文字类语言的语法体系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系统地讲解,并充分运用实例来阐明汉语语法的规律和特点,必要时还可开设现代汉语讲座来辅助教学,使学生对汉语语法有一个完整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

2、加强汉语语法知识的应用训练。学习是为了应用,并在应用中进一步得到提高,学生对汉语语法知识的掌握也要通过作业练习来进行检验。作业练习包括记忆练习和能力练习,应以能力练习为主,让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直接体验和把握汉语语法的知识要点,辩认各种词类和词组,正确分析句子成分和判断语句的正误。老师则通过作业讲评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汉语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

3、实行开放式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来源。要注意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开设阅读课程之外,还应积极向学生推荐和介绍课外阅读资料,引导他们从报刊、杂志、书籍乃至网络中捕捉、收集丰富多彩的汉语资料,汲取语言营养,感受汉语语言的真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汉语语法规律和修辞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篇4

关键词:小学教育;现代汉语;教学内容

一、新课标下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要求

新课标在导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中均强调语文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新课标亦提出汉字教育的新理念:借助汉字教育,一方面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工具和书写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增强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新课标背景下,合格的语文教师除了具备语言素养和教学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的一些素养,如熟知国家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法规政策,具有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为培养适应新课标的新型语文老师,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应达到如下要求:一是教学对象掌握扎实的现代汉语知识,具有运用理论分析汉语语言现象和指导语言实践的能力;二是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教育,多措并举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三是发挥现代汉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作用,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四是宣传和践行国家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法规政策。

二、目前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的不足

小学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教学对象获得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语言素养和教学技能。而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因此小教专业现代汉语教学内容应以培养胜任小学教学工作的语文教师为中心。但是,目前小教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所通用的却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同的教材。教材内容注重汉语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需求关心不够,对小教专业教学对象的需求考虑不多,没能体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特点,没有切实发挥提高小教专业教学对象的语言素养和语文教学能力的作用。比如,小学语文教学中,“其拼音教学本质上还是传统的语文学,采用依托汉字的整体认读法,重视对字词句的掌握。而现行的大学现代汉语教材没有体现这种特点。”[1]再如,“小学语文教学非常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在小教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中就应该特别强调拼音、汉字书写的规范。而这方面的知识在现代汉语教材中并没有详细的介绍,相应的训练也比较少,不少小教专业的学生在学完现代汉语课程之后,不能准确地运用《汉语拼音方案》给汉字注音,不能正确分析汉字的偏旁部首,不能正确书写常用汉字的笔顺笔画,这显然难以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2]可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矛盾,教学内容难于适应教学目标,不足于培养教学对象的职业能力,不足于满足培养新型语文老师的需要,就业时更不能满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需要。总之,小学教育专业现行主要教学内容最大的不足是很少考虑教学对象将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需要,即针对性不强、实用性差。如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势必造成现代汉语教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脱节的情形。因此,小教专业现代汉语的教学改革,必须首先改革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适应,进而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现代汉语,发挥现代汉语基础课程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对策

(一)基于小学教师岗位工作要求,增添教学内容

1.深入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借助于研读新课标,师生能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对授课教师来说,在全面、系统介绍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融汇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目标,使“现代汉语”课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教学对象来说,知道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知道自己未来工作所需知识、所需能力,能做到知己知彼,增加学习现代汉语知识和锻炼技能的针对性,进而提高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2.吃透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精神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是未来的教师,是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的践行者和传授者。因此,小教专业的学生有必要熟知国家的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1)、《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教语用〔2012〕1号)、《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教语用〔2016〕3号)、《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教语用〔2017〕1号),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3]教学中,不仅要向教学对象介绍这部法律,更要要求他们在教学中贯彻这部法律的精神。《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教语用〔2012〕1号)对教育领域语言文字的标准,全体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法制意识、普通话水平、语言文字应用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的标准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4]《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教语用〔2016〕3号)亦明确规定:学校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普及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加强中小学普通话口语、规范汉字书写及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提高中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听说读写能力;强调教师表率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使用普通话,正确使用规范汉字,努力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和语言文字应用综合能力。[5]《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教语用〔2017〕1号)则进一步提出:以学校为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阵地,培养国民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推广普及规范语规范字,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6]将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融入到“现代汉语”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使授课教师和教学对象明确语言文字工作的重大意义及具体要求,提高语言文字规范的意识,切实发挥在语言文字工作中的作用;二是使授课教师和教学对象明确小学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必须承担的工作和任务,必备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从而使“现代汉语”教学和学习有的放矢,能调动教学对象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二)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的教学

根据知识的分配,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早在中小学阶段就该完成。但事实是目前的中小学并没有完成这样的任务,诸如普通话发音不标准、提笔忘字、乱用词语、语焉不详、词不达意、误用错用汉字、滥用网络语言等不规范现象很严重。大学阶段很有必要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的教学,但是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在高等学校“现代汉语”教学中却又常常被忽视。此外,规范语言文字的教学与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综上,小学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更是要重视规范语言文字的教学与训练。一是增强教学对象“用规范语、写规范字”的意识。向教学对象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法律法规,使教学对象掌握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二是以规范化建设为标准,以掌握汉字的正确读音、规范字形及现代汉语语义语用等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学对象规范用语用字水平,使教学对象能够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教学中,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规范语言汉字的教学与训练要求教学对象必须掌握《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通用规范汉字表》(2013)。一方面,教学对象本身要熟练掌握这些字表中汉字的正确读音、规范字形及现代语义语用等;另一方面,这些汉字、正词法规则教学对象能用合适的方法让小学生准确掌握。2.引导教学对象关注身边语言现象中国语言现象热点频发。仅《咬文嚼字》杂志社的2017年的“十大流行语”就有:“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共享”“有温度”“流量”“可能XXX假XXX”“油腻”“尬”“怼”“打call”。有些流行语还能体会其意思,而“断舍离”“十动然拒”“不明觉厉”“累觉不爱”等等则是语义不明,容易造成误解。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教学对象关注这些新锐话语形式,尤其引导教学对象关注语言粗鄙化现象和网络不规范语言滥用等现象。3.增加语言实践活动结合最新的语言生活及“现代汉语”课程,开展系列专题活动,如多彩方言、年度新词新语、社会用字普查、如何取名、笑话中的语言学、短信中的修辞学等等。语言是丰富、复杂的,借助这些专题活动培养教学对象正确观察、分析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解决教学对象生活中的实际语言困惑,进一步提高教学对象的语言文字能力。除此之外,可要求教学对象订阅杂志《咬文嚼字》,关注微信公众号“汉语堂”“咬文嚼字”“今日语言学”“语言学午餐”,观看视频《汉语桥》《汉字英雄》《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等,以激发教学对象语言学习的自主热情,扩大学习语言文字的渠道。

(三)根据小学教师职业语言文字能力要求,优化教学内容

1.文字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汉字教学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加强汉字教育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着力点,部编新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把汉字摆到开篇,这都体现出基础教育中汉字教学的重要性。而现行各版《现代汉语》教材中,即使是小学教育专业专用《现代汉语》教材中,文字部分所占篇幅都是最少的。因此,应增加文字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加强规范汉字教育,以适应小学汉字教学的需要。第一,加大造字法的学习。“新课标”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目标的第1条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而部编新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顺序也是:先识字,再学拼音。因此,培养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尤为重要。对于刚接触汉字的孩子来说,借助汉字造字法,直观展示汉字的意义,可以增强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其次,有助于小学生准确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进而消灭错别字,熟练使用规范汉字。最后,造字法能使小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学习汉字。因此,现代汉语教学中须加大造字法的学习,要求教学对象掌握造字法并能运用造字法进行汉字教学,为未来的工作做好知识和能力储备。第二,按照小学语文教学最新笔画笔顺加大汉字教学和训练。“新课标”中,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目标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应在“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加大汉字笔画笔顺、书写规则、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分析的教学和训练,按照小学语文教学最新笔顺笔画要求进行,避免所学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脱节。为促进教学对象有效地掌握规范汉字,给教学对象推荐了一些必读书目,如《我们的文字》《汉字树》《有故事的汉字》《汉字王国》《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现代汉语词典》等等。2.语音教学各种版本《现代汉语》教材语音知识都很多,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进行取舍,把小学拼音教学的特点列为教学内容,加强现代汉语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对接。第一,确立语音部分的教学重点。“新课标”第一学段目标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所以,“现代汉语”课程语音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声母、韵母、声调、音节、《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一是教授汉语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明确教学目标;二是让教学对象准确掌握小学拼音教学的内容;三是讲明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差异;四是增加整体认读音节方面的内容。第二,跟“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课程整合。“新课标”每一学段目标都有“口语交际”,部编新版小学《语文》也比旧版更突出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此背景下,强化教学对象的口语表达训练,提高教学对象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显得更为重要。鉴于“现代汉语”课时少、语音部分内容又多与“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课程内容重复,可试与“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课整合。“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中,重点讲授理论知识,正音训练、朗读训练、交际训练等提升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则留在“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课中进行。而语音训练所需要的材料则尽量从部编新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使之更贴近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实际。

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篇5

1汉语言文学的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相对而言较为弱势的一个专业。由于其本身而言,人文社科性太强,没有工科专业的实用性,没有如医学建筑学专业那样的清晰地职业定位,也没有如财经政法专业那样强的针对性,最终,导致其在应用性上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

汉语言,事实上是一种人文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历史的演变的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传承和发扬着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作用,使得中国的精神财富得以保留下来,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精髓。

那么,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多的是要将汉语言文学的精神传承下去,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汉语言文学的作用以及汉语言文学对社会的巨大影响。从这个层面上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内容,更多的是对人类文化的一种认识,这个专业的学生,承受的,更多的是社会的一种责任,一种将文化传承下去的责任和意识。

因而,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首当其冲的没,就是要明确自己专业的重要性,明确自己专业对社会产生的影响,重要的,不是如何去创造个人的经济效益,而是创造社会意义层面上经济的效益。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方面的素养,要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专业对于社会的现实意义。社会是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上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那么,只有提高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才能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价值。

2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本文由收集整理

那么,在以上的大背景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面临的巨大压力之下,如何呢能够有效地提高汉语言文学在社会化进程中的应用性,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真正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呢?接下来,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提出一些的有效地建议和对策,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受到启发。

2.1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社会是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然而,老一套的学习思想和观念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里,学生一味的被压迫者进行学习,他们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着知识的传达,而并未了解到学习的真谛。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记,学生抄,学生从来没有去想过要真正的自主的去学习。在推行素质化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反思,传统的教育方式给我们带来了根深蒂固的伤害,我们要突破传统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束缚,要让素质化教育得以实现。那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其专业的就业面是相当广泛的,当然,真是由于这种广泛的就业面,使得学生学的知识非常的宽泛,知识学得不够精,那么,创新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上显得非常的重要。

汉语言文学上的创新,是指的对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思维方面的创新,从整体上打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束缚,使学生能够不受专业的限制,加深对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了解,从而对今后的工作学习予以指导。例如,对于新闻、文秘等等人文社科类的专业,都是从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衍化出来的一个分支,那么,如果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中的新闻类的知识相对感兴趣,就可以选择新闻方面的知识,进行着重的研究和学习,这样,使自己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得以深化的学习,不仅仅有利于学生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学习,与此同时,学生也能从中收获更多,不是泛泛的去学习,而是在一个相对较小的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种学习方法,不失为为汉语言学习的学习方法的创新。

方法上的创新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上的创新。古话有云:“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这句话,虽然很多人都会讲,但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其中的内涵呢?在学习上的创新,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创新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自我创新的意识,使学生能够真正用一种创新的思维去想问题,这样,学生在今后遇到问题时才不会素手无策,才能真正明晰创新意识对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好处。

2.2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实用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我们都知道,其包括的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课程内容之庞大,使学生都望而生畏。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改善这种情况呢?

在汉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对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的精简力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能够得以强化,核心的内容能够得以展示出来,并且,应当避免学科之间的交叉,要能够很明确的展示出学科的特色知识要点,这样,是学生在学习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语

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篇6

[关键词]一带一路;文化教材;文化教w

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实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我国及沿线国家各个方面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语言是交际工具,任何基础建设、经贸交往都离不开语言沟通。同时,语言又是文化载体和文化要素。汉语越来越成为“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语言学习者热衷学习的语种,随着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汉语在许多国家都已纳入其本国的外语教学课程。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对汉语文化学习非常热衷,汉语语言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因素,如何编写出适当的教材,使教师在汉语教学中有效地展示隐藏在汉语背后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传达给学生,使其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具有同步性,从而真正地学会并掌握汉语,对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文化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性质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作为一种物质符号系统,在表现着文化的同时也承载着文化。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渗透到语言的方方面面。

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现在的汉语学习者,无论是学“文化”还是学“语言”,其目的都不只是单纯地获得语言技能或者掌握文化知识,而是在语言交际的训练中,同时理解文化内容,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在教学实践中,“理解能力”和“语言技能”也是难以截然分开的,理解文化是运用语言的基础,技能的操作又是对文化理解的检验,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辅相成的。一些“专为开设文化课程而编写的教科书”中或多或少存在语言难度过大的问题,在教学中不利于文化知识的掌握,从而也影响到教材应用的广泛度与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充分利用程度。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是在教学中兼顾语言与文化,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对外汉语文化教材,是在编写中以文化为纲,同时注重语言技能,有意识地注重文化知识介绍的教材。

二、文化教材编写现状

在文化教学受到对外汉语教学界关注的20余年来,与文化教学紧密相连的教材编写研究也随之开展起来,许多专家学者就文化类教材的编写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学界出版的文化教材数量逐年增多,体例逐渐丰富,但周思源曾指出“和某些比较成熟的语言教材相比,文化类教材由于开设时间晚,门类多,专业性强,使用量少,多为一人教一门的单兵作业,多数文化教材目前都不大理想,不太适合留学生使用。一言以蔽之,‘对外’的特点没能得到较好的体现”,综合学界对文化教材现状的研究,现有文化教材在文化呈现上存在一些问题:

1.文化内容选择缺乏系统性。

2.文化现象解读不够深入。

3.缺乏文化对比和互动性思考。

三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编写原则与方法

1.文化知识教学与语言技能训练应相辅相成

文化知识教学的教学任务是系统传授中国文化,同时起到辅助汉语教学的作用。文化教材是针对文化知识教学编写的教材,因此文化教材也要正确处理好文化知识教学和语言技能教学的关系。文化知识教学和语言技能训练都是文化教材编写的重要内容,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文化知识教学以教授中国系统的文化知识为教学目标,文化教材作为文化课的教科书也应以介绍文化知识为主,但语言技能训练也不能忽视,要积极寻求知识教学和语言教学有效的结合方式。文化教材的编写应该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母语背景等实际情况有意识、有目的地在文化知识的编写上控制语言难度,适量编写语言技能方面的练习题。

2.文化知识内容应全面系统

文化知识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文化教材内容编写的依据。文化知识教学包括:系统的背景知识文化、深层文化和跨文化交际。因此,文化教材的内容也要包括这三部分。把中国文化的各方面都写进一本教材里是不现实的,但文化教材在编写时对三部分内容都要有所涉及,并根据文化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合理分配它们的比重,不能只介绍一方面的内容而把其他内容忽略掉。

3.文化内容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避免“厚古薄今”

文化是一种历史积淀,古今文化是一脉相承的,现代文化深深烙着古代文化的烙印,两者关系密切,不容截然分开。古今文化的密切关系要求文化教学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4.注重文化比较,加强文化互动

文化教材的编写在注重文化差异的同时,要善于突出文化共性,加强文化互动,搭建通向中国文化殿堂的桥梁。通过这样功能性的文化互动,更好地让学习者深入了解中国,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结语

对外汉语文化教材是对外汉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研究对文化教材的编写和文化教学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非目的语环境中,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编写应注意的原则,目前针对非目的语环境下对外汉语教材特别是文化教材的编写还有很多的研究和探索空间。

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GK2058260109),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14Q01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14Q010)系列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赵金铭.论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文化取向[J].汉语言双方言,1997(5).

[2]周思源.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李泉.文化内容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J].世界汉语教学,2011(3).

[4]张英.对外汉语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教学研究[J].汉语学习,2006(6).

[5]赵宏勃.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编写思路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2005(9).

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篇7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相对而言较为弱势的一个专业。由于其本身而言,人文社科性太强,没有工科专业的实用性,没有如医学建筑学专业那样的清晰地职业定位,也没有如财经政法专业那样强的针对性,最终,导致其在应用性上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

汉语言,事实上是一种人文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历史的演变的过程中,汉语言文学,传承和发扬着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作用,使得中国的精神财富得以保留下来,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精髓。

那么,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多的是要将汉语言文学的精神传承下去,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汉语言文学的作用以及汉语言文学对社会的巨大影响。从这个层面上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内容,更多的是对人类文化的一种认识,这个专业的学生,承受的,更多的是社会的一种责任,一种将文化传承下去的责任和意识。

因而,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首当其冲的没,就是要明确自己专业的重要性,明确自己专业对社会产生的影响,重要的,不是如何去创造个人的经济效益,而是创造社会意义层面上经济的效益。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方面的素养,要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专业对于社会的现实意义。社会是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上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那么,只有提高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才能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价值。

2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

那么,在以上的大背景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面临的巨大压力之下,如何呢能够有效地提高汉语言文学在社会化进程中的应用性,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真正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呢?接下来,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提出一些的有效地建议和对策,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受到启发。

2.1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社会是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然而,老一套的学习思想和观念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里,学生一味的被压迫者进行学习,他们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着知识的传达,而并未了解到学习的真谛。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记,学生抄,学生从来没有去想过要真正的自主的去学习。在推行素质化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反思,传统的教育方式给我们带来了根深蒂固的伤害,我们要突破传统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束缚,要让素质化教育得以实现。那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其专业的就业面是相当广泛的,当然,真是由于这种广泛的就业面,使得学生学的知识非常的宽泛,知识学得不够精,那么,创新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上显得非常的重要。

汉语言文学上的创新,是指的对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思维方面的创新,从整体上打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束缚,使学生能够不受专业的限制,加深对某一方面专业知识的了解,从而对今后的工作学习予以指导。例如,对于新闻、文秘等等人文社科类的专业,都是从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衍化出来的一个分支,那么,如果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中的新闻类的知识相对感兴趣,就可以选择新闻方面的知识,进行着重的研究和学习,这样,使自己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得以深化的学习,不仅仅有利于学生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学习,与此同时,学生也能从中收获更多,不是泛泛的去学习,而是在一个相对较小的领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种学习方法,不失为为汉语言学习的学习方法的创新。>方法上的创新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上的创新。古话有云:“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这句话,虽然很多人都会讲,但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其中的内涵呢?在学习上的创新,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创新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自我创新的意识,使学生能够真正用一种创新的思维去想问题,这样,学生在今后遇到问题时才不会素手无策,才能真正明晰创新意识对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好处。

2.2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实用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我们都知道,其包括的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课程内容之庞大,使学生都望而生畏。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改善这种情况呢?

在汉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大对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的精简力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能够得以强化,核心的内容能够得以展示出来,并且,应当避免学科之间的交叉,要能够很明确的展示出学科的特色知识要点,这样,是学生在学习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篇8

关键词:藏族学生现代汉语能力培养

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民族团结的纽带,社会交往的桥梁。随着200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现代汉语课是是高校藏族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藏族学生都来自藏区,由于长期受民族语言环境等的影响,汉语水平整体低下,在汉语能力的表达、运用等方面始终不够理想。因此,我们应该审视教学对象,研究教学以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以提高藏族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各项工作,特别是语言文字的教学和文字信息处理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适应社会进步及藏族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藏族学生现代汉语能力掌握的现状

藏族学生由于来自藏区,他们受到居住环境、语言环境、家庭环境等的影响,而汉语是藏族学生的第二语言,他们的汉语基础薄弱,从小就读于藏文学校,汉语仅作为辅修科目,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语音、语法、词汇等,接触到的汉语是交际的需要而所说的方言。

现代汉语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让藏族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在学习该课程之后,在作文时依然错别字连篇,对新时期的语言现象缺乏,遣词造句随心所欲,语法改错甚至漏洞百出,根本达不到预定的效果;加上现代汉语知识零碎,枯燥、抽象,不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认为汉语知识难以理解,难以掌握。

高校的现代汉语课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藏语文系开设的现代汉语专业基础课相比较,由于其学科性质、专业要求等方面的不同,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均存在着诸多差异。

基于以上藏族大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现状的分析,这就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笔者认为,对藏族学生现代汉语的教学应立足于基础知识的系统讲授以及理解语言、分析汉语的初步培养,同时更应注意其实用性,并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为最终目的。

二、藏族学生现代汉语能力培养的任务

1.明确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和意义。现代汉语课是藏族学生必修的一门汉语基础课程,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为依据,系统地讲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涉及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以及文字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分析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藏语文系开设的现代汉语基础课,由于受授课对象的学科性质、专业要求以及课时等方面的限制,其教学要求势必与现代汉语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针对藏族学生的学习来处理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增加讲授的广度和深度,在潜移默化中对汉语知识的传授。

2.激发藏族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长期的实践证明,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他们的母语是和汉语同属汉藏语系,从小就接触到汉语的藏族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对汉语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学生对这些知识是零碎的、枯燥的、散乱的,有些知识甚至是错误的,因此,继续让他们在习得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正迁移,增强他们语言学习的自觉性。在讲授时强调现代汉语的实用性和将来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密切相关的汉语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在汉语课堂上“一课一得、堂堂有新知”,对语文基本功不过关的学生补上所缺的知识,于是学生在放松的心态下有所收获,也就有了兴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脑接受信息刺激引起的兴奋点,需要不断的转移和变化,如果较长时间缺乏变化,就会由兴奋转如抑制状态,产生烦躁心理,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兴趣就是培养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

3.培养藏族学生运用现代汉语的意识。现代汉语课程的最终目标是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而藏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是有别于汉语文系的学生的,显然不能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他们,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联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理论具体分析语言事实,加强现代汉语语感的理性认识,让学生开展语言运用调查,了解语言运用的现状和问题,在实践中培养语言规范意识。

三、藏族学生现代汉语能力培养的策略

基于对藏族学生现代汉语能力掌握的现状的分析,明确了藏族学生现代汉语能力培养的任务后,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提高藏族学生的现代汉语能力,教师在现代教学中应该采取得当的培养策略。

从现代汉语的教学目的出发,现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应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大部分,但我们的教学对象不同,所以,教学内容也应该有所取舍,应该根据藏族学生的汉语语言基础、语言积累来考虑,才会取得一定的效果。在一学年的教学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内容为教学重点,突出其实用性。

1.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绪论部分了解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的特征,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情况及各大方言的特点。

语音部分是重点讲解部分,主要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原理,系统地讲授汉语拼音的发音、拼写规则、特殊的语音现象等基础理论知识,对发不准的韵母、声母以及读不准的字进行辨证,让学生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知识,,能给汉字注音、拼写以及分析音节,弄清普通话的调值和调类,积极推广普通话。

文字部分除了要介绍汉字的性质、历史、结构特点外,重点要以规范汉字的使用展开,从汉字的笔画、笔顺、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等几方面入手,推行《汉字简化总表》和《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调查社会上现代汉字的使用情况,归纳错别字和不规范字出现的类型和规律,要求多运用、常举例、勤练习,举行汉字书法比赛,从众多的媒体、报刊、杂志、书籍的不断接触,这些手段无疑都可以提高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词汇部分是重点讲解部分,主要系统讲述词的构成和特点、词汇变化、规范化等内容,调查社会上词汇运用中出现的问题了解词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积极通过阅读、交际等途径,丰富自己的词汇,正确运用解释和辨析词义,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语法部分是重点讲解的部分,主要系统讲述现代汉语组词造句的规则,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学会辨别词性,分析短语和句子,会辨别句子的正误,发现和改正病局的能力,会运用成语,掌握单句和复句的界限,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汉语。

修辞部分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略讲,讲述几种修辞方式,在日常讲话和写作中能自觉运用所学知识炼词选句,提高汉语表达能力,逐步达到准确、鲜明、精练、生动的要求。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和衔接跟语法、词汇关系密切,这部分内容可以穿插到词汇、语法的讲解中,这里可以不讲。适当地讲解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以及时髦语言学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作介绍。

2.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面对现代汉语知识的零碎、枯燥,抽象,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导致老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普遍现象,要想解决这种矛盾,除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之外,根据学生学习的实用性,应该对教学方式作一定的改善。适当取舍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现代汉语作为藏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讲完繁多的内容,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取舍,有的章节要详讲,有的要略讲,引导学生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相结合。此外,为提高学生的的实践能力,安排几次实践活动,如普通话的朗读比赛、方言调查、报刊语言规范调查、社会用字调查、网络语言评析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得到练习。

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规范现代汉语知识的语言修养,也就是说,藏族学生学习现代汉语,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汉语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身的语文素养,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方式的安排中更应该考虑学生今后的就业去向,突出其学习汉语知识的实用性。

教师在讲授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同时,对所对应的列举语料要尽可能地新,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对于那些过于陈旧、明显带有过去时代特色的语料应舍弃不用,并不断地介绍新词。时代不断发展,社会生活日新月易,语言变化迅速,对语言的研究和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规范化,也要面临新的挑战,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教材读懂看透,真正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如语法学习,要学会炼词选句、分析短语和句子、修改病句、正确运用成语,这些无疑会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

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辅助教学,人类社会正在迈入信息时代,教师的现代汉语教学也应紧跟这一时代,用计算机课件、网络技术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动态感,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的诸多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最佳的效果。例如:在语音教学中,把语音的发音原理示意图,韵母的元音舌部位图等做动态的演示,既形象直观,又便于学生理解、模仿和纠正发音,还可以让学生看现代汉语的教学光盘,让他们边看、边听、边练、边说的过程中学习。

总之,在国家大力推广语言文字工作的今天,随着现代社会对语言运用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要真正使藏族学生学有所得,我们的任务是培养他们的现代汉语的能力,让他们通过现代汉语了解汉文化,这对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邢福义:《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张雪涛:《现代汉语教学改革论析》,《语言文字运用》,2005。

[4]朱建军:《关于外语院校现代汉语公共课教学的思考》,《教育探索》,2008。

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篇9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H1文献标识码:a

一、我们都知道,英语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就是其字母数量有限,因而可以很容易的进行输入输出以及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而中文的汉字则数量庞大,且字形相对复杂,这就给汉字的编码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因此我们根据汉字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不同要求对汉字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编码,总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案,即汉字输入编码,汉字标准编码,汉字内码和汉字形码。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最基本的条件是中文信息处理环境,也就是中文信息平台。中文信息平台是指具有对汉字进行编码、处理、传输的能力并且具有中文输入、输出界面的操作系统。多文种平台,是指能同时处理两种或两种以上语文的操作系统。[2]中文信息平台极为重要的指标是支持什么样的汉字编码标准,编码系统混淆必定会产生乱码。汉字编码,本质上是把无须的、开放的汉字集合变成相对封闭的有序集合,以数字化形态实现汉字信息的处理、储存和传输。1981年国家标准局公布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录了6763个汉字和682个非汉字图形字符,目前大量的对外汉语教学软件和电子资料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其后陆续出台的几个国际标准,最多包含了27000个汉字,为汉语教学、双语处理提供了方便。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建设现代汉语语料库是一项基础的工程。汉代汉语语料库可以辅助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查找例句、编写教案、编出试题等等,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建立要经历原始预料收集、提取粗语料、提取精语料几个过程。

二、中文信息处理与对外汉语教学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大力发展对对外汉学教学也有积极的作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在技术资源建设、理论方法研究和具体技术应用开发方面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基础资源建设

语言资料库在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包括语料库、词汇知识库和语法语义辞典等。语言资料库构成了不同层面上的自然语言处理得以实现的基础。1979年,武汉大学建设了527万字的汉语现代文学作品语料库;1983年,2000万字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成;同时在北京师范大学还建成了106万字的中学语文教材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建成了182万字的现代汉语词频统计语料库。近20多年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育部语言文学应用研究所、山西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科技部中信所、中国传媒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和香港城市大学等相当一批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对汉语资源库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院研究所开发的“综合型语言知识库”、董振东等开发的“知网”(Hownet)是两项有代表性的成果,而中文语言资源联盟(ChineseLanguageDataConsortium,缩写:ChineseLDC)则是为推动我国语言资源共享所建立的第一个联盟性学术组织。

(1)综合型语言知识库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的语言资源建设工作始于1986年,从研制《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起步。该词典曾获1998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此成果的基础上,于1995年提出建立综合型语言知识库的规划,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综合型语言知识库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于2007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申报奖励之前,综合型语言知识库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技术鉴定:“其规模、深度、质量和应用效果在我国语言工程实践中是前所未有的。该成果是以汉语为核心的多语言知识库建设中最全面、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项成果为推动以汉语为核心的多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作为单项技术成果,在北京大学创下了转让次数最多的记录。

综合型语言知识库在汉语计算语言学理论、汉语语言知识形式化描述、语言知识库构建技术以及多语言知识融合技术等方面都有所创新。目前它包含的语言资源包括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现代汉语语义词典、中英文概念词典、汉语短语结构知识库、现代汉语大规模基本标注语料库、汉英双语对齐语料库以及多个专业领域的术语库。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综合型语言知识库以其完整的语言知识网络、快捷的信息处理技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综合型语言知识库仍在继续发展,研制中的综合型语言知识库系统不仅把现有的语言知识资源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成员知识库可以互相参照,互相印证,而且进一步挖掘深层的语言知识,发展概率型汉语词汇知识库,让语言知识库建设更上一层楼。

(2)知网

知网(Hownet)是董振东教授提出并创建的语言知识库,是一个以汉语和英语的词语所代表的概念为描述对象,以解释概念与概念之间以及概念所具有的属性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内容的常识知识库。知网是一个构思严密的知识系统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意义网络,它主要反映的是概念的共性和个性。在知网中,义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指最基本的、不易于再分割的意义的最小单位。知网体系的基本设想是,所有的概念都可以分解成各种各样的义原,义原又组合成一个无限的概念集合。董振东教授认为,中文中的字(包括单纯词)是有限的,并且它可以被用来表达各种各样的单纯的或复杂的概念,以及表达概念与概念之间、概念的属性与属性之间的关系。因此,知网从大约6000个汉字中提取了这个有限的义原集合。知网是在线的,修改和增删都很方便,因此其规模是动态的。目前,知网已作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重要的基础资源,被广泛的应用于词汇语义相似性计算、词义消歧、名词实体识别和文本分类等许多方面。其中词汇语义相似性计算和名词实体识别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词语相似性辨析有很大的作用。

2.理论方法研究

概念层次网络理论的提出是中文信息处理研究中的一个有益探索。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语分词与词性标注方法研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全切分分词方法、最短路径分词方法、n-最短路径分词方法、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或n元语法的分词方法等一系列分词方法相继提出。1992年,《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被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GB13715),并于1993年5月1日在全国实行。20世纪90年代,面向机器翻译提出的SC文法,从某种意义上拓展了复杂特征集理论和合一文法,而《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和“知网”是我国学者结合汉语特点和规律对词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结语】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语言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旨在对中文的音、形、义等输入计算机,进而进行必要的信息加工与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声学等大量学科的交叉知识。具体来说,语言信息处理是将自然语言的各个部分,包括词语、句子、段落以至篇章进行文本、声音和图像各种方式的信息化加工,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输入输出、压缩、存储以及检索等等各项处理。我们都知道,自然语言是我们日常最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是人类进行思维活动、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因此语言信息处理这种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专门分析了利用计算机处理中文信息,即汉语信息处理技术,希望本文能够对同行们有所启示,还望能够多多交流学习,更好的完善这项技术。

【参考文献】

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篇10

一、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技能方向

1.汉语基础知识教育技能

现代汉语是为培养小学语文教师提供知识储备的课程,这就决定了现代汉语课程在应用型人才技能培养中的汉语基础知识教育技能方向。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广普及语言学知识”,即通过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从自己未来的职业可能性与职业发展的知识依赖性层面,加强相关现代汉语知识的学习;让他们能在自己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培养小学生坚实的现代汉语基础,以及主动学习汉语语言与文学的意识。二是“宣传语言学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即从语音、语汇与语法的角度,对汉语语言的起源、变化、成长与时代化发展,展开全面的教育与研究,让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充分了解语言学在人类社会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及其文化的承载、总结、提炼与发展的价值。

2.汉语语言运用技能教育

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汉语语言运用技能教育是其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根据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这种语言运用技能的教育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一般性的交流层面,即如何教育小学生正确运用声母、韵母、音节、音变与音位的知识,实现对汉语字母、拼音以及正确发音的运用,达成对汉字、汉字意义与适当性语境的正确运用,实现准确表达个人意义的交流活动。二是发展性的创作层面,主要指教育小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如个人演讲、写作、话剧表演等。这不仅需要对语音的规范化运用有着较为准确的了解,还需要详细地掌握各地的方言等,才能在创作过程中把个人的灵感转化为理想的作品。

3.汉语语言与其他民族语言的研究能力

这属于现代汉语课程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包含了两种应用研究能力的培养:一是现代汉语发展现象与运用现象的研究能力,即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催生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行研究。如当前比较热门的网络语言、事件象征性语言,以及外国语言的直译运用等,研究其对现代汉语的丰富作用,以及对现代汉语的实际影响。二是现代汉语对国内其他民族语言融合现象的研究能力。这些现象体现在中国民族融合、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大背景下,汉语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与吸收。随着民族的交流、学习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汉语载体性发掘、总结与提炼,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的内涵。

二、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类型

虽然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育教学以培养小学语文教师为主,但由于其工作的地域不同,以及在工作中实际发挥的作用不同,应用型人才的类型也有着具体的差异。

1.汉语语言知识教学教师

针对现代汉语知识的教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汉语拼音知识、汉字拼读教育。这是学习现代汉语知识与技能的基础。通过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现代汉语课程教育教学,使其夯实基础,进而能按照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开展语音知识与识字教育。第二阶段就是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字词及运用教学,其中包括语汇、语法、语素、词、词义、同义词、反义词,以及词类、语气、修辞、句子、语言与交际等知识。因此在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应针对这两个阶段的教育,加强对其汉语言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2.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师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尤其是一直在使用自己语言与文字的少数民族小学,应培养能开展双语教育的小学教师。这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两个特点:一是培养此类人才能够运用现代汉语知识教育教学的技能和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教学的能力,即教育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们,能创新地把现代汉语知识教育教学技能,以及汉语语言的规律借鉴性地运用在少数民族语言的教育教学中。二是开展无现代汉语知识基础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育,即针对那些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小学生们,教他们学习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知识与现代汉语的运用技能,让他们既掌握自己的语言,也学会使用现代汉语。

3.汉语语言专项运用型教师

即教师在汉语语言兴趣特长方面的专项发挥,并在未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指导小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成长。这些专项教师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写作类。通过现代汉语的教学,让学生在自己日常的学习与未来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写作兴趣与特长,为他们自己教育的小学生做好表率,以期为小学生树立现代汉语学习与运用的榜样。二是表演类。主要表现为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文朗读能力、朗诵能力、专业性演讲能力、相声与小品等表演能力。把现代汉语课程中那些看似琐碎的知识,转化成具有情趣的各种作品,引导小学生积极地开展学习,培养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在‘真正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和语言能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切入,提高现代汉语教学实效性。”针对现代汉语课程知识较为枯燥、琐碎等特点,创造趣味性与知识性结合的教学新路径。

1.体验性培养

从小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做到树立学生语言应用的规范意识,加强师生在教学方面的交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语言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运用小学教育教学的技能,把现代汉语课程教材中的知识都编写成教案或教学设计,实现学生技能成长与现代汉语课程知识学习的统一。在这种过程中学生会根据切身教育教学需要,把其中的知识进行优化整合。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做轮值教师,开展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让他们把其中的知识按照自己掌握的教育教学技能,开展小学阶段适应性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教育其他同学,也可以在开展现代汉语课程知识的教育教学中实现对自己的培养,推动自己在教育技能与知识方面的成长。

2.检验性培养

为了有效地化解现代汉语课程知识的枯燥与难度,教师应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做出检验性的整合,让学生实现学习内驱性成长。检验性培养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应用型题目检测培养,即教师把每个章节的知识,按照教学进度需要,设计成小学汉语教学的技能性或情境性的题目,让学生直接进入相对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通过题目的完成来达成现代汉语课程知识及相关教育教学技能的学习。运用这种检测成绩以及题目对错的刺激,能更有力地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二是模拟教学检验性培养,即让学生采用小学教育教学中常见的说课、无生上课等方式,分小组开展相关知识掌握与教育教学技能检验。主要包括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运用与教学知识的准确程度等。要注意课堂模拟知识的衔接性,避免因为检验需要导致的教学遗漏或夹生问题,把当前小学阶段“淡化语言知识教学以致学生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薄弱”的不足,在小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阶段就完善起来,实现“既给学生补语言基础知识,又吸纳语言学最前沿的知识”的双赢。

小学教育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教育教学,既有其专业知识基础性、必备性与不可缺少性的重要特点,也有其学科自身的知识琐碎与枯燥性等不利因素。教师需要从该专业学生专业成长、职业成长与维护自身职业荣誉的利害关系切入,让学生深刻理解现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语文学习及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性支持作用,积极地从未来教育教学的角度出发,强化知识支持与教育教学转化应用,推动自己知识与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