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十篇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十篇

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44:26

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篇1

[关键词]美术教育;油画教学;改革措施

油画兼具技巧性、艺术性与审美性特征,其对于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美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被纳入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之中。美术教育既为油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专业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油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等的设置。美术教育要求是油画教学改革的一个核心依据,高校教师应根据美术教育要求,适时创新个人的油画教学方式,这也是推动高校油画教学发展的核心动力所在。

当代美术教育对油画教学的基本要求

1.视觉媒介多元化

在当前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美术教育逐步打破传统的“为艺术而教育”的思想观念,更多的是关注于社会的真实需求,以培养出更多的能够服务社会大生产的应用型人才。市场经济领域运用物理、化工等技术创造出的大量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等材料,要求美术专业人才能够在新的视觉媒介环境下进行美术设计等工作,以满足商品生产与营销的现实需要。而油画作为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在关注行业需求、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等的指导下,积极关注视觉媒介多元化的发展,从而更广泛地搜集行业中出现的或者是其他美术教育活动中涉及的最新的视觉媒介元素,并及时总结其媒介性质、媒介技术及功能诉求等方面的特征,进而创新油画的教学内容,不断增强学生在多样化视觉媒介环境下的油画表现能力。这样做既能强化学生的油画技艺,又能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

2.突破艺术边界

上世纪60年代,极简主义艺术家展出了《无题》《黑色盒子》等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既非绘画又非雕塑,甚至有些干脆将绘画和雕塑进行极简化处理,由此开启了美术领域突破艺术边界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市场经济推动下的美术创作活动更是将打破艺术边界作为产品包装、设计、宣传及推陈出新的重要方式。美术教育也积极开展了融合教育和整合发展,积极建构不同的艺术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促使学生运用多样化的艺术知识创作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新颖的视觉作品。在此背景下,高校油画教学工作更需要进一步打破传统的单纯以油画色彩、技法、表现为主的教学内容的局限,更确切地说是要打破沿袭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理念,立足于行业设计特征及美术教育的现状,引入其他艺术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不断增强学生油画知识与技能的现代性、商业性、创新性等方面的创作能力。

3.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时代主题,是国家、企业乃至于个人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实现个人壮大发展的关键所在。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不仅表现在其能够创新性地应用美术材料和一些先进的技术来表达个人独特的审美与情感理念,而且还立足于个人的美术专业知识和美术专业技能不断创新自己的职业理念、工作模式甚至于进行创业活动。油画拥有个性化的油画理论知识、技术技巧、表现效果及在社会中独特的应用领域,因此无论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油画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形成个人的艺术理念和风格,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还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增强学生以后的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发展,美术教育都应该进一步地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甚至为学生创作出实实在在的成果提供必要的条件。

当代美术教育背景下油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代美术教育为油画教学提供了扎实的专业支撑,同时也提出了视觉媒介多元化、突破艺术边界和培养创新能力三方面的要求。油画教学在教改政策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教学创新,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以下方面的问题。

1.社会服务导向的教学转型滞后

油画自传入我国以来,便一直作为独立的艺术而存在,早期油画教学采用的是言传身教、耳闻目染的纯艺术教学方式。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步建构起了学院派油画教学系统,其设置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化的教学内容、规范化的教学计划等,以实现油画人才规模化培养。从功能诉求上来说,油画教学仍然带有明显的纯艺术教学痕迹。近年来,高校美术专业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很多学生秉持个人爱好和就业相结合的思想报考美术专业,但是随着持续加大的就业压力,倒逼着油画教学开始向服务社会转型。然而与美术教育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所倡导的视觉媒介多元化、突破艺术边界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相比,油画教学社会服务导向的转型显得十分缓慢,部分教师甚至存在着“耻于谈商业”的思想,这导致油画教学潜在地延续了传统纯艺术的教学内容,没有紧紧跟随美术教育发展趋势进行视觉媒介多元化、突破艺术边界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

2.新理念、新技术引入不足

立足于行业现实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是适应美术教育背景和顺应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关键所在。当前油画教学活动在主观层面缺乏对社会服务导向人才培养的意识,以及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认知,纯艺术的人才培养理念造成教师单一地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这严重地影响了新理念、新技术的融入。客观上来说,高校油画教师大都毕业于高等院校的油画专业,拥有深厚的油画理论知识和高水平的油画创作能力,且具有良好的油画艺术修养。但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他们一方面缺乏对社会一线企业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及新需求等方面的认知,不能第一时间引入最新素材和最新信息来创新自己的油画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他们对包装、设计、造型及其他艺术领域的思想、理念和方法缺乏深入的了解,以上这些情况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突破艺术边界而进行油画教学的能力。正如一位油画教师所说,自己也清楚跨界教学的重要性,但自身专业背景和教学能力在现实面前却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3.创新能力和教学方法简单

创新能力是油画教学从古至今所始终秉持的一项目标,而当前美术教育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侧重于“艺术创新”与“应用创新”的协同发展,即学生既要具备创新性的油画表现力,又要能够形成个人的艺术风格,同时还能够立足于油画知识进行一定的创新创业活动,为自己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当前,高校油画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艺术创新为主,通过设置创作主题、激发创作灵感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性地利用油画创作理念和技法表达个人的审美理念和情感思想,进而形成个人的油画创作风格和特色。由于这些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模仿、沿袭一些创作方面的常规理念和方法,无法有效地培养出属于学生自己的艺术个性,同时因为油画教师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关注,在教学中就可能会弱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未来油画艺术生涯的更好发展。

当代美术教育背景下油画教学改革的措施

1.建构社会服务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统领着整个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当前,高校油画教学之所以存在着社会服务导向的教学转型滞后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缺乏从根本上改革教学方案的积极性,无法借助教学方案推动美术教育背景下油画教学工作的转型。高校美术院系领导与教研室主任应多鼓励和支持油画教师建构社会服务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案,从传统纯艺术教学目标过渡到服务于社会需求的教学目标,从视觉媒介多元化、突破艺术边界和培养创新能力三方面更新传统以油画材料、油画技法、油画作品为主的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的特征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系统化的教学计划。高校美术院系还可以邀请油画专家、油画业界的专业人士协同评估教学方案,听取他们提出的具体修改意见,最终在保证油画教学方案符合美术教育背景和趋势的情况下进行油画课程教学。

2.打破课程边界进行整合式教学活动

突破艺术边界是培养学生油画艺术创新和油画应用创新的重要举措。当前,高校油画教学之所以存在着新理念、新技术引入的问题,客观上是因为油画教师专业背景、工作环境与教学能力的局限。针对这一问题,高校美术院系领导、教研室主任等应努力打破课程边界进行整合式教学活动,即将预先制订的油画课程教学方案分解成为一系列的知识模块与实操项目,油画专业性比较强的内容可以由油画教师负责相应的教学工作,而涉及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的教学内容则可以要求包装、设计、造型及其他美术专业的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工作。如果条件允许,高校油画课程还可以邀请公司、企业的设计、创作人员进入课堂进行主题座谈、专题讲座、课程教学等活动。这样做不仅解决了油画教师在专业背景、工作环境和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局限,还使学生受到了跨界式和整合式的油画学习。

3.借助各类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表现在艺术创新和应用创新两个方面,既是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油画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存在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简单的问题,高校油画教师在延续常规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的同时,应积极利用各类竞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公益组织面向大学生举办了大量的竞赛活动,高校油画课程可以选取一些油画创作类的以及和油画相关的创新创业类的竞赛,比如通过大华杯全国美术作品大奖赛之类的赛事,培养学生创新性地展现个人油画审美理念与情感思想的能力;借助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之类的竞赛,培养学生应用油画知识和油画技能进行创新创业的能力。以赛代练既增加了油画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又有助于学生实操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语

美术教育为油画教学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要求油画教学能够顺应视觉媒介多元化、突破艺术边界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趋势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高校油画课程在推进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服务导向的教学转型滞后、对新理念、新技术引入不足、创新能力教学方法简单等问题,需要建构社会服务导向课程教学方案,打破课程边界进行整合式教学活动,利用各类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油画教学改革,这也是顺应美术教育发展趋势,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与就业能力的要求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同道.艺术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高鸿武.美术教育教学中油画民族化的解析[J].长江丛刊,2019(25):74-75.

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篇2

一、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内涵

多元文化艺术教育是指在多种族、多文化共存的社会背景下,在充分尊重和保障不同民族文化平等发展的基础上,丰富国家整体艺术文化的一种教育。多元文化艺术教育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之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主要精神是允许文化艺术存在差异,并让学生对不同的文化进行科学的认知,进而产生对艺术的尊重。这种多元文化思潮对艺术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台湾学者郭祯祥就曾指出,艺术教育应该涵盖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作品,学生能够通过欣赏不同艺术文化的过程对不同的文化艺术背景及其社会价值进行认知。

二、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多元文化发展现状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教育相比,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在文化观念的认知上存在两极分化现象。由于我国加入全球化进程相对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发展也处在起步阶段,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文化观念的认知上。就整体状况来看,虽然我国在艺术教育的多元文化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两种现象:部分文艺工作者过度重视国外文化,认为国外文化才是最先进的;还有部分文艺工作者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才是最好的。这两种极端的一元文化论都是不科学的,会阻碍我国艺术教育的多元文化发展,使我国艺术教育缺乏多元化视角的创新精神,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复制品。其次,从另一个角度看,虽然我国高校在文化观念的认知上存在一些不足,但是整体的艺术教育多元文化发展意识在不断增强。我国与其他不同国家、地区日渐频繁的文化交流活动和各个高校举办的艺术文化研讨会,都能够充分体现出我国对多元文化发展的重视。这种多元文化发展意识的增强也符合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教学宗旨。新课标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不同文化的精髓,逐渐形成平等、尊重的多元化文化观念,进而促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这对当前广大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所以当前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多元文化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三、多元文化对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影响

多元文化发展是当今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趋势,其对于艺术教育的发展有着促进意义。从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现状来看,多元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促进以往教育模式的转变。多元文化的发展必然会冲击我国以往的艺术教育模式,由于受到多元文化发展的影响,无论是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讲授丰富的知识内容,以符合当前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只有改变以往的艺术教育教学模式,才能够培养出满足当前时代需求的艺术专业人才。其二,有利于学生艺术情怀的塑造。美作为艺术教育追求的目标,学生通过多元文化的艺术教育,可以感受到不同艺术的内在魅力,这个学习的过程将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学生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学习,进而体会到不同的文化价值与时代特征,这对于学生的自身情感陶冶和艺术个性的塑造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三,促进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交融发展。多元文化的发展对艺术教育所产生的影响还体现在促进艺术与其他不同学科的交融上。任何艺术作品都有其内在思想,涵盖了不同的创作历史、人文情感和地理风貌。如,要想理解长城的艺术价值,就要从其产生的原因、时代背景和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才能最终体会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对埃及的古建筑金字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艺术作品的理解同样要如此。只有将这些艺术作品还原到当时所创立的环境,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其艺术思想。艺术所具有的学科交融性的特点,在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四、促进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多元文化发展的建议

其一,改善教学模式,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施教理念,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应该改变以往教师作为主角的传授型教学模式,一切艺术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以学生作为基础,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从学生角度展开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艺术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文化艺术学习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主观意识上渴望追求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情操是极为重要的。其二,重视本土文化,树立正确的艺术价值观。提倡多元文化的发展并不意味着要忽略本土文化,而是强调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融合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大国,本身的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本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是无可替代的。本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情感和精神的凝聚体现,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我国当前的一些艺术教育者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存在不足,对西方文化存在过度崇拜,这就要求高校艺术教育立足于本土文化,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差异和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认同价值观。其三,创新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艺术教育的本质是追求美,而美好的事物总是会让人浮想联翩。在丰富的想象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极大的拓展,这也是获得艺术思维的过程,而创造能力的培养便是以这种想象力作为基础的,因而艺术教育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有着其他学科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鉴于此,在日常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的魅力,创新艺术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情感认知,进而由抽象的艺术概念理解转变为具体的艺术价值领悟,发现新的规律和特点,促进学生创新。其四,开放思维,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艺术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外延不断得到拓展。这就要求在艺术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前沿知识的传授,设计出多元文化的艺术教学活动,使艺术课堂呈现出一种包容开放的姿态,从而提高学生接纳新鲜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拓展思维和艺术视野,进而增加对艺术学习的激情。

五、结语

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篇3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日益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加强美术教学改革显得十分紧迫以及必须。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安排方面必须加强对美术教学方法与技巧的研究,形成系统的美术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契合当前社会环境的整体趋势,取得良好的发展。实际教学之中,美术教学方面自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在面临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的时候,搞笑必须对美术的教学做出创新以及发展。做到三个需要:需要对美术教学以及美术理念重新认识;需要加强对社会需求的调研;需要对美术教学进行系统性的改革。

一、高效美术教育的趋势

(一)情意性的加强是一个明显的动势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的高校美术教育也在进一步发展。情意性的加强是目前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明显的动势。这种情意性体现为一种暖性和活性,对应着人的情感、直觉,并与兴趣发生关联。

目前美术教育中的情意性的动势的出现,说明美术教育发生了失衡现象。也就是说,现今的美术教学过多地偏向了科学理性,寒性太甚,以至于正在窒息学生的美术学习的兴趣。

由此看来,如果要使我国的美术教育更趋平衡的话,那么调整的起点就应该是科学理性,而调整的方向则应该是使其更趋浪漫表现性。我国目前的美术教育太过于注重学科知识基本完整性,而忽略了美术教学的情意性。

(二)美术教学目标弱化

学科教育的目标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知识目标,二是人的目标,这两个目标体现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知识目标的实现标志着一个人所具有的相应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而人的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所有学科教育共同“拱顶”出来的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但目前高校美术教育中,普遍重视的是知识目标,而忽视人的目标。而且,由于不适当地强调知识目标的难度,以至于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现代美术教学的目标不应只是狭义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实现,而应与人的目标结合起来,在考虑本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考虑它对人的目标的实现所承担的责任。

二、教育方法的创新

(一)以突出学法统领教材编写

现行的美术教材,主要展示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既不体现教法,更不体现学法。教师的教法主要通过另编的教学参考书而获得。这样的教材不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人的目标的培养背道而驰。应该根据学生美术学习的规律,在每一课的设计中,展示学生思考问题、掌握技法的过程,即通过置疑、设问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的主动思考接近正确的答案。要改变以往教材只重视演绎路径而忽视归纳路径的现象,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并更加重视归纳路径。演绎路径主要依靠的教材和教师提供的现成答案,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提高,而归纳路径则强调由学生通过思考,主动地获取答案。因此,教师一般不要轻易地将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可以向学生提供另一本参考性质的书,提供更为详细的背景资料和参考答案。这本参考性质的书为师生共用,而不必为教师单独另编一本教学参考书。这样,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一致,学生的学法实际上就是教师的教法。

(二)教学情境的创新

“情境”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学习环境。高校美术课堂教学情景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创新化的教学情境是集情、趣于一体的,有情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有趣才能使学生乐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创新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没有统一的程式,它是教师创造个性的自然流露。教师应善于创设寓教于乐的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提供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的条件、机会,提高全员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引用蕴涵哲理的诗词歌赋、名人名言,或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都能为学生创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情境氛围的创设,拉近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情境的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三)注意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

信息大爆炸时代来临,通过网络人们越来越容易获得艺术感受。而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却日益受到忽略。因此,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不容忽视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要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对不同群体开展不同的实践教学活动,竭尽所能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探索意识,使实践成为学生提升艺术技能的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艺术,升华艺术,获得艺术的核心理念。

(四)着力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新时期美术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型人才向全面素质型人才转变,因此,高等教育美术教学也应该加强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美术教育是培养新时期艺术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是高等教育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美术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有规律的过程,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高等教育美术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再教育不是初步的教育、基础性的教育,而是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物象的造型能力再次深化,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很强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

总结,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的美术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只有通过不断改革与创新,高校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高校美术教育必须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并积极鼓励学生,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实践工作,积极改变传统模式,以适应新的社会形势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国凯.浅析高校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发展[J].黄河之声,2013.

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篇4

因为考察中国舞美的新发展,就要面向世界,站在世界舞美的高度。那么,世界舞美呈现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多元化

多元化的21世纪,世界舞美也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又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面:

(一)舞美构成要素的多元化

舞台美术原本就由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灯光、音响效果等多种要素构成,并且涵盖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实用美术乃至建筑、园林、音乐等各种艺术因素。而现在,除上述多元化因素之外,又囊括了广告宣传、海报制作、节目单设计等等。可谓是舞台艺术“大综合”之中的“小综合”,其多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艺术风格的多元化

过去的舞台美术,基本上分为写实主义与写意主义两大艺术风格,而现在的舞台美术,除了这两种艺术风格外,还包括了印象派、抽象派等西方现代派的艺术风格。www.133229.Com其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也越来越鲜明。

(三)纵横交汇

世界舞美还呈现纵横交汇的发展趋势。在纵向上,呈衍化特点,即从本民族或特定区域的艺术源流出发,保持传统特色又赋予时代精神。我国戏曲舞美就是民族化与现代化结合的有力证明。欧洲各国亦如此。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舞台美术,也都既有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特色,又融入新时代的新元素、新特点。

(四)时空造型的多维拓展

作为舞美的主要方式——舞台时空造型,也呈现出多维拓展的发展趋势。许多舞美大大加强了动态功能,大幅度地拓展了时空落点与表现范畴。或用朴素的造型形式表现深刻的内涵,或用华丽的形象构成奇特的景观,但都共同致力于将舞美由仅仅是舞台艺术局部的装饰发展到总体意念的表达。从舞台的二维空间发展到三维空间,并进一步发展为包括观演关系的演出场所在内的多维动态时空的立体化结构设计。例如音乐剧《猫》的舞美设计,就像整个剧场内外设计成一个“动物世界”,使整个天地真正变为一座“大舞台”。

二、科技化

综观世界舞美,呈现明显的科技化发展趋势。许多现代化的高科技,都进入舞台美术领域,例如电脑设计的布景、投影布景、激光布景,灯光中的电脑灯、激光灯,音乐音响的电脑调音台等等,使整个舞台美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像,令人耳目一新。

现代化的声、光、化、电等各种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使世界舞台美术真正形成一个广阔的艺术世界。

三、人性化

在人性化的21世纪,世界舞美也呈现人性化的发展趋势,这种人性化的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充分发挥舞美设计师的作用

尊重舞美设计师,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创造性。例如在捷克,就有舞美设计大师斯沃博达与威赫尔。国家对他们格外重视,不仅待遇优厚,而且分配有高级豪华的别墅。政府对舞美的高度重视,促进该国的舞美学科走在世界舞美前列,成为世界舞美中心。他们把举办国际舞美展览活动当作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把舞台美术看成是人民文化生活中进行综合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培养舞美设计新人

许多国家的艺术院校或戏剧院校,都设立了舞美系或舞美专业,大力培养舞美新人,这也成为世界舞美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篇5

关键词:多元文化背景钢琴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钢琴艺术是一项特殊的表演艺术,是一项优雅、唯美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艺术的不断推广,钢琴演奏艺术在表演艺术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具有自己的演绎领域。所以积极开展钢琴教学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全球化的趋势显著,各国之间的联系也越来也紧密。在当下多元化思潮的发展中,我国教育事业也应该随之改变,尤其是在钢琴教学中,加强对钢琴教学的多元化文化融合,开展新形势的钢琴教育,推动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使钢琴教学适应目前的多元文化背景,实现钢琴教学的深入发展。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钢琴教学的现状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增高,呈现出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目前的钢琴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钢琴的教学中,文化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对我国目前高校的教育体制来看,在钢琴的教学中比较重视的是钢琴的技巧,却忽略了钢琴文化的教学。通过对具体教学进行分析,根据钢琴课程的设计、教学理念、教材的使用以及评价等环节来看,高校的钢琴教学过于注重学生对读谱、听觉、指法等钢琴基本技术的训练,却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长期的钢琴教学和训练,学生们的钢琴技巧确有提高,但是会导致学生们陷入疲劳期,导致钢琴的演奏水平止步于较低的水平,并且会失去很多技术激情。虽然能够使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具有娴熟的技艺,但是弹奏的却没有激情,显得苍白无力,失去了艺术的真正意义,不能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奏境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由于学生们缺乏艺术的文化底蕴。

(二)目前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缺失存在着许多原因,由于教师团队中从事文化教育的教师无法满足现在的教学目标,就算是目前高水平的文化教育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对于我国高校的钢琴教育来说,一直以来是沿着欧洲的教育体系,受到欧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仍旧采用欧洲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且在内容的学习上也比较单一,并没有实现多元化的钢琴文化教育,更谈不上深入教学,导致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受到限制,同时也限制了学生们的视野。又由于高校的扩招现象不断加深,师生比重严重失衡,在教学方面由原来的小班教育变成大班教学,这也是阻碍多元文化教育推行的重要障碍,由于学生众多,教师根本无法估计对学生多元文化素质的培养,导致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学等不到很好的发展。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的改革

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加深,应该对我国高校钢琴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现钢琴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需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改革:

(一)高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提高学生们对文化教育的意识。只有让学生们掌握文化知识,具有强力的文化感知能力,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作品,从而更有深度的演奏,表现出艺术的渲染力。艺术都是互通的,钢琴艺术也不例外,钢琴艺术与文学艺术、绘画艺术、美学艺术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提高学生们的文学底蕴,才能达到更高的钢琴演奏境界。

(二)积极拓展钢琴教学内容,将多元化的钢琴文化融入到钢琴教学中,通过当前多元文化的背景,不断引入各国的钢琴作品,使学生们不仅局限于欧洲的钢琴基础中,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对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对于钢琴内容的学习上,也要扩大范围,不仅仅局限于那几个经典作品中。让学生们对其他作品都有所涉猎,丰富学生们的文化视野。

(三)根据钢琴文化的差异性,适当的对授课模式进行调整。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每个同学受到的文化影响与民族都不相同,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理解和尊重,主要集体的力量,加强学生们的平等互助意识,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们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保持学生们的平等地位,注重学生们的自主性学习,尊重学生,给予学生们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

三、结语

在当前的多元文化背景下,钢琴艺术也在不断的深化,针对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注重钢琴教学的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们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并不断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们的多元文化意识,实现钢琴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坤.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2]刘晨曦.从钢琴艺术社会化看社会工作理念在钢琴教育中的渗透[a].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北京: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2006年.

[3]许朔.一个值得提倡的教学理念――讲述快乐钢琴教学[J].发现,2007,(S2).

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综合化设计教育

近2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急剧发展变迁,工业设计的内涵、对象及方法论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对设计师的职业素养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局面,世界各国设计教育界都在积极探索设计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向。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设计仍是一门新兴的、亟待发展的学科,尽管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规模堪称世界第一,但工业设计教育的体系还不完备。如何使我们的人材培养适应变化了的市场需求,并尽快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以应付进入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我国设计教育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世纪之交,国内不少设计院系在教学思想、教学管理、教学手段、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提出了全新的工业设计教学模式。在这些教学改革中,都体现出了一种共识,即必须将工业设计作为一种高度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来组织教学,全面提高设计师的综合素质。走向综合既是工业设计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设计教育必须遵循的发展方向。

一、综合是工业设计发展的大趋势

人类设计历史发展的进程经历了从综合——分化——再综合的三个阶段。在手工艺设计阶段,设计者常常是设计、生产乃至销售三位一体,并且有广博的知识背景,因而产生了许多设计巨匠,工业革命后的劳动分工使设计师成了相对独立的职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设计又再度成为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学科。正如青蛙设计公司的创始人艾斯林格(Hartmutesslinger)所指出的,20世纪50年代是生产的年代,60年代是研发的年代,70年代是市场营销的年代,80年代是金融的年代,而90年代则是综合的年代。

工业设计的综合性趋势是全方位的。首先,工业设计的内涵决定了自身的综合性。工业设计涉及到相当广泛的学科领域,有社会的、也有文化的和技术的。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对社会的发展趋势有敏锐的洞察力,对设计的文化背景有相当的认知和理解,同时还必须把握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CaiD-Cae-Cam的技术平台一体化,进一步促进了设计技术走向综合,并使工业设计本身日益高科技化。

第二,工业设计学科有了更加广泛的外延,随着人类由以机械化为特征的工业化社会走向以信息化为特色的“后工业社会”,工业设计的范畴大大扩展了,由先前主要服务于工业企业扩大到社会各界,由产品设计等硬件设计扩展到了企业策划等软件设计。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新媒体设计、界面设计成为工业设计的新领域。

第三,设计管理的兴起要求设计师需要更加全面地了解设计开发的全过程,必须有与各方面专家进行交流、协作的技巧和知识背景,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设计能在企业中发挥更重要、更全面的作用。

第四,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等趋势对工业设计师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广泛的要求。

正是意识到了在今天多样化的环境之中,不可能仅凭某一个专业领域来满足社会需求,不少设计公司采取了一种综合性的设计策略,将所有设计领域融会贯通以应付当代面临的各种问题,全方位地为社会提供设计服务。无论是日本的GK设计公司还是德国的青蛙设计公司,都十分强调传统上各自独立的学科相互渗透,以创造最具综合性的成果。今天,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是单个的产品,正成为工业设计的主要目标。这种动向显然对设计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设计教育面临的挑战

正如设计发展经历了综合——分化——再综合的过程,设计教育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现代设计教育脱胎于传统的美术教育及建筑教育。现代设计教育的先驱是包豪斯,但其工艺美术的传统教学方法仍很明显,推崇师傅带徒弟,从干中学。学生(徒弟?)在车间中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体系化,出现了将原本有机联系的整体割裂为相互独立的学科和课程的趋势,并越来越细化。20世纪50年代全盘学习苏联,建立了以专业为基础的教学体制,专业划分过细,专业之间缺乏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一点在工科院校表现尤盛。不少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沿袭了工科专业教学的所谓体系教育,为了追求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忽略了设计学科综合性的特色。典型的设计教育模式是所谓三段式,即造型基础、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三大块。在这三大块中又划分了若干自成体系的课程。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设置会有所改变,但每门课之间仍是相互独立的。从每门课自身的角度来看,自成体系当然便于课程的完整性。但这种完整性又是以割裂设计学科的有机综合性为代价的。如果工业设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我们教学体制不仅将它切成了片,还切成了丝,然后靠学生再将其还原成有机整体,而这是极为困难的。在工业设计系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某些学生几乎每门课都是优秀的,但却做不出好的设计来。这就是缺乏综合性设计训练带来的后果。今天的设计创造力必定是建立在一种高度综合性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之上的。

一些工科院校设计专业的教师分别来自艺术类和工程类专业,课程设置通常本着艺术+技术的模式,设置了若干艺术类与工程类的课程。由于课程间缺乏衔接,教师缺乏交流,导致了一种机械性的课程相加,结果艺术仍是艺术,技术仍是技术,而设计学科却无法形成。实际上,没有综合性的设计实践,是不可能培养出优秀设计师的。在强调文理渗透,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依然希望仅仅增加相应的交叉性课程来达到目的是很难的,必须从教学的体制、结构改革着手,探索更加综合的教育之路,这正是设计教育面临的挑战。

三、走向综合性的设计教育

适应设计综合性的发展趋势,建立综合性的设计教育体系,应强调以设计为中心,即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设计课题为核心,有机地编排相应的支撑知识,使学生在这些课题学习过程中培养综合的设计创造能力。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先前被人为割裂开来的课程体系重新组合成有机的、相互联系的整体。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系列化设计课题并不是面向设计对象的课题,而是面向设计的程序及方法论的课题,不仅强调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也着重设计过程的连续与完整,尤其是中国学生所缺乏的实践性环节,包括市场调查与分析、模型制作、工程技术设计、市场推广等。这样的探索在国内已经开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的新教学计划提出了“课程环”的构想,即在二年级以后的每个学期形成若干基础课程围绕一个设计课题构成课程循环。每个课程环内形成相应支撑的小系统,重点解决一个层次的设计问题。课程环从初级向高级呈螺旋式上升。这样的体系试图把先前自成一体的课程有机地融合在数个相对完整的小系统之中,进而建立起以设计为中心的大系统。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着眼于未来的设计师设计一种教育,为学生开设了“综合学习”课,把多个设计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

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系2001年教学计划突出了贯穿大学四年的设计主线,设计课题由浅入深,每个学期分别以设计初步、基础设计、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开发与设计、系统设计、专题竞赛设计为核心,配合相应的基础及专业课程,并在每个学期末安排一个综合设计周,使学生能及时将所学知识及能力有机地综合为一体。

上述设计教学的改革表明了设计教育从课程为中心向以课题为中心转变的趋势。

综合化的设计教育除了教学体制与结构的改革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课题为中心的设计教育意味着教师由担任一、两门课程转向全面负责指导设计课题,只有单一知识背景的教师显然无法胜任综合化设计教育的要求。工业设计的教师不仅应该具有相应的专业素养,也应具有多学科的知识与跨学科的综合与理解能力,并能了解和把握国际上学术发展的前沿与动向。

正如工业设计本身是多元化和丰富多彩的一样,综合性的设计教育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国外设计院校的一些做法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1、导师制或工作室制。这种源于西方美术教学的体制在我国艺术专业由来已久,但在设计专业,特别是工科院校的设计专业中却非常罕见。这种教学体制的优势在于教师对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培养,使学生的学习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学习的方式是以课题为中心,辅以相关的讲座。笔者学习过的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设计专业大都采用种方式。

2、模块式教学。模块式教学是将相互关联的课程组合成若干教学模块,以利于相近课程的融合。同一模块可以有不同的层次,供不同年级的学生选修。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即采用此种方式。

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篇7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问题及策略;生活水平

环境艺术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比较丰富,除了在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一些艺术品之外,也包括建筑、风景等内容,运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周边的事物多数与环境艺术相关,如景观园林、市政建设、花草树木等。这些都显示了人们对精神的更高追求,而在此背景下,设计问题的有了更高挑战。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当中问题的分析有重要现实意义[1]。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资金相对缺乏。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当中,教育资金的缺乏会对教育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就我国当前情况来讲,在设计教育方面尚且不够成熟,同时学校给予的重视程度与其它专业相比来讲要更低[2]。同时在进行环境艺术教育中,对于理论知识比较重视,对实践有所忽视,而这一学科需要相应实践帮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

2、实践机会欠缺。我国当前设计环境艺术教育尚未发展成熟,一方面是由于资金上的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对学生安全问题的考量,将学生外出实践的机会尽量减少。而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这一专业来讲,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这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学生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外出机会也比较少。

3、设计内容和自然之间有所脱离。就环境艺术教育来讲,在审美层面获了较大程度突破,但是受传统理念影响,在教育中往往对科技材料、建筑构造以及景观造型等方面比较注重,对自然问题的考虑较少,以致于艺术设计难以和自然充分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4、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就当前情况来讲,环境设计教育发展尚处于未成熟阶段,同时在教育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也使课程发展受到了不良影响。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当中,应该给予市场充分关注,将市场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导向,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学生获得更为长远发展。但是在陈旧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难以受到较好的艺术熏陶,同时相关文化修养也比较欠缺。而为了使环境艺术设计获得有效发展,学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和艺术熏陶,进而更适应社会发展实际需要。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来讲,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其重视程度,在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会给予其较大程度支持,因此国家需要积极实施艺术教育,并且加强在资金上的支持,使其在教育中逐渐步入正轨[3]。除了在经济上给予支持之外,相关教育部门也需要在精神上给予相应支持,使其获得更好发展。通过资金上的支持,能够使其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的设备得到及时维护与管理,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能保证今后的正常运用,实现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建立课程实训室。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时间比较短,属于新兴专业,就这一设计专业来讲,对相关实践技能的掌握十分重要。但是多数院校在教学中,出于多学生安全问题的考虑,运用理论知识讲授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的运用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缺乏充分考量,专业实践水平难以获得充分提升[4]。而这一专业,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视觉冲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学校可以建立和课程相关的实训室,使学生在实训室中进行虚拟实践训练。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为学生构建相应实践情境,让学生深入到情境中进行系统学习,也避免了学生外出实践意外发生的可能,使其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较好培养,这对于学生环境艺术设计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有较大帮助。同时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在实践中,为今后与外部公司的接触、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使学生在今后社会工作中有更好适应性。

3、注重与自然之间的融合。艺术环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相关设计的实施,为人们提供更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进而使人、自然和社会之间实现和谐发展。因此在进行艺术环境教育中,应该注重与自然之间的融合与衔接,使人和自然之间能够实现和谐相处,在促进环境优化的同时,使人们精神世界得到更好满足。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全新理念的运用,摒弃传统设计方式,凸显设计整体效益,尽量避免在设计中浪费的问题出现,进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实现对学生在思想上的渗透,使学生在今后的艺术环境设计中,也能兼顾艺术和自然。

4、借鉴优秀教学体制。传统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实际发展,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新的体制的运用有较强的必要性。以包豪斯为例,对现代艺术做出了较大贡献,其教学体制旨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使其将学习到的知识学以致用,进而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在教育中,学校可以积极借鉴这一体制。这一体制中的重点在于强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得到实践,在实践中感受理论知识,也就是让学生进入到设计室、建筑工地以及与此相关的领域当中,在经历完考核之后,才能获得证书。这种体制的运用,能够为学生今后工作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

1、逐渐向自然生态发展。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来讲,在设计过程中,会越来越强调对自然的尊重,生态设计的实现是设计中的重要内涵,因此设计者在实施环境艺术设计时候,需要摒弃传统设计中将人视为中心的思想理念,认识到自然的重要地位,然后在此过程中实现资源整合,这是环境艺术在设计上的创新,能够实现由粗放向集约的有效转变,这是一种比较高效的设计理念,也和当前环境发展趋势比较符合。

2、逐渐向人文自然发展。环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在对环境进行设计的同时,也在对环境进行创造,人的生产和创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逐渐开始注重对人本思想的运用,这也是在设计中比较重要的取向,具有较高的价值性。

3、逐渐向科技智能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于科技智能。就当前社会来讲,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而环境艺术设计也在此背景下受到了重要影响,新的设计形式和风格不断产生。就其设计理念来讲,科技智能思想逐渐发展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有所增强,也促进了实际设计质量的提升。

4、逐渐向环保节约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中的各项任务也有所增加,人工合成材料被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中,而这种应用导致了不同疾病的产生,也使生态环境受到了污染,进而使人类的发展和生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在此情况下,环境艺术设计在具体实施中,开始逐渐注重对环保节约理念的运用。由此可见,环保节约是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

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篇8

1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发展

创意产业是指那些通过个人的创造力及技能等,来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团体,还包括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创造出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它通常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等等。这一概念是由英国最先提出的,包括创新性、文化性、科技性、融合性、产业链特征等几个方面的本质特征。它的内涵外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越来越宽泛,并深刻影响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变革。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在网页上了题为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公告,其中第三条关于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时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设计和景观风貌规划,突出地域特色,有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提高园林绿化、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质量,建设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形象鲜明的特色文化城市。直接指出了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基本发展趋势,为我国未来的相关学科教育指明了方向。

2创意产业发展及公共艺术教育

国外公共艺术是一门拥有系统的理论实践基础的学科,经过与当代科学技术,如多媒体等的结合,外延被大大拓宽,发展较为迅速。而我国的公共艺术教育真正得到发展是从20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以后,至今虽然已经经历过40多年的历程,大多数普通高校已经开设了公共艺术选修课程,但由于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但现有的公共艺术教学难以协调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很多教师本身对于新媒体环境下,创意产业发展的潮流缺乏深入认识,显然已经难以适应这一时代趋势进行课程讲授。因此,出现了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课时安排混乱、授课方式单一、教学评价模糊等问题。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天安门广场是我国当代公共艺术的良好开端,真切地反映出那时广大的民众百姓对新社会、新秩序的良好愿景和向往。当代社会创意产业发展要求人们对公共艺术从新的角度进行审视,将社会经济与艺术行为结合进行思考,为当下的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基于创意产业发展前提下的公共艺术教学,首先将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区划,授课模式均围绕创意出发,进一步拓展了这一课程的领域,避免了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在课程设置、组织模式、课程结构等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为创造性的公共艺术教育优化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3基于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公共艺术教学模式改革

3.1针对授课内容的更新

现有的08版教学大纲中列出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绪论、公共艺术与空间、公共环境雕塑、现代陶艺与陶瓷壁画、公共艺术中的景观元素、公共艺术生态与场所设计、公共标志设计与现代主义等。单从内容来看过于侧重单一陶瓷材质表达下的公共艺术作品讲述,忽略了其他众多表现的可能性,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未能涉及,与时代结合度不够充分。同时也只强调了公共艺术的景观特质,未能从环境公益教育角度进行讲述,也有违当下公共艺术发展的大势所趋。

3.2针对授课方式的改进

原有教学课时为32学时,以每次课4节连上为基准,则4周以内可以结课,其中课堂讲授课时安排更是多达50%,而最终的实践仅占12学时,从公共艺术课程的实践性本质来看,这种安排直接导致了对教学各个环节的把握明显不足。

从前述授课内容的更新看出,现代公共艺术的实际操作方式已跨越了很多交叉学科。例如,澳大利亚小镇库克的装置及多媒体公共艺术,就直接涉及到景观照明及媒体设计专业等多个领域。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原理,教学应注意把已学过的课程,如设计制图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表现、雕塑与装置等课程内容融会贯通,通过具体课题的训练进一步加以深化。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教学方式是“精讲多练”,也可以直接将集中授课环节安排在城市相关环境中进行。尽量运用录像、幻灯等形象教学手段增加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实际课题以学生的练习为主,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将兴趣与设计方案结合起来,进行后续的实践练习,同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设计意识的引导,直到掌握具体的公共设计项目实施方法。

3.3针对课程评价的多元化标准

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篇9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氛围;艺术性;新课程改革

一、艺术使历史教学更富感染力

著名学者阎崇年在《清朝皇帝列传》中提道:“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也是一门艺术。”说“镜子”是说历史的真实;说“艺术”是说历史不只是一些干巴巴的人名和事件,还是美的载体。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真、善、美。真,是真实,在真伪面前我们相信真;善,历史中有善有恶,在善恶面前我们推崇善,要扬善抑恶;美,历史中有丑有美,在美丑面前我们向往美、褒扬美。就说清朝的疆域本身,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图画,而故宫、天坛、颐和园、长城,从艺术的角度审视它们,都是美的,这都是历史。历史不只是书籍和文字,历代皇朝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把历史当作艺术,历史就成了过去的生命和鲜活的画面,情感上升华了,也就会对历史产生兴趣。

二、课堂氛围需要艺术的渲染

历史剧近年来热潮不减,清装剧大行其道之后,一时又兴起了汉宫戏。姑且不谈它的真实性,因为这毕竟很大一部分属于娱乐,但却充分地说明一个道理,历史是可以与艺术紧密结合的,而且在结合之后更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康熙王朝》等电视剧的高收视率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表演历史小短剧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手段。首先,很多的历史我们今天的确不能让它真实地重现,既然这样我们所有人就都有了一个恣意想象的空间,当然是在符合大前提的原则下。其次,这样也给了学生锻炼其他能力的机会,比如想象和表演。曾经有一个班的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特别爱好表演,平时上课感觉都很老实、很乖,但是后来我发现之后,便经常给他们创造这样的机会。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

三、符合当代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和审美需求

在当前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指内心体念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因此,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2)情感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可以艺术性地建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它不是单纯的、孤立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堆砌和集合,而是有着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的一个整体,它和政治、地理、语文等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甚至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有其客观的发展规律。如,时空观念、因果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关系……历史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宏观地看待事物,从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对不同时期的历史现象作广泛的分析比较,把历史学科放在各种不同学科的知识环境中进行分析,找出共性和个性。要让学生登高望远,让他们的思维在广阔的历史空间自由翱翔。

五、加强艺术感染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所在

新课标所打造的历史课程展现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史,课程标准打破了以往历史教材以年代为顺序,以朝代为基准的陈旧模式,构建了全新的学习主题式的课程体系,体现了时代精神,大力倡导人文主义精神,反映了近年来史学界公认的学术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水平,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提倡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并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目标和教学活动建议。将历史、地理和社会知识综合起来,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课程标准符合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趋势,课程设计越来越立足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和综合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塑造为核心,强调健全人格的培养,体现了“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因此,我们面临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必须摆脱掉以前枯燥的教学模式,应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加以创新,社会在不断发展,历史的车轮也在不断地前进,历史的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这已是毋庸置疑的了。

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篇10

       因为考察中国舞美的新发展,就要面向世界,站在世界舞美的高度。那么,世界舞美呈现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多元化

       多元化的21世纪,世界舞美也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又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面:

       (一)舞美构成要素的多元化

       舞台美术原本就由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灯光、音响效果等多种要素构成,并且涵盖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实用美术乃至建筑、园林、音乐等各种艺术因素。而现在,除上述多元化因素之外,又囊括了广告宣传、海报制作、节目单设计等等。可谓是舞台艺术“大综合”之中的“小综合”,其多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艺术风格的多元化

       过去的舞台美术,基本上分为写实主义与写意主义两大艺术风格,而现在的舞台美术,除了这两种艺术风格外,还包括了印象派、抽象派等西方现代派的艺术风格。其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也越来越鲜明。

       (三)纵横交汇

       世界舞美还呈现纵横交汇的发展趋势。在纵向上,呈衍化特点,即从本民族或特定区域的艺术源流出发,保持传统特色又赋予时代精神。我国戏曲舞美就是民族化与现代化结合的有力证明。欧洲各国亦如此。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舞台美术,也都既有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特色,又融入新时代的新元素、新特点。

       (四)时空造型的多维拓展

       作为舞美的主要方式——舞台时空造型,也呈现出多维拓展的发展趋势。许多舞美大大加强了动态功能,大幅度地拓展了时空落点与表现范畴。或用朴素的造型形式表现深刻的内涵,或用华丽的形象构成奇特的景观,但都共同致力于将舞美由仅仅是舞台艺术局部的装饰发展到总体意念的表达。从舞台的二维空间发展到三维空间,并进一步发展为包括观演关系的演出场所在内的多维动态时空的立体化结构设计。例如音乐剧《猫》的舞美设计,就像整个剧场内外设计成一个“动物世界”,使整个天地真正变为一座“大舞台”。

       二、科技化

       综观世界舞美,呈现明显的科技化发展趋势。许多现代化的高科技,都进入舞台美术领域,例如电脑设计的布景、投影布景、激光布景,灯光中的电脑灯、激光灯,音乐音响的电脑调音台等等,使整个舞台美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像,令人耳目一新。

       现代化的声、光、化、电等各种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使世界舞台美术真正形成一个广阔的艺术世界。

       三、人性化

       在人性化的21世纪,世界舞美也呈现人性化的发展趋势,这种人性化的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充分发挥舞美设计师的作用

       尊重舞美设计师,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创造性。例如在捷克,就有舞美设计大师斯沃博达与威赫尔。国家对他们格外重视,不仅待遇优厚,而且分配有高级豪华的别墅。政府对舞美的高度重视,促进该国的舞美学科走在世界舞美前列,成为世界舞美中心。他们把举办国际舞美展览活动当作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把舞台美术看成是人民文化生活中进行综合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培养舞美设计新人

       许多国家的艺术院校或戏剧院校,都设立了舞美系或舞美专业,大力培养舞美新人,这也成为世界舞美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