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十篇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十篇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9:30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篇1

【关键词】小儿;疾病;呼吸系统

小儿由于本身机体和心理功能发育的不完善,常常容易患病,而儿科门诊所收小儿病人多为呼吸系统疾病[1]。常有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在此基础上治疗不理想会发展为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所以针对小儿疾病一定要及时了解疾病的动态和发病原因等情况,本文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主要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季节小儿所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入选条件为:年龄为0-14岁,经确诊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不是由其它疾病并发呼吸系统疾病。

1.2方法运用四川美康医药开发公司开发的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工作站进行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四季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统计分析。

2结果

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占74.9%和54.1%,其中第一阶段呼吸系统患儿5213,第二阶段4389例。

2.1患儿呼吸系统疾病情况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以及其它如:咽喉炎、气管异物、先天畸形等。

肺炎(分别占24.2%和15.1%),是我国住院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婴幼儿常发疾病。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引起肺炎,而且发病存在着季节规律,主要发生在春夏、秋冬及冬春等交替时,正是气候变化的时候。这个时期由于天气温度低,低温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充血肿胀,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从而使细菌、病毒、灰尘留于体内,进而引起感染至肺炎。小儿肺炎的病因在当代还不清楚,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加严重,这也导致中国治疗方案日益增多,治疗的盲目性、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及细菌耐药性也日益严重。医生根据病情综合判断小儿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确报治疗的合理性。

2.2上呼吸道感染(分别占呼吸系统疾病的32.5%和29.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又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占90%以上,其余一般为细菌性感染,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一年四季中冬季病毒繁殖速度最快,相关报告发现冬天是发生感冒频发期,同时发现当气候变化很大的时候感冒的概率也会提高。感冒治疗主要是以抗病毒治疗,但是更主要的是加强预防,多喝水,保持空气畅通和清洁,注意身体表面的温度[2]。

2.3支气管炎和哮喘(两阶段分别占26.5%+10.1%和24.5%+9.5%)大多数的患儿第一次发作在4-5岁左右。发病机制不明,暂时认为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哮喘与季节有很大的联系,在温度突然变化时容易发作,这是因为温度变化也是一种刺激方式,所以在春冬交替时容易发生。由于小儿发生的概率不高,所以治疗很不规范,没有规范和标准的治疗方案,刘昌玉等通过100例哮喘患儿进行追踪观察得出结论:秋季哮喘急性发作率最高,其它季节无明显差异。

2.4其它(分别占16.8%和31.2%)急性感染性喉炎,特点是其发作快,常伴随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有作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出现,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严重可以并发喉梗阻有生命危险,1-3岁幼儿常在春冬季发生[3]。

由于小儿身体发育还不完全,在行为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当于成人,所以在生活上要密切注意小儿的行为,防止小儿发生意外如:吞花生进入支气管,其他气管道伤害等

回顾性调查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阶段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按年龄分从出生到28天(新生儿期)、≤3岁(婴幼儿期)、3岁到6岁为学龄前期、6岁到14岁为学龄期,春冬季和夏秋季两个时段进行比较,详见表一、表二。

由上表可知春、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而新生儿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它年龄阶段儿童以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

3讨论

小儿在行为和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再加上自己身体免疫功能尚没发育完全,所以容易感染和患病,所以做好疾病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做好预防药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进行母乳喂养,因为随着小儿的机体发育和成长,对营养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母乳是公认最营养的小儿喂养方式,第二多进行日光浴,日光浴不仅可以杀灭小儿身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还可以促进小儿钙剂的吸收,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要求,第三是保持小儿呼吸道的卫生,注意双球菌和链球菌的感染和通气的顺畅,经常对口腔鼻腔咽部进行护理,避免细菌的大量繁殖。第四避免去密集的公共场所,因为小儿的体质差,免疫功能差,容易感染,所以要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经常更好衣物,尿布。第五要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按国家规定进行疫苗的接种,像白喉,百日咳等从而提高小儿呼吸系统的免疫力[4]。

本文总结小儿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春、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于夏、秋季,而新生儿以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其它年龄阶段儿童以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最高,同时提醒学者注意小孩子的心理和身体的和谐发展,保护小儿的生活环境,提高小孩免疫力,科学防治小孩呼吸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1]陆权,张育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5).

[2]赵顺英.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5).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篇2

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呼吸内科 山西省长治市 046000

【摘 要】目的:探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10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给予一般护理,治疗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显著高于对照组79.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对策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属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等。该种疾病与大气污染、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据有关统计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占13.1%,在农村占16.4%[1]。就目前来说,治疗该种疾病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主要通过把药物溶液雾化成细小的雾粒,在患者吸气的过程中进入患者呼吸道和肺部,从而达到消炎、祛痰、镇咳的目的。本研究中,我科在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科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当中选取108例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54例。治疗组患者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18-51岁,病程1-5年;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21-56岁,病程2-8年。通过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时通风、消毒。嘱患者多饮水,饮食以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2)雾化吸入前的护理:雾化吸入前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器,宣讲雾化吸入的优点,消除患者的误解,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此外,在雾化吸入前要全面检查雾化吸入所用的各种管道、仪器。

(3)雾化吸入中的护理:雾化吸入时间应以饭前或饭后1小时为易,雾化吸入前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以坐位为主,在雾化吸入期间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止雾化吸入。

(4)雾化吸入后的护理:雾化吸入后给予拍背帮助患者排痰,并对痰液性质、颜色、量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其次要叮嘱患者做好排痰后的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5)其他的护理注意事项:在各项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执行,每个雾化器均做到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1.3评价标准

显效:呼吸道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呼吸道症状体征得到一定改善,部分指标恢复正常;无效:呼吸道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的各项指标都未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以及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治疗组中,显效39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3%;对照组中,显效19例,有效2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9.6%。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属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2]。引起该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大气污染、吸烟等因素。这种疾病的病程比较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对此,要加强防范和治疗措施,就目前来说,治疗该种疾病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法主要是通过将空气压缩后形成高速气流且以此为动力,将药物溶液雾化成细小的雾粒,在患者吸气的过程中进入患者呼吸道和肺部,从而达到消炎、祛痰、镇咳的目的[3]。

通过本文的研究,两组患者均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给予一般护理,治疗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治疗组总有效率96.3%显著高于对照组79.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卢庆松.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护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06):1185-1186.

[2]安亚珍,周艳梅.2种雾化吸入方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篇3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小儿危重患儿中随机选取120例,其中男患儿64例,女患儿56例。年龄5个月-10岁,平均年龄(5.43±2.37)岁。病程2天-3个月,平均病程(13.24±5.52)天。所有患儿根据临床症状,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被明确诊断为小儿危重疾病,其中重度感染4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休克18例,脑疝17例,应激性溃疡8例。随机将这120名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人,男患儿33人,女患儿27人,平均年龄为(5.98±2.16岁),平均病程为(12.47±4.73)天,重度感染2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休克9例,脑疝8例,应激性溃疡4例;对照组60人,男患儿31人,女患儿29人,平均年龄为(6.28±2.41岁),平均病程为(14.07±4.53)天,重度感染2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4例,休克7例,脑疝9例,应激性溃疡4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患病类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故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我院儿科常规小儿危重病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首先采用第二代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即apaCHeⅡ评分法)对小儿危重患儿进行病情疾病评估,参照患儿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分[2]。评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病情以及预后越好,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选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于评分≤70分的患儿采用特殊护理方法,加强护理干预,随时准备急救;70-90分的患儿采用重点护理措施,对患儿加强管理看护;≥90分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护理评分与患儿疾病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的关系、患儿临床护理效果:显效:患儿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等)恢复正常,饮食正常,脱离生命危险;有效:患儿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但不稳定,饮食一般,未完全脱离生命危险,需要继续看护;无效:患儿生命体征未能恢复正常,饮食差,未脱离生命危险甚至死亡。

1.4统计学处理

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用x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评分法的不同分数段发现,评分数≤70,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较高,而评分数≥90,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较低(p<0.05)。说明评分越低患儿的病情越危重,需要更加谨慎和专业的护理,详情见表1;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6.67%,而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干预指导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护理有效率,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

3讨论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篇4

【关键词】护理干预;妊娠期高血压;子宫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妇女的特有疾病,一般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患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头痛、眼花等症状,是围产期母婴死亡的主要原因[1,2]。本研究对我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术中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母体的出血和新生儿的呼吸窘迫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因分娩住院的患者90例,患者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还伴有轻度的蛋白尿或水肿,血压均大于140/90mmH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28.3±4.2)岁;孕期为27~39周,平均(31.5±3.4)周;初产妇26例,经产妇19例。对照组45例,年龄为21~43岁,平均年龄为(27.6±4.1)岁;孕期为26~39周,平均为(31.2±3.1)周;初产妇为27例,经产妇为18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职业、文化程度、临床症状及血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术中护理的干预,由巡回护士完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术中母体的护理孕妇在手术过程中,由巡回护士在配合医生操作时要注意麻醉的量以及注射的速度[3]。操作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呼吸频率、幅度以及血氧饱和度,一旦出现呛咳或呼吸抑制,应立即提醒操作医师和麻醉医师。出现呛咳,可适当追加麻醉剂剂量;出现呼吸抑制时,应立即停用拔出胃镜暂停检查,协助做好抢救工作[4]。

在胎儿未娩出之前,注意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准备配好的血液,做好预防大出血的准备。另外术中要抽取患者的血液进行即可的检查化验,若出现血凝不正常,立即静脉推注抗凝药物,观察患者的凝血情况。

1.2.2对婴儿的护理①胎儿娩出后,立即进行吸痰,对于孕周不足的婴儿给予吸氧以及适当的心电监护;②脐带的处理,防止感染的发生;③保温护理;④在不同时间段给患儿进行apgar评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母婴结局情况。

apgar评分[5],即阿氏评分、新生儿评分,是孩子出生后立即检查其身体状况的标准评估方法。在孩子出生后,根据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五项体征进行评分。满10分者为正常新生儿,评分7分以下的新生儿考虑患有轻度窒息,评分在4分以下考虑患有重度窒息。1.4统计学指标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定显著性差异为p

2结果

2.1两组母体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术中进行护理干预后,大大减少了患者出血的发生,也降低了患者血液循环的障碍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的疾病,一般好发于妊娠20周以后[6],孕产妇特别是初产妇由于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因素常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为7%~12%[7,8]。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床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对孕产妇危害大,容易引起的流产、早产以及羊水的破裂、胎儿宫内窒息等,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因此应受到人们的重视。

李秋丽等[9]对63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发现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何燕妃[10]通过对6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发现患者的血压、蛋白尿等症状明显改善,且大大提高了妊娠的结局。这些研究表明,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本研究就妊娠高血压患者剖腹产手术时进行术中护理干预,主要通过巡回护士对母亲的护理和婴儿出生后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大出血、血液循环障碍及其它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有3例,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例,24.44%。新生儿也未出现缺氧情况、呼吸道感染情况及其它并发症情况;而对照组新生儿缺氧5例,呼吸道感染4例,其它并发症7例。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另本研究对患者的生殖系统进行检查发现,干预的患者子宫恢复较好,无阴道炎症及宫颈糜烂发生,且患者妊娠后宫缩恢复正常,性生活都较为满意。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显著。

本研究还对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apgar评分,结果发现观察组在婴儿出生后及时给药吸痰、吸氧、保温等措施,婴儿在5min后apgar评分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术中进行护理干预,大大减少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出血情况,降低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的发生率,且新生儿评分得到提高[16],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贺金瑞,朱慧芳,刘志民,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展现状.河北医药,2010,32(22):3215.

[2],许建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1(16):4675-4677.

[3]Zandstram,Stekkingere,vanderVlugtmJ,etal.Cardiacdiastolicdysfunctionandmetabolicsyndromeinyoungwomenafterplacentalsyndrome.obstetGynecol,2010,115(1):101.

[4]prakashJ,VohraR,pandeyLK,etal.Spectrumofkidneydiseasesinpatientswithpreeclampsia-eclampsia.Jassocphysiciansindia,2010(58):543.

[5]姚秀华,温岩,孙晓峰.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8):2491.

[6]刘允英.453例剖宫产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9):78-80.

[7]李秋丽.心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424.

[8]王丽.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8):99-100.

[9]何燕妃.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12):110-111.

[10]韩桂凤.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分析.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279-280.

[11]张维萍.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吉林医学,2012,33(23):5093-5094.

[12]刘广仙.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中外医疗,2012(17):146-148.

[13]高春风.52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死亡原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9,24(6):866.

[14]关树敏,董树美,杨冬梅.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护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4):220.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篇5

[关键词]医院感染;儿科;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5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3)19-69-02

医院感染是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院感染的发生和爆发流行,不但严重威胁患儿身心健康,而且导致社会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目前,医院感染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正受到卫生界高度关注[1]。儿科是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为了解我院儿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查找并分析原因,提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我们作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2月我院儿科患儿6232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个月~14岁,平均(5.12±3.93)岁,其中年龄最小者1个月,最大为14岁,原发疾病主要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等。

1.2方法

对1年来出院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调查,主要记录患儿的年龄、疾病类型、住院时间、病情轻重、是否处于加床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及感染部位等。医院感染的诊断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不同年龄段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6232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354例,感染率为5.68%,其中≤1岁的(婴儿期)3251例发生医院感染225例(6.92%),2~3岁(幼儿期)1249例发生感染63例(5.04%),4~7岁(学龄前期)1406例发生感染59例(4.20%),7~14岁(学龄期)326例发生感染7例(2.15%)。

2.2不同原发疾病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6232例患儿中,原发呼吸系统疾病4198例,发生感染259例(6.17%);消化系统疾病1176例,发生感染56例(4.76%);泌尿系统疾病208,发生感染18例(8.65%);神经系统疾病166例,发生感染4例(2.41%);其他疾病484例,发生感染17例(3.51%)。

2.3住院时间长短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住院时间1周3741例,发生感染246例(6.58%)。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6,p

2.4病情轻重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1年中危重患儿452例,发生医院感染39例(8.63%),非危重患儿5780例,发生医院感染315例(5.45%)。两者比较,x2=7.91,p

2.5是否加床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1年来,约有4个月处于加床期间。其中加床期间住院患儿2530例,发生医院感染175例,发生率6.92%;8个月无加床期间住院患儿3702例发生医院感染179例,发生率4.8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6,p

2.6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分布情况

医院感染患儿中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其次是消化道感染。见表1。

3讨论

研究显示,1岁以下的小婴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为6.95%,分析其原因:小婴儿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3-4]。刚出生时主要依赖母体提供的抗体,到6个月左右的时候,母体提供的抗体几乎耗尽,而自身合成各类免疫球蛋白能力不足,故处于免疫低下阶段,特别容易发生各类感染性疾病。2岁后,自身免疫功能逐步发育完善。故感染几率渐渐减小。

在各类原发病中,泌尿系统疾病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分析原因:患儿所患疾病多为肾病,并与较长时间使用激素等有关;其次,患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率较高,考虑与小儿本身呼吸道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分泌较少[5]。容易发生相关部位的病毒与细菌感染。这也可以解释医院感染为什么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的原因。

研究显示,住院时间大于1周的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住院时间小于1周的患儿。由于综合性大医院是各类病原微生物高密度分布区,当患儿住院时间越长,接触各类病毒和细菌的概率越大,加上其免疫功能先天不足,很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病情危重患儿,一方面由于侵入性操作较多,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动静脉置管等,另一方面危重患儿往往同时患有多系统病变,恢复较慢,住院时间较长,加上本院尚未建立piCU,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不足,这些都是导致危重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上升的原因。

一段时间,由于患儿突发增多,病区床位无法满足需要,只好采用加床缓解患儿住院困难。结果病区人满为患,加上有的家长卫生意识不高,小儿大小便管理不善,医护人员人手不够,护工未增加,病区清洁卫生消毒不彻底,病区吵杂、脏乱时有发生,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增加。当然,医院感染发生还存在一系列儿科管理问题如抗生素滥用引起菌群失调[6]等问题;卫生宣教不到位,陪护人员过多,经常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患者混杂在内。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如下干预措施:(1)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在治疗车上备置洗手消毒液,对患儿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同一病种尽量安排一室,避免不同感染性疾病混住一室,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加强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检查结果合理选择抗菌素。避免经验用药、预防性用药[7]和多药联用。(4)尽量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当患儿病情好转,可尽快转至门诊或社区医院巩固治疗。(5)加强病区管理,注意病室通风换气,减少病房内病原微生物;限制陪护人员数量;对陪护人员进行健康宣教,提高其卫生防护意识。(6)病区尽量不要加床,保证每个患儿得到应有的医疗护理服务。(7)做好口腔护理,减少致病菌在口咽部的寄生繁殖,并预防细菌向下蔓延引起下呼吸道感染。(8)对于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患儿住院期间,应注意微生态疗法,及时补充益生菌,有益于患儿肠道菌群正常建立与稳定,并对调节免疫功能有较大益处[8-9]。必要时给予免疫支持治疗[10]。

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儿科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机制,规范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严格无菌操作等。儿科医院感染与医院的建立是相互并存的,科学的管理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感染发生率,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益于儿童的健康,也有益于医护人员安全,医院感染的监测与干预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詹磊.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7):75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0-12.

[3]薛丽华.2005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47.

[4]李霖,唐莹.综合性医院儿科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分析[J].检验学与临床,2010,7(10):25-28.

[5]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1-237.

[6]周云芳.加强儿科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6):501-504

[7]HuangY,ZhuangS,Dum.Riskfactorsofnosocomialinfectionwithextendedspectrumbetar-lactamaseproducingbacteriaina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inChina[J].infection,2007,35(5):339-345.

[8]姚炳华,张亚明,陈杰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预防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继发腹泻的临床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11,17(5):31-33.

[9]姚炳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山莨菪碱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22(6):547-548.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篇6

[关键词]全面优质护理;支气管肺炎;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9(b)-0161-02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在我国儿童中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占整个儿科病区住院患儿的25%[1]左右,在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儿疾病的治愈及改善预后十分关键。为此,该院通过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给予全面优质护理,观察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与同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23例患儿进行对照观察,旨在探讨全面优质护理用于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可行性及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4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临床诊断参照第7版《儿科学》中关于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3],排除其他呼吸道疾病及严重心、脑、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疾病患儿。46例患儿按不同护理方法随机均分两组,各23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儿13例、女性10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3.7±0.9)岁,病程1~7d、平均(3.0±1.5)d;对照组有男性患儿11例、女性12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3.5±1.0)岁,病程1~7d、平均(3.1±1.3)d;两组患儿在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止咳、化痰、静滴抗生素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儿科肺炎患儿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健康教育、胸背部叩击振动、引流等全面优质护理。护理过程中注意记录患儿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或消失的时间,护理前及护理7d后所有患儿均行胸部X线片检查。

1.2.1健康教育通过采取观看医学录像、面对面讲解等方式,向患儿家长讲解有关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知识,如小儿肺炎的发病原因、症状判断、临床治疗等知识.并对家长进行合理用药指导,如药物用法用量、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及可能会有的不良反应。

1.2.2引流引流要根据患者病变肺叶的部位选择不同的引流姿势[3]。左侧分泌物较多则选择右侧卧位.右侧分泌物较多则选择左侧卧位,在充分促进引流的同时有利于肺扩张,从而有效清除呼吸分泌物以避免堆积造成感染进一步加重。

1.2.3胸背部叩击患儿保持坐位,上身向下稍倾斜,护士将手握成手背隆起掌空状,且手腕放松,从外向内、从上至下叩击患儿胸背部,过程应避开脊柱及肋骨以下的部分,切忌不可叩击患儿纽扣、拉链等物体,每天叩击数次,20~40min/次。该组23例患儿每天给予叩击6次,早、中、晚各2次,20min/次,发现患儿排痰明显好转,促进炎症的进一步吸收。

1.2.4吸痰胸背部叩击或引流后应立即给予吸痰,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吸痰管插入过深而伤及患儿呼吸道粘膜[4]。吸痰动作应按规范操作进行,边吸边退,且每次时间不超过20s,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并注意观察患儿呼吸呼吸、颜面色、痰液等的变化。

1.2.5心理干预护士在每项操作前都应该向家长讲述护理操作的目的、方法及患儿有可能出现的不适,消除家长怀疑、恐惧心理,使家长能够以足够的耐心、科学的态度协助护士的各项护理操作。

1.3胸片改善判断标准

痊愈:胸片显示炎症病灶完全吸收;显效:胸片显示炎症病灶吸收较明显,阴影范围缩小;好转:炎症病灶稍微吸收,但阴影范围仍很明显;无效:炎症与护理前比较无吸收征像,阴影范围无任何变化[4-5]。(有效=显效+痊愈)。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3讨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临床症状多样,肺部体征不典型,X线胸片表现多样,具有起病缓慢、病情重、迁延不愈、易复发及多系统损害等特点[6],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肺外并发症,累及多个脏器且病程迁延不愈,增大治疗难度,严重损害患儿的健康。传统的护理模式的重点在于遵照医嘱进行单纯的医疗和护理,容易忽视患儿及家属全面的身心健康护理,在护理行为上仅以患儿疾病为中心[7],忽略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而随着当今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以患儿及家属为中心的全面护理干预得以开展及推广。该研究中全面优质护理即从健康教育、胸背部叩击振动、引流、吸痰、心理干预等护理细节来进行积极、全面的护理服务,不断总结更利于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方法,结果表明采取全面优质护理措施的2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在症状、体征及胸部X线片表现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患儿,提示在肺炎患儿治疗过程中给予全面、高质量的护理干预对于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十分重要。全面优质护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8-9]的核心护理服务理念,通过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护理,使其能够以理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且能够进一步拉近护患距离,让护士在尊重患者的同时也同样得到患儿及家属的尊重,使护士自身价值也得到体现,同时,结合该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改善患儿病情,促进康复,因此,此项工作将是我们儿科护理人员的不懈追求和永恒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晓敏,白冬霞.新生儿肺炎70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61-63.

[2]张妍妍.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干预观察[J].包头医学,2012,36(3):170-171.

[3]黄芳,杨月.毛细支气管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5):416-417.

[4]朱玉珍.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康复影响[J].北方药学,2011,8(10):102-102.

[5]丁振华,李洁,许德冬.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1132-1134.

[6]李秀珍.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530-1531.

[7]陈菊萍,徐燕.极重度肥胖合并肺炎致严重高碳酸血症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066-1068.

[8]李小艳,周月娥,杨喜红,等.新生儿肺炎患儿应用辐射台的效果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0):1904-1906.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篇7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支气管肺炎;肺功能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低龄儿童的常见感染性疾病,2岁左右儿童的发病率最高。支气管肺炎又被称作小叶性肺炎,多在季节交替和气候变化较大时出现,它主要是由细菌和霉菌以及病毒、肺炎支原体等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会对患儿肺部造成实质性的损害,由于肺部炎症会导致呼吸膜增厚以及下呼吸道阻塞,影响患儿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会导致发热、咳嗽以及气促等常见临床症状[1-3]。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除了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外,还可以通过优质护理干预的方式来改善其肺部功能,对治疗疗效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作为研究对象的112例患儿为我院儿科在2016年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将其分成各56例的a组和B组。a组男29例,女27例;平均年龄(3.70±0.82)岁;平均病程(3.23±0.72)d;轻度症状有31例,重度症状有25例。B组男30例,女26例;平均年龄(3.73±0.81)岁;平均病程(3.22±0.71)d;轻度症状有32例,重度症状有24例。a组和B组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病程、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没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

1.2方法112例患儿在入院后均采取对症治疗措施,B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进行病情观察和监测、吸氧和体温测量、健康宣教等。a组患儿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方式,具体措施如下。①病房干预:保持患儿病房的整洁卫生,每天进行清洁和打扫,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将室内温度维持在舒适的范围,如25℃左右,将湿度维持在55%左右。为了让患儿能够保持开心的状态,可以将室内进行布置,可以摆放一些玩具和张贴儿童喜欢的图案。②病情监测: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对其症状表现进行观察,看其是否出现呼吸急促、烦躁等症状,针对一系列异常情况要立即上报医生进行处理。需要随时的测量患儿体温,看是否有发烧、发热等症状,当患儿体温过高时要进行物理降温,让患儿多喝水。③呼吸护理:确保患儿呼吸道的畅通,为患儿调整舒适,为避免分泌物堵塞呼吸道,需要家长为患儿拍背,拍背的力度要适当[4,5]。针对分泌物较为黏稠的患儿需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在雾化前需进行口腔清理,把雾化药物注入雾化器,雾化量逐渐加大,观察患儿的反应,吸入时间在10min,雾化2次/d。针对呼吸困难的患儿予以面罩吸氧,氧流量为3L/min左右。④饮食护理:要确保患儿的饮食均衡,最好以流质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或生冷的食物,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⑤健康教育:告知家长患儿的相关情况,告知家长护理的重点和注意事项,让其能对患儿疾病更加了解和掌握。⑥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耐心的与患儿进行沟通,疏导患儿的消极情绪,让患儿情绪能够更加的稳定,通过与患儿玩游戏、讲故事等方式来增加与患儿的熟悉感,取得患儿的信任,让患儿更好的配合治疗。

1.3疗效评价痊愈:患儿护理治疗1w后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效:1w后患儿症状明显缓解,体温下降;无效:患儿肺炎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体温无变化或上升[5-7]。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FVC与FeV1、peF评分情况。

1.4统计学分析将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数据资料以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分析,采用?字2检验法进行计数资料分析,治疗有效率以(%)表示,采用t检验法进行计量资料分析,肺部功能指标以(x±s)表示,(p

2结果

2.1a组和B组患儿肺部功能改善情况a组患儿在护理干预后的FVC、FeV1、peF评分分别为(3.36±0.52)、(3.01±0.40)和(5.92±0.42);B组患儿在干预后的三项评分为(2.45±0.48)、(2.42±0.55)和(3.86±0.50),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2.2a组和B组患儿疗效比较a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痊愈例数有42例(75.00%),有效例数有12例(21.42%),无效例数为2例(3.57%),总有效例数为54例(96.42%);B组患儿痊愈例数30例(53.57%),有效例数为17例(30.35%),无效例数9例(16.07%),总有效例数47例(83.92%),总有效率差异存在显著意义(p

3讨论

支气管肺炎是儿童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疾病的发展较快,主要的体征为呼吸加快、肺部湿音、口周和指发绀等,临床表现为发热、呼吸急促以及恶心、咳嗽和呕吐等。支气管肺炎按病情按症状的严重程度可以划分榍岫确窝缀椭刂⒎窝祝当患儿发展为重症炎症时,容易出现呼吸衰竭和呼吸循环系统障碍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情况,不仅会影响患儿的健康,对其生命也会有严重威胁[8]。在本文中,通过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病房干预、病情监测和心理干预及呼吸护理等一系列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患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肺部功能有所好转。a组患儿护理后的治疗效果优于B组患儿,且a组患儿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出体积和最高呼气流速这三项肺部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B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徐春华.优质护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7):275-275,279.

[2]朱丽敏,陈明华.优质护理在儿科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2(11):313-314.

[3]师翠云.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治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08):24-25.

[4]吴建萍.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64-65.

[5]梁美华.优质护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05):983-984.

[6]戎艳鸣,楼建华,徐红,等.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2,27(29):55-57.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篇8

【关键词】 手足口病;肺水肿;通气机,机械;儿童;护理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可发生于一年四季,以夏秋季多见。本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病毒性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1]。主要病原为柯萨奇病毒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但近年来ev71引起的神经源性肺水肿(npe)令人关注。我院儿科picu救治了重症ev71感染并发npe的患儿16例,进行了有效地护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儿科picu自2009年7至9月共收治重症ev71感染并发npe患儿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6个月~2岁,其中<1岁12例,1~2岁4例。均有不同程度发热(38.5~40.8℃)、突发心率增快、呼吸急促或不规则、口唇发绀、面色苍白或发绀,病程1~3d。精神萎靡10例,昏迷6例,口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3例。气管插管后吸出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13例,双肺均可闻及湿性啰音,胸片示肺纹理增粗模糊,片状渗出阴影,血气分析均有不同程度的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均无过速、过量输液史,无心、肺、肾等疾病病史,符合npe诊断标准[2]。

1.2救治措施

1.2.1常规治疗:快速交替应用甘露醇和速尿以降低颅内压;合理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及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选择性应用血管活性剂,如多巴胺等;有效的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控制体温,减少氧耗,保护脑细胞等。

1.2.2机械通气治疗:①立即建立人工气道,其中经口气管插管14例,经鼻气管插管2例;②人工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前15例患儿静脉用咪唑安定,1例患儿应用吗啡,同时使用简易人工呼吸器进行人工通气,作上机前准备。均使用纽邦e360呼吸机;③机械通气设置:11例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或simv+压力支持(psv),5例应用定容限压控制性通气模式,气道峰压(pip)14~25cmh2o,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25~45次/min,吸呼比为1.0∶1~1.0∶1.5,吸入氧浓度40%~90%,呼吸未正压通气(peep)8~14cmh2o;④脱机:11例病愈患儿在肺水肿控制,血气分析正常,意识清晰,自主呼吸恢复,原发病及并发症得到控制后脱机成功,脱机方式为由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psv)过渡至psv,再过渡至peep,然后脱机。呼吸机使用时间3~7d;⑤拔管:脱机后带管观察30min~2h,脱机时各项指标仍保持稳定时进行拔管。

1.3护理

1.3.1加强护理监测,早期发现npe与处理:npe是一组继发性以急性呼吸困难和进行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发病急骤,进展迅速。一旦发生抢救成功率低,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时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从急诊入院开始,即切实做好呼吸道管理,保持通畅,加强责任心,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变化,如出现:①不明原因的突发呼吸困难;②用一般吸氧方法不能纠正的低氧血症;③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可伴有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④无心、肺原发疾病及过速、过量输液史等以上npe临床征象时及早报告医生,以便早期诊断和处理。救治npe的关键是提高认识,早期发现,早期使用机械通气[3]。

1.3.2做好基础护理:①体位管理: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肺水肿压。口腔护理2~3次/d,减少口腔细菌定植。做好留置胃管和导尿管的护理,禁止按压膀胱和腹部,以免反射性引起颅内压增高,加重脑水肿。②输液管理: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及颅内压决定补液量,记录24h出入量,定时监测尿比重、尿钠,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血生化等。③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时空气消毒,严格无菌操作,正确及时吸痰,合理使用抗生素。

1.3.3机械通气的护理

1.3.3.1气管插管的护理:用医用胶布稳妥固定导管,防止导管移位或脱出。准确记录气管插管的深度及导管的刻度。注意观察双侧胸廓运动是否对称,双肺野和腋下听诊呼吸音是否相同,胃部是否有气过水声,以正确判断导管的位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3.3.2气道湿化护理:启动呼吸机蒸气湿化装置,湿化液选用无菌注射用水,温度调节到32~36℃。痰液粘稠者可用0.45%的氯化钠溶液0.5~1ml/次,每2小时1次,气管内滴入或根据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保持病室温度适宜、湿度50%~60%。

1.3.3.3适时按需吸痰:采用peep治疗的患儿,当病情严重时,即使短时间的撤离机械通气也可引起肺出血反复及严重的低氧血症,吸痰时尽量不断开呼吸机[4]。可使用密闭的连续吸痰管吸痰,每次不超过15s;吸痰可以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但吸痰过于频繁又可导致不必要的气道粘膜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引起患儿不适。所以应根据床旁听到痰鸣音、氧分压或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气道压力增高报警等吸痰指征进行适时按需吸痰。机械通气最主要的并发症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而vap又能加重缺氧和呼吸功能障碍,使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严重影响患者预后[5,6]。

2结果

11例患儿治愈出院,机械通气时间3~7d;2例因入院时已出现严重肺水肿、肺出血,呼吸、循环衰竭,于上呼吸机1~6h后抢救无效死亡,3例患儿肺水肿在上呼吸机治疗5~7d后已消退,但因自主呼吸未恢复继续机械通气治疗。

3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为ca16和ev71,不同的亚型感染后临床症状不完全相同,从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普通手足口病和咽峡炎等轻症病例,到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npe和呼吸衰竭等重症患儿,甚至死亡。npe是指在无心、肺、肾等疾病的情况下,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而导致的急性肺水肿,又称“中枢性肺水肿”或“脑源性肺水肿”。病情严重者可表现为肺出血[2]。一般认为是由于脑干脑炎和全身炎症反应所致。通过对本组患儿的救治与护理,我们体会到:ev71感染不仅引起口腔粘膜溃疡性疱疹和四肢末端水泡样皮疹等特征性hfmd的表现,而且还可以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由于npe神经系统表现与原发病密切相关,临床一旦出现肺水肿和中枢神经系统危重情况,应高度重视,肺水肿常为病情轻重的重要标志,故早期干预和治疗能挽救患儿生命。在儿科要提高重症hfmd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抢救成功率,必须提高医护人员对儿童npe发病机制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认识,护士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协助医生早期诊断并实施准确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廖华,张寿斌,黄呈辉,等.手足口病43例临床诊治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4,7:10861087.

2许川,李兵仓,王建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研究进展.中国急救医学,2000,20:626627.

3杨志焕,杨志林,王正国,等.颅脑撞击伤后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机理的实践研究.中国创伤杂志,1995,1:8283.

4张波,高和主编.实用机械通气治疗手册.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00224.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篇9

负压吸引的大小与病情有关,与年龄无明显关系。当痰液粘稠时,通过呼吸道的湿化稀释痰液和借助拍背震动等物理方法帮助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关键词】婴幼儿;呼吸道管理;吸引负压

【中图分类号】R5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173-01

婴幼儿呼吸道疾病常起病急,病情危重,呼吸道分泌物多而粘稠,需进行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吸痰是呼吸道管理中一项重要抢救技术,负压过高,易致气道粘膜损伤出血、气道感染、肺泡萎陷;负压过低,分泌物吸不出,达不到吸痰最佳效果,易造成气道阻塞、肺不张和加大呼吸道感染的机会[1]。本资料旨在探讨儿科危重症呼吸道管理中吸痰的合适吸引负压。

1资料与方法

1.1观察对象: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在我科入住的危重婴幼儿41例。年龄28d~2岁,<1岁30例,2岁以内11例。男31例,女1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诊学组及中华急诊学儿科学组制定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2]危重评分<80分,许多次反复吸痰。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性疾病。原发病: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38例,颅内感染、药物中毒、多发性神经根炎各1例。吸痰频率为每4~8小时一次,共481次吸引,有效吸引355次,其中126次为痰液吸不出(预置吸引负压值小),通过增加吸引负压达到痰液洗出。

1.2操作人员的选定选定两名儿科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的资深护士,对操作程序、观察内容、负压调节、记录等作标准规范培训与统一要求,排除操作不熟练、不规范、标准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

1.3吸引装置选定采用上海维跃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心吸引装置,均为负压校正合格者,专人专用;吸痰管为上海上医康鸽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吸痰管,软硬度适宜,有端孔、侧孔,其大小的选择严格按年龄大小选用5号、6号、8号三种型号。

1.4负压设置:每次吸痰前负压预置值即为起始负压12.5kpa,痰液吸不出时,增加吸引负压严格按2.5kpa为一个负压单位值逐步增加,负压最高不超过22.5kpa。

1.5气道温湿化:吸痰前均采用雾化吸入或呼吸机温湿化装置湿化呼吸道,15~30min后行拍背、引流,以协助患儿排痰。

1.6观察指标与记录:记录表格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原发病、心率、呼吸、吸痰负压、吸痰时间、吸痰频率、吸痰性质(稀薄、粘稠、极稠)、呼吸道粘膜出血(痰中带血)、能否吸出等。

1.7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配对资料采用χ2检和

χ2分割检验。

2结果

2.1吸引负压与呼吸道黏膜损伤的关系355例次有效吸引,不同吸痰负压间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吸引负压在12.5~17.5kpa是安全的,吸引负压增加,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亦增加。不同年龄间呼吸道粘膜出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吸引负压、年龄与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的比较见表1、2。

2.2吸引负压与痰液粘稠度的关系355次有效吸引中,不同吸痰负压间痰液粘稠度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不同年龄间痰液粘稠度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负压吸引的大小与病情有关,病情越严重,痰液越粘稠,需要的压力就越大。为减轻对呼吸道粘膜的损伤,需通过雾化吸入或呼吸道湿化装置稀释痰液、拍背与引流等物理方法帮助排出痰液,以达到有效吸引的目的。吸引负压、年龄与痰液粘稠度的比较,见表3、4。

3讨论

在基础护理教材和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中对成人吸痰的负压有明确的标准范围,相关学科的研究较多;对儿科吸痰负压的标准为小于13.3kpa[3]。随着医学的发展,依据小儿各种危重症病理、生理的改变,学者们越来越重视以呼吸道感染为首发的多种危重症呼吸道管理中的吸引压力范围,推荐新生儿吸痰负压为8.0~13.3kpa[4],儿童吸痰负压为13.3~26.6kpa[5]。我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和呼吸道管理规范的操作,设置危重婴幼儿吸痰负压起始值为12.5kpa,以2.5kpa为一个负压单位值逐渐增加,最高负压值不超过22.5kpa。

婴幼儿鼻腔相对短小,无鼻毛,粘膜柔软,血管丰富。感染时粘膜易充血、肿胀、鼻塞,痰液常积聚于鼻前庭,吸痰易出现黏膜损伤出血。婴幼儿气管、支气管粘膜血管丰富,缺乏弹力组织,纤毛运动差,感染易致分泌物粘稠和呼吸道阻塞;肺组织弹力纤维发育差,间质发育旺盛,肺泡小且数量多,易于感染;气道阻力大,咳嗽反射和气道平滑肌收缩功能差,难以有效地消除呼吸道分泌物[6]。因此,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时分泌物多且粘稠,自主排痰能力差,若得不到及时的清理,易引起呼吸道阻塞和加重感染。本研究结果显示,吸引负压与痰液粘稠度有关,与婴儿的年龄无明显关系,还可能于不同年龄采用型号的吸痰管有关。年龄越大,所采用的吸痰器管型号越大。根据压强原理p=F/S(p:压强,S:受力面积),吸痰管的型号越大,其内径就越粗,接触痰液的面积越大,粘稠痰液就容易被洗出,所用负压相对减少或无改变[7]。

本观察结果显示,合适吸痰负压和规范的负压调节是有效排除呼吸道分泌物的安全保障。危重婴幼儿吸痰负压在12.5~17.5kpa是安全的。调节压力时,应严格遵循逐渐加大或降低一个压力单位值(2.5kpa),切忌突然增加或突然降低压力范围。因此,为了减少或避免吸痰操作对危重患儿呼吸道粘膜的损伤和加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必须严格遵循吸痰操作规程和压力的调节原则,以达到缓解病情,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丰亦。机械通气病人吸痰吸引负压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杂志,2006,20(2):387

[2]祝益民。儿科危重症监护与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7-197

[3]杨爱云,方立珍。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考核评分标准[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11-15

[4]吕云。低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8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442

[5]陈伟鹏,郭碧照,谢惠玲,等。临床症状护理[m]。北京: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2

[6]崔炎。儿科护理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8-179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篇10

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和了解不同科室、专业、疾病发生医院感染的具体情况,以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方案。?

方法:对本院内一科(收治心血管、结缔组织、内分泌疾病)、内二科(收治消化道、泌尿系、血液系统疾病)、外一科(腹部外科)、外二科(骨外)、外三科(心胸、泌尿外科)、神经科、妇产科、眼科、儿科、中医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对象为1999年7月至2000年12月在以上科室住院48小时以上的患者共10734例,其中男性患者7901例,女性患者2833例。医院感染的诊断按照"有潜伏期的疾病从入院第1天起,超过平均潜伏期所发生的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从入院第1天起,超过48小时所获得的感染",实验室检查主要依据病原体培养、抗原抗体检查、X线检查等。医院感染部位的诊断标准参照王枢群等编著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结果:1.?各科室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在10734例住院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病人612例(658例次),感染病例发病率为5.70%,感染例次发病率为6.13%。发病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内一科(15.33%)、中医科(10.25%)、神经科(9.81%)、内二科(8.72%),其次是外一科、外二科、儿科、妇科、口腔科、外三科、耳鼻喉科、眼科(见表1略)。2.?医院感染的部位构成:除去上呼吸道感染外,以下呼吸道、手术伤口、胃肠道、泌尿道感染最为常见,依次为22.04%、13.98%、8.36%、6.84%,以血液感染最为少见,只有1.82%(见表2略)。3.?医院感染的原发疾病分类:以血液、造血系统疾病发生率最高,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8.15%,其次为结缔组织疾病(14.32%)、脑血管疾病(9.35%)、循环系统疾病(8.55%)、消化系统疾病(7.47%)、恶性肿瘤(7.33%),以良性肿瘤及结缔组织疾病最少(见表3略)。结论:1.?从院内感染的科室分布情况看,发病率较高的几个科室依次为内一、中医、神经、内二科,而以眼科、胸外科较低。我院内一科主要收治循环、内分泌、免疫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较大,加之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造成感染机会增多。慢性病患者、长期患病迁延不愈、住院时间较长均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神经科的感染多以管血病尤其是活动不便、长期卧床及昏迷、各种插管的患者为主,常常发生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因而,对以上科室的住院患者应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加强基础护理,保持住院环境清洁卫生,当应用免疫抑制药物时应加用有效的抗生素,尽量避免有关医院感染的一切诱因。2.?本组612例医院感染的部位中,以下呼吸道、手术伤口、胃肠道、泌尿道感染最多见,与全国、全省、监测资料报告相一致。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在内科及神经科,手术伤口感染以外一(腹外科)多见,胃肠道感染则以儿科、内二科多见。考虑与原发病、抗生素的滥用、陪人过多、病房内空气不洁净及护理不当(如未及时翻身、拍背排痰)等因素有关。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花精力控制以上诸因素,建立病人感染档案,加强预防及控制工作。3.?在我院外科手术伤口感染中,Ⅰ级伤口感染率为1.1%,明显高于卫生部有关综合医院管理标准所规定的<0.5%的规定。无菌切口感染与患者原发病、免疫功能、术前皮肤准备、无菌技术、手术技巧及手术持续时间、术中使用器械及液体的洁净度、抗生素的应用等因素密切相关。为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手术技术水平,缩短术前准备及手术时间。②加强手术室环境的管理,保证术中室内空气的净化。③加强手术室、供应室的常规消毒和隔离工作,确保术中器械物品的无菌质量。④尽量减少手术室内的参观人数,严格限制其活动范围。⑤合理应用抗生素,尤其应尽量避免预防性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⑥手术后对病人要严密监测医院感染征象,及时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