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投资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07:48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1

(长沙市委党校,长沙410004)

摘要院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把坚持“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这有利于新型城镇的“旅游化”发展,小城镇建设和旅游产业将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沙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两型社会”和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在小城镇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先行先试的重大优势,抓住新型城镇化机遇、加速发展长沙旅游产业正逢其时,大有可为。

关键词院抓住;机遇;发展;旅游

中图分类号院F592.7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5)27-0213-03

0引言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即:要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农村小城镇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业能够把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与小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它是支撑未来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产业,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长沙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两型社会”和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在小城镇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先行先试的优势,目前虽然长沙城镇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制约了城镇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抓住新型城镇化机遇、加速发展长沙旅游产业,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1长沙城镇旅游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长沙旅游产业跻身为千亿级产业,旅游对小城镇建设的促进作用也逐步明显,初步形成了一批以灰汤、靖港、乔口、花明楼、沩山、大围山、铜官、大瑶、永安、黄兴等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名镇,但是在小城镇建设中旅游产业发展在规划设计、深度开发、范围拓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

1.1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设计不高

小城镇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度主要体现在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当中,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重单项规划,轻整体规划。城镇建设与旅游产业涉及城建、旅游、产业、国土、生态、文化等部门,这些部门各自为阵,都有各自的规划,缺乏统一协调的整体规划;二是规划重模仿、轻特色。一些城镇旅游规划只重视模仿和照搬,不重视项目定位和产品卖点,不注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横向比较,导致一些城镇建设大同小异,似是而非,缺乏独特的市场形象和功能定位。还有一些规划因对旅游资源的价值判断不准,甚至贬低,导致一些有开发潜力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保护;三是重规划轻策划。很多旅游开发项目都是有规划而无策划,导致政府、企业拿到规划之后还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产生的后果是:一方面将规划束之高阁,规划是规划,建设是建设,没有按规划行事;另一方面因为有了规划,就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的大干快上,没有考虑市场,结果与市场脱节。四是对新型旅游综合体缺乏规划。旅游综合体依托于一些景区,离城市和城镇一定距离,自身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开发建设区,既是景区,又是商业与休闲消费区等等,这种综合体不是建制镇,还没有被纳入城镇规划与城镇管理之中。

1.2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度开发不够

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度是指旅游不是停留在观光游和印象游上,不是一种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的旅游方式,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体验、生性修养的过程。目前我市在城镇旅游发展过程中,浅层次的旅游产业发展仍占主体,主要表现在:小城镇景区打造概念化,大多数小城镇建设只完成了风貌打造,并未进行市场配套的深度开发,向上拉升做成品牌、向下落地做成产品的过程还很漫长,文化与旅游资源所进行的融合不充分,造成相关旅游衍生品的缺乏,旅游消费中的文化附加值少,从而未形成关联度大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无法带动消费市场发挥游、购、娱的产业链条经济优势。同时,由于历史和规划的原因,公共厕所、停车场、参观游道、标识系统、导览系统、购物场所等一系列的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阻碍了旅游产业向纵深发展。

1.3旅游产业发展的范围拓展不宽

旅游业自身边界的模糊性和高度的开放性,使得旅游业融合的产业范围表现出极度的宽泛性。旅游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会展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养生旅游、在线旅游等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而衍生出的产品也都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长沙小城镇建设中的旅游产业发展过多依赖于对传统旅游观光的开发,甚至一些地区由于缺乏传统的旅游资源,因而对旅游业的发展信心不足,产生了“资源依赖症”,其实在一定的条件下,没有资源一样可以开发旅游产品、可以发展旅游业。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在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从政府角度分析来看:一方面政府对小城镇与旅游的共生性认识不足,导致政府的导向作用模糊,没有把城镇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统筹考虑,认识上存在两个误区:一是重景区、轻城镇,旅游产业与城镇没能产生良好的互动,旅游业的繁荣没能有效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二是重资源型旅游城镇、轻参与型和接待型旅游城镇,这种认识过度地依赖于传统旅游资源,将旅游资源的类型简单化、片面化。另一方面体制机制障碍也是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一是行政分割,部门、城镇、景区、企业之间没有统一协调,无法进行整体建设和营销,不利于资源整合;二是政企运营一体化,大多数旅游小城镇建成后,运营模式并未完成由政府向市场的转换,制约了景区的持续发展。三是从投入主体来看,一些地方旅游城镇建设仍以政府投入为主,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从市场角度分析来看,旅游作为综合型产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对于交通道路、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要求较高,与旅游有关的宾馆、商业街、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难配套,许多旅游企业难以承担,旅游市场活力严重不足。另外,我们许多城镇对旅游宣传重视不够、投入力度不大、相关部门配合意识不强,营销不到位影响了旅游市场的开拓,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2促进长沙城镇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长沙作为湖南省会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湘文化发源地。目前辖区内有113个乡镇、120多个旅游景区(点),星级饭店82家、旅行社258家,其中经营收入过亿元的旅游企业35家,星级农庄199家、工业和农业旅游示范点54家、全国重点特色旅游名镇10个,在推进小城镇建设背景下,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在综合分析长沙实际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原则,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特提出加速发展城镇旅游产业的四大对策:

2.1抓好顶层设计,构建新型城镇旅游发展规划

一是完善城镇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在规划形式上,要打破部门各自制定规划的模式,实现产业规划、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旅游规划“四规合一”,同时将依托旅游景区形成的旅游综合体小镇纳入城镇规划和管理。在规划内容上,要对全市113个乡镇进行系统梳理,对城镇旅游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注重小城镇在旅游产业中的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借鉴旅游“资源型、参与型、接待型”的城镇类型划分对城镇进行分类规划,形成全市一盘棋的旅游城镇开发格局。

二是丰富城镇旅游产业发展内涵。既要开发城镇旅游发展的深度和拓宽它的发展广度,又要实现管理由粗放向精细转变,构建旅游“基础—技术—市场”三级平台,建设好集市、县、镇旅游交通、旅游信息咨询及旅游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打造好集吃、住、游、购、娱产业于一体的多业态产业聚合体,做大做强特色小镇,包括红色主题类特色的花明楼镇、文化主题类特色的铜官窑镇、休闲主题类特色的格塘千龙湖和乔口镇、生态主题类特色的大围山镇等,让长沙小城镇享誉三湘,驰名中外。

三是实施城镇旅游产业发展滚动开发。各城镇所处的开发阶段不同,其工作重点也不相同。在滚动开发方面我们可借鉴云南省的旅游开发经验,将全省200多个特色小镇划分为三类:保护提升型、开发建设型和规划准备型,保护提升型: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城镇,应重点进行保护提升,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搞好环境整治,改善旅游城镇的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开发建设型:对于已经具备旅游开发条件的城镇,应重点进行开发建设,积极招商引资,融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于一体,把规划项目化,通过项目推动旅游城镇的开发建设;规划准备型:对于那些虽然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潜力明显,但目前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城镇,应积极开展旅游保护开发规划,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等项目准备,待时机成熟再开发建设。

2.2坚持政府引导,构建城镇旅游发展政策体系

一是加强工作领导。建立城镇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在人员、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出台长沙城镇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从规划制定、设施建设、市场开发、产业培育、政策扶持、可持续发展、目标考核等方面出台措施,整合市直各部门资源,合力支持城镇旅游发展。

二是形成政策推动。设立城镇旅游发展补助专项资金,实行银行贴息贷款,重点用于城镇旅游发展的项目建设;整合有关部门的资金资源,发挥其对完善旅游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导向作用;实施引导性土地供应政策,通过开发利用荒地、废弃地、土地整理等措施,盘活存量土地,优先保障旅游城镇重点项目用地;完善和落实相关税费减免政策,简化审批流程,优化项目服务。

三是注重群众参与。有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居住、房屋出租、出资入股、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旅游城镇的开发建设,探索建立涉农社区居民土地流转金、房屋租金、股金、薪金和社保金的“五金”增收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降低农民到小城镇落户的门槛,为农民参与创造更多的机会;引导农民自觉维护旅游环境,真正成为旅游城镇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2.3培育市场主体,构建城镇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城镇旅游招商引资渠道,强化项目包装,组团参加国内国际旅交会、博览会,为旅游城镇与企业“了解、交流、合作”搭建平台;鼓励、引导和支持有实力企业参与城镇旅游开发建设,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比如:2014年长沙规划了100个旅游重点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全年共完成投资240亿元,望城区的乔口镇以3亿元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撬动30亿元民营资本的注入等,不仅加速了景区的开发建设,还带动了周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二是理顺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整合各类行政资源,形成部门、城镇、景区、企业联动机制,实现旅游品牌整体开发、整体宣传、整体营销。改革运营机制,探索实施国有景区经营权有偿转让,把旅游企业推向市场,改变政府包办、行政手段运作旅游企业的经营模式,尝试景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催生和培育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市场主体和经营实体。引导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优先向旅游城镇倾斜。

三是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推进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对符合旅游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发展前景好、吸纳就业多以及运用新技术、新业态的中小旅游企业开展业务。

2.4注重品牌建设,构建城镇旅游品牌建设新模式

一是挖掘文化内涵。立足长沙特色文化,如农耕文明、楚汉文明、青铜文明、红色文明等,深入研究长沙各城镇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把握城镇文化脉络,深入挖掘小城镇文化内涵,推进城镇文化旅游的融合,避免简单开发、特色不特的现象,将长沙城镇文化元素打造成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城镇核心竞争力。

二是延伸产业链条。立足城镇旅游资源,建设以湖湘古镇体验游链条为代表的新型古镇旅游产业综合体,如靖港、乔口、铜官、新康镇等;以资源+文化产品为代表的湖湘特色旅游镇产业综合体,如花明楼、开慧乡、黄兴镇等;以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会议为代表的湖湘城郊村镇旅游产业综合体,如格塘千龙湖、灰汤镇等;以自然风貌+农产品加工为代表的湖湘生态城镇旅游产业综合体,如沩山、大围山镇等。

三是搭建营销平台。“规划、策划、建设到位后,营销基本靠宣传,这几乎是旅游界的一个黄金定式。”世界旅游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旅游宣传投资,比如美国2005年纽约州的宣传费用为1060万美元、佛罗里达州为980万美元、夏威夷州更高达1800万美元。据香港旅游协会资料显示,每增加1美元的旅游宣传投资,可增加123美元的旅游收入。由此可见,营销对旅游业非常重要。加大对旅游市场营销投入,组织旅游城镇、旅游企业采用营销联盟的方式,实现财政资金与企业营销资金的整合,合理高效利用营销资金。推进旅游城镇宣传营销的专业化和市场化,重视宣传营销的专业策划,突出策划的科学性、现代化和实用性;建立和完善旅游城镇宣传推广体系,统一对外、多渠道宣传长沙城镇旅游品牌形象,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加速长沙城镇旅游产业的发展。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2

旅游业是当今第一大朝阳产业,是先行产业、带动产业、窗口产业、无烟产业。旅游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发展旅游业对于改善我市投资环境、促进对外开放、调整经济结构、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就业机会、创汇回笼货币、繁荣地方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全会精神,抢抓淮海经济大开发和全省扶持的机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推行大开放、大旅游战略,认真贯彻旅游倍增计划,在“西楚雄风、酒都花乡、河清湖秀、生态乐园”的旅游定位指引下,构筑框架,扩大总量,提高份额,完善规划体系,挖掘旅游资源,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强化行业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多做贡献。

(二)总体目标: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着力打造“生态、绿色家园”的品牌。力争到年,把建成“觅霸王汉祖,忆楚汉相争”的楚汉特色文化和生态特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和华东地区新兴的优秀旅游城市。到年,力争国际旅游接待人数达1.2万人次,年均递增14%,旅游外汇收入达760万美元以上,年均递增13%,国内旅游接待人数达325万人次,年均递增14%;旅游总收入达15亿元人民币,年均递增14%。

二、科学规划,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力度

(一)“旅游发展、规划先行”。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据,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应与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相适应,充分反映地方旅游资源特色。各县(区)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景区(点)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要与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相统一。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防洪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并与城市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专项规划相衔接。

(二)旅游发展规划涉及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规划、旅游管理部门以及其它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权威性。要把旅游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计划、规划等部门,抓好旅游规划实施的管理工作,同时抓好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和建设规划。

(三)建立全市重点旅游项目储备库,并按照项目的投融资渠道进行分类,以利于招商引资。旅游发展规划内项目优先享受旅游开发的各项扶持政策及资金。开发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旅游度假区等旅游项目,开发单位在上报计划部门立项审批时,要征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四)各级政府要把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单独列为计划进行目标考核;对重点旅游景点、旅游设施建设和较大的技改项目,市、县(区)各级计委、经贸委要纳入年度基建、技改计划;财政部门要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建设专项经费;金融部门要对旅游产业实行政策倾斜,对旅游项目建设尽可能增加贷款投入。

三、组建旅游机构,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领导

(一)各级政府要把旅游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旅游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经常研究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工作责任制,及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

(二)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市、县(区)要成立旅游工作委员会,由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外事、旅游、计划、财政、金融、宣传、文化、环保、经贸、公安、工商、交通、建设、规划、外经贸、卫生、教育、侨务、宗教、林业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

(三)优化组合旅游经济实体,成立旅游发展总公司。按照“全市统一规划,属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业指导、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和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组合市、县(区)旅游经济实体,通过股份合作、租赁等多种方式,逐步实行旅游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旅游企业要加快经营机制转换,通过合资、合作、联合、兼并、拍卖等方式,推动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旅游运输、旅游购物商店等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旅游企业集团和经营合作网络,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展成为上市公司。同时组建旅游行业协会,扩大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旅游运输、旅游产品网络。

(四)加强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协调配合,齐抓共管,争创省级园林城市、环保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生态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建立文明示范窗口,优化城乡生态自然环境,提高绿化覆盖率,降低城市噪音,控制空气、水污染指数,建立旅游咨询和投诉电话,印制全市旅游图,在电视、报纸、电台、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设立旅游专栏,加强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提高城乡长短途客运及出租车运行密度和服务质量,加强餐饮卫生管理,整顿市场秩序,搞好旅游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一定数量的达标旅游公厕,注重旅游安全救援和旅游保险,提高旅游安全运行质量。

四、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旅游投入

(一)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内资、外资一起上”的方针,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得益”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面兴办旅游业的积极性。鼓励市内涉外经济部门、大型企业和有条件的县(区)投资重点景区、景点的建设,支持外商到我市投资旅游业。

(二)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城区和主要旅游景区的道路、通讯、环境、卫生、商业网点、园林绿化等设施。重点加强干线公路至主要景区的支线公路建设,改善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逐步形成设施配套、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结构合理的旅游服务体系。城区的主要干道、窗口地区、主要旅游景点要有中英文指示标志。

(三)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专项经费,用于宣传促销、规划管理、人才培养、景区环境改造和有关公益设施建设。财政性资金投入要根据旅游产业发展,逐年有所增长,以适应和保障旅游发展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采取合资、合作、独资、股权出让、产权置换等形式引进外资和向社会筹资,用于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的开发建设。

(四)全面加快旅行社、旅游区、旅游车船公司的对外开放步伐,大力吸引外资和港澳台资开发旅游资源或合资兴办旅游企业。

(五)继续探索利用外资的新形式。将旅游业利用外资项目列入政府积极鼓励的项目类别,给予充分的政策扶持。对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重大项目、环保项目,积极支持旅游企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资本合作,加快旅游企业经营与国际接轨。支持有较好投资项目、效益明显的旅游企业开展涉外融资,拓宽国际融资渠道。

五、制定优惠政策,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一)对兴办的市属旅游企业,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从获利年度起,五年内由市级财政减半奖励给企业;各地所属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奖励比例和期限由当地政府确定。鼓励旅游企业利用驻外机构或在国内旅游集散地设立办事处,通过直接派员或委托合同方式拓展旅游业务。

(二)以观光农业为主的景点建设,可享受农业基本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农林、水务等部门以现有的设施改造开发旅游景点的,可享受旅游景点建设方面的优惠政策。

(三)为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在旅游行业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在土地使用、信贷、税收、贴息、进出口、用汇等方面对不同所有制的旅游企业一视同仁,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在旅游业的平等发展创造条件。

(四)对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展览馆、书画院、图书馆及文物保护等单位举办文化活动的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

(五)对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但尚未开放的地区,有关部门要研究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具体措施,实行边开发边开放。对来旅游的境外旅游者,在签证等手续方面给予全程服务。

六、以市场为导向,实行旅游综合开发

(一)旅游资源开发要实施精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发项目要突出区域特点,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综合开发。要在不断完善现有景区、景点设施,提高品位的基础上,努力建设和推出一批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安全舒适、服务优良,在全国旅游市场上影响大、竞争力强的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以“一园”、“二湖”、“三河”、“二皇宫”为重点,逐步发展休闲度假、民俗、文物古迹、商务会展等特色旅游。要突出楚文化和生态旅游两大重点,建设好以项王故里、乾隆行宫、“下草湾古文化遗址”、三庄汉墓为重点的古文化观光旅游区;以嶂山森林公园、风光带、运河风光带、沭阳花卉产业带为重点的自然风光观赏区,以极乐律院、真如禅寺、菩提寺为重点的寺庙文化旅游区,以洋河、双沟镇区为特色的酒文化畅游区,以、为重点的生态休闲度假区。在资源开发中,要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全力培育具有我市特色且在省内外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产品。

(二)重点发展国内旅游。努力开发会议、商务、度假、观光等旅游项目,积极引导国内旅游消费,努力推进奖励旅游。积极开展“人游”活动,培育市内旅游市场,发展乡土旅游产品,提供综合配套服务,不断提高我市旅游组织化程度和服务质量。

(三)加快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要以“楚文化”为主线,以项羽、虞姬名人效应为中心,以水乡、酒乡为特色,加快、、沿线、、风景区建设。加强规划和管理,防止盲目重复建设人造旅游景点,防止破坏生态环境,做到开发和保护并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要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巩固、完善、改造和提高,增强观光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推出专项旅游产品,发展文化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科教旅游、湖泊旅游、生态旅游等,争取形成2-3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名牌产品。

(四)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利用荒山、荒地、荒滩和湖泊资源开发旅游区域,加快发展旅游经济。

(五)要以“引湖纳山”为契机,实施发展旅游与经营城市相结合,实现城市建设与旅游建设相结合,把定位在华东地区新兴的优秀旅游城市功能上建设,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七、积极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市场

(一)明确重点目标市场,积极寻求旅游客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年前,在国内市场方面,重点开发以徐州为中心的北市场,以南京为中心的南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国际市场开发要全力推销楚汉文化,酒都花乡、湖滨生态三大产品,目前,重点开发日本、韩国、东南亚、港澳台四大目标市场。在重点目标市场开发方面要有计划地组织旅游产品说明会,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要加强旅游营销力度,改进营销方式,建立持久的市场营销机制,促进旅游客源稳步增长。要鼓励在境外招徕客源,对组织海外旅游和国内旅游的社会团体、企业或个人,成绩突出者予以奖励。加强旅游管理部门与企业的联合促销,增加旅游促销投入。市、县(区)财政在年度计划中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研发及宣传促销专项经费,每年保持适当增长。外事、宣传、文化、新闻等部门要积极支持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

(二)拓宽旅游商品领域,大力发展旅游企业,开发旅游纪念品、旅游装备品。设立市级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鼓励旅游新产品开发和旅游商品促销,发展具有当地文化、原材料、工艺技术等特色的旅游商品,努力提高旅游商品创汇创收的比重。努力开发具有地方特点、地方标志性的拳头旅游产品。

(三)完善促销手段,提高宣传效果。要抓好节庆促销,积极研究和组织好节庆活动,重点推出名酒节、泗洪螃蟹节、沭阳花木节、皂河龙王庙会等专项旅游活动,利用现代手段与媒体联合,强化我市旅游整体形象的包装,积极开发旅游风光影碟、宣传彩册、导游图、明信片等促销宣传品。运用新闻、影视歌曲广告、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向外整体推广旅游产品。组织旅游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及各种促销活动,加强与国内外旅游界的合作。

八、加强行业管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一)旅游管理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加强对全行业的规划和管理,完善旅游行业管理制度。凡在我市境内从事与旅游相关业务的旅行社、饭店、宾馆、招待所、旅游车船公司、旅游景区、景点、自然保护区、烈士陵园、度假区、园林、绿化、公园、旅游文化娱乐(游乐)场所、旅游定点商店、旅游商品定点企业和旅游人才培训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均属于旅游项目管理范围。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旅游经济管理模式,加快旅游经济管理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全市旅游系统要逐步实现服务规范化、硬件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切实规范旅行社、导游人员等各类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经营和服务行为,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旅游价格管理,打击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旅游投诉机制,完善处理程序,提高投诉处理效率。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旅游消费,加强旅游安全工作,做到安全、有序、效益的三统一。

(三)加强对旅游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市场准入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凡从事旅游业的各类经营单位和个人以及在旅游景区(点)从事商业零售、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各类经营单位和个人,都应依法办理工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严禁无照无证经营。各类经营主体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

(四)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要通过实施人才工程,加快旅游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凝聚后发优势,利用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吸引人才的优势,进行旅游人才招聘,引进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旅游管理、规划、设计、开发等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培训中心的基地作用,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饭店、景区管理人才的培训;选拔政治素质好,有一定专业水平,年轻有为的人才到境内外专业院校深造,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适合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完善的人才竞聘上岗机制。为进一步搞活旅游人才培养机制,对旅游人才培养的收费可根据旅游业的特点灵活掌握。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3

一、张家界东线旅游的发展现状

1.现有旅游企业的发展概况。近几年,东线旅游已初具规模。张家界万龙旅游交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龙王洞风景区,现已投资3300多万元;湖南省澧水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修建了张家界江垭温泉度假村;武陵源漂流公司投入520万元完成了索水漂流起点对外公路,起终点码头,办公大楼和漂流基础设施建设;张家界先锋农业物资有限公司总投资约1.5亿元兴建了万福温泉国际度假旅游风景区,并于**年9月12日正式营业;张家界五雷山旅游开发公司拟投资3000万元对五雷山开发建设,现已投资800万元对景区游道及部分景点进行了改扩建;世外桃源风景区共投资400多万元,已于**年9月8日对外开放。**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0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9%;实现旅游收入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

2.在建旅游项目发展概况。由张家界东线旅游公司投资建设的张家界大峪谷风景区,总投资约5.7个亿,总体投资分三期进行。2007-2010年为近期计划,主要开发峡谷漂流、峡谷观光、民俗民情、洞穴科考科普等旅游产品以及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2011-2015年为中期计划,主要是形成以休闲度假、户外拓展、自驾车接待为特色的省级著名的文化生态型旅游区;2016-2020为远期计划,建成我国“休闲度假与自驾车接待”的山地休闲度假基地。目前正进行景区公路和景点建设,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三官寺旅游配套区已由深圳市禾田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聘请国际知名旅游专家制定建设规划,建设期为三年,整个项目总投资2亿元。

二、东线旅游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规划滞后。目前,我县还没有东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精品景区景点发展详细规划,主要旅游景区景点都是由投资者规划设计,县政府批复,投资者进行建设,如阳和旅游商务区、三官寺旅游配套设施区、五雷山景区、龙王洞景区、江垭、万福温泉等。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开发理念各异,导致景区开发缺少科学规划,景区开发的前瞻性、互补性、融合性差,导致我县旅游的整体形象欠佳。

2.投入不足。近年来,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但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旅游事业经费奇缺,致使景区景点编制规划、包装、宣传促销等工作难以开展,招商引资仅限于“守株待兔”或电话联系,“捉襟见肘”的财力已成为制约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

3.环境欠优。个别行政单位“旅游带动”战略的意识不强,过多注重部门利益,导致办事效率不高,投资环境欠佳。如龙王洞景区附近的群众因土地出让金、企业用工问题,一直难以协调落实,严重影响企业的工作秩序;张家界大峡谷范围内乱砍滥伐、无序开采未得到有效治理,建设过程中的协调、规划批复等问题也难以落实到位。

4.保护乏力。景区内存在严重的森林资源过渡采伐及开采砂石等问题,资源破坏较大。如张家界大峡谷景区进山公路两旁的树木砍伐现象严重,规划区附近岩场开采也屡禁不止,这样将对景区的自然景观留下无法弥补的疮疤;五雷山风景区附近的群众乱砍滥伐,乱挖乱烧现象屡禁不止;张家界江垭平湖游有限公司未取得职能部门许可,而非法从事水上游乐活动,不符合《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5.交通不畅。省道S306线的“肠梗阻”,S305线的“羊肠道”等都严重制约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1.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建议组成专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聘请知名旅游专家教授编制高质量的《**县东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精品景区(点)详细规划,对我县的旅游产业进行准确定位,统一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旅游产业工作,为“打造张家界东线旅游精品”提供科学依据和先进的开发理念,变“投资者规划——投资者建设”为“县政府规划——投资者建设”,杜绝对我县旅游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重复性建设,分散性经营的弊端,使全县旅游产业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精品化的轨道。

2.加大投入,快速发展。要编制景区景点的详细规划,加大对景区景点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着力进行包装,便于投资商“认养”,加快景区景点开发步伐。要加大对景区景点的宣传促销,充分展示**旅游产品的魅力,吸引和刺激各方游客来**消费观光旅游。做好这些工作需要财力保障,建议县政府可从三个方面予以解决:一是借鉴本市兄弟区县经验,由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的事业经费;二是根据省文件规定从景点门票收入中足额征收旅游发展专项基金;三是从旅游企业新增税收中按照2:8分成比例作为旅游产业发展专项经费。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4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切实把旅游业作为先导和支柱产业来发展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南工北旅”布局,坚持党政主导,加强部门协作,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提升素质,着力把我县建成集历史文化观光游、传统教育红色游、生态休闲度假游、乡村风情体验游于一体的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2、发展目标:力争到2012年,全县年接待游客1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亿元以上,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我县特色支柱产业之一。

二、完善规划,突出重点,全面加快旅游项目建设

3、完善旅游规划体系。牢固树立旅游规划先导意识,维护旅游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旅游规划区,以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高标准编制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山、*塘、*湖、古城墙景观带等重点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正阳关、*、*、*、*塘、*等重点乡镇旅游规划。通过规划控制和规范实施,确保全县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科学有序进行。

4、加快重点旅游景区建设。以古城景区建设为核心,率先启动*山景区建设,推进*塘、*湖景区两翼发展。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加大《*县20*—20*年旅游业发展行动计划》实施力度,强力推进重点旅游景区建设。

(1)*山旅游景区。注重提升品位,扩建景点,扩大规模。利用豆腐、宗教、生态、古迹、趣泉、奇石等名山特色资源,开发建设廉颇墓、*泉景区、*山道教文化区、*乡雪海景区及中国豆腐文化园,争创*山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同时认真做好*山山前景观带的开发建设。

(2)古城旅游景区。注重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统一开发经营。以古城墙开发为重点,加大内外环线建设和护城河整治力度,增加*门、*门、*门景观内容,复建定湖门、*塔、*亭,开发建设春申公园及环城旅游景观带。规划建设楚都古城遗址展示馆。完善县博物馆功能,修复古民居、古商铺和名人故居,整修报恩寺、黉学、清真寺、基督教堂,实施*巷综合改造、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和主要街道仿古装饰工程,突出打造古城书画一条街、美食一条街、民俗文化一条街、休闲娱乐一条街、旅游购物一条街,努力提升古城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和景观内涵。

(3)*塘旅游景区。加快塘中岛休闲中心、孙公祠和*城遗址等景点开发,努力建成以休闲度假观光、水上娱乐及科学考察为主题的旅游景区。依托*塘塘堤及周边自然风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特色餐饮旅游项目,增强趣味性、参与性。

(4)*湖旅游景区。加快*镇老街和*镇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渔家乐和特色餐饮,建成休闲度假基地。加强*湖湿地恢复和湖中岛保护,推进省级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野营基地及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

5、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旅游畅通工程,加大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快旅慢游”,力争5年内各主要景区与省道或高速公路的连接线标准提高到二级或二级以上,新开发景区2年内道路达到三级标准;开通主要旅游景点直达专车。实施旅游标识工程,在县内外重要交通干线醒目位置设立旅游宣传标识牌、指示牌,提高可进入性。加强旅游景区通讯、供水、供电、餐饮、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做到配套齐全、服务便捷。

6、推进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星级宾馆和餐馆、“农家乐”、旅游购物及休闲等服务业,加大建设力度,实现高、中、低档配套,确保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7、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编制全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突出特色、差异发展。制定“农家乐”建设标准和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发展“农家乐”、“居家乐”等旅游项目。*春、*塘、*、*、*、*、正阳关等重点旅游乡镇,要因地制宜发展接待服务型、农事参与型、休闲度假型“农家乐”。

三、加大投入,强化扶持,着力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8、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县政府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规划编制、宣传营销、人才培训等。20*年县政府安排*0万元专项资金,以后根据县财政收入状况逐年增加。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整合县发改委、财政、国土资源、建设、环保、林业、农业、水务、交通、扶贫等部门项目资金,适度向旅游业倾斜,切实加大旅游业的投入。

9、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国有旅游资源出让或转让的收益,专项用于旅游业发展。旅游景区建设项目的特许权、营运权和收费权可作为申请贷款的质押担保。优先安排旅游建设项目用地,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对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用地予以重点保障。对利用集体土地、林地、水面、山场等兴办生态旅游项目,且不改变土地性质和现状的,经县旅游、国土资源等部门和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共同认定后,投资者可通过承包、租赁、联营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或经营权。

经县旅游建设工作指挥部审核认定的二星级以上旅游宾馆、景区、景点、游乐项目、农家乐、公园等建设项目,一次性固定资产(不含土地)投资额达500万元(含)至*00万元的,由县财政比照土地净收益的40%标准予以奖励;投资额达*00万元(含)至3000万元的,由县财政比照土地净收益的50%标准予以奖励;投资额达3000万元(含)至5000万元的,由县财政比照土地净收益的60%标准予以奖励;投资额达5000万元以上的,实行“一事一议”。旅游建设项目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按规定程序认定,兑现奖励。古城旅游景区按照全县旅游总体规划要求,整体包装推介,着力引进实力强的战略投资商,具体优惠政策另行制订。*山景区新建旅游项目的优惠政策,由*山风景区管委会自行制定。

固定资产投资额达500万元(不含土地)以上的旅游项目,在建设期内,县级应收行政事业性规费实行零收费;自经营之日起3年内,所缴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县级财政实际所得部分全额奖励企业;其它有关税收、供水、供电、供气、有线电视、劳动用工等优惠办法,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加大旅游奖励力度。对新评定的2a、3a、4a级旅游景区,分别奖励3万元、5万元、*万元;对新评定的2星、3星、4星级旅游宾馆,分别奖励2万元、3万元、5万元;对新评定3星、4星、5星级旅游餐馆,分别奖励1万元、2万元、3万元;对新评定的部级工农业旅游示范区(点),奖励2万元;对新评定的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或旅游商品生产定点企业,奖励2万元;对新评定的省级旅游乡镇、优秀旅游乡镇、最佳旅游乡镇,分别奖励1万元、3万元、5万元;对招徕外地游客一年内达5000人次以上的旅行社,每人次奖励2元。

11、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旅游经济实体,实现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整合编制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多渠道宣传推介,着力引进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参与开发经营。对风景区管委会招商引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只考核旅游招商项目。加大对旅游项目招商引资人员奖励力度,对实际投入资金超*00万元的旅游开发项目,比照《*县工业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执行。

四、弘扬文化,深挖内涵,大力推进旅游商品开发。

12、加强旅游资源保护。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加强古城区和正阳关、*、*等古镇的保护,旧城镇改造必须严格审批,实行开发性恢复,确保古城古镇风貌。强化古建筑、古墓葬、古遗迹遗址及非物质文化的保护,重点做好*山山体、珍珠泉、*湖、廉颇墓、刘安墓、报恩寺、清真寺、黉学、古城墙、*春城遗址、*塘及*州锣鼓、正阳肘阁、民间大鼓书、*山豆腐制作等保护。

13、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挖掘古文化内涵,以文化促旅游,打造*县历史人文旅游品牌。挖掘楚汉文化、治水文化、廉政文化、军事文化、豆腐文化、红色文化、城墙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美食文化等“*州十大文化”内涵,大力整合*州锣鼓、正阳关三阁、花鼓灯、推剧等文化资源,在景区景点内展示演出。制定特色餐饮统一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利用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展览馆、遗址废墟及各类文物古迹发展旅游。

14、加快旅游商品研发。利用各种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商品生产,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加强重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扶持,注重开发以豆制品、紫金砚、大救驾、银鱼、瓜子、席草编织、文物仿制、诗书字画等为主的特色旅游产品。

五、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切实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15、着力整治旅游环境。按照建设全国知名旅游城市的要求,加大城区、重点旅游乡镇和景区景点文明创建力度,着力解决脏、乱、差问题。结合新城区建设,逐步实施老城区人口迁移。实施重点景区通道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关停*山风景区内水泥厂、石灰厂、石料厂等污染企业,严禁矿石开采、违章建设等破坏生态行为,加强植被恢复,还*山名山秀水原貌。搬迁殡仪馆。实施团结湖、蜘蛛湖退耕返湖,建设淮河风情文化主题公园。在旅游规划区,对影响景观质量的村舍农居和其它破旧建筑,实行有计划搬迁和综合改造;城镇规划和开发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旅游业发展,新上项目必须经县旅游建设工作指挥部审核把关,杜绝新上影响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建设项目。

16、营造优良旅游工作环境。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全社会旅游服务意识,创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氛围。各行政执法部门及经济主管部门要正确处理好部门利益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大支持力度。成立*县旅游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促进旅游市场规范运营。

17、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设立县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加强旅游执法机构建设。县旅游主管部门要强化导游队伍建设,统一编写规范的导游词,推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各旅游景区景点要注重培养专兼职解说员。

*、广泛宣传,灵活促销,全方位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18、创新促销方式。坚持政府整体旅游形象宣传和企业旅游产品促销相结合,构建“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联手”的旅游宣传促销格局。加强与旅游客源地行业主管部门、旅行商、新闻媒体和中介机构的合作交流。办好*县旅游网站,实现旅游资源及产品网上促销。利用新华网、新安大讲堂等平台,着力展示特色历史文化。发挥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作用,编写历史文化系列丛书。加强旅游重大活动策划,利用“桃花节”、“梨花节”、“三月十五古庙会”、“中国豆腐文化节”及国内省内旅游交易会等重要节庆活动,大力开展摄影、书法、绘画、体育等比赛活动,扩大影响力。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突出*山旅游一体化,实现一路通、一票通、一车通。加强与周边重点景区合作,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七、加强领导,理顺体制,形成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5

通化县快大茂镇

(2019年7月)

乡村旅游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能全面提升旅游业内在质量,能带动居民生活品质、生态环境和文明程度的全面提升。快大茂镇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厚、自然资源丰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丰硕,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大力发展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为载体的全域化旅游,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乡村旅游会给快大茂镇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和生机,是补齐我镇文化旅游发展短板的战略方向。为更好地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我们做了以下调查。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一是历史文化资源深厚。快大茂镇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朝鲜族、满族文化相互交融。镇域内共有两处部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岗遗址群和江沿墓群,这两处“国保”单位有着高句丽政权肇兴之地的丰厚历史,是继集安、桓仁后,又一个高句丽历史文化品牌。快大茂镇是“空中坦克”李永泰将军、“东北飞鹰”高志航将军的出生地,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丰富。

二是生态宜居、区位优势明显。快大茂镇幅员面积257.6平方公里,境内河流丰富,森林覆盖率非常高,植被丰厚,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全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全省的典范,是美丽宜居的小城镇。快大茂镇是县城所在地,是我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通化市区毗邻,与集安市、辽宁省桓仁县、新宾县临近,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三是明确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镇党委、政府确立的“生态文明立镇、文化旅游活镇、新型农业兴镇、商贸集聚强镇”二十四字方针,确立了“一条文化脉络、两个旅游圈、三个文化园区、四个产业板块、五个旅游+”的“12345”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12345”总体规划与县委打造四条精品线路、近郊游乐园规划高度契合。

四是纳入全市旅游发展规划。今年,市委将快大茂镇虎湾线纳入到全市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中,将着重打造,在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下,快大茂镇在“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协同发展”的原则下,按照“ppp”的发展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特色精品开发,发展旅游配套产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全面实行开放开发,使我镇的人文休闲游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发展乡村旅游时机成熟。

五是发展基础良好。快大茂镇农业人口共有15937人,外出打工或经商的农民占到一半以上,有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人力资源。通化县城和通化市区有近50万的城市人口,再加上其他周边乡镇和市县区的居民,都是我们三产服务潜在的消费者。

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一是建立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快大茂镇乡村旅游发展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组,分别负责综合协调、宣传企划、项目建设和农业产业四个方面的内容,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召开了乡村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战略部署。多次邀请省、市、县及省外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到虎湾线实地踏查,对乡村旅游工作进行指导、把脉,组织镇村干部和部分产业大户,到休闲农业发展好的地方进行学习考察,推动了快大茂镇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

二是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几年来,累计投入4850万元为全镇16个村屯实施农村水泥路、柏油路建设、自来水改造、路灯亮化、边沟一体化、围墙标准化、庭院硬化、道路绿化美化、危房改造、堤防加固、水渠建设等工程。其中,仅虎湾线去年投入1200万元新建柏油路25.1公里。截止目前,镇域内有大型度假村1处,小型度假村4处,村民自建农家乐4处。宾馆、住宿场所72家,餐饮单位892家,旅行社12家。

三是建设景观景点。今年投资500万元建设7处景点景观,其中,投资20万元打造虎马岭村至繁荣村15公里花海路;投资120万元建设虎马岭村虎湾线入口休息驿站;投资80万元升级打造新开村梨花生态广场、新明村“金达莱”景观;投资150万元繁荣村建设鹿鸣园,对“古树群”遗址进行保护,挖掘长白山梅花鹿文化;投资60万元新建土珠子观景平台,投资7万元新建青山村“青花池”等景观;下龙头村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75万元,建设下龙头村龙头山景区及“赑屃”观景平台。“果树村、鲜花屯、瓜菜园”基本呈现。

四是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自2015年开始成功举办了4届全民秧歌汇演,下龙头村秧歌队参加通化市电视台《心桥》栏目,向全市展现我镇的民俗文化,高跷秧歌成为通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命名为长白山龙头高跷大秧歌,正在申报更高一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镇中心校举办了千人撕纸艺术表演,创造了撕纸吉尼斯世界纪录;承办了“通化县高句丽肇兴之地”大型诗人采风活动和专家历史文化研讨会;在我们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经咱们政协文史委的努力,整理出版了《龙岗山风》诗集和《高句丽肇兴之地专家研讨文集》,丰富了我镇的文化内涵;将“虎湾线”打造成通化市首条自行车拉力赛道,并成功举行了通化县首届自行车邀请赛;市宣传部组织“通化市文化小分队走进繁荣村”活动,通化市著名的书画家在繁荣村留下墨宝50余件,并确定我镇为全市文学艺术创作基地、文化志愿者创作基地等5项荣誉称号;通化市楹联学会确定我镇为创作基地和活动基地,并为繁荣村部分景点提楹联;通化市冬管中心,将我镇确定为冬季项目训练基地,7月国家越野滑雪队山地障碍追逐项目组的队员,又到虎湾线进行夏季集训;我镇与《吉林日报》通化记者站开展合作,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吉林日报》走转改联系点;去年年底,我镇承接了全省精神文明现场会,向全省展现了我镇几年来的建设成果。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地方政府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和法规较少。目前,乡镇(村)和农民群众对发展乡村旅游都很有积极性,但省、市、县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没有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要出台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管理办法等。没有政策,没有法规,就难于管理,也不能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如发展乡村旅居,鼓励农民开办“农家乐”,“农家乐”如何规范服务,餐饮、客房卫生标准,公安部门在住宿上的管理,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服务和管理不到位或缺位。“农家乐”如果只是简单复制外地的一些形式,收拾一间屋,摆几张桌,吃点农家饭,西屋住一宿那么简单,如没有规范的服务,规范管理和支持政策的实在内容,旅客是不会有认可,“农家乐”的很难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发展乡村旅游要有系统的规划。国家、省、市、县、乡的乡村旅游规划要呈大树状,下一层级的乡村旅游规划要与上一层级规划一脉相承。克服凭着一股热情,一哄而上,盲目发展,既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又造成同一地区内项目建设重复,功能雷同,互相竞争,效益低下。

快大茂镇乡村旅游资源虽然丰富,大部分乡村旅游资源基本上是自然资源或是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乡村旅游资源较为松散,大部分旅游项目为群众自发建设,开发的层次较低、主题不明显、定位较模糊,市场转化率。快大茂镇急需聘请专业部门,结合上级规划和快大茂发展来制定《快大茂镇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三)乡村旅游人才缺乏。部分镇、村干部和村民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认识模糊,相关政策知识掌握不够,在旅游项目开发、管理、促销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各村缺少开旅游发展带头人、示范户和经营户。旅游从业人员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乡土文化讲解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基本没有培训。

(四)缺少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快大茂镇没有上级支持的乡村旅游项目,景观、景点等的打造基本上是使用镇自有资金,很难进行在大规模的景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支持本镇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发展乡村农业旅游,开办观光农业园区,虽是以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为基础,但园区建设和市场营销等都需一定的资金。然而,乡村农民没有更多资金投入,又得不到政府的扶持,招商引资更困难。

四、对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一)统筹协调各方,全力发展乡村旅游。

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的主要职责是服务,协调部门通力合作,理顺乡村旅游管理体制。协调资金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协调农民和投资者的利益,实现合作共赢。

(二)尽快落实乡村旅游发展的系列政策。根据国家出台的关于乡村旅游方面的政策法规,因地制宜制定我县发展乡村旅游的系列政策,推进乡村旅游的科学化、有序化、制度化发展,保证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真正服务于三农。

(三)成立专业乡村旅游规划机构。在大范围内广征旅游规划方面的专业人才成立乡村旅游规划机构,或是委托国内乡乡村旅游规划机构,对我县的乡村旅游进行规划设计,减少规划的行政干预。规划设计单位深入乡村,为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做出一流水准的规划和设计。

(四) 重视专业人才和技能培训。做好对农民的培训,调动他们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和本地历史文化价值的认同。组织带头人到外地参观,进行专项培训。对有从事乡村旅游意向的农民进行培训,培训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服务、技术人员。  

(五)完善公共础设施。要加强乡村旅游公共设施的建设。要解决好交通、通讯、网络问题,与交通部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游客出游提供方便。电线电路要合理布局,保证正常供电照明。乡村旅游要与城乡建设规划相结合,搞好居民点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理土地,改善城乡环境。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6

整合旅游资源

理顺旅游管理体制

青州市认真落实政府主导发展战略,突破政策,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对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一是进行区划调整。将部级风景名胜区中隶属不同乡镇的村庄统一划归一个乡镇管理,为风景区的统一规划、建设和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创新和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成立了直属市政府领导的青州市旅游产业管理委员会,将云峡河回族乡、市旅游局、市文物局等旅游管理单位和全市所有旅游景点整体纳入旅管委,由旅管委对人、财、物实行统一管理,形成整体优势,构筑“大旅游”格局;三是制定出台优惠扶持政策。为促进全市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建设旅游强市、培植主导产业的战略目标,青州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12月专门下发了《关于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维织领导,市级领导带头执行有关门票管理规定,有偿参观游览;加大财政投入,旅管委的收支列入全市财政收支预算,全市各景区景点重要建设项目投资列入市财政预算,市财政每年根据市政府确定的景区景点建设规划和投资计划,筹集安排建设资金减免费用,旅游景点和配套设施建设所需上缴的手续费用,属上级业务部门收取的,由有关部门协谓予以减免,属市财政收取的,予以免缴,属劳务性收费的,从低收取。

制定和完善旅游总体规划

抓好旅游资源的多层次开发

该市把完善和修订旅游总体规划作为振兴旅游业的重点之一,去年,聘请山东大学有关专家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当年通过了省旅游局的专家论证。结合全市旅游总体规划,各景区(点)的分体规划也都进行了重新修订和完善。在制定和完善规划的基础上,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两年来先后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重点开发建设了王府游乐园的中华孝文化教育园、南阳河改造、仰天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项目。目前已形成以博物馆为龙头的历史文化旅游线,以云门山为中心的云驼玲仰四大名山自然风光旅游线,以万红花卉、五里蜜桃为主要内容的百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线和以玲珑山及井塘村为主要内容的民族风俗旅游线。同时,该市采取股份合作制、租赁、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广泛吸引民资和外资企业参与开发旅游业,并大胆将一些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权在一定程度上放给民营企业和农民,政府加强监督,引导民营资本规范动作。两年来,先后由民间资本投资建成了圣水峪景区、王坟神密山寨、驼山滑雪场等新型旅游项目。在青州,这样的景区还有北富旺村等十几处,该市从事旅游经济的个人达3000多。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坚持以人为本、方便市民、吸引游客的原则,以“优美的城市也是一种旅游资源”的眼光,把城市规划纳入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努力建设生态、园林、文化、旅游、效益型城市,2004年顺利通过了“生态示范区”部级验收。两年来,先后组织实施了城区新外环线建设,城区规划面积扩大到70平方公里,建成区已达到30平方公里。先后投资6800万元,按照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要求,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对城乡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城市品位,共安装改造路灯1200盏,新铺设人行道60万平方米,整修道路127公里,对青州宾馆、东阳大酒店等四家旅游定点饭店进行了装修改造。目前,全市二星级、三星级酒店达到五家,新购进旅游专用大中巴20辆,旅游定点生产企业发展到8家,旅行社发展到8家,获得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的导游员近百人。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大力开拓旅游市场

青州市为开拓旅游市场,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市场的科学定位,确定了巩固周边、辐射全省、积极拓展国内市场、逐步有选择地开辟国外市场的宣传促销战略。2004年先后组织涉旅单位到全省8个地市40多个县市区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大规模宣传促销活动,与50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旅游协议;赴河北、北京、天津、河南等省市走访旅行社150多家,发放宣传材料30000余份;在山东电视台和《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济南日报》等十几家报刊进行大篇幅的旅游宣传;抓住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成功举办的有利时机,强化促销宣传。同时,利用龙兴寺佛像外展,积极扩展境外游客市场。目前,青州已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金秋旅游文化月”和“春之旅”活动,针对不同季节,推出不同的专题旅游和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项目。

强化行业管理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7

一、全力创建3a级景区,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

________湾旅游景区是以黄河秦晋大峡谷壮丽的自然景观为依托,以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遗产—伏羲文化为特色,融科学考察、文化体验、自然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大型综合风景旅游区,其品牌建设对于提高____旅游质量、旅游知名度具有重要地位。为加快____转型发展,深入贯彻我县“旅游兴业”战略,增强景区的综合竞争力,今年的头等任务是将____湾景区建设成为3a级景区。具体内容包括: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及旅游标识系统建设;推进旅游管理工作和人员服务水平建设;促进景区环境美化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二、明确项目建设内容,做好前期规划协调

今年____湾景区主要计划建设项目有8个,总投资13540万元;争取和招商项目4个,总投资17270万元。这些项目品位高、规模大、投资多、带动能力强,对进一步丰富____湾旅游内容,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一)延长石油集团公司计划投资7300万元的开发项目有:____台、黄河栈道、____湾服务区,重点是督促、协调其积极施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建设,同时做好南大门一斗谷服务区项目的争取工作。

(二)____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70万元的开发项目有:会峰寨、黄河漂流、鞋岛开发项目。其中会峰寨的停车场、一期保护工程、槐卜圪崂游客售票接待服务中心已经完成。今年主要是协调鞋岛开发、黄河漂流等项目有序进行。

(三)____程家大院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的项目有:农家乐、黄河漂流、清水关等项目。黄河漂流项目已初具规模,今年主要是新修漂流码头,完善黄河漂流售票处及办公用地及设施建设。

(四)与交通局配合完成各级政府投资的4440万元的旅游道路建设项目。

三、高效整合各类资源,科学制定项目规划

依托资源优势,以发展“____湾”旅游为核心,科学整合旅游资源,高标准规划,高档次建设。根据《____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景区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协助规划方初步完成延水关黄土高原风情区、伏寺河谷生态探秘区、____湾中华文化探源及黄河胜览区、清水湾时尚休闲度假区四个功能分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依据阶段发展定位,有计划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功能完善。

四、增加媒介宣传渠道,提高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发挥____湾品牌引领作用,加强景区旅游产品和线路的整合宣传营销,依托电视、报纸、网络以及户外媒体等多层次宣传形式,坚持媒体宣传和节庆活动相结合,广告宣传与新闻报道相结合,力求科学性、实效性、轰动性,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

(一)电视、报刊、网络以及户外媒体宣传。在陕西电视台、延安电视台、____电视台等电台栏目中投放____旅游专题片,对____湾景区进行整体形象宣传。在省内知名报刊进行____湾旅游形象展示和旅游线路整版广告宣传。建立____湾旅游信息网,不断完善版块建设和特色展示,方便对外宣传和游客观赏。

(二)大型活动。精心策划举办第三届____红枣文化旅游艺术节等大型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邀请国内知名文艺明星,举办大型文艺演出,同时邀请各级新闻媒体及省内外旅行社设计新线路并加大宣传,增强____湾的影响力,提高____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外联促销。组织全县旅游经营单位参加西部贸易洽谈会、延安第二届红色文化旅游季、陕西旅游商品博览会、杨凌农高会等省内外旅游推荐大会,进一步展示____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拓展____旅游客源市场。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规划项目不断推进

在积极争取国有资金投入的基础上,重点推荐____湾索道、赫连勃勃墓(嘉平陵)、伏义河村开发等项目。继续巩固已签约项目的合作,创新招商方式,多渠道引进旅游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招商氛围。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进行针对性联系、走访、对接,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从项目洽谈、进资、开工、建设等方面为开发商提供高效服务,确保项目不断推进。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8

第二条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须遵循“统一规划、有序开发、体现特色、科学保护”的原则,以规划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地方特色,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第三条鼓励国有、集体、个体、外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多渠道、多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旅游业。丰富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的协调发展。

第四条旅游开发项目须符合以下规划(办法)的要求:

(一)《xx县县域总体规划》;

(二)《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X-2020)》;

(四)《xx县旅游资源开发管理规划(XX-2015)》;

(五)《xx县风景与旅游管理办法》;

(六)其他应符合的有关规划。

第五条旅游资源开发由县政府统一管理。县发改委负责对全县旅游资源、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管理;县旅游局负责全县旅游资源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开发建设和经营的监督检查工作,并对全县旅游业实行行业管理。

第六条严格旅游项目开发报批程序。旅游项目报批按资金来源性质和规模实行备案制、核准制和审批制。

(一)内资旅游项目实行备案制。项目经县发改委备案后,由业主到旅游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二)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的旅游项目实行核准制。业主须先行办理规划选址意见、土地预审意见、旅游规划意见、环评批复等,并编制项目核准报告报县发改委核准。涉及风景名胜区、文保单位、自然保护区的项目开发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形成项目核准报告后,报县发改委核准。

(三)政府资金投入的旅游开发项目实行审批制。具体按《xx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域内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设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内总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应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第七条强化旅游项目招商管理。旅游对外招商项目必须符合《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x县旅游资源开发管理规划》,并经县旅游局审核同意后,方可向外推出。其他部门及乡镇不得擅自对外招商项目。各部门、乡镇(开发区)签定旅游招商意向,须符合旅游开发的各项规划与办法,并征求县风景与旅游主管部门意见。

第八条加强旅游项目的建设管理。由县发改委牵头组织旅游、建设、安全、消防等相关部门对竣工的旅游开发项目实施综合验收。经验收,符合要求的,准予营业;对验收中存在问题的,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通过整改符合要求后,方可营业。

第九条旅游景区(点)门票的申报或调整,报县物价部门审批,价格主管部门在确定或调整景区(点)门票价格时,应征求县风景与旅游主管部门意见。未经综合验收合格的景区(点)不得发放《收费许可证》。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9

第二条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须遵循“统一规划、有序开发、体现特色、科学保护”的原则,以规划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地方特色,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第三条鼓励国有、集体、个体、外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多渠道、多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旅游业。丰富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的协调发展。

第四条旅游开发项目须符合以下规划(办法)的要求:

(一)《xx县县域总体规划》;

(二)《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X-2020)》;

(四)《xx县旅游资源开发管理规划(XX-2015)》;

(五)《xx县风景与旅游管理办法》;

(六)其他应符合的有关规划。

第五条旅游资源开发由县政府统一管理。县发改委负责对全县旅游资源、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管理;县旅游局负责全县旅游资源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开发建设和经营的监督检查工作,并对全县旅游业实行行业管理。

第六条严格旅游项目开发报批程序。旅游项目报批按资金来源性质和规模实行备案制、核准制和审批制。

(一)内资旅游项目实行备案制。项目经县发改委备案后,由业主到旅游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二)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的旅游项目实行核准制。业主须先行办理规划选址意见、土地预审意见、旅游规划意见、环评批复等,并编制项目核准报告报县发改委核准。涉及风景名胜区、文保单位、自然保护区的项目开发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形成项目核准报告后,报县发改委核准。

(三)政府资金投入的旅游开发项目实行审批制。具体按《xx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域内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设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内总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应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第七条强化旅游项目招商管理。旅游对外招商项目必须符合《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x县旅游资源开发管理规划》,并经县旅游局审核同意后,方可向外推出。其他部门及乡镇不得擅自对外招商项目。各部门、乡镇(开发区)签定旅游招商意向,须符合旅游开发的各项规划与办法,并征求县风景与旅游主管部门意见。

第八条加强旅游项目的建设管理。由县发改委牵头组织旅游、建设、安全、消防等相关部门对竣工的旅游开发项目实施综合验收。经验收,符合要求的,准予营业;对验收中存在问题的,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通过整改符合要求后,方可营业。

第九条旅游景区(点)门票的申报或调整,报县物价部门审批,价格主管部门在确定或调整景区(点)门票价格时,应征求县风景与旅游主管部门意见。未经综合验收合格的景区(点)不得发放《收费许可证》。

第十条旅游资源开发实行有偿使用。风景名胜区实行“以景养景、以旅促旅”的办法,按照《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依法征收风景名胜区维护管理费,收费标准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后确定,具体征收办法另行制定。  1  

文化旅游投资规划篇10

一、集思广益,谋求旅游发展新思路

为切实做好我县“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我局牢固树立“彰显特色、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的发展思路,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专门拜访等多种形式,多方听取旅游开发建议、意见,集思广益,谋求旅游发展新思路。一是开展专题调研。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华东、县政协副主席李文荣为组长,带领文体、旅游等相关部门,深入小湾水电站进行旅游开发专题调研,与小湾水电站发电厂、建管局等相关负责人进行旅游开发座谈,就小湾水电站今后旅游开发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进一步明确开发思路,达成初步合作共识。二是召开专题座谈会。以州旅游规划专家组到调研为契机,在深入小湾电站和万亩生态茶园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专题座谈会,对我县旅游发展进行深层次探讨,针对县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以后发展方向、措施,广泛听取旅游规划专家组建议、意见。三是召开专题面商会。针对县政协委员对旅游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和关注的实际情况,以召开政协提案答复面商会的形式,与部分政协委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积极听取政协委员对我县旅游开发的建议和意见,探讨旅游开发思路。四是进行专门拜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家良、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华东分别带领县旅游局主要领导专门拜访田里、王崇亮等省内知名旅游规划专家,恳请旅游规划专家为我县旅游规划、项目开发等工作把脉献策,并广泛听取如何将旅游融入全省、全州旅游规划建议意见。

二、调查研究,充实完善旅游项目储备

年上半年,我局在进一步进行深入调研、多方听取建议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旅游开发项目储备。一是进一步加强旅游项目前期论证、规划工作。在完成4个重大旅游项目前期论证规划的基础上,年上半年,初步完成西山公园开发招商引资项目书;完成镇西山村委会、宝华镇拥政村委会、公郎镇新合村委会“十二五”旅游名村发展初步规划。二是实行旅游重大储备项目网上。为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对外储备旅游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有效整合旅游投资信息资源,逐步实现科学管理旅游项目,根据国家、省、州旅游局有关通知,我局及时做好储备旅游重大项目在国家旅游局网站上工作,通过认真梳理,及时、准确四星级跳菜大酒店、碱坝温泉度假村、小湾旅游景区开发、无量山景区开发和西山公园开发5个储备旅游重大项目,为广大国内外旅游投资集团、投资企业快速、准确地获取旅游投资信息提供了方便,进一步扩大了旅游招商引资项目的宣传范围。三是进一步加大旅游项目规划资金争取力度。为进一步做好全县旅游项目规划,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年上半年,我局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家、省、州对旅游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导向,积极向省、州旅游局上报无量山旅游景区开发、小湾电站旅游开发规划方案及无量山景区公厕建设方案,争取项目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四是认真做好灵宝山景区规划。积极与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县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文体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多次深入灵宝山景区实地调研,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对灵宝山景区开发的思路,认真做好景区规划,并积极向州旅游局争取项目规划资金。

三、拓宽渠道,大力宣传推介旅游

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加强与州旅游局、州外宣办、电视台以及州内各旅行社的业务联系,有效地利用各类媒介宣传旅游。一是制定《县参与上海世博会宣传活动方案》,积极配合州旅游局完成上海世博会有关宣传工作。二是配合州旅游局认真做好“—”直航宣传工作,积极参加“旅游交易会”,共计发放《旅游宣传画册》200多册,发放《县旅游招商引资项目书》100多份。三是配合州外宣办、州旅游局认真做好《怎样游篇》编撰工作。四是与州电视台签订《无量山风景区天气预报播放协议》,通过州电视台,积极推介无量山风景区有关资讯。

四、依法治旅,优化旅游发展软环境

一是强化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大《云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州旅游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查处力度。上半年,选派干部职工参加州旅游局组织的《州旅游条例》宣传贯彻培训班学习;在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及县内各旅游企业负责人中开展了《州旅游条例》宣传、学习活动,并将《州旅游条例》发至了各涉旅企业,进一步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法律意识和涉旅企业的守法经营意识。二是加大业务指导。通过为开展旅游宾馆创星复评工作,切实加强与宾馆、小湾宾馆2家星级宾馆的业务职系,通过开展创星复评检查,开展经验交流,切实帮助2家星级宾馆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三是加大执法检查。分别于元旦、两会、春节、五一等期间,组织开展全县旅游安全生产大检查,通过三查一看,排除安全隐患,同时,与各涉旅企业签订《年安全生产责任状》,确保旅游业健康平稳发展。三是注重业务培训。年初,举办全县公务接待礼仪专题培训1期,对全县县级党政机关、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题公务接待礼仪培训,并选拔25名县级机关礼仪人员,承担了无量山镇撤乡建镇对外接待服务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统筹规划,谋划旅游产业发展

一是推进旅游发展规划科学化。成立县“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组,在进行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启动了县“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旅游发展的主导思想和主要模式。二是完善旅游统计数据电子化。建立、建全县旅游统计上报制度,在参加州旅游局举办的专题培训班的基础上,对县内各旅游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5月份,正式通过国家旅游局旅游行业信息编报系统上报旅游统计数据,做到了上报数据及时、准确,月月有统计,季季有分析,为及时掌握和分析区域内旅游发展态势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上半年,我县的旅游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还存的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一是旅游规划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二是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联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三是星级宾馆的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四是对外宣传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做好旅游发展规划修编和“十二五”规划工作

一是以《彝族自治县旅游发展规划》和《小湾水电工业生态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对全县旅游发展规划进行修编,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更具可操作性。二是重点做好小湾旅游景区、无量山旅游景区详细规划。三是加强与州旅游规划专家组和省、州、县“十二五”规划组的协调、联系,在认真做好全县“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将旅游发展规划列入全州、全省旅游规划和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加强旅游宣传和促销,提升旅游影响力

一是借助各类旅游交易会、旅游博览会以及各旅行社,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搭建媒体宣传平台。二是积极筹建旅游宣传网站,搭建网络宣传平台。三是进一步加大民族节庆活动宣传力度,搭建节庆文化活动宣传平台

三、加强管理,推进旅游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

一是继续抓好全县旅游服务从业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县各宾馆、酒店及饮食服务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二是按照《县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制定《旅游景区(点)讲解词规范》、《导游服务规范》、《讲解员服务规范》等系列地方旅游服务行业标准。三是进一步强化旅游安全管理,协同安监、公安、质监、卫生监督等部门做好有关旅游单位的特种设备、治安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等督查工作,确保旅游安全无事故。

四、营造良好的区域旅游环境

积极探索游客“引得来、留得下”的有效措施,在继续做好行业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管理,强化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加强行业自律。抓好旅游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旅游品质服务提升活动,以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环境吸引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