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2:11

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篇1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接诊的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联合使用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记录和比较患者的肺功能的变化(包括FVC、FeV1/FVC、mmeF和peF)比较。

结果:护理后与护理前FVC功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5.0649,p

结论:联合使用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关键词:健康宣教呼吸康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72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66-01

据国内外的统计报道,一半以上的慢阻肺患者中都有着营养不良的情况出现[1]。营养不良常常会导致患者缺乏抵抗能力、免疫力下降[2,3]。长期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期会加大气道阻力,从而导致呼吸道的感染加重,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我院使用了联合使用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接诊的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为55~75岁,平均年龄为61.24±7.71岁。发病时间为2~33年,平均为8.33±2.12年。所有患者均肝肾功能均正常,也无消化道和代谢疾病。所有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状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进行健康教育: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发放慢阻肺相关的康复护理的手册,分别从护理措的施、病理特征、康复治疗以及生活注意事宜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导和宣传,劝导吸烟患者停止吸烟,以避免病情的恶化。

1.2.2呼吸康复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呼吸康复护理时,根据于X片检查、症状特征、临床检查、病程、年龄和病史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患者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对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医护人员需多加注意。尽量减少医院环境中空气的致病菌含量,提高病房内的空气洁净度。吸氧的雾化罐以及湿化瓶及管道等需经过及时更换与消毒,减小感染的危险性大,严格无菌操作,严格陪护及探视人员的出入频率。此外,保持空气湿度以及扩大床间距来减少患者间相互感染等。

1.3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当p

2结果

护理后与护理前肺功能相比较,护理后的FVC、FeV1/FVC、mmeF和peF指标均高于护理前,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

表1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的比较

3讨论

慢阻肺的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CopD主要的致病机理,病变通常是进行性的发展,最终严重可导致肺功能的丧失,会导致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4]。我院通过联合使用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使CopD患者以及家属能够更加配合治疗过程,也消除了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消极反应[5,6]。通过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我院治疗的慢阻肺的患者护理后与护理前肺功能相比较,护理后的FVC、FeV1/FVC、mmeF和peF指标均高于护理前,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

我院的研究显示,联合使用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对于慢阻肺的治疗极为有效。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史素丽,曹凤英,罗永伟等.老年慢阻肺患者疾病知识和社区干预需求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257-258,261

[2]李艳玲,石丽娜,陈小静等.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困扰和功能状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4,(6):918-921

[3]王亚勤,郑彩娥.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5-27

[4]石,严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运动康复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70-672

[5]李娥,钱绪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家庭无创通气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949-950

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篇2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病;调查;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2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9(a)―117―0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疾病谱的改变,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已由急性传染病向慢性疾病转化。本文对526例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探讨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双甸镇区老年人526例。曾经医生诊断的慢性病患者215例,患病率为40.87%。其中慢性支气管炎129例,占24.41%,心血管疾病患者85例,占16.16%,糖尿病患者22例,占4.18%。

社区居民对保健知识了解甚少,认识不足。调查发现居民的文化素质与保健需求呈正相关,而社区的居民文化层次较低。本次调查发现老人中文盲比例较高,占88%。体力劳动者为442例,占调查对象的84%。尤其是居民对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160份调查问卷中,有效答卷为136份,回答生病后上医院的42例,占30.88%;回答自己买药吃的50例,占36.76%;采取其他办法的44例,占32.36%。回答老年期应主要预防哪些疾病,基本回答正确23例,占16.91%;若患糖尿病后应怎样调整饮食结构,能正确回答的8例,占5.84%:是否知道吸烟与肺癌、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有关,回答知道的21例,占15.44%。而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作定期体格检查的则更少,只有5例,占3.68%。

2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1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有利于转变社区居民的健康观念

2.1.1 农村居民的健康观念往往是:有病先忍,忍不住了买点药吃,吃不好又忍不住了再看病。看病要上大医院,预防没用,保健是有钱人、有权人的享受,宁愿花钱去自杀(如喝劣质酒、抽劣质烟),甚至于花钱搞封建迷信活动,也不愿花钱保健康。因此医务人员有责任向社区居民传授疾病和健康保健知识,彻底转变社区居民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

2.1.2 社区健康教育能激励社区居民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提倡绿色健康食品,通过身心激励,使社区居民深刻认识到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危害,并自觉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

2.2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有利于慢性病的康复

2.2.1 从慢性病的构成来看,居民所患慢性疾病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显然这些疾病一经诊断,经过正规的治疗和护理都能得到康复。而且慢性病大多为慢性终身性疾病,虽然不能根治,但通过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2.2.2 必须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要通过强化宣传,灌输式的教育,使居民充分认识健康保健的重要性,了解许多疾病与不良卫生习惯密切相关,要预防这些疾病最根本的方法不是靠药物,而是靠健康保健。

2.2.3 培养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慢性疾病有几个特点:①长期性;②反复性;③预后和疗效不确定性;④影响日常生活;⑤消耗一定费用。慢性疾病患者渴望获得相关疾病知识,掌握自我护理方法,实施自我管理疾病。对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教会慢性病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有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伤残程度,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2.2.4 人口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被看作社区进步与社会文明的象征之一。因此,提高人群保健意识的能力是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社区健康教育对于满足社区人群疾病防治知识的需求、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矫正、自我保健参与意识和保健能力的提高,显然是一条有效的重要途径。

3 农村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3.1 有线广播

利用农村有线广播网或村内大喇叭以进行社区宣传,是宣传卫生知识的一种经济而简便易行的方法。

3.2 专题健康教育

如举办专题科普讲座。

3.3 培训家庭保育员

农村家庭主妇是家庭卫生保健活动的主角。通过农村妇联、计划生育管理网络,把农村家庭妇女组织起来,进行必要的卫生知识培训和行为指导,使其成为家庭中的保健员。

3.4 开展“卫生科普入户”活动

将健康教育材料(如小册子、卫生报刊、卫生传单、张贴画等)发到每一户,使农村卫生状况逐步实现由个人、家庭、邻里到社区的改变。

3.5 相关教育、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

给农民送医、送药、送知识,结合送医送药活动,将卫生保健知识和卫生科普材料送到农民手中。

3.6 相关职业人员培训

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篇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四大慢病之一。在中国,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以下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国哮喘患者达3000多万,成人慢阻肺的患病率为10%,即全中国约有1亿名慢阻肺患者。但是由于医疗资源的不足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很大一部分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未能及时就诊,导致了目前诊断率低、治疗率低,死亡率高的严峻防控形势。

作为全球呼吸健康领域的领先企业,阿斯利康希望凭借其在呼吸健康领域领先的研发能力、先进的产品以及长期累积的经验与知识,帮助改善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控。

阿斯利康希望能够通过利用多元化渠道与平台,全面覆盖包含医生、患者、大众在内的所有相关目标受众的整合方案,帮助提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以及包括患者与潜在患者在内的大众群体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与防控意识,从而提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就诊率与依从性。

项目策划:

目标受众:现有呼吸疾病患者、潜在患者、大众、医生与护理人员。

项目目标:

1.提升大众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度与重视程度,促进就诊率与治疗的依从性;

2.提升基层医生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以及重视程度;

3.引发社会舆论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关注,形成有利的舆论氛围,促进社会资源的倾斜与配置。

策略:

1.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的资源,推进贯穿整个行业的全面合作;

2.下沉到患者中去,对直接面向患者的疾病教育与普及进行试点;

3.大胆尝试使用社交媒体渠道与沟通形式对大众进行疾病知识宣传。

主要信息:

1.中国慢性呼吸疾病发病率高、确诊率及就诊率低,存在巨大亟待满足的患者需求;

2.慢性呼吸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公共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医疗负担;

3.患者与大众对哮喘及其治疗手段的认知存在较大偏差;

4.慢阻肺在大众中的认知度较低,针对潜在患者需要沟通基本常识,促进就诊。

传播策略:

1.精准传播与大众传播手段相结合,患者教育与疾病知识普及双管齐下:针对患者和潜在患者,采用院内宣传以及进社区等传播手段;针对广泛的大众采用社交媒体信息植入的传播手段。

2.利用关键时间节点,进行信息有效传递:利用哮喘日、父亲节、教师节、慢阻肺日等特殊的纪念日对特定话题的关注度,对具有相关性的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的传播。

媒体选择:

1.核心媒体重点覆盖,树立权威性:邀请全国核心的医药与健康媒体出席呼吸疾病联盟成立启动会,利用政府、协会、专家背书,确立项目高度。

2.社交媒体扩大项目影响力:选取社交媒体中的热门帐号,撰写符合社交媒体传播风格的内容,将疾病知识信息植入到有趣的社交话题中,优化传播效果。

3.与各类行业网站进行深度合作:定期疾病教育深度文章,确保传播影响力的时间跨度。

项目执行:

1.针对行业:2015年4月25日,阿斯利康携手世界健康基金会及十余家医疗健康领域领先企业和组织,在厦门为中国呼吸疾病联盟正式揭幕。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将集中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关注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改善中国呼吸疾病防治现状,提升相应公共健康方面的研究,最终提高慢阻肺和哮喘的研究。阿斯利康将通过对该联盟的支持,帮助完成以下重点工作:

・收集、更新相关证据,引起决策者对慢阻肺和哮喘疾病的关注,推动将慢阻肺和哮喘纳入慢性疾病管理范畴;

・加强医疗保健与疾病防控体系内的呼吸疾病防治力度;为医疗保健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向医院捐赠肺功能检测仪器;全面提升当前的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三级预防体系;

・提升肺功能检测认知与能力,探索将肺功能筛查引入社区卫生服务或列入居民年度体检范畴的可行性;与中国的地方社区卫生中心携手探索将肺功能筛查引入高危人群初级保健范畴的可行性、成本效益和益处;

・加强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呼吸疾病防治力度(针对初级医疗保健提供者)。

阿斯利康支持了由清华大学与卫计委共同发起的健康传播大会“全国记者征文”,获奖作品将被收录进“好作品集”。今年在阿斯利康的支持下,将新开设一项“呼吸疾病类好作品”,以鼓励医疗健康类记者对慢性呼吸疾病领域的关注。

2.针对大众:2015年5月哮喘日期间,阿斯利康与中国呼吸疾病联盟携手,执行了一整套社交媒体传播计划:

・制作肺功能检测H5格式小游戏,并在出租车、微信以及微博等多个渠道进行传播;

・结合哮喘日邀请微博知名画手进行漫画创作;

・利用热点话题,创作微信文章,并与多个有影响力的微信大号合作进行传播。

2015年6月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阿斯利康联合清华大学为全国的食药监部门的宣传人员提供了一场“全国食品药品安全创意科普工作坊”,厘清了关于激素治疗的误区,并征集拍摄一部澄清吸入激素治疗哮喘认知误区的视频创意,获奖创意将被拍摄成视频,并在全国各个食药监平台上宣传播放。

2015年11月,恰逢一年中雾霾最为严重的季节,雾霾与呼吸健康成为了老百姓最关注的话题。在此期间,阿斯利康公益支持了“千人拼肺”行动,以全球最大的人体器官拼图成功挑战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籍此呼吁全社会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病更广泛和更高度的关注,营造人人参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社会氛围。活动现场,著名主持人郎永淳也作为慢阻肺健康宣传员到场,呼吁大家关注肺健康,重视对慢阻肺的预防、检查和治疗。

2015年11月,为了迎接第14个国际慢阻肺日,除了线下的“千人拼肺”活动,阿斯利康拍摄有关慢阻肺疾病知识的公益宣传片,并通过微信与优酷平台做线上投放,从而将疾病知识的科普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3.针对患者/潜在患者与家属

2015年年初开始,阿斯利康推出快乐雾化室项目,针对在医院雾化室接受治疗的儿童哮喘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哮喘知识宣传卡通画本,寓教于乐,提升哮喘患者的依从性。

2015年6月父亲节期间,阿斯利康再次联合中国呼吸疾病联盟,针对中老年人以及其子女进行一波社交媒体传播活动:

・创作了一套以漫画形式呈现的中老年人推荐体检套餐,并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传播;

・与微博名人以及微博知名画手合作创作定制化的图文,呼吁关注父母的呼吸健康

・与中老年人较多关注的励志与养身类微信号合作,呼吁老人关注自己的呼吸健康,也呼吁儿女通过送健康的方式尽孝。

2015年9月教师节期间,阿斯利康与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关爱退休教师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肺功能检查。

2015年9月至10月期间,阿斯利康携手呼吸健康联盟选择了上海5个社区的居民,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肺功能检查,并提供慢阻肺相关知识的教育,作为大规模推广慢阻肺检查进社区的试点项目。

项目评估:

2015年4月25日,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在厦门的揭幕仪式拉开了阿斯利康呼吸健康项目的序幕。中国呼吸疾病联盟的成立将集中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关注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改善中国呼吸疾病防治现状,提升相应公共健康方面的研究,最终提高慢阻肺和哮喘的研究。

包括新华社、解放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医药报等在内的28位来自专业、大众、财经媒体的资深编辑记者们参与了此次揭幕仪式,共同聚焦中国呼吸疾病防治及CaRD项目的进展。活动共取得了38篇原发报道,获核心网络转载75篇。《生命时报》、《北京青年报》、《健康时报》和《t望东方周刊》等核心媒体还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大幅的深度报道。

5月和6月,阿斯利康先后借力哮喘日、父亲节进行的呼吸系统疾病知识普及和传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现了阿斯利康和中国呼吸疾病联盟在普及慢阻肺和哮喘诊疗知识的战略部署。

以“咳痰喘久不愈可能是哮喘,应尽快去正规医院进行肺功能等检测确诊”为普及核心内容的哮喘日疾病意识活动从5月1日开始,持续时间长达15天,通过漫画、图文、游戏等形式,在微博、微信新媒体平台以及上海市出租车后座屏幕、阿斯利康内部等进行展示。活动期间,共原创图文漫画5篇,其中包括3篇微信图文信息、2篇微博漫画,#深呼吸做自己,关注哮喘日#话题当天在热门话题榜前十位置连续停留4小时,阅读量近600万。至活动结束时,微博、微信相关内容的阅读量总共超过1000万,逾10万人次参加了图文或游戏互动,1450万人通过触动传媒出租车后座屏幕看到了哮喘疾病意识活动,了解了哮喘疾病的症状和诊疗方法,提高了哮喘的防治意识。

6月,随着父亲节的来临阿斯利康又顺势开展了一波社交媒体慢阻肺知识宣传。目前,慢阻肺是中老年人群发病率很高的疾病,为了提高中老年患者积极防治慢阻肺的意识,也为了让子女更好的关爱父母健康,宣传活动主要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关于“关注中老年人高发病率慢阻肺、传播中老年人体检知识、关爱父母身体健康”相关主题的图文和漫画。全国8个微信公众号的图文引发大量网友参与和评论,2个人气微博账号的原创漫画得到10个粉丝过万的微博账号转发,阅读量均在1万以上。微博、微信总阅读量达到883.5万。通过传播慢阻肺疾病和健康体检的相关知识,引发了网友对于慢阻肺的关注和重视,了解了父母进行定期健康体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篇4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路径;自我护理能力;临床研究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4.16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及病情进行性发展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大部分时间需在院外自我治疗及护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逐渐成为满足患者自身需求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1]。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水平能力较差,成为制约疾病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健康教育通过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已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应用临床路径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对同一种疾病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健康教育需求特点,对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旨在观察健康教育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患者思维和语言沟通正常,排除精神病史、其他肺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70.6±6.2)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8例,中学11例,专科及以上13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70.2±6.5)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9例,中学9例,专科及以上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即在患者出入院时进行特殊检查时进行宣教;观察组患者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每例患者入院后采用制订好的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护理,健康教育路径的制订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经多位资深专科护士组成路径制定小组讨论一致情况下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路径。由各个责任组的责任护士按照事先制订好的健康教育内容和路径的时间及时进行宣教,每次宣教时对上次宣教内容进行评估(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了解患者掌握情况,必要时反复进行,独处患者需至少有1名家属需参与宣教,由家属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直至其掌握,建立患者个人档案,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留下责任人电话号码,以便及时解答患者或家属的疑惑。

1.3观察指标对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调查,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差异。eSCa量表由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4个维度组成,共有43个有效条目,本量表总分为172分,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自我护理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健康知识评分、自我责任感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慢性进展、病程缠绵、反复急性加重,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疾病管理中已有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保护能力[3]。健康教育路径是将临床路径的理论和实施方法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制定和实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路径表,使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提高护理工作的计划性、预见性和针对性,避免个人主观因素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减少了护理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护理的规范性,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质量和效果,促进患者良好行为的养成和疾病的康复[4,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的评价指标包括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肺功能、血气指标、6min步行距离(6mwD)等属于客观指标,主诉症状、呼吸功能障碍程度、健康行为能力等属于主观指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种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治疗后自我护理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健康知识评分、自我责任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更明显的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个维度评分,且可提高自我概念评分,而常规护理对自我概念的影响不明显。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健康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珍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人群综合干预的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7):435-436.

[2]谢梅,李凤娟.健康教育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133-135.

[3]ZemmB.Systematicreviewofhealthliteracyincochranedatabasestudiesonpaediatricasthmaeducationalinterventions:searchingbeyondfigorousdesign.intJevidBasedHealthc,2012,10(1):3-8.

[4]冬燕,于莹,侯景霞.子宫平滑肌瘤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的应用研究.护理,2007,24(1):12-14.

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篇5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c)-185-02

近年,在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急剧上升。2006年4月~2009年5月本中心开展24种病门诊记账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活动不方便,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建立家庭病床,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监测、宣教”等干预措施,使脑卒中的死亡率、发病率,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1健康教育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三级预防,重点在病因预防,而健康教育属于一级预防范畴。2006年4月~2009年5月本中心大力宣传健康教育进社区,经常组织预防、保健及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到社区进行义诊,并且形成每周1次的制度,通过义诊与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到机关、学校宣传防病治病知识,建议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来社区中心就诊的患者,全科医生负责对其实施面对面的健康教育与卫生知识宣教,解决其医疗需求。在这些活动中,把重点放在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从饮食、休息、运动等方面进行宣教,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合理的锻炼,调整个人情绪,按时服用药物,患者都感觉身体比以前好了很多,同时社区居民同医务人员关系越来越好,许多医生、护士同社区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224种病门诊记账服务

以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主要在二级以上医院,自从政府开始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后,把医疗保险(改革)的重点放在社区,2006年4月~2009年5月本中心已开设24种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记账服务,医疗费用由医保中心统筹。患者在二级或者三级医院由专家检查诊断明确后开具诊断证明,患者根据证明到医保中心办理诊疗卡。重症患者也可在二级、三级医院经过系统治疗后,病情稳定后回社区后续治疗。同时,给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方便管理。实施2年来,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发症、后遗症逐年减少,患者得到很好的康复治疗,使政府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患者的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减轻了患者及家庭的负担,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而社区中心的门诊量也逐年增长。

3家庭病床服务

本中心2006年4月~2009年5月对生活不能自理,行动不便而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开展家庭病床上门服务,至今已收治100多例患者,大部分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均在二级或三级医院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而又需长期治疗,在患者转回家后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请建立家庭病床,同时与二、三级医院签定双向转诊协议,在病情加重时,及时转到上级医院。患者建床后,由全科医生团队做出诊疗方案,如患者有需要及时上门服务,病情相对稳定时可以进行电话随访,每月2~3次。随访管理一段时间,患者的病情稳定,康复以后可以撤床,这既为患者节约了大量住院费用,同时也为医保节省了大量统筹资金,方便患者及家属,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量,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展家庭病床以来,本中心在社区居民中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设立预警机制

根据病情分类进行定时随访和健康指导,定期评估,及时修订健康指导计划和效果评估[1]。设立预警机制,指导检测,保证健康指导效果。一般患者,每季度随访1次,半年小结,年终评估;高危患者(重点人群),根据个体病情,定期或不定时随访,最少每月随访1次,季度阶段小结,半年进行总结,根据存在的问题重新制定干预计划。

5建立干预模式

对慢性病建立长期、系统、规范的干预模式,不仅能有效控制慢性病的进展,而且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2-3]。以糖尿病为例,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治疗及健康教育,如发放宣传资料、组织糖尿病专题讲座、全科医师定期随访管理,在经过全科医师强化管理后,全面提高患者的知、信、行程度,不仅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而且可控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再如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管理,设立高血压疾病管理团队,团队由1名责任医生、1名健康管理专员、1名社区公共卫生助理员和1名患者家属组成。健康管理专员负责信息收集、计划执行、患者随访和教育以及团队沟通的具体工作,同时向责任医生及时反馈患者信息以便调整和执行计划,其余成员共同协助工作。通过让每位患者填写“健康生活方式自测表”,综合评估每位患者的危险因素,共同制定个体化的管理式进行干预指导,通过微调来修正危险因素。所有数据和资料统一录入疾病管理系统,以便下一个项目的调整。

6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我国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其中慢性病管理成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慢性病由于时间长,患者年龄大,分布分散,所以需要通过个体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来对慢性病进行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达到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无论是定向服务模式(community-orientedprimarycare,CopC),还是美国的家庭医生工作模式,在国外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实现社区卫生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不断的实践、摸索、探讨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报告[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2]杨兴华,关静,梁万年,等.社区居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5):306-308.

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慢性病危险因素预防与干预策略,落实健康促进和综合防控措施,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创建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开展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市工作,将慢性病综合防治与基层卫生服务、健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省减盐防控高血压等有机结合,探索以乡镇卫生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实施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服务单元,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为重点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模式,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慢性病防治水平,确保完成各项创建工作要求,力争年内顺利通过省卫生厅评审验收。

(二)工作目标

1、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

2、规范开展慢性病综合监测、干预和评估,完善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

3、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4、建立完善政府投入为主体、医保政策为支撑的慢性病综合防控长效管理模式。

(三)主要指标

1、知识知晓率:辖区内18岁以上人群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城区和农村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高危人群知晓率不低于85%,病人及其家庭成员知晓率不低于90%。

2、健康行为形成率: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在60%以下;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8克;平均每天运动量6000步以上的成年人的比例达到35%以上。

3、慢性病早期发现率:高血压、糖尿病登记率不低于当地调查患病率或全国平均患病率的60%;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不低于50%。

4、慢性病管理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不低于35%和30%。

5、慢性病控制率: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分别不低于30%和25%。

6、网络直报率:建立死因监测网络直报系统,网络直报率达到100%。逐步开展肿瘤、冠心病、脑卒中、意外伤害等重点慢性病的网络直报工作。

7、社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覆盖率达到30%。

三、创建内容

(一)技术支持。加强慢性病防控队伍建设,建立指导和培训制度,提高基层卫生人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和技术水平。

1、加强防控队伍建设。全市成立流行病学、临床专家等组成的技术专家组;市疾控中心设立慢性病防治科,专业人员数量不低于3人;二级以上医院设立公共卫生科,设专人负责慢性病防治管理;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从事慢性病防治的专兼职人员。

2、建立定期逐级指导和培训制度。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季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1次以上技术指导,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计提供健康教育讲座课件、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材料模板合计不少于20种,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2次。

(二)慢性病综合监测与评价。建立和完善慢性病信息报告系统,规范慢性病信息管理,为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务。

1、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制定社区卫生诊断调查方案,调查社区人口、社会、经济、政策与环境等情况,以及居民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提出慢性病防控优先策略、目标、措施。

2、开展死因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地收集居民病伤死亡统计信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和卫生状况。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审核率不低于95%,最近1年全人群居民粗死亡率不低于6‰,不明原因疾病死、亡构成比不高于5%,编码错误率5%以下,每年开展1次漏报调查,每年进行1次综合分析。

3、开展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每年进行1次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核心指标(体重、腰围、血糖、血压)监测,为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为评估卫生和相关政策及慢性病防控项目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4、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和肿瘤登记。建立医疗机构急性心梗、脑卒中、恶性肿瘤发病登记报告制度,开展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肿瘤发病及死亡监测;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100%;心脑血管疾病事件报告发病率、恶性肿瘤报告发病率不低于死亡率;每年度进行综合分析并撰写报告。

(三)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开展慢性病防控知识宣传,围绕控制烟草消费、推动合理平衡膳食、慢性病防控知识、促进健身活动等重点内容,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1、加强媒体宣传。市广播电视台开设健康之友栏目,每月至少1次;在公共场所设立公益广告,定期开展慢性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人群对慢性病防控知识的认识。

2、做好卫生宣传日活动。结合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等重大卫生宣传日,开展慢性病防控相关主题活动,每年至少5次。

3、抓好社区、学校(幼儿园)宣传教育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设置健康教育活动室和健康教育宣传栏,覆盖率达到90%以上;开展社区健康讲座每年不少于1次。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慢性病防控知识授课时间每学期不少于2学时,中小学、幼儿园健康教育课和家长健康讲座覆盖率不低于60%;在幼儿园利用家长会的形式每年举办2次合理膳食家长健康讲座;学校和幼儿园每年举行1次参与式主题教育活动。

4、加快城乡居民健康宣传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健康广场”、“卫生知识园地”等宣传教育阵地,在乡镇街道驻地、学校、重点公共场所等建立固定的慢性病宣传栏,至少每季度更新1次。

(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结合慢性病综合防控相关的公共政策建设,制定实施烟草控制、促进合理膳食、体育活动、媒体宣传等相关公共政策与制度,开展以控制吸烟、健康膳食、全民健身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组织召开启动仪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慢性病危险因素。#p#分页标题#e#

1、大力开展控烟活动。广泛开展控烟和履约宣传活动,引导公众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主动敬烟和不接受敬烟,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禁烟,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学校等场所禁止吸烟。组织开展无烟单位和无烟场所创建活动,无烟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100%,每年创建2家以上卫生系统外的无烟单位。

2、开展限盐、控油等膳食干预工作。通过向居民家庭免费发放限盐勺、控油壶,逐渐改变高盐高脂的饮食习惯,把合理膳食和科学健康观念传播到每个家庭,居民家庭限盐勺等控盐工具使用率60%以上,人群低盐膳食知识知晓率30%以上。对餐饮业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膳食知识与技能培训,集体食堂从业人员培训率80%以上。

3、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行动。健全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体系,继续建设一批与城乡发展相适应的全民健身设施。提高健身场所15分钟步行覆盖率,城区人行道及自行车道规划建设科学合理、健身适宜性好。以“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为重要活动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有创意、有规模、有趣味性的群众健身活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每年至少组织1次群众性健身活动,社区健身站点覆盖率和群众性健身团体社区覆盖率均达到60%以上。在机关、企事业单位落实工间操健身制度,每天不少于20分钟,单位工间操覆盖率达到30%以上。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阳光体育工程中小学校的比例不低于50%,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在全市范围内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社区(村)、示范学校、健康步道、示范餐厅(食堂)、示范单位各1处。

(五)高危人群发现与干预。通过多种途径发现慢性病高危个体,建立高危人群(包括正常高值血压者、现在吸烟者、超重加中心性肥胖者、血脂异常者、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低减者等)档案,实施健康管理和强化行为干预,提高高危人群对慢性病的认知水平,降低个体慢性病危险水平,防止和延缓慢性病发生。

1、高危人群的筛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时机,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对35岁以上居民免费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的初筛。在居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学校等公共场所设立血压和体重免费测量自助服务点不少于10个。

2、高危人群的发现。所有医疗机构实行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制度,测量结果记录在门诊日志上,同时在门诊病历首页上注明血压值及测量日期。初诊为高血压的病人要同时发放相关的健康教育处方。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率不低于90%。每两年1次为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体检的单位比例不低于50%。

3、高危人群的干预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现的慢性病高危个体,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对慢性病防控知识的认识,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并通过了解其吸烟、饮酒、膳食和运动等情况,对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进行评估,选择适宜的干预手段,开展个体化健康指导,每年至少完成2次随访。高危人群体重、腰围、血压知晓率达到70%,血糖知晓率达到30%。

(六)患者管理。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的要求,开展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档案、规范管理等工作。

1、逐步推进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建立慢性病患者电子档案,每年对患者开展4次随访及1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建立电子档案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整合和有效使用,建立集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等于一体的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料动态管理。

2、规范慢性病信息制度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月定期将慢性病建档数、管理数等管理信息上报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负责全市慢性病管理信息的汇总、分析、上报,开展全市慢性病患者管理效果评价。

3、把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纳入日常慢性病防控工作中,出台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相关政策,社区建立自我管理小组10个以上,并开展培训,逐步扩大自我管理人员队伍及覆盖面。

四、职责分工

(一)财政部门。负责做好慢性病综合防控活动工作必要的经费保障,并监督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二)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全市慢性病宣传工作,把慢性病防治知识普及列入全市宣传工作年度计划。

(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餐饮业管理和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膳食知识与技能培训,在机关、学校、企事业食堂和公共餐厅建立健康饮食宣传制度,创建示范餐厅(食堂)。

(四)盐务部门。负责对碘盐市场的监督管理,积极引进低钠盐,并加大推广使用力度。

(五)文广新部门。在文艺演出、广播、电视、报纸大力宣传慢性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开展公益性广告宣传活动。

(六)教育部门。负责制定学生健康教育计划,督促学校开展慢性病防治知识、口腔卫生知识等各类健康教育活动。

(七)体育部门。加强与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的联合,负责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

(八)人社部门。负责完善城镇慢性病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机制,将慢性病检查、治疗费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和住院统筹补偿范围,并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九)机关工委、经信部门。负责制定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制度,督促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为职工提供体检。

(十)规划建设部门。负责公共卫生设施和公众体育健身场所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将健身场所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十一)民政部门。负责配合做好死因调查监测工作,严格按照卫生部门要求,办理火化手续。

(十二)公安部门。负责提供全市人口及死亡资料,严格落实凭死亡推断(证明)书进行户口注销。

(十三)发改部门。负责将慢性病防控规划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十四)统计部门。负责提供相关人口资料数据。

(十五)交通部门。负责车站及公共交通工具的控烟和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

(十六)卫生系统

1、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方案的制定,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督导评估和总结,并在政府的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紧密配合,落实各项措施;将工作开展情况列入对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年度考核内容。

2、市疾控中心。具体负责方案的组织实施、技术指导、业务培训、信息管理、质量控制和督导评估等工作。根据方案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组织实施,对基层医生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提供适宜的防治方法和技术。#p#分页标题#e#

3、市爱卫办。负责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工作。

4、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负责完善农村慢性病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机制,将慢性病检查、治疗费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和住院统筹补偿范围,并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5、医疗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负责急、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救治,将已确诊且病情平稳的患者转回基层医疗机构,实现规范化双向转诊;开展慢性病宣传、慢性病发病报告和死亡登记报告工作;参与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参与疾控机构组织的慢性病方案制定、督导、质控和效果评价。

6、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辖区内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每年不少于12次;负责乡村、社区医生慢性病防治知识教育的培训;开展乡村、社区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干预,负责健康教育大课堂、同伴教育等活动的计划制订、组织实施及管理工作;开展社区诊断,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收集居民健康基础信息,尽早发现高危人群并予以干预,实施患者管理、随访和干预;承担公共卫生职责,开展慢性病发病报告和死亡登记报告等。

7、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本村、社区内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每年不少于6次;发放宣传材料,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负责本村、社区居民健康咨询工作,重点进行高危人群和病人咨询管理工作;负责本村、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和患病、高危个体的随访管理。

(十七)妇联、工会、共青团组织和计划生育部门。参与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宣传动员和摸底登记工作,组织开展群体性健身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十八)质监部门。督促食品加工企业落实食品标签,标注食盐(钠)含量。

(十九)各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委员会。负责做好辖区内居民的宣传动员和摸底登记、报告、通知发放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与慢性病综合防控有关的宣传、教育、组织、动员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创建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把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中长期综合防治规划;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机制。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二)完善政策。各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慢性病防控工作,基本内容包括推动合理膳食、低盐饮食、加强烟草控制、促进健身活动等政策。

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篇7

一、上年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健康档案的建立,存在电子档案的录入与纸质档案不同步现象,建档率低,致使各项重点人群的筛查率低于理论数字。

2、健康教育及健康咨询活动次数未达到项目要求。

3、由于慢病患者外出,致使慢病管理频次及管理率不达标。

4、由于村卫生室人员业务能力有限,慢病随访和其电子录入工作未能及时完成,个别随访无意义,甚至不真实。

5、与门诊大夫未配合好,档案未很好的利用,大多数成了“死档”,失去了建档的意义。

6、由于仪器及试剂等原因,65岁老年人体检中的辅助检查工作未完成。

二、20__年的工作目标: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国家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惠民政策,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全体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长期工作安排:

1、健康档案。继续建立健全信息化档案,及时更新档案,并做好保密工作。在上一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将继续完善返乡及流入等人群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

2、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至少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定期进行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对其电子录入,尤其是高血压人群,应分级及时按月做好随访工作。利用随访宣传防病知识,使农民对重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并做好资料汇总和信息上报。对慢病的管理率达80%以上,慢病的控制率达25%。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测血压率达100%。同时加大筛点人群,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做好门诊日志记录。

3、健康教育工作。要真实,有意义。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季节防病重点,每月更换一次室外及室内健康教育宣传栏的内容,印刷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覆盖率达60%以上;要求相关人员在上门访视时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使居民基本卫生常识知晓率达80%以上;组织动员孕妇及3岁以下儿童家长参加我院举办的孕妇和儿童健康教育讲座;孕妇在孕早期或中期接受一次健康教育的覆盖率达到85%以上,3岁以下儿童家长覆盖率达到85%以上。每个月进行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每个月利用集市开展一次健康咨询活动;每天循环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六种;提供不少于十二种的印刷资料,居民覆盖率达30%以上;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60%以上,其相关资料(通知、照片、记录、教案、试卷等)必须规范存档。

4、老年人保健。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护和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尤其是管理的老年人辅助检查工作,今年至少完成95%以上。65岁以上的老年人管理人数达到90%。加强体检宣传工作,确保65岁以上老年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体检率要求。全年对上述人群进行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做好宣传发动,积极参与强化免疫,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5、档案(纸质和电子)的利用工作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今年不漏来院的任何一个就诊、咨询者,未建档的建档;建档的充分利用档案,如信息的更改,内容的填充,随访等,除特殊情况下,必须当面立即完成。

6、预防接种。建立规范化的免疫门诊,建立健全计免制度,规范计免接种操作,每月接种不少于8天,同时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到安全注射,为我镇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熟练掌握接种前、后的全面情况,做好接种反应事故的处理登记,加强冷链管理,做好疫苗的进出管理、冷链远转管理、失效报损登记。根据上级疾控中心的要求,进行相关疫苗的强化和为重点地区的重大人群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性的传染病。新生儿建卡率、建证率、卡证符合率都达到100%。入托学生验证率达100%。

7、传染病防治。

(1)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组织和传染病管理制度,全面规范使用门诊日志,建立健全发热、腹泻门诊登记,认真做好疫情报告、疫区管理及疫情登记。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法》,让医务人员全了解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分类、法定报告人、报告时限、方式、程序等业务知识。同时让更多人群认知疾病防治的重要性。要及时、准确上报疫情,及时完成疫情登记,保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每月至少报一例传染病,报告率100%,报告卡及时、准确、完整率100%,疫情登记率100%。

(2)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开展病人的追踪治疗及随访管理,督促其定期复查,并将信息及时上报贺州市疾控中心。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普及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建立规范的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

8、儿童保健。加强儿检工作,三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75%以上,新生儿访视率达90%。加强散居儿童保健管理,使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80%以上,婴幼儿系管率和使用生长发育图监测率分别达75%以上。及时发现与治疗影响儿童健康的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开展儿童保健技术培训。

依法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管理。对新入托园的幼儿一律进行体检,合格者方能入托。5-6月份完成所有幼托儿童的健康体检。保证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达到80%以上。

免费向我镇0-6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同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辅食的添加等营养及护理的咨询指导,对常见病的预防、心理发育、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对贫血、佝偻病、肺炎、腹泻等疾病进行预防,规范儿童保健服务,逐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9、孕产妇保健。免费向辖区孕产妇提供基本保健服务,规范孕产妇保健,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等工作。继续加大实施母婴安全工程的宣传力度,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为目标,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掌握育龄妇女和孕妇情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9%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7%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以上。孕产妇产后访视率85%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减少孕产妇死亡。叶酸及孕产妇分娩补助及时发放。

10、重性精神患者管理。完成四次的随访等工作,如患者等情况许可,进行一次健康检查,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年底,在对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达到95%以上。

11、每月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重性精神疾病、孕产妇、儿童进行免费体检(辅助检查:彩超、尿常规、血糖、全血细胞分析、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肾功、心电图等)

12、每月的22日各专项小组上报纸质的工作情况及相关数字到卫生院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审核完成,25日前上报旗卫生局。

四、阶段性工作安排

一月份:①召开第一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下发今年总的工作计划。③各专项小组上报各自的工作计划。④开展孕产妇健康知识讲座。

二月份:①召开第二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全院职工及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培训。③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一次检查、督导。④开展儿童保健知识讲座。

三月份:①召开第三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一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③利用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开展两次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两次,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对结核病的防治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一次。

四月份:①召开第四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利用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进行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的讲座一次,并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一次。

五月份:①召开第五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二次检查、督导。③利用5月3日世界哮喘日进行相关知识讲座一次,针对5月31日世界无烟日,重点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知识咨询活动。

六月份:①召开第六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全院职工及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公共卫生培训、学习、互相交流。同时召开一次村委会协调会议,并邀请分管镇长参加。③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二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④利用6月6日爱眼日进行眼部疾病及保健方面的知识讲座一次。对公共卫生半年工作进行总结。

七月份:①召开第七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开展碘缺乏病的预防知识讲座一次,并对相关知识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一次。

八月份:①召开第八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三次检查、督导。③进行滥用抗生素对人体的危害相关知识讲座一次。

九月份:①召开第九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进行村卫生室及全院职工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工作。③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三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④结合9月20日全国爱牙日,开展口腔保健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讲座一次。

十月份:①召开第十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总结一年的工作进展情况。③结合10月8日高血压、世界精神卫生日,大范围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讲座及健康咨询活动各一次。

十一月份:①召开第十一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三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③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四次检查、督导。④结合食品卫生宣传周和11.14的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食品卫生与营养、糖尿病防治的讲座及宣传教育。

十二月份:①召开第十二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利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讲座、宣传教育。③各专项小组对工作分析、总结,上报下年计划等。

五、临时性工作安排:

1、如有特殊情况,以上时间、工作临时调整。

2、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3、根据工作情况,对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培训、检查、督导。

4、抓住机会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如集市、学校开家长会、家长接送学生、接种日等。

5、根据情况,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的整理工作。

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篇8

一、居民健康档案

(一)健康教育我院将采取多形式、多样化进行宣传教育,例如悬挂横幅、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黑板报、标语、面对面宣传(患者就诊时、入户宣传)等形式。

(二)健康档案(1)、健康知识培训时间:XX年2月培训对象:本院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培训内容: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要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必需的知识、健康档案的管理和使用规范、健康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技术等。(2)、健康档案建立1、本年度安排建档数14230人份,将逐月分配数据,按月入户建档,具体数据详见(附表—1)。2、严格按照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技术要求,确保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的质量,即科学性、合理性、真实性。(3)、健康档案内容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服务记录。居民健康体检内容包括一般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以及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0-36个月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症精神疾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4)、健康档案归档1、筛查重点人群通过疾病筛查,筛选出65岁以上老年人、0-36个月儿童、孕产妇、慢性病和重症精神疾病,并进行分类标记。2、装订健康档案将健康档案按村名、按标记分别进行装订,分类归档装入资料柜,并于资料柜注明标记。3、进行周期体检,管理重点人群辖区内居民到卫生院可进行免费体检,每年1次。重点人群如65岁以上老年人、0-36个月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和重症精神疾病患者每季度体检1次,由接诊医生为其建立动态的就诊信息记录,完善重点人群的管理(即0-36个月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和重症精神疾病管理)。

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预防接种1、对所有预防接种点开展资格认证。2、每年冷链运转12次,要求不留空白村、不留空白月。于每月14日召开乡村医生例会,安排当月的工作计划,通报上月的工作情况。及时建卡,确保建卡率达到10‰以上,按照免疫规划程序规范接种,确保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95%以上,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达到95%以上,扩免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3.每月及时上卡、上机。

(二)传染病预防完善传染病报告制度,加强本辖区内的传染病监测与防治,采用定期对辖区内的学校等单位进行水资源监测、开展学校晨检工作等措施预防传染病,发现传染病及时上报。

(三)阶段性工作01月消灭麻疹工作辖区内所有的儿童进行查漏补种03月“3.24”世界结核病日结核病宣传、管理肺结核病人04月“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规划免疫知识12月“12.1”世界艾滋病日宣传艾滋病知识。

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篇9

向广大农村居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不时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促进农村卫生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规划》和国家、省、州关于开展“健康面对面乡村行”活动的要求为指导,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宗旨,以学习科学、拥有健康、享受生活为主题。

二、工作目标

(一)开展以心脑血管系统为主的慢性非污染性疾病健康教育和人际传达活动;

(二)将“心脑血管系统为主的慢性病防治知识”列入全市“健康面对面乡村行”核心信息。相关“行动”标识或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65

(三)35岁以上中老年目标人群心脑血管系统等慢性非污染性疾病防治知晓率达到85

三、工作内容

(一)开展村级健康教育活动

135岁以上人群按自愿参加的原则进行健康体检。每个村达80人以上;

2开展健康教育科普讲座。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3每个村设立“行动”标识、标语牌1处以上。

4参与活动的各乡镇要完成对行政村居民的健康状况普查工作,并根据体检结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村民健康教育活动。

(二)开展乡镇健康教育科普课堂讲座

1举办乡镇系列专题讲座:每季一场。每场参与人数50人以上;

2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3各乡镇设立“行动”标识或标语牌23处以上。

(三)开设市级健康教育科普课堂

1分别组织居民、医疗卫生单位和村医等重点人群参与科普讲座及培训。每场参与人数达80人以上;

2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和跟踪服务;

3城区主要街道有“行动”标识及核心信息展板、挂图等。

(四)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检测监控疾病变化情况,为农村被调查对象建立“健康档案”掌握健康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心脑血管系统为主的慢性污染性疾病防治、咨询、跟踪和指导。

(五)公益活动

慰问敬老院老人,开展敬老助困活动。走访特困户和孤寡老人。

(六)利用此项活动协助建立乡镇、村组织机构。

(七)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建立“面对面健康促进中心”把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病防治作为一项基本工作临时抓下去。

四、工作流程

(一)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依照本方案要求。上报市里备案,并负责组织各村开展活动,安排好活动相关事宜;

(二)各乡镇要及时召集各村干部召开会议。布置任务,安排活动相关事宜;

(三)各乡镇要积极动员村委会干部负责宣传、组织本村3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参与健康知识讲座、健康检测和健康咨询活动。

五、工作进度

第一阶段各乡镇依据既定方案逐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总结经验,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各乡镇进行效果评估。推进“健康面对面乡村行”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六、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市卫生局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健康教育所。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做好工作部署,认真抓好落实。

(二)因地制宜。防治疾病”作为重点,针对农村常发病、多发病、慢性病以及老年、妇女、儿童等弱势人群所面对的健康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各种形式,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可通过聘请上级医务专家组成科普讲座巡讲团等形式,定期入村开展科普讲座,进行技术指导。

慢性疾病的健康宣教篇10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知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5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05-03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qualitycontrolcircleonpatientswith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methods101casesofpatientswith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weredividedinto50casesofobservationgroup(Qualitycontrolcirclenursingmodegroup)and51casesofcontrolgroup(outinenursinginventionmodegroup)byrandomnumbertablemethod,thentheknowledgeofhealtheducation,treatmentcomplianceandnursingsatisfactionoftwogroupwerecompared.Resultsthesatisfactiondegreeandcurativecompliancerateoftheobservationgroupwere100.00%and98.00%respectively,which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of68.63%and70.59%inthecontrolgroup,theawarenessrateofmentalnursing,educationabouttreatment,nursingknowledge,healingknowledge,medicalknowledgeandthetotalawarenessofobservationgroupwerer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ofcontrolgroup,allp

Keywords:qualitycontrolcircle,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healtheducationknowledge,satisfac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肺部异常炎症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及病情的迁延,患者的心理负担逐渐变大,对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十分不利[2]。因此,对该类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改善治疗质量及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均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品管圈活动(qualitycontrolcircle,QC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探究该类护理模式对患者治疗满意度、依从性及健康教育效果等的影响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101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4.32±3.21)岁。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3]关于CopD的诊断,且病情稳定;②意识清楚,能够正确地对调查问卷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回答;③自愿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心等脏器功能损害者;②患有肺部其他疾病者;③精神疾病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1例。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饮食调整、生命体征观察、心理干预、疾病知识宣教、用药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相同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品管圈活动模式干预:①由科室内所有护士组成健康圈,由副主任护师担任圈长,并对圈内各成员进行小组讨论、专家讲座、顾问辅导等品管圈活动相关知识培训、考核。②按照鱼骨图分析法(图1)及头脑风暴方式,积极寻找可能会对患者治疗依从性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并采用集思广益的方式,共同发现问题、总结因素;此外,从多个角度提出每一问题的预见性护理措施,经共同探讨、民主投票后,最终确定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即“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并制定活动实施计划。③利用医院现有的海报宣传栏、视频系统、网站平台等资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及时地通知,并督促、提醒患者认真参加活动。对于不同知识层次的患者,采用个体化宣教方式,穿插多种教育方式,以符合不同个体的期望,如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患者,则使用通俗易懂的健康宣传手册、处方,以提高教育效果,而对于视力较差的患者,则由护理人员直接降解给他听,听力较差者,则直接对其进行肢体语言示范。④由圈内所有组成人员共同对活动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不断改进、再实施。对两组患者均给予随访3个月及以上。

1.3指标观察及评定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依从性及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等指标进行观察。①治疗依从性评定的标准参照金艳等[4]的方法进行评定,完全依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按照治疗规范,配合医师的治疗;不完全依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基本能够按照治疗规范,配合医师的治疗;不能依从:患者中途放弃治疗,或不能按治疗规范完成治疗;治疗依从率=完全依从率+不完全依从率。②护理满意度的评定方法参照陈仁华等[5]的方法,以自制问卷调查的评定方式,对22个条目进行评定,各条目包括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等,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比较满意率。③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表》[6]对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进行评定,包括心理护理措施、治疗知识、护理知识、康复知识、用药知识、住院须知、安全措施、饮食知识、休息活动、检查知识、疾病知识及出院指导等12个条目,2分为肯定、1分为基本肯定、0分为否定,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各项平均得分,知晓率=[平均得分/满分(2分)]×100.00%。

1.4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治疗依从率对比观察组治疗依从率高达98.00%,与对照组的68.6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100.00%,这与对照组的70.5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各项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对比观察组患者除了住院须知、安全措施、饮食知识、休息活动、检查知识、疾病知识及出院指导等项目外,在心理护理措施、治疗知识、护理知识、康复知识、用药知识等项目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总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与慢性异常炎症反应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由于该类患者的治疗时间较长、心理负担大,容易引起患者出现治疗依从性差或不配合等问题[7],严重影响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仍是临床探究的热点。

国外有研究[8]指出,护理人员的每一项决定及所采取的每一项措施,均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应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并认真发现与分析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才能有效地提高该类患者的护理质量。品管圈是通过对同一工作场所中通过自发实施品质管理活动而形成的永续性小组,其能够通过个人的主动性与团队的协作性,全员参与,互相启发,持续推行管理,改善工作质量的一种系统性持续改进工作质量的方法[9]。品管圈活动在澳大利亚及新加坡等国外医院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对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改善效果显著,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应用,但对于其效果的观察实例较少。

本研究中则通过组建由科室内所有护士组成的健康圈,共同发现、分析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按照鱼骨图分析法及头脑风暴方式,积极寻找可能会对患者治疗依从性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其中,本研究所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具有简单实用、直观性好等优点,有利于对护理问题的分析,且在发现问题、总结因素时;所采用的集思广益方式,有利于确保总结的全面性。此外,本研究还使用了医院现有的海报宣传栏、视频系统、网站平台等资源,各类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健康教育活动通知,这与同类研究[10-11]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目前国内已经逐渐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中,以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如在周爱霞[12]报道中,则采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无创机械通气依从性,效果显著。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进一步证实了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健康圈成员通过互相启发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方法,系统的分析学习护理常见操作方法,有效的增强了护理技巧能力,强化细节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对病房环境清理的积极性,同时成员间的互相监督和激励,改善了护理中的热情态度,健康宣教重点更为明确,护理管理更为人性化,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较好地提升。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组患者在心理护理措施、治疗知识、护理知识、康复知识、用药知识等项目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总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由此可见,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提升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及依从性,并可提升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佳梅,成守珍,张朝晖,等.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03-606.

[2]朱艳华.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421-423.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4]金艳,郑则广.优质护理服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35-137.

[5]陈仁华,吴瑞明,曾婷,等.品管圈活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创通气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5):72-73.

[6]马骁.健康教育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8.

[7]张桂玉,刘小平,郭冬梅,等.认知行为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7):541-544.

[8]BeernaertK,CohenJ,DeliensL,etal.ReferraltopalliativecareinCopDandotherchronicdiseases:apopulation-basedstudy[J].Respiratorymedicine,2013,107(11):1731-1739.

[9]袁夕凤.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排痰率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4):3394-3396.

[10]陈仁华,吴瑞明,曾婷,等.品管圈活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创通气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5):72-73.

[11]张秀梅,苏虹.品管圈活动在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安徽医药,2014,(6):1191-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