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专业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2:13

通信技术专业能力篇1

labview(laboratoryvitualinstrumentengineeringworkbench),是一种使用图形符号编写程序的编程环境[1]。而且labview不仅仅是一种编程语言,它应用已经扩展到很宽的范围,如控制daq设备监控、向外部系统发送信号、检测未知信号的频率。labview程序与虚拟仪器是一门使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应用非常广泛,学好这门课程不但能够掌握一门编程语言,还可以对以往所学习的通信方面专业的内容加以认证从而加深对通信专业综合运用能力。本文针对这门课程,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怎样提高通信专业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教学手段进行探讨和研究。

1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labview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编程开发环境和运行系统,是专为测量、数据分析并提交结果而设计的,所以它对于仿真、结果显示、通用编程是一种很理想的语言。《labview程序与虚拟仪器》[2]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根据这一特点,制定本课程教学大纲,确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编写结合本课程特点的讲义,确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密切结合,使学生在掌握labview编程方法的同时,也具备了联合实际操作labview的能力。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与以往曾经学过的通信方面的专业内容相结合,将通信方面的仿真技术融入教学实例中,使得学生在掌握编程环境的同时也对以往的知识融会贯通。

由于教学对象是大三学生,他们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具备了一定文本编程基础,并且也学习了通信方面的专业基础的内容,对于所学内容是否能够加深对本专业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要针对他们能够提高专业能力来进行施教。如果能够多针对提高专业综合能力进行施教,且从联合实际由浅入深的模式循序的指导学生学习,能让学习本课程带来更多的兴趣和动力。

2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传统的编程语言学习的课程注重通过课堂讲解书本上的内容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编程方法,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他们往往专注于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而忽视课后的实践操作,忽略了编程语言学习的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自主进行编程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任务。而本门课程的授课方式,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缺陷,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2.1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newclass

本门课程的授课地点为newclass实验室,学生课堂上每人一部电脑与教师机相连,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显示器更清晰的看到教师对软件的操作和演示,并且能够在课堂上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操作和实践。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2.2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实践型教学方法是相对于单向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的,融学习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2]。在”labview程序与虚拟仪器”课程中,通过案例教学带动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通过问题驱动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通过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践能力。在课堂讲解上选择简单、生动而又贴近通信专业方面内容的实例。

由于labview的特点—用户交互界面与现实的物理仪器界面类似,所以labview又称为虚拟仪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在课堂上的例子的简单和生动,可以让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很容易上手,不至于对于复杂的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或抵触情绪。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的时候,往往都是从简单实例入手,让学生感觉其实跟平时操作的,让他们觉得自己物理仪器界面相似,且程序编制过程都是通过简单操作结合完成的,从而让学生觉得自己有能力设计虚拟仪器且完成有趣的程序。然后,在后面的学习中循序的讲解较为复杂的实例,在讲解过程中多让学生思考,对于同样问题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达到同样目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能够自己应用自己思考,而不是只是听老师讲解,而且在编程过程中鼓励同学讨论、交流,效果比只是老师讲解要好很多。

当然,在运用实例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要谨慎的安排教学课题的顺序,让学生不至于突兀地接触到未曾见过的内容;第二,要注意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互相配合,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3精讲多练,互动教学

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在讲授知识时加强前后相关知识的连贯性,对重点和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从多角度、多侧面去阐述,从知识的点扩展为知识的面,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课程早期,主要进行单个函数的编程练习,重点掌握程序设计中的基本函数函数、数据类型与程序结构冬。通过反复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函数、控件的使用,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完成一些难度加大的作业,将程序设计知识和实践知识紧密的结合,加深对labview的虚拟仪器的全面理解和掌握。此外,通过开发模拟实际数据采集实例,用一些可以通过简单的接口采集数据的装置(比如,串口、计算机声卡等),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而且激发学生课后自己采集数据的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2.4利用网络进行师生交互

除了常规教学方式还以丰富的网络资源作为补充,以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鼓励自主学习。网络资源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重点难点及综合练习和模拟试题等内容,为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5选择与学生所学相关理论知识的题材

labview与虚拟仪器涵盖了诸多学科和诸多理论[3],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着重选择与之相关的实例。通信的学生多增加信号处理和通信处理模块方面的应用,比如在课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创建自己的虚拟示波器,促进学生在编程能力的提高的情况下也与之前学过的专业知识相印证,增加学生的编程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专业理论知识,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阶段考核模式

编程语言的考试传统模式一般采用笔试+上机操作,这种模式有其利弊。笔试+上机操作的考核模式只能考察学生对labview编程语言的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不能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了平时成绩+笔试考核的模式。其中平时成绩包括:按时上下课,按课题要求完成编程,以及平时对于额外加分题目的完成程度。笔试考核成绩则考虑到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4结语

通信技术专业能力篇2

关键词:高职通信专业;课程改革

通信系统技术是信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现代的通信系统具有双向性,实现多点对多点的信息传输与交换,完成信息收发通信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由于我国软件和硬件技术处于整个信息产业链的下游和,因此我国通信技术链相应的岗位群,主要有通信制造业、通信服务业、安装、调试、运行、维护。

一、高职通信专业课程的改革

高职通信专业课程的改革,首先要科学地构建树形高职通信专业课程体系,以确定各门专业课程在支持通信技术链的地位及作用,有利于教与学过程中对知识、技能重点及难点度的把握,从而明确各门先后课程之间理论对技术的支撑、技术对理论的实现的相互关系,以及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对职场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凸显“通识为本,专识为未”的原则。树形课程体系分为:第一,树根为通识课程,包括语言、数学、物理;第二,树主干为专业基础理论课,即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第三,分支树副主干为支持硬件和软件技术专业理论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c语言;第四,树枝为专业基础技术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数字电子、高频电路、微机原理、通信原理;第五,树叶为专业实用技术课程,包括接入网技术、光网络技术、天线技术、数据通信、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移动网络优化、实用电源技术、通信工程概算、电信营销与客服。

高职通信专业树形体系,由根到叶的知识结构稳定,衔接紧凑,实现通识课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工具,专业基础理论课对专业基础技术实现的理论支持和引导,而专业基础技术课对专业实用技术课的支撑。高职学生大多都学习语言、数学和物理,只要有了根树,经过高职通信树形课程体系的学习,能成为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具有专业素养的栋梁之材,实现由高职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蜕变。

二、高职通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通信就业定位在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营销,对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专业基本技能以“必需”为准,凸显市场定位为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通信专业课程对通信系统技术链的支持关系,教学过程以服务于通信系统技术链为任务的驱动,强调各门课程之间知识及技能,在点、线、面上的承前启后关系,构成与通信系统技术链相对应的知识链和技能链。树形通信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体系,确保毕业生尽快融入职业,在通信行业的职场可持续发展。

理论教学环节难点,首先,组建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构建与通信技术链对应的知识链和以任务为驱动的技能链的树形课程体系。其次,每位专业的授课教师,梳理与该门课程链接的前后课程之间支持的知识点,以保持先后课程之间理论支撑与技术实现的衔接与融合,使整个通信技术课程体系的知识结构一体化,确保每门课程满足高职生在通信技术链工作岗位职能的知识需求。最后,专业负责人根据各门课程知识点的要求,定期与专业授课教师沟通,检查跟踪每门课程的教学进程,教学效果好坏取决于细节之处的常态化的监督,保持各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及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的落实。

实践教学环节难点,第一,对应理论教学配置的实验与实训设备,通信技术发展快,通过何种方式获取昂贵的通信专业实训设备尤为重要,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从2006年与中兴通讯学院合作,获得企业在支持,建立中兴通讯nC实战型的硬件实训平台,包括程控交换机和GSm基站子系统,引进中兴通讯学院的教学法,以模块化的内容构架,分层―交织的内容组织形式为基础,以任务为驱动力,围绕实战型训练的核心,辅以自我评价的助推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实训能力的目的。第二,实验和实训项目的设置,确定以点,线、面的技能训练为“项目导向”,既可恰当地将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应用,又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毕业生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需求。

通信技术链的子系统多为嵌入CpU芯片的微型机,高度智能化,拥有独立的操作平台,提供与pc机现场相连RS232接口及远程连接的以太网接口等,同时根据近年学生毕业实习报告中涉及的专业技能,实训项目突出软件与硬件技能融合,同时涉及三网技术如互联网internet、移动通信网GSm、公用电话网pStn和有线电视网CatV。全面质量监控引入通信技术课程体系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因为人才培养过程如同企业产品加工过程,每一门课程教学过程就像产品的一道工序,如果一个产品加工需要l0个工序,每道工序的合格率都为100%,最终产品合格率为100%,而每道工序合格率为90%,各每个工序之间为“与的逻辑”关系,则最终合格为90%1%34%,所以必须严格按要求完成每门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

三、结语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毕业生的就业率98.5%,其中9o%从事与通信相关工作,BSC网管28.2%、光传输网维护5.1%、基站维护员20.5%、直放站安装维护员2.1%、网络优化技术员2.2%、通信)工程勘测7.7%、通信工程设计员5.1%、华为设备督导2.1%、客服10.3%、营销5.1%、资料管理员7.70/0等工作岗位。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原则的教学实践,毕业生的就业总体情况与高职通信技术专业市场调研及对需求岗位相符,实现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通信技术专业能力篇3

1.1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的关系搞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核心。人才培养规格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可以说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合理结构)是体现高等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不同的重要方面: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与总方向,是对高职教育的质的规定,是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规格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具体化。只有准确把握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正确设计好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只有正确把握了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正确定位,做到健康和谐发展,真正实现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职业教育的贡献。因此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好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1.2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般认识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正确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首先必须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阐述。总体上看,培养目标是基本一致的,而其内涵在不断丰富,日益明确,而且越来越接近职业教育的要求。从20世纪80年代的职业大学到以后的“三教统筹”(即普教、职教、成教协调发展)办高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大同小异,即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性人才”或“实用性人才”、“高技能专门人才”等。比较典型的表述有:

1.2.1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积极推进现有职业大学的改革,努力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

1.2.21995年8月,原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一类专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人才。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作工作。这类人才一般称之为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1.2.3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这个文件首次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定位问题,而对高职人才的定位,突出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1.2.42002年8月24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1.2.52003年底党中央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高技能”人才的概念,把培养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全党人才工作的范畴,把培养技能人才作为实施人才强国的重要内容。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周济部长在200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提出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等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必须明确高职培养的人才就是应用型白领、高级蓝领,或者叫‘银领’人才,是高技能专门人才”。

1.2.6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诚信、敬业、有责任意识、遵纪守法,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从以上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上来看,虽然表述不同,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并呈现出发展性的特点。这是因为,教育的培养目标客观上体现了它的社会功能与性质。通过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表述进行归纳,可以看出,虽然表述不同,但有着以下几个共同要素:1)高职培养的人才类型是实用型、应用性,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知识型和研究型人才是有差异的。2)高职培养的人才层次是高技能专门人才,比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的素质要高(如比技术员高一层次的高级技术员),即现在提出的所谓高技能型人才。3)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相结合,以岗位为驱动来组织教学。达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4)工作目标是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和服务。5)工作岗位是生产第一线。

2高职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2.1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现状自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国外电信运营商的加入,电信市场的竞争层次更高,竞争更加激烈,范围更广,迫使我国通信行业必须实行政企分开,引入竞争机制。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电信市场将进一步打破垄断、促进发展、建立多元化的有效竞争结构。随着国内通信产业从基础电信运营到综合信息服务;从电信技术到信息通信技术(iCt);从关注信息的传输到关注信息的应用;从单一业务到多媒体应用。通信技术领域也呈现出发展速度快(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卫星通信),通信新技术不断涌现(扩频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通信领域的“热点”层出不穷(CDma、XDSL、iSDn、蓝牙、wDm),各种通信技术又不断的相互渗透(扩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的特点。各大通信运营商要立足于通信市场,就势必要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需要具有高素质的掌握通信新技术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人才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人才培养目标,作为高校教育要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事情,是高等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项目执行能力、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前虽有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通信类专业,但由于他们对通信行业研究不深入,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准确。同时由于没有很好的吃准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通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通信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情况:(1)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针对通信企业岗位来确定培养目标。(2)培养目标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技能要求和职业培养上没有特色。(3)培养目标沿袭普通专科学校培养目标,没有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2.2确定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法途径针对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确定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存在的问题,通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跟上通信技术发展的步伐,可以通过下面方法来实现:首先组织专家下到通信企业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研,收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第一手材料;其次根据通信工种,分析确定职业岗位,归纳岗位能力;再次将岗位归类到相应专业,根据岗位能力(核心能力、基本能力、社会综合能力)要求确定培养目标;最后根据培养目标建立课程体系,开发新的学习领域。

2.3统一规定通信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最近几年,我院分别派出部分教师到湖南省乃至外省的各个电信公司和其他通信运营商进行调研和考查,在对通信技术、宽带通信、光纤通信、通信工程设计与管理、移动通信技术、网络优化、计算机通信、通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毕业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以及将来几年内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后发现,各个运营商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特别是对通信人才的能力要求有了很大改变。我院为适用市场的需要,加强通信类专业的建设,通过不断的完善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方法,加强专业建设,为湖南省通信企业乃至中南地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统一规划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3.1光纤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通信企业培养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具有光纤通信专业基本素质和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光纤通信业务能力;具备通信终端设备的维护技能;主要在通信工程公司、通信设计公司、通信运营公司宽带维护部门等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2.3.2通信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既有扎实的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有从事通信技术工作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工作在通信系统、程控交换设备、现代电器、通信终端等领域的与通信技术相关的产品生产(工艺、调试、检测、维修)、技术、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面向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代维公司等通信企业,培养熟练掌握电子技术,交换、传输、数据和线路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交换机务员、传输机务员、数据机务员、工程设计施工员、社区经理、基站建设与维护等岗位相关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3.3计算机通信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面向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培养具有牢固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维护管理专业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技能型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毕业生可适应电信、计算机网络、广播通信等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从事数据通信网络内各种传输、交换、路由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数据通信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数据通信业务及互联网业务应用与研发等工作。

2.3.4宽带通信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主要面向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代维公司等通信企业,培养熟练掌握电子技术,交换、传输、数据和线路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数据机务员、工程设计施工员、综合网络管理员、基站建设与维护等岗位相关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3.5通信工程设计与管理专业紧跟通信服务市场变化,紧跟通信服务市场人才需求,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通信建设服务企业急需的通信工程设计员、通信工程监理员和通信工程管理员三大职业岗位。在高等教育的基本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充分重视职业态度的逐步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科学、文化基础,掌握通信工程设计、监理、管理技术,并侧重实际应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协调能力、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和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为通信设计企业、通信监理公司、通信建设企业输送优秀的高级技能型实用性人才。

2.3.6通信电源面向通信行业培养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对基础电信网络中的交换、传输、电源设备及网管监控系统进行维护、值班、调测、检修、障碍处理,初步具有通信电源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的高技能型专业人才。

2.3.7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专业面向移动通信行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人才。通过职业岗位必须的文化知识、基本能力知识、核心能力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培养达到基站查勘与设计岗位、基站工程建设岗位、基站设备日常维护岗位、2G/3G网络优化岗位、网络管理岗位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的核心技能水平,同时适应移动通信技术发展,适应社会能力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

2.3.8移动通信专业面向移动通信行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人才。通过职业岗位必须的文化知识、基本能力知识、核心能力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培养达到基站查勘与设计岗位、工程建设岗位、基站设备维护岗位、手机产品生产岗位,网络优化岗位、手机销售及维修岗位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的核心技能水平,同时适应移动通信技术发展,适应社会能力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

2.3.9通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市场营销和管理基础理论,具备市场调查、预测、统计分析和决策的能力,熟悉通信业务,具备通信市场营销实践能力,具备通信业服务支撑能力,在通信企业、工商企业或相关行业第一线从事营销及管理工作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结合当前市场营销专业蓬勃发展良好的态势,特别是面向通信业务营销的紧缺人才需求,在深入通信行业和相关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通信企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通信行业特有工种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市场营销专业划分为2个职业岗位群,即侧重于通信行业的产品销售岗位群和客户服务管理岗位群。

3高职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标准

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是高职院校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它关系到学院的持续发展大计,因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做到科学合理。那么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满足那些要求呢?通过多年实践,归纳如下标准:

3.1符合教育部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定。

3.2符合通信教职委对通信人才要求。

3.3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培养规格表述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3.4培养目标能主动服务于地域经济、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通信技术专业能力篇4

关键词:4G产业;关键技术;专利布局

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1-0097-03

abstract:Fromtheperspectiveofthekeytechnologypatentlayoutof4Gindustry,acomprehensivesearchofthepatentofthekeytechnologyofthe4GindustryinShaanxiprovincebyusingtheStateintellectualpropertyoffice(Sipo)patentinformationretrievalplatform,andthenananalysisofthepatentlayoutof4Gindustrywasmadefromtheannualtrendinapplications,theapplicant,ipC,technologyandotheraspectsofthedecomposition,Summeduptheproblemofthepatentlayoutofkeytechnologyofthe4GindustryinShaanxiprovinceareunevendistribution,mainlyreflectedintheprincipalapplicant,ipCtechnologyandindustrialchainkeylinks,andfinallyputforwardsomefeasiblesuggestionsaccordingtotheexistingproblems.

Keywords:4Gindustry;keytecnology;patentlayout

一、研究概述

(一)G产业关键技术概述

4G产业的通信技术脱离不了传统的通信技术,依然是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在传输速度、带宽、智能、兼容性等方面的进行了优化,其关键技术包括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多天线技术(mimo)、智能天线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SDR)和链路自适应技术。其中多天线技术又可以分为:空间复用、空间分集和波束赋形技术;链路自适应技术包括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amC,a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技术(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和自动功率控制技术。因其在业务、功能、频带上差异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因此更接近与个人通信。

(二)专利布局概述

专利布局是企业专利申请的一种分布状态,这种状态可以通过数量、时间、地区、技术领域等维度呈现出来,是一种直观的呈现,再通过专利分析法对专利布局客观存在状态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从而发现专利布局当前存在的问题,更有效的为专利布局提供对策。

(三)4G产业关键技术专利布局研究综述

目前对于4G产业关键技术专利布局相关的研究成果还很少,邱洪华、刘晓丽(2013)在概括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技术标准的角度,对中美两国4G移动通信技术专利布局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中国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指导借鉴;[1]程燕、刘端、张凯、李珍、林涛(2012)通过对今年来通信产业公开的专利数据进行总结,分析了通信产业的专利战略的现状,并相应的提出了一定的布局建议;[2]郑云凤(2010)基于专利管理地图的企业专利战略的研究,通过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为例,总结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实施专利战略的重要意义;[3]王雷、戴妮(2010)对发展中的4G移动通信进行了专利比较分析。[4]

目前无线通信领域3G技术和市场都已经逐渐达到饱和,人们对于通信新的要求正推动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升级,4G技术凭借其高速、无线宽带等技术优势成为各国和地区通信领域激烈竞争的焦点。陕西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目前拥有国内主要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和众多的研发中心,随着4G产业化的不断深入、产业链的不断延伸,陕西省4G产业的发展进入十分关键的时期,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又决定着4G产业的整体走向。

二、陕西省4G产业关键技术专利布局分析

通过结合4G产业关键技术的特点筛选出专利检索的检索式:第四代移动通信oRLteoRwimaXoR正交频分复用oRoFDmoRoFDmaoRSC-FDmaoRmimooR智能天线oR多天线oR链路自适应oRenBoRenodeBoR演进型基站oRimt-advancedoR高级国际移动通信oR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技术。[5]然后通过Sipo专利信息检索平台对陕西省的数据进行检索和整理,为下文专利布局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一)专利申请量的时间分布

经过检索,如图1所示,我们发现陕西省4G专利申请总量为368件。最早申请的专利是名为“一种适于数字地面广播的编码正交频分复用传输系统”的专利。批量的申请始于2004年,从2004年开始专利申请量逐年递增到2010年达到最高峰,随后平稳下降。2008年到2010年之间4G专利申请量剧增,这反映出2008年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陕西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对陕西省的4G专利申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专利主要申请人的分布

把陕西省4G产业的关键技术专利权人分为研究所、大学、企业三大主体。检索结果显示陕西省的三大申请主体中,大学的申请量为322件,研究所的申请量为9件,企业的申请量为30件。三大主体的专利数量申请份额如图2所示,大学主体的专利申请数量占绝对优势,研究所、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较少。大学主体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专利申请量占绝对优势为237件,由于其在通信领域科研实力强劲,历史悠久,学科体系齐全,通信专业实力排名陕西第一、全国第二;企业主体主要集中在通信技术方面的公司,申请量比较分散,其中西安三元达海天天线有限公司专利申请量比较突出为12件,是陕西省相对注重研发的企业。研究所主体4G专利数量较少。

总的来说,陕西省4G专利申请呈现一家独大、分布不均的局面。究其原因有两点:第一、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较强,他们拥有较多的技术创新,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具有通信技术传统优势,在全国范围具有影响力。而陕西本地通信企业更多的是进行生产、制造,自主研发力量有限,技术发明数量少导致专利数量少。第二、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保护意识强,他们往往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产权激励制度,不少高校将专利申请数量作为绩效考核指标,而很多企业没有健全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这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三)重点企业国内外的申请分布

通过选取陕西省4G专利申请比较活跃的单位,统计他们在国内外专利申请的布局特点。华为、中兴公司在陕西都设有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陕西省4G专利申请的重点单位,我们选取它们三家单位作为研究对象。

从图3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三家单位都有全球性的专利布局,美国是它们进行4G专利海外布局的重点,在美国申请的专利数量在国外排名第一。其次是欧洲。在国外进行专利申请都是以开拓海外市场为目的,三家单位的海外专利申请量反映出美国和欧洲是它们国际战略的重点。

(四)ipC的技术分布

ipC分析能够大概了解相关技术领域的情况,经过搜索和阅读文献,发现陕西省4G专利主要分布于H部(电通信)和G部(物理),具体的大类和小类是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H04B(传输)、H04K(保密通信)、H04w(无线通讯网络)、G01S(无线电定向)。根据搜索的结果可以反映出陕西省的专利研发和申请多集中在基础领域。如图3所示陕西省4G专利在H04L的申请最多,H04B和H04w部次之,这说明陕西省在4G通信传输领域的保护力度较强,G01S主要分布的是mimo无线电方面的专利。

ipC大类的分析结果显示出陕西省4G专利申请中是主要申请点,但国内总体申请量最高的部分是H04w(无线通信网络),相反H04L(传输)的申请比例并不高,从这里看出陕西省的研发保护重点与国内其他省份有差别,陕西省H04L领域的重点集中于oFDm和mimo两个领域,这两个技术是4G系统的核心传输技术,陕西省在这两个领域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算法的改良、系统性能的优化等方面。因此传输就可以成为陕西省的优势领域,也是陕西省4G专利申请的突破口。

(五)4G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专利分布

通过ipC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陕西省的技术研究概况,得知陕西省4G方面的申请主要集中在传输、网络、无线电三个方面,下面通过技术分解进一步分析陕西省4G产业专利申请情况。通过把搜索出来的专利进行了分类统计,去除噪声文献后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1作出图4,4G产业链专利申请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得出,陕西省4G产业链上专利申请分布是不均衡的,表现在以系统等基础领域申请专利为主的申请量占到87%,终端芯片、测试等领域的专利申请份额不到15%,说明对终端产品、测试产品这个环节的保护力度不够。合理的4G专利结构应该是在Lte系统、终端芯片、测试三方面均衡分布。就整个Lte系统而言,陕西省申请专利最多的两个领域分别是多址技术和多天线技术,总量占比达85%。这两个技术是Lte系统底层核心技术,所以陕西省对于底层核心技术的重视程度较高。这样的专利布局虽然能够控制底层核心技术,但不能满足整个产业的技术保护需求,如果竞争对手采用专利战略,很容易对陕西省4G产业造成冲击,不利于陕西省4G产业的发展。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总结出陕西省4G产业专利布局的优势在于抓住了4G专利申请的核心技术,能够在4G底层技术的专利申请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且拥有一批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利研发申请单位;但其关键技术的专利申请人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中小企业的专利意识不强;4G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的专利申请结构不均衡,其专利申请的主要集中在系统环节,测试、终端等环节虽都有涉及,但总体不高,导致4G产业链中下游关键技术专利保护薄弱,很不利于陕西省4G产业的发展。针对上述陕西省4G产业关键技术专利分布的现状,提出下列相关建议。

(一)优化研发结构

陕西省高校林立、科研机构众多,但4G关键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过于集中,研究所和企业在4G关键技术的专利申请力度不够。研发力量的集中有利于提高整体研发效率,但同时造成技术垄断。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政府应该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予以引导和支持,鼓励研究所和企业开展4G领域的研究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鼓励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主的高校向研究所、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逐步形成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中心、三个主体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战略产业联盟

建立产业联盟包括专利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利联盟致力于在专利领域结成相信息共享、攻守一致的同盟。陕西省应重点在准入制度、管理机制、组织形式三个方面进行规划。建立初期应该降低准入制度的门槛,让更多具有研发实力的单位加入,成熟之后为了提高整体质量在提高准入要求。管理机制方面应该以政府托管为主,成员推荐相关人员组成委员会维持联盟的正常运作。组织形式宜灵活多变,适时采用封闭式专利联盟和开放式专利联盟。

(三)发挥传统专利优势,合理运用专利战略

陕西省在4G专利方面具备拥有一大批核心技术的优势,但是核心技术专利分布不均衡,测试、终端等环节力量薄弱是其劣势所在。根据这种情况,陕西省在产业链各环节应该采取不同的专利战略。在系统环节为了发挥陕西省科研实力强、核心专利多的传统优势适宜采取专利进攻为主、专利防守为辅的专利战略,积极主动的进行专利许可、收取许可费用,一旦发现侵权要立即寻求赔偿和停止侵权行为,从而通过合理的运用专利分布战略,发挥传统的专利优势,使4G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洪华,刘晓丽.中美4G移动通信技术专利信息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3(8):81-86.

[2]程燕,刘端,张凯,等.通信企业的专利战略浅析[J].武汉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报,2012(4):50-53.

[3]郑云凤.基于专利管理地图方法的企业专利战略研究――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为例[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0.

[4]王雷,戴妮.4G发展中专利比较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2):71-72.

通信技术专业能力篇5

关键词:课程体系;典型工作任务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是院级精品专业,培养掌握通信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初步创新意识和能力,具备从事通信网络建设、通信系统运行维护、线路勘察和设计、通信机房勘察和设计、CaD制图、通信工程概预算、3G基站运行维护、数据网组网等电信机务员、通信网络管理员、电话交换机务员、铁路专用通信工等多种岗位的基本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面对现阶段通信技术专业如此的培养目标,原有的专业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上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既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高职教育所面对的学生都是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既缺少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如何使学生毕业就能具备通信行业所需专业技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其成员绝大多数都来自于一线电信企业的专家,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专业建设提供指导,在对2009届通信技术学生实习就业情况进行跟踪的同时,对未来短期内学生就业方向进行了预判,在此基础上,对2009级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的改革,调整了专业的培养方向。打造了在专业核心课程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体的符合发展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一次次不断完善,2009级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基本完成。

2009级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是在08级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在课程体系上进行大幅度修改。整体框架满足“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定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内关于制定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基本结构的要求,努力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反映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而专业的培养方向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哪个方向能提供就业机会给学生,就向哪个方向培养学生。整个课程体系的制定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

09级通信技术就业新亮点:哈尔滨市地铁将于2012年12月底建成通车,为提前搞好地铁运营人才培养和储备,该公司已和我校签订了《企校联合培养意向书》,拟在我校招聘一批有志于地铁运营的人才,其中就包括通信维护专业26人。

09级通信技术就业重点:09年铁路专用通信从铁通划归到铁路,这为本专业的就业又将开辟出一条新路,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本专业毕业生将有一部分在此获得就业岗位。

09级通信技术就业的全面保证:前两年通信技术在就业上,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以下的一些公司就接收了我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比如方正科技、数字电视公司等一些企业。

3G通信引领通信技术全局发展。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3G基站建设维护及数据网组建”项目竞赛2009年6月29日在天津举办。我院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此次大赛。通过大赛,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引导通信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专业调整新方向。今天,随着3G网络在我国的全面覆盖,对3G网络工程人才一定有大量的需求。

据此,09级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原以三个职业岗位为依据(数据通信设备维护机务员、电信机务员、电话交换机务员)来制定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职业岗位――铁路专用通信工,以此来满足地铁公司和铁路专用通信公司的需求。依据这几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推出专业课程,增加了《铁路专用通信i》、《铁路专用通信ii》、《通信工程设计》、《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和《CaD实训》。删去了《protel电路设计》、《综合布线技术》、《光纤通信实训》、《电话机组装实训》、《通信终端设备实训》、《无线通信设备维护》课程,大幅度改变了《移动通信技术及基站运行维护》、《光缆通信工程与设备维护》课程的授课内容,调整了所有课程的学时数。

09人才培养方案和08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对招表(如下表1)

以新增岗位铁路专用通信工为例,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推出课程,如下表2所示。

可以看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单单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事情,一定需要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团队,要调动起整个团队所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专业岗位的调研到典型工作过程的设定再到课程的组成以及课程内容的整合,都需要整个团队所有人员共同全力参与。同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必定需要大量的实习实训设备,这些都需要有充足的财力支持。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件关系到全局的大事,只有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有了深刻统一的认识,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通信技术专业能力篇6

1.1指导思想

国务院于2014年6月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此文件不仅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探索指明了方向。

1.2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模型

围绕通信技术专业的行业需求,对应学生的第一岗位(软调工程师、网优工程师、工程督导、项目助理及话务员)及第二岗位(工程经理、项目经理、商务经理、销售代表),进行岗位任务的分解。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对行业专家进行广泛调研,围绕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工作任务到职业能力的梳理,并明确各个岗位任务的目标纬度及评价标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模型如图1由三个层面组成。其中商务、方案、团队、规范、流程、文档、调测、安装为支撑通信技术行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基本业务能力,在基本业务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建立设计规划、维护优化、市场谈判三项发展业务能力,同时将项目管理能力融入到基本业务能力与发展业务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通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模型的建立,明确人才培养的岗位能力要求,最终使得人才培养胜任第一岗位及第二岗位,并能持续满足通信技术行业快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1)指标分析:依照行业需求为依据构建通信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技能点。(2)评价方式:分类别对岗位技能点进行评价。适合采取量化数据考核的用量化指标评价;适合采用互评、开放式评价的采取互评加权汇总的办法处理;适合定性评价的采取定性评定。(3)数据的采集方式:采取上报、数据共享、测评、导入多种途径进行数据采集,丰富数据来源,提高工作效率,为采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打下基础。(4)人员的参与:由行业专家、企业讲师、学校教师、用人单位、社会人员,构成综合的调查对象。(5)操作的流程:构建逐级操作的流程,确保过程的规范性。

1.2.2开发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职业能力模型及工作过程,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基础知识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不可替代性。课程体系的建设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注重课内和课外,显性和隐性,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融合,最终实现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不同学年明确的分层次培养目标。(1)第一学年准职业人训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为后续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铺垫;引导认知行业,完成三年学习目标规划及学习计划;养成自我管理习惯,具备规范意识;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的团队项目运作打下基础。(2)第二学年建立职业雷达。掌握通信理论知识和专业产品知识,具备初步独立工作技能。了解通信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及企业的组织架构,核心业务流程及制度;进行岗位能力培养,制定并完成第二年的岗位能力培养计划;职业观和敬业精神养成。(3)第三学年精确就业。提升已了解熟悉的通信行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拓展岗位能力培养,熟悉从市场策划到合同签订的全部业务流程;顶岗实习。

1.2.3构建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

在品牌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通过校企混编师资进行课程建设。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进行监控和反馈,通过总结分析构建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

2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过程

为通过具体项目使得学校专业群建设达到新的水平,以专业为抓手,更好地提高技术能力和对外服务能力,深入实践技术课题,通过技术反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实现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通讯开展行业按需培养班。本项目结合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企业方对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规划,制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以确保高质量、快速就业。经过前期的准备,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完成行业按需培养班阶段性工作。虚拟公司为nGtime公司,通信技术专业学生已按照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进行了分组并评选出各部门主管。该班学生必须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认同企业文化,并对其进行企业式Kpi考核,并且有专人对各部门负责,下发任务给学生完成,模拟工作情景,提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工作经验”,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工作。企业讲师走进校园来承担相关专业课的教学,来自企业的讲师将企业丰富的工程案例、工程经验与学生分享,大大提高授课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毕业走上真实的工作岗位提供实践帮助。

3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成果

通信技术专业能力篇7

一、问题

科技和市场的进步对通信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1.传统的课程体系没有密切结合市场和技术的革命性改变3G技术结合了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时一些最新的生产制造工艺也得到了应用。而传统的高职移动通信课程体系仍沿用传统的基础电子、通信理论体系,电子产品制作实践体系,与市场发展和技术更新没有密切结合。学生学习后对最新移动通信系统没有较系统的理论认知,对新设备、新工艺没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2.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在素质和能力方面满足企业要求传统的授课、实验方式是以教材理论章节和通信系统模块为主线,忽视了课程相关知识与技能在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教学模式依旧采用传统的理论应试教育和实验模块式教育,学生以考试过关和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为目的。导致学生掌握知识不扎实,老师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将实验内容与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相结合起来,积极性较差。

3.教学方法急需提升以满足学生的低入口、高出口现状对于通信专业这样一门需要较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理科专业,较难的数学理论推导和物理模型对高职层次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新技术和新工艺日新月异对学生动手能力也有新的要求。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和实践实训环节下,学生普遍反映理论知识理解困难,实践训练缺乏成就感和可持续的兴趣感。改进教学方法用以提高教学质量来满足企业要求已刻不容缓。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笔者所在单位尝试对通信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对现有理论、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研究,结合学院现存的实际教学问题,提出一套系统化的通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探索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熟练、适应3G时代技术革命和市场不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与实践

系部通过市场调研,专业专家论证,专业教学委员会讨论等多种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一条较为可行的教学模式,在对相关岗位能力要求调研的基础上,把“以市场发展为导向,以技术更新为牵引,以基本素质为重点,强化学生综合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目标和内容。针对通信课程知识内容更新快、涉及知识面广、设备操作繁杂的特点,本文就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这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文别强调了以知识的融合性增强课程的开放性、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以多种实训方式提高综合能力。

1.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构建符合市场规律和适应高职特点的通信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工作过程设计专业课程,按照“行业分析—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课程体系”的基本线路,通过对通信行业分析,确定适合高职层次的岗位群,通过对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体系。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结合,而不过多的追求通信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面向岗位群课程体系。经过企业调查、人才需求分析、专家评价和教研室全体教师的深入研讨,根据企业岗位的内涵与外延构建“基于技能培养、面向岗位群”的课程模式,专业培养方向确定为:掌握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通信终端设备及基站设备的原理与维护,能够从事通信工程安装、调试、设备管理与维护以及通信相关产品的生产、检修、测试、营销等工作。并以此确定教学计划总体原则是:以能力为本位,实行“宽基础、活模块”。围绕课程结构上的宽基础、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编排的综合性、课程比例上的实践性,以及课程评价上的实效性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所以专业与课程模块设置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能预测产业发展趋势。课程模块的内容应分为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每一个模块均为理实一体化或理实结合的模式。为了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特别要把握模块中理论知识的程度,侧重技能操作部分。根据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知识结构特点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完成公共学习领域课程之后,专业教师按核心职业能力进行分解,然后按能力递进模式设计出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系部在保持基础理论够用、实用的前提下,课程体系上加入了适应3G最新技术的《3G网络建设与维护》、《通信新技术与新业务》、《通信工程管理》等课程,并创造条件强化学生适应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实践动手能力,还适当扩宽学生知识面,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和就业面。

2.以工作过程为线索,以岗位任务为驱动,改进教学模式(1)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将打破传统的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通信企业岗位设置,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紧紧围绕通信企业生产、服务和营销一线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特点建立知识能力结构,确定技能要求。例如:《移动通信技术》是通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进入移动通信产品的生产、移动通信网络工程相关企业就业的一门理论(含实践)课程,是一门以认知为主的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从2G到3G的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技术标准与应用。通过积极推行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让同学们能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理解系统功能和工作原理;掌握系统测试指标和测试设备,并引入移动通信技术应用的工业案例,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和产业的最新发展。同时也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主动获取咨询、研讨学习、分析归纳综合、语言表达等职业能力。(2)实训教学课程采用模块化且与职业资格等级鉴定结合在实践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可分为课内实验、阶段实训和企业实践,并与考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相结合。课内实验是根据课程内容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行的实验,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期间,与课程同步进行。阶段实训是一门或几门课程讲授完成后,为了将知识系统化所进行的训练,一般为一周到两周的时间,由实训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在实验室或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实践体现移动通信技术知识的综合应用,考查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调动学生的创造力。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检验,能够通过知识的学习积累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最终使知识和技能和谐拼接。与移动通信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手机维修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由企业认证的“基站建设与维护工程师”证书等,教师结合考取证书设计实训环节开展实践教学。这对于学生进入企业后零距离上岗十分有好处。

3.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融为一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移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课程内容更新较快。授课时采用最新教材,紧跟时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授课内容随技术发展而不断更新,要把课程设计、兴趣小组培养、大学生创新设计、科技竞赛训练等引入课堂教学中。(2)组织仿真性实验,加强理论联系实践通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更好地理解理论教学内容,在课堂总学时数内安排了一定数量的验证性实验。但科技和市场的发展太快使实验设备不能紧跟最新技术。安排学生进行仿真性实验,这是一种低成本而且效果不错的方法。例如:以信道分析和调制方法为例,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无线信道环境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Sys-temView实验软件学生可以很直观的看出信号通过移动信道后的包络图、眼图和星座图。

4.在教学中重点落实学生的市场适应性和可发展性培养(1)加强对专业外语的掌握通信专业是一门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最先进最核心的技术均是来自发达国家。尽管社会上对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有诸多争论。但对于本专业学生来讲,专业外语的掌握水平对他们进入社会后的可持续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上适量引入专业术语的英文名称的介绍,引入通信系统中某些工作流程的中英文对照描述,并在考核中引入相关内容。(2)融合学科界限,推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发展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淡化现有的学科界限,对一些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若干学科进行有机整合,打破原有课程之间的壁垒与界限,跨学科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裁减重组。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的服务规范和应用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社会层面上要使学生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具有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开拓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信技术专业能力篇8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人才培养;企业战略发展规划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作为通信领域重要分支的无线通信技术,为企业构建无线网络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在无线通信行业里,企业实施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作为一家科技含量很高的无线通信企业,在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来适应社会对无线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员工的综合能力,不仅包括对无线通信行业所拥有的丰厚的技术性知识体系,还应该将员工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一项基本素养,为此,加大实践环节的学习和训练,让员工从实际工作中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为企业培育更多的、高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此,结合无线通信技术专业培育实际,从企业的各部门、各岗位进行全面分析,不断调整培育模式,以适应通信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现状,并将企业人才战略培育计划中,将规范的人才培养标准,建立在员工能力训练的基础之上,优化企业培训队伍建设,强化企业员工的教学管理能力,切实推进企业对高素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

二、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保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条件,而优质的教学内容、先进的实验条件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本科教育理念是知识和能力、超越和创新并重,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的科技人才

1.设置与通信领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知识的宽和知识的新是创新人才成长的物质条件。因此,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将来能否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学知识的覆盖面和知识的先进性。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必须跟得上时代的变化。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设置必修课,以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要增加教学计划的柔性,增加选修课比重,允许学生跨院(系)、跨学科选修课程;要拓宽知识面、细化专业方向,使培养的学生既具有适应性又具有多样性;要加大设计教育和工程训练(包括工程试验和实践训练)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强化学生实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按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思想重新组织专业课程、编写反映时代气息的新教材和创建相关的教学软件、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和加强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等。例如,无线通信专业方向设置了移动通信新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软件无线电等新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掌握现代通信技术的新型人才。

2.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无线通信专业方向的教学更需要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创新能力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在现代化的课堂中,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要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要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建立一支知识层次高、实践能力强、高素质教师团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力保证。教授、副教授既是科研带头人,又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要把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学术研讨活动,使学院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无线通信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措施

1.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随着社会化网络的形成,大规模的网络建设和业务也随之蓬勃发展,同时也使得无线通信领域的相关研究、开发、设计等环节也日趋复杂化与专业化,所以社会对于无线通信专业的人才需求量也在迅速增加。市场的需求决定了人才的定位,人才的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策略的具体构成。面对当前企业的具体实际,将无线通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定位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上。

2.分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细化,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将通信工程师分为九种类别,包括有线传输工程、无线通信公告称、数据通信工程等。企业培训部门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在进行分专业培养时,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需求情况,利用现有的培训队伍和实践能力训练条件,从员工的兴趣和基础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分专业方向的培养计划的实施,为此,开展分专业方向的无线通信专业培训计划,可以实现员工的自主选择,也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更深入的参加专业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去。

3.实践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根据应用型无线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综合实训、综合设计与科技制作等实践环节,带领员工从实践中来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无线通信技术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过程中,比如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学习和分析,对高频电路的实践和分析,对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中,充分发挥员工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从实际工作中来加强其对具体设施、设备的综合性运用,以提高对工作岗位的胜任力。

四、结语

通过对无线通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修订、完善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企业发展的规划上来,结合岗位对员工的实际需求,从应用型、综合型的人才战略上来调整培训课程和计划,使得员工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利用实践训练和工程应用,来建立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桥梁,从而实现对企业通信技术人才的全面发展。为无线通信专业方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宝岩,朱敏波.电子机械学科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6(9):12-21.

[2]陈小虎,刘化君,屈华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5):58-59.

通信技术专业能力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

一、引言

信息技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给该专业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信息技术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应用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信息技能也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后的工作中,满足不同客户的实际需求,提高酒店的经济效益,推动酒店的发展,这也是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但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技术并未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得到完全普及,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低,无法满足酒店发展需求。

(二)信息技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相比而言,中职院校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低,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比较低,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且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效率比较低,无法实现有效教学。信息技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进而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酒店行业也得到迅猛发展,这也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但是,酒店也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必须与酒店管理结合在一起,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来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三、信息技术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加大信息技术的推行力度

在信息时代,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信息理念,还必须具备信息应用能力,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在新形势下,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丰富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把酒店管理专业教材内的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展现给学生,还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院校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加大信息技术的推行力度。信息时代,酒店管理对于信息的需求比较大。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需要把理论教学和酒店管理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

(二)建立信息系统

要想实现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目标,中职院校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内部信息系统,把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中职院校也可以不定期举办一些酒店管理相关的操作模拟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开阔眼界,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鼓励。除此之外,中职院校也可以不定期邀请酒店管理人士或者相关专业教授来院校举办座谈会,让学生学习先进经验,缩短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也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好地满足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需求。

四、结语

既然酒店管理专业是中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中职院校就必须认识到开展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如今,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中职院校必须加大信息技术的推行力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日后就业奠定基础,提高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信息技术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职院校教师必须不定期参加培训,多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需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莹,袁天翔,王佳薇.信息化技术与中职学校专业教学的整合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06):206-208.

通信技术专业能力篇10

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是利用不同的方式来提升专用网络安全性能的技术,这个技术的特点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信息通路和高校电子图书馆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虚拟专用网络技术还具有高效简化能力,优化了传统模式中的资金使用量,还减少了专用线路的铺设,使高难度的专业线路铺设问题得以解决。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建立减少了学校、企业和信息载体等各方面的费用支出,加之其设备十分简单优化、设备要求低的优点,还具有良好的扩容性能,成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强力技术软实力。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所具有的各项优势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其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2虚拟专用网络的主要技术

2.1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是虚拟网络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是把网络数据以数据包的形式进行传播,完全稳固的网络数据通道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在网络技术方面隧道技术就是将局域网数据包重新包装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数据加载到数据包之中,保证重新封装后的数据可以顺利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递,所以将互联网中的数据包进行编辑的过程就被称为隧道技术。

2.2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虚拟网络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加密技术就是对隧道技术的一种保护,如若没有加密技术,不良用户则会截获在虚拟专用网络之中的数据包,盗取其中的数据内容,对数据传输者造成损失。因此加密技术成为虚拟专用网中与隧道技术同样重要的一项技术,对于数据的保护不容有失。

2.3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是在虚拟专用网络中较为常见的技术。是使用密码认证和使用者名称为验证的一种技术,是相对简单的认证。

2.4密钥管理技术

密钥管理技术是通过SKip和iSaKmp所组成的,有效的保障了公用数据在互联网中传播的安全。SKip通过对Diffie演算法则的利用,使密钥在互联网之中进行传播;但是在iSaKmp之中,密钥是具有公开性的。

3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3.1远程分支部门和企业部门间的应用

企业虚拟局域网是部门间相互应用的统称。通过互联网将各地分支行企业的局域网连接,实现网络中企业信息的安全共享,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拓展企业影响力。企业网络信息得以优化提升。

3.2远程员工和企业网间的应用

远程员工与企业网之间的互动被称为远程访问式虚拟专用网络技术。主要用于采购人员和企业销售在系统中传入信息,共享给企业其他远程员。具有低廉的构建成本与高效的安全性。

3.3企业和供应商以及企业合作伙伴、客户间的应用

企业和供应商以及企业合作伙伴、客户间需要共享很多信息,但是企业又不能将所有信息共享,所以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将供应商以及企业合作伙伴、客户需要的数据放在共享文件之中,利用防火墙隔开保密信息,使得供应商以及企业合作伙伴、客户可以访问到有效信息,同时保护了企业内部信息。

4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中的应用

现在传统的计算机安全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企业发展,严重脱离企业实际需求,因此需要将企业信息化管理精简细化,突破传统信息化管理的空间限制,将企业各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达到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同步化的目标。经由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管理,解决传统空间的约束力,拓宽了信息通路问题。因此利用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安全地进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5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在宽带技术与企业信息化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当今社会,虚拟专用网络技术也随之取得极大的发展空间,虚拟专用网络技术随着时间的前进不断的成熟,其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也不断的提升。随着电信行业的日渐低迷,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产品逐渐转移到虚拟专用网络技术之上,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成为新兴产业的亮点,并且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市场所占份额也逐步上升。虚拟专用网络产品不断汇集,现阶段以有效结合防火墙的软件虚拟专用网络产品与复合型虚拟专用网络设备为热点。故此,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之中广泛运用到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将会成为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中的新热点。

6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