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急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3:50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篇1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院前急救;措施分析;治疗效果;冠心病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methodsofemergencytreatmentin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vasculardiseasesandtheneedtopayattention.methodstheclinicaldataof80casesofacutecerebralvasculardisease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5toJanuary2010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Resultsinthegroupof80patients,74patientsweretransportedtothehospitalfortreatment,andnopatientsdiedbecauseoftheaggravationofthetransportationaccident.another6casesofsuddendeath,duetothelackoftimelydetectionofthesceneofdeath.Conclusionthereceivedvisitsafterthetaskisquickvisitsandaccuratelydeterminetheconditionisthekeytoimprovethesuccessrateofemergencytreatmentofpatientswithacutecerebrovascular.

Keywords:Diseaseofheartheadblood-vessel;pre-hospitalfirstaid;analysisofmeasures;treatmenteffect;Coronaryheartdisease(CHD)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为54~81岁。其中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为26例,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为24例,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为12例,高血脂病史的患者为8例,这其中"三高"合并病史患者为9例。

1.2方法当患者及其家属向医院拨打电话求助的时候,急诊医生应当详细询问发病时候的症状和表现,以及患者是否存在有既往病史。如果初步判断患者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则应当叮嘱患者立刻停止身体活动,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基本的自救,不嫩摇晃患者,也不能搬运患者。同时快速的组织院前急救人员出车前往患者所在地,对患者进行诊治。

医院的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医生应当尽快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意识是否清醒,瞳孔是否发生变化,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脉搏,掌握患者病情发展的程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现场情况,使得患者保持比较舒适的,比如平卧、侧卧等等。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医护人员必须尽快清除患者鼻腔和口腔内的分泌物,带有假牙的老年患者应当尽快取出假牙。对于浑身抽搐的患者应当在口中植入开口器,防止发生咬伤舌头的情况;对于呼吸功能有异常的患者可以采取气管插管的方法,给患者实施吸氧,同时建立相关的静脉通道,必要的时候应用急救的药物。

在对患者进行救治的同时还应该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耐心细致的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恐慌、焦虑情绪。另外还应该告诉患者和家属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有一定的风险,争取得到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采取妥善急救措施之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系统基本平稳后,应该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采取进一步的治疗观察。

搬运缓和时应该动作轻柔、协调一致,救护车的车速应该平稳,不能有剧烈颠簸的情况。医院的医护人员要时刻保持应有的警惕,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同时还应当保证氧气管和输液管等急救措施的正常运行。待返回医院之后,医护人员要向接诊的值班人员交代院前急救的过程,为院内的治疗提供准确、科学的资料,从而提升对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2结果

本组80例患者,其中74例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治疗,无患者因为转运意外运输途中发生病情加重而出现死亡。另有6例患者猝死,因没有能及时发现现场死亡。

3讨论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特别是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多发疾病和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临床上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了急性的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猝死等多种疾病。患者发病的时候经常会表现出心慌、呼吸不畅、丧失活动力以及出现意识障碍等症状。在临床上对急性的心脑血管疾病进行救治的时候,应当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患者出现死亡的概率,这对于提升患者的后期的生存质量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医院的医护人员要牢固树立急救意识,最大限度的减少出诊的准备时间。在到达现场后,急诊医生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时候,必须要将挽救患者的生命放在首位,首先要控制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恶化,其次再考虑保护和恢复患者的器官功能。如果在院前急救的时候还不能明确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判断,应该采取中性的治疗措施,保护保持患者血压平稳、进行脱水降颅压、暂时不用止血和抗凝、溶栓药物,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待患者病情稳定转送医院之后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

总的来讲,院前急救对于患者的转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在接到出诊任务之后,快速出诊并准确判断病情是提升急性心脑血管患者急救成功率的关键所在。本组80例患者,其中74例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治疗,无患者因为转运意外运输途中发生病情加重而出现死亡。另有6例患者猝死,因没有能及时发现现场死亡。这说明及时、科学的院前急救对改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应当给与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段志兰.122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9).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篇2

【关键词】疾病谱;急救措施;急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5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16-01

院前急救是指在现场发现伤员到医院期间对于患者的抢救、监护并运送到医院的过程,包括现场抢救和运送过程中的救治。这段时间对于患者至关重要,而急救120的急救措施、应急手段则是这其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如果能够使急救120的救治更加快速、准确、合理,不仅能够减小患者的死亡率,也能提高院前急救的社会认知度和诚信度。所以,本次回顾香坊分中心从2012年至2013年这一年内共急救处置的8251名患者,其中内科患者5665人次,外科患者2443人次,妇科及儿科患者143人次,综合各种信息分析在内科急病中排名相对靠前的病种,为今后的院前急救培训及出诊准备提供建议和意见,更加高效地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分析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省级急救中心,本次调研共抽取从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中,香坊分中心急救运送的急诊患者共8251名,不包括期间接诊的大型突发事故患者或患者未接治死亡的记录出诊。

12方法查找所有的急救记录病例,按性别、年龄、呼救原因、疾病种类分别进行汇总,输入电脑excel数据库。对疾病种类、患者性别及年龄构成等情况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5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分类变量使用χ表示。

2结果

21急救人数总量这一年内香坊分中心共接到市区求助电话接诊分配10226次,出诊8251次,有效出诊率达8069%,比前一年同期增长364%。

22病种与性别分布车祸伤1013例(1228%),事故创伤1226例(1485%),泌尿204例(247%),妇科92例(112%),儿科51例(062),心血管病1491例(1807%),高血压病267例(324%),脑血管病1488(1803%),呼吸系统529例(641%),酒精中毒448例(543%),消化系统501例(607%),药物中毒302例(366%),内分泌系统206例(250%),恶性肿瘤300例(364%),Co中毒64例(078%),传染病10例(012%),精神类37例(045%),食物中毒18例(022%),血液病4例(005%)。内科疾病中,接诊病人按病种多少顺序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酒精中毒、药物中毒、恶性肿瘤、高血压病、内分泌系统、Co中毒、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男性患者中,除食物中毒低于女性外,其他病种同序。而女性按病种多少顺序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高血压病、消化系统、药物中毒、恶性肿瘤、酒精中毒、内分泌系统、Co中毒、食物中毒、传染病及血液系统疾病。

23病种与年龄分布近一年内院前急救患者内科为5665例次,其中男性3012例次(占5317%),女性2653例次(占4683%)。发病年龄小于19岁以下845例次(占1492%),20-40岁1486例次(占2623%),41-60岁1702例次(占3004%),60岁以上1632例次(占2881%)。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高血压病随年龄增长而接诊例数增多;而酒精中毒、消化系统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而接诊例数减少;构成比也随之而变化。肿瘤、内分泌、其他疾病就诊例数变化不明显,构成比变化不显著。

3讨论分析与结论

31综合分析院前急救疾病谱从香坊分中心一年来接治的急救病历来看,心、脑血管疾病一直占据着急诊急救的首要位置,其次为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占到总接诊病人的48%以上。所以,根据此项疾病谱揭示了院前急救上的重要方法和手段:①心脑血管疾病为院前急救的高发病情,为了提高急诊接治的高效率和针对性,应该首要对在职医生加强对此方面医学的操作手法,多配备一些相关的急救药物及仪器,对相关人员进行强化训练,侧重点应放在心脑血管病的识别、心电图读图分析、徒手心肺复苏等常用急救方法,提高全中心的急救水平。②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在院前救治中也不容小窥,所以,我中心急救人员同时也应加强对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掌握气道开放、气管插管、除颤、控制心律失常、特殊毒物中毒救治等方面的救治手法,认真全面体检,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病情变化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处理。

32高效院前急救处理方式方法突发性急病的救治最重要的就是为患者争分夺秒。如果能在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诊疗和医治,其生还率就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必须要提高对患者的急救治疗能力,增强各类急救装备及器械,缩短急救反应半径,防颠簸、防窒息、防出血、防惊厥、防损伤,避免在运送过程中造成二次受伤,提高院前急救的高效率。院前急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针对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特点,做好院前急救预案,增强急救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以及可预测性。

33提高公民急病自救意识通过本次调查不难发现,在急病诊治中,男性的发病率明显多于女性,主要原因可能是男性所承担的社会职务较为繁重,生活压力大,导致病情的突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男性生命安全的防范工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愈加不注意对于烟酒以及高胆固醇等食品的摄入,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在日常生活中应更注意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多学习一些突发性疾病的自救方法,进行急救医学知识普及及教育,注重第一时间的救治,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还希望。

参考文献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篇3

关键词院前急救;流行病学;急诊

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危重病医学是急诊医疗体系(emSS)中紧密相连的3个环节。其中院前急救作为第一环节,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内急救各自有不同分工但是又紧密相扣。对汉川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2012年院前急救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以了解1年来汉川市院前急救需求状况,为了更加合理的规划急救事业的发展,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急救医疗服务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

对象:汉川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接诊的3869例病例。

方法:按照年龄、性别、病种对院前救治病例进行分类统计,数据的统计分析运用excel软件完成。

结果

汉川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共出诊4204次,接到患者3869例,空趟335次(7.97%);接到死亡患者共195例(5.04%)。

院前急救患者的病种、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3869例中男2645例,女1224例,男女之比2.161:1;以21~50岁最多(57.1%);除7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外,其余各年龄组均为男性多于女性。院前主要疾病年龄分布:84.1%的创伤患者年龄分布在21~60岁;其中以31~40岁年龄段为最多(41.3%);脑血管疾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1~70岁(70.4%);心血管疾病的年龄集中在51~70岁之间(75.7%);中毒类疾病以21-50岁为主(65.3%),其中30~40岁29.2%,中毒原因中酒精中毒占51.2%,农药中毒35.4%,镇静剂中毒13.4%;消化系统疾病以青、中年人为主,集中在31~60岁之间(68.6%);呼吸系统疾病以61~70岁为主(56.8%);妇产科疾病见于18~50岁的生育期妇女,其中20~40岁81.9%,见表1。

院前急救的疾病谱:2012年院前急救疾病谱前10位的病种依次为车祸外伤(1614例次)、脑血管疾病(426例次)、心血管疾病(382例次)、各种中毒(288例次),非车祸外伤(252例次)、消化系统急症(204例次)、呼吸系统急症(162例次)、内分泌系统急症(112例次)、妇产科急症(94例次)、发热(64例次)。其次为癫痫(56例次)、儿科疾病(47例次)、溺水和触电等意外(42例次)、五官科疾病(37例次),肿瘤(34例次)、癔症(26例次)、过敏性疾病(17例次)、泌尿系疾病(12例次)。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本地区院前急救的主要疾病是外伤,特别是车祸造成的外伤占急救总数的41.7%,非车祸外伤占急救总数的6.5%,主要包括坠落伤、生产事故、刀砍伤等。院前急救的内科疾病中主要包括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毒、消化和呼吸系统急症。

院前死因:院前死因占前4位的是创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中毒。其中创伤造成的死亡占总数的49.7%,几乎是死亡患者的一半;男性死亡患者占73.3%;儿童的死亡原因主要是溺水,见表2。

大型抢救事件:大型事件共出诊26次(包括≥3例伤亡),共救治106例。大型事件中多数为重大交通事故伤、暴力伤、坠落伤、群体中毒。

呼救时间分布:上午8:00后至晚上24:00前是120呼救比较集中的时间段,特别是17:00~23:00,夜间休息期间呼救明显减少。

“120”呼救与季节关系:通过统计表明,3~6月、10月、11月呼救例次为1748(41.6%);而1月、2月、7-9月、12月则接到呼救2456例次(58.4%)。

讨论

本研究统计结果显示,我市院前急救疾病谱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各种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救治总人数的81.8%,这一数据与国内相关报道基本一致。

57.1%的院前急救患者分布在21~50岁,这一年龄段人群属于青壮年,是社会主要劳动力,因此他们乘车以及从事危险劳动的比例大。在这一年龄段中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2.161倍,原因是我市周边农村男性外出或进城务工者比较多。年龄>70岁的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平均寿命高有关。

我市位于湖北中部偏东,与武汉、孝感、天门等大城市接壤,318、107国道、宜黄高速公路及汉丹铁路贯穿我市。武荆高速公路过境汉川市;汉宜铁路(汉口-宜昌)穿越汉川市,并设立汉川火车站,孝仙高速公路也将在西部穿越汉川市。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市区内的外来人员和大量机动车涌人,导致交通事故及意外事故频繁发生,本组中因大型事件出诊26次,且以创伤多见,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创伤已经从1957年我国“死因顺位”第9位上升至目前的第4位。故在教育人民群众提高安全意识、改善城市交通、清除各类安全隐患的同时,还需要加强院前急救的水平,提高创伤的综合救治能力,以实现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死率及伤残率。

分析结果显示,2012年1月、2月、7-9月、12月院前急救人次多于年平均水平,这一差异可能是季节性所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生在1月、2月、12月,与相关报告一致,其原因可能是临近年底,人员流动大,交通繁忙,而且可能还与道路路况差,如下雨、大雾、冰雪等有关。因此,在冬季和夏季事故频发期间急救中心应该增加后备救护车辆,在淡季适当减少后备车辆,还应该对参与急救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每天7:00-12:00,18:00-23:00是上下班高峰时段,交通拥堵容易发生车祸,可能是这一时段急救呼叫高峰出现的原因。根据呼救时间段的分布特征科学合理地安排院前急救工作,应该在呼救高峰时段加强急救力量配置。

汉川境内共有685条河渠,13个湖泊,1253个塘堰,水域总面积40.4万亩。通过资料总结,溺水是造成我市儿童死亡的最大原因,特别是多发生在6、7、8、9月份,故应加强家长的监护意识,也要求急救人员应具备和成人心肺复苏一样的小儿心肺脑复苏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结果,在探寻原因的基础上本院急救中心因地制宜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汉川全市面积1663km2,至2010年人口110余万,因此院前急救需求量较高。并且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交通事故以及意外事故频发,使得院前急救的需求也在日益的增大,院前急救人次占急诊总人次的21.2%左右。为满足日益增长的“120”呼救量,提高救护车出车能力,近年来医院加大投入,通过以下几个方而提高院前急救的能力和水平。①增加了救护车配备,从2001年的1辆救护车增加至现在的4辆,每天保证有3辆值班车随时可以出车。②增加了急救人员,从2009年下半年起,每天保证有3线120急救人员值班。③加强急救设施配备,并增添了电除颤仪、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气囊、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④2010年上半年成功引进、调试、安装并已投入使用了1套目前比较先进的“120”急救中心指挥调度系统,极大地提高了“120”急救中心工作服务水平,提升医院整体形象。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篇4

通过对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2011年1056例急诊病例及13例死亡病例的分析,探讨民航机场急诊死亡病例疾病类别特点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航空器;急诊病例;死亡病例;相关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86-02

由于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地区及国际交流往来的日益频繁,出外旅游人群的增多等因素使得近年来民航旅客流量激增。2011年首都国际机场旅客流量突破7800万人次。同时由于人口的老龄化,民航乘客中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乘坐航空器的快捷也导致很多已患病旅客选择乘坐航空器来实现异地就诊。由于以上原因也必然导致在航空器或航站楼患病的人数较前大幅增高。以下是首都国际机场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t3航站楼1056例急诊出诊病例病种及13例死亡病例病种统计表。

以上资料显示,旅客急诊病例中以心血管、外伤、消化、呼吸系统疾病居多,其中死亡病例以心血管疾病居多,占比高达53.85%。死亡病例中30岁至40岁年龄段及40至50岁年龄段各2例,50岁至60岁年龄段3例,61岁以上者6例,急救人员到场前已死亡者7例,到场后抢救中死亡者1例,转送医院后24小时院内死亡者5例。死亡病例中心血管疾病7例,占比高达53.85%,3例外伤死亡病人均为自杀所致。呼吸系统、脑血管系统及肿瘤疾病死亡病例各1例。

1讨论

1.1病因分析

1.1.1现代民用航空器巡航高度大约为10000米左右,而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呈近乎指数函数的方式降低,即高度每升高5千米,大气压力约降为原来数值的一半。经过机舱增压手段使得巡航状态航空器机舱内压力保持在大约2100米高度大气压水平。此处的大气压接近565mmHG,肺泡血氧分压接近75mmHG左右。由于氧血红蛋白分解曲线的特点,会导致血氧饱和度降至90%左右。对大多数健康旅客来说,这种下降是可以耐受的,可以通过正常的生理反应而代偿。然而,这种血氧饱和度的下降对于那些患有心、肺或贫血性疾病的旅客来说则会造成很大的威胁。如对原有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的患者可能导致原有症状加重或电生理不稳定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另外低气压也会对人体产生物理性影响。如胃肠道、肺、中耳腔及鼻窦等含有气体的空腔器官在环境压力降低时,腔内气体如不能及时排出,就会根据器官壁的可扩张程度而发生体积膨胀或者器官腔内部压力相对升高的变化,从而产生高空胃肠胀气及中耳炎等病变。

1.1.2飞机起降时的加速度对人体会产生一些影响,如在正加速度作用时血液柱流体静压增大,下肢静脉压升高,静脉扩张,上半身血液向下肢静脉转移并淤积,渗入到组织内的液体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导致心率加快,心输出量下降,心肌耗氧量增加等一系列生理反应。

1.1.3飞机的噪声和振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其中噪声对身体的危害亦是全身性的,可致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紧张等一系列症状。

1.1.4另外在航空器狭小的空间里,很多旅客不愿起立活动,而超过4小时下肢活动的减少可能会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尤其以下高危人群更易形成静脉血栓:老人,刚做过手术的人,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肥胖症、高脂血症等患者。这些人群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而航空器内本身空气干燥,湿度较低,如若不能及时足量的补水也会增高血栓形成的危险。旅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在下飞机活动时,血栓脱落,随血流经右心室到达肺动脉并在此形成栓塞,引起肺栓塞。而旅途疲劳及不能按时服药也是很多疾病重要的诱发因素。

1.1.5跨时区飞行的时差效应中,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最为常见,会出现疲惫,睡眠障碍,消化道功能紊乱,胃肠道症状及其他不适。

1.1.6旅行之前的离别情绪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悲伤的情绪不仅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也会诱发应激性精神障碍等精神类疾病,严重者导致自杀等过激行为发生。

2对策

2.1加强对旅客适航知识及乘坐航空器注意事项的宣教。很多旅客在登机前向航空公司或机场工作人员隐瞒病史,甚至自行采取措施掩盖病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如一名发烧病人为了顺利登机,自服过量退烧药,导致大量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致死;一位孕妇隐瞒孕周购票登机,结果在机上早产。有一些已患病旅客坚持乘飞机到异地看病,结果在乘机过程中病情恶化死亡。如若旅客在乘机前能充分了解乘机注意事项及易患疾病,采取预防措施,就会减少此类事故发生。

2.2第一急救措施应迅速到位:加强民航急救系统的软硬件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合理布局急救站点,缩短急救半径,提高急救呼叫的反应和受理时间以及准确性。

2.3要求院前急救、急诊科、机场周边三级综合医院iCU等危重症急救部门充分联动,合理配置各种急救资源,确保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院内的无缝隙交接。这不仅指专业人员的无缝隙连接,还要求第一目击者早呼救,早治疗。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既便是急救系统的反应速率很高,从患者发病至急救人员到达现场,至少或超过4~6分钟,即使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也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尤其心源性猝死及窒息等患者及早救治至关重要,这就需要第一目击者第一时间对病患采取急救措施,这就要求多途径训练民航、机场各部门从业人员的急救意识、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这既是紧急挽救生命之举,也为专业急救人员的抢救奠定良好基础,更能降低院前死亡率。

2.4不断提高急救医护的专业水平,院前急救医护所面对的几乎是覆盖了内外妇儿所有专科的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复杂,急救环境和条件有限,这就要培养急救工作者具有医、护、技于一体的全面技能,并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和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不但要熟练掌握各种便携式急救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更要掌握各项急救技能(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气管切开术、各种穿刺术、机械通气等技术),做到准确快捷,才能确保急救效果。而且近年由于抑郁等疾病导致自杀,自残行为的患者逐年增多,对于这类患者应用恰当有效的心理治疗可以防止患者采取自杀等过激行为。因此要求急救医护能够掌握应用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2.5定期在机场内部开展各种急危重病症救援的培训演练工作,在演练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并完善。另外加强学术交流,定期派送急救人员进修学习国内外民航业先进急救知识和技能,借鉴国内外急救事业先进经验,促进民航急救事业的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兆祺,张凤岭,赵勇.84例民航旅客猝死的临床分析及对策现代民航急救医学2011-12-13-1.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篇5

【关键词】急诊;内科昏迷;抢救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70-02

内科昏迷与广义的昏迷有所不同,不仅是指神经系统所支配的运动和感觉的缺失,使人体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1],更有其与外伤所致昏迷不同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身体内部的脏器病变引起的病变,其发病原因很多,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和急性中毒等引起的病变,其致残致死率很高,一般致死率在15-20%左右,对于昏迷患者必须采取必要的抢救手段,笔者就本院的内科昏迷患者的抢救,进行总结分析,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2007年4月――2011年4月,我院急诊的内科昏迷患者共74例的病历,包括男性患者40例,男性患者34例,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19岁;致昏迷原因包括原发脑血管疾病引起者18例,因为急性原发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引起者13例,糖尿病引起酮症酸中毒昏迷者10例,低血糖引起昏迷者6例,肝病引起脑昏迷者12例,肺性脑病引起脑昏迷者7例,因为一氧化碳、药物中毒、酒精中毒、有机磷中毒等引起者8例;在对家属或知情者的询问中得知,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52例。从发病到开始抢救时间最长的是2.3小时,最短都是32分钟,平均为67.3±12.6分钟。选择病例时已排除有精神疾病病史及假性昏迷者。

1.2病理特点及抢救过程所有患者入院时既已昏迷,高热,无自主意识,血压异常变化,瞳孔改变[2],神经反射消失,缺氧,呼叫名字无应答,上消化道出血或脑干受损。有18例瞳孔发生变化,11例颈项僵直。抢救过程为:对家属或知情者进行询问,对患者的病史和诱发原因做出了解,并判断与本次发病的关系,判断是否真正属于昏迷并确定昏迷类别,以便对症实施抢救。患者入院即开始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检查血糖、血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心肌酶谱、X线、Ct等;首先注意查看口内有无异物[3],如果有,立即清除,呼吸道通畅保持;立即给予高浓度吸氧;如果呼吸道阻塞,行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输入液体以补充体内的水及电解质紊乱,及时纠正酸中毒;血管迅速扩容,使体内血液循环通畅,用催醒剂催醒;因脑血管而昏迷的患者,做头颅Ct检查,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发现颅内出血,会和脑外医生一起手术;心血管致昏迷患者药物复律,严重者采用直流电电击复律;如果是内分泌科糖尿病等引起的脑昏迷,以胰岛素滴注,并注意纠正脱水;对低血糖昏迷患者静脉注射葡萄糖;肺性脑病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抗感染和纠正酸中毒等;肝病引起昏迷患者弱醋酸保留灌肠,降低血氨[4];对中毒或中毒者气管插管,洗胃和导泻,应用解磷定和阿托品解决有机磷中毒和农药、一氧化碳的中毒,用纳络酮解决酒精中毒。

2结果

在本次选择的病例中,急救后62例抢救成功,12例死亡,包括急性原发性脑部疾病死亡2例,原发性心血管疾病死亡2例,继发性脑部疾病4例和有机磷中毒死亡4例。

3讨论

昏迷是比较常见也是比较危急的急诊治疗,因为多数患者发病原因不明确,并且发病急骤,病情发展变化迅速,症状比较重,对无特异性表现和家属说不清楚病史的患者,更需要短时间根据各项检查做出正确判断,并对症进行抢救,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昏迷患者的神经和身体因为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原因,产生的突然的状态与意识及运动完全丧失的严重障碍,甚至对疼痛刺激也没有明显感觉,是严重的意识障碍。昏迷分为中枢神经原发病变或继发病变引起,一般由心脑血管疾病或内分泌疾病引起,常见的是急性心肌梗死、肝性脑病、肺性脑病、糖尿病引起的酮症酸中毒,或者由药物、气体等刺激引起的脑性昏迷。脑性后面还包括两侧大脑半球同时出现广泛性病变引起的醒状昏迷;大脑的网状结构或者其上行激活系统引起病变造成的无动性缄默症;桥脑腹侧引发病变造成的闭锁综合征等三类。无论哪种昏迷,患者都会有生命体征的急剧变化,因此,需要做出相应的心电、影像检查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对症进行紧急诊治,一般常见的是原发或继发心、脑血管疾病、中毒及糖尿病。所以进行相应的补充水和电解质,预防酸中毒,预防脱水,补充氧气使血液循环及时为脑组织补充氧气和养料,对心率失常患者进行复率,控制或补充血糖,对中毒患者查明原因,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及时将来不及进入血液循环的毒素排出体外,并给予解磷定、阿托品或纳洛酮治疗。如果有对中毒不明确者及时采集患者呕吐物、排泄物送检,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进行病因诊断。所有检查均与抢救措施同步进行。昏迷是一种严重的功能障碍,如果失去救治的最佳时机,很容易使患者死亡或即使脱离危险,也造成中枢神经感觉或运动的严重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在入院时进行系统检查,并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血压和血糖平稳,并及时吸氧、输液等,并仔细询问,尽快掌握患者发病原因,以便对症进行抢救,减少危险,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唐芸,吴永刚.急诊内科昏迷患者374例临床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09,10(2):95-97.

[2]张立文.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救治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117-118.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篇6

(1.赤峰市市医院急救中心;2.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口腔修复科,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2013年赤峰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病谱的特点,分析赤峰市急救病谱,分析其规律,为赤峰市临床急救业务的合理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院前急救接诊的8268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8268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组为50岁~59岁、60岁~69岁.急救病种发病例数多少排序,前6位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2026例(24.94%)、心血管疾病1837例(22.22%)、创伤1169例(14.14%)、呼吸系统急症1046例(12.65%)、中毒类812例(9.82%)、消化系统急症711例(8.60%),危重患者急救呼叫服务时间主要分布在上午9:00~12:00和下午3:00~6:00,急救患者主要分布在距医院0~10km范围的市区和郊区.结论:根据2013年赤峰市急救病谱的特点,探索进一步完善本地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促进急诊管理的办法.

关键词:院前急救;流行病学;急诊医疗管理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079-02

随着赤峰市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城镇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人口分布、组成结构及生活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时随着我市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的饮食结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急救病谱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急救病谱对院前急救有指导作用,院前急救工作应依据急救病谱展开,为适应当前急救病谱的新变化,提高院前急救的救治质量,需了解近年来我市院前急救病谱的特点以及影响院前急救工作的关键因素,本文对赤峰市急救中心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全年的院前急救患者病谱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对指导建立与赤峰市院前急救病谱相适应的院前急救医疗模式,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赤峰市中心医院为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有开放病床2000余张.赤峰市120急救依附于赤峰市医院.有专门的调度室24小时受理赤峰市及周边旗县的急救呼叫,并做详细记录.配备9台急救车.由专业急救医师及护士接到调度呼叫后随急救车到现场抢救.本次调查对象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所接诊的急救患者.

1.2方法:本研究根据要求设计规范化调查登记表[1],资料均来源于我科的120电话接诊记录及急救病历,按时间顺序记录于excel表格,详细登记患者的各项信息.反复核对3次,保证登记资料的真实可靠,统计结果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院前急救出诊的一般情况:全年急救呼叫出车8572次,其中空车304次,除此之外共出车抢救患者8268人次.全部急诊患者中男性4571例,女性369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急救患者病种分布前六类情况:前六类疾病急救人数的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神经系统疾2026例(24.94%),心血管疾病1837例(22.22%),创伤1169例(14.14%),呼吸系统急症1046例(12.65%),中毒类812例(9.82%)消化系统急症711例(8.60%).年龄4天~89岁,平均年龄45.12岁.

2.2院前急救患者年龄分布情况(见表2).表中0岁~40岁患者1590次(19.23%),40岁~80岁患者6326人次(76.51%),80岁~组患者581人次(7.02%).高发年龄为50岁~59岁、60岁~69岁年龄组.

2.3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就诊时间分布特点:就诊时间呈不规则型分布,0:00~9:00几个时间段就诊人数较少,12:00~15:00、18:00~21:00和21:00~24:00接诊患者多,诊治患者数占全天就诊人数的46.73%.院前急救人次与出诊时间分布的关系见表3.

2.4院前急救人次与急救半径分布的关系见表4.院前急救人次与急救半径分布的的特点,0km~10km范围内接诊患者数量最多达5932人次(71.75%),10km~20km接诊患者1363人次(16.49%),20km~80km接诊患者501人次(6.06%).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全年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发病比例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大多数相关研究结果相近,这可能与男性是社会劳动的主体,男性更容易暴露于危险的工作环境下有关.院前急救的病种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序前6位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2026例(24.94%),心血管疾病1837例(22.22%),创伤1169例(14.14%),呼吸系统急症1046例(12.65%),中毒类812例(9.82%),消化系统急症711例(8.60%).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2],急救患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活动量的减少,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基础病症的患者日趋增多,心脑血管疾病急危重症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提示在急救人员培训和急救设施配置上应侧重于心脑血管疾病急救.创伤患者数排第三位,这与以上文献报道稍有不同.可能与我市大力发展新城区建设,市区人口密度低,交通压力相对较小有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院前急救患者高发年龄组为40岁~80岁.发病年龄与所患疾病病种有一定联系.本组资料中40岁~60岁年龄组中创伤患者876人次,占创伤患者比例为74.94%,60岁~80岁年龄组内科急诊患者人次占内科急诊患者比例为49.03%,提示40岁~60岁是创伤高发年龄组.而随着我市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60岁~80岁组人口基数增加,老年患者慢性疾病突然发作,形成一个高发年龄组.因此,我院应在院前急救中大力加强创伤和老年病的防治[3],有助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对24小时内出诊情况进行统计,提示在24小时内呈不均衡分布,这可能与急救病谱中不同疾病好发时间段有关,应针对不同时段患者的分布,合理地调配人员设备.本研究结果提示下午6时~早晨6时院前急救占全天的50.44%,目前我院普遍存在夜间急诊医护人员较白天少的情况,很难满足出诊需求.

研究结果显示,急救半径在0~5、5~10公里之内急救人次最高为5932人次(71.75%),平均反应时间分别为6.13min、8.69min.10公里以上至40公里之间出诊到达地点主要为郊区及乡镇医院.40公里以上出诊到达地点主要为周边乡镇卫生院及旗县医院.患者抢救白金时间一般认为是10min[4],要提高救治质量,缩短院前急救的反应时间是关键,可提高抢救成功率[5].赤峰市市医院是我市唯一一家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院前急救对象覆盖市区及所有旗县.我市幅员辽阔,居住分散,致使我科急救半径较大,偏远地区患者往往延误最佳救治时机.因此必须提高远程急救能力,同时加强基层医院急诊科的急诊抢救工作[6],使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的抢救.

参考文献:

〔1〕尤素杰,李英杰.辽宁鞍山长甸地区3608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2):263.

〔2〕潘爱群,马福来,张贵田.1998~2006年唐山市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变化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0):952.

〔3〕masonS,wardropeJ,perrinJ.Developingacommunityparamedicpractitionerintermediatecaresupportschemeforolderpeoplewithminorconditions[J].emergJ,2003,20(2):196-198.

〔4〕GreeneJG.Constructingastandardclimactericscale[J].maturitas,1998,29:25-31.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篇7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急救;康复护理

脑血管意外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较高[1],在我国分别为:219/l0万,719/10万,116/10万及80%、41%。该病大多发生在院外,病程进展快,因此做好院前急救及急救成功后的康复护理工作对减少患者并发症,降低患者致残及死亡率极为重要。本研究总结了一套有效的脑血管意外急救及康复护理方法,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06例,其中男67例,女41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8岁,平均年龄69.8岁,初次发病48例,再次发病58例,发病时间最短10分钟,最长14小时。其中脑出血42例,脑梗塞3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高血压脑病19例,短暂性脑缺血5例。出现意识障碍78例,偏瘫93例,失语42例,瞳孔变化41例,呕吐69例,大小便失禁54例。根据院前急救时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诉(代诉)、病史、入院后头颅Ct或mRi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2]。

1.2方法

1.2.1院前急救

1.2.1.1电话指导

接到“120”调度指挥后,急救人员在三分钟内出诊,出诊后护士及时同患者家属取得联系,了解患者病情,做好电话急救指导。嘱患者家属保持镇静,使患者取平卧位。对昏迷的患者,应解开衣领、腰带,将其头偏向一侧,禁止喂药、喂水,及时清理呕吐物、分泌物,防止窒息。

1.2.1.2现场急救

急救医护人员在到达现场后,应立即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患者病症作出初步评估,给予吸氧,必要时应用口咽通气管或气管插管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应用留置静脉针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快速而通畅的液体流速,避免患者转运过程中液体外渗。

1.2.1.3安全快速转运

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告知患者家属病情,必要时办理签字手续方可转运。转运途中应重点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血压、瞳孔变化,持续急救措施并电话通知急诊科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以利于患者进一步抢救治疗。

1.2.2各时期康复护理

1.2.2.1急性期康复护理

首先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取正确的,脑出血患者床头应抬高15°至30°间,1周内应完全卧床休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卧床4至6周,复发者延长至8周。尽量减少探视及不必要的搬动,更换床单和翻身叩背时要轻,慢,稳,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缺氧患者应及时给氧,并及时清除患者气管内分泌物。其次进行早期床上活动指导。对于偏瘫患者应进行早期运动,以防肌肉废用性萎缩的形成[3]。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肌腱伸展和关节曲伸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痉挛,同时经常变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的形成。最后对于有意识障碍、排尿排便困难及尿潴留患者,应每天冲洗膀胱,防止尿路感染。

1.2.2.2恢复期康复护理

①心理护理:脑血管意外患者可能伴有思维及意志活动低下等心理变化,因担心遗留后遗症,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消极、悲观、烦躁及焦虑等,这些都将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因此,在积极康复治疗的同时需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做到细致,及时热情满足病人合理要求。同时应注意患者情绪变化,多安慰患者,解除患者思想顾虑,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要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赞赏的语言,以影响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唤起他们对肢体康复的欲望,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加强功能锻炼,争取早日康复。②康复训练护理:当患者神志清楚后取偏瘫良肢位,增加患侧知觉刺激输入,使整个患侧肢体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定期对患肢进行按摩,手法应轻柔、缓慢,避免造成疼痛。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帮助其开展床上主动运动训练,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其训练方法有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行等。在训练过程中应反复强调患者相信自己肢体可以活动,教会患者以健手为着力点,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动。若患者健手肌力达5级,可予手抓床边栏杆,健足插入患肢膝关节向健侧或患侧翻身。后逐步过渡至坐卧练习,增加脊椎和髋关节的肌肉、韧带功能和坐位平衡能力,为站立行走创造条件,能站稳10~15min而无疲劳感时即可开始步行锻炼。护士站于患侧,患者健手扶手杖,嘱患者先出手杖,迈患肢,向患侧移动身体重心,护士辅助患肢膝关节支撑重力,再迈健肢,反复练习直到独立行走。

2结果

在接受30-60天的康复护理后,60例患者治愈出院,36例症状改善,出院半年后追踪调查,有12名患者生活已完全自理,7例重度功能障碍的患者效果不明显,3例死亡。

3讨论

脑血管意外是指各种脑部血管病损,主要是动脉系统的破裂或闭塞导致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梗塞,造成急骤发展的脑局部血液循环和功能障碍;其主要病理过程为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4]。其是一种死亡率及残疾率高的疾病。死亡率和残疾率的降低与早期及时识别和急救有着密切关系。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护理是一个比较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是一项需要医患配合的工作,同时也极大考验患者毅力。若医患配合好,患者毅力大,效果往往明显,反之则差。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康复护理的同时还应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康复训练的方法、技巧,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以便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锻炼,同时还要不定期的进行追踪调查,对患者进行鼓励和指导,使患者增加信心,保证患者健康恢复的更好,更好的提高其生活质量。在脑血管意外急救和康复护理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对其病情的观察尤为重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作出相应处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总之,在治疗脑血管意外的同时,护理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应当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熟练掌握疾病的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护理要点,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建玲,王力,等.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6-17.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篇8

关键词:急性心血管疾病;西医治疗;临床

心血管疾病是一类涉及到人体心脏、血管(静脉、动脉、微血管)等循环系统的病症,临床中又叫做循环系统疾病。其根据病症的缓急程度可以分为慢性心血管疾病和急性心血管疾病两种,这往往都与患者动脉硬化息息相关。急性心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科室中多见的病症,其具有发病迅速、病情进展迅速的特征,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患者的生命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临床中急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绞痛和急性心力衰竭。探究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西医治疗方法及效果,选取过去2年间我院所接受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共310例,采取西医的治疗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过去2年我院所接受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共310例,其中记记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急性心绞痛患者18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62例。在310例患者中间,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124例,患者年龄从36~7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1岁。310例患者均因心血管疾病而被送至医院就诊,其中,30例患者为急性心力衰竭,36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182例患者为急性心绞痛,62例患者为急性肺栓塞;合并贫血症状的66例,合并高血压症状的244例。

1.2临床表现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特征为:在患者过于劳累或情绪波动幅度较大时心脏会有压迫性质的疼痛感存在,疼痛通常不会发生放射,患者经过休息或应用硝酸甘油疼痛便可得到缓解。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在发病1d内通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心律失常,同时还存在类似心绞痛的痛感,并且疼痛较为剧烈时间也相对较久。通过一段时间的休息或者口服硝酸甘油后疼痛依旧存在甚至加重时,患者甚至会有一种濒死感。少量患者会在发病的初期便发生心衰或者休克,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呃逆。患者呼吸变得较为困难,在大量咳嗽的同时有血色或者白色泡沫状的痰咳出,患者的面色比较苍白、大量出汗、四肢冰凉等。

1.3方法在采取心肌灌注方法进行治疗的最佳时间为发病后的6~12h内,在治疗时首先输入尿激酶1.2×106U,然后对患者注射0.5×104U的低分子肝素,连续应用1w,2次/d。另外,患者还应当每日口服阿司匹林,具体应用方法为前3d,0.3g/次,3d后75~150mg/d,用药1次/d。在减小梗死范围的治疗上,可以应用美托洛尔,6.25~50.00mg/次,2次/d;依那普利,在患者发病的第1d开始用药,5~10mg/次,2次/d;卡托普利,同样在患者发病后的第1d开始用药,初期的药量为6.25mg/次,然后逐渐增加到25mg/次,3次/d;对于存在心脏功能不全以及心肌梗死之后存在严重心绞痛的可以输注硝酸甘油治疗,速度控制在5~15μg/min,1w为1个疗程;应用右旋糖酐,250~500ml/次,1次/d;应用辛伐他汀,10~40mg/次,1次/d,晚上服用。

1.4疗效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主要划分为三个等级:①治愈:经过治疗患者的S-t波段回归正常,心电图恢复正常状态,不良症状均完全消失;②良好:经过治疗患者的S-t波段仅存在微小的改变,心电图有了明显恢复,不良症状基本消失;③无效:经过治疗患者心电图状况以及不良症状均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其中治愈和良好均归为有效。

2结果

经过治疗,经过西医的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16例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有效率达到了5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25例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有效率达到了69%,急性心绞痛患者中有167例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有效率达到了92%,急性肺栓塞患者中有61例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有效率达到了98%。

3讨论

急性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急症之一,其发病通常较急,病情发展速度快而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本文通过对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绞痛、急性肺栓塞这三种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表明,目前临床中对该病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案,但是由于患者在送至医院时,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临床中的治疗效果并不乐观。

引起患者出现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原因有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加大对患者发病后的危险系数,而高血压又是这些因素中最主要并且最危险的因素。做到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后的及时有效的确诊及护理,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成功救治率,因此,医护人员熟悉掌握急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系列早期症状、生命体征等对于及时确定治疗方法及用药方案进而使患者得到成功救治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已经日趋成熟,其成功救治率也在不断提高,本组研究中,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绞痛、肺栓塞患者的整体有效率分别达到了54%、69%、92%和98%,临床效果理想。

医护人员还应当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指导老年人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运动,戒烟戒酒,保持情绪的积极稳定,同时还要指导其学习一些简单的抢救事项及技能,这对于急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控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还要告知患者一旦发生胸闷、四肢冰凉、头晕等症状时及时去医院就诊,定期进行康复检查。对于存在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相关患者,医护人员还应当向其介绍控制血糖以及血压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做好预防措施。总而言之,只有做到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成功救治,首先应当保证患者在发病后能够得到及时的就诊,然后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选取科学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护理措施,才能够保证患者得到成功救治。

参考文献: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6月-2011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内科接诊并抢救的昏迷患者268例,采用Glasgow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所有患者得分3~8分,确诊为昏迷患者。其中男158例,女110例,年龄17~81岁,平均(54.12±11.9)岁。接到患者求助电话至到达现场耗时6~24min,平均(12.6±2.1)min,在路途中的时间为6~23min,在现场进行抢救的时间为15~30min。

   1.2方法为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对昏迷患者采取的抢救措施如下:(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头部偏向一侧。若患者痰多应进行吸痰。给予常规吸氧,若出现呼吸暂停,应及时呼吸道插管,必要时切开气管。(2)辅助呼吸,可行人工呼吸。对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监测,对糖尿病患者的处理上还应监测血糖。(3)建立静脉循环通道,针对不同的病症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4)对药物使用要遵循对症原则,进行输液、抗休克、抗心律失常、脱水等抢救措施。患者的疾病情况好转后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1.3评价标准以Glasgow评分量表为依据。对到达现场时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评分和送达医院急诊科时的评分进行比较,若得分提高则为好转,若得分下降则表明恶化。

   2结果

   268例患者经抢救52例病情好转,181例病情稳定,24例病情恶化,11例死亡,死亡率为4%。

   3讨论

   由于高级神经中枢的结构与功能受到损伤,引起患者昏迷,无法进行病史采集,加大了诊断及抢救的难度,而时间是保证昏迷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因此及时明确诊断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3.1疾病发生原因患者昏迷的原因多由糖尿病、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等引发,如为急性中毒而导致的昏迷也应高度重视。对笔者所在医院院急诊内科抢救的268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各类型中毒78例,占29%,脑卒中69例,占26%,代谢性疾病52例,占19%,心血管疾病48例,占18%,其他病因21例,占8%。

   3.1.1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昏迷患者的特点是一般中毒史明确或其中毒的临床表现典型。可以通过询问相关人员,对中毒史进行了解,或通过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进行鉴别。如乙醇中毒患者可以闻到较重的酒精味,一般患者以青壮年为主,本研究中乙醇中毒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4.1±8.2)岁。部分乙醇中毒患者还服用了地西泮、海洛因等其他麻醉药物,因此应详细询问病史,查找毒物证据,明确诊断后应立即给予相关处理。有机磷农药中毒者瞳孔呈针尖样,伴有大汗、肌颤、口吐白沫、有大蒜味等。

   3.1.2脑血管意外当前除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是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大多为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糖尿病等[2]。本研究中,相关患者平均年龄(61.5±17.1)岁。早晨6∶00~7∶00是脑血管意外的发病高峰,患者出现瞳孔反射及血压变化,可经神经系统检查和Ct、mRi检查进行诊断。

   3.1.3心血管疾病本研究中,心血管疾病引发的昏迷患者48例,占18%,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发病突然,病情较重,死亡率高。本次抢救,心血管患者死亡7例,死亡率14.6%,明显高于其他病因昏迷患者,所以对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应保持高度的警惕。

心血管疾病的急救篇10

一、心血管急症的急救护理最新研究进展

急诊护士需要及时提供患者完整的心电图,具备通过动态心电图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判断患者的心血管急症。对患者进行三个导联St段动态心电监测,有效显示患者在测期区内心搏总数、每小时心率、平均心率最快心率以及最慢心率[6]。可以将患者观察期内的所有心搏情况进行科学分类,掌握患者的心律失常以及St段变化段情况,整个操作过程迅速,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信度高[7]。对心血管急症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监测,有效补充心电图记录时间的短暂等不足因素;对于冠心病患者,当出现临床无任何症状时,特别是当患者出现不典型性胸前区疼痛的时候,最初心电图无法得到有效的诊断信息,心肌酶谱得到的信息也正常,这就需要进行三个导联St段动态心电监测;此外可以有效对猝死倾向的患者进行检出,对于心室扑动和颤动、短阵室速、Ront室性早搏以及心跳停搏等症状都可以机械能有效检测并迅速进行捕捉,进而有效帮助猝死的预防,指导开展及时、科学的救治工作[8]。对于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心电监测可以有效帮助判断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出现猝死的危险性。监护仪则可以有效评价在心脏急症抢救过程中药物以及其他治疗措施的效果,帮助指导药物用药的剂量[9]。

二、心血管急症抢救中静脉给药管理最新研究进展

科学、合理掌握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的部位以及时间可以有效帮助心血管急症患者,对心血管急症患者进行静脉给药的合适时间是2分钟开放通道,有效保证急需药物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患者患处,急救时一般需要开放两个通道,需要依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时调整静脉给药的用量[10]。吸氧、生命体征测量以及心电监测都工作需要与通道开放同时进行。给患者穿刺时则需选取合适的穿刺部位,考量患者的病症特点。进行静脉滴注患者所需的药物是比较精细的工作,需要顺向注射,保证滴注方向与患者血量方向一致,进而保证药物尽快达到患者患处,待患者病症有所缓解以后即可停止用药[11]。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的疼痛与患者所有的存活但是濒危的心肌持续缺血等症状有关,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力的止痛,患者则会出现一系列循环系统的反应,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以及血压增高等症状,患者会出现更大面积的梗死,吗啡是该类患者有效的止痛药物,给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时,需要考虑注射药物的特点,保证患者的安全,注射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12]:1.在给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时,需要注意滴注时间,注射时间一般不能少于一分钟,避免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后没有时间及时制止药物注射。2.需要使用等渗溶液来对药物进行稀释,稀释后不但可以有效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并且可以保证注射药物的渗透压,防止患者出现浓度依赖性静脉炎。3.对药物进行配伍时,需要避免配伍禁忌,用药介绍以后对患者注射部位进行有效冲洗。硝普钠是高血压性的肺水肿患者的首选药物,其可以有效通过静脉扩张,有效降低患者的前、后负荷,对患者的心脏不会产生直接的副作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则需要使用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动脉血管扩张,对患者的小动脉和小静脉都具有很好的扩张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代谢功能,亦可以帮助患者拥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在对患者使用硝普钠以及硝酸甘油这两类药物的时候需要严格控制输液泵滴数,当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非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下降了接近十个百分点;高血压患者平均动脉压下降三十个百分点;患者的肺动脉压舒张末压下降超过十个百分点;每分钟患者的心率增加10次等即为使用终点[14]。使用这2中药物时可以依据医嘱适当使用升压药物,从而保证患者的血压正常。硝普钠是一种见光会变质的药物,保存时需要避光,避免出现失效,而硝酸甘油则需要特别注意其生产日期以及其有效期,避免给患者服用过期药物。整个抢救过程,需要保证抢救措施到位,药物配备充足,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好心血管急症患者复杂的病情,有效处理各种化验、影像学检查以及心电监测等工作,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及时判断,给予科学的药物使用剂量,配备心血管抢救所需的各种药品,及时稳定患者的病情[14]。

三、心血管急症患者自我保健的最新研究进展

医学在不断进步,人类在不断认识新的疾病,掌握多种治疗方法,医学模式也出现了相应的变革,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过度,医未病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从而可以保证人类的健康以及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保证人类处于良好的生活状态下,防治策略也已近从原本的个体防治逐渐向社会群体防治方向发展,慢慢从传统的药物防治过度到配台心理治疗的阶段,心血管急症患者的整个治疗工作也已经被心理学、社会医学以及自我保健等理念所渗透[15]。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体力活动的减少,心血管发病率也与经济发展成正相关性,吸烟、缺乏运动、高血压以及摄入过多热量等都是导致患者出现心脏病的因素,虽然这些病症发生于患者的成年期,但是其往往在患者的幼儿期已经出现基本原因以及疾病先兆。因而每个人都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家长也需要给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使每一个人从小就远离心脏病诱发的各种因素。

四、总结

在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面对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研究显示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费用远远低于其治疗所要付出的代价。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需要注意自身的饮食,合理摄入高热量的食物,进行适当的运动,减少香烟的吸入。而对于被送进急诊科的心血管急症患者,其常常具有多种心脏危象,而这些多种心脏危象往往互为因果,不进行及时处理会加重患者的病情,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处理,掌握各项技能和方法,判断病症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梁淑银,刘桂娟.心源性胸痛疾病患者院前急救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4,35:63-64.

[2].CheskesS,CommonmR,Byerspa,etal.Compressionsduringdefibrillatorchargingshortensshockpausedurationandimproveschestcompressionfractionduringshockableoutofhospitalcardiacarrest[J].Resuscitation,2014,85(8):1007-1011.

[3].谭巧.142例心血管急症院前护理回顾[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4:123.

[4].StielliG,BrownSp,nicholG,etal.whatistheoptimalChestCompressionDepthDuringout-of-HospitalCardiacarrestResuscitationofadultpatients?[J].Circulation,2014:CiRCULationaHa.114.008671.

[5].董玉华.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的综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453-455.

[6].胡苏珍,夏海鸥,王国文,郭玲玲.宁波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分析及对院前急救管理的启示[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8:79-81.

[7].FrasconeRJ,waynema,SworRa,etal.treatmentofnon-traumaticout-of-hospitalcardiacarrestwithactivecompressiondecompression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plusanimpedancethresholddevice[J].Resuscitation,2013,84(9):1214-1222.

[8].李银燕,佘东,杨秀华.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的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3,21:3257-3258.

[9].俸秀兰.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进展[J].华夏医学,2014,01:192-194.mackaymH,Ratnerpa,nguyenm,etal.inconsistentmeasurementofacutecoronarysyndromepatients’pre-hospitaldelayinresearch:areviewoftheliterature[J].europeanJournalofCardiovascularnursing,2014:1474515114524866.

[10].耿芙蓉,沈玉君.院前急救中的护理安全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05:436-437.

[11].FreundY,DuchateauFX,DevaudmL,etal.Factorsassociatedwithdifficultintubationinprehospitalemergencymedicine[J].europeanJournalofemergencymedicine,2012,19(5):304-308.

[12].敬杰,李晓飞.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1:209-210.

[13].tzimenatosL,Kime,Kuppermannn.thepediatricemergencyCareappliedResearchnetwork:ahistoryofmulticentercollaborationintheUnitedStates[J].Clinicalandexperimentalemergencymedicine,2014,1(2):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