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十篇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十篇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8:49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篇1

关键词:有机化学;安全教育;实验教学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指出: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与本,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实验教学都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在以化学为基础的相关专业的实验课程中,有机化学实验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扩展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方式、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1]。如果要上好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需要学生清楚地了解整个实验的内容、步骤,不仅要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而且要深入了解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仪器设备的性能与安全使用方法。有机化学实验所使用的试剂与无机、分析、物化等实验有很大程度的区别。有机化学实验所用试剂大多为易挥发、易燃烧、易爆炸、有毒性,反应物、产物及副产物均为有机化合物,均为化学危险品,特别是副产物是未知的化学物质,具有不确定的安全隐患[2-3]。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课前预习、实验过程到课后实验报告的撰写都必须贯穿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将安全教育贯穿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精选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步骤,完善实验装置,深入实验思考,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目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4]。

1安全意识贯穿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全过程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机实验对有机化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机化学实验课与有机化学理论课是学生培养计划中两门平行的独立课程。有机化学实验与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相比,其特点之一是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如实验试剂具有刺激性、腐蚀性、毒性或者易燃易爆,实验装置组装比较繁琐,实验操作涉及高温加热、加压、减压,实验过程中容易引发火灾和伤害事故等。学生在工作中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意识及强烈的责任心,才能减少安全事件,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有机化学实验室正是培养学生具有这种意识的有效场所[5-9]。因此,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任务。1.1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覆盖化学、应用化学、材料、药学、食品、医学、生物、海洋科学等几十个专业,而有机化学实验课一般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二学期。由于在中学时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有机化学实验课开设很少,多数学生几乎没有亲手做过有机化学实验。在大学时期进入有机化学实验室时,许多学生面对有机化学实验室和有机化学实验的特点,有些不知所措,更缺乏安全意识,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有机化学实验开始之前必须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如进入实验室必须养成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的习惯,不许将食品及饮料带入实验室,实验过程中要戴手套,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离开实验室要洗手及关掉水闸、电闸、气闸等。1.2强化实验教学安全意识。大学基础化学实验分为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与高分子化学实验等5大基础实验课程。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为有机化合物,具有种类较多、结构复杂、性质特殊(易燃、稳定性差、有毒、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等)、反应复杂(反应慢、非单一反应)等特点,这些特点必然导致有机化学实验在开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如下问题:(1)具有一定安全隐患;(2)试剂消耗量大;(3)训练的操作程序多,且多为连续操作;(4)需要的时间长;(5)使用大量有机溶剂等。有机化学实验的一些安全隐患已经涵盖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及高分子化学实验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1.3安全意识融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在有机化学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自始至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稍不小心,就会发生烧伤、割伤或被试剂灼伤,严重的可能出现爆炸、伤人致命。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分为3大模块,有机化合物分离、有机化合物合成与有机化学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基本实验包含蒸馏、分馏、萃取、柱色谱、薄层色谱、重结晶与水蒸汽蒸馏等。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包含烷烃性质、芳烃性质、卤代烃性质、醇酚醚性质与醛酮羧酸性质。从以上有机化学实验的内容可以看出,有机化学实验无论是原料,还是产物都属于危化品,属于易燃、易爆类化合物,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整个过程中都要贯穿安全教育。如开始称取化学样品时,要告诉学生针对试剂(样品)不同的化学性质,采用不同取样器皿;实验结束后,所有的试剂及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要针对其化学性质,采用不同的回收器具,用不同的办法进行保存,确保安全。

2安全知识融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各个环节

有机化学实验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起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操作与动手的能力。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状况,需要灵活面对、临机处置,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好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求教师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好这些知识与技能。本文把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分为4个教学阶段,即课前预习、课程讲解、实验操作和撰写报告[10-12]。为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把安全知识融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每个阶段。对于教师来说,该课程不仅是有机化学实验知识的教学,而且是有机实验安全知识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获取有机化学实验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学到了有机化学安全知识,达到了培养学生的目的。2.1课前预习——评估安全风险。如果要达到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确保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以及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同时把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融于预习之中。为了提高实验效率,把学生将要在课堂上进行操作的实验,全部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供学生课前预习。如在预习“乙醇蒸馏”实验时,课件告诉学生如何选择热源,如何控制蒸馏时不能将烧瓶中液体蒸干,避免发生火灾或爆炸危险。另外,从安全角度考虑,学生一定要学会安全风险评估,对实验课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风险评估,确保每次实验课的安全。通过预习实验步骤,学生要牢记如何安装仪器、将要用到哪些仪器、实验过程会出现什么现象等。同时通过预习,学生要了解在每一步操作中会遇到哪些安全风险、如何避免、如何解决;一旦出现安全事件,如何采取应急措施,立即解决。如在预习“熔点测定”实验时,该实验要防止如下安全事件,如温度计打破、水银散落,温度计套管上的小洞不能指向旁边的学生,防止酒精灯起火,防止烫伤、烧伤,b形管必须干燥,防止有水,以免甘油外溅。为了有效防止以上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应急预案。如在预习“四氢呋喃除水”实验时,该实验最大的风险是产生氢气,氢气见光容易爆炸。针对这一安全风险,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如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先要在敞口容器里,钠反应一段时间,必须使用微小的钠粒,使反应缓慢。此外,在预习阶段,师生还要准备好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2.2课程讲解——注重安全细节。课程讲解阶段是在学生动手实验操作之前,教师对本次实验内容进行系统讲解的过程。在该教学阶段,教师应告诉学生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明确所需仪器设备、药品的种类和用量,讲明实验条件、实验中将出现的情况等,特别是让学生了解在实验操作中、实验反应中的安全知识。在该教学阶段,培养学生在实验开始之前掌握好相关的安全知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此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如在讲解乙酰苯胺重结晶实验时,该实验掌握的安全知识包括如何避免沸水外溅烫伤、趁热过滤时烫伤、玻璃打破的刮伤等安全知识。2.3实验操作——警惕安全事件。实验操作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关键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此外,实验成败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学生实验课程的成绩,关系到学生是否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感兴趣。在此阶段,由于学生独立操作,以及有机化学实验的独特性,可能因学生操作流程发生的变化、化学药品数量的称量不准确等,都会导致化学反应发生变化,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要特别警惕安全事件的发生。如在“正丁醚的制备”实验操作中,为了确保实验安全,警惕以下事项:实验装置必须规范,三口瓶与冷凝管夹子必须固定在同一铁架台上形成一个整体,摇动时避免玻璃断裂,使正丁醚着火;浓硫酸取用必须按规程操作,否则容易灼伤;反应前在三口瓶中加入沸石,防止反应暴沸;检查分水器是否漏液体,以免正丁醇燃烧等。2.4实验报告——扎牢安全意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最后教学环节——撰写实验报告,也就是实验总结。基于实验安全的角度,要求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时,一定认真分析此次实验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使学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得到升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在撰写“正溴丁烷的制备”的实验报告时,一定要总结该实验的安全知识,如使用浓硫酸,要如何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反应中生成酸性气体溴化氢,除用吸收装置外,应在通风条件下进行操作,防止中毒事件发生;正丁醇及副产物正丁醚和1-丁烯都易燃烧,要防止着火事件发生;因此,对实验产物正溴丁烷应全部回收,登记入账管理等。

3结语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篇2

近年来化学实验安全问题成为化学教育研究的热点,尤其体现在国内外安全教育比较和国外化学教材中的安全教育分析上。朱鹏涛、周青等人针对美国2005年版新教材《化学:概念和应用》中的实验安全教育内容体系进行了介绍,归纳出系统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教育的连续性以及人性化、形象化等特点,并从中提出对我国化学教学中进行实验安全教育的借鉴意义。刘冰、毕华林通过对我国现行3个版本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及美国初中主流化学教科书《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教科书中实验安全教育内容相对薄弱,建议以教科书为载体显化实验安全教育内容、教科书中增加实验安全标志、处理好安全教育与主动探究的关系,把安全作为实验评价指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盛兵、王川等人比较了国内3套高中化学教材与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化学:概念与应用》,分析了4套教材实验安全教育的相同点以及在编排结构、内容、实施理念和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试图厘清中学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的理念,吸收其他国家教材的优点,进一步完善国内化学教材实验安全教育的内容,为我国加强中学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提供可借鉴的资源。已有研究往往关注某一套国外教材中的安全教育特点,尚不能概括各种安全教育的可借鉴之处,也缺少详尽、有效的吸收处理经验。本研究主要选取三套著名国外化学或科学教材进行内容分析:《科学探索者•化学反应》、《科学发现者•化学概念与应用》、圣智科学教育系列教材中的化学相关分册,分析其安全教育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总结国外科学教育中实验安全特点。考虑到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的特殊表现形式,体现化学教育的广义内涵,也将国外教育中有特色的化学实验安全手册纳入研究范畴。

2国外化学教育中的实验安全特点分析

国外化学教材的安全教育大多采用提供集中指南与分散提醒相结合的方式:在附录的安全手册中集中呈现大部分的规则、图示,体现安全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便于学生迅速、全面了解化学实验安全的相关信息以及彼此的联系。安全操作示意图和安全提示设置在每一个具体的实验过程中。

2.1整体设计,专题阐述安全教育

将实验安全作为化学或科学教材的章节专题阐述,是高度重视实验安全教育的表现。加拿大圣智科学教育系列教材尤其重视安全教育,主要在11年级的《科学方法》和《科学视野》两本分册中将安全教育开辟成独立章节,作为具体教学内容。《科学方法》第1单元“物质和安全”非常关注社会安全教育的知识传播和法规启蒙,例如职业健康和安全法、工作场所危险品信息制度、工作场所危险品安全说明书等;作为化学知识的承载,“正确使用化学药品”阐述了不同状态的化学药品储存、易燃物质相关的化学名词等;还体现与生命科学的综合渗透,联系危险物品对人体的影响。国外化学教育常通过化学安全手册作为更加专题化的教学方式,既可以作为常规理论和实验教学的辅助用书,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实验安全知识和技能指引,也可以作为单独设置化学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素材。例如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健康与人类服务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联合推出了一本《学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指南》,该书用于帮助科学教师识别学校实验室中可能用到的危险物质,提供了有毒物质的清单。使他们可以采取恰当措施避免或减少与危险品、有害品的接触以及由此带来的伤害。指南的内容包括化学实验室中化学试剂的使用、储藏、保养的信息,化学废料、安全、急救设备、化学危险品评估、常用安全标志等。

2.2活动强化,时刻关注安全教育

在教材的教学活动以及实验活动中分散设置的安全标志,是国外化学教育中强化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实验安全标志以警示图标的形式形象地提醒学生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并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具体的预防措施及解决方法,比单纯的文字叙述要简洁有效得多。教科书中增加实验安全标志是提高学生实验安全警觉的一种有效手段,使学生真正懂得实验中有哪些不安全因素,怎样去消除不安全因素,以及掌握紧急情况下的急救方法。将安全标志与具体的实验活动、课后作业相融合,可以进一步强化其警示作用和教育意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借助这些规则和图标,可以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反复体验实验安全内容,随时注意实验潜在的危险,又可通过动手实践深入理解实验的安全问题,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主动关注实验安全的好习惯。例如,美国《科学发现者•化学概念与应用》、《科学探索者•化学反应》教材中,各个章节的每个化学实验项目的实验过程旁都设置相关安全警示图标。如实验“过氧化氢、酶和你”步骤旁提供了护目镜、实验服、易碎和隔热手套等图标。这些图标可以比文字叙述、条目要求更加醒目地提示学生做此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而且安全标志类型要与所警示的内容相吻合,与实验相吻合,针对性明确。圣智科学教育系列教材的安全教育主题还在每节设置一定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探究活动,例如安全问题讨论、绘制家用化学品位置图、制作材料安全数据库安全卡、来自制造产品中的废弃物调查分析等,极大地丰富了安全教育形式,也成为促进学生强化安全意识、理解安全观点、应用安全知识的重要途径。

2.3知识融合,拓展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的载体

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只通过单纯说教形成,而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的过程,既需要生活实际中的观察和反思,也需要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事实学习和实践经历潜移默化。化学事实性知识是学生学习其他化学知识的基础,没有丰富具体的化学反应案例,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化学物质丰富多彩,在实验活动中难免存在潜在危险,开展化学教学活动需要通过具体性质和用途的教学渗透安全意识教育,而在安全事项提醒时也促进性质的深入认识。圣智科学教育教材尤其关注安全教育与生活、社会的融合,既体现化学学科视野下的实验安全,又利用生活、社会中关注实验安全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视野》单元C“日常化学品与安全实践”侧重于介绍具体化学物质的性质所表现的危险性,从家庭、工作场所、工业生产和环境四个角度分别表现化学品的使用安全,揭示身边的化学安全隐患,如抗生素和抗菌肥皂、办公室中的化学物质、纸浆和造纸污染的代价等。在每个方面的实践和联系都体现化学品对环境的影响和科学使用化学品对环境的裨益。这种安全教育以具体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载体,既融合具体的化学事实,又联系社会科技发展和生活化学应用,既凸显了安全教育在化学课程中的基础性和多维联系,又使得实验安全教育呈现方式生动,内容更加充实、拓展。

3结合国外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提出的建议

3.1安全教育不止面向学生,也针对教师

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营造更安全的化学教学环境。可是目前大多数化学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化学实验安全课程教育与训练,仅靠零散的实验教学经验获得安全认识。他们长期只关注实验操作和化学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实验潜在危险细节的把握,实验安全意识淡漠,所以需要接受充分的实验安全教育才能完全胜任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员是特殊的化学教师群体,他们尤其需要系统和科学的安全教育,例如化学药品储存时要将易燃品和强氧化剂分开放置,而将剧放入保险箱严密监管;化学废品的处理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不可私自处理。

3.2完善学生安全装备,提升实验安全感

提供学生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不仅可以降低实验危险系数,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对化学实验的恐惧感,才能在化学学习中体会安全感,这是化学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美国中学化学课程实施中,教师和学生一般都佩戴护目镜、实验服和手套,就连简单的食盐提纯的实验都有安全装备,安全防护意识极强,实验安全意识已经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3.3基于实验安全的化学眼光审视生活和社会

有学者认为过多地在化学课堂上渲染化学的危害新闻,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的科学认知,反而会导致大家对化学的误解和偏见加深——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教师的合理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但事实是:“担心”之下的避而不见、充耳不闻并不能减少在身边接触到化学危害的机会,反而会因为无知而导致更多的安全事故,会导致对伪科学的盲从和误解。需要让学生明白关键问题所在并不是化学本身的危害,而在于使用者的科学态度、公民道德和正确方法。所以,化学安全教育需要彰显化学眼光去审视生活和工作环境,这才是化学安全教育意义所在。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第一单元课题3中指出化学实验室很多药品都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这是化学教材中安全教育的开篇之言,此时由于学生对具体化学物质知之甚少,所以往往被一笔掠过,因此浪费了安全教育机会。建议从家居日化用品、厨房用品等入手,分析这些化学药品可能具有的特性,并讨论生活中使用时的注意点。在化学启蒙阶段,给予充分的机会引导认识身边的化学世界,既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展化学安全教育的有益补充。在复习课阶段同样可以针对药品的四大特点进行深入探讨,例如引导学生联系教材知识和生活见闻,整理完善下表。学生在互动中总结出与一系列安全问题相关的化学物质及其在学校、家庭及工作场所的作用体现,并且联系一些简单的化学原理进行解释,既是对具体化学物质性质的系统总结反思,也是建构分类观的重要途径。化学安全往往还与职业相关,工作场所存在的化学危害是每个学生日后走上社会必须面对、承担的。学生在校阶段也需要充分认识社会、认识到不同职业中可能遇到的化学危害。虽然自己不一定从事该职业,但是将自己的经历与这些职业经历相互印证,还是会形成一些观念;用自己的知识传播、教导身边从事该职业者趋利避害,更是学习者的社会责任之一。此外,教师应该针对目前社会上故意使用化学药品毒害他人的不当行为加以谴责和批判,有必要在化学实验安全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强化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实验安全教育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重要性,利于保持顾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的积极态度。

3.4活动与评价形式的多元化促进实验安全意识的自我强化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篇3

学生在做物理化学实验前已经接受了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的专业技能训练,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和紧急情况处理办法。物理化学实验与前者略有不同,涉及仪器操作较多,而玻璃仪器使用相对较少,因此安全用电、气瓶正确使用方法、如何防止事故发生以及事故发生时应急处理措施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是完成物理实验课程的学生都应具备的素养。在安全知识培训时,要求学生熟悉实验室结构,便于突发事件发生时安全有序地撤离实验室。不少非单独设课或课时较少的物理化学实验,往往忽略了安全知识教育,这不利于学生养成规范操作和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若在今后的工作岗位因缺乏安全意识而发生事故,则背离了“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但受学时限制,难以细致地普及物理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幸运的是不少大学已细致全面地建立了与安全知识教育有关的课程,教师可提供这些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完成要求的安全知识教育环节。为确保学生认真观看学习视频,可以选取课堂提问或小测验等不同形式的考核方式,并将成绩计入总评成绩,提高学生对安全知识教育的重视程度。

2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让新工科理念融入实验课程中,需对原有实验教材做细致系统的修订[3]。我校针对环境类专业特点,将实验教材修订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大纲要求必须完成的实验,为验证性和综合设计实验,验证性实验用于加深学生对相应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实验基础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设计实验覆盖多个知识点,旨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是开放创新实验,若完成实验设定目标,学生需掌握多门课程,具备查阅文献并从中找到或受启发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并在指导教师启发和帮助下,寻找合理的实验方案,指导教师应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寻找实验方案,并指出实验方案中不合理之处,在学生完成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践知识、实现在科技或工程领域创新;第三层次实验与导师的课题相关,体现了我校能源特色。该层次实验要求学生进入导师课题组,参与导师课题的研究工作,运用层次一中的基础知识,加强层次二已初步掌握的科学研究方法,完成研究课题,另外学生还可以申请大学生训练计划等项目,自行立项并完成项目任务。该层次意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系统的科学研究或工程观。第一层和第二层次的实验在公共实验室完成,第三层次的实验在导师研究室完成。第三层次的要求需要学生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或毕业论文中完成,这个过程符合基础-综合-创新的基本规律,实现师生良性互动。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篇4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

高校实验室是探索新知识、巩固新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新时期以来,国家对高校实验室的重视程度更高,投入的经费大幅度增长,大学生进入实验室从事实验研究的数量和频率逐渐加大。与此同时,高校频频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比如,2021年10月,江苏某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并引发火灾,造成2死9伤。这些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是部分高校忽视了实验安全教育。地方高校受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度较低、实验设施较旧、实验经费缺少,一定程度上成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短板”。因此,对地方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教育问题进行检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于进一步增强高校安全意识、维护正常实验秩序、防止类似事故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1地方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问题

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实验室发生事故,人为因素高达58%,而这些人为的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伤亡概率达到80%。也就是说,安全意识的丧失和安全教育的缺失成为实验室事故的主要原因。当前,地方高校实验室在安全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部门要求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教育,有效地提升了高校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2015年,教育部开展高校实验室安全督查工作,组织专家实地调查并提出建议,被督查高校要针对建议进行整改并提供佐证材料。2019年5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要贯彻落实“全员、全面、全程”安全教育,以期让安全教育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通过观察和调研发现,仍然有部分地方高校的领导、相关院系和学生存在安全教育重视不够、保障不足、制度执行不严的现象。(1)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场地、经费等保障重视不够。部分地方高校由于可支配的教育经费不足,对实验室的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调查表明,仅有一半的地方高校有实验室教育专项经费,12.16%的学校完全未提供经费支持,仅有9.46%的高校有专门用于安全教育的教室。没有场地和经费的支持,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效果就无法得到保证。(2)重制度建设,轻教育培训。大部分地方高校都有一些规章制度,比如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操作规程、实验室应急预案、贵重仪器操作办法等,但在实际中,这些制度相关的教育培训不到位,制度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装饰品。制度看似很多、很完备,但如果没有通过教育培训入脑入心,制度就没有生命力。

1.2安全教育的系统性不强,持续性不够

系统的观点认为,研究事物要从整体和宏观的高度出发,从总体的观点来把握系统各要素的功能、行为和动态,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的功能最大化。当前,部分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系统性不足,持续性不够。(1)部分地方高校对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缺少宏观规划。有的院校只在新生开学初期进行短暂的实验室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学时不足,且学生刚入学不久,高中阶段实验做得较少,对实验室安全的相关安全知识匮乏,短期的培训教育达不到效果。有的院校是由最先开设实验课的教师花两节课的时间对实验室的安全知识进行简单介绍,后续在课堂或实验室再由老师讲解。有的院校只是在班会上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介绍实验室相关安全知识。(2)有些院校对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存在频度低、持续性不够的现象。调查显示,地方高校对实验室安全教育每月一次的占9.57%,每季度一次的占19.38%,每学期一次的占47.71%,每年一次的占16.12%。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告诉我们,要真正学好某方面的知识,如果没有适当的重复记忆,是很难收到理想效果的。

1.3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强,方法单一

安全教育的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知识储备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但是,部分高校在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活动中,往往存在“全校一盘棋,上下一般粗”的安全教育模式。(1)有些地方高校在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问题时,采取开设公选课的方式进行,不管是什么学院、什么专业、什么样的年级,都是由相关的教师采取统一的课件进行教学。而理科专业、工科专业、医科专业甚至人文专业的学生因为专业属性不同,对实验室的安全教育需求不同,接受能力也有快慢之分,这样的培训教育效果就不佳。比如,生物化学类实验室重点要对危化品的各种知识、理化性质、急救措施进行培训,而经管人文类的实验室重点要对防火防电、防计算机病毒等知识进行培训。(2)安全教育的方法单一。多数地方院校是通过理论讲授、请专家讲授、播放视频等方式进行,采取安全实操、情景模拟、应急训练的方式比较少。部分院校建立了实验室准入制度,学生要通过安全知识考试才能进入实验室。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存在把关不严、考试尺度较松,甚至出现代考现象。部分院校开展了安全实操,但因为场地、经费、时间的限制,导致了学生参与度不足,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看热闹”的层次,一旦发生类似的危机,还是手足无措,无法应对。

1.4安全教育师资不足,人员匮乏

地方高校实验室一般分为基础类实验室和科研类实验室。基础类实验室一般是由实验中心的专任教师担任,安全教育与教学进度基本同步,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由专任教师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和规程进行操作,教师也会在现场进行实验演示和指导,因而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比较小。但在科研类的实验室,就存在着师资不足、人员匮乏的问题。(1)科研类的实验室往往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研究人员比较多且流动性大,管理上往往比较松散,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存在多头管理或者无人管理等现象;(2)由于此类实验室的多学科性,对安全知识的整合程度比较高,尤其是生物基因技术、纳米材料等新领域,能精通几个学科领域的教师数量不多,学生的安全知识来自师生、生生之间的观察和口口相传,这就容易存在安全教育的盲区和“死角”,留下安全隐患。

2地方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构建路径

当前地方高校面临实验环境日益复杂、实验任务日益频繁的挑战,这就需要高校师生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观念,积极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意识的转变,从系统和整体的观念出发,不断优化安全教育方法,压实安全责任,确保高校教学与实验的秩序的正常运行。

2.1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

思想上的麻痹最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很多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安全意识淡薄,心存侥幸心理,违反操作流程和规程进行实验操作。因此,实验室安全教育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1)要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知识教育与渗透,注重营造安全氛围。美国安全工程师曾提出“海因里希安全法则”,即每300起违章或者安全隐患当中,可能会产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可能会产生1起重伤或者重大事故。要让师生从上到下都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宗旨理念,安全教育要年年讲、月月讲、时时刻刻讲,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实验室安全知识,要通过大会宣讲、专家讲座、视频播放、张贴标语和宣传画等手段,促进师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2)大力加强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工作。一些地方高校的制度管理意识不强,制度缺失、制度滞后、制度空白的现象不少,这样就容易出现实验室安全管理无章可循的局面。因此,要对本单位的制度进行立、改、废,实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通过制度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的主体、程序、职责、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要严格制度执行,对违反制度的师生,要采取批评教育、警告、处分、调离教学岗位等方法进行惩戒。(3)将实验安全教育课程纳入通识课程,并根据课时量给予一定的学分,激发学生学习实验室安全教育相关课程知识的动力。对于理工科和医科类学生,可作为必修课程,对于文科类和经管类学生,可以作为选修课程,课程的开设可以灵活采用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以减轻教师上课的压力,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2.2以系统化视角构建实验室安全教育机制

要克服实验室安全教育“单打独斗”“各管一段”的狭隘思维,树立整体观和全局观,以实现安全教育效果的最大化。(1)高校要从体制上构建合理的安全教育体系。从纵向上,要总体上构建“学校—学院—实验室—实验者”的四级安全教育体系,学校的职责主要在于安全教育工作的总体谋划、全校性安全教育制度建设、部门间教育力量协调、安全教育通识课程的设置等;学院的职责主要在于制定具体的实验室管理和教育操作规程、办法、细则,安排安全教育师资和地点;实验室和实验者的职责是具体落实学校和学院的规章制度。从横向上,要整合校外安全教育监管部门、校内设备处、资产处、保卫处、教务处、二级学院等教育力量,合理确定职责边界,形成边界明晰、分工合理的安全教育体系。(2)要压实各部门和个人的安全教育责任。要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的方式,将安全责任的压力传导,形成从上到下,横向到边的责任管理网络,从学校分管领导到学院领导,从实验室负责人到学生个人,都肩负安全教育、遵守制度、规范操作的责任。对于违反责任状的师生,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的精神,严肃予以追责和问责。

2.3开展针对性培训,改善实验室安全教育方法

要切实改变不分专业、不分年级的“粗放式”的安全教育模式,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优化安全教育方法,增强教育实效。(1)采取“通识+专业”的安全教育模式,加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在实验室安全课程的内容中,要有一定比例的“通识”模块知识,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环保、水电气使用、高温高压及常用设备、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等常识;在此基础之上,要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再加上适当的“专业”模块知识。比如,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可加入化学物的中毒预防、气瓶防爆、化学烧伤灼伤、实验室“三废”处理、灭火器、紧急喷淋器、洗眼器等物品使用规程等内容。(2)根据学生的特点,综合采用安全教育方法。传统的安全教育方法,比如课堂讲授、专家讲座、宣传栏、知识竞赛、发放宣传小册子等方法仍然可以采用。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则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参加培训教育的积极性。比如,在安全知识的宣传上,可以通过互联网网站、微信公众号、小视频网站、抖音等新媒体进行宣传;在安全问题的演练上,可利用VR/aR和虚拟仿真技术,学生通过游戏、动画等体验式的教学,得到更好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效果。

2.4加大对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投入,组建专业化师资队伍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运行,需要一定的经费和人力。(1)要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投入不足是困扰地方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原因,进行安全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场地、宣传、技术,都必须付出一定的经费。有些高校由于经费不足,对安全教育常常处于“有心无力”的尴尬状况。所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拨付一定的经费,解决地方高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高校要对教学运行的经费进行合理地调配,对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经费要给予充分的保障,须认清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可能要远大于前期安全教育的投入。(2)要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要采取“内培外引”的方法组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在高校内部,要通过内部培训、委托培训、引进高层次人才、返聘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等方法,做大做优师资队伍;在外部,要以项目和专业为中心,与消防队、医院、防疫部门、安监等部门进行合作,请求他们在防火逃生、医疗救护、生物防疫、安全评估等方面予以知识支持。

3结束语

当前许多地方高校正在进行内涵建设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面临实验体量增加、危险源种类增多、实验师资短缺等一系列挑战。地方高校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树立系统思维,增加实验安全教育各方面保障,压实安全教育责任,优化师资队伍,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以便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探索知识、培养人才、提高能力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志红.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4):210-216.

[2]彭华松,等.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10):295-299.

[3]许余玲,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6):291-294.

[4]魏燕,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6-12.

[5]姜迎静,等.高校本科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a5):196-197.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篇5

关键词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

1实验室安全教育层次

1.1新生入学教育

对于进入化学类专业学习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将有相当多的学习时间是在实验室做实验,甚至多于在教室上课的时间。实验室安全教育应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采取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请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普及讲座,要让学生一进入大学就接受安全教育,提高对实验室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实验规程,杜绝安全隐患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既是对个人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是一种良好责任感的体现。此时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是通识性的,针对化学类试验的共同特点进行。重点在于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1.2面向实验室的安全教育

不同实验室承担着不同的实验课程与实验项目,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安全要求。在通识性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学生在第一次进入某个实验室做实验之前,根据实验室的水、电、气的布局特点和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特殊要求,该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或实验技术人员要向学生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主要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范、注意事项和易出安全问题的操作环节及不当操作方式等。重点在于让学生熟悉该实验室的设备特点和环境特点,结合实验室仪器设备特点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及应急处理知识。1.3面向实验项目的安全教育在实际开始某个实验项目前,针对实验项目的特定安全要求,由实验指导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安全操作规程和所用设备及试剂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废气、废液、废渣的正确处理方式。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实验设备与试剂的安全操作程序、“三废”的正确处理方式以及一旦出现安全风险后的应急处理技能。从2016年4月15日开始,每年的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借此机会,可组织一些有特色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活动。除此之外,通过计算机网站、微信公众号、试验室安全手册等形式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试验室安全教育,也使学生能够有方便的途径查阅到需要学习了解的实验室安全知识。

2实验室安全教育形式

2.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就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其特点是对安全知识的介绍系统、全面,容易组织,受众面大。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全面、系统地了解实验室安全知识、实验操作规程、使用实验设备与实验试剂的注意事项,系统了解一旦出现问题后的安全操作要领及应对技能。课堂教学可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以讲座的方式进行。当然,课堂教学也可以穿插一些提问、讨论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学习了解试验室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结合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安全教育的方式,其特点是直观直接、印象深刻。针对一些典型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案例,介绍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实验室安全事故危害的直观印象,使其能够更自觉主动地学习安全知识、遵守安全规范。

2.3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一种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也可以看作是应急演练,模拟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后的应急处置措施及避险方式与避险技能,其特点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通过情景教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避免更大的危害和损失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应急预案是否可行和有效,并据此对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情景教学可以有计划地开展,每次针对一类实验项目、一类实验设备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也可针对应急预案中的某个处置方案进行。情景教学要认真设计,精心准备,要有严密的实施方案。既不能搞成娱乐化游戏,也要严防伤害学生风险的发生。

2.4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让学生近距离直观了解实验设备、实验试剂正确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步骤,避免因不规范操作甚至错误操作引发的安全事故。示范教学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指导老师演示,同学们跟着一步一步操作,主要针对实验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步骤,这对于学生准确掌握一些容易因操作不当引起事故的设备和试剂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技能,是非常必要的。以上几种安全教育方式,各有特点,各有功效,既可以在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教育形式,也可以几种教育形式交替进行。

3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

3.1实验室安全意识教育

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进入实验室的时间比较少,独立操作实验设备和实验试剂的机会也不多,实验室安全意识比较弱,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进入大学,会逐渐接触到许多的实验设备和实验试剂,包括一些操作不当会有较大安全风险的设备和试剂。安全意识不强是最大的安全隐患。[3]培养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是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首要任务,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无小事,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学生只有充分意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

3.2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

有了安全意识,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要想保障安全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在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环节,除向学生介绍一般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外,还应该根据实验室、实验项目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熟悉实验室的水、电、气等开关、节门的位置及实验设备的操作规范、实验试剂使用的注意事项,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防火、防毒、防水、防触电、防灼伤、防腐蚀等方面的实验室安全知识以及废气、废液、废渣的正确处理知识。

3.3实验室安全技能教育

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教育是为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验室安全,了解并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和操作程序,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试验室安全技能教育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避险自救能力,以备万一发生安全事故或意外险情时,能够沉着应对,利用平时所学到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有效措施防止险情的扩大,最大程度的降低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4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

2017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17〕2号),其中明确指出“高校要建立教学实验室的安全准入制度,对进入实验室的师生必须进行安全技能和操作规程培训,未经相关安全教育并取得合格成绩者不得进入教学实验室。”为保证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效果,保证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的实验过程安全和人身安全,学生正式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要进行安全知识考试,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以考促学。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通过后,发给实验室准入资格证,持有准入资格证的学生才能进入实验室。获得准入资格证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根据违规程度与造成危害的不同,扣掉不等的分数,扣满10分之后,撤销准入资格证,需要重新考试通过后,才能重新获得准入资格证。每门实验课的成绩,应包括10分的安全操作分。[4]如果在一门实验课中安全操作分扣满10分,该门实验课的成绩记为0分。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督促同学们平时注意学习安全知识、实验过程中注意学习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篇6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矿物加工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135-03

abstractLaboratorysafetyisanimportantcontentinlaboratorymanagement.Basedonanalyzingthemaininfluencingfactorsofsafetyandhazardidentificationinourmineralprocessinglaboratory,fromthreeaspectsofestablishingtheconceptofpeople-orientedmanagement,soundinglaboratorysafetymanagementrulesandregulations,strengtheningthesafetyqualitytraining,theapproachtokeepingthelabsafetyisexplored.

Keywordslaboratorysafety;managementpractice;mineralprocessing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1]。安全工作是实验室所有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有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才能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近年来频发的安全事故,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高度重视。武汉科技大学一贯重视实验室安全,全校相关部门每年定期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深化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及不定期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确保了校园安全。

1实验室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系统安全的3m理论,影响矿物加工实验室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人(men)的因素、物(material)的因素和环境(media)因素[2]。

人的因素人的因素在矿物加工实验室安全体系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

1)实验室使用人的因素。参加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或安全知识不足,如:实验流程安排有安全隐患;实验前不熟悉实验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实验过程中有违反操作规程行为;对实验环境的安全性能了解不全面;对所使用化学试剂或矿物试样的性质尤其是其毒副作用了解欠

缺;实验过程中疏忽大意,无人看守;责任心不强;等等。

2)人的管理因素,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严格执行;安全意识及安全知识教育是否足够;实验室安全设施及经费投入是否充分;等等[3]。

物的因素实验室中物的种类、数量很多,包括存放于实验室内的所有仪器设备、物品、化学试剂、矿物试样等。影响矿物加工实验室安全的物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参加实验人员使用和接触的仪器设备、物品本身的不安全状态或缺乏有效防护;电器设备安装不规范或线路老化造成的漏电;气体钢瓶、化学试剂或矿物试样本身具有的爆炸性、腐蚀性、放射性等危险性,参加实验人员在接触、使用这些物品时有安全隐患。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实验室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见影响矿物加工实验室安全的环境因素有:封闭的实验场所;存在有毒有害有放射性气、液、固体;高温、高压、高磁场环境;实验场所通风、照明不良,仪器设备摆放过于密集及物品无序堆放;实验室水、电、气、通风的安全状态;实验室门窗的防盗性;安全员的日夜巡查;等等。

2实验室危险源识别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只有辨识出危险源,针对危险源进行预防,才能有效控制和消除风险[3]。矿物加工工程实验室有下面一些危险源。

电危害实验室各种电器设备、电线、开关等漏电造成实验人员的电击伤害;使用高温炉等大功率电器设备;电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无人看守,线路故障或持续高温、干烧等可能引发火灾。

机械设备的危害实验室有破碎机、磨机、混合机、筛分机、大型选矿设备、高压反应釜等大功率、高电压、高速运转、高压力机械设备,如在使用这些设备时操作不当或违反操作规程,极易造成对实验人员的伤害。

化学试剂或有毒气体的危害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性化学试剂或气体钢瓶,如在保管或使用过程中不严格按要求操作,极易发生火灾、爆炸、毒害、腐蚀等安全事故,对实验人员及环境造成严重伤害。

设备损坏丢失的危害实验室线路故障或突然停水停电,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导致设备受损或不能恢复有效工作状态;实验室门窗防盗系统故障或监控不严,导致设备被盗,造成财产损失,影响实验室正常运转。

3矿物加工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

结合上述实验室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危险源,笔者建议矿物加工实验室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近年来,随着武汉科技大学矿物加工学科的迅猛发展,实验室规模及使用强度也在不断增大。为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对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高校采用eHS(envionment,Health

andSafety)管理,强调“风险防范”,同时也强调“环境保护,人员健康”,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这也成为国内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趋势和标准[4-5]。

在实验室安全体系中,人的因素发挥最重要的作用。人既是安全保障的主导者,又是安全保障的对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是在安全保障上将人身安全作为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矿物加工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安全规则制定过程中,自始至终考虑和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做到人身安全决定一切。其次是在安全保障中,人既是安全体系的维护者,也可能是安全体系的破坏者,充分开发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个人在实验室安全中的正面作用,消除反面作用[2]。

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职责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

1)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提高学生安全素质[6-7]。武汉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制定了校级《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检查实施细则》《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自主开发网上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考核系统,结合《实验室安全教育准入制度》,对学生安全教育实行精细管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实施,不仅提升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同时为学生进入工作单位从事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安全基础,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素质。

2)实验室规章制度。根据学校及学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矿物加工系制定了逐级管理、全员参与、责权明确、问责严格的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明晰了实验室管理者的安全管理责任及实验室使用者使用要求,并签订书面安全承诺书。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相关人员都要面临相应处罚[8]。这就避免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引发安全事故。

3)完善科研项目的申报制度。实验室日常本科生教学,使用仪器设备、材料、实验条件均可按计划配置,实验过程中全程有教师指导,安全风险相对较低。教师及研究生科研项目使用实验室时间长,工作量大,实验条件更为广泛,对实验室安全构成更大风险。

矿物加工实验室拟借鉴香港高校的宝贵经验,对将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的科学研究计划进行审批,完善科研项目的申报制度,尤其对于具有化学剧毒、易燃易爆、高温、高压、高运动速度、放射性、高电磁辐射等危险系数较大或矿样处理量大的科研项目,要将实验室安全作为项目申报的必备条件[6]。

强化安全素质培养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术水平低下,安全知识欠缺,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普遍问题[9]。矿物加工实验室大力加强安全教育,从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和安全知识三方面对所有使用实验室人员进行长期、多层次、多形式的安全教育[2]。

1)安全意识教育。学生的安全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获取的。通过安全政策的宣传、安全案例的警示、安全措施的认识和理解,使师生从思想上予以重视,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

2)安全责任教育。安全涉及面众多,关系到全体师生。通过建立安全责任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实验室的每一个人,做到人人关心安全工作,人人参与安全工作,增强安全保障力。

3)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包括理论知识宣讲和操作技能培训。香港科技大学将安全知识教育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健康、安全及环境处教授的各类普及安全原理课程,如化学安全、生物安全、机械安全等课堂或网上课程,学生完成培训及通过考试并合格后可获取合格证书;第二部分是有关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操作技能培训,讲授操作安全的细节。

上述相辅相成的安全教育体系,可以确保学生熟知所用物品的危害性及其防护措施,并具备安全操作的实践经验[8]。武汉科技大学矿物加工实验室借鉴香港科技大学安全知识教育经验,系统科学地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教育采取的形式有:1)发放学习资料;2)课堂教学;3)发现安全隐患即时教育;4)网络教学;5)使用安全标识[10];6)召开现场会;7)墙报宣传。

4结束语

安全是一项长期坚持不懈的任务,是全校实验室工作人员包括教职工和学生共同的责任,每个人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大意。安全工作必须警钟长鸣。

参考文献

[1]梁建国.实验室技术安全探索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9-11.

[2]黄桂兰,刘景全,刘石磊,等.实验室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7):301-304.

[3]张黎.高校建筑模型实验室的安全风险评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5):239-241.

[4]徐菊美,乐清华,雷明,等.aBet认证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6):294-297.

[5]阮慧,项晓慧.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4-7.

[6]阮俊,金海萍,李五一,等.提高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参与积极性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72-174.

[7]王国强,吴敏,斯舒平,等.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80-181.

[8]关继祖,俞宗岱.香港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1-3.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篇7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注意事项理论基础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83

高中化学很多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实验教学法是高中化学教师进行教学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实验法的优势就在于给了学生直观认识和感受化学知识趣味性的机会和可能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这三个方面。化学的很多知识,例如各个元素与氧气反应的公式、颜色的变化、气味的不同等等都需要学生识记。仅仅依靠教师在课上通过语言描述,并不能使学生的记忆达到最佳的巩固。实验的方法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实验法因为涉及到一些教学设施、教学场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问题,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注意的事项有很多,包括学生的安全问题、学生的理论基础、每一名学生的参与度等等。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也认真总结和广泛搜集了一些高中化学教师高效进行实验教学的心得和经验,在这里尝试性地跟大家进行分享和交流。

一、理论教学为先

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我们: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在化学实验中,足够的化学知识储备是支撑实验的基石。1.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那么,我们的学生很难在实验中取得最大的收获。所以,当我们预备把下一次的授课以实验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先确保学生掌握了足够的相关化学常识。这不仅是对学生安全负责的表现,而且也是实验高效运转的最佳保障。学生如果在实验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化学知识的话,很容易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也会导致学生不必要的负面情绪的产生。2.既然事先所讲的知识是为了下一节实验课做准备,那么,我们也要注意加强所讲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以务实实用为首要标准。实践的检验可以帮助我们的理论更加的丰满。首先,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实验教学经验,事先重点标注出学生以往容易出现错误的实验步骤,在相关的知识点上多讲、重点讲,甚至再三地强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其次,也要准备一些简易的观赏性强的教学课件,在学生亲自做实验之前就给他们进行实验的演示,确定学生吸收到足够的间接经验。总之,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基础是高中化学教师成功开展一堂实验课的重中之重。

二、从旁耐心指导

有的教师认为,化学实验课是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因此教师就不需要做什么了。这种想法明显是有待商榷的。由于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毕竟是有限的,而且,虽然学生在实验中是学习主体的地位,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教师要发挥教学主导的作用。没有化学教师在一旁耐心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并不具备顺利完成实验的能力,或者我们可以说学生们的实验效率是不高的。在学生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到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依次的观察、交流和指导。尤其是在学生需要教师的时候,我们要在第一时间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课下的时候,我们经过与很多学生的交流都发现,学生在教师手把手的指导下更加有安全感,因此,他们更喜欢和教师一起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成长。除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之外,化学实验中很多的奥妙学生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和探取,需要教师在一旁的启发。实验的过程其实就像是一场探险,就像是一部精彩的电影,电影中的很多镜头、很多角色的布置都有导演的深意和寓意在里面,教师就是那个揭开谜底、帮助学生完全理解奥妙的解读者。最后我们需要澄清的是,我们耐心指导学生顺利进行试验并不是不重视学生的独立能力,而是强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的过程,我们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学生自主独立地享受整个实验的过程。总之,化学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的角色定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灵活随机的。我们要在培养学生独立实验之前给学生最耐心最充分的指导和帮助。

三、时刻注意安全隐患

实验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一不留神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安全问题。我们

常常强调: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安全问题无小事,对于学生来说,健康是学习的本钱。化学实验中因为涉及到各种仪器设备,也大大增加了出现各种安全隐患的风险。高中化学教师针对这一教学现实,首先就应该时刻将学生的安全问题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学生由于进行试验的经验不足,对自身的保护意识和能力都是比较差的,需要教师的时刻观察和注意,防患于未然。万一出现了学生受伤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冷静及时地处理好当时的情况,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采取适当的救助方式。当然了,教师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要保护好班上的每一名学生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因此,我们认为,教师提醒学生自己主动关注安全问题也是非常必需的。总而言之,学生的安全事项无小事,教师要未雨绸缪、充分考虑一些必要的因素,保证学生在提升化学实验能力的同时,安全、快乐地学习、生活和成长。

四、强调人人动手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篇8

各级医院的检验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的主要场所,同时是患者各类标本(血液、体液、尿液等)的集中场所,这些标本可能携带有各类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是主要的污染源和传染源所在,也是造成医技人员职业感染的主要因素。而且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高,艾滋病感染者也逐年增多,这些都给检验科医技人员造成了威胁。调查显示,实习生是发生职业感染的主要人群之一,这可能与实习生的工作经验、基本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心理素质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缺乏,不懂得个人安全防护有关。因此,在校学习期间要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使学生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在以后的实习和工作中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降低感染率。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方式

由上可知,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已成为医学生尤其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一)在基础课程学习中增加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开始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这时就必须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内的规章制度(不穿工作服严禁进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喝饮料、吃零食等),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并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以后的实验课中不断得到强化。

(二)在专业课学习中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进入专业课学习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逐渐接触到血液、尿液、痰等标本,同时标本中的未知生物危险因子也威胁到学生的安全。因此,带教教师要以身作则,反复强调进入实验室时要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章制度,加强生物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传授学生标本采集处理的注意事项,使其正确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对于实验室废弃物(如注射器、血液等)的处理,要按照实验室的规定进行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同时,要做好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工作。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

(三)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进行系统教育。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主要立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规范化实验操作技能和相关法规,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水平。针对医学检验专业操作要求较强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未来岗位的特点,尤其是要增强学生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的意识,加强个人生物安全防护。对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系统教育,使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及处理相关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增强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从而有效降低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

(四)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强化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要尽职尽责,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帮助学生熟悉操作技能,提高对锐器伤、标本污染、气溶胶等职业感染因素的认识,掌握安全防护措施。同时,还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题讲座或培训,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加深生物安全认识,培养、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三、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保障措施

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在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措施加以保障。

(一)提高教师对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重视。我国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可能会有一些困难,这就需要使教师认识到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取得共识,从而更好地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二)建设规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医学院校实验室最低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是一级、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但现有的医学检验教学用实验室建成早,实验室设计不规范,不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因此,需建设规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只有具备了规范的实验室,才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同时也是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基础。

(三)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高职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其学习知识主要来源是教师,因此,要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要在校内教师中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使教师掌握全面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在专业课和其他基础课程中融入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可以选择有生物安全实验室科研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参与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教学,并安排他们参加一些“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班”之类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篇9

关键词: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a)-0113-02

当前我国高校注重教研及教学需要的情况下,设置了科研实验室,支持教研及教学。但是,在良好设置科研实验室的同时,还要注意保障科研实验室安全,否则将有可能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就以化学科研实验室来说,化学科研实验室中存有多种化学品,如若化学品存放不合理、实验室清洁不到位、实验室温湿度控制不佳等,很可能引发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1]。所以,为了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化学科研实验室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强化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监督、控制化学科研实验室的方方面面,如此可以保证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

1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参考与分析国内高校化学科研实验室日常应用与维护实际情况,确定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科研实验室安全事故难以预测

化学科研实验室内所开展的大多数实验活动都属于探索性研究,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未知,存在多大程度的危险性也无从知晓,这使得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安全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化学科研就是一种探索未知的科研活动,科研人员需要经过不懈努力、多次尝试,逐渐了解化学现象,逐渐得出结论。所以,在化学科研实验室所进行的大多数化学科研项目都是难以预测其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1.2未统一管理研究生科研工作

以往,在化学科研实验的过程中,有指导老师负责带领学生进行化学科研,因为每个指导老师所带学生较多,根本无法在学生进行化学科研中做到面面俱到,正确、规范指导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或安全防范等,加之一些学生的安全意识较低或存在侥幸心理,致使化学科研实验室中偶尔也会出现安全事故。而在今时今日,教育领域注重培养全能型人才的情况下,在化学科研实验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往往开放化学科研实验室。但是因为一些学生相关知识掌握不扎实或基本技能不强,使其在化学科研实验室中难以安全、合理、规范地进行化学研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2]。总结来说,无论是以往还是现今,化学科研实验室应用过程中都没设定统一管理标准来约束、监管学生,从而加剧了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隐患。

1.3实验室调整改造频繁

化学科研实验室调整改造频繁,同样会加大实验室危险性。而综合分析国内一些高校化学科研实验室管理情况,确定有一些高校为了能够更新科研项目或引进人才,加强校内基础建设,如,化学科研实验室的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所造成的线路破坏、通风设施破坏等将成为安全隐患;化学实验室改造中频繁移动化学试剂、仪器设备,也容易使化学品变质或受潮,给实验室带来安全隐患。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更好地进行科研项目,积极引用仪器设备,致使实验室内高温高压的仪器设备较多,这同样会加剧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危险性[3]。

1.4危险化学品种类较多

不同于基础化学实验室,化学科研实验室所存放的高危险性化学品较多,为更好地进行化学科研项目研究提供材料。但因为易燃易爆、强酸强碱等高危险性化学品较多,化学科研实验室必然存在较高的危险性,一旦高危险性化学品爆炸或燃烧,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因为多种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加剧了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危险性。

2强化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针对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情况,强化安全管理,使之能够对实验室进行方方面面的监管与约束,尽量规避安全隐患,必然能够提高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性。那么,如何强化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呢?

2.1对化学科研实验合理布局安排

针对以往化学科研实验室改造频频,且仪器设施放置不合理的情况,笔者建议重新规划实验室,正确布局与安排,实现化学实验室区域化、规范化、合理化。在布局方面,则是根据实验室功能及实验特征,将实验室划分为实验区、理化分析实验区、化学品存放区、仪器设备区等,如此可以分区域地监管与保护,降低安全隐患存在的可能。针对实验室的安排,首先是考虑仪器及化学品存放、应用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室电线、水管等基础设施的布设。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安排大型仪器设备的放置及各种化学品的存放[4]。

2.2制定完善的、细化的安全管理制度

考虑到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较多,且具有一定难度,在制定完善的、细化的安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强化以下几方面。

其一,实验室行为规范管理。基于对以往化学科研实验室中学生日常行为,提出规范的、合理的行为管理,如,穿实验服,佩戴防护镜及手套,化学试剂规范应用,化学器皿及时清洗等。

其二,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因为实验室存在较多高危险性化学品,为了避免因化学品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所制定的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中应当明确说明化学品从存放、应用、回收等方面的要求[5]。

2.3强化实验室相关安全教育与培训

针对很多学生安全实验意识不强及科研不规范的情况,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并使其能够规范地进行化学科研项目,提高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性。具体的做法如下。

其一,加强化学品、仪器设备规范操作方面的培训。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化学品,正确操作仪器设备,应当开展专项培训活动,重点讲解各种化学品的应用;各种仪器设备的功能及操作等方面内容,强化学生知识水平及基本技能。

其二,强化安全意识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案例培训、情景式培训、安全技能竞赛、安全讲座、安全演练等,不断地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使学生在化学科研过程中能够时刻注意安全操作仪器、安全使用化学品等[6]。

3结语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诸多高效化学科研实验室均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对此,应当通过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合理布局安排实验室、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强化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为使化学科研实验室长期安全应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篇10

引发实验教学安全事故的因素有2个方面,即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的,其事故比例高达98%[6]。结合实验教学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大体有如下一些原因。(1)缺乏超前意识,实验安全准备不充分。有的实验教师缺乏安全管理超前意识,实验用品准备遗漏或不足、设备仪器故障未提前排除、安全防护准备不到位,造成实验教学现场混乱,影响教学秩序,引发安全事故。有的实验教师不做预实验,没有提前发现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这些问题,并加强在实验过程中安全重点环节的防控巡视检查。(2)实验教学项目的风险评估不足。风险评估不足,对实验项目安全特点不清楚。实验教学项目风险评估内容包括:①实验项目在教学过程中的安全特点;②学生安全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③学生分组情况及其管理难度;④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熟练程度;⑤实验教学环境安全匹配情况,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难度等。只有对实验教学项目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才能制定有针对性安全教育、安全管理措施和应急方案。但是,很多学校仅靠教师经验性的一些估计代替风险评估,对实验教学过程中安全特点认识不全、管理重点不清、监督不够,没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3)师生安全意识不强。师生安全意识不强,在实验教学过程的随意行为、不经意行为和无知行为,引发实验教学安全事故。①对学生安全教育不重视,学生不了解各种实验用具用品对人、财产的伤害和环境污染的安全特点;②参与实验教学的师生,没有充分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保证实验教学安全的前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动作随意;③实验教师没有严格制度、督促检查、及时提醒;④实验结束后仪器工具收放不当,对实验产生废弃物和剩余物质处理随意等。(4)教师质量意识不强。有的教师因害怕出现教学安全问题,就不顾实验教学质量。不是想办法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精心进行安全准备、引导学生科学规范操作,而是不让学生动手实验,保证“绝对安全”。教学组织“走过场”,上课就是教师演示,学生无序围观,或者减少实验项目,只让学生操作一些简单的“安全的”实验内容。据了解,有学校机电类专业的学生,从未亲自操作过“强电”类的实验。如此“防”着学生的安全防护,会因组织随意,课堂无序,“防”不胜防而发生事故。(5)课堂安全管理智慧缺乏。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对象和实验操作对象极其复杂,包括对学生、教学内容、设备仪器、实验耗材等,可以是无生命的物件,也可以是有生命的微生物、动植物和人类,本身就有着潜在的危险。作为实验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精湛的教学方法,还要有高超的课堂安全管理智慧,运用教育机制,应对多变的教学安全问题。如果仅是机械地处理,会延误问题处理的最佳事机,造成教学现场混乱,引发安全事故。(6)消极情绪影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消积情绪,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精神紧张、性情无常或过度亢奋等,往往使其安全意识淡漠、精神涣散、意识麻痹冲动、动作变形、操作任意等,这是导致实验教学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7]。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消极情绪的影响因素主要有:①部分学生认为实验都是危险的,特别是在一些生化实验、爆破实验以及大型机械操作实验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紧张害怕、动作僵硬;②实验教学环境中的光线、空间、色彩、声音等都会影响人的情绪,比如光线刺眼或闪烁不定、空间拥挤、噪音等,都可使人心情烦躁,情绪不稳;③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带有心事,学生之间冲突,师生之间关系不良等,都造成师生消积情绪,观察力、注意力下降。(7)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实验管理制度大多是针对实验室而言的,缺乏针对具体实验项目教学过程的安全管理制度,比如,针对实验项目安全特点的安全教育、操作前安全准备、操作过程安全检查、应急处置和结束检查制度等都需要制定或完善。(8)课堂环境因素。课堂环境因素有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特别是实验操作台、设备排放缺乏科学性,影响操作动作;实验学生人数过多,分组不科学,走动随意,课堂教学秩序混乱等人为环境因素更容易引发实验教学安全事故。当然,课堂自然环境引发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比如空气温度、温度可能会引发某些实验药品发生燃烧、爆炸等。

2实验教学安全管理系统化建设与实践

2.1实施风险评估,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

针对每个实验项目的安全特点进行风险评估,加强实验教学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内容包括:(1)实验教学安全操作标准化。制定每个实验项目的操作规范,实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2)实验教学安全运行标准化。以实验教学安全运行为目标,制定实验教学安全过程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执行。包括教师预做实验、学生实验准入、实验用品准备和领用、课堂管理、学生实验准出等标准。(3)实验教学安全设施标准化。实验室用水、用电设施的规范,实验教学设备及各种附件完好[9],实验室布置布局要合理、整洁卫生、通道畅通,安全标志齐全、醒目直观,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齐全可靠,性能良好[10]。

2.2加强安全教育,实施学生实验教学准入制

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可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或通过网络在线自主学习,清楚每次实验课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和安全防护技术,熟悉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步骤,参加安全考试合格,方可获得进行实验教学的资格。研发实验教学安全准入考试系统,将学生在实验和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具体实验项目操作规范、各种常用实验方法等相关信息予以汇总成“实验教学安全题库”,并开发与“实验教学安全题库”相配套的安全准入考试系统,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完成对实验教学安全知识学习和考试[11]。学生实验教学安全准入制,还包括另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求学生签订安全责任书,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管理,明确在安全管理上的责任和义务;二是根据具体实验项目安全防护要求,穿戴整齐,经检查符合标准后,方可进入实验课堂。

2.3规范实验教学运行,充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加强课前检查,充分做好安全准备工作实施课前安全检查制度,教师在课前对各类实验教学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拒绝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无安全认证的实验设备、器材、工具和劳保用品。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检查基本内容各有不同,以电工类实验为例,包括:通电设施的绝缘,电阻是否合格,保护装置是否符合标准,保护接零和接地是否正确、可靠,实验平台的照明灯、工作灯、信号灯是否齐全,电压安全是否采取了其他安全措施,电气设备、部件和线路板的安装、连接、定位是否清楚、合理、安全等[12]。预做实验,掌握实验项目安全特点实行教师预做实验制度。实验教师课前预做每个实验,掌握其安全特点,发现或预测实验教学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并查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验前将安全重点告知学生,在实验中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及时提醒,及时纠正,并加以详细指导。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完善实验课安全防护管理严格执行实验教学安全运行标准,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第一,严格执行实验教学准入制,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学生不得参与实验教学;第二,配备2名以上指导教师,实行课堂安全巡视制度,有效地控制和约束违反规程或危险性的动作;第三,每个实验项目结束,进行组间安全评比和安全总结点评等,评比和点评记录在案,作为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依据之一;第四,严格执行课堂准出制,学生必须按规定对实验仪器设备整理归位,对实验产生的废弃物按规定进行安全处理,做好清洁卫生,才能获得实验成绩,方可离开实验室。做好应急预案,高效处理偶发事故针对实验课堂教学制定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内容:(1)对各实验教学项目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对实验教学课堂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处理原则和操作程序;(2)由师生共同组成的应急预案小组,明确每个师生的应急职责和响应程序;(3)对课堂应急小组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全体学生应急演练。实验教学过程中,一旦出现危机,教师应当机立断启动应急预案,高效处理,使其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2.4倡导安全文化,构建和谐实验课堂

倡导实验教学课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实验教学环境[13]。师生共同努力,把符合实验教学课堂特点的安全管理思想和价值观念,通过制度保证、物化形态体现和精神文化渗透,使之成为大家的共识,并逐渐内化为大家共同的信念和追求,对置身其中人员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化影响,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自觉安全行为,形成一种自由、热爱知识、追求真理、敢于创新而又是平等和谐、层次高雅、轻松自然的实验教学安全文化氛围,有利师生积极情绪产生,保障实验教学安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14]。

2.5努力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

建立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教学组织能力强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做好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15]。学校加强实验教师及实验室管理员岗位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课堂管理智慧,营造实验教学课堂安全文化,做到人人皆知,形成和谐文明的环境。

2.6实施检查激励机制,防患于未然

通过风险评估,制定实验教学安全管理标准后,即形成检查制度。对实验教学安全隐患,特别是安全重点环节进行检查监控。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各级责任人,以自查和互查、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方式,做好监督检查记录,及时发现问题,防患未然。学校成立教学督导组,按照实验教学运行安全标准,深入实验教学课堂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及整改结果作为部门或个人年终考核和奖惩的内容之一[16]。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