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十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十篇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6:44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篇1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权益保护工作,关系青少年健http://康成长,国民素质的提高,也是事关新疆能否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新疆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尤其是2011年以来相继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打击拐骗、操纵新疆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等专项行动,切实保护了我区各族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在2011年7月召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会议暨新疆流浪未成年人社会融入专题研讨会议”上,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通报的数据显示,近3年来,新疆未成年人犯罪整体呈略下降趋势,但与5年前相比,全区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全部犯罪人数的6%,说明近年未成年人犯罪整体是上升的。另外,新疆位于反分裂斗争的前线,“三股势力”将目标瞄向青少年,教唆一些青少年参与分裂破坏活动,2009年的“7.5”事件涉案人员中青少年占据不少数量。究其原因,青少年法制教育缺失是重要因素之一。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新疆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更加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了进一步增强。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新疆普法工作中青少年法制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薄弱环节:

(一)一些地方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学校、家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然而,当前不论是各类学校,还是社会各方面,甚至是一些学生家长,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轻德倾向,忽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二)在校生的法制教育还不完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制宣传教育条例》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教学大纲和教育特点,保障法制宣传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同步落实。”但是,一些学校离“四落实”还有一定差距,法制教育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一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缺乏独立系统具有内在连续性的法制教材;二是教时没有统一的规定和可靠的保障,有的要挤占思想品德课时间进行法制教育;三是普遍缺少法学专业教师,法制课教师多数由思想品德课或政治课教师兼任;四是对法制教育“四落实”考核缺乏较完整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三)青少年法制教育体制还不健全。青少年法制教育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学校、家庭、社会各部门之间尚未建立完善、科学的联动合作机制。表现在,虽然很多部门都参与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但在更多情况下,各部门是按照本部门的需要,根据本部门的计划各自进行;目前多数中小学的法制副校长队伍都进行了充实调整,但大多都是由当地公安派出所的干警担任,小学聘请的法制辅导员一般也是由所在乡镇的司法助理员兼任,因此受到自身工作职能、课程时间安排、法律知识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四)法制教育的形式内容还欠丰富。目前开展的法制教育大都以讲座辅导的形式开展,少数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辅以电教片、挂图、展板等,法制教育的内容基本上为交通安全、消防知识、健康卫生、反对邪教等,从小学生到高中生,大都没有区别。

(五)缺乏少数民族文字的法制教育教材、读本和网站。强烈建议尽快更多地编印科学的、内容规范的、符合青少年需要的、通俗易懂的法制教育教材、读本,开办诸如《天山网》法制频道、《新疆法制报》、《法治新疆》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字版网站,使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方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

二、几点建议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地区,更重要的是反分裂斗争的前沿。我们应当根据青少年的习

转贴于http://

惯、爱好,不断创新载体方法、丰富内容形式、突出重点热http://点,努力提高青少年学法用法的兴趣,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要引导青少年知法懂法以保护好自己的权益,避免被别人恶意利用。当前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应主要突出“三性”、做好“三个结合”、坚持“三个强化”、实现“三个创建”。

(一)突出“三性”

第一,突出针对性。紧紧围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新疆“三史”(即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教育,“四个认同”(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教育。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学生对象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对小学生侧重进行法律启蒙教育,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的好品德;对中学生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对于大学生着重进行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教育,培养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具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重点进行法制教育,抓好个别教育,促其思想转变,矫正其不良行为,达到以个别教育普遍的目的。

第二,突出实践性。用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图片、影像、演讲、辩论以及模拟法庭、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收看专题法制电视栏目(如中央台的《今日说法》、《法制在线》),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法制教育活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深刻的法制教育。同时,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把法制教育同悠久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

第三,突出综合性。一是将法制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及各项课外活动之中,使他们掌握的法律知识更加全面;二是广泛开展道德品质、法律法规、健康卫生、交通安全、诚信守信、革命传统、“八荣八耻”等教育,使青少年做到通情达理,知法明义;三是把学雷锋活动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他们自觉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

(二)做好“三个结合”

第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一是开展“律师进校园讲课”活动,组织律师、普法讲师团成员、骨干教师定期到学校、社区上法制课;二是举办专题讲座,重点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等法律知识;三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写听(观)后感、法庭现场观摩等活动,增强青少年学法的主动性,加深其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提高普法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灵活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一是组织开展服刑人员“现身说法”警示教育活动,让青少年认识到法律是不可侵犯的,好好珍惜自己的前途、珍惜家庭亲情与自由,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人生的路需要自己把握选择;二是组织开展法制书画、法制演讲、法制征文、法制动漫制作等多项比赛活动,激发青少年学法的积极性,增加普法教育的吸引力。

第三,传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一是举行青少年法制巡展。专门制作配有法制宣传漫画的图板在各学校巡回展出,内容丰富,生动直观;二是开展“法制电影进校园”活动,选购系列青少年普法影碟进校园巡回播放,通俗易懂,效果明显;三是推出网络法制教育。利用主流网站,开设包括少数民族文字的法律知识栏目,搜集张贴有关青少年权益的案例,拓宽普法渠道,扩大覆盖面;四是开展“四进万家”(即绿网进万家、法制进万家、安全进万家、道德进万家)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做遵纪守法好公民。

(三)坚持“三个强化”

第一,强化课堂教育。一是在教材设置上,除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内容外编写必要的(以初、高中生为主要

转贴于http://

对象)补充教材,如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等内容;二是对课时要有明确规定,以确保教育所需;三是初、高中包括职校要加强引进法学专业教师并进一http://步加强完善各类教师的法律专业培训;四是把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纪律等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达标等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五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学法活动,如校外法制宣传活动、“青少年法律志愿者”活动、争创“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在实践中增长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第二,强化立体教育。一是认识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是成立家庭教育群众性组织。学校、工、青、妇,关工委、社区等与青少年教育密切相关的部门联手,将每一个有未成年人家庭纳入到这一组织中来,给予家庭教育以规范化指导、检查和督促,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具有一定刚性意义的家庭教育监督机制。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论坛”等形式,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同时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要经常与学校、老师沟通,双方互相配合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第三,强化社会教育。一是以预防违法犯罪为中心,帮教活动并举,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二是法制教育和文化补习并举。笔者在调研时发现,有一些乡镇为闲散青少年举办了高中文化补习班,如果结合开展法制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法制教育和就业培训并举。在法制教育中突出劳动、安全、合同、税收、工商管理等学习内容的同时,有条件的可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或在就业方面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四是对刑释解教青少年做到帮教和安置并举,通过教育和服务,防止他们重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四)实现“三个创建”

第一,创建“平安校园”。建立学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联合开展“深化平安建设大排查、大调处”、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火灾隐患大检查、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对校园及其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综合治理,结合治理工作重点宣传治安、消防、道路交通、饮食卫生、禁毒、宗教事务管理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创建“平安校园”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取得其他各项荣誉的前置条件。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青少年;人格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一、基于青少年人格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的同时,许多舶来的低级趣味的文化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随之进入我国,并随着媒体、网络和社会现象在青少年中形成了许多不良的思想影响。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思想发育的关键时期,思想不成熟,对消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辨别能力差,许多校园里弥漫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腐蚀了青少年的思想,并有可能导致青少年的学习退步,人生态度消极甚至引发不良的犯罪行为,形成大批性格扭曲、人格低下的青少年,严重影响了我国青少年教育的教学质量和青少年的人生发展。因此,有必要在青少年中实施人格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重视青少年的人格教育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灵魂塑造工程。

二、基于人格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用人格教育的方法引导青少年形成合理的价值观念

教育的职能是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启发人的本能,使之成为人格健全、知识能力和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人。人格教育作为塑造基本道德品质的核心教育手段,在青少年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在人格形成和稳定的关键时期,把握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接受后天的教育与学习,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路线和思想,逐步形成健全的具备社会价值的人格。

2.用诱导式方法引导青少年的人格教育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思想动态和波动较大,针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采取合理的方法。由于青少年的叛逆思想比较普遍,在青少年人格教育过程中,应当采用循循善诱的诱导式教育方法,教师应当以诱导和牵引为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建立良性和健全的人格,反对用简单粗暴式的强制手段对青少年进行人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形成合理的健康人格教育机制

开展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向微观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开展心理教育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美德袋”的模式困境。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联系人格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

4.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人格教育体系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正确的育人导向,弘扬良好风气,为健康人格的形成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学校要深化教育改革,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人格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

总之,针对青少年的基于人格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少年的青春发育时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当根据青少年的性格特点用合理的教育手段对青少年进行科学合理的人格教育。

参考文献:

[1]舒燕芳.从消极到积极:帮助学生调节消极情绪案例一则[J].班主任,2009(10).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221-01

在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充分注重人性、与时俱进,关键要努力探索在当前大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下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确立应时、应势、应人的科学施教方法和内容,使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摆脱空洞和教条式的说教,更为契合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落后

当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能认清青少年运动员的接受心理,在遵循训练、育人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尊重青少年运动员的主体意识,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构建和完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而往往是将德育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仅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行为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规范,忽视了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致使运动员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严重影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待于完善

受到社会进步、经济腾飞、文化繁荣的影响,社会的包容度日益增加,人们的民主意识显著增强,这些变化折射到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与青少年运动员的生活之间的差距在逐渐拉大,过于注重教练员的主动作用,青少年运动员的想法往往难以得到有效地表达,这不仅仅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行为修养的提高,同时还影响青少年运动员主体性的发挥。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改善

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说教和开会的形式进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对运动员进行直接灌输,往往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仅仅是通过理论进行教育,难以解决当前运动员生活中和训练中的实际问题,忽视了运动员之间的差异,导致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

青少年运动员作为生力军,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和运动员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好地适应当前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应当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创新开展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首先不能一味的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差异,而应当切实考虑到青少年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就青少年运动员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每位青少年运动员的不同潜质得以充分发挥。其次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注重营造良好的外在和谐氛围,给予运动员充分的人文关怀,从而增进教育双方的情感交融,从心理上拉近双方距离,逐步引导青少年运动员提高认识。第三要充分尊重青少年运动员的独立人格,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力,引导其进行独立自主的观察和思考,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中,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体育事业相同步的原则。由于体育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很多经少年在技术和经验方面都较为缺乏,这对于他们参加各种赛事来说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学生缺乏自信、乐观的体育精神,很容易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与当前体育事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相结合,对青少年运动员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他们思想和心理的不断成熟。另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科学训练理念的不断深入,所以要保证体育训练的科学性,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加强训练内容科学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结合当前运动员的思想政治现状进行教育,及时发现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运动员的素质问题。由于当前青少年运动员人数逐渐增加,不同的运动员和不同行业的运动员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需要发挥运动员的主体作用,改善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运动员不能仅仅是一味的被动接受,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通过一些实际行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篇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同样明确: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在教育,法治思维的方式和法治信仰的形成关键在学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将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从一开始就根植于每个孩子的头脑深处,让法治素养伴随、滋润他们的成长。

一、法治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法治教育是指通过对公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依法治国”方略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和发展公民法治意识及其用法治意识指导自己行为的一种活动。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就是要培养其在法律及与之有关的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把现代法精神内化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让青少年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成为具有法治意识的公民。

作为未成年人,其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更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仅事关现代合格公民的有效培育,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事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法治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在对青少年的教育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道德教育,才能树立起坚实的遵纪守法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法治教育,才能强化道德的约束力。

2.坚持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和统一,法治教育也不例外。开展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要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治理念。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三贴近原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应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识能力,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要适应其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采取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使其形成与其年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法律素养和运用法律手段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开展法治教育是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实现依法治国的有效路径。青少年法治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它具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所以在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有效地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形成全民法治教育的合力。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将法治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教学渗透法治教育,在学科教育的过程当中,向学生渗透一种法治思想。利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思想品德(政治)、历史等课程及其他课程当中渗透关于法治、规则方面的教育内容。如小学六年级“百分数的应用”中有“纳税问题”,学生在学习税率计算的同时,教师可以渗透进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纳税,诚信做人”的道理;在思想品德课上通过开展案例分享、时事评论等活动,作为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一个平台,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与各种专题教育活动相结合。法治教育是一项时间跨度很长的教育活动,在开展中小学法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专题教育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比如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各种集会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法治安全教育;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期间开展围绕以学习、遵守宪法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在3月15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通过长期的、反复的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法治意识。

3.创新形式开展法治教育。正如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一样,法治教育也需要贴近青少年的生活,让抽象教条式法律知识变为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在美国费城的宪法中心,宪法宣传片可以拍摄出令人动容的史诗大片水准,宪法发展史中的事件和人物也可以设计成各种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的游戏。因此,中小学法治教育应当创新教育形式,如组织学生收看、收听法治宣传片、法治电影和法制专题节目等,使中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法律潜移默化的熏陶,实现法治教育的目标。

4.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法治教育。通过开展一系列贴合学生实际、近距离接触法律的体验互动式校外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如组织小学生参观人大、法院等单位,参与旁听法院案件审理,使其了解法律规定的不同国家机关的职能;组织中学生参观律师事务所、公安局等机构,开展模拟人大、模拟法庭等法治实践活动,通过近距离接触法律案件,使学生置身真实的法治环境下,带给他们直观的冲击,使其心灵上受触动,进而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和内化法律知识。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篇5

学校是普法教育的主阵地,青少年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对象。多年来,我校按照上级普法规划的要求,把普法教育纳入工作计划,摆上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地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校今年以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抓好在校学生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树立起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意识,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教育强县的顺利实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继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接班人的重大问题。

因此,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求各校要站在科教兴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教育强县的宏伟目标,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出发,在总结以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法制教育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做好总体规划和分年度计划,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做到法制教育始终不断线,抓紧抓好,精心组织实施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研究、检查,针对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

二、突出重点,普遍开展

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我校紧密结合全县“四五”普法近期目标,把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摆上重要位置,突出“三个”重点,提出“六项要求”,全方位展开工作。

“三个重点”。一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有关加强法制建设的指示精神、“四五”普法规划要求,以开展法制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为重点,积极主动的密切配合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和作用,按照《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二是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在校期间懂得并掌握公民应知必会的基本法律常识。 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有关法律基本知识为基础,充分利用“四五”普法专用的《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等普法教材,重点普及《宪法》、《国旗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刑法》,侧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交通法规、治安条例、禁毒(烟)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法规等与青少年学生生活、成长密切相的关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同时,经常开展《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的行为教育。三是系统内行政干部、教师,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不断增强法制观念,着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治校方式和治教方式的转变,深入学习、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做到灵活自如的学法、用法、教法,自觉维护法制的统一与权威。

“六项要求”。一是各校必须将法制教育课程纳入德育教学和必修课计划,每周必须安排一课时法律专门课,挑选具备较高法律意识和自律品质、有较扎实和较全面的法律知识的教师任课,为确保教材的严肃性、准确性、针对性,还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征订由教育部负责组织编写的普法专用教材《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真正做到教学有计划、学习有教材、课时有保证、任课有教师。二是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准以思想品德课、政治课取代法律专门课,在相关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避免成人化和公式化。三是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依托课外活动基地开展法制教育,利用少年法庭、法律援助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加强指导与交流。四是在抓好法制教育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并实施年度依法治理工作计划,落实依法治校、依法治教。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实行工作责任制目标管理,围绕普法、教法、执法、用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等环节逐步实现;依法治教,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切实把学校工作纳入法治管理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各项措施,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切实保证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五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四五”普法期间我们力争将所有法制课, 思想品德课老师轮训一遍。同时,高度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要求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宪法、基本法律知识及教育专业法,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成为学生的榜样,除学校日常法制教育外,各科教师还应结合教学进行相关的辅助教育。并把法制教育作为广大教师培训、进修或继续教育的必修课和考核的主要内容,要使全体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教法等各方面都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六是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实施了“一校一个法律明白人计划”。各校从实际需求出发,从政法机关聘请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部到校兼任法制副校长和“法律明白人”,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1〗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篇6

论文关键词:荀子养成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

一、荀子养成教育方法的内容

荀子积善成德的养成教育法,也就是苟子所说的:“注错习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积也;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在苟子看来,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可以养成习惯,习惯可改变人的本性、思想和素质,良性的积累可以“跛鳖千里”、“丘山崇成”,而恶性的积累则会导致“江河可竭”、“六骥不致”。因此,荀子积善成德的养成教育方法注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学生良性的积累,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在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同时又要注意防微杜渐,防止恶性积累,养成“圣人”般的高尚品德。荀子养成教育方法以“性恶论”为基础,以“成圣”为教育目标,以“积和靡”为本质内容,更注重自我的反省和环境熏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荀子养成教育方法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

1.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单向灌输为主,学生对道德准则和规范只限于书面的记忆和理解,并没有深入实践考察,造成他们知与行脱节,进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完善与否的标准,教师们更多地强调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全盘、机械、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道德心理与道德能力的培养,不能使这种道德准则和规范真正内化为学生实际的行为和习惯。审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强调知识灌输,忽视道德素质、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目标的实现,忽视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强调制度的约束,忽视学生自律能力的提高等等。我国德育教育面临着种种矛盾:一方面呼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强调的却是文化素质的教育;一方面无时无刻不在强调德育的地位,另一方面德育不过是在课堂教育中稍稍加以落实。上述这些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道德情操、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荀子养成教育方法的优势。

荀子养成教育方法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而且更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具有可操作性,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苟子养成教育方法是一种以“克己自省、迁善改过的修身自得”、“身体力行、躬行践履的实践示范”、“循序渐进、积善成德的持续培养”和“环境渗透、制度规约的熏陶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苟子的教学实践中,强调对立与统一,反对将矛盾双方的任何一方面作孤立的绝对的强调,既坚持人性本恶,又重视化性起伪;既坚持积善成德,又注重持之以恒;既坚持理论学习,又凸显躬身实践;既坚持制度约束,又强调行为自律;既坚持人本观念,又重视客观环境。苟子在长期的实践中提炼出的养成教育方法主要在于解决德育基础化问题。

3.荀子养成教育方法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是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青少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是否能健康成长又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优劣。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注重养成教育的传统并未过时,批判性地继承中国养成教育传统的精华,对于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大有裨益的。因此,用苟子养成教育方法探索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高尚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其现实意义,实现苟子养成教育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是势在必行的。

三、运用荀子养成教育方法,加强和改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1.注重环境,准确把握“适应性育人”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新情况。

荀子充分认识到环境对人的这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良好的环境对人起着重要的教化作用,不同环境培养的人的精神气质是不同的,社会习俗与环境对人的品德与行为的塑造是至关重要并且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很重要的。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环境育人作用的重要意义,并且重视对这些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分析,及时掌握环境变化的动态,坚持道德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优化社会大环境及个体生活小环境,准确把握“适应性育人”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新情况,从个人到家庭到学校到社会,营造出一个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环境,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及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切实增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第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内部环境,培养良好的品行。苟子认为:环境对人固然重要,但环境对人们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最终要取决于人们自己。当外部环境差、个体内部环境好时,个体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同时,个体还能或多或少影响、优化外部环境,人不是机械地被客观环境所决定。既然所有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及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都要通过个体内部环境的作用才能实现,那么优化个体内部环境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成功的根本与前提。我们必须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行,使其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

第二,建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校园外部环境,使青少年的人格在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校园环境中得到升华。学校环境是青少年形成认识、发展情感、实践行为形成的重要因素,是行为习惯形成发展的主要外部条件,对青少年具有潜在而巨大的教育功效。首先,我们要创建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其次,我们要营造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环境。最后,我们要建立健全校园制度环境。

第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外部大环境,着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营造出一个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环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方面,不断充实富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开发优秀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推广易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另一方面,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加大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必要礼仪等的宣传力度。

2.践行实践,积极探索“全方位育人”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

荀子非常重视实践,认为人的道德品质好坏和行为习惯的优劣是通过实践来衡量和反映出来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也只有把思想转化为行为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荀子“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是说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身体力行,才是道德养成教育的最终目标。苟子十分倡导学以致用,非常重视实践的作用,强调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他提倡言行一致,并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把思想认识、道德信念转化为实际的行为,重视实实在在的践行对于个人道德修养、事物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把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纯粹的理论问题,课堂教学成了“假、大、空”的说教与灌输。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全方位育人”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实践的基础上把青少年学到的和认识到的知识变为他们的自觉的行为和习惯,才能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第一,旗帜鲜明地弘扬“知”,用正确的“知”来武装、指导“行”。“知”就是青少年必须知晓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思想。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符合青少年思想认识形成和发展规律,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律的“知”,坚持教书育人,积极改进课堂教学,开展全员教育,这样才能正确指导学生的行为。

第二,丰富“行”的形式与内涵,在“行”中促进“知”的升华。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单纯靠课堂教育的框框,努力把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禁锢在校园里,不能脱离社会现实,不能回避社会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实事求是地分析、解释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我们必须坚持实践育人,广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新情况、新问题,辨别出现的不合理的价值取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在“行”的过程中达到“知”的升华。

第三,坚持“知行统一”,打牢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知荣明耻的道德心理是自觉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思想基础。坚持知行统一,不断巩固和深化荣辱心理体验,是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必须把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看作是一个实践过程,引导青少年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在知行统一中形成特殊的荣辱心理体验,在奉献中感到骄傲和自豪,在实践中陶冶道德感情、锤炼道德意志、增强道德信念,做到知行合一,加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重视自律,努力构建“一体化育人”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规范的建设不完善,很多制度的制定内容不具体,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由于家庭教育没能积极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缺乏克己、自责、自省的能力;社会道德失范现象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制度的约束和青少年行为的自律显得尤其重要。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极力倡导人人是主体的全员参与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育人”的新机制,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第一,制定合理的、具体的约束制度。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过于宽泛,缺乏一套系统的行为规范,因而要求不够明确,不够具体,而易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应该借鉴苟子养成教育方法,制定出一套适合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规范,并落实到青少年的行为上。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篇7

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依法治乡”、“以德治乡”的实施,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根据团县委、县司法局、县教育局、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县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创建青少年法律学校活动的通知要求,乡党委、政府决定,在全乡开展创建青少年法律学校活动。

一、活动目的

创办青少年法律学校是贯彻落实“四五”普法规划,构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有形载体。青少年法律学校立足基层,贴近青少年,通过开展多种形势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帮助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活动内容

(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创办青少年法律学校

创办青少年法律学校,主要在青少年相对集中乡镇政府所在地展开,并逐步向有条件的乡村延伸。青少年法律学校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有场地。可以利用乡青少年文化站、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争创单位场地、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及其他场所、中小学校假期和晚上的闲置教室。二是要有师资。志愿讲师或辅导员由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争创单位专业人员、现有的各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本地区有专业知识的青年志愿者、从事法律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组成。三是要有宣传教育材料。要根据青少年的需要,选用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宣传教育材料,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法律教育活动。、教育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共同组织编写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应作为青少年法律学校的推荐读物。四是要有规范的培训方法。要制定明确具体的培训计划,既要加大对青少年法律知识的教育培训,又要加强对教师和辅导员的培训。

(二)依托青少年法律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宣传教育活动

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青少年法律学校为阵地,大力开展各种法律宣传教育和法律实践活动。

1、以自我互动教育为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律学习活动。要组织青少年开展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互动式法律学习活动,通过讲法律故事,举办法律讨论会、案例分析会、法律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调动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帮助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掌握基本法律常识。

2、以体验教育为形式,开展多种类型的法律实践活动。要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法律实践,通过到少年法庭、律师事务所、看守所、戒毒所等单位观摩体验,组织罪错青少年进行现身说法,组织青少年开展模拟法庭、情景训练等活动,帮助青少年深刻理解法律,促使法制观念入心入脑。

3、以亲子双向教育为形式,开展潜移默化的家庭法律教育活动。要动员家长参与到法律学习教育中来,通过以家庭为单位,围绕法律与文化、法律与道德、法律与社会,举办重大法律事件讲座、组织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法律教育活动,使父母与子女共同建立起一种内在的法律信念,从内心的深层情感上自觉接受法律,树立法律信仰,促进整个家庭法律素质的提高。

4、以集中授课为主要形式,开展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要聘请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争创单位的法律专业人员、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和其他法律志愿者,重点对闲散青少年、外来务工青年和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宣讲活动,帮助他们掌握与自己学习、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三)依托青少年法律学校,为青少年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

1、建立有效的法律服务设施。要依托当地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争创单位在青少年法律学校建立起方便有效的法律服务设施。在社区设立“青少年维权岗”服务站,设置维权信箱,建立专业人员定期值班制度,形成为青少年提供帮助的区域性维权网络。

2、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咨询。要组织政法系统的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争创单位的法律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员,定期到青少年法律学校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为青少年解答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要建立固定的专家咨询队伍,对青少年经常面临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咨询过程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要及时总结。

3、提供便捷的维权服务。要组织相关系统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争创单位,到青少年法律学校,为青少年提供多种类型的维权服务。通过区域性的维权服务网络,经常了解本地区青少年的权益保护状况,为权益受到侵害的青少年及时提供法律帮助和法律援助,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三、活动要求

创建青少年法律学校是一项长期活动,各单位要在共青团、司法行政、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县直部门的领导下,精心组织实施。

(一)青少年法律学校的创办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要认真总结经验,在全乡范围内创办青少年法律学校;要突出青少年特点,办出自己特色;要注重探索创新,讲求工作实效。

(二)青少年法律学校要和正在开展的相关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要按照“四五”普法教育规划的要求,把青少年法律学校和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中小学聘请法制副校长工作、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基层团建工作、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要将青少年法律学校的工作情况作为申报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和青年文明单位的重要标准,严格考评。

(三)青少年法律学校要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中小学法制副校长要在青少年法律学校发挥重要作用,协调各个方面,把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组织辖区内的中小学生参与法律学校的学习、实践活动。青少年法律学校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注意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衔接,通过亲子双向、法制副校长、青少年法律学校等方式的教育,三方面相互补充,使青少年多方面接受法制观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

(四)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创建青少年法律学校活动

共青团组织要积极联系活动场地,配合各系统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单位组织授课人员,规范培训、活动办法;司法所要加强对法制学校的教学指导,配合做好教员的培训工作,并在活动中热情解答青少年的法律咨询,为青少年提供多方面的维权服务;各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支持青少年法律学校的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本地区青少年权益保护状况的调查研究,协调各成员单位认真开展青少年法律学校的各项活动。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篇8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青少年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教育活动对增加学生学科知识积累,拓宽视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均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随着多种先进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快速发展,网络化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和渗透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其中尤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表现的更为明显,对其个人学习和成长等均具有一定影响,利弊各异。本文主要从网络化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出发进行分析,思考并探讨了网络化背景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网络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逐渐以多种方式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青少年,其身处并成长于网络化生活环境中,极易受到网络信息影响,虽然快速、便捷的网络技术可拓宽青少年文化视野,使其更容易接受新思想与新观念,促进其个性化发展,但其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如青少年道德意识薄弱、政治观念淡薄、沉迷网络无心学习等,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故当前环境下,笔者结合这一社会现状,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以纠正其不良思想,帮助其端正学习和生活态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加强教育引导,培养青少年自律意识

从本质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其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与青少年的思想发展与政治观念的形成等联系密切。故现阶段,各级教育部门需对青少年进行网络信息教育引导,加强其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认识,以培养其自律意识,做到健康、文明上网。当前环境下,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师需提前了解和明确教育目的,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教学重点,重视并加强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充分结合青少年好动、活泼、好奇心重等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信念教育活动,以吸引青少年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思想政治教师可在校内开展一些“公益讲座”对青少年进行正面的教育引导,或者学校可聘请教育专家在校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如“文明健康上网”、“如何正确运用网络知识”等,使青少年在参与课堂教学或知识讲座活动过程中自觉形成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进其思想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还需注重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向青少年宣传与“网络”有关的相应法律法规,培养其法制观念,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与自律意识。

二、重视青少年的教育主体地位,加强其对网络技术的有效运用

当前环境下,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均需以学生为中心。故现阶段,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需充分重视青少年的教育主体地位,通过科学、灵活的课堂教学加强其对网络技术的有效运用。首先,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需尊重青少年的教育主体地位,通过向其讲解网络来源、功能、生活应用等相关理论知识以及青少年、网络、社会等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加强青少年对网络的认识和了解,使其占领“思想政治”网络阵地,引导其成为网络生活中的主人,以顺应时展,满足青少年学习需求,并帮助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其次,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借助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开拓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开辟和占领教育阵地,促进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学习由原来的“平面化”、“单向化”发展至“立体化”与“交互化”,使其能够在轻松、平等的网络平台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先进性与便捷性,提高教学效率。

三、关心爱护青少年,促进其健康成长

对于青少年来讲,其身心发展尚处于断乳期,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极易产生孤独感,导致其心理闭锁,与教师、家长、朋友之间产生距离,不愿在他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内心、思想与情感等,此时网络便成了大多数青少年最佳的倾诉、交流与情感寄托对象。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多关心爱护青少年,以情育人,引导其助人自助,促进其健康成长。首先,教师需多与青少年进行交流,了解其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个人性格,并在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信任、帮助、爱护与理解青少年,在此基础上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融洽、友好的师生关系,培养互相之间的情感,使青少年愿意或乐于接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并积极内化教学内容。其次,由于大多数青少年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该课程教学并未发挥其良好的教育功能,故现阶段教师在该课程实践教学中需及时改进和革新教学方法,并重视情感教育,以增强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帮助青少年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政治思维与道德品质。

总之,对于青少年来讲,快速发展的网络化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其思想影响较大。故当前环境下,笔者建议各教育机构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需加强教育引导,培养青少年的自律意识,并重视其教育主体地位,加强其对网络技术的有效运用,同时教师还需关心爱护青少年,以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何丽娜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17-02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在当代,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如何让我国的青少年变得“智”“富”“强”“独立”,如何提高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保护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一)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分析

据最高法院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04年,全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青少年犯罪的人数每年上升14.18%。2005年7月,又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3.96%(2005年09月17日《法制日报》)。另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暴力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2005年12月14日《中国教育报》)。以上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解决这一难题任道而重远。

(二)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分析

1.犯罪年龄、文化程度低

据统计,上世纪70年代,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8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己降至14~15周岁,初始年龄提前了2至3岁。有的青少年犯罪团伙里最小的刚满10岁,最大的也不超过14岁。他们接受的教育很少,很多人小学期间就辍学甚至没上过学,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

2.犯罪类型多元化

目前青少年犯罪类型呈多元化:暴力性犯罪,一般包括杀人、伤害、、抢劫、放火、爆炸等;物欲型犯罪,这一类型的犯罪始终在青少年犯罪中占主导地位,盗窃占据最大比例,抢劫、诈骗次之;性犯罪,其中男性是主要的犯罪主体,如,女性只是某些罪的主体如;涉网络犯罪,因沉迷网络游戏、模仿网络中的暴力、色情游戏等而导致的犯罪。

3.犯罪组织团伙化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心理、行为都不成熟,缺乏作案经验,对犯罪的心理压力大而且实施的大多是暴力犯罪,总觉得单独作案势单力薄,因此很容易组成团伙。有的组成一般团伙,有的走向犯罪集团,他们内部等级森严,组织严密有明确的分工。

4.重新犯罪率较高

青少年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很难抵制住外界的影响,往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经过教育改造可能一段时间内回归正途,但因为受到社会的歧视或其他原因又重新加入犯罪团伙,重操旧业,恶习屡犯,多次作案。有的青少年犯罪手段残忍,甚至灭绝人性。[1]

二、思想政治教育介入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看,有利于预防工作的深入展开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转化人、塑造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具有广泛而浓厚的人文关怀内涵;是一种育心、育德、育人的“文化―心理”活动。正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如此,把此项教育介入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打入青少年内心深处,直接抓住问题的本质,有助于预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看,有助于促使预防工作取得实效

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原因主要在于自身的观念、能力等方面不够成熟,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在于能提高在这几方面的不足。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坚定的政治方向,他们受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影响形成崇尚金钱的思想,失去政治方向甚至为了不义之财犯罪。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青少年处理好价值观与金钱的关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二是青少年犯罪一方面是因为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够,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于对各种能力的培养,包括对观察能力的培养,运用马克思政治理论去观察事物,抓住本质做出判断;对辨别能力的培养,是指能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对各种现象进行比较鉴别,分清是非。[2]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提高青少年自我预防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青少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之一。要从根本上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

注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内心有自己正确的是非、善恶评价标准。通过法制教育的一系列活动,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亲身体验到法律的威严,从而不敢以身试法。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源头,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会产生情绪,得不到及时化解时易冲动导致犯罪。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能及时遏制犯罪的发生。

(二)充分发挥家庭在青少年犯罪预防中的重要功能

1.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优化青少年成长的外在条件

不良的家庭气氛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不少家长只顾自己享乐,引来朋友在家中打麻将、,这不仅影响子女的休息,关键是给孩子心灵上带来巨大影响,使孩子也养成不良习惯。因此,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在心灵上关爱、理解他们,这有利于青少年形成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

2.全面提高父母的文化素质与修养,给青少年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行都在教育着子女。家庭教育不是靠训斥,而是靠榜样的引导和行为的影响。父母的素质决定着子女能否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他们的不文明行为、违法犯罪行为,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之一。为人父母者,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给孩子树立榜样。

(三)积极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基础性作用

1.注重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虽然学校在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导致青少年犯罪,但是如果教师教育失误会增强青少年犯罪的念头。尤其当学生因为家庭原因产生厌学情绪、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如果老师不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时青少年会觉得孤独无助想到去犯罪。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学校应选拔优秀的教师,对那些等、靠、混的教师予以辞退,为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有力的保障。

2.开设法制课教育,用法律规范青少年的行为

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制教育必不可少,教育青少年懂得什么是犯罪行为,用法律来指引自己的行为,增强自我防卫和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而要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除需要周密的课程设置,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如让青少年去法院旁听审判、到少年犯管教所参观听取少年犯的反思,从他们身上汲取教训。

(四)建立有效机制,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社会预防

1.发挥机构、团体之间的协调作用,从组织上预防青少年犯罪

预防青少年犯罪涉及社会众多机构和组织,涉及众多领域、行业:公安机关须严厉打击教唆、引诱、利用青少年犯罪的违法行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严厉整顿文化市场,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督和管理,取缔“黄、赌、毒”,断绝与青少年的联系;妇联、共青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社会团体组织积极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调动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组织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的积极性。因此,只有各职能部门互相配合,构筑系统的预防体系,才能在体制上减少青少年犯罪。

2.建立社区服务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的守法意识

在社区中为青少年提供活动场所,开展有关法律活动,通过形象生动的形式加强宣传法律常识,也可以提供图书馆供青少年在业余时间为自己充电,不仅学习法律知识而且提高道德情操,增强法律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3]

【参考文献】

[1]周文学,王有亮.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其预防对策.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篇10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多种因素中,忽视心理引导,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当,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是造成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直接原因,也是目前预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运用,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价值导向以及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隐蔽性,在改变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方式的同时,网上文化侵略、网上黄色流、网上黑色信息、网上暴力文化也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目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搜狐社区联合的“青少年网络使用状况”调查结果给出了答案,近半数调查对象接触过黄色网站。另有数据表明,中国目前上网的人数已超过6.49亿,网民群体以青少年为主,青少年每天平均上网时长为5.3小时,其中每天上网时长为8小时及以上的占37%,青少年上网的目的多为“好奇心,虚拟聊天、娱乐刺激”。

二、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必须当作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防范网络,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形成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局面。

1.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重要法律,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护。要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青少年中大力普及法律知识,增强青少年人的法制观念,营造全社会依法保护青少年的良好氛围,唤起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在民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刑法、继承法等许多法律体系中,都有关于未成年人的条款,这些条款也是两部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实施紧密衔接起来,充分发挥这些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作用。预防青少年犯罪还有赖于青少年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青少年政策尚不完善,必须尽快促进青少年立法,尤其是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审判、处理的立法,以建立青少年法律体系为目标,以逐个建立单项性青少年法规为抓手,加快青少年立法进程,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创造健全的法制环境。

2.发挥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坚持综合治理与社区防范相结合。公安机关对发生的青少年各类刑事案件要快侦快破,并依法予以惩处。综治机构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打黄扫非斗争,对学校周边和社会娱乐场所按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彻底的清理整治,强化文化市场、娱乐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坚决打击制造、销售和经营各种危害未长年人身心健康商品的活动,引导未成年人远离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电话信息台等不宜进入和涉足的营业性娱乐服务场所和服务网,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要加强校园网、青少年网站建设,宣传普及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开展创建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活动,从正面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同时,以技术手段控制未成年人接触网上不健康的内容,设立网站安全规则,加强立法进程,规范网络行为。

社区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管理、控制、组织等职能,把辖区内的学校、家庭、企事业单位等方面力量调动起来,共同参与,群防群治。积极培育社区文化,广泛开展社区广场文化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优化社区人文环境;社区应及时将活动情况反馈给家长和学校,成为沟通家长、学校与青少年之间关系的纽带。

3.坚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要强化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第一位学习、效仿者,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素质境界,检点自我言行,既重言教更重身教,合理确定对子女的期望值,了解父母有关的权利、义务及子女失教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正确处理婚姻、家庭、事业与子女的关系,营造一个健康、高雅、文明、温馨的家庭环境,要加强家庭正面教育引导。在物质层面上关心子女,但更重要的是对子女健康人格及道德习惯的培养。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教育,双向互动,形成合力,发挥育人的主渠道作用。要重视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加强《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要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聘用专业教师,实施正规化、系统化的法制教育。

4.坚持权益保护与自我保护相结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必须坚持社会保护与自我保护并举。实践证明,教育青少年学会自我保护,防范侵害,是做好预防青少年保护工作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国际上开展青少年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关键性环节。预防法第五章专门规定了“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家庭、学校、共青团组织和社会有关方面要把提高青少年的自我防范意识、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摆在预防工作的重要位置,向广大青少年普及自护知识,教会他们自救互救,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教育青少年认识社会,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