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心理学教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36:42

临床护理心理学教程篇1

在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以培养护生的护理核心能力为目标,整合合作、互动、情境模拟、个案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临床教学质量。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但具有普通教学能力的共性,更有着护理学科教学能力的特殊性。为了适应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要求,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临床护理教师应具备以下教学能力。

2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2.1专业能力临床实习阶段护生主要进行基础护理的实践,同时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专科护理进行学习。临床护理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丰富的基础护理和整体护理知识及实践技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护理知识,并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护生正确评估患者病情,用医学术语对病情进行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记录,指导护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充分的评估并给予治疗处置、健康教育、康复指导、药物相关知识宣教等。

2.2教育教学能力实习过程中护生要接触丰富的病例,了解前沿临床知识。临床护理教师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典型病例和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互动的讲解,对护理技能操作进行详细示教。学生入科前,各临床科室要根据本专业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根据核心能力培养要求提出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进而制定入科教育、教学查房、业务讲座的内容。这就要求临床护理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应用多媒体的能力等。2.3领导能力领导能力包括决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协调能力、指挥能力、沟通能力、亲和能力等。当前医疗市场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更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实习护生自身存在护理技术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基础知识及临床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同时,护生的年龄普遍偏小,实习过程中遇到繁琐的实际工作和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往往会出现挫折感。在这种情况下,临床护理教师要有较高的领导能力,才能带领护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良好的沟通和亲和能力,有助于临床护理教师与护生的沟通,及时发现护生的心理波动,并疏导护生的心理问题,提高护生对专业工作的认同感;较强的协调能力和指挥能力,能使临床护理教师合理安排日常护理工作和护理临床教学,实现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共赢。

2.4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临床护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并制定教学目标、重点,结合临床工作和教学实际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还要面对患者及家属对实习护生工作能力的质疑和维权。这就需要临床护理教师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公平、公正的评估护生的工作;对日常工作中的突发事件有敏锐的判断力,合理安排协调日常护理工作与护理临床教学的关系,避免护理纠纷发生。

3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对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能力的促进作用

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实习医院各科室的支持,实习医院建立护理教研体系专门负责实习护生的教育和管理问题。医院自护理部到临床科室分别设立内、外、妇、儿、五官等护理教研室,设置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并设立教育学院对护理临床教学质量全程监督。医院制定教研室各级人员岗位职责、护生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估制度等,对临床护理教师进行相关管理和培训。

3.1定期业务培训实习护生入科前,有教学任务的临床科室,按照实纲要求制定本科室的实习教学计划和具体内容、题目,并上报教育学院统筹安排。实习教学计划和内容确定后,在护士长支持下由教学秘书组织科室临床护理教师分别准备具体的教学内容。临床护理教师作为临床护士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为护生提供前沿的临床知识,但综合专业理论知识、人文学科知识不足,对疾病相关知识点缺乏结合临床病例进行突出的、系统的、互动的讲解能力。因此实习医院和科室定期组织临床护理教师进行专业和教学相关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各科室临床护理教师均应按照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要求进行实习带教,规范入科教育、业务讲座模式,规范实习护生考试及评价模式。教育学、心理学培训可帮助临床护理教师更好的了解实习护生的心理变化,因材施教、合理组织教学,更好地传授临床知识。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对知识点的学习更加直观,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灵活多样的展现给学生,可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及多媒体使用培训,可帮助临床护理教师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熟练应用于授课中。科室常用技术及最新进展培训,可提高临床护理教师的专业能力,更好的适应临床教学的要求。

临床护理心理学教程篇2

关键词:职业学校;护理教师;临床进修

职业院校是我国应用型护理人才的主要输送阵地,而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此,职业院校护理教师只有定期进行临床实践,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的联系,更新、优化临床新技能、新理论,才能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

一、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必要性

(一)满足临床发展需求

在诊疗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医学分科也在持续细化,现代社会面临的主要课题是在护理实践中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并让这些人才在专业领域充分发挥领头人作用。在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护理学也在持续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观点和新知识逐渐涌现。因此,护理专业教师应具备全新的发展理念,重视临床实践,满足临床护理发展的需求。

(二)技术更新需求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大量的临床护理技术也在持续更新。大部分医院开展的吸氧疗法使床边供氧朝着中心供氧转变,大部分操作用物朝着一次性操作材料转变,如一次性腰穿包、导尿包等,这些操作用物简化了传统的操作程序,有效节约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学校实训中心还没有这些操作用物,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都是使用传统操作方法教学,导致教学跟不上临床的实际发展。护理专业教师应通过实践,掌握临床新技术的使用情况,以便于在授课过程中更好地教授学生,避免教学和临床脱节。

(三)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文明社会的构建对护士的职业要求越来越严格,因为医护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或者失误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护理教师通过临床实习,能够更好地了解护士所需的职业素养,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使学生严格根据临床要求进行操作,培养出合格的临床护理人才。

二、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现状

(一)专任教师的临床实践方式

我国各地区的护理教育发展水平不均匀,不同学校护理教师的授课任务、工作经历和师生比例各有不同,参与临床实践方式也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大部分院校的护理教师会通过部级培训或者省级培训机会,脱产一年,到临床实践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实践时间比较长,系统性比较强。还有部分院校的护理教师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开展短期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比较灵活,不会影响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但是不太贴合实际,大部分护理教师希望能够在假期休息。另外,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护理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临床学习,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查阅资料,相互沟通交流、探讨分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在保证正常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教师临床实践内容

第一,参与临床护理。大部分护理专业教师在临床实践中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不同院校的护理系根据不同的专业与医疗实践年限提出针对性的需求,包括参与护理工作、掌握工作环境特点、熟悉护理工作常规等。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专业教师要02ZHiSHiCHUanG76论文展台掌握健康教育、护理程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收集典型的临床病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第二,参与医疗实践和临床学习。在临床实践中,护理教师要积极参与医生查房、业务学习、病案讨论,提高护理教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认知。此外,护理教师通过医疗实践,对护理发展与临床医疗有了全面、深刻的认知,拓展了知识领域,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开展pBL教学、CBL教学等,教授给学生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使学生能够成为真正的护理专业人才,满足时展的需求。第三,在临床护理中渗透人文科学。在临床实践中,护理教师要重视对护理心理、法规、利益、伦理等实践,还要参与常规管理工作,这种护理教育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能够保证护理的安全性。同时,护理教师通过全方位地参加临床护理工作,可以反省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中的偏差,以科学的依据开展护理教学。

三、护理教师临床进修的建议

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师进行临床进修,对实现“双师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部分职业学校在护理专业教师临床实习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策划,存在部分问题。如医院实习方式和内容比较单一,无法使护理教师深入了解临床实习的精髓,从而无法有效衔接护理岗位任务和人才培养任务,影响了护理专业教师参与临床进修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临床实习的效率,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考察参观

护理教师应该参观医院运营与机构设置的情况,掌握主要岗位职责与临床操作流程,考察医院人才的继续教育模式,方便合理开设课程。护理教师还应学习医院对复杂群体的管理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这些经验。

(二)联合协作

顶岗实习护理教师要积极参与临床课程设计和科研开发,利用联合协作分析临床岗位的实际需求,并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出未来医学职业学校发展的方向,使毕业生能够尽快上岗,满足临床需求。

(三)接受专业培训

职业院校应邀请医院主要岗位负责人和临床骨干讲解医院组织结构、操作流程、岗位设置等,提高院校管理的有效性。另外,职业院校还应邀请临床和护理专家开展系统、专业的医学知识培训、临床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培训,分享成功经验和观点,以供护理教师参考。

(四)创建专职教师管理制度

大部分护理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担任班主任等岗位,他们只能利用假期在医院参加临床实践。另外,职业院校缺少对护理教师临床实践效果和质量的量化考核,部分教师只是为了晋升而参与临床实践,这对提高教学效率的意义不大。因此,职业院校要重视这些问题,创建完善的临床实践监督管理制度和补助赞助制度,调动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积极性。

(五)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护理教师应结合临床实践的经验反思教学,深刻认知课堂教学和临床实际的差距,还要定期开展临床实践,完善知识体系,掌握新技能、新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临床需求和实际需求。

(六)完善相应制度

要想提高实践效率,职业学校要完善相应的制度。第一,培训制度。教师在进入临床前要经过培训,熟悉实践内容。第二,带教制度。护理教师临床都是护士带教,而不是医生带教,无法满足实践教师的需求。临床医疗诊断和相关知识是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比较薄弱的地方,最好是由医生带教,护理教师参与医生查房、业务、门诊等。第三,评价制度。职业院校应明确对教师实践考核评价的制度和方法,对考核进行量化。

(七)观摩各种护理操作

在临床进修过程中,护理教师完成床位医师工作后,还要跟随床位护士观察临床专科操作。如在妇科病房进修时,护理教师要掌握妇科护理的常规操作,包括测量血压、血糖、输液、静脉输血等,还要掌握颈静脉置管、piCC置管的使用和护理方法。此外,护理教师要学会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记录护理病案,掌握各种风险评估方法,如非计划性拔管评估、自理能力评估、坠床跌倒评估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评估等,而观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出院健康教育、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宣教和新患者入院宣教等。学习这些内容,能够提高护理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四、护理教师临床进修实践的体会

笔者把临床实践和自己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能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工作中重视理论教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与知识使用能力。教师只有练就过硬的操作技术,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利用临床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医院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教学过程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论是非常有利的,也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如教师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通过临床实践,可以全面了解医院护理人才的实际需求,以此改革课堂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服务意识、沟通意识和法律意识。笔者认为,教师不是每年都有机会参与临床实践的,所以在医院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前瞻性,避免学习落后的临床知识。另外,教师要选择临床护理比较先进的医院,或者社区医院和养老院等,开阔自己的眼界,使今后的科研、教学更加顺畅。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经验、年资、学科的教师面对的临床要求也不同,如经验少、年资浅的教师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临床护理流程、基础护理操作、临床知识、护理教育等;年资长、经验丰富的教师要重视护理科研、专科护理、医疗业务学习、临床操作实践等。临床实践机会难得,不同学科、年资的教师也难得长时间协作学习,所以这些教师可以在实践开始时组成科研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参与临床实践,这不仅能够在临床实践中验证科研成果,还能够帮扶年轻教师。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得到了一些启示。第一,学生做事情比较机械化,带教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思考为什么这样做,缺乏对学习、工作的信心和热情。为此,教师要给学生灌输主动学习求知的理念,不能等到出现问题再解决。第二,学生缺乏对患者的关爱,局限于机械式的操作,缺少人文关怀,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渗透人文素养。

五、结语

职业学校护理教师不仅是理论的教授者,还是临床实践的指导者,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护理专职教师应定期参加临床实践,缩短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差距,提高自身素养,改革护理职业教育,促进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锦云,刘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大陆桥视野,2020(11).

[2]丛日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室实践与反思[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6).

[3]李家福,李文龙.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自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3).

[4]李鸿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德行重要性浅析[J].文存阅刊,2019(6).

[5]王善讨.从情况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科研现状——以衢州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2).

[6]贾俊红,刘迎,马冬梅.浅谈参加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

临床护理心理学教程篇3

从临床护理教师的界定可以看出,临床护理教师不仅是承担提供健康照顾者、健康教育者、管理者和决策者、合作者和协调者、患者利益维护者角色的护理实践参与者[5],还是承担咨询者和技术顾问、支持者、人际关系协调者、观察者和计划者、促进者与榜样、改革者和研究者角色的护理教育者[2];同时,临床护理教师承担着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服务与对学生提供临床护理教育的双重任务。在临床护理与护理教育工作中,临床护理工作是基础,对学生的临床带教是重点。因此,在现代的临床护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和良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注重人性化的教学管理。所以,临床护理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自身及外界条件去进行角色转变成为目前护理教育管理者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临床护理教师是教师,又是护理人员。要求其既要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熟练掌握教学环节和各种教学方法,又要加强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学习;同时具备丰富的临床疾病治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从而胜任临床护理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更多更好的护理人才[6]。刘明等[7]也认为临床教师的角色模范作用应该被强调和强化,这样才能真正地带好学生。国外相关研究倾向于将护理教师的能力分为护理能力、教学能力、评估能力、个性特征和人际能力这5个维度[8],进一步突出了临床护理教师的重要角色能力作用。临床护理教师的带教示范作用也是当前护理教育中关怀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角色模范是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最初源于对临床护理教师对患者的关怀行为的感知,然后内化为自身的人文关怀素养。所以,在护理人文关怀教育中,临床护理教师对患者关怀行为的角色模范对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9]。护理临床教师有着既是护理照顾者,又是教师,但是目前护理临床教学工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且临床教师对自身双重角色定位不明确,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教书育人意识淡漠,将重心倾向于能取得经济收入的临床护理工作上,放松了临床护理教学这一工作[10]。

角色转变及其临床护理教师角色转变的界定

角色转变的界定及其影响因素在近代护理学发展史上,转变被认为是护理这门学科的核心概念之一。有学者认为角色转变是在社会系统中从一组期待的行为到另一组行为的改变过程,并且提出了一种角色转变模式来说明角色转变过程中的连续成分与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该模式包括先前情况、角色转变、角色压力、调节器、反应与结果6个部分。同时,nicholson[11]也提出了工作角色转变理论,他认为进入一个新角色会引发个人的和角色的发展,也就是适应环境的要求,或者控制环境以满足个人的需要。该理论认为适应新角色的方式会受到角色需要、引起社会化的过程、先前职业的社会化、个人的人格特质这4个因素的影响。临床护理教师角色转变的界定临床护理教师角色转变是指作为护士成为临床护理教师的整体行为改变过程。成为一名临床护理教师,需要一个在知识、技能、行为和价值观方面上的改变来满足新角色的需要和相应教学目标的实现[12]。Glen和waddington[13]在1998年进一步以此理论为基础,进行临床专科护理师角色转变的个案研究,结果发现临床专科护理师的角色转变受到组织因素如文化、政治及抗拒改变的负面影响,因此经历了高度的从业挑战和挫折,需要角色的澄清、支持与督导。Schmitt[14]于2003年以角色转变过程模式为理论架构,探讨护理人员由照顾提供者到个案管理者的角色转变,结果发现转变过程中的外界影响因素是不固定、复杂多样的,甚至学习策略都会影响其执行新角色的自信,并且发现角色转变与个人动机、期待、角色压力源、工作满意度及学习经验相关。护理人员在角色转变过程中会经历特定的压力,如时间-任务导向、互动与人际关系、企业文化与目标、自我形象及专业认同等。ashforth[15]在其《组织生活中的角色转变-认同观点》一书中提出了角色转变与自我模式,该模式说明无论是预期的还是实际的进入一个角色都会激发认同、意义、控制及所属感4项心理动力。他认为角色转变就是社会认同的转变,并且扮演角色认同就是去表达一个有价值的自我概念,新进者会学习新的角色以提高自己并获得融入团队的满足感,从而增强他学习更多的动机。manning等[16]通过对新西兰一家社区卫生机构的8名临床护理教师从一名护士到一名临床护理教师角色的转变过程回忆结果的分析,发现护理教师的角色能够影响其临床实践工作以及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当角色层次发展到更为高级时,因工作压力导致的诸多身心问题也会相继出现。而导致身心问题出现的显著压力源包括超负荷的工作加班、体力不支、需要面对大量的角色期望和工资待遇不及临床护理工作。因此,正确处理好成为一名临床护理教师过程中所遇到的角色压力问题,有助于其角色转变过程的顺利进行。

临床护理教师角色转变的促进措施

在学生进行临床学习过程中,临床护理教师扮演了一个指导者的角色。这个角色行为具有高要求和富有压力感的特点。感知护理专业实习学生的需求,能够帮助临床护理教师制订实习教学管理规范并改善教师的行为[16]。3.1角色转变初期由于缺少对临床护理教师必需的角色需要的理解以及应对角色变化如何准备,一些新教师试图通过延长工作时间并努力工作来适应新角色转变的需要,但这会导致其压力感和焦虑感水平的上升[14]。任何一种角色转变都会带来相应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感,尤其是进入一个新角色时这种情感体验更为深刻,并且此时教师们还常受到一些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所干扰[17]。可以通过一个初步设计的定向计划的实施来提高教师对新角色的适应,使之有一个良好的准备过程,有助于新教师角色转变过程的顺利进行[18]。鼓励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教学过程中,临床护理教师起着一个更为巨大的角色作用。然而教学医院聘任的临床护理教师大都是从一线岗位上选拔的高年资护士,有多年工作经验和扎实牢固的专业理论,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同行监督体制,做为为其提供教育、支持和教学质量检查的一个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顺利地进行自身的角色转变[19]。3.2角色转变期教师个人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角色紧张,角色需求的增加及其复杂性会加剧角色紧张这一问题,造成实现多种不同角色职责的困难性上升。临床教师应当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并且学会平衡自身角色的多重需求,从而避免在临床教学中出现过多的角色负荷与角色冲突[20]。Burns等[21]认为给予适当的角色期望和采用一些基本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临床护理教学的需要,大部分的执业护士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护理教师。同时,tang等[22]对两所护士学校的214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优秀的与一般的临床护理教师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人际关系方面;认为优秀的与一般的临床护理教师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其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而非个人的专业能力;并且非常肯定地认为教师们积极改变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实现临床护理教学目标最好的方法,也是教师实现自身角色转变的有效措施之一。此外,Griscti等[23]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教师及学生,结果显示,护理教师间应有一个文化风气来帮助他们扫除角色转变的障碍,使之能够顺利地进行一个多层面的角色转变过程;护理教师实现这个多层面的角色转变最重要的障碍之一在于缺少时间。临床教师们迫于繁忙的临床护理工作不能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带教指导,也影响了自身角色转变的顺利进行。从管理学的角度,在临床护理教师的选拔和使用上引用能本管理理念,对临床教师实行按能力上岗、优胜劣汰,使临床护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智慧和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最终有利于临床护理教师自身角色转变的顺利实现[24]。成为一名临床护理教师自始至终都需要充分的自身准备,教学能力的完美不是与生俱来的。及时、有效和个性化的前期准备,以及了解大量的教师角色相关理论,可以为自身的角色转变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护理院校倘若定期举办一些针对临床护理教师带教方面特点的培训讲座可以有效地帮助她们实现自身的角色转变,更好地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护理教师[25]。此外,在角色转变准备充分的前提下,了解更多相关的角色转变理论,再加上导师制度的实行和一些辅助支持措施就能够很有效地缓解这一过程中的紧张程度;同时,具有丰富的角色转变理论的管理者们在护士成为一名临床护理教师的角色转变过程中也会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14]。

临床护理心理学教程篇4

论文摘要:介绍了我国健康评估课程临床护理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对策,认为应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多种教学方法创设临床情境,建立体现临床护理能力考核的综合考核体系,优化和重组教学内容,建设护理师资队伍等多项措施来培养护生临床护理能力,从而提高健康评估教学质量。

论文关键词:健康评估;临床护理能力;问题;对策

“健康评估”是护生后续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基础,并影响着今后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健康评估教学质量提高是护理教育整体素质提高的关键,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突出的问题是教学与护理工作临床实际需求相脱节,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理论和知识技能,即临床护理能力不能有效提高。本文将就临床护理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讨论。

一、健康评估课程临床护理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验分段化教学与临床脱节。传统的健康评估教学模式分3部分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实验课教学与课间见习。理论课传授症状与体征等理论知识,实验课传授身体评估技能。这样的模式导致理论与实验课有一定的时间空档,学生上实验课时可能已经遗忘了理论课的相关知识,影响教学效果。最致命的缺陷还在于缺乏对护生真实工作环境下临床护理能力的培养。护士接触的是一个个患者,而不是单独的症状或体征。学生虽然分别学了理论与技能,但是当面对临床上真实的活生生的病人时,不知道如何把所学到的理论与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灵活运用,即不能转化为临床护理能力。

(2)教学手段单一,缺乏临床情境。多数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仍然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师讲述为主或者以教师演示身体评估技能为主。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显然其更大的弊端是不能体现临床工作环境,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能与临床工作相对应,缺乏一个类似临床情境的氛围,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考核手段单一,不能体现真实能力。教学和考核历来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考核是对教学质量的反馈。查阅文献,多数院校采取以理论考核,或者理论加技能考核为主的考核体系。理论考核的是单纯的症状或体征,技能考核的是单纯的限定的身体评估的内容。健康评估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通过各种评估方法获取评估对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加以分析,得出护理诊断,为提出护理措施提供依据。也就是要求护士在复杂多变的实际工作情境中,要综合分析、独立判断、作出护理决策,能机智灵活地应用相关的理论与准确的技能完成复杂的护理操作。而当前的考核体系与临床工作脱节,不能体现学生真实的临床护理能力。学生可能应对考试属于“高分”,到了临床却是不知所措的“低能”。

(4)教学内容选取不能体现临床护理特色。长期以来健康评估教学受临床医学专业传统的《诊断学》的影响,缺乏护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和针对性,变成诊断学教学的缩略版。以心脏评估为例,临床专业与护理专业都在讲授心脏视触叩听。有的院校甚至把心脏叩诊作为重点掌握内容。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护士基本不会用到这一技能。因此教学内容选取体现不了护理特色,与临床护士真正在做的工作脱节,对于培养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提高护生的素质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5)教学师资队伍结构单一。对于我国大多数护理院校而言,健康评估教学在很长的时间内主要由临床医师或者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老师承担教学任务。这样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教师授课倾向于传授临床专业相关的内容,护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和针对性不能得到有效体现。

因此,健康评估教学在多方面制约教学质量提高。教学与临床护理实际工作相脱节,护生临床护理能力不能得到很好培养。严重影响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影响了护生的整体素质。

二、健康评估课程临床护理能力培养的对策

健康评估教学必须改变目前传统落后的教学现状,应致力于让教学能切实与临床护理实际工作接轨,能体现护理特色,有利于培养护生临床护理能力。由单纯的传授理论和身体评估技能升华为培养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临床护理能力。针对如前所述的制约临床护理能力培养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变传统教学实践课在理论课开授之后再开课的办法,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教师在讲完理论课后就给予指导学生实践操作。以“问诊”为例,教师在讲述问诊的重要性、技巧、内容等讲解结束后,就能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模拟病房内,同学互为护患,组织同学运用采集资料的方法和语言沟通技巧进行护理评估。这样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教学方法多样化,创设贴近临床情境。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让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实际工作,可采取案例教学、病例分析、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类似临床真实环境和情境,比如设置急诊科一个昏迷病人被送入院这么一个情境,学生作为护士接诊,应该如何去完成护理评估。这样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体验式的模拟情景教学能够有机结合并应用起来,让知识和技能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临床护理能力。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在授课期间去医院接触真正的病人。比如我校在学生相关的理论与技能授课以后,安排学生去临床课间见习,在完全真实的临床情境下让学生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3)建立体现临床护理能力考核的综合考核体系。以理论+模拟临床过程技能考核+平时分组成。以临床护理能力的考核作为核心,把传统的侧重知识的考核改为侧重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的考核。

理论考核占50%。其中病例分析题比常规考试大幅提高,占理论考核40%分值。适当减少填空、名词解释等依赖于机械记忆的题型,倾向于以病例分析这样最能体现学生综合分析判断、临床思维能力的题型。

模拟临床工作过程技能考核成绩占40%。将临床上各科常见典型病例引入此部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的经过培训的护理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并制订统一的评分标准。学生抽签,根据抽到的病例,作为护士,从接诊患者开始评估,采集病史,完成主客观资料的收集,并完成身体评估。教师根据学生在评估中的表现、收集到的资料,身体评估的技能操作给予评分。

平时测验、学生课堂表现与学习态度等占10%。

(4)根据临床护理实际工作过程所需优化和重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选取必须紧密贴近临床实际工作过程所需,符合护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和针对性。因此,我校健康评估课程组吸收了工学结合院校合作共同开发设计课程的先进理念,与临床专家、用人单位共同探讨、修定本门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临床的实际需求来全面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估,决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和筛选,选取教学内容。如前所述,我们认为叩诊教学在心脏评估中可以弱化;同时结合护理特色增加了心理社会评估内容;身体评估技能突出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使用到的技能。真正传授护理工作需要重点掌握的技能,突出护理特色,有利于培养临床护理能力。

临床护理心理学教程篇5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策略

当前,心血管内科疾病已经发展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由此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巨大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心血管内科是医院内科中住院患者最多的一个科室,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新医疗改革制度的广泛实施,使得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本文对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进行回顾分析,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对当前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顺应新形势发展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

1.2方法

1.2.1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2.1.1临床教师压力较大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心血管内科护理逐步的由中等教育发展成高等教育,但临床护理教师大多都是从中等院校毕业,虽然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较为丰富,而且责任心较强,熟悉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但其在工作中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工作压力、学习压力、家庭压力等,但由于这些教师的基础有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有限,从而使得其对于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临床教学工作无法胜任[2]。此外,心血管内科患者大都属于危重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作强度和难度,从而使得他们不仅要估计教学任务,同时还要管理病房护理工作,花费了大量精力。在家庭中,教师还承担着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的责任,由此使得他们的压力更大,也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1.2.1.2教学模式陈旧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护理理念渗透到临床护理中,但临床教师对于学生的护理教学还只停留在打针、输液、发药的基本操作阶段,而且教师主要采用带教的方法进行护理教学,由此使得学生们在不了解理论知识的情况下便上岗实践,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在心血管内科护理教学中,虽然有规定明确的教学计划,但在执行过程中,教师却对于课堂教学规划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等缺乏有效控制和反馈,甚至最后的考试也只是流于形式,由此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强化,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1.2.2临床护理教学应对策略

1.2.2.1缓解教师压力,提高教学积极性针对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师的特点应当为其采取各种减压措施,首先安排其合理的休息时间,可以对临床教师及教学人员进行合理分配,分成两组,一组教学,一组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再对调,以消除教师的双重压力,在工作之余开展各种休闲活动,以促使教师娱乐身心,消除疲劳,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对于教师的专业技能要加强培训,促使教师充分领悟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更好的满足教学需要。最后对于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要进行有效改善,以减轻教师的家庭负担,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积极性。

1.2.2.2创新护理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实现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加强交流和沟通,确保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从而更好的满足学生需求。同时教师应当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应当在教学中加入心理、法律、交际等方面的知识教育,这对于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具有重大帮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护患关系[4]。

2结果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临床教师压力较大、教学模式陈旧等,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如缓解临床教师压力,提高教学积极性、创新护理教学模式等。

3讨论

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影响,因此,加强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针对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教学应对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护理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能帮助学生们更好的适应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黄腊英.在临床教学中临床教师的重要性作用的探讨[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11,84(01):98-99.

[2]于丽霞,刘建新,李姿.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护理教育,2011,52(04):63-64.

临床护理心理学教程篇6

【关键词】整体护理;临床教学

整体护理是一种全新的临床护理模式,在国内已广泛应用。该医院自开展整体护理临床教学以来,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将其要点及难点总结如下。

1整体护理概要

整体护理是一种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以系统化操作为手段,以满足患者及家属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为目标的护理工作模式,其护理内容涵盖疾病护理、康复锻炼、健康指导以及临终关怀等多个方面。

2临床教学要点

2.1护理前评估评估是通过观察、交谈、护理体检、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系统地、有组织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过程。临床教学中要以评估内容为重点,使学员充分认识了解和掌握患者一般资料、心理状况、既往和现在的健康状况、家族史、遗传疾病史、护理体检结果、及社会情况对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临床与患者交流、沟通,从患者及家属的陈述中掌握有价值的护理评估资料。

2.2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家庭、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的反映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内容包括名称、定义、诊断依据和相关因素四部分。临床教学中要使学员认识到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性,二者不可混淆。护理诊断应更多侧重于心理和潜在的健康诊断,并能结合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关键问题,做出准确、规范的护理诊断。

2.3护理计划护理计划是依据护理诊断制定的,并在其指导下有组织地进行临床护理实践一种护理方案。整体护理计划的目的根据患者护理需求的轻、重、缓、急安排护理工作。临床教学中要夯实基础护理知识,使学员能够从患者诸多护理需求中甄别出首优问题、中优问题和次优问题,并确定近期和远期护理目标,制定出有效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1]。

2.4护理实施护理计划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临床教学中应结合护理操作,边实践边学习,首先要进一步熟悉和理解护理计划,了解所需要的护理知识和技术要求,预见临床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合理安排时间,科学运用人力物力,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护理计划,定期检查、指导学员整体护理记录情况,以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

2.5护理后评价整体护理后评价分为每日评价和出院评价两种。每日评价应采用与护理查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出院评价宜采用集中教学方式,对每月出院病历护理记录记载的整体护理进行剖析、评价,以使学员系统掌握临床整体护理要点,正确开展整体护理实践。

3临床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实习学员在整体护理实习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也是临床教学的难点所在。

3.1资料收集不深入、没重点、有遗漏。由于护理实习人员缺乏临床工作经验,与患者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较弱,加之学员初出校门,理论知识与临床衔接尚不紧密,导致在收集患者资料时抓不住重点,容易遗漏影响健康的潜在问题。对此,在临床教学中要尽可能增加学员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指导和纠正。

3.2护理诊断过于简单,或照搬临床诊断。我国目前护理中等教育仍以实践操作为主,对人体生理、病理及病情发展变化的逻辑思维明显欠缺,造成了实习学员自主判断、分析能力差,照搬临床诊断的情况十分显著。针对此现象应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丰富医学基础知识,扩展临床视野,以提高护理诊断的独立性和准确性。

3.3护理计划流于形式,护理记录不规范、不及时。对整体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护理工作热情不高是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之一。同时临床护理工作任务繁多,护理人员相对缺乏,工作压力较大。因此,适当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是提高临床整体护理教学效率的必要保证。

4小结

整体护理是在现代科学交叉综合发展趋势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大科学观的深刻影响下产生的,是人类对自身认识及对健康与疾病的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2]。因此,无论是带教人员还是学员,对整体护理的认知和完善过程必将是长期而漫长的,只有充分认识整体护理的内涵,掌握整体护理的要点,并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学员学习的难点问题,才能不断提高整体护理的带教质量,为临床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临床护理心理学教程篇7

关键词:男护生;peplau人际关系理论;路径带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的男护生也逐渐出现在医院的各个科室进行临床实习,由于受社会偏见、传统观念、专业特点及家庭因素等影响,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出现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不利于男护生的发展。传统的护理带教模式不能充分适应男护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如何转变传统带教模式,重视男护生教育的特殊性,已成为临床带教老师带教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院运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与路径带教相结合的方法对男护生进行带教,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2016年5月在我院实习的28名男护生,其中本科11名,大专17名。与我院2014年7月~2015年5月实习的22名男护生进行对比。其中本科10名,大专12名。两组护生均来自相同院校,在年龄、性别,学历、实习前成绩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临床带教老师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5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所有带教教师均经过统一的培训和考核。2015年7月~2016年5月科室总带教老师和分带教老师没有变化。

1.2带教方法我院的临床带教为护理部行政带教-科室总带教-分带教三级管理模式,根据护理部行政带教制定的临床实习带教计划进行科室轮转,护生到新科室报道后,科室总带教老师为护生指定一名分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具体的临床带教管理。我院各病区实习周期为4w,带教老师根据男护生带教中遇到的问题,查阅文献资料,将peplau人际关系理论与临床路径相结合制定出普外科临床带教路径表,见表1。

1.3考核方法行政带教在实习结束前组织学生理论和操作考试,满分均为100分。每个科室实习结束由科室总带教向学生发放院内自行设计的带教测评表,对带教老师进行满意度测评,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男护生实习成绩比较,见表2。

2.2两组男护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比较,见表3。

3讨论

男护生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虽然护理专业出现了男护生,但是他们所占的比例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每个班级只有几个人,往往在一批女护生中被孤立,而且多数男护生对护理专业认识不足,学习护理的目的不明确,从而导致职业心态不稳定,缺乏职业归属感[1];其次,受传统观念和亲历临床感受的双重影响,男护生普遍有社认同感差,弱势感和被忽视感;再次,男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欠缺,不仅表现在与患者沟通上,还表现在与带教老师的交流,男护生往往不愿与女带教老师进行过多的交流,实习过程中往往存在“无问题可问,有问题自己也可以解决”的心理,即使有疑惑也极少沟通[2]。

peplau护理人际关系理论是由美国护理学家Hildegarde.peplau提出的,她被尊称为“精神病护理之母”,是继南丁格尔之后较早提出护理理论的理论家之一。peplau在其专著《护理人际关系学》中用人际关系理论框架分析护理行为,形成最早的护理人际关系理论[3]。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Cp)是医院为减少医疗成本何有效保证高质量服务而实施的一种科学的服务和管理方法[4]。二者被广泛应用于护理实践及护理教学中,对临床护理及护理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eplau护理人际关系理论与路径带教相结合临床带教的优势

3.1提高了男护生的实习成绩,树立工作信心实习学生从学校步人医院,首先面临角色的转变和适应,是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转变的过渡[5]。男护生由于内外各因素的影响,不愿与人交流,容易产生孤独、无助甚至焦虑。人际间关系理论和路径带教的结合拓宽了学生的外部工作环境支持系统的内涵,减轻了学生进入临床的压力,有力保证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由表2可以看出,20i6年实施人际关系理论后实习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都较2015年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丰富了临床带教的内涵,提高临床护士的带教能力临床路径教学模式为新型的教学方法,其可有效保障高质量教学,同时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方向更为明确,教学模式更为程序化与标准化[6]。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则是根据男护生各阶段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交流沟通,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使得她们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充实自己。带教老师不仅要承担资源提供者、教育者、领导者、顾问等角色外,更多的是运用各种等业性的技巧与方法,调动护生的工作积极性。在实习过程中师生同时经历自我认识、彼此尊重、自我更新的过程,得到学习和成长的机会[7]。

临床护理教学是以实践性教学为主,peplau人际关系理论与临床路径教学模式相结合运用于男护生的临床带教,加强了师生双方更大程度的互动,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和实习效果,促进了护士综合素质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帮助男护生克服心理难关,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快速适应临床护士的角色,爱岗敬业,保证顺利完成实习并以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和过硬的技能投入到护理事业中去。

参考文献:

[1]王英,临床实习男护生心理行为特点及带教模式的探讨[J].医药前沿,2014,06:145.

[2]宋龄,于水,秦泽雨.男护生实习期间心理特点及临床带教思路[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增刊,2014,05:256.

[3]赵伟.peplau的人际关系理论在我国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C]河南省护理专业成长与职业环境规划研讨班论文集.2013:79-80.

[4]穆心苇,牛永胜,施乾坤,等.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iCU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3):165-167.

[5]高东霞,张利岩,宋慧娜.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在护理专业学生实习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2,9(11)521-523

临床护理心理学教程篇8

【关键词】中医临床护理学;教学方法;培养;中医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2-0130-03

inthetCmClinicalnursingteachinginCultivatingStudentsClinicalthinkingability

wanGJinjinZHanGLinlinGUoYiCHenZukun*

YunnanUniversityoftCm,Kunming650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inthetCmclinicalnursingteachingtocultivateundergraduatenursingstudents’clinicalthinkingability.methodsByrestructuringteachingcontent,pBLteaching,caseteaching,discussionteachingmethod,multimediateachingmethodandsoon,tobuildavarietyofclassroomteachingandcombinetheorywithpractice.Resultscultivateth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andtCmclinicalthinkingability.ConclusiontCmClinicalnursingteachingisthekeytocultivatingstudents’clinicalthinkingability.

Keywords:Clinicalnursing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eachingmethods;training;Clinicalthinking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中医临床护理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其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中医临床常见病的概念、辨证分型、护理措施,更应培养学生的中医护理临床思维能力。中医临床护理学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特色课程。笔者在教学中,采用重组课程教学内容、pBL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构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会学生规范辨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现将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突出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中医临床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整体观念的理念、辨证施护的方法和传统的护理技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的一门学科。中医理论体系具有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但有关中医临床护理学的课程设置,存在着教学内容丰富,学时少的情况,我院此课程为54学时。为了更好的讲解本课程及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学会本课程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在教学方式上不能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时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应构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很难理解中医护理的实质和精髓,很难将中医理论运用于护理临床。

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医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理论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在判断和分析疾病本质、发病规律,制订治疗、预防疾病的原则及处方用药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活动[1]。正确的临床思维对于医学理论的实践应用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中医临床护理思维的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施护。整体观是其认识论的基础,辨证施护则是其临床实践的方法论。整体观念使我们在临床护理时从整体上进行综合考虑,以此来把握疾病本质和规律。在护理过程中,将患者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不但考虑到疾病本身,同时还要考虑到患者的体质、年龄、情志变化、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因素,以及自然、社会诸方面因素。辨证施护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归纳和总结,辨清疾病的性质、病因、部位及邪正关系,并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在此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并及时把握证候的变化,随证修订护理计划及措施。因此,护理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中医临床护理思维特点,才能正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断、护理,提高临床综合应用能力。

2构建中医临床思维教学方法

笔者教授中医临床护理多年,在教学中采用重组课程教学内容、pBL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构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1重组课程教学内容我院采用的中医临床护理学教材,以常见病证为经,以证型为纬,运用护理程序“施护”,教学内容较多,但本课程的学时数有限,因此,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对该课程极其重要。

首先是对整本教材进行重组,依照临床分科,教学重点在内科部分。其次是对每一疾病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将内科疾病归为七个系统,即肺系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疾病、肝胆疾病、肾系疾病、气血津液疾病、肢体关节经络疾病。以系统为单元进行讲授,每一系统先作概述,简要回顾该系统疾病的生理病理、主要证候及常见证型,简述护理要点。每一系统选择2~3个临床常见疾病进行详细讲解,其余疾病学生按教学思路进行自学。每一疾病按概述(包括概念、历史沿革、讨论范围)、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施护、健康教育等板块进行阐述。将辨证施护作为一独立内容,由辨证要点、一般护理、分型护治构成,保证辨证施护的完整性,强调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突出实用性和中医特色。

通过实践证明,该重组课程教学内容的方式对《中医临床护理学》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它理清了教学思路,让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对所学课程内容也了然于心,而且还能掌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学习该课程,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上。

22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能够给学生对问题探讨的充分机会,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学生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等,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在实施过程中,以一个系y疾病为单位,讲授完该系统2~3个重点疾病后,布置课后开放性思考题,一般以该系统未作课堂讲授的疾病病例设计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该系统疾病的特点及中医护理的规律和特点,针对病例问题进行相关资料查询、思考。然后以宿舍为单位进行讨论,形成相对统一的意见,可有不同看法。下次课时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充分展开组间讨论;教师进行启发和引导,控制讨论节奏;做出初步判断,拟出临时诊断。教师再提供相关的体检及实验室资料,学生再分组进行分析讨论,做出诊断及护理措施。教师再进行展示、总结。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从教师准备资料开始,教师就要结合提纲、病例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设计出相关作业;而同学也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积极与同学交流沟通,同心协力得出最佳结论。这样的学习,花在前期准备工作上的时间精力大大多于普通的课堂学习,因此不但培养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学会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同时,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的提高亦有重要意义。

23案例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对所学内容有较深印象。在教学中,笔者在进行每个疾病的讲解前,均会先导入一个该疾病的典型病案,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该疾病的学习。讲授该疾病后,再重新回顾导入的典型病案,请学生回答该病案的诊断、护治原则,护理措施,并对答案进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指导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选择的病案要符合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具有典型症状及体征,便于学生直观、形象地学习相关知识。案例式教学法刚应用时,因学生不熟悉、不适应,在病案的描述上要按照主诉、现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的格式来排列。随着教学的进展,病案的描述方式则应贴近临床实际,按患者的叙述方式来描述病案,以可以培养学生学会自己采集病例资料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24讨论式教学法病例讨论是医疗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不同病例的探讨,学生加深对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认识,从更深层次掌握疾病的正确诊治过程,训练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2]。讨论式教学法通常在教学进行到一个阶段时进行,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进程的安排,整个教学过程中会安排4次讨论课,一般情况下以两个系统疾病为一个单元,每讲解完两个系统疾病后,会结合案例式教学方式,给出4~6个关于该两个系统的典型病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首先将学生以8~10人为一组进行分组,请学生在1个小时内就4~6个典型病案进行小组内讨论,大家各抒己见,集中众人的智慧,对病案作出诊断(包括西医诊断、中医诊断及证型)、护治原则,护理措施。然后随机请各小组1~2名同学进行回答,最后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及评价。该教学方式同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使学生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学到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学习《中医临床护理学》的兴趣,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同时,讨论式教学法还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心理素质、沟通能力的提高。

25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制作出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或播放相关影碟,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避免由于教师长时间单纯的理论讲授造成学生的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比如在讲解疾病各证型时,不同的证型有不同的症状、体征,单纯的文字描述会显得很空洞,学生难以想象出该证的症状、体征,而且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症状、体征的描述会产生不同的想象。利用多媒体可以插入症状、体征的典型图片,形象、生动,贴近临床,有助于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一张鼓胀病人的图片,可使学生深刻地认识“腹胀如鼓,肤色苍黄,腹皮青筋暴露”的表现,有利于学生对鼓胀病的理解和掌握。

3不断创新中医临床护理学教学方法

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中加强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中医临床护理学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还应积极协助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进行中医护理临床实践基地的建设,提高临床带教能力,规范临床实践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到中医院参加临床见实习[3],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能力。

中医护理学作为中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已逐渐成熟与发展,中医护理学的整体护理观、辨证施护观和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逐渐为国内和国际医学界所理解、重视、研究并采用[4]。中医护理教育者必须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着力中医护理教学方法的研究,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中医护理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的知识层次和人员素质,为我国护理事业及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颜乾麟.关于中医临床思维的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5):1-2.

[2]金桂兰,汪悦,孙丽霞,等.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现状与培养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35(8):123-124.

临床护理心理学教程篇9

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护生实施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护生临床实习是将医学理论和临床护理实践相融合的重要过程,护生顺利实施角色转换,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的关键性时期,也是护理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较好的开展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是临床护理教学面临的问题。笔者2008年以来在骨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护生对科室带教反馈满意度高,现将临床带教护生经验总结如下。

1做好护生岗前教育

护生入科前,严格落实岗位培训制定,医院护理部组织进行职业道德、医院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教育,对护生进行医院基本情况、环境布局、辅助科室的介绍,以及组织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做好岗前培训,使护生正确认识自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尽快进入护士角色[1]。

2精心挑选带教老师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确保临床护理工作安全,医院护理部组织带教老师培训考核,精挑细选带教老师。由热爱护理工作、专业理论扎实、技术水平过硬、具有执业资格具备临床教学能力的护士担任临床教学任务。临床带教老师是护生学习最直接的榜样,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实践欲望及实习态度乃至于行为和目标选择产生强烈的感染和引导[2]。

3熟悉环境及科室制度

护生刚刚进入骨科,环境较为陌生,面对骨科各种意外伤害(如开放性骨折、脊柱骨折)的患者,都会感到害怕和畏惧。对新入科的护生应首先介绍骨科环境、科室制度,收治患者的特点、工作人员的分工等,消除护生的陌生感。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注意仪容仪表,加强工作责任心。

4制定带教计划

按照实纲和学校要求,制定好具有本科室特色的临床带教工作计划,进行一对一专人带教。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制定每周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以及具体内容和操作。在制定计划时,注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入科时将计划交给护生,使老师和护生心中有数,增强带教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将骨科基础护理知识、骨科围手术期护理、骨科特殊、骨科常见病及并发症护理等传授给护生。带教老师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来了解护生对骨科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5重视基础护理带教

带教老师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无菌操作原则、三查七对制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护生[3]。各项治疗和护理必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做到放手不放眼。在示范操作规程的同时,尽量多传授临床经验,也要注意吸取教训。在带教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与角色转变,教育她们保持虚心的学习态度,理解基础护理的重要性。如髋关节置换病人,病人年龄偏大,病情严重,基础护理任务繁重,应保持床单整洁,定时为病人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加强口腔护理及呼吸道管理。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认识到基础护理不仅仅是简单的护理操作,而是护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影响

6严格出科考核

护理临床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还培养结合临床实例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转科前安排出科考试,由护士长进行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考核,将考核成绩和工作表现如实填写到《护生实习鉴定》。考核优秀的护生给予适当表扬。

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生从理论学习向临床护理过渡的重要阶段。临床教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护理不仅仅是简单的配药、打针,而是通过临床实践,使护生操作、应变、组织、沟通及人际交往等多种技能得到加强和提高,为步入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使她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培养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明娟.护生的角色转变与适应[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4):1393.

[2]王慧敏,磨琨,戴霞,等.新模式下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0):871-874.

[3]邱建华,王俊茹,张敏.加强护理临床带教的措施与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03,3(5):47-48.

临床护理心理学教程篇10

【关键词】专职教师;临床护理教学;角色

临床护理教学是帮助学生将以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有关诊断、治疗及护理病人的操作技能相结合,获得进入健康保健系统和继续教育所必须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临床教学的重点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应用理论,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从丰富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发展护理理论。因此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教学改革中加大了临床教学的比重,基本上保证了[1]:①学时理论教学配合。②学时临床教学。而且率先实行了专职学校护理教师与临床带教老师配合一同带教,逐步与国际接轨。然而中国的护理实践状况又与其他国家有许多的差异,专职护理教师在参与临床带教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引起护理同行的一些困惑。通过实践的探索我们认为有必要首先对专职教师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角色和功能进行深入的分析。

1教育者的角色

专职教师最主要的职责是对学生负责,保证学生圆满地完成教学计划是最重要的。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临床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好教学目标,熟知课堂理论教学的要求和进度,善于利用临床的场景,熟悉每一位同学的特点,帮助和督导学生完成由理论到实践或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事物的过程。在临床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运用讲授、提问的教学技巧,更多的是运用讨论、解决问题的技能,而这些缺少教学经验都是难以驾驭的。我校专职教师在学生进入病房之前首先熟悉病房环境,与临床工作人员沟通,了解、选择可以作为教学对象的患者情况,以便在临床每天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前或实习后讨论,讨论的内容围绕实习的目标、学生负责照顾的病人的情况、病人的情况是如何与理论挂钩的、实践中的一些技术问题、护理干预的成效等等。我们认为专职教师的特殊作用就是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做到博、深、精,同时要意识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

2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角色

为使临床教学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安排学习情境,制订学习规则和程序,督促学生遵守纪律,评价学生行为,并实施奖励或惩罚。教师的领导职能表现在:正确分配学习机会,组织团队、学习小组,营造良好的集体气氛,引导和指挥学生讨论、合作,使学习得以深入,通过组织好的群体互动来促进个体的发展。因此在每个学生小组的人员组成上,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能够使组员形成优势互补;认真安排和协调学生实践的机会;制定学生临床评价标准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考评、及时反馈给学生;个别学生的问题要个别谈心、交换意见。

3护理照顾者的角色

临床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与护理照顾者的角色有时是重叠的,有时是分开的。临床教师作为护理照顾者需要参与到实践中去照顾病人或服务对象,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从他们身上可以学习到护理人员应该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采取行动。学生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教师的身教意义很大。因此我们鼓励专职教师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可服务社会和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教师们对此都是认同的。

4人际关系协调者的角色

专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临床教学老师、护士进行交往,教师应与各方面加强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专职教师要向临床老师介绍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学习目的;告诉临床老师学生会做什么、需要学习什么、需要练习什么、需要见习什么;及时向临床老师反馈学生的评价。专职教师要不断征询学生对教学形式、内容、安排的意见、建议;了解学生临床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针对问题去协调各方面,不断完善和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们常常反映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协调上。

5心理卫生工作者的角色

专职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长,能够发现学生的一些问题。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克服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在学生遭受心理挫折后,教师又要设法创造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减轻受挫的痛苦,并及时提供帮助、咨询和诊断,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以增强她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常常因为不能有效地帮助病患、技术操作不过硬、出现了差错等问题而倍受挫折[2],有的时候学生是将苦闷表达出来的,有的时候学生会流露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及时发现,大家一起商量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

6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

只有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所以教师在献出自己东西的同时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临床实践中吸取东西,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总是不断地作出决策[3]:我该如何为学生挑选病人?如何创造学习环境?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对教与学进行研究,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教学。同时作为护理专业人员,在接触临床的过程中应该善于发现临床护理的问题,积极与临床人员合作,开展护理研究,促进专业发展。

综上所述,临床教师的主要角色还是教书育人的教育者角色和管理者领导者角色。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在目前临床教学中,专职护理教师角色的明确有利于与发挥着巨大作用的临床带教老师更好地协作,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护理教育.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96-298

2李伯黍,燕国材,曹子方,等.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38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