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节能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4:44

校园节能管理方案篇1

1.责任意识亟待强化多年来,一些高职院校的工作中心与考核指标主要集中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上,而对“两型”校园建设重视不够,校园内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氛围不浓,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常认为节能、环保只是后勤部门应该做的,与教书育人没什么关系。受长期形成的观念影响,后勤职工业务培训比较薄弱,工作要求不高。有些高职院校对节能、环保长远效益缺乏认识,在节能、环保更新改造投入上不到位。2.管理方式较为粗放有些高职院校存在“家底”不清问题,实训易耗材料与办公用品管理不善,日常经费管理较为松散,教室财产、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管理不到位,经常出现一些损坏、流失等现象。节能、环保管理工作普遍存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困难与问题,多数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只能从事简单的计量抄表和维修工作。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工作没有创造性。有些高职院校对节能或浪费的单位和个人没有奖惩措施,水电费支出比例高,绿化养护费每年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但效果一般。3.专项制度不够健全有些高职院校在校园建设中重视资金、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和运用,而忽视使用过程中的管理、维护和效益,甚至造成资源闲置和重复建设。有些高职院校虽然也提出“两型”校园建设,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往往流于形式,权责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有些高职院校对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没有健全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现有管理制度未及时更新,不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工作,监督考评制度执行时常打折扣。

高职院校“两型”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1.科学编制校园总体规划校园总体规划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蓝图,对“两型”校园建设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规范性的作用。全面、科学地编制校园总体规划,不仅可以在校园建设中有效地实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保证校园的可持续发展。“两型”校园建设规划应尊重自然,充分利用地形水系;以人为本,全面优化设施配置;融入城市,有效利用社会资源。2.精心开展校园专项设计组织建筑设计时应坚持以人为本、适用为先的原则,积极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突出教学做一体化,将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相统一,优化各种设施的功能配置,全面落实节能环保要求。景观绿化设计应把握“大学园林”这一特质,以小见大,体现精神;因地制宜,生态优先;挖掘内涵,形成特色。道路管网和弱电智能化等设计应统筹兼顾,精心构建一个节能、环保、现代的美丽校园。3.严密组织校园项目施工高职院校应组织强有力的管理团队,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科学制定校园建设整体施工方案。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校园各项工程建设进度,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从工程招标、施工管理、材料采购、竣工结算等环节,对“两型”校园建设实施全过程节约和环保管理,最大限度实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4.全面强化校园日常管理依据《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建科[2009]163号)和省级园林式单位建设标准,加大“两型”校园建设的监管力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适时开展评比竞赛活动,对在“两型”校园建设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浪费资源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处罚。

高职院校“两型”校园建设的实践路径

校园节能管理方案篇2

上海电力学院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推动的“高等院校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示范建设”的第三批试点高校。自2011年至今,已完成杨浦校区及浦东校区总计80栋30多万平方米建筑的水、电、气等能源的楼宇计量工程,建设了上海电力学院校园能耗监控平台,平台界面如图1所示。平台实现了能耗的分项分类计量、能耗数据实时监测、图表显示、自动统计、节能分析、指标对比、数据上传等功能,实现了重点用能区域空调、照明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并针对上海电力学院分布式能源及新能源方向的发展要求实现了逆潮流的发电量监测,使校园电网内的发电用电数据集中在一个平台上。由于该平台实时采集校园内各类建筑及设备的发用电数据,并形成历史数据库,在服务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能耗管理统计的同时,可用于实践教学,对开设能源或节能课程的学校是很好的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建立在学校公共校园网络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可以通过如图2所示的权限用户界面给学生发放非控制权限的二级用户账号,学生可以在校内自由登录平台,读取实时及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根据课程及平台建设情况,提出以下教改方案。

1.教学内容的变更

“能源管理与审计”课程可以分为能源管理、能源审计及节能技术三大块。以往的教学完全参照书本,内容相对空乏。现在,将这三块内容与校园实际相结合,例如利用平台数据及图表对校园能源管理模式、综合实验楼的能源审计、图书馆中央空调的节能技术等实际问题展开分析探讨,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学生可以就近观察、就近思考。

2.考核机制的改革

课程采用卷面成绩+课题成绩的考核机制。期末成绩由卷面成绩(60%)、课题成绩(30%)、平时成绩(10%)三部分组成。其中课题成绩是根据小组课题发表评分和报告完成情况决定。首先,教师采用点名册顺序或自由组合的方式在班级内划分出多个小组,一个小组4-6个人,小组内自由选出组长,每个组独立完成一个课题。之后,教师给出5-6个课题范围供每个小组选择,提出课题要求并进行背景分析,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作为参考。然后,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进行深入研究,每两周和授课教师做课题进度汇报及交流。最后,在期末进行课题汇报,按照国际会议发表的模式,7分钟ppt报告,3分钟答疑。教师组织各组组长对各小组的课题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平均出课题发表得分。教师根据课题报告完成情况做小幅调整,得到最终的课题成绩。对于个人的课题成绩,课程为了防止“大锅饭”现象的出现,提出了组员贡献度的模式。例如一个5人小组,每个组员初始贡献度为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组长可以根据组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整,贡献大的组员贡献度可调整为1.05~1.2,贡献小的组员相应调整为0.95~0.8,最后所有组员贡献度总和仍保持为5。这样的考核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建立团队意识,提高其协作能力。

3.采用高自由度的探索性课题研究

本课程摒弃了传统的验证性课题研究,采用给出大致范围,学生自由选择方向拟定探索性课题的方式,由于课题结论未知,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探索。课程初步设计了贴近课程内容的以下几个范围供学生选择:

(1)校园能耗分析。根据校园能耗监控平台历史采集数据库,对校园的年度总体能耗进行分析,计算能耗指标,如能源消费总量,生均电耗、水耗及标准煤耗、单位面积电耗、水耗及标准煤耗等。通过指标可以明确校园总体用能现状,并对各楼宇作能耗对比分析。

(2)楼宇初步能源审计。学生选择校内一定规模、功能复杂的楼宇,如图书馆、综合实验楼、食堂等。如图3所示,根据平台的实时监测及历史数据,对楼宇的水、电、气进行能源平衡及节能对比分析,明确楼宇能耗现状,找出能量损失的原因、潜力,明确节能途径。

(3)校园节能技术分析。对校园内涉及的节能技术,例如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照明节能、空调节能、电梯节能、供热节能等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具有节能潜力的建筑、设备改造方案或管理方案,并根据“能源管理与审计”课程中的技术经济分析法及全生命周期分析法对方案进行全面评估。

(4)校园能源管理制度研究。能耗监控平台建设完成后,校园的能耗及节能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因此必须研究更全面、更细致的校园能源管理制度。学生作为校园能源的主要使用者之一,通过观察和调研,对校园建筑、设备各方面提出能源管理措施,并结合原有条例,制定新的校园能源管理制度及能源报表。

(5)楼宇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研究。上海电力学院校园应用了微型燃气轮机、微型内燃机、微型燃料电池、光伏发电、风电发电等楼宇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通过校园能耗监控平台,学生可以选择一种技术根据课程知识研究技术的可行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并探讨供配电匹配的楼宇能源结构问题。

校园节能管理方案篇3

关键词:校园建设;环境监理;绿色施工;重要性

我国的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各地的校园建设大多遵循了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地形地貌,因地制宜。为我国建设出了许多环境舒适、设施先进、各项功能齐全的新校区。

1发展背景

全国各地校园建设有声有色,各地新校区林立,校园基础建设日益完备。要想优化校园环境,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丽校园,环境监理工作必不可少。重视校园工程建设的环境建立以及绿色施工,需要各施工方、有关部门与校园的共同配合,加大有关部门的规范监督,才能完善我国的环境监理制度,最大限度的降低校园基础建设带给环境的各项危害,保护我国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校园建设环境监理的各项依据

校园建设环境监理是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依据的。环境保护作为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国策。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会产生的污染问题及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详细的评估总结。只有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批准后,计划部门才可以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建设企业才可以投入施工。其中第二十六条规定:建设项目中的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期设计,同期建设施工,并且同期投入使用。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过之前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审核通过之后工程建设项目方才可以将之投入使用或生产。

另外,还有交通部及环境保护部门颁布的一些管理办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环境保护质量标准,或是某些地方性的法规及政府章程,工程的设计文件,工程的标准规范以及环境规范,还有工程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及批复,工程监理合同等等,都是校园建设环境监理的重要管理依据。

3校园建设环境监理的重要意义

3.1实现校园建设环境保护学校作为项目甲方,一般需要聘请专业的工程监理人员来规范监督项目企业及施工单位等项目乙方的各项建设行为,确保校园建设的顺利展开。但由于各工程监理单位资质没有严格的规范,导致了市面上的许多工程监理单位没有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没有相应的环境风险防护、生态恢复以及环境保护等各项措施、对于各建设单位更没有足够的环境监理制度来规范其环保行为,因而各校园工程监理的效果欠佳。所以,需要有专业的环境监理单位来帮助工程监理人员实现校园工程项目环境监理,这就要求环境监理单位必须以足够公平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来为校园基础建设提供充足的技术服务与支持。在项目建设中,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系统化、规范化的记录,利用环境监理,做好校园建设各个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将校园建设带来的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3.2督促落实三个同期政策实行建设项目中的污染防治设施与项目主体工程的三个同期政策时,必须要有环境监理的相关依据。需要环境监理人员的及时跟踪监督,确保校园建设项目中的污染防治设施与项目主体工程的同期设计,同期建设施工,及同期投入使用,减少校园建设项目环境污染。

3.3树立良好校园形象在校园建设过程,注重环境监理,可以树立良好校园形象,给学校带来更多潜在效益。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好扬尘、振动噪音、水污染、光污染、建筑垃圾、土壤保护、地下设施等的管理控制,就可以有效改善校园施工脏、乱、差、闹的社会形象。为学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更有利于取得学生与教师的支持,确保校园建设各项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施工效率。因此,做好校园建设的环境监理工作,不仅可以保护校园环境效益,更能提高施工效率,树立良好校园形象。

4校园建设的绿色施工

2007年,我国建设部出台了《绿色施工导则》。其中指出,绿色施工指的是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应该在保障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基本的要求下,利用先进的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实现节地、节水、节材、节能及环境保护这一“四节一环保”原则。其对于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几点:

4.1减少施工污染排放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的污染极其恶劣,其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噪声、废渣、泥浆水以及粉尘等,都会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校园建设不仅工程量较大,其建设工期也较长,不论是前期的建设还是后期的修补及扩建等,都需要工程项目建设,大量的施工难免带来许多的环境污染问题。绿色施工可以有效树立起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减少施工中的各项污染废物排放量及工程建设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配合环境监理部门,及时进行施工问题整改,从而降低工程建设环境污染,确保学校师生生命健康。

4.2节约建设成本绿色施工的方案内容有:①制定出科学的环境管理方案以及应急预案,确保文物及地下设施等资源的完整性,降低环境负荷;②根据工程建设地区的实际水资源情况,制定出科学的节水措施;③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制定节能措施;④制定节材措施,但同时需要注意保障工程质量。如使用可循环材料、优化施工方案等;⑤做好施工总面积规划,并规范临时用地面积及制定出相应的临时用地节约措施等,各项施工方案都可帮助校园建设节能减排。另外,绿色施工对于施工材料也有所要求,在施工中,应尽量使用可循环材料及绿色材料,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建设成本,保护环境。

5总结

综上所述,校园建设的环境监理以及绿色施工对于环境保护及校园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建设学校要加强环境监理工作,树立绿色施工意识,做好校园建设环境保护工作,才能促进建筑行业与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我国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邵琪B.论校园建设中环境监理和绿色施工的重要性[J].绿色科技,2014(11).

[2]周凯.绿色监理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

[3]黄毕原.环境监理在工程项目实施中的重要性[J].地球,2014(7).

校园节能管理方案篇4

关键词:能源管理与审计;教学改革;能耗监控

作者简介:杨涌文(1981-),男,江苏无锡人,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讲师;

刘青荣(1978-),女,山东烟台人,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048-02

“能源管理与审计”课程是上海电力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节能与能源管理方向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由多种技术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所涉及的技术领域比较广泛。从动力、供能设备,到建筑能源,再到经济学的平衡及审计领域,横贯理科、工科、文科三个大类。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保证教学效果是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对课程进行了基于校园能耗监控平台的教学改革。本文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内容及初步成果展开了探讨。

一、教学目标及现状分析

“能源管理与审计”是一门结合上海电力学院能源特色,适应当今节能行业需求的课程,主要以培养目前节能行业急需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应是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创新能力。课程内容具体包括能源管理与审计概述,燃料与电力节能基础知识,建筑、企业节能潜力分析,能源审计,能源管理与审计应用分析,节能项目投资分析,合同能源管理,能源平衡分析,能源账单与低碳营运等相关内容。

在之前两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建设基本完善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知识体系,但仍存在许多不足。首先,热能工程学生的知识培养体系以理工科为主,对经济学理论知识及分析方法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程。因此要求学生在2个学分的综合课程中熟练掌握能源审计及能源经济性分析方法有一定困难。其次,由于本课程内容较多,需要大量的理论介绍课时,因此案例教学课时较少,实践教学缺乏平台,课后计算分析类作业不足,导致学生对课程缺乏主动性,学习效果一般。针对以上不足,根据上海电力学院校园能耗监控平台的建设进展,提出结合校园能耗监控平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二、校园能耗监控平台介绍

上海电力学院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推动的“高等院校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示范建设”的第三批试点高校。自2011年至今,已完成杨浦校区及浦东校区总计80栋30多万平方米建筑的水、电、气等能源的楼宇计量工程,建设了上海电力学院校园能耗监控平台,平台界面如图1所示。平台实现了能耗的分项分类计量、能耗数据实时监测、图表显示、自动统计、节能分析、指标对比、数据上传等功能,实现了重点用能区域空调、照明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并针对上海电力学院分布式能源及新能源方向的发展要求实现了逆潮流的发电量监测,使校园电网内的发电用电数据集中在一个平台上。由于该平台实时采集校园内各类建筑及设备的发用电数据,并形成历史数据库,在服务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能耗管理统计的同时,可用于实践教学,对开设能源或节能课程的学校是很好的实践教学平台。该平台建立在学校公共校园网络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可以通过如图2所示的权限用户界面给学生发放非控制权限的二级用户账号,学生可以在校内自由登录平台,读取实时及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三、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根据课程及平台建设情况,提出以下教改方案。

1.教学内容的变更

“能源管理与审计”课程可以分为能源管理、能源审计及节能技术三大块。以往的教学完全参照书本,内容相对空乏。现在,将这三块内容与校园实际相结合,例如利用平台数据及图表对校园能源管理模式、综合实验楼的能源审计、图书馆中央空调的节能技术等实际问题展开分析探讨,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学生可以就近观察、就近思考。

2.考核机制的改革

课程采用卷面成绩+课题成绩的考核机制。期末成绩由卷面成绩(60%)、课题成绩(30%)、平时成绩(10%)三部分组成。其中课题成绩是根据小组课题发表评分和报告完成情况决定。首先,教师采用点名册顺序或自由组合的方式在班级内划分出多个小组,一个小组4-6个人,小组内自由选出组长,每个组独立完成一个课题。之后,教师给出5-6个课题范围供每个小组选择,提出课题要求并进行背景分析,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作为参考。然后,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进行深入研究,每两周和授课教师做课题进度汇报及交流。最后,在期末进行课题汇报,按照国际会议发表的模式,7分钟ppt报告,3分钟答疑。教师组织各组组长对各小组的课题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平均出课题发表得分。教师根据课题报告完成情况做小幅调整,得到最终的课题成绩。对于个人的课题成绩,课程为了防止“大锅饭”现象的出现,提出了组员贡献度的模式。例如一个5人小组,每个组员初始贡献度为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组长可以根据组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整,贡献大的组员贡献度可调整为1.05~1.2,贡献小的组员相应调整为0.95~0.8,最后所有组员贡献度总和仍保持为5。这样的考核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建立团队意识,提高其协作能力。

3.采用高自由度的探索性课题研究

本课程摒弃了传统的验证性课题研究,采用给出大致范围,学生自由选择方向拟定探索性课题的方式,由于课题结论未知,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探索。课程初步设计了贴近课程内容的以下几个范围供学生选择:

(1)校园能耗分析。根据校园能耗监控平台历史采集数据库,对校园的年度总体能耗进行分析,计算能耗指标,如能源消费总量,生均电耗、水耗及标准煤耗、单位面积电耗、水耗及标准煤耗等。通过指标可以明确校园总体用能现状,并对各楼宇作能耗对比分析。

(2)楼宇初步能源审计。学生选择校内一定规模、功能复杂的楼宇,如图书馆、综合实验楼、食堂等。如图3所示,根据平台的实时监测及历史数据,对楼宇的水、电、气进行能源平衡及节能对比分析,明确楼宇能耗现状,找出能量损失的原因、潜力,明确节能途径。

(3)校园节能技术分析。对校园内涉及的节能技术,例如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照明节能、空调节能、电梯节能、供热节能等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具有节能潜力的建筑、设备改造方案或管理方案,并根据“能源管理与审计”课程中的技术经济分析法及全生命周期分析法对方案进行全面评估。

(4)校园能源管理制度研究。能耗监控平台建设完成后,校园的能耗及节能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因此必须研究更全面、更细致的校园能源管理制度。学生作为校园能源的主要使用者之一,通过观察和调研,对校园建筑、设备各方面提出能源管理措施,并结合原有条例,制定新的校园能源管理制度及能源报表。

(5)楼宇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研究。上海电力学院校园应用了微型燃气轮机、微型内燃机、微型燃料电池、光伏发电、风电发电等楼宇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通过校园能耗监控平台,学生可以选择一种技术根据课程知识研究技术的可行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并探讨供配电匹配的楼宇能源结构问题。

四、结束语

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学生上课、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及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改善,教学效果有较大提高。学生愿意主动和授课教师进行课间和课外的交流,改善了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发展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本教学改革方案不仅适用于上海电力学院“能源管理与审计”课程,也适用于已经建成或即将建设校园能耗监控平台的百余所高校的相关专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参考文献:

[1]尹洪超.企业能源审计与节能技术[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校园节能管理方案篇5

【关键词】校园安保智能感知

河南省光山县22名小学生被砍伤、浙江温岭幼儿园“虐童”……近年来频发的校园安全及管理的负面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折射出当前校园安全工作的脆弱,学校安保条件较差、安保隐患较多。校园智能感知系统将有效地帮助政府打造一个安全、公开的校园环境。

一、系统概述

通过在校园部署物联网节点,获取校园内各重点区域视频、安保、环境、GpS定位等多种信息,实时上传至中心平台与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并同步推送到手机、平板电脑、pC等多种终端。一方面用于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学校的安全管理,另一方面也便于家长了解学校信息,加强安全监督。

二、系统功能及特点

2.1系统功能

该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1、校内安全全面监控;2、校园信息随时查看;3、教育资源充分共享。

2.2系统特点

该系统的特点为“一点获取、两个平台、多屏展示”。一点获取:是指通过部署在校园内各个重要地点,如主要出入口、教室、操场、微机室、活动室等的物联网节点采集的信息(包括视频信息、环境信息、GpS定位信息等),统一进行ip数据打包,并实时传回中心;两个平台:是指“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和“智慧校园感知管理系统平台”。智慧校园感知管理平台通过开放的api接口,实现两个平台的数据共享;多屏展示:是指学校的各种信息如安全信息、教学信息可依据权限同步推送至用户手机、pC以及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

三、技术方案

校园智能感知管理系统是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建立开放的、创新的、协作的、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感知校园的各种信息,实现校园的安全、开放式管理。1整体架构。该系统基于物联网架构设计,主要由信息采集子系统、网络传输子系统、数据中心子系统以及客户端子系统四部分组成,这四个平面的紧密耦合保证了前端信息在系统中的安全、快速、无障碍流转,而管理平台所提供开放的api接口向下屏蔽了负载的硬件细节,可在应用层面与现有的应急联动系统融为一体,为应急救援与处置提供支撑。2、信息采集子系统。由部署于校园各个重要地点(如主要出入口、微机室、活动室等)的物联网节点和相应的传感器组成,主要实现各种校园信息(如音视频信息、环境信息、GpS定位信息等)的感知,并将非机构化的音视频数据与结构化的传感器数据统一ip编码,实时发送至后端云平台。3、网络传输子系统。系统可综合利用多种网络(3G、4G、wLan、固网等)传输,采用大量先进的传输技术(如带宽感知算法、无线自适应传输算法、基于SSLVpn的加密算法等),实现数据安全、可靠的传输。4、数据中心子系统。数据中心子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平台与软件管理平台两部分,硬件平台基于计算机集群技术构建的云计算中心;软件管理平台主要实现数据管理、存储以及数据推送服务,可通过开放的api与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无缝融合,该软件管理平台主要由存储层、数据层、系统管理层以及数据应用层四层组成,其中存储层包括数据库系统与存储节点管理系统;数据层包括数据接收、解析、存储与转发;系统管理层包括用户/单位注册管理、设备资源注册管理、文档安全访问控制管理模块;数据应用层主要包括数据分析、处理、显示以及开发的api接口。5、客户端子系统。客户端子系统分为应急客户端、教学客户端、管理客户端以及家长客户端四类,应急客户端主要是与政府应急指挥平台相连的客户端系统,可实现校园应急信息的同步推送;教学客户端主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如课件共享、班班通等功能;管理客户端主要是给教育管理机构使用,便于及时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家长客户端主要是提供给家长使用,便于家长共同监督学校的教学与安保工作。所有客户端系统均提供手机、平板电脑以及pC版本。

四、结语

该系统方案的实施与运营将大大提高校园安保、教学管理水平,方便家长及时了解校园的信息,强化政府主管部门对学校安全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平刘臻;智慧校园的物联网基础架构研究;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年S1期

校园节能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学校电子档案;管理;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086-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大量普及,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各个学校对电子信息的利用与日俱增,在办公自动化、教学、科研、后勤等方面的日常管理中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档案。如何保障学校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并在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密,防范对电子档案的非法访问和随意改变。因此,加强学校电子档案管理安全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电子档案的特点

电子档案,是指通过计算机磁盘等设备进行存储,与相对应纸质档案,相互关联的通用电子图像文件集合,是现代社会档案的主要形式,适应于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及满足人们对于档案快速高效运用的需求。而电子档案管理是指针对电子档案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应当由主管部门统一协调,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不同于传统纸质档案的繁琐而低效的管理存储手段,电子档案管理需要依靠专业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有效的管理,要求其能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可以自成系统,为用户提供完整的电子档案管理和网络查询功能,也可以与本单位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网络,具有系统设置、权限管理、数据录入、整编组卷、检索利用、借阅、销毁、制作标准光盘、统计报表、数据转换等功能,实时浏览检索到的档案文件、图像、图形等,还可在权限允许范围内下载档案。

二、电子档案的安全性问题

1.电子档案对载体依赖

电子档案的存储和传输必须依靠数据存储介质和通讯介质。存储介质主要有硬盘、软盘、光盘、闪存等几种,这些介质与传统介质相比,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如气温、磁场灰尘等影响。载体结构稍微有变化或受损,存储在其中的信息便会丢失或无法读出,网络通讯介质一旦中断也无法传输和共享。

2.电子档案容易被修改

电子档案与其他任何电子文件一样,具有易更改性,而且改动后不留任何痕迹。从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档案信息失真,电子档案使用操作过程中也容易导致信息失实,遇到篡改或者伪造之徒更会导致档案的失实,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电子档案经常处于流动状态,如不及时捕获,可能会导致信息丢失,电子档案的背景信息伴随文件处理过程而不断累加,而且形式多样、存储分散,极易丢失,往往致使无法准确辨别电子档案原件。

3.电子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员参差不齐

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工作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为技术支持,从而确保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的水平。而许多学校并没有单独设立电子档案管理部门,还有许多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电子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或对计算机操作并不熟练,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造成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限性,严重阻碍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正常运行。

4.校园网络条件下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校园网络中电子档案的收集、形成、转换、处理、存储、整理、传输和共享等环节,档案信息可能被盗取、攻击、病毒感染,更有被更改、破坏和丢失的可能。由于计算机应用于档案管理和校园网中运行档案管理系统时间不长,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占主要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三、学校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措施

1.保护存储和网络传输介质安全

电子档案的特性不同于纸质档案,要建立可靠并且永久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要建立一个合适存储介质保护的环境、规范保管条件,比如湿度的控制,存放载体的空间应达到有关标准的要求,满足避光、防潮、防潮、防震、防尘、防变形等的要求。鉴于校园局域网络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感染,安装网络防火墙。防火墙技术一种访问隔离控制技术,是在某个平台网络与外界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防止非法用户对本平台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在校园网与互联网之间配备防火墙,防止互联网上的非法用户、网络攻击、病毒等对校园网络的侵害。并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购买企业云服务平台,防止现有的网络防火墙等技术仍无法抵挡“黑客”高手的入侵,可做到电子档案数据本地、云端等多方备份,来应对突发的紧急状况,确保学校档案信息得到最好保护。

学校电子档案管理安全性探析

2.加强电子档案载体的保管

电子档案形成后,因载体转换和格式转换而不断改变自身的存在形式,如果没有相关信息可以证实文件的内容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就无法确认它的真实性。因此,对形成档案的材料进行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双套管理模式,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分别存储保管,并采用档案管理系统结合人工记录的方式,利用档案管理系统以电子的形式记录档案产生、加工、转换、传输及共享利用的全过程,同时辅以人工记录,用这些记录来证实电子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和使用情况。

3.提升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电子档案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展开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学校因着力加大现有档案管理人的岗位培训力度。通过培训、自学、赴兄弟学校参观交流等方式,重点培训档案管理人员学校与信息化相关的系统开发与维护、数字化加工与管理、标准化建设、数据库运行管理等方面内容,培养电子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学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4.建立电子档案在校园网上应用全过程的管理制度

电子档案从形成到开发利用,中间经过多个环节,只要一个环节的职责不清,制度不明就可能造成电子档案的安全性构成威胁。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标准体系,开发电子档案管理专用系统,将所有电子档案通过系统平台进行归档分类处理,明确归档流程和归档环节,对各科室的归档责任、工作内容和管理权限明确的划定,统一对每一份电子档案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温怀玉.校园网条件下的电子档案安全体系研究[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3~46.

校园节能管理方案篇7

关键词:网络视频  监控技术  校园  优势

        0 引言

        网络视频监控技术,作为在网络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一代视频监控技术,它不但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提供的得天独厚的带宽条件,构建低成本、分布式、网络化的校园监控体系,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校园的监控和管理水平,成为构建“安全校园、文明校园”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现有的校园网络资源,建设基于ip网络传输的校园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以科技的手段提高校园的安保水平,保证校园内师生的人身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

        1 校园网络视频监控的主要作用有

        1.1 门岗监控:对进出校门的人员、车辆进行记录和统计,便于事后追踪和查询。

        1.2 教学区监控:对教学区的教学秩序以及进出教学区的人员、物流进行记录和监控,通过突发事件的录像,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1.3 宿舍区监控:对进出宿舍区人流、物流进行记录和统计,保护学生的人身、财产不受侵害。

        1.4 图书馆监控:对进出图书馆人流、物流进行监控和记录,夜间无人时实施布防。

        1.5 通过对以前的模拟监控系统进行网络改造,使之能够方便地进行全网管理。

        传统的校园视频监控采用的模拟化的解决方案,即利用模拟摄像头对现场图像进行采集,通过视频线或者光端机进行近远距离传输,在监控中心通过模拟矩阵、dvr等设备进行信号提取、线路切换、图像存储、上监视器。传统校园视频监控方案有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混合型监控技术方案和模拟信号监控技术方案两种,这两种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监控系统彼此分离、独立、无法适应多级网络构架下的集中管理,浪费了传输资源,布线、施工成本高。②基于模拟视频的传输易受干扰,难以保证图像传输质量。③无法实现远程监控及调度,扩展性差。

        采用网络化的视频监控技术,就可以解决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混合型监控技术和模拟信号监控技术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校园监控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监控系统整体投资的经济性。

        2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优势

        2.1 远程监控 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未来技术和管理的趋势,借助网络视频监控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现有的传输资源平台,轻松实现整个校园的集中监控。

        2.2 集中管理 网络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支持集中用户管理、设备管理、存储管理以及图像调用,改变了以前模拟系统分散管理的弊端,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调度能力。

        2.3 灵活升级 网络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基于开放式标准设计,提供了监控点数无限升级的可能性,系统容量不再依赖于传输及节点设备,而是可以任意扩容,随时接入。

        2.4 经济型架构 网络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基于ip架构,网络视频服务器可以在监控点处安装,通过双绞线或者光纤传输,不需要额外铺设长距离视频线和控制线到监控中心(cctv安装项目中一项较大的开支)。系统可以同时管理数据、视频、音频和其他文件。实现高效、低成本的管理,节省了系统投资和施工成本。

        2.5 安全性高 网络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提供统一的用户论证,确保用户访问的合法性;同时,对网络病毒攻击采取了独特的防范机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2.6 可靠性强 网络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的硬件遵循电信产品设计理念,其嵌入式操作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大大提高了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

        2.7 开放接口,可定制开发 可以将视频监控功能融入校园管理的统一的平台中。

校园节能管理方案篇8

关键词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校园网络;共享平台;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7001203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地球”的概念越来越具体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而高校作为一个科学技术相对集中的社会区域,其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数字化校园也日益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明确指出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DigitalCampus)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从而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

1数字化校园设计指导思想

数字化校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进行需求分析和论证,遵循科学指导思想进行设计。

(1)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数字化校园的软硬件更新周期极短,进行数字化校园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先进性,以便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才能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且,高校数字校园也应坚持实用的设计原则,应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和承担能力,在能够满足学校需求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2)可靠性与稳定性相结合。数字化校园与现实校园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拓展涉及到学校教学、管理、科研的各个方面,包含了学校人财物各种基本数据。因此,数字化校园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数字化校园的各个功能部门能够长时间无故障持续运行,且各种数据处理分析高效有序。

(3)可扩展性与易升级性相结合。受学校具体条件的限制,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后就一成不变,而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易升级性。对于管理模式的变化、组织机构职能的调整、业务流程的改变等,能够通过规则引擎简便配置即可快速扩展和升级,从而在不废弃原有模块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功能,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4)共享性与安全性相结合。一方面在高校数字化校园中,全校师生均要充分共享各种基础数据和数字资源,数字化校园必须具备良好的共享性,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数字化校园又涉及到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大量敏感数据,必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在保证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基础上保证数据安全,从而保证整个数字化校园的安全。

(5)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数字化校园是在校园网、广播网、有线电视网、电话网等硬件基础上建设的,这些基础性网络硬件的合理性对数字化校园整体影响极大,必须注重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性建设。

2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数字化校园涵盖校园生活的诸多方面,其建设内容也包括多个方面,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共享平台和应用系统3个方面。

2.1基础设施建设

(1)校园网络基础建设。校园网络是数字化校园的主要载体,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类。要使校园网络结构清晰、层次合理,数据网络就需要采用分布式布线,各个配线节点通过单模光纤与中心交换机相连,形成万兆骨干、千兆/万兆汇聚、桌面千兆/百兆接入的宽带网络,网络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分布合理。无线校园网络与有线网络相结合,实现学院全区域覆盖,在学生宿舍、学术报告厅、会议室等区域实现高密度、高带宽的无线接入,无线和有线网络实现统一认证计费与管理,并提供网络的多种安全机制,如防aRp攻击、空口限速、动态黑名单、无线iDS、用户地址绑定、用户漫游审计等。

(2)网络电视与ip电话线路建设。可向所有教室、学生宿舍、部分实验室、部分学生活动场所同时提供数字和模拟电视信号。节目源可在本校自办节目、有线电视台节目、卫星接收节目、校内直播节目等多种信号间进行切换。电话线路铺设到办公、科研、实验室、学生宿舍、学生活动等场所,采用虚拟网,实现内部互打不收费。

(3)教学机房及电子阅览室建设。教学机房与电子阅览室主要用于学生计算机教学和上网查找资料,应配置符合师生比例的计算机,同时做好机房网络、防火、防盗、防水、防雷等弱电功能,各个机房配置独立的服务器作为教师机并安装电子教学平台。

(4)网络多媒体教室及语音实验室建设。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与多媒体控制中心相连,以便集中控制全校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集中管理、共享使用、远程直播与点播以及网络上传下载等功能。

(5)校园安防体系建设。校园安防体系包括监控系统、报警系统、巡更系统。采用集中管理、分中心视频控制,数字和模拟相结合的解决方案。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电子设备将学校办公、科研、库房、停车场等动态情况传输到中心监控室。提高防盗、防火、防止意外事故的灵敏性与准确性。

(6)校园广播网络建设。网络音频广播系统针对校园应用,提供基于校园环境的教学和管理应用界面,实现丰富的校园应用功能,如自动音乐打铃、远程广播、个性化定时播放、网络广播、课堂音频点播、领导网上讲话、语音实时采播、背景音乐、教室音频扩音、远程控制监控、批量处理控制、定时广播管理、权限设置等功能。

2.2共享平台建设

(1)信息标准建设。数字化校园必须在遵循国家、教育部标准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标准内容,制定学校信息编码标准,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合学校现状及未来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标准体系,避免信息标准混乱,以及信息不能交流和共享。

(2)共享数据建设。要在数字化校园中实现数据共享,就必须制定统一的数据字典,建立全局数据库,构建数据集成平台,实现全校数据共享,制定统一业务系统数据库建设标准,构建数据分析模型,保障系统持续运行。

(3)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为了解决不同的网络应用系统用户名和口令不统一的问题,数字化校园提供统一的授权机制及一套方便、安全的口令认证方法,让用户只要一套用户名和口令就可以使用校园网络上其有权使用的所有应用系统。支持集中用户认证、授权机制,实现单点登录,用户从任意一个应用登录认证后,便可以访问其它被授权的应用而无需再次登录认证。

(4)统一校园门户平台。统一校园门户平台位于各类应用之上,是数字化校园的窗口,以浏览器的方式向用户展现数字化校园的应用信息,能有效地整合各类应用之间的缝隙,并根据每个用户的特点、喜好和角色的不同,为特定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访问关键业务信息的安全通道和个性化应用界面,使师生员工可以浏览到相互关联的数据,并进行相关的事务处理。

2.3应用系统建设

(1)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目的是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一卡通用,一卡多用”。校园卡可以作为借书卡、上机卡、就餐卡、医疗收费卡、洗澡卡、购物卡、门禁卡、存车卡、乘车卡等使用。

(2)网络办公系统。用于管理日常办公业务,实现无纸化办公,主要功能包括网上办公、公文流转、档案管理、校务公开、工作等功能模块。

(3)招生系统。用于获取招生数据,并将数据统一到数据共享平台,供其它管理系统(图书管理、校园卡管理、迎新系统等)使用。

(4)迎新系统。根据招生原始数据,办理新生入学手续,新生领取校园卡后实现刷卡报到,简化了手续。迎新系统同时与学籍系统、学生公寓系统对接,提供新生数据。

(5)学生管理系统。实现现有学生管理系统与教务管理学籍系统对接,基于学籍数据进行学生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奖学金管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资助管理、处分管理等。

(6)就业系统。根据毕业生数据,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主要包括求职招聘、就业教育、就业管理、就业网站等。

(7)离校系统。与学生管理系统对接,基于毕业生数据,办理毕业离校手续。

(8)校友系统。与就业系统、离校系统对接,基于离校毕业生数据,开展校友联谊会工作,主要包括校友信息管理、校友录、校友论坛、校友网站等。

(9)教务管理系统。用于教学计划、排课、课室管理、选课、成绩管理、评教、学科建设、实训基地管理等功能。

(10)网络教学系统。用于网上备课、课件制作支撑、精品课程建设、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上自习与交流、网络考试等功能,满足网络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应用需求。

(11)财务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学校的财务信息,包括费用收取、费用支出、费用预决算、资产采购、入库、使用、报费等功能。

(12)人事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学校的人事信息,包括工号编制、人事档案维护、职称评审管理、年度考核管理等功能。

(13)科研外事管理系统。用于科研外事项目管理,具有项目申报、过程管理、经费管理、评估、历年完成项目查询、出国人员科研状态、外事人员入校申请及管理等功能。

(14)图书管理系统。用于图书信息管理,包括书目查询、图书借阅、图书编目、图书入库、电子图书、视频图书、图书采购等功能。

(15)后勤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学校后勤工作,主要包括常规管理、产业管理、成本核算、集成管理各智能化系统等功能。从而协助后勤管理者,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

(16)领导决策支撑系统。用于领导根据前面各个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管理,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挖掘、信息查询、数据综合分析、辅助决策等功能。

3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组织实施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因此,必须重视数字化校园的组织实施工作,按照科学的组织原则,搭建合理的组织机构,以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序开展。

3.1组织原则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学校领导应意识到信息化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必要性,将数字化校园作为“一把手”工程进行全面指导。同时,要充分听取全校员工的意见,推广数字化校园在全校员工中的应用普及程度,引导全校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2)部门合作、校企沟通。项目由信息中心牵头组织,由业务部门主导和控制需求,确保项目的实施结果能满足学校需要。同时,不论是基础建设还是应用系统建设,学校与业务供应商之间必须进行充分沟通,学校必须全程参与系统开发与建设工作,充分阐述学校需求,维护学校权益。

(3)参观培训、学习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多走多看,参观其它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参加专业数字化校园建设培训学习,解决数字化校园最新科技动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并充分应用到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之中。

(4)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关于项目的实施统筹,要首先完成学校最急需、最重要的应用,根据学校现行业务运作周期规律,确定实施的时间,同时考虑应用实施的各种内部、外部因素,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并加以实施。

(5)规范流程、全程监督。高质量的实施过程是高质

量产品的保证,在实施过程中,保证实施过程的规范性,使项目有序高效的开展。系统实施的过程,也是规范建设运营的过程。

3.2组织机构

完善合理的工作体系是高校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信息化推进协调机制,提供资金和场地保障,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成立如图1所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组织机构。

(1)决策层。专门成立的校园信息化领导小组,由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其余校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的职责在于确定数字化校园的决策,同时制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战略目标以及远景规划,指导并监督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

(2)管理层。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室直接对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具体规划信息化校园的建设,负责总体规划的制定,项目经费的预算以及指导各职能部门子模块的建设,一般由信息中心主任兼任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室主任,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兼任小组成员。各部门将与本部门相关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求以书面形式提交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再组织数字化校园办公室成员召开论证会,形成正式方案后提交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讨论,形成正式决策后下发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室备案,再由信息中心具体组织各相关部门实施和管理相应的数字化校园项目。

(3)用户层。用户层的管理人员、兼职教师和学生是数字化校园的直接使用者,一方面经信息中心培训后可以熟练使用数字化校园各应用系统,另一方面又可以将其需求和意见反馈给信息中心,以进一步改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4结语

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项目,学校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科学有序地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通过数字化的校园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数字化的管理手段,推动学校教学与管理模式向着科学高效的模式转变,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和数字化管理,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朱毅凯.交互式智库: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一种新型组织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2(2).

[2]王亚希.高校数字化校园促进教育技术发展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0(5).

[3]李毅,张作海.数字化校园数据整合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10).

[4]张新刚,田燕.数字化校园信息安全立体防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0).

校园节能管理方案篇9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安委会工作要求,充分体现学校安全工作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学生成长、服务学校平安发展,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依法治安,综合治理;突出预防,落实责任;依靠科技,创新管理

三、主要目标

以落实“一岗双责”为前提条件,以强化和落实校园主体责任为重点,不断夯实安全基层基础;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建立完善以隐患排查治理为核心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以规范校园办学行为为保障,不断推进校园安全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各项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四、安全工作重点任务

(一)切实加大安全监管责任

1.全面落实“一岗双责”机制。各校园主要负责人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结合学校岗位设置实际,认真解读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制定符合本校、本单位的“一岗双责”实施方案,拟定岗位安全管理责任书,细化工作措施,切实把学校安全监管“一岗双责”制度落到实处,落实完善倒查机制,实现领导责任全覆盖。学校负责人和分管领导要根据不同时节校园安全管理重点,分析把握安全工作形势,提前安排部署,亲自带队检查,集中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加强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力量建设。

2.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教育系统项目建设面宽量大,在学校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要按照《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加强督促,严格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要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不能整改的,要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项目建设相关科室要加强工作指导,强化施工资料档案建设,务必做到施工资料与安全档案同步制定、同时实施。

3.严格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认真落实学校安全事故跟踪督办、警示通报相关规定;认真执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和行政问责制度;坚持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严肃查处各类事故,严格追究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及时公布事故调查进展和查处结果,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强化事故警示教育作用;加大处罚力度,把学校主动防范事故与学校安全发展结合起来。

(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1.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各校园要切实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校园安全防范建设标准的通知》(府办发〔2010〕15号)要求,建立健全内部安全防范组织和制度,单独设立治安保卫机构,落实内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强化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建设。

2.加强校园安全保卫监管。各校园要按照上级要求配备保安人员,安装校园安全监控系统;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出入校园制度;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全员值班制和定点巡逻制,认真做好值班记录。一旦学校发生突发事件,在公安和相关部门到达之前,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3.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各校园、各单位要积极组织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三项专项治理”等活动,切实把“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学校安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岗位,坚持安全第一,正确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使之成为衡量本校园安全工作的基本标准。各校园负责人要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全面提高教职工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技能和素养,以安全发展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加强安全培训。城镇、乡村学校要全面加强师生安全知识技能培训,积极营造全区“城乡一体化”安全宣传氛围。进一步完善安全培训体系,继续抓好学校领导、安全管理人员和教职工安全培训,加强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工作,严格落实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制度,提升各类人员的安全素质和水平。

5.全面推进校园安全标准化建设。根据《关于开展校园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区教发〔〕166号)要求,2013年,教育系统共有18个校园组织开展了校园标准化建设工作,其余尚未申请进行安全标准化复核定级的校园,要切实组织好创建工作,对照校园安全标准化建设指标及考评标准,及时完善整改,为2014年校园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奠定基础。

(三)突出校园安全专项治理

1.深入开展学生防溺水安全事故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预防学生溺水教育,结合校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游泳安全知识及过塘坝、过库坝、河边的注意事项教育,从5月下旬到10月中旬,集中抓好预防学生溺水死亡专项行动教育。现已秋期开学,将可能迎来最后几轮炙热天气,各校务必把国庆前后作为宣传防溺水事故的重点时段,以提高学生防溺水的意识,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

2.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道路交通安全要认真按照《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方案》(区府办〔〕122号)文件要求开展综合整治,要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预防“五项措施”,突出农村公共道路安全管理乡镇政府主体责任落实。进一步加强涉校交通隐患治理,强化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管理意识,巩固和深化教育管理成果,全面落实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管理责任,深入推进校园交通安全“小手牵大手”活动,探索安全教育管理新方法,拓展安全教育管理视野,深化安全教育管理理念,切实提高师生关爱生命、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自觉纠正各种交通违纪违规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涉校、涉学生道路交通事故,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深入开展校园伤害专项整治。进一步预防校园伤害事故发生,各学校要把“宽容待人、和谐共处”、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矛盾纠纷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对升学年级的学生)作为师生安全教育的重点,强化课间巡视制度落实,落实课间安全管理,积极动员教师、学生参与课间巡视工作,严防学生之间校园伤害事件和学生自我伤害事件发生。

4.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深入贯彻落实《消防法》,按照省《消防条例》实施标准化消防工程建设,大力提升学校消防工作水平,推动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创新,提高学校火灾防控能力。以创建“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为载体,落实学校消防工作责任,提高学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使师生消防安全素质明显增强,学校消防工作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杜绝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要加大对校园内火灾隐患的排查整改,加强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着力提高师生、教职员工扑灭初起之火及火场逃生自救互救能力。

5.继续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从源头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和学生营养餐工作。一是开展师生食品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对食品安全认识,养成良好的用餐行为和方式。二是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三是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四是严格原辅材料采购管理,加强验收监管,确保采购原辅材料质量。五是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宣传、教育、管理工和信息报送工作,保障营养餐的顺利实施。

(四)大力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校园要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贯彻整个教育教学时段始终,切实做到“到校一次、排查一次、发现一处、整改一次”“四个一”工作要求,建立并落实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切实承担隐患排查治理与事故防控主体责任,定期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并按照隐患等级进行分类登记建档,实施监控治理,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要重点排查教室、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食堂、实验室、图书室、学生活动器械、场地、厕所、围墙等安全状况。要特别注意观察房屋、厕所、围墙地基的变化,严防倒塌事故的发生。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维修,凡不能维修的要停止使用并及时拆除。要组织专业人员全面检查各类建筑的电路设施和防雷设施,迅速排除漏电隐患,对老化的电线要立即组织维修、更换。

(五)加强应急避险能力建设

校园节能管理方案篇10

学校档案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和各项管理工作中有重要价值。通过校园文化精神的传递与交流,能实现师生凝聚人心和团结激励的作用,有利于学校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学校教育资源一部分的学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功能。

1学校档案的教化功能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档案保存着反映学校教育事业逐步发展的典籍和史料,这些积极向上的档案史料无疑会对学生的正确思想、道德、人格等形成和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对一个校园高尚精神文化的形成及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最系统和直观的一手材料。学校可对档案资料进行重新开发、组合、整理,如利用档案资料编写校史和建立校史陈列室,组织新生参观,向新生展示校风、校貌及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轨迹,让师生了解,激发其爱国爱校热情;不定期围绕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组合选题,开拓德育教育新途径,丰富校园文化内容;还可以将教工中的各类先进人物和事迹的材料,以橱窗、校史室、报刊以及不同形式的报告会、研讨会等进行宣传、表扬,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促进师生们奋发进取。

2学校档案的助教功能

关于档案的定义,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有上百种,我国的档案法中认为,档案是指凡是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从这个定义上理解,档案是直接记录历史的最原始材料。而学校档案,则是对学校历史、学校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和师生活动的直接记录。在学校档案中占最大比重的,就是教学档案。教学档案是教育工作者们在从事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的原始记录。教学档案即包括本学校教师的各类教学记录,也包括本学校收集整理的其他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有保存价值的教学记录。由于这些历史记录,既是研究教育规律和各学科教学方法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对教学档案的学习、研究,可以吸收前人的有益经验,也可以吸取前人教学的失败教训,以便在自己当下的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策略和课堂实践,更有效地改善和促进教学效果。

教学档案对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档案的资料,在对其他优秀教师的教案等进行比较分析后,进行吸收、借鉴,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自己教学准备的质量,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经验。教学档案的历史记录属性,也能帮助教师掌握第一手教学沿革的原始资源,借助多媒体和现代信息分析技术,对教学记录进行深层分析综合,呈现出教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类数据资料,以帮助教师教学科研研究。教学档案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基础,只有在完成对前人各种教学尝试的充分了解和深入分析后,才可能真正对既有的固化的教学模式进行突破和改善。

教学档案也能最大程度上拓宽教师获得最新教学信息和前言科研成果的渠道。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在的互联网海量资源,对最新的教学信息和前言成果进行资料收集,利用信息分析技术进行深层开发,并生成有益于教学的档案资料信息,提供给教师参考,这种教育信息的自动生成转化,可以为教师节省筛选信息的时间,提高教师接收信息和吸收成果的效率,最终转化成教学成果的提高。

3学校档案的文化传播功能

学校档案还有一个很重要但常常被忽视的作用,就是学校文化传播的功能。学校档案中有一类重要的档案——音像档案。对音像档案的开发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文化资源。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音像档案直观、生动、易于接受,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声音和视觉的同时作用,比传统的纸质档案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学校可以将每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校运会等刻录成光盘,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视频进行宣传教育,营造健康快乐的校园气氛;充分利用网络等途径,搜集名师大家留下的著作画稿、根据文学大师作品拍摄的影视作品、传统戏剧及现代话剧视频等,作为学校美学教育的资源,定期放映和展览,创设浓厚的美育氛围,点滴渗透。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师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最终通过学校档案的文化传播功能,提升学校教育的层次,增强师生的文化素养。

4发挥学校档案教育功能的途径

档案具有凭证性、原始性、查考性等特点,它在学校管理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现实当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校,对于档案的重视程度都不高,更不用说发挥学校档案的教育功能了,我们常常看到的就是在学校的图书馆或档案馆里,成堆的档案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这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如何有效利用学校档案,笔者觉得提高档案利用率、搭建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学校档案特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4.1提高对学校档案尤其是教学档案的利用率

学校要积极鼓励师生在教学、科研和学习的过程中,走进学校的图书馆、档案馆查找档案资料,可以通过学校文化节等活动,专门开辟学校档案查档等趣味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和发现档案的价值。

4.2为师生搭建档案信息共享平台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档案信息的分享率越高,利用价值也就越高。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是最有效的途径。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校内网、博客、微博等平台,对现有档案信息进行共享,尤其挑选有利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相关学校信息、历史档案、教学档案进行整理开发,让师生既简单又直接地获得并利用相关的档案信息,以达到管理水平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增强学习成效的作用。

4.3形成自己的学校档案整理特色

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发展轨迹、文化积淀、办学特色,常常可以从档案中反映出来。档案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校的档案部门在收集、形成档案之后,都应该根据自身的学校文化和学校管理理念,形成自己的特色。如外国语学校在外语教学档案方面,要有自己的建档特色,以更好地服务师生进行教和学;不同地区的学校,也应该有具有该地区文化特色的适于学生了解和学习的文化档案等,都能很好地帮助学校形成自身的文化内涵,培养特色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办学个性,提升学校社会形象的鲜明性和可识别性。

参考文献

[1]周宪文,林凤,王敏.浅谈学校档案的分类[J].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03(6):20.

[2]李淑芳.以人为本以档育人[J].兰台世界,2005(5):30-31.

[3]张金顺,夏春叶.试论学校档案的教育功能[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4,14(增刊):54.

[4]舒亚平.发挥学校档案作用服务和谐校园建设[J].中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