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市场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48:50

集成电路市场研究篇1

>>新产品:激战芯片市场新产品决胜市场新产品市场推广研究用创新产品进军高端市场新产品市场开拓营销策略乐凯华光立足市场创新产品科技企业新产品市场营销策划研究开拓农村新产品新技术市场新产品的市场优势战略简析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千元左右投资的市场新产品浅论新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研发新产品如何做好市场调研?新产品与市场择时性原理论新产品如何尽快打开市场多措并举加快新产品市场化加快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浅谈企业新产品市场推广的对策汽车新产品投放市场策略医药市场的新产品开发策略探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管理>新产品:激战芯片市场新产品:激战芯片市场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范若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中国集成电路行业2014年的销售额达到了3015.4亿人民币,增幅超过20%。

2014年9月,英特尔与一家中国公司签署了总额为90亿元的战略投资协议,希望通过双方合作,研发可与全球顶尖手机芯片设计商高通公司竞争的高端手机芯片。

英特尔的合作伙伴是名不见经传的展讯通讯有限公司(下称展讯),即便展讯2014年的全球销售额已经位列行业内全球第三,但其年销售额仅为排名第一的高通公司的5%,离排名第二的台湾联发科技也有相当距离。

英特尔似乎更看好展讯背靠的中国市场以及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巨大前景。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市场,而且其手机更替的频率远远高出欧美国家。中国集成电路行业2014年的销售额达到了3015.4亿人民币,增幅超过20%。

这与中国宏观经济大势形成鲜明对比,2014年我国GDp增长7.4%,创24年新低,多个产业由于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放缓步入严冬。

2014年6月,国务院出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并在年底成立了规模在1200亿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资金,进一步将该产业提高到国家战略产业发展的高度予以支持。

全球权威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中国研究部总监盛凌海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集成电路产业具有1:50的产业投资拉动效力,正符合中国目前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需求,但也要看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晚,与国际同类公司的差距还很大,高速发展的道路上仍充满坎坷。

2月13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宣布投资100亿元给展讯及相关芯片业务,这是继2014年下半年该基金成立以来的首个大规模投资。

展讯于2001年创立,是伴随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企业,经历过跌宕起伏,从展讯的经历可以窥见整个产业的发展路程和未来。Ceo李力游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展讯是在不断的“打仗”中生存下来的,“未来3~5年更是展讯搏杀的最佳历史机遇期。”

农民文化

在集成电路行业浸淫近30年的李力游,谈起企业的生存发展,他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踏实持续,二是控制成本。

2008年底,展讯的股价一度徘徊在6~7美分左右,并在2009年一季度丧失了几乎所有的客户。

李力游临危受命执掌展讯。上任后,他发现展讯当时最大的问题便是“浮夸”。自2007年展讯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整个企业从上到下开始自我陶醉,忽略了基本的业务管理和客户维护。

李力游反复告诉员工,展讯要奉行的公司文化就是“农民文化”,就是踏踏实实做事。

李力游认为,美国高通公司之所以成功,取决于其长期的专注,即专注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上,并保持持续的资金投入。而中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后,很多挣快钱的行业吸引了企业注意力,如房地产、矿产资源等领域,做产品变成了搞投机。

李力游将展讯的目光重新聚焦在芯片设计上。彼时,中国的芯片设计行业仍刚刚起步,基础薄弱,展讯主要布局的是低端手机芯片,依靠低成本获取市场份额。

开始重新踏实做研发、搞销售的展讯于2011年获得了中国移动tD-SCDma的一笔大订单,逐步走上正轨。

随后,以台湾联发科技为首的芯片设计公司开始不断争抢全球的市场份额,而这种争抢是以价格战为核心的,展讯以较低的成本优势,也在这场战斗获得了市场份额的扩展。在这次战斗中,欧洲所有的芯片设计企业都败下阵来。

“此次与英特尔合作就是要开始布局高端芯片。”李力游说,将来展讯要在高、中、低端领域都有产品,而且展讯还要保证自己的低成本优势,且产品质量不低于对手。

引领“中国芯”

按照《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规划,到2030年,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环节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批企业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实现跨越发展。

李力游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最核心的是在竞争中发展,即便有国家的支持,也需要保持百分百的竞争状态。

展讯曾获得科技专项资金的支持进行产品研发,国家给展讯设定的目标是做65纳米的tD-SCDma芯片,而展讯却把技术水平提高到了40纳米。

“当时参与评审的专家都对展讯很吃惊。”李力游说,因为以前的惯例都是企业希望降低标准,从而降低研发的难度,而展讯却要提高标准,自己提高难度。

李力游解释,依据当时的市场判断,投入设计40纳米的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展讯不会因为有国家资金支持而改变市场策略,更不会因为有了国家的钱而降低自己的竞争力。

在技术研发领域,李力游目前投入精力最多的是招聘人才。2014年展讯的研发团队从1500多人迅猛增长到近4000人。李力游称,2015年展讯仍要继续招人,最终要使自己的研发团队达到7000?8000人。

李力游坦承,展讯最大的劣势是技术积累不足,这与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晚相关,而主要的核心技术又来自欧美。

展讯不断从海外招聘人才,在欧洲和美国设立研发部门,招聘有丰富经验的高端技术人员,总数不到1000人,在国内则招聘可以配合这些高端人才工作的基础团队。

“如何让这些研发人员协同工作,高效工作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李力游说,而他将此也作为展讯未来搏杀市场最重要资本。

集成电路市场研究篇2

集成电路是换代节奏快、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从当今国际市场格局来看,集成电路企业之间在知识产权主导权上斗争激烈,重要集成电路产品全球产业组织呈现出跨国公司(准)寡头垄断的特征,集成电路跨国公司销售、制造、研局朝全球化方向发展。有鉴于此,当前集成电路是中国的“短腿”产业。

(一)产品研究开发至关重要。

集成电路产品研发和换代周期较短。按照摩尔定律,集成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数目,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一个周期就翻一番;可比单位货币所能购买到的电脑性能,每隔一个周期就翻两番。为什么集成电路产品研发换代周期如此之短?因为芯片制造商要以最短时间,尽其所能,开发新技术,将技术标准更新换代,以实现产品性价比迅速优化,并大规模锁定消费者群体,乃至防止自身技术标准锁定的消费者、使用者群体流失到竞争厂商那儿去。由此,集成电路制造商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从销售收入之中,高比率地支出研发预算,建设研发队伍,开展研发行动。研发主要目标在于,形成具有性价比优势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规格。以全球优势芯片制造商英特尔为例,近几年其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直高达13-15%,而同期相对比,即使是研发强度较高的汽车和航空器产业,其优势跨国公司的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都在5%上下。

(二)知识产权主导权上斗争激烈。

研发投入和行动是为了获取创新成果。集成电路厂商之间,在研发成果的认定、建设、保护方面,常年都是剑张弩拔,斗争异常剧烈。首先,研发成果要及时在产品市场销售地申请登记为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这种登记行动在步调上要早于国际市场开拓。再以英特尔公司为例,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英特尔所获该局授权专利数目一直排在前十位,2007年获得授权数1865项,在授权巨头中排第五。其次是技术标准的认定和推广。一项技术标准的权益的表现就是一个技术专利群体。从全球个人和办公用计算机市场整体格局看,英特尔和微软拥有所谓w英特尔事实标准;为巩固这一标准的垄断地位和保持周边技术标准的优势地位,英特尔可谓不遗余力。英特尔每隔一个季度,要在美国、中国、欧洲等世界主要大市场区,选择商务中心城市,举办所谓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峰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介英特尔的技术标准。近年推出的计算机技术标准涵盖到系统总线、pC架构、多媒体网络、无线通讯、数字家电等方面。三是知识产权的诉讼与反诉讼。作为pC机技术标准主导者,英特尔和微软两家公司几乎每年都发生诉讼与反诉讼事件,诉讼涉及的核心问题是知识产权侵权和市场垄断。近年来,就法院正式立案案件而言,英特尔的诉讼或反诉伙伴涉及美国Broadcom、超微、美国消费者群体、transmeta、intergraph、中国台湾威盛、中国深圳东进等;至于从2005年开始,美国amD公司诉讼英特尔更是表明,amD公司要正面挑战英特尔在pC机CpU芯片供应上占据多年的绝对垄断地位。

(三)重要集成电路产品全球产业组织呈现出跨国公司(准)寡头垄断的特征。

集成电路厂商要做到大规模锁定消费者群体,除在研发投入和节奏上要占优势和先机之外,还需要尽可能地将产品市场国际化。因为只有以高度国际化的市场为基础,企业才能在产品生产和销售上取得规模经济优势,才能摊薄昂贵的研发成本。全球产品市场规模的扩张和研发强度的加大又是相辅相成的。于是,对集成电路等产业来说,若以全球市场为背景,我们会看到这样一幅图景:一旦某个企业在市场份额上初占优势,它在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在技术标准的推出和拥有,在锁定消费者步伐等方面,都会较长时间处于优势或领先的地位。全球市场份额也会朝向寡头集中,直至另一个后起之秀再凭借某些条件,逐步突破原有优势企业的寡头地位,并推动市场份额重组,乃至再次形成新的销售市场朝向单寡头或少数寡头集中的格局特征。当前集成电路产品全球的销售市场和产业组织格局充分说明这一点。据Gartner公司调查,2007年全球前十大公司占全球商业芯片销售收入的53.1%。需注意,这仅是关于全部各类销售收入的集中度数据。集成电路(芯片)是中间产品;对某一具体最终产品所使用某种具体芯片而言,往往由单个或为数不多的若干芯片制造商处于市场垄断地位。例如,对个人和办公用微型计算机最终产品来说,因所谓winteL事实技术标准对既定消费者群体的锁定,至少在pC机的CpU芯片供应上,很多年来,英特尔公司实际上一直处于单寡头垄断地位。当然,近几年这种单寡头绝对垄断地位也一定程度受到amD公司的冲击。至于其他具体种类芯片,也以单寡头或少数寡头垄断供应居多。

(四)跨国公司销售、制造、研局朝全球化方向发展。

2007年全球集成电路销售收入最多的十家公司分别是英特尔,三星电子、东芝、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现代半导体、瑞萨、恩智浦和日本电气。十大巨头均为跨国公司,均以全球市场为背景,进行制造、销售、研发基地配置,以尽可能地取得行业竞争优势。以英特尔公司为例。英特尔在50个国家开设约300个分支机构,总公司对分支构架的控制主要采取控股、内部化方式,全球化布局战略在销售、制造、研发等方面都得到充分体现。

从销售收入地域格局来看,销售地域格局的多元化和新销售地域增长点的形成是支撑英特尔销售收入迅猛上升的主要因素。1997至2007年间,英特尔公司美洲销售份额从44%0持续下降至20%;欧洲份额从27%持续下降至19%;亚洲份额从19%持续上升至51%。

从制造过程来看,英特尔在全球范围整合生产体系,将高附加值部分(硅片生产与加工)留在美国,将制造设施放在以色列,将劳动密集型业务放在马来西亚、爱尔兰、菲律宾、巴巴多斯、中国和哥斯达黎加等地。随着中国市场重要性上升,英特尔在建设原上海测试和封装工厂的基础上,先后于2004年、2007年再在中国成都、大连建设封装测试和生产制造工厂。

从研局来看,在芯片设计和测试方面,美国、印度、以色列、中国等重要区域市场支点和人力资源丰富区是公司布局重点,其三大模块化通信平台、解决方案中心、研发中心分别布设在美国、中国和比利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特尔的全球架构整合行动一定程度影响和引领着其他芯片商。其中,一些公司对海外机构进行了重组。

(五)集成电路是中国的“短

腿”产业。

我国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远不具备强势国际分工地位。这在多方面都有所体现。首先,集成电路是中国大额逆差产业。尽管近年我国货物贸易实现巨额贸易顺差,但顺差、逆差产业的分化明显。顺差主要集中在纺织、家电等产业上,而集成电路、矿产、塑料等发生大额逆差。2005年和2006年集成电路是我国头号逆差产品,其贸易逆差总额分别高达856亿美元和676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部货物贸易顺差的48.2%和66.4%。其次,我国各种专有权连年发生大额贸易逆差。2006年和2007年,通过国际收支反映出来的中国“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贸易项逆差分别为64.3亿美元和78.5亿美元,分别相当于当年服务贸易国际收支逆差总额的72.8%和99.4%。如前阐述,集成电路产业要发展,需要以企业拥有强势知识产权所有权为基础,而专有权贸易项大额逆差实际上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处在幼稚期密切相关。还有,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2007年中国地销售收入排名第一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华大集成电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销售收入总额大致相当于同年英特尔销售额的5%。在排名前几位的芯片设计制造商中,业务种类主要集中在身份管理、消费结算、通信、mpi、多媒体等低端芯片上面。

二、中国本土企业的借鉴经验

目前,在智能卡,固定和无线网络、消费电子、家电所用芯片,以及pC机芯片等产品领域,我国已经有若干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企业,自主品牌业务迅速增长。境内自主品牌企业的成长经历初步表明,国内大市场能够为企业成长提供比较优势,知识产权建设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推动力,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贸易纠纷应对,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企业“走出去”尚不普遍。

(一)若干中低端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迅速成长。

根据来自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中国内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21.6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186亿元,年均增长71.3%。位居2007年销售额前五位的企业分别是中国华大集成电路、深圳海思半导体、上海展讯通信、大唐微电子、珠海炬力集成电路。我国集成电路的本土“巨头”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智能卡、多媒体、通信卡等低端业务上。同时,这些企业在成长早期的某个三至五年时间段,都发生过业务量迅猛增长。其中,珠海炬力2002-2005年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高达950%;上海展讯通信2007年销售收入相比上年增长了233.1%,中国华大集成电路2004-2006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62.6%。

(二)境内大市场能够为企业成长提供比较优势。

境内大市场对企业成长的重要作用的典型表现是:“第二代身份证项目”为中国华大、大唐微电子、上海华虹、清华同方微电子等企业成长提供了较大市场机遇。这里再以珠海炬力对市场的主动开发为例。从2001年开始,珠海炬力推出所谓“保姆式服务”。炬力在销售芯片的同时,免费附送一套完整的mp3制造“操作手册”,对芯片手工、规范、标准、制作和质量等做详细说明。同时,只要买了炬力芯片,炬力服务支持人员会告诉你到哪里买合适的pBC板,到哪里买电容、电阻,成本是多少。客户即便是外行,只要找几个会焊接技术、能看懂图纸的技术人员。然后再买模具回来,往上一扣就可以出货。“保姆式服务”吸引了大量中小厂商进入mp3市场,仅2005年,境内出现的mp3品牌就达600多个。由此,珠海炬力在中国本土成功巨量引爆mp3生产和消费能力。这种操作给矩力销售收入带来了井喷式增长。还有,珠海炬力后来深陷与美国芯片商Sigmatel公司的诉讼纠纷,对向美国出口受到限制,这时,正是面向境内和其他国家的销售为珠海炬力提供了市场缓冲和财务支持。在后来与Sigmatel公司的较量中,珠海炬力要求国内司法机关执行“诉前禁令”,而正是因为考虑到可能失去中国境内大市场,成为外方企业考虑和解的重要权衡因素,中国境内大市场成为斗争筹码之一。实际上,我们再从国际经贸理论提供的论证来看,不论是波特的国家比较优势论,还是战略性贸易理论,或者是杨小凯等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境内大市场都是构建国际分工比较优势的重要支持因素之一。

(三)知识产权建设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推动力。

具备研究开发实力是启动、占领和拓展市场的基础,也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动力。所有快速成长的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都表现出了这个特点,有的企业在技术标准建设上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1 中国华大。2006年华大实现了新增知识产权45项,其中申报发明专利29项,软件著作权登记8项,集成电路版图登记8项。该公司自2003年开始进行wLan芯片研发工作,成为无线局域网领域的“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正式成员。此外,作为“wapi产业联盟”发起人单位之一,华大还积极参与到国家wLan标准的制定。

2 深圳海思。海思掌握具有一定地位的iC设计与验证技术,拥有先进的eDa设计平台、开发流程和规范,已经成功开发出100多款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共申请专利500多项。

3 上海展讯通信。展讯近百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内外正式授权,目前已形成一套核心技术的专利群。

4 大唐微电子。公司连续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目前,公司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90项。

5 珠海炬力。2003年以来,珠海炬力不断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并积极申请专利、布图设计、软件著作权、商标权等多种形态知识产权,专利申请量和获得授权的数量实现了迅速增长。

(四)知识产权贸易纠纷提供的教训非常深刻。

在深圳海思尚未从华为拆分出来的时候,华为就在集成系统的软硬件方面和国外厂商有过知识产权摩擦。至于从2005年年初至2007年6月,珠海炬力与美国老牌芯片商Sigmatel的知识产权纠纷所引发的摩擦影响之大、企业投入之巨、持续时间之长、社会关注之广,在我国贸易纠纷历史上极为罕见。这一知识产权贸易纠纷提供的教训值得我国集成电路和高新技术企业长期引以为鉴。

1 集成电路企业全球市场份额大幅攀升必然引发知识产权贸易摩擦。2003年以前,Sigmatel曾经在全球mp3芯片市场中占据70%以上的份额。但是,正是由于集成电路产品的快速换代性和消费者群体锁定性,随着珠海炬力的崛起,Sigmatel的市场份额

不断遭到炬力蚕食。2006年4月,Sigrnatel第一季度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67%,正是出于“生死存亡”的考虑,Sigmatel才选择在珠海炬力成长的关键期,不遗余力地通过诉讼和其他途径,试图“阻击”炬力市场领地的蔓延。

2 知识产权诉讼过程本身就会给竞争对手造成重大伤害。在诉讼其间,珠海炬力曾经遭遇对美国出口受到禁止、公司股价大跌、前后诉讼支出超过1000万美元等考验,如若公司没能挺住,可能就倒在诉讼途中。

3 与诉讼对手和解,是双方博弈的理性选择。在整个诉讼和反诉过程中,珠海炬力经历“遭诉应诉反诉拒绝和解在对方调整条件后和解”的互动角色变化。而对手Sigma7el则经历“一定程度得手遭反诉提出和解遭到拒绝调整条件后和解”的角色变化。双方的和解与英特尔、微软、iBm、华为等公司与纠纷对手和解有类似之处,是实力较量之后的理性博弈和解。

4 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必须同步于产品国际市场开拓。2005年以前,珠海炬力的知识产权管理是滞后于国际市场开拓的,当然也谈不上事前对可能陷入的诉讼做前瞻性准备。而正是回应诉讼强烈地推动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

(五)企业主动“走出去”尚不普遍。

目前就企业国际化而言,境内快速成长的企业均在自身设计产品出口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深圳海思、上海展讯、大唐微电子、珠海炬力等企业的海外销售收入都在公司销售总额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2006年,深圳海思出口收入占销售收入的69%,上海展讯占32.6%,大唐微电子占1.4%,珠海炬力占89%。不过,在海外分支机构建设方面,仅深圳海思、上海展迅通信初步取得进展。

三、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突围发展的基本要领

集成电路之所以成为中国的短腿产业,有其内在原因。集成电路企业的启动需要有较先进的技术和较强劲的资本实力作为基础;也需要国内居民普遍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以支撑电脑、手机、消费电子、高端家电等购买阀值相对较高的产品形成市场规模。至于某些中高端芯片产品发展,国内企业还处于成长初期,会面临外方强势跨国公司全面垄断市场的压力。全面考虑这些情况,作为“短腿”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历程必定是一个不断在技术和市场上构建优势,并突出外方强势企业重围的过程。

(一)积极拓展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档次。

我国现有集成电路企业,现有的集成电路关联企业,如计算机、家电、消费电子、工程服务等产业领域厂商,应该在企业原有的技术和财务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开发创新技术、建设技术标准和拓展产品市场,逐步拓宽和提升我国能够设计、开发、制造的集成电路产品种类,乃至实现我国设计的自主品牌集成电路产品,逐渐延伸到手机、计算机用CpU等高端芯片产品领域,并逐渐结束我国在高端集成电路领域的空白状态。

(二)企业主动开发境内大市场。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我国消费购买阀值增大,对像集成电路这种高技术产业的突围成长而言,境内大市场的孵化、支持、缓冲等作用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不过,境内大市场的这种作用需要企业主动去发现、开发和利用。因此,在中国内地企业提升集成电路产品档次、培育民族品牌产品、建设自主技术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借鉴珠海炬力、中国华大等企业的经验,创造性地拿出市场开发方案,通过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的促进,激发我国的集成电路市场容量潜力,并实现企业快速成长。

(三)加强技术标准建设,占领知识产权制高点。

境内集成电路企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关联企业,应以某些技术单点的创新成就为基础,加强产品价值链上下游环节技术创新和专利开发,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本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集群。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将谋求事实国际标准与国际标准认定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企业应积极建设产业联盟,集中同行技术实力,削弱国际同行竞争性标准影响力,促进自主产权技术标准建设。政府则应完善技术标准国内管理。同时,积极参加技术标准国际组织和论坛,推动技术标准国际合作机制改革。

(四)企业尽快“走出去”,培育形成民族自主品牌跨国公司。

随着我国自主品牌集成电路产品国际市场份额的增大,随着产品品种逐渐延伸到电子产品CpU等核心环节或高端领域,我国企业与外国跨国公司的直面竞争将在所难免。因此,从指导思想上,在集成电路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尽快“走出去”,要以本行业世界一流跨国公司为标杆,构建全球性与区域性恰当结合的研发、生产、销售网络。另外,与集成电路关联的计算机制造、电信服务、工程服务企业,也都应该尽快成长为自主品牌跨国公司,并和集成电路跨国公司成长形成呼应、配合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五)政府和社会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战略产业予以扶持和资助。

集成电路产业具有以下特征:研发和资本需求强度较高,厂商静态动态规模经济效应明显,本国厂商和产业成长面临外方强势竞争对手,这些特征非常符合战略性贸易理论所阐述的战略性产业的特征。因此,政府应将该产业作为战略扶持产业。具体地说,政府应该选择集成电路(潜在)优势企业,运用研发资助、财税优惠、优惠性融资、出口补贴、“走出去”资助,外方优惠政策争取等措施,积极推动本国战略产业厂商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此外,政府还应和科研机构、其他社会各界一道,面向集成电路产业,加大基础科学研究力度,加强与科技项目、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相关的配套公共管理和服务。

(六)政府统筹建设境内外大市场,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关系。

首先要加强境内外关联产品消费设施和流通市场的建设。在国内,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宜采取财政支出、优惠信贷等方式;在境外,主要面向发展中经济贸易伙伴,以政府发展援助、企业公益行动、贸易能力援助等方式,支持或帮助有线无线网络、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pC、手机、家电等关联产品流通市场,提升贸易伙伴的贸易能力。其次要策略地开展国际经贸关系合作。积极面向在集成电路产业上和我国不存在竞争关系的经济体,通过Fta/Rta和其他经贸协议,形成(准)共同产品市场关系。第三要优化企业对外投资环境。加强国际投资协定合作和双边协商,破除中国企业境外投资进入障碍。

(七)加强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防范和应对。

集成电路市场研究篇3

【关键词】集成电路现状发展趋势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集成电路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在市场经济愈加激烈的环境中,集成电路对国家、社会、企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文中将分析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旨在促进集成电路的进一步发展。

1集成电路的现状

集成电路发展起步较早,发展时间较长,通过不断的研发、引进与创新,其发展速度不仅逐步加快,其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通过对集成电路的持续研究,实现了对其的全面了解与掌握,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集成电路各种工艺技术在整机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而这主要得益于其具备批量大、成本低、可靠性强等特点。集成电路保证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其中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到的积极影响最为突出。同时,集成电路受到市场与技术的影响,其产业结构在逐渐调整,但是其调整需要根据整机和系统应用的现状及发展需求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广阔的市场,进而实现其价值。

集成电路中单片系统集成芯片的特征尺寸在不断缩小、芯片的集成度在逐渐提升,工作电压在逐渐降低,集成电路的优势更加显著,主要表现在高集成度、低耗、高频等方面;同时,集成电路的工艺技术也在发展,其中超微细图形曝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使iC制造设备及其加工系统实现了自动化与智能化。集成电路在设计过程中,最为重视的便是其系统设计、软硬件协同设计、先进的设计语言、设计流程,设计的低耗、可靠性等。为了促使集成电路形成完整的系统,实现了对各种技术的兼容,包括对数字电路与存储器的兼容、高低压的兼容以及高低频的兼容等。

集成电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能够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而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并且集成电路促进了通信的发展,进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工作与学习都因此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学习方式得以丰富上;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集成电路得以发展,满足了企业的需求,促进了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有所发展,并在全球化、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不断进步。集成电路的发展与应用影响着全球的经济,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集成电路也在不断发展,不仅其各种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其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集成电路发展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高频、高速、高集成和多功能、低消耗,其发展趋势呈现出愈加小型化、兼容化的特征。下文将阐述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器件的特征尺寸继续缩小

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一直按照摩尔定律在发展,集成电路的更新时间普遍为两年左右,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依照此定律,集成电路的器件将逐渐进入纳米时代。相信,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集成电路在新技术的带动下,其芯片的集成度将逐渐提升,其特征尺寸也将持续缩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要不断提高集成电路产品的性价比,才能获得综合的竞争优势,集成电路的高度集成与缩小的特征尺寸,提高了其性价比,促进了集成电路的持续发展。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已经接近其物理极限,但随着加工技术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加,集成电路的技术将有所发展,在其微细化方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随着iC技术及其设计水平的提升,集成电路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且集成技术愈加复杂,而这则使得集成电路的存储量不断增加,并且其反应与传输速率都在提升。

2.2结合其他学科,促进新技术、新产业的形成

集成电路积极与其它学科进行结合,进而形成新的技术、产业、专业,改变着传统的格局,使其逐渐融合,促使集成电路的片上系统愈加复杂。片上系统在不断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其研究也在逐渐深入,从而促进了其快速的发展与运用。片上系统技术的应用,对移动通信、电视及网络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3集成电路的材料、结构与器件等快速更新

集成电路在发展过程中,其材料、结构与器件等在不断更新,其中新材料绝缘体上硅具有众多的优点,如:高度、低耗以及抗辐射等,在不同的领域均可以应用,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其中Si异质结构器件也具有高速的优点,同时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其应用较为广泛。集成电路的其他新材料、新结构与新器件等都普遍具有高速、低耗、抗辐射、耐温等特点,我们可以预见,集成电路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好。

2.4集成电路的系统集成芯片

集成电路的技术在不断发展,其可以通过将电子系统集成在一个微小芯片上,进而实现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片上系统属于系统集成电路,而将集成电路的数字电路、存储器等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将形成更加完整的系统。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集成电路因其自身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运用,其发展速度是惊人的,目前,集成电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受到制约,但随着其整体尺寸的逐渐缩小及其材料、结构与器件等的快速更新,集成电路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各个领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参考文献

[1]闵昊.中国集成电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初析[J].电子技术,2011,12(01):5-6.

[2]王永刚.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9,1(01):70-72.

[3]张巍,徐武明.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特点、问题、趋势及建议[n].江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5(02):9-10.

作者简介

钟文瀚(1986-),男,湖南省冷水江市人。2012年毕业于广西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

集成电路市场研究篇4

2016年12月5日,在2016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中美绿色合作会议上,安凯客车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进一步在人才培养、技术交流、项目研究等方面展开新能源领域的研发与合作,为中美两国能源安全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探索新模式。

当日上午,国家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在安凯客车正式揭牌启动,这是我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领域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被誉为新能源客“最强大脑”。

作为中国电动客车领域的标志性事件,同时也作为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工程中心的揭牌,标志着安凯客车在新能源研发领域的领先优势进一步加大,其将继续推动中国新能源客车整车系统研发水平的提升。

安凯“新”旋律

实际上,早在2008年,安凯客车就成立了安徽省新能源商用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还牵头成立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1年12月29日,由安凯客车申报的国家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科技部批准立项;2016年2月26日研究中心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并于2016年12月5日正式揭牌。

据悉,研究中心将主要开发市场需要的电动客车,以建成集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研究开发、工程化试验、产业化生产、人才培训和开放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成果工程化和人才培养基地为目标,成为行业发展、企业进步的技术聚集地和辐射源。

截至目前,工程中心已建成行业高水平且功能齐全的研发试验及产业化基地,新建了2.8万平米的电动客车研发中心和试验检测中心以及9.4万平米年产6000辆新能源客车的产业基地,同时还建有动力系统实验室、动力电池实验室、电控系统实验室、整车研发与性能实验室、零部件性能实验室等5大实验室,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国内最早研发新能源客车、最早上电动车国家公告、最早引入全承载车身技术的客车企业,安凯客车于2003年重点发展纯电动和增程式电动客车,同步开发混合动力,跟踪燃料电池技术路线。

自2004年起,安凯客车获得国家电动客车公告,现已形成6米?12米纯电动公交、旅游和通勤客车,8米?12米插电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等系列平台产品。正是凭借在设计、研发、制造、运营上的多年积累经验,安凯客车已在全国50多个城市批量运营,且在运营规模、运营时间、运营里程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近年来,安凯客车陆续研制出“超级电容+能量电池”双电技术、安凯增程式电车、安凯快充式电车、安凯轮边电机电车等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从而奠定了安凯新能源客车的领军地位。在全国市场上,由安凯客车自主研发出电动客车整车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和电机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并已批量化应用。

从2014年我国首个新能源客车技术系统安凯e控系统,到2015年安凯新能源客车新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再到2016年国家唯一电动客车整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投入使用,安凯客车创造了多项业内多项第一。

坚持纯电动

众所周知,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出勤率低是困扰纯电动客车发展的三大难题。“在解决产业瓶颈,加速我国纯电动客车关键核心技术与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研发与梯队建设,将在未来的用户需求和品牌口碑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安凯客车新能源研究所所长陈顺东如是说。

所以在电池选择方面,安凯客车坚持以磷酸铁锂为主,同时兼顾快充钛酸锂、多元复合锂、锰酸锂、高能量密度三元电池的研究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跟进市场和用户需求柔性化研发,进行快速化产销转型,生产纯电动客车产品。

“在公共交通领域,未来方向一定是纯电动客车和燃料电池客车为主,因燃料电池客车与纯电动客车可以基本共用动力系统及整车控制系统平台,所以我们一直在坚定地走纯电动客车这条路。”陈顺东如是认为。

为什么趋势一定会是电动化呢?陈顺东给出三方面解释:首先,未来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整车性能的提升以及“油补改电补”的政策倾斜,公交公司在电动客车方面拥有更多的利润。其次,相比传统燃油客车,电动客车驾驶起来更加便利。第三,从宏观角度来说,发展电动车是振兴我国汽车工业的必由之路。传统汽车的发动机、电喷系统、高压共轨系统等等核心零部件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企业的手中,他们赚取了行业的大部分利润;而在纯电动车方面,虽然我们的电池技术跟国外也还是有差距,但中国的市场很大,可以通过市场拉动取得电池技术的快速进步。

此外,陈顺东还强调,混合动力客车短期内还是有一定市场的,至少当前这个阶段,还离不开。加之各地推广政策不同,如果全部推广纯电动客车的话,成本会很高,所以安凯客车目前是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两条路一起走。

安凯客车从2002年开始涉足纯电动领域;2004年走上正轨,并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研发成第一代纯电动客车产品;2005年成为我国第一家获得新能源产品公告的企业;而纯电动公交商业化则始于2007年,且连续推出了五代产品,基本保持着每三四年一代产品的节奏;2015年安凯客车全新正向研发的a6、a8隆重面市,目前,安凯客车在市场上运行的新能源客车已经接近1万辆。

另据陈顺东表示,安凯客车现正紧锣密鼓开发下一代电动客车产品,未来可在六方面发力:第一,解决全寿命问题,下一代产品攻克重点将不再需要更换电池;第二,要做到高防护,电动客车防水能力普遍不足;第三,要实现全地域,中国南北温差大,很多电动客车都无法在低温下运行;第四是轻量化,下一代纯电动客车在保证里程需求时整车整备质量不高于同级别传统车甚至更轻;第五是能够快速充电,除插电充电外还需支持无线充电功能,满足15分钟快速补电续航里程能够达到50公里以上;第六,是智能网联化。

2016年国家新补贴扶持政策仍未出台,从材料到电池到动力总成,再到整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放缓生产,持观望态度。但对于补贴政策的调整,安凯客车却始终坚定纯电动步伐,一直保持对该领域的探索,并注重新技术的开发与储备,且在车身轻量化、燃料电池、轮边电机及试验验证水平方面走在行i前沿。

而在谈及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渐退坡时,陈顺东并不担忧:“实际上,我们非常认可国家补贴政策循序渐进、慢慢退坡。在补贴政策推动下,大家都能享受到这份红利,不太能体现出差异来;一旦补贴退潮,全面进入市场化,我们就会知道究竟谁在裸泳,市场属于那些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真正能把产品做好的企业。”

问鼎大满贯

对于纯电动发展路线,安凯客车一直是最坚定的执行者。

2010年9月,合肥公交集团与安凯客车签署150辆纯电动公交车订购协议,创下国内最大一笔纯电动公交车采购纪录,随即30辆安凯纯电动客车投入合肥18路公交线运营,成为世界首条专用纯电动公交线路。截至2016年1月,该公交线已成功运营6周年,运营总里程近800万公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9420吨,节省费用1330余万元。

如今,合肥已成为全国拥有纯电动公交车最多的城市,其新能源汽车运行总里程已超过5亿公里,初步测算节约燃油约7500万升,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可以说,合肥市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样板城市。其中,安凯客车功不可没。

进入初冬,安凯客车在大连市场再创佳绩。11月21日,安凯16辆HFF6120K10D1e4客车交付大连港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港实业),这是大连市场再一次选购安凯客车精品车型,至此,安凯客车在大连市场的产品布局已实现全覆盖,完成大满贯布局,而大连也已成为安凯客车在整个东北市场的一个绝佳样板。

据了解,此次安凯客车以总分第一中标,是2016年大连团体市场较大批量采购项目之一,也是安凯客车首次服务大连港实业。作为行业资深客运公司,大连港实业在产品选择和使用方面是一名真正的行家里手,而真正打动他们的不仅是中标总成绩,还有安凯客车的布局能力及敬客精神。

另在中国客车业最具影响力的大型活动――安凯美丽中国行第四季北京收官站现场,北京申威狮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威狮星)总经理冯明的一席话,让外界再一次体会到安凯客车发展的三大逻辑:敢作敢为敢担当、守本分尽天职、有格局谋长远。

集成电路市场研究篇5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功能;应用

前言

电力供电企业只有提高电力电气自动化程度,才能满足市场的用电需求,减少供电设备的故障发生率,提高供电的安全性。电力企业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的可靠性,提高运行的经济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产劳动的条件,并使社会的综合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1.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现状

随着电力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电力市场的推进,供电企业各部门都进行了相应的技术改造,采用更加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其产品,提高了供电企业电气自动化运行和管理水平,做到了节能降耗,使企业竞争力有所增强。供电企业各级部门都充分的认识到加强电力自动化技术的运用,是促进企业安全、高质量生产的重要保障。

2.供电企业应用自动化技术所实现的功能

自动化技术实现保护功能的类型,保护的类型包括线路保护、出线保护、贯通线路保护、自闭线路保护、电容器保护、变压器保护等。另外,常用到的保护内容有过电流保护、过电压保护、低频减载等。通信功能,所有通信包括与上级站的通信,实现通信、遥控、遥调、故障录波数据上报等。此外,通信功能还可以作为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数据的转发节点,向调度主站转发就近或其他自动化装置的数据,从而实现上通下达的作用。远动功能,变配电所实时监控,即远动功能,该功能包括遥测、遥信和遥调及故障报警、数据统计和计算、图形、生产报表、曲线等的描绘。管理功能,变配电所运行管理功能,包括运行状态、信息、变量、事件的监视、记录、存档、打印等功能。保护管理功能,包括保护方式字和运行参数的读取、修改、存储、下载等。操作管理功能,包括操作闭锁、操作记录、操作管理等。设备管理功能,包括设备运行状态监视、统计及维修记录等。

3.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的研究

智能保护与供电企业综合自动化。该理论主要对电力系统保护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将国内外最新的人工智能、综合自动控制理论、网络通信、自适应理论、微机新技术等应用于新型的继电保护装置中,使得新型继电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从而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针对供电企业自动化系统进行的多年研究,研究人员发现研制的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45kv~550kv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电力市场理论与技术。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和电力工业技术经济的具体情况,我国相关部门做了以下努力,认真研究了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深入探讨并明确了运营过程中各步骤的具体规则和流程。提出了适合我国现阶段状况的电力市场运营模式的转运服务等模块的具体数学模型和算法。紧紧围绕目前我国模拟电力市场运营中亟待解决一些的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有了很大的突破。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线测量技术实施相角测量、研究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理论与技术、选择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探讨电力系统振荡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电网调度自动化仿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研究基于柔性数据收集与监控的电网故障诊断和恢复控制策略、电网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等。在非线性理论和小波理论在电力系统应用方面,以及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的新理论、新模型、新算法和新的实现手段进行了研究。配电网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中低压网络数字电子载波、配网的模型及高级应用软件、地理信息与配网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其中,低压网络数字电子载波采用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了载波接收的灵敏度,真正解决了载波在配电网上应用的衰耗、干扰等技术难题;高级应用软件配网的模型及高级应用软件将输电网的理论算法与配网实际运行结合起来,采用了最新国际标准公共信息模型;应用人工智能神经元算法进行负荷预测。

4.元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沟迅猛发展,原有的电力传动(电子拖动)控制的概念已经不能充分概括现代生产自动化系流中承担第一线任务的全部控制设备。它的研究对象已经发展为运动控制系统,下面仅对有关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作一些介绍。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晶闸管标志着运动控制的新纪元。晶闸管是第一代电子电力器件,在我国,至今仍广泛用于直流和交流传动控制系统。由于目前所能生产的电流/电压定额和开关时间的不同,各种器件各有其应用范围。随着交流变频技术的兴起,全控式器件――GtR、Gto、p-moSeFt等相继出现了,这是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GtR的二次击穿现象以及其安全工作区受各项参数影响而变化和热容量小、过流能力低等问题,使得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根据不同的特性设计出合适的保护电路和驱动电路上,这也使得电路比较复杂,难以掌握。Gto是一种用门极可关断的高压器件,它的主要缺点是关断增益低,一般为4.5,这就需要一个十分庞大的关断驱动电路。功率moSFet是一种电压驱动器件,基本上不要求稳定的驱动电流,驱动电路需要在器件开通时提供容性充电电流,而关断时提供放电电流即可,因此驱动电路很简单。iGBt是p-moSFet工艺技术基础上的产物,它兼有moSFet高输入阻抗、高速特性和GtR大电流密度特性的混合器件。它具有宽而稳定的安全个工作区,较高的效率,驱动电路简单等优点。变换器电路。电力电子器件的更新使得由它组成的变换器电路也相应的更新换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第二代,很多的是采用pwm变换器。采用pwm方式后,提高了功率因数,减少了高次谐波对电网的影响,解决了电动机在低频区的转矩脉动问题。由于pwm逆变器中的电压、电流的谐波分量产生的转矩脉动作用在定转子上,使电机绕组产生振动而发出噪声。开关损耗的存在限制了逆变器工作频率的提高。传统的逆变器是挂在稳定的直流母线上,电力电子器件是在高电压下进行转换的‘硬开关’,其开关损耗较大,限制了开关在频率上的提高。这样,可以使逆器尺寸减少,降低成本,还可能在较高功率上使逆变器集成化。因此,谐振式直流逆变器电路极有发展前途。通用变频器开始大量投入实用。一般把系列化、占市场量最大的中小功率如400KVa以下的变频器称为通用变频器。从技术发展看,电力半导体器件有Gto、GtR、iGBt,但以后两种为主,尤以iGBt为发展趋势,变频器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可操作性即所谓的RaS功能也由于采用单片机控制动技术而得以提高。单片机、集成电路及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以mCS-51代表的8位机虽然仍占主导地位,但功能简单,指令集短小,可靠性高,保密性高,适于大批量生产的piC系列单片机及GmS97C。另外单片机的开发手段也更加丰富,除用汇编语言外,更多地是采用模块化的C语言、pL/m语言。

集成电路市场研究篇6

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半导体元器件封装、测试业务。目前,公司集成电路年封装能力已达40亿块,可封装Dip、SDip、Sip、Sop、SSop、tSSop、QFp、LQFp、QFn、DFn、Sot、to等十多个系列130多个品种,封装成品率达99.8%以上。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已具备规模化、系列化封装、测试能力,可满足国内外客户集成电路的封装、测试需要。

地处西部创新为要

华天科技地处经济欠发达的甘肃省,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科技创新和企业管理上比沿海同类企业倾注更多的心血,公司一直把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及强化管理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

华天科技于“八五”初期率先在国内引进了第一条小外形封装集成电路生产线,并承担国家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小外形集成电路(SopiC)高密度塑封工艺技术研究》。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基础上,华天科技通过消化吸收,不断组织技术攻关,掌握了SopiC封装技术,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成果奖,填补了国内SopiC封装空白,Sop小外形塑封集成电路获2001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奖。

“九五”期间,华天科技又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大规模集成电路高密度封装研究―SSop集成电路高密度塑封技术开发研究》,通过了国家鉴定,SSop28L塑封集成电路获2002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tSop、QFp高密度塑封技术列为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并通过省科技厅鉴定,LQFp、tSop处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获科技部等五部委2003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奖。20B型光电一体化接收器获科技部等四部委2005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奖。pQFp100L(1420)3D封装技术获2007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Lip封装技术获2007年度中国半导体创新奖。pBGa集成电路封装技术、QFn集成电路封装技术获2006年度天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公司Sop、SSop、tSSop、QFp、QFn、DFn、LQFp、Lip等均为中、高端集成电路封装产品,占公司总产量的80%以上,为公司多年科技攻关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华天科技大力倡导和实施自主创新,自主突破和掌握了集成电路高端封装核心技术,如大直径晶圆减薄技术、大尺寸芯片粘片技术、低弧度长引线高密度金丝球焊技术、薄形大面积塑料包封技术、外引线无铅电镀技术、切筋成形和外引线共面性技术、绿色环保封装技术和铜引线键合技术等。同时,华天科技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目前公司共拥有专利14项,其中三项专利正在受理中。公司的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深交上市营收翻倍

2007年11月20日,华天科技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填补了天水上市公司的空白,成为天水市首家上市公司、国内微电子行业第六家上市公司。华天科技(002185)成功登上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舞台,顺利进入资本市场,增添了发展后劲,拓宽了发展渠道,标志着华天科技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近年来,华天科技以其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销售收入、产销规模等经济指标连年迅猛增长,在业界快速崛起。特别是公司的营业收入,从2004年的2.15亿元增长到了2007年的6.82亿元,创出了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高科技微电子产业的奇迹。“十一五”期间是华天科技实现第二次腾飞的关键时期,公司董事长肖胜利希望华天科技广大干部和全体员工团结一致,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严格高效、快速反应的工作作风,坚持拼搏创新,夯实管理,全面提高华天科技的核心竞争能力,把华天科技发展成为优秀上市公司。

集成电路市场研究篇7

关键词:战略联盟;电力企业;电动汽车

一、前言

随着电力建设的突飞猛进,国内装机产量大幅增加,电力盈余局面即将出现。这对国家投资回收和企业建设贷款偿还等方面会造成不良影响。但电厂规模已具备,停建或限制发电均不是良策,当务之急是尽快为电力盈余找到出路。同时,政府对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非常重视。因此,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清洁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开发如火如荼。而这些产品应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能源结构和上游能源企业的发展。目前天然气公司已与公交公司合作,随天然气汽车改造和基础设施发展,必将带动天然气能源公司的市场拓展,对于未来电力企业的市场拓展和客户培养产生巨大冲击。

二、电力企业电动汽车支持环境分析

1.电力供应未来趋势。随着近几年电力建设的突飞猛进,国内装机产量大幅增加,在未来1年~2年内,在建电力项目均可形成发电。2007年我国电力供需矛盾可基本缓解,明年除少数地区高峰时段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可实现电力供需平衡,电力盈余局面即将出现,预计今后几年随着节电型产品大量推广使用,电能会有进一步的盈余,这对国家投资的回收,企业建设贷款的偿还,企业经济数量的良性循环等方面均会造成不良影响,当务之急是尽快为电力盈余找到出路。

2.电力需求有待开发。基于电力供应的未来趋势,作为电力公司需要而且也应该有一个稳定的电力需求市场亟待开发。电动汽车业的发展将开发出新的电力需求市场,虽然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起步时间较晚,但是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汽车市场被国际高位油价所逼迫,成本持续上升,经营甚为艰难,不少城市政府采取补贴办法应急,但终非良策。若将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市内环卫车、企业商务车等在市区内行驶的原燃油车辆电动化,则上述车辆日常运行成本大降,同时对城市降低噪声,减少尾气排放均可立竿见影。而且在电力盈余、石油高价、环保日趋严格的未来,对扩大内需也是一个新增长点。

3.能源紧张汽车转型。作为能源消费大国,近几年中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已危及到国家经济安全。资料显示,中国从1994年已开始成为石油纯进口国,2000年进口石油7000万吨,2001年进口石油约8000万吨,2002年进口石油约9000万吨,2003年原油进口量近1亿吨,2005年达1.3亿吨。估计2010年中国40%石油依靠进口达1.6亿吨以上,对石油需求增长量占全球需求增长量的41%。目前,节能降耗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已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引导城的公交发展和开发超低排放或零排放电动车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切实可行的战略选择。

4.电力企业介入开发。目前,国内外很多电力企业已经意识到市场拓展和客户培养的重要性,纷纷开始展开电动汽车的投资和联合开发,并且出台了许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在美国,纽约电力公司参与了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在法国,电力企业参与了标致公司的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在日本,东京电力参与了三菱和富士的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在国内,北京电力公司和上海电力公司等电力企业已经参与了电动汽车的开发工作,兰州电力等企业也出台并制定了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相关措施。

5.联系自身结合实际。目前国家在国内的七个城市展开了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营,这些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营基本都有电力企业的参与。但是,作为起步最早、平台最好、运营成熟的全国示范运营中心城市,武汉市官产学研的坚实平台,汽车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示范运营的全国典范,却没有电力企业的参与。电力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企业,对推动电动车在全国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拓展电力市场,特别是将电能作为机动车动能的应用领域研究,对我国今后长期、稳定和续持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电力企业电动汽车支持现实意义

1.主导电动汽车研究及运营方向。(1)政府促进车用能源多元化。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石油消费迅速增长而供应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随着汽车技术和石油炼制技术的不断提高,汽车环保问题也在不断改善,解决车用能源短缺问题,必须从两方面下功夫:一是节能;二是替代。汽车产业要结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和排放标准要求,积极开展电动汽车、车用动力电池等新型动力研究和产业化。(2)未来十年电动车稳定增长。“十五”期间,国家投入10亿元来支持电动车前瞻性技术开发,这还不包括原材料的研究、完整的燃料电池和其他动力源等基础性研究。预计未来数十年,电池电动车、混合电动车和燃料电池电动车市场份额将以稳定速度增长,而燃油汽车市场份额将会逐渐减少。环保节能仍将推动电动车的发展,近年电池电动车的商业化受阻于价格和行驶里程未能满足顾客需要。(3)电动汽车部分处产业化前期。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标准已完成,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标准正在制定中,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汽车产品公告程序已正式启动。电动汽车经“十五”、“863”重大专项5年研发,已在一些城市进行示范试点,而产业化关键在于:一是电动汽车的准确定位和合理用途;二是不跟内燃机汽车性能比,要体现电动汽车特色并注重实用;三是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

2.为自身培养潜在客户抢占市场。(1)清洁能源汽车的研究应用群雄逐鹿。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清洁能源汽车,而清洁能源汽车的市场有待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的成熟。而目前天然气汽车、燃汽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如火如荼,而这些产品的未来应用直接影响未来社会能源结构和上游能源企业发展。目前天然气公司已着手与公交公司合作,在车辆运营上采用天然气汽车,仅武汉市未来1年~2年传统汽车的天然气改造就多达1500辆,传统车辆天然气改造和充气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开始,很多出租轿车也开始天然气改造。随天然气汽车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必将带动天然气能源公司的市场拓展,从而对电力企业的市场拓展和客户培养产生巨大冲击。(2)公用充电站是电动汽车产业化瓶颈。纯电动汽车商业化的基础设施是公用充电站,这些公用设施应由当地政府规划,由发电厂和当地城市供电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由充电站企业来独立经营,利润不会低于加油站。在一个城市内建设十几个或数十个公用充电站,市区内的出租汽车、私家车、商务车均可在公用充电站快速地充电。而公交公司可在终点站、始点站自行建设充电站,为本线路公交车提供充电服务,环卫车辆可在本企业的停车场内充电,同时私家车在晚上可回家充电,充分利用谷电来慢充电,既省电又对调峰有益。

3.借助平台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性增长极和部级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营中心城市,有着良好的管产学研合作平台和汽车产业集群基础,开展以电能作为绿色能源在交通领域里推广,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推广电动车的应用,有利于减少对石油资源依赖,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武汉近几年城市交通发展十分迅速,随着经济的增长,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来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率明显高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2003年后,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呈显著快速增长趋势。

四、国内电动汽车电力支持比较

1.上海和北京电力主导。上海和北京作为国家“863”计划的一个重要科技攻关项目的重要城市,两城市电力公司承担了科技攻关,充分利用在电力科技上的领先优势,联合汽车厂商、电池厂商、高校科研机构等已经成功地改装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电容电池控制技术已经达到当前欧美电动汽车技术最高水平。同时,加紧研究、制定与电动车相适应的充电站及相关技术标准。

2.甘肃逐步启动。就是位于偏远西部的甘肃电力公司也充分认识石油资源紧张和电池技术快速发展对纯电动汽车开发应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近日采取五项措施推动甘肃纯电动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一是成立推动纯电动汽车应用工作小组,开展试点工作和车辆应用的具体方案;二是建立与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沟通机制;三是及时解决纯电动汽车企业用电难、报装难和扩工难;四是超前规划和建设电网适应纯电动汽车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发展的要求;五是加快相关技术研发步伐。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积极参与省城兰州公交纯电动汽车试点基础数据调查和研究,同时关注兰州公交集团试运行纯电动汽车情况,力争2008年省城兰州有两到三条纯电动公交线路正式运营,2009年10条纯电动公交线路投入运营。

3.武汉得优势失先机。目前国家在国内的七个城市展开了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营,这些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营基本都有电力企业的参与。但是,作为起步最早、平台最好、运营成熟的全国示范运营中心城市,武汉市官产学研的坚实平台,汽车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示范运营的全国典范,却没有电力企业的参与,这不能不说是电力企业战略意识的缺乏。

五、电动汽车运营的经验总结

根据国内外电动汽车示范运营的比较,我们发现无论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发展的厂商主导模式还是政府推动模式中都有关联企业的参与,这些企业是电动汽车主力军和重要支撑。

1.电力公司参与。在美国的电动汽车示范运营中,如纽约电力公司就参与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法国的电力公司与标致参与研究开发,日本公司的东京电力参与三菱、富士的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并首先采购其产品。在国内的北京和上海,电力公司均参与了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其他电力公司如甘肃等电力公司也制定了电动汽车的推动政策和措施。而我们武汉既没有电力公司参与的研究开发,也没有参与相关采购与运营。这对于拥有丰富电力资源和汽车产业集群资源的武汉市,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

2.能源公司主导。作为清洁能源汽车未来都要使用不同的清洁能源,都是能源公司潜在的未来的大客户。未来的竞争将是清洁能源公司市场竞争和客户竞争的时代,谁能够引领清洁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谁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空间布局和客户培养中,谁将取得领先优势。

3.战略视野放宽。未来的竞争是战略意识和战略视野的竞争,谁能够抢先意识到并且行动,谁就在新经济中取得龙头地位,并且未来发展能够形成孵化和集聚作用,从而形成龙头地位。餐饮业的肯德基不愧是世界餐饮业的成功楷模,在本产业和相关产业没有意识到战略问题的时候,已经嗅到了其战略意义,并且已经抢先出动与石油公司联合开发汽车旅馆。

六、电力企业支持电动汽车的战略思路

鉴于国内外电动汽车推动型参与的先例,基于推动型参与产业化进程缓慢的缺陷,我们可以采取创新战略——“推拉并重,拉动为主”。在速度经济的今天,时间意味着优势和机会的消失,其他能源公司如果也参照这种模式,无疑我们等待的时间培养了竞争对手。因此,要推拉并重。由于电动汽车运营是电力直接客户,而其缺乏的是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用电价格优势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电力公司不算太大,而电价优惠也可灵活变通解决,其他方式也容易实现。此外,拉动型参与一方面可扩展市场,另一方面可培养潜在客户。

1.推动规划。“推”的规划主要考虑三种措施:一是现有公务车、工程车、流动车、生活车的改造和购置,引导电动汽车的研究;二是通过与电动汽车的相关研究开发机构的合作,开展核心部件的联合开发,主导电动汽车研究开发;三是通过投资入股或参股的形式介入电动汽车研究开发,控制电动汽车研究开发。从而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并使产品的能源结构尽量向电的能源结构倾斜。

2.拉动规划。“拉”的规划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投资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基础设施,服务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通过基础设施的布局引导电动汽车的市场化进程,从而扩展市场空间;二是通过电价政策和方式的灵活变通,减少电动汽车运营成本,培育未来的潜在客户;三是通过购买、租赁及与电动汽车运营虚拟经营等多种方式拉动支持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书贤.电动汽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汽车制造,2006,(2).

集成电路市场研究篇8

一、国际机车车辆市场环境分析

(一)国际机车车辆市场的需求分析

近年来,各国政府加大了对铁路产业的财政资助和政策扶持力度,国际铁路市场出现了可持续的复兴态势。以日本、法国、德国为代表的高速列车技术和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的重载列车技术,体现出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的铁路发展趋势。

1.国际机车车辆市场市值分析

全球铁路市场的年产值为1033亿欧元,按市场范围划分机车车辆市场居第二位,为280亿欧元。按地理位置划分,西欧是最大的机车车辆市场,每年可达到的总量约为95亿欧元,亚太地区紧随其后,为89亿欧元,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区(naFta)位居第三,市值约为45亿欧元。

2.国际机车车辆市场增幅预测

今后十年,全球铁路市场年增幅为1.5%到2.0%。非洲/中东地区的年增长率预计是3.7%,东欧地区的年增长率预计是3.5%,独联体地区约3.3%。其中东欧的机车车辆增幅最大为8.2%,独联体各国为4.0%,非洲/中东地区为3.0%,亚太地区为2.5%。

3.国际机车车辆产品结构分析

2003年,世界铁路设备市场总值约为567亿欧元,机车车辆市场的交易总额为222亿欧元,其中动车和动车组交易额为53亿欧元,占24%,货车交易额为46亿欧元,占21%,客车交易额为20亿欧元,占9%。2004年到2008年的五年间,全球动车和动车组市场需求持续提升,年增长率约为5%,从而导致传统的客车市场实际上处于停滞不前甚至下滑的境况。在欧洲和北美市场中,预计高速列车增幅最大;同期,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市场将成为东欧、独联体和亚洲市场的重点,值得关注;截至2003年全世界约有480万辆货车,预计亚洲、独联体及拉美市场将成为货车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区域,而作为全球最大货车市场的美国、加拿大货车市场则预计将以每年2%的速率递减。

(二)国际机车车辆制造业的经营现状

1.国际机车车辆市场的供求关系

国际机车车辆市场的总体形势是供大于求,据有关资料显示,1994—2009年间国际机车市场供求关系约为1:0.47。目前,跨国公司垄断大部分的国际机车车辆市场,并不断拓展新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在此市场上,跨国公司之间、发展中国家机车车辆企业之间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国际竞争复杂激烈。

2.国际机车车辆市场的主要供货商

庞巴迪(Bombardier)、阿尔斯通(alston)、西门子(Siemens)和通用电气(Ge)、通用汽车(Gm)是当今世界铁路设备市场的五大供应商,占据了全球市场约75%的销售份额。

(1)加拿大庞巴迪

收购adtranz公司后,庞巴迪运输(集团)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铁路与轨道设备生产商,其市场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目前努力向亚洲、非洲扩展,2004年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23%,年销售额约为70亿欧元。

庞巴迪在中国建立了三个合资企业:

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BSp),主要从事高档客车、普通客车车体、电动车组、豪华双层客车、高速客车及城市轨道车辆的设计制造。目前运行中的直达快速列车80%的车厢由BSp提供,BSp还为青藏铁路提供了361辆可适应高原环境的列车。

长春长客—庞巴迪轨道车辆有限公司(CBRC),主要从事铁路客车、地铁车辆和城市轨道车辆的设计和生产。现已获得广州地铁1号线156辆地铁车辆,深圳地铁一期132辆地铁车辆以及上海地铁1号线60节地铁车辆的追加合同。

江苏常牵庞巴迪牵引系统有限公司(BCp),主要从事铁路车辆牵引设备的制造、销售和维修。

(2)法国阿尔斯通

作为高速列车和摆式列车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第二的阿尔斯通交通运输系统部,以欧洲市场为中心,向北美、亚非扩展,2004年其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18%,年销售额约为51亿欧元。

阿尔斯通已在中国成立了11家合资企业(在香港设有2家分公司),并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比如,为香港地铁公司和九广铁路公司提供1100辆地铁车厢;2004年与长客股份合作,获铁道部60列200km/h动车组合同;与大同电力机车合作,获铁道部180台电力机车合同;在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SatCo)生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阿尔斯通交通电气有限公司(Satee)生产推进设备,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CaSCo)生产信号设备;在青岛铁路设备公司生产DiSpen减振器等。

(3)德国西门子

通过并购铁路装备制造企业,西门子运输系统集团公司成立于1989年,主要产品包括高速列车、机车、动车组、摆式列车、客车和地铁轻轨车辆,2004年其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14%,年销售额约为43亿欧元,居世界第三位。

西门子与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于1999年合资成立株洲西门子牵引设备有限公司,已获得上海地铁4号线(明珠线二期)168辆、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120辆地铁车辆的合同订单;2004年12月起,与株洲电力机车厂合作,拟为中国铁路提供180台DJ4电力机车,合同额约8.8亿美元;2005年11月,与唐山机车车辆厂签署了60列300km/h的高速列车采购和技术转让协议。

(4)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通用汽车公司

美国是货运机车技术水平最高、产量最大的国家,通用电气公司运输系统部(emD)和通用汽车公司电气动力部已成为世界重载内燃机车的主要制造商。目前其市场由欧美向亚洲拓展,2004年全球市场占有率各为10%左右。

2004年,中国铁路购买通用电气公司运输系统部422台C38-ache型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用于青藏铁路;2005年,戚墅堰机车车辆厂与通用电气合作,获铁道部300台4470Kw交流传动内燃机车合同。

(5)印度铁路技术经济服务公司(RiteS)、韩国车辆公司(Rotem)

印度铁路技术经济服务公司隶属于印度铁道部,其产品技术紧追世界先进水平,先后与美国Gm公司、原德国aBB公司、LHB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已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高档客车和100km/h的新型货车,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产品已出口到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越南、塞内加尔等亚非国家。

韩国车辆公司由韩国原有的大宇重工、现代精密机械、汉津重工三大主要机车车辆公司于1999年7月合资组成,是韩国最大、最具实力的工业企业之一,技术水平居中上等。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也有部分出口到加纳、越南、泰国、缅甸、美国和中国台湾省等。

中国机车车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不仅要面对庞巴迪(Bombardier)、阿尔斯通(alston)、西门子(Siemens)等世界知名大公司的竞争,同时也要迎接印度、韩国等产品技术水平相当国家的机车车辆企业的挑战。

(三)国际机车车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国际机车车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集中体现为以行业集中化为特征的兼并重组、战略联盟和以布局全球化为特征的研发、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的产业一体化。

1.重组兼并和战略联盟加快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机车车辆市场产能过剩,企业重组、并购速度加快,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大。为适应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世界机车车辆制造巨头更加倾向于结成战略联盟来共担成本和风险,促进技术创新,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如GeC和alston的联合属于资源重配置的战略联合;Gm和Siemens合作提供交流传动机车所用的牵引电动机属于技术优势互补的联合;alston和Siemens共同投标台湾高速铁路项目则属于共同利益促使下的战术联合。

2.产业链配置的日益全球化

世界机车车辆制造巨头利用全球资源和战略布局,优化配置投资、开发、生产、采购和销售等产业链环节,以适应不同市场偏好,具体表现为供应商数量增加,供应链管理加强,属地化经营深化和适应性技术转移,同时促进了东道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3.技术“归核化”趋势显著

机车车辆产业链的全球性配置改变了国际机车车辆市场的竞争格局,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由于技术较量占有重要位置,世界机车车辆制造巨头“归核化”趋势显著,集中于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重视构建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外包、分包和“技术转让”、“生产许可证”等合作方式,将车体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和零部件生产转由低成本企业承担,体现出更大程度的专业化和灵活性。例如西门子更加专注于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通用电气更加专注于重载内燃机车。

4.配件销售和售后服务比重增加

机车车辆工业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成本较高,而竞争加剧导致整车单价逐渐降低,因此,配件收入和售后服务对机车车辆制造商日益重要。如西门子公司在重要配件电机及电气制造中遥遥领先。在机车车辆修理、改造等领域,售后服务已成为整车供货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见,服务业务的增长将使市场分布发生改变,服务收入所占比例将不断增加。

二、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机车车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是指机车车辆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和整合资源的相对优势及能力,包括整合劳动力、资金和自然资源等传统要素的能力;掌握信息、知识以及技术创新的能力;驾驭外部环境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环境、制度、能力、资源是机车车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实现了历史性的大发展,机车车辆制造业的生产规模、产品水平和品种数量基本适应了铁路运输市场需求,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200公里以下铁路机车车辆产品系列,动车组技术引进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在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一)外部环境

从国际环境来看,机车车辆制造业国际一体化进程日趋明显,全球技术扩散的格局已初步形成。转移成本降低,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全球化为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展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国内环境来看,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大规模的路网建设为机车车辆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由于机车车辆业关联度较高,受产业链上相关行业影响作用较大,而中国铁路产业已经具备强大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较强的系统集成和适应性优势,可以适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铁路市场的需要,完全具备参与全球铁路竞争的能力与实力。因此,加快建立国内铁路建筑、机车车辆制造、运营管理等行业的战略联盟,有效整合、合理配置铁路产业资源,值得探索。

(二)产业政策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轨道交通装备确定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十个重点之一,要求“掌握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列车、新型地铁车辆等装备的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十一五”期间,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总投资将达到1.5万亿元,其中机车车辆购置和技术改造投资将从2006年的440亿元达到2500亿元。根据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将以客运高速、快速和货运快捷、重载为重点,从整体上提高中国铁路机车车辆水平。目前,中国政府在政策、体制、资金、税收等方面也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三)内部环境

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行业集中度较高。2000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与铁道部“脱钩”,后改组为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为南、北车集团)两家寡头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成了内部的整合,总体实力相差不大。2005年末南车集团资产总额28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15亿元;北车集团资产总额26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95亿元。

从双方的核心资产来看,株洲电力机车公司是南车集团旗下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长江车辆有限公司也是南车集团的核心资产;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是北车集团的核心资产。从双方的市场结构来看,南车集团在电力、内燃机车新造和内燃机车、客车修理等方面市场占有率较高;北车集团在客车新造和电力机车修理方面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时速300公里的列车,南车集团下属的四方机车和北车集团下属的唐山机车车辆厂都有制造;货运机车方面,北车略占上风,北车集团下属的大连机车车辆厂和大同机车厂分别获得了500台货运机车协议,南车集团的株洲电力机车公司也获得了部分合同。从双方资产运作能力来看,南车集团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两家a股公司(南方汇通和时代新材)和一家H股公司(株洲时代电力);北车集团的资本运作稍逊,还没有上市公司。

南、北车集团基本形成了相对均衡的竞争态势,提高了机车车辆行业的整体水平,两大集团制定了国内市场有序竞争、国际市场携手合作的战略原则,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产品结构

南、北车集团所属公司包括机车车辆新造、配件生产和修理企业及研究所,国内布局较为合理。较高的产业结构配套要求构成国内的市场准入壁垒,同业跨国公司短期内也无法直接建立完整的产业结构,只能依托中国企业逐步进入。中国已经形成不同功率各个等级的干线高速动车组、客货运大功率机车和调车机车、工矿机车的系列化,客运车辆形成了高速客车、专线快速客车、准高速空调客车、双层客车、高质客车、豪华高档客车等适应不同层次需要的客车系列,货车产品也已发展到重载化、专用化、散装化和提速增效的新阶段。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已经具备了全方位向外输出的完整产品结构。

(五)技术水平

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要求,在铁道部的扶持下,南、北车集团低成本成功引进了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四家时速200公里及300公里以上动车组技术;以及阿尔斯通、西门子和美国Ge、emD等公司的大功率电力、内燃机车技术。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历经仿制、技术引进结合自主研发、合资合作等形式,正处于一个技术升级换代的时期,关键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缩小了与发达国家铁路机车车辆装备差距,逐步建立起自有技术研发和生产体系,和谐号动车组与和谐型大功率机车已经投入运营。但在高速技术、重载运输等方面与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能力的要求以及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均有较大差距。

中国机车车辆技术标准体系尚不完备、国际采标率较低,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还不健全。中国机车车辆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引进后突破性再创新方面还存在不足;信息化辅助设计开发应用不够普及,缺乏先进、配套的实验手段;尚未真正形成高效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紧密型技术创新体系。

(六)人力资源

资源和能力形成竞争力,而人力资源是资源和能力的共生体,因此优秀人才尤其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人力资源成为了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截至2005年底,两大集团共有职工20573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55461人,约占1/4;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5999人,也约占1/4;具有高级职称专业人员6641人。从人才结构来看,人力资源结构单一,普通人员相对过剩,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少、比例低,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从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来看,激励优秀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机制还不完善。人才储备不足已成为制约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七)国际化经营能力

与国际同行业相比,尽管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产品系列化开发缺乏统一规划,产品结构趋同、品种较为单一,产品模块化设计、生产起步较晚。但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已普遍提高、产品升级换代步伐明显加快,与国外同质产品相比具有性价比优势,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市场需求较为吻合。迄今,部分机车车辆整车产品和关键配件已经打入亚、非、欧、美、澳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出口比重逐年增加,销售领域逐年扩宽。

在整车出口方面,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企业已经取得了伊朗地铁、铁路客车,伊拉克内燃机车,巴基斯坦机车及机车散件,哈萨克斯坦电力机车,马来西亚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等大宗项目合同;继向坦赞铁路出口机车和向南非出口机车后,与苏丹签订机车采购合同,取得了非洲市场开发的新突破;向阿根廷出口机车和客车,使中国机车车辆首次成功进入由欧美厂商长期垄断的阿根廷市场;向纳米比亚、委内瑞拉出口动车组,标志着中国动车组首次进入非洲、南美市场;出口澳大利亚的双层不锈钢客车项目,是迄今为止中国机车车辆行业最大的出口项目,也是向发达国家市场的成功探索;为新西兰提供铁路轨枕货车使中国铁路车辆整车第一次打入新西兰市场;与越南签订“革新号”机车制造技术转让合同,开创了中国机车车辆工业整车技术输出的先河。

在零配件领域,曲轴缸套等产品已先后进入北美和欧洲市场;已获得为俄罗斯铁道部门生产摇枕、侧架的资格;超过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国民锻造公司,成为印度市场最大的机车曲轴供应商。

同时,通过与巴西铁路同行签署合资建立货车组装厂的协议,首次把企业办到了国外;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建立了中国机车车辆业第一个海外联合研发中心——ZeLRi—mSU电力电子系统研发中心。

三、提升机车车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铁路复兴、中国良好的对外关系和铁路产业的发展成果,已为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的国际化进程创造出新的机遇。中国机车车辆企业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合理的性价比、较好的售后服务等优势得到了国外用户的认可,已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但中国机车车辆工业“走出去”仍以产品出口为主,海外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很小,国际化经营模式等级较低。因此,实现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的发展创新,打造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铁路企业和行业标准,对于提升其国际竞争力进而加强中国铁路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明确目标市场

应以全球市场为导向,抓住铁路复兴契机,加强对已有、可能和潜在市场的研究预测。通过采取不同的市场策略,将细分市场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化潜在需求为现实需求,实现从机车车辆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

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日本等国为代表的铁路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为世界几大机车车辆制造商所垄断,市场正趋于饱和,且技术壁垒较高,但对普通机车车辆产品和配件存在需要。应从关键零部件生产起步、以普通客货车作为整车出口的切入点,树立品牌形象。以俄、印、韩和一些东欧国家为代表的技术自我配套的国家,其机车车辆工业体系比较完善,产品基本满足本国需要,但缺乏高新技术产品。随着中国铁路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取得重大进展,将会成为潜在的新兴海外市场,当前应加强对该区域市场的追踪调研。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尚未形成独立的机车车辆工业体系,市场前景广阔。应充分利用中国与其良好的地缘、政治及经济关系,充分发挥性价比和适应性优势,加强售后服务,将此区域的整车市场作为“走出去”的重点。

(二)转变经营模式

与世界机车车辆巨头相比,中国机车车辆企业的企业规模、关键技术、资本运作等差距较大,国际化经营业务模式比较单一,仍以产品出口为主。

应加快资产业务重组和行业资源整合,加大供应链延伸和管理力度,加强与关联产业、支撑机构的前后向联合,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实现范围经济;建立健全国际营销网络,着力增强自营营销能力,重点培养国际复合型人才;利用多双边机制,商签政府间协议,推动铁路大项目合作。

应加快建立与国际国内知名制造商、开发商、承包商和勘察、设计、咨询公司的紧密合作,将业务范围向产业链高端和项目源头转移,有效融入世界机车车辆制造体系,提高全球产业分工份额。抓住用好铁路装备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期,不断研究、探索境外设厂等业务模式,扩大中国标准的影响力。与中国铁路建设等相关行业的战略联盟,有效发挥铁路产业整体的系统集成和适应性优势,打造中国铁路区位品牌,是提升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国铁路产业竞争实力的现实抉择。

(三)自主技术创新

机车车辆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轨道交通运载装备的重要载体。产业总体技术能力不高、自主创新能力欠缺已成为制约中国机车车辆工业发展的瓶颈。

中国机车车辆企业应发挥创新主体的职能,积极开展前瞻性和适应性技术研发,加快建立海外研发中心,重点研究开发高速轨道交通控制和调速系统、车辆制造、线路建设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通过技术引进与原始创新相结合、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战略,对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发挥后发优势。对目标市场的市场环境和客户要求重点调研,提高定向开发制造产品的整体技术创新水平。将适应性技术和产品性价比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形成可遵循的、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创造中国铁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促进民族机车车辆制造业的发展。

政府应以积极的产业、金融政策为保障,继续协调科技、财政、金融、税收、保险等相关部门,在技术研究开发、产品结构优化、国际市场开拓、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机车车辆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欧洲铁路工业联合会(UniFe):《全球铁路市场研究——现状与2015年展望》,2007年。

《2006中国北车年鉴》,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

《2006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年鉴》,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

国家统计局:《中国铁道年鉴》(2002—2006年),中国年鉴社。

《铁路“十一五”规划》,。

科学技术部专题研究组:《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调研报告》,科学出版社2006年。

科学技术部专题研究组:《主要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历程及经验》,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资料。

蔡毓国:世界铁路设备市场年增长百分之四,《国外内燃机车》,2005年第1期。

集成电路市场研究篇9

全球每年7亿辆汽车的销售量为汽车电子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仅在西欧的汽车销售量就达到了大约2.50亿辆。据市场研究公司Research&markets(研究与市场)预测,到2010年,汽车中使用的电气和电子产品元件占汽车总成本的比例将从目前的25%提高到40%。集成在汽车中的电气和电子组件中的一半是半导体集成电路。随着市场价值在2011年达到1.23亿欧元(1.80亿美元)和平均年增长率达到6%~9%,汽车电子将成为电子产品市场中的主要分市场之一。

这个增长率与全球汽车生产增长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全球汽车生产在预测期内的平均年增长率是大约3%。因此,从销售收入方面看,汽车电子市场正在以比汽车市场快得多的速度增长。这显示了汽车电子密度和复杂性日益增加的总趋势。据德国ZVei(德国电气电子工业协会)组织称,全球汽车微电子市场将增长11.9%。到2011年,全球汽车微电子市场的销售收入将从2006年的191亿美元增长到335亿美元。

汽车电子已经成为汽车市场的主要差异化标准之一。在利润明显减少、销售和生产增速下降、竞争更加激烈和汽车日益商品化的汽车市场,汽车电子产品将为汽车增加价值,特别是在西欧国家。

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是监管部门要求提高安全性和减少汽车污染排放的规定。法规是这个市场快速发展的条件。

在未来五年里,有五个领域预计将推动汽车电子的增长和技术创新。这些领域包括:减少排放和提高发动机效率;传统的机械系统向电子控制(所谓的“x-by-wire”系统和驾驶员辅助系统)过渡以提高安全性和减少功耗;增强个性化功能,如导航和通信系统;方便性和舒适性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新兴国家对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这五个领域中,导航和通信系统以及提高汽车安全性的解决方案将是提高半导体在汽车中应用的最大潜力。

中国汽车市场

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繁荣增长。据市场研究公司iSupply称,到2011年,中国的全球电子系统生产将是半导体消费量的一倍,达到184亿美元。这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轻型汽车生产对电子部件增长的需求和许多全球汽车厂商正在把生产活动转移到中国。

来自美洲、欧洲、日本和韩国的国际汽车电子系统和组件供应商已经开始与中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这些外国公司包括Delphi、Bridgestone和Bosch。在最近的几年里,通用汽车公司已经投资了3.5亿美元在中国西南部的广西柳州市的五菱合资企业总部建设一个现代的生产厂。这些工厂生产商用、低价、耗油量低的轻型汽车。这与通用汽车在北美的战略正好相反。通用汽车在北美主要销售大型、昂贵的SUV和卡车。这个战略目前受到了汽油价格上涨和消费者口味变化的挑战。消费者现在对环境保护越来越自觉。此外,分析师预测,全球小型汽车需求量在未来十年里将增长30%。

中国汽车市场去年增长了25%。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汽车年销售量达800万辆,其中包括微型卡车和轿车。由于中国每100人的汽车拥有量为10%,而美国和西欧每100人的汽车拥有量是80%,因此,中国的增长潜力是巨大的。据研究公司aCnielsen称,中国希望拥有一辆汽车的人比其它任何国家都多,但是,他们现在还不想购买汽车。中国的汽车组件行业到2009年将增长到58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5%。中国的国内生产肯定能够满足国内对汽车部件日益增长的需求。到2011年,半导体消费预计将增长到28亿美元。这比2006年接近1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扩大了近一倍。据市场研究公司Research&markets称,这将使中国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汽车电子市场。这篇报告称,到2012年,中国每辆汽车平均使用的电子部件的价值将从2003年的300美元增长到500美元。

用于“四个轮子”的电子系统和组件

平均每辆汽车在30种不同功能的电子系统中集成了70至100个处理器。这些电子系统包括发动机控制、传动系、车身电子系统、安全、娱乐和防盗系统等。用于汽车的半导体设备包括微处理器(通常采用powerpC和aRm架构)、8、16、32位微控制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件、接口芯片、开关、aSiC、系统级封装芯片、内存集成电路、电阻、电容、电感、微电机系统、光电组件和许多传感器。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analytics称,在2007年,用于汽车的传感器销售2600万个,销售总收入达2600万美元。

在未来的汽车电子电路中,准确、闭环、实时控制和要求处理大量的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数据等需求将日益增长。配置执行器的系统(如用于自适性前照车灯的系统)也有大量的半导体元件。特别是memS(微机电系统)系统代表了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技术,可用于安全气囊、稳定性控制、轮胎压力监测、发动机气流控制和乘员检测系统等各种汽车系统。市场研究公司in-Stat/mDR预测,平均每辆汽车至少使用10个memS。memS的市场总价值为15亿美元。其它新兴的应用包括遥控无匙进入(pKe)系统的生物传感器和用于多媒体显示的光学memS系统。例如,日立去年推出了一种手指静脉识别技术,驾驶员在抓住方向盘的几秒钟之内就能够验证驾驶员的身份。日立公司预测,到2010年,手指静脉识别传感器将开始取代传统的基于钥匙的汽车点火装置。关于可视应用,对于更大尺寸的显示屏和触摸屏的需求将日益增长。这些显示屏包括从6.5英寸至8.8英寸的内置汽车导航显示屏和从3.5英寸至4.3英寸独立的个人导航设备将增大到4.8英寸至5.2英寸。

汽车中使用的视频摄像机的数量也将显著增长。这些视频摄像机将用于巡航控制、避免碰撞或者视频监控等应用。包括夏普在内的许多公司正在开发专门用于汽车中的视频系统。汽车视频摄像机还将提供wVGa分辨率,并且将以CCD(用于更高的分辨率要求)或者价格较低的CmoS技术为基础。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analytics称,2008年全球汽车视频摄像机出货量将达到700万台,销售收入将达到大约4000万美元。然而,要求严格的汽车应用将使这个市场成为一个高利润的边缘市场。

LeD在汽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尾灯的应用,大约占整个市场的大约10%。与白炽灯系统相比,基于LeD的照明系统以高效率、使用寿命长和能耗低而闻名。LeD在汽

车行业的普及到目前为止一直非常缓慢,主要原因是驱动电路非常复杂、生产成本高。目前,LeD的生产成本正在积极地下降。LeD还非常适合汽车内部的照明应用。一辆汽车需要100至200个白色LeD。因此,这个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这个市场目前的规模是7.4亿美元,预计在2010年之前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4.2%。

集成电路在汽车安全中应用的增长趋势是最高的,其次是车体和车厢,这两项应用的增长率为9.8%。在这些方面,需要准确、闭环、实时控制和能够处理大量的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数据,以便使汽车更安全、更省油和尾气排放更环保。

汽车电子的最重要的应用是车身电子产品,其2007年的市场规模为44亿美元,占整个市场的26%。在2013年,这个市场将达到80亿美元。用于发动机控制的电子系统从2007年至201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7%,2013年的规模将从2007年的50亿美元增长到70亿美元。这将要求极高的信号处理计算能力满足日益严格的性能要求。另外一个变化是以依靠查找表的系统向基于模型的平台转变。例如,喷油控制是以若干因素为基础的,包括歧管压力、电池电压、发动机速度、油门位置和尾气氧含量。一辆汽车代表了电子设备应用的非常严峻的环境,因为有振动、温度的变化(可能在零下40度至零上150度之间)、有燃油、严重的电磁场(达到200V/m,而工业和家庭中的电磁场只有10V/m和3V/m)、瞬变高峰±100V高峰电压、湿度、尘土、突然负载变化和可能的短路等。汽车环境要求电子设备必须保证高水平的质量和可靠性。一个组件的故障就可能威胁到汽车的乘员的安全。汽车电子组件的测试要按照aeC-Q100评测流程和iSo-tSl6949技术规范进行。这个技术规范是国际汽车任务组制定的。

在汽车信息系统中,必须共存重要任务层(missionCriticalLayer)和方便层(ConvenienceLayer)。前者控制发动机,后者提供多用途(如电子窗)。后者虽然对于安全不是非常重要,但是必须要一直工作。随着汽车行业减少芯片设计中故障的努力,这将推动新的集成电路和电子系统设计方法的需求。需要一个网关,这种网关是一个电子系统,作为重要安全部件、方便层和telematics系统的接口。

据市场研究公司Databeans称,飞思卡尔半导体是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领先的厂商,占市场份额的11%。其次是英飞凌,市场份额为10%。意法半导体排名第三位,市场份额为9%。瑞萨科技的市场份额为7%。neC电子的市场份额为6%。其它厂商的市场份额为58%。这表明,汽车半导体市场是非常分散的。

汽车公司正在寻求一些方法加快基于新的半导体的功能的部署和降低成本。这些方法包括系统开发商与半导体公司之间更密切的合作、整个行业范围采用软件标准、以及保护知识产权。采用汽车电子系统还需要在系统级设计方面有广泛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通过战略合作获得。一个例子就是飞思卡尔半导体与意法半导体之间两年前开始的合作。这两家公司最近推出了他们的联合设计的首批四种汽车powerarchitecture微控制器产品。

集成电路市场研究篇10

六十年,一个甲子。

1944年,有这样一家公司以小作坊的方式诞生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在凄风苦雨的伴随下,走过了66个春秋。如今,这家小作坊已成长为世界有实力的大企业,村田投资有限公司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世界优秀企业的名册上。竹村善人,就是执掌村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总裁。

在本届深圳高交会,竹村善人高调参加,村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展位设在2号馆的电子展大厅。面对“后金融危机”的世界电子产业的格局,竹村善人指出:“至少在电子领域,中国市场的恢复其实比全球更早一些。”

科学管理和独自开发

金融危机过后,一些曾让我们瞩目的世界500强企业轰然倒下,一些世界知名企业以倒闭、破产的结局退出“高端俱乐部”;而像村田投资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依然延续自己的强势,一个百年老店、一个有着自己历史的企业,必然有着优秀的传承。

创立于1944年村田公司,最初只是日本京都一家普通的陶瓷作坊,村田公司的创业人是村田昭。村田昭最早跟随父亲一起创业,那时的他对于陶瓷方面的知识一窍不通,在爸爸的工厂一边帮忙,一边学习。

在他20岁的时候,他爸爸病逝,22岁正式接手村田公司。当时,日本处在二战之间,很多小规模的企业都进行了合并,合并后的企业,生产能力大大加强。这时,发生一件事让他喜出望外,他开发的新产品得到了订单,但他的想法遭到了同行和合并的技术骨干的反对。村田昭为了实现自己想法,最终选择了“单干”――在1944年,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就是村田制作所。

1946年,村田昭把握住一个改变命运的机遇。那一年,他和京都大学的田中老师相识了,田中老师对陶瓷方面的研究很在行。当时因为是战后,学校也没有研究经费,这个时候村田昭为田中先生提供一些研究的经费,把研究结果应用到企业里面,实现了最早的校企合作。京都大学在日本是一所非常有名的大学,有名的老师跟非常小的企业合作,在当时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在当时,发现陶瓷原料特性的,除日本外,还有美国和前苏联等国家。但是,只有日本率先选择“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商业模式,并进行产业化生产。随着规模扩大,村田昭认识到光靠学校和企业合作,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苦思后,他决定设立村田技术研究所,这样做基于“企业要想壮大发展,必须拥有自己核心价值观”的考量。为了实现这一切,企业开始走独自设计、独自开发、独自生产、逐渐形成企业的现代经营理念之路。

在当时,这样的管理理念相当具有前瞻性。1956年,公司成立村田研究所,当时公司的规模非常小,只有140人。这个时候公司把4名从一流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命为各研究室的室长,而且投入了最新的机器设备,致力于村田集团“独自产品”的研究开发。

这一做法延续至今,成为村田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则。此外,村田集团的制定的“三大路线图”更是支持公司走过66年的“百年方略”。一个是技术路线图,就是村田的技术部门展望十年,中远期需要的技术;产品路线图由产品制造部门预测,十年以后产品会是什么状况;第三个就是市场路线图,市场部门预测十年之后主要市场发展情况,公司内部再把三个路线图综合起来,他们的交叉点就是村田制作所今后的发展重点。通过这些制度,保证了村田制作所在下阶段以及未来跟上市场发展和变化的速度。

他的中国战略

村田集团的传承在每一个掌门人身上有体现得非常到位。竹村善人是个“中国通”,他通晓即将颁布的中国“十二五”规划,通晓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格局,了解中国正在迅速推进的三网融合,战略性地深谙中国未来物联网产业的无限“钱景”。在本届高交会,竹村善人让他们的村田制作所着重展示了最尖端的传感器和无线通信设备,让现场专业观众感受到了由传感器、无线通信所带来的智能生活。

2008年的金融危机,村田集团经历了巨大的震荡,竹村善人本人也经历面临“十字口”的选择――他的“中国战略”由模糊到清晰。“本次金融危机,我深刻领会到新兴国家的活力,感受到中国强大的消费力。”竹村善人谈到。

据村田集团相关部门调查显示,在这次危机中,公司失去了欧美及日本的大部分市场份额。究其原因,是消费习惯的问题。由于公司在欧美、日本市场投放的产品功能和技术是最先进的,价位也相对高一些,那里的消费者不会去频繁的更新换代,故出现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消费力持续下降的局面。据公司统计,2008年村田集团利润出现赤字,公司陷入亏损局面。

在高端产品消费急剧下降的同时,另一消费局面发生了。公司针对核心市场设计的新产品,逐渐被中低端市场的公司获用。“我们发现,在公司总销售额中,大约40%的销售额来自于中国(包括台湾和香港),这一发现让我们锁定了中国市场,经过调研,我们认为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也是今后最有可能获得巨大发展的市场,我们预计,未来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还将会进一步得到增长。”竹村善人兴奋地谈到。

基于调研和对前景的预测,竹村善人找到切入口,从生产线转移入手,迅速加快完成对中国市场的战略部署。

目前,村田集团已把日本的生产设备转移到中国和马来西亚,主要生产中低端价格的电容器,预计到2013年将这一生产比率提高到30%。“村田集团在中国提供较多的是低端的产品,这只是暂时的,不远的未来,则会把一些高端产品向中国市场提供。与其他市场不同,除了国际标准之外,我们提供的产品还必须符合中国标准。”竹村善人指出。

“随着新兴国家市场的需求量增加,公司不仅要在当地开展生产销售工作,还必须实现市场营销和业务运营工作的本地化,进一步努力增强我们的成本竞争能力。”竹村善人表示,这就需要和客户间保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了分析中国市场,满足中国客户在模拟分析等领域的需求,目前村田集团设立了电波暗室,并收购了赛芯电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作为软件开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