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武术教学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7:20

小学武术教学教案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引言

案例教学是在教员的引导下,通过案例所呈现的具体典型情景或故事,由学员充当案例中的某一角色,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演绎、推断、归纳和处置,从而培养学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1]在军事院校教育中,案例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院校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同时也有利于训练学员的实践能力、实现知识到能力素质的转化。[2]目前在军事院校中,案例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王瑞研究了美军院校开展管理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模型;[3]解永芬等探讨了在任职培训教学中采用与Seminar相融合的案例教学法;[4]郭巍、常翔等在航空装备教学中,通过航空装备故障判断案例及其处理方法,培养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5]张复春等结合航空理论学科特性,就航空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探索。[6]总体而言,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建设以及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是影响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我校“武器装备系统概论”的教学中,结合课程特点,探索了一种基于武器装备建模仿真技术支撑的案例教学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案例教学的目标

“武器装备系统概论”是我校军事指挥类专业的技术基础必修课程和工程技术各专业的公共基础选修课程,选课人数较多。课程旨在使学员掌握主要武器装备的特点、分类、发展简史、装备性能以及基本科技原理,理解典型作战样式中武器装备的运用原则与方法。课程教学将武器装备系统划分为弹药、武器、平台和体系四个层次,首先弹药是对目标实施直接毁伤的装备,如通常所称的战斗部;武器是将战斗部直接投射到目标位置的装备,如枪炮、导弹等;平台是具有装载武器、弹药或其它装备,并能够在相应作战空间中机动到目标区域的装备,如陆上、海上、空中和空间作战平台等;体系则是上述弹药、武器和平台装备组成的具有多种综合作战能力的集成系统,如航母战斗群、联合火力打击装备体系等。[7]课程特点是内容较多,知识点之间关联关系复杂,单纯依靠教员的课堂讲授很难面面俱到,必须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针对教学对象是大四的学员,已具备一定的科技基础知识。因此案例教学目标在于通过教学,了解武器装备基本性能参数,掌握武器装备体系制胜机理,夯实学员技术与战术相结合的指挥素养。案例教学的重点是以作战应用案例为背景,采用武器装备建模仿真手段,构建武器装备体系,通过对作战过程的推演、问题分析和情况处置,提升学员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围绕课程要求,充分发挥学员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案例设计、问题分析、仿真设计、对策研究和实验评估的各个环节中,采用学员分组实施、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协作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1)案例设计。案例设计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军军事斗争准备需要,选择某热点地区,例如南海区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扮演地区冲突的各方,设计案例背景、作战条件、双方可能参与的行动、以及作战过程,讨论形成一个作战想定。(2)问题分析。从作战想定中,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教员截取作战过程的片段,指导学员进行细化分析,从中提取出一些关键问题,例如防空作战中,多部雷达的联网对作战的影响;在电子战中,干扰节点的选择;作战过程中的目标分配问题等等。(3)仿真设计。将问题分配给学员小组展开独立研究。学员首先要查阅资料,整理武器装备性能参数、兵力编成、作战规则、作战条件等基础数据;随后根据想定中的作战行动,依托课程教学平台,根据建模规则,建立武器装备体系;最后对体系中的模型参数和实验参数进行配置。这一步需要学员分工协作完成。(4)对策研究。学员小组根据自己的角色(冲突各方的指挥员)的角度,根据武器装备的特点、敌情等方面从武器装备运用的角度探索装备运用的策略以及提高装备效能的方法。例如电子战中,不同的干扰方式、不同的干扰目标对整个作战体系的影响,将不同的策略转化为不同的仿真方案。(5)实验评估。通过不同的仿真方案、仿真参数的实验运行,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促进学生对现代战争中的武器装备运用策略的思考,并撰写研究报告。

3案例教学平台的构建

考虑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课程教学要求,所采用的案例教学平台必须能够实现武器装备建模仿真、数据采集和对比分析,同时应该使用简便,结构灵活,使得学员能够快速掌握其使用,集中主要精力在研究的问题上。可以采用的案例教学平台可分为仿真软件类和战争游戏类,如maK公司的VR-FoRCe,Vpi公司的StaGe,matrixg-ames的CommanDnaVaLairoperations等。这里介绍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通用仿真建模与仿真平台(XSimStudio,简称XSim)。XSim包括专业模型库,支持用户利用已有资源直接开展专业领域的研究、论证、试验和训练工作;同时提供了建模框架和应用框架,支持用户进行模型和应用的定制。其主要功能如下:[8](1)模型设计。提供公共的模型框架和建模规范,支持组件化的开发模式,用于辅助开发系统所需组件模型。(2)仿真驱动。提供规范的军事模型框架和作战流程框架,根据想定内容集成、驱动各领域模型,通过时间管理、战场管理和环境管理等服务调度各军兵种模型的运行和交互。(3)管理控制。支持仿真想定多方案多样本的分布式运行;支持云端节点管理,包括运行环境部署、系统状态管理及软件远程启动。(4)模型组件库。提供飞机、雷达、舰船、导弹等功能级实体模型组件,以及空中作战、地面火力打击等战术规则类行为模型组件等,可供用户选配使用。(5)想定编辑。将作战行动方案、战术意图转化为仿真方案,为分析、优化、统计提供支持。(6)数据统计。对仿真过程和结果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以图表方式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在线和事后分析、回放提供支撑。由于XSim提供了丰富的模型库,学员主要工作是使用想定编辑功能,通过左侧的模型组件库中选择使用的模型组件,拖动到右侧的编辑窗口中,并进行简单的配置后即可形成仿真方案,并展开案例研究。

4结束语

小学武术教学教案篇2

[关键词]体育教学武术教程武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196-03

王德明(1955-),男,北京人,任职于北京市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研究方向:武术。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持续下滑。教育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体质在过去20年内持续下降。以北京市为例,中学生血压偏高的比例超过一半,高中生超过了60%。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了50%,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为52%,其中初三生接近70%。另外,中小学生还存在着严重的意志品质和心理品质缺陷,如自私自利、自由散漫,自理能力差、意志薄弱等。究其原因,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多半是父母为其遮风挡雨,不具“拼搏”的精神,缺少“善战”的基因。而这种人生最为可贵的精神来源,就是在训练场、竞技场上。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在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构建新型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校现行的武术教学开展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为深入了解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采用实证归纳方法和行动研究的方法,自上而下,从操作层面筛选、验证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及教学过程中的方法、策略、模式等方面,对中小学生武术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针对武术教学存在主、客观因素,通过调查综合分析研究,找出其根源,提出对策,为武术运动在中小学生体育教学的普及与推广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性依据。

2001年国家新颁布《体育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我国各地区各民族蕴藏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和体育项目,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增选或置换体育教学内容。”但长期以来,我国民间体育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少,也不被教师所重视,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因此,我们将流传在民间的、孩子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武术进行实验教学,以编写武术启蒙教学教程入手,进行及时的经验交流和总结,为体育课程的深化改革提供依据。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编写符合中小学生特点、便于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广泛开展的武术体育活动校本课程教材,为中小学体育武术课基础教学提出合理的、系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及基础理论支撑。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与爱好,形成常年锻炼的习惯,改善和增强学生体质,使之终身受益。

二、中小学体育课武术内容的教学实践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化动为静、化远为近、化快为慢、化难为简,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感知和模拟技术,逐步提高自我实践能力。例如,在武术基本技术教学中利用完整动作和分解动作技术课件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直观演示,使学生在脑中形成了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再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够较快地掌握武术的技术。

(二)在课堂上进行武术的练习

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娱乐性参与活动,在感受项目带来的运动乐趣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或对相关体育文化知识相互提问、指正,提高调整自己和指导他人的技术能力。例如,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各年级进行比赛,使学生体育兴趣加浓,促进对这个项目的练习,并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热爱集体的优良品质。

(三)导师引领武术教学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充分地让学生多视角的了解武术,我们聘请武术名家进行武术教学指导。利用名师的武术风采,引领学生走向武术兴趣与认知的海洋。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导师引领武术教学,使学生能够很快掌握动作要领,每一个动作都有了内外兼修、精气神突出的表现。

此外,教学内容设计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要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发展和提高;

2.要符合学情,从一至六年级到中学整体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基础内容全面、循序渐进、系统递增原则;

3.要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4.教学步骤的安排要适合学生技能的掌握,以及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武术教程内容的普及策略

(一)武术课余课外活动相结合

发展校园武术文化建设,建立课外活动阵地活跃校园武术生活;加强武术课外活动,使它成为武术课堂的有机延伸;建立各种武术小社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营造浓厚的武术教育氛围;武术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社区,使学校武术有展示的平台,形成武术发展的外在环境。

(二)大课间活动渗透武术课程

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学生集中体育活动时间,抓住这个活动契机对武术课程普及很有成效。如武术操、校本拳和太极扇等。活动中可做到全员参加,普及率能达到100%。

(三)规范化武术教学

积极推行学校武术“段位制”,促进学校武术运动的发展和普及,使学校武术工作的开展更规范化。

四、教学案例

(一)教学群体分类

根据学生心理及生理的特点,将中小学段学生分为启蒙(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初一—初三)四个阶段。

1.一二年级(6-8岁)年龄较小,其学习内容主要以武术爱国故事,简单的武术基本动作和基本组合为主,初步认识武术、了解武术。

2.三四年级学生(8-10岁),武术教学以短小的套路、组合为主,以传统练功方法的武术游戏加强身体各方面素质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武术和武德文化的认识。

3.五六年级学生(10-12岁)的学习内容主要以传统武术套路为主及攻防练习、器械的练习。以武术游戏提高素质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武术健身知识。在武德教育中可由对个人素养教育转向为民族精神教育。

4.(12-15岁)阶段的学生在武德教育的同时,加大武术套路为主练习、多门类器械的练习。

(二)教学时间安排

武术校本课程时间安排如下:小学每学期16课时,中学每学期18课时,由任课体育教师进行校本课程教授。

(三)武术校本课程框架(见表1)

(四)教学案例分析

1.健康体质分析。根据本研究的目的,我们对学生的健康体质进行数据追踪对比分析。

研究对象:上新堡小学学生40名。20名武术队的同学为实验组,其他20名同学为对照组。

数据追踪时间段: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2006-2012年)

数据来源: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分数。

数据统计分析:以20名为单位,以测试分数的平均分数进行分析。

表2

年级一二三四五六

对照组778083848083

实验组657587909798

研究结论:通过研究表明,两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综合素质呈现不同的变化。说明积极参加武术运动的学生身体素质呈稳定上升趋势,武术运动能促使学生体质全面发展。其他同学身体素质发展趋势有波动,特别到高年级没有运动兴趣支撑,体质素质有所下降。

2.学生兴趣度分析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验,我们进行了本教程的学生兴趣度的问卷调查。

研究对象:上新堡小学3-6年级398名学生。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发放398份收回398份)。

问卷内容:新编校本教程的兴趣度。

表3

内容有兴趣一般没兴趣

数据2799920

兴趣度93.6%24.8%5%

数据统计分析结论:从问卷调查中说明,学生对本武术教学教程的兴趣度很高,习武兴趣大幅度攀升。本武术教学教程具有推广的可行性。

五、结论

1.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中小学生体育教学增添了新的内容,并且初步形成了各种教学计划和校本教材,为进一步更好的开展此项教学活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研究过程中提高了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拓展了视野,促进了体育教师的全面发展。

3.构建了学校的体育特色,促使了进一步探索开发与利用校外资源为学校教育服务,推动了学校体育课改实验工作的发展。

4.通过开展此项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奠定了基础,也为学校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与延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振国著.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2003.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3]体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武术教学教案篇3

【关键词】幼儿园;武术文化;管理

武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园将武术精髓“知行合一”的精神特质转化为教育管理目标,形成独特的“武文化管理”,从而拓展“武文化”立园的视野和思维,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学“武”止境文化品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走上武文化立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文武兼备”环境

文武双全是中国古人的人格理想,文人以武学为好,武人以儒侠为尊。“文武相融”的文化品牌的核心是“融”,即现在说的和谐。在多年的园本武术课程建设过程管理中,我们鼓励教师教育教学中外显武术的“精、气、神”,具体体现在日常教学的每一天,让家长、幼儿感受到“快乐、健康”的正能量。对于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升上面,鼓励教师们多读书,多反思,以文修性、以文修身。

1.“以武传神――人人参与”。我园户外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树,有“站似一棵松”之意与武术文化精神相得益彰,场地上错落有致的大小山坡与跷跷板、梅花桩有机组合,构成了生态、灵动、和谐的武文化景观;室内的共享空间和楼梯墙面,以武德为元素,以文字加图案的方式巧妙融人武文化理念;二楼和三楼的转角处,武术小人与招式组合成层次错落的画面……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散发出武文化的“精、气、神”的气息,教师、家长、幼儿每天徜徉其中,晨间活动、区域活动、教学活动融入武术课程,切身感受武文化的精髓。

2.“园所兴旺――人人有责”。共同构建园所的共同愿景――建成一所富有传统“武德”、充满“武艺”融和氛围的市特色幼儿园。其次是引领、指导员工建立与园所共同愿景相一致的部室(团队)愿景和个人愿景,从而建立起员工个人――团队――幼儿园三个层次的愿景体系。通过对团队愿景的诠释和反复宣传、沟通,使幼儿园每一位员工正确认识学“武”止境文化品牌。我们激励团队成员把个人目标升华到团队目标中去,愿意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构建刚柔相济的“集思广益”管理机制

遵循凝心聚力,汇武成林”的管理理念,把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结合,形成了“学武止境”人文关怀特色的管理文化。

1.健全规章制度,体现“武德”之刚。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体现“武德”刚性管理的关键。我园对已有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进行修改、整理与补充,形成了“武之规”(规章制度)10条,“武之本”(岗位职责)10篇,“武之律”(考核细则)10篇。同时,通过公开征集的方式确定了我园教师、幼儿、家长的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以及教师的规范用语等,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幼儿园管理制度,汇编成《武园文化手册》发放到每位教职工手中。

2.实施人文关怀,展现“武德”之柔。我们逐步探索并形成了具有园本特色的柔性管理模式,即充分尊重和满足不同教师的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将教师的潜力发挥到最大限度,实现管理的双赢。(1)申报活动指导。凡是园内的大型活动都由教师主动申报担任活动指导人员。活动指导教师从方案策划、组织联络、物品准备、宣传报道等方面进行统筹,活动指导举措增强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让80后、90后教师发挥了敢想敢做的优势,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2)组建武术社团。我园开设的武术社团着眼于教师兴趣爱好,请有特长的教师轮流与担任武术社团负责人,其余教师自主选择参与。武术社团融合了“武术指导专家”、“家长后援团”、社团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促进了武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打造德才兼备的“厚积薄发”教师队伍

在“学武止境”文化品牌滋养下,我们将“武”所具有的生机勃勃、奋发向上、坚韧不息、的品质与打造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有机融合,效果显著。

1.打造一支“德高品正”的教师队伍。依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们制定了“盛幼教师行为规范”;开展“武德在我心”征文、“武术伴我成长”沙龙、“木兰扇”评选等活动,引导教师用更深的师爱、更大的耐心、更多的宽容来对待幼儿。

2.打造一支“追求高远”的教师队伍。我们注重对教师个人发展的规划,对年轻教师群体中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新秀,为其搭建“骨干教师培训班”,开展了“园级优秀班主任”“园优秀班级”评比等活动,充分尊重不同教师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教师们提供广阔的舞台,鼓励他们秀出独有的风采,展现各自的价值。

如何在今后的武术课程中有效呈现“学武止境”的长效管理,充分发挥武术内涵的教育作用,展现武术特色活动,是幼儿园一直不懈努力的工作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石磊.管旅华《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行动指南》[m].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2]中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10

[3]中国教育研究会网站《幼儿园混班运动游戏的有效开展》2012.11

[4]林丽容.浅析武术套路教学的语言应用[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

[5]虞定海.《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教育传承研究》,2010.2

我的理想

福建省安溪县第六小学四年7班李小真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一个远大的理想。包括我也是。我的奋斗,只为实现我的理想,完成我的梦想。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设计师。

我想当一名设计师,不仅仅是为了报答父母。更是为了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祖国添上彩色的翅膀。

或许,在十多年后的我,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手握着笔,下面一叠纸,我正挠着头,想着我的方案,创造灵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张张草稿纸,撒满一地,脑子里不断涌现灵感。我想,那一张张纸下,那优秀的作品,是我用尽心血换来的。在许多年后,人们开始穿上我设计的衣服,戴上我设计的珠宝。让社会迈入新的时代,为社会服务,为我们的子子孙孙创造更舒适的环境。然而,那些祖国的小花小草,个个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国家栋梁。

小学武术教学教案篇4

关键词:培训;比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一、“培训+比武”教学模式解决的教学问题

从部队作战力量建设发展进程来看,高科技条件下指挥与技术相互融合的特点日益凸显,实战化训练对技术把关、技术处置和技术决策能力需求尤为突出。从专业技术军官培训实践来看,受制于工学矛盾,部队骨干难离岗、生源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长期存在;专业教学以理论教育为主,与作战训练和装备使用实际脱节,对岗位核心能力生成作用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培训结果与军官使用关联度不够,难以形成培训和实践往复的良性循环。解决学、训、用一致性问题,急需构建一种与以往知识传授型教学相比,更加符合部队战斗力生成规律,部队与院校横向协同更强、纵向衔接更紧,学用更加对接、能力培养更显优长的“培训+比武”教学模式。

二、“培训+比武”教学模式分析设计

(一)优化顶层设计

以往培训通常是将考核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手段,学什么考什么,但受限于培训学制和内容等因素,难以全面衡量学员岗位能力水平。单独组织专业技术比武,往往导致以背原理背题库代替专业学习,同样很难发现、培养能拍板定案的高手大家。“培训+比武”教学模式采取机关指导、院校主导、部队参与相结合的设计机制,通过培训打通武器系统原理,研究实战化技术保障问题,实施以故障处置和咨询决策为重点联合考核,以岗位为节点实现培训与比武的无缝对接。

(二)改革内容体系

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强调知识系统性、学科逻辑性,教学过程中容易导致重理论轻实践,突出教员中心,忽视学员能动作用等缺点。以比武代替培训,突出特点是重视岗位能力培养,但也暴露出其理论短板,对人才长远发展支撑不足。“培训+比武”教学模式以岗位为指向、以问题为牵引、以能力为本位,构建起基本理论、能力提升、深化拓展三个梯度层面,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模块,更加突出综合性、前沿性和应用性。通过建立院校与部队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审定教学内容机制,实现内容体系动态调整。

(三)灵活教学方法

层面式、模块化内容体系突破了以往学科专业理论体系,在“培训+比武”教学模式实施中要求以问题为中心,围绕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大力开展案例式、研究式教学,广泛组织经验交流、专题研讨和课题研究,使教学双方共同参与学习过程。教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问题设计者、讨论平台搭建者、研讨问题组织者和引导者;学员由知识接受者转变为教学资源提供者和现实问题研究者,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四)严格比武考评

融合培训课程考试和专业技术比武的优长,以比武形式驱动培训课程考试改革,使考评方式由原来单一的课程考试发展为机考、口试和答辩等多种方式综合性考评;考评内容由课程专题的教学知识点发展为实战化l件下岗位知识的综合运用;考评工作由院校单方组织发展为机关牵头、部队和院校共同参与的联合考核;结果运用由对个人记入学习档案发展为对单位的通报表彰,确保考核评价公平公正,结果可信可用,进一步激发送学单位和参训学员学习动力。

三、“培训+比武”教学模式建设路径

(一)紧贴岗位任职需求,优化设置培训内容

聚焦实战化要求,坚持把高标准完成培训任务作为有效履行院校职责、助推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使命任务,倾全校之力、集优质资源,力争办出效益,办成品牌。对接部队需求搞好调研分析,分批安排专家教授赴部队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培训需求座谈会,围绕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组织、考核方式收集汇总意见建议,为科学组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奠定坚实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培养方案,着眼解决专业技术军官岗位实践的现实问题,按照基本理论、能力提升、深化拓展3个层面设课,综合运用专家授课、案例剖析、研讨交流、现地教学4种方式,精讲串讲基本原理,研深研透典型故障,启发拓展理性思维。集中组织参训单位专家来校审课,边训边改、动态调整更新教学内容。集中优势配置教学资源,建立以学校名师、教学骨干为主,研制生产单位、研究院所和部队专家为辅的师资队伍,收集整理武器装备与操作训练资料,编印培训配套教材讲义挂图,为培训提供有力保障。

(二)着眼提高核心能力,探索创新组训方式

突出技术为主的鲜明特色,围绕实现型号通、系统通、体系通,积极探索组训方式方法。深讲原理强基固本,围绕武器装备设置综合课程,突出设计理念、结构机理、技术参数的系统讲授,所有专题集体备课,实行教研室、院系、学校三级把关,采取探究式、启发式授课方法实施小班化教学,深化对武器装备工作原理和作战运用的理解把握,夯实专业理论根基。精讲案例深化理解,精选武器系统使用过程的典型案例,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从状态表象、原因机理、处置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引导学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总结提炼常见故障处置的原则、流程和方法,增强处置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研讨碰撞升华,按照贯通武器型号系列、促进专业融合的思路,指导参训人员立足岗位实际,发挥专业所长,采取经验介绍、质疑辩论、方案点评等方式组织研讨交流,将问题剖析与专题研讨相结合,促进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互学互鉴、共同提高。集智攻关破解难题,围绕制约部队实战化训练的瓶颈短板,梳理汇总技术难题,聚合部队院校各方力量共同深化研究,形成了多项研究成果。紧跟前沿拓展视野,邀请军地单位知名院士、专家教授来校,围绕高新技术与武器发展、成熟技术拓展运用等内容举办专题讲座,组织赴航天科技集团、科工集团等单位开展现地教学,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思维层次。

(三)坚持实战标准牵引,提升考核比武成效

贯彻落实真难严实要求,突出“火药味”“对抗性”,坚持在实训实考、真练真比中考出真水平、比出真实力。考理论知识比专业基础,不提供题库、不划定范围,围绕武器全系统基本原理和全流程重点把关环节命题,由计算机随机生成试卷,实行网上机考、现场打分。考排除故障比专业技能,依据武器装备在研制试验、训练演习中的真实故障案例,综合拟定考题,不分专业岗位、不降低难度,由学员随机选题,既阐述工作原理、分析故障机理,又制定排故方案、拿出解决对策。考想定作业比筹划指导,设置实战化背景,以作战流程为主线,撰写想定作业,采取专家背对背盲评、学员面对面答辩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成绩,既考察学员技术筹划水平,又检验临机处置能力。考问题研究比综合运用,采取命题作文与个人选题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员围绕现实问题撰写研究报告,从理论认知深不深、武器装备熟不熟、症结根源找得准不准、解决措施实不实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四、“培训+比武”教学模式实践成效

(一)理论创新成果

第一,通过一体化设计“培训+比武”,实现了“学、训、用”的融合贯通,解决了送学单位积极性不高、参训学员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第二,运用实战实训资源,构筑了“精、新、实”教学内容体系,解决了教学内容注重系统全面而弱化针对性、应用性的问题;第三,改进教学组训方法,搭建了“讲、研、练”学习平台,解决了教w方法强调单向灌输而忽视互动性的问题;第四,多方参与比武考核,建立了“教、考、评”联合机制,解决了比武考核手段单一,结果运用不足的问题。

(二)教学实践效果

一是形成了部队愿送、个人愿学、院校愿教的良好氛围,极大改善了专业技术军官培训环境;二是培养发现了一批型号通、体系通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为部队实战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促进了院校与部队双向交流,通过问题研究、案例研判、交流研讨,形成了一批科研协作成果;四是提升了院校办学能力水平,探索实践了符合高层次技术干部特点的学、训、用一体的方法路子,促进了教学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

参考文献

[1]陈勇.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回眸与思考[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

[2]曾明,杨自文,赵惠君.外军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特点及其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3).

小学武术教学教案篇5

关键词:幼儿武术游戏;智力发展;影响

游戏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游戏中度过的,因此游戏对于幼儿成长非常关键。幼儿智力是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更是他们的渴望。因此,能够促进幼儿智力开发的教育手段是所有家长都乐于接受的,也是每位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的。

一、幼儿武术游戏对幼儿感知力的影响

时间知觉是人体对时间的认知,体现了人对客观现象的感知,联同听觉、视觉和机体觉来实现。在幼儿武术游戏中有许多关于时间的要素,例如幼儿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顺序、步骤和速度等因素,这就需要幼儿具备安排动作的顺序性和连续性。空间知觉是人体对空间的认知,具体包括对大小、方向、位置和形状等内容的认知。幼儿武术游戏中有很多项目需要幼儿对事物的空间属性进行判断,例如

“刀枪入库”这个游戏,幼儿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或描述在脑海中反映出兵器的形状,并通过绘画展示出兵器的形象。以红缨枪为例,幼儿需要通过记忆知道红缨在枪的哪个位置,距离枪头的大致距离。通过实验,幼儿就可以知道兵器的长短,但对距离的认知还比较欠缺。运动知觉是人体对运动位移的认知,具体包括运动速度、方向和形态等。幼儿武术游戏就是在武术的基础上开发的游戏,而武术属于民族体育项目,因此需要符合运动规律。例如“八仙过海”这个游戏,幼儿需要做出虚步挑掌、马步架打和弹腿冲拳等动作,通过模仿之后,学生就可以对上下肢的形态动作形成认知,通过练习可以增强幼儿的运动感知能力。由此可以看到,幼儿武术游戏能够对幼儿感知产生影响,而且经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其感知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二、幼儿武术游戏对幼儿观察力的影响

观察力是人依靠器官对事物进行认识的能力,也就是观察事物的能力。观察力的发展与智力水平的提高存在必然的联系,这是可以进行综合培养的。在幼儿武术游戏中,有些项目是需要幼儿具备观察能力的。例如,游戏“十八罗汉”,教师需要先教给幼儿一些动作,然后让幼儿观察残缺的动作图片,让幼儿描述或者演示完整的武术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幼儿就能很快说出正确的动作,对于图片中缺少的部分了然于胸。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需要观察动作的手型、步型和掌型等形态,通过区分记忆掌握这些动作。有些是单独的动作,有些是组合动作,幼儿需要了解动作之间的联系才能完整记忆所有动作,从而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木块图案游戏就是考验幼儿对颜色、方向和形状差异的观察力。在幼儿武术游戏中,就有专门为提高幼儿智力的游戏,如“小马过河”,幼儿在学会一些马步动作以后,就可以在“河对岸”对动作图案进行组合。只有在观察武术动作以后,幼儿才能拼装出正确的图案,其观察力才能够得到提升。因此,应该加强幼儿对颜色、方向和形态等差异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知道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和规律性,带着目的地让幼儿玩游戏,从而提升幼儿的整体观察能力。

三、幼儿武术游戏对幼儿记忆力的影响

幼儿武术游戏对于提升幼儿的记忆力同样有效,比如“报数”这个游戏,幼儿需要将1至9这9个数字与不同的动作对应起来,当老师说出一个数字,幼儿就要说出动作的名称,能力更强的幼儿可以直接演示这个动作。这个游戏就是培养幼儿对材料的认识、处理和表现的能力,然后通^多样感官协作、比拟法和分类法提高幼儿的记忆效率,达到提高幼儿记忆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游戏过程中,运用幼儿记忆力培养法可以提升幼儿的记忆效果。

总之,武术游戏对于开发幼儿智力效果显著,但是我国并没有相关的教材,数据库中也没有为幼儿编制的武术游戏教材,但是有关开展幼儿武术游戏的设想或文献逐渐增多,这表明武术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教育者应对幼儿武术游戏作进一步的探讨,从而推动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吉玉良.幼儿武术教育的实然之境与价值阐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2):61-64.

[2]张云崖,朱安洲,张玉凤,等.幼儿武术游戏对幼儿智力发展的实证研究[J].武术研究,2016,31(12):47-50.

小学武术教学教案篇6

【关键词】武术文化,意义路径,内容成果

1武术特色学校校园文化研究的意义

1.1文化传承的需要。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而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显现中华民族的特征。它是承载着别于其他体育运动显著特性的文化标识。在武术进入现代体育运动后,武术有识之士提出“竞技武术力争进奥运会”的口号,这对弘扬传统武术和保持新编武术特色,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而且武术文化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所起的作用非同寻常。但是,也有一些人担心,不少濒临失传的传统武术拳种。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灭绝”,担心新编武术项目失去传统特色后,将会论为“舞术”,或者异化为自由搏击。而且目前中华武术要立足于全球文化中,必须体现本土文化特色。因此,必须让学生知道家乡的武术文化历史发展,功能作用等。这就要在校园进行武术特色文化建设,使之得到传承和发扬。

1.2特色教育的需要。

我校是省、市、县武术传统项目特色学校。学校也把武术这一特色体育教学作为县教育局对我校的发展性评估项目。因此,只有进一步地加强校园武术特色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武术竞技水平,使体育特色更鲜明。

1.3学生发展的需要。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省委省政府的《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教育局要求全县各校开展了阳光体育工程,大课间两操活动等。这一系列活动说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的意义,以及培养学团结、合作、坚强、献身的友爱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武术文化在这方面的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需要,必须从武术文化入手,让学生了解学习武术基本功,这就需要校园武术文化建设。

1.4实施地方课程需要。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在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书法、传统工艺、民族传统体育等课程。各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又因为武术文化是一定区域内群众共同创造的,并供群体共同享用的文化财富,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它适合走进校园,被学生接受。这就充分说明校园武术文化建设也是编写实施地方课程的需要。

2校园武术文化建设路径

2.1以省武术传统项目学校为依托,进行校园武术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2.1.1浙江大学武术教授季建成说:“中华武术是一种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武德,发展传统武术精神,我们责无旁贷。”因此,我们开展了本土武术文化研究。我们将家乡取得骄人武术成绩的人与事进行了搜集。像成为奥运火炬手的“武林女侠”杨娴,天台文武学校舞龙队《亮剑》在省首届体育大会开幕式中取得了规定套路第一名,全国太极拳冠军。武坛最佳教练员余红霞在第七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中,她的学生一举获得79枚金牌,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天台。然后将这些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融入到校园武术文化中。

2.1.2建构校园武术文化特色环境,提高学生武术素养。美国教育家布莱森说:“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孩子们发表演说。”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现代教育也愈加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在学生人文精神养育中的作用。校园武术文化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在学校中形成浓郁的武术文化艺术的氛围,使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校克服了资金上的困难,建起了占地面积920平方米的武术训练厅,武术器材室,解决了雨天学生不能开展武术训练的困难,不断添置购买武术训练器械物品,如:地毯、刀、剑、棍、服装等。其次,还在校园的墙上张贴着:“习武能健身,人人争参与,弘扬中华武术,发展体育运动,练好武术,做个合格加特长的学生”等图片标语。校园黑板报、班级学习园地等都不定期刊出武术文化,让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

2.1.3利用各级课题的牵动开展各种措施研究。我们利用参与县教育局卢良永副局长省级课题《天台山文化育人功能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由此进行市、县两级五个校园武术文化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推动了校园武术文化建设。

2.2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系列活动,推动校园武术文化建设。

2.2.1武术进课堂,传播武术文化。每逢下雨天,在室内体育课时,教师讲一些天台山武术名人成长足迹的故事,学武的好处,天台武术发展史等。使校园武术文化建设更加深入,实现了“人人习武知武”的育人格局。

2.2.2武术进社区,推广武术文化。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经验……”因此,我们根据天台人民风习俗,春节期间,带领优秀的武术队员,敲锣打鼓进社区,为社区群众表演武术套路。让学生在表演中巩固提高校园武术文化建设成果。

2.2.3在表演中,展示武术文化。为了凸现校园武术文化建设的成果,我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大型开幕式武术表演活动,如:我县文化旅游节的开幕式,每届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全国跆拳道暨亚运会选拔赛的开幕式等。

2.2.4编写地方教材,传承武术文化。为了使学生在武术课上,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学习。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编写了具有地方特色,图文并茂的武术教材,《天台县赤城街道第四小学地方课程特色教材――武术》。2.2.5自编自做武术操,弘扬武术文化。研究中,我们根据县教育局要求,在学校中开展“特色操”活动,于是,我校体育组教师编写了一套融健身与武术表演为一体的少年功夫武术操。每天在做好广播操的同时,做好武术特色操。

2.2.6为来访友人表演,交流武术文化。为了进一步做好校园武术文化建设,扩大对外交流,传递友谊。我校每次对来校访问的韩国、日本中小学生表演武术套路,有效地交流了武术文化建设成效,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2.2.7建立武术队,培养武术人才文化。为了选好人才,出好人才,学校成立了武术队,吸收各班习武兴趣浓厚,武术成绩优秀的学生选拔到武术队来,进行武术专项训练。其次,学校每年都举办暑假武术兴趣班,进行夏令营活动,进行强化武术专项训练,培养拔尖武术人才。

2.2.8举行手抄报,感知武术文化。为了使武术文化更加深入到学生中间,全校学生进行武术手抄报比赛活动,并将比赛中编得较好的手抄报张贴在学校的宣传窗上,让学生观看阅读,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武术文化内涵,武术竞技知识,习武的好处……

2.2.9举行武术比赛活动,推进武术文化。学校在一年一度的体育节中,分年级举行群体武术、个人武术套路比赛。通过比赛来提高学生武术竞技水平,增强学生体质,这一活动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推进武术文化建设促使武术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2.2.10在文艺表演中,融入武术文化。在武术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中,我们在校文艺会演中自编自演了快板《把武术文化发扬光大》、歌曲《四小武术之歌》,相声《学武术》,童谣《武术拍手歌》,诗歌朗诵《我爱武术》。尤其是在各级各类的文艺会演中,音乐老师把武术动作与文艺结合,融入到表演当中,使表演更加精彩,节目质量得到了提高。

3校园武术文化建设内容

3.1普及武术竞技教育,夯实学生人文底蕴。

为了扎扎实实地开展校园武术文化建设,学校将武术文化的各种竞技套路进行分类,像太极拳、南拳、小洪拳、刀术、棍术等进行归类,将各类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学习中的难易程度有计划地列入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对学生进行普及教学,以此来夯实学生武术人文底蕴。像皇都村的南拳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皇都南拳历史沿革》,天台东乡灵溪村的著名拳师诚甫(1894――1965),人称“少荣根”拳神――“小洪拳”,天台武术名家成长足迹,取得的业绩等内容进行了搜集和挖掘后,带入校园进行文化建设。

3.2弘扬民族传统精神,激发学生爱乡热情。

校园武术文化建设研究,我们把它作为一种人文教育。其目的是培育学生“热爱家乡、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勤奋好学”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感受浓厚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气息。

4校园武术文化建设成果显著,特色教育硕果累累。

4.1武术文化为体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传统的创作素材,走向艺术舞台,促进体艺特色更鲜明化、理性化、特色化。如《大刀进行曲》,就是根据传统武术文化动作以文艺形式融入舞台艺术创作而成的。此节目代表县参加台州市少代会开幕式表演荣获优胜奖,充分体现了武术文化娱乐功能。学校已连续8年获得县文艺会演一等奖,获奖节目都包含着武术文化的建设,因此表演时呈现出与众不同独特艺术风格,成为全县每次文艺会演比赛的一道亮点,得到评委一致好评。

4.2武术文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武术优秀人才,像就读于该校的赤城街道墙头曹村曹某某就是天台山走出的一位武林高手。他现在已是少林寺第13代弟子,多次出访亚洲各国,并担任教练,使天台山武术文化走出国门,享誉亚洲。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市、县武术传统项目学校,多次获浙江省体育教学先进学校,浙江省群众体育业余训练先进集体。像2006年学校在省武术比赛中,夺得甲组、丙组和团体三项冠军。2009年有7人次在浙江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获奖,在台州市体育竞赛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中有18人次获奖。迄今为止,学校在地(市)级以上武术比赛中获得金牌600多枚(省级56枚,部级8枚)、银牌333枚,铜牌326枚,连续13年获台州市武术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向部队、省市运动队、大专院校输送武术专项人才100多人,每年向县中小学生运动会输送了许多体育尖子生。学校的武术教学取得的可喜成绩多次被《中国体育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报道,实现了特色立校,特色强校这一素质教育目标。现在人们只要说起武术就会想到该校,因此,学校的名气越来越大,每年都有学生家长带着孩子慕名前来该校读书学武。

4.3育人成果成为对外交流窗口,课题研究不断深入。武术文化建设宣传了天台山武术文化。像美国芝加哥太极拳学院院长徐逢元先生多次访问赤城四小,交流武术文化,学校武术队员多次为来访的友人,各级来校视察的领导表演武术。课题《武术特色学校规范化建设思路与实践研究》、《武术文化进校园,促进体育特色教育发展思考与实践研究》分别获市优秀结题。《发扬天台山武学文化推动体艺特色活动研究》、《校园体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研究》、《武学文化进校园提升育人功能研究》县结题。

4.4校园武术文化建设案例、论文获奖突出。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除积极参加研究外,还不断地总结研究成果,使研究更加深入。研究中我们还撰写研究论文、案例等,其中许鹏飞、梁秋萍、干雪红老师撰写的《发扬继承武学文化,推进武术特色教育》、《优化环境,推进武术文化育人功能研究》分别获县一等奖;奚友舜、王亚丽老师写的《搞好班级武术文化建设,提升育人功能》获县二等奖;余优超、厉必爱老师写的《习武育人》、《感谢你,武术的魅力》案例获三等奖。

4.5通讯报道陆续发表,武术文化美名扬。

为激励传承武术文化优秀人才,发扬他们勇于抓先的精神,练出成绩,多出武术人才,出好武术人才,不断地推动校园武术文化建设。我们积极撰写有关武术文化通讯报道,并发表在各级各类的报刊上。如:《孜孜以求在武坛》、《乐为武坛育新苗》等20多篇文章,很好地宣传了武术文化。

小学武术教学教案篇7

关键词:艺术院校影视武打表演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5―0012―03

1前言

武术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一环,是中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中国人用以锻炼身体和防身自卫的一种实用的健身方法。与此同时,武术又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性和美学特点,极具表演和观赏价值。

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武术的文化娱乐功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武术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也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影视创作领域,中国功夫享誉全球,成就了以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为代表的国际功夫明星,以唐季礼、袁和平、程小东、洪金宝为代表的国际知名动作导演和武术指导;在舞台表演领域,华夏武术名扬四海,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表演者整齐划一、动静结合的太极拳表演让世界为之惊叹,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目前,武术在专业设置归属于民族传统体育之下,根据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民族传统体育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专门人才”。白专业设置以来,民族传统专业的招生数量大量增加,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主要的方向,为我国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但同时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因为开设时间较短,学科建设不够完善,专业教学以实践课程为主,理论课程较少,同时实践课又以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为主,其他项目或传统项目较少,使得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就业的面比较窄,严重影响了近年来的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在市场中综合竞争力。

随着我国影视业和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大大小小的影视公司、表演团体对武术表演专业人才的需求随之扩大。在此背景下,我国第一个武术表演本科专业已在上海体育学院正式诞生。上海体育学院于2011年3月获教育部批准开设了表演专业武术表演方向,并于2012年2月进行了首届招生的专业考试,这意味着武术表演专业在我国本科教育的发展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据资料调查,尚未发现有艺术院校开设影视武打表演专业方向,而艺术院校有着多年的表演专业,编导专业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强大的优势,以及和各大影视公司,表演团体紧密的关系,能更好的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好的就业,同时这种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能更好的为用人单位服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全国各招收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院校课程开设方案,从中国期刊网、中国博硕士查阅相关学术论文,分析相关研究。

2.2专家访谈法

本文对相关问题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表演专业、招生办等专家进行了访谈,对本文的研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武术市场发展的需要

中华武术通过与电影电视相结合开辟了一种新形式,更加生动的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从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上世纪70年代李小龙拍摄的一系列电影如《精武门》、《猛龙过江》等,在全世界刮起了一阵中国功夫热,李小龙的电影让西方人真正领略了中国功夫的魅力,特别是80年代初的《少林寺》再次掀起了全民甚至世界的武术学习风潮,在后期的《卧虎藏龙》《英雄》等影片的放映,加上成龙、李连杰、杨紫琼等国际功夫巨星的出现,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了武术。影视传媒为武术的传播、武术产业的发展等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尤为重要。

而在影视武打的拍摄过程中面临着会打不会演或会演不会打的难题,目前已经有一部分武术的毕业生加入到了影视武打的行业中,但因为没有专业的表演基础,大多从事替身或群众演员的工作。一部好的影视武打作品,往往决定于好的武术指导,其负责片中武打动作的设计、指导以及后期达到的影视效果、声音效果等,每个武打动作从演员的演练到观众看到的影视作品,往往要经过导演和武打编导影视化、戏剧化、艺术化、表演化的改装,从而将每个动作达到准确到位,优美合理。

3.2武术文化传播的需要

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影视武打将中国传统的武术、武戏、武舞、武乐、杂技以及古代文学等结合到一起,将武术技击性、修身养性的特点通过表演艺术展现出来,以影视作品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从而让武术以不同时代可以接受的层次得到充分的发扬和光大。

因此,影视传煤不仅将武术的技术动作和技巧通过声音、图像的形式进行了传播,同时将武术的信息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克服了对受众知识水平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范围,改变了以前通过家族式、师徒式的传播方式和靠声音、动作传播的手段,更加形象地将武术的技术动作和文化进行了传播。影视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手段,促进了武术的传播和发展。

3.3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需要

武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公安系统、武术训练队、武术教学工作、保安公司等,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在从事武术的表演工作,但据资料记载,近两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为60―70%,所以在延续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如何发展创新,将是影响武术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主要就业的是公安系统和武术教学,考公务员和教师资格证书也成了这些人必须要通过的毕业前的坎,但因为近几年公务员报名和招录比例的大幅减少,加上较好学校所需武术教师基本趋于稳定,使得武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专业办的好与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就业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如果我们不去调整已有的专业培养方案或模式,势必会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越来越和市场背离,被市场淘汰。

影视武打从工资的性质一般可以分为动作演员、动作指导、动作导演、替身、特技等几种,这些从业人员目前均是一些有武术功底的人员在一些有经验的武术导演或指导的带领下,经过在剧组的实践,边实践边学习,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发展起来的。另外随着多媒体的发展,网络和手机的用户越来越多,武术游戏也得到了快速的开发,游戏的武术指导同样需要专业的人才。因目前没有专门的院校开设此类专业,所以开设此专业培养合格人才有很大的必要性。

3.4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我国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看出,现有武术专业方向基本是学习武术套路为主,再辅助散打、跆拳道等的学习,学习的内容较为单一,固定,二大多数考上的学生也是从小练习这些项目的,所以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兴趣,减少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降低了教学效果。近年来注重武术攻防技击性的教学使得学生越来越感兴趣,所以武术的小的攻防组合或者对练不但可以改进教学效果,同样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得学生不但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下学的以后教学的本领,同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课上练习,引发对影视武打的关注,为以后学生的就业拓宽道路。

同时,随着武打影视作品的大量出现,人们对影视需求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影视武打作品中的角色扮演和其自身的挑战性感兴趣,并且随着成龙、李连杰、洪金宝等影视武打明星和指导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武术爱好者欲从事武术表演的行列,这些学生正好有一定的武术功底,再加上年龄的特点,对于学习影视武打的要求越来越强。

3.5专业结构设置发展的需要

高校培养的人才就是为了社会的需要,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的改进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使学校和市场结合,培养出为市场所接受的合格人才,以保证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其建设水平和绩效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

小学武术教学教案篇8

主题词:学校;常规工作;科学管理

一、常规管理的理念

1、树立团队精神。管理不是约束,而是激励,是给行政干部、给广大教师创造一种公平竞争、和谐工作的环境、一种氛围。不是管住人群,而是凝聚人心。因此在我校管理中会经常利用各种会议向干部、教师灌输“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理念,让大家感到工作的快乐和愉悦,为了学校这个团队而各尽其责,尽心工作。

2、注重学习文化。学习就是心灵的对话,一个学校群体的力量,必然起源于学习的风尚。我校制定了《城北小学读书制度》:每期由校长推荐一本必读书目,再自己购买一本书籍,读后写出读书笔记、反思或心得体会。

3、注重感激与细节。一个人心存感激,就会向善向上。作为一个领导,不但要能发现教师们的缺点,更应该看到教师们的闪光点,学会欣赏他们,欣赏教师们的成功。

4、注重精神引领。管理是对干部、教师精神的引领,而不是制度的宣讲、告知,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来营造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为教师调整情绪,创造一个温馨的心灵花园。我校每期邀请督导组等领导对教师们进行专业引领,让他们给教师们讲人文、讲修养、讲常规等。校长利用各种会议给教师们讲礼仪、讲责任、讲能力、讲制度等。

5、注重情感沟通。关注干部、教师的情感,帮助教师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是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在管理途径上利用通知、会议精神、评职评优、奖金发放、考核方案等一一告知给教师,避免了政治学习枯燥的说教。制定《行政人员谈话制度》,从管理上进行法制与人性的碰撞。

二、常规管理的内容及做法:

(一)行政常规管理

1、完善行政管理。

学校行政人员团结协作、明确分工、职工监督、民主决策。校长适当下放各种权利,让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制定了《行政管理细则》。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奖惩分明。

一是制定教职工年度考核方案。二是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三是落实了周前例会制度。四是落实教代会制度和校务公开。五是落实家长会和退休教师例会制度。

(二)教学常规管理

1、狠抓校本教研活动

(1)按需成立教研组。建立行政人员包年级、包学科、包部门的工作常规管理,落实责任和目标。在此基础上,由教务处牵头,成立语、数低、中、高和综合学科、体育共8个教研组,由校长和教务处直接管理。(2)落实校本教研开展的形式。一是落实经费。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活动。每期请几位专家给教师作专业成长方面的引领,学校凡是有外出学习、听课、交流等活动都派教师参加。三是上汇报课。凡是外出学习、听课等回校后都要向教务处和校长汇报,再上一节汇报课,方可报销差旅费。四是落实校本教研的内容和研究的重点(如识字、阅读、作文、口语、计算、应用题、怎么开课、怎么审题等)。五是落实活动的时间、地点、主讲人、讨论发言、记录等。(3)重视综合学科的教学。受现在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教师、学生只注重语文数学,不注重对综合学科的教学和学习。为规范综合学科的教学和引起教师学生的重视,我校制定了《综合学科常规管理》和《综合学科考核办法》,让教师、学生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每期对各综合学科进行抽考,并与年度考核挂钩,拿出专项经费进行考核和奖励。(4)改革每学月的常规检查。学校要求行政人员每学年听一遍学校所有教师的随堂课,教研组长每期听两节本组成员的随堂课。检查程序为:说课、听课、查教案、查批注、查作业、交流评价、打等级。(5)注重学生创新性培养。学校首先落实了差生辅导措施,做到对差生不遗弃、不放弃。我校对凡是上级部门需参加的活动都筹措经费积极参加,建立了武术、乒乓、篮球、美术、舞蹈等兴趣小组,建立了相关的考核机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打造武术特色教育

学校在“为幸福人生奠基”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于2009年提出了“弘扬武术,强身健体”的口号,努力达到“以武健体、以武启智、以武立德”的育人目标。两年多来,学校与东方龙武术学校合作,在抓好武术普及(每班每周至少一节武术课,并将武术基本动作,如掌、拳、马步、弓步、仆步等创编到武术操中让学生在课间操和体育活动课中训练)的基础上,又着手抓强化提高,组建了武术散打、武术套路、跆拳道、舞狮等特长班,每周定时集中对武术兴趣特别浓厚和武感潜质特别突出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武术竞技水平。通过不断的武术学习,武术特色教育成效也初步显现,如,在前年县一运会开幕式上,学校由800名学生组成方队,表演的大型团体操;去年4月桂溪镇教管中心举行的学校特色展示;今年5月5日承办的县教委举行的体育特色项目展示活动,今年3月在南阳公园举行的“颂歌献给党”文艺演出均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去年5月,我校四二班学生卢诗琦参加了重庆市青少年套路锦标赛,夺得女子刀术第一名和规定拳第五名的好成绩。

(三)德育常规管理

1、健全德育工作组织机构,从校长、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班队干部,层层落实责任,明确职责,科学管理。

2、每学年举行一次艺术节,从体育、科技、演讲、音乐、美术、文娱节目表演等一系列活动来营造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

3、征集制定校徽、校旗、校歌,完善荣誉室等。

参考文献:

[1]周成平中国名校长管理智慧2009年3月

小学武术教学教案篇9

【关键词】武术主题有效组织主题课程

一、主题课程与班级主题的有效结合

武术主题环境的创设直接影响着幼儿,幼儿通过最直接的方式感受到武术的浓烈气氛,激发起幼儿学习武术的热情,感受到武术教学的氛围。通过倾听武术故事,或观看武术的碟片,渗透幼儿的品德教育。武术主题《武林风》的开展,班级主题墙的创设中尽显武术特色。内容有“拼小人”、“我喜爱的武术明星”、“武术兵器”、“少年拳”等。例如:《武术小达人》活动,通过自主报名进行武术表演,可以是幼儿园学的动作,也可以是家里人教的,或者是电视上学到的动作。胆小的孩子有点怯场,但在小伙伴们的鼓励中,渐渐找到了自信、大胆的表演了武术的动作。精彩的表演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每个孩子都以出色的表现带给大家与众不同的感受。教师要做有心人,抓住教育的契机,利用和创设各种武术展示活动,引导和鼓励幼儿为克服困难寻求方法,做出努力,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发展、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

二、主题课程与武德培养的有效体现

游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最为主要的方式。教师采用游戏化的语言和形式来学习武术,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尤为重要,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孩子更加喜欢武术。我们经常引导幼儿倾听关于武术小故事,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霍元甲的“痛击洋人”,理解故事的情节,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启发,学习武术不仅是锻炼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在必要时也要见义勇为,保护别人,保护国家;做自己能所的事情,多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他们也被故事人物那种勇敢的精神所感动。一些孩子在学了武术之后,变得自信勇敢,特别喜欢把他学的武术做给别人看,还真有点“小小男子汉”的气概了。

例如:大班语言活动《木兰从军》,幼儿对故事中的人物比较陌生,古代的生活方式也和现在的不同,在古代女孩子是不能当兵的,但是在现代女孩当兵是常事。所以大班选取了这一教材,旨在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感受亲人之间的相互关爱。

大班体育活动:《我爱少年拳》,在学“架掌平衡”动作时,我设计了“木头人”的游戏,当说完:“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牙齿露出来”之后,就做架掌平衡这个动作,当老师数到三时,再放下来。通过这个形式,吸引孩子学习武术动作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在学习“弓步推掌”动作时,发现孩子们的动作没有力度时,我就故意说:“哎呀,左边的墙要倒下来了,全班小朋友一起用力推一下。”孩子们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我接着说:“大家一定要坚持住,当听到十个数后,这面墙才算稳了。”就这样,孩子们坚持到了最后,通过兴趣和技能的培养,加强了幼儿对武术动作的掌握。

三、主题课程与五大领域的有效融合

武术主题课程活动是与幼儿一日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即教育,我园的早操编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孩子们每天在激昂的武术音乐声中表演武术操,在潜移默化的感受中国传统武术带来的独特魅力。

语言活动:《小猴摘桃》,让幼儿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学习动词:冲、架、翻、摘,并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儿歌。并学习儿歌中武术的基本动作,知道表演武术时要精神有力。儿歌内容如下:小拳握紧向前冲,(双冲拳)手掌上翻架起来,(双架掌)左右勾手摘桃子,(双勾手)桃子摘下手中拿。(收式)。

数学活动:《区分左右》,我设计了一首左右操:向左冲拳,向右冲拳,向左冲拳,向右冲拳。左手架掌,右手架掌,左手右手,分得清楚。向左弓步,向右弓步,向左弓步,向右弓步,左脚右脚,分得清楚。通过武术动作的融入,让幼儿正确区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幼儿园教育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武术融入幼儿园教育对促进幼儿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把武术教育元素引入到了幼儿园课程领域,构建了以传统武术为特色的幼儿园课程。武术课程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很好的平台,还丰富了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激发了幼儿的运动热情,提高了幼儿的运动能力,孕育了幼儿强健的体魄、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李金龙,王晓刚.婴幼儿的体质评估和运动健身方案[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小学武术教学教案篇10

关键词:梁訢;李洪堃;采访录;华南人民文艺学院;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求学经历;武汉音乐学院;工作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3.04.050

整理者简介:孙晓辉(1968~),女,文学博士,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图书馆馆长(武汉430060)。

收稿日期:2013-08-22

2012年11月15日上午,图书馆“口述武音历史”项目组孙晓辉和胡进波二人采访了管弦系退休教师梁訢、李洪堃夫妇。两位先生共同回忆并分别讲述了他们在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和中南音乐专科学校的求学经历,以及在武汉音乐学院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经历和体会。他们为此次受访做了精心的准备,有序地展示了大量的教学档案、照片和相关资料。

图1接受采访的梁訢、李洪堃夫妇

梁訢教授出身于广州肇庆的书香门第,其父为清末举人,曾长期担任广东肇庆师范的校长。二哥梁诩曾师从马思聪先生。在二哥的教导下,他从小学习小提琴,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南人民文艺学院。1953年全国院校合并,梁訢作为三名护送华南人民文艺学院校产、图书、师生行李的代表之一,坐了三天的货运火车来到武汉。由于他成绩优秀,直接进入二年级学习。

梁老师历任武汉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书记以及学院教务处处长、党委委员。作为一位长期在学校担任行政职务和教学工作的老师,他满怀激情地回顾了自己在行政管理、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工作,并特别感慨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同时也反省了自己在政治运动中存在的盲从行为。在整个的讲述过程中,他泼墨最多的是他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档案。在中,一位家庭出身清白没有历史问题的朋友,替他保存了追随前苏联专家米基强斯基学习的听课笔记和所有的小提琴教学研究档案。前苏联专家米基强斯基曾在中国执教三年,为中国培养了盛中国等一批著名的小提琴家。

梁老师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和教学生涯:经历了从当小提琴演奏家到小提琴教育家的蜕变过程。他执教的学生中,有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熊治群老师、张金洲老师和杰出校友吴蓉、梅笃信、周世炯等。他认为自己的主要成果包括:第一,长期坚持行政和教学双肩挑,在做好繁重的行政工作的同时,始终坚守教学本位,从不脱离教学岗位;第二,与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相比,作为一名地方院校的老师,总是经历从教授学生空弦练习开始,一直延伸到附小、附中、大学本科到研究生小提琴教学的全过程,这是地方院校老师生源的局限,却可以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小提琴教学经验;第三,长期坚持专业教学和业余教学并重,学生总计千人左右,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艺术人才;第四,保留前苏联专家米基强斯基三年的教学笔记和大学时代的所有笔记及读书研究札记;第五,完成了小提琴教学法的系列教材编著。1987年完成《小提琴教学法》的撰写(尚未正式出版);退休后,主攻高难度技巧,比如八度双音练习法,并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从初级到高级小提琴练习曲的分课解析十本系列教程,并使这些教学法得到推广。

梁訢老师的教学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89年,他被授予武汉音乐学院“培养国际比赛获奖者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曾担任全国青少年及少儿小提琴比赛评委,湖北省音乐考级委员会秘书长,管弦及小提琴专家评审会主任。

李洪堃老师,广东梅州市人,出身于民国的一个海军世家。其祖父是“永丰舰”(“中山舰”的前身)在日本制造时的监制人,父辈皆为海军军官。她最早在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钢琴,后并入华南人民文艺学院,1953年随华南人民文艺学院进入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学习长笛专业。她还记得当年初到中南音专,程云校长考试她视唱练耳的情景。除了教授长笛专业,她还担任了钢琴副科和基本乐科的教学任务。她培养了许戈、彭传秀、王曙、胡国庆、阎玲等长笛演奏家和演奏员。她担任过武汉音乐学院附中赴澳门演出团艺术指导。1994年应邀赴香港演艺学院讲学。1998年8月应邀赴明斯克音乐学院访问,并前往莫斯科、圣彼德堡参观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和李姆斯基-柯萨科夫音乐学院。曾担任湖北省音乐考级长笛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

图2梁訢、李洪堃夫妇近照

梁訢和李洪堃两位老师是华南人民文艺学院的同班同学,又在中南音专完成学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已经半个世纪,他们一直生活在武汉音乐学院的校园里,和睦幸福,如影随形。采访中,他们互相提醒,共同回忆记忆中的老师和学生。明年校庆,时值他们两位八十寿辰暨从教六十周年纪念,他们会配合管弦系开展学术和演奏活动,并希望展示这些教学档案,以期从一个侧面展现武音管弦教学的发展历程。

aninterviewwiththeCoupleofLiangXinandLiHongkun

editorialGroupofConservatoryHistory

SUnXiao-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