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3:24

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临终癌症;护理干预;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3)33-0072-02

theinfluenceofQualityCareinterventionsonDyingCancerpatients/SUnZhong-li,wUJuan,ZHURong.//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3,11(33):72-73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influenceofqualitycareinterventionsondyingcancerpatients.method:120casesofdyingcancerpatientsfrommarch2010tomarch2013inourhospitalwerestudied.theywererandomlydividedintointerventiongroupandcontrolgroups,60patientsineachgroup.thepatientsininterventiongroupwerenursedwithhigh-qualitynursingcare,thepatientsincontrolgroupwereusedconventionalmeasures.Result:interventiongroup’ssocialactivityscore,aDLscore,anxietyscore,depressionandoverallqualityoflifescores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there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intwogroups(p

【Keywords】Dyingofcancer;nursinginterventions;impact

First-author’saddress:903Hospital,Jiangyou621700,China

在临终阶段,癌症患者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1]。临终癌症患者的优质护理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使患者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2-3]。笔者所在医院对60例临终癌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临终癌症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61例,女59例,年龄33~87岁,平均(54.5±3.4)岁。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具体的实施方案为:(1)为患者营造温馨的环境,主要做到两方面的优质护理:一方面是为临终癌症患者设立临终护理病房,房间环境舒适,尽量显示家庭化,对于物品的放置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鼓励患者的家属进行陪伴,消除患者的临终的孤独感,增加他们的安全感,给予患者临终的安慰和照顾。(2)心理方面的优质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及时进行抚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临终癌症患者长期饱受病痛的折磨,常会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建立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感。(3)营养支持方面的优质护理:临终癌症患者常会出现消化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常会出现营养不良,饮食护理中应做到饮食配置的多样化、易消化、低脂化,注重饮食的搭配,积极鼓励患者用餐,可以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的手段,对患者提供营养,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饮食和营养方面的需求。

1.3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6个月后,生存质量测评表(QoL)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生存质量进行分析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状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社会活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焦虑状况评分、抑郁状况及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状况比较分

组别社会活动

情况评分日常生活

能力评分焦虑状况

评分抑郁状况整体生活

质量评分

干预组(n=60)1.97±0.402.78±0.381.79±0.311.88±0.452.10±0.46

对照组(n=60)1.73±0.422.59±0.401.60±0.411.52±0.511.80±0.51

t值3.20522.66752.86334.09993.3835

p值

2.2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差的患者比例(8.3%)明显低于对照组(2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830,p

表2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对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心理状况

护理满意度

良好一般差满意不满意

干预组(n=60)34(56.7)21(35.0)5(8.3)56(93.3)4(6.7)

对照组(n=60)21(35.0)26(43.3)13(21.7)48(80.0)12(20.0)

字2值4.18304.6154

p值

3讨论

临终癌症患者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心理方面的打击和痛苦[4]。患者进入濒死阶段时,开始为心理否认期,这时患者往往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否认自己已病入膏肓,总希望有奇迹出现以挽救死亡。当患者得知病情确无挽救希望,预感已面临死亡时,就进入了死亡恐惧期,表现为恐惧、烦躁、暴怒。当患者确信死亡已不可避免,而且瞬间即来,此时患者反而沉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也就进入了接受期[5-6]。在临终癌症患者的护理中,要加强对患者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多方面护理,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7-8]。在对临终癌症患者的照顾中要做到:(1)以照料为中心。对临终患者来讲,治愈希望已变得十分渺茫,而最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因此,目标以由治疗为主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为主。(2)维护人的尊严。患者尽管处于临终阶段,但个人尊严不应该因生命活力降低而递减,个人权利也不可因身体衰竭而被剥夺,只要未进入昏迷阶段,仍具有思想和感情,医护人员应维护和支持其个人权利,如保留个人隐私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参与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选择死亡方式等。(3)提高临终生活质量。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临终就是等待死亡,生活已没有价值,变得消沉,对周围的一切失去兴趣,甚至,有的医护人员也这样认为,并表现出面孔冷漠,态度、语言生硬,操作粗鲁,不知该如何面对患者。临终关怀则认为:临终也是生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所以正确认识和尊重患者最后生活的价值,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对临终患者最有效的服务。

本研究将收治的120例临终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研究。干预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最终发现干预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总之,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临终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月华,高娥,高素兰,等.癌症晚期患者的心理关怀及护理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6):4764-4765.

[2]王燕玲.癌症晚期患者临终的心理变化特征与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6):3543.

[3]董少梅.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193-194.

[4]金红花.老年癌症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12,31(2):159.

[5]张国琴.人文关怀服务在临终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76-77.

[6]马桂芳.癌症患者临终的心理变化及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4):127-128.

[7]邱惠玉,丁少冰.人文关怀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要的实施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1):197,199.

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73-02

在临床当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为妊娠期较为多见的一种病症,为引发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妊娠晚期,往往导致产妇子痫及心、肾、脑血管损害,若病情较重,则可以引发产妇抽搐、昏迷,严重危害着母婴生命健康[1]。我科室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63例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心理干预,防止抽搐发生,必要之时终止妊娠,产前、产后综合护理,临床护理效果较为理想,现将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63例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年龄为23~37岁,平均年龄为28.9岁;初产妇19例,经产妇44例;入院测量血压为155~180/115~155mmHg,患者蛋白尿轻者为(+),重者为(++++),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肿体征,同时有头痛、头晕、视物不清、心悸、憋闷等多种临床表现。

1.2方法

63例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采取如下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1.2.1一般护理

保持病房环境安静,避免过强阳光照射,尽可能降低患者家属的探视率,最大限度的避免外界干扰,确保患者良好、充足的休息环境及时间;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抽搐、昏迷、子痫患者需由专人看护,必要之时可以设置床边防护栏,避免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以垫棉纱的压舌板置入患者口中,避免发生咬伤;确保呼吸通畅,避免异物误吸;尽量摄入蛋白含量较高的食物,减少食盐的摄入,食谱中合理增加蔬菜、水果量,以提高患者体内维生素等物质的含量;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按摩,骨突部位可垫一软棉枕,保持床铺的平整、干爽、洁净,避免患者出现压疮;患者入厕需由家属或者相关人员看护,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2]。

1.2.2心理干预

护理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交流,讲解疾病治疗基础知识,使患者能够正确的认识自身疾病状况,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人员的合理治疗;指导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自我放松方式,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1.2.3药物治疗相关护理

硫酸镁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较为多用的一种药物。护理工作人员要努力把握好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了解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掌握必要的临床急救方法。使用药物之前要认真查看患者的尿量,若尿量每小时大于25mL,膝腱反射正常,呼吸每分钟大于16次,则可以应用;若发生中毒情况,需以10%葡萄糖酸钙静注;如果应用冬眠合剂,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若应用利尿剂,需严格记录患者的二十四小时出入量,避免出现水电解质失衡[3]。

1.2.4合理终止妊娠

合理终止妊娠为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若胎心正常,胎龄不足9个月,则可于解痉、降压之时保胎,尽可能足月后采取合理的分娩措施;如果胎龄大于9个月,需依照患者具体的疾病、宫颈状况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终止妊娠[4]。

1.2.5分娩前后护理

产前护理工作人员要认真准备好所需的急救物品,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子宫收缩状况,最大限度的避免抽搐;一部分患者在分娩后1~5天,特别是二十四小时之内依然存在出现子痫的几率,因而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尿量、阴道出血状况,发现异常时要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医师做好临床救护[5]。护理工作人员积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之前的健康宣传教育,指导患者采取合理的自我心态、生活调整方法,遵医嘱进行出院后的相关后续治疗,促进愈后康复,提高自我生活质量。

2结果

63例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46例患者以剖宫产方式终止妊娠,17例患者为自然分娩,新生儿基本情况良好,产妇均治愈,未出现凝血、肾衰等不良情况。对剖宫产初生儿进行阿氏评分,41例分娩后1分钟大于7分,5例小于7分;17例自然分娩初生儿评分均大于7分。

3讨论

在临床当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亦称为妊高症,以孕妇于妊娠5个月之后所发生的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三种症状、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较重的患者能够发生抽搐、昏迷及心、肾功能不全,为导致产妇、新生儿死亡的重要临床因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通常以初产、贫血、伴高血压等相关疾病的孕妇患病率相对比较高[6]。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可以较好的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增强患者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积极性,提高临床分娩效果,同时也有利于积极防止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发生,改善新生儿的预后,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在本文所研究的63例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46例患者以剖宫产方式终止妊娠,17例患者为自然分娩,新生儿基本情况良好,产妇均治愈,未出现凝血、肾衰等不良情况。因而,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选取恰当的分娩方式,对于提高临床分娩效果,改善分娩结局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更好的确保产妇、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对剖宫产初生儿进行阿氏评分,41例分娩后1分钟大于7分,5例小于7分;17例自然分娩初生儿评分均大于7分。由此可以看出,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较好的避免初生儿发生较为严重的窒息,改善初生儿状况,有利于初生儿的生长发育。

本文通过对63例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前、产后的综合护理进行分析探讨得出,常规护理措施的同时结合心理干预,对于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鲁丽君,樊春玲,苏秀丽,康桂芹.1例HeLLp综合征的产前、产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92.

[2]乔冬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6):126-127.

[3]宋玲.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633-634.

[4]黄燕.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心得[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77.

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中医辩证护理措施;糖尿病肾病;生活质量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有持续性高血压、肾功能受损、白蛋白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常规护理措施可以稳定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但远期护理效果不显著,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本文对15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中医辩证护理措施进行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选择内分泌科2012年5月~2013年2月收治15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进行分配。并且所有患者均经过了本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治疗过程进行全面跟踪。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治疗组糖尿病肾病患者为78例,年龄31~64岁,平均年龄(43±21)岁,病程15~20年,平均病程(15±5)年;对照组患者为78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为(38±25)岁,病程16~25年,平均病程(16±9)年。③治疗组中有41例患者为i型糖尿病,37例患者为ii型糖尿病;对照组中有38例患者为i型糖尿病,40例患者为ii型糖尿病。④所有患者在知情的状态下表示同意接受调查治疗,并签署了本院的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房间2次/d进行紫外线消毒,减少探视人员数量。仔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护理措施。①情志护理措施。倾听患者的心声,积极沟通交流,排除患者忧愁、抑郁的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护理;②血糖监测。在不同时间点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保障患者的血糖值稳定。在空腹及餐后2h内进行血糖监测,在1d内血糖值不稳定患者监测5次,血糖稳定后监测2~3次/d;③辨证护理。肾阴亏虚症患者应在饭后30min内温服中药汤剂,20g黄芪、10g麦冬,10g花旗参。阳虚湿淤型患者应煎服10g枸杞、15g人参、10g麦冬、8g五味子、8g芒硝;④饮食护理。合理膳食,忌生冷、油腻的食物。尽量避免烟酒以及辛辣。少食多餐,降低血糖含量。两组连续护理1个月为1疗程。共护理2个疗程。

1.3疗效评价标准采取生活质量指数评定表从身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2]。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进行分析,本研究所得数据均为计量数据均以(x±s)表示,以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接受2个月的治疗后尿蛋白、空腹血糖、血肌酐水平改善效果优越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肾病主要是由糖尿病发展而来,是造成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当患者的血糖过高时,通过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代谢异常,从而对肾脏造成了严重损害。糖尿病肾病在中医辨证观点中属于"消肾"范畴,主要是因消渴症迁延导致,气阴两虚,血行不畅,阳虚寒凝,经络阻滞而生瘀,并贯穿于病程始终[3]。中医护理通过将中医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对患者进行有特色的综合护理,促进疾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怒喜忧思悲恐惊等情志的改变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护士实施情志护理,通过开导、聊天等多种形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定期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若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应少食多餐,减少糖分的摄入量,有效控制血糖[4]。本文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2个月的治疗后尿蛋白、空腹血糖、血肌酐水平改善效果优越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中医辩证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尿蛋白、空腹血糖、血肌酐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翠芹,何艳文,魏金花,等.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护理[J].河北中医,2011,33(02):287-288.

[2]董洪荣.中医护理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8):129-130.

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临终关怀;老年病;重要性

临终关怀就是帮助临终患者安详地、舒适地、有尊严地走到生命的终点,同时为临终者的家属提供心理、社会及精神上的支持,以使他们以健康的方式应对和适应。山东省联勤部卫生部所辖30个基层医疗机构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对328例老干部实施临终关怀,对做好本单位老干部医疗保健起到重要作用,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经体系医院确诊为治疗不再有任何意义、生命即将结束的各种疾病末期的老年患者328例,符合临终患者的定义。其中男312例,女16例,年龄81~94岁,平均84岁。癌症晚期206例,心血管疾病84例,脑血管疾病23例,内分泌系统疾病12例,尿毒症3例。老干部及家属要求,体系医院同意,基层医疗机构条件许可,临终关怀以“家庭病床”形式开展。

2临终关怀具体措施

2.1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良好医患关系是提高临终关怀服务质量的基础,融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减轻老干部的心理压力和痛苦。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长期与老干部生活在一起,最容易站在老干部的角度,体察他们的需要,并运用敏锐的洞察力,适当地将病人内心的情感反映出来,使他感受到被了解及接纳。根据老干部的需要能随时给予帮助,让老干部感受到被关心和爱护,使老干部的心境处于治疗的最佳的状态。医护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并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具有解除临终老干部及其家属躯体和精神心理痛苦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临终关怀医护质量,使老干部愉快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

2.2创造良好居住环境临终老干部“家庭病床”安排单人房间,除按要求放置必要的医疗器械外,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避免噪音。房间的布置应该符合老干部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可以在室内摆放几盆鲜花或绿色植物,在墙上粘贴患者喜欢的字画和照片等,使周围充满勃勃生机。同时,对老干部室内东西不要作过多的限制,其目的是让老干部安静舒适的休息,最大限度地为老干部创造良好的休养、治疗环境,让老干部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最后时光。

2.3努力减轻疾病痛苦疼痛是临终患者最普遍、最主要、最痛苦的症状,因此,医护人员应有效执行wHo的三阶梯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确定给药的方式,给药时间,同时配合使用非药物的方法如放松、分散注意力、热敷、冷敷、按摩等减轻疼痛。同时应加强生活护理,防止并发症。对经常出现的恶心、呕吐、睡眠障碍、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腹泻或便秘、尿潴留或尿失禁、压疮、水肿、口腔炎等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医护人员应采取积极的医护措施。对长期卧床患者应注意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防止肺内感染。

2.4尽量满足个人需求军队老干部由于职业习惯的影响,在临终时特别渴望组织的关怀,有话总要想对组织说,有事总要让组织办。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协助单位领导解决老干部的具体问题,满足他们未了的心愿。老干部病情变化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更重要的是对老干部进行鼓励和安慰,病情变化时尽最大努力救治,让老干部和家人充分感受到组织上的关怀和温暖。

2.5加强生命伦理关怀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也有终结的一天,每个人的生命都同样可贵,如何让患者在弥留之际仍享有生命的价值和尊严,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大力支持。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多因其疼痛、卧床,生活完全需要他人照料,其临终关怀的重要性更应受到服务单位全员的重视。临终关怀旨在从各方面减轻患者的病痛,让患者用良好的精神面貌来对待一切,尽可能减少家属的负担,尽可能减少患者与家属即将离别的悲伤,维护生命的尊严。

2.6注重家属心理护理家属是老干部的亲人,也是老干部的精神支柱。家属的精神痛苦会影响老干部的情绪变化,使患病老干部症状加重。因此,要做好老干部亲属的工作,促进亲属的心理适应。要理解老干部家属的心理活动,帮助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支持临终老干部的医护工作。要动员家属与社会成员多探视老干部,促进家属与老干部之间的沟通及了解,消除以往的积怨及减轻过分的自疚与哀伤,使他们在这珍贵及有限的时光中,能彼此支持,互相谅解,让老干部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

3结果

328例老干部患者在接受临终关怀后,心态情绪显著性变化,正确对待疾病,坦然面对死亡,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医护操作,安然接受亲属的照料,除26例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有痛苦表现外,其余302例均安详走到人生终点,安详死亡占92﹒1%。

4讨论

临终关怀又称姑息医学,是为目前无治愈希望的患者,提供以镇痛、缓解不适症状为主要手段的一门新兴医学学科[1]。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临终患者将成为我国临终关怀中最大而特殊的群体。做好老干部临终关怀,对老干部医疗保健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满足了老干部“宁静离世”愿望。老干部临终患者由于疾病与衰老,不同程度存在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躯体不适,与社会隔绝脱离的情况,临终关怀主要为患者提供日常生活照顾,解决生理问题,控制症状,达到重拾往日生活的尊严,改善生活品质的目的。不少老干部愿意在“家庭病床”度过临终阶段,是因为医院噪音、人员流动、各种治疗、不合口味饮食等会影响他们的休息和情绪[2]。在熟悉温馨的家庭氛围中休息、活动、饮食各个方面都更自在,心情平和,亲属、朋友探视无拘无束。家人及医护人员可以耐心倾听自己对病情的叙述,尽量使自己的身体保持舒适。并可与以上人员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有充足时间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宜,对战争年代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种有意义的事情进行回顾,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评价自我,达到心灵的升华和宁静归依。

顺应了亲属“陪伴尽孝”需求。每个家属都希望自己的亲人走的安宁、平静、有尊严、不再受到病痛的折磨。“家庭病床”临终关怀对患者的主要照护者来说,照护更为方便,各种措施针对性更强。通过生命伦理宣教,家属能够正确认识和尊重临终患者的生命价值,为其提供一个舒适、有意义、有尊严的生活,让患者在有限的时间里,接受关怀,享受人生关爱,安享舒适地过好最后的生活,满足临终时的心愿,从而顺应了家属最后陪伴和尽孝心理。家属会经常与医护人员加强联系和沟通,掌握部分基础护理技能,对患者力争全方位照护,以便让患者在死亡时获得安宁、平静、舒适,使自己在亲人死亡后不留下任何遗憾和阴影。

改善了老年临终者的生命生存质量。较多的临终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不是在舒适、平静中度过,而是处于现代医疗技术、麻醉、药物的控制下,死亡之前均有接受侵入性治疗等痛苦的经历,身上插着各种管子,充满了恐惧、痛苦和无奈。临终关怀则为临终老干部及家属提供心理上的关怀与安慰,帮助临终者减少和解除躯体上的痛苦,缓解心理上的恐惧,维护尊严、改善生命质量,使逝者平静、安宁、舒适抵达人生的终点。因此,临终关怀医护照料是满足老干部“老能善终”的最好举措。

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能。医护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患者的价值,包括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临终关怀体现了医护职业道德的崇高。临终关怀通过对患者实施整体医护措施,用科学的心理关怀方法、高超精湛的临床医护手段,正确运用姑息、支持疗法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减轻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让患者平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医护人员作为具体实施者,充分体现了以提高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为服务宗旨的高尚医护职业道德。因此,在对老干部实施临终关怀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增强了老干部群体战胜疾病的信心。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到老年,死亡的几率开始上升。也许自己还算健康,但当每次老友聚会,与周围熟人聊天时,发现自己当年的老友、同事相继过世,难免不胜唏嘘。目前老干部大多都有疾病在身,看到同龄老友生病住院或病逝后,也不由自主联想到自己,怀疑自己会不会有这病那病,有个别甚至顽固地认为自己患了某种疾病,虽经全面检查排除了这种疾病,但自己心里仍不能消除疑虑[3]。有的老干部拒绝住院检查治疗,总认为住院就回不来了,迷信地认为干部病房每张床位都躺过逝去的老干部,自己去了,也可能会病逝,其实这种情况反映的并不是体系医院的医护水平和服务质量,而是老干部对死亡的恐惧心理作祟。通过“家庭病床”临终关怀,使集中居住范围内的老干部群体看到了医护人员精心的照护,看到了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看到了老战友临终的宁静与安详,从而稳定心态,消除死亡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调动了保障单位全员积极参与的意识。临终关怀病人除了尽量减轻病痛带来的身体疼痛外,还需要爱和精神上的支持、抚慰。因此,老干部临终关怀涉及到很多人员,除医护人员外,还要涉及到单位领导、饮食、住房、车辆保障、政工人事等多方面服务人员。全员积极参与,对老干部临终关怀意义重大[4]。但大家来自不同的服务岗位,虽然每个服务人员都想发挥各自所长提供优质服务,但有时也不免会带来分歧。在此单位领导就要做好统筹协调,整合资源、澄清彼此之间的分歧、化解不必要的冲突,使机构中各个团队能更好地为老干部及其家属提供服务。同时在工作中主动和老干部及其家属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将情况及时反映给医护人员,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做好临终关怀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敏慧,孟海波,李卓义.临终关怀在老年临终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意义.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7):248-249.

[2]朱雅萍,张弛,胡雁.对居家临终患者及其家属临终关怀体验的质性研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4),428-432.

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篇5

1.1方法

1.1.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指引患者做常规检查,进行手术前做好相应手术准备,指引患者选取合适,并严格按照医嘱采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等。除此之外,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便于患者治疗。

1.1.2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加以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和舒适度。

1.1.2.1术前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主动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师、护理人员和医院相关制度等,减轻患者出现的陌生感。通过亲切和蔼的语言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为其讲解治疗方法及治疗目的,进而有效稳定其出现的不稳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除此之外,为患者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促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等等。

1.1.2.2术中护理: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应采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告知其手术进行非常顺利,并通过该种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其出现的不适感等。对于没有意识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出现异常状况时,应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并采用相应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1.1.2.3术后护理:在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指引患者选取较为舒适的,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同时,对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其引流管进行密切观察,观察其引流液量、质和颜色等,对于出现异常现象的患者,应及时报告主治医师,采用相应处理措施进行处理,避免患者出现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状。同时,避免引流管出现弯曲和脱落等现象。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指引其做适量运动,便于患者早日康复等。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等等。

1.2观察指标[2]: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和舒适度。

1.3统计学处理: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单位为(x-±s),不同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差异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χ2检验法,如果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p<0.05,说明二者间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治疗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护理后,其对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6.88%(31/32),其中,25例为非常满意,占78.13%,6例为满意,占18.75%,1例为不满意,占3.1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后,其对护理总满意度仅为78.13%(25/32),其中,9例为非常满意,占28.13%,16例为满意,占50.00%,7例为不满意,占21.87%。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治疗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舒适度:治疗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护理后,其护理舒适度高达93.75%(30/32),其中,19例为非常舒适,占59.37%,11例为舒适,占34.38%,2例为不舒适,占6.2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后,其对护理舒适度仅为71.87%(23/32),其中,10例为非常舒适,占31.25%,13例为舒适,占40.62%,9例为不舒适,占28.1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舒适度,治疗组患者护理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一定差异性,p<0.05。

3讨论

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篇6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b)-118-01

临终护理是对晚期患者及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顾,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让患者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目前,癌症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癌症患者在经受身体上的痛苦之外,也经受着巨大的精神创伤。因此,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护理至关重要,也是社会对医学提出的迫切要求。

1资料与方法

我院肿瘤科2006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晚期癌症患者115例,除外昏迷患者。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建立临终病房,增加病房巡视次数,了解患者及家属心态,通过观察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突出对患者心理护理、疼痛控制及患者家属的支持,对照组患者仅限于传统的疾病治疗及护理。

2结果

2.1实施临终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比较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χ2检验,p<0.05,p<0.01,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2.2实施临终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比较结果见表2。经统计学χ2检验,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表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n)

3讨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临终关怀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现代医学护理模式更重视的是人类的生命质量,而不仅仅是治疗和护理疾病。临终护理的重点在于疼痛的控制及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支持。

3.1疼痛控制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的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疼痛使患者情绪低落、悲观,甚至自杀,导致失眠,食欲下降,消瘦、免疫功能降低。因此,对癌症患者的控制疼痛至关重要,护理措施主要有:①正确的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学习并遵循wHo推荐的三个阶梯止痛治疗原则,提供定时、定量个体化治疗,并根据疼痛情况不断予以调整。②护理人员在使用止痛药物时,应准时、准确地给药,密切观察止痛效果及副作用,同时配合心理护理,音乐疗法,针灸、按摩措施止痛,使患者在临终前得到必要的冶疗和精神安慰,让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安详地顺其自然地到达生命终点。这不仅仅是对临终者尊严的维护,也是对活人的安慰。

3.2心理护理

晚期癌症患者在临终期大都已被告知自己的病情,往往表现出否认、愤怒、恐惧、消极等心理,癌症疼痛及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压力,而不仅仅是躯体痛苦。①设置临终病房,积极营造舒适的环境,做好基础护理,让他们深感医院也是家,使病房充满家庭式的温馨,逐步淡化患者自己面临困境的角色,使其身心协调、日趋统一。②临终患者大多伴随疾病的折磨,对未知的恐惧,对生活的依恋,与亲人的分别,失去尊严等复杂心态,同时还伴随一些不自觉的被压抑而产生的精神痛苦、烦燥不安,常把生命的一线希望寄托在医务人员身上,渴望回天有术。因此,护士必须洞察患者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真正的需要,通过亲切的语言、和蔼的体态语言表达对患者的关情和问候,使患者感到尤如在家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感情一样。③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死之教育,消除其对死亡的恐惧,使其坦然面对。

3.3对癌症患者家属的支持

临终护理应把家属和患者视为一个整体,患者的病情时时牵动着家属,尽管家属知道临终患者首选的是舒适护理,但他们仍请求致力于延长患者的生命,护理人员应和家属建立相互依靠、相互合作的关系,告诉家属患者病情进展状况,让家属参与治疗决策,允许家属多陪伴,让患者与家属一起度过最后的时光。

死亡是患者痛苦的结束,同时又是家属悲哀的高峰,护士必须认真进行尸体料理,使患者清洁、整齐、安详地离去,在患者死后1个月内,可通过电话、访视和家属联系,帮助疏导,让其早日从失去亲人的悲伤痛苦中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金凤,王淑红.临终期患者的心理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0,19(6):286.

[2]李琳.癌症疼痛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2,8(4):1-2.

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门诊注射室;昏厥;原因;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80-01

一般情况下,昏厥都是偶然性、突发性。患者出现暂时性的意识缺失,该症状多由于供血异常等因素造成,针对此类情况如果不给予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会延误患者的治疗,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甚至会危机患者的生命。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8月~2011年4月门诊收治的18例出现昏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其进行精心护理,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8月~2011年4月治疗在门诊注射室中出现昏厥的18例患者,男11例,女7例,年龄10-52岁。其中肌肉注射5例,1例患者为发生心源性昏厥,2例患者为发生低血糖反应,2例患者为发生性低血压,8例患者为静脉穿刺。

2.患者发生昏厥的具体原因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

2.1患者因为药物过敏而发生的昏厥:①患者发生昏厥的具体原因:患者因为过敏而出现了变态反应致使出现昏厥。②患者发生昏厥的临床症状:患者首先发生的临床症状为喉头阻塞、胸闷、心慌等表现,严重的患者可出现昏迷、抽搐、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③给予患者进行的护理措施:在给予患者进行注射药物治疗时,应对其过往的过敏史进行了解,并要严格禁止应用可致使其过敏的药物。操作时应严格进行三查七对制度,并在注射之后给予患者密切的观察,在观察15~20min之后无其他不良反应后才可离开。在注射室中应准备好相应的救治药物,如出现情况要给予其及时治疗[1]。

2.2性血压所致的昏厥情况:①患者发生昏厥的具体原因:患者是因为突然变换了而出现了血管舒缩而致使其回心血量突然减少而发生昏厥。②患者发生昏厥的临床症状:患者首先发生的表现有心率加快、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头晕等临床症状,其甚至还会出现意识丧失的情况。③护理:患者虚弱,其在进入到病室中应告知其要保持,不可突然改变自身的,在给予患者进行注射时应要其躺在休息台之上,避免改变其。较强的血管扩张剂易致使患者的血容量出现相对的不足,从而致使患者发生昏厥,故此时应把握给予患者静脉推注的速度情况,应从慢到快渐渐地加快推注的速度。在给予患者注射之后告知其不能马上就站立起来,避免出现昏厥的现象,如患者突然出现异常的状况要让其进行平卧,让其保持头低足高的位置,保持好其的血压正常。如患者情况比较严重可给予其40-60ml麻黄碱进行静脉点滴。

2.3患者因为低血糖性的情况而发生的昏厥:①患者发生昏厥的具体原因:大多数的患者是由于其肝糖的含量出现了降低,从而让其的血糖出现过低而出现症状。②患者发生昏厥的临床症状:患者会出现饥饿感、手足冰凉、脸色苍白、心慌、头晕等临床表现。③给予患者应用的护理措施: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是否有低血糖,在进行注射之前有没有进行过过累的劳动,了解其在进行注射之前是否在空腹的状态。如果患者在注射期间突然出现低血糖的反应,应要马上进行终止,并让其进行平卧的,给予其观察,可给予其50%的葡萄糖静脉推注治疗。

2.4患者因为心源性的原因而出现昏厥:①患者发生昏厥的具体原因:大多数的患者因为其自身有此方面的疾病而致使发生心源性的昏厥。使心脏的输出量减少产生。②患者发生昏厥的临床症状:患者首先发生的临床症状为四肢抽搐、腹部疼痛、胸闷、头晕等临床表现。③给予患者进行的护理措施:应给予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应用抢救措施来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可给予患者应用葡萄糖、西地兰等药物进行治疗。应用药物抢救应要进行分析,选择好治疗急救的药物和具体应用的剂量[2]。给予患者进行注射的速度要尽量地缓慢,并要问患者是否有副作用情况,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患者为轻度的表现,可给予其吸氧、平卧的治疗。

2.5患者只是发生单纯性的昏厥情况:①患者发生昏厥的具体原因:是由注射部位疼痛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令血管收缩功能障碍所致。②临床表现:多数为头晕、上腹不适、脸色苍白、意识缺失、血压降低、心率减慢等。③护理:对于承受不住疼痛的患者,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要对患者进行具体的病情介绍,让其消除对药物的陌生感,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注射时要做到边注射边观察,并不停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使患者感到温暖,博得病人对护士的高度信任,使患者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得到松弛[3]。提高机体的痛阈,与治疗保持协调作用,部分患者一旦发现昏厥应立即停药,采取平卧位,特别对于心理紧张的患者更需要心理护理,以降低其心理过度紧张发生昏厥。

2.6患者因为其它原因而发生的昏厥情况。除了相关症状能造成昏厥外,别的操作因素也会引起昏厥,具体包括:带钩针头,不锐利针头,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尽管注射时采取分开注射的方法,但其注射位置十分接近,实际上在体内也进行了配伍,引起了不良反应,从而造成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最终导致昏厥。这也就要求护士不断增强自己的工作责任心。细心检查每一管注射器是否漏气漏液,针头是否锋利等,做到注射时二快一慢。注射多种药液时,对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应分开部位注射,减少昏厥发生,保证患者得到有效的护理。

3.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之后除了1例患者因为疾病情况明显加重而收入住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外,其他17例患者都治疗好转之后脱离危险。4.讨论

昏厥对于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大,我们需要熟悉昏厥的分类和鉴别诊断。在给予患者护理中应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来进行护理措施,从而避免患者发生此类情况,如果患者出现此类情况要给予冷静的处理,立即给予其进行急救,让患者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肖景儒.静脉输液危象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1,7(5):42.

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护理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是当前临床终止早期妊娠的主要方式之一[1],既往研究表示其药物流产方式的成功率较高,因其痛苦程度与不良反应等均具优势,使得临床可行性较为满意[2]。药物流产过程中如健康教育与系统干预措施不当极易引发出血量多及出血时间长等不良情况,会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本研究针对部分药物流产患者采用了综合护理干预,在出血情况与流产成功率等方面均获得显著改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118例药物流产患者均为本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所收治,所有孕妇均自愿终止早期妊娠,且无合并急性生殖系统炎症、异位妊娠或其他系统严重病变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7~37岁,平均年龄(22.9±4.1)岁,孕周8~14周,平均孕周(9.8±0.4)周;观察组患者年龄16~39岁,平均年龄(23.4±4.2)岁,孕周9~14周,平均(10.3±0.2)周。两组患者入组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用药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首日分别于6时与18时口服25mg米非司酮,次日服药方式同上,第3天6时口服25mg米非司酮,7时给予0.6mg米索前列醇,而后持续观察孕妇宫缩、孕囊排出等情况,相应记录阴道出血量,存在不良反应立即给予纠正。

1.2.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开展综合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①基础护理:用药前辅助完成体格检查与妇科检查内容,依据医嘱要求指导患者合理用药。②用药干预: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不良反应表现,合理收集孕囊排出前阴道排出物。经米索前列醇用药后积极观察孕囊排出表现,存在宫缩乏力表现者及时给予宫缩剂,获取排出物后迅速评估蜕膜组织完整程度。孕囊排出后采用抗生素与宫缩剂,以缓解出血与感染情况。③清宫术护理:服用药物后如孕囊排出程度不佳应及时上报责任医师,迅速给予清宫术,术前着重对患者开展临床宣教,讲解手术开展目的,缓解应激性心理反应。④心理干预:药物流产孕妇大多均为计划外妊娠情况,进而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与隐私问题。临床护理时需确保热情、和蔼的态度,重点讲述药物流产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提高日常避孕重视程度,改善心理疑虑问题。⑤健康教育:治疗结束后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的外阴清洁意识,讲解有效避孕方式,同时要求患者密切关注生理表现,如存在腹痛、流血或感染等表征立即归院复诊。

1.3判定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流产结局,治护措施实施后孕囊完整排出,且宫腔内未见残留物者为完全流产;孕囊排出不完整,宫腔存在残留物,且开展清宫术者为不完全流产;孕囊未排出,转行人工流产术者为药物流产失败。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流产结局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小结

传统钳刮术等流产方式不但会对患者造成较严重的损伤,在宫颈扩张不足等情况发生时还会引发大量出血,极易形成月经紊乱与宫颈粘连等并发症,使得临床安全性受限[3]。目前,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药物终止妊娠方式已在临床中受到广泛认可。米非司酮主要对子宫脱膜中雌、孕激素受体产生影响,竞争性阻滞孕酮生成,从而促进脱膜细胞坏死,并推动子宫软化扩张[4,5]。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实施后,其完全流产共37例(62.7%),不完全流产18例(30.5%),药物流产失败4例(6.8%),其流产结局显著好于常规护理患者,证实完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药物流产效果。作者分析其用药后基础干预措施对药物流产起到基础保障作用,而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则对提高临床效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实际护理工作开展时应着重加强对患者心理认知行为的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终止早期妊娠的有效方式,用药阶段给予完善的综合护理措施能够良好改善流产结局,缓解患者临床损伤。

参考文献

[1]熊丽萍.药物终止早期妊娠的护理体会.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3):73-74.

[2]马春香.复方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分析.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6):3512-3513.

[3]谭瑞琴,王丽.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的护理.全科护理,2010,8(28):2583-2584.

[4]孙Z.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失败因素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6):131-132.

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临终关怀,癌症患者,护理措施

临终关怀是一种人性化的关怀理念,是对生命即将结束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照顾,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各个方面,使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得到支持、安慰及鼓舞,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同时给予家属精神上的支持,给予他们承受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接受一切即将面对的问题1。

1.1对临终患者的生理护理

调查结果显示,87%晚期癌症患者主诉疼痛,疼痛是由肿瘤细胞累及器官、骨骼等或放疗化疗等因素引起,他们承受的严重持久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不同人对疼痛有不同的反应,疼痛也是复杂多变的,因此,早期充分的控制疼痛是对晚期癌症患者最好的关怀,要认真评估并准确记录疼痛发作部位、性质、程度、发作规律,持续时间,可缓解药物和方法,根据病人疼痛控制程度给予不同的护理。

1.1.1疼痛的护理

疼痛的药物治疗强调按时给药,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程度由弱到强按顺序逐步提高,认真听取患者主诉,了解疼痛的规律性,因制人定个性化方案,在疼痛发作前用药并且按阶梯给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对于轻度疼痛患者选用第一阶梯解热镇痛药物,中度应用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重度应选用第三阶梯强阿片类药物,失眠、焦虑病人睡前应加服地西泮,使之达到更好的止疼效果2。强调按时给药,按药物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药峰时间给药3,科学指导患者在疼痛发作前给药,采取主动预防,而非被动控制,尽量介绍病人的痛苦。

1.1.2生活的护理

对于临终患者,我们也应注重病人的生存质量。1、饮食的护理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和要求提供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并且也要调剂花样和品种,少食多餐。2、皮肤护理临终患者因长期卧床和体质虚弱,加之循环不良,容易出现压疮。保持床单整洁干燥,给病人定时翻身,擦浴,按摩受压部位,保持清洁卫生。3、口腔的护理每天至少做2次口腔护理,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黏膜,保持口腔清洁,增加舒适感促进食欲。4、失眠的护理给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取舒适卧位,改善呼吸、心理安慰。必要时给予安眠药物应用。

1.2对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通过与临终患者的交流,掌握病人的需求,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在此过程中,需要应用语言交流的技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说出心理感受,对于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

1.3对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

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4。临终患者家属既要承受面临失去亲人的痛苦,也要承受经济压力。因此,需要护理人员与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帮助他们克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为家属的精神痛苦影响患者情绪,使病情加重。同时要耐心倾听家属对病人的照顾过程,使他们发泄内心痛苦,从而给予心理支持。

总之,临终护理是现代护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以人为本,不追求给患者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而是要求护理人员负有责任心、耐心,掌握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同时给予患者家属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1、韩修英,李玉萍,临床关怀之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50

2、孙燕,李同度,于世英,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9

临终患者的护理措施篇10

妊娠期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是指在妊娠中晚期出现的主要以皮肤瘙痒和肝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主要的病理机制为胆汁淤积于肝内,血液进入胎盘,导致滋养细胞出现肿胀,绒毛间质出现水肿,出现胎盘功能下降,容易引起胎儿窘迫、早产等并发症。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故加强对其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对妊娠合并胆内胆汁淤积症的60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7.5岁;孕周35~41周,平均38周。对照组年龄23~32岁,平均年龄27.5岁,孕周33~43周。平均38周。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身体状况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采用妊娠期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路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为:①心理护理:患者来到一个陌生环境,在心理上会产生恐惧等自我保护,为解除患者紧张、恐惧、抑郁等情绪,护理干预尤为重要,能够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战胜疾病。若是皮肤瘙痒导致的患者产生对胎儿的存活表现担心,出现恐惧等情绪激动的表现,护理人员要让病人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治疗措施等,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②饮食护理:嘱咐患者避免偏食,挑食。进食一些容易消化和低脂肪偏淡的食物,尤其是一些含有维生素较多的食物。③皮肤护理: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外阴的清洁,勤换衣物,避免搔抓皮肤,可以进行一些其他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④专科护理:嘱患者左侧卧位,每日进行吸氧3次以上,了解血压和心率的情况。加强胎心的监测,若是胎动次数减少可以进行吸氧治疗,症状不能改善者,及时进行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加强超声的监测,及时了解胎盘成熟度等情况变化。⑤分娩护理:分娩过程中,护士要做好抢救胎儿的准备,做好产后保暖等措施。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胎儿窘迫、早产、羊水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类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发生胎儿窘迫、早产,羊水污染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3讨论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属于妊娠常见合并症之一,主要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以及窘迫,甚至死胎。因此,进行更好地护理干预措施,是目前护理人员所面临的难题。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减少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以及早产、羊水污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要重视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和肝功能的情况,加强健康教育和进行产前检查尤为重要,对确诊患者积极给予治疗,通过优势护理手段和多种监护手段,及早发现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变化,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上述研究表明,通过对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措施,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窘迫、早产、羊水污染等情况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应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护理工作过程中,要加强孕期保健,及时观察宫内以及自身的身体变化情况,指导孕妇进行自我监护,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同时要做好产前监护和产程过程中、产后等情况观察,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皮肤护理、饮食指导以及专科护理。必要时。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汤慧丽,陈亚苏,王琼.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的影响[J].肝脏,2012,17(11):831—832.

[2]蒿毳羽,潘宝伟,张爱荣,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233—234.

[3]黄卓华,郭丽谊,谭佩云,等。9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7):3309—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