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质量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4:45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篇1

一、进行生物学价值观的树立

由于在中考中的比例不大,很多学校都是将生物作为副科来对待的,这对生物教学更好地进行是非常不利的,导致生物教学活力非常的差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教学的对象是生机活力都比较充沛的中学生,并且生物这个课程研究的也是生命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一些规律,所以必须认识到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并根据需要进行生物学价值取向的确定,在确定的时候必须保证其正确性

二、老师必须重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对教学质量影响非常大,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老师想要切实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便必须做好这一个环节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生物掌握情况,这样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还应该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样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课堂也会更加的活跃老师还可以将多媒体资源利用起来,在上课之前,进行多媒体资料的收集,这能够让学生看得更加直观,学生的兴趣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以往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老师往往重视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往往是挂图,这种教学模式直接导致了学生没有认识到生物的重要性,这样生物教学的目的便很难实现,所以,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农村的生物资源利用进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印证课堂教学

此外,老师还必须重视导入的运用,一节课成功与否和导入是有着直接关系的,若是老师导入运用得好,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的生物学习任务也能够更好地完成

三、对学生进行引导,重视学生主动性的激发

教学包含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想要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也必须做好这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更加重视给学生的学提供服务,这样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有一定的提高,在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才会更加的积极主动

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首先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便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时候必须保证其针对性,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老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HJ175mm]方式运用进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问题阐述,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鉴别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在问题解决之后,老师还应该设置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重视教学实践

想要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掌握生物教学内容,老师还必须重视教学实践,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想要激发学生本身的创新意识,进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给生物实验足够的重视,做好实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来,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老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探索性比较强的实验,这样能够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在进行探索实验的时候,老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选择实验材料,制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探索实验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此外,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老师还可以将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采集动植物标本等手段使用进去,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索,还能够提高学生本身的创新能力

五、组建生物活动小组,重视学生特长发挥

想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老师便必须重视学生探究问题,只有经过问题探究和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思维才可能真正的得到发展社会实践对于问题提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生物教学的特点来进行生物活动小组的组建比如说指导学生组建养殖小组、组建栽培小组等在进行小组组建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的积极作用结合在一起,进行实验基地的开发,让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实验的设计,并通过实验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方面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生物特长,帮助其更好地成长

六、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教学方法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很多初中学生认为生物不是主科,所以对学习生物抱有一种随意的态度。长期下来,学生对学习生物失去了兴趣和热情,这使初中生物教学陷入了困境。为了应对这种困境,生物老师应当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例如,老师在教“种子的萌发”这节内容时,可以说:“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周边的花花草草呢?你知道它们的种子长什么样吗?”这时学生便思考平时生活中确实看过很多花草,但是不知道它们的种子是什么。学生的兴趣便得到激发,这时老师便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种子,让学生进行实物的观察,并且说出种子的特点,然后猜测种子是如何发芽的。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集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水平。

二、将生物课堂生活化,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加上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老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将生物课堂生活化,从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教“人体的营养”这部分知识时,可以把课本中的知识和学生平时的饮食习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便得到极大的集中。例如,老师可以说:“同学们,你们一天三餐都吃了什么呢?”学生便会联想到平日自己三餐一般都吃些什么,这时教师便可以顺势说:“同学们,每种食物的营养物质和营养含量是不同的,你们想知道自己在一天中摄入了多少营养物质吗?”学生会饶有兴趣地期待老师继续讲下去。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生物课堂的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和巩固了知识,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三、巧用评价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初中生处于好玩好动的年龄,他们很多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很强,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就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生物。对于评价机制,过去的评价主体一般都是教师,学生失去了自。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学生之间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同时结合教师的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生物学习能有更准确的认识,并且能更好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并改正;对于激励机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回答并不会有过多的赞许和认可,很多教师认为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是应该的,回答正确更是应该的,如果回答错误便要批评,这样一来,学生便对课堂回答产生了恐惧感,总是逃避教师的提问,这就使生物教学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在教学时对于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要表扬和肯定,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则要对其积极地引导和点拨,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生物,爱上生物。

总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多途径,但并不是所有的途径都适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这就需要生物老师从实际的生物教学出发,抓住学生的特点,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真正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月玲.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1996(6):35-36.

[2]邱兴国.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3(23):180-181.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篇3

【关键词】高职;药物分析课程;改革;实践

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高职教育,药物分析课程都是药物分析技术等药学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高等教育的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采用物理学、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全面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化学组成、测定药物组分含量的各种方法和原理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的药物分析课程基本上都是参照本科确定的,只是在内容上进行了一定删减,课程设计理念和课程结构没有改变,课程的教学目标仅仅是通过系统地学习与研究各类药物的鉴别、含量测定、杂质检查方法及其差异性,培养学生具有根据药物的结构特点,建立药物的各种分析与质量控制方法、解决药物及其制剂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问题能力,或配合生产工艺研究创新质量控制方法、制订新药质量标准等能力。参照本科的压缩形式组织高职药学类专业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虽然学生的理论知识会比较系统、扎实,但是学生往往在技术应用能力上即根据药物质量标准进行检验以及对药物的质量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比较差,这显然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

培养与医药企业发展相适应,具有较宽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或管理能力,能在药品生产企业从事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的分析检验以及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监控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是高职药学类专业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必须对高职药物分析课程进行改革。现结合实际教学,就我院高职药学类各专业药物分析课程改革,谈谈我们的想法和实践情况。

一、从高等职业教育目的及医药行业相关职业岗位要求出发,进一步明确高职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如果按学科型“以掌握并区别一系列同类药物的分析方法”的理念组织教学,教学目标仅仅是使学生掌握同类药物的各种分析方法,那么其结果是面对要检验的样品,学生往往无所适>:请记住我站域名/

高职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需根据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药物检验相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需要与技能要求,学习与掌握药物质量检验有关的各项技术,能根据相应的药物质量标准,准确无误地进行检验,从而完成检验任务,并能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检验中的现象及原理,培养分析与解决药物质量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成为医药行业中从事药物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根据高职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重新确立以药物检验工作任务及各项检验技术为主线的高职药物分析课程的设计思路

完成一个化学结构已知的药物的质量检验任务与质量分析工作,无非是按照质量标准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对有效成分之外的组分进行纯度检查或安全性检查,如果是制剂还应进行各剂型项下的检查,同时>,!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将高职药学类专业课程《药物分析》更名为《药物检验技术》,并“以完成药物检验真实工作为载体,以药物检验所涉及的性状检查、鉴别、杂质检查、各类制剂常规检查、含量测定等专项技术模块为主线”重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再结合一系列具体药物的质量检验与分析实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药物质量检验各项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技能。在专项技术学习时设置相应的单元实训教学环节,在具体药物质量分析学习时设置药物检验综合实训教学环节。这样将检验技术的教学融合在药物检验具体工作任务中,突出了本专业课的职业定向性,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能真正满足药物检验职业岗位要求,实现了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

事实表明,通过这样的调整与教学,学生能很快适应药物检验岗位实际工作。面对需要检验的样品,学生能够应付自如地进行检验工作了,再也不会无所适从了。

三、根据药物检验工作的任职要求,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职业院校教师大多数来自于高等院校,由于自身受学科型教育影响,因此,在教学中难免带有明显的学科教育痕迹。如果不在课程内容上进行细化与要求,那么即使提出了以检验工作任务及检验技术进行课程设计的思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容易迷失职业教育的方向,即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为了突出药物检验职业能力的培养,规范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我们根据药物检验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建立了该课程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篇4

关键词:alevel课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一、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无可比拟的,新课改更加强调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实验教学有以下几种教育功能。(1)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2)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3)学生根据观察前人的实验可以自我进行模仿,体验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自我思维能力以及认知能力。(4)掌握了实验技巧,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探究奠定了基础,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5)借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达成上述的教育目标,必须有一套相适应的实验评价和考核体系。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家D.L.Stufflebeam说过:“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二、高中物理要考查实验能力的原因

(1)实验具备教学优势,假设有一套完备的考察机制作为评价,那么物理的教育功能实现程度就会被证实,为了更好地保障物理教育功能奠定基础。(2)应试高考在我国影响非常大,有了完备的考查评价标准,学生和教师都会引起重视。会从思想上去认可,可以改变教师以往的实验态度,开始创新教学方法,杜绝“以讲代做”“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3)学生借助动手实践,能够形成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学生拥有了探究动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

三、alevel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启示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教育体制改革不够完善、教学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物理教师教学概念落后等因素,使得物理教学中,还是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应试教学现象比较突出。开展创新教育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学习压力使学生难以把握学习过程。教师没有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分析系统,没有更好地帮助学生规划学习,而是将更多的时间放置在解题中。alevel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常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另外,英国的课本教材中,对物理实验要求比较高,操作性也比较强,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品就可以称为实验器材。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在进行物理学习中,教师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方法。

1.物体的平衡

借助力矩原理对均匀的尺子质量测量,从力矩原理中可以得知,顺时针的力矩等同于逆时针的力矩。如果m1表示的是砝码质量,m2表示的是尺子质量,那么g就是重力加速度,而d1是从砝码到支点的距离,d2是尺子重心到支点距离。那么就可以表示为m1=m2×■。当改变了m1的质量时,对■的变化要进行记录,绘制出m2-■的图形,那么斜率就是质量。如下图所示:

这是借助力矩原理进行测量尺子质量图。

2.圆周运动

将一个质量m的小球绑在绳子的一端,让这个长绳子穿过手里的橡胶管,在绳子的一边系上一个已知质量为m的物体。完成了该工作之后,再让小球做水平圆周运动,当其变成恒定的圆周速度运动时,可以根据理论,mg=mw2l。这个时候的m和l是已经确定了,借助秒表测量出周期t。这个时候就可以将加速度和质量的数值确定出来。这个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分析数据,锻炼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物体的振动

学生将砝码质量确定出来之后,长度的l可以借助竖直振动来确定,学生明确了周期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时,借助关系式为t=amn,学生进行实验,这个时候就可以将n值求出来。这个实验方法,可以教会学生分析数据,学生对数据具备了分析能力,在今后学习中遇见数据叠加、数据排布规律,学生敏感度会很强。在这个公式中,学生可以将其转化成对数形式得lgt=nlgm+lga,只要再改变砝码的质量就可以测量出t周期数值,从而得出lgt-lgm图像,那么斜率就是n数值。

总之,通过英国物理教学实验我们发现,英国物理教学非常重视实验,重视对实验的数据分析,分析误差。他们开展的实验教学,一般都是一些量化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在课程中没有提及,但是将这些理论和对应理论进行实验,学生就会从设计实验、实施实验以及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误差中培养物理学习能力。总而言之,高中物理实验学习中,师生之间要合作学习,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使用创新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教学才会取得良好效果,实现高质量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晶晶,廖元锡.中学物理探究课堂中影响学生提出合理假设的因素分析[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0(06).

[2]郭长江.德国卡尔斯鲁厄中学物理教材透析:以上海物理课程标准内容比较为视角[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11).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篇5

关键词:法医毒物分析现代仪器分析阶段性选择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b)-0165-02

DiscussionabouttheteachingofForensictoxicologicalanalysiscombinedwithmoderninstrumentalanalysis

YangYa1,2LiuChao2wangXiaoShu2DaQing2

(1.DepartmentofForensicmedicin,SchoolofBiology&Basicmedical,ScienceSoochouUniversity;2instituteofForensicSciences,SoochowUniversity,SuzhouJiangsu,215021,China)

abstract:Forensictoxicologicalanalysisisoneoftherequiredcoursesinforensicscience.asanappliedscience,itplaysavitalroleinthecultivationofthecomprehensiveabilityofforensicworkers.Combinedwithyearsofteachingexperienceofforensictoxicologicalanalysis,theauthorsummarizedsomeproblemsinthepracticalteachingprocessandthecoursesystem.inordertosolvetheseissuesandimprovetheteachingqualityandstudents'comprehensiveabilityofforensictoxicologyanalysis,thearticlefirstpointedthatintegratingmoderninstrumentalanalysisinforensictoxicologicalanalysisperiodicallyandselectively,anddiscussedthefeasibilityandnecessityfromdifferentanglesindepth.atlast,theconcreteoperationsofcombinedteachingaredescribedindetail,andhavecertainguidingsignificance.

Keywords:Forensictoxicologicalanalysis;moderninstrumentalanalysis;periodically;Selectively

法医毒物分析(forensictoxicologi

calanalysis)是主要对生物检材中的毒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为确定是否中毒或中毒致死提供法律依据的一门应用性科学[1]。法医毒物分析为澄清当事人在事件中是否负有法律责任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急救和预防制定措施提供依据[2]。

目前,我国法医毒物分析发展水平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国内各法医毒物分析实验室间的技术水平也相差较大。随着全球化学物质以每年700~1000种的速度增加,毒物的种类也日益扩增。除传统的毒物(如安眠镇静药、杀虫剂类)外,滥用物质、新型除草剂、新型杀鼠剂、生物碱、治疗药物、性犯罪药物(如河豚毒素、抗凝血杀鼠剂、高毒性除草剂、百草枯等)已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同时,由于法制建设的需要,对法医毒物分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毒物分析工作逐步从定性检识为主转入到应用现代技术进行痕量未知毒物的鉴别和含量测定,这对法医毒物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因此,如何提高我国法医毒物分析水平,如何培养出优秀的法医毒物分析工作者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法医毒物分析的教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及本校的课程安排,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法医毒物分析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现在法医学专业开设课程较多,但是法医毒物分析课时偏少,在规定的课时内学生接受毒物分析专业知识是有限、粗浅的。

(2)法医毒物分析的课程中绝大部分的课时是各类毒物成分、毒性、检验方法理论知识的介绍,对涉及现代分析仪器深层次内容介绍较少,现代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开发、维护等知识掌握不全面是法医毒物分析实验室间的技术水平相差较大的重要原因。

(3)教学科研经费少,实验条件紧张,实验课程以基础性实验偏多,学生对现代分析仪器缺乏科学的思维,在实验过程中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针对法医毒物分析教学面临的现状,试将现代仪器分析课程与法医毒物分析合并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与分析人员综合素质,现对其优势进行探讨,并提出以下几点可行性。

(1)法医毒物分析是建立在分析化学(特别是现代仪器分析)基础之上的。由于分析技术和分析方法的巨大变化,法医毒物分析发生了历史性地突破。在液质联用技术出现以前,生物检材中药物由于其含量很低,检测方法落后,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4]。在解决了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的接口装置和电离装置之后,液质联用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由于极高的灵敏度,液质联用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大分子化合物、强极性化合物、热不稳定化合物及非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检测[5]。随着生物技术与毒理学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新的药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开拓新的分析方法,提高毒物分析水平离不开对现代分析仪器掌握。

(2)法医毒物分析课程设置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分析者能够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手段对各种复杂的检材中毒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定性、定量检测。目前法医毒物分析课程较常用的教材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法医毒物分析》。教材中主要分章节介绍了各种毒物的理化性质以及检测原理与检验方法,主要包括有毒气体、挥发性毒物、合成药毒物、天然药毒物、杀虫药、金属毒物和水溶性毒物等[6]。系统地理论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于实践。要想提高分析者的检测能力,仅靠毒物分析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将现代仪器分析课程融入到法医毒物分析的课程之中,在接受现代仪器分析地系统理论学习之后,学生一方面可以巩固对各种毒物的理化性质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针对不同基质的检材或者从未接触过的毒物,也会从分析理化性质出发,利用现代仪器的分析原理,刷选出合适的检测参数,开发出具有选择性的检测方法。

(3)法医毒物分析可以作为现代仪器分析的案例。该校法医专业的现代仪器分析课程主要是从波谱(紫外、红外、核磁、质谱)、光谱以及色谱来开展的。教学主要分为两部分:理论学习与实验。理论学习侧重于分析方法的发展历史、原理;而实验则侧重于基础性实验,注重理论以及个别物质的验证。仪器分析缺少生动形象的案例,这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以及缺乏科学思维和自主创造能力。将现代仪器分析融入法医毒物分析课程,将毒物分析的检材作为现代仪器分析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将毒物分析的理论知识与仪器分析操作结合起来。如在气相色谱的教学实验中,可以以血液检材为分析对象,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来讲授气相色谱的操作步骤,方法条件的选择原则。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加标的方法,对其进行考核,将毒物分析与现代仪器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

由此可见,由于法医毒物分析与现代仪器分析的内在联系以及在教学目的上的一致性,使得将两者合并教学成为可能。但是由于两门课程在内容上存在一定差异以及课程时间上的限制,不可能亦无必要将现代仪器分析中所有的分析手段都运用到法医毒物分析中。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以怎样的方式将两门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是现在面临的另一个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现代仪器分析专业背景和多年的法医毒物分析教学经历,提出采取阶段性、选择性的方式将现代仪器分析融入到法医毒物分析课程中,来提高教学质量。

所谓阶段性,就是仍以法医毒物分析课程为主线,将现代仪器分析的内容分阶段地融入到法医毒物分析的各个章节中。按照大纲,首先讲授绪论中毒物与毒物分析的基本概念、毒物分析的发展历史等。在第二章讲授各种检材以及检材的处理方法时,可以适当地插入现代仪器分析中的样品前处理的内容。如非挥发性毒物检材前处理所用到的液-液萃取法和固相微萃取等都是现代仪器分析前处理的重要方法。按照教材第三章会讲授分析方法的概述,这是毒物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也是建立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可靠性验证的基本理论知识。接下来的章节是法医毒物分析的重要内容,教材首先总的介绍了法医毒物的仪器分析方法,然后分不同章节展开介绍了各种毒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检测方法。按照检测方法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类:光谱分析和色谱分析。如合成药毒物、天然药毒物、、杀虫剂及除草剂、杀鼠剂等可归为一大类,它们所用到的检测方法一般都是色谱技术;气体毒物和挥发性毒物、金属毒物、水溶性无机毒物等可归为一大类,它们所用到的检测方法一般都是光谱技术。在讲授药毒物时,除了介绍其理化性质、毒性、检材处理等毒物分析的知识点以外,在介绍检测方法时可以穿插介绍现代仪器分析中色谱分析的理论知识(主要是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以及检测条件的筛选、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护等。同时可以借助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平台,将不同的毒物检材(血液、尿液、肝脏、头发等)作为实验教学分析对象,并将现代仪器分析条件的刷选办法,方法验证等知识系统地讲授给学生(亦可结合第三章中分析方法的概述)。通过阶段性的融入可以对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常见毒物进行系统性的概括和总结,更有助于学生深入掌握这些毒物的理化性质和检测手段。

所谓选择性,是针对现代仪器分析而言的。由于现开设的现代仪器分析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并且并不是所有的现代仪器分析的内容都与法医毒物分析有关,因此没有必要全部将现代仪器分析的内容插入到毒物分析教学中来,毕竟要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掌握最多、最实用的法医毒物分析技能。所以该研究者结合了法医毒物分析的教学重点,采取选择性,重点融入的方式,尽量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得法医毒物分析这门课程显得更加立体。如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技术是与毒物分析联系最紧密的两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所以应重点将这两种分析技术引入到相关毒物教学中来。当然这两大类分析技术中,也应该有选择性地重点介绍与毒物分析检测相关的分析手段(如气相色谱、分光光度法等)。通过选择性的融入可以提高教学水平,突出法医毒物分析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程掌握更多相关知识。

综上所述,是结合笔者多年法医毒物分析教学经验的一些探讨。通过阶段性、选择性地将现代仪器分析融入到法医毒物分析教学中,势必会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能力。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研究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研究探讨,为提高我国法医毒物分析水平、培养高素质法医工作者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向平,卓先义,沈敏.法医毒物分析新进展[J].中国司法鉴定,2008(5):45-51.

[2]柳晓川,王彦吉,刘耀,等.刑事技术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

[3]沈敏.法医毒物鉴定的发展及其问题分析[J].中国司法鉴定,2012(5):66-70.

[4]金英.液质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河北化工,2009(32):67-68.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篇6

【关键词】滴定分析计算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53-02

化学分析包括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分析方法选定正确,操作准确最后结果要通过计算得出,重量分析计算较为简单,易于掌握,滴定分析也称容量分析包括四大滴定(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有些计算较为复杂,不易熟用,学生只会运用已有的公式,如变换题目就无从下手,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和职工培训探索出了一种易于掌握,无需死记计算的教学方法,归纳起来15个字,就是“写反应、找关系、统单位、准计算、取位数”。

1.知识要点

在滴定分析计算中有两形式,一是计算的含量,二是计算标定溶液浓度。被测定物质的含量测定结果表示通常用质量分数wa=■,ms为样品的质量,通过分析天平称量得出。样品中被测组分的质量ma=nama,ma为被测定物质的摩尔质量是常量,na为被测物质的量,可通过与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nt求得。待标的标准溶液的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ca表示,ca=na/Va求得,Va为滴定的体积,通过滴定管读出,na可通过与基准物质的物质的量n求得。滴定分析化学反应计量点是通过指示剂得出的,化学反应计量点是滴定剂与被测组分按照滴定反应方程式所示计量关系定量地完全反应时的点。只要能求出nt,然后通过nt与被测组分的na之间的关系就可求出na(这也是计算过程中的关键所在)。即可得出所求的被测物质含量wa和待标溶液的浓度ca。理清了这些关系,对待滴定分析计算就不会有死记公式机械应用,而是能灵活应用。

2.教学方法

2.1写反应

写出滴定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前提,如果方程式写不出,或不完整,那后面几步都无从做起,首先要审题,分步分析,反应物生成物都要列出,直接滴定法反应物和生成物较为明朗,而返滴定法、间接滴定法和置换滴定法则较为复杂。配平十分关键,特别是氧化还原的配平要掌握其配平的原则,做到化学反应物质守恒。

2.2找关系

找关系即找出被测物质与滴定剂物质的量关系,这步是整个计算过程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这个环节做好后面都迎刃而解了。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关系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依据是“等物质的量规则”。即在滴定分析中,根据滴定反应选取适当的基本单元,滴定到达化学计量点时,待测组分的物质的量(na)就等于所消耗标准滴定溶液的物质的量(nt)。

即:na=nt

应用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进行滴定分析计算,关键在于选择基本单元。滴定分析中,被测组分与标准溶液之间是严格按照化学计量关系进行反应的。滴定分析中,通常以实际反应的最小单元为基本单元。对于质子转移的酸碱反应,通常以转移一个质子的特定组合作为反应物的基本单元,如1/2H2So4、1/2na2Co3。对于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通常以转移一个电子的特定组合作为反应物的基本单元,如1/5Kmno4。基本单元的概念及怎样确定,学生理解有些困难,与中学所学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些差异,而且不直观,通过十余年的教学感觉不太理想。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第二种方法,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中被测物质与标准溶液的系数确定比例关系而得出被测物质的物质的量关系。

tt+aa=p

由na:nt=a:t

得na=a/tnt

直接滴定法容易确定,间接滴定采用间接式确定也很容易确定。

如:在酸性溶液中,用Kmno4标准滴定溶液滴定na2C2o4的反应为:

2mno■■+5C2o■■+16H■2mn■+10Co■?邙+8H■o

由n■:n■=2:5

得n■=2/5n■

如:用基准物K2Cr2o7(m=294g/mol)标定0.1mol/LFe2+溶液:

Cr■o■■+6Fe■Fe■+Cr■,

由n■:n■+=1:6

得n■+=6n■

2.3统单位

统一计算过程中的量的单位,在滴定操作中,标准溶液的浓度通常用物质量的浓度mol/L,物质的量n=c・V,操作中滴定管及移液管读出的数字为mL,计算中应转换为L,1mL=1×10-3L,质量单位用g。

2.4准计算

准确计算,计算可根据被测物质与标准溶液物质的量的关系,所求的含量的表示要求列出关系式逐项展开,代入数据按照有效数字运算规则细心计算即可。整个计算应一气呵成,无须分步,这样才能条理清晰。

2.5取位数

计算的结果取几位有效数字,关系到结果的可靠性,不可随意性,有它的科学性。在滴定操作中分析天平为万分之一天平,读数为克小数点后四位,通常称量范围在0.2~1克之间,滴定管计数正常也为四位即读到0.01mL(除非读到10mL以下为三位,但滴定误差超过范围,不采用),称液管读数也为四位,摩尔质量也为四位。因此,按照有效数字乘除法运算规则计算结果以有效数字最少的那个数据为依据,即结果取四位数,这就是为什么被测物的质量分数为四位数标定出的标准溶液浓度为四位数的原因。,如铁含量为52.92%,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为0.1024mol/L。像52.9%,52.926%,0.102mol/L,0.10248mol/L等等都不可靠。

3.教学实例

3.1称取不纯CaCo30.5500g溶于25.00mLHCl(0.5020mol/L)溶液中,煮沸除去Co2,过量HCl液用0.5030mol/LnaoH返滴定耗去4.20mL,试计算试样中CaCo3的百分含量。(mCaCo3=100.09)

解:写方程:

CaCo3+2HCl==CaCl2+Co2+H2o

HCl+naoH==naCl+H2o

找关系:

nCaCo■:nHC1=1:2

nCaCo■=1/2nHCl

准计算:

CaCo3%=■×100=■×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4.97

3.2用移液管移取H2o2样品1.00mL,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移取25.00mL置于锥形瓶中,用0.02000mol/LKmno4标准溶液5.00mL滴定至微红色、1分钟内不褪色,计算试样中H2o2的质量浓度(g/mL)。(mH2o2=34.0g/mol)

解:写方程:

2mno4-+5H2o2+6H+==2mn2++5o2+8H2o

找关系:

nH2o2:nmno4-=5:2

nH2o2=5/2nmno4-

准计算:

wH2o2(g/ml)=■×■

=■×■=0.085

3.3一般测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是:用溶解氧瓶装满水样后,依次加入1毫升硫酸锰及2毫升碱性碘化钾,加塞混匀,再加入1.5毫升浓硫酸,盖好瓶盖,待沉淀完全溶解并混匀后取出100毫升溶液于三角瓶中,迅速用0.01250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到溶液呈微黄色,再加入1毫升淀粉作指示剂,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退去。耗去溶液7.25毫升,求其中溶解氧的含量(以mg/L计)(忽略样品处理时加入试剂对体积的影响)。

解:写方程:

mnSo4+2naoH=mn(oH)2+na2So4

2mn(oH)2+o2=2mno(oH)2

mno(oH)2+mn(oH)2=mnmno3+2H2o

mnmno3+6H++2i-=2mn2++i2+3H2o

i2+2S2o■■=2i-+S4o■■

找关系:

1o2~2mno(oH)2~2mnmno3~2i2~4S2o■■1o2~4S2o■■

no2=1/4nna2S2o3

准计算:

o2=1/4(0.01250×7.25)×32.0×1000/100=7.25(mg/L)

4.总结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活动是在过程中实现的,而过程则是通过活动得以展开的。教师本质是传授知识,传授知识更应找出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摸索教学方法。本文所述的滴定分析计算的教学方法应用,在近几年的高职教学和在职化验工培训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员普遍反映计算不再难了,不需死记硬背便可自己掌握了,在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中考核中计算题错误率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刘珍.化验员读本(第四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篇7

在大部分开设语言类专业的院校,翻译课是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在中国文化快速走向世界之际,培养外国语言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与技巧实为重要。翻译教学如何安排,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翻译方法是每位翻译教学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定性定量分析法作为化学成分研究与分析的主要方法,对各领域研究产生深刻影响,翻译领域也无例外。

二?p定性与定量分析理论

定性定量研究源于化学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对事物质的层次展开分析与研究。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事物的质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好?p所特有的规定性,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就在于他们的质的差异。事物的质是有一物质其内部特征与外部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定性分析研究是通过直觉对事物内部与外部特征特征进行研究分析,运用分析?p抽象?p概括和总结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从而达到认识事物,区别事物的目的。

定量分析是以定性分析为前提,通过对事物量或成份的研究和分析,从量的角度来认识事物,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量的激增必定引起质的变化,定性与定量的研究与分析相结合能更好的认识事物。作为科学的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研究已被广大翻译教育工作者用于日常教学,逐渐形成翻译领域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模式,指导翻译实践与教学活动。

三?p当前翻译教学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与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对外宣传则是一个重活,翻译首当其冲被认为是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推手”,如今只要有外语特别是英语的院校皆开设翻译课。然而,翻译的教学质量可谓是七上八下,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翻译水平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部分院校将翻译课当成阅读或精读课来展开,将口译课当成听力与阅读课的结合体,这不免严重损害了翻译课的形象与本质,对学生来说也无法学习到翻译的真实魅力。我国著名翻译家余光中先生说,“翻译教师要有二高,手高和眼高。眼高指老师自身要有学问?p见解,理论。手高指教师自身真能出手翻译,甚至能“能拿出译绩”。

现在很多学校依然遵守的是传统的大学翻译教学方法,片面强调翻译知识而非学生的翻译能力与实践,教师对课文的讲解既传统又随意,这一点最能体现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翻译课中。

四?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在翻译中的运用与体现

在翻译教学与实践中,定性与定量分析法即保存了它的本质,又能体现它在不同领域极强的适应性。以英语为例,在翻译中我们所说的定性?p定量分析法指:根据一定的英汉语言表达习惯?p方式,选出不同的译入语(targetlanguage)表达形式,再从已有的形式中选出应用次数最多的那种表达形式。这种方法在翻译实践中能够帮助学生(thepotentialtranslator)自主发现选择最佳的译入语表达形式,使译文更加贴近以译入语为母语的群体的表达习惯。

例;科学发展观

根据定性分析法可得出以下几种英语表达形式:

1.ScientificDevelopmentConcept

2.Scientificoutlookondevelopment

3.Scientificdevelopmentview

4.scientificconceptofdevelopment

根据定量分析法原则,即将上述四种表达形式相互比较,选择其中一种在以译入语(targetlanguage)为第一语言的群体中,运用次数最多,最贴近他们的表达习惯的形式。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再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资料或其他途径来选择最好的。在英语中,concept意思是anideaofhowsomethingis,orhowsomethingshouldbedone.而outlook其中有一条解释则是yourgeneralattitudetolifeandtheworld.在汉语中“某某观”意思是对事物的看法、认识,这种认识已上升到了一种理论高度。以此可见,outlook更为贴切英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思想。

因此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翻译以及进行翻译实践的过程中,让译文更能称得上是“信?p达?p雅”。在日常的翻译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翻译的习惯,帮助或引导学生选择最佳的表达形式,在学生为选择何种targetlanguage而困惑时,教师可按照定性定量的分析法为学生解答选择其中一种表达形式的理由。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篇8

[关键词] 高职高专;药物分析;教学探讨。

《药物分析》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及相应的知识技能,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和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有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1],是一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内容的学科。其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学习过程中学生大多难以把握药物分析的特点和规律,无法提高学习水平,有的甚至难以入门。如何帮助他们消除这些障碍,全面提高药物分析的学习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值得教师认真研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药物分析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进,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理论教学内容。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级技术人才[2]。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此目的指导下笔者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接受能力,选择难易适中、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时以分析化学的各类方法为主线,在介绍各种常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测定条件等知识的基础上,选择一些简单的、学生较为熟悉的药物供学生讨论。

并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全面提高药品质量的主题,抓住药品质量控制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三方面的基本规律,紧扣各类药物结构的特点与分析方法之间关系,突出剖析具有特性的方法,尤其重视同一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药物分析中的异同点比较。此外笔者还结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把药典知识、药品全面质量控制、药品管理、药品质量标准以及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等方面的内容也作为讲授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药物及药物质量管理有关的知识,在课堂和实训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在具体地讲授过程中,药物分析教材中各类药物基本上是以化学结构进行分类的,所以笔者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结构-性质-检验(即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这条主线,并结合药物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课程的知识,引导学生从剖析药物结构入手,分析其相应的理化性质,介绍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这门课程。

2 实训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药院校最基本的教学形式之一,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3]。高职高专教育中,实训课所占比例较大,这就要求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为拓宽学生知识面,笔者对药物分析实验内容进行改革。

首先,笔者设计一些基本技能实验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以及基本仪器设备的训练与应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例如通过对盐酸普鲁卡因、葡萄糖及其注射液等一些不同类型的药物原料或制剂的性状观测、真伪鉴别及纯度检查实验,使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药物分析中常用的性状观测设备及性状描述术语,了解并掌握药品真伪鉴别的物理和化学方法,熟悉药物纯度检查的常规项目及限量的计算,并能熟练规范地进行检查操作。[hi138\Com]

其二,笔者还增加了综合性实验,主要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药品质量控制,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实验内容主要综合药物分析及其相关学科知识,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分析。

如通过对牛黄解毒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制剂的质量全检验实验,学生能熟悉并掌握药物分析检验工作的程序、项目和过程,为其独立进行药品质量的检验、药品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等工作积累技能。

另外,笔者根据药物分析方法学的要求以及药物分析在实际工作总的发展趋势,安排的七次学生实验涵盖了旋光法、薄层色谱法、容量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常用药物质量控制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笔者的最大教学资源来使学生真正掌握实际工作中将会用到的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3 教学方式。

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理论紧密结合实践,操作性、应用性强的学科,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注意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把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严格的技术动作、细微的结构等,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反复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另外,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笔者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环境中,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例如:结合目前假药劣药给人民群众健康造成重大损害并受到法律追究的实例,近年来接二连三出现的严重药品事故:广西半宙制药集团第三制药厂生产的“梅花K黄柏胶囊”非法搀入过期的四环素,致湖南株洲中毒58人;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未按批准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生产记录不完整,从而导致欣弗(克林霉素膦酸酯葡萄糖注射液)集中出现患者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80多例,死亡9例;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因使用了强毒的工业溶剂二甘醇原料,导致多名患者肾衰竭等。假药劣药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患者与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最终生产厂家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考核方式。

为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笔者对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进行改革。期末总评成绩包括2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占30%,根据学生实验课表现及实验报告、讨论分析的情况作出综合评定。二是期末考试成绩,占70%。在理论课试卷设计上,着重主观题的分量,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情况和学生知识面。这样,试卷不再是成绩的最终结果,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保持,既保证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又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避免了平时不学习、考前突击现象的发生。

总之,药物分析课的教学探讨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教育思想及观念的转变,又涉及教学管理体制的变革;既涉及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又涉及平衡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笔者希望通过与同仁们的不断探讨,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文英。药物分析[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篇9

关键词:分析化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151-01

分析化学中仪器分析课程的学习不仅注重理论讲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有关学科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用分析化学中“量”的概念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仪器分析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知识点的连贯性差,学生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一、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展示案例

2008年3月,在我国很多地区出现了婴儿食用三鹿奶粉后出现尿结晶和肾结石现象。9月,经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发现三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而三聚氰胺就是婴儿出现尿结晶和肾结石的主要原因。截止到当年11月为止,因食用三氯奶粉和个别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异常的患儿达到29万人次左右,因此三鹿奶粉在全国各大超市陆续下架,最终导致公司破产。

2.提出问题

根据以上案例,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各组阐述自己的看法,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问题一:三鹿厂家为什么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

问题二: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问题三:如何检测食品中的三聚氰胺?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解析

学生通过讨论得知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凯氏定氮法和分光光度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婴幼儿奶粉中主要的营养素,指出蛋白质是婴幼儿奶粉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营养物质,而目前奶粉中蛋白质的检测,主要采用凯氏定氮法,它是通过测定样品的总含氮量来计算奶粉的蛋白质含量,以确定该奶粉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然后教师给出三聚氰胺的结构,引导学生分析三聚氰胺含氮量达到了666%,含氮量非常高,这样问题一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三氯厂家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通过这个例子也说明了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是有缺陷的,它只能测定样品的总含氮量,而不是蛋白质的含氮量,并且该方法的分析时间长,灵敏度较低,但干扰小。

图1三聚氰胺的结构

分光光度法测定三聚氰胺的原理是:在催化加热的条件下使食品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可以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盐,在pH=48的乙酸-乙酸纳缓冲溶液中,铵盐与乙酰丙酮和甲醛反应生成黄色的3,5-二乙酰-2,6-二甲基-1,4二氢化吡啶化合物。该化合物在400nm波长下具有最大吸收,通过测量40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并和蛋白质标准系列进行比较,再乘以换算系数,可以测出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这种方法分析速度较快,但干扰较大。通过教师的解析,加深了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及应用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既然三聚氰胺对人体有如此大的危害,我们如何检测食品中的三聚氰胺?这样就回到了我们提到的问题三,学生继续讨论可以得知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然后教师仪进一步解析色谱法和质谱法。色谱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可以对复杂混合中的物质进行有效的分离;而质谱法则是利用离子化技术将化合物转变为离子,通过测定不同离子的质荷比,对物质进行定性和结构分析。将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可以同时具有气相色谱的高分辨率和质谱的高灵敏度,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方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较,定性的可靠性变高,但成本较高。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二、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案例,从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出发,进行案例式教学,可以使抽象、枯燥的仪器分析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让学生对凯氏定氮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和质谱法的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教学方式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使学生学习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从原来课堂上的默不作声,转变为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家踊跃发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当他们对同一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时,就会进行相互交锋和互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极大地提高了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生物教学质量分析篇10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45-02

培养与医药企业发展相适应,具有较宽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分析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在药品生产企业从事原辅料、原料药、制剂的分析检验以及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监控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适应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要求,本课程组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标准,开发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本课程的建设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对于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建设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一、以药物检验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来组织课程内容

通过市场调研,以及对药检所、制药企业的走访,了解药物分析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校企共同确定以具体药物的检验任务作为课程教学内容,改变了原来学科体系的以讲授类经典药物的分析,以理论为主,在讲授完理论后再安排此类药物分析的实验。课程改革后,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设计维生素类原料药,巴比妥类原料药,抗生素类药物制剂,芳胺类药物制剂4种学习情境,25个具体任务为教学内容。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基本囊括了目前生产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容量分析法、光谱法、色谱法、基本涵盖了药物分析所涉及的检测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具体见表1。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模式的设计。①项目引领,以具体药物的质量检测作为实训项目,在此项目的引领下完成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构建。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课前准备—课上分组讨论、解析质量标准—教师提问、归纳,共同确定具体检测方案—教师讲授、操作示范—学生动手实践—检测方法以及结果评价—教师将此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和分析方法联系起来讲授、提炼相应理论知识和拓展知识—师生互动小结。学生通过对分析标准解析,理清了思路,操作过程严谨有序。从具体药物的检验过程中,深刻体会药物结构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分析能力的培养。②工作过程真实模拟,实训室完全模拟真实的药品检验场所,从检验工作每一环节的文件资料到实际操作,与药品检验工作完全相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性,通过解析后列出的实验用品清单进行准备,自己动手配制试药,配制的试药量,既保证够用又不能浪费,这一方面严格要求。增强学生的成本意识,改变其环保行为。便于学生日后工作中能更快地融入工作环境。对于分析仪器,由于学校的仪器型号、工作软件与企业仪器的差别,所以要求学生注重仪器的构造、原理以及应用知识的学习,在仪器操作过程中,感受有关原理是如何在仪器中实现的。特别注重每一类仪器的整个工作程序的掌握,便于工作后尽快适应不同企业的仪器。

2.教学方法的运用。“原料药和制剂品质检验”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下面的主要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①讨论法,课堂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以五人为一小组,将课前准备的资料带到课堂互相讨论,对检验质量标准进行深入解析,并做好讨论记录。通过解析,确定执行标准的具体分析方案,包括一些不了解的药品的性质、毒性、称量,试剂的具体配制过程、试剂的用量、仪器、具体操作细节、实验注意事项等。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②实例法,从大家熟悉的日常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开始,以三聚氰胺事件的分析方法,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事件问题为例,引入实训项目,不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质量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③师生互动,实训前的质量标准解析过程,师生互动讨论,实训项目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总结和探讨实训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对药物结构和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作总结归纳,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课程考核,实现教学目标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过程性评价中,既有学生在完成具体检验任务中的自我表现性评价,也有对分析结果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的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自我鉴定。还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终结性评价中,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形式进行考核。闭卷形式主要考核学生有关药物分析基本理论、原理等。开卷形式主要考核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完成具体检验任务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学组织及学习效果评价都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围绕真正意义上的高职职业教育目标,我院的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内容、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金香,梁颖,刘浩.高职药物分析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24(4):371-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