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3:10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篇1

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世纪之患,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也相当高。1998年天津师大教育学院对1782名中学生的调查表明,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平均为35.31%,有明显问题的比例为16.72%。而笔者在从事班主任期间也深刻体会到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成表现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了解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经过长期观察,笔者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方面的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意志方面一般为忧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3、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解脱,甚至耿耿于怀;(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忧柔寡断,唯唯诺诺。

4、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1)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抑称为青春烦恼;(2)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

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二、对症下药,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伏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一,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我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其二、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又先后开展了“九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创作班歌,唱班歌,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

其三、笔谈——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我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个面谈更加行之有效(特别对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

笔者在开学伊始就让每个学生制作一本“交心本”,要求字数、内容不限,一周与我交流一次,刚开始学生并不习惯,东搬西凑或词不达意,渐渐地,学生敢说悄悄话,知心话了,每次与他们的交流都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笔者曾经有这么一个女学生,成绩优异,能力强,却过于要强,要斤斤计较,一次在“交心本”中她谈到自己竞选班长落选后颇多微辞的看法,我随即也在交心本中写了一封诚恳的回信,其中信的末尾我是这么写的“一个人衡量能力的大小不在于职位的高低,只有输得起的人才可能赢得真正的人生,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得失,然而与年龄不相称的衡量得失实在是最大的悲哀。”此后这个女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爱计较的毛病也收剑了不少。

再有一个男生曾经为自己迷恋某个女生而陷入矛盾和痛苦中,我也给他回了一段话:“欣赏别人人的同时,不是要你忘了自我。与其匆匆涉入爱河,不如静静等待成长,干任何事都要有一个高的起点,爱情也一样。我始终相信,当你事业成功的时侯,幸福就会来临。”事后我又反复与该生进行了交流,最后该生终于平稳地渡过那个悸动的阶段。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篇2

一、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其含义主要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个体的心理功能良好,没有心理疾病,能以稳定的心理状态积极组织有效的心理活动,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自身内在心理环境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及适应能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教育学及心理学原理,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小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及心理健康现状

十多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随后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同年,教育部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200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都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2002年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进一步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纲要指出,“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所有这些都表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偏差,在各类学校的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智轻德、重身轻心的问题,结果造成了为数不少的学生出现了心理障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2000年北师大课题组对不同地区抽取了16472中小学生,调查结果表明,16.4%的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严重者占到4.2%。

李晓晨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简称mHt)对南京市851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问题的占到了16.92%,严重者占2.82%,总体占到了19.74%。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名中小学生的心理检测结果表明,32%的中小学生心理表现异常。

广西省城乡1267小学生,运用mHt量表调查结果表明,45.22%的小学生在冲动倾向、人际焦虑、自责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表现。

2005年聊城市抽取城乡小学生687人,结果显示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者有13人,占1.89%。

纵观上述检验数据,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呈现出量表测量结果有所不同,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绝大部分有问题的学生尽管没有明显的心理障碍,但如果不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则有可能发展为心理障碍。因此,有效地把握学生心理,因势利导地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因此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战场。在这个战场上,班主任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2003年,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余国良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按照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都由心理学专业的人来充当,不切实际也不可能。在教师队伍中,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接触频率最高,最了解学生,因而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人,……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班主任工作和班级活动中,是完全可行且十分必要的。”

班主任之所以能成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是由于他们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

(一)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是现状之所需

目前,我国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现状是:起步晚、水平低、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缺乏。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尚不具备给大部分小学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条件。即使部分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配备了心理辅导教师,但众所周知,这类学校拥有的学生数量多得惊人,因此,寥寥无几的心理辅导教师只是杯水车薪。并且目前部分学校的心理辅导只是针对个别有心理健康严重障碍的学生,而面对大多数学生发展性的心理健康辅导难以普及。因此,班主任就自然而然地、责无旁贷地成为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指导者。

(二)班主任与小学生无可替代的天然关系

班主任与小学生之间的特殊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班主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与小学生朝夕相处,联系紧密,相对于心理辅导老师和任课老师,能更为便捷而又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信息。如果班主任能够未雨绸缪或在问题发生的萌芽期自觉的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三)班主任是学生行为的示范者和参照标杆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统领者,是学生的主要关怀者。班主任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比其他教师具有更高的权威性,从而决定了班主任是学生良性发展的主要参照系和示范者。小学生年龄较小,模仿性较强,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看,在这个阶段他们有着强烈的向师性。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个性品德以及教学风范都会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终生性影响。因此,班主任是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和发展的最具有直接力、持久力、和最强有力的影响者。

(四)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设计师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学生从事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而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重点就是组织班级体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健康发展通过这些活动得以实现。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管理者和设计师,正是通过以班主任为主导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学会交往,学会生活,从而增强了适应学习、适应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而做到这一点,班主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五)班主任是整个健康教育体系的协调者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除了完成自己的学科教学任务外,还要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做好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工作;配合任课教师搞好全班教学,注意整体优势与个别差异;配合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做好个别心理障碍较严重学生的辅导工作;配合家长做好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可以说班主任处于健康教育体系的枢纽地位,他们整合了各种有利因素,使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达到最优化。

(六)班主任对小学生全方位的影响

班主任不仅在学习障碍方面给予小学生诸多帮助,在其他方面也时时处处进行着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包括自我意识心理指导,人际交往心理指导,情绪情感心理指导。自我意识的心理指导亦就是班主任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要正确对待,要继续发扬,增强自信;发现缺点,也要正确对待,要及时克服,通过不断弥补进行自我完善。所谓人际关系指导,就是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学会交际交往,要告诉学生,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时刻与他人发生着联系。小学生普遍向往与人交际,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小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尚不能掌握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方法,因此在与人相处中往往产生自卑、冷漠、猜疑、妒忌等等不健康的心理动态,对此班主任有必要进行及时的指导。而情绪情感的指导就是指班主任要采取各种手段让学生具有积极的情绪情感,具有永葆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以提高行为效率,促进心身健康发展。

四、结论与诉求

我们必须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起点和基石。心理健康教育的宏伟工程,离不开班主任的特殊作用,离不开班主任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但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非班主任以己之功所能奏效,要有学校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要有规范的制度作为保障,只有这样,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才会有实在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2[2]引自,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教育科学研究,2001(7)

3[3]李晓晨,南宁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广西教育,2001(4)

4[4]引自:周淑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文教资料,2005(3)

5[5]李玲,城乡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10(1)

6[6]郭秀伟,周丽英,2005年聊城城乡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预防医学论坛,

2007(2)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篇3

关键词:班主任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优势;主要途径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面临的竞争和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高中生来说,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学校的压力、朋友的压力,还有自己对成功的渴望凝聚在一起,使学生不堪重负,心理健康受到极大挑战。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显得刻不容缓。解决高中生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己共同努力,班主任老师更是任重而道远。

一、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一天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而在学校绝大部分的教学和教育工作是在班级中进行的,班主任跟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在组织班级工作、与学生家长进行家校沟通、了解学生心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1.班主任发现得更及时

班主任与其他老师相比和学生相处的机会更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性格特征、人际关系、家庭背景及学生的以前的学习基础等情况,了解得更全面、更具体、更深入,对学生的情绪、心理、学习的变化发现得更及时。

2.班主任工作更有系统性

班主任工作具有连续性。一般来说,高中班主任带班都是延续整个高中阶段。这就为班主任对学生系统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条件。班主任可以对学生进行全程的系统跟踪与教育,发现问题能给予及时心理辅导。而专职心理教师由于学校人力、精力、课程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关注是间断性的、不系统的。

3.班主任的处理针对性更强

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比较多,比如,早读、班会课、自习课、午休时间、晚自习等。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可以把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及时掌握班级出现的新情况,了解学生思想新动向。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机会更多、了解更深入,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家庭概况以及其心路发展历程更了解。更容易与学生建立起比较亲密的情感,学生也更愿意向自己的班主任老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班主任可以利用个别谈话、处理偶发事件、班会课时间、对班干部的询问等机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降低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的几率。

4.班主任更有权威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的威信直接影响心理辅导的效果。对学生来说,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对学生影响最大、最有权威的就是班主任。古人说:“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对班主任的依赖感和信任感会使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效。

二、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中学阶段是人在生理上变化最大的一个阶段,生理上的突变带来了心理变化,中学生萌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以及对异性的特殊情感。这个阶段人们思维最活跃,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参与等方面,遇到很多的问题,都会对其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家长、班主任都需要在这个特殊时期采取针对这一人群给予更多的关注并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细心关注每个学生

班主任要细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不可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班主任关心学生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比如,可以找学生个别谈话。与学生面对面的交谈能更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问题的解决更加有针对性。这要求班主任工作要长期、深入、细致。平时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这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2.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班主任对中学生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心理健康常识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学生可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自己分析在思想和生活上遇到的困惑,做到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有助于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自我化解的遇到的一些矛盾,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如早恋问题,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提前给学生布置下去,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调查、讨论解答心中疑惑。当然这需要在班主任进行引导下进行。

3.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不只是讲知识,而是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多元化,找准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的切入点。对学生来讲,课堂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是他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上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很重要。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东西,把学科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有很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机。比如,课间休息、活动课、自习课、放学后等,都是班主任可以利用的时间。班主任和学生的交流可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内进行,这样学生会放下紧张的情绪,拉近与老师的距离感。班主任一个微笑、一声赞美、一声肯定都会让学生感受到鼓励,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赖感,会让学生真情流露,对于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大有好处。

5.重视处理偶发事件

在生活当中,有些学生有时会遭遇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生病、家庭变故、或其他的意外事件等,学生的心理往往比较脆弱敏感,此时就特别需要班主任的关心和安慰。班主任老师关怀和体贴会对学生走出阴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一生。所以,班主任要重视偶发事件,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尽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但是,作为一名称职班主任,要树立科学学生发展观,将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实现学习进步、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正荣,陈家麟.从师源性心理障碍看教师心理健康[J].教师之友,2005(8):44-46.

[2]陈映兰.班主任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篇4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前言

社会竞争和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学生是无法全面发展的。初中班主任需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有效解决初中生的心理压力问题。

二、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一)生活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生活环境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十分宠溺孩子。这样一来,更容易让孩子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里,导致孩子恃宠而骄,甚至不能独立生活,对家长的依赖性太大,导致心理素质比较低。除此之外,家长和学校过分看重成绩分数,把重点都放在了孩子的学习上,而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二)学习

目前中国大环境就是应试教育,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则缺乏应有的重视。初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大,学科多,竞争激烈,不少家长还会为学生报名参加一些辅导班,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十分繁重。这样一来,学习的压力会对学生的情绪以及心理状况产生不良影响,势必会导致学生心理的不健康发展,也会因此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三)心理

初中生正处在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初中生的心理容易发生很大变化,青春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自己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情绪,导致在人际交往上出现一些问题。

(四)态度

对于初中生来说,态度方面主要指的是学习态度。在初中阶段,学生都会有升学压力以及考试压力,老师和家长过于重视成绩,给学生造成不小的压力。对于这种学习压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态度,有的态度端正,积极向上,可以及时通过合理的方式来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从而可以正确看待学习,在学习上不急不躁,稳步前进;但有的同学因为不能端正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进一步加大了自己的心理压力,导致成绩不断下降,成绩的下降反过来又影响自己的心理,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学生的心理不能健康发展。

三、初中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初中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初中生心理正处于趋向成熟阶段,容易冲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初中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据出现问题的原因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笔者就自己的实际工作,对于如何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以下几条策略:

(一)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前,需要先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只有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好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班主任首先需要自己进行理论学习,自己要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可以通过自己的例子来教育学生。另外,还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以及心理动态,提早发现问题,提早解决。在学生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班主任不要急于下结论,要耐心地对学生进行疏导,不能急于求成,必须要慢慢循循善诱进行开导,从而解决心理问题。

(二)积极组织开展班团活动

班团活动通常是学生可以真正掌握主动权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帮助。学生可以在班团活动中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排解自己的内心压力。同时,班团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班主任可以在活动中与学生进行平等地交流,学生也容易打开心扉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因此,班团活动既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又可以让学生放松自己、缓解压力,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

(三)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也是一个让学生正视自己心理压力、正确了解心理健康的好方式。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摆正自己的态度,不能以传统的观点来看待学生,认为教师比学生高一级。班主任应该认识到自己与学生地位的平等性,在教学中,要尊重、平等对待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交流,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可以顺利开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体现出班主任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也可以让学生正面对待心理健康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释放自己的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与家庭的沟通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最为重要的两个环境。要想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笔者建议,初中班主任要在平时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把问题扼杀于摇篮之中。

四、结语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班主任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班主任一方面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一方面需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抓住课堂教育机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以此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篇5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笔者深感中小学校专业心理教师的匮乏,如何发动和培养广大班主任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是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和急迫任务之一。对此,笔者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探究和实践。

一、中小学班主任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兴起,唤起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自身心理问题的关注,他们渴望有更多的教师来关心其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几个专职或兼职的心理教师已无法满足一所学校上千名学生的需求。而班主任的参加,便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走出师资匮乏的困境。

另一方面,则是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需要。面对社会的变化,学生的思想、心理的变化以及现代教育要求的变化,不少班主任在工作中感到困惑和迷茫。而我在中学从事6年班主任和年级长期间也深刻体会到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二、中小学班主任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班主任在班级中接触学生的机会,要比别的教师多得多,条件也更优越,班主任更能准确地了解每位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交友情况、家庭状况及其他问题。因此,在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的情况下,最适宜、也最能够把这一项工作开展好的角色,就是班主任。

首先,班主任几乎天天与学生朝夕相处,最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在班级集体活动中容易表现出真正的“自我”,因此,班主任只要注意对学生学习、交往、劳动等活动的观察,一般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容易发现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之其他学科教师而言,学生也相对更信任班主任,愿意把心里话向他们倾诉,也非常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关心、帮助和指导,这也为班主任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次,班主任进行的日常管理工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时空保证。班主任进行的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他们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媒介。只要班主任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技巧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就能使每一项学生辅导工作成为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最后,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和家长之间经常联系,也为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力量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班主任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不仅对学生及家长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且在科任老师中也有较大的发言权。因此,在创建良好人际环境及各种教育因素的整合、协调方面,相对于其他科任老师来说,班主任能起更大作用。

三、中小学班主任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要点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认识、掌握周围环境,同环境保持适应;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应付危机,摆脱困难,并增强面对困境与压力的能力和勇气;使学生能减少特殊症状、改善行为、化解负向的或冲突的思想与情感;指导学生合理地作选择、作决策、制订行动计划;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寻求生活意义,认清自己内在的潜力与资源,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使其能过健康、有意义、自我满足的生活。

四、中小学班主任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是建立在与学生良好关系的基础上,班主任要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前提。那么如何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呢?如何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其基本原则有三:

1.态度积极原则

态度积极原则要求班主任多从正面、积极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错误与问题,不因班里那些“调皮学生”一时的不良行为而不理睬他们,将他们弃之不顾,而是尽量从他们身上寻找那些值得肯定与鼓励的方面,并以此为突破点来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建立自信心。所以,态度积极也是信任与接纳的基础,可使人感到安全、温暖与自强自信。

2.尊重、耐心原则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耐心原则要求班主任对学生的行为转变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不因一时一刻的挫折与反复而丧失对该生的信心。同时,耐心原则还体现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应当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遇到的困难。

3.真诚理解原则

它要求班主任放下其主观的态度,设身处地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体验,以深刻了解其行为动机。从心理学专业角度讲,这种真诚理解是同感、尊重与真诚的直接体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自己的缺点、错误,班主任要敢于承认,这种勇敢者的真诚是班主任充分自信的体现,也不会因此而降低自己的威信。如果班主任是真实、诚恳、可靠、守信的,学生就乐于跟他说心里话,就会更加尊敬他。因此,班主任要能深入了解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不但要善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理性的分析,而且还要感同身受地理解学生内心的痛苦与困惑。教师理解学生,不是纵容他们的问题和错误,而是有了同感的基础后,我们的教育才能将心比心,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对学生共情的理解,学生才会打开心灵的窗户,与教师坦诚交流。

五、班主任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笔者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桂林实验中学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于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开展班级主题班会,解决学生普遍性和发展性的问题;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采用个别辅导法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共同商量、制定并执行行为矫正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7年,笔者所带班级被桂林市教育局评为“桂林市先进班集体”,2008年6月的桂林市中考,笔者所带的班级,44人全部参加中考,两名学生取得了“6a”(当年全市仅44人)的好成绩,近10名学生考取了“一等”成绩。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笔者再次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于年级的管理工作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井然有序,学生乐观开朗,积极上进。

此外,2008年7月,2009年7月,2010年7月,2011年7月,桂林市教育局连续四年组织全市中小学班主任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目前他们都是桂林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到了较好的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由此可见,班主任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是切实有效的,值得广大班主任借鉴和学习。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篇6

关键词:班主任;渗透;心理健康;学会放弃

班主任的首要工作任务是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健康的学生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可以积极地面对,然而一些心理不太健康的学生遇到一些小挫折就会对生活失去希望。所以班主任应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学生有良好的心态是做事成功的基础,班主任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班主任应该教会学生平静地面对一切问题

班主任应该教会学生平静地面对一切问题,遇事不能毛手毛脚,应该平静地对待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跌入人生底谷的时候,班主任应该教会学生遇事坚强勇敢,而且要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坚强是绝对需要的,但是快乐,在这种情形下,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教师应该从心理上给予学生安慰,让学生渐渐学会快乐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在生活和学习中平静地看待一些事是不容易的,平静地处理该处理的事情更加不容易,班主任教育学生应该拥有足够的耐心,因为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是比较困难的。班主任为消除教学的乏味性,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心理小故事。例如老鼠掉进了半满的米缸,意外让它喜不自禁。确定没有危险后,它便开始了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很快,米缸就要见底了,可它终究还是摆脱不了大米的诱惑,继续留在缸里。最后,米吃完了,它才发现,跳出去只是梦想,一切都无能为力了。这个心理小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看似平坦,其实到处都是危机。我们要有平静的心态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意外事件,一些时候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便无法挽回,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平静地面对,正确地选择。班主任只有教会了学生平静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才能使学生达到一定的心理健康境界,这才是班主任和学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二、遇事学会选择、学会沉默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被人误解,我们有时候不想争辩,所以选择沉默。本来就不需要所有的人都会了解自己,因此也没必要对全世界解释。遇事偶尔学会沉默做真实的自己有时候也是一件乐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决定着学生的处事态度,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学生遇事偶尔学会沉默,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得了绝症的患者,患者的家属都选择善意的谎言不告诉患者本人。如果亲朋邻里去探望,正确的做法就是学会选择、学会沉默,不告诉患者真实病情。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因为患者的心理状态是不好的,如果这时候我们再雪上加霜,这是不道德的做法。遇事w会选择、学会沉默才能做最好的自己,这句话不是空话,而是值得赞扬的真实感言。学生在生活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难免会摩擦出一些火花,有时候学生学会沉默是一种智慧。假设双方都处于不依不饶的状态,那么打起来是在所难免的。假如有一方学会选择、学会沉默,那么一个巴掌拍不响,战火肯定会被熄灭。可见,学生在生活中学会选择、学会沉默是多么的重要。

三、班主任应教会学生学会放弃

人生就是有舍有得,班主任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放弃,对于一些无法挽回的事情,班主任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放弃。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一个老人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个举动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注定无法挽回的痛苦,不如早点放弃。班主任应该将这种心理态度渗透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更多的启迪。对于一些事情,我们根本遥不可及,那么我们就要学会放弃。班主任应该教育学生有舍有得,让学生平衡心态,学会放弃。强者就是能够适时放弃一些愚蠢的想法,不能执迷不悟,不考虑事情的后果,这是不理智的处事方法。我们应该学会放弃,学会给自己一个机会,学会给自己一个成长的锻炼。

在生活和学习中需要我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所以班主任应该教会学生一些正确的处事方式,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我们不用思虑过多,我们只需要有健康的心理就足够了。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不用将人生变得太复杂,我们应该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单纯地活在当下,单纯地把自己的人生当成梦境去执行,我们应该做好现在的梦。班主任的工作任务繁重,但是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应该教会学生平静乐观地对待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教会学生遇事学会选择、学会沉默,教会学生适时学会放弃,做学习的智者,做生活的能者,让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篇7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231-01

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是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交替并存的时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时期。班主任作为和学生接触最多,了解最多的老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扮演着一个关键性的角色。随着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普遍,很多老师已经意识到中学生最重要的不仅是进行学科文化教育,还有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学生思想不端正所以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其实大多是由心理问题所引起的,所以想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前提也是需要学生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

1.初中时期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

1.1无法适应学校的环境。学生无法适应学校的环境是初中时期的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许多学生由于难以适应学校的氛围,从而会导致学生厌恶学习,你会发现那些以前本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由于难以适应环境而开始成绩下降或厌学。主要表现在在心情、动作两个方面:

1.1.1心情方面。沉默寡言,不爱与同学交流、情绪焦躁不安、厌倦上学、自卑等是常见的表现,具体可以表现为不爱学习,不想去学校,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不活跃,时常闷闷不乐,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导致成绩下降,学生虽然也想把学习搞上去,但由于太过烦闷而无所适从;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对上课学习有恐惧反应。

1.1.2行为方面。学生不能适应学校环境,可能在行为上有所改变,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个人能力低下、交流障碍及品行紊乱三个方面。能力低下是指以前的时候德智体美劳各个的方面都表现很好,适应不良之后学习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进而产生学习了心理障礙,上课无法集中精神去听讲和学习,记忆力下降,记不住老师讲得知识点,从而课堂效率低下,只要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题目就想要放弃。随着时间的发展,就容易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困扰;交流障碍是指与同学交流会越来越少,对学习和生活逐渐失去了兴趣,不想参与班级和学校组织的任何活动,不愿意在班上或者人多的地方发言,抗拒交流,在上户外课时也难以和同学们一起愉快的玩耍,只会待在一旁默默看着,从来不愿参与。发展到最后会出现品行上问题,品行紊乱是指所做的事与年龄不相符,违法一些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旷课、打架斗殴、不爱说实话、偷盗、抽烟、喝酒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

1.2抑郁型。抑郁是一种以持续不断的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的心理问题,常伴有焦虑不安、时常悲伤、心情压抑和心理苦闷。有这类心理问题的同学虽然适应学校生活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障碍,但长期保持这种心理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具体表现为: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丧失,感觉很孤独,不想与身边的人交流,常常一个人待着,这类同学对生活的兴趣明显下降,不仅对学校学习不感兴趣、做什么事都缺乏自信心,觉得别人那么优秀,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长此以往,心理障碍越来越重。

2.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相互尊重互相关爱的人际关系。完善个性,健全人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教师通过心理素质教育活动,自主地、有意识地、有倾向性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全和健康发展,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培养他们正常的智能,养成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人际关系和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

3.班主任进行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1举办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围绕一定主题举行的全班同学都参与的集体活动,通过老师指导,学生集体参与举办,靠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如此也提高了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班主任针对该年龄段学生心理的特点,兼顾大多学生心理发展中普遍存在或易于出现的问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进行讲解。

3.2咨询辅导。心理咨询和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心理辅导的过程包括心理咨询。班主任应该针对个别特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生活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某些障碍。例如,某些学生比较内向自卑,不愿和其它同学交流,这样的学生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典型的抑郁症。此时班主任应该单独找学生交流沟通,加以引导,使其能够打开自己内心的那扇门,和班上同学们融为一体。

4.结束语

总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和实践性极强的教育工作。它既是中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不同于学校的常规教育活动。班主任既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又需要帮助指导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多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助于指导中学生健全的心理培养。

参考文献: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篇8

一、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家庭结构越来越不稳定,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等各种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从各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管窥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1)自卑抑郁。自卑抑郁心理也是高中阶段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其具体表现为:内向不善沟通,情绪易波动,遇事悲观,凡事过于消极,心理承受能力低等等。在高中生中,自卑抑郁心理比较普遍,有的学生调节的好,慢慢地会消除其影响,而有少数学生深陷其中,不仅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而且在特定的条件下甚至会酿成离家出走、自杀的后果,甚至走向犯罪,危害社会。(2)焦虑易怒。各种考试前后,学生因负担重,期望过高容易出现这种心理问题。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心也越来越强,他们想通过成绩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所以在考试这段期间内,他们更容易表现出焦虑来。由于缺乏认识,压力较大,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喜怒无常,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3)狭隘心理。中学生因为年龄小、阅历浅,与社会接触机会较少,容易出现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心理狭隘的同学,容易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强,结果使自己的交际圈子越来越窄。交际范围的缩小,必然会带来寂寞和孤独。由于缺乏友谊与欢乐,就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厌恶、鄙视或戒备心理。长此以往,他们身上会表现出无事生非、自负、孤僻、猜疑等不良的特征,行为更加偏激,心理疾病就产生了。

二、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优势分析

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没有梦想的能力,不懂得保护自己,无法与别人共享,那么,即使这个孩子成绩再优秀,又能怎么样?我们应该明白,决定学生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修养,关键在于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班主任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得力助手,是落实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执行者,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直接承担者,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应该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说,班级是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班主任工作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优势,主要表现在:(一)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其他任课老师相比,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机会更多,更容易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个性、人际、家庭情况及学生的过去等情况,更容易及时发现学生的内心变化和不良心理倾向。(二)较强的针对性。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机会更多,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便于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在心理健康的内容、方法、对象、时间和空间等选择上更具有针对性与灵活性。(三)防治的连续性。高中班主任带班一般从高一到高三,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各阶段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连续地心理辅导。

三、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全面了解学生

要做好班级工作,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全面了解学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就要求班主任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他们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这需要班主任对学生的家庭环境、交友情况,成长过程等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还要善于和学生沟通,与学生广泛地接触,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会对班主任消除不信任甚至恐惧的感觉,使学生无所顾虑地倾吐真实的情感、思想。这样才能掌握学生真实所想,在进行心理施教时就更有针对性和成效了。

2.针对高中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班干部竞聘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和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要帮助学生接受现实,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顺或者不幸;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宽容;第三方面,要培养学生直面挫败的勇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是脆弱的,教他敢于承担,勇于正视失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并且适时表扬学生,有助于帮助他建立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梦想,有梦想才会有动力,并经常帮助他向梦想迈进,对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应给与更大空间;对那些和他人难以处理同学间关系的学生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沟通技巧,尊重他人,善于倾听,懂得合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主动与人交往,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欣赏自己。

3.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在注重对学生进行集体心理辅导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单独心理辅导。班主任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心理,让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4.定期家访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篇9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生管理;日常性

【中图分类号】G631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越来越感觉到,中学的班主任工作是一年比一年难做,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一个孩子的意义远大于关注他的成绩。

一、学生心理现状及特点

我们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的地方,进入中学以后,大部分好的生源已经被一些市里的学校选拔走了,剩下的大多数学生在成绩上处于中下等水平,他们由于成绩较差,受到了来自学校,家庭,甚至是同学的歧视,心理上更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产生了行为上诸多的偏差,这就导致了班主任工作难做,做好工作就更难。

其次,中学生所处的特殊人生阶段也是导致班主任工作难做的原因之一,中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第二反抗期,由于自我意识的飞跃发展,,使他们进入心理断乳期。在心理上要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要以独立的人格出现。因为发展的不协调,他们的心理能力明显滞后于自我意识,从而呈现了难以应付的危机感。这使得他们常常处于莫名其妙的不安和烦躁之中,常常会因为一些小的事情与别人发生矛盾并导致大动干戈。

班主任工作难做,而且是越来越难做,这还与社会环境影响有一定的关系。社会的发展使教育的环境日趋复杂,对学生的冲击力也很大,信息时代传播媒介的发达,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不乏那些渲染暴力,色情的内容,对学生产生了及其有害的影响。此外传统的家庭也变得脆弱,父母离异的现象攀升,再加上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教育失当。上述因素综合影响下,加大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难度。近几年来班里来自单亲和再组合的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大多数在行为习惯和心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仅是依靠简单的说教实在是难以奏效,学生们根本不爱听那些大道理,甚至觉得老师太老土,打心眼里看不起老师的教育管理,即使他们嘴上不抵触,心里却不接受,更甭提能对他们产生什么效果。

二、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面对以上种种情况,我有时候会觉得束手无策,也确实苦恼,去年暑假,我自费报名参加了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班,为的是提高个人心理素养,使自己在人格上进一步完善,也渴望在那里能收获一些东西可以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有所启发。半年的学习,使我学到了一些较为专业的心理学的常识,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征有了一些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技能,对我的工作也大有裨益。心理咨询的原则是要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这些都适宜于班主任工作过程,尤其是共情原则,对我们的工作意义重大。在咨询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共情,容易使咨询过程出现障碍,在班主任工作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深入对方去体会他的体验,情感,,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理解接纳,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受到阻抗,这就会使我们的工作陷入僵局。在心理咨询技能中有一项参与性技术,其中的技能要点中提到了倾听,指出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倾听既可以表达对求助者的尊重,同时也能使对方在比较宽松和信任的氛围下诉说自己的烦恼。作为一个班主任同样要学会倾听,不仅用耳朵,也要用心,并且在倾听的过程中也要象心理咨询师那样不能急于下结论,不能轻视孩子的问题,要给孩子发言,辩解的机会,这样才能在处理问题时最大程度减小学生的抵触情绪,利于我们处理班中事务。另外一些专业技能比如阳性强化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对我们解决学生问题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来讲班主任要在工作实践中做到如下方面:

1.加强自身心理健康修养

教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尤其是作为班主任,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开朗、乐观、宽容等情绪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极大。班主任心理健康,耳濡目染下可以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拥有平和的心态……相反,班主任心理不健康,学生稍微犯点错误,就有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方式骂学生,甚至变相体罚学生。鉴于此,作为一名合格班主任,必须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修养。首先,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解除或缓解各种心理压力,不要再把学生的分数作为自己人生的唯一追求目标;其次,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博爱情怀,时刻提醒自己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再次,学习先进的教育艺术,掌握先进的适合当代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最后,学会把办公室当作“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驿站”,让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得到及时纠正。

2.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心理学表明,环境氛围可以强化或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环境对人成长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好的集体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一个集体的风气如何,对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的成员有着极重要的影响。作为班主任教师要不时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营造一种催人向上的氛围。让学生们感受到集体的美好,从而激发出爱集体、爱学风、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把爱渗透到教育中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青少年时期,是学生的“过渡时期”,这时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正处于发展阶段,但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思维上会存在较多片面性和主观性,行为不易预测,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时,教师的及时关爱和正确引导,会使他们明确什么是人生目标,懂得什么是人生价值,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作为班主任,心中必须充满爱,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起居、家庭背景,这样才能兴趣盎然地去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心甘情愿地去做那些有益学生的各种繁杂琐碎工作,才能满腔热情地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爱和心,才不会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路,才能坚定向前走的决心。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篇10

关键词:倾听;欣赏;暗示;共情;放弃

初中阶段,既是学生性格的形成时期又是教育的关键时期,其

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动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学生中患忧郁症、焦虑症的人数越来越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下面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点初中班主任应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是对别人最好的尊敬。倾听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尊敬,也是对别人的一种赞美。所以,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应当学会认真倾听学生的述说。当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了学习、交往障碍时;当他人对自己产生误解时,迫切需要向他人述说,而最好的听众就应当是班主任。

二、学会欣赏

每一个生命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绽放出艳丽的色彩,如果班主任经常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放大,

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那么,生命之花就会开放得更加璀璨。

三、学会暗示

现在的中小学生对于正面的道德“说教”有明显的抵触情绪,逆反心理比较强,如果班主任把一些道德“说教”由“明示”转变为“暗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学会共情

共情就是设身处地地领悟他人所思所感所为,能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能理解、关心他人。如果我们具有一定的共情能力,就会“感同身受”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又不忘自己作为教师的身份。具有共情能力的教师会让学生体会尊重别人和做人的尊严,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感情宣泄和释放紧张与压力的机会。

五、学会放弃

享受教育意味着一个处在自然自发状态的人,逐渐成为一个在教育上达到自由自觉的人,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教育者要学会适当地放弃。当学生因异往过密而焦虑时,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发展而放弃说教;当学生为了自尊而说谎时,班主任要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而放弃对其进行诚信教育……这样的教育会因选择而艳丽,会因放弃而精彩。

总之,若想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配合一定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学校专门的心理咨询措施,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工作是必要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