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8:24

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建制;学习;互助;研究;反思;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99-02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育的成败,而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途径就是校本教研。肃宁县第二实验小学在“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一、建全机构,完善管理

为了增强校本教研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学校首先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完善了以校委会为中心,教导处和教研组长为指导,以教师为主体的校本教研组织网络。为保障教研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各项教研制度。学期初学校各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学期末写出本学期详实的教研总结。把校本教研纳入教师年终考核,要求教师做到五勤:勤学习、勤思考、勤研究、勤实践、勤动笔。整个过程中,领导成员经常深入教研组指导并参与教研活动,大家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总结,使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强化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向书本学习。学校建成了教师阅览室,每年为教师订阅大量教育理论书籍和教育教学期刊及教育教学录相光盘,为每个办公室订阅《教师报》、《中国教育报》、《河北教育报》,供教师自由阅读。并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卓有成效的读书活动。如:好书推荐活动,导读式学习——“同读一本书”活动,读书沙龙活动。通过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读书成为了教师们一种好习惯。

2.走出去学习。学校每年都要带领教师外出学习,沧州市内曾多次到青县实小,河间一小,沧县兴济镇小学,沧州市育红小学,新华小学参观学习。辽宁的盘锦,山东的烟台、龙口、德州实验小学,河南濮阳的子路小学,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三河市,都留下了他们学习的足迹。外出学习,使教师们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找到了差距,提高了认识。

3.专家引领。河北教育厅的韩清林厅长,全国Jip实验指导专家闫玉龙教授,市教育局沈局长,都曾来学校指导教科研工作,给教师们带来了新思想、新理念。县文教局的局长、教研室的业务主任及各学科教研员多次到我校深入课堂听课,并亲自参与教师教研活动,与教师平等交流,为学校教研指明方向。

三、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坚持开展同伴互助式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发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学校把全校教师分成五个大教研组,以教研组教研为主体,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从备、说、讲、评四个环节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1.单元集体备课。为了整体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每个教研组规定时间地点,由教研组长负责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个人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同头几位教师分单元集中备课。目的是以强代弱,整体把握教材,找准重难点,确立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及基本的教学方法。每课确定中心发言人,其他教师补充、质疑、争论,最后形成一致意见。在此基础上,每位教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备出自己的特色。

2.互相听评课。每周每个教研组推出一节公开课,本组教师全员听课并当天及时集体评课,其它教师自由选择听课。我们要求授课教师认真备课,争取为教师们提供有研讨价值的课例。听课教师要提前熟悉教材,认真听课并写好听课记录。一分为二的对课例作出点评。互相听评课活动真正实现了互助交流,合作提高。

3.滚动式课例研究。——由“会诊课”到“研讨课”到“精品课”。在集体互相听评课基础上,学校又进行了滚动式课例研究活动,授课教师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教案并进行复备,同时写出课后反思,在其他班再试再上,同组再评再上,直到满意为止。

4.开展一帮一,师带徒活动。随着校本教研的开展,学校形成了互助互学的氛围,在学校引领下,一些水平稍差的教师主动请优秀教师帮扶指导。一批骨干教师也主动指导年轻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师带徒、一帮一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同时培养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为教师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1.开好四种课:①研讨课。对听课过程中有研究探讨价值的新课型,全校集中听课,研讨交流,为教师提供新思路、新教法,同时纠正典型问题。②观摩课,对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较成熟的课全校观摩,集中点评,为教师指明课改方向。③自录课,每学期为重点提高的青年教师进行课堂录相,先自己对照反思,然后教研组集体评课指导。④评优课。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创新杯”会课大赛,每位教师拿出自己最得意,最能代表自己教改成果的一节课,学校组成评委会集中评选。对研讨课、观摩课及会课大赛优秀课教师全校表彰。

2.进行四种比赛。每学期举行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优秀课件制作评比,优秀教改论文评比,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师在交流和展示中得到提高。

五、强化反思,完善自我

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学校引导教师积极反思,反思每个教育教学过程,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高。①课后反思——课课有小记。②教学过程反思——每周一教学随笔。③学生思想教育反思——每月一德育案例。④读书学习反思——天天写读书笔记。⑤教研反思——每次活动必写心得。⑥教改反思——每学期一教改论文。这些反思,将教师置于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实践者的位置,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从而不断超越自我,持续提升教育创新能力。

六、以教科研为先导,深化小课题研究

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现代语文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优良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还必须练好内功,具备决策、管理、处理信息和“教读导学”的能力。

一、学习教育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思为行之先”。要当好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落实这一教学指导思想,就必须以“教是为了不需教”为出发点,通过语文教学的“两个服务”,达到“不需教”的目的。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倡的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教学不是给学生敲门砖,而是给学生金钥匙。今天的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教给方法和培养习惯正是为了明天学生有能力面对缤纷的世界,获取知识,发挥潜能,创新实践。

语文教师要树立服务的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导要为主体服务,教法要为学法引路,要以学定教。为学生服务,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要唤醒学生的觉悟,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主人翁精神,扬起奋斗的风帆。

其次,传授知识、指导学法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方法体系,并懂得如何奋斗。

最后,注重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以意志品质为动力,习惯潜能为燃料,推动求知的飞船,飞向知识的蓝天。

二、锻炼宏观把握课标和微观处理教材及资料的能力

根据课程计划要求,从“宏观——微观——再宏观”思考语文教材的整体教学计划,辨析、筛选与教学配套的训练资料,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宏观决策能力。

首先,必须从宏观上思考全套教材的教学进度。那种忽视宏观决策,一二年级盲目追赶教学进度,毕业复习时重炒“夹生饭”的“赶课式”教学计划是很不科学的。科学的阶段教学进度应这样安排:一年级重衔接,学方法,养习惯,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进度教学;二年级练方法、长技能,固习惯,逐渐加速前进,可以超前学完第五册课本的一至两个单元;三年级重归纳,练能力,授完新课后留三五周总复习。

其次,考虑每一册的教学计划。从全册到单元甚至每一课,根据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安排系统科学的教学进度。对形形的资料要有鉴别力,鉴别的尺度就是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教学实际。要根据训练的“量”和“度”科学地选用。

三、培养立足学法指导的教读、导学能力

精心备课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备课要根据现行教材重能力、重学法的特点备出学法指导的内容。要以学法指导为主备出不同课型的特色:教读课是教师教与学生读的学法指导“示范课”,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课内自读课是教师指导扶持,学生实践学法的“试作课”,应当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课外自读课是教师宏观导向,学生巩固学法、迁移知识,形成能力的“自习课”,应当完全以学生为主自学;报纸杂志和其他读物的阅读是学法的“复习课”,应当培养学生有个性地阅读。通过以上四个层次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一般都能提高。

四、增强处理信息和指导作业评改的能力

作业、作文是学生迁移知识、训练能力的必要劳动。教师查、批改作业,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而今这种传统单向交流的反馈形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因而必须寻求更科学的反馈方式和渠道。鼓励学生自己检查、自己矫正,自我反馈;组织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辅查,交流反馈,以反馈的质取代量。

教学生自己评改益处不少。首先,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又可以通过评改的多向交流增加训练的机会。这样既可查漏补缺,又可巩固扩展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批改作文的技能,从而促进高层次评价鉴赏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其次,免除了教师的无效劳苦,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研究教改和自修充电。

依据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原理,组织学生评改要做到四落实:

1.思想落实。让学生真正明确这项活动的意义、目的和益处。要以教育家的勇气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明确自己改作业、改作文是当代教学改革的内容,是学法指导的落实。

2.方法落实。要交给学生评改的方法,示范便于操作的评改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熟练、提高。

3.组织落实。组建作文评改小组,制定规章和督促办法;通过激励和制度管理的“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推动自主评改作文活动不断推进。

4.反馈落实。要形成一套形式多样、快速有效的反馈形式。要让学生树立反馈的意识,将教师抽查和学生主动反馈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反馈质量,让教师能对评改进展的情况了如指掌,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评改活动健康发展。

五、提高教学管理和组织活动的能力

没有管理就没有质量,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教学管理上下工夫。课堂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是实践性、活动性很强的学科。组织语文活动的能力,是新形势、新课程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的课程把活动课正式列为语文教学的课程,这是语文教育发展和进步的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十分精确地概括了语文学习课内课外的关系。组织活动、指导活动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新能力。

在“大语文教育”时代,要当好一个语文教师的确很难,因为时代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当你阅尽人间春色,从科学理论的高度探索到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时,就从语文教学的必然王国迈进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当你“横挑竖拣都是法,得心应手效率高”时,就能感到提高学生素质后的欣慰。只有教师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教师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现代语文教师一定要具备高素质、高能力,“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灌溉无言,花开有声。我们要共同努力,与时俱进,让现代语文教育春意盎然、春光无限。

参考文献:

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法;评价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突出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意义,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作品产生某些感受、理解、体验的“碰撞”,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情操的陶冶和对作品的感悟。由于学生阅读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也就存在差异,况且作品本身多元化,所以过去那种单一的或一成不变的教学思想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新的环境和要求。

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这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接受来自文本和学生的信息。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既接受教师和阅读文本发来的信息,又是信息输出者,向老师输出信息,而文本是教与学的中介。在思考、探究如何使课堂阅读教学既成为学生体验作品、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又显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新课标的教学指导,构建了一个教师指导参与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法。这种互动的阅读教学方式能使这三者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

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教和指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以获取知识,增强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

用图表简示如下:

从以上图表不难看出,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法将教和学有机分开又互相融合,将指导和参与有机分开又互相融合,注重学生内部交流和师生互相交流。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法将课堂变为老师和学生的“讲堂”和“学堂”,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地开发课堂阅读教学空间,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法将教授者和学习者变为发现者和创造者,给学生以个性化阅读和探究阅读的空间。新课程认为,阅读行为的实质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一种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的关系。教师在阅读中是介于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人,是引导者、点拨者、启发者、激励者。学生阅读“个性化”,决定了语文课本不仅仅是教本,更是读本,教师不仅仅是教教材,更是用教材。这就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必须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探究氛围。

(一)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及方法

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法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法的挑战和颠覆,它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诞生并赋予教学新的视野。其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

1、整体感知法。教师指导工作为:确定阅读内容及阅读时间,提供整体感知的参考方法。学生参与活动为:运用教师提供的方法或自己独特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章主旨。师生交流整体感知的方法。

2、理清思路法。教师指导工作为:提问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写的?提供理清思路的方法。学生参与活动为:运用教师提供的方法或自己独特的方法弄清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师生交流理清思路的方法。

3、概括要点法。教师指导工作为:确定概括内容(文章或语段),讲解概括要点的方法。学生参与活动为:学生运用方法概括文章或语段的内容要点。师生交流概括要点的方法。

4、筛选信息法。教师讲解筛选信息的基本方法,提出问题让学生训练。学生带着问题运用所学的方法或自己的方法阅读文章解决问题。师生交流筛选信息的方法。

5、揣摩语言法。教师提供文章、语段、句子、词语的揣摩方法,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生运用方法或自己的方法阅读相关内容解决问题。师生共同交流揣摩语言的方法。

6、探讨领会法。教师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供给学生探讨领会的方法,并安排一定的练习。学生运用方法或自己的方法阅读相关内容解决问题。师生交流该方法。

7、分析评价法。教师提供对文章思想内容、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分析评价的方法,并以具体的文章进行训练,要求要以正确的立场、观点评判文章,评价要有理有据,评价要尽量具体,要大处着眼,小处人手。学生根据提示参与阅读。师生交流分析评价法。

8、读书笔记法。此种方法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较佳方法。教师讲解读书笔记法的重要性,提供学习的方法,并提供文章和书籍训练。学生运用此法或自己的方法,参与到阅读之中。学生互评,师生交流方法。

9、撰写论文法。此法和读书笔记法都是以写促读的良好方法。教师介绍一般论文的写作方法,并以具体的文章来指导学生通过写论文来阅读文章。学生则反复深入的阅读文章并查阅一定的资料撰写论文。学生互评,师生交流看法观点。

用图表简示如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一种方法的学习情况,并且要注意方法与方法之间的联系。从每一种方法来看,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从这九种方法来看,又是一个更大的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作为一个学生,认真地听学生讲解。学生在教学时,老师可以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轮流讲解自己的方法、体验,并请其中讲解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授课。

由此可见,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法在动态的教学中注重保护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情感体验。而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以学生为本,做引导学生质疑解难的引导者与组织者。

指导参与阅读教学法充分显示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突出地展示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表明语文教学的评价并非只是单一地评教师的教,也并非只评学生的学,而是进行多向的师生互动评价,注重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二)如何进行教学评价

1、教师对学生和自己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评价作用。发展性评价强调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

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呈现和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分别给予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教师在课堂上的恰当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挖掘其内心潜在的动力,使其奋发向上,将内在的动力转化为外在的行动。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觉评价,并结合学生反馈的信息,把对自我判断和评价以及改进课堂教学的措施反馈给学生,身体力行,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的环境、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动机、教学内容、学生的互动过程、师生的行为等方面进行反思、总结。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学后记或教学心得,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使自己在教学上取得长足的进步,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2、学生对老师和自己的评价。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评价,是给学生提供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设条件。所以,当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人后,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评价,都可以畅所欲言,都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堂评价,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评价意见及时反馈,因势利导,有效地把课堂上不懂的问题逐一解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针对阅读课堂教学的特点来制作调查表格,通过收集相关的调查信息来获取学生的评价。教师结合学生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除了借助评价表来获取课堂教学信息,教师还可以在课后找学生进行个别交谈,获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评价。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他们掌握知识情况如何,在每人的心中都有一定的认识。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学会自己评价自己,使学生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促使学生向更完善、更完美的方向迈进。通过对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和反思,学生不仅知道自己的优势,也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有意识地改进不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阅读课堂的特点来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课堂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学生在上完一节课后,能主动地自我反思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投入等。完成这些评价的渠道可以是对形成性练习结果进行反思、总结学习心得等等。

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篇4

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我觉得可以从精心备课、巧设问题、指导学法、及时反思四方面,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精心备课,优化课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精心做好备课工作,才能攻下教学中的战略制高点,才能上出成功的课。

(一)研读教参、教材

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了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围绕本课主题,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序安排教学活动,并逐步设计教学方案。这是备课最核心的一个环节。

(三)备学生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课前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有效预设”、“有效准备”。我班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力较差,主动提问的动力不足,抓重点句子理解的能力差,因此我在这些方面会特意做好引导的准备。

二、巧设问题,注重效果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好方法。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一)提问要有计划性

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师思路明晰,也对学生思维起着潜在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适时、适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问题的提出,要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时,教师精心设计出或妙趣横生、或意境深远、或鲜活、或灵动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状态。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吸引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

(三)做到提问难易“适度”

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把大的、难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减小每次提问的难度,减小提问之间的坡度。要让学生感到所提出的问题既不是高不可攀,又不能唾手可得,有让学生跳一跳够苹果的难度,这样既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指导学法,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关注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作为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我们的职责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一)指导学生预习

首先,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步骤,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为学生设计预习方案,设计主要有三点内容:(1)你通过预习学会了什么?(2)你在预习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3)你有没有与课本不同的想法或你认为更好的想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高了。其次,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重点词句外,,还应鼓励学生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二)指导学生听课

听好课是学生获得新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课堂上听懂多少,当堂消化多少。听懂的多,消化的多,课后做起作业来时间用得少,心情也轻松,既可以腾出时间把各门功课学得更深更广,又有利于发展兴趣爱好,得到全面发展。相反,如果没听好课,课后做作业不但费时间,还会感到学习有压力,时间长了,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学怕学情绪,各方面也得不到发展。所以,我经常对学生进行听课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确听课目的,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加强记忆;引导学生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备复习。

(三)指导学生复习

古语曰:“温故而知新”。小学生不懂得如何复习,需要父母和老师的指导。那么作为老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复习呢?学过的知识会被遗忘,这是记忆的共同规律。申斯基说过,“应当用不断的复习来防止遗忘,而不要等到忘记以后再重新去记。”这就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到后来可间隔一定时间再复习,间隔时间随复习次数的变化越来越长。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效率就必将大大提高。

四、课后反思,不断创新

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篇5

【关键词】新课标师范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重新界定了英语教学的目标,而这一变革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于广大的基层教师能否达到新课标要求的素质,因为他们才是新思想的贯彻实施者,那么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承担起实施新课标的重担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纵观古今,教师的角色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改变。在中国,教师一直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创造力一直被忽视,尽管教育部多次强调要“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师资的要求,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教师的职前教育并没有把“教师发展”的概念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新课标所要求的好教师不仅仅富有经验,而且要善于系统的进行反思与研究,以便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因而在师范生的职前教育中,对其科研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高师英语专业师范生的科研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兴趣

说到做科研,不要说准教师的师范生,就连富有经验的一线教师也会望而却步,在他们看来,科研与教学互不相关,科研自有教育家们负责进行,而教师只管教学。mcDonald指出,在英语语言教育界,教师发展,研究型教师的概念已成为当前的一种国际潮流,强调在师资之前培养中要把科研方法当作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武装准教师。因此培养研究型教师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在校的师范生来说,要使其具备终身的科学研究能力,首先就要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与兴趣,使他们意识到科研能力对一名教师的重要性,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内在要求。科研与教学是相长的,不会做科研的教师只是一个教书匠,因为他不会对自己的教学反思,也就不能使之改进。在师范生有了进行研究的意识后,还应培养他们对科研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成功的重要方面。在师范生的培养阶段,指导教师应把科研方法的传授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授课之中,以便准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具备科研的能力,不会觉得做科研高不可攀,使他们逐渐对其产生兴趣。

二、使学生掌握做科研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把对准教师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理论传授过程之中

理论传授包括两部分:纯知识性传授与教学演示与观察。在理论传授过程之中,指导教师应时刻考虑如何培养准教师的反思能力。纯知识性传授,包括接受性知识与经验性知识。在这一阶段,指导教师课堂上除了讲授之外,还应以讨论、演讲等形式让准教师把这两类知识内化。在教学演示与观察阶段,指导教师不能让准教师机械的进行教学演示与观察。在教学演示与观察之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准教师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将要演示或观察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思路、想法与问题;在教学演示与观察的过程中,准教师应把自己的思路、想法与演示者相互对比并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思路;在教学演示与观察之后,指导教师应组织准教师们讨论自己的心得,使他们对理论性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2.把对准教师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尝试性教学实践之中

在掌握了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之后,指导教师应让准教师进行尝试性教学实践,因为只有理论没有经过实践的师范生毕业后在教学中是不可能即刻游刃有余的,因而尝试性教学实践便成为准教师们步入真正教学课堂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指导教师更应注重在尝试性教学实践这一模拟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在模拟授课之前,准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以及所学的理论知识列出自己详细的教案;在模拟授课课堂上,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在模拟授课之后,准教师应总结自己的授课经验,反思授课过程中成功与不足的原因以便为下一次更好的授课做准备。

3.把对准教师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专门科研方法讲授与指导的过程之中

既然新课标下要培养高师英语专业师范生的科研能力,那么向准教师讲授英语教学的科研方法也就必不可少了。在专门科研方法讲授与指导的过程之中,指导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准教师的反思能力,课堂上除了讲授、还可以以讨论的方式让准教师们深刻理解科研方法,如日志、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等教学研究工具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

三、通过见习、撰写论文培养学生做科研的实践能力,初步体验研究过程

教学实习是师范生走向岗位之前必不可少的一步,尽管准教师有过见习与观察,有过模拟课堂教学操练,但实习才能给他们提供真实的课堂背景。通过实习,准教师才能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初步获得从事英语课堂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实习阶段,指导教师的作用仍至关重要。实习前,指导教师应指导实习生选定自己的教学研究方向;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向选用恰当的研究工具,并帮助学生提前设计好相关的问题、工具等。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应监督实习生按照选用的方法收集好信息,并保证数据可靠、真实。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应把准教师在实习期间完成的研究任务与论文撰写联系起来。具体如下。

1.指导教师以讲座的形式向返校的准教师整体介绍论文撰写的意义、过程及方法。

2.指导教师要求准教师根据自己的选题查阅相关文献并提交论文提纲,列提纲时要考虑撰写论文时如何应用自己在实习期间收集的数据资料。

3.指导教师要求准教师根据自己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修订稿及定稿。

4.准教师对写好的论文进行答辩。

参考文献

[1]mcDonald,J.&S.mcDonald.ResearchmethodsforenglishLanguageteache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1997.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师(2004)1号文件,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12101.htm.

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途径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种遗憾促使教师不断的学习,不断对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进行再认识,做出理性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减少遗憾,完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这一过程正就是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教育思考使他(教师)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的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的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为实现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需要构建新的教师观、新的教材观、新的学生观、新的课堂观、新的教学观等。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适应新的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工作。做好教学反思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我们应从哪些途径来进行教学反思呢?

一、反思教学目标的整合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要求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方面实现三维目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维度上更是有所侧重。在教给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传承文明所需的相应的知识的基础上,反思语文教学是否做到课内课外结合,学科内外结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结合,反思语文教学是否溶入学生学前和课外学习经验、人生体验,是否关注生命成长、情感发展的特点与需求、未来发展的潜质与方向,注重反思教学对学生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的培养与熏陶,语文学习的态度方法的养成和运用,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的形成树立等方面的达成效果以及语文学习和语文实践过程中的人性养成,智力、能力、情感培养过程中的人格提升。

二、反思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充分的阐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的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是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的重要评判标准已经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共识。同样也应该是我们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通过自身情感的投入为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营造了一致积极民主的氛围。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时间,探究问题、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活跃性需要教师反思。作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学生能表达的,是否让其表达,语言表达的敏捷性、流畅性、准确性、优美性的程度如何,学生表达的欲望强烈程度如何亦需反思。

三、反思教学中问题设置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将启发式教学简单理解为问题教学,虽有一定的狭隘性,但“思起于疑”,疑问是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的思考,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创造。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教学教学内容转化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努力营造积极参与的氛围,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通过反思教学问题的设置来反思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反思教学中的问题是否是在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内容的基础上,从教材中、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出发挖掘的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的难度适中问题。在保证学生思维的连续和畅通,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产生认知冲突,从解答问题中领悟到获取新知识的“顶峰体验”,从而激励再认知的有恰当的坡度的梯度合理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引人入胜,引起悬念,富有新意、角度新颖,。更主要的是在教学中能否通过教师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从难点上质疑,从困惑处质疑,从关键处质疑,指导学生正问、反问、直问,潜意识地培养学生能问、敢问、会问的问题意识。

四、反思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增大信息量,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化解教学难点,,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使教师教得轻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随之而来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使用过滥、过乱,喧宾夺主,使教学远离文本,远离语文教学应有的语言文字的意象美,限制学生想象的空间,营造了热闹的课堂氛围而远离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反不如传统教学的“优势异化”。因此,认真反思多媒体的使用,方能使多媒体更有效的服务于教学。在反思课件制作的科学性和色彩、图文搭配,动静、声像结合,字体大小、颜色设置及其与背景的反差程度等形式方面的内容外,更主要的是反思课件对教学内容,教学情节设计的反映,对教学中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是否有帮助。语文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优美语言熏陶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多媒体的使用不可代替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体悟文本、教师创设的美妙意境,不可把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情感交流用多媒体替代为与机器之间冷冰冰的对话,从而影响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也要反思多媒体与板书之间的关系是否得当,不可用多媒体替代板书,忽视板书在展示教学意图,规范教师的讲授思维与内容,对知识重点作精要的总结,难点作必要注解。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激发学习语文兴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反思课堂教学中的评价

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课外阅读学生语文素养途径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可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丰富语文知识储备,同时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进而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断优化和完善学生语文学生氛围,构建课外课内教学的体系,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目标。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拓展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引入现代化技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入现代化技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上下五千年》课外阅读指导中,先利用旧知进行课前导入,提出: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一学期学习的朝代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语言过渡:就是这样的五千年,演绎出了多少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了多少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就有这些历史故事吗?你能回顾这些故事内容,给我们简单讲讲吗?进而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向学生介绍《上下五千年》的主要内容,并简单介绍作者,激l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读书方法进行归纳,提出:“你打算怎样读这本书中呢?”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所学的读书方法,并提出“序中自有华章在,劝君读书先读序”的读书建议,根据学生汇报的读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共同阅读,指导学生选做读书笔记,学生结合所做的读书笔记汇报读书所得。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在实际阅读活动中,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使学生学会精读文章集中表现思想情感的语句,培养学生自主鉴赏人物形象和赏析表达方式的能力,初步让学生领悟读书笔记的写法,进而实现本节课课外阅读指导的目的。

二、重视教学反思,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之外,还要重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在实际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得学生在反思中优化思维结构,以课外阅读为重要依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进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伊索寓言集》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学情,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制定本节课课外阅读指导目标,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二是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通过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首先,教师请同学介绍《伊索寓言集》和伊索其人,并讲伊索寓言故事,转化课堂教学角色,让学生参与到“教”中,激发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对于自己的书,学生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对于借来的书,要在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抽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言的语句,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并鼓励学生做到每天必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大体的、规定一个时间表,一般可在一个月左右完成,进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教学指导完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心得交流,并联系具体故事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获得怎样的思想启迪,做好学习反思,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营造阅读环境,搭建课外阅读交流平台

为了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教师要给予课外阅读教学充分的重视,并结合现有教学资源和教学渠道,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班级中设置阅读角,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课外阅读存放在阅读角,以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定期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完善学生课外阅读条件设施,改善图书馆环境,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阅读库,进而实现学生阅读环境的维护。从另一个角度上看,教师可以结合本班级学情,向学生进行读物推荐,借用名人评价、讲述创作故事、设悬念等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而发挥出课外阅读的价值,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篇8

二、工作目标

转变旧的教育模式,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大改革力度,注重改革的过程和经验的积累,及时组织本教研组的教师开展语文教研活动,提高语文教研组的整体水平。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真正落实改革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结合学科特点、学生特点进一步探索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实验课、阅读课等课型的授课模式,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真正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鼓励教师认真、大胆实验,推进大量读写的改革进程,并尝试进行其他方面的语文教改实验。

进一步贯彻大语文观念,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策划、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给学生一片蓝天,让他们自由地去飞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工作重点

(一)重视学习,提高理念

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我校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本学期,我们将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的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改革方式,推进课改

1、“在研讨中发展,在反思中成长。”这应该是语文教研的目标。重视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开展教研活动时,其他教师不分年段相应评课、讨论,让每位教师在不断的研讨切磋中共同成长。自我反思,即教师个体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响应“天天有反思,每月有反思”理念,有序地组织教师通过反思、研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自身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从而形成教师自身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特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同时课堂教学改革是每一个任课教师的课题,语文组要将作文教学与研究密切联系起来,要注意课题研究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要求教师要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交到教研组,以教研组的形式研讨问题、解决问题。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最基层的组织,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研究的主阵地。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将主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真正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统化。

3、充分利用好现代化设施。

本学期将要求每位教师力求现代教学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在多媒体教室中开展公开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服务教学,熟练地运用电教设备辅助于教学。同时教研组要逐步建立本学科备课资源库上传到学校网站,供同学科教师备课参考。

4、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开展各项竞赛活动。本学期,语文组将继续重视自读课文特别是名著导读,继续通过一系列竞赛活动,锻炼学生的竞赛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精心组织各项教研活动,促进教改。

1、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初中语文新课程备课,结合新课程理念,突出创新性、主题性和针对性。每次教研活动要做到“教研活动主题化,课题研究活动化”,形成一个系列。研讨活动采用上课、说课、互动交流,落实“三个整合”,即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要从重视“教”到关注“学”,倡导“导学练”三案统一。积极探索作业形式改革,推行课内限时作业。倡导个性化备课,要求各教研组根据各学科的特点,以实用为原则,统一备课的形式,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避免形式主义和无效劳动,使备课要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2、搭建骨干教师研修平台,引领成长。

做好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教师群体的业务素质。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科研带动作用,鼓励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改革创新,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引领全组教师专业发展。牢牢树立“精品”意识,精心组织、认真指导教师参加相关竞赛。对于优秀青年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上要严格要求他们,还要在课题研究、教学评价、专题讲座等方面给他们创造机会。在实践与研究中,给予他们最切近的指导,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篇9

一、做足课前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更是如此。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才能顺利展开。教师方面: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精心备课,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并及时检查监督。学生方面:认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找出重点句并做好批注。我在教学《落花生》这课前,自己先反复钻研教材,并做好勾画、批注。弄清了课文的重难点是父亲说的两处话及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议论之后受到的启发。课文教育学生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并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做精课堂

高效,顾名思义,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大。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指导得法,点拨到位,讲解精练、生动。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引导激励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课堂上师生定位清楚了,课堂的高效才有保障。做精课堂,要靠教师自身过硬的素质和智慧,还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我在教学《落花生》这一课时,重点部分议花生就引导学生多读,分角色读。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在读中反复体会,读后相互交流、汇报。请学生试着概括花生的品格时,教师做适时点拨。由议花生品格到谈做人,让学生懂得如何来做人,进而明白作者写本文的目的。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室应该是学生“生长”的沃土和“成长”的摇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课堂的天使。为不留下遗憾,做精课堂,以生为本,从现在做起吧。

三、做好反思

作文指导课教学反思篇10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一、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造坚实的基础

课前须精心准备的内容确实很多,比如为学生提供优良、平等的学习环境,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以及抓好三级备课等。本文仅从指导学生预习和备课两个方面作一浅谈。

1、指导学生预习预习不仅可以能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还可以开拓思路,提高学生听课、记笔记水平,由此可见预习环节的对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预习分为学期预习、周预习和日预习三种。整体预习就是在要求学生在开学前,利用寒假或者暑假时间通读下个学期的教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通读”并不是把书上的内容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而是指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能够疏通文意,找到某一具体内容的相关概念,原理以及运用,并作适当记录。然后尝试着去做本课后面的练习。周预习相对于学期预习来说要细致得多。这就要求学生在双休日不仅回顾和复习上一个星期所学的内容,同时还要针对下一星期要学的内容,通读一遍教材,如果遇到读不懂的地方,这是必须借助工具书,尝试着去解决疑难问题。

2、加强三级备课三级备课指主备课、精备课和细备课三次备课。主备课是指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这时要求备课或学科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并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精备课是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习题等环节)。精备课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力争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标;细备是指教师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各个环节的细节,设计的教学案要有利于班级的教学。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努力打造学习型课堂

课堂教学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势必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只有抓紧时间、合理利用时间、优化课堂时间安排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传统的课堂表现为老师课上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有的教师课上讲得太少,讲课内容太粗、欠透,课堂结构松散,至使学生吃夹生饭,久而久之造成松懈、涣散,课堂教学效率极低。

但是,在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节约课堂时间。所话说“言传身教”,如果老师喜欢迟到、早退或者上课拖堂,甚至还有旷课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认为老师对课堂时间不重视,这时学生可能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所以,要求我们要上课要守是,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等。只有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三、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探究最佳教学途径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自己作为“模特儿”,向学生介绍自己如何讲求学法,摸到窍门、取得成功的经历和体会,使学生感受学法的神效,激发起掌握新学法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引导学生顺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发问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四、精选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内容,强化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一般说来,练习的形式有两种: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课堂练习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的训练活动,它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领会、巩固、运用以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的选择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且基础、典型、新颖。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作业的布置的时候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杜绝“一刀切”的习惯。课外作业是是一个增效过程,它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和强化。所以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也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注意。和课堂作业一样,不能搞“一刀切”。同时还要加强对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防止部分学生的“偷懒”。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五、强化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学生全员高效参与课堂教学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生源素质不是太好,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投入进去,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不好,这样的课堂和高效课堂相差较远。所以,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全程、高效参与,必须有监督、管理以及约束的机制。

六、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水平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它包含“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两方面内容。

1、“教”的反思

“教”的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是教师对教学价值进行沉淀、过滤、剔除、保留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课后更应该要写好课后记、单元后记、学期总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