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的目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32:07

绿色化学的目的篇1

一、概述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近几年中获得了很大的提升,无论是实验的有效性还是教育性,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很多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在选择化学材料以及化学实验方式方面是有欠妥当的。实验绿色化在目前已经成为了明文规定,因此必须得到有效的落实。从实验本身来讲,其绿色化主要是从实验过程、实验条件等方面着手,减少对环境或者是周边情况的破坏,尽量不要造成污染,应实现绿色化的实验效果。根据以往的实验经验,制定了以下实验绿色化的标准:第一,化学实验反应当中,其原子利用率应达到100%。第二,化学实验体系当中,倘若存在需要放给环境的物质,应保证这些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坏。例如,在苏教版的教材中,规定化学实验当中,放出的气体必须是空气中固有的正常组分,例如氧气、二氧化碳等等。第三,倘若在化学实验中出现了污染的废弃物质,必须对其进行集中性的收集,同时在相应的处理或者是转化后,变成非污染物进行排放。由此可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绿色化已经不仅仅是“空口号”,而是必须落实到实际工作的要求。

二、实验绿色化的目标

从主观的角度来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绿色化,其目标不仅仅集中在不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一个方面,而是具有多重目标定义的。我国国土面积虽然辽阔,但土地沙化的情况日益严重,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也在增加,雾霾天气的频率不断增加,这些都是化学所造成的。为此,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绿色化,还应积极实现以下目标:第一,组织高中化学教师开展实验绿色化的研究,制定更多的实验绿色化方案,无论是从实验原理方面,还是从实验效果方面,都应逐步实现大规模的绿色化,这样才能形成实验教学的良性循环,避免造成绿色化工作时强时弱的情况。第二,认真研究现有的化学试剂、催化剂、溶解剂等等,应通过实验绿色化,培养学生的绿色、环保理念,同时将绿色实验引入到未来的高中化学实验当中,完成教育的良性循环。第三,为了实验绿色化能够广泛开展,应适当地研究计算机模拟实验,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阶段,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要通过亲自操作来完成,计算机模拟实验的效果也比较突出,且模拟的场景和实际情况相符程度较高。

三、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原则

绿色化学的目的篇2

【关键词】绿色大学;现状;策略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93-02

一、绿色大学的产生

21世纪是“绿色世纪”,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等观念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全球正在掀起绿色浪潮。面对全世界环境与发展重大问题和知识经济的巨大挑战,面对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对人才和科技的迫切需求,高等教育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知识创新中应起关键作用,建设“绿色大学”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绿色大学”这一议题,来源于许多重要的国际宣言及,最早的可追溯到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宣言,随后,为了进一步在高校推进可持续发展,更多的国际宣言被提出,如塔里宣言、哈里法克斯宣言、东京宣言、萨罗尼加宣言等。其中,塔里宣言是第一个将可持续发展纳入高等教育发展主体之中的正式声明,截至2012年2月,已从原来的40多个国家上升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437所的大学校长签署了该宣言。

在这一背景下,国外的大学最先提出了“绿色大学”建设的思想。其中,美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如1989密西根大学就制定了“全球河川环境教育”,该计划的实施,有效的推动了密西根大学“绿色大学”的创建;华盛顿大学也于1994年开始绿色大学建设的计划,它的关键在于建立了量化指标系统,进行目标管理。随后,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了各自不同的绿色大学创建活动,这种发展的效应最终诞生了“美国高校校长气候承诺”(aCUpCC),该项目于2007年启动,旨在为美国高校在校园中实现气候碳中和的可持续实践,截至2012年初,已有600多位大学校长签署此项承诺,并有多所大学提出了低碳、零碳排放的目标,且已付诸实践。除了美国,加拿大也是实行绿色大学较早的国家,如滑铁卢大学,该校的绿色大学建设着眼于学生、教师、职员的全体参与,以觉知、效率、平等、合作和自然系统为指导原则。同时,英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大学”行动策略。

二、中国绿色大学发展近况

随着绿色思想的传播,亚洲国家进行“绿色大学”实践的脚步也在加快,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相继开展了此项实践项目。其中,中国最早是于1995年在《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提出“绿色学校”的概念;随后1997年,中科院钱易院士向清华大学提交“关于建设生态清华园的设想和倡议”,次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签发了《关于清华大学创建绿色大学示范工程项目的批复》,从此,中国真正开始了“绿色大学”之路。1999年,“全国大学绿色教育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由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及华南理工大学的有关专家组成,直至2011年,由同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以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建筑设计研究院等2所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组成的“中国绿色大学联盟”6月16日在上海宣告成立。在此期间,中国各个地区开展了各种与“绿色大学”相关的活动,详见表格内容。

三、中国绿色大学的主要策略

纵观中国绿色大学的建设,每个学校都从自身特点出发,规划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绿色方案。目前在绿色大学建设上稍有成绩的大学,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绿色大学建设的。

(一)绿色的校园

绿色的校园是绿色大学建设中的一部分,很多高校也在此项工程中也做出了努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如,清华大学,分阶段实施校园绿化工程,逐步提高校园绿化覆盖率,使校园成为多种生物的保护地。与此同时,建设与清华历史、文化氛围及建筑风格相协调的园林景观,采用无害化技术,对校园的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如建设水处理与回用工程、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烟尘污染治理工程和校园生态环境监测网等。从1998年以来,校园绿化面积近13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54%,编写了全面介绍校园树种文化的著作《清华园树木》;中国矿业大学,建设规划预算拿出7000余万元用于南湖校园景观绿化,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校园。除了绿化的覆盖面积,绿色建筑也是绿色校园实现的方案之一,如同济大学的文远楼、大礼堂的建设,通过先进的低碳技术达到了建筑节能的效果。

(二)绿色的文化

如果说绿色校园的建设是绿色大学建设的第一步,那么绿色文化的建设就是绿色大学建设与实施的关键一步。这一步也是各个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几乎每一个进行绿色大学建设的学校都开展了此项工作。根据各个高校对绿色文化的理解不同,建设的方法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性教育。根据高校自身情况进行专业性课程体系的研究及开授相关专业的公选课,从而达到绿色教育的目的。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北大就开始研究和探讨环境问题,到1982年成立了跨学科的环境科学中心,2007年针对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综合性特征,成立了城市与环境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而清华大学也成立了以环境学科专业课程为基础、绿色课组为核心、绿色课程要素为延伸的绿色教育课程体系。十年来,全校先后有20多个院、系和单位开设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课程共计227门、1217门次,听课学生达50084人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专题活动。开展各种特色的主题活动也是绿色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南开大学开展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同济校园中涌现出“节水节电周”、“节粮周”、“绿色环保周”等一系列学生主题活动,几乎所有在进行绿色大学建设的高校在这一方面都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相关活动。(3)绿色实践。要将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亲身实践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而环保社团就是这样的形式。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有着环保组织,而这些环保组织也都做出了贡献。比如,北京师范大学pReD学社通过科普宣传、活动竞赛和实践调查等形式开展了很多活动,使得生态文明理念真正的深入到同学们心中;再如北京大学,诞生于2009年的北大环保社团“林歌”已成长为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他们将绿色教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倡导了“为自己的碳排放买单”的时尚环保理念。除了环保社团,一些与大学自身特点相结合的实践形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校根据工科大学生的特点,利用节假日安排大家到荒野中去体验,让同学们在融入大自然中体味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再如北京大学的校园碳平衡项目,清华大学的环境与市政工程实践训练项目都是比较突出的例子。此外,中国矿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环保社团也在自身的绿色文化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4)网络宣传平台。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也使得各个高校将其看作教育广大师生的重要窗口。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都开设了绿色校园的相关网站或网页,既包括一些环保信息,也有主题活动,还有活动专区,这些都让师生更好的了解、参与到绿色校园建设中。

(三)绿色的科研

邓小平书记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高校的绿色科研同样也是绿色校园建设不可或缺的推动力。这样的应用成果已经在一些高校中初显成效。同济大学先后建成了学生集中浴室的太阳能供热水系统、电蓄热锅炉、中水处理和回用系统、洗浴废水热回收利用系统、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等。重点落实节能节水措施,校园灌溉用水实现100%非自来水源。新建建筑积极执行国家节能设计标准,率先实现建筑节能65%以上性能设计。改建工程及历史保护建筑改造合理采用相适应的建筑节能材料及生态、节能技术,集成应用环保技术,为校园设施的节能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样,中国矿业大学和南开大学在这一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表现。中国矿业大学围绕高效与绿色开采方面,与多地煤矿企业共同合作研究,同时,它的采矿工程学科通过“211工程”一期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综合研究平台,为“煤炭资源高效与绿色开采系统”这一开创性世界性学科前沿理论的研究打下了基础;而南开大学将建设一个能源站,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表热能转换为冷、热能进行供暖和供冷,而太阳能也是南开主要能源。此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也进行了绿色科研的相关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科技改变生活,成就绿色校园。

(四)绿色的管理

校园的规划、文化的传播以及科研的发展都离不开正确、有效的管理模式,因此,要想建设绿色的大学,绿色的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建设绿色大学不是一个短期的目标,而是一个应该长期坚持的发展理念,因此,高校应可持续性的制定其发展的短、中、远期目标,并在实施中改进。在已经进行绿色大学建设的高校中,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对其建设进行规划,逐渐实施绿色的管理。这一管理体现在总决策层也体现在各个院系及后勤管理之中。例如,在学生管理中,很多高校的后勤在水电管理中都采取了“定额管理、计量收费,指标免费,超标自付”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大大的减少了用水、用电量;再如,在教师工作中,采用无纸化办公,大大的降低了纸张的浪费,以及多媒体课程的普及,也减少了粉笔的使用量。这些都是绿色管理的成果,也在所有开展绿色大学建设的高校中都有所体现。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绿色大学的建设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目前我国的绿色大学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许多不足。1、从中国高校开始提出绿色大学的理念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而目前已经建设的大学多为名牌或重点大学,更多的学校还没有参与到绿色大学建设中来;2、虽然绿色大学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大多数参与绿色大学建设的高校来说,还有很多方面不完善,和国外高校相比,差距比较大;3、大多数的高校在建设中还只是在强调自身的建设,没有更多的合作,比如,与其兄弟学校合作,或者是本省的高校联盟等,这种团队合作还是比较少的;4、仅限于高校的绿色建设,并没有体现高校的带头作用,没有将这种绿色的建设普及到社会中去。以上这些方面都是绿色大学建设需要关注和实施的内容。高校的绿色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学中的每个人参与其中,希望更加多的高校加入到这个队伍中去,让我们的校园绿色,让我们的思想绿色。

参考文献:

[1]李久生,谢志仁.论创建绿色大学[J].江苏高教,2003(3).

[2]王民.我国绿色大学建设与实践[J].环境保护,2010(19).

绿色化学的目的篇3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校;教育;绿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0-016-03

党的十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深化实施,“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需要依靠科技和教育。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施行和深化绿色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绿色教育这一话题在学者中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已有研究现状,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就深化高校绿色教育提出科学的、可行的解决方案及创新性措施,供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参考。

一、深化高校绿色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一)绿色教育内涵

关于绿色教育的确切定义,理论界尚未形成一致定义。中科院院士、著名学者王大中提出:“绿色教育,就是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即将这种教育渗入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综合性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使其成为全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培养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余谋昌先生从现代环境伦理学角度进行论述,他指出,绿色教育,同现代环境思想的进化一致,符合当今倡导的绿色文明的内在要求。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代表大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绿色教育围绕环境保护目标展开多层次的教学、科研,培养新型人才。这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充满“绿色思想”,思维方式新颖创新,掌握了绿色技术,能带动全社会营造生态文明的积极氛围。

本文论述的“绿色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以绿色课堂、环保实践为内容,以人、自然、社会等三者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以生态文明理念为理论指导,培养大学生的绿色意识、绿色知识、绿色态度和绿色技能,主动实践绿色行为。这是从知识到观念再到社会实践的反复互动过程。

(二)高校深化实施绿色教育的必要性

1.高校深化实施绿色教育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教育是社会生态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高校践行绿色教育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需要充分发挥倡导绿色生态理念、践行生态文明要求的示范作用。“绿色大学的教育可以树立生态文明观的教育理念,培育学生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协调、共生共荣、共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2.高校深化实施绿色教育是转变高校教学模式的创举。我国高校正面临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如何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更好更合理地配置资源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和生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强调,规模发展、外延发展已不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务必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注重内涵建设。而高校深化实施绿色教育,正是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充分发挥服务社会与文化引领作用,实现高校自身和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高校深化实施绿色教育是“中国梦”的助推器。“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教育是先导和基石。高校教育的绿色、低碳对学生行为的导向潜移默化。大学生是“中国梦”的践行者与顶梁柱。我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高校绿色教育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深化实施绿色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绿色道德观,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维护绿色环境,建设创造生态文明。在实现“教育梦”的进程中构建“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二、深化高校绿色教育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高校绿色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我国高校绿色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清华大学1998年首创‘绿色大学’理念,提出了‘三绿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出‘建设一个中心,搞好三个推进’的‘绿色大学’模式,把学校内的环境自然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建好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搞好环境理论研究推进、环境宣传教育推进和环境直接行动推进”。2008年,《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宣言》,32所985高校联合并达成共识,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2011年6月1日,中国首个“绿色大学联盟”在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的联合倡导下成立,绿色教育开始被深入推广和研究。

高校、教育与绿色有机融合成为当下发展的趋势。然而,从总体上看,高校绿色教育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绿色教育理念狭隘,认识片面。西方的绿色教育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最初仅仅涵盖环境教育发展到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至今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而我国的绿色教育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理论体系尚未搭建好。国内有些高校对绿色教育的认识不足,片面地把“绿色教育”等同于“绿化”,过分注重宣传环保知识,而缺乏对学生环境伦理意识的培养。“绿色”之含义并不是狭义上的校园绿化,而应该是高校办学理念的更新,是人们思想观念、责任意识的转变。

2.绿色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教育部高度重视环境科学,将它授权为一级学科,并配备设立环境教育委员会。但相当一部分高校并未重视绿色教育的开展,相关的课程体系并没有完全建立,选修课和必修课比例失调,课程设置不合理。“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仅有10%的院校在非环境类专业中开设了环境课程,而每年招收的非环境类的学生占普通学校招收人数的99.5%以上,所以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把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作为培养目标,甚至有些师范院校都没有把绿色教育设为所有专业的必修公共课程”。专业设置、学科分类的局限使得除了环境院系,其他院系和专业的学生仅“听说”过绿色教育知识。

3.绿色教育存在知行鸿沟。由于高校绿色教育教学或实践活动的缺乏,学生只能通过网络、课外书籍和相关报纸杂志来了解周围环境,汲取绿色知识。绿色知识的不充分导致大学生的绿色责任意识、绿色道德层次偏低。“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淡薄,知、行之间存在较大鸿沟。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下绿色大学进展的实证研究’的调查问卷结果,一些大学尤其是文史类和财经类大学占很大比重的师生们正在讨论促进能源与资源节约的方式,但还有待执行”。

(二)高校绿色教育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在实施绿色教育过程中表现的突出问题,根本上是受到浮躁社会环境的影响。不断滋长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倾向严重侵蚀着教育观念,而从具体实践层面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1.我国绿色教育起步晚,总体投入不足。继1998年清华大学实施后,部分高校才响应并加入了创建“绿色大学”的行列,并且与国外众多高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绿色教育”相比,我国绿色教育一直是“绿色大学”建设规划的一部分。从总体来看,我国绿色教育的实施氛围还不浓厚,高校对于绿色教育投入不足,具备生态素质、绿色技能的师资队伍匮乏,教材建设相对滞后,教学内容未能及时更新,学生学习的绿色生态知识陈旧。一部分学校的校园规划、管理上没有将环保问题考虑在内,绿色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2.绿色教育理论研究不充分。关于绿色教育概念的界定,研究者们见仁见智,由于学术背景的差异,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但尚未形成一致定义。尽管关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教学内容从来都不欠缺,但由于理论研究的不充分、不成体系使得实践缺乏一定的指导。不管是学前教育、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各阶段的教育各自为重,教育理念不清晰,课程体系不完善,内容衔接性缺乏。绿色教育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3.高校建设重心不均衡,教育理念缺乏科学定位。高校对于绿色大学的创建基本上依靠扩张校园规模、大量投入人财物等资源,教育上依旧奉行传统的方式,其建设的重心大多着眼于校园设施、环境建设,对学生的培养定位不科学,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以技为本”,不符合高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要求。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尚未将绿色教育与实践列入其中。教育理念的缺失使得学生唯书不唯实,强化考试技能,而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内在关系缺乏必要关注。

三、深化高校绿色教育的实践对策

深化绿色教育要以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运用教育与生态文明理论,用系统的思维提出科学的、可行的解决方案及创新性措施。

(一)推进绿色校园建设,营造绿色教育氛围

绿色校园建设是学校在实现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采取有利于环境及环境改善的措施,并不断提高学校师生的环境素养。绿色校园既是高校绿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为高校绿色教育提供了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氛围。高校在自身建设发展中应大力推进绿色校园建设,朝着“环境清洁、低碳节能、生态循环”的目标迈进。

高校要结合自身发展规划,在绿色校园建设中要因地制宜,依托已有的资源和条件,系统、合理地规划和调整校园功能布局,加强绿色校园建设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将节约理念和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于校园基础设施,创造怡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为高校绿色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增进绿色理论研讨交流,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绿色教育的实践需要一套完善的绿色教育理论体系来指导,高校需要增进绿色理论的研讨和交流,明确绿色教育的概念,总结出在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下进行绿色教育的特点,将高等教育与绿色教学有机融合,使绿色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得到体现。高校可以在现有的师资和学科力量上开展绿色科研活动,在社会科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开展与绿色相关的课题研究,积极召开绿色学术探讨活动,加大绿色教育研究的交流研讨力度。在教学中安排与专业相结合的绿色教学内容,将绿色意识、生态意识渗透到所有的课程之中,全面提高高校师生的绿色责任意识和生态人文素养。

绿色教育课程体系的深化要坚持全球视野和本地行动,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经验,调研海内外一流大学的教学体系,针对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进行深入讨论,形成完善的绿色教育课程体系。如清华大学在实施绿色教育的过程当中,把环境保护意识贯穿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探讨、制定相对完善的绿色教育的课程体系,在绿色教学中立足于环境学科专业课程,并以绿色课组、绿色实践为延伸。可以借鉴国外著名高校如澳大利亚格利福士大学开展的教学环境管理计划,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提出的“绿色大学”计划等,从而加强我国国情与国外先进经验、宏观与微观的统一。

(三)创新绿色教育教学方法,搭建绿色教育三级课堂

三级课堂的设立目标层次分明,要求学生从身边做起,并将绿色教育与实践列入学校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从“染绿校园”到“染绿社会”。

一级课堂注重教学,普及绿色知识。一方面,需要专设绿色通识教育的课程,深入普及绿色文化,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补,使学生对于绿色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化;另一方面,要结合各个专业的提点,所有教材都要不同程度地融入绿色教育的内容,在各专业教学中都能够体现出绿色理念。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融入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可通过播放教学宣传片,开通微博课堂,采用当下流行的微博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对绿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二级课堂通过校园文化熏陶绿色意识。高校深化绿色教育不能够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要把绿色教育的理念和内涵拓宽至人文视域。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绿色教育活动来熏陶学生的绿色意识,利用网络宣传、社团活动、党课学习等形式,结合“3・12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节假日开展绿色实践活动,将绿色理念引入到学生的社会实践中,促进学生绿色文明习惯的养成,在实践活动中自觉树立绿色意识,形成良好的绿色道德风尚。

三级课堂重视环境实践养成绿色习惯。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绿色教育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高校每年可定期开展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绿色调研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并通过与社会绿色组织、绿色企业的联系,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实习,了解绿色组织与企业的运营管理理念,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真知,在实践中树立绿色观念。养成绿色习惯,加深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学生在自身生态人文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用实际行动去带动、辐射更多的人,促进全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高校绿色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高校要继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丰富拓展教育职能,不断地深化绿色教育,把绿色教育当成素质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不断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党的十八报告中提出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王大中,创建“绿色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4):6-9.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n],人民日报,2012-11-09.

[3]王国聘,绿色大学建设中的全球视野和本地行动[J],中国高等教育,2011,(3):17-19.

[4]郝桂荣,大学绿色教育问题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1):29-30.

[5]陈涛,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绿色教育探讨[J],环境教育,2004,(11):12-13.

绿色化学的目的篇4

论文摘要:本文从分析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内涵入手,明确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意义,并进一步论析北京奥运“绿色理念”与精益建造思想的互促性,预期“绿色”和“精益”的良性循环。

2008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后,当前的当务之急是推广北京奥运会中成功的理念和方法并灵活应用于各行各业。正值全球对“绿色”的呼声越来越大之际,本文拟针对08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内涵,论析08北京奥运“绿色理念”与精益建造思想的互促性,试图将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引入我国建筑业,并力达以“绿色”促“精益”、以“精益”促“绿色”的目的。

l2008年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内涵

2008年北京奥运“绿色理念”不同于一般的“绿色理念”,而是系统、完整、科学的“绿色理念”,包涵了“生态绿色”、“意识绿色”、“经费绿色”和“管理绿色”四大方面。

1.1生态绿色

生态绿色是指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绿色”,根据奥林匹克要求。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必须达到“绿色”标准,这是主办奥运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2意识绿色

奥运会筹办者、奥运会建设者、奥运会举办地居民、奥运会参与者等都必须具备“绿色”意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环保、节能、可持续化”等“绿色”观念,并坚定不移地将“绿色”观念贯彻落实下去。例如:奥运场馆的设计和建设除应独具匠心、美观实用之外,还应充分利用环保、节能技术,做到科学文明、经济化及和谐化,并于奥运会后可持续使用。

1.3经费绿色

每一届奥运会的投资都是巨大的,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就因为投资过大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奥运会的经费也应该是“绿色”的,即要求奥运会的每项投资都是必需的、应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以最少的资源办好奥运会。

1.4管理绿色

举办奥运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管理十分复杂。如果事先没有确立科学的管理原则,就很难于实践中做到科学管理、有效管理。北京奥运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理念,也包涵了“绿色管理”理念,即精简管理机构、形成高素质管理组织、充分协调和优化资源配置、在做好计划和控制工作基础上灵活应对各种临时情况。

2建筑业引人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的意义

2.1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有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

客户满意度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评价项目价值的重要指标。客户满意度与客户需求息息相关,因此,要提升客户满意度,首先必须了解客户的最新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有层次之分,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有可能产生较高层次的需求。生产力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使绝大多数人对居住、工作处所的主导需求从“遮风挡雨,安全实用”转变为“安全实用+美观舒适+居住健康(绿色环保)”。如此一来,“绿色”就成为大多数客户的需求倾向,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无疑将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为企业的持续生存及发展奠基。

2.2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有利于降低成本

奥运“绿色理念”包涵“经费绿色”,提倡节俭、节能及消除一切浪费,毫无疑问,建筑业引入奥运“绿色理念”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及项目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2.3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有利于提升质量

奥运“绿色理念”包涵“管理绿色”,提倡科学管理、高效管理,充分协调和优化组合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柔性应对突发事件,取得高质量的管理成果,并对环境造成最小影响。因此,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将有力提升企业管理质量和项目质量。

2.4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有利于缩短项目进度

奥运“绿色理念”的“管理绿色”提倡科学高效的管理,计划和控制系统完善,合理搭接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资源,有效保证了奥运项目进度,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将其所倡导的“管理绿色”柔性应用于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项目进度。

3精益建造思想的内涵

精益建造思想最初源于精益生产思想,是指通过多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充分激励和动员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以“消除一切浪费”为核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根本,追求“零浪费”,不断改进和完善建造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目标的一种先进、高效的建造思想。

精益建造思想具有传统建造思想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实践证明:精益建造思想在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三大目标管理中都具有卓越的贡献。目前,精益建造的建筑管理模式已在国外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丰硕成果,该模式不仅可以降低项目成本,而且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工期、提高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例如:据有关资料显示,丹麦大建造商mthoejgaard属下一建筑公司成功应用精益建造的建筑管理模式,公司利润及员工收入增长10%一20%,施工现场安全和工程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了10%以上。

4北京奥运“绿色理念”与精益建造思想互促互进

4.1“绿色”促“精益”

推广应用精益建造思想是我国建筑业降耗提效、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我国建筑业对精益建造思想尚欠足够的重视,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可以有效促进精益建造思想的推广和应用。

4.1.1“生态绿色”促进精益建造思想的推广和应用

传统建造思想对客户的“绿色”需求重视不足,“绿色”措施难以充分落实,“生态锰色”往往不到位,客户满意度较低;精益建造思想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充分重视并满足客户的“绿色”需求,实现生态绿色。我国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后,势必要求充分重视“生态绿色”并将“生态绿色”做到位,传统建造难以让人满意,精益建造思想的应用和落实成为必然趋势。

4.1.2“意识绿色”促进精益建造思想的推广和应用

传统建造思想观念落后,强调眼前利益,忽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绿色”意识薄弱,环境污染、能源浪费、质量缺陷等现象屡见不鲜;精益建造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建造全过程与环境视为系统,强调“生态文明、环保、节能、可持续化”等“绿色”观念,降低成本、保证建筑物经济实用的同时,有效降低环境污染、节约物质及能源、提高建筑质量和可持续性。随着我国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其“意识绿色”要求必与传统建造思想相冲突,建筑业的意识革新呼唤先进的精益建造思想。

4.1.3“经费绿色”促进精益建造思想的推广和应用

传统建造浪费现象严重,例如:流程安排不科学;返工;错误的操作;资源配置不合理;计划和控制不力;等等。精益建造思想以“消除一切浪费”为核心,通过识别和分析价值流,精细判断增值活动与非增值活动,消除所有不能创造价值、却必需花费成本的活动(即浪费),精简管理组织并系统设计施工过程和管理程序,优化人、资金、材料、土地、时间等各种资源的配置,利用专门方法和工具(如:最后计划者体系)制定精细计划并实施动态控制,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使项目成本较传统建造大幅度下降。“经费绿色”要求下,传统建造方式必将因为经费过高而遭受淘汰。

4.1.4“管理绿色”促进精益建造思想的推广和应用

传统建造思想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难以正确处理项目成本、项目质量及项目进度三者对立统一的关系,其结果往往是:降低工程项目成本就难免降低工程项目质量;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就难免提高工程项目成本、延长工程项目工期;精益建造思想以其全方位、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和控制,实现了“低成本、高质量、短工期、少污染、无浪费、高客户满意度”的理想目标。我国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后,其“管理绿色”要求势必对我国建筑建设全过程的系统化和科学化管理有更高更新的要求。也对精益建造思想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2“精益”促“绿色”

我国目前虽有不少建筑业企业认识到“绿色”的重要性,但真能如北京奥运会那样从“生态绿色”、“意识绿色”、“经费绿色”、“管理绿色”四大方面系统实施“绿色理念”的建筑业企业很少。精益建造思想与北京奥运“绿色理念”相辅相成,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可以有效促进建筑业引入北京奥运“绿色理念”并系统实现“绿色”理想。

4.2.1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绿色”

精益建造思想的出发点是客户价值最大化,从项目设计到项目交付使用全过程,始终将客户需求放于首位,通过加强沟通、直接与客户对话等途径及时了解客户的意图,采取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提高设计与现场实情、客户需求的符合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多数客户追求舒适健康、“绿色”的生活,相应地,在精益建造客户价值最大化思想指导下,实现“生态绿色”势在必行。

4.2.2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可以有效促进“意识绿色”

精益建造突出“精”字,要求建造全过程,从设计、到生产准备、生产全过程、乃至竣工交付使用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相应地,建造全过程的管理意识也必须与时俱进、紧紧跟上其“精”。因此,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和意识更新是互为基础的,意识更新是应用精益建造思想的基础,而应用精益建造思想也是意识进一步更新的基础。顺应社会这个大客户对“生态文明、环保、节能、可持续化”的需求,“以客户为中心”、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益建造思想很在乎建筑产品是否满足“生态文明、环保、节能、可持续化”的社会要求,也不断推动着“生态文明、环保、节能、可持续化”等“绿色”意识的形成。

4.2.3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可以有效促进“经费绿色”

“消除一切浪费”是精益建造思想的核心,精益建造思想在成本管理方面的贡献格外卓越。由于精益建造以先进的精益建造思想为基础,以价值管理、并行工程、最后计划者体系、流程管理等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为工具,使其得以实现在保证质量、缩短工期、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的理想目标,有力地促进了“经费绿色”。

4.2.4应用精益建造思想可以有效促进“管理绿色”

建筑业企业传统管理浪费现象较严重,无法适应以“消除一切浪费”为核心的精益建造思想,因此,精益建造思想的应用必推动管理改良。例如:臃肿的管理机构首先必须精简——低素质、无效益的管理人员也是一种浪费现象,必须马上淘汰;人、资金、材料、时间、机械等资源必须充分调动起来,并且优化配置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传统的计划和控制往往由上层管理人员来制定和实施,结果经常因为“计划不如变化快”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造成计划不实、控制不力等不良现象,必须通过精益建造最后计划者体系做好可靠的计划和控制;等等。这一系列管理改良有效促进了“管理绿色”,促进高效、科学的管理。

绿色化学的目的篇5

1.绿色化学教育概述

绿色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与时代背景结合发展的教育教学趋势,绿色化学教育强调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转变,从而提升学生的绿色理念,并在进行化学实验与化学实际应用时提升其绿色环保程度。绿色化学教育的理念最初由国内学者提出,这一可持续理念指导下的化学教育教学方式更是在世界范围内收获了较多的关注与好评。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绿色化学教育在具体施上具备了一定优势,凭借教学改革的“东风”,绿色化学教育也能更为顺利地实施与达成。需要注意的是,绿色化学教育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与价值,然而高校化学教育中存在的系列问题也为绿色化学教育实施加大了难度,绿色化学教育的实施也需要认清实施难度并进行科学规划与实施。

2.高校化学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一些高校在开展绿色化学教育过程中依然在应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与课堂教学两个基本形式进行教学虽然能够较好地达成知识传授与人才培养这一教学目标,然而缺乏先进理念进行指导,实际教学与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相互脱离也致使高校化学教育活动开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高校化学本身是科研性与应用性均十分明显的学科,高校化学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科研型人才培养方面并未进行区分,也导致绿色化学在实际实施上具有一定难度。

二、高校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实施路径

1.师生共同确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高校绿色化学教育的实施需要师生共同确立并接受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确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增强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程度也能营造出有利于绿色化学教育实施的环境。教师可先确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引入绿色化学教育教学方法,在此之后教师将绿色化学教育相关理念和知识向学生传授。

2.通过绿色实验进行绿色教学

高校化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是常规教学活动,通过化学实验能较好地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水平。高校绿色化学教育的实施也可以通过绿色实验这一方式进行。例如,在“有机化学”课中通过探究性化学实验对市面上磷含量较高的农药进行性质分析与成分分析,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绿色化学的实际意义以及部分农药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教师通过设定绿色化学教学实验也能较好达成绿色化学教育转变这一目标。进行绿色实验要求教师进行统一规划和分别指导,保障实验效果才能保障绿色化学教育顺利实施。

3.将生活化案例引入教学之中

将系列生活化案例引入教学之中,通过对生活案例进行分析也能较好达成实施绿色化学教育这一目标。例如,白纸增白剂是常用的生产添加剂之一,教师将造纸中的增白剂引入常规课堂教学中并分析其成分、特性及污染程度,能够使得化学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学生对系列生活化案例进行探究也能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性。生活化案例也可以充当系列开放性研究课题,教师与学生进行生活化案例探讨与分析,在这一进程中教师将绿色生产方式、方法引入教学之中也能较好地实施绿色化学教育。

三、结语

高校绿色化学教育十分重要,高校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中的实际主题更是需要发挥出主导与指导作用。高校阶段化学教育与其他教育阶段化学教育差异性明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性更是要求高校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绿色化学教育目标在真正实施上具有一定难度,也会受到一定制约,其在实际实施上更是需要高校教师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发现系列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正。

参考文献:

绿色化学的目的篇6

关键词:绿色化学;思想运用;高中化学;教学探索

众所周知,绿色是健康、环保的颜色,绿色化学理念是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真正的实现零污染。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开始提倡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思想贯穿了很多方面,并开始向教育系统发展,高中化学的教学开始逐步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并在教学中针对绿色化学思想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也对绿色化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对待和运用。

一、绿色化学思想概述

1.绿色化学概念及核心内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清洁化学,使用化学的吉祥虎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生产和使用。绿色化学的整个过程都是无污染的。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2.绿色化学思想

绿色化学教学思想是将绿色化学作为化学教学的思想理念,并在教学中逐步将绿色化学思想渗透到化学教学当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高中绿色化学教学是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验,都要将绿色化学思想作为教学的重点,同时,还要在实践教学中,将绿色化学引用到化学实验中去,真正的在教学中贯穿绿色化学思想。

3.绿色化学的特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二、高中绿色化学的内容及特点

1.高中绿色化学的内容

高中绿色化学就是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在理论学习中有认识到酸雨、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重金属污染等对于地球生存生活环境的破坏,学习书中的绿色环保知识,加强对化工行业的了解,从自身方面推广绿色化工、绿色环保理念,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素质,保护环境。在实验学习方面,做化学实验是我们高中化学中必不可少的实践课程,该课程有助于我们深刻的了解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反应条件等,有助于我们学习,我们的绿色化学就是要在做化学实验时,正确操作减少污染物生成、采用无害化实验材料、绿色环保的处理产生的废品。

2.高中绿色化学的特点

高中绿色化学的的主要特点有几方面,第一,绿色思想,这是高中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我们学校和学生要从自身认识到绿色思想的重要性,并向家人社会推广这种思想。第二,学习绿色治理,学习当今世界的各种污染物及其治理的方法。第三,绿色实验,对于实验中的各种污染物产生做好绿色处理。

三、绿色化学思想对高中化学的影响

1.绿色化学思想对化学课堂的影响

(1)转变教学的思想: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上,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授学生知识,让他们了解到物质的构成、性质、化学性质等,为了让他们能够胜任考试,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增加,环境的恶化,为了保护环境绿色化学的理念应运而生,这种绿色理念融入化学中,使得我们重新认识化学,学习化学,这就要求我们的自我学习重新认识化学,并传授给学生,并且联系实际生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形成真正的化学思想观念,为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积蓄力量。

(2)变革教材内容:对于教材编制的影响,高中生化学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和研究化学,在化学领域发展的基础,虽然将绿色理念引入化学教学,但是在教材编制上,我们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适当增加绿色化学知识,循序渐进,逐步引领绿色理念,或者编制绿色化学课外读物,这样既能丰富知识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我们在讲硫及其化合物时,教师不仅仅要教受学生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还要通过对于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讲解,来了解酸雨的形成及预防治理措施。

2.绿色化学思想对化学实验的影响

(1)对实验进行绿色化:高中化学在实验课上难免会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废弃物和有污染的气体或其他产物,绿色化学思想运用到高中化学实验就使得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废弃物的产生于避免,这就使得老师在实验课上要帮助学生进行废弃物质的回收再利用,并尽可能大的减少物资的浪费和废弃物的产生。绿色化学思想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使得化学实验课程实现无污染,所以,在不影响实验课程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循环利用的方式实现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

(2)对实验材料进行绿色化:高中化学实验课程要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由于学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第一次操作,很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操作失误而导致实验的失败,由于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材料的x择上,要保证材料的安全无害。所以,在保证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环保型绿色材料,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又能避免污染的产生,同时还能实现绿色化学教学,一举三得。

参考文献:

[1]崔金凤.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提问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

[2]邢季颖.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3]黄炼群.新课改背景下高一学生化学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4]李建国.绿色化学理念的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意义[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

绿色化学的目的篇7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原则

一、绿色建筑的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首先,民生需求。发展绿色建筑有利于我国民生的改善,也是民生发展的重大需求。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物越加密集,城镇人口更加集中化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会因为建设上的种种原因,造成灰尘污染、噪声污染,也因为技术原因会造成光污染和室内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为了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民生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我们目前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任务。其次,跨越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建筑行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发展绿色建筑,能为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由于我国人口众,建筑也相对较多,因此,作为一个建筑大国,自然在住宅产业、建筑、建材等方面的的规模较大,所以其消耗量也比较大,但是与之相应的生产效率却比较低。因此,必须要加大绿色建筑的发展,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绿色化的建筑形式,在建设过程中,以现代化的设计为理念,在建筑过程中充分利用新能源、新工艺以及新材料,从而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以及建设过程中,持续积累经验,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创造条件,并依此为基础,以带动建筑周边产业甚至传统产业的发展,推进我国建筑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思路与原则

随着新的形势变化与需求,我国针对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制定了总体发展思路、原则以及目标。首先,总体发展思路。在“十二五”期间,要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为理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发展的知道思想,有效推动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并将其作业城市发展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明确发展方向,了解发展要义,突出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以及环境保护的思想,在符合民生需求的基础和前提之下,切实实现科学的发展观。其次,基本建设原则。绿色建筑的建设和设计要以相应的原则为基础:一应坚持自主创新,构建适合于新形势下的示范原则和集成化原则;二要坚持做到因地制宜的坚持,采取分类实施的方法,实现建筑产业的发展;三要坚持建筑全寿命期性能最优的原则;四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标准规范的引领作用,推进绿色建筑产业的大力发展。

三、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要实现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就是改善现有的建筑业发展方式,依靠科学技术,推进建筑产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以及规范化的绿色建筑的发展,推动绿色建筑行业的建设与发展,与此同时,还要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加速提升设计能力、工程实施能力、技术整装能力以及运营管理能力,推进绿色建筑产业的高速发展,全面提升绿色建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综合能力。在具体的发展中,需要坚持以下发展目标和方向:

首先,要突破技术发展。从本质上讲,绿色建筑产业的可持续的发展最为关键的就是技术的突破,为此,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针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具体的分析,实现建筑的节能发展,并且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型,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绿色改造,强化绿色施工。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及评价体系。要大力推行绿色建筑产,研发一批绿色建筑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及新型施工装备,并且将这些技术和装备应用到工程建设与发展中。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废弃物、新型建材以及再生建材的研发,完善现有的工程技术和发展技术,提高其技术发展水平,深化绿色建筑发展改造,从而建立绿色建筑评价技术,完善标准体系,在关注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也注重形成系统的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第三,要构建多层信息平台。在绿色建筑产业发展中,要采用多层级以及相对固定的发展模式,研究绿色建筑的建筑技术,重视相关行业的人才培养,注重相应人才的研究以及实用技术,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应用示范。

总而言之,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就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发展平台,要突破技术发展,建立规范的评价标准,构建多层信息平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从而推进我国建筑产业和经济水平的总体提升。

参考文献

[1]汪炎平.绿色建筑与智能、低耗节能[a].2010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2]张海荣,沈剑,谌金虎,张海波.推广绿色建筑,创建节约型工地

绿色化学的目的篇8

[关键词]绿色化;实验室;环境;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7)05-0022-03

能源短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如何有效的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1][2]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将“绿色化”纳入我国现代化推进的战略之中,并将其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环保部在《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大力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切实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绿色化”实验室建设,旨在运用“绿色化”思想,从管理和实验技术方法改进等方面减少或消除实验室污染。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经典理论、掌握实验技巧的基本场所,同时也是提高其自身素质,培养其创新意识的科研平台[3],但经研究发现,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体系下,绝大部分高校长期处于“实验―污染―再实验―再污染”的恶性循环之中。[4]实验室污染常呈现出污染物种类多,组分复杂;污染总量小,但浓度较大等特点,给实验室污染的处理带来很大难度,且我国缺乏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及健全的污染防治法规制度,致使实验室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5]并且,学生长期在这种实验室管理体系之下学习,势必会养成不良的科研习惯,形成“实验便会污染”的错误观点。本科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作为未来国家的中流砥柱,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为了满足实验室“科学化、绿色化”的基本需要,在未来的实验教学及管理中,加强绿色化教育,推行绿色化改革,提倡绿色化实验迫在眉睫。

安徽大学部级生态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以培养“安徽生态强省建设和环境保护亟须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先进教学及管理理念为指导,结合实际情况,实行绿色化管理的实验中心。在“中心”领导、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在校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目前“中心”绿色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对现阶段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绿色化建设提供依据。

一、配备绿色装置,规划整体布局

“中心”现承担着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地理信息科学、地质学、测绘工程五个一级学科的实验项目,各学科虽实验侧重点不同,但学科之间也有交叉部分。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重复引进、重复建设,减少各类仪器设备的损耗和浪费等问题,“中心”人员集思广益,对实验室的整体布局进行了合理规划,并对实验室实行了综合管理。按照各类实验室的功能和特点划分为实验准备室、显微镜室、环境类测试实验室、生态类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实验教学平台,供各学科人员共同使用。

二、建立绿色标准,健全管理机制

(一)教学实验室绿色化规章制度的建立

任何团体,都需要有一个严格、高效的管理制度。“中心”对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实验人员职责、助管工作等各方面均设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该制度与绿色化标准严格对应,确保实验室的绿色化建设有章可循。

(二)教学实验药品的绿色化管理

教学实验药品一体化管理是预防污染、构建绿色实验室的主要任务之一。[6]“中心”药品实行一体化管理,各专业实验技术人员将实验所需药品报至实验中心,由“中心”进行统计、购买、调度,避免重复购买,造成资源浪费。实验中心配有专人管理药品库房。管理人员将各类药品的名称、出产厂家、数量、规格、放置位置等详细信息登记入册,并按照药品属性进行分类、有序放置。领取药品时均需注明申请理由并由“中心”主任审批,审批登记后,由库房管理员对药品进行分发,使用完毕必须及时送还,并由管理员将药品复位。此项举措使药品真正的移出教室、办公室,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师生的健康和安全。

(三)一般小型教学仪器的绿色化管理

常规仪器统一管理、定点存放,实行仪器管理专人负责制,定期维护,并配有工作日志,使仪器设备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此外,“中心”大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维修技能,使一些简单的仪器故障得到迅速解决;对于难度较大的损坏维修,“中心”要求及时报备,以最低程度减少仪器损坏,提高仪器使用效率。

(四)大型仪器设备的绿色化管理

随着国家对实验教学的日趋重视及大力辅助,各高校的实验教学条件有了显著提高。[1]传统的实验室分析操作具有试剂用量大、污染严重、耗时耗力等弊端,不利于“中心”绿色化发展的持续推进。各类大型仪器设备在科研领域中应用较多,备受青睐,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本科生直接接触和操作先进仪器的机会很少。“中心”引进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总有机碳测定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应用于本科生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如“中心”过去对废水中铬的测定采用的是可见分光光度法,操作繁琐,污染较大。当引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y量时,仅需要简短的预处理即可上机测试,不仅节省了时间,减少了试剂的消耗,更是从源头上遏制了实验室的污染。“中心”引进的大型仪器设备不仅开拓了本科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更是培养了学生规范的科研理念,是“中心”绿色化建设的可靠“武器”。

“中心”对大型仪器实行平台共享、预约实验制度。此项举措大大增加了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削减了重复购置仪器的费用,且极大的节省了仪器维护所需的人力与物力,促进了绿色化管理的进一步完善。

三、改革实验内容,减少环境污染

(一)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切实保证师生健康

“中心”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遴选时,尽量删除毒性大、污染严重的实验,选择零污染或污染较小的实验。如提取叶绿素a的有机溶剂有甲醇、乙醇、丙酮、n-n二甲基酰胺和混合溶剂等,但甲醇、n-n二甲基酰胺以及丙酮与乙醇相比,毒性较大,对周围环境危害严重;相比而言,热乙醇法提取效率高,对学生的基本技能也能有相应的训练,故用热乙醇法代替其他几种萃取剂来对水体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进行测定。实验教师授课时要明确指出各种试剂的毒性以及不同方法测定的差异性,让学生不仅在整体上掌握实验,并且对“绿色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设计系列实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绿色实验的理念不是被动地治理污染,而是主动地减少甚至消除实验室的污染。[7]“中心”管理人员从整体上将实验项目所用材料进行汇总、整合,力求做到“废物利用”。例如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这一实验项目中重铬酸钾试剂的使用,导致实验废水中有大量的Cr离子存在,对生物体有极大的毒害作用。“中心”将此废液统一存放,简单处理后使其成为“水中Cr的形态分析”、“污染物质对藻类的毒性效应”以及“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等实验项目的原料,减少了Cr的使用量,极大程度地减轻了环境污染。又如“土壤对碱性染料的吸附”实验项目中,实验技术人员将实验中剩余的染料以及用少量自来水清洗残留染料瓶的废液集中存放,并运用于“废水色度的测定”中,既节省了实验原料,又减少了染料对环境中的污染。将前一实验项目所产生废物直接或间接转变成后续实验的原料,从源头上减少了实验废物的产生,是“中心”实行“绿色化”的有效尝试。

(三)引入仿真系统,保障“绿色化”实施

网络实景仿真实验系统(简称仿真系统)作为实验教学的一种手段已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以及动画等信息集于一体,既真实生动的展现了实验的过程[8],又实现了试剂和仪器装置的零投入、零排放,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实验。“中心”引入仿真实验,一方面代替那些毒性大,危险性高的实验项目;另一方面,仿真实验作为学生实验预习的参考资料,强化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减少了错误操作所引发的危险以及重复实验所造成的试剂损耗。“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是“中心”实现绿色实验室的必要手段。

四、弘扬绿色理念,维护实验环境

(一)切实提高实验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自身素质

实验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的策划者,也是学生实验的指导者,教师自身的绿色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中心”依托于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学院教师对于环境保护均有较高层次的认识。“中心”实验人员大多来自环境、生态、化学等专业,其自身均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素养,有效地促进了绿色化实验室的建立和完善。

(二)着重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理念

长期以来,在高校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要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师在准备实验时往往配制过多的试剂药品;实验中,教师多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实验内容及方法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及实验技能的培养,对于药品的使用情况极少关注,因此学生往往不会注意到试剂、药品的大量浪费以及由其产生的环境污染。大学时期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造成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站在“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高度,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积极主动地参加国家绿色实验室的创建工作,并把此项工作当作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追求。[9]教师在实验课上讲授原理的同时,还要讲清药品的性能、危害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随便排放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及绿色环保意识,这是保证实现绿色实验室的重要环节。

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之外,还需监督学生妥善安置实验剩余的药品试剂,清理实验场地,保证后续实验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绿色实验”的科研态度。

五、结语

“中心”以“绿色化”理念为指导,通过加强实验室功能分区,落实和强化“绿色”管理措施,合理调整实验内容以及引领学生发挥专业优势等一系列措施,不仅在环境上推进“绿色化”建设的进程,更是将绿色理念深入人心。目前,“中心”的“绿色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尽管目前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知绿色化建设道路依旧漫长,我们仍需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以取得更大的成就,从而为全院乃至全校师生服务,为建设生态文明,和谐校园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石慧芳.创建绿色实验室还师生健康的学习环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67-68.

[2]李铭慧,高兴军,毛燕,等.浅谈高校绿色实验室构建[J].实验室科学,2013(2):197-199.

[3]赵天琦,陈晓东,孟繁雨.精细化工专业实验的绿色化建设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5):144-147.

[4]刘雪萍,张进军.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43-145.

[5]宋智.高校基础实验室的排污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实验术与管理,2009(6):1-2.

[6]丁永兰,彭圣明.高校化学实验室绿色化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3):55-56.

[7]王杰,Y心惠.在普通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教育理念的思考[J].时代教育,2008(2):95-96.

绿色化学的目的篇9

关键词: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对策

1.绿色施工的概念、主体内涵及发展现状

绿色施工的概念绿色施工是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绿色建筑概念的普及而提出来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运行期可以分为“施工周期”和“运行周期”。建筑施工周期虽然相对较短,但其对自然形态的影响却是突发性的,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非常集中。绿色施工是以保持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为目标,对工程项目施工采用的技术和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并严格实施,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产品质量严格受控的施工方法。

绿色施工的主体内涵绿色施工,就是在保证施工过程安全文明高效优质的条件下,做到“四节一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通过合理布置,减少施工对场地及场地周边环境的扰动和破坏,并应防治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噪声和光污染。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能源消耗,提高用能效率。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水污染,并尽量减少水资源消耗。选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绿色建材,节约材料,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绿色施工的发展现状。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当前承包商以及业主为了满足政府及公众对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减少噪音的要求,为了提高企业自身形象,一般均会采取一定的技术来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环境污染等,尤其在政府要求严格、公众环保意识较强的城市进行施工时,这些措施一般会比较有效。但是,多数承包商在采取绿色施工技术时是比较被动、消极的,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也是比较单一的。目前,大部分承包商还不能主动运用适当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系统的思维模式和规范的操作方式进行绿色施工。

真正的现代绿色施工应当是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施工中去,将整个施工过程作为一个微观系统进行科学的绿色施工组织设计。当前,多数承包商只注重按承包合同、施工图纸、技术要求、项目计划及项目预算完成项目的各项目标,没有运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高新技术充分考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技术并未随着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的运用而得到充分的应用。施工企业更没有把绿色施工能力作为企业的竞争力,未能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2.影响我国绿色施工发展的原因

公民绿色施工概念的缺失绿色施工意识的加强与整个环保意识的加强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当前,包括政策的制定者、i主、设计者、施工人员及公众在内,人们对环保的认识普遍不够,公众环保意识水平仍有待提高[12]。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说的多,做的少;学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而一般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较强,但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在建设项目的建造过程中,由于建筑施工作业的特点,以及一线从业人员一般受教育水平较低,他们对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尤为不重视,似乎已经习惯了刺耳的噪声、严重的浪费和一些习惯性的不良做法[13]。

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驱动对于施工企业,绿色施工往往意味着可供的选材范围更小、材料成本更高,可供选择的工艺更加受限,施工投入的成本更高,却没有相应的补偿。而承包商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及最高的利润在规定的时间内建成项目,除非不增加费用,或者合同中作了规定,否则承包商不会自觉去实施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工作,其结果必然是绿色施工在市场和施工现场的淡出。解决这种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失衡的矛盾,必然要求政府参与调节。只有让非绿色施工的社会责任成本更高,让实施绿色施工的企业收益得到保证,才能真正形成有利于促进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

建筑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滞后由于建筑施工具有土地附着性、材料加工性、设备依赖性、技术移植性和劳动密集性等特点,建筑业技术进步主要依赖于诸如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生产装备制造技术等其他行业先进技术的横向转移和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当时当期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同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企业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而制度化、规范化差,无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导致成本上升,绿色施工经济性效果更差,形成恶性循环。

现行建设管理机制的制约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是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该模式为总承包商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跨度内灵活地进行系统资源优化和统筹提供了可能,为全面履行绿色施工的总承包商创造了良好条件。而在国内的建筑市场上,沿着建筑产品产业链上存在着投资、设计、施工、供应多个环节上的纵向分割局面,工程项目被严重肢解,总承包商受到来自各个相关方的制约,要想依据施工情况进行调整和变更极为困难,且系统外的调整涉及到多方利益关系,协调成本高,优化组合难以实现,绿色施工受到了很大制约[3]。

绿色施工评价体系的匮乏当前,我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文明施工的管理,对于绿色施工,还没有系统科学的制度来予以促进、评价及管理,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不能以确定的标准来衡量企业的绿色施工水平。虽然目前已经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等标准,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没有独立且详细的绿色施工评判体系,而《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中虽然对施工阶段建立了独立的评判标准,但评判对象仅局限于奥运建筑,还不能实施到全部的工程项目中。

3.绿色施工发展策略的思考

强化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施工理念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指出: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未能克服环境进一步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全世界大部分人尚未形成与现代工业科技社会相适应的新环境观。如前所述,在我国,人们对绿色施工的认识不够,从而影响了绿色施工的推广。提高人们的绿色施工意识,应加强对施工企业全体员工进行绿色施工意义的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企业全体员工贯彻实施绿色施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开展绿色施工检查、评比活动,对达标的施工企业给予奖励,对不达标的施工企业限期整改。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时学习消化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注重绿色施工的政策性引导和激励建设主管部门应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实践,加紧制定有关促进绿色施工的法律法规,尽快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依法要求施工企业和有关部门遵守绿色施工的有关规定。可采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增强企业自主实施绿色施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进行绿色施工评估,对达到标准的施工企业降低税收比例,以补偿采取绿色施工措施增加的费用支出;对达不到标准的施工企业提高税收比例,增加其社会责任成本。另外,应建立一些利于推进绿色施工的制度,鼓励业主将绿色施工准则纳入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中,将环境等责任加入到建设合同中,并在建造期间监督承包商加以遵守。可将一些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完善为绿色施工管理办法,使其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为绿色施工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构建合理有效的绿色施工技术体系绿色施工应以施工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施工的各阶段、各环节、主要工艺、作业流程、技术装备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从施工过程出发,找出施工生产的规律,把握施工生产的特征,分析施工生产的要素,改革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研究施工生产的特殊性,有效推进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技术研究要以业已成熟的环境工程技术(污染防治和回收再利用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运筹管理科学、信息管理技术、能控制技术和国内外同行及相关行业的积极成果和有益经验作为参考和借鉴,完成企业技术工作体系、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的绿色审视和再造,进行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的研究和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绿色优化,对建材、施工工艺、建筑和施工设备等的绿色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对传统施工技术进行消化、改良,进而进行管理和技术的集成,指导绿色施工。

完善绿色施工管理体制业主应依据设计文件中的环境保护要求,在施工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施工单位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和项目工程设计文件的环境保护条款,做好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工作。业主指定的现场总代表与施工单位指定的项目经理为工地绿色施工直接责任人。业主、施工单位应建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从项目经理到施工操作人员的环保网络。业主与施工单位应积极运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施工环保水平,把绿色施工建标准分解到环境管理体系目标中去,认真实施。业主与施工单位必须在工程竣工验收前,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建立绿色施工动态评价体系现阶段国内外研究利用寿命周期评价、环境工程评估、可持续建筑设计准则、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开展绿色建筑评价,对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评价尽管也涉及到施工过程,但大多仍以规划设计阶段为主,因此制定针对施工阶段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是对整个项目实施阶段监控评价体系的完善。应研究制定绿色施工动态评价指标体系,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方面对绿色施工活动进行评价,加强施工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能源耗用效率评价,加强绿色施工管理的要素分析,及时修正企业管理目标体系。建立健全绿色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目标分解并落实到具体的职能部门,同时将其纳入现有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形成面向绿色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开展绿色施工评价,为承包商建立绿色施工的行为准则。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专业和各个方面。绿色施工研究才刚刚开始,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绿色施工需要承包商、业主、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绿色施工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号和概念上,而使其落实到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4.本项目绿色施工管理及措施

本工程为自在苑建安工程施工。项目用地位于西安市高新区唐兴路5号,工程包括车库、设备用房、工人用房、售楼部、高层住宅、豪华顶级别墅。

本工程中1#、2#、3#楼为3栋豪华顶级别墅,5#、6#、7#楼为3栋高层住宅,8#楼为售楼部。建筑地下2层车库。豪华别墅地上4层,建筑高度为22.85m及23.10m,住宅楼地上25层建筑标高为87.65m及89.15m.总建筑面积13.56万o。

自项目部成立以来,在合同上建议业主试行连带责任管理,与每一家参建单位(专业分包单位)或设备供应商签订三方管理合同,并连签署绿色施工管理协议书,明确各分包单位文明施工管理的范围和责任。由项目部对各家绿色文明施工承担连带责任。

项目部进场后,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展开项目策划,从施工技术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等方面做了工作专项策划;外幕墙施工组织设计、邀请专家做了专项论证;针对陕西省绿色文明施工工地这个奖项,项目部派专人做创优资料、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创优策划、工序工艺策划。借鉴以往成功的经验,项目部针对省级奖项的要求标准,制定了专项检查措施、验收措施、纠偏改正措施。做到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解决了各种工程的通病,确保通过奖项的验收。

项目部专设绿色文明施工小组,由自在苑项目经理李守富任组长,项目生产经理胡长根、项目安全负责人刘康为副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吴东为技术副组长,从技术领域为绿色施工提出合理化建议。组员包括各分包第一负责人,以专业到人,区域到人的管理为准则。项目部先亲自解决自行分包的问题,实施制定计划,做出表率,同时也为各分包单位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并且在分包单位心中建立威信,利于管理。

绿色施工管理对一个工程顺利实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提升项目各项效益上发挥重要作用。随着项目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绿色施工管理单位对分包单位的管理职责和界面也会越来越清晰,制度和行为也会越来越规范,我们勇于面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努力探索,勇于创新,促进我国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勤.绿色施工―建筑业实践科学发展观[J].建筑经济,2006(2):19-23.

[2]任宏.绿色施工与建筑企业竞争力提升[J].建筑经济,2004(8).

[3]毛志兵、于震平.绿色施工研究方向[J].施工技术,2006(12).

[4]胡俊.构建现代绿色建筑体系的探索研究与实践[D].重庆:重庆大学,2006.

[5][pUBLiCteCHnoLoGYinCUSGReenBUiLDinGCoUnCiL.绿色建筑技术手册:设计.建造.运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7]申琪玉、李惠强.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

[8]肖绪文、王玉玲.推进“绿色施工”实现“四节一保”[J].建设科技,2006.

[9]张晓明、楼静.绿色建材和绿色施工在北方地区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7(6).

[10]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绿色建材与建材绿色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1]仇保兴.建立五大创新体系促进绿色建筑发展[J].建筑学报,2006(9).

[12]竹隰生、任宏.推行绿色施工业主的作用及措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

[13][倪泽刚.推进我国工程建设绿色施工的探讨[J].内江科技,2007(3):37-39.

[14]冯勇、侍克斌.西北地区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04(8):82-84.

[15]绿色奥运建筑研究课题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6]CHenZhen,LiHeng.environmentalmanagementofurbanconstructionprojectsinChina[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2000(4):320-324.

[17][RaYmonD,CoLeJ.Buildingenvironmentalassessmentmethods:assessingconstructionpractices[J].Constructionman-agementandeconomics,2000(18):949-957.

[18]tamCm,tamwY,tSUiwS.Greenconstructionassessmentforenvironmentalmanagementintheconstructionindus-tryofHongKo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jectmanagement,2004,22(7):563-571.

[19]pULLeYm.Greenconstructionisn’tjustfornewbuildings[J].SacramentoBusinessJourna,l2004,21(25):22-24.

[20]毛志兵.中建公司绿色建筑技术综述[J].施工技术,2006(10).

[21]陈晓红.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绿色施工评价[J].施工技术,2006.

绿色化学的目的篇10

【关键词】化学实验绿色化污染措施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其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工、生物、材料、师范类化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化学实验室在履行其实验和试验功能的同时也向环境排放着大量的污染物质,这就带来了额外的化学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的加剧其因素之一是化学品引起的危害。因此,改善环境的迫切任务就使得“化学实验绿色化”应运而生。化学实验绿色化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方法为核心和基本原则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使得化学实验过程达到绿色化的方法。

1.绿色化学的概念

1984年美国环保局(epa)提出废物最小化,基本思想是通过减少生产废物和回收利用废物达到废物最少,这是绿色化学的最初思想。1989年美国环保局又提出了污染预防的概念,它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场地产生的废物,包括减少使用有害物质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并以此来保护自然资源。至此,绿色化学的思想初步形成。1990年美联邦政府通过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第一次使用绿色化学一词。1992年美国环保局又了污染预防战略。1995年美国政府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1999年英国皇家化学会创办第一份国际性绿色化学杂志,日本也制定了以环境无害制造技术等绿色化学为内容的新阳光计划,绿色化学很快成为国际化学科学的前沿。

绿色化学(GreenChemistry)又称环境无害化学(environmentalBenignChemistry),是指从污染预防的基本思想出发,在化学品生产的始端就采用预防的科学手段,整个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它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使化学反应及其产物具有以下特点:(1)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反应条件(催化剂、溶剂)下进行;(3)具有原子经济性,即反应具有高选择性,极少副产品,甚至实现零排放;(4)产品应是对环境友好的;(5)满足物美价廉的传统标准。

2.大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的主要内容

化学实验绿色化主要内容包括:(1)化学试剂绿色化。应选择无毒或毒性较小的试剂及利用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质作试剂)。(2)溶剂绿色化。应尽量选择水作溶剂,避免有毒有害和挥发性有机溶剂的使用,特别是卤代烃类溶剂的使用。(3)催化剂绿色化。应采用无毒无害无腐蚀性的物质作催化剂。(4)反应条件绿色化。应选择无有毒副产物生成或有毒副产物生成最小化的反应条件。(5)化学反应绿色化。应选择不产生“三废”的原子经济反应。(6)反应产物绿色化。反应的生成物(产物和副产物)应无毒无害,是环境友好产品。(7)剂量绿色化。化学反应所需试剂、溶剂、催化剂的用量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要达到实验剂量最小化。(8)末端处理绿色化。对实验产生的“三废”进行无毒无害化处理,确保污染最小化。即化学反应全过程绿色化。

3.大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的途径

3.1实验项目的选择

本着从源头制止污染,而不是在末端治理污染的原则,尽量选择低毒、污染较小且后处理容易的具有环保型的实验项目。在高校化学实验中,性质实验是别人已设计好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操作技能的要求不如制备实验要求高,化学实验过程中消耗化学试剂种类繁多,成本较高,每看完一个实验现象,就要弃去这批用过的试剂,其中不乏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这样不仅造成大量的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这与绿色办学理念相悖。因此提倡将性质实验进行压缩,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低毒的性质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选择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实验,如硫酸铜提纯中产品的回收、水的总硬度的测定以及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利用等,让学生了解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学习有害物质的鉴定、分离、提纯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这是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3.2分析方法的选择

测定同一物质含量的方法常常有多种,可以选择使用无毒或低毒、污染小的试剂方法来进行同一目的的实验。

3.3替代性试剂的寻找

绿色化目标是将化学过程危害性降至最小。实验中要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危险化学品,如易燃、易爆、有毒、刺激或有腐蚀性的,特别是剧毒物质。要研究取代危险化学品特别是剧毒化学品的方法,尽可能地选择对人体和环境危害小的药品,做到低毒化。即使无危害物质也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因为任何化学物质过多时都会污染环境。通过化学实验中用到的有毒、有害、易腐蚀药品,使人们明白这些药品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感觉到有毒有害物质在人们身旁,体会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4密封仪器的使用

用密封的成套仪器来完成有毒的化学实验,使仪器和药品循环使用,不存在污染毒害。

3.5推广微型化学实验

被誉为化学实验的革命的微型化学实验是近20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化学实验方法、新技术。它是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其试剂用量比相应的常规化学实验节省90%以上,是公认的以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原理与技术。微型化学实验室是绿色化学的组成部分,它既能从源头上节约原材料和时间,减少污染,又具有安全、便捷、高效等优点,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3.6引进微波、超声波技术

微波作为一种新型能量形式,其促进化学反应速度可比传统的加热技术快数倍及至数千倍,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方便、时间短(节能)、产率高、产品易纯化、减少用量或不用溶剂、加热时微波设备本身几乎不辐射能量,可避免环境高温,改进工作环境,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化学实验中引入微波、超声波技术,如微波辅助提取、微波消化、微波灼烧、超声催化,不但能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是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一个重要方法。

3.7研究对基础化学实验废液的处理

化学实验要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做完实验,把废液往水池中一倒,自来水一冲,不及时处理随意排放,久而久之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淡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养成不良的习惯。废液绝不可以倒入下水道,应该设有废液缸,作统一回收处理。

放弃有污染的传统化学实验,探索传统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改造,是化学实验工作的必然趋势。实现大学化学实验绿色化的途径还很多。总之,全面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道路还很漫长,这期间,不但需要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绿色化改革,更需要高校化学教育工作者对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推动整个高等化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清时.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7(6):41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