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量子力学教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9:00

现代量子力学教程篇1

关键词现代电力电子学教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ofmodernpowerelectronicsteaching

KanXiu,LiYuanyuan,LianGJianru,LUoXiao,CHenXiaolong

(Collegeofelectronicandelectricalengineering,ShanghaiUniversityofengineeringScience,Shanghai201620)

abstractmodernpowerelectronicsisaneffectivebridgebetween'forceelectricity'and'weakelectricity'.accordingtotheconstructionofautomationandautomotiveelectronicsandothermajors'requirements,modernpowerelectronicshasbecometherequiredcourse.Firstly,thecommonproblemshavebeenanalyzedintheteachingprocessofmodernpowerelectronics.then,theimprovedmethodshavealsobeendiscussedformodernpowerelectronicsteaching.

Keywordsmodernpowerelectronics;teaching;experiment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任务重课时少

以我校自动化专业为例,现代电力电子学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一般安排48学时(包括课内实验4学时),教学重点包括电力电子器件和四大变换电路,如何在并不充裕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并兼顾教学艺术与专业发展,已然成为摆在大多数授课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

1.2内容多信息大

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且很多老师本身并不熟悉现代电力电子学在所授专业中定位与应用,造成授课过程中很难抓住专业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而是采用多媒体通篇教学的方法,课堂信息量过大、知识点零散,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不堪负重也就很难跟上授课教师的节奏,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1.3基础弱兴趣低

现代电力电子学的先修课程包括微积分、电路、数电和模电等,而这些课程(包括现代电力电子)所涉及的均为枯燥繁琐的理论知识,加之学时的限制,学生往往对这些先修知识的掌握程度达不到现代电力电子学学习的要求,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抵触情绪,为课程的教学增加了很多难度。

1.4强灌输少动脑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多媒体大班式授课,教学方式生硬且单一,学生多被动接受知识,很少会积极主动学习。另外,课内实验本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关键,也因为学生在实验时只是按照“过于详尽”的实验指导书,简单连线加上抄写数据与波形而顺利完成,使得实验的目的与意义尽失。

2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

2.1立足专业完善方案

现代电力电子学虽被大多数工科专业选作修读课程,但是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方向需求,做到根据专业所需、参考企业所求、摸清未来发展,将专业、行业与学业有机结合起来,制订适应学科发展、行业需求的合理教学方案,做到把知识、技术与能力培养有效整合,建立起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行业发展的直观认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挖掘自身所长,从自身兴趣出发完成课程的认识和学习,同时掌握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才能成为真正的专业人才。

2.2条理清晰提高效率

教师要根据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注意条理性并突出重难点,明确各内容板块的教学顺序,以便学生能相对轻松地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清楚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尽量做到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教学过程,在问题释义难点分析时,注意给学生尽量创造一个可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注意在每节课中将上节课的典型问题、作业难点和学生建议反馈给课堂,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2.3加强实践培养创新

对于以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工科院校来讲,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其重要任务之一。实验教学正是提高学生动手实践与动脑创新的主要途径,而课内实验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正确完成实验仪器使用、实验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等一系列工作,让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理解书本知识验证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全面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协调发展。

2.4优化方法灵活教学(下转第96页)(上接第94页)

在现代电力电子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沿用了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即板书为主和ppt播放辅助,而我们知道现代电力电子其实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不宜只重视理论推导,而忽略实际应用。教师应多从实际情境出发,引出教学内容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兴趣,更能形象地说明所学知识的应用背景。且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板书强调重点的同时,也可以穿插图片、动画和视频等教学手段,以便学生对难点知识能够更为生动直观地理解和接受。注意师生互动,提问学生的同时也允许学生提问,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时时掌控课堂气氛。

2.5加强交流突出团队

一门课程的教学想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单靠授课教师个人的力量是很难走远的,只有发挥团队的力量,协作分工群策群力才能做到真正的不断向前。团队内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听课和互相帮助,从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分析几个方面共同探讨,以期发挥每个教师的潜力,促进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并应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利用现有资源帮助他们快速走上讲台,为学科的快速发展打牢每一步基础。并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利用团队优势打造符合自身特质的精品课程。

3结束语

现代电力电子学是电力、电子和控制技术的融合,更是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典范。通过现代电力电子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理解控制电路结构与原理,清楚电力电子器件及其性能,掌握电能转换的原理与技术,为学生完成后续的课程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现代电力电子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对现代电力电子学的教学进行尝试性的探讨。总体来讲,现代电力电子学是强电和弱电相结合的有力桥梁,在工程技术特别是自动化与电气工程领域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因此,从专业的角度加强对现代电力电子学教学的研究与探讨具有特殊的专业意义,同时也将成为授课教师不断成长的丈量计。

项目支持:本文受“基于Can/Lin混合协议的汽车电气控制总线技术研究”项目资助,受“自动化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群教学团队”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余莉.浅谈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改进[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57-58.

[2]陈新,王慧贞,龚春英,肖岚.浅析“电力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48-52.

[3]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张杰.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6):37-38.

现代量子力学教程篇2

一、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系统

在生态学看来,没有一种生命有机体是可以孤立存在的,任何一种有机体都必须依赖周围的环境,都必须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生存下来。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系统作为一种微观的生态系统,特指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空间)内生存的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具有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系统要顺利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包括政策法规、网络环境等)。在此我们借用教育生态学部分概念来分析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的组成(如图1)。

种(个体):现代远程教育中个体的学生、教师、教学管理者和技术支持人员。在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系统中,学生是关键物种,教师也是关键物种。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是现代远程教育中学习资源的主要生产者,学生既是学习资源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种群:由不同身份的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学生、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等组成的群体。

群落: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不同学习兴趣团体或学习共同体,或各种不同类型个体群的集合。

生态链(食物链):现代远程教育中信息、知识、技能和习得的链条,另外还有现代远程教育以能量流为基础的生态链(如图2)。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生态因子往往不仅仅局限于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内部,其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也是影响因子,这里只探讨主要的影响因子:

1.教学/学习设施因子。如网络教育学院和各远程学习中心的信息化设备(硬件设备):用于录制教学课件的录像、采集、编辑视音频设备;用于网络教学的网络服务器、网络课程开发多媒体计算机等。

2.教学/学习环境因子。现代远程教育中学习者在由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分布在不同地区教学点的多媒体教室、远程网络虚拟学习环境共同组成的混合学习环境中学习,网络虚拟学习环境是远程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形态的主要特征,从理论上讲,一般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由、平等、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等特征,但是实践中网络学院的虚拟学习环境还达不到理论上的期望,远程学习者对虚拟学习环境的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

3.信息/学习资源因子。信息/学习资源是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因子,一般由学习资料、课程资料、专家讲座和案例资料等组成,学习资源对远程学习者的重要性相当于自然生态环境中水对鱼、草对牛的重要性,信息资源是远程学习者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中生存的必备营养。信息资源也是教学/学习环境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4.网络文化因子。网络文化是指由国际互联网所创造的不同于以往文化形态的一种新的文化(桑新民2002),其具有宽容性、主动性、创新性、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征,远程学习者必须在遵从网络文化中的规则和伦理道德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和其他学习者交际,才能顺利地与虚拟社会中的成员成功交互,否则就会被网络社会遗忘、孤立,甚至被抛弃。

5.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因子。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学习资源管理,教务管理,考务管理、学生、教师档案关系等要素的管理,教学管理是影响教学质量和远程教育人才的主要因素。

6.现代远程教育政策因子。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已经试点近7年,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教高厅[2000]10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厅[2002]8号)、《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教高厅[2002]1号)。这些文件主要教育部对开办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单位工作约束和引导。《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从整体上看,我国对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正面引导,积极支持,但又适当控制的(目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有68所,而且每年有年检,公共课实行全国统考),这对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十分有利。

7.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因子。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指导下教学进程或教学过程的简化方式,指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方式,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始终围绕“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问题来展开。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可以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远程教学,更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远程教学,可以是基于集体的,更要探索个别化的远程教学。

二、现代远程教育中生态平衡与失衡

在生态学中,平衡表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当生态系统所受的外界干扰超过自身调节的能力时,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失调,使整个生态平衡被打破,这就是所谓的失衡。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失衡,主要表现在其输入输出以及结构与功能上。其中,输入输出主要指现代远程教育的资金投入与培养出的人才质量之间的平衡与失衡。而结构与功能的平衡与失衡则体现在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的功能发挥过程中,主要体现在现代远程教育的数量与质量关系是否合理,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育人功能与其教育内容及受教育者的实际所需是否协调等多方面。从目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工作的实践来看,出现的种种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生态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理论与远程教学实践的失衡

在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指导理论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我国在长达7年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中,始终努力探索适合现代远程教育实际的理论指导(如引入美国穆尔教授关于远程教与学的三种基本理论:学生和内容的相互作用,学生和教师的相互作用、学生和学生的相互作用等),但是现行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主要指导理论:三种教学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发展”教学理论,巴班斯墓的教学最优化教学理论)和三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杨改学:2003)都是建立在传统的课堂基础上的,对于现代远程教学情景(虚拟情景)中的教学实践已显得力不从心: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的网络课程、课件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是“先上马后备鞍”、“摸着石头过河”。不断翻新的远程教育支撑技术――网络、多媒体、视音频技术也疾呼需要理论的理性指导。

2.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区域失衡

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和整体性相统一的规律,从我国整个现代远程教育这个大的生态系统来看,应该既具有地域、校本、民族等多样性的特征,又考虑各地区学校平衡协调发展。但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单位的地域分布东多西少,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地区,西部(西南、西北)广大地区仅占13%(南国农,2006)。可见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分布西部与其它地区严重失衡。

3.规模扩张与教育质量的失衡

自然生态系统中资源是通过“食物链”法则达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的资源配置不是由这个生态系统自身调节,而是经常受到“外来因素”的干预和支配,如主办者(学校、企业)追求利润,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而用于远程教学的资源迟迟不能更新、充实。

4.现代远程教育教师的信息素质的失衡

教师是远程教育中网络文化的主要营造者和远程学生的关怀者,远程教育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主要是通过远程教师直接实现的、教师对学生通过人性化的交互和友好的倾听等手段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加强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出发,我们看到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活动不再是单调的“教――学”关系,而是包含了各类个体、群体与众多生态因子之间的动态组合和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生命和生命之间的对话,这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本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队伍一般由主讲教师、助教或课外辅导员组成,主讲教师一般是兼职的资深大学教授,由于主讲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科研项目较多,无暇顾及众多远程学习者,其信息素质还不一定能够在网络虚拟环境下自如地交流、对话,即使主讲教师乐意抽出宝贵的时间关心学生,也可能无法顺利、流畅地进行。所以主讲教师和学生的对话由助教或课外辅导员代替,这是间接的、断层对话,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都不利。

5.资源的海量与资源的适用性(对学生)的失衡

生态学把学习资源视为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必需的“营养”,这种营养越丰富、越多样,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汲取“养分”就越自如、轻松,对学生的发展就越有利、从理论上讲,现代远程教育的海量资源是一大优点,但是实践中这些海量资源是否得到学生的青睐还很难说,海量只表明资源的数量,对于自控能力较差、信息素养较低的远程学习者一般很难看完基本的资源,对于海量资源更是“老虎吃天,无从下手”。有些资源在远程教学过程中形同虚设根本用不上,各网络学院的学生往往不能登陆该网院所在大学的电子图书馆,使这一宝贵而丰富的资源游离于远程学习者的视野之外,不利于网院学生的学习和远程教育质量的提高。

6.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目的与产业化的失衡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生态系统,培养人才是其主要的教育目的。我国现代远程教育(高等教育)政府是不拨款的,现代远程教育必须寻求其他能量输入渠道(如企业、社会)。截至2002年底的统计表明,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网络远程教育的运行机制方面,独立办学和与企业合作办学的高校各占50%,it企业介入现代远程教育市场是必然的,也是世界远程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但是企业投入资金要追求最大利润,过分强调设备更新换代,试点单位为了网络教学的发展,也不得不考虑办学效益,这与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的输出――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这一教育目的失衡。

7.学生学习需求与网络学习能力的失衡

教育生态学认为学习就是一种人的生存状态,即学习者和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之间的适应关系;学习以后的知识应用就是学习者和新环境的适应过程。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位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现代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很强,学习动机很强,在一项针对网络教育学院学生的调查中,回答“您上网后是否能够按照最初的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时,60%的学生认为偶尔“迷航”,14%的学生认为经常“迷航”。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学生身处工作、家庭和虚拟学习环境多重生态环境中,面临工作、生活、学习三重任务,因此这类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或适应虚拟学习环境,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候别人对自己的回应,也不适应自主学习,学习者在这种双重的压力下会出现学习的孤独感、无助感等自身的生态失衡。

8.认知与情感的失衡

现代远程教育把“以学生为中心”视为其宗旨,将培养高智商人才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关注如何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而情感智商成了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冰山一角”。网络课程的特长是强调知识的呈现,将学习内容推向学生,对情感交流虽然有BBS、实时的视音频聊天等手段,也有使学生产生归属感的学习共同体等学习集体,这种情感交流只是肤浅的情感交流,教师榜样、教学艺术等极具感染力的内容在现代远程教育中难以实现,教师的手势、体态、面部表情等重要的表达情感的手段也难以实现。现代远程教育凸现了认知的教育、扼杀或限制了情感教育,出现了认知与情感教育的失衡。

以上八个方面的失衡只是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系统在不断完善、发展的道路上的必经阶段,生态失衡现象本身就是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系统变革、发展的契机。我们不能消极地看待这些失衡现象,而要积极地对待,用全面、动态、辩证的眼光看待,正确引导、适当调整、积极实践,争取及早步入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的下一个“动态平衡”期。

三、生态观: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要求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未来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指远程学习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对远程教育培养的人才需求和学生自己学习需求等方面,其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满足这两个方面的需求。生态学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对于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系统自身来说,同样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系统,才能通过发挥起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持续地为社会服务。

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远程教育是面向全民的教育;是师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和谐相处的教育;是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且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教育;是向社会不断输送高智商、高情商人才的教育。

对如何保持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如下:

1.重视政策因子的指导作用:要“继续进行学历教育,办好非学历教育,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这是国家为现代远程教育确立的战略任务,是远程开放教育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责无旁贷,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积极可持续发展。

2.完善信息/学习资源因子的基础作用:学习资源是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方面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开发适合学科教学和学生需要的学习资源,动员学生由资源的消费者向资源的生产式者转变。另一方面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学校的电子图书馆等学习资源。

3.强化学习环境因子的激发作用:远程教育中的学习,学生对学习环境的适应程度很重要,如果远程学员能够获得像“步入一个特有名气的旅游胜地那样心旷神怡”的感觉,远程学习就成了一种愉快舒适的活动。优化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环境,用生态美学去设计网络课程的界面,用构建栖息家园的思想去营造远程学习环境,降低在此环境中学习和教学的技术门槛。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主要以服务的态度面向学生,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热情解答、引导。组建和优化管理基于各种学习兴趣和主题的学习共同体,增强现代教育生态系统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4.积极发挥教学模式因子的本质作用:教学模式选择和构建是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立足教学实际,放眼学生发展,采用或构建灵活、多元、层叠的教学模式,即有什么样的教学需要,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5.激发师生因子的主体作用:教师是现代远程教育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生产者,营养的供给者,必须本着育人、服务的态度去开展每一项教学活动。学生是远程学习的主体,也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之一,通过培训手段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交互能力、交流能力、自控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积极的生产者和这个生态环境中的活跃者。

现代量子力学教程篇3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e-commerce,professionalcourseofe-commerceandmodernLogisticsattractsmorepeople'sattention,whichrequiresteacherstopaymoreattentiontothecultivationofstudents'practicalability,improvestudents'learningefficiencyandqualityandlearninginterestandpromotethecommondevelopmentofstudentsinpracticalability,innovationabilityandself-learningability.thispaperdiscussestheteachingmodelofstudentcenter,thediversifiedteachingmodeandtheteachingmodeoftalentco-cultivation.

关键词:《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学生中心;多元化教学模式;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Keywords:e-commerceandmodernLogistics;studentcenter;diversifiedteachingmode;talentco-cultivationmode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256-02

0引言

当今社会要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我实践能力。为了能够满足实际发展的需求,《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课程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成长,将学生培养成为实践型人才。以下本文就新时期优化《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课程教学模式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探讨。

1教学模式概述

有学者指出,所谓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何种教材、构成何种作业和课程以及采取怎么的教学活动的计划和范式。也就是说,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及教学思想指导下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整体框架。教学模式内包括着教学方法,也包括着教学评价、教学程序等,其具有广泛的含义。

2《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课程常见教学模式及其弊端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常见的课程教学模式为灌输模式,这种模式比较常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进行《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相关知识的理论讲解和分析,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做好相关的笔记,然后课后进行复习或者记忆。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有:首先,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的交流较少,以教师为主导,教师的权威性地位较为明显,学生不敢挑战教师的权威,甚至不敢与教师有过多的交流,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影响其课堂表现和学习质量;其次,灌输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和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和被引导的地位,这实际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再次,灌输教学模式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实践学习严重分离开来,导致学生只知道理论知识,却不知道如何进行操作,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十分不利;最后,《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评价形式较为单一,评价内容也较为片面,主要以学生期末测试的成绩为评价的主要内容。这对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很多学生因为在教学评价中的评价过于负面,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不利于鼓励学生进行不断提高。此外,传统教学评价过于看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没有从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优化《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3.1学生中心教学模式

学生中心教学模式指的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实现学生的全面l展。在学生中心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只需要发挥主导和辅助作用即可。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避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教材的讲解,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学生中心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够加强交流和互动,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具体来说,学生教学模式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教师在课前必须要准备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认真备课。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准备相应的课前自学和预习资源,让学生能够有准备的进行学习,而不是在课堂中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第二,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立体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三,学生中心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能够使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方面进行教学;第四,采用学生讲课的形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实际上也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教师需要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对指定的小组进行课前培训,告诉学生本节课内容的重点和一般性的讲课要求等。小组成员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然后在课堂中分工讲课,完成教学。其他小组成员在指定小组讲课结束后可以进行讨论,然后对指定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也可以对指定小组讲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不足进行质疑和补充。这样学生可以建立更加完整的认知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3.2多元化教学模式

多元化教学模式包括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具体来说,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同的侧重点,达到的教学效率也各有差别,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找出目前市场上与《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相关的热点问题充当课堂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缩减课堂学习和实践教学的距离。当然,教师也可以采用实践教学法,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电子商务,如在京东网站、唯品会以及亚马逊等网站进行购物,然后掌握其中的电子商务发展程序,分析现代物流的特征,必然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教学优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结合,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室就可以加入案例教学法。先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图片和视频的展示,以有效导入新课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新课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案例,让学生对这些教学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第二,教学工具的多元化。教学工具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传统的《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工具大部分为黑板、粉笔以及其他工具等。这种教学工具的应用限制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因此新时期《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多元教学模式提倡体验式教学和移动教学。体验式教学和移动学习指的是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下的教学工具为智能移动设备,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实时互动和资源共享,有助于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移动设备的使用率不断增加,手机、ipad电脑以及电子阅读器等成为了学生的最爱。而正是因为学生对智能手机的喜爱和依赖较强,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移动设备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第三,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新时期要提高《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还要求教师必须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包括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内容的多元化以及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包括通过项目实践训练、笔试和面试的结合,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要求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态度、学习进步情况等包含在内,而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则要求实现教师、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等评价,以便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3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从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专业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专业之间的共同点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管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做到两个方面,即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的协同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协同。

首先,从实验教学资源协同进行分析。实验教学资源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的协同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如物流系统仿真实验协同、经管综合实验协同以及电子商务实验协同等。以物流性仿真实验协同来看,教师可以设置物流系统仿真的实验项目,学生在实验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加强物流程序的了解和认识,并且能够主动进行参与实践,能够明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实践发展。

其次,从课外实践活动协同来看。课外实践活动协同可以实现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训基地的训练。课外实践活动协同包括几种形式,一是职业能力培训协同。职业能力培训协同指的是学校通过和校外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实习生训练基地,让学生在企业实训基地进行锻炼和提高的教学方式,其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引进最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知识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是学科竞赛协同,以创新为主题,鼓励和组织学生进行创新比赛,比赛的主题围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展开,重点在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三是,实现创业培训协同。创业培训协同是针对毕业创业人员而言,通过引进电子商务平台,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未来的创业发展相结合,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训练,推动学生未来的创业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课程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中心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协同培养模式进行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i:

[1]贺桂娇,陈仕鸿.创业教育模式在电子商务实践课程中的应用――以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09).

现代量子力学教程篇4

传统的原子物理学教科书大多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即按照人类认识原子世界的具体过程,从“光谱”这一概念入手组织教学。这种教学的特点是以光谱实验事实为主线,以玻尔的旧量子论为重点,用半经典半量子论的方法讲授课程。但是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学生并不容易掌握,而且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掌握这些不易理解最终又要被量子论修正的理论,看起来确实是没有必要的。因此传统的教学内容有些陈旧并且不易理解,也不能及时反映现代物理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水平,因此必须用新观点和新思想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全新的角度构建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在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原子物理学的教学中,可直接用量子力学的理论研究原子结构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原子中电子的运动都遵循着量子力学的理论,而传统教学中以学生不好理解的旧量子论为基础,再用量子力学修正的做法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可以直接用量子力学的理论来研究原子结构及其规律[1],而将旧量子论仅仅作为一种铺垫。实际教学中,可以先简明扼要地介绍旧量子论的核心内容,而不必过多讲授轨道的概念。可以删除椭圆轨道理论和碱金属原子的原子实极化和轨道贯穿等内容。这样就实现了原子物理学课程知识体系现代化的第一步,用最新的量子力学理论成果讲述原子中电子的行为。量子力学理论是从特有的波函数、哈密顿算符以及薛定谔方程等形式化的理论,以高度浓缩的数学形式借鉴了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实际讲授中可以薛定谔方程为主线,由薛定谔方程引入微观粒子的波函数,建立二阶偏微分方程,从而定量描述微观粒子客体的运动规律。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势能表达,建立各种原子的薛定谔方程并求解,向学生阐述这些解的物理意义,并与实验事实相对照,从而加深学生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进而把握原子内部结构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要突出德布罗意物质波的统计解释。传统教学内容总是先从经典物理学的角度和观点看“粒子”和“波”这两个概念,指出二者之间的相互排斥性,然后再引出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并强调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客体区别于宏观客体的一种属性。这种讲法常常会使学生产生困惑,觉得微观客体很不可思议,超过了他们的认知和理解范围。因此在讲授时可以直接给出对德布罗意波的正确解释,阐明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并非指粒子和波一样弥漫到整个空间,它本质上是粒子位置分布的一种概率波。为了更好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还应当在教学中穿插关于物理学前沿知识的专题,介绍近代物理学中和原子物理相关的最新发展和高新技术。在讲授某些概念和原理时,可适当介绍最新应用成果和科技前沿。例如在讲授原子的能级和激发时,可以详细介绍激光产生的原理、特性以及应用等;在讲到隧道效应时,可以介绍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及其发展;在讲授X射线的吸收和透射时,可以介绍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的Ct技术。增设这些前沿内容,一方面是为了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使内容变得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当今科学与技术、生活的高度融合,开扩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伴随了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并且随着新的实验发现、新模型新理论的建立而不断深入[2]。从历史上看,原子物理学的每次重大突破,都经历着非常复杂曲折的过程,同时闪耀着物理学家创新精神的光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现代化的教学内容,抓住典型的历史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体会创新精神的可贵性,并学习科学家们为了探求客观世界真理不畏艰辛、执着追求的科学品质和创新精神。

二、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入门,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有必要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除了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方式外,还必须引入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有益的补充[3,4]。在原子物理学课程的教学中,近代物理实验应当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重要的理论和结论都是由实验直接引出的。因此要特别重视近代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近代物理实验,如夫兰克—赫兹实验、塞曼效应等。在实验演示中,可以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认识微观世界的途径。同时,在现有的实验条件允许时,可以让学生先动手做实验,然后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规律,从理论上给予解释,从而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此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创造机会重现当年物理学家们探究的过程,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科学实验与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可以指导学生撰写与课程相关的小论文,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撰写的小论文,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学生的总评成绩。论文的题目可以围绕原子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应用,由学生自己选题、搜索资料并独立撰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品质。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加强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创造情境条件

现代量子力学教程篇5

如何在这样的现状下尽可能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但是现阶段要该方案的实施,还面临着二个现状。

现状一: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资源的匮乏。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开设有别于普通高中,其不仅有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文化课程、还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地区办学特色开始各类专业,各专业有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开始各类专业课程。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因学校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校开设有计算机、电子电工、机电、汽修、服装、旅游、财会、烹饪等八个大的专业,根据就业方向不同各专业分别设置不同的专业班级,不同专业班级开设课程不尽相同,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设数字媒体班、平面设计班、软件开发班等多个专业班级。如此要开发所有专业、所有课程的现代教学资源,一个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战略部署,按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要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以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为引领,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能力,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于2012年2月立项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立项课题——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作为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适时的推出,不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而且还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教育信息化是全世界范围内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题之一。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也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教育科研网已经建成,各高校校园网具备一定规模,现在又新启动了第二代教育科研网工程、教育科研网格计算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等,部级高校本科精品课程已近1700门。2012年在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牵头组织下共计开发了86个专业的近1000门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承担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技能训练》《电子技能训练》《电子测量仪器》《电子整机装配》《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rotelDXp》等8门课程的资源建设,资源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网络课程”“教学用ppt”“考试考核试题库”“技能竞赛方案”“教学案例”“行业标准”“实训方案”“仿真软件”“名师名课”等10大类。虽然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库已经开始建设,并有一定的成果,但是要想覆盖所有专业、所有课程,还有很长的建设道路。

现状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备的匮乏。尽管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但是国家对于职业教学的经费投入力度不足。很多职业学校硬件建设还不到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备覆盖面不广,使得多媒体教学难以大面积实施。以笔者学校为例:虽然学校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学校多媒体教学实施配置有效,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数量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如要实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创建数字校园、创造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环境,服务于教学。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数字化校园是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构建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办学质量服务。

随着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进程的推进,国家专项资金的下拨到位,笔者所在学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工程的稳步推进。相信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丰富;随着中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进程的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将进一步运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田小建单位: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

现代量子力学教程篇6

论文关键词:孔子学院现代远程教育文化传播

1孔子学院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需要通过文化传播方式得以实现。中国目前的文化传播仍然处于“文化逆差”的状态,如何加快文化交流,有效传播中国的声音和形象成为当务之急。我国政府借鉴英、法、德、西等国家语言推广的经验,从2004年开始在海外支持设立了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公共机构——“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Confuciusinsittutelip孔子学堂。它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大学是不一样的,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是在国外设立的一个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公共机构,由外方申办中方批准,是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的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孔子学院的宗旨和使命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

自2004年l1月21日世界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到2009年,已在81个国家建立了256所孔子学院和58所孔子课堂。孔子学院的发展相当迅速,这一点从孔子学院的数量上足以证明。孔子学院受到各国当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园地、中外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和加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但随着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在教育部、国家汉办就“孔子学院发展情况”答问中,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女士说:根据原来既定的且标,2010年应该是达到500所。许琳女士还说目前师资问题是孔子学院发展的一大瓶颈。

我们可以预见:到2010年孔子学院的数量达到500所,对汉语教师的需求将会更大,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培养出这么多对外汉语教师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同时还有办学场地不足以及学生分散也会制约孔子学院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应对这些问题。随着计算机、信鼠技术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些特点和优势更加凸显出来,如交互性、自主性、全球性等。可见远程教育将在孔子学院以后的发展中大有用武之地。

2现代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将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和传统的教育相比较,现代远程教育由于以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作为手段使其打破了传统教育体制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有利于个性化学习,扩大了受教育对象的范围。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如果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对正在高速发展中的孔子学院将会有很大帮助。现代远程教育和传统的面授教育有很多不同,由于其借助的教学媒体的特点也使其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如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等特点。

1开放性,即不同于传统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在时间上、空间上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如在一个教室中,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和教师而是相对分离的。我们知道孔子学院的学习者在空间上来说是不可能处于同一个教室的,因为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时间上来说他们具有不同的职业,时间上取得统一也是有难度的,可见如果完全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是不现实的,对这样的学生来说,实行常规的面对面的班级授课制有很大难度。远程教育的开放性打破了学生物理的(如场所、社会的(职业、地位障碍,使“有教无类”和“按需学习”成为可能,学习者可以自由地选择时间、选择地点。可见这一特点对在孔子学院报名的学习者(包括在校的学生、商人等在时间,空间上的学习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2交互性。面对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我们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主要问题。我们的宗旨是办一所就要办好一所,质量是孔子学院的生命线,所以我们要大力提高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面对匮乏的师资,欠完善的教材,以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将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势必会影响孔子学院的继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交互性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现代电子技术的支持下,现代远程教育有了突破性进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远程教育集成了许多新的技术,如卫星、交互视频、语音复答机、计算机网络、电子邮件和www技术等,实现了师生间实时或非实时地以文本、图形、图像、音频或视频等形式进行交互式教学活动,如通过BBS、网络聊天、e—mail以及电话等进行网络交互。交互即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或“交流”,它是信息传播与信息接受者的双向交流。现代远程教育的交互性,缩短了远程教育与“面对面”教育的差距,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师生间如果缺乏交流、缺乏信息反馈,必然导致其教学质量低、效果差。

3自主性。2005年世界上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人,随着汉语学习热潮的不断升温,目前海外通过不同途径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突破4000万人,而孔子学院的学习者数量也是很庞大的,职业更是不同,有在校学生、商人、企业主管、中国文化的爱好者等。比如,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孔子学院的学习者主要是工商界人士和外交使节,而伦敦商务孔子学院与金融经贸界开展密切合作,学习者主要是许多大型企业的高管。面对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学习体,需要一种可以让学习者发挥自主性的学习方式,而现代远程教育是实现主体化,让个体充分、自由发展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灵活开放的、自主性学习的个别化学习方式。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他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寻找自己需要的课程和感兴趣的信息,并下载自由组合,然后在最适合自己的时空中自由学习。个别化自主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使自我规划、自我调整的独立学习变得更容易。这样,每个学习者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和能力进行学习;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组配知识结构,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场地,从而构建自身的知识技能结构,完善和发展自我。

现代量子力学教程篇7

[关键词]高中物理现代化

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更要关注物理学的进步给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现在,我们所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些思想。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现代化有许多尝试,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有的老师对教学内容现代化理解的偏差,甚至有的教师对知识的基础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从而未能完全达到“知、情、决完美结合”的课程目标。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教学中对现代物理观念、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认识的不足。

一、对物理内容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1.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物理发展成果

现代物理指的是从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性以来物理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先后在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德布罗意、海森伯、薛定谔、玻恩等多人的努力下,创立了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经过近半个世纪原子物理、核物理的研究,20世纪40年代,人类掌握了核能的奥秘,人类社会进入了“原子时代”。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用一种新观点来推导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受激辐射的概念。今天,激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尖端科学研究、工业、医学、通讯、军事、艺术、教育、计算和日常生活。

2.让学生知道基础物理的应用对其他学科的促进作用

物理学的发展对现代科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物理学发展了原子能、电子、激光、计算机等实业部门。物理学在高技术领域的应用有:基因工程技术的发明,使人类开始全面进入认识和改造以人类自己为代表的生命世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开创了人类智力解放的新纪元;商用核电站的建成,开辟了人类开发和利用原子能的新时代;人造地球卫星的上天,标志着人类的活动开始越出地球的限制,跨入向太空进军的新时期。物理学的发展还促进了自然科学中其他学科的发展,如天体物理、地球物理、化学物理、生物物理等众多交叉学科。

3.让学生体会现代物理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关系

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经典物理学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在此情况下,应教育学生学会以现代物理学的观点来审视经典内容,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经典物理知识。虽然从牛顿创立经典力学至今,已过去三百多年了,但是经典物理学的许多内容仍然是物理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然而,随着物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它们的理解比以前深刻得多了,丰富得多了。这样的内容也必须在现代的观念上赋予新的认识。例如,质量是经典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物质的一个基本属性。在经典力学中,质量首先被看作是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量度。一个质点组的总质量被理所当然地看成是各个质点质量之和。但是,在相对论中,质量是与运动状态有关的一个物理量。两个具有相同能量e且沿相反方向运动的自由光子,其总质量是2e/c2(c是光速);而当它们沿相同方向运动时,总质量却是零。因此,从现代物理学的观念上看,质量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但比经典质量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二、现代物理知识的作用

1.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现代物理知识能够展现物理的内在美,因为物理规律本身的简单、和谐和统一就是对于自然美的充分展现。例如,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实现了天和地的统一,电磁场理论的建立使电、磁、光得以统一,而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发现则说明自然界整个运动的统一。通过对现代物理知识发展及应用的介绍,可使学生意识到物理学是一门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学科,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有助于激活学生热情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在教学中适当讲一些现代物理学的新事物,让学生多听一些,多见一些尚未形成定论、尚未研究清楚的东西,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热情。在讲“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及“磁现象和磁场”这两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在电学中正负电荷都可以单独存在,但是将磁铁分割多少次都是磁南极和磁北极同时存在。那么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启发同学们大胆猜测,自然界中有没有磁单极子存在呢?然后老师可以告诉同学们,在1931年,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就大胆预言,在微观世界里存在着只有一个磁极的粒子――磁单极子,按照这种理论,电和磁的相似性将会更加完美,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磁单极子。

3.有助于学生建立超前的物理思想

科学上每一次重大的变革,总是以科学观念、科学思想的突破为先导,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在创造一个物理学理论时,基本观念起了主要作用”。中学生由于知识所限,许多现代物理知识无法接受,但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接受现代科学思想、观念。但是中学物理教材中经典物理理论过多、现代知识过少,只是体现直观的、经验的科学思想和实验的、逻辑的科学思想。如果学生长期接受这样的熏陶,头脑中就会牢固树立经典物理观,以后很难建立起现代物理的思想和观念。

总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界的物理现象,有生产技术中的物理问题,日之所见,耳之所闻,都可以成为我们中学物理教材编写和教师感性知识的来源。在实际教学中,丰富多彩的物理学习资源可以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近感,从而喜欢上物理;选择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可以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今后的选择奠定基础;而通过切实可行的探究和体验,则有利于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学物理教学一定可以跟上时代的发展、物理学的进展,满足当今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代量子力学教程篇8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原理很抽象,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学生理解领会教材时会感到十分吃力,提不起兴趣,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更谈不上学生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无法适应社会和企业要求的。因此,摈弃陈旧的教学方法,探索适时的教学途径是电子技术专业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必须从电子技术课程及其应用实践的学科特点出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开始,找到新的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一)电子专业教师应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老师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因此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要跟上时代步伐,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和深造,丰富知识体系,并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努力成为一名“双师型”、“复合型”教师。

1、教学内容应体现“新”。所谓的新,是指知识的更新。通常教学采用的教材一般变化更新较慢,普遍是相对滞后的,存在着知识老化和知识面窄等问题。但是,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在不断涌现,陈旧的教材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因此电子技术的教学也应对教材进行适时更新,剔除过时内容,引领新的知识点,让电子技术的教学尽可能跟上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多介绍一些现代的较实用的内容。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向学生推荐一些较实用的书刊,要与时俱进,面向电子技术发展方向,引入新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中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技术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2、提高动手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的综合型教师很缺乏,比例偏低,某些教师虽然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只擅长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教育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能动过程。因此电子专业教师只有具备了过硬的理论与实践技术,才能更好地组织专业课的教学,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在课堂上做到胸有成竹,引导有方,教有所长。

3、电子专业教师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践出真知。当今社会对电子信息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电子行业发展迅速,新型元器件、集成电路不断出现,新型仪器设备不断的更新发展,电子技术也不断向深层次、高技术含量领域发展。电子专业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要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电子专业教师应本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理念,积极投身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中,多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一方面要经常阅读专业杂志,了解一些最新技术动态;另一方面要寻找机会主动参加、接受一些相关的业务培训,努力学习新知识、积极掌握新技术。

(二)加强学生相互间合作交流。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现在的教学纲要就要求学生的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要使学生改变以往的被动听的局面,进行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平时在教学时要注意提倡同学之间要有合作精神,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尤其是实验课和需要动手操作的课程内容,对学生分组,提供机会让他们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更重要的是知道合作的力量和精神,这些都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小组学习为教学主体,同学之间可自愿找合作者,各组同学在思想和技能上进行交流,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优化教学手段。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在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也应体现出不断的发展进步,而教学过程中的现代化信息传播媒体就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信息媒体,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知识。多媒体如今已大面积地走入课堂,它可以生动、形象、清晰地展示所要讲授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既省时省力,又有利于教师分析。对于电子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直观地了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知识环境和虚拟实验环境,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实现教学任务。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从大量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而通过多种多样的资料,自己动手实践,把知识更好地融合起来,从而深化了所学习的内容,学生也不再觉得理论课枯燥。另外,还应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使实验教学理论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下,延长对该课堂有效注意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何形式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专业课的学习建立在基础课的学习之上,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重视新旧知识联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由于开始不了解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学习基础课时,由于感觉枯燥,一般基础课程学得不太好。在开始专业课学习前,应适当对基础课的相关部分原理进行复习,再逐渐进入专业课程的原理讲析。教学模式应该要求学生提前课程预习,这是教学容易忽略的问题。专业课教学往往速度快、跨度大、内容多,所需知识面广,从章节到全课程,再到相关学科需要学生做到提前预习准备,这样能让学生针对将要讲述的课程内容有所了解,在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再来听课,其效率大大提高。要求学生课后认真完成好教师布置的包括实验操作作业,收集与本专业有关的资料,培养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对所学的知识逐步地消化吸收和巩固。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电子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而电子技术教育要跟随时展的脚步,不被市场所淘汰,教师就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不断探索新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有创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多方位地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电子技术专业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武威职业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施养智,周小方.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7.

[2]扬志忠编.数字电子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现代量子力学教程篇9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技校;电子商务;课程设计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得到相对广泛的应用,逐步实现了对金融互联网市场的开拓,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技术环境。因此新时期在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要认识到绩效电子商务课程开发和设计的重要性,实现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的合理化应用,进而在互联网产业与传统行业有机融合的基础上,逐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一、“互联网+”时代技校电子商务课程的特点

电子商务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课程开发和设计的过程中,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依托,能够逐步实现商品流通和买卖等行为,在本质上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对传统商业活动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处理,使传统商务活动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电子商务课程的应用性也相对较强,在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过程中,最终目的是促进各项商务活动的达成,实现商品和资金的有效流动,所以在培养技校电子商务人才时一般关注人才应用价值的培养,为将人才打造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此外,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课程高度重视创新性的凸显,希望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与新时期“互联网+”时代背景相适应,为电子商务活动的组织和规划提供良好的支持,全面提高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由此能够看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技校电子商务课程具有明显的时代特殊性,在研究中需要结合具体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设计科学合理的商务课程组织规划,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为技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技校电子商务课程设计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技校探索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要对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进行设计和规划,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提高“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技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综合效果。

(一)积极引入网络化电子商务模式

在课程设计方面,引入网络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组织活动的中心,在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辅助下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探究的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结合网络化课程模式的应用在对电子商务课程活动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按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和设计,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要注意突出问题导向的重要性,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出发,探寻相应的教学组织方案,对问题进行处理,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处理措施,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此外,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自由平等教学环境的构建,营造积极和谐的教学组织氛围,将自由平等作为教学保障,确保能够直接传输式网络教学活动、自主交互式网络教学活动以及点选式网络教学活动等,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和培养,向学生传授相应的课程知识,逐步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创造理想化的条件。

(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要重点把握即时性和应用性

尽管技校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已经完成了对相关教学经验的积累,并且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在课程设计和规划方面,仍然有所不足,无法实现对学生数据信息处理和交换能力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能力的强化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在对课程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要加强技校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的联系,将学校学生引入到企业电子商务工作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真正将新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创新,教学组织活动质量也会明显增强,能更好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和探索主要任务。

(三)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创新思维的应用

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工作的开展高度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商品的范围,引入丰富的课程教学内容,确保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系统的提高。如可以根据商品的特性对课程体系进行拓展和延伸,关注信息、资本层方面课程的开发,并且在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引入更为科学的教学内容,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代量子力学教程篇10

关键词:电子技术;开放式师生关系;教学方法

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实践操作性很强,理论过深,容量过大,名词概念、专业术语较多,学生理解领会教材比较吃力、比较困难,传统的理论讲授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更谈不上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这样培养的学生很难立足于社会。因此,如何提高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是职业技术学校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从电子技术课程及其应用实践的学科特点出发,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彻底转变思维方式,追求臻美,聚焦于学生身边的事物,时刻保持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和素质提高,丰富知识体系,并提高自身动手实践能力,努力成为一名“双师型”“复合型”教师。

一、教学内容应体现“新”

这里的新,是指知识的更新。知识的实质不会变,但知识的呈现方式应该与时俱变,充满生气,充满新鲜血液,避免知识面窄和知识老化等问题。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的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如雨后春笋般更新较快,滞旧的教材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适时改变传统教材落后的局面,剔除过时、过旧的内容,引领新的知识点,成为电子技术教师需要思考的迫在眉睫的问题。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多介绍一些现代的较实用的内容,多读书阅报,多动手,多关注生活、社会、科技事件,敏感于新科学技术的发明,这样才能使电子技术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二、提高动手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目前,技术学校普遍缺乏综合型的教师,一些教师虽然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只擅长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经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向者,是连接学生、知识的必经桥梁,只有教师站在科技的前沿,走在时代的前列,务实肯干,勤恳敬业,才能在组织电子专业教学时,在课堂上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教有所方,教有所长,展现课堂的诱人魅力。

三、电子专业教师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今社会,各种新思路、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就需要深层次、高技术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电子技术教师紧跟时展的脚步,积极投身于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力求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并且积极寻找机会主动参加、接受一些相关的业务培训,不断汲取新观念,摄入新理念,从而找到新思路。

四、加强师生合作交流

开放式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加强师生交流的一条捷径。开放式教育要求教学内容能够融入知识情感和态度价值观,改变传统的人们一贯主张的“天地君亲师”“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等古训,改变“教书匠”式的照本宣科,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优化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仪表形象,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虽说人不可貌相,但是“美貌的心理效应”在当今社会依旧存在,良好的仪表形象确实会增加令人自叹弗如的个人魅力。其次,注重完善学生个性,加强师生交流。“教室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要允许学生犯错,对犯错的学生施以宽容之心;改变只有教学形式而无实质往的“假交往”现象,与学生加强交往,加强互动,增加心灵沟通,感情互动,与学生共创和谐、民主、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寓教于学,寓学于乐,真正实现“教者乐其教,学者乐其学”的素质教育。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电子技术也应飞速前行,当今教学过程中的现代化信息传播媒体就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对于电子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实现教学任务。另外,还应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虽然电子课程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实验始终是电子课程的基本特征,实验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便于操作的小实验,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延长对该课堂有效注意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学习专业课之前先复习基础知识,由浅入深,由简入繁,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电子技术已充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要使其跟随时展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教师就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不断探索新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拨开迷雾,获取真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使电子技术专业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