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理财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15:44

高端理财模式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移动终端;财务管理;现状;创新

一、引言

电子商务时代,有效的缩短了信息交流的时间,跨越了信息交流的空间,提高了信息交换和商务贸易的效率。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具有时代跨越性意义的。因此,企业为了快速发展,财务管理模式也要依据电子商务的特点进行改革,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的资金管理,流动以及对企业未来的策划能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所以,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如何创新财务管理模式,让其符合时代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了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开拓了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方向。加强了企业的竞争压力。而企业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不断的改革和蜕变,尤其是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不仅采用了最新的保密措施,还加强了企业与商务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情况还有待改善,因为随着纸张单据转变为电子单据,单据的保管手段和保密手段还有待加强,而且会计核算的实施动态与后台的联系紧密性不足,保密手段不强,通过网络进行财务监控和检查的手段,起不到实时监控的作用。因此,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虽然改变了,但是还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因此,在电子商务时展的时期,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也要与时俱进。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构建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

1.实时网络财务管理。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出现了网络管理的模式,也就是财务管理工作由原先的线下工作,到如今的线上工作,由原先的离线工作,到现在的在线工作。而且由于能够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探讨,实现了远程控制报表,远程报账,以及远程监控和远程审计等工作内容。这同时也表明,财务管理的手段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财务管理过程中,货币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货币化转变为电子货币,同时数据存储的模式从磁盘数据转变为页面数据,单据也变成了电子单据,这种财务管理核心本质的变化,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实现了实时监控财务情况,确保财务情况稳定良好的局面。

2.实时财务资源策划。企业的发展是需要有计划性和规划的,而数据的支持来源于财务提供的相关资金和贸易交易数据。而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的策划,以及财务资源的策划,都能够起到实时监控和管理,讨论的目的。首先通过企业内容部财务管理系统,可以了解到贸易过程中,货物的流动情况,即物流和集散部门的情况。其次,企业内部可以实现货物的生产,库存,经销等各个环节联系紧密。最后,可以确保贸易之间的资金交易准时完成。也就是说,财务资源策划,为企业的贸易交易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框架,在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可以对框架中的内容进行检查和核对,确保货物及时运输。所以,财务资源策划的优势,就是打破了各个环节之间的壁垒,减少了财务信息的断层带来的信息交流不畅通的问题。尤其是使用的eRp系统,更是把电子商务的内容和核心体现的淋漓尽致。信息的同时段传送,确保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财务监督的性能从弹性变为刚性,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和重点。

3.利用移动终端,打破企业财务管理的时空界限。现代电子商务模式出现了重大的转变,从原先的台式计算机作为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管理的主要手段,更新为现代的移动终端。利用移动终端,可以打破企业财务管理的时空界限。也就是说,相关的管理人员,只需要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等移动终端,就可以远程操控财务数据的更新,录入,报账等情况。而且不局限于时间和地点,可以随时进行监督检查。企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可以在铺设了wiFi的公共场合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查看账务报表,也可以通过话费手机流量,及时的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电子商务时代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要以使用移动终端为主,普通电子商务模式为辅,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创新和改革具有特色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

4.保护移动终端交易、查询安全性,加强财务管理风险制度。电子商务模式下,使用移动终端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改革的中心,是企业超前发展意识的一种表现。但是目前我国使用移动终端的进行财务管理的制度和法律还不完善,因此在移动终端的进行贸易交易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虽然,目前出台的某些法律有效的保护了移动终端交易的安全进行,但是企业本身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风险制度。首先,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进入企业财务管理数据库的人,必须经过账户申请和认证,经过系统的核实,以及相关监督人员的核查,该工作人员可以进入财务管理数据库,查看有关的财务报表。其次,对于企业领导人来说,每一次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财务查询和对账,报账的时候,都需要进行登记和记录,确保企业财务信息不会泄露出去。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就是移动终端,因此,在利用移动终端来构建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时候,首先要制定财务管理风险制度制度,这样才能确保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改变财务管理的模式和工作方式,是一项安全的改革和创新工作。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与财务管理无关的人员进入财务管理数据库,需要受到惩罚,并且结合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安全要求,制定的财务管理模式一定要科学,同时便于企业领导人管理,和核实企业财务有关的内容。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加强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的风险制度。

四、结语

电子商务时代是一个大环境,但是电子商务的模式也是在不断的改变的。因此,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也需要根据时代核心的变化进行改革。尤其是如今电子商务以移动终端为发展项目,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核心也需要逐步的移向移动终端管理内容,这才是确保企业财务管理能够保持最新状态的有效办法。因此,本文针对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创新,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陈静.试论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6):122-125,

[2]顾士勇.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J].山西青年,2016(04):155-156.

[3]陈瑶玲.浅析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16(06):158-159.

[4]钱进.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0):123-125.

高端理财模式篇2

【关键词】第三方理财;盈利模式

一、第三方理财的出现

第三方理财是指那些独立的中介理财机构,它们能够独立地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所需投资工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规划服务。第三方理财服务在我国应市而生,其原因主要有:(1)个人财富数量的不断累积,同时伴随着通货膨胀,这使得个人现金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不断增强。(2)个人掌握的理财信息和知识有限,居民个人对理财知识的掌握有限,同时对于各类理财产品和资讯获得的渠道限制,造成居民对现有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的信息理解和信息利用不对称的地位。(3)由于我国法律法规的金融业分业经营,使得各类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存在行业倾向性,缺乏综合性,而且同行业中的产品重复率高。

二、第三方理财的现状

其中主要的企业机构有以下几类:“一对一”服务类。此类机构主要是由专业理财师为拥有高净值资产的客户提供“一对一”的理财咨询和理财规划服务。终端研发类。此类机构主要是利用自身优势对来自上游的数据和资讯进行加工后,制作成终端系统,以提供给终端系统使用者相应的数据和信息服务,这类机构还会根据金融机构的要求开发特有的系统并提供相应的维护服务。财经网站类。此类机构主要通过对来自上游的数据和信息通过加工后以网站网页的形式提供给使用者。

三、盈利模式分析

(1)终端使用费。pC终端是指服务提供商依托于互联网,以pC终端软件为载体为用户提供金融资讯和专业数据查询及分析等服务,而移动终端则是服务提供商依托于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网络,以移动终端为载体为用户提供服务。个人用户需要先购买终端才能获得相应的使用权。(2)会员费。会员费是对用户进入某一平台收取的费用,支付该类费用了后,机构会提供给会员一些基础的服务。(3)网络广告费。此类服务主要是依托网站为客户提供各类数据信息和服务,提高网站的用户访问量、有效浏览时间和日均访问页面数等指标,建立用户黏性,再利用网页上的文字链、图片、富媒体或视频等的形式为网络广告需求的企业提供互联网广告业务服务。(4)推荐品佣金。佣金的获得主要是机构通过在给客户提供投资意见后,使得客户购买了相应的产品,从产品发行者得到的佣金。(5)咨询服务费。此类收费主要是针对“一对一”的服务。咨询服务费是指机构针对个人情况或个人需求为客户在线或者面对面的提供专业个性的理财建议或理财计划等服务而征收的费用。(6)系统定制费。大多从事金融软件开发的机构还为企业提供系统定制和系统维护服务。机构终端的开发是在开发的过程中不断的让机构客户进行试用检测,客户要参与到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来。所以系统定制的费用则是依据不同机构的不同要求进行定价的。(7)机构终端使用费。机构终端使用费主要是来自于机构或机构中的个人对专门针对机构使用者设计的终端的使用中获得的,该类终端一般是可以由用户自行选取模块进行组合销售的。

四、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

第三方理财机构大多是分析和划分市场上已有的基础理财工具和理财产品,很少有自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所以他们能更加独立和客观的评价分析这些理财产品,使投资者更加客观的认识自己所需要的。大多数第三方理财机构都拥有良好的分析能力,通过对市场及理财产品的分析,结合投资者的需求和特点提供经过加工的数据和信息。但由于国内理财市场尚不成熟,发展时间也不长,因此,第三方理财的盈利模式还在不断摸索与改进,一些公司没有局限于某一种模式,多数以某一类为主,同时尝试其它模式。由于竞争的逐渐增强,有些第三方理财公司开始设计销售自己的产品,这是否会影响到独立第三方的客观公正性,有待跟踪观察。有的第三方理财公司借投资顾问名义,为客户提供委托理财服务,并收取净收益20%的服务费,该业务在国内属于“半灰色地带”,易引起纠纷和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值得行业关注与警惕。

参考文献

高端理财模式篇3

关键词:行政管理信息化财务信息建设网络技术

一、前言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在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下,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能够为各级领导的决策奠定重要的基础。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财务信息化管理是以计算机的系统应用为主要内容,全面结合网络的现代化技术来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和运营。使财务的计算、分析、汇总、统筹更加方便,快捷。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征

财务信息化管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在计算机信息化发展的同时,财务管理模式也随之相应的发展起来,财务信息在对接过程中需要与对应的模式进行系统联合,方能完成财务的划分与准确预算,通过网络服务端进行单位及企业间的业务交换,但前提是平台之外的业务交换,呈现出最新的业务信息终端。第二,就是资源共享,下级单位可以通过网络客户端进行资源共享,其中共享的资源包括各种软件,硬件,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节省了资源的投入,同时又可以完成无障碍的跨区操作。第三,就是对财务的各种数据进行汇总扫描分析,理清账单,完成年度总结性核查。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硬件分析

在一个通过网络服务端进行管理的系统中,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管理模式一般有四项。主要为:文件服务器模式(F/S);主机系统模式(HoSt);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和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这四项。

(一)文件服务器管理模式

文件服务器管理运营模式的建设结构的使用理论主要来自于paradox数据库的财务管理软件,这种软件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根据不同要求的设置,对外来用户进行安全阻止,这是为了迎合财务系统对自身安全性的需要,把安全工作做到位,使信息的处理顺利、简单、快捷、安全。在财务管理系统用户使用的数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一般是10个),系统的工作性能就自动下降,这时候就意味着管理系统服务端的运营出现非常规的工作状态,应当给以适当的调整。

(二)主机系统结构

关于主机系统的内部控制操作,专业部门级的高层网络以主机直接控制为主,使用主机连接终端计算机,在此基础上发出字符及数据,下级用户可以通过链接与主机相符合的应用,发出程序申请数据传输信号,通过申请后在主机系统操作下与主机共享内部数据资源,所以此时的主机就成为了业务部门进行信息化有效安全操控的重要手段。

(三)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在企业信息化处理的系统运行中常用客户机进行信息的处理,客户机的服务器以windowsnt4.0/5.0netware3.1及以上版本Lanmanager和oS/2V3.1为主,在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中,客户端可以被看做是一台系统机器,或者是一台工作处理器,运行系统多以DoS或windows3.x/95/98系统为主,这样的系统工作业务常由客户机和终端服务器共同完成,产生的直接效果就是反应速度加快,系统工作性能良好无障碍,但同时也使得该服务系统的环境遭遇窘况。

三、制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步骤

(一)制定总体规划

行政事业要逐步实现财务系统管理性能的现代化运营模式。就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总体规划,结合年度计划的操作性流程,帮助整个管理目标任务的高度配合,顺利完成财务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年度计划的制定可以指导工作的方向,避免盲目和计划的紊乱,明确每一步的具体完成内容,保证各阶段的有效对接及各部门的协调跟进,进而保证信息化财务系统有效顺利开展。

(二)准备基础信息

我国的行政事业财务管理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实施当中,规范,高效地配合着行政管理工作,这其中少不了基础信息的准备程序,搜集基础信息的流程主要通过,首先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分类、归置,在分过之后对不同的业务内容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进行系统综合,接下来是在建立的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分类,对比,在不同的阶段建立相应的支持平台,直至完整准确地接受信息传输。最后的内容是对内部的信息处理平台进行优化,保证其后期的服务性更加长久高效,这整个实施过程需要财务信息管理者的业务操作熟练,精通,及时处理每一过程的状况和难题,对计算机网络熟悉。在长期的对其操作的过程中加以思考分析,以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指导,及时作出漏斗的修补处理,保证行政财务系统的运营正常、快捷以及安全。

四、结束语

一个完整的行政财务信息网络服务系统的建立还应包括良好的网络平台的设置、有效的分布实施的计划,只有在主机配置的网络服务终端的配合下,加以优质的专业网络信息系统工作者,并经常参加网络技术的研讨会议,关注国外有关网络建设的即时信息,更有效地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安全有效运营。国家继续重视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鼓励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多方位引进优质高端网络技术的人才,是财务信息管理的有力保障。我国的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应长期坚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先进化及高端化。

参考文献

[1]梅华.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2期

[2]马殷春.信息化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J].经济师;2012年1期

[3]曾方平.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探讨[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年1期

高端理财模式篇4

关键词:会计管理;信息化;C/S架构;业务流程;Delphi7.0工具

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企业开始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并逐步成为目前的一种主流。而经过20多年信息化的发展,很多大中型企业都基本实现了会计信息化管理,但是受成本、思想等方面的制约,很多中小企业还处在原始的记账方式当中。同时,有些中小企业想通过采购标准的财务管理软件,但是采购成本高,实用性也很差。而造成当前中小企业在eRp使用方面实用性差的问题,与中小企业在进行eRp投资决策的时候,往往缺乏对自身企业实际业务的全面评估和分析,从而盲目的将eRp软件引入到企业管理中。而这种既不考虑期货业自身需求,也不考虑引入的可行性,必然会导致在引入的过程中付出很大的代价,一方面,盲目的引进浪费了资金,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的管理变得混乱,如缺乏专门性的人才,使得eRp不能正确使用,发挥不了eRp的功能,又如没有结合自身的业务,使得eRp的功能不能满足。由此上述的原因造成企业对eRp系统失去信息。因此,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在企业会计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制定和设计一款具有针对性的,面向中小企业的eRp财务管理软件,成为思考的重点。对此,结合上述的需求,提出一种低成本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并对软件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设计。

1企业财务管理的流程梳理

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的设计来讲,其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企业日常的会计管理需求,从而提高软件的实用性。因此,要提高该软件的实用能力,必须要结合企业会计管理的具体内容和工作。而对于企业会计管理来讲,主要对企业固定资产、负债和所得者收益进行分析,同时对日常的财务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具体流程则如图1所示。

2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图1的具体业务,笔者将该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为如图2所示。通过图2的不同功能模块可以看出,对上述功能的设计除满足日常的会计管理的需求以外,还可以实时的反映企业现金流的进出,公司固定资产等项目。同时,通过对这些功能模块的构建,让企业会计人员可以将过去事后建立账目的会计工作放到事前,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会计管理的工作效率,可通过软件的分析功能,让企业管理层看到实时、清晰的企业运营现状,并提高了管理层快速反应和决策能力。

3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3.1C/S模式与B/S模式的比较C/S(简称:Client/Server)模式作为上个世纪90年代针对资源不对等的问题,提出的一种资源共享体系结构。该体系架构将应用程序分为两部分,服务器主要负责对数据的管理,而客户端负责与用户交互,并分配业务逻辑。通过这种架构体系,可充分利用两端的硬件优势,将不用的功能合理的分配到两端,降低两端的开销,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也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而对于主流的B/S模式来讲,是在传统的C/S架衍生出来的一种体系架构。B/S模式是将传统的应用程序分为三层,其中服务器端负责数据管理和业务逻辑;而客户端为浏览器,用户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即可完成对系统的访问。这种架构方式维护方便,维护成本也低。但是由于其大部分的功能由服务器承担,一旦出现大规模的访问,会给服务器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后台服务器负载过高,直接影响系统运行。同时B/S模式在安全性方面要低于C/S架构,而对于一个企业的会计管理来讲,涉及到大量的企业核心信息,所以安全性是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综合上述的分析,笔者在对该系统的技术架构体系进行搭建中,采用C/S模式。3.2系统架构搭建根据上述的分析,按照C/S架构的两层部署,将系统直接分为服务器和客户端两层。用户通过在客户端安装专门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并接入因特网即可实现对系统的访问。具体架构如图3所示。

4系统详细设计

4.1登录设计系统登录作为保障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对“合法”和“非合法”进行鉴别,从而防止系统被攻击。而对于不同的使用者,在打开客户端,输入用户名、密码,经数据库比对之后,方可进行到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工作界面。如果过不正确,则提出“重新登录”。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4.2出纳管理模块设计出纳管理作为会计管理的重要部分,主要掌握企业现金流的动向。因此,做好对该模块的流程设计,对保障企业会计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而根据企业出纳管理的业务流程,将其具体的实现流程设计为如图5所示。4.3财务分析模块设计通过财务分析,给管理层提供企业实时的运营状态,从而更好的让企业管理层做出相关的决策,调整市场方向。对此,本文将该模块的实现流程设计为如图6所示。

5系统实现

5.1系统实现环境搭建根据上述的设计,对系统部分功能进行测试。测试环境的主机采用酷睿7处理器的联想pC终端。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SQLserver2008,服务器采用iiS7.0。5.2登录界面实现通过以aSp.net作为开发语言,可以得到如图7所示的界面。5.3会计科目模块实现会计科目主要包括对不同科目的添加、删除、修改等。具体界面如图8所示。

6结束语

高端理财模式篇5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很多企业不再单纯地作为经济组织而存在,而是变成了由多个经济单位组成的大型企业联合体,即企业集团。近年来,企业集团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这种经济组织形式在给企业集团带来很大的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控问题就是其中最突出、最核心的问题。财务管控关系着企业集团的持续经营与发展,因此对企业集团的财务管控模式加以探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来做具体的分析。

1.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现状

在我国,企业集团出现于1978年之后,也即改革开放之后。改革开放之后,企业亟需得到自主权,而正是这种分权上的要求促使我国引进企业集团的涵义。在经历了几十年时间的发展之后,我国企业集团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取得了很多的发展成就。然而,在财务管控方面,企业集团对它的管理存在着一些弊端:

第一,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控具有先天性的不足。这是因为我国的企业集团是在行政手段下建立的,行政权力过大,且比较集中,而企业自主权非常小。

第二,企业集团的财务管控模式的选择存在着两个极端的现象,即极端集权和绝对分权。极端集权是指企业集团的母公司既把持着财政大权,而且还干涉子公司的日常经营决策权和财务管理权。而绝对分权是指企业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只具有产权上的关系,子公司的重大决策都是自主进行,只需要到母公司备案即可。这两种集权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是长期在极端集权或者绝对分权的管控模式下,企业集团终将面临着财务上的威胁。

第三,企业集团的财务管控方式不够完整。首先,我国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与企业集团总体战略的相适性不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传统的财务管控模式仍然占据优势,造成财务权力的划分不够明确。其次,没有比较完备的内部财务机制,并且现有的财务机制与企业集团的发展策略不一致;财务预算和资金流的集中管理缺失。同时,企业集团缺乏风险监督机制和管理机制,内部制度不够完善。此外,企业集团组织人员的工作能力及素质不够高,不能根据现实需要以及情况的变化而做出适当的调整。最后,企业集团的资金流和信息流缺乏有机的衔接,企业集团的人事、物流、信息、风险等没有得到合理的划分,于是造成资金流不能实现最大化的运转。

2.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模式选择

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是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与关键,是集团管控的最低限度。无论是极端集权还是绝对分权,企业集团都需要有财务管控这一环节。从其结构来看,企业集团的财务管控是由管控主体、客体、目标、方式、环境等四个部分组成。下面笔者来做具体分析。

2.1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模式

第一,集权式。集权式财务管控的实质就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全程管控。这种管控模式实行的是统一调配、统一核算,因此它的优点是财务管理的效率较高,而用于行政管理的费用比较少;同时,子公司的行为都在母公司的掌控之中,就比较方便完成集团整体的战略目标。除此之外,母公司的财务专家资源比较好,能够给子公司提供很大的帮助,从而降低了子公司的经营风险。但是,这种管控模式也存在着很多的缺点,比较明显的有三点。其一,子公司的自主权非常少,长此以往其灵活性和创造性就容易受挫。其二,母公司的决策很容易带上个人化的色彩,不够客观,而由此所造成的失误也将给企业集团带来巨大的损失。其三,管理层过于单一,限制了其机动性和灵活性。

第二,分权式。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实质是母公司对子公司实行间接管理,日常的决策仍然由子公司决定。在这种管控模式下,子公司能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在决策方面也就更加合理,同时,它还减少了母公司决策的主观臆断性,分担了母公司在决策方面的压力。需要注意的是,分权式财务管控也容易造成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运作缺乏协调,企业集团的整体竞争能力被削减;同时子公司面临的风险也不容易察觉,资本风险较大。

第三,相容式。相容式财务管控模式是基于集权式和分权式两种模式各自的优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综合型模式,它有效避免了集权式和分权式的缺点,同时又吸收了二者的优点,使得母公司能够充分发挥调度权和部署权,使子公司能够充分发挥自主经营权和决策权。

2.2企业集团财务管控模式的选择

企业集团不同发展阶段的财务管控模式选择。企业集团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对应的生产经营规模、产品种类等均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其财务管控模式也要有所区分。首先,在企业集团的初创期,企业集团所面临的风险是:①企业的生产成本过高,超出了预算水平;②市场份额中不确定性的部分占比较大;③融资较为困难,企业集团用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资金不足;④没有成熟的管理团队,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不高;⑤缺乏对集团发展的长远规划。从以上几点来分析结果来看,初创期的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应该选择集权式财务管控模式。其次,在企业集团的成长期,企业集团所面临的风险是:①流动资金不足,投资困难;②没有能力做好市场网络建设,平台条件较差;③经营风险比较大。因此,根据企业集团的这些特点,这个阶段应选择偏集权的财务管控模式。再次,在企业集团的成熟期,企业集团所面临的风险主要为市场趋于饱和,没有较多的投资增长。因此,企业集团应选择偏分权的财务管控模式,将权力下放给子公司或分公司,让其自主开拓市场,使生产成本降低。最后,在企业集团的再生期,企业集团所面临的风险是市场萎缩、投资不足,同时新经营项目面临着经营风险。因此,此阶段的财务管控模式应选择偏集权式,从而使资源得到重新的分配。

高端理财模式篇6

私人银行“舶来”中国

私人银行业务起源于16世纪的瑞士日内瓦,在欧洲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私人银行业务是金融机构向财富金字塔的塔尖客户提供的个性化、综合,业务附加值高,品牌影响力强,一向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在近三四百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一曾经只为少数欧洲皇室、贵族、高官及富豪管理财富,有着浓郁神秘感的金融业务,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海内外众多金融机构和高端客户广泛参与的现代私人银行。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私人银行业务更以其较低的资本消耗和风险暴露、稳定的收入来源受到欧美金融机构、高端财富群体的普遍青睐。

瑞信最新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及日本的全球第三大财富来源地,并领先欧洲最富裕的国家――法国。过去10年,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已推动大部分亚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家庭财富迅速扩张,最高达全球平均增长率的10倍。大量外资私人银行纷纷涌入,争抢这块巨大的蛋糕。

自2007年始,国内一些主要的中资商业银行借鉴国外同业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创新了多种不同的私人银行经营发展模式,经过短短几年的艰辛努力,终使私人银行这一“舶来品”在中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换言之,为了满足高端客户对个性化、综合化、私密化的产品与服务需求,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本土应运而生。“十二五”规划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国富”到“民富”,决定了金融要向个人金融方向发展,为经济转型为私人银行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作为财富管理的高端业务,私人银行也势必成为商业银行加快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发展犹如雨后春笋

2006年以来,随着主要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取得重要进展以及银行业的全面开放,面对外资银行对国内市场中高端客户的激烈争夺,为了留住、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各金融机构纷纷涉足私人银行业务。自2007年中国银行率先在国内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开始,私人银行业务在中国发展方兴未艾。从外资金融机构到国内金融机构,从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到股份制商业银行、从城市商业银行到农村信用合作社,各类金融机构都在争先恐后地进入这一市场。虽然在探索的过程中,一直是挑剔大于褒奖,且难逃多种制约和限制,更不乏探索者无奈离去的背影。但是,私人银行的发展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为进一步增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私人银行业务交流合作,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牵头协调,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较快的工、农、中、建、交、招和中国民生银行等7家银行共同倡议并发起建立了中国银行业私人银行联席会议,通过成员单位间的有效联动,汇聚各行资源优势,致力创新驱动,规范行业发展,防范行业风险,促进合作共赢。

市场前景广阔

由招商银行和全球知名咨询公司贝恩管理顾问公司联合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得出结论: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快速增长。201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比2009年增长19%。2010年,中国资产超千万的高净值人群达到了约50万人的规模,比2009年增长22%;高净值人群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将达到约7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中国高净值人群将达到59万人左右,同比增长16%;高净值人群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约1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

在可供投资收入不断大幅增长的同时,中国高净值人士的财富目标、资产配置以及增值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除了继续注重财富积累和高品质生活之外,财富安全、财富传承和子女教育等也都成为了高净值人群的主要关注目标。资产配置方面,该人群对银行理财产品及其他类别投资产品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包括私募股权、信托、阳光私募等新兴的投资热点;增值服务方面,高净值人士根据自身事业、家庭和生活品质需求对医疗健康、子女教育、社交平台等提出需求。可见,高净值客户的需求已然从单纯的“产品推介”转向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打理”。

有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已经有16家外资银行机构在中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其中包括汇丰银行、花旗银行、Jp摩根、瑞银集团、渣打银行、东亚银行和法兴银行等。中国银监会统计,目前在中国私人银行市场上,有113家本土银行机构提供财富管理服务。中国银行业在个人财富管理领域的资产规模,已从2005年末的2000亿元人民币,猛增至2010年末的1.7万亿元人民币。

各家金融机构之所以如此青睐私人银行业务,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和最具潜力的私人银行市场,这一市场蕴藏着巨大的甚至是无限的商机。《欧洲货币》作出的判断是:中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和最有利可图的财富管理服务和产品市场之一,中国的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行业将拥有一个非常广阔、富有活力的市场。

因此,随着中国私人银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倾向于选择专业财富管理机构进行财富管理,且对私人银行尤其是中资私人银行的认知大幅提升。换言之,越来越多高净值人士由自己操作转为选择专业财富管理机构进行理财,从而接触更丰富的产品,享受增值服务。表明中国私人银行业潜力巨大,前景看好。

推动商业银行转型

当前,国内私人银行的发展正在步入关键阶段,并且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和转型的新方向。

首先,经济转型为私人银行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十二五”规划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国富”到“民富”,决定了金融要向个人金融方向发展,这不仅仅是为了应对金融脱媒、应对越来越强的资本约束以及日趋激烈的竞争,更是银行适应经济转型的必然结果。财富管理是未来商业银行顺利实现全面转型,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财富管理的高端业务,私人银行也正在努力成为商业银行加快转型的重要突破口。私人银行业务也逐步成为体现商业银行综合竞争能力的顶级业务,其业务创新发展水平,已成为商业银行转型能力的“风向标”。

其次,从初期“圈地”到“精耕细作”,私人银行发展开始走向深化。应当说,之前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更多的是依赖原有的客户基础,圈占高端客户,扩大市场规模,私人银行的主要服务大多还停留在“销售产品+增值服务”的阶段。但从近一年多的发展情况看,这种状况已经开始有所改观。在前期客户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无论是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都在向多样化转变,并初步形成了特色。

第三,在供需双方的推动下,私人银行行业格局将进入全新的阶段。商业银行纷纷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源起高端理财正成为当仁不让的二次转型的重点之一。然而,全社会流动性的富裕使得除银行外的其他金融机构也纷纷涉足这一市场。券商、第三方独立理财机构、信托公司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亦相继开发出为高端客户理财的专属服务,定位各异。再加上有深厚底蕴和经营经验的外资私人银行的压力,当前整个高端理财市场的竞争已经升级。一方面,高净值客户对私人银行业理解更加深刻,需求更加复杂;另一方面,各类财富管理机构也客观地为中资私人银行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私人银行业正在供需双方的推动下快速发展,行业格局进入全新的阶段。

第四,把握住了机会窗口期。面临新的不断升级的竞争,中资私人银行近年来大力投入资金和资源进行品牌建设,通过私人银行中心建设、广告投入、组织高端聚会和活动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高净值人士对中资私人银行品牌认知有较大提升。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的私人银行已经于去年率先实现了盈利,比国外同业普遍认为的需要五年时间盈利的预期早了两年。目前已利用财富管理机构进行理财的大多数高净值客户都正在使用中资私人银行,且过半客户将其列为主要使用的财富管理机构。在未来的财富管理机构选择上,中资银行吸引的高净值客户资金占比呈现增加的趋势。因此,短期内,中资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占领了境内高端财富管理市场并稳固市场地位,已经把握住了机会窗口期。

此外,有统计表明,私人银行业务已经成为现代国际银行业发展最快的业务之一。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过去几年的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率在12%到15%。在国际私人银行领域,私人银行客户带来的利润能够达到银行普通零售银行业务的10倍左右,资产管理的规模效益不容置疑。

发展亟须质的突破

总体来说,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内还是新鲜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比如,私人银行业务范围定义尚未明确或统一;私人银行业务的盈利模式和利润增长点尚未明晰;私人银行部门的内部组织架构和设置还亟待完善;私人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开发还需深化;私人银行品牌如何打造还需探索等。简言之,中资私人银行的现状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美”。随着中国高净值人士投资多元化需求的增加,境外资产规模在逐步扩大,高净值客户当前境外资产配置方面仍以外资银行为主。因为外资银行全球网点覆盖和在境外市场的经验、为超高净值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和资产全球配置服务的专业性,是短期内中资财富管理机构难以比拟和超越的。因此,“一家机构为主、保留多家参考”的财富管理模式未来将成为主流。

私人银行业务也远远不仅仅是简单理财中心。作为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的战略核心业务之一,私人银行业务站在客户个人的立场上为其设计整体的解决方案,其服务理念与其他金融服务截然不同,其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却比贵宾理财要丰富得多。中国富豪对财富管理过程有着强烈的自主控制意愿,而且往往期望能在低风险的前提下获得高收益。同时,客户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这给私人银行服务带来了更多挑战。

在西方国家,私人银行服务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客户实现财富保值。在中国,由于客户多为第一代或者第二代富人,他们的首要目标是赚更多的钱,让自己的财富增值。所以中国私人银行服务肩负着三重使命:首先是帮助客户财富保值,确保跑赢Cpi;其次是帮助客户赚更多的钱,实现财富增值;最后是帮助客户实现高品质生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完全照搬西方私人银行的发展模式,还是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商业银行自身特点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模式,成为摆在国内银行决策者和私人银行经营者面前的现实课题。这就表明,与国外成熟的私人银行相比,国内私人银行发展的道路还十分漫长。在经历了初期的快速成长之后,如何从长远着手,探索建立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私人银行管理模式,为私人银行的稳步健康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既是私人银行目前发展面临的“瓶颈”,也是私人银行今后要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

现阶段,中国私人银行主要采取两种组织结构。一是有些银行将私人银行划归在零售银行业务之下,把高端零售银行客户的业务交给私人银行做,借助原有资源,稳健发展;二是实行私人银行的事业部制或相对独立的准事业部模式,即私人银行的人、财、物包括业务,相对独立,希望以体系建设去获取客户,最终实现业务的增长和利润的贡献。从目前的运转情况看,各有千秋。但从总体看,不论哪种模式,由于私人银行始终仍处于商业银行体系下运作,不仅受到监管政策的很多限制,而且在银行内部也面临着体制障碍以及利益分配、资源配置等多重制约,不乏纷扰和挫折。也就是说,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瓶颈表现为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经营模式不明确,国际成熟市场私人银行业务的事业部机制在国内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怎样解决内部的利益分配与资源配置问题以便形成发展合力?怎样建立健全私人银行业务风险管控?怎样提高私人银行的盈利能力?应当说私人银行发展模式远未成熟,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磨合。

要实现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整体发展,首先要加强私人银行业务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一是改进现有服务品种,完善功能,使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譬如对已有的私人银行业务品种、功能进行整合、完善,使银行卡具备多种业务功能。二是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在研究竞争对手以及国际知名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产品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有潜力的产品,并且在开发的过程中重视打造品牌。

高端理财模式篇7

【摘要】基于云技术开发的在线会计服务实现多用户动态实时低成本共享资源,企业财务信息处理存储由建在云端的大型数据处理中心完成。本文通过调研浙江民营企业在线会计服务应用需求现状,分析典型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发现安全性、数据管理、个性化服务等是困扰在线会计服务前进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这些关键控制点,构建基于云环境适合浙江民营企业需求的在线会计服务模式,以期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计算 SaaS模式 在线会计服务 民营企业

一、引言

目前浙江省工商局统计在册企业数达110.8万家,其中民营企业96.3万家,占比86.9%,其中约85%为中小微企业。资料显示浙江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3.8%,中小型民营企业已成为浙江经济的显著特色及重要推动力。amazon的云服务(awS)为全球190多个国家地区的40多万家商业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Googleapps全球企业用户超400万家,当今国际大企业运营网络化,借助互联网实现跨时空实时业务协同。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要与之同台竞技,必须要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云计算环境下在线会计服务平台,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动态管理模式。

本文采用网站调查问卷、发送电邮、邮寄、企业座谈、专家访谈等方式发放问卷对浙江民营企业在线会计服务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构建在线会计服务模式。

二、企业在线会计服务调查分析

(一)浙江民营企业在线会计服务基础信息分析

通过前期专家访谈、企业座谈、资料查阅等信息收集处理,本次调研对象基础信息主要区分不同调研对象是否使用在线会计服务及对此服务的了解情况。所有调研对象使用在线会计服务率为31.64%,其中大型、中小微民营企业占比分别为6.64%、22.66%;使用者对云端记账、SaaS、paaS、iaaS等云计算模式均表示清楚了解,未使用者中仅有18.86%对此清楚了解,65.14%对此仅听说或一般了解,16%对此不了解。由此可见,云计算环境在线会计服务的影响面还较小,55.47%的受访者对此知之甚少;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采用在线会计服务的比例远高于大型企业,原因是大型企业自身财力物力人力充分,支持本地运行财务系统居多。

(二)浙江民营企业在线会计服务功能需求分析

调研显示,67%的受访者认为基于云计算环境在线会计服务是有必要的,认同云平台按需使用、低成本、流程简洁,认为在线会计服务平台需要提供的功能主要包括:记账、应收应付、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80%的受访者认同财务业务动态一体模式,绑定租用在线会计+进销存。民营中小企业还注重财务分析、咨询、预警等增值服务应用功能。

(三)浙江民营企业在线会计服务应用分析

调研显示,浙江民营企业已使用在线记账服务居多,部分实施在线记账+购销存(25%),认同在线会计云服务一次性投入低、多人异地协同,数据实时更新掌握等优势。但已使用在线会计云服务受访者(超70%)认为:数据安全防范、稳定性可靠性、稳私保护、服务质量、网络安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强化,部分提及缺少政策监管(40%),个性化服务欠缺(38%)。未使用在线会计云服务的潜在用户主要对在线数据安全性,风险担忧(80%),及认为缺乏成功实施方案供参考(75%)。

三、企业在线会计云服务模式存在问题

(一)安全问题

针对目前市场上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云服务功能调研,发现服务供应商提供用户登陆安全提示,但用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密码设置简单也没有强制修改措施,登陆安全存在隐患;目前在线会计支付服务数据自动存储云端,服务供应商采用加密技术对用户传输数据加密,用户只要能联上互联网,随时随地按需调用数据信息,但现实中互联网络的稳定性、持续性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用户数据存储在异地大型数据处理中心,服务供应商掌握用户最核心的商业数据,如何使商业数据不被恶意第三方窃取,供应商严禁除用户授权外的第三方实施对数据操作也是存在问题。

(二)数据管理问题

初次使用在线会计服务时,服务供应商提供标准模板导入财务数据,这对初次使用者存在难度。由于不同服务供应商为垄断资源,对用户数据转移接口的设置自成风格,没有统一标准,用户在日后选择其他服务供应商时转移数据埋下隐患。

(三)个性化服务问题

目前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提供模块功能相对简单,仅限于常见财务核算功能,但税务管理、薪酬管理、财务分析等功能尚未健全。对用户如自定义打印单据风格等部分个性化服务提供有偿增值服务,但仍有一定局限性,限制中小型企业财务业务决策有效性。

(四)动态财务预警问题

企业需实时掌握实际存货库存量,要求结合采购、销售订单能自动核算待采购各类存货数量,及时发出采购预警,实现存货可用量分析;企业要求服务供应商根据会计准则提供多种存货计价方法,自动核算各类存货发出成本,企业能即时计算毛利。但目前仍未做到。

(五)内部流程控制

在线会计服务使用户日常只要对发生业务填制凭证,无须审核,系统自动将凭证过账,账簿报表自动生成,流程简单的同时,也使传统会计内部稽查、多级牵制作用丧失,企业缩减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数量质量降低使企业的内部流程控制机制不健全。

(六)缺乏统一规范政策

起步阶段的在线会计服务,要得到社会认可必须要先获得使用者的信任。在线会计要得到社会公众信任,政府监管部门规范监管是必须的。而目前国内没有明确详细的关于在线会计服务、云计算应用规范作依据,监管部门有必要针对在线会计产品的监管政策、服务标准及权利义务界定等方面制定法规、政策。

四、企业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构建

(一)构建在线会计服务平台模式

通过企业调研,在线会计服务模式功能实例分析,构建适应浙江中小微民营企业财务业务发展需求的在线会计服务模式,见下图。

(二)搭建在线会计服务平台

云计算利用虚拟共享基础架构技术,集成各类工具,将会计系统布置到网络,动态多用户实时通过浏览器访问资源,数据计算存储由云端大型数据中心承担。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配备云端大型服务器;具有灵活的自扩展性、防拥堵能力的数据库;提供由两个不同运营商支持的网络传输线路,一条主线,一条备用,提高网络对服务支持;设置在线会计信息处理优先级别,确保在线会计用户对云端资源正常使用。

对典型在线会计服务平台跟踪发现,财务业务交叉点集成模块解决数据对接问题,节省单独运行成本,满足大多数用户需求。以友商为例,在线会计服务包括凭证管理、固定资产等辅助核算管理、期末处理、会计账簿管理、报表管理等,体现在财务管理方面包括资金管理、成本核算分析、财务分析,同时配套在线进销存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服务。浙江民营企业绝大部分处于成长期,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有效提升企业管理决策有效性。

(三)建立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核心机制

(1)安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登陆安全设置。在线会计服务使企业关键数据存储在异地云端数据中心,因此用户登陆云端权限设置至关重要。目前在线会计服务平台登陆除简单的用户名、密码之外,对数据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客户,只有身份信息与证书符合一致才能访问资源,且按证书上规定权限执行操作,这与银行安全信息认证系统是一样的。

数据安全。目前服务供应商主要采用SSL加密技术防止用户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采用数据库隔离、网络存储异地备份、URL随机码、对云端SQL数据库加密、客户端Cookies加密技术确保会计信息存储安全。在现有数据安全防范机制下,提出开辟高速下载专用通道提高客户在线会计信息数据下载安全;数据库主机配置为双机系统,主机与存储连接采用双通道卡;编制严密备份时间表及偶发事故计划,遇突发事件能及时恢复备份文件,确保数据安全。

商业秘密安全。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掌握最核心会计数据信息。提出需综合考察服务供应商的规模、财力、技术水平、诚信等,确保企业商业秘密安全。另外浙江民营企业也可以选择保留部分关键数据控制权,如将关联客户信息存储本地主机。

(2)数据管理。根据会计法要求,会计档案存档一般3~25年,有些甚至永久性保存,而当企业采用在线会计服务或变更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时,由于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数据接口不具有兼容性,企业就会面临会计档案数据有效转移问题。这就要求服务供应商遵循行业标准采用通用应用程序接口(api),使客户端具有一定开放性,便于用户将各类文档数据信息在不同服务端间迁移,使用不同服务供应商提供的不同服务模块。另外,云端数据存储量随在线会计服务使用量增加而增加,服务供应商要根据企业用户意愿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存储管理,要利用数据冗余处理技术优化数据存储方式,及时清理无效、散乱数据,确保数据间的勾稽关系。

(3)个性化服务机制。浙江民营企业96.3万家,企业规模、行业、地域差别决定各自不同的会计处理流程、商业运作模式,而目前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提供标准化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选择在线会计服务。为满足不同企业用户个性化需求,友商网提供主要税金明细、固定资产、安全防护工具、套打设计、账套异入、产品培训、专属顾问服务、初始化服务、自定义报表增值服务,每项服务标示50~800元价格。但这些增值服务还是具有局限性,故此提出安装对口控件方法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需要服务供应商在服务研发阶段预留安装对口控件端口,再根据用户需求执行对口控件上的虚拟程序,启动在线会计服务相应功能模块,而这个行为仅对该用户端有效,不影响服务网站及其他用户。另外这个对口控件也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运行。

(4)动态财务预警机制。浙江民营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举步维艰,若在线会计服务商向用户实时发出财务预警信号,使企业避免财务危机,定能使在线会计服务更受企业欢迎。“财务危机动态预警模型研究”(2011)作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选取上市公司财务、经营质量指标,提出利用Kalman滤波器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编制动态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服务供应商可借鉴前期研究成果建立完善的动态财务预警机制。

(5)流程控制机制。用户登陆在线会计平台,实时操作各功能模块,数据计算传输存储到云端服务器,最后退出平台的全过程都由服务供应商全程掌控。服务供应商流程控制主要目的是保证并监测其提供的各项服务正常运作,进行合规性检查、风险管理,持续更新升级服务。调研发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得到企业认可,因此在线服务流程需满足大部分企业需要,但浙江民营企业规模、地域、经营范围又各不相同,建设服务供应商可以按不同行业类别、规模等预设服务流程,再根据不同企业要求做整体微调。

(四)制定在线会计服务标准

(1)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在线会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是对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核心机制作出评价标准,研究用户对在线会计服务的满意度、服务供应商对在线会计服务整体执行度、控制度、成效性评价,对企业贡献度评价。由此提出以用户满意度为核心,由监管部门作为独立第三方建立功能性、可靠性、安全性、响应性、成本效益性评价维度的在线会计服务质量评价机制,见下表。

(2)在线会计服务权利义务界定。在线会计服务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应对云计算发展作出规范说明,制定云环境下在线会计服务接口标准及调试方法,规范供应商服务内容,检查其功能完整性、合法性、合规性,检测服务稳定性,监督服务安全性,规范服务价格标准,提供参考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Levelagreement,SLa),建立公众对在线会计服务信任。

(五)建立在线信息披露机制

供应商与用户通过协议建立双向合作关系,监管部门在中间起桥梁作用。企业付费给服务供应商获取对应服务,用户信息存储在云端数据库,服务供应商享有监管部门规定的对外披露企业会计信息权责。提议服务供应商只有对会计信息查询权,在未得到用户授权前提下不得对企业财务数据处理。供应商按国家标准统一对外披露企业会计信息,有效解决企业自愿信息披露不足问题。

基于云环境在线会计服务对浙江民营企业是一种全新模式,企业只需关注应用服务,底层技术层面软硬件设施购置维护全由服务供应商支持。通过云计算,互联网实时大数据商业分析,整合产业链资源,使民营企业业务信息及时传递到财务系统,实现财务信息实时全面准确反映业务情况,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资源利用率,支撑浙江民营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静.云计算时代的在线会计服务模式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12.

高端理财模式篇8

关键词: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模式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居民个人理财的意识不断增强,同时金融市场的变化、金融工具的创新和监管制度的改革,构成了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强劲动力。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一项低风险、低成本、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已经成为国内外商业银行同业的竞争焦点。对商业银行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可以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带动银行零售业务的整体发展,而且还可以为银行带来大量的本外币存款的资金沉淀,帮助商业银行更好的防范经营风险,推动金融业混业经营步伐的加快。

本文在中国银行个人理财发展的实际情况基础上全面展开分析探讨,从发展模式的角度,参照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经验,从纵向和横向一体化两方面提出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改进模式,为更好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参考。

二、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基于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洞悉和理解,持续秉持“财富之道,智者为先”的服务理念,不断对客户群体进行细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在全国建立起面向中高端客户的“三级财富管理”体系―中银理财、中银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业务,拥有一支颇具规模的理财师队伍,覆盖各个层级的财富管理需求。

目前,中国银行为积极应对理财市场环境的变化,大力推进管理机制转型,增强主动管理能力,完善产品创新机制,提升产品研发效率,努力提高个人理财业务核心竞争力并已形成了完整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根据《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年度报告》指出,截止到2010年末,中国银行为了推进财富管理三级服务渠道建设,已在中国内地设立了1,979家理财中心、125家财富管理中心和17家私人银行,初步构建了亚太和欧洲的财富管理业务平台。为了加强理财经理队伍建设,理财经理数比上年末增长50%,获得aFp、CFp和eFp的总人数超过万人。为了加大产品创新和销售力度,年内发行理财产品超过千款,推出“中银吉祥金”自有品牌贵金属产品,丰富客户的产品选择。完善增值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全行统一的投资顾问资讯平台。中高端客户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2010年末中高端客户数和客户金融资产规模分别比上年末增长38%和26%。本外币理财产品销售量折人民币约28,939亿元,比2009年增长87.99%。

中国银行的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也获得业内的广泛认可。近年来分别获得《亚洲银行家》、《欧洲货币》、《金融时报》(英国)、《亚洲金融》、中国中央电视台等境内外主流媒体授予的近十项财富管理或私人银行奖项。

三、发达地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经验

随着我国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中外资银行在理财市场份额的争夺上也格外激烈。国有商业银行具有明显的本土化优势,而发达地区的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经验丰富,新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模式正在替代传统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模式。为适应国内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模式应借鉴发达地区和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经验,利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运用各种理财工具,帮助客户达成生活目标或投资目标。

(一)美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模式

美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模式分为大众化理财服务、半个性化理财服务和个性化理财服务。

1、大众化理财服务

其主体是一般消费者客户,针对这一层级的消费者,美国商业银行通常是采取加大银行帐户,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这四类业务的产品纵深,增加每类产品规格的办法,提供不同的银行服务,以更好地适应他们的个人理财需要。

2、半个性化理财服务

主要针对富裕消费者客户,与一般消费者客户一样,富裕消费者客户对前述四大类业务同样存在强烈的消费需求,由于他们的生活水平较高,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与一般消费者客户有所不同,对银行服务的质量标准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外,他们对投资类产品和保险类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要求其开户银行能够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理财服务。在客户明确提出具体要求的情况下,银行会根据具体客户的不同情况,提供有特殊考虑因素的理财方案。

3、个性化理财服务

即高度私密性理财服务,通常设立专门的私人银行业务部,为客户提供完全个性化,打破了产品界限,打破了行业界限的理财服务,所有业务都需根据每一个客户的不同特点量身定制。

(二)日本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模式

日本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是全方位以客户为导向的。日本金融机构实行混业经营的方式,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涵盖的范围较广,可以在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的混业中灵活经营,组合产品和服务,开展多样化金融服务和自主制定市场竞争性价格。在日本,客户去商业银行就能获得包括保险、证券在内的全方位服务,并且在个人理财业务人员遵守的方针、咨询程序和理财工具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从日本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分析,为了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经营理念转向用户导向,其主要的成功要素有三:一是加强销售和开拓市场,提高银行的服务能力;二是通过重组业务结构,发挥银行的内部潜力;三是改革管理系统,提高银行的能力。根据我国目前国情和中国银行实际的经营模式状况,混业经营模式并不成熟,只处于起步状态,这是其为客户打造全方位个人理财服务模式的主要瓶颈所在。

(三)中国香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模式

香港个人理财服务的特色是一站式个性化服务。香港商业银行按照“二八原则”将个人理财服务对象定位于优质和潜质客户。针对不同资产值的客户提供分层的个人理财服务,并设定了不同的开户条件、服务方式及优惠等,务求吸纳不同层次的客户,设计了各种相应的理财产品,强调“一对一专人理财服务”、“一个户口处理多项银行业务”。

香港个人理财服务强调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为客户设计、帮助客户组合和指导客户选择产品等过程中所能体现出来的服务。因为任何产品都会被复制,只有服务是无法复制的,而通过理财业务所显示出的服务,才是各行吸引客户、稳定客户的关键。

四、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模式研究

中国银行针对中高端客户建立的三级财富管理服务模式虽然体现了现代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和市场竞争的需求,但是随着未来潜在客户结构的变化,以及财富管理需求与投资目标的变化,这就要求中国银行必须改变惯性思维、突破传统作业、快速建立新型模式,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处于领先地位。

基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模式的内涵和发达地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经验与启示,首先从纵向一体化的角度,对于中国银行事业部制组织架构的管理方式和针对中低端客户业务流程两方面进行研究;然后扩展为横向一体化,即把同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环节嫁接起来的多元化业务合作模式。

(一)中国银行纵向一体化发展模式

1、事业部制的经营管理

为了充分满足客户投资理财的需要,推进流程银行变革,中国银行的组织架构应实现扁平化,按业务线管理,建立个人理财事业部制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各二级分行―支行层面贯彻“对公业务上收,个人业务下沉”的经营理念,整合营销资源,在县级支行层面实现对公业务与个人理财业务条线垂直管理,实现对公业务与个人业务条线的精细化管理,提升业务经营层次。

2、中低端客户的服务流程

中国银行的私人银行服务是针对高端客户的完全私人贴身管家式服务,针对中低端客户的服务模式有两种:(1)客户经理针对大众消费者客户;(2)客户经理+投资服务团队针对富裕消费者客户。

根据大众消费者客户的特点,中国银行针对其提供的服务流程具体为:首先由大堂经理引导询问客户,进行填表调查,将客户信息输入到综合评价客户系统中,根据不同的客户信息将客户分流与细分;然后,经过管理客户经理系统的匹配,由相对应的专业客户经理进行的“一对一”服务。通过“一对一”的当面沟通,根据客户的理财需求,为其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规范化的服务。在后期服务中,由客户经理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回访客户并获得反馈,将个人理财服务完善。针对大众消费者客户的具体服务模式如下图1所示。

面对富裕消费者客户,不仅提供相对应的专业客户经理进行的“一对一”服务,还为客户群配备一个专业训练有素的投资服务分析团队。银行为富裕客户提供的是标准化产品,个性化服务,即投资服务团队会针对富裕消费者客户提供集外汇、黄金、股票、基金、保险等在内的多个系列、不同领域的财富账户管理服务,使其享受便利快捷的一站式服务,并且为其准备专属的财富账户。客户经理接受委托,协助客户执行金融投资交易。此外,客户经理和投资服务团队也提供专业的财富顾问服务,应客户的理财需求,整合相关行业及金融专业资讯为其提供差异化、有价值的专业分析;并将为客户量身定制个人及家庭的人生财富规划、投资组合方案;监控组合收益率变动,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市场变动情况提品配置的动态管理和调整建议。针对富裕消费者客户的具体服务模式如下图2所示。

(二)中国银行横向一体化:多元化业务合作模式

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要借鉴发达地区商业银行一站式,全方位,综合化的发展模式,首先要实现跨行业经营金融理财业务。

理财市场中的金融理财机构可归类为七种类型: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公司(pe)。它们在投资理财市场里,从业务模式方面都有自己不能被其他金融理财机构的业务模式所替代的功能。从商业银行视角来看,这七种金融理财机构之间首先存在替代关系,但是在一个需求多元化、差异化,产品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发展阶段,目前的规则和制度又有交叉、重合和空白。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个金融理财机构的业务模式之间还存在着很多合作的空间。所以,对于中国银行,其他银行金融理财机构与其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目前中国银行和其他金融理财机构合作主要还是在营销层面上,未来合作的模式应该是从客户需求的挖掘、产品设计、后续的服务管理等方面开展与开展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和pe基金公司的合作。

参考文献:

[1]任峰锋,陈爱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趋势探析[J].时代金融

[2]常雯.中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比较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3]熊剑庆.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7,(9)

[4]杨天健.香港银行业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借鉴[J].中国城市金融,2002,(11):76

[5]黄娟.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开展银证合作的模式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90

[6]雷雨林.日本商业银行私人理财业务的运作和理财师的培养[J].金融论坛,2003,(2):58

[7]陈继红,郑振欧.香港银行业个人理财服务发展的背景及内容比较[J].金融论坛,2007,8(11):48-49

[8]张绿.美国经验对中国发展个人理财业的启发[J].时代经贸,2008,(6)

[9]吕剑.银期合作――实现金融混业经营的再次选择[J].新疆财经,2003,(5):50

[10]刘大超,秦轶.银信合作产品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09,(6):68

[11]张磊,沈水辰.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初探[J].新金融,2007,(8):58-60

高端理财模式篇9

1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现状及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财务工作的主要模式主要包括:“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一级核算”、“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核算”三种模式。

1.1“一级管理,一级核算”管理模式的概念和弊端

在“集中”方面,主要表现在设置单独财务处(室),在校级或者院级领导统一管理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同时,不得在设置处(室)同级财务机构。一级财务部门掌握学校所有财务收支,校内各院系没有任何财务权利,以及制定院系内部财务规章制度或实施办法的权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办学自越来越大,各高校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同时,非学历教育也逐渐成为重要的辅助办学形式。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性。院系处于学校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更能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然而,过度集中的财务权利,无疑限制了院系自,同时也严重影响了院系开拓教育市场的积极性。

1.2“分级管理,一级核算”管理模式的概念和弊端

“分级管理、一级核算”的管理模式是指学校统一领拨经费,编制财务计划的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核算预算外创收的分配比例,实行一级核算,所属院系作为经费包干和创收分成留归基层部分的使用单位,统一在校级财务核算。

此种模式,事权相对分散,财权相对集中,造成二级单位财权与事权出现不统一的情况,使二级单位缺少必要的自。这种体制的弊端在于一级权力过程管理中的过多介入,各学院对学校系统的过分依赖,学院办学的活力得不到应有的激发。因此,这种模式很容易造成许多管理权限不清,职责不分的问题。

综上所述,片面的“集中”或“分级”在高校财务工作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弊端。它需要高校正确界定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的概念,处理好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的关系。不然,会使高校财务管理陷入“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行为怪圈,难以自拔。

2高校财务创新管理模式的思考

2.1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

新时期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必须整合业务、资金以及信息,适度的分权、授权,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战略的有效贯彻。高校必须建立系统化、人本化和战略化为一体的新的管理模式。高校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就要把高校整个财务收支列为预算管理的对象,不仅要打破预算内外资金界限,而且将学校的所有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形成全方位的高校财务收支计划,从而进一步完善综合财务预算管理,这也是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后的必然要求。

随着学校经费来源逐年增加,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资源配置问题的重要性显得日益突出,因此,建立高校二级预算管理体系也是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二级预算管理可以适当下放财权,使管理重心下移,从而,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学校根据各院系上报的全年收支计划,经过财务处审核、调整后统一划拨到院系,实行全年包干、节约归部门、超支不补的管理制度。学校将资金分配给院系后,在一定范围内赋予院系经费使用和学术决策等方面的自,根据财权划分事权并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编制财务预算,并有学校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

2.2实行内部分级核算,资金动态控制

高校财务工作要实行内部分级核算,保证资金实现动态控制,受限要引入金融机制,创办学校资金结算中心,这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高校资金结算中心是全校一级财务和二级财务资金结算的管理职能机构。资金结算中心的建立,可以组织资金供应,集中学校基层财力,保障学校的资金供给,还可以把原来过于集中的财权下放到基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具体的做法是,高校资金结算中心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一个对外结算账户,财务处及校内各单位在结算中心开立内部账户,由资金结算中心统一办理全校资金进出。因此,对于开户者,资金结算中心扮演着“银行”的角色,担负“银行”的职能;对于专业银行来说,高校资金结算中心是高校财务处的一个部门,具有一种特殊的双重身份。资金结算中心既办理各种对内、对外结算业务,也办理出纳业务,及财务处与各内部单位的上缴下拨业务,使学校的资金都集中。这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可进一步完善高校资金结算中心在资金筹集、资金监控、资金结算、资金信息反馈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也可加强高校资金的集中管理,加快资金周转,避免资金体外循环、实现资金使用的最佳效益。

2.3建立财务业务信息化、数字化平台

新财务管理模式是在资金集中管理、内部分级独立核算的基础上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需要适时地掌握和控制整个学校预算执行情况和各个学院预算的履行情况,并实施全程控制。

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必须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于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搭建高校财务管理的技术平台,更好的对各院系的财务绩效督考工作、资金落实工作、财务收支进行实时掌握,保证高校财务从业务到管理上都流程通畅,为财务工作的高速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为了使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效用,必须对信息进行转换、加工、分析等一系列处理。主要包括分类、分级、核对、筛选,从而保证信息的质量;对信息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判断,并提出建议、报告,以供领导决策参考。具体而言包括:确定信息类别;决定把信息归属部门;收集、检查、核对信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筛选有效信息;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通过对高校财务管理新模式的构建,将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实行内部分级核算,创建信息化、数字化平台引入到高校分级财务管理模式中,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范晓军.基于经营理念的高校财务分级管理创新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2009(5).

[2]陈军.高校资金结算中心运行模式探析[J].财会通讯(理财),2007(10):29.

[3]邹秀华.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3):148-150.

高端理财模式篇10

近年来,财务共享是一个备受企业界瞩目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期盼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加强管控、规范业务流程、整合财务资源、强化战略支持、降成本增效率,进而推动企业转型。然而,很多早期试水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发现,被寄予了诸多美好愿景的财务共享中心却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的大型集团企业建立了财务共享中心之后,尽管有好几百人集中处理各种单据,却依然忙不过来,甚至人员和成本不但没减反而增加了;费时费力做出来的报表,对企业的规划、决策、控制、评价以及价值创造方面的作用依然不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财务共享中心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作者:李彤屈涛(作者单位:元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互联网+”时代传统财务共享难以为继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通过线上线下数据的整合,可以提高整体供应链运营的效率。这种变革不仅仅是把前端销售、物流线上化,更要考虑把后端的财务、采购、内部资源配置与前端的新型商业模式进行匹配。如果前端已经应用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思想,但财务、采购支撑体系、财务共享中心等后端还是以拿到发票后的事后管理为核心的处理模式,显然不能匹配前端快速响应的要求。“互联网+”模式下对后台支撑管理的要求无外乎三点:财务组织扁平化、流程简化、数据体系化。显然,这三点要求在传统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下难以实现。这是因为:

一是传统财务管理的组织模式一般是分层级的,有总部、大区、各业务单元,组织层级较多。

二是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由于财务流程与交易相脱节,导致很多冗余的流程环节。

三是传统数据支撑体系存在以下一些问题:erp系统为流程操作服务,不是为管理服务;财务数据以事后记录为主;记账以发票内容为主体,财务数据与业务实质脱离等。

二、智能财务共享的核心价值

笔者认为,智能财务共享是实现财务组织扁平化、流程简化、数据体系化的有效路径。与传统财务共享相比,智能财务共享的核心价值有四点:

一是重构传统财务处理流程。通过构建内外部融合的交易平台,实现流程自动化,消除繁琐、低效、冗长、不增值的财务环节。

二是实现财务组织扁平化。组织扁平化是指通过减少企业的管理层级、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裁减冗员,从而提高管理效率。而在智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那些共性的、重复的、标准化的会计核算等业务被集中在财务共享中心进行统一、自动化的处理,在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财务组织的扁平化发展。

三是实现企业交易端的信息完全透明化。将日常采购和支出的业务活动置于财务共享中心的支撑和管控之下,让财务人员的视野延伸至业务的全流程,进而理解每一笔账背后的业务逻辑,还原一本“最真实的账”;让业务人员懂得他们的每项工作都会对财务产生结果;让管理者心中有一本“明白账”;真正实现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

四是为管理会计更好地发挥规划、预测、决策、控制、评价等功能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进而让分析更精准、管理更高效。

三、智能财务共享平台的构建

构建智能财务共享平台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把外部的供应商、客户、分销商、经销商、工商、税务等都纳入平台,打通和连接内外,让财务管理回归企业运营的本质;另一方面,要把内部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管理起来,通过虚拟内部交易进行资源获取、资源配置、商品交易这样一个完整的内部价值链条,借助“互联网+”实现以电子交易票据为媒介的业务流(借助信息化实现所有业务环节的业务信息全流通)、票据流(伴随业务环节,产生多种业务票据,作为交易的原始凭证)、信息流(打通业务链各环节,借助互联网构建无边界信息平台)的“三流合一”,搭建起一个开放的后端支撑平台,也称之为互联网运营支撑平台模式下的财务共享平台。

在智能财务共享平台的前端,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商城的模式,把企业外部的标准供应商纳入体系,也可以把商旅服务商、供应商纳入体系,还可以把内部存量的房产设备等作为商品到这个平台上。

在智能财务共享平台上,所有业务部门不管是使用外部采购还是内部资源配置,均遵照此流程:业务人员申请——管理者审批——定单推送至供应商和电商平台——记账、对账、结算自动化。

笔者认为,智能财务共享平台的构建给企业带来三大管理价值:

一是建立横向联通、纵向贯穿的扁平化组织模式。原来以管控为核心的平台变成了以服务为核心,在这个平台上,通过建立商城体系,可以让业务单元直接在平台上进行商品的申请采购、比价采购,而不需要再做层层申报,进而实现组织扁平化。

二是在交易闭环中实时获取各类管理数据。平台中的实时交易信息、管理口径信息、会计口径的数据等,可以帮助管理者回答为了战略决策、不同产品不同项目投入了多少资源、由哪些部门投入的、从外部和内部分别获取了什么样的商品和服务等问题。

三是打造智能财务核算引擎,实现会计核算自动化。智能财务共享平台把管理的重心延伸到交易端,交易和发票数据都在系统中,可以做到会计核算过程自动化,同时通过消费在线化,实现交易前端的管控。

四、借助新技术实现财务共享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随着电子发票、移动应用、电商平台、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数据采集前端化、核算处理自动化、财务档案无纸化、会计职能服务化、会计核算智能化成为可能,这为财务共享中心的转型提供了技术条件。而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能会计引擎以及基于自然语言的流程、预算、标准控制引擎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让财务共享平台系统变得越来越“聪明”。

那么,如何借助新技术实现财务共享业务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笔者以费用管理业务为例,介绍两项智能化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