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9:50

科技创新总结篇1

一、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自主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

*年,我市科技系统围绕酒业、化工、机械、能源和优势农业的产业升级,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产学研联合运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措施。二是在*年6月市政府与省科技厅联合举办了“*·*科技成果转化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会前进行了广泛的技术需求调研,征集企业技术需求45项;邀请省内外22所院校、9所科研院所参会,在会上科技成果68项;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分别与市政府签署了校(院)市科技合作协议;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大学化工学院、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等11所院所与我市12户企业签署了13项科技成果转化协议,签约项目总投资2.8亿元,技术合同转让金额230万元,预计销售收入10.8亿元,利税2亿元。会后,加强了对签约项目的跟踪、指导和服务工作,签约项目实施情况良好。此外,促成*老窖股份公司与中科院过程所共同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富含纤维素残渣制备功能材料及其燃料油生物脱硫的应用”通过国家“863计划”答辩,有望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该公司与江南大学共同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生物技术产品规模化生产配套技术与工艺的研究与示范”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三是加强了鼓励创新的政策制定和完善。修订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并以市政府60号令颁布,大幅度提高了科技奖励奖金额度,调动了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组织评选、评审出*-*年度市级拟授奖的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32项;科技进步管理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次、三等奖10项。获奖项目实现新增产值12.43亿元,新增利税2.48亿元。推荐申报*年度省科技进步奖,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四是继续实施“科技之光行动计划”,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建立完善了“科技之光行动计划”目标考核责任制,对*年度目标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落实,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和考核办法,并加强了检查考核。新建成市级科技进步示范乡镇8个,完成星火培训20万人次,完成农村信息化试点建设的乡镇78个,村473个,完成企业信息化建设试点30家,获得创新科技成果42项,申请专利108件,转化重大科技成果47项、实现新增产值26.26亿元,新增利税6.40亿元,全面超额完成*年“科技之光行动计划”年度目标任务。

二、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酒业集中发展区质量监督检验控制中心”和“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库”省级科技基础平台建设。*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四川省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建设平台,企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是开展创新方法试点。我市列为“四川省技术创新方法试点市”,16户企业列入省建设创新型试点示范及培育企业。组织开展了科技创新方法企业行培训会。三是落实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对*年省创新型企业和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开展了技术开发费认定工作。共认定企业16户,认定技术开发费共计1.16亿元,享受抵扣所得税1400多万元。技术合同登记46项,成交金额698.89万元,获“四川省技术合同登记工作先进集体”。四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指导区县、有关企业认真领会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新政策,抓好政策调整后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宣传、动员与组织工作,向省科技厅推荐11家企业申请参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4户,正在报批中。全年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0户,复审通过5户,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60户,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3户、市级47户。据统计,我市的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4亿元,较上年增加30%。五是继续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在20户企业实施新“两甩”和成熟技术的推广,试点示范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税大幅度增长,产品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大幅降低,新产品开发周期大幅度缩短,新产品率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率大幅度提高。六是创新科技金融结合机制。根据蒋巨峰省长在*·四川科技金融工作推进会和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精神及朱以庄书记、梁伟华副市长的重要批示,我局组织金融、财税、投资、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深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调研,对其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知识产权、市场前景、财务状况进行评估,确定2家企业进行科技金融试点示范,探索高新技术企业投融资渠道和办法。为加快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我局与市兴泸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共同促进*市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建立了信息互通机制、项目互荐机制、共谋有效缓解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引导金融资金投向科技型、创新型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筹备参加2009年元月上旬将在成都召开的“2009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资本对接推进会”。组织了40户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已报名参会,为企业融资渠道拓展新的领域。七是加快省级高新技术园区——*酒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抓好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中国泸型酒质量控制检测中心等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八是积极推动军民结合园区科技创新示范工作。组织人员到驻泸军工企业调研,结合我市实际,按照军民结合、科技强企、推动园区科技示范,促进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建立服务指导机制、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军工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发挥军工企业技术及人才优势、强化技术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科技成果奖励、落实技术开发优惠政策、鼓励和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等方面提出军民结合科技示范的实施意见,并专题向市委、市政府作了报告,为我市建设军民结合园区提供决策参考。

三、加强技术集成,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一是突出优势产业,推动科技富民。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泸县piC种猪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及优质仔猪产业化开发”,重点抓了生猪集约化养殖技术培训和项目创新集成的四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项目实施成效显著。项目实施以来,聘请专家11名,建立养猪专家大院10个,配备科技特派员43名,建立piC等良种猪基地40个,建设种猪场2034个,建立人工受精点60个,建设仔猪产地批发市场10个,制定技术标准10个,培训技术人员3468人次,培训农户14.1万人次。piC等良种母猪存栏达到12.29万头,生产仔猪474.13万只,实现产值18.74亿元。生产肉猪232万头,实现产值25.64亿元。四川省科技富民强县项目“江阳区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聘请省农科院专家7名,培训和指导蔬菜种植大户9000余人次。引进优质高效蔬菜品种14个,江阳区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9.7万亩,订单蔬菜面积2万亩,实现蔬菜年总产量30万吨,产值2.95亿元,菜农人均纯收入增长450元。纳溪区“丛生竹培育与制纸浆造纸一体化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已列入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获得资金支持50万元。二是实施丰粮工程,实现持续增产。泸县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重点抓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玉米带状种植等技术的集成与推广示范,建立水稻核心试验区3032亩、示范区11.3万亩,核心区中稻+再生稻实现亩产915.5公斤,超计划10.3%;示范区中稻+再生稻实现亩产853.8公斤,超计划12.3%;比非项目区分别亩增产136.9公斤、95.2公斤,共增产稻谷1022.07万公斤,增收1839.73万元。玉米示范区面积2.52万亩,平均亩产432.6公斤,比非项目区平均亩产345公斤增产87.6公斤,增产13.6%,增产玉米220.75公斤,新增产值397.35万元。三是抓好科技试点示范。泸县天兴镇、江阳区通滩镇、合江县先滩镇等8个乡镇,围绕乡镇优势产业抓好科技能力建设与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推动了乡镇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顺利通过了市级科技进步示范乡镇验收。在泸县开展的现代节水农业示范,通过稻田节水灌溉、玉米集雨节水侧膜栽培等技术的应用,水稻每亩节水23-30%,增收节支100元以上;玉米每亩增收节支90元。为抗旱保丰收提供了技术支撑。根据*酒业发展对原料的需求,抓好“优质、高产糯质酿酒高粱泸糯8号的扩繁与应用”,*年生产亲本种子5500公斤,建立杂交种生产基地500亩,生产杂交种子10万公斤,推广种植泸糯8号20万亩,新增产量2000万公斤,农民增收4000万元。该项目获得*年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50万元支持。四是创新农村科技服务模式,抓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围绕*六大优势农业产业的发展,全市选派科技特派员205人。抓好科技特派员的培训和指导,委托省科职大为我市培训科技特派员代表60人,有效地提升科技特派员的科技管理及服务能力。科技特派员积极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开展服务,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泸县在实施省级科技特派员试点过程中,形成了“市场带动型”、“技术推动型”和“实体创业型”科技服务模式,受到省科技厅表彰奖励,并得到国家科技部肯定。所申报的科技特派员项目列入*年国家星火计划。全年科技特派员培训农民12.29万人次,推广新技术195项、新产品181项,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15项,联建利益共同体18家,建专合组织22个,创办公司或经济实体10家,项目投资达2737万元,实现利润1331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1043万元。五是继续抓好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合江县青果示范基地建成1000亩以上核心示范片2个,已申报Gap基地认证。我局整合并引导*医学院科技力量开展青果产品研究与开发,为青果深加工提供核心技术,探索青果科研与成果产业化模式。纳溪区黄栀子基地新发展4000亩;古蔺赶黄草基地新发展2200亩,1250户农户增收,龙头企业肝苏药业*年产值达到5500万元。

四、加强民生科技工作,加快推进社会发展科技进步

一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在合江县五通镇开展科技赶场,为群众送去了农业种植、养殖实用技术、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科技资料5.45万份、光碟230张、书籍200册、学生生活用品2600多套,棉被23床、录音机10台、电脑1台、食用油100斤、赠送了价值2万元的药品等。二是突出“科技服务民生”这一主题,开展*市第13届“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活动。在纳溪区上马镇举行的活动期间,发放技术资料19万份,推广各类新技术105项,赠送科普书刊1000册、科普挂图100余幅,科技咨询3500余人次、义诊900余人,技术培训140多人。三是开展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突出“科技抗震”主题,充分利用报刊、电台和网络等载体,在电视台开设抗震防震知识讲座,制作专题节目播出;在*日报、党政网、互联网开辟科技活动周专栏,宣传*市各部门组织抗震救灾的工作情况及科技知识,印发《抗震救灾科普知识手册》,展示抗震救灾系列挂图5000余幅,义务科技咨询2万人次。四是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技服务民生行动,启动了以江阳区长江沿岸景区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以高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为重点的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和以古蔺、叙永贫困山区少数民族风湿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多态性研究为重点的地方病防治行动。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专利技术的转化

一是重点抓了专利宣传月暨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全市各区县、有关企业积极参与宣传活动,市知识产权局征订了中国知识产权报4.26特刊200份、《专利法及专利实施细则》300册、《知识产权100问》500册,编印《知识产权知识问答》5000份等宣传资料送到企事业单位。组织上街宣传活动、设宣传点,发放资料2万余册(份),接受咨询1000余人次。举办知识产权业务知识培训班9期,培训县处级领导干部45人,培训企事业单位人员1500余人次。二是认真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制定“雷雨”、“天雨”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先后到部分企业、市内流通环节的商品集散地、商场等,对食品、建材领域的专利侵权、冒充专利及冒充他人专利行为和假借专利评奖等手段进行诈骗的行为进行重点检查,开展执法检查32次,检查商业场所260个、商品3000余件。三是抓专利申请和专利实施工作,1-11月全市专利申请170件,授权91件;新增实施专利33件、新增产值5.07亿元。四是指导企业抓好专利工作,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专利战略研究,提高企业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水平。如*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实现了历史的突破,今年申请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专利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长起公司申报专利3件,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五是学习宣传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推动区县、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构,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三进”活动,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

六、加强决策咨询,加快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一是根据*实施“四个四”发展战略的需要,调整市科技顾问团成员,优化了顾问专业结构,提升了水平与层次。二是成功地召开了*市第六届科技顾问团成立暨加快优势产业发展研讨会。顾问围绕推进“四个四”战略,对我市港口建设、酒业发展、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三是科技顾问团七个专业小组积极开展小组活动,谏言献策。编发《*顾问》期刊10期、1300余份。其中3篇被市委书记朱以庄批示转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发挥了市委、市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七、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服务方式转变

一是完成了*市科技项目在线申报管理系统和信息服务

平台建设项目的鉴定和验收工作,实现了科技项目管理全程向社会公开,使我市科技管理信息化跃上一个新台阶。二是加强信息网络的管理工作。完成了政务公开外网的建设,更新上传信息308条。完成了130名酒城英才和20名酒类技术专家库的建立。三是完成了《*科技》改版,使其从版面到内容均发生质的飞跃,已出版发行4期、2300余册。编发《科技信息》10期、2000余份。四是编纂了《*市改革开放30年科技成果集》,结束了全市科技系统无成果奖励工具书的历史。

科技创新总结篇2

一、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服务力度

一是重点扶持了市开发区部级孵化器建设。今年又被列为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创新示范机构。协助孵化器培训在孵企业20多家。二是推进高新区建设的步伐,协助高新技术开发区认定为省级高新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并积极协助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三是大力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组织孟村弯头管件、黄骅模具、南皮五金机电等三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申请加入部级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盟。献县、东光等7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列为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示范机构(全省38家)。国欣棉花技术转移服务中心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技术市场版块共发展企业会员500余家,会员信息1000多条。四是吴桥、南皮两个试验站研发取得新突破,吴桥试验站小麦亩产达704.8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南皮试验站研究的“滨海平原盐碱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形成了滨海盐碱地“适盐用盐、以盐治盐”的开发利用新模式。

二、大力实施创新企业培育计划,发展新兴产业

围绕主导产业,筛选100家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和发展壮大一批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一是深入企业调研。由局领导带队分批深入企业,进行深入摸底调研,筛选创新型企业作为培育对象。二是培育科技型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大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举办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会,对40家试点企业进行重点辅导,引导协助企业申报知识产权40项,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造条件。其中恒通、沧海、丰源、宝恩4家企业被新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了33家。三是引导科技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重点支持华戈、新宝丰、华斯、东塑等10个企业研发中心的项目引进、研发。对条件成熟的研发中心,推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到目前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达到5家。四是帮助企业申报项目。已争取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1项,资金690万元。省创新基金项目22项,资金305万元。

科技创新总结篇3

为更好地做好明年的工作,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明年的工作计划。

一、采取有力措施,坚定不移的推进产业建设

(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

(二)、重点项目建设整体上进展顺利。二是几个重点项目顺利或提前开工建设,省煤化工集团公司的95万吨煤焦化项目、锦东化工公司的30万吨氨醇项目、省冶金集团公司的高纯铝项目已于今年州庆前开工建设。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根据红河州委州政府的安排,我委高度重视产业建设和工业发展,继续对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工作力度,保持了强力推动、加快建设的工作态势。按照年初召开的全州工业经济暨产业建设工作会议的要求,全面部署了产业建设工作。

1、继续加强了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

实施重点产业行动计划是促进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重点项目的建设是产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我委根据全州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筛选上报了21个在建项目和10个前期项目共31个项目,经州政府批准确定为XX年年度州级产业建设重点项目。为确保今年31个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按照今年州委州政府的决定:一是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州级领导挂钩督查指导制;二是继续对重点项目建设实行目标责任制,县市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州政府与各相关县市政府签订了产业建设重点项目责任书;三是继续对产业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2、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实行了目标责任制管理。

我委在县市提出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全州的工业项目建设情况,提出了全州各县市的目标任务,报经州政府批准将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目标任务纳入了州政府对各县市工业经济目标责任制的考核。

3、认真贯彻落实好州政府与省属大企业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协议项目的建设。

云锡公司10万吨铅项目、省冶金集团总公司10万吨铝项目、红河钢铁公司三期工程、红磷公司挖潜节能技改扩建工程等大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4、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大协调服务力度。

5、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督查。

州政府高度重视投资工作,专题开展了专项督查,我委积极配合开展了督查工作,同时针对年初全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电力)负增长的不利局面,对重点项目的建设也进行了督查指导,并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协调;同时要求县市及有关企业对投资完成情况应做到如实上报。

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我们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循环经济技术为支撑,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红河州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我们按照“一主两辅”的规划布局,全面加快我州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一主就是以红河工业园区和弥勒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工业园区为重点,努力打造成为省级一流的工业园区,使之成为我州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两辅就是启动建设建水、个旧、泸西等工业强县示范县的特色园区建设和绿春县、红河县、石屏县、屏边县等的园区建设。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规划先行全面启动和推进园区建设。二是坚持以产业建设与园区建设的良好互动,以项目建设推动园区建设。三是以省级工业园区和园区基础设施为重点,带动和推动全州园区建设。通过不断的努力,园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园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批重大项目入住园区,产业进一步聚集,同时泸西、建水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评审工作已经完成并进入启动实施阶段,另外,我州个旧市、绿春县、红河县等县市特色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其它各项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抓紧谋划和推进之中。

三、以科技进步促进红河工业经济发展

随着我州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州企业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加强,企业的科技进步动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正逐步形成和加强,一批大企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效显著。我们一是认真组织实施红河州重点产业行动计划,夯实技术进步的基础,加快提升企业实力,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二是实施与大企业的政企合作,构建技术进步与创新平台。三是坚持以大企业和重点企业为核心不断加快技术进步促进工业发展。四是积极贯彻落实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政策。五是加强产学研联合,构建工业企业技术支撑体系。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相关建议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推进产业建设的困难加重,在项目建设中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制约了项目建设,土地审批与征用、环保审批、项目备案与核准等依然是推进项目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主要是“五难两不足”:

一难:项目建设用地征用普遍较难。主要是一些项目征用的土地涉及基本农田,土地规划修编调规及报批手续用时较长。

二难:项目建设用地征用后的移交很难按时进行,项目建设用地的征用和移民搬迁仍是影响项目建设的“难中之难”。

三难:项目建设中的环保报批手续以及环境容量制约,仍是项目建设的难点。

四难:项目的备案核准难,国家产业政策越来越严格并且调整加快,新上项目和行业准入的门槛越来越高;钢铁、电解铝、水泥等的发展受到限制。

五难:部份中小项目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两不足”:一是部分工业大项目进展不理想,尚未形成大的工作量,云锡10万吨铅、10万吨铜等大项目目前未形成大的投资量。二是一些项目前期工作的滞后和不扎实,以及部份有关部门的主动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报批和推进。

2、工业园区建设。

一是园区建设资金明显不足,资金缺口大。我州的几个园区都才起步,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资金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招商引资竟争激烈。虽然我州具有一定的资源、区位和要素优势,但由于我州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基础薄弱、产业配套差,限制了许多产业项目的发展。

3、技术进步与创新任重道远。

一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长期以来,我州相当一部分企业对自主创新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大多数企业依赖资源和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缺乏创新的主动性,有的企业发展思路还不适应市场的要求,没有摆脱靠政策扶持、靠优惠措施、靠建大项目发展的老路子。二是企业科技创新投入较低。由于受产业结构制约、创新意识不强、企业实力不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提高企业创新投入的难度较大,企业投入的积极性也不是太高,中小企业则因经济实力不强,资金来源渠道不畅,融资困难,加之规模小效益不理想,开展技术进步和创新更是步履艰难。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我州企业发展的“软肋”,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三是企业创新人才严重不足和企业研发机构较少。到目前我州工业仅有3户企业建立了省级以上的技术中心,从我州的经济总量来看,总量明显不足,部分大中型企业设立了技术中心,但同时由于生产规模、企业经济实力、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企业尚不能建立企业自己的研发机构,大多数企业科技人才紧缺,高层次人才更是严重不足。

五、2011年工作安排建议:

(一)、坚定不移的推进产业建设。

一是继续推进红河州重点产业建设行动计划和千亿元行动计划的实施。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动重点产业中的大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引导大项目入驻工业园区,加快产业聚集的形成;推进产业的提升和产业的聚集,推进行业的整合。在推动总量做大的同时,注重质的提升,努力做优、做精、做强。二是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州级领导挂钩督查指导制,县市主要领导责任制;三是继续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四是要力促云锡10万吨铅、开远市明威公司竹浆纸一体化项目、泸西95万吨煤焦化项目、弥勒锦东化工公司的30万吨氨醇项目等大项目加快推进步伐,尽快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形成大的投资量。

(二)、进一步强化服务推动不同层次的项目建设。

一是要认真贯彻省州的有关要求,及时做好州级权限范围内的工业项目的备案核准工作,组织指导开展好项目的前期工作,进一步规范做好项目的报批工作,推动我州中小项目的实施。二是积极配合做好省级审批项目的各项报批工作,促使项目早日办理完成相关手续以提早开工建设。三是要继续做好省级资金的争取工作。四是做好州级工业技改和前期费资金安排工作,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效应和促进作用,进一步促进投资,加快项目的建设。

(三)、促进工业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全州工业园区建设。

按照“一主两辅”的规划布局,全面加快我州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一是继续推进红河工业园区和弥勒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园区的建设,二是要引导鼓励泸西、建水两县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快园区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积极推进个旧、绿春、红河、屏边等县市的特色园区的规划编制、评审及申报工作,同时积极争取列入省级特色工业园区。

科技创新总结篇4

一、产学研合作突出实效。2013年产学研合作工作突出实效,分别于5月中旬、7月中旬举办了2次产学研专题对接活动,邀请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专家团队近80人参会,会议共达成合作协议及意向26项,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9项。同时,科技局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为企业推荐科技成果200多项。

二、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夯实基础。我们深入企业调研,主动上门与企业进行对接,制定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计划,在此基础上举办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训班2期,培训企业30多家,确定了2013年度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家,并已完成申报工作。同时,完成了我市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8家高新技术企业自查工作,并通过了省、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小组的抽查,得到了上级认可。

三、计划、成果、奖励工作有序开展。申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项,省自主创新专项和省创新基金项目各1项,市级创新基金项目1项。管材承担的市首个国家“863”计划于2月成功立项,已到位资金885万元,7月份正式启动实施;同时,管材承担的省自主创新专项也于近日成功立项,2000万的最高资金项目全省仅4个。截至目前,到位政策性资金2481万元,组织鉴定科技成果12项,申报省级科学技术奖5项,市科学技术奖20项。3月份配合市委、市政府召开产业推进大会,对自主创新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发放奖金263万元。

四、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加大。加大了对专利保护的扶持力度,3月份发放专项资金鼓励和扶持单位和个人开展专利保护,“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开展专利执法检查,同时开展多次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发放资料1000余份。修改完善我市授权专利奖励政策,制订《市专利资助资金管理试行办法》。截至6月份,发明专利申请量182件,发明专利授权量38件。

五、自主创新年活动深入开展。调度全市20多个责任部门,认真总结2012年度自主创新年活动开展情况,形成“2012年度自主创新年活动总结报告”,并制订了《市2013年自主创新活动实施方案》,积极牵头各责任单位做好2013年度活动的各项部署工作,保障活动的深入开展。5月,积极组织、协调各有关单位完成了2013年全国县(市、区、旗)科技进步考核工作。

科技创新总结篇5

一、水产品试验养殖方面。一是特种水产品——泥鳅的试验养殖,我市2009年进行20户试验(经2009年10月28日双加镇和长安乡3户的测产):平均亩产达到317.4公斤,折合亩纯收入1245.67元。试验获得成功。今年我市继续试验推广,如双加镇孙大春去年泥鳅养殖25亩,今年扩大到57亩,增加了22亩,现长势良好,今年预计泥鳅平均亩产超过400公斤,亩纯收入1600.00元,总纯收入可达91200元。二是古蔺县2008年首次引入冷水性鱼类—-虹鳟在黄荆乡、德耀镇进行试养,养殖面积50多平方米,经历伏季高温考验,生长正常,鱼体由2克增长至800——1100克,产鱼300多公斤,取得了成功后,今年继续试养,养鱼面积增加到300多平方米,现长势良好,预计产鱼1500公斤以上。虹鳟的试养成功对古、叙山区县有效利用溶洞冷泉水及北部高海拔山泉水发展名优特色的冷水性水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继续实施科技之光行动计划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江河金属船体网箱名优鱼养殖项目2006年列入“市科技之光行动计划”项目,2009年达到1.22万平方米,产鱼2440.56吨,产值5779万元。比2008年新增产值1005.6万元,新增税利502.8万元,今年稳步发展,预计产量超过2500吨。

三、开展了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工作。今年3月,全市出动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319人次,出动车船90辆(艘)次,到达85个乡镇,举办各类讲座、培训班34场次,受训3455人次,放映科技电影、像12场次,观看1500人次,水产科普挂图55幅次,观看24150人次,推广水产新技术3项,书写宣传标语139幅(条),印发宣传资料50250份(册),技术咨询12770人次,科技之春科普活动经费开支近9万元。

四、巩固发展农民水产专业合作社。我市去年有14个农民水产专业合作社,社员653户,养殖规模3.9万亩,年收入9500万元;今年达到23个农民水产专业合作社,有社员981户,养殖规模5.1万亩,年收入1.5亿元,新增9个农民水产专业合作社。

科技创新总结篇6

一、完善科技政策,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县科技局以召开全县科技大会为契机,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制订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县科技计划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县专利补助奖励办法》等科技政策。走访企业、下基层进行科技政策的宣传落实,一年来,走访全县规模以上企业400多家,并利用"科技活动周"、"知识产权活动周"、"评选''''十大科技创新明星''''活动"等各种活动形式开展科技政策宣传,促进了企业对科技政策的了解,提高了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创新氛围。

二、加强科技项目管理,促进项目水平提高

根据本县产业发展现状,重新制订了《*县科技计划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建立了*县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制度,使科技项目的申报、评审、验收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促进了科技项目水平的提高。

20*年申报部级项目11项,其中*县海兴菇业有限公司的"食用菌安全型养料的应用与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中试及示范"列为部级农业成果转化项目。浙江双峰锅炉制造有限公司的"全自动智能型水煤浆锅炉"项目和*县驰江铝业有限公司的"超高压清洗机"项目列入部级火炬项目,填补了我县部级火炬项目的空白。

20*年组织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123项,其中列入部级项目3项,省级38项,市级34项,县级48项。通过鉴定、评审、验收各级项目34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5项。

三、全面开展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与浙江大学开展了全面科技合作,一批科技合作项目取得了成效。浙江双峰锅炉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的"水煤浆锅炉"项目20*年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成为*首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田歌实业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的"鸭蛋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制"项目已投入生产,并通过了省科技厅的项目验收,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水平。浙江恒友机电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的"串激电机可靠性研究"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提高了我县电动工具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电动工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县与上海理工大学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建立了良好的全面合作机制,*县被上海市教委确定为上海市高校科技成果向浙江省转移的4个重点城市之一。浙江创业钢带有限公司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达成"钢带镀铬漂洗废水排放高速电镀线"合作项目,合作金额达1180万元,是今年上海市高校最大的校企合作项目。

四、培育科技企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为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升科技型企业的科技含量和整体素质,通过政策引导、科技项目实施、引进科技成果、开展科技合作等,根据企业的发展优势,积极培育各类科技型企业,促进企业从以规模生产出效益向产品技术含量出效益转变。20*年新认定了浙江双峰锅炉制造有限公司、*驰江铝业有限公司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了浙江武精机器制造有限公司、金华寿仙谷药业有限公司、*现代电器有限公司、浙江凯德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4家市高新技术企业。

五、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推进创业创新

大力发展企业研究平台建设,成立了浙江唐风温泉研究院、浙江更香有机茶研究院2家省级民营科研机构。浙江唐风研究院主要开展温泉成分对人体理疗作用的研究、温泉旅游产品的研究和利用、中国温泉沐浴文化的研究、温泉养生产品标准的设计和制定、温泉养生产品的推广,对打造*"温泉名城"意义重大。

浙江更香有茶研究院是一个集茶叶科技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和对外交流,以及自我发展于一体的科研平台,为今后开展茶叶加工新技术研发与创新、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茶叶科技人才培训、成果转化、示范与推广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六、落实专利奖励政策,扎实推进专利工作

制订了《*县专利补助奖励办法》,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专利培训班,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发放知识产权宣传资料2500份,引导社会各界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将专利行政执法与专利知识普及相结合,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维权。受理了三起专利纠纷调解案件。

20*年*县专利授权量大幅增长。全县获发明专利47项;比20*年增长292%;实用新型专利175项,增长161%;外观设计专利376项,增长91%。共兑现专利奖励补助资金41.7万元。20*年认定省专利示范企业1家、市专利示范企业4家。

七、开展新农村科技示范县建设,推进农村科技发展

通过精心组织,积极争取,*县的"一县二镇三村"(即*县及柳城畲族镇、新宅镇二个镇和柳城镇的祝村、华塘村和新宅镇的新宅村)被确定为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镇和村的试点。根据*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以浙江省农科院为技术依靠单位,围绕示范乡镇、村的宣莲、茶叶、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各项产业科技项目。示范县的建设推进了*县农村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八、举办"第二届中国温泉养生论坛",推进温泉名城建设

*县科技局组织承办了第二届中国温泉养生论坛。国家、省、市20多位领导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温泉企业老总共计1*人参加了论坛。与会的温泉企业负责人与专家就温泉养生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高层次的讨论和交流。16位专家发表了论文,12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第二届中国*温泉节"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扩大了*温泉在全国温泉行业的影响,确立了*县温泉养生理论研究的全国领先地位,推进了*温泉名城的建设工作。

九、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

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实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值周制度,开展"科技讲坛"活动。以新的工作方式,有效地拓展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空间和服务领域。让科技特派员在*县农村科技发展、农业生产水平、*县新农村科技示范县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由于工作成绩显著,20*年*县获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

科技创新总结篇7

一、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__科学实验研究所基本情况

__科学实验研究所是县科技局直属的一个科研单位,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便从事霞烟鸡研究开发工作,是最早研究和选育霞烟鸡的单位。1998年__科学实验研究所实施的“霞烟鸡新品种开发”项目获得自治区星火计划一等奖。1991年被国家星火评审委员会评定为星火项目四等奖。__科学实验研究所现有干部职工50多人,其中有畜牧兽医师5人,助理畜牧兽医师10人,技术人员12人。研究所占地115亩,建筑面积28680平方米,其中鸡舍面积1400平方米。现有孵化机5台,有能笼养1.5万羽种鸡的工厂化生产鸡笼,有后备种鸡场、育雏场、肉鸡场等,年产霞烟鸡苗40万羽,饲养肉鸡6万羽,拥有固定资产150多万元,是__霞烟鸡主要原种基地。

二、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1、根据项目要求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方案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课题实施的重要意义;②课题实施的指导思想;③课题实施的总体目标;④课题实施的具体任务及要求;⑤课题实施的组织机构及课题组人员分工;⑥课题实施的工作进展时间安排;⑦课题实施的运行机制及保障措施等。

2、做好养鸡场地的清理和购置饲养、繁殖、育种等有关设备购置工作。新建了5条跨度为8米的自动养鸡笼,安装自动饮水设备。同时根据需要购置了部分饲养、繁殖、育种等辅助设备,如购买了饮水器45台,育种保温设备8台,孵化机4台。

3、根据项目要求,培训了养鸡技术人员800多人。

4、优选了1000多羽霞烟鸡核心群种鸡。通过优选良种鸡的培育和扩大,选择一批外形好、毛色一致、无疫病、产蛋多的霞烟鸡种,建立多个家系,通过个体记录、个体选择,不断选优,逐代提纯。

5、成立霞烟鸡养殖服务中心,为养殖户提供种苗、饲料、兽药、产品销售及技术应用等一系列的综合。

6、根据广西大学养禽与禽病研究所的技术要求,__科学实验研究所已经四次分小、中、大不同时期的霞烟鸡送到广西大学进行“抗马立克氏病品系”技术研究,已初步取得成果。

三、主要做法

1、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保证项目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在收到区科技厅下达的项目合同后,立即开展了各项工作:一是成立了__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县科技局李贻冠局长任组长,成员有李康然、韦平、黎绍荣、李连光、岑进坤、黎孟华、梁容真等,各成员都做了具体分工。二是制订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这些方案都经多方面研究,并聘请有关技术专家进行了座谈。三是召开了县科技局、县科学实验研究所全体人员会议,明确了实施这个项目的意义、内容及工作计划。三是自项目实施以来,局领导经常到示范基地及农户进行调查研究,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有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加强了对项目工作的领导,因此现在项目实施工作正在顺利开展。

2、加强与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

为了确保“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局与广西养禽与禽病研究所加强了技术合作,由他们在技术方面给予支持,我们多次就技术问题专程到广西养禽与禽病研究所和李康然教授进行了交流,他认为实施这个项目必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霞烟鸡选育提高要保持品种的特色;二是要确保霞烟鸡风味上乘的特色;三是确保霞烟鸡体重外貌要达到整齐划一;四是霞烟鸡选育要向快大型、风味型、抗病型方向发展。同时继续进行抗马立克氏病的霞烟鸡研究,并有新的成果产生,培育在遗传上具有抗马立克氏病Dna的霞烟鸡群,繁育抗马立克氏病品系,从而进行繁育与推广。

3、加大资金投入,做好鸡舍的整理、改造

我们根据南方气候炎热的特点,按照标准化养殖要求,以及根据不同阶段的鸡群要求,对原来不规范的鸡舍场地进行了全面装修整理,首先对雏鸡的鸡舍整理,选择了一间面积250平方米作为育雏的房间,根据育雏的数量分成了各个小间,门窗封闭良好,室内地面是水泥地面,比较干燥,所建立的育雏室达到既能保温,又能通风换气,是一个符合标准化养殖的育雏室。其次是对育成鸡和种鸡舍整理,根据原鸡舍的实际情况,对房屋天花、四周墙体,按照要求进行全面整理,安装了轴流型排风机,开设了进气口,室内地面全部铺上水泥,使地面保持干爽整洁,鸡舍中笼架摆设为二列三通,其跨度为8米,使用二层全阶梯自动鸡笼,安装自动饮水设备,现所改造的鸡舍其特点具有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横向通风和纵向通风的双重结合,使得鸡体散热、冬暖夏凉,舍内噪音小,鸡群免受外界干扰,真正达到了标准化养殖要求。

4、积极做好养鸡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我县是养殖大县,仅养鸡专业户就有13846户,今年我局结合课题内容及工作进展情况,开始了第一批养殖霞烟鸡技术人员培训,共有800多人次,分四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雏鸡和种的饲养管理,以及不同阶段鸡龄的鸡舍建选,指导学员注重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质资源、土质、气候条件、环境条件、交通条件、供电条件和防疫条件等,聘请了高级畜牧师进行授课,采用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使学员真正学到了标准化养殖专业知识,为实施这个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5、优选了一批霞烟鸡核心群种鸡

根据项目的实施计划,针对我县霞烟鸡受外来鸡影响,致使品种混杂,质量下降,采用了建立小间,分育种等科学方法,优选了第一批较为纯正的霞烟鸡进行提纯繁育,对优选出来的霞烟鸡母鸡实行单笼饲养,做好个体产蛋记录,并尽可能逐个安排好种公鸡的输精对象,对加速选育进程非常有利。在饲养管理方面,根据气候变化特点,季节不同,管理方法不同,并注重早晚温差,控制通风换气量,保持清洁饮水,每天在阴凉时喂料,能使鸡群多吃料,由于实行科学方法进行管理,现在所优选的霞烟鸡种群生长情况都逐一建立档案,对高产、生长发育良好的鸡选留,其他生长不良的种鸡进行淘汰,通过近一年来的饲养、管理,初步优选出纯正霞烟鸡有1000多羽,收到了预期的目的。

6、根据项目技术要求,我们经常与广西大学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保持联系,今年已经送了四次霞烟鸡共200多羽给他们进行技术研究,同时他们也经常派出技术人员到__科学实验研究所进行技术指导,举办养鸡技术培训班,现已有1000多人掌握了培养优质霞烟鸡的技术要求。

7、加强项目监督,确保项目资金落实。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除了确保区科技厅的经费及时到位外,我们积极与县财政部门进行沟通,经常向他们汇报项目进展情况,争取财政部门更多的资金支持。

四、存在问题

我县在实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虽然进展顺利,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选育的优质霞烟鸡源苗缺乏,在短期内不能按要求购到足够多的纯正霞烟鸡种苗;

二是养鸡技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可能影响工作的开展。

三是由于这两年受“非典”疫情的影响,霞烟鸡的销售数量和价格下降,资金周转比较困难,因此对项目的实施也造成影响。

五、今后工作计划

针对上述问题,今后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切实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工作计划,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积极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特别是对霞烟鸡原产地——__石寨镇下烟村进行重点调查,寻找更多更好的优质霞烟鸡种苗。

3、继续开展养鸡技术培训班,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讲课,不断提高养鸡技术人员的素质。

4、加强与广西养禽与禽病研究所联系,争取在技术方面得到他们更多的支持。

科技创新总结篇8

一、推进三大行动,科学种田水平不断提高。

今年,我局以“良种补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粮食作物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工程”等为载体,组织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工作第一线,扎实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建立起“领导管理者直接联线(片)、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并以此推动春耕生产及“77422”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一是科技大培训。组织县乡农技干部通过基层干部会、院坝会、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生产技术培训200多期,印发技术“明白纸”10万份,培训农民15万人次,确保了广大农民群众科学种田水平不断提升。二是科技大示范。在“渌井朗池丰产回龙”和“济川东升骆市小桥四喜”沿线建立了的水稻良种良法入户到田2万亩示范区,在骆市镇和回龙镇建立了集中成片的优质油菜万亩高产示范区。同时,在营万线和204公路沿线分别设立了小麦、玉米、马铃薯高产示范片,建立科技示范户0.3万户,辐射示范片10万亩,油菜、小麦攻关田单产分别实现了212公斤、400公斤,油菜高产创建活动示范片通过省、市专家验收;水稻、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前期工作扎实,有望实现单产700公斤的目标,马铃薯高产示范有望实现公斤的目标。三是科技大推广。在全县重点推广了水稻、玉米、花生、油菜等作物的78个优良品种,推广了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玉米覆盖增密高产栽培、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10大主推技术,同时,积极示范推广机插秧等省工节本高效技术;确保了全县良种推广率、技术普及率、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率达95%以上,水稻和油菜万亩示范区和辐射区良种推广率、技术普及率、病虫害专业防治率达100%。

目前,全县小麦、油菜等主要作物已抢收完毕,小春粮油喜获丰收。据统计,全县小春粮食、油菜籽总产分别达到10.63万吨、2.65万吨,小春粮食产量比上年增4.43%,油菜较上年增产2.45%。大春总播面达到109万亩,全面完成预定目标,大春生产形势呈现良好势头。

二、立足优势产业,特色效益农业快速发展。

我局以优质油菜、柑桔等传统优势产业为突破,全力抓好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优质油菜、柑桔等产业被省农业厅列为全省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县,在全县启动实施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工作,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认证。今年,全县油菜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建立了优质“双低”油菜基地10万亩,指导营山溧都食品有限公司在回龙、朗池、东升等乡镇与农户签订优质无公害水稻订单达10万亩,全县优质水稻生产基地面积继续保持在20万亩以上。完成了柑桔产业发展2010年-2011规划,规划落实了柑桔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5000亩,全力抓好3万株高换改良冰糖柚、东升葡萄基地标准化生产、易发果业等业主的管护指导,完成“金山”葡萄无公害农产品申报。指导绿叶菜业搞好了大棚蔬菜生产,在朗池、丰产、骆市等乡镇指导建立了万亩优质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建设,积极指导业主、农户推广优良品种、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进特色精细蔬菜升级上档。目前,春季蔬菜已全面上市。

三、强化项目监管,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在项目实施中,按照项目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抓好项目全程监管,严把质量关,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建设、农村沼气建设、良种补贴等项目,确保了项目建设进度质量。一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土地治理面积0.8万亩,顺利通过了有关部门验收。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土地治理面积0.64万亩,现已完成勘测、设计、方案上报。二是标准粮田建设项目。09年度国家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及追加建设项目3.5万亩已全面完成待上级验收。三是测土配方工程。09年测土配方工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0万亩基本完成。09年测土配方工程已完成项目编制和上报,待批复实施。四是农村沼气建设。09年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和省级财政项目分别完成沼气池建设2500口、1400口,分别占任务的93%、78%,09年新增农村沼气项目1320口和40个乡村服务网点建设已完成,09年新增农村沼气项目已启动,通旺农牧大中型沼气工程立项成功,正加紧进行初设和开工准备。五是良种补贴项目。09年度水稻、小麦、玉米良种补贴资金960多万元已下达,现正抓紧制定补贴发放实施方案。六是小麦良繁基地项目。小麦良繁基地项目已完成初设与概算编制待农业部审批,力争年内启动实施。七是盘活骆市科技示范园。引进了业主李新春(成立哥伦牧业)投资200万元,完成100亩精品蔬菜大棚建设规划和年出栏肉猪5000头养殖场规划、圈舍建设和道路建设。今年1—5月,已争取到位项目资金1600多万元,完成招商引资200万元。

科技创新总结篇9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现状 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以及国家实施的人才强国战略,迫切需要各行业的创新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中小学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解现有中小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现状及科技创新能力,明晰当前中小学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明确今后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开展的内容和形式。我们采用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有关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创新思维、科技创新技能或方法(个人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实践)、科技创新环境的营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因素等方面展开调查。以期为今后中小学科技活动课的开展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抽取6所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其中男生324人,占46.3%;女生376人,占53.7%;男女生人数基本保持平衡。

2 调查方法

(1)编制问卷:在分析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小组访谈,并在专家和一线科技教师的指导下编制出初始问卷。然后再进行预测,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删除或者修改一些不理想的项目后,确定正式问卷。

(2)正式测试:运用编成的《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调查问卷》,抽取重庆北碚地区12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810份,整理后获得有效问卷700份。

(3)统计方法:数据的整理统计运用SpSS13.0FoRwinDowS软件包完成。

三、调研内容及结果分析

1 学生科技创新意识

该维度主要从学生对科技创新的概念、意义的理解等来考察目前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见表1)

统计结果显示,仅有9.9%的学生同意和基本同意发明创造是大学生、老师及高校专家的事;而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创新能力是中小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同意和基本同意的比例为90.5%),并认为学生时代的创造是有意义的(同意和基本同意的比例为89.4%),说明目前学生的自我科技创新意识较强,但在“创新”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有58.1%的学生反对和不同意创新一定是“高、精、尖”的大项目。对该维度的一道开放性问题(你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理解)答案整理后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是从科技创新的意义上去理解的,如:创新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方便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等,而很少有学生从科技创新的概念方面去理解,如:创新就是创新性的知识和产品等,即对科技创新的意义很明确,但是对科技创新的概念理解较为模糊。

2 学生科技创新基础

从自信心、兴趣及怀疑精神等方面自评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和创造力特征,基本情况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有86.9%的学生有自信或很有自信,并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对许多别人视为平常的事,有70.7%的学生却很有兴趣和好奇心;有56.3%的学生,对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时常表示怀疑并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这表明在日常生活中,中小学生有较强的创造力潜质,但是因为教育和文化的影响,也即对权威的崇拜,使得该阶段的学生怀疑精神欠缺,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时常表示怀疑的仅占17.6%。

3 学生科技创新思维

主要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考察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思维。(见表3)

从统计情况来看,在对自然界、身边事物观察或对别人结论质疑的基础上,总是和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学生仅有9%和23.7%;总是和经常对提出的问题假想答案的学生占42.8%:总是和经常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得出结论的学生有38.3%;而总是和经常根据假象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学生仅为19.5%。

在科技创新思维能力这一维度上,学生总体得分较低。表明总体上中小学生在发现、提出问题、运用知识做出结论和假想答案,并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能力普遍较低。而这些创新思维能力中,尤以根据假设,制定简单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能力最欠缺。

4 学生科技创新方法

主要考查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主动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分别从依靠自己和依靠他人两种途径。了解学生创新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见表4)

从统计情况来看,总体上学生在科技创造性活动中处于较被动的状态。遇到问题时(总是和经常)依靠自己通过找有关的书(49.8%)、通过网络查找(51.9%)和自己思考(36.8%)寻求答案的学生明显多于(总是和经常)依靠他人,如专家(7.8%)、学校指导老师(23.8%)和区、市少科站老师(8.2%)。说明即使在科技活动中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学生更多的也是依靠自己,而非他人。

5 影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因素

主要从学校家长支持、教师指导及校园文化三个方面考察了影响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环境因素,调研了学校及家长对学生科技创新的支持和鼓励、学校科技活动课的开展、教师教学和校园科普活动等情况。(见表5)

从学校家长支持方面来看,学校会举办各种科技活动或比赛(80.3%),并对给予成绩优秀者奖励(78%);开设有科普课(71.0%),并配有科技辅导老师(78.3%);科技活动的开展得到班主任(86.9%)和家长(83.6%)的支持。从校园文化方面来看,不时的科普宣传或竞赛活动均超过80%。从上面两方面来看,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的总体氛围较好。

从教师指导方面来看,经常在课堂上穿插科技知识的占45.1%,进行课外实践教学的占20.1%,会演示趣味实验的占34.6%。总体上各项所占比例少于半数,说明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教师指导力度还待加强,尤其在课外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

在问卷的最后有一道开放性问题:“当我参加科技活动时,我会考虑?”,对问题答案整理后的结果为:①科技活动开展的形式及如何实施;②能从科技活动中学到什么,回报是什么;③是否会耽误学习;④自己的能力和信心;⑤费用问题。从这道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参加科技活动时,考虑较多的是科技活动开展的形式及如何实施,从这些活动中是否能学到知识和能力等。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意识较强,科技创新

基础较好,但对科技创新本质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不足。科技创新思维能力较弱,怀疑精神欠缺。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较为单一。

(2)教师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力度不够,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领会不深,尤其在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较为欠缺。

(3)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认识逐渐加深。家长普遍支持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校在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新活动氛围。

(4)学校的创新活动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培养途径仍较单一,教学课堂缺乏创新氛围。

2 建议

(1)加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和认识

认识科技创新的本质及内涵,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前提。在这个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①利用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系统的科技创新教学;②开展主题活动教育,如带学生参加科技展馆、举行科技知识竞赛、举办科技摄影展等;③搞好宣传活动,如科普知识讲座。

(2)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怀疑精神

在怀疑精神方面。教育者需要在日常的课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材以及教师授课当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表扬。同时,学校应该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指导家长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怀疑精神。

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创新能力与教学方式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学人员创造性地教,就能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性地练、创造性地利用。

(3)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丰富教学课堂

在师资的配备和教学上主要体现了两点:①聘任专门的科技辅导老师。科普老师的专业性和创造力,在挖掘教材的潜力、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对学生深入的了解,可实施因材施教,对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更加直接的作用。②其他学科老师的教学渗透。要想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与思维方法,各科的任课老师需要在日常课程中,结合本学科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另外,鼓励教学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发科普教学用具,政府可以有针对性的支持相关企业和高校研发教学器材及教材,从而能够在更为广泛的区域内,更为科学的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4)营造更为浓厚的科技创新活动氛围,完善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科技创新总结篇10

去年以来,我省的科技工作紧密结合经文秘站: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及年初提出的任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科技投入进一步增加。重点科技计划的实施成效显著,制造业信息化、有色金属新材料、缩小数字鸿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科技园区建设等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省属科研院所能力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科技工作,地方科技工作有了新的进步。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和星火富民科技工程运作良好。院地院企科技合作向广度和深度迈进。科普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法规体系和联动机制基本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千件大关。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完成省政府的总体工作目标,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科技工作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县市科技工作薄弱、科技成果转化不快、科学技术普及程度不高、科技人才资源短缺等现实问题仍然突出。

通过这次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要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思路、提高认识,加快推进新时期科技进步。刚才,天理同志就全省的科技工作作了全面回顾和安排,我都同意。各地、各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十届四次、六次全委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扎实实落实和做好这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下面,我就省委工作要点和省政府全体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做好今年全省科技工作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和推进新时期科技工作

最近一个时期,总书记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科技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这些指示对我们做好科技工作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指导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紧密结合我省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注意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学习落实关于科技自主创新的指示精神,努力提高我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从体制机制入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要紧紧扭住为国家发展服务这个中心任务,坚持贯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着力提高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着力提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知识基础和技术支撑的能力,着力提高保障国家安全、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能力。我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全国的排位比较靠后,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省现有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花大气力在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提升我省的创新能力。要根据我省的实际,扬长避短,坚持创新与引进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新路子。

二是学习落实关于科技创新要突出重点的指示精神,在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上取得突破。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课题,努力把科技资源集中到事关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技术领域,集中到事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性研究领域,集中到事关科技事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基础研究领域,抓紧攻关,争取突破。我省经济实力有限,财力不足,科技工作很难在短期内取得全方位突破,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抓住事关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领域,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在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制造业信息化、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强攻关,取得新的突破。

三是学习落实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我省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总书记指出,要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切实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协调一致和分工合作的良性机制,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的科技支持。健全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努力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逐步建设节约型社会,真正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在以改革促发展、创新科技体制和机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工作,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省政府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认真研究和分析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补充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完善领导协调机制,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实事求是,加快改革的进程。

四是学习落实关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指示精神,加快构筑我省区域创新体系。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我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创新能力远远不足。今后一段时期,要继续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技术高地建设、科技孵化器培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及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为我省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五是学习落实关于人才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科技人才观,营造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以培养造就战略科技专家和选拔尖子人才为重点,带动整个科技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人才作为科技

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我省科技人才流失严重、人才资源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精神,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继续做好特聘科技专家工作及省属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努力营造科技人才创新和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六是学习落实关于科技投入的指示精神,探索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总书记指出,国家要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同时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要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实行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我省科技投入近年来不断增加,去年,从国家争取到的科技经费较上年增长28,省级科技三项费超过4110万元,拉动社会投资6.2亿元。但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相比,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除了各级财政要继续增加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外,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鼓励企业增加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建立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多种渠道的投入机制和财税、金融等政策。

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意义深刻,内涵丰富,提出了科技工作的指导原则、方针和思路,为新时期进一步作好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发展的总方针,是全部科技工作的行动指南。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转变思路,积极部署,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解决科技发展中的体制,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全面落实省政府确定的科技工作目标和任务,在体制上要有新的突破,在发展上要有新的思路。

二、认真研究省情,突出重点,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十五"计划实施的总结年,也是启动"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对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创"十一五"科技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厅根据省委、省政府对今年工作的总体部署,把握科技部对今年科技工作的要求,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科技工作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做了安排和部署,各地各部门在今年工作安排中,要立足于总结"十五",着眼于部署"十一五",贯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注意虚实并举,以虚促实,突出重点,抓好落实。

一是要深化对省情的研究和认识,结合省情部署科技工作。深化对省情的认识,是我们正确决策和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分析研究省情,依据省情提出加快发展的举措。认识省情、更好地把握省情,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规律,提高决策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都要在深入研究省情上下功夫,集思广益,力求对省情的认识逐步深化。科技厅要按照省委要求,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认真组织做好"深化省情认识加快甘肃发展对策研究"等重大软科学研究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用一年时间,拿出高质量的研究结果,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建议。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在深化对市情、县情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和部署新时期科技工作,突出重点,加强集成。

二是要加快做好科技工作宏观布局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是我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做好全省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工作,是我省科技工作长远战略布局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实现法治政府的基础。经过一年的努力,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今年要加快进度,全面完成,争取拿出高质量、切实可行的科技工作规划。全省的规划要深入贯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及产业化能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总体目标,研究部署新的生产力布局,合理有效配置科技资源。通过制定规划,要进一步理清科技工作思路,凝炼出一批重大科技问题,推动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工程,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要优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布局与建设。优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布局与建设,就是要围绕国民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推动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市场、政策和管理等创新要素的资源整合,提升区域竞争力。要整合和配置省、市、县各级科技资源,优化结构布局。

制定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加快推进全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要加快建设科技信息、自然资源、科研数据、虚拟科研网等开发创新的科研基础平台。启动运行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争取实现省内骨干文献单位的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建设覆盖全省14个市州的科技管理网络。

积极培育科技孵化器,发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孵化功能。要重视和加强对科技园区的服务和指导,兰州高新区、金昌高新区、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等,要结合各自实际,尽快形成特色产业,培养一批技术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支持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孵化能力建设和环境建设,支持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省级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展。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园区的项目管理和建设,充分发挥其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示范作用。

建设我省技术高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动态化管理机制。争取建设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发展建设优势明显的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培育壮大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优化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强省战略。要贯彻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做好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选聘和省属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培养高层次拔尖科技人才。通过自然科学基金、中青年科技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人才引进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挖掘我省科技人才队伍的潜力,调整科技人才结构,充实扩大高层次人才队伍。

四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好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要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提出的"发展抓项目"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围绕我省产业发展重点,选择一批对我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专题,进行科技攻关并力争取得突破。今年在继续抓好兰、白、金有色金属新材料、制造业信息化、农产品深加工、生物技术开发及应用、新药研制与中药现代化、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清洁能源、机电一体化、电子与信息、节能与环保等重大科技专项的同时,特别要在马铃薯产业升级、中药材种植与中药现代化、有色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等重大技术攻关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工业强省战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五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速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为基础,抓好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继续做好国家和省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速度。以院地院企科技合作为切入点,继续开展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促进科技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六是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促进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的有机结合。科学技术普及,政府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科普工作会议,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和《甘肃省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等政策法规,科普工作领导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全省科普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后一段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科普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制定完善科普工作政策体系,尽快启动《甘肃省科普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地方各级政府要抓紧建立完善科普工作领导协调机制,不断创新科普工作手段和方式方法,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和发展科普事业。要结合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任务,突出科普工作重点对象,创造性地做好科技活动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重大科普活动,坚持做好经常性、群众性的科普宣传工作。近期内,要安排部署好今冬明春的科普活动,掀起一个新的科普工作热潮。

七是以改革促发展,深化和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体制创新。去年以来,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省属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政策文件精神,技术开发类院所加快了转制或改制的进程,社会公益类院所积极制定出台改革方案。省属科研院所改革的总体形势是好的,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改革的意识和责任感紧迫感进有了一步增强,认识逐步深化,态度更加积极。但改革进程仍然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必然会遇到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各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要以大局为重,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原则,坚持有利于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思路,坚定不移地坚持贯彻省政府[____]121号文件,特别是开发类科研院所,不能有丝毫的动摇。科技厅要对科研院所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整理,借鉴兄弟省市的作法,结合我省的实际,补充完善有关配套政策。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防止"一刀切"的作法,针对科研院所的不同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体现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要尽快完善领导协调机制,加大协调力度,努力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为院所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八是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要认真做好《甘肃省专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积极推进我省专利管理体系、企业院所专利工作体系和专利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我省的专利战略研究,积极建立专利预警机制。继续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大幅度提高专利申请量。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强化专利保护意识,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把重视专利与保护技术秘密、商标相结合,与新产品的研发相结合,促进专利技术的实施和产业化,更好地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

三、加强县市科技工作,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好基础

县市是我国功能相对完备的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去年召开的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县市科技工作主要承担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艰巨任务,反映着国家科技工作的总体成效,是我国科技工作的主战场之一,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层次。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是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基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把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随着我省"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县市党政领导更加重视和支持地方科技工作,一些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速农村科技进步方面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模式。目前就全国而言,县市科技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已经成为全国科技工作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我省地处西部,县市科技工作机制尚不完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孵化功能不强,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科技工作开展不好的县市,科技落后与经济发展滞后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一些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缺乏基本工作条件,职能弱化,导致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推广能力较弱,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工农业生产迫切需要的大量适用技术得不到满足。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对我省县市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把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提高到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全局性高度来认识,深入研究和分析地方科技工作薄弱的主导因素和症结所在,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县市科技工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要围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建立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增强县市获取、扩散科技成果的能力,拓宽先进技术向基层转移的渠道,加速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当前,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县市科技工作的定位,强化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县市科技管理部门职能定位不清、作用弱化,是目前县市科技工作薄弱的症结之一。要按照国家部署,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明确科技工作和科技部门的工作定位。县市科技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是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提供系统的科技服务和支撑。重点强化四个方面职能:一是参谋助手职能。要充分利用科技系统的信息、技术和人才等优势,针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建议,起到"参谋部"、"咨询部"的作用;二是综合管理协调职能。通过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科技行政管理,提高行政能力。通过营造政策环境,调动各部门推动科技进步的积极性,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共同做好当地的科技工作;三是公共服务职能。要主动承担起向公众提供科技知识和信息服务的职能,强化科技中介服务,做好项目、技术、人才引进和科技招商工作,加强科学普及和技术培训等公共科技服务;四是组织科技示范职能。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做好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深加工示范,以及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工作,带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优化和改善科技管理部门的工作条件,提供基本的工作环境。县市科技管理部门,要积极查找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更加积极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赢得职能和位置,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主导,充分提升县市科技竞争力。县市科技工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接受和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不足,转化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的供给与需求相脱节。加强县市科技工作,应当把加速成果转化摆在中心位置,积极探索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

以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为抓手,增强县域科技实力。要深入做好"____-____年度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结合考核,切实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机制。去年,我省城关区被批准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安宁区等三县(区)被列为"全国县市科技工作试点县"。今年要全面落实示范、试点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创出新的发展模式。同时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县市进入全国示范、试点行列。通过示范和试点,带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技进步工作,提高我省县市科技工作的整体水平和科技综合竞争力。

以院地院企科技合作为切入点,推动地方产业升级。要全面贯彻落实全省院地院企科技合作(白银)座谈会精神,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促进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继续开展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充分发挥大院大所和高等学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推动院地院企合作深入发展。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与实现产业化相统一,在合作的广度深度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体制创新与服务创新相结合,把院地院企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以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为突破口,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在我省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和科技人员的欢迎和拥护,一些地区积极主动开展这项工作。今年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中好的经验和模式,及时研究和解决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试点和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运用地方科技、财政、金融和其他社会资源,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户两个积极性,发挥科技优势,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的健康开展。

三是加强县市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为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奠定基础。县市科技工作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落脚点。要以建设科技服务平台和技术信息服务平台为突破口,强化县市的科技服务与信息传播功能,延伸科技创新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以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和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示范为平台,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经过努力,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和"星火富民科技工程"运作良好,在全国已小有名气。今年要继续加大力度,重点围绕乳业、蔬菜、制种、啤酒原料、草畜业、淀粉加工等产业的发展,组织做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实施农村科技服务、农民科技培训及农村科普、重大农业技术转化、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农村信息化促进科技扶贫等专项行动,逐步建立依靠科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撑和服务体系。

加强县市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技术综合集成和快速传播。加快县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县市科技服务平台的信息"中转站"和"放大器"作用,可以有效解决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科技厅去年启动的全省科技管理网络建设试点工作,今年要继续加大力度,建设覆盖全省14个市州,并逐步向县市延伸,地方政府要加大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网络功能,充分发挥县市科技信息的传播服务职能,形成社会化、网络化的县市科技综合服务平台体系。

四、加强领导,转变职能,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是做好县市科技工作的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研究和部署科技进步工作,增强科技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感。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宏观指导与服务职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真正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一是要加强领导,立足实际研究和部署科技工作。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特别要强化县市科技工作的定位和职能。要在深化对市情、县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和部署新时期科技工作,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地方科技进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科技厅要继续加大对县市科技工作的指导与支持力度,培育扶持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特别要注意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引导和支持。

二是要进一步营造科技进步的良好社会环境。要继续增加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同时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科技人才观,营造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职能,使科技管理工作在改革中不断加强。要跳出部门、地域的局限,把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方面的力量组织调动起来,积极投身于我省科技创新事业,形成部门、地方、院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综合集成的大科技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