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十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十篇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3:59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篇1

今年以来,我镇以争创全国文明乡镇为目标,始终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通在农村、改在农村、美在农村;调在农业、扶在农业、高在农业;权在农民、惠在农民、乐在农民”为内容的“三在农村、三在农业、三在农民”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立足自身优势,不断丰富载体,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有效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各类创建活动,整体推进了全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新XX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我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形象工程、作为践行“三个代表”的民心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领导。具体做到了“五个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尤其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与全年各项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同落实,并列入到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之中。二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相关科级干部任副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领导体制,形成了有人管事的领导体系和有人干事的工作机制。三是宣传发动到位。主要采取会议、悬挂横幅、板报、印发宣传材料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意义及工作要求,并积极向某、区媒体推荐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四是责任机制到位。结合实际,制定了《XX镇争创部级文明乡镇工作实施方案》和《开展长甜公路沿线XX段精神文明“示范线”建设实施方案》,并与各个行政村和每个镇直单位均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还建立了奖励机制,把创建文明村镇工作作为评选优秀镇、村干部的基本依据,与年终考核奖优罚劣结合起来,大大调动了镇、村两级干部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五是资金投入到位。为适应某场经济,建立了财政拨款、单位出资、社会捐资、吸引外资等多渠道、多层次投入机制,在镇、村两级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6万元用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而在资金上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抓住中心,富民强镇,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006年以来,我把项目建设作为落实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头等大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措施,坚持牢牢抓住不放手,紧紧扭住不放松,前10个月,全镇招商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20个,其中:续建千万元的项目10个,新建千万元的项目10个,完成招商引资1.3亿元,新建企业5户,财政收入XX万元。至今全镇规模企业达到20家,其中以XX农副产品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建立的全镇农副产品出口创汇示范基地,年加工运销农副产品XX吨,实现产值XX万元,税收XX万元,带动农户种植油葵XX亩,黄花菜XX亩,初步形成了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扶持壮大了XX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规模,已建成钢骨架大棚960座,日光温室53座,引进新品种6项,示范新技术3项,示范面积达XX亩,年户均收入X万元。同时新培育了栽植面积达XX亩的崔沟苹果产业和年牧草达2万亩、出栏量达XX头的陈户草畜两个农业产业基地,全镇新栽果树XX亩,新植牧草2700亩,新增牲畜500头。目前,全镇初步形成了蔬菜产业、果品产业、草畜产业、石油开发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民俗文化产业、旅游服务产业等七大产业,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人为本,以德治镇,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我镇多层面、多形式地组织开展了各类思想道德教育及法律知识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镇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坚持不懈抓教育。一是突出政治理论教育。建立健全了镇党委中心学习组和30个行政村及镇属机关单位中心学习小组,确定每月15日为党委中心组学习日,坚持雷打不动。通过辅导讲座、入村宣讲、座谈讨论、组织考试等形式,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了干部和群众的头脑。二是突出公民道德素质教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2006年以来,围绕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镇党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了“干部职工道德评议会、禁赌协会”,在21个行政村均分别成立了“村民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协会、禁赌协会”,并坚持不懈地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在各村张贴标语60条,散发学习手册200本,宣传材料XX份。三是突出科技文化教育。广泛开展以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三讲一树”活动,在全镇形成了“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确定了由XX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几家执法单位,抽调5名法律理论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派出所民警、法官、司法助理员组成的法律知识宣讲团,深入各中小学,采用以案说法的形式,为青少年讲法15场(次),授课师生达到XX人,通过宣讲增强了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第二,破除陋习树新风。在全镇开展了荣辱观教育、综合整治和爱国卫生等系列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抓好村民文明言行规范活动。大力倡导文明习惯,倡导“学习、开放、创新、超越”的新时期XX精神,有力地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二是抓好扶贫帮困活动。开展了结对帮抚,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组织干部职工为孤儿XX、“7.2”水灾受灾农户捐款XX多元,捐物XX件,弘扬了友爱、互助、团结的人道主义精神。三是抓好移风易俗活动。开展了“婚育新风万里行”、“感动西峰”、“六十佳”等评选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科学文明的认识,破除封建陋习,在全镇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某办”的社会新风。

第三,狠抓综治保平安。我镇按照争创某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示范乡镇的要求,扎实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吸毒人员帮教、平安村镇创建等工作,充分发挥村级调委会禁毒、禁赌协会、道德评议会和红白理事会、治保会职能,有效预防了群体性事件和不文明事件发生,对苗头性、倾向性的矛盾纠纷做到了早发现、早处理,基本实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的目标。同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途径,树立了全国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XX村,平安创建示范村---八年村等一批平安创建典型。

第四,丰富群众文体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既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又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位。一方面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投资30万元新建了镇文化站办公大楼,投资80万元新建了XX村和XX村村部办公大楼,投资8万余元新建了XX年、XX、XX等六个村级标准文化室、精神文明创建办公室和XX农副产品加工厂职工文化娱乐广场,成立了XX村等四个村社火文化宣传队,XX村农民XX自投20万元,建起“仲鹏书屋”免费面向全村农民开放,已逐步形成全民读书的良好氛围。XX村、冯堡村分别多方筹资55万元、10万元,建起了两个村的农民文化广场,最大程度的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使人民群众切切实实的感觉到美在农村、乐在农民。镇党委、政府于10月23日―11月1日协调组织,成功地举办了XX镇首届民俗文化节暨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参赛代表队28个、参加运动员达590人,其参赛人数之多、参赛项目之广均为历届之最,“节会”集体育运动、戏剧公演、曲艺表演、民间小吃、民俗工艺作品展、商贸产品展、瓜果蔬菜展为一体,既增强了群众文明的健康观念,又展示了新农村新型农民的新风貌;既活跃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在此带动下,XX等村也相继开展了物资交流会及农民运动会活动。目前,我镇已形成了一个全民进行健身运动、全民举办文化产业、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潮。

四、科学规划,功能配套,继续扩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我镇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切实加大了资金投入和综合改造整治力度。今年以来,采取某场运作的方式投入基础设施资金704.1万元,开工建设修路、自来水、电网改造、绿化美化、公益设施等小城镇基础设施16项,拓宽延伸XX南大街300米、XX平方米,街道硬化柏油罩面4500平方米;拆迁改建二层以上式样新颖商用门店364间;公路沿线栽植绿化苗木15公里、绿篱带绿化600米;对镇属的18个机关院落全部实行了园林式美化;下大气力对XX敬老院进行了全面维修改造,新建院民用房6间、翻新改造50间、室内装修粉刷48间,并进一步改善了饮食、住宿、医疗条件,添置了老年人娱乐设施和器材,创造了一个安享晚年、共建和谐的幸福环境;以奖代补鼓励引导村、组整修乡村道路35.5公里,砂砾硬化22.7公里,新建水塔3座,新打机井2眼,荒山造林6400亩;以美化小城镇为目标,以整顿某场为切入点,对小城镇乱停乱放、乱泼乱倒、乱拴乱挂、乱搭乱建等现象彻底进行了多次整治,在XX某场南大门全面改造结束后,2006年6月8日开始开展了百日城镇综合整治活动,期间出动宣传车辆6车次,张贴通告60多份,悬挂横幅8条,清除占道经营摊点90个,处理乱停车辆1360车次,取缔麻将馆3处,整治网吧2处,文化娱乐场所3处。目前车辆进线、摊点进某、垃圾进仓、文化进级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

五、丰富载体,有机结合,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总战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农民素质、树立文明新风、发展农村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重点,着力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培育新农民,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

二、总体目标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经过10年的努力,培养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另外,计划通过3-5年,全乡50%的村能成功创建县级文明村,乡完成市级文明乡镇创建。基本形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

三、工作重点

(一)以人为本,注重教育,全面提高农民文明素质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实施农村文明素质工程,广泛开展面向农村基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讲活动,通过组织宣讲团、选派机关干部下村、举行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形势政策教育,加深农民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引导农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民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2、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紧紧围绕培养新型农民的目标,加大投入,广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实用技术、创业技能和农民转移就业培训,通过举办农民课堂、网络培训、科技讲座等途径培训农民,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大力培养农村科技骨干和实用人才,努力使每个农民都掌握一两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每个村都有一批科技示范户,乡有一批农村企业经营管理者。

3、加强民主法制教育。以普及农村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常用法律知识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普法工作,引导农民群众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自觉学法、懂法、用法、守法,通过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4、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大力加强科学知识教育和普及工作,积极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引导农民树立科学观念,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积极培育农村文明风尚

1、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广泛宣传和普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大力倡导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弘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新昌精神,深入开展以礼仪教育为重点的社会公德教育、以诚信教育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以感恩教育为重点的家庭美德教育、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的个人品德教育。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农民群众人人参与道德建设,人人遵守道德规范。注重培育、宣传、塑造热心公益、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等方面的先进典型,让先进的思想道德规范准则可学可行,引导农民群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为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形成奋发向上的农村精神风貌。

2、广泛开展乡风评议活动。针对农村社会风气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群众性的乡风评议会、恳谈会、座谈会,设立“村风评议榜”,引导农村群众对封建迷信、黄赌毒、邻里矛盾等问题开展自我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勤劳节俭、诚信谦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吸收当地健康的民俗,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促进农村群众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广泛开展以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讲法制、改陋习为内容的“四讲一改”活动,普及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文明礼仪知识、科学知识,规范“红白理事会”建设,改变婚丧大操大办、大比阔气的不良习俗,引导农村群众分清是非、移风易俗,在全县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健康的社会风尚。

3、切实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3510”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思路,着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式内容和方法载体创新,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大力实施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工程”、“净化工程”、“精品工程”、“绿网工程”、“帮扶工程”,积极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大力实施“春泥计划”,设立专项资金,切实关心贫困农村孩子的学习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优化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

(三)改善条件,充实内容,着力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繁荣

1、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面向农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强乡文化中心和村文化活动室建设,特别是把乡文化中心建设成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把村文化活动室建设成有“三室一窗(图书室、活动室、多功能教室、宣传橱窗)”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推进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村村通”、“村村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加强农村文化阵地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文化活动室等文化阵地的开放率、上座率和参与率,满足群众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2、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根据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组建农民业余文艺团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通过诗词组、文学社、书画社等各类民间社团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收集、挖掘具有一定历史和影响的传统文化,建设具有特色的村落文化。充分利用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和农闲庙会,大力开展狮龙闹春、元宵灯谜等节日民俗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扶持农村文化示范户创建,培养一批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深入开展农民种文化活动,办好每年一届的农民文化节,开展乡村歌手大赛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继续开展以送文艺进村、送医疗下乡、送科技入户为主要内容的“三下乡”活动,加强农村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对农村的文化援助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

3、强化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开展社会文化环境集中整治,依法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严厉查处取缔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黑网吧”,突出抓好农村中小学校园治安秩序、经营秩序专项治理,为农村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四)创新载体,注重实效,深入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以农户为抓手,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清洁卫生户”、“美德示范户”、“文化示范户”、“八星级”文明家庭、“致富能手”等文明细胞创评活动,倡导广大农户文明居家、崇尚科学、追求文明,争做文明典范,提高农民群众的进取意识、创业技能、文化水平和文明素养。

2、深化文明村创建活动。大力开展村庄河道、居住环境整治,着力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打造绿化、净化、亮化的农村新环境。大力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致富技能培训。大力开展村风建设行动,深入开展“荣辱观”进村居、文明礼仪进农家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按照“五个有(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村镇建设规划、有一个整洁优美的村容镇貌、有一个文明进步的村规民风、有一个常年活动的精神文明活动场所、有一个逐步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创建一批县级、市级文明村,并分别给予1万、2万的奖励。积极开展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保护生态,让农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得到实惠。

3、深化文明乡镇创建活动。以创建文明乡镇活动为载体,着眼于发挥城镇的示范带动作用,认真抓好乡镇的日常管理和乡镇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推进创建工作长效化,实现公共文明常态化,做到街路畅通、经营有序、环境整洁、居住安定,努力为群众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要加大文明乡镇创建力度,争取在3-5年内成功创建市级文明乡镇。

4、深化“联创联建”活动。不断深化以“双万结对,共建文明”为主题的“联创联建”活动,充分发挥省、市级文明单位的经验、资金和资源优势,帮助结对村抓好村庄环境整治、文化阵地建设等实事工程建设,实现创建县级文明村的目标,并在“总结、巩固、提升”上做文章,逐步建立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干部考核实绩分析内容,把精神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各有关部门要把本职工作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各项工作有效开展、扎实推进。

2、加大投入。乡财政要统筹规划,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和村的比例。乡财政要将精神文明建设经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建立市场运作机制,拓展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各类组织、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参与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农村文明一条街;实践;思考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极大改善,农民求富、求知、求乐、求美愿望更加强烈,这既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长安区是农业大区,辖区80%面积是农村,100多万人口中80%是农民。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新型城区的新形势下,如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是全区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2012年,长安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精神,通过深入调研,组织开展了“美丽乡村·幸福农家”文明创建活动,确定以创建“农村文明一条街”为载体,建设一批路面硬化、路旁绿化、街道亮化、墙面“四栏一画”(四栏:政策宣传栏、村务公开栏、乡规民约栏和道德评议栏;一画:农村文化墙)的农村“示范街”,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推动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倾力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

一、创建“农村文明一条街”的主要做法

“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是“美丽乡村·幸福农家”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次探索尝试,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等部门严格抓好活动策划、启动、实施、推进、检查、考核等环节,推动“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有序进行。

1、立足区情,精心策划

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联系长安农村人口比重较大的区情实际,在反复论证并借鉴其他省市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6月,长安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下发《关于在全区农村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农家”文明创建活动的通知》,将创建“农村文明一条街”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议程,从而正式拉开了创建序幕。

2、明确条件,严格标准

为落实好“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工作,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明确创建条件和标准,要求参与创建的单位要具备路面硬化、街道净化、路旁绿化、街道亮化等基础条件。具体创建中,街道立面要有村务公开栏、政策宣传栏、道德评议栏、乡规民约栏;有集中连片的乡风文明文化墙,文化墙的绘制突出美丽乡村、幸福农家主题,画面要图文并茂、布局合理、生动形象,既要体现时代特征,也要符合政策要求。

3、落实责任,精心指导

在活动启动阶段,组织召开了启动会,对“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确保各街道有专人负责。在农村文化墙内容和绘制人员选择上慎之又慎,反复考察研究,先后组织人员赴户县、宝鸡等地借鉴吸收农民画精髓,积极与上海、北京等地文明办联系,借鉴先进经验,精心设计出200余幅反映乡风文明、生产发展、政策宣传、道德教育等内容的宣传画,作为文化墙绘制的基本素材。在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深入基层,逐村进行指导,确保了文化墙内容安排科学合理,使每幅画面不仅能准确反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更成为妆点村容村貌的艺术景观。

4、培育典型,示范带动

为推动“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全面开展,在全区精心选取打造一批如兴隆街道钵鱼寨村、滦镇街道乔良寨村、灵沼街道下南丰村等“农村文明一条街”先进典型,对村内主干道进行改造提升,按照每1000人100平方米标准绘制内容涵盖乡风文明、产业发展、文化科技、法制教育、政策解读、传统美德的文化墙,并设立村务公开栏、政策宣传栏、道德评议栏和乡规民约栏。及时组织召开“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工作推进会,全区各街道、有关部门的分管领导和创建村干部,现场观摩先进村“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工作,学习先进做法和经验,有效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5、多方协调,强化保障

充裕的资金是建成“农村文明一条街”的最大保障,长安区一方面把“农村文明一条街”活动与新农村建设和村容村貌提升工作相结合,拿出一定奖励资金帮助各村建设,一方面联系协调国家和省市区级文明单位对各村进行帮扶,同时鼓励驻村企业、乡贤出资出力,有效解决了资金难题。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优势,鼓励动员有美术特长的大学生村官为创建村绘制农村文化墙。同时,联系西安美术学院将长安“农村文明一条街”文化墙绘制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推动了“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6、强化考核,统筹推进

年底对“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将检查考核情况作为文明单位推荐评选的重要依据。将“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工作作为“五位一体”(农村文明一条街、农村文体广场、示范农家书屋、特色文化活动、培育基层文化能人)“农村文化建设示范村”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共同落实。坚持把“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内容,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农村重点工作相结合,并通过“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台阶。

二、“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取得的成效

“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受到了广大农村群众一致好评,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2012年长安区以“农村文明一条街”建设为重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幸福农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被评为西安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2013年西安市以长安经验为基础,在全市推广“希望田野·美丽乡村·幸福农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截至目前,长安区累计投资310万元,在全区22个街道建成“农村文明一条街”60余条,如今长安区“农村文明一条街”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1、美化了农村环境面貌

“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将街道路面硬化、环境卫生、美化亮化作为硬性条件,要求各创建单位不仅要改善基础条件、搞好环境卫生,更要在绿化和亮化方面进行改造提升,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极大提升了村容村貌,美化了农村环境。

2、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

“农村文明一条街”醒目的道德评议栏、乡规民约栏,时刻提醒农民群众恪守道德,遵守共同约定,有效纠正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一幅幅色泽艳丽、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农村文化墙,让广大农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传统教育知识,提升了农村文明素质,有效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

3、巩固了政策宣传阵地

政策宣传栏的设立,改变了以往“政策宣传栏几年不换”的尴尬处境,在活动中,长安区明确了村党支部书记为政策宣传栏的直接管理人,各村要保证最少每月更新内容。活动开展以来,从党的十精神到城市精细化管理,从良种补贴到合疗收缴,农村政策宣传栏紧贴时代、时政,成为群众关心时政、了解时政的新阵地。

4、助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工作标准与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要求相吻合。随着“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的逐渐推广,必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益补充,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目的。

三、关于“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的思考

“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了积极的评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创建资金缺乏、长效机制不完善、多部门管理交叉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克服和解决。对以“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为载体,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

1、结合实际,找准适合本地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子

长安区是农业大区,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农村的发展、稳定、文明、和谐也是长安区委、区政府关注所在。新形势下,农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要求日益强烈,对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追求更加迫切,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必须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充分考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等关键因素。长安区以“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为突破口,是结合区情实际,适应新形势下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生动体现。

2、以人为本,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综合考虑人本服务

长安区在“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中,从硬化道路,整治环境卫生、绿化亮化环境起步,不断提高创建标准,充实实践内容,考虑到了广大农民群众所思所盼。同时,建立完善道德评议、乡规民约等都是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达成共识、共同遵守,形成的一种自我约束,不违背农民群众自身意愿。农村文化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引导性的教育,不带有任何的强制性,农民群众更愿意参与和接受。正是因为考虑到人的因素,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点面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化虚为实

在“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中,资金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长安区综合运用联系专项资金、文明单位结对帮扶、调动乡村能人和社会各界参与支持等方法,使资金难题得到缓解。抓好示范引导,选择扶持培育“农村文明一条街”先进典型,取得经验后,通过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新闻宣传等方式推广试点经验,宣传先进典型,让不同条件和地区的单位从实际出发,对照典型学,最大限度的把群众吸引到创建活动中来。同时把“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与“五位一体”示范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切实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4、建立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做到经常化和持续化

从此项创建活动中,我们认识到,要把此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建立领导机制,把“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建立管理机制,完善相关制度,使“农村文明一条街”环境卫生、文化墙、公开栏等有人整治和维护,推动创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奖励机制,对“农村文明一条街”创建工作力度大、效果好的予以表彰奖励,增强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篇4

2009年7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将在我市召开全区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这既是对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肯定和发展契机,同时也是对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检验和考验。对此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政府高度重视,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动员会其目的就在于提高认识,明确方向,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大力度,齐抓共管承办好这次盛会,推动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开好会议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目标,以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做了大量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工作,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有力的发挥了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作用。

(一)加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农民群众的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市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坚持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一是围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看到中央和省、市委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强决心,看到党和政府对农民切身利益的深切关怀,看到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二是围绕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牧区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市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干净人家、精把媳妇”的评选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促进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三是围绕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深入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积极引导农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

(二)加大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力度,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几年来,随着中央、自治区、市委解决“三农”问题重大举措的实施,各旗县区和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相继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乡镇宣传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全市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大力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多方整合资金,重点支持乡镇苏木宣传文化站和村嘎查宣传文化室建设。在“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的带动下,各旗县区普遍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有的地方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已达90%以上,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网络。各旗县区以文化阵地为依托,组织时事政策教育,开展集中文体活动,举办科技知识培训,把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办成了思想教育的阵地,法纪教育的场所,科技培训的课堂,文化活动的园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活跃了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农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全市以提高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为目标,紧密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环境面貌改善,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进一步打造“北疆文明大通道”。近几年,我们重点抓了110国道、丹拉高速公路、固查线、五乌线、临赛线绿色通道建设。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硬化路街巷,绿化、美化、净化村庄,重点清理城乡共建示范点上的破墙烂院、柴草杂物、污水垃圾,解决乱搭乱建、坑洼不平等问题,努力实现“生态文明村”建设目标。二是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市文明委抽调130个单位,分成30个组,由组长单位负责,共联了30个村,由几个单位联合起来联建一个村,三年之内将所联村庄建成新农村新牧区示范点。示范点的基本框架要求是“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三是创建生态文明村。近几年,我市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为目标,把发展生态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认真实施“生态家园”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了54个示范引领型村庄建设,建成乡村油路1913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沼气入户2.6万户,完成中低产田改造64万亩,农田水利配套262万亩。四是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不断深化。各旗县区把创建文明村镇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按照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特色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科技文化健康发展,环境面貌整洁优美的目标,全面加强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五是连片创建出现了良好发展势头。各旗县区重点重点抓了主轴线沿线及两侧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中心小集镇及建制镇的创建工作,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不断深入,逐步显现出连片创建格局,日益发挥整体效应。通过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临河区新华镇、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公田村2005年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9个苏木建制镇获得1-6星级文明镇,34个嘎查村获得1-6星级文明村。

(四)坚持多办实事好事,农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多年来,全市各地和有关部门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围绕群众反映强烈、要求迫切解决的问题,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每年办一些实事好事,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精神文明带来的实惠和好处,自觉参与到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来。一是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全市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奔小康为目标,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三下乡”活动,不断扩大“三下乡”活动的实效,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好评。二是认真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把“万村书库”工程与科技兴农、科技兴牧,与扶贫和各种创建活动相结合,在全市已建成个乡镇苏木图书室、个村嘎查图书阅览室。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市所有的自然村实现了通广播电视。三是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帮助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村务公开、卫生保洁等项制度,推动了这些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总的看,近年来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级领导对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旗县区、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农民群众参与面越来越广,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效果进一步明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对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目前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要求还有差距,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我们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市委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发扬成绩、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扎实推进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我区及我市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已步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要做好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以城带乡等文章。要围绕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抓住提升农牧民素质这一根本,围绕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激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个载体,围绕构建和谐农村牧区、解决好民生问题这个重点,围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牧区思想文化这个阵地。要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打破城乡发展二元结构,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城乡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现代文明加快从城市向农村牧区传播普及。要正确处理好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的关系,促进农村牧区精神创建活动健康发展。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对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把握重点,全面落实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以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城乡共建、多办实事为重要途径,以活动为总载体,从抓试点入手,以点带面,连片创建,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动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l、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牧民。

农牧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新牧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要着眼于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大力培育新型农牧民。培养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合格主体,是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农村牧区各项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突出培育新农民这个主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一要大力加强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要广泛深入宣传“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和重要部署,宣传中央、自治区、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要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要深入进行艰苦创业精神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农村干部群众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民主法制观念和开拓创新精神。要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农民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二要抓好农牧民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培养新型农牧民,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文明礼仪知识培训,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农牧民转移就业培训,帮助农牧民提高综合素质,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三要广泛开展“五进三争”活动。“五进三争”活动的基本内容是:道德规范进农家、政策法纪进农家、科技知识进农家、卫生健康进农家、文化活动进农家,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文明村镇。这个活动载体基本上涵盖了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涉及的主要任务,涵盖了农民、农户、农村三个层面,抓住这个总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创建活动,对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要把开展“五进三争”活动同农村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同创评文明村户、文明生态村和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好农民评选结合起来,广泛吸引农民群众参与,形成以“五进三争”活动为总载体,多种创建活动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创建格局。要通过多种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把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送到农村牧区,促进农牧民素质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工作,使农牧民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市场意识强、懂经营、会管理和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农村牧区适用人才。

2、选准突破口,推动全局工作。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务繁重,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务求突破,带动全局。当前,我们要把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促进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一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牧区文化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有利于提高广大农牧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农村文化设施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重要依托,目前农村文化设施严重滞后,必须着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要认真落实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一批乡镇宣传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发展一批文化中心户,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使文化资源向农牧民倾斜,逐步改变城乡文化资源失衡的问题,提高农村牧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二是抓好农村牧区文化活动。要积极抓好农村牧区群众文化活动,把丰富多彩的民族和地域传统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活动载体,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的文化生活。要依托农村牧区文化活动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要抓好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培育内容积极健康、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不断充实、丰富和活跃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教育引导农牧民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乡风乡俗。

三是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必须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从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入手,狠抓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五改五建”、“三通、三化”(改水、改电、改院、改圈、改厕;建新房、建青贮窖、建沼气池、建养殖小区、建大棚;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村庄绿化、巷道硬化、庭院净化)。要引导和帮助农村完善公共环卫设施,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农村环境面貌的较大改观。要把发展生产、农牧民致富和治理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以公共秩序、社会风气、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农村牧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牧区和谐稳定。

四是以文明村镇建设为重点,推动农村区域性连片创建。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点带面,形成农村牧区域性连片创建的工作新格局。要增强小城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大力开展区域性片性创建活动,认真抓好区域性连片创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加强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要抓好文明乡镇苏木、文明村嘎查、十星级文明户等常规性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创建标准,丰富创建内容,创新创建方式。确保创建质量,提高创建水平。

3、切实建好试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抓好全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既需要宏观指导、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又必须抓好试点、培养典型、搞好示范,要通过先行试点,摸索经验,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各旗县区、乡镇都要选择一批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工作基础和自然条件不同的村嘎查作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的试点。要根据创建文明村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要求,切实抓好试点的创建工作。要发挥好试点的带动作用,及时总结试点的创建经验,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水平的地方提供学习借鉴。要搞好典型宣传,组织新闻媒体,集中宣传一批特色鲜明、时代感强的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树立一批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创建品牌。

4、服务农牧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

服务群众、多办实事是搞好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件一件的实事抓起。要把创建活动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从群众最欢迎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农牧民群众从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实惠。要特别关注农村的困难群体,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对于安排了的实事,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务求实效。要按照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要求,组织各级文明单位根据各地创建规划,与试点村结对帮扶。一个或几个文明单位帮扶一个试点村,重点帮助农村牧区建设文化活动室、改善文化条件,建设公共设施、硬化村中道路,治理环境卫生、美化村容村貌,开展文化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等。要把结对帮扶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评选和管理,作为文明单位年度复查和创建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努力使结对帮扶形成长效机制。各级文明办要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加强领导,扎实工作,精心组织,齐抓共管,全力开好这次盛会

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大局,实践表明,“以会促创”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推进战略,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推动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和重要载体。自治区党委、政府之所以把全区新农村新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放在巴彦淖尔市召开,就是为了更好地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展示已有的工作成就,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新牧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途径、新举措。因此,这不仅是巴彦淖尔市的一件大事,也是自治区的一件大事。

l、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全市上下、各旗县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把这次经验交流会作为推动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契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紧迫任务、头等大事列入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狠抓工作落实。对别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要结合实际,在认真调查研究、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明确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要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城乡共建、各方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2、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是一个历史进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要着眼于农民的全面发展,重点规划一批造福于农民的教育、科技、文化项目,使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近期内可以选择一批经济条件好、文化基础好的试点,把重点放在培养新农民、建设新村庄上,在促进乡风民俗树立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等方面抓出一批特色示范点来,充分展示我市农村牧区精神文明的成果。各项创建工作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急于求成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激发热情,形成合力。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篇5

为不断深化城乡共建活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省、市文明办通知精神,现就做好我县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为指导,按照省市文明办《关于做好全省第三轮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和县委、县政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力争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支持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参加结对帮扶活动的单位

省、市、县三级文明单位均应参加结对帮扶活动。

三、结对帮扶主要内容

1、组织教育培训。发挥文明单位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政策法律、科技文化、道德规范、文明礼仪、健康卫生等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广大农民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2、组织“清洁家园行动”。开展卫生知识教育,对照文明卫生村标准,建立保洁队伍,健全保洁制度,完善保洁设施,组织村民开展卫生大扫除,净化庭院、粉刷墙壁、打扫房屋,硬化村内道路,整修坑塘沟渠,清除残垣断壁等,使村容村貌整洁美观。

3、帮建乡村学校少年宫。积极帮助有条件的学校建设乡村少年宫并完善功能,真正使其成为农村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阵地、文体活动平台、社会实践基地。

4、提供文体服务。帮助帮扶村培训文艺骨干,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帮扶村送图书、送文艺演出、送文体器材。

5、进行关爱帮助。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体现人文关怀的志愿服务活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志愿服务活动。

6、推进乡风文明。帮助帮扶村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事理事会和禁赌禁毒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广泛开展破除婚丧陋习、反对封建迷信等移风易俗活动。组织开展文明卫生村、户创评活动,不断提高乡风文明程度。

四、结对帮扶时间及目标

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原则上以二年时间为限。省级文明单位帮扶的村,帮扶期满时,原则上要把结对帮扶村建成市级文明村。市级文明单位帮扶的村,帮扶期满时,原则上要把结对帮扶村建成县级文明村。

五、工作要求

1、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文明单位结对帮扶重点是新型农村社区、交通干线沿线村。要科学规划帮扶对子和帮扶内容,细化分解帮扶任务,积极帮助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有关方面抓好工作落实。文明单位要充分发挥在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做好帮扶工作。要根据帮扶工作任务,制定帮扶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并与县文明办签订帮扶工作责任书。

2、搞好宣传,营造氛围。担负帮扶任务的文明单位,要利用各类媒体及时反馈结对帮扶工作最新动态。县文明办将根据工作进程及时总结宣传帮扶工作典型,扩大声势和影响,积极调动各级参与帮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结对帮扶工作稳步推进。

3、完善机制,严格措施。要加大对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工作的督查力度,把结对帮扶工作纳入文明单位评选和管理。县文明办要到帮扶村对年度结对帮扶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文明单位年度复查评分依据。对于积极做好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通报表彰,对结对帮扶工作态度消极,未能按要求完成帮扶任务的文明单位,年度考核时要酌情扣减考评分;对不参与结对帮扶活动、不落实结对帮扶工作任务的文明单位,要按照有关程序规定撤消其文明单位称号。各文明单位要及时向县文明办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半年报送工作小结,年底报送全年工作总结。

附件:**县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览表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篇6

一、年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回顾

(一)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步伐,进一步推进了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

一是种植业以棉花为主导,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今年我镇继续巩固“稻改旱”工程成果,扩大棉花面积,今年种植棉花3766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8%,加之在镇外承包土地,全镇棉花种植近8万亩。为了克服干旱缺水的困难,今年,我镇各村又筹集资金150万元,兴修水利设施,动土方34万方,进行土地改造1360亩,新打机井10眼,修涵洞、地下管道、水管改造、清理农村河道沟渠等。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今年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此外,今年全镇种植果树1278亩,其中玫瑰香葡萄约1000亩,平均产量可达到公斤,亩收入约800元,新增桃树100亩。目前,全镇41876亩耕地的苗情长势良好,仅棉花一项预计纯收入达到4000万元。

二是大力推进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进一步提高。

(1)把奶牛养殖作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通过提供贷款、技术、占地优惠、防疫治病等项扶持和服务,促进了农村奶牛养殖业的较快发展,今年又新增奶牛500余头,全镇奶牛存栏达到2100头。我镇今年重点加强了奶牛养殖小区的建设,引进资金300万元新建了一座高标准的金平奶牛生态养殖园,头批养殖户已经入驻,现奶牛存栏达二百余头;皂甸奶牛养殖小区二期工程已完工,奶牛存栏达600头;艾蒿岭奶牛养殖小区虽起步晚但发展较快,现奶牛达400余头;么家铺奶牛养殖小区奶牛已经达250头,全镇奶牛小区化养殖比例已由去年的70%提高到了90%以上。

(2)进一步加快了传统养猪业规模化养殖的步伐。此外,我镇继续把小区建设作为养猪业的发展重点,已建成年出栏可达万头的中泊养猪场一座和年生产优良品种仔猪头的黄沽村种猪场一个。我镇不断加大对养猪户的扶持力度,扶持了出栏百头以上的大户20余户,使传统的家庭养殖业正走出村庄,走向规模化、规范化饲养。目前,我镇农村生猪存栏已达2万头,出栏3万头。

(3)引进了成本低、风险小的肉牛150头进行养殖实验,预计年底每头牛增值1000元。

三是合同鸡养殖有了稳定的发展。xxxx等村与天津大成公司协作饲养肉鸡,已出栏肉鸡20万只,新建了养鸡场3个,年出栏可达30万只。

四是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今年我镇对水面养殖结构进行调整,继续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3000亩,亩效益平均达到元以上。

(二)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今年以来,我镇继续加大了镇属企业的改制和管理工作,积极采取各种有利措施盘活乡镇企业资产,改制中产权制度发生转换的企业达90%以上,从而使乡镇企业在优胜劣汰中不断推陈出新。同时,进一步加强改制后的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加大了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项优惠政策服务,使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今年重点扶助了xx塑料厂扩大规模,主要是协调厂房、场地、增容和资金。今年以来共投入120多万元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年产值可达1200多万元。今年我镇农村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达到了3975人,外出务工人员达到了1682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5.6%。另外,我镇还与天津市众益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已介绍了百余名农村初中、中专毕业生进厂入企,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狠抓了农村基层组织的调整和充实工作。今年以来先后对xxx村的党支部班子进行了调整,通过“两推一选”选举产生了马庄村党支部班子,选派了一名能力和素质较强的镇机关干部到后进村——xx村任党支部书记,从而充实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党组织的各项工作。二是狠抓了农村干部的培训工作。结合市、区“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宣讲团”的宣讲活动,我镇举办了农村干部理论培训班、奶牛养殖技术培训班、农村党支部书记论坛等活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继续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参加农广校、农函大等正规学历教育,今年以来共有11名农村干部及后备干部参加了农广校大专班的学习,使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工程”得到进一步深化。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今年以来,在全镇广大党员中认真开展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创建文明生态村、执行土地承包、农民减负、计划生育等项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广大党员身上,明确包片联户责任,使他们自觉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进步。此外,今年全镇共发展党员17名,预计年底发展党员20名。四是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健全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深入开展了一年两次的民主议政、民主评议村干部活动;全面推行了“一制三化”工作机制,100%的村均能按照民主管理新体制进行运转,村务公开规范率达到95%以上,满意率达90%以上。共3页,当前第1页1

(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一是以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和文明生态村镇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大力推进“营造农村森林,一人一树”绿化活动,全镇各村共植树4万余棵,且成活率高于往年;开展“双学双比”、“致富能手”等评比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今年十星级文明农户评比达到了43.8%,挂牌率100%。二是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除皂甸、艾蒿岭两个示范村创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外,今年年初,我镇东xxx村被列入文明生态村创建第二批工程。经广泛动员和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各创建单位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各项创建任务进展较快。截止到目前,道路硬化任务已基本完成,其中东xx投入资金62.15万元完成工程量12700平方米;xx村已投入资金61.09万元完成工程量12217.5平方米,此外,还投入资金4万元,修建排水明沟1000米;张绪村已投入资金42.89万元完成工程量9820平方米。绿化工作也基本完成,共投入资金14.4万元,栽植各种花草树木18550株,拆迁及绿化任务全面铺开,共动用车辆70余台次,清理各种垃圾余方。综合活动室、图书室等文化设施正在施工之中。此外,未列入文明生态村的如xx等村纷纷自发行动,自筹资金完成了修路、植树等创建准备工作,为文明生态村的全面铺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计生、教育、综合治理等项工作扎实推进,均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

总之,在管区党政的关怀和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使我镇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种植结构单一,且技术含量较低,存有很大的市场风险;二是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和服务不够,缺乏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扶持;三是部分农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村级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导致农村社会仍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五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等。这些问题都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思考和解决。

二、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年是“十五”计划执行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根据市、区对我镇提出的总体要求,结合全镇实际,确定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任务,以宽裕型小康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两项活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教活动);狠抓三项重点(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强四项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现代化建设);开展五项服务(为农民的科技、信息、流通、金融和政策法律服务)。

奋斗目标: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人均纯收入4200元,乡镇企业增加值1.2亿元,上交税金1700万元,个体私营经济产值4.5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2%,6%,20%,13%,12%。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优秀党支部比率达到75%以上,合格党支部达到100%,发展党员20名以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开展,100%的村均能按照基层民主管理新体制和“一制三化”工作机制进行规范运转;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十星级文明农户达到45%以上;综合治理、文教卫生、计划生育、民政司法、青年妇女、文明生态村建设等项工作都要有较大进展,各项指标均力争达到并超过上级要求的标准。

主要任务:

(一)把握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在稳步推进以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基础尚,适当扩大水稻及其他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按照发展“三精”农业和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要求,发展精细种植业,年内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4万亩,优质品种覆盖面积达到98%以上。二是继续推进畜牧养殖。(1)大力推进奶牛小区化饲养,进一步完善现有小区,将金平奶牛生态园建设成为高标准规模,年奶牛存栏达到600头,积极创造条件在东部地区再建1——2个,使镇内小区达到6——7个,年内发展奶牛600头以上,总数达到2800头以上。(2)积极扶持养猪小区的建设,年内力争建成养猪小区5个,扶持出栏百头以上的大户30户,使年出栏达到4万头,存栏达到3万头。(3)积极鼓励合同肉鸡养殖,年出栏达到50万只。(4)积极引导发展新品水产养殖,发展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力争达到4000亩。(5)鼓励推广肉牛养殖,力争年内出栏头。(6)发展蚯蚓养殖项目,带动农民多渠道致富。

(二)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步伐,多方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抓紧做好镇属企业改制后的管理工作,盘活乡镇企业资产。还要千方百计找项目,搞好合资合作,使农村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惠政策,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二是鼓励更多的农民向城镇转移,把城镇作为农副产品加工、发展服务业、发展民营经济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战场。三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引导农村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力争到年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纯收入达到7000万元,人均2900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6.8%和16%。共3页,当前第2页2

三、努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实现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篇7

今年以来,在区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强镇富民为目标,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和管区的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强化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三项建设,使全镇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一是继续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1——10月份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45亿元(预计年底达到1.78亿元);人均纯收入3217元(预计年底达到3950元);乡镇企业增加值8414万元(预计年底达到1亿元),上交税金1186万元(预计年底达到1500万元),个体私营经济产值3.28亿元(预计年底达到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2%,17%,20%,10%。二是基层组织、民主*建设进一步加强,优秀党支部比率达到70%,年内发展党员17名,预计年底达到20名,100%的村能按照民主管理的新体制进行运转,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规范率达到95%,满意率达到90%。三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工作全面进步,计划生育工作通过市、区两级考核,教育工作通过市级验收,重大刑事案件发案率为零,无越级访,十星级文明农户达到43.8%,挂牌率100%。一、2004年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回顾(一)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步伐,进一步推进了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一是种植业以棉花为主导,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今年我镇继续巩固“稻改旱”工程成果,扩大棉花面积,今年种植棉花3766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8%,加之在镇外承包土地,全镇棉花种植近8万亩。为了克服干旱缺水的困难,今年,我镇各村又筹集资金150万元,兴修水利设施,动土方34万方,进行土地改造1360亩,新打机井10眼,修涵洞、地下管道、水管改造、清理农村河道沟渠等。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今年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此外,今年全镇种植果树1278亩,其中玫瑰香葡萄约1000亩,平均产量可达到2000公斤,亩收入约800元,新增桃树100亩。目前,全镇41876亩耕地的苗情长势良好,仅棉花一项预计纯收入达到4000万元。二是大力推进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进一步提高。(1)把奶牛养殖作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通过提供贷款、技术、占地优惠、防疫治病等项扶持和服务,促进了农村奶牛养殖业的较快发展,今年又新增奶牛500余头,全镇奶牛存栏达到2100头。我镇今年重点加强了奶牛养殖小区的建设,引进资金300万元新建了一座高标准的金平奶牛生态养殖园,头批养殖户已经入驻,现奶牛存栏达二百余头;皂甸奶牛养殖小区二期工程已完工,奶牛存栏达600头;艾蒿岭奶牛养殖小区虽起步晚但发展较快,现奶牛达400余头;么家铺奶牛养殖小区奶牛已经达250头,全镇奶牛小区化养殖比例已由去年的70%提高到了90%以上。(2)进一步加快了传统养猪业规模化养殖的步伐。此外,我镇继续把小区建设作为养猪业的发展重点,已建成年出栏可达万头的中泊养猪场一座和年生产优良品种仔猪2000头的黄沽村种猪场一个。我镇不断加大对养猪户的扶持力度,扶持了出栏百头以上的大户20余户,使传统的家庭养殖业正走出村庄,走向规模化、规范化饲养。目前,我镇农村生猪存栏已达2万头,出栏3万头。(3)引进了成本低、风险小的肉牛150头进行养殖实验,预计年底每头牛增值1000元。三是合同鸡养殖有了稳定的发展。****等村与天津大成公司协作饲养肉鸡,已出栏肉鸡20万只,新建了养鸡场3个,年出栏可达30万只。四0平方米;**村已投入资金61.09万元完成工程量12217.5平方米,此外,还投入资金4万元,修建排水明沟1000米;张绪村已投入资金42.89万元完成工程量9820平方米。绿化工作也基本完成,共投入资金14.4万元,栽植各种花草树木18550株,拆迁及绿化任务全面铺开,共动用车辆70余台次,清理各种垃圾2000余方。综合活动室、图书室等文化设施正在施工之中。此外,未列入文明生态村的如**等村纷纷自发行动,自筹资金完成了修路、植树等创建准备工作,为文明生态村的全面铺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计生、教育、综合治理等项工作扎实推进,均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总之,在管区党政的关怀和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使我镇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种植结构单一,且技术含量较低,存有很大的市场风险;二是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投入和服务不够,缺乏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扶持;三是部分农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村级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导致农村社会仍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五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等。这些问题都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思考和解决。二、2005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2005年是“十五”计划执行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根据市、区对我镇提出的总体要求,结合全镇实际,确定2005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任务,以宽裕型小康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两项活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教活动);狠抓三项重点(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加强四项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现代化建设);开展五项服务(为农民的科技、信息、流通、金融和政策法律服务)。奋斗目标: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05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人均纯收入4200元,乡镇企业增加值1.2亿元,上交税金1700万元,个体私营经济产值4.5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2%,6%,20%,13%,12%。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优秀党支部比率达到75%以上,合格党支部达到100%,发展党员20名以上;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深入开展,100%的村均能按照基层民主管理新体制和“一制三化”工作机制进行规范运转;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十星级文明农户达到45%以上;综合治理、文教卫生、计划生育、民政司法、青年妇女、文明生态村建设等项工作都要有较大进展,各项指标均力争达到并超过上级要求的标准。主要任务:(一)把握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发展新格局。一是在稳步推进以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的基础尚,适当扩大水稻及其他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按照发展“三精”农业和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要求,发展精细种植业,年内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4万亩,优质品种覆盖面积达到98%以上。二是继续推进畜牧养殖。(1)大力推进奶牛小区化饲养,进一步完善现有小区,将金平奶牛生态园建设成为高标准规模,2005年奶牛存栏达到600头,积极创造条件在东部地区再建1——2个,使镇内小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篇8

一、强化领导机制,健全组织保证

自去年村申报文明村以来,乡村两级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包村工作组长为组长,村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村党支部书记同志负责具体指导,配合开展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机制。同时,把文明村建设工作纳入村两委会议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党员干部工作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要求全村党员干部树立不抓精神文明是失职,抓不好精神文明是不称职的工作理念,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抓好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今年上半年,为了进一步推动方坡的精神文明建设,村党组织认真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学习精神文明建设相关会议精神,并结合方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规划,广泛动员和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明确全村未来几年的发展思路和具体规划。同时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及村民代表参加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全村党员群众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充分认识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明确了新型文明村的创建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在全村上下营造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齐头并进,狠抓落实

年上半年以来,村委会充分发挥示范村的作用,在全村广泛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和树新风活动,以治理农村“脏、乱、差”入手,着力规范“三堆”,实行“三改”;重点抓好村庄道路的硬化、村内亮化、净化和绿化工作。在建设中,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因地制宜,把产业结构调整,现代文明建设,以及村庄区域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使该村的环境建设得到初步好转。

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村民素质

村党支部、村委会始终不渝地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坚定不移地把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武装全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学习,加强对公民的“三义”、“三德”、“三观”教育,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进村入户,入院上墙;以各种群众喜闻乐见、贴进生活的活动为载体,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道德素质。尤其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贯彻,加上村庄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的实施以及争做“四有”公民和“十星级文明户”的创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使广大村民的身心、思想受到了很好的熏陶。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程度,科技意识、法律意识、卫生习惯、生活方式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原来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根本改善,农村的面貌正朝着卫生、文明、安全、优美、舒适的方向发展。

五、社会治安秩序稳定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篇9

8月底,我们召开了乡镇“双争创”活动推进会,这次召开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会,我们就是想通过观摩推进会这种形式,为各乡镇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机会,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昨天,各乡镇分管领导实地观摩老*、七户等5个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情况,今天进行座谈。刚才,六个乡镇、村做了很好的发言。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成小凤同志就进一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各乡镇、各部门要按要求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做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经济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发展农村经济归根到底要靠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现在很多同志说农民难管,认为连农业税都取消了,党组织对农民束手无策,对县委、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难以落实。其实这落实难正是我们多年来习惯于用权力管人,没有很好地去做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想方设法去提高农牧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造成的。有些乡镇、村组一年开不上几次村民大会,组织不上几次群众广泛参与的精神文化活动,更谈不上评选表彰文明村、文明户,有些领导甚至跟农民都见不了几次面,农民处在了无组织状态下,这些问题必须尽快加以解决。我们最近安排了开展共产党员责任和义务集中教育活动试点工作,就是要找准和解决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激发和调动广大党员及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新农村建设“二十字”要求中,“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应该都属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也是新形势下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要求。具体要以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改变农民生活环境和营造民主与文明的氛围三项工作为重点,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创新载体,具体做好“五清五改”(清垃圾、清路障、清渠道、清林带、清庭院;改房、改院、改厕、改厨、改圈)和“五通五有”(通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广播电视;领导班子有能力、为民办事有实力、组织活动有阵地、远程教育有设施、服务群众有网点)工作,使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既有多样的形式,又有丰富的内容。

二、强化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当前和今后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按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过程。

(一)加大教育力度,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牧民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始终把提高农牧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当前,农牧区还存在搞封建迷信、婚丧事大操大办、、不讲诚信、不赡养老人等违背道德标准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适合农牧民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农牧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一要抓好培训教育。目前,大多数村组都有远程教育站点,要充分发挥好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对农牧民进行党的理论、农村政策、民主法制、农业实用技术等各方面的培训,转变农牧民的生活观念,使农牧民从小富即安、不富也安、满足现状的的思想意识中解脱出来;转变生产观念,使农牧民清醒的认识到靠传统的、单一的种养殖业不能致富,而是要调整结构,多种经营,靠科技致富;转变消费观念,使农牧民走出婚丧嫁娶借钱也要大操大办、铺张挥霍等消费误区,引导农牧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意识,节俭意识。二是要抓好面对面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家中,讲政策、问需求、送科技、算细帐、解疑难,对农牧民群众进行面对面地宣传教育。三要抓好榜样教育。组织好“十星级文明户”、“诚信户”、“文明家庭”、科技示范户等群众身边的典型,进行巡回现身说教,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教育农牧民。四要抓好群众自我教育。要充分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协会、村民调解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对农牧民进行心贴心的自我教育。五要抓好感受教育。认真开展“文明村”、“双争创”等创评活动,壮大集体经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牧民群众亲身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和变化,从而转变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对农牧民群众的教育中还要注意克服三种倾向:一是调子过高,把道理讲空,讲偏,不切合实际,农民比较反感;二是口气大,讲不到点子上,说不到心坎上,农民不爱听、不想听;三是一刀切,对干部和农民教育方式一个样,农民不欢迎。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及文化设施建设。各乡镇要抓住国家、自治区实施的“文化兴边”战略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加快农村文化站(室)建设,完善文化设施、设备,力争3-5年乡镇有标准文化站,每个村有合格文化室(图书室)和室外活动场地,要用好用活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减少资源浪费,把文化站(室)建成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水平提高、科学技术普及、经济信息传递、体育娱乐于一体的新型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用先进思想牢牢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协会的作用,积极吸收民间文化能人,组建农村秧歌队、戏曲班子、民间器乐演奏班子等民间文艺团队,引导他们由松散的自娱自乐转变为有组织的文化服务活动。乡镇要积极组织、扶持和发展一批农村文化经营户,不断提升民间文化的品味和价值。如:西北湾乡的秧歌队,*镇的阿不力孜组合,都已经市场化。三是要组织开展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农牧民群众组织和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但部分乡镇(村)平时缺乏对文化活动的引导和组织,不能积极鼓励群众开展活动,农闲时群众也只能自发组织一些简单的活动。因此,各乡镇要为农牧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有力条件,积极鼓励指导创作乡土特色文艺作品,不间断地组织开展农牧民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打造各乡镇、各村组自己的文化品牌。要丰富文化的内涵,农村的雕刻、编制、剪纸、刺绣等都是一种民间文化,要继续传承发展。西北湾乡柳树河子村成为全疆第一楹联村,就很有文化特色,要认真总结、延伸和推广,其他乡镇也要发展自己的特色文化。

(三)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树立良好文明的社会风尚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追求。健康文明新风尚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育好的。各乡镇要精心设计载体,引导农牧民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要认真总结“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村”、“文明乡镇”创建评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形势需要不断完善创新。扎实开展好“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三讲一树”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城乡携手,共建文明”活动,用城乡共建文明的方式推动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深化“八荣八耻”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农牧民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文明与愚昧的界限,营造文明新风尚。吉布库镇涨坝村的“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农机手、五好羊把式”评选表彰活动,很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的生活。各乡镇要借这些好的做法,精心策划内容,明确评选标准,规范评选程序,做到真评、真比、真奖,在农村营造团结互助、诚信友爱的和谐氛围。七户乡扎实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对农村的文明新风尚和不文明现象采取多种形式评议,使农民群众在评议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老*镇开展的“学生带文明回家”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促进学生家长共同走向文明。乔仁乡扎实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针对少数民族结婚大操大办的习俗,组织举办哈萨克族青年集体婚礼,弘扬文明新风。以上好的做法,大家要互相学习借鉴,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促进村容整洁

开展农村环境治理,是优化农村发展环境,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年以来,我县在治理农村“六乱”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目前各乡镇在“六乱”治理工作还不平衡,要进一步推广经验,加大工作力度。一要培养农牧民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爱国卫生运动月”活动为载体,普及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农牧民群众对环境卫生治理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国内外爆发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进行评议讨论,引导教育群众转变传统的生活方式,摆脱乱堆乱放、不讲卫生的陈规陋习。我们城市道路的主体工程都已经结束,但许多城乡结合部的一些居民巷道还存在脏、乱、差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属于哪个乡镇、哪个社区要尽快治理。要积极发动组织农牧民群众参与到环境卫生治理中来,通过治理活动逐步培养农牧民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坎尔孜乡“六乱”治理之所以取得了显著成效,关键是群众的思想工作做得好,治理活动从被动转向了自觉主动。二要从源头上治理农村“六乱”。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规划,加大农村道路硬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集镇环卫设施的配备,做好“五清五改”和“五通五有”工作,逐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要树立典型,示范引导。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采取领导包村、干部包片、党员连户等办法,坚持乡村领导干部亲临治理一线,走在前,干在前,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各乡镇要评选树立一批卫生示范户、卫生示范组、卫生示范村,定期开展实地观摩表彰活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的改观。四是要不断完善农村“六乱”治理长效机制。环境卫生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坚持长期抓、抓长效。要通过治理实践,不断完善环境卫生治理的督查、考核等工作制度,建立治理农村“六乱”的长效机制。如:*镇的社区居民“晨扫制度”,西北湾乡的公共场地督查举报制度,坎尔孜乡的互观互查评比奖励制度等,都在治理活动中发挥了有效作用。加强冬季道路积雪清扫工作。要学习和借鉴兵团、坎尔孜乡等好的经验和做法,广泛动员和有效组织干部群众对乡镇集镇区和乡村主要道路的积雪进行清理,并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使清扫积雪等治理农村“六乱”的活动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各乡镇要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并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推进农村“六乱”治理工作上新台阶。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领导。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列入工作目标,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文明委协调指导、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县党政部门和群众团体,特别是教育、文化、科技、卫生、建设、公安、环保、工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文明委成员单位,要切实担负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职责,做好各自的工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策、规划和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和保证。宣传部和文明办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服务、指导的职能,通过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广播电台、电视台要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及时报道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反映农牧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努力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突出工作重点,搞好示范引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战线长、领域宽、形式活、内容多,各乡镇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带动整体。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紧密联系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思想实际,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群众所欢迎的事情上。要精心设计载体,每年办几件受农牧民群众欢迎、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实事、好事,通过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逐步积累经验,不断丰富创新,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树立更多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典型。

(三)把握工作原则,务求工作实效。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切实把握好“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围绕中心、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广泛参与”四条工作原则。各乡镇(村)要结合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务求实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各类创建活动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不断丰富内涵,创新载体。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多深入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了解真实情况,听取群众的真实意见,多用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引导的方法,不断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篇10

这次全市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务。刚才,铁静同志总结回顾了近年来的工作,并对下步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县(市)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尤其是中央把“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作为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提出来,抓住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为更好地推进“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与此相适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外部环境、体制条件、社会基础都与过去明显不同,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农村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经济利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了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趋于多样化,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二是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非法宗教和活动抬头,社会秩序不好,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群众反映强烈。三是县、乡、村公共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农村基层文化设施落后、短缺,文化活动骨干不足,队伍素质偏低。四是我们一些领导同志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得不够,不愿或不会抓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问题不解决,精神文明建设就将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就难以形成,长此下去,必然引发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市委实施“四个换位”战略以来,我市农村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势,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深入推进“四个换位”,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还需要花更大力气,付出艰苦努力,尤其是需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营造良好氛围、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加大服务中心和大局的力度。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从来都是相辅相承、相互作用的,这是哲学的基本原理。没有文化的经济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同时,没有体现先进生产力的文化也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经济越发展,就越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市委提出抓“四个换位”,核心是抓产业换位,产业换位的战略基点和中心环节是什么?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支撑,就不可能打造出有竞争力的品牌,产业就难以做大,产业换位的路就走不宽、走不好。再比如,我们抓农村劳动力转移,迫切需要打造在外地叫得响、过得硬的劳动力品牌,过去讲“出去一个打工仔、致富一家人”,这里说的是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民。现在中西部地区都在转移农村劳动力,国内劳动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市农民40%以上是小学文化和文盲,全市90%以上的文盲在农村,这些人多数没有特殊技能,当农民工也只能到城里干零活、打短工,有的忙活一年挣的钱扣出费用,还没有在家种地挣的多,这样的素质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客观分析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我可以用“三个滞后”来概括,即多数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还滞后于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多数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还滞后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要求,相当一部分农民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观念还滞后于社会文明迅速发展的要求。这也是当前建设新农村,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一些领导干部过多地抓增长而忽视发展,抓经济而忽视文化,只见物不见人,“一手硬、一手软”,其实这是急功近利的浮躁作风,是缺乏战略思维的短视行为,是必须坚决克服和纠正的。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还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实在说不过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第二,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先进文化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对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的引领、支持和保证作用。当前看,文化建设有两方面问题值得重视。一方面,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渠道与我们争夺群众,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十分激烈。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和现代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这种斗争不仅发生在城市,也发生在农村。现在农民信教的越来越多,宗亲家族势力发展也很快,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有所抬头。另一方面,就是文化建设能力不高,没有跟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果冷静分析目前我市农村存在的问题,就不难发现有很多深层次问题都带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比如,一些乡镇政府职能之所以出现转型难的问题,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官本”文化根深蒂固,一些领导干部放不下架子当“公仆”,不会做群众工作,有的领导甚至不会对群众说话,正如有人形容的那样,“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人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再比如,在发展民主政治上,一事一议是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但很多地方一事一议搞不下去,一些好事办不成,有的干部认为主要原因是农民没知识、觉悟低、不听话了,但其中有没有干部威信不高、群众信不过的因素?我看有,而且还很重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不同,搞市场经济讲的是资源配置效率,搞文化建设讲的是公信力和认同感;农民对你说的不认同,信不着你,怎么能按你说的做?建国初期,乡村干部为什么能够一呼百应?因为老百姓相信干部,知道跟干部走有奔头、有希望,能过上好日子。我们现在强调先进文化建设,就是要提高各级组织及领导干部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提高农村各级党组织的公信力,提高广大群众对党组织、对干部的认同感,就是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变成全体农民的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共同实践和奋斗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有益文化占领农村精神文化阵地,有效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全体人民更好地团结和凝聚起来。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现在正处于矛盾凸显期,农村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开放性和流动性大大增强,原有的区域界线和地缘关系进一步打破,传统上的人际关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将受到巨大冲击,各种矛盾将有所突出,各种利益之间的协调平衡也将更加困难。在这样的新形势面前,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各种关系,才能对社会结构变迁、利益关系变化、生活方式变动带来的矛盾和问题更好地进行规范调节,保持农村社会协调稳定。当前,要把宣传和践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价值导向,作为一项着眼全局的建设工程、一项抓住根本的教育工程、一项针贬时弊的治理工程、一项面向未来的希望工程,使荣辱观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社会所有成员都明白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

第四,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目前,农村的落后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突出体现在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上。我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城市,这方面的差距更大,历史欠账更多,问题更突出。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尽快扭转,不仅制约全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也会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从长远看,在温饱解决后,广大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更加强烈。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顺应历史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愿望,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利益,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全面把握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我市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刚才铁静部长代表市委提出了明确要求,核心就是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设新文化,创建新环境,营造富于创造、充满活力、团结向上、文明和谐的农村思想文化氛围。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看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要坚持服从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根本原则和成功经验。经济是基础,精神文明建设离开这个基础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多数农村生产力比较落后,市场化程度低,科技教育文化水平不高。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是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关键所在。古人讲,“仓禀实而后知礼仪,衣食足而后知荣辱”。实践证明,凡是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集体经济较发达的村屯,其村容村貌的建设就好,人的素质和文明程度相对也高。我们抓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促进又快又好地发展这个中心来展开;围绕农村“四化”目标、加快实现“四个换位”来把握;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来推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是要坚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根本任务。新农村首先要有新农民,农村发展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农民的素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开放程度的扩大,对农民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始终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开展创建活动和思想教育,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和方法,都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农民素质上,引导农民解放思想,增强能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成为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三是要坚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基本要求。群众需要教育,但这个教育必须同群众的觉悟程度相适应。超出群众的觉悟程度,提出多数群众一时不能接受的要求,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弄不好还会适得其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切合乡村和农民实际设计活动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化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吸引群众、陶冶群众,让农民群众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我们制定教育规划,设计创建活动,提出工作要求,都要把农民是不是真的需要摆在首位,既要积极进取,又要循序渐进;既要统一部署,又要因地制宜;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着眼多数,绝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抓好基层,夯实基础,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去做,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层面一个层面地拓展,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稳步向前发展。对认准的、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事情,一定要抓出结果,抓出成效,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

四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农民群众、一切依靠农民群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本质上讲是群众工作,必须体现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突出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必须把贯彻中央精神和反映农民意愿统一起来,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须坚持民主原则和疏导方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必须把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具体事情抓起,从农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各种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五是要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进创新的过程。创建文明村镇活动,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创建生态文明村等很多做法,都是改进创新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些创新,我们精神文明建设就不会有目前这种活泼生动、积极向上的局面。实践无止境,认识无止境,改进创新也没有止境。尤其是在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物质条件、社会环境和农民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如果只是机械地重复过去的老方式、老办法,就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使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始终保持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三、加强领导,强化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约束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把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使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切实符合实际、符合农民意愿。市文明委已成立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为创建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把这项工作的成效作为检验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标准,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标准,作为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硬性指标和重要依据。

第二,强化协调,形成合力。要认真坚持和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政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特别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都要切实担负起相关职责,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策、规划和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和保证。各级党委宣传部和文明办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负有重要责任,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把功夫多下在对各方面力量的组织协调上,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第三,注重制度建设,搞好督导检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和约束。我们要多研究、多思考,善于发现和解决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并及时把成功经验和有效办法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长效机制,指导和推动工作。今天会上印发的几份文件讨论稿,都带有制度性质,征求意见后要尽快下发,便于开展工作有所遵循。同时,各县(市)区要指导本地乡镇、村屯制定和完善符合实际、群众认可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使广大农民有章可循、有则可守。进一步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对安排部署的工作,要一件件盯住不放,保证件件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第四,求真务实,改进工作作风。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想实招、干实事、求实效。要深入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中去,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听取群众的真实意见。要及时总结各地各部门的经验,研究加强和改进的措施,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化对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规律和特点的认识,不断建立健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体系、测评体系和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