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十篇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十篇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5:34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篇1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

在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逐年递增,用人单位要求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越来越大。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就业意识,引导毕业生正确看待就业,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是高等教育中必备内容之一,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上升到很高的高度,逐渐得到了国家、高校和大学生的重视。

一、职业生涯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美国生涯理论专家Super认为职业生涯是生活中各类事件的方向;它统合了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涯的角色,由此表现个人独特自我发展的形态,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至退休后所有有报酬或无报酬的职位综合,除了职业之外还包括与工作相关的各种角色。我们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定义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以及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及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教育、工作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个步骤的事件、顺序、方向做出合理安排。由定义就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大学生避免盲目就业,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非常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各方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对生活和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外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许多高校还没有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识足够高,在经费投入、机构设置、专业化师资配备以及硬件设备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工作上的需要。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少学生实践和体验的环节,致使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另一方面,多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够系统,而比较少的能够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理念和思路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全程化规划,许多高校只在大学生临近毕业时才开展相应的就业教育,主要是在大四开设就业指导课或者开展就业指导讨论,进行一些政策方面的宣讲,相关就业信息,没有真正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具体指导。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和教育,必将对他们选择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医科大学为例。对于临床系的同学而言,目前医患关系如此紧张,好医院、大医院又如此难进,是瞄准“临床”这一颗“大树”,还是向着药代、医药公司、公务员等等“小树”发起攻击?对于非临床系的同学而言,药学、检验的同学是否一定要进医院的药房、检验科,能否考虑药品研发、专门的检验机构?护理的同学除了进医院当护士还有没有别的选择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完整、系统、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来解答同学们的疑惑。

三、完善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针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指导教学体系,对提高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水平与指导能力,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全面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积极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要加大力度,努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体系。

1.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高校本身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发展以及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而且要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开展,而不能仅仅流于形式或者只是完成任务;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要做好宣传教育的工作,将课程和实践设计得有趣并且富有吸引力,让学生能够主动负责地参与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来。

2.构建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职业生涯规划并非只是临将毕业或毕业后才要面对的问题,而是伴随大学生入学或者更早就该开始思考这些问题。高校应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确立不同的目标,在大学四年期间实行全程指导。低年级主要注重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适合个人发展的目标,注重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倾向、职业能力的测试。高年级则通过有关专业介绍的系列报告让学生了解本专业不同就业方向的社会需求情况、发展目标、培养目标、人才素质要求等,,结合自身优势,针对性地培养相应的能力。而到了毕业前,就应该引导毕业生进行角色转变,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服务,及时给予求职指导,举办就业政策、就业指导、面试技巧、人际沟通技巧讲座,提供用人单位信息,组织毕业生招聘会

3.建立高素质的专业指导队伍。当下,许多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业的职业规划师,而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来承担教学,而这些教师往往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校应挑选专业知识强、实践经验丰富的、职业化的教师担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高校应保持就业指导队伍的稳定性,为各届学生提供有技术含金量的指导,对专业知识欠缺的教师必须要进行上岗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二)大学生自身角度的改进方法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篇2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4)02—0158—02

[收稿日期]2014—01—21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SX2013-41YB)。

[作者简介]王莹(1981—),女,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及高等医学教育的飞速发展,医学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逐步提高。由于医学的专业性强,就业口径相对狭窄,也导致了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上升。如何让医学生在强大的竞争中,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医学院校教育者一直思索的问题。笔者在多年从事医学生管理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于“我能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我的职业理想是什么”等问题一直模糊不清,导致许多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思维的混乱其导致行为的盲目,没有清晰的奋斗目标,也导致很多学生苦闷、彷徨、甚至破罐子破摔。因此,引导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效的规划学业、科学的选择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的目标、对未来的职业进行合理的定位、有计划有针对的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就成为教育者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关键的一环,应得到社会、学校特别是大学生自己的高度重视。

1.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1有助于医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

通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的系统学习,用科学的测试方法和量表,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及价值观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充分的认识自我,看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从而找到职业倾向的切入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做的,并且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的职业方向。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自己喜爱的工作,未来能够更有动力积极的投入,从而创造更大的成功机会,获得高度的满足感并提高职业稳定性。

1.2有助于医学生认清职业环境、转变就业观念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职业世界与职业探索训练,帮助学生结合职业分析,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征,认清医药卫生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在医学大背景下,选择自己适合从事的具体职业。良好的就业观念是医学生在认识和处理职业问题的准绳,不仅有助于个人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更有助于医学生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理想的实现。

1.3有助于医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

医学生通过对职业环境的分析和对自我的明确认知,就很快会发现自身现有条件与目标职业要求之间的现实差距,从而有目标、有针对的去奋发学习,提升自我,增强学习的动力,通过制定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与职业目标,促使医学生去规划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技能锻炼,为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去做各种努力,在学习中提升医学职业精神和人文精神,最终达到“人职匹配”的目标。

2.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性不够

一方面,很多医学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启动较晚,甚至很多院校都是近几年才增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课程开发和内容体系建设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课程规划缺乏整体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由于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的专业特点是学生的周学时数较普通综合院校专业多、学制长、科目多,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导致了学生普遍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人文知识的积累长期处于忽略状态,这也导致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的重视远远不够。

2.2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应该具有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应该有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生动的实践教学与案例分析去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引导。但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的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都由学校的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学校的党务、和学生辅导员担任,他们虽然能够凭借工作经验对学生进行人生、学习方面的教育,但这些教师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少系统的、专业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承担本课程的教师大部分为兼职教师,他们原有的工作就已经十分繁重,对于所承担课程的投入精力有限,这都导致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

2.3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为理论教学,通过ppt形式讲授,虽然教学过程有一定的直观性,教师也能够通过案例、视频等生动讲解,但讲授过程也仍旧局限于“灌输式”的授课模式。另外,很多高校由于受师资力量和教学计划等原因影响,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为大班授课模式,一般一个班都在120人以上,甚至达到150人,导致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启发思维,久而久之,导致一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少实践环节,很多医学院校大学生虽然已经开始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并且逐步有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但当进入实际行动阶段,往往缺少自觉性,缺少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对于规划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视性还远远不够,并且,缺乏对职业理想的深刻认识,因而,无法为自己制定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4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阶段性,缺乏全程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个学生的意义不言自明,其结果会影响设计者的一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对一个学生的发展来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张通过帮助学生借助职业生涯选择、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生涯的目标追寻实现与个人才能相适应的职业生涯目标。因此,他是一个不断评估、修正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刚刚入学的大一学生、职业生涯概念模糊,需要帮助他们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加以指导;大二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来进行能力的提升;大三、大四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加强冲刺期。在学生面临择业与继续深造的抉择困难阶段,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进行个人和团体的咨询;大五学生临近毕业,这时的工作主要是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比如模拟面试制作简历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及做好心理调适等。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连续而系统的过程,从学生入校起就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程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但事实上,目前很多高校的此类课程仅限于大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存在课程不延续,内容脱节的情况,不能真正做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全程指导。

3.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3.1提高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各医学院校应高度重视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就业指导中心为负责组织和实施课程管理的机构根据教育部及学校的相关要求统一制定教学内容,各高校应把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列入教学计划的必修课程,并且有计划的聘请业界专家来校卫生生做专题讲座和咨询,使学生从入学后就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思路,提高综合素养,要在高校各级管理层当中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重视前瞻性的职业课程指导。

3.2强化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

各高校想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质量,一直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切实有效开展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而各个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应立足于实际,目标长远,有针对性的培养专门人才,特别是课程讲授、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的复合型教师,定期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教学培训,使其获得专业的资格认证。做为职业生涯规划任何教师,除了保证教学质量之外,还应清晰的掌握当前的社会变化趋势和职业世界对人才的需求,要能够通过职业咨询和职业测评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服务。所以,各高校对培养和建立一只相对稳定、专兼结合、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生涯教育教师队伍,对于解决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疑惑、提高学生就业率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增强课程的实践性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模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仅只简单使用讲授的教学方法很难对学生产生实质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改变以往大班授课的模式,改为小班、小组进行,要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eQ情商测评、职业锚测评等自我认知的测试,通过创设职业生涯问题或活动的情境,提供合宜的职业生涯探索项目与讨论式的对话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职业生涯探索活动之中,掌握认识自我和认识职业世界的方法。构建和完善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外实践体系,结合学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生产实习等活动载体,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实际需求,在锻炼自身能力的同时,检查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是否合理,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促进未来职业生涯发展。

3.4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根据个体的不同而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需要对症下药、因人而异的引导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个体发展,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并具有鲜明特点的人才。职业生涯规划不可能千人一面,它要依据个体的实际特点和具体情况而分析。因此,理论课程中只是知识、方法的普及,高校应提供个性化的咨询辅导服务。因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成为必然。由于大学生缺乏实际的社会经验和真正的生活体验,他们的价值观是易受人影响的、不稳定的价值观,对未来的职业世界只有模糊的、感性的认识,因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难免有不切实际之处,所以,只有加强面向个体的个性化的咨询和辅导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咨询可以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开设于就业指导中心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咨询人员从事这项工作,除了个别咨询外,也可针对一些普遍的共性的话题进行团体咨询,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总之,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它对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医学生主动规划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应把这项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来抓,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辅导。

〔参考文献〕

〔1〕布茂勇.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

〔2〕张宏田.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5).

〔3〕张玉蓉.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对策分析〔J〕.出国与就业,2010,(01).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篇3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后发展进行的持续的系统的计划,是个体在自我认知和自我不断成长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的规划。大学生没有职业规划,就没有目标,没有人生理想,就容易陷入迷茫、空虚、焦虑、抑郁等情绪中,为寻求心灵解放,转而迷恋网络,出现手机成瘾。

第二,手机成瘾。王小运[1]等人认为手机成瘾是因为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一种依赖,个体会产生比较强烈的一种心理体验,比如焦虑、幻听等。笔者认为,手机成瘾可以定义为:个体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依赖,伴随依赖,会出现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受损,而产生的一种状态。

第三,研究目的和意义。手机成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校期间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社会未来的发展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此次研究主要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步驟和方法。编制调查问卷,进行预实验,正式调查试验,现况调查,描述分布,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提出对策,引导教育学生。

二、方法

第一,调查对象。预测采用了方便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河南某校15级1班的共30名同学进行初步的施测,施测时随机选取河南某高校1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57人,16级护理专业学生243人作为研究因素。

第二,调查问卷编制。所用的调查问卷为自编的调查问卷。参考了陈贇文在《新的心理疾病:网络成瘾症》一文中提出的成瘾标准。制定了调查问卷和手机成瘾的诊断标准。在本次调查中,该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1.成瘾的诊断问卷。2.导致成瘾行为的因素调查;3.个人基础资料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年级、专业、家庭情况、未来目标等方面)。

第三,统计处理。运用SpSS13.0,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调查时,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对问卷进行回收,其中15级临床医学专业回收145份,16级护理专业回收227份,共计372份,回收率93%。经过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所有人群中,100%的同学使用的是智能手机。处于非手机成瘾状态的有170人,而处于手机成瘾状态的有202人。

职业生涯规划使个体计划更有针对性,不断提高个体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就业能力,有利于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促进个人不成长。[1]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整合调查问卷,探讨了职业生涯规划和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结果见表1。

结果表明:有无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体,和手机成瘾行为之间有相关性,(χ2=7.676,p

本次研究中也对职业生涯规划、人生目标定位三者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见表2。目标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上述研究显示,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目标的定位之间有紧密的关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能认真、冷静、清晰的分析自己的特长、爱好、兴趣等,然后设立人生目标,进行职业定位。总之,职业生涯规划和手机成瘾行为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本次研究也探讨了人生目标定位和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结果见表3。

通过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有职业生涯规划,能让个人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有了目标,就会围绕着目标去努力,而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没有人生目标,个体就会陷入迷茫,进而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出现自我控制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沉迷网络游戏等,而手机无疑是最好的工具,从而导致发生手机成瘾行为。

四、结论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篇4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高校就业指导教学应用

根据〔2007〕26号文件“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各高校陆续开设了就业指导通识或必修课程。自此,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纳入高校的教学计划。这门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大学生职业教育,提高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增强了其就业能力,促进了高校的学风建设。该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没有互动,学生只能记住一些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不能形成自觉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教学内容以职业生涯理论知识为主,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理论指导,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传统的讲授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将体验式教学引入就业指导课程势在必行。

一、体验式教学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体验式学习理论是美国人大卫・库伯(DavidKolb)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设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将体验式教学引入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和活动,综合运用案例分析、课堂活动、小组讨论、调查问卷、生涯访谈、情景模拟等多种方法,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定情境下的活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学习、观察反省和总结领会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既满足学生关注职业发展的需要,又使教学内容更好地内化为学生的认识和经验。

二、浙江师范大学体验式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

根据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结合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浙江师范大学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由四大模块组成,覆盖整个大学过程:大一重在“意识唤醒”,共4章14学时(其中2学时为实验课),分别是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自我探索、职业与环境探索、职业决策与行动;大二重在“素养养成”,共3章时,分别是目标职业与职业素质、目标职业与通用技能、目标职业与专业能力;大三重在“就业与创业指导”,共3章时,分别是毕业选择与就业准备、求职技巧与心理调适、自主创业与创业准备;大四重在“职业适应”,共2章6学时,分别是就业形势与政策、职业适应与发展。同时,课程特别引入体验式教学,设计贯穿整个大学过程的体验式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学生利用大一、大二、大三的假期和毕业前后,分别完成职业体验、职业生涯规划书撰写、求职体验和撰写求职故事等体验式实践环节。

(一)“体验式教学”第一阶段:意识唤醒和职场环境认知

在大一的理论课教学中,重在“意识唤醒”。通过案例分析、课堂活动、小组讨论等体验式教学方法学生理解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生涯规划的内容和基本步骤,使学生积极地对自己进行生涯探索和规划,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通过测评工具等多种方法、手段引导学生从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维度深入了解自我,并了解自我特性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通过情景模拟和生涯访谈,学生了解相关职业和行业,掌握搜集和管理职业信息的方法;了解所处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和限制,在生涯决策和职业选择中充分利用资源等。

在实践课程中,重在强调职场环境认知。经过第一学年自我认知模块学习,根据课程体验式教学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岗位考察等方式,对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行业或自己感兴趣的岗位深入调研,了解目标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为自己的人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合自己的兴趣、技能、工作价值观、教育背景和已掌握的职业知识列出未来可能从事的几个职业,寻找自己感兴趣职业的三五位职场人士进行访谈,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和职业环境认识,了解目标职业的用人要求和能力要求,不断促进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发展。通过在目标企业开展不少于七天的岗位体验,对用人单位和岗位进行认真考察,全面了解实践岗位的相关工作,了解岗位的人才需求和选人标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论结合实践,强化专业知识学习,深入理解教育、教学目标和策略,使学生逐步获得实际工作能力,提高专业素养。

(二)“体验式教学”第二阶段:素养养成和职场素质准备

在大二的理论课教学中,通过课堂活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目标职业对职业素质、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掌握提高执行力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分析个人的素质特征和提高职业素质的方法,以及分析自己的通用技能和如何提高通用技能的方法。了解目标职业所需专业能力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掌握个人专业能力水平提高的方法,科学制订并有效实施提升个人专业能力的计划,以胜任未来的工作。

在实践课程中,通过市场调查、企业家访谈、参与企业招聘会、兼职锻炼等方式,利用课余实践、各种假期,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在进入职场前根据第一阶段对职场的认知情况,按照专业要求,通过对企业人才需求标准的调查、行业中优秀企业家的访谈、参与企业招聘会、在企业兼职岗位锻炼,等等,对自身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Swot分析,并在职业规划课程指导老师和专业老师帮助下,学会扬长补短,进一步完善自身职场素质培养规划。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确学习目标和自身发展方向,并从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做好学习规划,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清晰的努力方向。

(三)“体验式教学”第三阶段:就业与创业指导和岗位体验

在大三的理论课教学中,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讲授、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等体验式教学方法,学生掌握毕业去向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了解求职择业的基本流程和就业信息渠道,掌握基本的就业信息搜集方法,充分做好就业准备。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训练、模拟演练、面试录像、经验分享等方式,了解求职、招聘与面试的过程与形式,掌握各种求职材料的准备与撰写,求职掌握心理调试的作用和基本方法,培养求职基本礼仪与面试技能,形成健康积极的求职心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掌握创业准备及一般创业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

在实践课程中,通过企业见习、校企合作班实训等实践方式,利用课余实践和寒暑假,通过对岗位的亲身体验,使自己较快地了解自身岗位适应情况,并进行有效的角色转换与定位,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四)“体验式教学”第四阶段:职业适应和就业体检

经过前三个阶段的理论课教学,学生已了解自我,了解目标职业的职业素质要求,掌握求职、面试技巧,在第四阶段理论课中,重点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职业适应与发展,做好走出学校到跨入社会的转变。通过课堂讲授、经验分享、职场人物访谈、案例分析等体验式教学方法,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学生立足现实,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就业预期;掌握就业权益保护的方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使学生了解学习与工作的不同、学校与职场的区别,引导学生顺利适应生涯角色的转换,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实践锻炼,大四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岗位工作能力,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是否还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如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在第四阶段的实践课程中,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实践课程安排时间,通过专业顶岗实习进行检验,在实战中积累经验,在检验中反思和修正,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并通过自身能力,达到用人单位人才使用标准,最终实现就业。

三、体验式教学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应用的成效

浙江师范大学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进行了体验式教学运用的有益探索和实践,课堂理论教得详细,实践教学深入透彻。四年一贯制的体验式教学体系在内容设计上的职业性、学习方法上的探究性、教育方式上的实践性、教育过程上的全程性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软实力”,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就业成功率。通过对2011级上课的300余名学生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的研究结果分析,就业指导课已不再是原来单调枯燥的理论灌输,据学生教学反馈,课堂增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系列体验活动后,学生不仅在创设的体验活动中学到枯燥的生涯规划理念,而且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更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增强学习积极主动性,充分证明就业指导课程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是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北生.教育的应用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

[2]王莉.体验式教学在就业指导课中的运用[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88-90.

[3]王军.高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设置及优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5(4):155-157.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篇5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实习护生;职业生涯规划

导师制是指师生间定期进行小规模的甚至是一对一的面对面学术交流的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因其在过去的800年,两所院校用此模式培养出无数社会精英而被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的高校仿效[1]。进入21世纪后,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高校开始在部分院系尝试本科生导师制[2]。本科生导师制是高等学校以制度的形式要求专业教师负责对一定数量的本科生进行学习、研究及发展方面的指导[3]。为了探讨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模式,笔者将导师制引入到本科实习护生(以下简称护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中,希望能取得组织和个人的双赢,现报道如下。

1导师的选择

由医院分管教学组的护理部主任在全院带教老师中选取7名资深的辅导老师组成辅导导师组,导师入选条件:从事临床带教5年以上,专业操作技术过硬;本科以上学历,取得护师职称,理论知识扎实;年龄

2具体做法

2.1导师职责郑芳等[4]研究国外导师指导得出合理的师生比是形成良好学习效果的基础,故本研究中1名导师最多负责实验组的5名学生,进行全程的指导制,负责学生日常职业指导,检查学生的职业生涯成长手册,并根据自身特点随时进行督导、纠偏,填写共同成长手册。

2.2指导内容护生职业生涯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及特殊性,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加查阅文献得出护生职业生涯教育辅导应该分阶段、分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职业生涯规划的五个步骤为方向,帮助实习护生开展职业辅导,具体内容及做法如下。

2.2.1实习前一周在此时期护生主要是对医院环境的了解即职业探索,导师主要进行职业的唤醒,让护生了解护理职业的由来、现在、未来的发展,帮助护生认识护理职业,介绍实习前的注意事项及医院的相关环境介绍,辅导是以导师组成团队分别进行讲解,辅导形式以团体辅导为主,个别咨询为辅。

2.2.2实习一个月此阶段护生对护理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迫切需要了解“我是谁”,此时导师主要是对自己负责的护生用职业测评工具(职业兴趣测评、mBti人格测试、卡特尔16pF测评、职业价值观测评、职业能力测评)等测评护生的自我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帮助护生认知自我,同时将测评结果加入护生职业生涯档案内,辅导形式为一对一测试加分析指导。

2.2.3实习三个月导师此期主要是用Swot分析护生的优劣势,和护生共同制定目标,并把目标细化到月日,让护生明白“我要到哪里去”导师负责监督纠偏。除此之外,在这一阶段根据前期调查显示,护生在此阶段最易出现职业疲倦,导师一个人负责学生全部职业规划有些不全面,护生出现疲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1)技术薄弱,受到挫折,根据此原因,给护生开放了护理操作实验室,除导师外配有专门的辅导老师指导;(2)可能由于接触护理职业后当初理想职业产生偏差,针对这一原因,联系了心理教研室的老师,定时、定点、给学生提供心理指导,帮组导师和学生共同解决。

2.2.4实习五个月此阶段对于本科护生来说面临考研及实习双重压力,最大的问题主要是时间的调节及心理问题的调试。此阶段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前期的测试加上目标的实施再次确定学生的职业目标,导师的主要是职责是疏解加纠偏。辅导形式为团体辅导为主,在辅导过程中加入心理资本的着重介绍,让护生学会在以后的职业规划中出现心理问题时,会运用职业规划的相关方法进行调节,辅导主要是以团体辅导为主,要求导师全程参与,并在辅导过程以及辅导后全面记录了解学生反应。

2.2.5实习结束时对于护生来说经过一年的职业生涯教育以及职业选择,最迫切的需要是自己如何进行职业选择、面试的技巧等,针对这一系列要求,要求导师学生双方都以幻灯形式展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导师组主要以经验介绍为主,学生则从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为主,邀请相关职业规划指导师与导师一起组成专家组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估,给予合理性的建议。此期对于护生来说更多的是希望掌握更多的面试技巧及经验,针对此把导师组成面试团队对实验组的同学进行模拟面试,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

3导师制度优点

3.1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护生认识职业环境职业规划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5]。护理本身就是一本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对于大多数护生来说,对护理的认识仅限于来自学校及一些影像的理论资料,最缺乏的也是最迫切需要的是相关实践经验。而且据相关报道,护生希望导师指导的内容排在前3位的是: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指导[1]。实施导师制后,护生可以直接和导师进行了解,同时和其他咨询人员相比,护理专业人员对护理职业有很明确的认识,也知道护理职业发展的前景及方向,更明确作为一名护理人才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护理职业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目标明确后能够帮助护生在日常的实习中更精准地进行学习和参考,提出专业性的建议,帮助护生及早认识护理就业环境。

3.2导师制具有全程性、连贯性、个性化的优点相对于其他职业教育而言,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性与发展性要求在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提供全程化的指导[6]。与以往文献报道的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导师制在护生一进入实习期,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一直到学生返校,保证了学校职业教育的延续性,以及职业教育的全程性,加上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采取课程教学模式,护生先学习3~4年的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再安排1年的临床实习[7],又因现阶段学校未与实习医院结合,出现了辅导老师的缺乏,而导师制却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陷。另外因导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其组内的护生见面,导师对护生的了解更为全面,这样护生无论是发生学习还是心理方面的变化都能够及时了解和纠正,及时纠正一些护生实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观念或方法上的失误,避免再次发生。也可以根据护生的个人特质提出个性化的指导,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提出针对性的个人辅导。

3.3导师制的实施是留住高级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职业生涯教育本身就是一项需要咨询者与教育者进行互动的教育,在实施导师制后,导师本身也需要对自我的职业进行进一步的规划,从而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管理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在不断的讲解及授课过程中,自我价值得以不断展现,对护理职业的满意度也随之上升。对学生而言实习期是其职业的探索期,从职业能力来说,经历了操作技术的陌生到熟练的过程,增加了职业自信,导师的规范操作、思想认识、个人魅力又在无形之中,促进了护生各种职业观念的树立和形成,促进了护生正常的身心发展,使的越来越多的护生愿意把护理作为奋斗的理想职业而不是一种生存的职业。

4小结与建议

本科生导师制对于我国护理教育来说可以说是一项新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盲区,缺乏相关的制定和规范考评机制、监督机制、宣传交流制度、激励与经费支持机制[8],加上职业生涯教育是一门新引进的大学生教育,不同的学者都在探讨其教育模式,将导师制这一教学模式引入到职业教育中对学生起到了个性化、全程化、专业化的指导,需要在参考国外的基础上加入本国国情,以及相关专业的特征性,争取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适用的模式,以便开启更多学生和老师交流之门,更重要的是为我国现行护理的教育多增加了一种教学模式,留住了越来越多的高级护理人才,促进了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雁翎,周志刚.学院传统与牛桥导师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6):46-48.

[2]陈艾东,付夏,徐文科,等.药学专业实习生导师制带教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76-378.

[3]王裕玲,金瑞华,郑洁.护理本科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需求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2,26(3):605-607.

[4]郑芳.本科导师制的国际经验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2(6):694-696.

[5]蒋豪,尹雪鸿.大学生职业规划导师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理论,2012,25(10):192-193.

[6]尹娟.导师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2011,1(5):120-121.

[7]王爱红.实习护生基础护理技能规范性掌握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8,25(12a):36-37.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篇6

【关键词】职场真人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可谓职业生涯成功的前提。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媒体行业也开始将重心转向“立业”,一大批职场真人秀节目应运而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指大学生依据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结合大学这个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特点,确定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并赋予确定时间期限的能力[1]。职场真人秀节目是指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和失业率持续飙高的背景下产生的,以电视为媒介、以求职招聘为主题,应聘者志愿参与事先设定好的情景,从而展示自己职业技能和素质的电视节目。职场真人秀节目不仅将真实的招聘环节搬上银屏,同时也给大学生提供了了解职场的新途径[2],为求职者彰显自我、个性求职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其逐渐兴起的态势引起了本文关于职场真人秀节目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影响的思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正式调查在郑州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12所高校进行,随机选取1067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剔除废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994份,有效回收率为93.2%。

1.2工具

采用袭开国等(2010)编制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该问卷共有26个项目,包含认识自我、认识环境、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反馈修正5个因子,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42。自编《职场真人秀调查表》主要考察大学生对职场真人秀的观看频率、关注原因、信任程度以及对节目的评价等方面,共19道题,其中单选17道,多选2道。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

2、结果

2.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在看完节目后会与他人交流的频率上的差异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及其一阶因子确定目标的能力、认识自我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以及反馈修正的能力在看完节目后与他人交流的频率上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经常”及“偶尔”与他人交流节目中的内容的大学生在确定目标的能力、认识自我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从不”的大学生;“经常”与他人交流节目中的内容的大学生在确定目标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反馈修正的能力及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偶尔”的大学生;“经常”与他人交流节目中的内容的大学生在反馈修正的能力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从不”的大学生。

2.2年级和观看频率对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对因素方差分析(见表)

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年级和职场真人秀节目观看频率交互作用显著(F=2.18,p

2.3兼职情况和节目中嘉宾点评的可行程度对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多因素方差分析(见表3)

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兼职情况和嘉宾点评可行度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2.87,p

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验表明,节目中职业规划师等嘉宾的点评的可行程度在“有,与专业不相关”兼职上的简单效应显著(F=6.66,p

3、讨论与建议

3.1针对大三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并将求职者个人情况与自身较为相似的职场真人秀节目引入课堂(每月一次左右)

本研究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且观看频率仅对大三学生有影响。由于“经常看,每周至少一次”和“有时看,平均每月一次”的大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无显著影响,而经常看和有时看节目的大学生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差异显著,因此建议平均每月观看一次左右;观看与自身情况较为相似的节目的大学生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显著高于观看与自身不太相似节目的大学生。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3个主要问题:自我认知缺乏、职业认知缺乏和对社会认知缺乏[3]。有资料显示学生的认知和老师的认知很相近,教师的认知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老师的作用显得很重要[4]。因此,教师可以将职场真人秀节目融入职业规划课堂,平均每月播放一次与大学生情况较为相似的节目,使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以求职者为比较对象,提高自我的认知水平。

3.2大学生在观看节目后应经常交流并注重交流的内容

观看节目后与他人交流是一个反馈的过程,经常与他人交流节目内容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显著高于偶尔交流和从不交流者,且交流内容若为求职者的表现、面试官的问题及建议等方面,更有助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提高。因此,注重观看后交流的内容方会事半功倍。

3.3鼓励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积极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兼职活动的同时观看嘉宾点评可行度较大的节目

兼职是接触工作世界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大学生可以通过兼职了解社会现实,认清形势,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同时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毕业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从而加强自己求职的信心,形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5]。由研究结果可知,从事和专业相关兼职活动且观看嘉宾点评可行度较大的节目的大学生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大学生。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大学生将学与用相结合,通过兼职等形式实践自己从课堂和职场真人秀节目等途径中学到的知识经验和态度,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晓琴,袭开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基础教育版),2010(2):134-139.

[2]欧倩.我国职场电视节目的教育功能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3]李军.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及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01):115-118.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篇7

通过分析发现2017药学及相关的3个本科专业2017年就业率比较起2016年来看有着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是药学专业下降了13.65%,下降较为厉害。

二、药学相关专业就业率下降的相关原因

就目前而言,影响药学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很多中,既有国家宏观方面的原因,既有微观的个人因素,既有用人单位的原因,也要学校教育的原因。

(一)受到医药卫生行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影响

近几年国内就业的高峰期,政府机构不断加大医疗机构的改革力度,压缩人员编制,毕业生进入医药机关事业工作的机会大幅减少,同时药学类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就业市场高层次、有经验的竞争者逐步增多,人才饱和,就业压力增大。总体而言,由于医药卫生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传统的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就业相对萎缩,故而就业压力相对较大,因此就业率呈下降的趋势。

而临床药学专业相比较其他两个专业而言,就业率下降幅度不大,主要在于临床药学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日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且由于临床药学专业的办学高校较少,目前整个中西部地区我校开办的临床药学专业有相对大的规模,因此,短期内该专业学生毕业就业有保障。

(二)学生专业能力与就业能力有待提高

从某种角度来说,药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离不开较高的专业能力和高校在学术中的影响力。就目前来看往往在药学院人才培养体系中缺少多层次科学设置。“低、中、高”年级课程不具有鲜明的层次性,低年级课程繁杂,加上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进入高年级之后,由于缺乏正确的就业指导,就业学生将重心都放在求职方面,另外,考研学生过分注重考研,不利于他们优化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重要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专业能力不高,不具备工作岗位要求的能力。此外,在新形势下,医药行业迅猛发展,对药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药学院校对就业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注重要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沟通能力、谈判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不具有较高的市场就业竞争力,影响他们顺利就业。

(三)学生个人情况的影响

社会对药学类人才要求更高,部分医药类用人单位提高了门槛,注重高学历和个人的医药类实际工作经验,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本科毕业生要去稍微好一点的城市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部分药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在本科毕业就业失败的学生,在毕业以后没有选择就业而是选择考研,通过考取研究生来提升自身的学历,以期望在三年后进入更好的单位就业;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被响亮提出,部分本科毕业生在本科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创业的成功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故在就业率里面不能完全体现。

三、提升药学及相关专业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并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

从某种角度来说,药学学科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药学院校需要全方位准确把握新时期药学学科发展中对药学专业人才的客观要求,科学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引导药学专业毕业生客观认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多方面技能,具备较高的就业核心竞争力,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对在校本科生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是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目前国内很多医科大学药学院将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改革措施,为师生架起学术交流、学习探讨的桥梁,以扎实学生管理工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经?^慎重考虑遴选出来的优秀师资作为本科生导师,言传身教,履行带教职责,让同学们受益;教育同学严谨求学,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并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药学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就业形势进行针对性教育,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专业并在大学期间学好自己的专业主干课程,为将来就业和更好的立足岗位奠定基础;邀请实习基地领导为本科生开设专题讲座为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在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药学院校要客观分析药学学科领域动态发展,以此为基点,对药学专业毕业生进行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将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时间提前,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对学生进行早期生涯规划教育,并在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基础上,具备较高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药学院校要根据新时期药学学科发展具体要求,优化毕业生就业指导方法、服务体系等,以社会市场为导向,对药学专业毕业生进行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向其提供针对性职业发展服务,不仅仅是职业理论知识、海量就业信息等,全方位正确把握药学学科发展情况、药学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等,正确认识自身优缺点、专业特长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此过程中,药学院校要多层次强化药学专业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根据药学学科发展情况,开展多样化的就业指导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准确定位自身,清楚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职业意向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将自身职业理想和社会需求、国家利益等巧妙融合,进行合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其符合药学学科发展客观要求,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三)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作为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先进的药学理论,总是药品在生产、检验和流通环节的学习,明确不同种类用药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从而适应当前社会迅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药学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控制好人文社科学科的比例,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升药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在进行药学教学内容设置过程中,做好试验培训和教学工作,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适当增加生命科学、计算机、外语等知识的知识,让学生对当前医药专业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另外,学校在进行药学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培训和实训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开展就业工作过程中,药学院校要注重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将“毕业生意愿、专业实习”结合,要做好调查工作,采用多样化形式,清楚毕业生各方面意愿,比如,考研、预期单位,以毕业生意愿为基点,科学选择实习单位,并向毕业生提供实习单位、实习名额,根据自身各方面情况,科学选择的基础上,顺利就业。同时,药学院校要将“学生个性、实习”结合,根据毕业生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优缺点等,科学安排实习单位,便于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有效提高自身就业能力。以此,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提高就业工作质量。

(四)药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努力提升自身实力

作为药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要认真总结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为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学生要拓宽自己的学科基础知识,又要深挖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创新自己的知识空间,加强各个学科的学习,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还要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进入高年级阶段学生应该结合自身学习能力,是选择就业,还是继续深造,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想法,然后广泛的搜集当前人才市场中的信息,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做好自己就业工作。同时,要提升自己专业的能力,大学学习期间还需要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锻炼,因此学生还要通过参加大量的社团活动,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通过大量的实践,掌握好基础知识,充分运用科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篇8

关键词:临床实习质量实习岗前培训经验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257-02

山东省交通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急救、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三级甲等规模的综合性医院,承担了省内多所医学院校的实习教学任务。实习生岗前培训是保障临床实习质量、完成实习教学的关键环节。笔者作为实习教学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直接参与实习生岗前培训,根据近几年的工作经验,认为若要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除了进行必要的医院情况介绍以外,还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

一、实习意识强化培训

对实习生进行实习前的意识强化,让学生充分认识临床实习的意义和重要性,珍惜和把握实习机会,不要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在临床实践中学习巩固医学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实习生在医院实习期间是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就必须遵守大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的有关规定;又是医院的实习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让实习生认识到,在实习过程中既要认真努力学习,练好技能操作本领;又要注意学习带教老师的行医处事方式,处好各方面的关系,加强团队合作。通过意识强化,使实习生转变观念,减轻紧张、焦虑情绪,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护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管理制度培训

熟悉实习相关的管理制度是实习的前提条件,主要的管理制度有:一是教学管理及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管理部门和教研室的工作制度及职责,实习纪律、请销假制度等,重点让实习生明确教学管理部门、教研室、教学科室、实习生等重点环节人员的职责,进一步促进教学管理者、带教老师及实习生管理与被管理、教与学工作的落实,确保整个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二是医疗管理制度。实习生通过学习医院的医疗管理制度,使实习生有章可循,可规范实习生的医疗行为,减少医疗过失的发生,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三是医疗法律法规。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应对患者不断增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知识,以及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和依法行医标准,需加强实习生对《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剖析临床中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使实习生对医疗法律法规、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等有了深刻的认识,认识到医疗纠纷的危险性及责任后果,提高了实习生的依法从医意识和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警觉性,更好地保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基本操作技能培训

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是每个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问诊查体技巧、无菌操作与消毒技术、清创换药术、包扎、徒手心肺复苏、各种穿刺检查等。

培训形式可采用多媒体授课、教师示教、学生互查、应用模拟人等。一是采用多媒体授课。通过播放教学光盘,如《体格检查》及《临床操作基本技能》等,直观地展现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的画面,使实习生强化印象,利于较快掌握技能操作。二是采用教师示教,以较好地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先掌握的带动后掌握的学生,激发学生对掌握更多医学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三是采用学生互查,以掌握基本手法。可以锻炼学生的人际交流、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四是应用智能模拟设备。如智能心、肺听诊模拟人、心肺复苏模拟人等,可准确提示实习生的操作准确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四、医德医风培训

医德是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美德,培养具有精湛医术、高尚医德的人才是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的根本任务,为此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优化育人环境是一项极为迫切的重要任务。务必使实习生明白,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卫生事业是医德医风的方向;爱岗敬业是医德医风的核心;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德医风的重点;拥有一颗赤诚的爱心是医德医风的基础。连续几年来,我们在实习生院前教育中,对实习生进行医德医风理论教育,提高实习生对医德的认识水平。播放教育宣传片,组织实习生观看先进医务工作者生平事迹的宣传片,让学生感受先进医务工作者们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操,进一步增强了实习生作为医务工作者的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医务礼仪培训

医务礼仪指在医疗服务工作环境中应遵守的交往艺术。良好的礼仪素养,热情的问候、友善的目光、亲切的微笑、文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等,可以唤起患者的良好心态,彼此建立起好感和信任,进而可以营造出愉快、和睦的医患关系。实习生的仪容、仪表、仪态美可给患者以亲切、端庄的良好印象,增强病人的信任感,更好地配合教学工作。举行医护礼仪讲座,观看礼仪服务光盘,训练医学生的仪表着装、坐、走、站、持物行走、拾物、扶送病人、开门、让座等,塑造实习生良好的职业形象,规范行为举止,提升职业素养。

六、与不同群体的沟通相处技巧培训

与患者的沟通相处尤为重要。医患沟通不足会导致患者的抵触情绪,影响疾病的诊治,甚至可以引起医疗纠纷。实习生要从细微之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一定要提倡“多作换位思考,真诚关心患者”。比如查房时与病人握握手,晚上查房时帮病人掖一下被角等。同时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以病人为学习对象,规范言行,赢得患者的信赖和尊重。

与带教老师的沟通,要及时有效。实习生要当好带教老师的跟班和助手,在工作中吃苦耐劳,多向老师请教,多和老师沟通交流,及时汇报自己遇到的困惑和困难,请求老师的帮助和解决。不放弃任何一次操作作为锻炼的机会。乐意做好小事(如送标本、粘贴化验单等),争取得到老师较高的评价。

实习生之间的相处,要秉承相互鼓励、相互关心帮助、互相合作的原则。实习生对临床实习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要本着相互鼓励的态度去学习和应对,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互相关心和帮助。相互合作完成具体工作,比如腰椎穿刺,谁谈话签字、操作、操作完写记录,谁准备东西、结束后收拾东西、开化验单、送标本,分工协作。

七、职业生涯规划培训

临床医学实习生包括本科和专科,毕业后的就业去向是继续深造或直接就业。随着近年来升本、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越来越大,很多实习生在迈向实习之际,就已经确定了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方向,所以很有必要在岗前培训中对实习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社会职业需求相结合,通过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焦点是放在个人目标与现实可行的机会的匹配上。对实习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可以让实习生真正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明确职业目标,在实习中有所侧重地去学习,以毕业后提升个人职业竞争力,加快求职速度,使今后工作更持久,对工作更满意。

参考文献:

[1]郭岩.卫生事业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

[2]方劲松,刘俊杰.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几点措施[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5)

[3]廉齐力.关于加强医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

[4]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事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李琳琳,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济南250012;李琳琳,李士雪,山东省交通医院山东济南250031)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篇9

记忆中的年少时,当老师问同学们长大后的志向是什么时,有一半的同学都举手说要当医生。而在高考报考专业时,也有五分之一的人报考医学专业。然,待记者毕业工作几年后,那些学医的小伙伴们仍奋斗在课堂、实验室、食堂三点一线间。

记者的同窗好友李力哭诉说:“我们5年本科、3年硕士,紧接着还要准备攻读3年博士,当几年住院医生,才算得上是一名真正的医生。真有点后悔选择这个行业了。”而他的许多同行,也正纠结要不要继续攻博。读博了,进大医院的可能性就高些,不过年龄又大了一圈,又没收入,又没女朋友,感觉就像在过苦逼的人生。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医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有着不菲的高收入。但是,来自医界内部的声音却并非如此。《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中显示,超三成医师每周工作60小时以上,六成以上的医师对收入“很不满意”,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并不匹配。高强度工作

有人这样描述在某三甲医院中和医生偶遇的情景,“只见一片白影在你的眼前瞬间飘过,还没看清他的面貌,就只看到10米开外的后脑勺了。”这是工作中的医生,给很多人留下的是片刻不停的印象。

我国的标准工时为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在2014年医师协会调研中,52.72%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60小时,32.69%的医师在60小时以上。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60小时之间的医师中,25~35岁的医师占47.56%,36~45岁的医师占34.66%,46~60岁的医师占17.70%。

很多医生都是上了一宿夜班,第二天还要继续上班。那么,高强度的工作是否有相应的高收入呢?低收入待遇

一位医生在网上晒出心得说:“经过了漫长的读书生涯,快奔三的我终于看到毕业的曙光了,终于有机会开始自己的生活了。”也有医生哭诉:“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5年住院医生,16年后工作拿3160元/月,哭了!”

一项针对中国各地5900名医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医生的月薪从最低不到3000元到8000元不等。三级医院医生月薪达到8000元以上的只占10%,68%的医生月薪在3000~8000元;一级医院60%的医生月薪在3000元以下。这意味着中国绝大部分医生的薪资水平,不仅难说是高收入,很多人甚至是中低收入。当问及医生对自己的收入是否满意时,六成以上的医师对收入“很不满意”。

与此同时,对百姓进行的调查也显示,仅20.80%的人认为医生是“白衣天使,很光荣”,43.61%的人称这一行业“费力,但不讨好”。医生的荣誉从后半生开始

在中国学医,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5年住院医生,十几年才能培养一个能看病的医生。这些一般从中学就十分优秀的学子们真的成为医生之后却发现,自己的收入还比不上那些昔日选择了学工科,只读了硕士或本科就工作的中学同学。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莫东华介绍说,医生的收入是与工龄挂钩的。一个医学院本科毕业的医学生,一般要在医院上班2年以后,才有资格考取初级职称,成为住院医师。获得初级职称5年后,才有资格考取中级职称,成为主治医生。而只有成为主治医生,才能拥有处方权。也就是说,医学院的本科毕业生要7年以后才有可能成为主治医生,拥有处方权。此后,这名医生要凭借优秀的科研项目和优秀的学术论文,才能评上副高级职称、高级职称,成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一般来说,成为副主任医生,大约要12年;成为主任医师,则要17年左右。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高海鹏则表示,属于医生的荣誉和价值肯定,要从后半生才开始。青年医生做好“职业体检”

作为一名医生,功成名就时,已经年过不惑,可以说,医生职业属于越老越吃香的行业。有数据显示,35岁以上的医生职业满意度高些,35岁以下的年轻医生则容易萌发“走”的念头。既然如此,青年医生就要好好规划自己的医生生涯。

向阳生涯的职业规划师认为,医生压力大,一方面与职业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个人承受能力有关。若想从事医生职业,专家建议,最好给自己做一次“职业体检”,明确自己是否适合做医生。“医生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如果你的奉献精神不是很高的话,可能并不适合进入该行业。如果选择医护行业,就要有为他人服务的心态。对高强度的工作和收入不匹配就不必耿耿于怀,因为这份工作带来的精神愉悦感就会让你感到幸福。”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篇10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116029)

摘要:本文回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重点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概括总结,进一步提出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展望。以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回顾展望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界定

职业是依靠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创造社会财富,获得一定报酬,以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一种工作。职业生涯即与职业相关并贯穿于人一生的所有经验与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即职业生涯的设计,是一系列的职业目标的实现活动。

为此,笔者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这一主体在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关的学习和培训计划,不断增强所选职业所需素质的一个过程。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

2.1职业发展理论

有许多种类的职业发展理论,我们选择介绍金兹伯格和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金兹伯格(Ginzberg)认为职业发展不是一个短暂的决定,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职业发展理论探讨了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因素,并进一步把青年人的职业发展分为空想期、尝试期和实现期。舒伯(Super)在上述的基础上,提出个人的职业发展可以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5个阶段。

2.2职业选择理论

职业选择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霍兰德(Holland)认为人格有6种类型,分别为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事务性。与此同时,工作环境也有6个类型与人格类型相匹配,人的职业发展由二者的交互作用而决定。

2.3职业锚理论

施恩(Schein)提出了职业锚理论,他认为当一个人必须做出抉择的时候,他怎么都不会放弃自己职业中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就是职业锚。人们如何在未来发展自己的事业,职业锚起着重要的作用[1]。

以上三种代表性理论分别从职业发展、职业选择、职业锚的角度,对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做了简单地分析与论述。这三种理论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本文重点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研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研究回顾

3.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很多,笔者选取了几篇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发现大学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有:(1)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有足够的认识;(2)大学生对于自身与相关的环境认识不够;(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对盲目,缺乏相关的方法与对策;(4)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够[2][3]。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从个人、高校和国家几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来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正确认识自我与周围环境,为将来更好的择业、就业提供有利条件。

3.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能力是个体或团体成功完成某一活动或事件的心理特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即大学生能够成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心理特征。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有之意,也是大学生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内容。

裘开过(2008)的研究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可分为:认识自我、认识环境、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和反馈修正。而且各种能力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和专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4]。为此,根据不同的性别、年级等特征有区分、有计划的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很有必要。

3.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体系与培养机制的研究

杨丽(2011)的研究从指导机构、专业队伍、网络服务、课程体系和测评体系几个方面介绍了教育体系的建构,同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注重个性、市场和大学生职业生涯整个过程的发展[5]。该研究既尊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性、也尊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还很好的结合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现实性,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与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机制也十分重要。建立良性的培养机制既可使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能够有规可循,也可使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刘兆平(2007)的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办学理念、学生管理、课程建设、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等角度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机制的相关措施[6]。从宏观的办学理念到微观的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机制的建立值得我们借鉴。

3.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是实效性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可以看作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意识、大学生职业生涯选择等的影响。实效性越高说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能落到实处。何泽彬(2012)认为时效性的考察应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有效方式、队伍建设和有效评价五个方面[7]。在实际考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以上五个方面值得借鉴。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与实践展望

4.1努力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阶段是一个增长知识与技能过程,职业是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实现价值并转化为社会财富的一种途径。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与周围环境,确定和实施合理的目标,并根据结果对以上环节不断跟新、进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从学业规划和结业规划两方面入手。学业规划可根据Swot分析方法在大一到大四制定不同且有针对性的计划。就业规划要实时关注就业信息,不断增强就业知识与技能,结合自身兴趣等,进行合理的就业规划。

4.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机制不断完善与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机制仅从理论上的建构是不够的,还需要实践的检验,这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体系才会不断完善。为此,高校应当把学生管理、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投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并更新理论。只有这样的循环往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才能跟上时展的脚步,才能为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还要特别强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网络服务的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在信息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加以有效利用。

4.3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实效性将越来越受重视

我们可以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看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如今有些高校虽然开设有职业生涯规划课,但指停留在课堂的讲授、期末的考试等事项,而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重要内容落到实处。这就需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的研究制定更有效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学生也应该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4.4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化

由于大学生扩招等各种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巨大。大学生就业既是热点也是难点,大学生应对就业的相关政策进行详细的了解。例如:基层在教育、医疗和农工业技术等方面还比较欠缺,大学生应响应国家号召,去基层就业,在基层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另外,大学生创业也是值得深入了解与发展的内容。国家在大学生创业方面有诸多的优惠政策。大学生选择创业既可缓解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也有利于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5]杨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D].复旦大学,2009.

[2]常万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

[3]刘咏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袭开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结构及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