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的防护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48:05

化学品的防护措施篇1

【关键词】供应室;护士;防护;安全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457-01

供应室是集中处理大量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及敷料的部门,医院供应室由于防护用品不全,因此护士长期与致病源.化学消毒液,锐利器械接触,并受高温、潮湿、噪声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给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带来了危害,为了减少和避免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风险,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现结合我院实际,就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

1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生物性因素供应室护士在污染物回收及清洗环节中不可避免接触到各种病原微生物,有的临床医务人员对用后器械处理不当,甚至不清洗就直接与供应室更换,使附着血液、体液、分泌物的器械直接威胁着供应室护士的健康。

1.2化学性因素在清洗消毒污染物品的过程中,所接触的化学消毒剂如含氯制剂、过氧乙酸等,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腐蚀性、挥发性,特别是医院从经济出发,防护用品不全,购进便宜的化学消毒剂,刺激性特别大,长期吸入可导致呼吸系统的损害,另外对眼睛也有损害。

1.3物理性因素由于设施得不到改造,布局欠合理,通风设施欠佳,高温、潮湿,灭菌设备落后,甚至是超期服务,噪声大等等。都影响供应室护士的健康。

1.4锐利器械的损害在污染物品回收、清点、清洗、包装过程中,自我防护不到位,容易被针头、刀片或医疗器械刺伤,有发生HBV、HCV、HiV的感染危险。

2职业危害的安全防护

2.1供应室护士要经常督促各临床医务人员,对使用过的器械要按要求进行初步清洁处理,去除物品上的血迹,肉眼看不见沾有血迹污迹,才能与供应室交换。

2.2合理布局,增添设备,改善供应室环境。护长要多向领导反映,以引起重视,加大对供应室的投入,按规范要求改善环境,使之合理,并增添必要的设备和防护设施,以确保消毒灭菌质量和护士的健康安全。

2.3在处理针头,刀剪、刀片等锐利器械时,应戴双层手套,动作轻巧,避免直接用手拣锐利器械,应用长钳夹取,防止刺伤、划伤,减少感染的机会。一旦发生锐利器械刺伤,应立即清水冲洗伤口,并挤压伤口使血液流出,用碘伏消毒,必要时注射疫苗,建立和健全刺伤登记制度,并定期跟踪检查。

2.4提高护士的职业风险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教育护士理解医院目前的困难,在争取领导重视的同时,端正工作态度,改变工作作风,注重专科知识的学习、更新和职业安全知识的学习,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管理部门定期对供应室护士进行标准预防知识的培训,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职业风险及自我保护措施,以有效控制职业危害,确保护士安全。

2.5护士要端正工作态度,理解目前医院难处,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自我防护减少职业暴露风险:(1)做好标准性预防,严格按不同区域要求着装、换鞋,处理污染物品时穿防护服和水鞋,带防护眼罩,双层乳胶手套。(2)目前我院供应室都是手工清洗,手工清洗时穿好防护衣,要在水面下刷洗,避免液体贱到眼睛和皮肤上。(3)在配制化学消毒剂时,不能随意,一定要戴手套、口罩、帽子、防水围裙、防护眼镜,而且配制浓度要准确,及时加盖定时开窗通风,减少化学消毒剂挥发对人体造成危害。

总之,供应室护士应充分认识所存在的危害,提高防护意识,切实加强自身的防护措施,以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科室应制定相关的防护措施,规范操作程序,改善硬件条件,完善防范制度,提供必需的防护用品,以减少护士的职业危害,增进身心健康。另外,医院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有些防护措施不是马上就能落实到位的,需要医院领导的支持,各部门的协作,从医院实际出发,增加投入,改善环境,有布置,有检查,逐项落实,才能有效地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供应室护士的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凤霞,王家丽,江秀春,等.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19期

[2]娄淑敏,陈改玲,毛鑫,等.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05年05期

[3]李英,崔延艳.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护理杂志,2010年03期

[4]张会军,孙红梅.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危害分析与防护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19期

化学品的防护措施篇2

【关键词】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专项教育

对供应室护理人员加强职业防护,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是护理人员所关注的热点问题[1]。本文旨在观察探讨供应室护理人员加强职业防护的方法及其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院供应室护士56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30岁-55岁,平均年龄40±5.5岁。工作年限0.5年――20年,平均工作年限5±2.3年。其中主管护士6人,护士50人。其中中专学历20人,大专学历30人,本科学历6人。

1.2方法

1.2.1职业防护的专项教育方面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加强职业防护的专项教育培训,共20课时,每周日进行一次,每次30分钟。培训的形式采取给护理人员发放职业防护知识手册,组织学习职业防护知识与技能。职业防护的基础知识采取理论授课结合实际操作演示的形式进行,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标准预防方面的知识、有关安全注射方面的防护知识、有关针刺伤紧急处理方面的防护知识、有关标准预防补充措施的知识[2]。对于专业技能培训,根据医院供应室内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危险因素,制订出具体的操作流程,以预防发生职业伤害。专业技能培训主要包括:如何使用超声清洗机、如何使用自动清洗机、如何使用干燥柜,如何对各种物品器具进行回收和清洗与消毒及包装以及灭菌等操作,如何对不同灭菌设备进行防护措施及紧急预案等技能[3]。

1.2.2职业防护的督导工作对参加职业防护的专项教育培训的供应室护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每月进行一次专项教育培训的内容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对于考核不及格的护理人员,继续进行学习,直至考过。

1.2.3储备足够的防护用品统计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区域所需要的防护用品,统一购买并进行足够的储备。

1.3观察项目观察加强职业防护措施前后护士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行为执行率、职业损伤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

2结果

2.1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比较,详见表1。

由表3可见,利器刺伤、烫伤、噪音损伤、粉尘损伤、暴露在紫外线中、接触化学消毒剂的发生率与实施相关措施前比较有显著降低(p

3讨论

医院的供应室是对医疗用品进行处理和供应无菌物品机构,供应室的护理人员需要长期接触已经被污染过的医疗用品和化学消毒剂接触及锐器等,使护理人员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所以,对供应室护理人员加强职业防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本文通过选取我院供应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加强职业防护的专项教育和督导工作,储备足够的防护用品,结果发现,防护知识知晓率、行为执行率明显上升,职业损伤发生率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对供应室护理人员加强职业防护的专项教育和督导工作,储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可明显提高其职业防护知识知晓率、行为执行率,减少职业损伤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玉萍,舒承婷,刘玲,等.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9,23(1):28.

[2]陈梅芳,干玎竹,张慧,等.11所三级甲等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现状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7):632-634.

化学品的防护措施篇3

摘要:化学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危险化学品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掌握危险化学品的性能、特点以及处置措施,才能在现场先期处置中进行自我保护。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处置措施;自我保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化学品产生的速度愈来愈快,据有关资料报道。20世纪50年代,全球化学品的年产量在百万吨数量级,20世纪末,化学品的年产量已超过四亿吨,在已知的约六百万种化学品中,在市场上出售的已超过八万种。每年约有千余种新的化学品被生产出来。同时各类化学品的越来越广泛。今天,化学品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化学品促进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化学品在给人们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大到化学品引起的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露事故,导致人类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小到因日常接触化学品对广大劳动着带来的健康损害,严重地影响了生活的质量,破坏或剥夺了人们对日益美满生活的享受。

危险化学品带来了挑战是严峻的,据统计,日前市场上出售的化学品中有近万种对人类构成较严重程度的危害,其中约两百种已被确认为致癌物,一些化学品或者几种化学物质的混合能引起人体损伤病,某些化学品能导致足以致命的伤害,化学品还能导致火灾和爆炸,近年来,屡次发生的事故还历历在目。

(1)清水河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1993年8月5日13时25分至17时30分,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附近的危险物品储运仓库发生多次爆炸,爆炸中有3栋仓库被炸毁,12栋仓库局部燃烧,造成15人死亡,101人受伤,据事后调查,干杂仓库被违章改作化学危险品仓库以及仓库内危险品存在严重的违章,是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干杂仓库4号仓库内混合氧化剂和还原剂接触而发热燃烧是主要原因。

(2)重庆硫化氢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承钻的位于重庆开县高桥镇晓明村境内的罗家10号井,在起钻过程中,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从井内喷出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四处弥散,导致243人死亡,2142人中毒住院,6﹒5万人被紧急疏散安置,造成经济损失6432﹒3万吨。

近期国内发生的化学事故导致人员重大伤亡的案例不胜枚举。

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公安民警总是第一接到报警,第一到达现场。民警受到伤害的事件屡次发生。

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但不同的化学品及在不同情况下发生火灾时,其扑救方法差异很大,若处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地扑救火灾,反而会使灾情进一步扩大;此外,由于化学品及其本身燃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因此,扑救危险化学品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非常危险的工作。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及紧急救治对策研究已是当务之急。严峻的形势要求一线干警在工作中必须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才能在现场处置中对危险化学品处理,而后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要进行有效自我保护,

首先,必须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标识,因为危险化学品标志是通过图案的、文字说明、颜色等信息,鲜明与简洁地表征危险化学品特性和类别,向作业人员传递安全信息的警示性资料。

例如:底色:白色

图形:骷髅头和交叉骨形(黑色)

文字:黑色

其次,还要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有关性能数据。

1.编号在《危险化学品名录》中,每种危险化学品有三个编号:⑴危险货物编号;⑵Un编号是联合国对危险化学品给出的全世界统一的编号,如一氧化碳为1016;⑶CaS号是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给出的在欧美通用,我国国家“危险化学品登记中心”也采用此编号,如一氧化碳为630-08-0。

2.相对密度相对密度是指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规定的条件下之比。一般危险化学品是气体、蒸气时,以空气=1为标准,如一氧化碳为0.97,氯气为2.45。

3.熔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将固体试样升温,测得的固态与熔融态相互共存时的温度,单位以摄氏温度表示。

4.沸点液体物质在沸腾时温度称沸点,单位以摄氏度表示。

5.临界温度是指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温度,就是加压力使气体液化时所允许的最高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物质只能处于气体状态,单用压缩方法不能使之液化。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如氨是132.4℃,氯是144.0℃

6.临界压力是指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压力(压强),就是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也就是液体在临界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各种物质的临界压力(压强)不同,如氨是11mpa(112.2kgf/cm2),氯是7.46mpa(76.1kgf/cm2)等。

闪点和自燃温度(1)闪点又称闪燃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指标之一。在一定温度下,可燃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和空气混合物与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但随即熄灭,这种瞬间燃烧的过程中闪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可燃物质没有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在空气或氧气中因受热或自身发热,热量蓄积使温度逐渐上升所发生的自行燃烧现象称为自燃。

7.爆炸极限是一种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浓度(或压力)范围。空气中含有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或蒸气(如乙醇、苯、汽油等的蒸气)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火花会引起爆炸。其最低浓度称作爆炸下限;其最高浓度称作爆炸上限。

第三,要认识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防治

包括:

1.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危害及防治。如氯气等;

2.易燃液体的危害及防治。如苯等;

3.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的危害及防治。如连二亚硫酸钠,别名:保险粉等;

4.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危害及防治。如过氧化氢等;

5.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的危害及防治。如氰化钠等;

6.腐蚀品的危害及防治。如硫酸等;

7.放射物品的危害及防治。如铯-137

第四,还要掌握和使用各种防护设备

主要由以下必备的防护设备和器材:

1.化学应急救援装备;2.常规化学应急救援装备;3.特种化学应急救援装备;4.呼吸防护器材的分类;5.常用呼吸防护用品6.简易呼吸防护器材;7.简易皮肤防护器材;

那么一旦出现核辐射突发事件,民警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以保障这些人员在完成应急救援任务过程中不会受到不可接收的照射。为了使受照射危险减至尽可能的小,首先要了解减少照射剂量的三个原则:(1)在有辐射的环境中停留时间要少,(2)与放射源的间隔距离要大;(3)若有可能,要充分利用屏蔽防护。其次,要为他们配备能报警的辐射探测仪和个人剂量计。同时,还要给他们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例如,防护面具或口罩、防护服、防护鞋和帽等,以减轻或防止放射性污染。

使用辐射探测仪的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内容包过仪器的特性、需要测量的量,以及相应于报警水平照射的辐射危险。

化学品的防护措施篇4

[关键词]生态茶园绿色防控实施

[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12-0147-01

绿色防控是一种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物理防治为导向,以化学防治为应急措施,采取人工捕杀、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杀、诱饵诱杀和科学使用农药等无公害防治措施,以控制病虫、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新型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绿色防控技术,能加快茶园生态系统恢复,从根本上加强茶园自我调控能力,确保茶产品质量安全,达到促农增收的目的。但目前广大茶农为节约成本和节省劳动力,只顾眼前利益,在茶园中滥施化学农药,导致茶叶产品农残超标,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人们对茶园中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茶农的绿色防控认识水平

为广泛宣传茶园病虫草害防治知识,增强广大茶农对茶园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的绿色防控认识水平,确保茶农能严格按照要求科学合理的在茶园中施用农药,各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在茶园中实施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意义,使广大茶农充分认识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生态茶园建设中允许和禁止使用的农药目录及推荐使用的化肥目录制成宣传图片下发至各农资供应网点、配送中心、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让广大茶农懂得科学合理的施用化肥农药,减少环境污染,进一步提高茶叶产品的安全性。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护措施,提高茶园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为建立绿色、生态、有机的茶园基地,真正从源头上把好茶叶原料质量关,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各有关部门应该按照“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问责到人”的原则,制定生态茶园建设后续管理实施意见;引导村、组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条例等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落实管护责任;清理、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管理,完善农资服务体系;加强农药、化肥市场监管,开展违禁化肥农药施用检查工作;推广茶叶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和无公害茶叶生产等绿色防控技术,严格管控违禁化肥农药在茶园中施用,从根本上提高茶园的科学管理和标准化管理水平。

三、加强培训,充分提高广大茶农的绿色防控技术水平

为切实提高茶农的绿色防控意识和科学技术水平,有关部门应认真制定培训计划,采取有效的培训措施组织各农服中心、茶企业、农资供应网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茶农代表进行茶园绿色防控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培训形式要求多样化,要有充分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不能只搞形式主义。具体可从茶叶中农药残留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性、实施茶园绿色管控的重要性和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培训,使广大茶农对茶叶中农药残留造成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分析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及浓度高低的影响因素,从根本上提高茶农的科学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为生产安全、绿色的茶叶产品提供科学保障。

四、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茶园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水平

要想在茶园中全面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收到良好的管护效益,必须实行多种措施并行,在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基础上,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态防治为主,采用生物防治与物理机械结合的技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建立合理的茶树生长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茶园系统内的自然生态调控能力,从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采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和人工或机械除草,杜绝一切化学除草剂。通过农业防治手段,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进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升茶叶品质,最终达到控制农药残留的目的。从茶树种植的土壤检测、茶叶生长过程中农药化肥的科学施用和茶园周围环境的治理等方面科学管理茶园,向农户广泛宣传科学种茶、科学加工以及科学销售的知识,不断提高茶农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对茶农们进行农药化肥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让茶农掌握茶园病虫草害综合治理技术,对茶树病虫进行预测预报,建立科学完整的茶叶生产保障体系,全面提高茶园的绿色管护和综合治理水平。

五、壮大农业科技队伍,普及茶园科技知识。

化学品的防护措施篇5

关键词:钢材防腐安全隐患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X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68-02

钢材是设备及管道的主要构成材料,腐蚀是钢材制品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保证设备及管道可以长期、安全、可靠地运行,我们要针对钢材易被腐蚀的特点,采取专门的防腐措施,对钢材表面进行防腐处理,适当有效的防止钢材的腐蚀。由于在防腐施工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多为易燃易爆或有毒的危险化学品,以及施工中各工序都存在很多职业危害因素,所以施工中要熟悉防腐施工特点,针对施工各工序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1钢材防腐施工通用的安全预防措施

(1)施工前,要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针对防腐施工步骤和特点,制定专门的安全施工技术方案、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配备安全防护和应急设施。

(2)施工现场设安全员,施工人员施工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考试合格方可工作,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高处作业要佩戴安全带,并安排人员进行施工监护

(3)作业区设置安全警示绳、和设置安全网,施工现场设置安全区,悬挂防火标志牌,严禁烟火,配备灭火器材,施工所用照明灯必须用低压防爆灯,确保施工作业环境符合安全施工要求。

(4)每天施工前,要仔细检查施工所用设备、工具是否完好,发现问题及时检修,严禁设备、工具带病运转。施工用电满足“三级开关、二级保护”和接地的安全要求、现场配置灭火器材。

(5)每天施工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并认真检查风、水、电、气是否关闭,确信无任何隐患后方可离开现场。

2钢材防腐主要施工作业类型、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对钢材采取防腐措施的主要施工作业类型有:钢材表面处理、涂装、衬砖、衬塑、衬玻璃钢、衬胶、衬铅和搪铅、还有衬不锈钢、衬钛钢,及磷化、镀锌镀铬等。磷化、镀锌镀铬一般在工厂作业,表面处理、涂装、衬里既可在工厂作业的也可在工程现场作业。该文主要介绍在工程现场施工的表面处理、涂装和衬里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

2.1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的方法有手动工具除锈法、动力工具除锈法、喷射除锈,及化学方法除锈、火焰除油脂除锈等。喷射除锈方法有抛射除锈法、干喷射法、高压水喷射除锈法,主要用于大量钢板、型钢及设备、构件的除锈,动力工具除锈主要用于少量的钢材表面的除锈,手动工具的除锈主要用于钢材的边角,或者由动力工具除锈不能符合要求,需要人工进一步除锈。除锈作业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如下。

(1)尘害:尘害是除锈施工中最主要的危害,扬起的灰尘既伤害人体又污染环境。

抛射除锈作业要建临时轻型结构房屋,抛丸机及附属设备安装在房屋内,作业时要关严操作室大门,不允许开门,抛丸时飞扬的灰尘就被挡在房屋内,同时噪声也被隔断。工作前先开除尘系统风机,工作停止时应待尘粒除尽后再停风机,风机出口应采用水过滤系统,降低出口气体中的灰尘。操作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如工作服、防尘口罩、防尘头罩、耳塞等。

喷砂除锈作业一般要建设防护棚,防护棚既能挡砂尘又隔音,操作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如工作服、防尘头罩、防尘口罩、护目镜、耳塞等。实际现场没有建设防护棚,露天进行喷砂除锈操作,这时除锈的地点应选在场地开阔的地方,注意季风风向,避开办公生活场所、预制场所、安装场地等,在除锈地点设遮挡护围或护屏;操作时人站在上风侧处。

降低喷射除锈扬尘的措施还有,要选择符合要求的磨料,选用磨料时应根据钢材的材质、安全环保的要求、经济性来选择。在可密闭房屋、空间内作业时可选择钢材磨料,扬尘小,磨料可回收,重复利用,经济。在敞开环境中作业,磨料不易回收的场合,尤其在扩建、改建工程中,作业场地不开阔,周围都是装置和办公场所时,可选用扬尘小的非钢材磨料,如铜矿砂、铁矿砂、石榴石、锆石等,含尘少,密度大,飞扬距离小。对于非钢材砂粒,在使用前应进行筛选;重复使用前,应及时筛选,除去粒径小的,可降低扬尘,改善环境,又可提高喷射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河沙和海沙应尽量不用,因其含硅高,扬尘大,不符合职业健康和环保要求,并且容易碎,可重复利用率低,不经济。石英砂因含硅量高,也在限制使用。

手动工具除锈和动力工具除锈时,易扬起氧化亚铁粉尘,操作人员应护目镜、过滤式口罩、防护服、防尘帽等来防飞尘做好自身保护。

(2)着火爆炸:在化工企业禁火区操作除锈,要严格按照动火制度办理作业票证,作业前必须测量作业区内的可燃气体的含量,应符合安全要求;如果被处理件以前装过易燃物,首先应将易燃物清除,可燃性气体浓度必须安全规范的要求;喷砂罐压力不许超过5kgf/cm2;严禁用铁器敲打喷砂机构。喷砂机构的电气装置一般不是防爆的,应采取防护措施。电气装置应接地,喷砂管应接地。对于旧设备的维修时,通常用氧乙炔焰烤设备表面,通过燃烧除去油脂和旧漆,通过热胀冷缩作用除去铁锈,作业时主要防止火灾,预防措施有氧气瓶、乙炔瓶应分开放置,间隔距离5m以上,乙炔瓶安装回火阻止器。施工现场周围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的物质。

(3)喷溅及砸伤:翻动喷砂件时要谨慎,不要被砸伤;为防止人员被喷溅,喷砂时,喷枪喷嘴不许对着人,人应站在喷嘴侧面;处理堵塞的喷砂嘴时,人应站在侧面,严禁带压拆卸喷砂嘴。

(4)噪声。动力工具除锈和抛丸、喷射除锈的噪声都大,对于操作人员应佩戴耳塞或者防护头罩;对除锈场地应设置围挡或防护棚进行隔音。

(5)触电。除锈作业应按照“三级开关、二级保护”的配电规定使用电,电气装置要接地。

(6)中毒和腐蚀。对于施工现场设备维修时,设备只能在原地,受到现场场地的限制,不允许喷射施工,可用浸泡法、循环法、涂刷法进行酸洗除锈等化学方法除锈。其主要危害为中毒和腐蚀。因为除锈所用的盐酸、磷酸等具有腐蚀性,具有刺激性气味,在除锈时工作人员应穿戴连体橡胶防护服,戴胶手套,戴防护面罩。在施工现场应准备足够的清水和2%~5%的碳酸钠溶液,以便于清洗皮肤;做好工作环境的通风工作,及时除去酸气味,置换新鲜空气。

2.2涂装

涂装作业内容主要有沥青涂层、油漆。沥青和油漆作业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如下。

(1)着火:着火的3个必需条件,可燃物质、着火源、氧气。可控制其中的1个条件,就可控制住着火。因为油漆、稀释剂、沥青等都是容易着火燃烧的物质,所以作业场所禁止动火,严禁吸烟;严禁用氧气吹风;不得穿戴带铁钉的鞋和化纤工作服、头巾帽子等,这些容易引起火花、产生静电,容易引燃稀释剂、油漆等。油漆作业现场禁止用铁器猛敲猛打。

(2)爆炸:在检修时,需要现场打磨设备、构件等,在储存过可燃物质的设备内因积尘积垢挥发物质,在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火源就会瞬间爆炸燃烧。防范措施一是对储罐内的物质要清理干净;二是因罐内的物质随着时间和温度会挥发,在施工前、每隔一定的时间用可燃气体探测仪进行检测,或者取样化验,符合要求后,才能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3)中毒:现场的油漆、稀释剂等都是有毒物品,使用时易挥发成气体,作业人员吸入即可发生中毒事故,露天涂装、四周通风良好的房屋和防护棚内可采取自然通风,在密闭性好的房屋内、有限空间内应现场设置通风设备进行强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30次/h。涂装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工作服、防护手套。在作业前和作业中,要对空气中的有毒物质的浓度进行取样检测,同时进行氧含量的检测,若不符合。要进行通风置换。符合要求才可以进行施工。食品、饮料不得带入施工现场。不得在现场用餐,下班后应洗漱更衣后方可回宿舍。

2.3瓷砖衬里

瓷砖衬里所用的水玻璃胶泥、酚醛树脂和呋喃树脂胶、环氧树脂胶等的固化剂和稀释剂都是化工产品,对人体有毒有害。操作人员要戴好防护用品,做好安全防护。

(1)中毒:采取良好的通风措施,如以上涂装作业预防措施所述。

同时要尽量选用低毒或无毒的原料。环氧树脂胶泥采用乙二胺丙酮溶液作为固化剂,酚醛树脂尽量采用无毒的nL-2型固化剂、C20型和t31型固化剂,并穿戴好防护用品。

(2)着火:施工现场树脂、固化剂、稀释剂等易燃物质容易引起火灾,要减少现场材料的储存量,以一次施工用量为标准,加强保管,应保存在密闭容器内,避免日光暴晒,并与热源、火种隔离。禁止在衬里时进行明火作业,而且不允许用火花器检查。

2.4橡胶衬里

设备、管道、及零部件的橡胶衬里是把橡胶板通过胶黏剂粘到设备、管道及零部件的表面,为粘贴牢固,需要用压辊滚压、用热烙铁烙压,再进行硫化,以保证橡胶板的使用性能。作业时配置胶浆所用的溶剂汽油、或者生产厂家的专用胶黏剂,都是易燃的,而且,溶剂和胶黏剂对身体有毒害的。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如下。

(1)着火爆炸:严禁在操作现场进行动火作业;禁止在设备内部一边衬里,一边进行明火作业,同时应避免钢材撞击产生火花;烙铁温度应控制在100~200℃左右,铲刀温度应控制在150~200℃左右,禁止用烧红的烙铁施工。施工现场严禁烟火。严禁敲击铁器,避免铁件互撞引起火花。管道衬胶时,蒸汽顶胶管压力不应超过1.5~2kgf/cm2;禁止用火花器检查。用硫化罐硫化时,硫化罐压力不许超过规定的操作压力。

(2)烫伤:衬胶时,要注意把烙铁搁置在支架上,不要随手乱放。硫化时,硫化罐完全卸压以前,严禁开启硫化罐盖。

(3)砸伤:搬运设备物件及硫化设备时,要相互配合好,稳拿轻放。

(4)触电:电炉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情况正常方可使用,修理时要首先切断电源;烙铁不得接触电炉丝,拿放时脚底应垫胶板。施工中尽量用手电筒照明,或采用安全电压的灯照明;电器应采用防爆型,应接地和采用漏电保护开关。灯线必须是软胶皮电缆线。

(5)中毒:施工现场应设置通风设备,保证通风良好,有害气体、施工人员应定期外出,置换新鲜空气。

2.5衬铅和搪铅

铅的硬度较小,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对化学物品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衬铅是把整块铅板通过一定的方式粘贴在被防护的表面,铅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搪铅是采用氧气―氢气火焰将铅条熔融后贴覆在被衬设备或管道表面上,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密实的铅层。在施工中,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如下。

(1)铅中毒。穿戴好防护工作服,戴好手套,戴好防毒口罩。口罩能有效的隔离铅蒸汽和铅的氧化粉尘,工作服要及时清洗,工作服在下班前要换衣服,防止铅粉到处粘。

(2)火灾。严格管理氧气瓶和乙炔瓶,间距应在5m以上,乙炔瓶要配备回火阻止器。

(3)烫伤。熔融的铅严禁与水接触。接触后容易发生飞溅,烫伤人员。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钢材防腐施工中,只有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范施工,针对钢材防腐不同的施工作业类型,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采取完善的预防措施,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和施工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梁成浩.现代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化学品的防护措施篇6

   论文关键词:发电企业;危化品;存储管理

   厦门华夏国际电力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是一家燃煤发电企业,其正常生产所用的部分物资从属性上说,属于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范畴。为加强危化品的安全运输及储存管理,我公司先后制定了《易燃易爆品管理规定》、《油品及化学品管理程序》、《移动式气瓶安全管理规定》、《公司燃油罐区火灾事故处置方案》、《氨站氨气泄漏事故应急预案》、《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化学危险品仓库火灾事故处置方案》等,通过这些安全管理条例和规定要求从制度上确保了危化品在运输、存储和使用等环节过程中的安全、健康、环保,建厂十几年来没有发生一例危化品事故。

   笔者结合日常物资供应工作实践,谈谈对在用危化品的认识及储存环节如何加强危化品的管理工作。

   一、燃煤发电企业的危化品

   凡是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储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均属危化品。我公司目前使用的危化品主要有:毒害物品(如液氨、丙酮等)、腐蚀性物品(如硫酸、盐酸、烧碱等)、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易燃气体乙炔、氢气、助燃气体氧气等)、易燃液体(如己醇、丙酮、煤油等)。公司对危化品的危险源进行了评估,其中主要有:酸、碱、氨车的接卸,有可能发生酸碱氨的泄漏,造成伤人、水体污染、土地污染;化学试剂有害气体挥发,造成人员中毒;易燃易爆品未隔离遇火种,发生爆炸;润滑油泄漏,造成地面污染、人员滑倒伤人、对皮肤造成伤害;氧气、乙炔使用未按规定摆放、固定、漏气,发生爆炸伤人。针对这些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制订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化学工作)、化学危险品管理规定、化学实验室管理办法、化学药品库管理规定、化学主要危险品事故处理预案、公司危险化学品概述与防范及处理措施、化验人员和仓管人员取危化品证上岗等。

   二、危化品仓储管理的一般性要求

   1.设计及施工

   危险品仓库的建筑、设计须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储存室或仓库的构造必须符合有关安全防火规定,并根据物资的种类、性质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爆、防火、防雷、灭火、防护拦坝等安全设施。任何易燃和爆炸性物资的储存都必须与相关法规相适应,不得随便存放。具体实施:对于储存的易燃液体,应建立适当的拦坝,以容纳任何溢出或泄漏;评估仓储物资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兼容性;对于小型仓库的危险物资储存应分间、分类、分堆储存;性质相抵触能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资要单独储存;所有装有易燃液体的窗口都必须贴上相应的标签或标记;所有易燃、易爆压缩气体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气瓶装载,并贴有相应的标签或标记,使用中的压力气体必须做好记录(如压力、数量、存放地点等),用后的空瓶必须送回到专门地点存放,并做好标记;安装在仓库或储存室的通风、照明设备至少每月一次进行定期检查;存放易燃、易爆性物品的所有仓库都应适当加锁,以防止未经许可者进入;危险品仓库的建立必须呈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并获得许可证;对不用的、过期或老化的危险化学品按有关规定妥善封存及处理。

   2.仓库的整洁

   存放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保持整洁,仓库内必须有统一的划线保持人行走道的畅通。所有易燃品、化学品、爆炸品必须分类,分间存放,贴有标签并在货架上排列整齐。所有装载危险物质的容器(无论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都应处于完好的密封状态。对于有可能倾倒的气瓶、液罐等物资应采取措施妥善地安放在支架内或搁板上防止意外。如有溢出的物体应立即清除。储存危险品的仓库不得用于其他用途。装卸危险物品必须轻拿、轻放、严防震动、撞击、摩擦和重压。应在大门入口及储存室内显眼处张贴“严禁明火”和“禁止吸烟”等必要的图形标志。及时消除仓库内使用过的旧布和其他可燃物料。在适当的位置标明最大库容量。

   3.使用接地

   若有需要,仓库应按标准使用接地装置(避雷针),接地电缆和接地状况良好,并经检测符合标准要求。对接地装置应定期检查和试验,确保其安全性,并做好记录。当将易燃液体从一个容器倒换到另一个容器时,为了防止静电荷的积累,应进行适当的接地连接。接地连接用的导线或电缆、线夹应状态良好,且正确使用。连接用的设备应放在固定的位置,并妥善保管。强调倒换过程中易燃性,安全工作程序的警告标志应张贴在工作现场。

   4.容器及包装

   进库的所有物资都必须在包装容器或箱上清楚标注。标注必须正确无误,对于特殊的物资除注明常规参数外,还应显示其基本特征和安全注意事项。物资应存放在适合的容器内或包装箱中。入库时应详细核对品名、规格重量、容器包装等,如发现品名、包装不合规格,容器渗漏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转移到安全地点处理,不得进库。除留足必需的空容器备用或换装的需要外,尽量减少容器的库存量,以降低风险。员工应有适当的培训,以便学习、了解物资标注的含义。

   5.HCS大容量储罐

   HCS大容量储罐必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防爆裂。设计时应考虑在周边增设拦堵坝,以防止泄漏时污染周围环境或河流。正常运行或使用时应有一定的措施确保排放阀全关闭。应有合适的监控手段和设备并制订应急措施(预案)以满足意外危急时的需要。大容器储罐必须按要求加标签。

   三、危化品仓储管理的一般工作程序

   1.物资需用计划制订

   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制订危品厂区运输路线图:其中对大宗用槽车罐车装运的酸(碱、氨)的进厂应专人专车按指定路线带路监督过磅,且设有液氨(酸、碱)车辆交接记录表,包含日期、车牌号码、带车进出厂人员签字及接卸车人员签字、交接时间、车辆的毛重、净重。装卸过程中注意使用ppe防护用品,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装卸。仓库严格按照公司《油品及化学品管理程序》进行收发料,危险品库应安装通风设施及温湿度计,仓管员应每天对通风设施进行巡查,保证通风设施的正常运行。在高温季节应每天检查危险品库室内温度,如危险品库室内温度高于30℃,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并向部门领导汇报。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危化品仓库全面检查,主要是检查库房的照明、通风、堆放、整洁状况。库内显眼处悬挂有储存危化品的mSDS(物料安全技术说明书),便于仓储人员或使用人员及时了解物资的属性及采取相对应的防范措施。

   2.确定公司区域范围内危化品的存放点

   每月对各工作区域的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制订公司所有危化品现有的库存清单。清单内容包括:储存或使用的化学品的名称、化学品类别及危险性分类、化学品数量、存放场所。同时检查各点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3.建立仓储管理系统

   将储存场所要求、储存标志、储存安排与储存量、收发储存化学品、储运条件、禁配关系、信息化管理、人员培训与管理、废弃等按要求进行有机整合,同时利用仓储管理系统制订标准的工作程序。

   四、加强危化品仓储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基础性安全规定是保证危化品安全存储和公司员工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护服、防护眼镜和面罩、呼吸防护器、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相关的岗位及人员必须配备、配齐个人防护用品。

   安全标志:放置或使用化学危险品的部位或岗位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标志或警告牌;标明危险品的名称,注明其危险性质,如“易燃气体、有毒气体、易燃液体、氧化剂、剧毒品、有毒品、腐蚀品”,“防止腐蚀、防止中毒、严禁烟火”等。

   排气设施:由于化验或水处理工作中常常产生有毒或易燃的气体,因此凡是有药品存放或使用的地方均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我公司的通风设施一般采用通风柜及排气扇。

   冲洗设施:应在大量使用或储放酸、碱、氨等部分或岗位设置喷淋器,以便人体不慎接触药品后的冲洗;应在上述部分设置冲洗水装置(冲洗水阀、水管等),以便在发生药品泄漏或扩散的情况下有足够的冲洗用水。

   消防器材:应根据储放或使用药品的化学性质及其危险性放置相应数量的灭火器材。

   安全保卫:化验班或仓储班应将腐蚀品及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锁在专门的药品柜中,按《化学药品库管理规定》进行领用及双钥匙保管;建立完整的化学危险品台账。

   应急药品:在储放或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部位或岗位,应配设急救箱,内含急救包、云南白药、红汞、紫药水、碘酊、胶布、美宝烫伤膏、绷带、创口贴、纱布、棉花等药品或用品。

   化学药品:在储放或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部位或岗位,应配备洗眼装置及洗眼液;同时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与性质配置低溶度的碳酸氢钠或硼酸及硫代硫酸钠溶液,作为酸碱烧伤时的应急涂洗之用。

   2.不断加强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贯讲座

   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事危化品工作的员工要重点进行安全专业培训,这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及危化品从业人员安全技术素质、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之一。

   3.模拟现场突发事故的紧急救援

   以此检验相应人员执行《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的水平,提高员工的应变能力。

化学品的防护措施篇7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现状分析;对策

为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现状,2008年12月对二级医院的手术室护士进行了摸底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室职业危害知识了解不够,对存在的危害未足够重视;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调查对象

济源市6家二级医院的手术室护士,共32人。其中主管护师15人,护师13人,护士4人。

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收集,调查问卷分三部分:①一般情况: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等。②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知识的掌握情况。③对于职业危害所采取的措施。

3结果

调查后发现以下问题:①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室职业危害认知不够,多数护士对存在的职业危害没有足够重视;②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防护措施不到位,医院配备的防护用品不齐全或未规范配备;③对锐器伤后的处理和标准预防了解相对较多,但平常工作中防护措施不到位,不能严格按照标准预防进行防护。

4讨论

4.1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4.1.1物理性职业危害

4.1.1.1锐器伤手术室工作中经常使用刀、剪、针等锐利器械,在频繁护理工作中易造成自伤或误伤他人,是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

4.1.1.2电离辐射伤在骨科手术中经常使用X线机进行定位,由于防护知识和防护用具缺乏而易受到损伤。手术间消毒时常用紫外线,可引起眼炎、皮肤炎。

4.1.1.3长期站立与搬运病人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需要长期站立,固定的工作姿势,腰腿部长期受力,易造成劳损和双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易患颈椎病。再加上饮食作息没有规律,这些都能造成医护人员不同程度的隐性伤害或职业后遗症。

4.1.2化学性职业危害

4.1.2.1化学消毒剂多种化学消毒剂在手术室的广泛应用,使得医护人员每日被迫接触甲醛、戊二醛、含氯制剂、臭氧等,长期接触可引起鼻炎、哮喘、接触性皮炎、记忆力障碍、头疼、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生殖系统疾病。

4.1.2.2有害气体的影响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在空气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微量麻醉废气的环境中,术中Co2、氩氟醚、异氟醚等麻醉药品的残余都可污染空气,影响身体健康。

4.1.3生物性职业危害

随着医学的进步,各种手术的开展,护士的工作明显加重,超负荷工作致使生理、心理方面都产生不良影响。固定的工作姿势、长时间站立导致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频繁急走及处理重物致使腰酸背痛;工作无规律、精神紧张致使身心疲惫。其感染途径多数是经血液和呼吸道。手术室护士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易感染HBV、HCV、HiV、流感病毒、支原体和变异冠状病毒等。

4.2防护措施:

4.2.1加大职业防护宣传教育,强化职业风险意识

加强职业危害认知教育,首先从改变观念开始。医院管理者必须注重加强手术室护士的在职培训,强调职业危害对护士自身健康的影响,接受相关知识的培训。可举办多种安全学习班,发放宣传手册等结合实例进行教育,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将风险降到最低.[1]

4.2.2完善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预防规范措施

大多数护士是在受到伤害后才意识到防范的重要性,因此,建立预防规范措施很有必要。工作中执行正规的操作流程,推行规范的预防措施,才能减少职业危害。同时加强检查和监督力度,促进护理人员执行防护措施。

4.2.3规范医疗行为,预防锐器伤

建立锐器损伤报告管理制度,护士一旦被刺伤,应立即评估发生情况,使受刺伤者得到恰当的治疗及跟踪监测[2]。要求护士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用后的针头与其它锐器及时、正确放入锐器盒内;禁止徒手分离污染的针头;为不合作的病人作治疗时,有他人帮助[3]。注意正确的工作姿势,器械护士在手术台上传递器械时,应尽量做到身体与颈部同时转动。手术中用弯盘传递锐利器械,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带口罩、手套,术前了解患者的病史、肝功、HiV的检查结果,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4.2.4配备必需的防护用具,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被调查的6所医院手术室中,有三所医院无X线防护屏和防护衣,2所医院仍使用甲醛熏蒸消毒,未配备废气抽吸设备;防护镜不合格;由此可见,防护用品的配备处于严重的不足状态。切实加强防护用品的配备,加强防护措施的落实,才能减少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

4.2.5合理安排工作,防止身体疲劳,减轻心理压力

在平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实行弹性排班,既要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带来的身心疲劳,缓解紧张程度,借助有效的客观条件,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减少无效劳动,合理设计流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之余适当调整自我,积极做好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

4.2.6化学危害防护

合理使用消毒剂,甲醛消毒完毕,须吸出残余废气后再取出消毒物品,戊二醛使用时容器加盖,接触时带手套、防护镜、防止溅入皮肤和眼内。定期检修麻醉机,减少空气污染,改善通风条件,加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士应充分认识到手术室职业中现存的及潜在的危害因素,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护理管理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则.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63-64.

化学品的防护措施篇8

关键词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干预措施

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各类无菌物品的供应以及对各种污染的医疗器械用品进行回收、清洗、包装和灭菌等工作。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与致病源、化学消毒剂、锐器等接触,操作多种电器及压力容器,并受高温、潮湿、嗓音及心理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在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伤,严重威胁着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为此,针对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应采取的防护措施,以下是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现将消毒供应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报告如下。

存在的职业暴露风险

物理因素:①环境因素:供应室中有多种噪声,长期接触高压蒸汽锅发出的高分贝噪音会破坏人的听觉,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及内分泌等都会造成损害,高压蒸汽灭菌器在灭菌过程中散发大量的热气和水蒸气,使室内温度、湿度明显升高,工作人员长期身处其中,对身体会产生不良影响。噪音的影响,使人心神不定,烦躁不安,容易发脾气,影响工作效率[1],而消毒后,在开启舱门卸载物品时,物品温度非常高,如操作不当极易烫伤。②锐利器械伤害:在污染物回收、清点、清洗、包装过程中,容易被针头、刀片或其他医疗器械刺伤,导致职业暴露,有发生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险。③紫外线:紫外线消毒时,辐射到人体面部及眼睛,可引起灼伤、红斑、紫外线眼炎或皮肤过敏,若为高臭氧紫外线灯,其所产生的臭氧对呼吸道也有一定的损害,刺激人的呼吸道黏膜,臭氧浓度>0.3%时,使人体中毒。

化学因素:临床使用后的大量污染物,一般使用化学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而使用最多的是含氯消毒剂,它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腐蚀性和挥发性,经常接触此类化学品会引起眼结膜灼伤、上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和痉挛、化学性气管炎或肺炎及皮肤损害。长期接触,可导致注意力分散,记忆障碍等。有些强酸、强碱等化学消毒剂在配制过程中如果不做好防护措施会很容易溅到而腐蚀皮肤。

生物因素: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把复用性器械回收后,要分类、清点、浸泡、清洗,这些器械往往带有血液、体液。使用科室未作初步清洗及处理,有的器械还带有刀片及缝针等锐利器,有感染与被刺伤的可能,感染是常见而又严重的一种威胁,有资料表明,被已感染的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患者用后的针头刺伤,其发生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分别是30.0%、1.6%、0.3%[2]。

干预措施

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环境是工作质量和人员职业防范安全的基本保证条件[3],工作环境要通风、宽敞,有冷热水供应,有条件安装消音设备,在高压灭菌器前放置隔音板以降低噪音,科室机器专人管理,定时定期维护和保养,保持其性能良好,操作时轻拿轻放避免噪音的产生,室内安装空调或换气扇、除湿机等。进行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改善高热、潮湿的环境,冬季用热流水清洗各种物品,加强自身防护。

加强管理与培训:我中心供应室人员结构中,大部分工作人员文化程度较低,未正式接受过系统医学教育,缺乏相关知识,自我防范意识差。因此,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知识。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相关科室共同完善其相关的制度、法规,且将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以便达到有效的管理。通过相关知识的培训,让每一个工作人员在从事操作过程中能感知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提高风险认识,充分认识到针刺伤不在于其本身造成的伤害,而在于它能传播某些疾病,尤是传染性疾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

加强标准预防的落实:供应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不直接用手对尖锐物进行清点、清洗,减少刺伤皮肤,供应室工作人员在清点、清洗、处理污染物品时均做好标准预防的防护行为,戴口罩、帽子、防护眼罩、橡胶手套、防渗漏围裙、胶鞋。一旦被锐气刺伤,应立即从伤口近心端挤压出血液,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然后用0.5%碘酊、75%乙醇消毒受伤部位,用敷料包扎伤口,并及时上报。损伤严重或疑似传染病的污物,应当进行相应抗体检测,并进行观察纪录[4]。

紫外线危害防护:紫外线消毒应在无人情况下进行,打开紫外线灯时避免双眼直视灯管,应戴防护眼镜穿防护服,关闭门窗,消毒后,及时开窗通风,减少空气中臭氧的含量,并保证一定的温、湿度,防止空气污染和工作人员受到伤害。

化学性危害防护: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要掌握常见化学消毒剂的特性、配制方法、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接触消毒剂时须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加强通风,要保持室内空气流畅,减少空气中消毒剂的含量,减少对呼吸道及皮肤的损伤。若不慎溅到皮肤或眼睛内,应用流动清水反复冲洗。消毒剂放于容器中加盖保存,以保证其有效浓度和防止挥发给人体带的危害,操作完毕后及时用肥皂水冲洗清洁双手。

加强安全操作训练:为防止烫伤的发生,高压灭菌器应由取得上岗证的专职消毒员进行操作,每天使用前检查机器性能,并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压力降到0’位再开门,开门时应站在门后或门旁。装卸灭菌物品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工作服,戴隔热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防止烫伤,物品需冷却10分钟再出锅。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的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污染物品、化学消毒剂、高温环境和机器噪声等,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安全管理,建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防护制度,提高安全防护意识,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掌握规范的操作技术,严格遵循工作流程,是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管理,确保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身心健康,预防职业危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于海云,于春荣.门诊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6,23(1):75.

2王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12.

化学品的防护措施篇9

1.影响因素:

一、主观因素:①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组成以护理人员为主,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在进修和实习人员中,医院感染标准防护意识欠缺表现突出;②对污染物品的初消情况在接收时查对不严格[1];③对制度落实不能精确到位;④缺乏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动意识与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客观因素

①噪声危险因素: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医院配备的设备越来越多,如清洗机、干燥机、排风扇、塑封机、等离子消毒锅、脉动蒸汽压力灭菌器、超声波清洗机等不同程度的产生噪音。护理人员长期在噪音声环境中工作易引起烦躁、头痛、听力下降等。②利器损伤因素:利器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几乎所有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利器损伤史。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接触到被体液、血液、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机会很

多,接触各种穿刺针头、刀片、剪刀等锐利器械刺伤造成感染,导致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有发生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害。美国医学会(anS)针对针刺伤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肝肝炎病毒(HBV)感染发生的隐患性调查,认为两者相关性较大,特别是(HBV)传染性更强[2]。尤其是在夏季护理对策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落实各项实际工作的依据。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安全,与全院的医院感染密切相关,并在保护患者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掌握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三项标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落实系统的规章制度是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3]。因此,要定期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操作规范。加强质量监控。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承担着全院的手术器械、用品等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任务,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长期处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因素危害的环境中,对其身体及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潜在危害。

2.安全护理对策:

一、生物隐患的干预措施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戴口罩、帽子、防护手套,用专用回收车到各科室回收,在消毒供应中心污染区进行集中处理时戴口罩、圆帽、护眼镜、手套、穿长筒防滑靴及防水围裙,防止污染液溅到皮肤粘膜及眼睛上造成危害。

二、化学隐患的干预措施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接触化学性质职业危害因素的规范操作,个人防护措施到位,配制消毒液时要戴口罩、帽子、手套、防护眼镜等防护面具。当消毒液溅至皮肤粘膜时,立即用清水冲洗,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制剂对皮肤粘膜的伤害。超声清洗机清洗时取放物品后及时加盖,避免消毒液挥发对人体造成伤害[4]。

三、噪音隐患的干预措施科室机器需专人管理,定时定期维护和保养,保持其性能良好,操作时轻拿轻放,避免噪音的产生,工作人员应说话轻、走路轻、开关门轻。

化学品的防护措施篇10

【关键词】

消毒室;暴露;防护;措施

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就是消毒供应中心,简称消毒室。它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全院临床科室可重复使用的器械、物品进行回收,然后通过清洗、消毒、灭菌进行再次使用;同时还担负着一些医务所用物品的包装、灭菌、敷料的制作等工作。在消毒室工作的医务人员,因为接触的感染源比较多,属于医院职业暴露的高危险群体。因此,对消毒室的工作人员做好职业防护,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保证身心健康,从而更好的积极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针对我院消毒室所存在的职业暴露危害因素主要如下:

1.1物理伤害因素

消毒室有许多消毒的机械设备,消毒供应水处理设备、自动清洁机、超声波清洗机、干燥机、高低温杀菌机,这些机器在工作时,会发送大量的噪声,且尖锐刺耳持久。工作人员长期置身于噪声环境,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都会有所损伤,特别是听觉器官更是会受到伤害。

1.2化学因素伤害

进行消毒通常要使用一些化学制剂,如除垢剂、酶制剂、除锈剂等,还有如果是低温灭菌,就要使用环氧乙或烷甲醛等,这些化学制剂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和刺激性,在使用过程中就会挥发在空气中,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很容易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1.3生物危险因素

回收回来的设备、物品都是被污染过的,上面附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消毒室的工作人员,每天都暴露在消毒室的环境之中,回收、清洁、消毒、清点、存放等,与这些物品和器械密切接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污染因素,潜在的传染病的受感染的几率会高于其他医务人员。

1.4心理和生理性危险因素

消毒室承担着全院物品收回与发送工作,有一些大件的器械灭菌还需要转载搬运,长久的站立和大量的体力付出,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如腰部损伤、肌肉、关节的损伤、下肢静脉曲张等,加之消毒室无直接创收而是服务于临床科室,各项工作待遇不能给予,高强度的工作造成身体的劳累,工作中得不到认同,易导致心态失衡。所以消毒室工作人员通常都承受着比较大的心理压力。

2防护措施

2.1物理因素危害的预防

对消毒室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进行有利的改变。消毒室内首先要干燥保暖,装有空调或暖气。为了更好的散热要在高压灭菌室内安装换气扇。灭菌器的排气口必须接到室外去,且要距外墙2米以上再排放。高压灭菌尽量集中到一起进行,灭菌结束立刻关掉灭菌器及大功率排风扇减少噪声。对各种设备要及时保养和维护尽量降低噪声,工作期间可佩戴防护耳罩减弱噪声,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安装消音或隔音设备进行有效防护,将噪声对工作人员的伤害降至最低。

2.2化学因素危害的防护

化学消毒剂应集中重点保存,使用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严格控制使用消毒剂浓度和剂量,避免过度和不科学使用消毒剂,尽量用清洁消毒设备代替化学消毒,减少消毒剂的使用。在减少污染自然环境的同时,还可以避免操作人员职业暴露。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同时,操作时必须进行必要的防护设备。对于活性氯消毒擦试、拖地,应开窗通风,以降低空气中氯的浓度。

2.3对生理、心理因素方面的防范

改变站操作为座椅操作,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强度的姿势。在正常工作以外,多进行锻炼,加速血液循环,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改善消毒室的工作待遇,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价值观,多交流解决他们的困难,使其有一个积极进取乐观的心态。临床医务人员对他们要多给予理解,支持和尊重。此外,合理安排时间休息和放松,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

2.4紧急处理措施当职业暴露一旦不可避免的发生时,要立刻采取以下紧急应对措施:①对受到污染的皮肤使用肥皂液反复擦拭并使用流动水大量清洗,如果受到污染的是黏膜,则用生理盐水冲洗。②如果已经有伤口出现,首先要在伤口的旁边轻轻的将损伤处的血液挤压出去,然后再用肥皂液擦拭伤口表面,再用大量的流动水冲洗;不要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小结

消毒室作为暴露的高危部门,其部门人员只有做好防护才能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全院,服务于社会。因此,工作中必须加强防护措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对自己和工作本身都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