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与食品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9:04

保健品与食品的区别篇1

基金项目:秦皇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编号:12SY205)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

为了解秦皇岛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现况,规范秦皇岛市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卫生秩序,本研究调查了秦皇岛市保健食品生产及经营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监管对策,并对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提出几点建议。

一、秦皇岛市保健食品生产及经营现状调查

秦皇岛市保健食品的生产比重很低,辖区内获批的保健品生产企业(单位)仅4家,产品种类仅5种,八千岁牌养生酒、润欣康牌迎和胶囊、天人牌红棘油、老得慢补膏、调脂早餐。目前只有润欣康牌迎和胶囊上市销售,总体来讲,秦皇岛市不是一个保健食品生产地,这与秦皇岛市的产业结构和策略有很大关系。

目前秦皇岛市保健食品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药店零售,秦皇岛市辖区大小药店近300余家。经营的保健食品主要品种是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辅助降血脂、增加骨密度。在一些连锁药店中保健食品品种比较齐全,小规模药店基本上采用的模式是一两个品牌,可选余地很小。保健食品产品剂型以药品剂型为主。主要采取胶囊、片剂、口服液、颗粒剂(冲剂)等剂型,这些剂型的产品就占了近70%;笔者调查了秦皇岛市郊区12家药店107份保健食品的基本情况,排前三名的产品类别分别为:增强免疫力(25.23%)缓解体力疲劳(18.69%)、辅助降血脂(14.95%)。

二、市售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假冒伪劣产品,鱼龙混珠

主要表现在伪造或盗用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冒用保健食品标志、伪造卫生许可证、伪造合法企业产品等方面。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假冒保健食品多为减肥类、调节血脂类、调节血糖类的保健食品[1]。一些保健食品将普通食品批号“卫食字”擅自改为“卫食健字”或“国食健字”;有的将保健食品、保健品批号擅自改为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购买到真正的保健食品也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2]。

(二)擅自篡改包装、标签和说明书内容

《保健食品标识规定》第四条明确规定:保健食品名称、保健作用、适宜人群和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必须与《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所载明的内容相一致。有的保健食品虽然经过批准,但为了扩大市场,诱使不明真相的人购买,就会超出审批部门批准的功能范围,表现在:擅自更改产品名称、增加或更改保健功能、扩大适用人群、变更食用方法和食用量等。还有一些委托加工企业不明确标示委托企业和受委托企业的名称和地址。这些行为不仅严重误导了消费者,而且扰乱了保健食品市场的正常秩序[3]。

(三)普通食品充当保健食品

笔者调查发现保健食品市场出现一个新苗头:普通食品充当保健食品,大量貌似保健食品的胶囊、口服液、片剂、冲剂等普通食品混迹在保健食品销售架上。有的即使在包装和说明书上未标示保健功能,却暗示保健功能,有的因在名称、形态、食用方法方面与保健食品和药品有相似之处(如液体钙胶囊、卵磷脂胶囊、葡萄糖营养口服液、复合氨基酸口服液、儿童可可钙口嚼片、多维葡萄糖酸锌冲剂等),极易误导消费者,使他们难以界定其是普通食品还是保健食品[4]。

三、秦皇岛市保健食品监管现状

秦皇岛市因为不是个保健食品生产地,所以监管的问题主要就涉及到市工商部门和市食品药品质量监督部门对保健食品的经营和流通环节的监管[5、6]。即便是这样,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监管执法力量薄弱

这表现在一方面人员队伍力量欠缺。秦皇岛市辖3区4县,保健食品经营点数目众多,执法监管点多面广,而全市工商系统和药监系统专职从事执法监察的人员仅十余名,一些基层食药监管所只有一两名工作人员,却要管理四五个乡镇,疲于应付。另一方面表现在是执法监管权威不够。

(二)、保健食品案件异地执法困难

这表现在与其他地区保健食品监管部门协调不够,发现非法保健食品或经抽验不合格后,并不能与生产单位、供货单位所在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同步工作,而只能是监管部门查处完以后另行移交,这在时间上已经过去几个月的时间了。这样做导致的结果就是,要么不合格产品继续在异地销售,要么增大受移送单位的查处难度,不合格产品被处理。

四、对秦皇岛市保健食品监管的建议

保健食品的安全是关系着人民身体健康和国家兴旺发达的重大问题,已经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如果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那么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将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也将缺乏市场竞争力[7]。因此,解决保健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务之急。针对以上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共同努力,采取以下措施:

(一)、狠抓培训,提高队伍监管能力

针对保健食品监管人员少、任务重、基础弱等现状,从加强队伍培训入手,着力增强队伍的科学监管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对执法人员业务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内部交流培训等形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执法人员熟悉掌握保健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标准和工作规范等。

(二)、理顺监管体制,实现有效监管

保健食品原来由卫生部门审批,《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颁布后改由食药监部门审批,但没有行政管理执法权。这种审批和管理的脱节,造成各部门各自为政,产生监管的盲区,给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为改变这种状况,可以仿效上海市、广东省等少数省市,具体作法是把保健食品的注册、监督管理权归并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重点抽检,确保质量安全。

实施计划抽验与监督抽验相结合,把好保健食品质量关。加大对经营企业销售量大产品的抽验力度,重点抽查减肥、抗疲劳、性保健以及降血糖产品,检验是否有违法添加药物成分;最后,指定专人负责受理举报投诉,做到投诉举报产品100%监督抽样。

(四)、广泛宣传,强化市民防范意识。

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上刊登保健食品常识,披露当前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各种违法行为;编印发放保健食品法律法规和知识宣传手册;进社区、广场宣传保健食品安全知识。通过广泛的宣传,增强了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知识的理解和辨别能力,引导市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张瑞妮,张海生.保健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探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12):85-88.

[2]陈胜祥,金飞辉.保健食品卫生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03):92-93.

[3]毛正银,王华东.21世纪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首都医药,2009,(13):48-49.

[4]陈永法,姚瑜嫔.非药品冒充药品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药事,2010,(12):1157-1161.

[5]齐东梅.保健食品监管现状与对策探讨[J].首都医药,2011,(08):14-15.

保健品与食品的区别篇2

关键词:保健食品行政监督人才结构需求结构

引言

广东省是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数量、规模,管理水平和产值,以及市场上流通的保健食品品种都位居全国前列,保健食品监管职能调整更走在了全国前列。2004年3月份,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广东省卫生厅在保健品监管的工作移交后,负责监督国家保健品标准的执行、审核保健品的注册、指导实施保健品安全的检测与评价及其体系建设工作、制定保健品安全信息的分析、预测及办法并定期向社会、保健品生产许可审查及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贯彻实施保健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囊括了保健食品从产品注册、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全过程的所有环节。

1.行政监督队伍人才结构分析

1.1数量变化

根据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关于填报保健食品监管队伍情况有关统计表的函》,发动全省药监系统包括22地市、区、县保健食品监管人员填写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全省药监系统包括22地市、区、县共有545名行政监管人员,不包括省级、地市级的技术检验人员,监管的保健食品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包括自主生产企业、委托加工企业、经营企业,监管人员的数量随各辖区监管的保健食品企业增加而增加,由于近年来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在近五年内广东省保健食品企业迅猛扩张,各辖区内的监管人员数量不断壮大,结果(见表1)。

1.2年龄结构

从事行政监管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34之间,所占比例为54%,以年轻且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为主,人才梯队老、中、青分布合理。(见表2)

1.3学历与教育培训状况

从事行政监管的人员主要有本科和硕士学历的人员,分别为55.5%和14%,大专学历以下人员占23.6%,博士人员仅有少数几人,从人员的学历结构看,大部分监管人员的学历都达到本科以上,专业水平和素质基本满足保健食品的日常监管任务,与新形势下监管工作对学历要求基本相符,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也逐年增加。

从教育培训情况看,国家局一直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了相关监管政策、业务培训等系统的培训课程,省级药监系统也会根据国家局培训的内容和全省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培训。从教育培训情况的数据反映市级或区县局等监管人员每年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到一半,由于在市局以下的人员岗位轮换频繁,因此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尤为重要,是对他们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的基本途径,也可以利用培训机会了解其他地区好的管理经验,互相借鉴与学习,等从而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2.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分析

2.1专业人才专业需求分析

从队伍专业结构与需求状况看,现有的监管人员非本专业的人员比例偏高,法律与行政管理类的人员偏多,而真正与保健食品专业相关的专业人员较少。

2.2监管人员需求与监管相对人数量发展趋势与预测

通过对往年的监管人员数据和生产企业数据分析,保健食品企业的数量随保健食品整个行业的发展而迅速增加。2010年的全省的保健食品企业的数量比2005年的增加了200%,监管人员的队伍也以90%的水平扩大,但保健食品行业发展已经基本饱和,预测今后5―10年还会继续扩张,但发展的步伐将会逐渐放缓。

说明:请根据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职能、任务、监管相对人发展情况,每五年都以前一个五年的数据为基础对各年技术监督人员需求总量与监管相对人发展变化情况进行统计与预测。

3.监管队伍创新管理

通过对全省保健食品行政监管队伍的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队伍结构数据,包括队伍的人数变化、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以及未来5-10内的保健食品企业发展趋势与所需监管人员的预测。从数据中我们发现了我省行政监管人员队伍结构存在的问题,未来监管队伍必须服务并不断适应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仅提供自己的一点建议,使监管队伍有效地转化为竞争优势、监管能力和工作成果。

3.1加到投入,建立健全的人才管理机制,合理配置不同区域的保健食品行政监管人员

由于保健食品企业的发展速度与当地的科技、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广东省各地市的发展水平不一致,例如发达地区深圳、广州、汕头、珠海、佛山等地的保健食品企业数量巨大,但行政监管人员数量的配置并不是根据企业数量来配置的,导致这些区域的监管人员日常监管任务繁重,人员不足;有些落后区域管辖范围内只有极少数的保健食品企业,监管任务比较轻。导致了人员分配不合理,不能充分利用人员,较高效率完成监管工作。

3.2调整监管队伍的专业背景,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行政监管的工作偏行政管理类,而根据保健食品的属性,有中药类、食品类、营养补充剂等类别,监管人员的专业与药学相关的占多数,食品专业的相对较少,随着保健食品的研发能力和发展趋势,普通食品剂型的保健食品开发将越来越多,对食品类专业的需求将逐渐增多,也成为了监管队伍里面的紧缺专业,监管队伍招考时应更注重时代和现实社会需要的发展,招收更多具有食品专业背景的人员。同时采取专业技术职称考评,鼓励监管人员评相应专业的技术职称,不断更新知识机构与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保健品与食品的区别篇3

会销:保健品与膳食食品的分类经营策略

实际上我们在区别看市场的时候发现,保健品销售与膳食品销售是不一样的,两者本质上有区别,通常老百姓也有教育,蓝帽子与没有蓝帽子的关系,这个主要是国家在倡导健康方面,分别区别对待的一种标志,但由于很多保健品企业通用两类产品,有保健品与食品,因此也通常用一种推广教育办法在对外输出,引发诸多市场的不适应性,实际上我们看保健品的成分,有很多种原料配伍而成,有中药原材料的、有营养补充的等多种动植物、提取物合成的产品,大部分推广统一归纳在对人体作用上面,而膳食食品,通常在市面上叫大保健产品,以营养补充为主,因此,自然在经营上保健品与膳食食品需要有明显的不同经营方向。

保健品与膳食食品的分类经营策略:作为混合经营的一种现状,在很多保健品生物科技公司中存在,但由于两者作用的消费对象有区别,所以针对两者需要有一个不同的经营策略。

1、保健食品经营策略:

a目标人群:保健食品倾向于特定人群使用,因此细化单一群体成为目前比较有效的方式,目标群体的单一化并不会减少服用人群,反而可以通过配方的调整强化作用的单一方向,使功效更加有趋向性。

B直销手段:由于对单一人群的专业性更强,直销口碑更简洁明了,便于传播,而非大而全的传播方式。

C会销形式:由于独立的功效模式,会销邀请更明确,专场形式更具有杀伤力。

D价格规范:依靠低价促销优惠形式要分解到产品的日期来计算,打包年销售与套餐销售回归到标准的日销售,促进流水长效体制建立。

e打包销售:不同产品,不同特性的保健品,针对不同群体的配伍销售也是一种策略。

2、膳食补充食品经营策略

膳食补充产品以大而全为主,以补充营养为主,以营养科学对人体的需求为主,从不同角度参数来表达消费需求,而此类产品不适合推广宣传对身体疾病的功效,因此,不能放在与保健品一起进行会销,公开教育消费不适合在会销成本较高的形式下推动。

膳食补充食品经营策略主要可以做成快速消费品方式推广,从渠道的角度讲,适合走专卖店、流通领域商超等公众渠道销售,也不能按照保健品的价格来推广。如果,高级营养品、膳食补充剂可以独立家庭包装来推广,采用品牌战略来推广此类产品快速融入市场,建立量大的批量销售体系模式。

会销:销售模式的升级与改造方向

会销,当作一种销售模式时候,随着市场应用的不断改进,已经从传统开会形式,转变成多种会议销售方式,如旅游、聚会、联宜、科普、体验等多脸面方式出现,会议时间也从几个小时,提升到几天,形式在变化,也就是促销手段有直接专家推荐,员工促销变为利益共同分享阶段,让消费者自己花钱形成的消费利益转型,这样的模式已经让消费者明白,是企业做秀后的一段互相配合演出的戏,但终究不能持续发展,无论何种形式,替代不了大部分消费群体直接对身体的满足感,所以会议销售模式需要立足长久发展考虑。

保健回归传统,向中医靠拢

由于中国消费群对医疗卫生消费长久的压抑状态,治疗性医院的缺少,费用的昂贵,导致大量慢性疾病与“未病”人群的突然爆发,迫切需要解决这样一个社会群体的问题,而中医中药有很强的社会基础,民间正在形成一种力量来抗衡医院的大、烦、贵模式,转而寻求中医中药来支持,特别是中老年消费人群,比较喜欢传承的东西,所以在销上要向传播回归传统,向中医靠拢的推广方式。

那么如何回归?中医讲究的现场诊断,现场检测、(望、闻、问、切)的现代化手段,解决消费群体的直接体验,而不是靠空洞的讲解来完成,把教育变成传统中医问诊模式,将大大解决现有模式的复杂与难度。

如何向中医靠拢?中医中药有传统,千万不能做假中医中药,从产品配伍到功效突现,周期与疗程做到安全环保,从脏腑到经络有一个系统的跟进,达到教育与保健治疗目的。

销售模式升级,获取利益分开

很多时候我们能够看到,企业把零售价格按照市场规则,以消费者买不买得起来定价,实际上已经违背市场销售的客观模式,特别是现在保健品在做的存货消费方式,变相收取客户资金,通过个人关系满足销售目标的模式,也是非常不安全的操作方式,那么如何能获取利润又不失去消费者,需要有一个利益分开获取模式。

产品利润是目前保健品企业获取利润的唯一方式,通过提供服务来吸引客户,再促销完成销售,这样的利润满足了大量不同的商,但由于形式单一、集客手段陈旧、满足不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由此需要分开拆散产品利润,通过模式的升级来完成利益平均化。比如在会销手段上引进先进的诊疗设备收取费用、特色诊断收取费用等,降低产品的销售利润,分化需求,同样能够满足消费目的,这样反而增加客源,因为产品价格下来,让消费者的吸引力与支付钱没有了压力,就形成循环消费体系,把原来产品利润100%,分解成2:2:6支付模式,完全取消免费服务模式,这样能够提高服务质量,改变保健品口碑不佳现状。

服务培养主动消费模式,取消免费低级服务

长久以来,保健品销售企业或者商,主要依靠“免费的午餐”来吸引消费者,大量低端的器械与服务来吸引,造成不断被媒体暴光,做假成为保健品服务的一种常态,连从业人员都这样,如何有持续力来促进保健品的整体形象,因此,有眼光的经营者必须脱离这样低级服务水准的集客模式,通过转换与升级来真实为客户提供服务。

如何让消费者对你的服务觉得很有价值,转而对你的产品、对你的企业有信心,关键就是在于要有高质量的服务体系,高质量的医学体系服务,比如诊疗设备的准确性,不可逆转性,中医理疗服务的真实价值提供给消费者,这样,大大加强锁定客户的关联性。

在这样的服务条件下,消费者主动能够感受服务作用,将主动要求消费你的产品,大大节约经营成本,大大满足消费需求、大大加快保健品经营升级步伐!!!

会销: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消费群体的合并

会议销售做到一定程度,需要依靠企业制度的完善,不然出现强制消费者购买的行为层出不穷,后患无穷。那么管理体制的建设也是会销转型的一个必然,必须保持管理与消费需求的一致性,甚至要融合在一起,在目前管理体制可以看出,有一个误区,既保健品企业通过健康管理方式体制来经营销售保健品,这个已经被证实是个误区,保健品企业所谓的健康管理模式只是一个销售产品的跟踪,根本没有正规的服务与后续服务的结果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只有初步的登记,后续大量的综合解决能力完全不具备,造成操作误导,也误导消费,反而形成不了消费,因为兑现不了承诺。

保健品健康管理模式体制误区

保健品要引入健康管理模式,必须要与国家对健康管理政策与消费需求有关联,国家把健康管理教育消费模式转接给了医院、医疗机构、官方的健康教育所,而这些机构几乎没有作为,或者只是形式上的摆设。2011年开始,国家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目的就是为了做好真正的国民健康指导。而做为保健品企业,涉及健康管理模式来促进消费目的不明确,与消费者真正对接度不够,不能满足消费需求,从而没有形成战斗力。

店面销售方式的发展

保健品店面销售与直销方式已经成为主流,但店面需要流动客户,因此,外部的会销仍然是很多保健品企业销售的一种方式,本身店面只是一个销售场地,受成本制约,店面销售模式完全没有被开发,成为一个保健品销售的突破口。

保健品与食品的区别篇4

为加强保健食品的安全监督管理,规范保健食品经营秩序,保障人民群众食用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局部门规章、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经营监督管理提出如下意见,请各经营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一、严格索证索票。

要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索证索票和台账管理规定的公告》有关规定,做好保健食品索证索票和台账管理工作,保证所经营的保健食品从合法渠道购进。

二、严格验收管理。

要严格执行购货检查验收制度,建立完整的购进验收记录。对从供货商所购进的保健食品要逐件逐个品种验收,验收时必须对产品进行外观检查,核实产品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与批准的内容相符后,方可入库。

三、严格自查自纠。

各单位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特别要认真检查所购入的保健食品包装、标签、说明书以及宣传资料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检查中如发现有以下问题的要立即下架,并报告我局保化股和稽查股:

(一)标签、说明书与批准证书不一致或违反产品标识的相关规定;

(二)在包装、标签、说明书中宣称具有功能主治、适应症或者明示或暗示预防疾病、医疗作用以及产品名称与药品名称相同的保健食品;

(三)伪造、盗用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标示虚假、无效批准文号和“一号多用”的保健食品;

(四)违法添加化学药物成分、未经许可擅自生产或擅自委托生产、标注的生产企业名称、地址和生产(卫生)许可证号不真实等的保健食品;

(五)保健食品命名不符合《保健食品命名规定》,名称与批准证书不一致的;保健食品有虚假或夸大功效、扩大适宜人群等行为的;

(六)严重违法广告涉及的保健食品;严重违法广告且产品抽验不合格企业(国家局网站、省局网站公开和我局日常监督检查抽验中发现)生产的保健食品。

四、严格分类管理。

各单位要依法诚信经营,自觉开展分类管理。把保健食品与药品及其他产品分区(柜)摆放,并统一标示“保健食品”标志。销售产品时应正确介绍产品的保健作用、适宜人群、用法用量、储存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不得夸大宣传。

保健品与食品的区别篇5

__*年食品放心工程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__*年是药监____分局开展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工作的第一年,今年以来,在____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化处的领导下,在分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药监____分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____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__*年开展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的通知》要求,结合____辖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对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借鉴药品监管的理念、经验,抓好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专项整治、保健食品宣传教育、广告、生产和流通的监督管理工作,初步摸清了辖区内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产品的基本情况,为今后更好的实施监管打下了基础。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

__*年是药监____分局开展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工作的第一年,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分局领导高度重视,周密组织。

第一在保证监管经费的同时,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做到走出去,请进来,认真学习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了《食品卫生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执法人员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同时,为全体干部职工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打下了良好基础,提高了执法人员的监督执法水平,探索出了一些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对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通过多种宣传方式,让社会各界了解保健食品监管职能划转的重要意义,树立药监部门依法监管的良好社会形象。建立健全便捷、畅通的投诉举报系统,认真处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充分发挥舆论宣传机构的作用,普及保健食品监管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三争取多方的支持与配合。及时与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汇报、沟通情况,建立与卫生、工商、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机制,多渠道了解保健食品市场的基本情况,尽可能多的搜集信息,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确保了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努力实现专项整治工作总体目标

药监____分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和落实,责任到人,求真务实稳步推进这次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在保健品化妆品监督管理科人员到位前以稽查科人员为主,相关科室积极配合抓好此项工作。借鉴药品监管的理念、经验,认真抓好保健食品品种、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专项整治、保健食品宣传教育、广告、生产和流通的监督管理工作。初步摸清辖区内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产品的基本情况,为更好的实施监管打下基础。在初步摸清辖区内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产品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监督检查,重点对辖区内单位或个人所持有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实际情况、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流通环节的产品质量、包装标识、广告等内容进行了重点整治。要求辖区内所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要根据药监____分局制定的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进行自查。自查的重点内容为是否按照卫生许可项目依法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是否达到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是否严格执行各项生产操作规程。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并将自查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报送到____药品监督管理局____分局。对____县行政区域内单位或个人所持有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情况、生产企业实施《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情况、经营企业经营的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情况进行重点核查。调查____县行政区域内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实际总量、实际状态,对现有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进行登记。以清理不符合《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生产加工保健食品行为为重点,及时纠正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存在的不规范行为。

结合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对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进行一次摸底检查,清理无证经营保健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开展了保健食品标签、产品说明书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了保健食品的批发市场2家、专营店22家、商场内保健食品销售专柜34个,完成了近100个保健食品品种的卫生许可证、标签、说明书等内容的检查。执法人员在监督检查中认真填写监督检查情况记录,对企业基本情况详细登记,详细掌握保健食品市场的详细情况,收集、整理保健食品品种的相关信息。

以自查整改阶段为界,凡属自查出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及时纠正的,减轻或免于处罚;凡属在监督检查中被发现或被举报查实的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生产经营保健食品,不符合《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仍在进行生产加工保健食品,在标签、说明书中宣传疗效,标签、说明书内容与批准证书不一致,伪造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批准文号、标志的假冒保健食品等违法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五不放过”的原则予以严肃查处。

三、及时汇总有关情况,总结经验。在调查、检查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形成____辖区内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情况数据库,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档案。并及时将专项整治进展情况向____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品化妆品监督管理处汇报。药监____分局以此次专项整治为契机,切实加强了对保健食品的管理,明确了监管责任,切实履行了监管职能,但是,由于保健食品特别是经营企业的分布范围广,以及____县行政区域内,单位或个人所持有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情况,原来没有统计资料,所以对行政区域内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实际总量、实际状态了解的还不够,我们争取在11月30日之前加强专项整治力度,初步掌握辖区内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分布、规模、性质和品种数量,为作好长期有效监管打下良好基础。

____药品监督管理局____分局

食品放心工程管理指标评价打分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要点

权重

评价等级

aB

C

D

3

3.2

5

0.4

3.5

3

1.0

4

4.2

1

0.3

2

0.2

保健品与食品的区别篇6

新资源食品就是一个新鲜名词,面对种类繁多的新资源食品,不少消费者感到很陌生,有的则一知半解,认为其就是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从而走入消费误区。那么,究竟新资源食品与保健食品有何区别?其安全性如何?在选购和食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何为新资源食品?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规定,新资源食品是指“在我国无食用习惯且符合食品基本属性的食品原料”。它主要包括以下四类:(1)以前我国居民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2)从以前我国居民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出来的食品原料,包括从动植物中分离、提取出来的对人体有一定作用的成分;(3)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4)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食物原有成分或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等。

专家指出,虽然对新资源食品不少消费者感到很陌生,但实际上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习相关,早已成为人类食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人类膳食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人们炒菜时由转基因大豆、玉米加工而成的食用油,使用仙人掌、芦荟、全蝎做成的各种菜品,奶制品中添加的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有些食品中添加的植物甾醇、糖醇、氨基酸、螺旋藻、低聚木糖、透明质酸钠、叶黄素酯、L-阿拉伯糖、短梗五加、库拉索芦荟凝胶等等,都属于新资源食品范畴。据悉,目前卫生部已经审查批准了300多个新资源食品。

新资源食品不同于保健食品

由于新资源食品是一个尚未被人们熟知的食品新名词,且近年来有些商家在营销中大肆宣扬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致使不少消费者认为其就是保健食品,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将其与保健食品联系在一起,从而容易步入消费误区。

的确,有的保健食品是以新资源食品为原料加工而来的,但新资源食品并不等同于保健食品。根据有关规定,保健食品是指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而新资源食品通俗地讲是指用新的资源原料制成的、人们以前无食用习惯的食品。

保健食品与新资源食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而且在产品标签上必须明确标注具有哪些保健功能;而根据《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规定,生产经营新资源食品,不得宣称或者暗示其具有疗效及特定保健功能。此外,新资源食品和保健食品的适用人群不同,前者适用于普通人群,而后者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新资源食品的安全性

新资源食品虽然是食品的一类,但它与传统食品相比,又有许多独特之处,尤其是批准上市前“在我国无食用习惯”,因而其安全性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新资源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章、标准的规定,对人体不得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其他潜在性健康危害。根据要求,在我国新资源食品必须要经过严格评估,通过国家卫生部的审核批准,确认对人体健康无害后才能进入市场;对于未经批准并公布作为新资源食品的,不得作为食品或者食品原料生产经营和使用。

我国对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采用国际通用的、具有很高公认度的危险性评估和实质等同原则;在评估内容方面,不仅包括新资源食品申报时对技术资料和生产现场进行审查,还包括了产品上市后对人群食用安全性进行再评价。在评估专家方面,卫生部组织食品卫生、毒理、营养、微生物、工艺和化学等领域的专家组成评估委员会,负责新资源食品安全性的评价工作,从而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

同时,对于审核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卫生部还要将其名单向社会进行公告。根据不同新资源食品的特点,公告内容一般包括名称、种属、来源、生物学特征、采用工艺、主要成分、食用部位、使用量、使用范围、食用人群、禁忌人群、食用量和质量标准等内容,对微生物类同时要求公告菌株号。由于新资源食品并非一成不变,卫生部还将根据上市后的具体使用情况,把能够视为普通食品的新资源食品划入普通食品之列进行管理。因此,通过评估和审批的新资源食品,只要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不出现问题,其安全性是有保保证的。

如何正确选用新资源食品

由于新资源食品属于特殊食品,其种属复杂,来源广泛,生物学特征各异,消费者在选用时,要特别注意查看新资源食品的标签标示,看其是否与卫生部的公告内容相一致;对食品产品中含有新资源食品的,看其产品标签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从而正确掌握食用部位、使用范围、使用量、食宜人群、禁忌人群等,以免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

例如,芦荟虽然被列入新资源食品名单,但其种类繁多,已知的有300多种,其中大部分为观赏芦荟不能食用和药用,能食用的芦荟只有包括库拉索芦荟(俗称美国芦荟)、斑纹芦荟(又名中国芦荟)、上农大叶芦荟等几种。其中库拉索芦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品种,它含有丰富的凝胶,可加工提取芦荟原汁、浓缩汁、芦荟结晶粉,它的鲜叶也可直接食用。食用芦荟时可选用芦荟的新鲜叶肉部分,为了安全起见,应把芦荟表皮去除。但如果不能正确分辨芦荟的品种,就不能贸然食用,因为有些芦荟是含有毒性的,误食后可能引起中毒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根据卫生部等6部局关于含库拉索芦荟凝胶食品标识规定的公告,芦荟产品中仅有库拉索芦荟凝胶可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库拉索芦荟凝胶来源于库拉索芦荟叶片的可食用部位凝胶肉,是以库拉索芦荟叶片为原料而制成,可用于各类食品,但每日食用量不得大于30克,否则服用过量可能引起腹泻或造成流产,故孕妇、婴幼儿不宜食用。按照有关规定,在市场上销售的添加有库拉索芦荟凝胶的食品必须标注“本品添加芦荟,孕妇与婴幼儿慎用”字样,其食品配料表中应标注“库拉索芦荟凝胶”,但在食品包装主视页面或食品名称可选择仅标注“芦荟”字样,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谨慎选择。

再如,蛹虫草属于新资源食品,主要用于酒类、罐头、调味品、饮料等食品,但每人每天食用量不得超过2克;同时由于虫草可能引起过敏,造成儿童吞咽障碍,还可能引起早熟,所以儿童和对食用真菌过敏者也不宜食用。

又如,菊粉是以菊苣根为原料,去除蛋白质和矿物质后,经喷雾干燥等步骤获得的白色粉末,于2009年3月作为新资源食品获得卫生部批准,可用于除婴幼儿食品外的各类食品,但每日食用量也不得大于15克。

保健品与食品的区别篇7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保障食物有效供给、促进营养均衡发展、统筹协调生产与消费作为主要任务,把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作为突破口,着力推动食物与营养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着力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食物数量与质量并重。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重视食物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加强优质专用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提高优质食物比重,实现食物生产数量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坚持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现代营养理念引导食物合理消费,逐步形成以营养需求为导向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促进生产、消费、营养、健康协调发展。

坚持传承与创新有机统一。传承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优良膳食传统,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膳食方式,创新繁荣中华饮食文化,合理汲取国外膳食结构的优点,全面提升膳食营养科技支撑水平。

坚持引导与干预有效结合。普及公众营养知识,引导科学合理膳食,预防和控制营养性疾病;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食物与营养需求,采取差别化的干预措施,改善食物与营养结构。

(三)发展目标

食物生产量目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面提升食物质量,优化品种结构,稳步增强食物供给能力。到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5.5亿吨以上,油料、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等生产稳定发展。

食品工业发展目标。加快建设产业特色明显、集群优势突出、结构布局合理的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品牌信誉好、产品质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中型食品加工及配送企业。到2020年,传统食品加工程度大幅提高,食品加工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全国食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

食物消费量目标。推广膳食结构多样化的健康消费模式,控制食用油和盐的消费量。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豆类13公斤、肉类29公斤、蛋类16公斤、奶类36公斤、水产品18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

营养素摄入量目标。保障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控制脂肪摄入量,保持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到2020年,全国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200—2300千卡,其中,谷类食物供能比不低于50%,脂肪供能比不高于30%;人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78克,其中,优质蛋白质比例占45%以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摄入量基本达到居民健康需求。

营养性疾病控制目标。基本消除营养不良现象,控制营养性疾病增长。到202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全人群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其中,孕产妇贫血率控制在17%以下,老年人贫血率控制在15%以下,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控制在12%以下;居民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率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供给稳定、运转高效、监控有力的食物数量保障体系。稳定耕地面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牛肉、羊肉、禽肉供给比重。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保障水产品供应。广辟食物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杂粮、木本粮油等生产。大力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等产地初加工。积极推进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加强市场网络和配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安全卫生、布局合理的现代食物市场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数量安全智能分析与监测预警,健全中央、地方和企业三级食用农产品收储体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食物供给。

(二)构建标准健全、体系完备、监管到位的食物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物安全监管制度,健全各类食物标准,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规范食物生产、加工和销售行为。加快推进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集中创建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完善投入品管理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推进食物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加大对失信企业惩处力度,增强企业诚信经营意识。加强食物安全信息共享与公共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应急处臵,强化舆论监督和引导。

(三)构建定期监测、分类指导、引导消费的居民营养改善体系。建立健全居民食物与营养监测管理制度,加强监测和信息分析。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视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摄入过多等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教育,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

三、发展重点

(一)重点产品

1.优质食用农产品。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米袋子”和“菜篮子”产品质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品,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积极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严格保护产地环境。2.方便营养加工食品。加快发展符合营养科学要求和食品安全标准的方便食品、营养早餐、快餐食品、调理食品等新型加工食品,不断增加膳食制品供应种类。强化对主食类加工产品的营养科学指导,加强营养早餐及快餐食品集中生产、配送、销售体系建设,推进主食工业化、规模化发展。发展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促进居民营养改善。加快传统食品生产的工业化改造,推进农产品综合开发与利用。3.奶类与大豆食品。扶持奶源基地建设,强化奶业市场监管,培育乳品消费市场,加强奶业各环节衔接,推进现代奶业建设。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大豆资源优势,加强大豆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培育,扶持国内大豆产业发展,强化大豆生产与精深加工的科学研究,实施传统大豆制品的工艺改造,开发新型大豆食品,推进大豆制品规模化生产。

(二)重点区域

1.贫困地区。采取扶持与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食物消费水平。创新营养改善方式,合理开发利用当地食物资源。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采取营养干预措施,实现贫困人口食物与营养的基本保障和逐步改善。2.农村地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商贸与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城镇现代流通业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拓农村食物市场,方便农村居民购买食物。3.流动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镇化地区。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饮食条件,加强对在外就餐人员及新型城镇化地区居民膳食指导,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和合理膳食模式,控制高能量、高脂肪、高盐饮食,降低营养性疾病发病率。

(三)重点人群

1.孕产妇与婴幼儿。做好孕产妇营养均衡调配,重点改善低收入人群孕妇膳食中钙、铁、锌和维生素a摄入不足的状况,预防中高收入人群孕妇因膳食不合理而导致的肥胖、巨大儿等营养性疾病。大力倡导母乳喂养,重视农村地区6个月龄至24个月龄婴幼儿的辅食喂养与营养补充,加强母乳代用品和婴幼儿食品质量监管。2.儿童青少年。着力降低农村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做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保障工作。遏制城镇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增长态势。将食物与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加强对教师、家长的营养教育和对学生食堂及学生营养配餐单位的指导,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强化营养干预,加大蛋奶供应,保障食物与营养需求。3.老年人。研究开发适合老年人身体健康需要的食物产品,重点发展营养强化食品和低盐、低脂食物。开展老年人营养监测与膳食引导,科学指导老年人补充营养、合理饮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四、政策措施

(一)全面普及膳食营养和健康知识。加强对居民食物与营养的指导,提高全民营养意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树立科学饮食理念。研究设立公众“营养日”。开展食物与营养知识进村(社区)入户活动,加强营养和健康教育。适宜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定期在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等人流集中地发放。发挥主要媒体对食物与营养知识进行公益宣传的主渠道作用,增强营养知识传播的科学性。加大对食物与营养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强流通、餐饮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强食物生产与供给。全面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地方人民政府的食物安全责任。加大对食用农产品生产的支持力度,保护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加大对食物加工、流通领域的扶持力度,鼓励主产区发展食物加工业,支持大中城市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有效治理面源污染。支持到境外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开展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

(三)加大营养监测与干预。开展全国居民营养与基本健康监测工作,进行食物消费调查,定期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状况报告,引导居民改善食物与营养状况。加大财政投入,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就餐环境。

(四)推进食物与营养法制化管理。抓紧进行食物与营养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工作,适时开展营养改善条例的立法工作。针对食物与营养的突出问题,依法规范食物生产经营活动,开展专项治理整顿,营造安全、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创新食物与营养执法监督,提高行政监管效能。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

保健品与食品的区别篇8

一、完善制度、综合协调,落实政府抓手作用。

(一)落实责任,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重点。

一是组织召开黄埔区20xx年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今年食品安全工作,对辖区食品安全整治重点、目标任务、信息报送、摸底调查、督促检查等做出具体部署和明确要求。并由区政府与区食安委20个委员单位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不断健全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二是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充分发挥综合监管、组织协调的作用,制定重点工作方案,加强信息收集、整理,认真编写上报工作动态,及时转发了各类文件、通知,牵头召开专题会议,对区食安办主要成员单位进行走访,认真做好督查督办,充分发挥抓手作用。

(二)明确重点,保障节日、重大活动期间食品安全。

一是在“元旦”、“春节”、“广州春交会”、“五一”、“端午节”及国庆等重大时节组织了多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通过开展专项检查活动,规范了经营者的行为,促进了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的良性发展,为重大节日期间食品消费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有效保障。二是共协调我区重大活动餐饮服务保障工作6次,其中包括“菠罗诞”美食街、南岗街等社区20xx0人流水席大型聚餐活动、荔联街沧联社区沧头村例会1200名群众聚餐等。我局根据指示,及时制定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方案,并积极协调区疾控中心做好食品技术检测支持,从组织、人员、预查、巡查、检测、投诉处理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三)落实资金,支持食药安全监测检验工作。

为更好地开展我区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提高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的力度和效率,我局积极协调落实区财政资金支持的食品安全监测检验工作。经向区相关部门申请,区财政决定对相关部门在我区开展的经常性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所需的监测检验工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下拨工商、质监部门4万元,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2万元,辖区九个街道办事处各5000元。

(四)落实部署,明确辖区“食得放心”城市建设工作。

为进一步明确今年食品安全工作重点任务,全面推动建设“食得放心”城市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区食安办经征求各单位意见后,制定并印发了《20xx年黄埔区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将全区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分解到各部门,做到目标明确、分工细致、责任到位。

(五)沟通协调,解决食品安全新问题

一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各成员单位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全年共协调解决问题7起,包括:生猪养殖、市场抽检发现不合格葱产品、餐饮企业抽检发现食用油黄曲霉毒素B1超标及“丰乳牌调制加糖炼乳”不合格、文冲街“文豪家政服务部”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和涉嫌生产有毒有害豆芽案件的查处。

9月24日凌晨,区公安分局食药侦大队民警根据前期摸查掌握的线索,对位于穗东街油厂东路2个窝点进行突击检查,当场缴获绿豆芽成品约2500公斤,无根豆芽调节剂12瓶,绿豆芽生长剂58袋等农药和化学药品。接通知后,当天上午区食安办连同相关部门赶赴现场。经协商,决定由区质监局对豆芽产品进行抽样,并委托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进行检测;由区农林局对2个窝点的豆芽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及清点,并根据区质监局提供的检测报告,协助认定豆芽样品检出物性质;由穗东街道办事处负责督促落实两个窝点停止生产并防止现有豆芽的销售;同时,由区工商分局、区食药监局对已流入市场的问题豆芽进行追踪;区食安办负责汇总各部门的处理情况,形成报告发至区公安分局。经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确保了此次豆芽案件处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圆满解决。目前,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黄埔区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二是加强应急值守,严格推行《黄埔区突发食源性疾患事件处理制度》,加强应急值班管理,落实局执法人员全天候轮值制度,确保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渠道畅通。全年共处理14起突发事件,其中6起由红会医院等接诊的集体中毒事件,经查实不属我区监管辖段,区食安办都及时协调转交该区食安办协调处理。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处理怀疑因进食不洁食物引起食物中毒的投诉事件4起。

三是根据上级要求,协调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开展问题鱼翅、问题大米、乳制品、地沟油及肉及肉制品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通过不断增进部门间的联系配合,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确保做到违法生产、经营食品案件发现一宗,取缔一宗,切实净化我区食品市场环境,促进了食品市场秩序的良性发展。

10月22日,区人大常委会在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对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评议,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以“满意17票、基本满意4票、不满意0票”通过评议。

二、多措并举,保障辖区“四品一械”安全

(一)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并重,大力整治规范“三品一械”市场秩序。开展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保健食品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和非法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我局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了《黄埔区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落实了各个职能科室的工作职责,对辖区内1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20家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次125人次,进一步加强我区保健食品监管,整顿和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

(二)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情况

在国家人感染H7n9禽流感信息后,我局立即组织人员召开会议,布置辖区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餐饮环节防控工作。通过现场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张帖宣传图画等方式提高餐饮服务单位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并通过黄埔区信息交互平台通知将防控内容和注意事项发给各企业负责人。宣传餐饮服务单位共186家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份,张帖宣传图画50张,发送信息5000余条。

五一期间,我局组织执法人员到有活禽的21家餐饮单位现场检查,要求餐饮单位立即宰杀现场养殖的活禽,立即停止购买活禽,并暂时停止售卖鸡、鸭、飞禽类食品。要求餐饮单位立即对有养殖活禽的场所进行消毒,并加强对员工尤其是接触活禽的人员的健康观察。5月中旬,我局联系区疾病控制中心,对区内21家曾经养殖过活禽,有宰杀活禽的人员进行血样和咽试纸标本检验。

同时,我局开展了对防控H7n9流感有关的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麻醉机、体外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产品经营专项检查;对辖区65家药品经营单位销售防控禽流感的相关药品进行了监督检查,并与企业商讨防控H7n9流感有关药品、医疗器械储备调用事宜,保证防控产品的储备充足、质量安全。

(三)加大肉及肉制品监管工作。

根据《广州市餐饮服务环节肉及肉制品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穗食药监餐〔201x〕468号)的通知精神,我们开展了采购、使用、经营(掺)假牛羊肉、病死畜禽肉、注水肉、有毒有害肉制品、“组装蚝”等违反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有员386人次,派出执法车辆75辆次,对365家餐饮单位进行检查,其中整治重点地区9个,整治重点单位147个,责令整改45家。

三、重锤出击,查处大案要案

一年来,我局以创建“平安黄埔”为工作重点,维持了“打假”高压态势,共出动执法人员1700余人次,检查“三品一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餐饮服务企业1554家次;受理群众投诉44起,处理协查7宗。核查和回复“三化”查无341宗;立案案件23宗,结案案件22宗;共抽检药品、医疗器械165批次,化妆品、保健食品171批次(含应急抽检30批次),很好地完成了年度任务,同时应急抽检数量为201x年的约7倍,大大帮助了疑难案件的办理;共查处窝点10余个,其中3个涉案金额过千万,移送公安机关案件8宗,协助区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查办案件6宗。罚没金额51.07万元。积极提升稽查执法办案水平,巩固了去年“三打两建”成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四、全面落实,巩固食药安全监管“两建”工作

(一)强化沟通,“两法”紧密衔接

我局加强与新成立的区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的沟通协作,建立常态化工作制度,移送、协办案件紧密配合。6月13日,我局牵头召开了201x年食品、药品及农资产品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讨论会,研讨如何加大对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解决日常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责任明确、效率提高、监督有力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工作机制。通过本次研讨,进一步缩小我区各部门对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认识差异;统一了涉刑案件的种类、标准;明确办案过程中证据的种类、固定和提取方式;解决了困扰各部门的办案经费不足等问题。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构筑了我区“两法”衔接的平台,理顺了“两法”衔接工作程序,将会有力高效地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今年,我局已顺利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案件6宗,协办案件8宗。我局与公安、检察部门在分工调查协作、线索证据移交、案件产品定性及沟通交接各方面都得到顺利开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

(二)以打促建,完善“打假”机制

通过边打边建,以打促建,完善“打假”长效机制建设。一是边打边总结,认真梳理稽查工作中的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始终保持“打假”的高压态势。二是建立健全联合打假工作机制。与公安、卫生、质监、工商等多部门联合,制定有关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信息、重大案件督办等方式有力地打击制售假劣行为。三是进一步推进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建设,不断探索建立“三品一械”企业不良行为警示和监管“黑名单”制度。四是建立了打假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早打击、时控制,做到风险可控、处理及时、反馈高效。

(四)广泛宣传培训,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一是按照市食安办食品安全“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的要求,积极部署开展了主题为“社会共治,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主题活动。在宣传周活动期间,辖区共出动562人次执法人员参与活动,共张贴了650食品安全宣传海报,派发《食品安全知识手册》1000本;开展了现场咨询活动1次,派发了2650份宣传资料,共接受300多人次的咨询;悬挂宣传标语26条,滚动播放食品安全宣传标语和《公告》20xx多次,发送食品安全预警短信20xx0多条。向区教育局、各街道发放保健食品宣传海报180份,并落实将其张贴于各学校和社区的宣传栏中。既提高了群众识别能力,学会科学理性消费,又提高了从业人员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自律意识,规范了企业经营行为。

二是联合区人社局举办了“201x年黄埔区‘三化’网格员食品安全监管知识培训班”,近300名网格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班分别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各食品安全监管环节等相关内容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讲解食品安全业务知识,帮助网格人员快速准确地判断违法行为,如何应对工作中发现食品制假售假可疑线索、无证无照或证照不齐生产经营食品的行为,以及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等。同时,根据各监管部门的职能,将需要网格员日常巡查的内容及报告方式编印成简而易懂的小册子,方便网格人员携带并查阅。极大地提升了各街道网格员发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

五、201x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一旦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能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限度地减少危害,保障我区饮食用药安全。

(二)进一步规范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秩序,组织开展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行动;继续深入开展打击地沟油、肉及肉制品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继续开展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严抓高风险食品、区域性食品行业、特色性食品行业的专项整治。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检测技术含量。开展抽样检查。并对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或食品将依法立案。

(四)加强对问题食品特别是问题大米、食用油、过期变质食品的稽查工作;做好重大餐饮服务的指导监督和保障工作。

保健品与食品的区别篇9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利用一个月的时间,突出重点,开展食品安全集中整治行动,切实把食品质量安全年行动推向深入,真正建立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全方位、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坚持治理整顿与振兴产业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依法治理。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使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逐步完善,食品行业自律意识显著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根本好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全面提高全区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整治重点

重点抓好饲料、熟食批发的整治。

三、主要工作

继续巩固和扩大“食品质量安全年”行动成果,突出抓好七项整顿,努力实现五个新突破,确保全区食品安全形式根本好转。

突出抓好七项整顿:

(一)整顿食品添加剂市场秩序,打击研制、生产、销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

(二)整顿食用农产品的种植养殖秩序,打击使用甲胺磷、三聚氰胺、氯霉素、孔雀石绿等禁用农药、兽药的行为;

(三)整顿食品生产和进出口秩序,严把准入关口,打击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

(四)整顿食品流通秩序,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食品以及扰乱食品市场秩序的行为;

(五)整顿餐饮服务秩序,打击使用劣质、有毒有害原料制作食品的行为;

(六)整顿畜禽屠宰秩序,打击私屠乱宰、销售病害猪肉和注水肉的行为;

(七)整顿保健食品市场秩序,打击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添加违禁药物和夸大宣传的违法行为。

努力实现五个新突破:

(一)案件查处力度有新突破;

(二)重点隐患治理效果有新突破;

(三)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有新突破;

(四)地方法规标准完善有新突破(重点规范标准);

(五)长效机制建设有新突破;

四、任务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卫生、质监、工商、农业、商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落实监管要求,查找并研究解决监管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食品安全集中整治月工作方案。(方案报区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坚持“四要”原则,强化行政执法。加大执法力度,对无证无照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和商户,坚决予以取缔。对违法违规、没有良心、失去人性的黑心户,要顶格处罚,坚决做到“四要”:要人、要物、要设备、要重罚,让其倾家荡产,彻底失去再生产能力。(各部门查出的大案要案随时上报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各司其职,开展集中整治。卫生部门负责对餐饮服务、保健食品进行集中整治。一要对辖区内所有餐饮单位,特别是托幼、建筑工地食堂、小型餐饮单位进行一次全方位拉网式监督检查,督促指导落实各项卫生要求,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落实整改措施,对逾期不改的,坚决予以处罚、取缔。加大对大型聚餐的管理,落实报告和留样制度。二要与所有的餐饮单位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餐饮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三是做好餐饮单位经营食品特别是熟肉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饮具的抽样检测,对不合格单位加大整改和处罚力度。四是开展整顿保健食品市场秩序,打击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添加违禁药物和夸大宣传的违法行为。五是随时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准备,落实24小时执法人员值班,做到人员、物资、车辆三到位。农业部门负责农牧水产品种植环节的质量安全集中整治。一是要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环节进行一次拉网式监督检查,对农产品、蔬菜、畜产品、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加强监督检测,特别要以饲料为重点。二是要与所有的监管单位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明确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质监部门负责对食品生产环节进行集中整治。一是要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加大对小作坊的整治力度,彻底取缔无证生产单位。整顿食品添加剂市场秩序,打击研制、生产、销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二是要与所有的食品生产单位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明确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三是要加大抽检力度,整顿和处罚不合格单位。工商部门负责对食品流通环节开展集中整治。一是要对食品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查,特别要加大对熟食批发的整治力度,整顿食品流通秩序,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食品以及扰乱食品市场秩序的行为。二是要与所有的食品经营单位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明确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三是要加大抽检力度,整顿和处罚不合格单位。商务部门整顿畜禽屠宰秩序,打击私屠乱宰、销售病害猪肉和注水肉的行为。

保健品与食品的区别篇10

我们询问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关于他们对于使用具有特定保健和健康功能的食品和饮料产品、维生素和营养品,以及美容和个人护理产品有多大的兴趣。在食品和饮料类别中,消费者对于具有改善消化系统、增加能量、减轻体重和调节血糖水平作用的产品的兴趣是最强的。

事实上,消费者对于具有这些功效的食品和饮料的兴趣等于或超过了对于具有相应功效的维生素和营养品。在心脏保健、预防癌症和提高免疫力方面,消费者对于具有这些功能的食品和饮料的兴趣虽然不如维生素和营养品那么高,但也是相当大的,约有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出兴趣。

维生素和营养品是其他许多功效的首选来源,最显著的分别是提高免疫力、增强大脑活力、改善骨骼和关节健康、预防癌症、平衡荷尔蒙以及眼部保健。对于美容和个人护理产品,令消费者最感兴趣的是护肤功效,其次是放松身心和缓解压力的功效。

“数据表明,消费者对产品和功效之间已存在联系的保健和健康产品是最感兴趣的。”益普索(ipsos)营销研究全球消费品行业CeoLaurenDemar说,“例如,食品和饮料产品与消化功能、增加能量、减轻体重和调节血糖水平相关的功效之间已存在联系,因此,消费者对使用具有这些功效的食品和饮料持更开明的态度。”

LaurenDemar进一步指出:“然而,消费品公司不应该局限于仅提供消费者能够立即明白和相信的功效,而且可以通过与保健和健康功效有关的广告、包装和相关证明等手段对消费者进行教育。例如,许多食品公司已成功教育其消费者如何选择产品能够降低罹患心脏病或癌症的风险,而许多消费者可能还未立即意识到这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