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卫生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09:32

化验室卫生管理制度篇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求,对按区统一规划设置并经卫生部门验收合格的标准化村级卫生室,由镇街卫生院实行行政、业务、财务和药品统一管理,建立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基层卫生组织建设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使农村卫生规划更加科学,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实现乡医队伍的新老更替和镇村卫生组织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为全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目的要求

合理配置农村卫生资源,理顺并加强镇村两级卫生服务功能,大力推行以“四统一”为中心的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提高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和工作积极性,规范农村卫生市场秩序,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便捷、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升农村卫生工作整体水平。

三、主要内容

(一)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完善乡医录用机制。卫生部门要严格乡医录用标准。乡医录用后,其身份不变,由镇(街)一体化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卫生部门要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兼顾卫生院、卫生室和乡医三者利益,对卫生室收入进行合理分配。

(二)实行“四统一”管理,规范工作运行。对按区统一规划设置并经卫生部门验收合格的村级卫生室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门诊报销范围,在区卫生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由镇(街)卫生院实行“四统一”管理。一是统一行政管理。由卫生部门对村级卫生室统一设置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工作程序,统一规章制度,统一考评奖惩,统一监督管理,对工作人员统一录用、聘任、评议、培训、考核和调配使用。二是统一业务管理。村级卫生室工作人员经卫生部门录用后,要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实行24小时工作制度和逐级转诊制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履行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做好本辖区内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及预防保健等业务工作。做到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减少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三是统一财务管理。镇(街)卫生院要设立一体化管理总帐和各村级卫生室明细帐,各卫生室通过电脑网络接受上级的财务监督检查。四是统一药品管理。村级卫生室的药品由镇(街)一体化管理办公室统一采购,统一调拨供应,统一药品价格,切实保证药品质量。

四、方法步骤

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推进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组织发动阶段(2012年11月23日至12月31日)

组织召开全区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各镇(街)也要召开乡村医生会议,传达全区一体化管理工作精神,并按照区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布置工作任务。

(二)实施运行阶段(2012年1月1日至4月30日)

1、搞好乡医的录用、培训和调配工作。区卫生部门要加强与各镇街的沟通,认真细致地做好乡医录用工作。首先,由乡医个人提出书面申请,村(居)委会推荐,卫生院审查,报卫生部门审批,卫生部门组织业务知识考试与考核,对考试考核合格录用的乡村医生由镇(街)一体化管理办公室统一聘任,聘期两年。乡医录用后,分别集中到各卫生院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结束后,根据乡医的技术水平和专长,进行合理搭配,原则上分配至所在村及就近村级卫生室工作。

2、搞好村级卫生室的全面管理。卫生部门要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发放到各卫生室张贴上墙。门诊日志、处方笺要按照卫生部门的统一要求印制,各种票据、表册卡簿、印章等由卫生部门统一制发。各镇(街)一体化管理办公室要按照《区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办法(暂行)》的要求,建立健全村级卫生室的各种管理制度和考核检查、奖惩办法等,严格执行“四统一”管理。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5月1日至6月30日)

由各镇(街)一体化管理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报卫生部门,由卫生部门组织逐个验收,合格后换发新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化验室卫生管理制度篇2

卫生主管部门应该会同教育主管部门等,带领检验检疫部门等人员,制定严格的卫生室合格验收规范,并进行逐个学校的验收检查,要求他们在硬件、软件、人员等方面达到强制性的标准。如何保证验收的落实呢?要逐个把卫生室的验收标准责任落实到学校领导的身上,落实责任制。在卫生室不合格,人员素质不够,工作制度不到位的情况下发生的卫生安全事故,要严格追求领导在卫生室创建当中的责任。促使学校重视对卫生室的建设工作。

二、学校要保证投入,提高软硬件水平

1、保证人力投入,健全管理机构

要督促学校建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第一校长担任,让学校的相关部门如德育处、后勤、校医等作为小组成员。小组内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所有学校在卫生室必须配备专职校医1-2人,只要学生在校,就要保证有校医值班,全天候为学生服务。对校医要加强考核,首先要达到必须的专业知识,同时把校医室管理制度上墙。要求校医建立好学生卫生健康档案,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

2、保证硬件投入,优化基础设施

学校要加大卫生室的基础建设力度,当前一些学校把最差的房子给卫生室,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要督促学校进行旧设施改建工程,积极投入资金、专款专用,改善卫生室的硬件条件。要定期检查各校为卫生室添加的药品与器材,确保日常治疗与应急的需要。当前,信息科技发展迅速,要逐步引导学校购买安装卫生室学生档案管理软件,建立了学生健康电子档案。

3、加强学习与宣传

一方面,加强对校医的培训与学习,保证校医达到应有的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卫生保护常识的学习,通过制作文化墙,张贴每日日报,利用卫生健康纪念日主题的健康班级日报,大力宣传防艾滋病、乙肝、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疾病的特征、传播途径、预防方法、治疗措施等,提高锻炼身体、预防疾病的自觉性。

三、加强管理工作,做到“教、管、防”的统一

1、强化制度管理落实

卫生室的工作和医院不同,它是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部门,它的工作服从学校整体工作,同时它的工作也牵动着学校的各个部门工作。作为学校的管理部门——校长室,要把卫生室工作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中,在每一个学期初的第一次教职工大会上作出具体的布置安排。针对《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的政策要求,制定了符合学校特点的一整套管理制度。如:师生定期体检制度、预防矫治传染病常见疾病制度、食堂工作人员体检制度、卫生室值班制度、工作操作流程等。通过这些制度落实人员责任,确保学校工作的高效运转,保证各项措施的具体落实。

2、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卫生室不仅仅是治疗部门,更是学校的一个教育窗口。所以,一方面卫生室要和德育处等配合,加强学生教育,让学生形成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注重对学生勤洗手、洗头、洗澡,不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讲究用眼卫生、正确坐姿、不吸烟喝酒、杜绝不良嗜好、摒弃陋习等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参与学校卫生工作管理,通过加强学校的健康卫生检查,以三净三齐为抓手,保证各项卫生制度落实到位。在食堂以及商店的管理中严格执行既定的规章制度,要求检查人员定时到位,出现问题严惩不贷。同时,建立师生健康档案,及时汇总体检结果,并对相关问题进行预防和治疗。

3、以积极预防为辅助

在疾病防控方面,卫生室要在学校组织下,组织学生进行入学体检和毕业体检。针对用眼负担重的状况,积极参与眼保健操与体操的监督管理工作,控制近视的发生比例。拒绝垃圾食品活动。针对很多学生都有吃零食的习惯,班级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垃圾食品的危害,了解饮食、饮水安全知识,提高拒绝垃圾食品的自觉性。

四、做好研究工作,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利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优势,与其它部门融合,加大与学科教学的渗透,开展好卫生教育事业的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实施学科渗透,提高教育水平。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立体教育网络。在卫生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基本单位,首先由校医对他们进行培训,然后再由他们在课堂里适时地渗透健康教育。同时,利用家长学校的优势,定期召开家长会,发告知书,家校联动,增强教育针对性。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校医每学期至少接收一次相关部门的培训,不断提高医务水平。利用教师会议及班主任会议,对老师进行健康教育工作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健康教育水平。

化验室卫生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卫生材料;管理;必要性;问题;措施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16.041

[中图分类号]F272;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16-0066-02

卫生材料是指医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耗费或者植入的各种医疗用材料。主要包括:手术用特殊材料、介入诊疗用特殊材料、手术用一次性卫生材料、一般诊疗用卫生材料等。

1加强卫生材料管理的必要性

卫生材料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动的物资保障和重要手段。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使用的卫生材料逐渐增多,在医院的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所耗费的卫生材料占医院各种消耗的比重逐渐增多。对卫生材料的采购、销售、使用全过程的管理也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点之一。医院须建立一套从采购、备货、供货、验收、使用到出入库、财务结算和收费的卫生材料一体化管理流程,来降低了医院的周转资金,进一步降低病人费用,减少医院资源浪费。

2卫生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卫生材料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一方面由于人员的缺少或人员分工不合理,未作到不相容职位分离,不能使相关岗位形成相互牵制关系,以防止贪污舞弊风险和有效制止浪费行为。另一方面因业务流程控制设计和审批程序不够完善,相关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或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影响了执行效果。

(2)卫生材料计划采购管理效果不佳。卫生材料价格随市场行情的变化不断更新,卫生材料数量、品种随临床需要、新技术的应用也不断更新。医院卫生材料管理办公室应及时作好计划采购管理,一方面若不能及时把握市场卫材价格涨跌脉搏,了解临床使用相关信息,就不能根据历年消耗记录,结合当前工作量,编制合理的季度、月度计划,实行按计划批量采购,使医院获得最佳经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医院相关的招标、采购制度不完善或相关人员认识不足,使相关采购程序流入形式或采购审批手续不全,无计划采购或采购计划执行效果不佳。

(3)卫生材料验收入库控制不够健全。由于卫生材料种类和数量繁多、规格复杂、用途多样,给管理上带来一定的难度。卫生材料的使用部门较多,部分材料更是专业性较强,部分卫生材料验收存储直接送入使用部门,如检验材料直接送于检验科,由检验人员直接签收材料并使用,植入材料多放于手术室,先使用后再由手术科室报器械科办理出入库手续等,造成设备科仓管人员事后只办理书面手续,对材料的出入库控制实际缺失。

(4)卫生材料收费存在少用多收、人情漏收。卫生材料消耗过程中,分为可收费卫生材料和不可收费卫生材料,按规定允许单独计价收费的卫生材料一般价值相对较高,如骨科钢板、人工髋关节等;不可收费卫生材料一般价值较低,属于在医疗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耗费的材料。如纱布、绷带、酒精、棉球等。医院对可单独收费的卫生材料的使用与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价格政策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规定。由于医院信息管理的落后,实际管理中医院一般只控制到设备科仓库一级库房管理,卫生材料出库到临床科室后缺少监控,易造成影响病人就医成本少用多收费或人情漏收费。

(5)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难以满足管理需要。为了应对日益繁重的管理工作,医院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HiS),对卫生材料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但目前,由于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仍无法满足管理上的需要,管理信息不能随着耗材的流转而实现动态管理,表现在:①科室领出耗材后的管理信息没有跟上,仍停留在设备科库房一级;②高值耗材收费系统没有和医院信息系统相连,无法监控材料是否用到患者身上,是否有漏收费;③可收费和不可收费的卫生材料没有分别管理,信息较为粗糙,难以满足管理上的需要。

3加强卫生材料管理的措施

(1)完善卫生材料的内部控制制度。卫生材料内部控制是指医院为了加强管理,准确核算存货“进、销、存”情况,保证其安全和完整,提高卫生材料会计核算信息质量,通过确定控制目标、设置控制环节、确定控制措施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内部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控制的范围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业务流程控制、采购审批控制、采购预算(计划)控制、采购管理控制、采购量控制、验收入库控制、限制接触控制、盘点核对控制等。具体包括存货采购、验收、领用、销售和结存等环节。重点主要是采购计划编制、申请采购、授权批准、验收入库、采购付款、仓储保管、出库、盘点核对、处置等关键环节,防止存货的缺货、积压、被盗、损毁和流失方面。关键控制点在于采购付款、验收入库和销售收入等。

(2)实行计划采购,统一核算。医院物资管理部门必须实行“统一计划,集中采购,归口管理”的管理机制。对卫生材料采购,实行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计划,由物资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统一采购,有财务部门负责办理结算的办法。统一入账,统一管理,及时掌握存货数量和价值。为保障卫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材料质量,要认真审核供应商资质,对常用和贵重卫生材料执行招标采购,根据历年消耗记录,结合当前工作量,按存货资金需要量的预测方法,确定需购入的最佳卫生材料计划采购量,经济进货量,经济进货批次,按计划采购,尽量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3)加强卫生材料的出入库管理。卫生材料入库前,由验收部门检验签章,与仓库管理人员共同办理入库手续。验收中发现与采购合同或采购计划有出入,应及时告知采购及财务部门,拒绝签收及付款。对于验收合格的材料,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入库后要分类存放,便于领用和发放。发放过程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对于过期失效的材料要及时清理防止流入科室,查明原因,报经批准后方可报废,对人为损失要追究其当事人的赔偿责任。对于即将过期材料的要上报采购部门进行退换货。

(4)定期核查卫生材料。清产核资的目的,一方面减少库存的压力,另一反面能够随时了解资产占用,使用情况。卫生材料核查通常采用实地盘点方法。在每次进行清查盘点前,应将已经收发的卫生材料数量全部登记入账,并准备盘点清册。盘点时,应在盘点清册上逐一登记各种卫生材料账面结存数量和实存数量,并进行核对。对账实不符的物资,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根据清查结果编制“存货盘点报告单”作为存货清查的原始凭证,达到账物相符,账实相符,提高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益。

(5)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财务管理以及物价管理系统紧密结合,应用于卫生材料的管理和服务中,实现医院卫生材料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这也将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科仓库建立信息化“一级库”,各使用科室建立信息化管理“二级库”,实现材料收费的品种化和量化管理。在程序开发中对卫生材料实行可收费材料和耗用材料管理,设计科室领用卫生材料的“二级库房”制度,即科室通过网络向设备仓库领用卫生材料,储存在“二级库房”中,当病人实际耗用某卫生材料后,再从“二级库房”里调出该卫生材料,自动核减该卫生材料或按物价信息收费系统设定好的零售价向病人收费。具体程序如下:科室从仓库领取的一次性可收费的材料,形成科室“二级仓库”,病人记费只能从“二级库”提取收费数据;科室医嘱记费和护士站特殊记费,一次性材料只能从“二级库”中的品种选择;实现材料的品种化管理;科室“二级库”里材料的数量,随着记费而减少,直到数量变成零为止,超出材料的总量自动停止记账;实现一次性材料的量化管理。在“二级库”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下,科室没有领取的材料,不进入收费系统,记费材料数量也不超出领用数量。杜绝了多记、漏记现象,保障了病人和医院的利益。将卫生材料从购入到领用、使用、盘存实现全过程监管,建立卫生材料从入到销的完整监控。

(6)加强物价信息系统管理。所有卫生材料在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和收费系统中设定卫生材料价格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卫生材料名称、规格、价格等信息。卫生材料收费目录由医院物价科统一管理,变更需经有关人员办理申请批示手续,限制其他部门对材料收费目录的微机管理权限,除物价人员外,只能查看,其他科室和个人不得任意添加和修改。医院建立电子触摸屏等病人材料费用信息查询系统,实行“一日清单”等病人告知制度,提高医院材料收费的透明度,使病人和医生等人全员参与到收费行为监督过程,提高收费行为的规范化,杜绝多记、漏记现象,保障了病人和医院的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卫生部财务规划司.医院财务和会计实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

化验室卫生管理制度篇4

20*年9月底以前完成市政府下达的50个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任务,2007年底以前全面完成全区所有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任务。通过规范化建设,使全区村级卫生组织在建筑面积、房屋设施、科室设置、基本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等方面达到规范化标准,促进农村卫生工作的健康发展,开创我区农村卫生工作的新局面。

二、建设标准

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要严格按照《淄博市村卫生室改造建设验收标准》进行,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按照村民总数的2‰-3‰配备。

三、方法步骤

1、建设范围

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村级卫生组织均在规范化建设之列。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对辖区内村级卫生组织的设置及规范化建设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区卫生局要认真综合全区情况,科学论证,研究制订《淄川区村级卫生机构设置规划》。

2、建设步骤

20*年村级卫生组织规范化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阶段(20*年5月10日-31日)。由卫生局组织人员对全区村卫生室进行调查摸底,落实市政府下达的50个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的定点、选址,为规范化建设提供依据。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年6月1日-9月30日)。严格按照标准,加大工作力度,认真组织实施,按期完成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任务。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年10月1日-11月30日)。区委、区政府组织对村级卫生组织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并总结表彰。

3、资金与用地

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专款专用。市政府将对列入今年改造计划的50个村卫生室给予资金补助,区政府将对改造成效明显的给予适当奖励,所在乡镇(街道)、村(居)也要给予资金支持。区卫生局要加强规划指导,乡镇(街道)、村(居)要积极做好建设用地征用工作,村卫生室建设用地由所在乡镇(街道)、开发区协调行政村无偿提供,选址原则上在村中心位置,方便村民就医。对建设用地,区国土资源局要给予优先安排。

四、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区卫生局要依法加强对乡村医生队伍的管理,组织好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严格乡村医生执业资格管理,加快乡村医生向执业医师的转化。

要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村级卫生技术人员,将医德医风好、技术水平高的乡村医生聘任到村卫生室工作。要加强乡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对村卫生室的行政、业务、药品、财务实行统一管理,逐步落实工资制、聘任制、退休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乡村医生的积极性。

五、强化组织领导

1、提高认识。各级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高度,充分认识村级卫生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认真组织,狠抓落实,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2、加强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类媒体,加大对村级卫生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任务目标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群众和乡村医生积极参与支持这项工作。

3、严格考核。区委、政府将把村级卫生组织规范化建设纳入年度政绩考核,严格奖惩。

附:淄博市村卫生室改造建设验收标准

淄博市村卫生室改造建设验收标准

一、业务用房

1、建筑面积

业务用房建筑面积按村庄居住人口数对照以下标准建设:

居住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村庄,按a型诊所图纸建设;居住人口在1000—1500人的村庄,按B型诊所图纸建设;人口在1500人以上的村庄,按C型诊所图纸建设。

2、房屋要求

房屋为砖混结构,内墙刮瓷,室内有天棚,地面水泥处理或铺瓷砖,治疗、处置室内墙瓷砖到顶,门前有残疾人通道,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安装暖气(土暖气也可)。

房间内须有前后窗,符合采光及通风要求。

厕所(无害化)。

3、诊断室、治疗处置室、药房、观察室四室实行硬性隔离。

二、统一标牌

以区县为单位统一制作村卫生室标牌,尺寸为60cm×40cm,名称为“××区××乡镇××村卫生室”。区县卫生局统一编号,标牌须悬挂在村卫生室左侧。

诊断室、治疗处置室、药房、观察室等各室设标示牌,尺寸为26cm×10cm,为银灰底、深蓝字,字体为华文中宋,悬挂于各科室门口。

三、内部设备基本配置

(一)诊断室

1、基本设施:诊察桌椅、诊察床(白色木制床)、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手电筒、身高体重计、出诊箱、紫外线灯、健康档案资料厨、计算器。

2、仪器设备:高压消毒锅、显微镜、离心机、心电图机(选择)。

安装固定电话,配备其它通讯工具。

(二)观察室

1、观察床为白色铁管床或木床。按服务人口计算,原则上每300人设1张,不足300人的按300人计。

2、每床配备相应的被褥、床单、枕头(被套、床单、枕套冬春季为粉红色,夏秋季为淡蓝色)。床单、被套印卫生标识及“××区××镇××村卫生室”字样,粉红色印蓝字,淡蓝色印红字。由区县卫生局统一定点制作。

3、每床配备床头厨、输液架各1个。

4、配备输氧设备。

(三)治疗处置室

1、治疗台(桌)、污物桶、有盖方盘、紫外线灯、废弃医疗用品收集消毒桶。

2、配备相应急救药物。

3、分污染区、清洁区,并有明显标志。

4、配备中医理疗设备(神灯、频谱仪等)。

(四)药房配置

1、药橱、调剂台(桌)。设有中药的须配备相应的中药调剂设备。

2、至少配备150种药品。

四、个人防护设备

猴服、隔离衣、隔离帽、口罩、目镜等。

五、规章制度

由区县卫生局统一制定村卫生室服务工本文来自新晨作职责、治疗室工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门诊工作制度、村卫生室工作制度、药房工作制度、人体正常生理指标(成人)等各项制度,悬挂相应科室;280种药物配伍禁忌表悬挂治疗室内。

化验室卫生管理制度篇5

1 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

1.1 环境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对室内环境的要求较高。室内应尽量保持通风,室温保持在10~25 ℃之间,湿度不能太大,应配备空调,以调节实验室温度与湿度。注意防尘并做好实验室清洁卫生工作,进出计算机实验室的所有人员须换穿拖鞋或穿鞋套,始终保持室内整洁卫生。

1.2 安全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应保证防火安全通道的畅通,严禁吸烟和带入火种,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如干粉灭火器等,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灭火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强化学生的用电安全教育,在上实验课时禁止私自触碰电源,乱接设备,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学生上机结束后要检查所有机器的关闭情况,下班离开实验室时应切断电源、水源,关好门窗,做好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安全。

2 计算机实验室的制度建设

计算机实验室是否能管理好首先在于规章和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计算机实验室日常管理应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学生实验操作守则》《仪器设备检修维护制度》以及《计算机实验室应急安全方案》等各种制度,并将制度张贴于墙上的醒目位置,在每个学生进行上机操作之前由实验指导教师将制度进行说明,并要求学生认真学习、遵守,从而使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变得更规范,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 计算机实验室的硬件设备的管理

计算机机房所有设备应按规定做好账册、验收、建卡、编号、贴标签等工作,并由实验员管理。报废件要妥善管理,报废需要根据账册逐一核对,履行审批、销账等手续。机箱安装与电缆接口要紧固,接口卡要插紧,机箱内无金属杂物。保持设备无不良接触现象,如有异常应及时修理、更换。计算机实验员须按规定做好上机人员的使用记录。确保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4 计算机实验室的软件使用及安装管理

为保证计算机实验课的正常教学,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完成教学安排的各种类型的上机操作考试,要对系统文件、应用程序等做好防护措施,保证系统完整、健康运行。为防止病毒入侵,应禁止外来盘的使用及安装,对需要进行拷贝的文件,须经严格的查毒、杀毒。要定期对计算机进行系统检查,并经常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为减轻实验人员的工作量,应多使用还原卡、还原软件对系统及数据进行保护,有效地防范病毒、木马、误操作对计算机文件的破坏。安装硬件还原卡,让电脑硬盘在病毒误改、误删、故意破坏硬盘的内容等非物理损坏的情况下,自动地将系统还原到初始状态,保护系统不被更改,很好地抵御病毒的入侵以及人为的对系统有意或无意的破坏。克隆技术也是机房维护的得力工具,利用相关软件的数据备份的恢复功能,可以更快速地恢复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建立考试服务器为核心的系统,安装各类模拟考试用软件,如护士执业考试、普通模拟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模拟考试软件,充分利用internet信息服务建立网站,建设考生信息处理系统、试卷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自动评阅试卷系统等。

总之,卫生类中职学校计算机实验室是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基地。实验室的管理也要不断创新,建设一个功能全面、开放式、网络化、易管理维护计算机实验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良好的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环境不仅能配合理论教学,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实验教学的职能,又能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世越.计算机机房建设改造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实用手册[m].长春: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

[2]刘建伟.职业院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3):63-64.

化验室卫生管理制度篇6

(一)加强卫生材料管理是实现医院经济高效管理的迫切需要

研究表明,在病人支付的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一般占40%~50%,材料费用一般占20%~30%,诊疗费用一般占10%~20%。不难发现,材料费在病人医疗费中的占比较大。因此,卫生材料管理已成为影响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加强卫生材料管理是实现医院经济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卫生材料管理信息化也成为必然。物料管理系统建设以及管理流程改造,使卫生材料的出入信息更加清晰准确,为医院管理层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

(三)加强卫生材料管理是促进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的需要

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医院高值耗材使用量不断增加,卫生材料管理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强化耗材管理能够防止在卫生材料管理过程中,发生损害患者和医院利益的行为,杜绝从采购到出入库等环节中的人为的不规范行为。

二、卫生材料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从医院卫生材料管理层面来看,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从耗材的招标、采购、入库以至出库过程。比如材料采购制度、招投标制度、出入库管理制度、各部门领用制度等。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出现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动态的相互牵制机制制约彼此,制度的落实片面化、局部化;二是稽核、审计与采购同步参与,独立监督职能发挥不明显;三是对临床使用科室的审批缺乏专业的判断,不能充分论证卫生材料的使用是否为临床必需。

(二)尽职尽责不到位,审核监督不严

目前,在大多数医院,器械科是负责卫生材料管理的部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入、出、盘、存、退业务均由一个科室完成。管理的通用流程为:供货商投标成功后送货到一级仓库,库管员办理相关手续;材料出库时先报财务部门备案,再由器械科库房出库到具体使用科室,同时计入科室成本;使用时,由科室库房自行取出使用。从表面上看,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程序合情合理,基本实现了以科室成本核算方式达到督促科室加强耗材管理的目的,但现实却不然。通常器械科库房人员编制少,针对每天大量的出入库管理工作无暇多顾,为了省时省力,材料发放通常采取整进整出的方式,科室领用不设限额标准,更不用说使用量考核,仅仅限于金额核损,这样就会造成数量差异无法核实。实际上科室申请就可办理材料出库,造成“多领多占、随意使用”的乱象。

(三)管理方法单一,专业能力差

首先,出入库管理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专业材料品名熟悉程度不同,同一产品往往出现前后名称不一致的现象。随着耗材出入量增大,库管人员工作量也随之加大,时常会出现错发、漏发、错领、漏领的情况。其次,卫生材料盘点不及时,信息更新不及时。由于缺乏对卫生材料的库存管理监督,对存货盘点的重视不够,这样就会存在打白条等营私舞弊的情况。最后,在卫生材料使用过程中,对终端控制盒的使用监督不严,导致科室资源浪费。

(四)重点高值耗材使用制度不健全

往往医院对医用高值耗材的使用管理不像设备管理那样严格,缺乏计划、采购、使用和审核等一整套完善的机制,是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高值耗材品种繁多,材质多样,规格型号复杂,专业性强。特别是一些特殊耗材,不可能库房全部备货,易造成耗材和资金地积压,但临床耗材使用的突发性和多样性特点又需要及时得到供给,这又是一个难解的矛盾问题。这容易造成混淆管理,信息不够准确,难以满足管理上的需求。

三、改善措施

(一)完善管理机制,健全内控措施

在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中,应加强对材料购、管、用、存、销全过程的监督管理,采取公开招标、集中采购、报请审批使用、考核监督等一系列联动机制,形成环环相扣、相互制约的规范化管理机制。

(二)健全设备管理组织机构

成立专门的设备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会议,了解医疗卫生材料使用情况,征求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审批科室使用新型医疗耗材的申请,以及定期进行卫生材料公开招标工作,让卫生材料管理程序透明化。

(三)分类、分库管理,集中核算

将器械科库房设为一级库,主要负责卫生材料采购、入库等工作。手术麻醉库房为二级库,主要负责卫生材料的保管、配送,具体使用科室力争零库存。手术室在领取卫生材料时,实行分批、分件制,同时由手术麻醉库房根据临床科室申请及医嘱记录及时配送,实时请领使用,医院信息系统将所有来往记录明细统一记账。另外在二级库增设材料核算员,完善核算制度。对卫生材料区分可收费和不可收费分类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四)优化人员结构,提高管理效能

第一,在岗人员编成注重专业对口和业务能力强弱。负责卫生材料验收、保管等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第二,确保库管人员保持经常性的两人以上在岗,实现相互监督。材料验收入库时,须保证两名验收人员签字确认;出库时,应保证全时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在场确认并互相监督。第三,加强对器械科库房人员关于卫生材料管理方面知识的培训,大力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科学配置管理资源,逐步提高管理效能。

(五)注重高值耗材管理对策研究

制定专品管理支队,加大对高值耗材管理,依据重要性原则,根据产品性价比,采取统一议价、最高限价等方式实施。例如,对每个品种可按不同档次选择3~5个厂家,各科室在限价内可从备选厂家中选择性采购。这种方式较以前可大幅降低采购成本,规范采购行为,减少采购环节,最终达到减轻患者负担,减少浪费的目的。

(六)以定量考核促监管

严格把控成本核算,定期将科室领用材料计入科室成本,量化考核,奖惩并用,形成此荣彼荣、此损彼损的良好联动形势,坚决杜绝多领、冒领以及徇私舞弊等情况发生。

(七)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物流全时监控

在流程改造的过程中,应重视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使医用耗材从计划采购、入库验收、请领调配到病人使用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和跟踪,对医用耗材管理进行科学、完善的核算、监督,达到合理控制库存、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保障供应、减少流失和损耗、降低医疗成本。以保证医院资产的有效运营,努力使医院的财力、物力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最大作用。

医院卫生材料管理只有不断健全、规范制度,积极优化人员组织结构,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加大对重点高值耗材的管理,建立上下联动的奖惩机制,强化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运用,才能促进卫生材料科学、高效的管理。

化验室卫生管理制度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以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完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和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村卫生室建设为基础,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上为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提供保障条件。

二、建设原则

省级为主、地方配套;整合资源、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满足需求;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三、建设目标

从**7年到2011年,利用五年时间,建设改造135所乡镇卫生院和830个村室,使其达到标准化,基本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相适应,设施较齐全,专业素质较高,运转有效,初步满足农民群众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四、建设内容

一是改善就医条件为目标,改扩建业务用房;二是以提高诊疗技术为目标,添置与更新设备。

五、建设标准

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设备添置更新按照《安徽省乡镇卫生院建设基本标准》填平补齐,业务用房建设造价按每平方米600元控制,设备添置更新按每所平均20万元左右控制。

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和设备添置更新,按照《安徽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建设。业务用房建设造价按每平方米500元控制,设备添置更新按平均每所6000元控制。

六、投资规模及经费来源

**7年至2011年总投资1.175亿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设备购置与更新。按国家标准和《安徽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投资4000万元,改扩建设65900平方米,投资约3100万元,添置和更新135所乡镇卫生院诊疗设备;投资4150万元,改扩建村卫生室业务用房83000平方米;投资500万元,添置和更新830个村卫生室诊疗设备。总投资1.175亿元,其中争取中央、省财政支持1.015亿元左右,按《安徽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市、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占总投资的20%,约需资金1600万元,市级财政对迎江、大观及宜秀区改造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适当给予补助,各县(市)区配套资金由本级财政解决。中央、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及各县(市)区配套资金主要用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和设备购置与更新。年度分配计划依据市下达的年度改造计划和配套比例,由各县(市)区财政安排落实。

七、分年计划安排

分年度计划安排上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优先安排中心乡镇卫生院;二是优先安排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集中的乡村卫生机构;三是优先安排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建设的乡村卫生机构。

乡镇卫生院:**7年计划安排建设32所,**8年计划安排建设31所,**9年计划安排建设33所,2010年计划安排建设20所,2011年计划安排建设19所。

村卫生室:**7年计划安排建设83所,选择试点1-2个县,**8年至2010年每年计划安排建设207所,2011年计划安排建设126所。

八、项目建设与管理

(一)制定建设规划。根据全市农村卫生发展实际,研究制定符合市情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规划制定的程序是:

乡镇卫生院:根据行政区划调整以后的乡镇数,按照1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在已经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标准进行填平补齐建设,由市将**7-2011年建设规划规模和年度建设计划下达到各县(市)区。

村卫生室:按照1个建制村建设1所标准化的公益性村卫生室的总体考虑,乡镇政府所在地不再设卫生室(工作职能由乡镇卫生院承担),结合各县(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行政村数、人口数以及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情况,将**7-2011年计划建设控制数下达到各县(市)区,由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提出**7—2011年分年度建设计划,经市审核后,报省发展改革、卫生、财政部门审批。

(二)项目建设与管理模式。

项目坚持以县为主,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立项,统一计划下达,统一勘探设计,统一招标监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验收和预算审计。项目建设实行县(市)区卫生部门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对村卫生室进行统一设计,提供几套适应不同区域、地形和地质条件需要的标准图纸,供各县村卫生室选择;在项目建设上,以县为单位进行集中打捆分包招标,引入合格有资质的施工队伍,以降低建设费用,保证施工质量。

(三)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

实行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模式。政府投资的新建村卫生室所有权归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从有资质的乡村医生中招聘从业人员,村卫生室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财政根据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适当予以补助,逐步建立乡、村卫生服务运行管理体制和日常运行经费保障机制。

九、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构。在市民生工程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市财政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研究和解决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部署阶段性工作重点和任务,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二)明确职责分工。

县(市)区政府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区域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审定建设规划、以及配套资金、建设用地的落实和其他优惠政策等。县(市)区发展改革、卫生、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实施日常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立项审批、编制上报建设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勘探设计、招标管理、施工监理、项目督查、资金使用、统计报表上报、竣工验收、决算审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县(市)区建设、国土、审计、监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履行职责并予以配合。乡、村负责建设用地划拨的落实和施工环境的保证。

市发展改革委、卫生局、财政局等部门按照市政府要求和职能分工各负其责。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组织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建设规划,下达年度投资计划,并协调项目启动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评估评价工作。

市卫生局负责牵头组织项目的实施和建设、统计表上报以及制度建设、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和验收工作;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建设规划以及下达年度投资计划。

市财政局负责安排落实市级财政资金和建设资金管理,督促县(市)区财政部门落实配套资金。

(三)制定优惠政策。

一是制定出台在建设用地、建设费用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保障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民生工程顺利推进;二是制定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办法,以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

(四)建立项目公示与督查制度。

化验室卫生管理制度篇8

1.1监督环节多

中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业务流程通常为:接受客户委托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制定方案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出具检测报告出具评价报告,与通常的实验室检测业务相比,多了现场调查、制定方案、现场采样和出具评价报告等流程。为了使工作质量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质量监督工作必须覆盖所有领域,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质量监督员对其进行充分地监督。无论在哪个流程,一旦发现不符合或潜在的不符合,质量监督员即可采取适当的处置方式,有权或直接纠正,或报告科室负责人甚至质量负责人以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1.2对监督员能力要求高

要求质量监督员“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担任,因此必须具备高于一般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由于多学科交叉融汇的工作性质对质量监督员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熟悉职业卫生各项方法标准和技术依据,熟悉标准的适用范围、目的、原理;熟悉现场调查、样品采集、检测步骤和熟悉结果计算、分析和评价等。其次,质量监督又是一项管理工作,要求监督员必须熟悉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并具有一定的管理、协调和沟通能力。只有两者都具备,质量监督员才能在其各自授权的范围内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1.3监督难度大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很大一部分是在现场完成的,因此,现场的质量监督至关重要,是技术服务工作能否准确高效、公正科学的关键一环。对检测实验室内部的质量监督已经有了许多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脱离实验室控制的外部现场的质量监督工作,由于现场环境复杂多变,容易受各种人为因素影响,不确定因素较多,监督难度大大提高,相关文献也比较少见。因此,质量监督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因地制宜地确定质量监督的依据、内容和结论。

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监督的计划与实施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是中心的主要业务之一,与其它业务一起被纳入到中心的质量体系进行统一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因此其质量监督的计划与实施流程依照中心的规定有序进行。

2.1编制体系文件

规范完整的体系文件能够明确职责与权限,使各项质量活动有章可循且按要求规范进行,以此满足客户和自身的需要。中心质量手册4.1中对质量监督员的岗位职责做了细致的描述:

(1)协助技术负责人实施专业检验/评价工作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2)监督所管辖人员的关键性操作,对本科所采用检验/评价方法、标准、规程等的合法性和现行有效性进行经常检查,确保正确使用有效的技术标准、指导性文件;

(3)监督检验/评价环境条件和仪器设备,对仪器设备状态、实验环境和标准品、试剂的来源和有效期限等进行必要的了解、检查并记录,保证检验/评价活动在符合规定的状态下进行;

(4)独立行使监督职权,有权停止不符合规定检验/评价项目和检验/评价报告的发出;

(5)负责管辖区域内不符合工作的发现、识别及纠正措施的追踪、验证、记录等。中心质量手册中根据质量监督员的要求对其任职资格做了详细的规定,要求质量监督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检测/评价工作3年以上,对质量管理体系及检测/评价各过程的工作较熟悉,能全面了解所监督范围内的工作内容、方法及技术,具备正确检查检测/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能力。质量监督员由各科室负责人提名,质量负责人审核,中心最高管理者任命,目前中心共有7名质量监督员,覆盖了涉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各个科室。同时,一套适宜、符合的质量监督程序是质量保证的前提,是实验室结果科学、客观、公正的重要保证,同时更是质量监督员的工作依据和准则,因此中心还制定了《监督管理程序》,对质量监督的目的、方法、职责和要求等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规定。

2.2制定质量监督计划

质量监督是有计划的质量管理活动。为了更有效地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每个环节实施质量监督,在监督定位、质量、数量、时间、实效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行为规范。中心每年年初都会由质量监督员协助质管科制定年度质量监督计划,主要是按照《实验室认可准则》的要素、以往年的质量监督情况作为参考,针对某些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对检测结果影响大的关键环节、新项目和新方法的开拓等方面,统筹安排年度质量监督的内容、项目、对象、频次和要求等,确保质量监督计划能够覆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更具有可操作性。中心要求每位质量监督员定期监督抽查,至少每月1次。

2.3设计质量监督记录表

质量监督笔录是实验室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也是内审、管理评审、实验室监督评审和复评审的重要参数。中心质量监督记录表的格式比较开放化,监督员可按某个监督要素填写单项监督内容,也可根据一整套工作流程涵盖多项监督内容,但原则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和可再现性。监督记录最基本的内容包括被监督科室、被监督人、被监督事实的描述。同时,需填写监督结果评价和不符合工作处理意见。

2.4实施质量监督

质量监督员根据监督计划的要求,对重要的检测业务、采样/检测过程的关键点、薄弱环节,如在培人员、某些易出现不符合工作的技术操作或质量活动进行重点监督。当发现问题时及时予以纠正和制止,并责令其改正。同时,加强与被监督人员的沟通,确保质量监督工作到位、持续和有效。

2.5编制质量监督报告

《实验室认可准则》4.15管理评审要素中明确了质量监督报告是管理评审的主要输入之一,因此,中心质量监督员每年都会形成质量监督工作总结报告,分析年度质量监督的工作情况,提交管理评审会议进行审核。同时,质管科也会每季度收集、检查和指导监督员的日常监督记录,使质量监督员工作同样受到管理和控制,以便随时发现监督员工作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和提高。

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监督的内容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监督的内容很广,各相关科室质量监督员应从本科室实际出发,监督影响最终结果正确性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员、设施与环境、检测方法及确认、测量溯源性、采样、样品处置、试剂和消耗材料、仪器设备等方面。只有形成由质量负责人、质管科、各职能部门、检测部门和评价部门的质量监督员组成的周密质量监督网络,全面铺开监督,才能确保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质量满足各方要求。而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需要被监督的各项因素中,需要被重点关注的内容主要有:

3.1人员《实验室认可准则》和《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都对质量监督有条款要求。《实验室认可准则》第4.1.5条规定:“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校准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充分的监督”;第5.2.1条规定:“当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第5.2.3条规定:“在使用签约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第4.1.10条规定:“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地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第5.1.1条规定“使用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且受到监督,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工作”;第5.1.4条规定“使用培训中的人员时,应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督”。由此可见,人员整体素质是保证检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人员的监督是质量监督工作的核心和重中之重。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现场检测/采样人员、实验室检测人员和评价人员按规定都必须经过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格培训和考试。对他们应重点监督现场检测/采样人员是否了解相关有害因素的特点;是否熟练掌握和应用相关有害因素现场采样、检测的规范,是否熟练掌握现场采样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是否熟悉职业接触限值;实验室检测人员是否熟练掌握和应用化学有害因素实验室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是否熟练掌握实验室分析仪器的原理和操作;评价人员是否能全面准确地识别与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否能科学地评价危害程度和健康影响;是否能准确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否能提出有效可行且具有针对性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建议等。新上岗人员和在培人员,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容易出现失误,也是需要被重点监督的对象。

3.2仪器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仪器”包括采样仪器、现场监测仪器和实验室检测仪器及相关的辅助设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评价的项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就不同,因此使用的仪器设备也不同。对仪器设备监督的重点主要有:是否选用合适的经过计量检定合格或校准的仪器设备,是否使用前后对其功能进行了严格检查以确保处于最佳使用状态,是否建立了仪器设备台帐;是否健全了责任人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和期间核查制度等。对于长时间样品的采集,采样人员是否在样品采集前后分别进行流量校正;在采样过程中流量调节是否准确;现场使用的设备由于脱离了实验室控制,其领用和返回中心时是否均进行了功能性检查,质量监督员也应给予重点关注。

3.3材料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材料”主要有标准物质、化学试剂和采样吸收液等。质量监督重点检查是否采用有证标准物质并严格检查验收和正确合理使用;是否建立了管理台帐,进行标准物质和试剂材料的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严格管理;吸收液是否随用随配以保证其有效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等。

3.4法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法”是指在实际工作中依据的各种技术标准,包括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以及相关作业指导书等。对技术标准监督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为现行有效的版本并受控,相关人员能正确地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操作。当标准方法变更或开展新项目时,应进行必要的确认或验证。如果使用非标方法或产生偏离,应经过客户同意和技术确认等。

3.5环境

影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对环境设施的监督主要分二方面,一是对现场采样、检测的环境进行监督,是否满足采样仪器和现场检测仪器正常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二是对实验室内务管理、环境设施的配置、运行和记录情况等进行检查。相邻检测区域之间存在不利影响时,是否采取了有效隔离措施,也是监督的基本内容之一。

3.6采样

在职业卫生服务过程中,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它是技术服务工作能否准确高效、公正科学、诚实守信、优质服务的关键一环。采样方案的正确制定要考虑很多因素,如生产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杂质及理化性质等,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设备完好程度等,工作地点空气中职业病危害化学物质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工作地点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防护设施及使用、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因此要保证样品采集的代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必须监督好每一个关键点;包括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是否充分,是否调查了项目位置、项目范围、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岗位设置和定员、产品名称及相应的年产量、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和辅料、生产过程中产生中间产品和副产品、生产设备的名称用途和布局、化学室试剂和年使用量、建设项目工艺流程和职业病防护情况等内容;采样对象是否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采样点是否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真实浓度的地点,是否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地点,是否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侧,采样高度是否尽可能靠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采样时段是否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重点采样季节是否控制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是否选择在作业场所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和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采样时间是否根据评价目的不同而定,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采样的时间都有不同要求;样品的数量及频次是否满足检测和评价要求等。质量监督员的监督依据为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该规范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检测的采样方法,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由于职业卫生样品的特殊性和检测条件的严格性,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必须正确采样,对空白对照和采样效率等也要进行质量监督。

3.7样品管理

职业卫生样品由于不可能复测,因此在运输、接收、处置、存储、保留和前处理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也至关重要,可以防止样品被污染或样品中待测物的损失而导致的检测结果失真。核查样品在流转过程中的唯一性标识,样品保存条件和运输工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现场采集样品的编号和记录是否相符等。

3.8检测/评价报告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最终产品包括检测报告和评价报告,它们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客户的利益,是企业降低职业风险、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依据,需要被重点监督。检测报告的质量监督主要包括:数据是否完整准确,是否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使用实验室资质认定(Cma章)和实验室认可(CnaS章)是否符合规定,报告信息是否齐全,报告是否有唯一性标识,分包项目是否注明等。评价报告对建设单位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的意义重大,需要认真细致的监督,以防止有问题的报告出现。监督员应重点监督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的齐全性、企业工艺流程描述的准确性、评价报告中现场调查记录的真实性以及对企业提出建议的合理性等方面。

4结论

化验室卫生管理制度篇9

为进一步加快村卫生室建设,改善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条件,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完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省示范村卫生室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文件要求,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2014-2015年全市共需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863个。其中,2014年计划建设742个(其中新建标准化158个、示范化154个,改建标准化391个、示范化39个),2015年计划建设121个(其中新建标准化65个、示范化24个,改建标准化29个、示范化3个)。各县区(包括开发区、新区、园区,下同)建设任务及时限详见各附件。

二、资金安排

各县区政府(管委会)为村卫生室投资建设主体。市政府2014-2015年共安排奖补资金700万元,对县区村卫生室年度建设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工作完成较好的县区进行奖励,奖励幅度与任务数量、完成质量相挂钩;对工作推进得力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40家优秀示范化村卫生室和50家优秀标准化村卫生室,分别给予2万和1万元奖励;对被认定为省示范化村卫生室的,奖励2万元;同时,市财政对宿豫区、宿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湖滨新区、市洋河新区的村卫生室建设给予配套扶持,对通过验收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含新建、改建)每家给予1万元奖补、示范化村卫生室(含新建、改建)每家给予1.5万元奖补。

三、规划建设

(一)规划设置。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要求,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立一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布局、面积、设备、人员与所服务人口相适应。新建村卫生室要与乡里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人口集中区域相结合,房屋规划、面积、布局及相关设备不低于省定标准。设施设备的配备分别按照标准化或示范化村卫生室进行统一配置。改建的村卫生室要按照标准化或示范化的标准加大房屋装潢、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投入,确保改造后的就诊条件和服务环境不低于新建村卫生室标准。村卫生室建设和考核验收标准参照《关于印发〈市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省示范村卫生室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文件执行。

(二)建设任务。各县区政府(管委会)为村卫生室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新建和改建村卫生室,县区负责规划设计、设施设备配置、工程验收等;乡镇(街道、社区)负责选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装修等。各县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乡镇卫生院负责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成立以县区政府(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卫生、财政、国土资源、规划建设、发展改革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村卫生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责任和任务。卫生部门要主动与规划部门对接,确保新建村卫生室全部纳入乡里中心统一规划,并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二)完善功能配套。新建的村卫生室要按照省、市标准化或示范化村卫生室图纸建设,分开设置诊断室、治疗室、换药室、观察室、药房等各功能房间,优先保证输液观察室面积和设施满足医疗需要。改建的村卫生室房屋面积和功能要达到相应标准,确保分区合理、流程科学。同时,对2014年度已经建成的446个标准化(示范化)村卫生室,要认真组织实施提升工程,改进功能分区,改善设备配备,做到流程科学、设备齐全、满足需要。

化验室卫生管理制度篇10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是食品生产的最基本条件和卫生要求。食品生产者应该严格执行本标准,并进一步提高自身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确保食品安全。

我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要求、厂房布局、设备设施、人员卫生等做了明确规定,还特别规定了禁止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食品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等行为。《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监管”原则,充分借鉴国际上食品安全管理的通行做法,科学分析食品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将《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食品生产过程管理的要求具体化,是实施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的技术依据。(李妍)

广州:省内医保转移缴费可累计

根据广东省人社厅、财政厅此前下发的《关于印发广东省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今年7月1日起,广东省内的医保转移缴费年限将可累计计算。广州市人社局称,需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人员可到广州市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通知》作出了规定,各统筹地区对参保人在不同统筹地区参加职工医保的缴费年限应当互认,予以累计计算。但缴费年限不重复计算,医保待遇不重复享受,参保人在最后参保地的缴费年限不符合以上规定的,但在曾参保地符合规定的,退休后可在该曾参保地享受职工医保待遇。(吴渤)

河南:西峡打造完美新农合

记者日前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卫生局获悉,该县自2006年实施新农合制度以来,参合人数不断攀升,补助基金大大增加,西峡县卫生局连年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单位,深得百姓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西峡县新农合工作始终从细节入手,努力服务好参合农民。”西峡县合管办主任刘景超如是说。2011年,西峡县将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医院管理系统与新农合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了信息传输的统一规范管理,同时加强了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在线审核和实时监管。

为了完善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近年来,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合管办推出各种公示制度,如自费药品告知制度、最高医药费用通报制度、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公示制度等。该县每年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自费情况进行排队,对自费药品使用率较高的机构进行通报,可严格控制自费数额,降低自费率,提高患者补助比例。定点医疗机构利用电子显示屏对医疗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进行每日公示,并利用计算机对住院患者出示每日费用清单,可起到全民监督的作用,从而达到规范医疗行为的目的。截止到2012年年底,西峡县有395114人参合,参合率高达99.9%。(王伟周敏张洋李磊)

河南宛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

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是惠民生、促和谐的重要举措,南阳市宛城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一体化管理工作得以扎实开展。制定并出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村卫生室建设标准、人事管理制度、基本药物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所有村卫生室全部实行“村办院管”的统一模式,即统一乡村卫生室负责人员及工作人员聘任制度,严格落实执业人员的准入条件。对村卫生室标示标牌、针式打印机、药品价格公示展板等进行了统一招标。与全区198家村卫生室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强化管理。

目前,全区村卫生室整合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各村卫生室已经统一了机构标示标牌,健全了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业务管理也呈现出了“看病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凭据、收支有帐证”的良好态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王伟刘海山)

中检院食化所获食品复检机构资质

近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农业部三部委联合了《关于第二批食品复检机构名录的公告》(2013年第12号联合公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名列其中。这意味着中检院按照《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要求,取得了食品复检机构的资质,可承担包括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非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剂、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生物毒素、营养成份、致病微生物等类项目的复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复检机构出具的复检结论为最终检验结论。

此前,中检院食品化妆品检定所已经取得了实验室资质、食品检验机构资质、实验室认可、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和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机构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相关资质、资格的认定和认可。

随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改革,中检院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以满足食品安全监管对检验检测工作不断增长的需求,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自成立以来,中检院食化所在不断加强能力建设的同时,积极开拓食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的检验检测与研究工作。(李华生)

“烂肺”上烟盒有望入法

日前,北京市爱卫会组织召开北京控烟条例立法立项论证座谈会。市卫生局副局长雷海潮在会上建议,本市应该出台政策,要求在北京市内销售的香烟,必须加贴警示图标或者标识,特别是一些比较触目惊心的画面,从消费端警示市民吸烟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