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0:29

体能训练的发展篇1

【关键词】竞技体育;体能训练;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对竞技体育运动的影响也愈加深刻,当前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成功无不包含着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训练方法。而竞技体育的商业化和职业化更是促进了竞技训练尤其是体能训练的跨越式发展。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竞技体育中的体能训练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甚远,这既体现在纯粹的技术水平上,更重要的是训练观念和相关制度的落后。为此,我们必须加强观念创新,推动制度改革,以期尽快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体能训练的发展,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我国竞技体育体能训练现状

1.1竞技体育视野下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竞技体育训练中的体能专项训练目的在于充分挖掘个人潜力,以求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而我国当下的体能训练,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运动员体能尚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体能训练相关理论研究存在局限性;

(2)体能教练的非专业化造成对相关理论知识理解出现偏差;

(3)“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在体能训练时间上错位;

(4)体能训练重“形式”,轻“力度”;

(5)体能训练专门人才培养与实验机构的缺位。

1.2竞技体育体能训练落后的原因

(1)体能相关的理论研究起步晚,基础条件薄弱

我国开始关注体能训练源自于足球。近年来,我国体能训练研究可谓成果丰硕,但与国外的差距仍然很大,如我国近年来提出的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国外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差距之大可见一斑。同时,在体能训练人才培养和实验机构数量上,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甚远。

(2)运动项目与体能诉求认识不清晰,训练方向出现偏颇

近年来,很多教练对运动员体能训练已形成思维定势,在训练方式方法上难以创新,体能训练与运动员训练项目脱节,在体能训练的方向把握上出现偏颇。

2竞技体育体能训练发展趋势

2.1训练更加科学化

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是指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先进的科研成果为指导,实现体能训练的量化和标准化,进而实现体能训练的最佳目标。实现训练的科学化,首先是教练员、辅助人员科学文化素质和专项训练水平的提升,其次是采取的技术和训练手段更加科学,最后是相关器材的先进。

2.2在训练方法上实现传统和现代的完美融合

现代的体能训练方法更加注重速度和力量,注重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和体能的提升,注重训练的时效性和个人特征的完美发挥。

2.3加大训练负荷,突出专项强度

随着训练后恢复手段的不断进步,逐渐增大训练强度有了充分的保障。由近些年竞技体育训练、比赛可以看出,高强度的训练负荷已然成了当代高水平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

2.4训练方法日趋专项化,训练状态更加比赛化

当下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在强调训练负荷之外,也更加注重训练的专项化。训练方法的专项化,就是比较理性的实现了练什么和怎么练的有益实践。与此同时,专项化的训练手段使得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机体的要求更加接近比赛状态,也可以将训练融入比赛之中,围绕比赛的需要和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训练手段、控制训练负荷。

2.5双周期训练模式的打破和以赛带练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较大赛事的不断增加,高水平运动员必须全年保持竞技状态,以求在各个比赛中都能取得优异成绩。由此,运动员的训练周期就由原来的上下半年划分转变成了以每个比赛为界点,传统的训练双周期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训练的多周期。同时,在备战期,运动员往往以一周或者十天为加强训练周期,并在周期或者比赛中进行训练的检测,以赛带练已经成为当下训练的新模式。

2.6更加重视恢复训练

“恢复是训练的保证”,“恢复是训练的延续”,“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这些观点深刻地反映了当下恢复训练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作用。有效的恢复训练不仅能避免运动员不必要的伤病,也使得运动员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自身技能的提升。所以,很多教练都对恢复训练做了极高的评价,认为恢复训练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也有力地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创新竞技体育体能训练的途径

3.1教练员在创新体能训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运动队中都配有专门的体能训练教练,他们在运动训练的组织机构中是一个独立的部分。而我国却很少有运动队配专门的体能教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任务往往是由主教练指导完成的。再者,我国现在绝大多数的教练员是由运动员成长而来的,他们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教育,教练员对训练手段的选择和训练强度的控制多来自于自己的教练和实践中得来的经验,至于能做到体能训练创新的教练可谓凤毛麟角。但教练员又处于一线训练的特殊位置,这就要求教练员必须加强学习,注重自身理论素质的提高。而作为管理者,则要在运动队的管理上将运动员和教练员放在同一个高度,且不可轻视了教练员的地位,以保证教练员可以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自身训练水平的提高和对运动员的训练中。

3.2理清观念、制度和技术三者的关系

观念、制度和技术是体能训练方向性和层次性的体现,也是创新体能训练的必备因素。其中,观念的创新可以直接推动制度的改革,而制度的完备则可以更好地推动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显而易见,技术创新是体能训练创新三因素的外显层,技术创新的效果可以通过运动成绩衡量,而运动成绩则证明了整个体能训练的成效。同时,观念创新在三者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也毋庸置疑。训练观念的创新是制度改革和技术进步的思想保障,没有观念的进步,就不会有体能训练水平的提升。

3.3着力构建体能训练创新体系

我国皮划艇项目的跨越式发展,证明了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在创新体系中,金牌是系统,结构是关键。必须积极推动观念的创新,打破传统的束缚,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发展,逐步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体能训练创新体系。

(1)扩大对外交流,推动自主创新

体能训练创新的核心和基础在于观念的创新,而先进的观念不可能凭空想象,要加强中外体能训练创新交流,通过参观、访问、学习等吸收国外先进的理念。模仿也是一种创新,关键在于消化、吸收。要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同时,积极推动自主创新。同时,加大科研攻关,争取有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能训练理论和方法。

(2)推动制度创新,紧密连接创新环节

在体能训练创新的三个层次中,制度创新处于中间的连接地位,只有推动制度创新才能实现创新链条的通畅,构建体能创新的完整体系。比如有人在观看国外皮划艇比赛时发现,他们的桨并不像我们一样整齐划一,而是一种波浪式的结构,这一信息迅速传送给了相关的科研人员,经过研究发现,这种入水方式有利于推动船体的持续前进,也正是这一发现,使得我国皮划艇项目在雅典奥运会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3)加强专项训练的顶层设计

当下高水平的体育竞技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加大体能专项训练。然而体能专项训练并非盲目的训练。如在一场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快跑距离将近1500m,百米速度达到12s,同时要辅以运球、铲球、射门等动作,这些绝不是“举杠铃”、“跑大圈”可以实现的。因此,必须加强体能专项训练的顶层设计,要对训练过程和训练效果进行精细化监测,训练结束后,还要对运动员的心率、血乳酸等进行测试和跟踪,以尽快修正训练计划,实现训练的科学化。

由于我国竞技体育起步晚,体能训练近些年才得到相应的重视,在体能训练水平上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虽然近年来我国运动员在一些技术类竞技项目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这并不能掩盖我国竞技体育在体能训练上的落后。而要推进体能训练,根本途径就在于创新。唯有实现了训练观念、制度和技术的创新,才能形成顺畅的体能训练创新体系,为我国竞技体育的体能训练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1〕王芬,等.体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9.

〔2〕王芬,等.高水平竞技运动体能训练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5.

〔3〕赵志英.对体能的探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44-46.

体能训练的发展篇2

关键词:运动训练学;发展;现状;制约因素;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函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身体素质越来越重视,这促进了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同时近年来在竞技体育中,运动训练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指导竞技体育屡创辉煌,填补了运动训练学的空白。但我们也应看到,运动训练学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但整体发展中还存在不协调的地方,在发展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制约其快速发展。本文从分析体育运动训练学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入手,探讨体育运动训练学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体育运动训练学发展现状

过去,运动训练被认为是培养运动员的,由教练员和运动员组成,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成绩。随着运动训练的发展,很多人如服务人员等都成为运动训练的参与者。运动训练学就是在阐明运动训练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运动训练规律的。近年来随着我国运动训练水平的提升,与之相应的运动训练理论也开始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育运动训练理论体系。运动训练理论体系既吸收和借鉴了国外优秀的运动训练成果,也结合了我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如将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分为一般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等,这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研究虽然较晚,但发展迅速。运动训练兴起后,很多专家开始对运动训练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此后又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拓展我国运动训练理论,这是因为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运动训练理论也应与时俱进,满足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需求。只有不断改进运动训练方法,才能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而运动训练方法的完善又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从而推动运动训练学的发展。我国运动训练学主要包括训练的目的、任务、内容等,随着运动训练的发展,运动训练的内容也应得到拓展,延伸到与体育相关的生理、心理等方面,促进体育运动训练的完善。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体育运动训练水平有所提升,理论体系也相对完善。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注意到运动训练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发展存在不平衡,对专项训练理论的研究还比较滞后。这与运动训练学的发展不相适应,运动训练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应该大力发展,为运动训练提供动力支持,从而推动竞技体育能力的发展。但在发展中还有一些因素会制约运动训练的前进步伐,为此必须深入研究并找出解决的途径。

二、运动训练学创新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一)教练员知识结构问题

运动训练主要涉及到教练员与运动员,教练在训练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是整个训练的指导者、组织者。教练员的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训练效果,进而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这就必须提高教练的整体素质。教练员知识结构主要包括训练理念与知识水平,训练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会影响训练方法、训练模式的选择。由于我国运动训练学起步较晚,教练训练时多借鉴西方先进模式,把西方的理念变成我国的理念,这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教练员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还需进一步深入思考。同时教练员的知识水平也会影响训练效果,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单一的训练方法是无法适应的。应综合多种方法,确保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目前,我国高水平的教练员极其匮乏,虽然一些教练员水平较高,但对整体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

(二)运动员自身能力问题

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素质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力会影响到体育运动训练的整体水平。对运动员来说,必须有创新能力,包括自我创新与接受创新。运动员每天都要接受同样的训练,同一个动作要反复练习,如果没有兴趣与热情,机械的重复练习,容易使运动员产生厌烦心理。如果运动员有练习的热情,并结合自身实际改进训练方法,不仅能避免训练的枯燥乏味,还能提高训练效果。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接受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存在差异。有的运动员创新能力较高,有的运动员能力显得不足。其实接受训练不是单纯的吸收,还有将知识内化的过程,只有将里面的精华变为自己的东西才达到了相应的效果。否则就是单纯的模仿。

三、体育运动训练学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

体育运动训练对教练与运动员素质都提出了高要求,要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必须加强教练员管理,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的方法有很多,如可以引进一些具有世界水平的比较优秀的教练员,让他们传播先进的训练方法与里面。选拔教练员时严格程序,对专业与素质、能力等严格要求,层层选拔。同时应重视教练员的创新能力,促进其在训练实践中不断丰富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知识,推动运动训练学的快速发展。

(二)提高运动员自身能力

运动训练周期长,不仅要求运动员有坚强的毅力与吃苦的精神,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今社会是人才的竞争,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运动员要融入世界,需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而仅靠单一的训练是无法实现的,必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所以运动员训练中应用心体会,不断结合自身实际总结训练方法,探索新的训练方法,只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推动运动训练学的创新。

总之,运动训练学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需要不断研究。运动训练不仅仅是为竞技体育服务的,还关系着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应努力将运动训练学发展成为符合全民需求的社会性学科。

参考文献:

[1]叶诗敏.运动训练学未来发展的展望[J].当代体育科技,2015(7).

体能训练的发展篇3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育教学;有机结合;必要性;现状

近年来,拓展训练在各类院校中被广泛的应用,是培养学生之间的信任、领导能力、执行能力和沟通能力的主要方法,同时在教学中能够有效的减轻有其他学科所带来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抗挫折能力。这种训练措施和方法最早起源于二战时期的英国,那时候的拓展训练主要是为了培训士兵吃苦耐劳精神,以及为了满足作战需要而逐步形成的一种训练方法,其训练内容主要是通过强化的、富有刺激性和冒险精神的训练项目来磨练士兵意志。在目前我国体育教育中,拓展训练是通过在野外展开训练,是一项集求生、惊险、刺激、娱乐和教育等多个教学环节为一体的运动项目,也是目前体育教育课中所采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内容。拓展训练是体育社会功能所产生的一种新的体现方式和延伸,是通过在学校教学中合理引入拓展训练来提高学生抗压力和升级的主要方法。

一、拓展训练的主要内容

拓展训练一般都是在野外进行的,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主要是户外场地、野外训练的注意事项。但是在目前国内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也有多数是在室内进行的,因此在室内情景训练是目前拓展训练中不可缺少和忽视的一部分,在训练的时候要通过对学生组织能力、人际处理能力、协调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在学习中各个学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帮助等素质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得学生能够彼此之间形成一种默契。场地训练是在专门的训练场地上,通过在训练之前所做好的各种设施来实现在训练之中进行彼此帮助,如信任摔、高空单杠、高空漫步、高空速降等多种游戏方式,使得在彼此之间能够开展多个团队活动,并且以竞赛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完善在课外活动中所需要注重的重点方式。野外训练是目前拓展训练中应用较多的一项措施,在训练中包括远足露营、攀岩速降、长途跋涉、野外定向、户外生存等多种训练方式和措施,在水上训练的时候主要针对游泳、潜水等多种措施。

二、学校体育课中开设拓展训练现状

1、拓展训练的来源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德国在大西洋上的军舰不断对英法联军进行攻击,使得联军的供给物资遭受重创,致使盟军的物资供给出现了断层现象,加之受到当地的气候影响,使得大部分盟军葬身海底,仅有少部分人生还。在以后一段时期的作战之中,英国将领在总结战斗的过程中惊奇的发现,在生还的人群当中那些心理素质好,经验丰富的年长者生存率远远超过了年轻力壮的水手。在这一现实的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通过多种数据的统计和研究发现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是求的生存的关键和主要因素。

2、拓展训练的作用

通过拓展训练能够使得参与者与受参与训练者克服心理上的惰性和恐惧感,增强自信心,改善自我形象,并且能够启发学生对自我创造力的研究和改进,同时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方式。在目前体育教学之中,在团队合作训练上能够使得受到训练的学生增强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团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社会发展中,拓展训练能够促使参与者学会关心他人和爱护他人的做事方式,增进人际交流和人际关系,使得个体更好的融入人群之中。

三、拓展训练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对策

(一)选择适合普通学校开展的拓展训练项目

拓展训练是学校教学体系的重点,同时也是当前体育教学中各个工作人员钻研的重点措施,其在教学的是主要是通过野外、水上和室内三种方式来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素质进行提高,促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发挥主动探究的行为。在教学之中要充分考虑到必要的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机构、教师水平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应用,充分的利用学校所有的一切资源来完善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重点,使得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进行。

在设计拓展训练项目时,应根据各个专业学生素质方面的差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拓展项目;同时,所设计的拓展项目还须考虑到适合全员学生参加的一个特性,能让全体参加受训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

(二)加强拓展训练课的师资建设

专业化的师资是拓展训练课能真正达到目的的保证。要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则要求学校体育教师须具备拓展训练项目的设计能力和具体实施教学的能力。加强拓展训练课的师资建设的方法为:首先,应在现有的师资队伍中挑选学习能力强、沟通能力强、观察能力强和责任心强的教师参加拓展训练的学习,通过学习,加深其对拓展训练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和内涵;其次,体育教师应到社会上的拓展训练俱乐部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了解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训练过程和组织方法。

四、采用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节约、简化教学资源。拓展训练作为体育教学中的第二类项目,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拓展训练项目所需场地、安伞设施、道具等多方面的教学要素要求比较简单。在一些团队的运动项目上,需要的是团队成员间的相瓦配合和信任,“高空断桥”和“信任背摔”就是不用器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团队凝聚力。因此,拓展训练在摹层的体育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做到在节约、简化教学资源的同时,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2.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拓展训练以其内容丰富、刺激、冒险性强、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提高自我效能感。降低焦虑和消极情绪。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又有助于挖掘其学习潜能、发展个性。

体能训练的发展篇4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的相关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的概念与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中现存的、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够对青少年游泳运动训练工作的开展有所启发或帮助。

关键词体能训练游泳运动员青少年运动员

游泳运动作为一项体能主导类竞速竞技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体能始终是运动员竞技能力充分发展和发挥的前提条件。在现代激烈的游泳赛事中,没有良好的体能水平作保证,运动员技战术的发挥与运用必然会受到消极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体能在游泳运动中的重要性。而青少年时期作为生长发育的敏感时期,是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体能水平的关键阶段。鉴于此,为了能够在游泳运动员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科学的开展训练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游泳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本文就针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概念及意义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来改善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结构和功能,并调节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机体物质能量的储存和转移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适应外界环境的综合运动能力的一种训练活动。其最终的目的,就是通过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神经肌群和心肺系统功能的改善,来提高其运动成绩。

由于游泳运动员在游进的过程中,需要克服水中的阻力,因此,游泳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相关的研究表明,游泳所消耗的能量相较于同等距离的跑步所消耗的能力来说,能耗要大4倍左右。由此可见,游泳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现代的游泳赛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科学的体能训练工作是确保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更好的适应现代游泳运动发展的需要。

二、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现存的问题

首先,训练理念存在一定的误区。在开展青少年游泳训练工作的过程中,体能训练理念上的误区是影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整体运动水平提升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部分教练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遍存在重技术训练轻体能训练的状况。甚至有的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在平时的技术训练中已经包含和覆盖,体能训练只需要在日常的技战术训练中来贯彻落实就可以了。然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在这样的训练理念下所开展的训练工作,实际上只解决了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速度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的问题,但是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和基础力量训练却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以至于影响了训练的科学性和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升。

其次,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过于单一。从“生物适应”的角度来看,影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运动训练成效的最为主要的两个因素是训练手段和训练负荷。其中,训练手段决定了作用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机体的刺激部位,而训练负荷则决定了机体部位所受到的刺激的程度。只有采用科学的训练手段和合理的负荷安排才能够取得理想的训练成效。但是,目前在我国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却普遍存在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过于单一的问题,例如:训练主要是以杠铃和弹力带为主,训练的手段则普遍采用的是克服自身体重的负重练习和抗阻练习等均是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过于单一的表现。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过于单一的状况不但影响了训练的全面性和有效性,而且长此以往,还会影响青少年的体能训练兴趣,对青少年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提升产生消极负面的作用。

最后,体能训练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由于在开展我国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运动训练工作的过程中,多数都是没有专业的体能训练的,训练采用的是主教练负责制,所以,训练的任务一般情况下是由主教练临时分配给助理教练的,而这种情况的存在就使得所开展的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带有了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并因此影响到了训练的成效。

三、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体能训练理念

树立科学的体能训练理念,是确保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高效开展的基础和前提。要树立科学的体能训练理念,必须要在充分的了解青少年体能训练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掌握体能训练的核心要义,树立全面的、专项化的训练理念,将体能训练训练专项化,并注意将专项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二)重视多样化的训练方法的应用

为了促进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并尽可能的激发青少年的体能训练热情和积极性。在开展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时,不但要注意根据现代游泳运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来创新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还要注意积极主动的了解和学习最新的训练理念与训练方法,并结合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应用,以此来确保青少年体能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多样化,确保训练质量和训练成效的不断提升。

(三)重视训练的系统性

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提升,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是训练效果的逐步累积和生物改造的过程,其必须依赖于长期的、系统的训练工作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科学系统的体能训练工作是确保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成效的必要条件。在开展青少年游泳运动原帖体能训练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和遵循系统性的基本原则,切忌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参考文献:

[1]闫琪.功能性体能训练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1(04).

体能训练的发展篇5

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不是某一个人制定的某项规定,而是集体智慧在长期实践中的结晶,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上的科学提炼与智慧体现,它客观公正地反映出了体育运动训练中的一些规律,是体育运动训练有序进行的保障。

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来源于客观实践,基本规律也是如此。如同人们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一样,它经由实践得来,总结出一定的训练规律后形成训练的原则,进而使这一原则去指导训练活动。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循环往复式发展,有力推动着体育运动训练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对体育运动训练基本规律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式地彻底揭示它。同时体育运动训练实践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着的,正是这种变化和发展,更需要我们去不断丰富和发展各项基本原则的内容,使其更加贴近训练实际,更具指导性,以适应新形势下体育运动训练的要求。

基本原则体系的确立

研究和确立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的要求研究和确定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要注意把握普遍性、简明性和完整性。普遍性就是能指导体育运动训练的全过程,与训练实际密切结合,是普遍适用的科学原则;简明性就是要高度概括,不能太具体繁琐,能简单明了地阐述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指导规律;完整性就是要全面客观地阐明体育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各项基本原则,这些原则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统一的内在逻辑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的完整内容。

确立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的要求,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论服务于实践,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要在实践中利于运用,易于贯彻,符合客观实际所需;在适应性方面,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的内容要与军事体能训练的相关方面相适应;在可实施性方面,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实施性强,可具体操作,易于指导;在变通性方面,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的变化也可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建立完善的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体系在实践中,我们要确定起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体系。确定这一体系,既不能完全脱离前人总结的训练经验及理论研究成果,也不能是原先的训练原则体系的翻版和已有的训练原则的堆砌,必须是在保留其合理成分基础上的发展,并对体育运动训练规律的重新认识,必须保证体系的科学性、全面概括性和逻辑体系的严谨性,处理好批判与继承、理论与实践、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我国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的确立,应从体育运动训练实际和基本原理出发,从实践中求取真理,借鉴同类训练的相关经验而不是全盘照搬,力求形成自身的特色。我们要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活学活用,注重实效,以提高训练质量为最终目的。

把握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与基本规律的关系体育运动训练基本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训练基本原则是人们依据对训练规律的认知,结合体育运动训练的客观实际而制定出来的,渗透了某些主观因素。由此可见,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的正确性在表述方面是需要商榷的。显然,体育运动训练原则与训练规律不是等同的,我们在对规律获得认知中努力去将其提升为操作性较强的原则。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是抽象的,需要人们不断在实践中产生认知,进而不断深化这种认知并形成具有实践意识的可操作性指导思想,所以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在训练基本规律和训练实践之间起一个纽带作用。也就是说,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就是将抽象的基本规律用语言表达出来。

基本原则的内容

健康性原则健康性原则是指在体育运动训练中,以健康为前提去发展体能,训练措施要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并且通过增进健康来提高学生体能,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能(physicalFitness)一词最早源于美国。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通俗地说也就是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它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健康状况决定了可利用的体能。所以,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发展体能的前提是拥有健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正常的生活和身心全面发展。

贯彻运用健康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从贯彻这一原则的根本目标上来说,我们所进行的体育运动训练是为了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我们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活动必须要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第二,思想上要把健康性原则放在首位,以健康为训练的前提和目的,虽然在训练中我们提倡咬紧牙关、克服困难的优秀意志品质,但是依然要把握好一个度,那就是训练的进行要在维护和建立体能健康的范畴之内。所以,要让健康性原则深入人心。第三,健康性原则要贯穿于体育运动训练的始终,思想上要永远崩紧这根弦,在活动项目的选取、训练过程的进行中,都不要放松对健康的关注,我们甚至可以将其融入体育运动训练之中形成一个分支,永远伴随体育运动训练过程。第四,贯彻运用健康性原则不仅要在思想意识方面引起重视,在具体的体育运动训练中也要表现出来,如在训练中注意安全保护要考虑周全,关注设施的安全性能问题,做到提前预防伤害事件的发生,确保训练是在安全、健康、卫生的环境中进行。

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训练活动力求多样化,使受训者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多加训练才可能向着更强发展,但只有全面训练,才可以使身体各个部分的机能都得以提升,所以,发展体能应在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上力求使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得到有效训练。

贯彻运用全面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强弱兼顾,全面发展是前提,强化薄弱环节是关键。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性、运动喜好不尽相同,所以身体状况也相去甚远,据对一些刚入学新生的体能检测统计,他们的体能发展是不平衡的,为了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还是要先顾及突破弱项,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因此,全面发展与发展弱项兼顾是为了更好地确保受训者的全面发展。第二,认清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二者的关系。两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会使运动能力增强;同样,运动能力提高了,身体素质水平也会随之提高。若要全面发展须对二者协调训练。第三,选择合理的训练内容。训练的内容在整体规划中还要照顾到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使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实现的目标。第四,运动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遵循科学原理,要循序渐进。急于求成和拔苗助长都是不足取的,它容易出现一些意外伤害,这样反而影响了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日积月累之事,一天一个台阶地科学训练,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讲科学、讲实际。

针对性与个体化训练原则第一,个体化训练原则。体能训练是针对个体的训练,其目的是有效发展个体的体能。每名受训者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等条件是不同的,我们要因人制宜,确立适合于受训者自身实际情况的训练模式与方法。群体模式(如按建制施训)是大方向,对每个个体进行的个体化训练是实现群体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二,针对性训练原则。针对性训练是指平时的体育运动训练必须与作战要求、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等相结合,提升受训者的实战能力和应变能力。针对性训练是体能准备的一个重要措施和必经环节。

结束语

在体育运动训练中,施训者只有掌握和运用好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才能有效地促进训练发展,达到既定目标。笔者以上就体育运动训练基本原则的作用、要求进行了全面论述,创造性地增加了“健康性原则”和“针对性与个体化训练原则”,并指出:体育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它会随着理论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施训者与受训者素质的提高、训练场地外部环境的改善而不断完善,向着一个良性循环的更高高度去发展。在体育运动训练中,我们要在不断尝试中阔步向前。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出版社.1995,8

体能训练的发展篇6

【关键词】高校田径拓展训练教学模式

田径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着一个突出问题,即体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较差,利用拓展训练提高田径教学质量也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努力的新方向。

1高校田径教学拓展训练模式

1.1田径室外热身类拓展训练

田径室外热身类拓展训练指在田径教学热身阶段,利用小强度、短时间、小运动量的拓展训练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模式。这种拓展训练是萌芽教学的开始,将田径拓展训练运用到田径教学中去,目的在于在课堂开始之前用身体预热的方法,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心理上热爱田径运动,并积极参与到田径学习中去。如许多学生在室外田径教学中,都很难迅速融入学习氛围,团队整体学习氛围低迷,教师可以利用小型的快踢腿、背向滑步拓展训练,使学生快速提高学习热情。这样,既起到了激发受教者主动参与运动的目的,还达到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精神的目的。因此,在高校田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喜欢用这种拓展方式来“点燃”课堂。

1.2适应类拓展训练

适应类拓展训练指在田径教学中,将器械和户外运动结合起来设置一定难度的拓展训练任务,要求学生以个人或者集体的形式完成训练任务的训练模式,这种拓训练模式的显著特点是,它所设计、安排的训练内容具有一定的负荷、强度,学生能通过训练提高身体体能,并从中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如许多学生在起跑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起跑爆发力,教师可能会针对学生情况开展专项力量训练和速度训练,并组织设计训练任务,此类训练就可以归结为适应类拓展训练。需要注意的是,在适应类拓展训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合理掌控拓展训练的强度,确保学生在安全条件下进行训练,以避免因为体育训练强度失当而导致的体育损伤和安全问题。

1.3挑战类拓展训练

挑战类拓展训练是通过实施困难挑战类拓展训练来检验学生身体机能、提高学生抗挫败能力的一种拓展训练方式。挑战类拓展训练具有前度大、要求高、刺激等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困难挑战类拓展训练如快速跑比赛、穿越绳网、定向越野、攀岩活动等训练项目,训练学生的跑步速度,耐力水平和跳跃高度,还可以在挑战类训练中锻炼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身心承受能力,并使学生在高强度的团队协作中增强自信心,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2高校田径教学拓展训练教学要义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科学、专业的教师力量是确保高校田径拓展训练教学能顺利实施、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此,高校要加强体育教学队伍建设,并针对拓展训练展开专题研讨、进行大力宣传,使广大体育教师认识到体育拓展训练教学的性质、作用和相关知识,鼓励教师学习和了解更多的拓展训练知识,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社会上的拓展训练组织和项目,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参与了解拓展训练的实际情况,为体育拓展训练教学打好基础。高校体育教师则要通过自主学习、社会实践把握拓展训练的积极意义,了解拓展训练的灵活性、教学环境适应性特点,积极利用拓展训练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然后借助拓展训练不断优化体育教学结构,使学生尽快认同和喜欢上这种体育教学模式。

2.2丰富拓展训练教学内容。

过去,许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都没有开设拓展训练课程,这是高校田径拓展训练教学相对不足、许多师生对拓展训练课程不重视的主要原因。鉴于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高校要就拓展训练积极听取专家的建议,深入分析将拓展训练引入田径教学的可行性,并就拓展训练教学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大胆创新、丰富拓展训练课程内容。要求体育教师充分利用校内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等各种体育资源,充分利用节假日、课外时间开展体育拓展训练。如许多高校校区附近有着丰富的森林、草地自然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学校附近的体育资源开展各种拓展训练,如春季组织郊游,带领大家登山,在自然环境中开展体育拓展训练,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

2.3利用拓展训练挖掘学生潜能

高校田径拓展训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同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田径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也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田径拓展训练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入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如在“信任背摔”拓展训练中,教师要以同伴信任、责任心为重点,鼓励学生做好自己的事,同时相信别人,积极融入团队,让学生充分明白“1+1>2”的团队合作道理的真谛。在“横杆挑战”项目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克服恐高、畏难情绪,做好平台起跳、跳跃动作,然后在抓住跳杆时要眼明手快、坚决果断,使学生在挑战自我、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享受体育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敢于挑战的勇气。

2.4科学组织,确保安全

高校田径拓展训练教学涉及到教学组织、管理、评价等各个方面,要想确保田径拓展训练科学运行,学校必须加大体育教学投入,完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优化体育教学环境。高校体育教师则要认识到拓展教学科学组织的重要性,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科学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以提高田径教学的有效性。如在田径拓展训练中,教师要定期检查体育田径器材、设备和场地,并对拓展训练进行精心安排,确保拓展训练的内容符合学生发展兴趣,强度适当。同时根据拓展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明确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安全操作,以减小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

综上所述,拓展训练是体验式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它在学生学习潜能挖掘、自信心培养方面具有显著作用。这也要求高校体育教师熟练掌握体育拓展训练知识和技巧,利用拓展训练构建高效体育课堂,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体能训练的发展篇7

【关键词】青少年;跨栏跑运动员;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方法

跨栏跑是在一定距离内,跨过规定的高度和数量的栏架、技术性较强的短跑项目。跨栏跑竞技项目对爆发力、速度力量、灵敏、柔韧、协调性、节奏等诸多素质均有极高的要求。众所周知,刘翔、史冬鹏、谢文俊等多名优秀跨栏运动员训练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进行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的结果。他们在训练中加强体能训练,走灵巧、技术、节奏型之路,都取得了成功。本文拟对青少年跨栏跑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技术训练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使跨栏跑运动员的早期训练更加地科学合理,从而为青少年跨栏跑运动员今后创造出更好的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一、体能训练方法

跨栏项目是一种体能主导类速度力量性竞技项目,在跨栏运动员竞技能力总体结构中专项体能占据重要结构,与速度、力量等素质紧密联系。不论是100米、110米跨栏跑运动,还是400米跨栏跑运动,它们都属于高度依赖体能的项目,而要进行体能训练,运动员就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机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训练的最大特点就是将素质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进行有效结合发展,不论是在大阶段的训练重点上还是每次课的训练内容上都不能分开发展,都应互相结合训练,即:在专项技术训练中提高体能素质,在专项素质训练中不断加强专项技术,从而达到体能发展与技能发展的相统一。

1、专项力量素质训练

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是以速度力量训练为首要,而速度力量素质取决于神经肌肉兴奋与抑制的快速转换能力。作为运动员在高速运动中都不能发挥出最大肌肉力量。基于此,对青少年的力量训练时,要在提高快速力量的基础上来发展最大力量,在该训练中等动力量训练是最好的,即在特别定制的等动练习器上进行,集等动、等长和等张于一身,从而有利于增长最大力量。根据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特点,运动员必须要具备和加强基础力量、躯干力量和力量耐力,其中重点发展躯干力量。从当前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状况而言,许多国家的优秀运动员都非常重视躯干力量的练习,尤其是核心力量的训练,并且将此作为整个训练过程中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内容来安排和进行。

2、速度素质训练

根据相关理论研究表明:增加肌肉力量能够使得短跑运动员跑得更快。然而,实际训练的状况是,当运动员的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爆发力等逐渐增强时,而运动成绩并未取得相应的提高。由此而言,发展速度素质不单纯是力量问题,其在训练时的手段、内容、方法、强度等方面都具有明确性。

3、柔韧性训练

跨栏跑运动员身体核心部位的柔韧性是其重要的素质之一,也是检验跨栏步技术的重要指标。优秀跨栏运动员青少年时期在身体素质训练方面,优先和重点发展的是人体核心区域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素质。具体而言,在力量素质和柔韧性训练中,教练员主要采取快速仰卧起坐、快速仰卧起坐抛实心球和坐上背上压腰等手段;在灵活性训练方面主要采取跨栏坐负重转髋和多种形式的起跨腿技术练习。

此外,结合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发展特点以及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知识,在对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提高腰、髋等关节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二是要在全面发展身体的基础力量、躯干力量和力量耐力的同时,重视核心区域力量的训练发展;三是在速度训练中,要不断加强肌肉收缩速度,高频率交替用力以及提高跑和跨的衔接能力。

二、技术训练方法

在技术训练方面,教练员应紧紧围绕改进跑的技术与学习跨栏步技术同步进行的训练原则,采用以改进高抬腿跑技术为切入点,逐步掌握跨栏摆动腿的充分折叠技术,最后掌握栏上起跨腿的剪绞与躯干动作相互协调和配合的训练程序,从而促使跨栏跑技术训练动作更加的标准、规范。

对教练员而言,要合理有效地安排好跨与跑的专门性练习。当前各国一些优秀的跨栏运动员尤为重视跨栏步与栏间跑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且强调全程跨栏技术的连贯性。然而,一些技术差的运动员经常出现栏前积蓄速度、起跨时明显停顿、产生飘栏等现象。那么,如何才能在早期训练中建立健全一套循序渐进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使之随着运动员的年龄、发育程度、力量的增加而同步增加高栏距,从小建立准确、流畅的栏间节奏,始终保持高速跨越栏架,建立稳定的动力定型结构,从而实现青少年阶段专项技术水平的高起点。比如我国的刘翔,他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取得骄人的成绩,是因为他的110米跨栏技术性非常强,而且他不仅掌握了比较出色的过栏技术,还掌握了很好的跑的技术,他很快的步频优势使他起跑加速和冲刺能力也稍强于国外运动员。

此外,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的特点以及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知识,在110米栏技术训练中需要注意四点:一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之上逐渐加大专项身体训练的比重;二是在技术训练中要重视运动员的节奏感和栏感的培养;三是在专项力量训练时,要以负重或不负重的模仿练习为主;四是训练手段要多样化,避免以单调的训练手段引起运动员的厌倦情绪和形成速度障碍。

三、结语

总之,青少年跨栏跑运动员在体能训练过程中,要在全面发展身体各部位的基础力量、躯干力量和力量耐力的同时,重点发展躯干力量;在速度训练中要不断加强肌肉收缩速度,高频率交替用力;在大量的技术训练中,要注意培养运动员的节奏感。对青少年训练时,要重点突出速度性力量,特别是专项力量的训练,并且要以负重或不负重的模仿练习为主。此外,在运动员的早期训练中,基本技术在能够符合向前性、直线性、稳定性的状况前提下,可以允许个性技术之间存在差异,形成不同的技术风格。

【参考文献】

[1]黄北翔,江广和,杨锋.宏观视角下专项体能训练特征探骊及发展对策研究―茅鹏“一元训练理论”读后.湖北体育科技,2014.11.

[2]谢恩礼,马恒祥.从刘翔的成功谈青少年优秀跨栏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4.

[3]张辉.对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科技信息,2011.12.

[4]方水泉.优秀110m栏运动员的选材与早期训练.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6.

[5]杨明勇,邓国庆,周明.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结构特征的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作者简介】

体能训练的发展篇8

关键词:拓展训练;高校体育;课程教学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在锻炼学生意志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体育教学发展中的一笔财富,不管是在具体的学习中,还是在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应用拓展训练的价值进行简单的分析。

1拓展训练的内涵

所谓拓展训练,主要包含海、陆、空三个方面的课程。水上课程包含跳水、游泳、划艇等;场地课程主要是在专业的训练场地对各种专业训练设施进行利益,开展团队合作课程,如跳跃、攀岩等,锻炼人的心理意志;野外课程包含登山攀岩、远足露营、伞翼滑翔、野外定向及生存技能等。从字眼上来看,拓展训练被解释为一艘小船在暴风雨来临之际抛锚起航,冲向未知世界,迎接未来的挑战。一般情况下,拓展训练会利用到翰海大川、崇山峻岭等自然环境,并通过对训练的内容进行精神的设计,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熔炼团队、完善人格的目标。

2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应用拓展训练的意义

开展拓展训练,主要是对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与营造团队合作的氛围。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拓展训练,目的是通过将学生置身于特性环境下,让学生面对自己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团队的合作来对困难进行克服,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达到预设目标。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个体与团队能够从亲身体验中进行总结和反思,使训练达到理想的状态。

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团队之间的凝聚力。设定的特定项目,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及团队在遇到压力和困难下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且要求参与训练的学生必须要经过团队合作来对特定任务进行完成,这样学生会从根本上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拓展训练的效果方面,在全新的场地野外环境下,通过团队定向为主线,设计各种训练项目,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态,释放学习压力,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其自信心,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面对压力敢迎难而上,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培养其进取心理,让学生学会更好的与他人进行沟通,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勇气、毅力、荣誉感和责任心。通过多种训练项目的体验,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和学习经验,提高了团队的竞争意识和凝聚力。从外,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班级情况来设定与之适应的拓展训练方案,达到各领域的培训效果。

就某一训练项目的训练过程来看,学生往往会经历恐慌-勇敢-胜利这一过程,当学生成功的完成训练项目后,会从心底发出喜悦之情。由此可见,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是无限的,都是可以挖掘的,只是需要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而拓展训练则正好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拓展训练对人的体能要求不高,对人的心理有极高的要求,每一个项目都是对学生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的一次考验,学生从中可以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生命的活力。通过每一个训练项目的进行,学生学会挑战自我,不会轻言放弃,没有不可能的事情,不断的超越自我。对于一个团队而言,共同经历了困难的时刻,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更加使团队变的优秀和坚强。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项目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对于体育课程改革而言,拓展训练的融入是改革的延续,是素质教育基础上的一种创新,不但开发的体育课程,对课程的内容也是一种补充。通过对拓展训练的应用分析和研究表明,拓展训练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的,也必将是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方向。不但对体育课程的空间是一种拓展,也更加的体现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使体育课的功能变得强大,有效的提高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之路。

3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也在进一步的完善,体育课承载了学生生活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为体育训练提供了一个标准,只有达到这项标准,才能说明训练是合格的,因此,在参加拓展训练中,要对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认真的执行。与其它所有的运动类似,拓展训练的前期首先要做好热身运动,参加训练的所有团队一起来完成热身,主要目的是提高团队成员的感情,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了解,缓和训练之前的气氛,为训练奠定基础。其次,就个人项目而言,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对于难度系数较高的训练项目,需要学生发挥超强的心理素质,不断的实现自我挑战,突破心理防线。在团队挑战项目中,需要将团队的力量最大化的发挥出来,队员之间要相互理解和信任,以此达到实训的目的。

3.1发挥学生的领导作用

在训练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赋予了自身的职责,要各司其职,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但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还要考虑如何去做好。在团队项目中,队员必须要听从队长的指令,共同有秩序的完成训练目标。

3.2遇到问题要换位思考

学生在进行训练的时候,不能被训练项目表面的困难所困扰,这些困难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心理负担,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判断,对这些困难的本质进行了解,通过换位思考,多进行沟通和交流,有组织、有秩序的完成目标。

3.3总结失败经验与教训

刚开始参加训练的学生,难免会由于多种因素造成失败,当失败以后,学生不能气馁,要寻找失败的原因,再次进行挑战。学生之间要相互分享和沟通,交流经验与心得,相互协调与配合,整合力量完成任务。

3.4发挥无形的力量

在学习中,知识是有形的资本,而精神和意志则是无形的力量。学生在参与拓展训练项目时,要将这种无形的力量发挥出来,勇敢的去挑战自我。

4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项目,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此外,拓展训练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心灵沟通,通过训练,学生变得活泼、自信、开朗,更加懂得如何融入到一个团队中,实现生活与学习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李小玲.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的分析研究[J].大舞台,2010(5).

[2]公黎斌.大学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

[3]王永斌.浅析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开展[J].科教文汇,2012(30).

体能训练的发展篇9

(一)拓展训练的定义

无论是拓展训练的兴起,还是拓展训练的蓬勃发展,其实归根结底的,它的根本还是基于身体和生存技能的训练,它的核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拓展训练之名是outwardBound中国化而产生出来的,它是借以能够利用的一切自然环境,例如高山、大海、山坡、丛林等,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一种学习方式。拓展训练作为舶来品,起初主要是用于一些商务的培训和一些所谓的“能力拓展”,本世纪初开始迈入校园,并与学生的体育教学相结合。目前有关拓展训练的概念,各家众说纷纭,笔者在基于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学校拓展训练的实施现状,对概念做了以下的精炼:学校拓展训练是一个体验式学习过程,它是在设定的情景或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游戏为主要载体,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通过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完善人格的的一种学校体育教育模式。

(二)拓展训练的特点

有关拓展训练特点的研究,目前学术界的结论还是相对较为一致的,唯一有一些差别的也仅仅是表述上的差异,内容和本质皆为大同小异,拓展训练的特点一般归纳为如下几点:第一,训练活动的综合性和体验性拓展训练的项目主要是身体活动,通过身体的运动,完成相应的任务,学员在全身心的投入中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的交融和共鸣。拓展训练是高峰体验,也就倡导参与者去直接感受事物,引导活动的参与者去用实际行动感知真理,在体验中直接感受学习的意义。拓展训练需要克服不同的困难,当所有的困难都被征服以后,体验者会有一种由内心而来的自豪感,从而获得一种难得的高峰体验。第二,训练活动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在完成时都会有一定的困难,有的表现在体力上,有的表现在心理上,有的表现在智力上等等。这些项目的完成都需要学生向自己和团队的极限挑战,要完成任务就要进行挑战。而拓展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体验者达到快乐,体验者需要放下一切压力,把自己容身在大自然当中,把自己完全投入到情景当中,这样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拓展训练采用的是具有趣味性的游戏,能够引导体验者通过游戏去放松心情。①所以拓展训练最大的特点就是挑战性和趣味性并存,既能够在游戏中挑战自我,又可以在游戏中感受乐趣,同时个人的基本素质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

二、大学体育教育中开展拓展训练的现状

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当中的现状调查显示,目前大学体育教育中开展拓展训练的高校并不是特别多。很多大学体育教育最初都是依托社会上的拓展训练培训机构,不但大学生参与其中,很多社会人士也参与其中。大学体育教育中开始引导学生学习野外生存训练,这就要求大学要有野外培训基地,还可以通过拓展运动会等形式让学生学会拓展训练的教育,目前开展的一些学校都受到了很好的效果。根据目前的现状,拓展训练已逐步引起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视,已有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对大学体育教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但是,根据调查发现,很多高校所开展的拓展训练都还抱着试一试的目的,拓展训练课程的开展并不够成熟,尤其是大学教师中能够讲授拓展训练教育的教师不够,还有一些大学没有专门的拓展训练场地,或者是有场地但是设备也是不够健全等等,无论是拓展训练课程的安排和设置,还是对拓展训练进行组织培训都有很多问题存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甚至把拓展训练当成了一种体育课的游戏形式,把拓展训练当成了体育课的同时,又把拓展训练当成了游戏。这些将不符合拓展训练的本来形态。如果大学体育教育就这样下去,就会导致拓展训练这种运动跟其本质不相符合,这种做法也就对拓展训练原有意义和功能的发挥没有好处。为了更好的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开展拓展训练,一定要转变管理大学体育教育领导和大学体育教育研究人员的观念,从力争创新性的角度,对大学体育教育中开展拓展训练的研究加以重视,以使拓展训练能够更好的引入大学体育教育的课堂中,让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应在大学体育教育领域进行推广和试验。要认清大学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之间的关系,也要对拓展训练引入大学体育后所遇到的问题加以预测,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

三、大学体育教育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前景分析

有关大学体育教育中开展拓展训练在的前景,首先要谈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当中前景的好坏,看进行大学体育教育中会遇到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根据对大学体育教育中开展拓展训练的一些前景调查显示,大学体育专业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参加拓展训练,这就证明了他们对这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性,这就反映出学生对拓展训练是有兴趣的,所以关于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魅力显而易见。然而,由于学校的不同,大学体育教育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实力也就不太一样,这些问题就成为了影响大学体育教育开展拓展训练趋势的基本原则。根据对大学体育教育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前景显示,高校的领导对拓展训练的重视程度与支持程度也会影响大学体育教育开展拓展训练。大学体育中无论是开展什么课程都要有国家和校领导的支持。而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项目,其开展起来更加需要有关部门的响应。如今的大学教育,尤其是体育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健康水平,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对体育教学方面的内容有所放宽。大学体育教育倡导“放开”和“开放”的教育方针,像拓展训练这样的流行的、新颖的、和对学生有好处的新型运动才得以步入高校。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已经把projectadventure引入到高校当中,而且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两年后,projectadventure课程被选为“全美优秀教育大纲”,后来就称为了一本优秀的教材和新型课程模式,并沿用至今。

四、结论

体能训练的发展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06-01

新的发展形势对大学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体育教育除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以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合作进取的精神,新的发展形势对大学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培训方法,能够教学过程中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实际的意义。

一、拓展训练的内容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培训方式,能够让人根据自身的情况充分参与到训练过程中,获得个人体验,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互相配合,充分地沟通、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最终达到提升认识的目的。拓展训练对团队意识的培养以及个人意志的磨炼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和明显的效果。

但是不论何种形式的拓展训练,人们的集体合作模式是拓展训练的核心,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拓展训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拓展训练的结果

二、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中的应用

1、拓展训练能够扩大大学体育教育的内容,拓展训练的形式和方式多种多样,大学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拓展训练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切实可行的拓展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扩大体育教学的内容,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实效性。

2、拓展训练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训练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当前大学生的特点是个性化发展明显、合作共享意识淡薄、交际能力欠缺等,这些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拓展训练的应用能够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精神,有效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拓展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而且对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实际效果

3、在大学体育教育中运用拓展训练能够丰富教学方式。拓展训练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体能素质,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获得一种满足感、成就感和喜悦感,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三、大w体育教育中拓展训练的发展方向

1、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课程有机结合

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在体育教育课程中加入一些拓展训练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体育教育过程中,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相互合作,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2、把拓展训练引入大学体育教育必修课

通过必修课的方式将拓展训练引入到大学体育教育中是另一个发展趋势。让拓展训练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掌握这门科学的训练课程。通过必修课的方式确定拓展训练的地位。

3、运用运动会的方式引入拓展训练

在运动会当中加入拓展训练项目,或者是通过体育文化节、趣味体育比赛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会中,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都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另外,以运动会的方式引入拓展训练,还能够改变学生对运动会只关注体能的错误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协作、坚韧顽强、努力拼搏才是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和热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