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物业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47:29

高校物业管理办法篇1

【关键词】清产核资; 企业改制; 高校产业管理体制; 财务管理

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这次高校校办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改革高校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直接办企业的体制,重新确立国有经营性资产的责任主体。依法理顺高校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明确高校企业出资人代表,建立起科学、规范的高校产业管理体制,规避学校直接经营企业的经济和法律风险。《指导意见》要求高校企业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限期完成除高校资产公司以外的所有全资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建立起高校对资产经营公司、资产经营公司对所投资企业两级管理的新型的高校产业管理体制。

在原有的高校校办产业管理体制下,校办企业集团(总公司)是学校对校办企业的归口管理部门(多数不是企业法人),校办企业是学校的下属单位。学校和校办企业集团与众多的校办企业之间,既有投资者与所投资企业的投资关系,又是上下级行政领导关系,而且在人们的观念上后者更为强烈。反正校办企业都是学校的,校企不分,从而导致校办企业注册资本不到位、产权不清晰、学校资源被任意占用,公司管理不规范、学校行政干预多,企业利润被学校随意抽走或者应缴学校收益被校办企业集团任意截留,校办企业经营风险常常牵涉到学校,甚至发生影响和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稳定的重大事件,同时也制约了高校科技产业的健康发展。所以说,重新确立国有经营性资产的责任主体,依法组建国有独资性质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对校办企业进行全面清产核资、界定产权,理顺高校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推进校办企业规范改制,是创建新型高校产业管理体制的关键一步。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全面梳理,有的放矢地制订改革方案

出于各种原因,高校的校办企业较多,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各不相同,因此,对校办企业的改革决不能搞“一刀切”,要本着对企业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国有资产管理负责的精神,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的放矢地制订改革方案。1.对于在技术、市场和成本方面缺乏竞争力,发展前景暗淡、扭亏为盈无望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对于因各种原因改制有困难的校系办企业,也可以实施清算解散,由学校收回净资产,再由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经过论证、引资,另外组建新的规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对有的企业(如小规模的商业、服务业)在进行资产评估后可以按程序将国有资本撤出。2.对长期没有经营活动的学校全资“空壳公司”,也可以由资产经营公司采取吸收合并的方式进行合并后注销,以盘活其所占资源、简化资产评估转让等手续、承继暂时难以清偿的债权债务,减少国有资产的损失。3.对于大多数校办企业改制,一般采取增量重组、存量盘活、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方式,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既可以对整个企业实施改制,也可以按经营范围产品项目重组整合,将校办企业中的某个分厂、车间剥离,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从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出发,面向社会选择合作伙伴入股,还可以要求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入股,吸收企业普通员工参股,以优化企业产权结构,调动企业骨干和员工的积极性,强化其主人翁的责任感。

二、清产核资、明晰产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高校物业管理办法篇2

一、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特征

(一)统一性。民办高校应当接受有关行政部门的领导,执行国家有关社会力量办学财产、财务管理规定和财务管理制度,依法管理,不得各行其是、各司其政。特别在社会力量办学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校办学水平、财务管理水平、办学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良莠难辨的情况下,更要强调统一领导的原则,这是社会力量办学得以稳步健康发展的重要经济保证。

(二)独立性。民办高校实行自筹资金,其财务既不纳入举办单位的财务管理,又不纳入审批部门的财务管理。学校必须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办学活动全部经济收入及风险由办学单位或个人承担,其收入也由学校按有关规定支配使用。其财务管理的权利、责任、义务统一由学校负责。

(三)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是公益性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在收费方面必须根据教育投入成本进行核算,取之有度。所有开支也应视收入状况进行安排,以量入为出、收支相抵、略有节余为宜。这样有利于控制学校以办学为名谋取暴利,为求学者合理承担学习费用创造条件;可控制不必要或者不合理的经费开支,特别是杜绝乱开支、乱挥霍的现象发生;有利于引导学校积累资金,不断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二、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原则

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三条明确规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为此,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一)依法管理原则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民办高校财务制度方面的专门立法,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应参照国家对公办高校的相关规定规范其财务行为,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针对高等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同时要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保护学校应得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或损害。

(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原则

由于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合理配置财力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在对财力资源的配置,要充分有效科学配置好高校的各方面资源,避免资源使用上的低效或浪费。在维持学校日常性开支、安排学校发展性支出以及制定校内政策时,要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

(三)正确处理各方面经济关系原则

首先,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优先保证日常维持性开支;在财力增加时,民办高校确定发展目标要明确、定位要恰当、资金要集中,为将来可能进行的后续建设奠定基础,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学校在办学、科学研究、对外投资、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讲求经济效益。但这不是惟一目标,民办高校必须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三是要集中财力优先保证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教学、科研以及其它管理工作必须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其它管理工作必须为教学、科研保驾护航。

(四)依法多渠道筹集收入的原则

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不足,满足不了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应依照法律规定,积极组织收入来源,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

三、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财务运行正常化

保证财务运行正常化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民办高校是一个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首先,民办高校必须有稳定的经费来源,这些资金来源渠道有:个人投资、教育收费、校办产业、社会捐赠等,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是为了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完成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任务。其次,还有在财务往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资金的应收、应付及借入款项等,这些资金又运用到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如购建教育工作需用的建筑物、图书、设备等;满足教育工作需用的专用材料、低值易耗品、教材书籍、文具办公用品等;形成在经济往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借出款、应收及暂付款项和储备为维持日常教学活动的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等。因此,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必须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要在发展中求生存,只有不断扩大收入,筹集高校发展所需资金,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达到保持最佳现金流量,才能保证财务运行正常化的基本目标。

(二)管理机制最优化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机制是指民办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为了合理组织财务活动、处理各方面财务关系、规范各部门财务行为和合理划分财权为目的,所建立的经济管理的内部制度。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机制是保证民办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的权威性和统一性,保证各项财务管理流程和制度自上而下能够顺利贯彻执行的根本制度。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要受到民办高校的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的约束,与民办高校的组织结构模式和管理机制相适应,我国民办高校目前普遍实行的财务管理机制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两种形式。这两种财务管理体制的区别主要在于分权程度不同,是分权多一点还是集权多一点,两种体制各有所长,适用于不同办学规模和不同管理水平的民办高等学校,规模较大且管理规范程度较高的学校可以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规模较小的和管理水平不高的学校则适于采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体制。

(三)经费预算精细化

一是确立“以战略为基础实施预算管理”的新理念,使日常的预算管理成为学校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石。预算管理是对计划的数字化反映,是落实学校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因此,学校在实施预算管理之前,应该认真地进行外部市场调研和内部资源分析,明确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编制各期的预算,使各期的预算前后衔接起来,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二是确立“面向市场搞预算”的新理念,使预算指针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民办高校面对的市场充满竞争和变幻,生源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产学研市场等等,市场风险难以避免,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制定的预算指针值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为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留有余地,减少过大的预算刚性给预算管理工作带来的风险。三是确立“以人为本,关注预算道德”的新理念,全面提高预算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人是预算的制定者、预算信息的利用者、预算的执行者,也是预算制度的被考核者。人是预算工作的主体,是预算工作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预算工作应该以人为本,离开了对人的关注,预算工作无法搞好。由于预算影响到很多人的经济利益,预算管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道德问题。比如,不少部门为了小团体的利益,在制定预算时经常表现出本位主义的思想,作出较为宽松的预算,即有意低估收入、高估成本。这违背了预算指针应该尽量客观、公正、可靠的要求,缺乏道德意识的预算管理必然影响预算工作的质量。“以人为本,关注预算道德”的理念还要求在执行预算工作过程中应该尊重人性,注意发挥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教职员工参与预算工作,在教职员工中塑造“这是我们的预算”的氛围,不给被考核者造成“这是你强加给我的预算”的感觉。

(四)管理手段信息化

影响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会计信息质量、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管理等等。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加强了会计核算,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财务管理的上作质量。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准确、及时地提供财务管理信息资料,有利于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使高校财务核算的基础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客观上能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高校物业管理办法篇3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职业高中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含中等师范学校)、技工学校、普通中学附设的各种职业高中班。

第三条中等职业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学费。

第四条学费标准根据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学校应有所区别。

教育培养成本包括以下项目;公务费、业务费、设置购置费、修缮费、教职工人员经费等正常办学费用支出。不包括灾害损失、事故、校办产业支出等非正常办学费用支出。

第五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和标准的审批权限在省级人民政府。由省级教育部门提出意见,物价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和居民经济承受能力进行审核,三部门共同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教育部门执行。

第六条学费标准的调整,由省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按照第五条规定的程序,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物价上涨水平和居民收入平均增长水平提出方案,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对少数特殊专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酌情减免学费,具体减免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八条学费收费按学期进行,不得跨学期预收。

第九条学费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收取,到指定的物价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并使用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

第十条学费是学校经费的必要来源之一,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统筹用于办学支出。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学费的收支情况应按级次向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物价部门报告,并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第十一条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住宿收费,应严格加以控制,住宿费收费标准必须严格按照实际成本确定,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具体收费标准,由学校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当地物价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中等职业学校除收取学费和住宿费以外,未经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联合批准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三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对学校收费工作的统一领导和集中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研究制定必要的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审批程序,制定学生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等确定学费标准的依据文件,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四条教育收费管理由各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共同负责。各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收的管理和监督,督促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育收费管理的政策和规定,建立健全收费管理的规章和制度,对巧立名目擅自增设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的,对挤占挪用学费收入的,要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严肃查处;对乱收费屡禁不止、屡查屡犯,情节严重的,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学校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物价、财政部门,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备案。

高校物业管理办法篇4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现状;调研分析;问题;建议

一、调查目的

社会服务与高职院校、企业及政府是密不可分的,如何高效地开展和利用社会服务促进经济及社会发展,这是教育界、企业界、政界高度关注的课题。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为了掌握武汉城市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供求平衡情况以及供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推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服务社会模式的实证研究――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的深入开展,并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特制作武汉城市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供给情况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走访、电话及网络等形式分别对武汉城市圈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统计、反映的问题以及以后改进的方向简单加以说明,形成调查报告,为以后工作提供详实的依据。

二、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本课题组制作了武汉城市圈物流社会服务供给情况调查问卷,向高职院校调查物流管理专业提供社会服务的意愿强烈程度、提供社会服供给能力的大小、提供社会服务的内容、提供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举措等方面的情况。

(二)座谈会及个案调查法。

本课题组在整个调查中,课题组分别对武汉城市圈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召开座谈会1次,走访学校20人次,教师生50人次。这次座谈会和访谈,既为课题组提供了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材料,又为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研究创造了条件。

(三)其他调查法:课题组还运用了访谈、电话采访、网络调查、以及查阅资料等几种调查法,详细了解了社会服务中的具体情况。

三、武汉城市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情况分析

(一)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意愿强烈,呈上升趋势。

调查显示,不愿意提供社会服务的高职院校占20%,主要是民办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下属的高职院校;愿意提供社会服务的高职院校占68%;非常愿意提供社会服务的高职院校占12%,主要是示范高职院校和地市州高职院校,其中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意愿最为强烈。具体如下图1所示。这表明武汉城市圈内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80%以上都愿意提供社会服务,进一步调查得知,这种意愿也在逐年增强。

图1武汉城市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意愿情况图

分析发现,物流管理专业提供社会意愿强烈且不断增强的原因主要,一是高职院校办学中更加突出社会服务的功能;二是物流管理专业属于服务朝阳产业的新兴专业,需要通过对外提供社会服务提高专业的影响力;三是物流业态的快速发展拉动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不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提供社会服务的意愿强烈程度不相同,其原因是各个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服务能力和相关社会服务政策差别较大。示范和骨干院校专业实力较强,学校出台社会服务相关政策,鼓励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院系及专业社会服务意愿较强;民办高职师资力量相对缺乏,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上,学校也没有开展社会服务的氛围,所以开展社会服务的意愿不够强烈,甚至不愿意开展社会服务。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供给能力强,但差别很大。

调查显示,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供给能力非常大,而且还有上升的空间,但不同学校之间的供给能力相差比较大。我们把社会服务供给能量折算成经济价值指标,其中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国家示范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年供给能力为52万元;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为代表的省示范或省骨干院高职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年供给能力为35万元;其他公办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年供给能力为22万元;民办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年供给能力为10万元,具体如下图2所示。

图2武汉城市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年供给能力图

武汉城市圈内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几乎都是在2000年――2005年之间开设的,至今已经积累了10多年的办学经验,都建立了一支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较强的专兼职教师团队,而且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稳定或下滑,很多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基本稳定并有所减少,越来越多的教师有精力也愿意花精力去从事社会服务,从事社会服务的教师团队的能力也在逐年提高,这种趋势在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最为明显,如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每所学校供给能力差别大是因各自的师资力量悬殊而导致的,同时也是与每所学校对社会服务的认识和努力不同是分不开的。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的内容形式多样,各有侧重点。

调查发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每年都要向社会提供社会服务,提供社会服务的内容包括物流相关培训、物流技术研发、物流流程优化、物流项目策划、物流项目论证、物流行业规划及物流政策法规制定,但不同学校及每个学校每年所提供的社会服务内容也不太相同,各有千秋。处在武汉市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提供的社会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主要表现为较低服务档次的物流培训,相反处在地市州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提供的社会服务内容形式还比较多元化,既有较低层次的物流培训,也要层次较高的物流流程优化、物流流程优化、物流项目策划、物流项目论证以及物流行业规划等等内容形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武汉市内的高校较多,武汉市的企业不太信任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把高层次的社会服务交付给本科院校来完成,处在地市州的高职院校比较少,学校在社会服务上也比较主动,地市州的企业基本上把所有的社会服务都交给地市州仅有的一所或二所高职院校来完成。

四、武汉城市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

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的内生动力不强,社会服务意愿不够强烈。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尽管都意识到社会服务的重要性,但很多学校仅停留在口头或想法上,缺乏主动性,内生动力不强。调查中发现,有20%以上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不愿意提供社会服务,80%的高职院校尽管表示愿意提供社会服务,但他们没有主动与企业对接,主动提供社会服务,等着企业找上门来。

2、社会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不能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

经过近10年的发展,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都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但学校把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教学和科研上,真正把社会服务放在同等乃至突出地位的还很少。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仅停留在社会培训上,服务内容很单一,也不能满足企业多形式的个性需求,最终出现学校有劲使不上、企业有病求不到医的局面,打消了双方的积极性。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缺乏长效运行机制。

调查中发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企业、政府等都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路径,但基本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解决问题,这些方法和措施最终无法形成合力,激活所有参与的相关利益体,导致方法和措施只能从短期或表面上发挥作用。要想正在使社会服务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建立社会服务的长效运行机制。

(二)社会服务优化建议

1、提供认识,提供社会服务的内生动力。学校除了考核专业的招生、教学、科研以外,还应该把专业社会服务作为专业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专业社会服务创收多少应该与专业团队的收入分配及职称晋升挂钩;政府也应该把学校社会服务创收作为办学实力和对经济贡献大小的重要指标,与政府对学校的财政拨款挂钩。这样一来,学校各个层面都重视了社会服务,就会主动与企业对接,想尽办法提高社会服务的创收能力,从而激活了社会服务的活力。

2、整合资源,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尽管已经有10多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一定的师资,但该专业基本都不是各个学校的主打专业,专业相对比较薄弱,社会服务能力不强,提供的社会服务内容也比较单一。但这些学校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建立校校社会服务合作联盟,师资进行共享,形成合力,这样解决单个学校实力薄弱的问题,集中优势资源解决企业所需要的所有物流问题。

3、建立社会服务长效体制机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社会服务的模式都比较传统和落后,缺乏长效的体制机制,应该建立一种有效的体制机制,把政府、企业、学校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体制机制来约束他们的行为,最终使社会服务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杜佩莲.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不足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03.

[2]曹卫中.天津地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供求状况调研报告[J].中国储运,2012,09.

[3]赵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调查分析报告――基于广州地区受访者的调查[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1.

课题项目:

本文系湖北省职业技术研究中心2013年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服务社会模式的实证研究――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2013C079)

高校物业管理办法篇5

 (国家教育委员会 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 1996年12月16日颁布)

第一条 为了加强普通高级中学收费管理工作,理顺管理体制,规范学校收费行为,保障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和国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的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由国家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完全中学的高中部、初中学校附设的高中班。

第三条 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学费。

第四条 学费标准根据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不同地区学校的学费收费标准可以有所区别。

教育培养成本包括以下项目: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教职工人员经费等正常办学费用支出。不包括灾害损失、事故、校办产业支出等非正常办学费用支出。

第五条 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和标准的审批权限在省级人民政府。由省级教育部门提出意见,物价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和居民经济承受能力进行审核,三部门共同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教育部门执行。

第六条 学费标准的调整,由省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按照第五条规定的程序,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物价上涨水平和居民收入平均增长水平,提出方案,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七条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酌情减免收取学费,具体减免办法,由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八条 学费收费按学期进行,不得跨学期预收。

第九条 学费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收取,到指定的物价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并使用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

第十条 学费是学校经费的必要来源之一,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统筹用于办学支出。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学费的收支情况应按级次向教育主管部门和财政、物价部门报告,并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第十一条 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住宿收费,应严格加以控制,住宅费收费标准必须严格按照实际成本确定,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具体收费标准,由学校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当地物价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 普通高中除收取学费和住宿费以外,未经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联合批准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对学校收费工作的统一领导和集中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研究制定必要的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审批程序,制定学生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等确定学费标准的依据文件,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四条 教育收费管理由各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共同负责。各级教育、物价、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收费的管理和监督,督促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育收费管理的政策和规定,建立健全收费管理的规章和制度,对巧立名目擅自增设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的,对挤占挪用学费收入的,要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严肃查处;对乱收费屡禁不止、屡查屡犯,情节严重的,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学校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物价、财政部门,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备案。

高校物业管理办法篇6

随着政府绩效管理改革的推进,所有接受财政经费的单位都必须接受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结算拨款的重要依据,是摆脱财务困境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绩效管理改革的顺利推行,高校必须摆脱旧观念的约束,按照绩效管理的要求进行理财,对不利于科学发展的经济管理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形成良好的高校理财运行与财务管理机制,实现最佳理财效果和办学效益最大化。

一、加强资金管理改革,建立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制度

绩效管理强调结果管理,支出预算完成情况好坏的标准不是指标是否用完,而是资金的使用效果。由于传统的预算管理强调的是过程管理,导致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重争取项目、轻效益”、“重购置、轻管理”、“重花钱、轻效果”等问题,资金投入不足与效益不高状况并存,很少对预算资金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对预算与实际之间的差额及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传统的支出预算管理是依据有关规定及支出预算进行过程控制,而支出预算以具体的假设为基础,假设不能代替真实,假设的数字与实际相比会有过大过小的现象。过大会导致盲目购置消耗品、突击花钱购置利用率很低的设备,造成资金浪费等;过小会影响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因此,只有注重结果管理,将实际执行结果与假设对比,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绩效评价,才能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奖惩措施。资金使用效果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各学院、管理部门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资金使用效果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办学效益,必须建立资金使用与绩效评价相挂钩的绩效管理制度。

(一)建立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绩效评价的制度

各学院、部门围绕学校发展计划制定每学期的工作目标和资金使用计划,学校根据核定的各院(系)、部门每学期的教学课时计划、实验课时计划、教学设备购置及维护维修、房屋维护维修等各项工作的绩效目标,利用教学检查、有关部门的各种专业检查资料对学院教学目标的完成效果、实验目标的完成效果、实验课的开设效果、新购设备仪器的利用效果、新购图书资料的阅览利用效果进行绩效评价,着重于对各部门、各项目“钱用在哪里?效果如何?”进行绩效评价。为了使绩效评价的结果公平、公正,必须建立学院(系)、部门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与工作目标完成效果定期公示、报告制度,学院(系)、部门定期对本部门预算期内预算执行情况、工作目标完成效果、资金使用效果、预算与实际的差额及原因进行整理写出书面分析报告并公示,学校对依据绩效目标进行绩效评价的结果进行公示。

(二)建立资金使用经济责任制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必须调动人的积极性及责任感,从着重于资金的管理观念转变为着重于人的管理,将人与钱、物相结合,权与责相结合。首先,坚持权责相结合,实行资金使用负责人首问制。建立财权运用与经济责任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将行使资金使用审批权与承担支出效果、组织收入相结合,并与责任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公开资金的预算及使用情况。其次,坚持人与钱、物相结合。将资金使用效果落实到相关岗位,作为岗位职责的重要内容,使学校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密切联系,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使每一个教职工在工作中利用学校资金和物品都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节约学校的每一分钱,爱惜学校的每一件物品,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加强实验材料采购与使用的管理改革

高校分级管理体制下低值易耗品、实验消耗材料包干到各学院(系)自主管理后,一方面,由各学院(系)自行采购实验材料会增加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各学院(系)自行采购实验材料作为经费支出直接存放在各学院(系)实验室,无专人保管容易造成浪费、个人科研挪用教学实验材料等管理混乱的现象。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对实验材料采购与使用进行管理改革。

(一)组织校内团体采购,降低实验材料采购费用

大宗物品采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部分按有关规定办理;属部门集中采购范围部分由学校组织职能部门进行招投标,选择质优价廉信誉好的供应商进行集中定点采购,享受最优惠的价格折让;对由各院、部门自行采购的化工、药品、计算机消耗品等实验材料由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招投标部门牵头根据各学院、部门的采购计划组织团购。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几家质优价廉信誉好的供应商签订优惠待遇团体采购合同,从中享受最优惠的价格折扣。高校应根据市场和供应商的变化不定期地更换供应商,本着就地采购、定点及享受售后服务保证的原则,避免异地采购增加差旅费、售后废品无法享受更换及免费维护维修等费用,从而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费用,有效地节约资金。

(二)落实材料的保管与使用责任制

建立实验材料等入库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了防止教学实验材料浪费或挪用,必须加强对材料购进及使用的管理,实验材料等一律入库并由专人进行管理,根据实验课时计划等购买并作为付款的依据,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根据实验课时计划等使用材料先填制材料领用单。材料领用必须经适当的授权,凭教学计划填写领用单,经授权人审批,经手人签字,保管员检查相关手续齐全后才能办理材料的发出,非经授权批准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库房接触材料,以免造成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的混乱状况。每月末材料保管员负责对材料出入库汇总向财务报送出库单据及材料进、出、存报表。

三、加强计算机的管理改革

当前高校已成为计算机消耗大户,计算机用量大,淘汰快,材料消耗多,在办公费和业务费支出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计算机已成为高校各部门、科室主要的办公设备及有关学院的教学科研、学生上机学习的有效工具。许多计算机没到使用寿命就被淘汰了,主要是计算机更新换代非常快,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因此,必须加强对计算机购置及材料消耗的管理。

(一)建立计算机购置管理及招投标定点采购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坚持节约费用和专款专用的原则。

(二)加强对计算机的维护,尽量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许多旧的计算机质量不错因为喜新厌旧或不具有某种功能等原因而淘汰实在是有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一方面,要规定计算机的使用年限;另一面,为了使旧的计算机能够运行不断出现的新软件新技术,可以通过安装新配件升级的办法增强旧计算机的使用功能和使用效率,如旧计算机内存不够可以多装内存条或硬盘进行扩大存储容量,速度太慢可以配上加速板来提速等可以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加强计算机的维护和安全管理,防止人为的损坏和被盗窃。

(三)淘汰的旧计算机,要有无法使用的鉴定证明。旧计算机淘汰购置新的计算机需附旧计算机已过期无法使用及有关管理部门鉴定证明。对淘汰的计算机由有关管理部门鉴定确认已达到使用年限并且无法通过维修或其他方法继续使用。

(四)培训计算机修理维护人员。各部门根据需要培训一定数量的在职人员学会修理维护计算机,除了节省维修费外,避免因故障造成的停机及运输费或送出去维修计算机根本没坏而维修中心照收费造成的损失。

四、加强对外投资的管理改革

学校利用资产对外投资要坚持谨慎稳妥的原则。必须建立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有偿使用管理制度和按高校投资所占比例收益分配制度。教学及日常公务必须用的资产,原则上不得转为经营性资产,不需用或长期闲置的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必须在充分论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坚持“先评估后转移”和有偿使用的原则。按规定程序报上级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审批。高校利用国有资产向校办企业投资,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并签订投资协议,明确按高校投资所占比例收益分配办法,明确向学校缴纳国有资产有偿使用费、学校其他资源使用费和享受免税政策费用的办法,各项材料备齐后,方可办理投资手续。高校不能用校内房产作为资本金向校办企业投资,校办企业使用校内房产应按租赁管理,签订租用协议,按期交房产租金。高校与校办企业应实行事企分开,放手按照企业的有关制度及法规规定进行管理,让校办企业参与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公平竞争,走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道路,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管理制度,确保高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提高高校经济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五、加强学校实验动物的管理改革

高校实验动物中心是专为高校教学及科研提供实验动物的服务部门(简称动物库房)。为了加强对实验动物的成本核算和内部费用控制,取得真实的教学、科研费用会计信息,将实验动物的投入经费作为投入周转资金,不直接作为费用支出,而作库存材料处理,对动物饲养成本,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成本核算。自然繁殖的动物到领用时先根据消耗的饲料费、人工费、水电费等填制成本计算单计算已完工动物的单位成本办理入库手续,再办理出库手续。购入的动物,凭办理验收入库单付款,在动物实验中心的配合下可采用简便的办法对实验动物存货管理进行会计核算与会计控制。

方法1.购入的实验动物先按进价作为材料入库,出库时先要进行简单的成本核算,根据动物采购成本及消耗的水电饲料费、人工费计算单位成本办理完工动物入库手续,交财务部门入账,同时再办理出库手续。

方法2.对动物管理参照商业的进销差价的管理办法进行金额控制管理。采购动物入库时按采购价加上一定比例的饲养管理费用作为单价办理入库手续,出库时按入库价出库,此方法核算简单,差价作为动物饲料费、人工费、水电费、动物铁笼等费用支出经费。

另外,动物中心经批准将多余的动物存货对外出售动物必须开出库单,高于入库价部分作为补偿动物饲养经费(或进出差价),对外提供代饲养动物有偿服务收入作为补偿动物饲养经费。教学用实验动物凭实验课开设计划包干到各院(系),老师凭实验课开设计划及经学院审批的动物领用单,科研人员根据需要填制由课题负责人审批的动物领用单,经动物部门核准单价、数量、金额后到财务处办理内部转账手续并在领用单上盖已办转账印章,保管员检查各项手续完备后发货。

高校物业管理办法篇7

一、当前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战略定位模糊。高校校办企业很多都是由80年代的校办实习工厂发展而来的,由最初的学生实验、实习的基地发展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高高科技技术水平的重要阵地。少数高校校办企业改制上市后迅速发展成为海内外的知名企业。但是大部分企业和学校还是行政隶属关系,企业倒闭了职工仍然回到学校,缺乏战略规划,没有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企业发展过程中急功近利,受行政行为影响明显,短期行为过多,有时使企业在发展中蒙受重大损失,如果不能有效化解,甚至会使企业受到长期乃至永久的影响。

(二)战略执行不力。高校校办企业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并没有结合企业做很好的进行分析和规划,很多企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都是为了例行公事,在客观上造成战略执行的困难。另外,在目前的情势下,校方也没有过多的插手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造成监管上的真空,企业的发展战略执行不力,一些决策贯彻不下去也不了了之。战略的执行不力使得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反映迟钝,不仅容易错失发展的良机,也使得企业的危机刚刚出现时候不能及时应对,放任危机由小到大,最终酿成不能逆转的结果。

(三)战略评价实效。战略的实施不是在短期里就可以完成的,也就不可能在短期里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企业战略实施的效果应该放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里评价。现在校办企业的战略评价过分注重强调短期的财务指标,如投资回报率、产值增长率等,忽视中长期发展的指标评价。战略评价不科学、不准确、不客观,反而弱化企业的发展战略,严重时会致使企业误入迷途。

(四)缺乏严格有效的财务监控。由于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得力,高校领导层对校办企业财务运作,普遍存在监控不力的现象。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一些监督制度,但因监督者没有掌握校办企业财务资金情况的必要信息和手段,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形同虚设。相当多的校办企业在重大财务事项上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缺乏科学的论证和严格的审批程序,导致不必要的决策失误和经济损失。再加上部分高校领导忽视或缺乏财务约束机制,没有及时建立一套权责明确、相互牵制的财务监督制度,致使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漏洞百出。

(五)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企业的资金管理观念差,管理方式和手段落后,存在多头开户的现象,资金管理失控;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资金沉淀严重,占用不尽合理,货款拖欠居高不下,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二、加强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一)产权明晰,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工作的基础。高校要划清经营和非经营资产,剔除不良资产,要理顺校办企业产权关系,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独立承担有限责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同时担负起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依法保护学校合法权益。

(二)对现有全资和集体企业进行全面的改制,依法组建国有独资企业性质的高校资产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学校不应再成立新的全资企业,现有全资和集体企业应进行全面改制,全部改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按照“非改即撤”的原则,制定学校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总体规划。依法组建高校资产公司,管理学校的经营性资产,其组织形式可以是《公司法》规定的国有独资公司或法人独资公司。这一新型的管理方法是规避学校直接经营企业经济和法律风险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学校所有的经营性资产都要进入资产公司,由其负责经营和管理,确保国有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要加强对学校投资企业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代表学校履行学校资产公司出资人职责,行使资产公司股东权限。

(三)制定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制订相应的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如资本收益率、资产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通过这些评价指标明确管理人员的责权利,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促使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

(四)以资产保值增值为重点,完善资产的管理。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企业应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财产物资的采购、验收、领用、盘点等环节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财产物资的关键点进行控制监督,有效防止各种损失浪费;对债权要尽量采用预收货款、定期对账等措施加速货款的回笼,减少资金占用,保证充足的现金流量。平时要密切跟踪客户财务状况变化,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对应收款进行管理,有利于与客户业务往来时,避免潜在的财务风险。

高校物业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成人高校;档案管理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简称新《管理办法》)是以1989年10月的国家教委第6号令《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简称原《管理办法》)为基础修订的,共七章四十三条,2008年9月1日正式实施。修订后的新《管理办法》,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定义、适用范围等方面有了新的论述,对高等学校档案的管理体制、制度建设和工作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充分体现国家对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档案工作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为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和成人高校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新《管理办法》的几点变化

1.扩大适用范围,把成人高校纳入办法适用对象

21世纪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除普通高校外,成人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学校和民办学校也不断得到发展,而且日益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显然原《管理办法》中只针对普通高等学校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要求。所以新《管理办法》扩大了适用范围,涵盖了各级各类的高等学校,有利于促进所有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发展。

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本办法适用于各类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特别把成人高等学校列出,这为成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有利于规范成人高校的管理。根据新《管理办法》,成人高校可以重新修订本学校的档案工作管理办法,这为提升学校的管理能级、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和促进学校更加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明确了高校档案的管理体制和学校领导的机制

新《管理办法》规范了高校档案工作的领导体制,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高校档案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高校档案工作”,“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确定了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职责,明确了高校档案工作的领导关系和业务指导关系,领导体制层次清晰、责任明确,操作性强,有利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档案管理工作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服务性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学校领导必须加以重视。新《管理办法》明确了高等学校校长是高校档案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强化了学校主要领导在高校档案工作中的责任,《管理办法》还规定“遇有特殊情况,应当立即向校长报告”。这些规定的推出有助于高校领导更新观念,增强档案意识,了解本校档案工作的现状,统筹全校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把档案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事情来抓。

3.规范了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人员的职责

新《管理办法》重新划分了适应于学校档案工作的11类归档范围,这样可以使学校档案工作朝着规范化的目标发展,使学校档案的归档内容更加全面。新《管理办法》提出: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以评促进档案建设;“高等学校实行档案材料形成单位、课题组立卷的归档制度”,强化学校各部门立卷制度。

《管理办法》要求“立卷人应当按照纸质文件材料和电子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对文件材料系统整理组卷、编制页号或者件号,制作卷内目录,交本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检查合格后向学校档案机构移交”,规定了各部门负责档案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保证学校各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和科研研究材料的完整、齐全。

4.增加了“学生类”档案管理内容

高等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原《管理办法》片面强调了学校管理、教师和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和学习。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以学习为本,新《管理办法》对此进行了修订。在新《管理办法》中归档范围里增加了“学生类”档案的保管内容,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培养的学历教育学生的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党团组织档案,毕业生登记表等”。学生类档案要求从学生入校开始到学生毕业结束,档案中的记录要伴随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把学生类档案正式写进档案管理办法中,把学生、学校和对社会有价值的档案并列起来,充分说明了学生管理档案在学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5.从经费、文件的管理和档案利用等方面提出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数字校园的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势在必行,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

新《管理办法》在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上明确规定:“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提出了高等学校档案包括“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突破了高校档案原来所涵盖的以纸质、录音带、录像带、实物等传统档案载体的局限,突出了电子或数字载体在新时代档案物理载体中的重要地位,这符合时展的要求。在档案的利用方面规定:“应当设立专门的阅览室,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提供开放档案目录、全宗指南,档案馆指南、计算机查询系统等,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

6.从职务聘任、待遇补助等方面彰显对档案工作者的人文关怀

新《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高校档案机构中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者职员职级制,享受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同等待遇。”这个规定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成人高等学校档案机构工作人员,因待遇低、工作累、地位低等原因造成了档案工作人员学历层次低、工作积极性差等不利于成人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局面,为成人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人才需要奠定了基础。

对长期接触有毒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保障其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及其他有关待遇,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这使得多年来高校档案界极力呼吁的对因为长期接触有毒害物质的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建立职业保障和依法取得补助得到了落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档案科学发展观以及对高校档案工作者的人文关怀。

二、新《管理办法》对成人高校档案管理的影响

目前,成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随着成人高校工作能级的提升和成人高校深入开展的教育、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实际相比,成人高校的档案管理带有明显的滞后性。针对新《管理办法》提出的规定和新要求,加强成人高校档案管理的基本思路有以下几点。

1.改变档案管理模式,适应成人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浪潮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建设开始出现新的局面,使原有的档案门类、数量和内容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的需要,档案工作重点应由以往收集、整理、保管为主转向以开发、利用和服务为主,提高档案的利用,扩大服务功能。成人高校的档案工作是成人教育的信息资源,只有重视开发利用,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才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

    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实现成人高校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关键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注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使之能热爱档案管理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同时,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为其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更新档案专业知识,通过系统学习,使之在专业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在管理实践中能够具有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存贮、传递的能力,能够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为成人高校的发展和评估提供详实的材料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成人高校教育发展与改革工作的需要。

3.大力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不断探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新途径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档案的形式和载体、档案信息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等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档案资料呈现出复杂、繁琐、量大的特点,这对高校档案机构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成人高校档案的管理,实现档案资源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针对网络和计算机的普遍使用,成人高校可以利用教育主管部门的专门教育教务管理软件,从录取新生开始,将学生的姓名、性别、照片等基本信息录入数据库,将在读学生的学籍信息输入到互联网以便于检索,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科、专业、成绩档案等信息化管理。同时,成人高校要适应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对形成的重要文件建立纸质文本和电子档案双备份,减少纸质档案的使用,努力做好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维护和安全工作。

总之,成人高校的档案是衡量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的重要信息来源与决策的依据。因此,作为成人教育档案工作者,要按照法制化的要求不断走上正规,不断加强档案管理意识,加强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充分发挥成人教育档案功能,为推动成人高等教育档案事业的发展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魏小寅.高校成人教育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12):136-137.

高校物业管理办法篇9

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全面建立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全面深化基础教育内涵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教基〔2018〕6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立德树人,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公平公正为基本价值取向,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建立完善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促进各地和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快内涵建设,提高质量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突出素质教育核心理念,重视课程、实践、文化育人,做好体育美育工作,建立面向全体学校、全体学生的多元多维评价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坚持普职并重。按照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突出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制定招生政策,合理调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积极拓宽中职学校生源渠道,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阶段教育,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

3.坚持公平公正。突出招生行为规范,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切实保障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增强公信力。探索建立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4.坚持统筹推进。突出改革的导向作用,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考试与招生、初中与高中的关系,统筹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改革,推进教学、考试、招生有机衔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三)改革目标

——继续实施语文、数学、英语等9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省级统一组织考试制度。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初一新生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2021年起,全面实施新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案,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继续推行全市统一组织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计划编制、考试报名、招生录取,实现招生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监督有力。

二、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组织实施,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保障义务教育基本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一)考试科目与内容

1.考试科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物理、化学、生物另设实验操作考试,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考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全面遵循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依据《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筹“两考合一”考试定位,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做到题量适度、难易适当。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要求实施测试。

(二)考试方式与组织

1.全省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行书面闭卷笔试。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统筹管理,省教育考试院具体组织全省实施,市教育局负责全市考试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2.宁德市组织的考试、考查科目。体育与健康和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实验操作,实行现场操作考试,具体考试办法另文通知。

3.县(市、区)组织的考试、考查科目。音乐、美术、信息技术3门科目由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学校具体实施;学校结合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成绩。学校考试评价方案须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市教育局备案后实施。市、县(区)教育局组织过程巡视和成绩评定结果审核。

(三)考试分值与时间安排

1.考试分值。省级统考科目卷面满分分值,语文、数学、英语各15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各100分。体育与健康40分。其他非省统考科目成绩只定合格、不合格。

2.考试时间安排

高校物业管理办法篇10

关键词:区办成人高校实践性教育教学物流专业探究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141-03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高职高专学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开展实践性教育教学必然成为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特征。

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是否能办出特色和水平,其重要标志在于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及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程度。培养出一批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的实用人才,这也是成人高等职业学校市场竞争力和生存力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上海区办成人高校为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务管理、金融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艺术等专业已经作出积极的努力与实践。模拟教学、动手操作、实地考察、实地训练等实践性教学手段贯穿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物流专业在区办成人高校专业设置中属于比较新的专业。开设历史不长,该专业融理论、技能于一体,专业性较强,实践教学要求也较高。但目前的实际情形是:该专业的教育教学基本局限于课堂形式,实践性教学比重低、手段少。教师、学生缺乏专业实践特别是现场实践。一些学员直到毕业甚至连物流公司现场都未曾去过,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培养,其工作的适应性自然也就是打折扣。因此,如何顺应社会需求,克服困难,办出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应有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特色,需要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形式、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认真思考和探索。

二、研究主要思路

首先,研究目标设定分为两个层次。总体目标:丰富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教学形式.提升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教育教学内涵,构建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性教育教学模式。具体目标:完善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骨干课程教学为主体,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探索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方式与途径,实践性教学过程与结果的考评等操作性细节。

其次。研究内容设定分为学校、学员、企业三个层面。具体涉及: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课程教学执行现状;学员构成特征、学员专业学习需求状况;专兼职教学团队情况、现有教学资源状况、可资利用的外部教学资源情况;同类学校物流课程实践性教学探索情况包括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方式与途径。实践性教学过程与结果的考评等方面;不同物流企业对于员工的岗位需求现状等。此外.企业参观考察基地的开发也考虑一并研究。

最后,研究方法设定为:案头研究与实地调查结合,理论研究与实务研究结合,其中实地调查分别采用定点访问、个别访谈、电话访谈以及现场考察等方式进行。

三、研究实施

本课题研究于2010年7月启动,先期主要着手案头资料采集,自8月起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实地调查,包括:对普陀等三个区办成人高校08、09、10级物流专业320余住学员的定点访问(有效问卷308份,样本分布为:男53.8%、女46.2%;21岁以下3.9%、21-30岁78.8%、31-40岁15.9%、40岁以上1.4%;已就业与物流专业不相关60%、已就业与物流专业相关30%,未就业10%);对上海医药物流、海烟物流、上海北方商城、山东荣庚物流,上海顶通物流等颇具规模的物流企业以及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部分相关院校的现场走访;对东方购物、上海惠尔物流、华氏配送、伊藤忠物流上海分公司、上海沙驰服饰、屈臣氏上海分公司有关主管人员的电话采访。

四、研究结果描述

(一)物流管理专业学员实践性学习需求状况

经统计,呈现以下基本结果:

关于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态度。在给出的选项中,认同:非常需要29.3%、比较需要21.2%、有点需要18.3%,三项合计占68.8%。可见,就实践性教学的主观需求而言。学员持较为积极的态度.这表明: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进一步开展实践性教学具有较好的学员基础。

关于需要设置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课程:在备选的课程中,选择仓储管理、配送中心及配送管理、采购与存货控制均达25%以上,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系统、报关实务各在20%以上,其余则相对分散。可见,就实践性教学涉及的应用性技术需求来看,学员的比较倾向于物流行业主要工作流程环节的课程范围,这就为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进一步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方向提供了参考。

关于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方式:在罗列的多种方式中,赞同参观、企业实地考察分析的最高,各达60%,案例讨论、实际岗位体验次之,分别接近50%,软件模拟为(37%)、沙盘演练(14%)居后。可见,学员对于现场实践体验类型的实践性教学实施方式兴趣最大,需求迫切性最强,它也对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进一步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方式组合有着借鉴意义。

关于期待实践性教学提升的能力:在设置的选项范围内。学员的回答比较集中于三个方面.其中期待提升物流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达66%,物流综合管理能力的为60%。物流信息处理能力有42%。可见,学员对于实践性教学的期望非常实际,主要偏重于一些物流企业一线操作性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其所显现的需求态势,理应成为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性教学能力培养的导向。

(二)物流企业岗位需求状况

综合各受访企业的调查资料,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关于一线员工需求状况。岗位需求量较大的是运输、配送、仓储管理以及调度,不少企业表示。就一线操作人员而言,完全可以接受成人高校物流专业学员.但最好要有一定的岗位常识与经验。可见,伴随经济的发展,以及现有员工队伍的流动性较大等因素,物流企业对一线操作岗位的员工需求量普遍旺盛,对成人高校的学员持欢迎态度,这表明,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更好地开展实践性教学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2.关于一线员工岗位素质要求。主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等指标,其中企业普遍都强调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许多企业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一线员工岗位

素质最欠缺的恰恰在于对实际货品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是责任心、执行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上述信息再次表明,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是极其必要的。

3.关于一线员工必须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提及相对集中于作业流程操作的能力、仓储管理能力、机器设备操作的能力、物流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等方面。可见,对于企业而言。实际工作能力是最不可或缺的,而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既是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教学实践的着力点,也是其实践性教学成效考核的重要参照。

4.关于成人高校物流专业课程中,应开展实践教学的内容。企业提及居多是仓储管理(盘点、拣货、理货)、配送中心及配送管理(客户配送、路线选择、路线安排)、物流信息系统(wmS系统操作、eRp/mKp等教学软件)、采购与存货控制(如何计算)。这些物流企业岗位需求较迫切的实际技能知识,无疑应是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的重点所在。

(三)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据了解,目前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性教学呈现比重低、手段少,校内实训设施、棱外实训基地缺乏,师资鲜有行业背景,企业一线实践经验空白,实践性教学的实施主要局限于演示教学和案例教学两种形式:

1.演示教学。即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和解说专业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有助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教师通过演示帮助学员较好地掌握物流工作实际操作技巧。例如,在讲授物流软件应用课程的时候,教师主要应用三款软件即赛勤第三方物流运输和仓储管理软件、天阀国际货运软件、供应链管理系统软件,就拿赛勤这款运输管理软件的应用来讲,教师套结合实际的运输业务,演示给学员看,让学员感受实际的运输流程,包括基础运输数据的录入、运输订单配栽、车辆和司机的安排、实际运输订单的确定、打印货运单等环节。

2.案例教学。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当然应结合物流企业运作中的具体实例来讲解。并结合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启发学员。例如,在物流系统规划课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软件播放一些物流企业的内部操作流程实例,夯实学员对物流系统整体规划的理解;又如,在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手持实际物品,解读二维条码的运用和编码的过程,强化学员对物流信息技术实际运用的认知。此外,由于条件的局限,有些物流信息技术如相关设备无法出示实物,教师也会通过图片方式来例证。

五、研究结论

上述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区办成人高校加强物流专业实践性教学是极其必要的,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学员和企业需求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在实践性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形式、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认真思考和探索,努力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就目前而言,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实践教学目标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才能得以实现,而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现有师资要完全担当起进一步加强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任,显然尚有距离。因此,必须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1.鼓励教师赴物流企业实地,到一线去体验。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现有师资鲜有行业背景.企业一线实践经验空白,对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对接状况往往不太清楚。同时因为教师缺少亲身体验,教学中现身说法的自信心、感召力自然要打折扣。对此,学校要提倡物流专业的教师经常性地深入到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物流,公司参观考察、调查研究。在具体操作上.既可学校出面也可由教师自行联系。进一步讲,学校还应创建条件并制定相应措施。选派教师到物流企业挂职锻炼,教师深入企业参与物流运作实际工作,有利于帮助学校了解一线操作人才需求动态,引导专业课程的开发设置,以及实践性教学运作;还有利于教师了解物流领域最新软、硬件设备的运用等一手信息。

2.鼓励教师参与校内外实践教学技能赛,提高实践教学执教能力。一方面,学校可不定期组织相关学科的实践性教学交流比赛,引导物流学科的教师积极参与,提高他们技能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尤其是自身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组织教师参加区办成人高校之间、成人教育系统内部乃至全市性的实践性教学技能比赛,特别是物流方面职业技能的比赛或交流,扩大教师的专业视野。并以此促进教师自身对专业实践的感悟与能力。

3.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在区办成人高校所开设的专业中,物流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类别。它对于教师的职业经验要求较高,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教师队伍中跨专业转行的居多,即使科班出身的也大多缺乏行业实际经历,因此比较具有可操作性的充实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途径之一就是推进职业资格证考核,应鼓励教师通过参加“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考试来检验和提升专业技能,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实践性教学发展的要求。

(二)探究更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育教学实现途径

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应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重,探究更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育教学实现途径,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物流理论和职业技能训练并重的教学模式。据此,拓展专业实训教学内容、建立专业实训教室、组织赴企业实地参观考察应是目前首先考虑的实现途径。

1.利用校内现有设施拓展专业实训教学内容。就实践性教学的主观需求而言,学员持较为积极的态度.而满足需求较便捷的做法是在现有的赛勤第三方物流运输和仓储管理软件、供应链管理系统软件等基础上,在计算机房添置相应课程软件。建立覆盖更多物流运作模块的训练平台,使学员有条件综合模拟运输、配送、仓储管理、采购与存货控制等物流企业岗位需要的实际操作技能,如V-wm仓储管理教学系统模拟、库存决策模拟、eRp教学系统等都应予以全面落实。此外。还可引入《YHog物流模拟实习平台》实验实训教学软件,让学员通过模拟物流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运作环节的真实场景训练,熟悉运输、仓储等主要物流环节的操作,并感受解决实际物流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情形。

2.建立专业实训教室。对于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建设来讲,要办出一定水准。更大程度上迎合学员、企业的需求,专业实训教室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它作为一个实践性教学的软硬件结合体,其建立必须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专业实训教室可分作业模块,包括进货作业、储存作业、盘点作业、拣货作业、补货作业、出货作业等加以构思设计。具体操作上,可考虑:

(1)将传统教室装修成普通办公写字间样式,并在教室内部进行有序分割,使之形成几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根据教学内容和实训要求。将教室内有序分割开的各组成部分设置

为模拟平台,如按物流公司本部、营业窗口、运输部、客户公司、仓库或集配中心、商业仓储或商业网点等设置。井适量配置办公用具、电脑、电话等实物,使学员在一个比较仿真的专业教室内开展训练。

(2)在必要时可根据不同课程内容的要求。对教室内部布置作变更与调整,如在开展企业物流实训时。可时原组成部分作调整,设置另一系统的规模平台。如按企业总部、企业原材料采购部门、企业生产部门、企业物流部门、企业仓库、企业运输车队等设置。

(3)应可实施电脑信息处理、电话指令、实物流转的步骤,体现物流的信息流程、指令流程、实物流程及反馈流程等四大流程,真正做到仿真操作。

可以预见的是。专业教室的建立与利用,将大大丰富区办成人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有此专业教室,不但可以完成仓储管理、配送中心及配送管理、物流运输等多门主要课程的实训任务。还可在教学中设置独立的物流综合实训课程,让学员开展完全的实物化模拟岗位训练。进行同物流公司运作无差别的平台仿真操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角色互换,从经理到窗口服务.从企业客户到商业客户,全方位地了解物流系统角色链。由此使学员对运输组织与调度、物流仓库管理与库存控刺、理货发货与仓库机械操作,物流配送与规划,物流窗口服务,物流信息处理。条形码识别等诸多环节有更全面的感性认知及实际操作体验。

3.组织赴企业实地参观考察。企业实地参观考察是学员需求比较突出的实践性教学方式,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区办成人高校物流课程教学中基本没有实施这种方式,一些学员直到毕业甚至连物流公司现场都未曾接触过,这在一定程虎上影响了学员专业学习的效果。因此组织赴企业实地参观考察完全有必要开展,具体则可通过学校出面联系、利用学员资源、借助物流行业协会中介渠道等加以落实。

(三)注重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指导和检查

区办成人高校应成立物流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领导小组.加强时该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统筹领导、组织管理等工作。其日常工作可由教务主任和专业主任共同负贵.还应配备专人负责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规划、组织、落实、检查等事宜。实践性教学环节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因此,要抓好这一工作,还必须依靠物流专业课程教师的配合。同时,区办成人高校应对从事实践性教学的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标准,避步建立对应的考核制度,对教师的实践教学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应进行全面考核,并将实践性教学能力和表现作为评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