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含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0:22:36

双减政策的含义篇1

如今,利息税调整的背景却与当初截然相反。笔者认为,最大的原因恰恰是居民储蓄这只“笼中虎”被放了出来,近期居民储蓄不断下降,一方面使得仍主要靠“拉存款”过日子的商业银行体系面临潜在风险,另一方面存款向股市的搬家,也使多方担心会助推资本泡沫的积累。

至此,利息税改革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但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对政策体系进行总结。第一,只有真正建立起政府政策的公共选择机制,才能提高政策效率。就当初利息税开征的过程来看,在开征前没有对居民储蓄倾向、社会文化心理进行深入研究。现在停减利息税,虽然大势所趋,但同样要避免简单决策,而要充分考虑相关的依据与影响。长远来看,要真正避免政策目标与政策效果错位的尴尬,只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选择机制,这种机制起码包括几方面要素:要使利益相关各方都有充分表达意愿的渠道,在政策体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诸如公开听证会、电视辩论、公众网络投票等都是可考虑的手段。第二,在决策过程中更多引入专家论证制度。比如,如果改革利息税是为了解决“存款搬家”,那么政策效果就值得商榷,这需要有专家更深入研究居民储蓄倾向与股市投资的关系,并非能够简单判断的。第三,尽可能保持政策透明度与持续性,稳定公众预期。

另外,政府政策体系向“民生型”的全面转变已经迫在眉睫。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政策实际上一直是围绕“效率”优先展开的,“公平”目标还在很多经济政策制定中没有充分体现。如果说这是改革初期的需要,那么现在全面转向重视公平的“民生型”政策已是水到渠成。回到利息税,我们看到多数国家开征利息税的目的,就是通过财富再分配,来实现公平目标。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虽然存在不足,但利息税、遗产税等税种都是体现社会正义所必需的税种。

由此,我国改革利息税的目标,应脱离简单的经济效率观点,而放在经济政策全面重视民生的变革过程中来考虑。回归利息税的本来功能,就要求对利息税全面进行调整,充分发挥应有的“劫富济贫”作用。对此,在把利息税率调整到5%之后,并不意味着这项改革就可以到此结束了,更重要的,是将来在合适时机继续进行起征点、减免额等要素的调整,向把它变成“富人税”而努力,以此表达政府政策转型为追求公平的意图,同时尽快在税收乃至所有经济政策制定中体现重视民生的取向,即使付出一定成本也是值得的。(摘自2007年7月26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链接

利息税计算的具体方法

根据规定,税率调整后储蓄存款的利息所得按政策调整前和调整后分时段计算,并按照不同的税率计征利息税。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2007年8月14日前(含当日)存入银行的储蓄存款,在1999年10月31日前滋生的利息所得,免征利息税;在1999年11月1日至2007年8月14日期间滋生的利息所得,按照2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在2007年8月15日后(含当日)滋生的利息所得,按照5%的税率征收利息税。

双减政策的含义篇2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1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7-0041-02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经济刺激方案。美国政府推出的经济救济方案带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在我国的对外经济发展中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后危机时代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表现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有很多的表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购买美国货”条款

“购买美国货”条款规定,在不违背美国对国际协定承诺的前提下,经济刺激计划支持的工程项目必须使用国产钢铁和其他制成品,除非联邦政府认定购买美国钢铁产品或其他制成品成本过高,会损害公众利益。美国是wto《政府采购协议》的签字国,应该实行非歧视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但是政府采购协议中对采购限额和例外条款有额外规定。美国可以在不违背协议的情况下利用采购限额和例外条款来保护本国市场。例如,美国政府采购的例外项目有能源部、国土安全部、国防部等。在这些例外项目中,美国政府采购可以只买本国商品从而排挤他国商品以保护本国产业。这明显是美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表现。

(二)轮胎特保案

美国推出轮胎特保案是由于美方认为从中国进口的轮胎造成了美国工人失业并损害了美国轮胎产业。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于2009年4月20日以中国对美国轮胎出口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该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但实际上中国轮胎出口并不是引起美国工人失业的直接原因。中国对美国出口轮胎,在零售和商方面为美国创造了约10万个就业岗位,美国限制中国轮胎出口只会加剧美国工人失业。另外中国输美轮胎主要在美国的低端零售市场销售,与美国国产轮胎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由此看来,美国实施轮胎特保只不过是为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提供的借口。

除此以外,美国发起了多起进口产品反倾销调查,比如2009年3月对原产于中国的钢制螺杆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同年6月对中国金属丝网托盘产品启动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7月对原产于中国的编织电热毯进行反倾销调查等。美国还利用新的手段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如2009年6月美国首次将“美国2009食品安全加强法案”引入并提交议会辩论,试图通过科技环保等优势排挤外国商品。

后危机时代,美国的贸易保护领域开始呈现出多样性,保护范围不仅涉及货物贸易,还延伸到服务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和知识产权领域。如美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没能符合世界贸易组织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定,这使欧洲的音乐制作者和表演者无法在美国享有广播权,但美国的知识产权持有人在欧盟国家却享有同等保护。同时,美国的贸易保护手段也表现出多样性,在采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的同时还制定更严格的技术、商品、环保、和劳工标准构成难以克服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例如美国强行推出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要求食品加工企业控制从“农场到餐桌”整个食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危害,以确保提供给消费者的食品更加安全。由于发展中国家很难达到发达国家强制推行的标准,因而一些产品被排斥在外。

二、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不利于我国的直接对外贸易,另一方面也会间接促进我国的产品技术和结构升级。

(一)消极影响

1、限制我国出口。2009年我国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美国作为我国主要出口市场,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必然影响我国出口。美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使我国服装、纺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遭受巨大冲击。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服装出口785亿美元,减少10.2%;纺织品出口431亿美元,减少13.7%;玩具出口56亿美元,减少11.3%;鞋类出口209亿美元,减少5.6%;家具出口177亿美元,减少8.5%:箱包出口92亿美元,减少9.7%。

2、对其他国家的示范效应。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对其他国家起到了带头作用并引起示范效应。例如,轮胎特保案带来示范效应的有:2009年9月23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和3家美国造纸商向美政府提出对中国和印尼的铜版纸企业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随后,欧盟决定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征收税率为39.2%的正式反倾销税,对铝箔的征收税率为30%的正式反倾销税,征税年限长达5年。美国钢铁公司向美国商务部提交申请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钢管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关税。不仅发达国家展开了对中国产品的调查,发展中国家也加入了对中国产品调查的行列。例如,阿根廷连续对我国电动离心泵、电加热器、钢管、电扇等多项产品发起调查,对中国进口的机织物采取FoB最低限价每公斤17.60美元的临时措施等。这些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直接限制了我国的出口贸易。

(二)积极影响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虽然限制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影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对中国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1、促进我国产品技术升级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提高关税等传统手段,而是设置技术壁垒、环境壁垒,即更广泛地使用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限制进口。以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很难达到美国等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要想从本质上突破这些壁垒就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技术升级。因此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会刺激我国实现产品技术升级。

2、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多是附加值低的产品。为了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我们必须提高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生产投入少、产出多、符合环保安全要求的产品。从这方面看,美国的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我国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面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我国应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努力扩大内需

作为一个开放的出口大国,我国不能过度依赖外部市场。尤其是危机后出口贸易受到较大的影响。我们应致力于研究扩大内需的长期方案。扩大内需的根本是增加居民的消费。首先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包括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为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提供支付保障机制;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财政扶持力度等。其次是增强国民消费意愿,这就要完善我国的医疗、养老、教育等保障体系,使人们敢消费,愿消费。同时还要完善消费环境、调整消费政策,使人们健康消费。

(二)深入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美国对我国产品的贸易保护政策严重限制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对经济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避免市场风险,确保出口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我们应深入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首先,巩固发展传统发达国家市场。可以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满足安全环保要求、改善售后服务等手段巩固发展传统市场。其次,逐步扩大东南亚市场。东南亚地区的韩国、东盟等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但是我国对东南亚地区的贸易是逆差。我国要依据东南亚的文化差距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对方市场需求,扩大出口。再次,开拓非洲、拉美发展中国家市场。非洲、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低,贸易规模小,但具有很强的市场潜力。我们可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优惠政策,克服发展中国家外汇短缺、交通不便等不利条件,有效利用有利因素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

(三)充分发挥进口职能

扩大产品的进口可以减少货物贸易顺差,改善对外贸易的总体失衡,减少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2009年我国政府采购团分别到美国、欧洲进行采购,平衡了中美、中欧双边贸易。充分发挥进口职能既要扩大从发达国家的进口,也要扩大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对不发达国家可以给予关税优惠等政策倾斜,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此外,进口贸易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过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可以解决自主研发技术存在的投入高、研发时间长、风险大等缺陷,进而缩小我国与技术先进国的差距。同时进口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四)加大海外投资

金融危机虽然使我国经济面临一系列问题,但却为我国扩大海外投资提供了有利时机。企业在海外投资可以绕开进口国家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使国际贸易顺利进行。在海外投资设厂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资源,使企业生产出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我国企业应抓住机会,巧妙将出口和投资相结合。比如海尔在美国建立了研发中心、生产工厂和销售公司,三者共同打造了海外投资本土化,同时重金聘用美国人负责销售。海尔当地研发、当地制造、当地销售、当地融资的做法有效解决了消费者对外国品牌的抵触心理、目标市场的非关税壁垒和国际商务人才的缺乏等问题,这种海尔模式应该推广。

(五)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面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我国应该采取有效的反制手段,迫使他们减少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去年我国仅汽车类产品就遭受了13项“两反两保”调查(“两反两保”为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在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我国采取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肉鸡和部分汽车产品采取“双反”调查就是打击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利手段。实施反制手段有利于遏制贸易伙伴的保护主义倾向,减少贸易争端,为国际贸易创造更加公平有序的良好环境。我国贸易反制的对象应优先选择对国际贸易规则影响大的国家,特别是美国,只有这样才能对其他贸易伙伴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构成足够的震慑。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化解冲突,在不能通过协商解决争端时要采取仲裁和法律诉讼等手段维护利益。

参考文献:

[1]郝吉娜,“购买美国货”条款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6).

[2]何章琪,一场轮胎特保案,呈现两场博弈[J],消费导刊,2009,(10).

[3]陈贻伟,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特区经济,2009,(10).

双减政策的含义篇3

[关键词]税制改革;铁路运输业;重大影响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5135

1税制改革对铁路运输业的影响

铁路运输企业作为经济、安全、快捷、可持续的运输方式,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铁路运输业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1铁路运输业“营改增”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均衡发展

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具有明显的行业性,同时两者对税制要素的具体规定不同,造成行业间税负的实质性差别,违背了税制公平性原则。我国实行“营改增”改革,有助于实现各行业间的税负均衡,促进各行业的均衡发展。

12铁路运输业“营改增”有利于深化产业分工、加快企业转型发展

现行的营业税由于无法抵扣上一环节的进项税额,按收入全额缴纳营业税,而且承担了外购固定资产价款等增值税进项税,不利于专业化分工的推行。对铁路运输企业实行“营改增”,使铁路运输企业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享受到进项税抵扣优惠政策,有利于铁路运输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扩大投资规模,提高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能力。

13铁路运输业“营改增”有利于提高企业参与外部市场竞争能力

铁路运输企业本身属于服务业范畴,“营改增”之前,下游企业只能将货物运费和铁路建设基金按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其他装卸费、保险费等无法纳入抵扣范围,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没有竞争优势。纳入“营改增”后,铁路运输企业货物运费和铁路建设基金按11%征收增值税,其他装卸费、保险费等按6%征收增值税,与其他运输企业和物流服务业适用同样的税种和税率,有利于铁路运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外部市场竞争能力。

14铁路运输业“营改增”有利于化解企业税收征管过程中的矛盾

铁路运输业实行“营改增”有利于国家统一税制,有助于解决抵扣链条中断问题,有利于推动增值税管理链条的完整,化解税收征管过程中的矛盾,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的基本国情。

2铁路运输业“营改增”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纳税风险控制问题

铁路运输业税制改革后,铁路运输企业与委托运输单位合同双方纳税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导致合同双方纳税义务变化。营改增以前,铁路运输业是营业税纳税义务人,营业税是价内税,运输收入是含税价。“营改增”以后,铁路运输业是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增值税是价外税,运输收入是不含税价。合同双方只有对运输价款中是否含税进行明确约定,才能够避免事后产生不必要的分歧和矛盾,从而化解税务风险。

22运输成本增加问题

铁路运输业“营改增”后,铁路运输企业大量的费用支出都不在增值税抵扣范围之内,如:固定资产折旧成本、人工成本、差旅费等费用无法进行抵扣,导致铁路运输企业税负明显增加。有时即便是被纳入到抵扣范围的相关费用,受铁路站区远离中心城市、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很难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无法进行相应抵扣,一定程度上推升了运输成本,降低了企业利润空间。

23资金流出较大问题

“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资金流的影响主要是取决于可抵扣成本的资金流量变化和纳税额增减的变化。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后,可抵扣采购成本对资金流量的影响程度远远低于税率变化对资金流量的影响幅度,导致铁路运输企业资金流出增加。

24管理水平提升问题

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后,受铁路运输企业线长点多和属地纳税申报、发票领取、认证抵扣、票据缴销等纳税环节工作影响,需要增加大量的增值税业务经办人员,由于财务人员短缺,基层单位业务经办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业务素质和税收管理水平急需提升。

3主要应对策略

31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纳税筹划是在遵循税收法规的前提下,纳税人为实现企业价值或股东权益最大化,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行或委托纳税人,通过对筹资、投资、收入分配、组织形式、经营等事项的事先安排、选择和筹划,以税收负担最小化的经济活动。纳税筹划是纳税人通过合法的避税方法和合法的节税方法以及税负转嫁方法来达到尽可能减少税收负担的行为。企业纳税筹划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减轻企业负担的行为,企业与偷税、骗税、抗税有着本质的区别。企业偷税、骗税、抗税属于违法行为,而纳税筹划与税收法理的内在要求是相一致的,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和理性的标志,也是纳税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铁路运输企业可以在既定的增值税税法规范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开展增值税税收筹划,选择不同的纳税方案,最大限度减少税收负担,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32合理选择供应商

对大宗物资采购,铁路运输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比较容易,但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线长点多,直接面对为数众多的供应商。如果直接面对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只能取得3%的窗口发票,企业可抵扣进行税额较少,如果把零星采购集中管理,通过与一般纳税人签订集中采购合同,减少零小合同的数量,就能最大限度取得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大大提高可抵扣进项税额,最大限度减低税负。

33申请税收优惠政策

本次“营改增”针对铁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青藏铁路公司的收入免征增值税、提供国际运输服务业务实行增值税零税率,但后者对铁路运输企业影响不大。铁路运输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税务总局的税收优惠政策,适当增加青藏铁路公司的营业收入,可以起到减少税负的目的。另外,铁路运输企业客运收入无须向旅客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可以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按小规模纳税人3%适用税率,可以从国家政策层面大大降低铁路运输企业税收负担,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盈利能力。加强与国家税务机关沟通联系,力争将铁路运输企业投入最大的线路、运输设备等资产纳入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争取国家补贴资金扶持,帮助试点企业实现平稳过渡,确保铁路运输企业税负基本不增加。

34抓好业务人员培训

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工作刚刚起步,加之增值税政策性强,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对业务经办人员素质要求高,做好增值税政策学习和人员培训工作至关重要。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定期对业务经办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业务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另外,要对增值税纳税业务实施全过程监管,强化会计核算、票据管理,认证抵扣、纳税申报等纳税环节工作,避免涉税风险,合理降低税负。

综上所述,铁路运输企业只有积极应对税收政策调整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才能够最大限度提振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税收成本负担。

双减政策的含义篇4

关键词: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商业事务

一、“关系”的含义

关系这一词的主要含义是指“特殊关系”或“特殊连带”,已经被认为是中国社会文化特殊观念的反映。国人认为在关系的流动中,能够使双方达到双赢的局面。一个人一旦出生,将不可避免处在一个自然的社会关系网中。另外,中国人非常看重的是面子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面子代表了个人的社会声誉。并且,国人善于在社会中可以去建立和发展大量的“关系”。除此之外,人情也是影响关系的一个因素,总体来说,人情在中国文化中,包含以下三种含义:1.人情是指个人遭遇到各种不同的生活情境时,可能产生的情绪反应。如一个人理解他人在不同情境时的情绪反应,进而投其所好、避其所恶,便认为是通情达理的人。2.人情可以作为用来馈赠对方的一种资源。当对方接受自己的礼物或帮助,便欠了自己的人情。作为社会交易资源的人情,不仅包含具体的金钱、财物或服务,有的还包含情感。人情不容易进行计算,人情债难以偿还。3.人情是指中国社会中人们之间应该如何相处的社会规范,由此构成了人情法则。混合性的关系网中,交往双方平时必须讲究礼尚往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以维系彼此之间的情感关系。

在中国社会的商业活动中,关系可以被理解为非正式的合约关系,而传统的西方“关系网”侧重于正式的合约。

这已经引起了西方专家对关系领域的关注。

二、“关系”对于跨国公司的积极效应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跨国公司认为在中国建立关系网有三点好处:1.可以较容易地获得信息,因为在中国市场信息的公开来源还是较少,拥有良好的关系网可以为企业获取较好的商业机会。例如,容易得到关于进出口限制的政策信息等,这些政策通常变化得非常快。2.比较容易得到资源,像有形的资产,包括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等,无形资产方面,例如,进口许可证、政府的许可等。3.拥有良好的关系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润、名誉和地

位。如有些企业鼓励员工去发展手中的社会关系网,拓展业务的同时也为企业赢得名誉。

三、关系的负面效应

关系网也会带来负面的效应。首先,关系被普遍广泛地作为社会信任行为的条件运用时,它可能会导致一些渎职行为的产生,这对社会的长期发展是很不利的。其次,关系可能让少数人受益,而牺牲了多数人的利益。目前,在商务活动中,大部分人只是具备有限的关系资源,这将可能在利益分配方面影响了大部分人的利益,容易引起之间的矛盾冲突。第三,关系会干扰一些政策的有效执行。它保证某个特殊群体的利益因而破坏了社会的公正。

四、分析当前关系重要性降低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的增长,民营企业不断涌现,国外投资不断引进,竞争日趋激烈,法律的规范越来越被强调。

1.在经济方面。这些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私营经济和国外投资的比重不断增大,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国内政治和法律环境也不断完善,政府在管理商务方面变得更加公开透明,从而减少了企业在商务活动中对关系网的依赖。

2.在法律体系改革方面。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民主监督和法律监管,法律体系得到了较大的完善。例如,2008年我国约有律师13万人,每年受理诉讼案件达170多万件。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监控力度不断增强,在商业活动中,对于关系的依赖性将逐步地减少。

3.在文化因素方面。首先,集体主义至上的特点与西方的个人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相冲突。随着全球一化,西方个人主义对我国影响逐渐深入。其次,中国文化中讲究的人情、面子因素,被有些人利用掩盖腐败行为,对于中国社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许多跨国公司深陷商业贿赂行为案件。在近20年中,跨国商业50万件案件里面就有60%是商业贿赂行为案件。

综上所述,目前,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在法律机制的改革方面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我国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去粗存精;当前“关系”对于跨国公司在中国商务中的重要性逐步降低。这无疑对本身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周鑫华:基于中国文化的关系营销研究.商业研究[j].2011(3)

双减政策的含义篇5

1税制改革对铁路运输业的影响

铁路运输企业作为经济、安全、快捷、可持续的运输方式,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铁路运输业作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1铁路运输业“营改增”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均衡发展

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具有明显的行业性,同时两者对税制要素的具体规定不同,造成行业间税负的实质性差别,违背了税制公平性原则。我国实行“营改增”改革,有助于实现各行业间的税负均衡,促进各行业的均衡发展。

12铁路运输业“营改增”有利于深化产业分工、加快企业转型发展

现行的营业税由于无法抵扣上一环节的进项税额,按收入全额缴纳营业税,而且承担了外购固定资产价款等增值税进项税,不利于专业化分工的推行。对铁路运输企业实行“营改增”,使铁路运输企业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享受到进项税抵扣优惠政策,有利于铁路运输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扩大投资规模,提高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能力。

13铁路运输业“营改增”有利于提高企业参与外部市场竞争能力

铁路运输企业本身属于服务业范畴,“营改增”之前,下游企业只能将货物运费和铁路建设基金按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其他装卸费、保险费等无法纳入抵扣范围,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没有竞争优势。纳入“营改增”后,铁路运输企业货物运费和铁路建设基金按11%征收增值税,其他装卸费、保险费等按6%征收增值税,与其他运输企业和物流服务业适用同样的税种和税率,有利于铁路运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外部市场竞争能力。

14铁路运输业“营改增”有利于化解企业税收征管过程中的矛盾

铁路运输业实行“营改增”有利于国家统一税制,有助于解决抵扣链条中断问题,有利于推动增值税管理链条的完整,化解税收征管过程中的矛盾,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的基本国情。

2铁路运输业“营改增”后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纳税风险控制问题

铁路运输业税制改革后,铁路运输企业与委托运输单位合同双方纳税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导致合同双方纳税义务变化。营改增以前,铁路运输业是营业税纳税义务人,营业税是价内税,运输收入是含税价。“营改增”以后,铁路运输业是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增值税是价外税,运输收入是不含税价。合同双方只有对运输价款中是否含税进行明确约定,才能够避免事后产生不必要的分歧和矛盾,从而化解税务风险。

22运输成本增加问题

铁路运输业“营改增”后,铁路运输企业大量的费用支出都不在增值税抵扣范围之内,如:固定资产折旧成本、人工成本、差旅费等费用无法进行抵扣,导致铁路运输企业税负明显增加。有时即便是被纳入到抵扣范围的相关费用,受铁路站区远离中心城市、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很难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无法进行相应抵扣,一定程度上推升了运输成本,降低了企业利润空间。

23资金流出较大问题

“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资金流的影响主要是取决于可抵扣成本的资金流量变化和纳税额增减的变化。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后,可抵扣采购成本对资金流量的影响程度远远低于税率变化对资金流量的影响幅度,导致铁路运输企业资金流出增加。

24管理水平提升问题

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后,受铁路运输企业线长点多和属地纳税申报、发票领取、认证抵扣、票据缴销等纳税环节工作影响,需要增加大量的增值税业务经办人员,由于财务人员短缺,基层单位业务经办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业务素质和税收管理水平急需提升。

3主要应对策略

31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纳税筹划是在遵循税收法规的前提下,纳税人为实现企业价值或股东权益最大化,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行或委托纳税人,通过对筹资、投资、收入分配、组织形式、经营等事项的事先安排、选择和筹划,以税收负担最小化的经济活动。纳税筹划是纳税人通过合法的避税方法和合法的节税方法以及税负转嫁方法来达到尽可能减少税收负担的行为。企业纳税筹划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减轻企业负担的行为,企业与偷税、骗税、抗税有着本质的区别。企业偷税、骗税、抗税属于违法行为,而纳税筹划与税收法理的内在要求是相一致的,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和理性的标志,也是纳税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铁路运输企业可以在既定的增值税税法规范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开展增值税税收筹划,选择不同的纳税方案,最大限度减少税收负担,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32合理选择供应商

对大宗物资采购,铁路运输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比较容易,但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线长点多,直接面对为数众多的供应商。如果直接面对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只能取得3%的窗口发票,企业可抵扣进行税额较少,如果把零星采购集中管理,通过与一般纳税人签订集中采购合同,减少零小合同的数量,就能最大限度取得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大大提高可抵扣进项税额,最大限度减低税负。

33申请税收优惠政策

本次“营改增”针对铁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青藏铁路公司的收入免征增值税、提供国际运输服务业务实行增值税零税率,但后者对铁路运输企业影响不大。铁路运输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税务总局的税收优惠政策,适当增加青藏铁路公司的营业收入,可以起到减少税负的目的。另外,铁路运输企业客运收入无须向旅客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可以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按小规模纳税人3%适用税率,可以从国家政策层面大大降低铁路运输企业税收负担,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盈利能力。加强与国家税务机关沟通联系,力争将铁路运输企业投入最大的线路、运输设备等资产纳入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争取国家补贴资金扶持,帮助试点企业实现平稳过渡,确保铁路运输企业税负基本不增加。

34抓好业务人员培训

双减政策的含义篇6

教师关于教育双减的心得体会  新学期开始,“双减”新政落地,将让中小学的办学生态发生巨变,学校教育主阵地地位增强,我们教师肩上的责任无疑更重,专业性要求更高。“双减”之下工作量虽略有增大,但也促进了自己对教学的思考:如何提高作业质量,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这是“双减”给老师们带来的积极影响。我们要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有效的开展教学常规工作。

  “双减”新政给老师带来了哪些影响?“双减”之下,如何让教育回归,让幸福回归?下面我谈谈对“双减”的感受和看法。

  一、“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加强备课质量,优化课堂,布置作业,力求“少而精”,致力引导学生找到学习乐趣。

  “双减”出台,意味着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找到学习乐趣,当他们的内驱力被激发,学习就会变得轻松,也会主动向课外延伸,拓宽知识广度。“双减”之下,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加强。

  作业批改是落实“双减”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教师要比过往花更多时间和精力,科学布置和批改作业,并根据作业情况,更精准地为每位学生构建学习档案。“双减”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避免重复性和机械性的作业。

  因此,我布置的书面作业不超过20分钟,尽量做到精且优。另外还有20分钟的阅读时间,由学生自主把握。作业批改有优、良、中等标准,个别同学完成质量不高的会做批注,再抽时间对他们面批面改。谈到分层布置作业的问题,小学生的分层不会特别大,所以学校暂时还是全级统一作业,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多阅读。

  二、如何让课后服务变得更有意义?老师应该跟时间赛跑,在夹缝里挤时间。

  我们教师应该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努力做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科学合理布置课外作业。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不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切实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增强课后服务的水平。

  实行“双减”工作以来我们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更注重提升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家庭作业主要是让孩子们完成一些像跳绳、排球、篮球这样体育类的,还有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完成一些他们喜欢的兴趣爱好。

  我校启动新学期课后服务工作后,所有教师坚守岗位,在服务时长、服务形式、课程项目、师资队伍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真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老师们改变了在课堂教学习惯,主要是理念的转变,课堂上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在课堂上腾出更多的时间,低年级是15到20分钟的巩固练习时间,高年级是10到15分钟的巩固练习时间。减少了孩子们回到家里完成作业的情况。

  三、落实双减”,扎实常规

  结合教育部颁发的“双减”政策,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分层布置作业,减少学生作业负担,将“双减”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分层作业要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学生作业抄写本上呈现出来;每周一次组内集体备课,做到人员分工,经验相互分享,保证备课如实开展;落实常规工作,狠抓教学质量。

  积极学习本期常规考核要点及变化,及时了解教育文件,仔细研读教参,明确教学流程,注重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反馈开学教学工作手册撰写情况,要注重课题研究的撰写,工作手册的指导思想要结合“双减”政策、教科院提升课堂质量六项建议、本期教导处工作计划进行撰写。其中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具体工作措施要一一对应。

  总之,我们教师应该重视教学常规工作,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好常规工作,真正有效地落实“双减政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双减是一项政治任务,学校和教师是落实“双减”工作的关键。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双减工作作为维护教育公平的关键举措,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让校外培训回归教育初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要更加关心关爱教师,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引导教师严守师德师风底线,用心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发挥个人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课后服务更精彩,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社会都要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让尊师重教成为社会的一道靓丽风景。

  我们教师要时刻铭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对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标准,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用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家国情怀,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良好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造就一大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关于教育双减的心得体会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政治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国之大计。作为一线教师,更是站在了“双减”工作的主阵地上,更要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到学习工作中去。

     在我看来,“双减”不是让学生远离学习,度光阴,轻视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质量上做减法,不是在教育责任上撂挑子。而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认真备课,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要健全作业模式和形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转变教育评价方式等。

     我认为具体的做法有:

     一、学习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有新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明白减负并不是单纯的削减作业数量,关键是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质效。

     二、增强集体备课,仔细钻研教材,使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加明

  确,依据单元目标制定合理地课时教学目标,并依据各班的实际情况,修改教案,有针对性地对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训练。

     三、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情境,培育学习兴趣,以“学生发展为本”,精讲简练,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围绕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有目标,避开随意性。在讲解课文中完成。如: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对容易写错的,在检查预习时重点强调,采用集体书空或抄写或形近字等方式牢固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运用各种办法或近、反义词,或联络上下文理解。找出本篇课文中想像说话的训练点,进行说话练习。课后及时写下。有了课堂上说的基础,回家完成写的任务就轻而易举。对文中的重点段落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减轻了学生业余负担。

     五、课外作业,细心筛选,仔细编排,如在教学中总结出经典基础性作业和练习,作为常规试题仔细练习。让学生作业负担小,又得到最大的训练,做到及时高效。每周针对单元目标出好周周练,进行些操练。

     六、设计分层作业:对各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做作业。同时还注意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中差生把完成老师的作业当作一件乐事。避免作业中的重复现象,尽量设计精而简的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总之,练习只是手段,让学生在课后获得现固才是最终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为教师要精细设计每一个课堂作业,做到少而精,让学生在乐中获得学习,获得巩固,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教师关于教育双减的心得体会

  开学季,上好“双减”第一课卸下过重负担、逃离题海战术,让孩子们“返璞归真”,这才是童年该有的样子。暑假即将结束,很多同学真切感受到了“双减带来的“惊喜”一一校外培训做“减法,业余时间做“加法”,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去追寻童年的“诗和远方”。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相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双减”大礼包为孩子们送上开学“见面礼”,家长们也更加期待全新的打开模式。开学季,如何让“双减”在校园里与暑期有机衔接,持续推动减负政策在校园里落地,孩子关心,家长注重,全社会关切。教育部门、学校应把“双减”政策贯穿到新学期的教育任务当中,精心准备好“双减第一课。把各项“硬举措”落地落实,首先要深刻把握“双减”重点,对标对表,把举措与实践有机衔接起来,严格把控好书面作业量,探索推出延时托管服务等,让“双减政策与教育改革同频共振,打开更多新场景,为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双减”落地,关键看行动,更要看力度。各地要细化措施,从严监管,让好政策见到好效果。当前,很多地方积极采取行动,纷纷推出“课后服务细则,让“双减走进校园拥有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工具箱”。

双减政策的含义篇7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成大势。分析了由于各国税制差异及税法漏洞所形成的筹划空间、可能面临的外在和内在风险等相关问题,提出了国际税收筹划的三个主要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策略。

关键词跨国投资税收筹划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与挑战。在跨国投资中,税负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国际税收筹划能使企业更好地利用外部的税收环境,降低企业的相对税负成本,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国际理财目标,提高国际竞争力。

1跨国投资税收筹划的含义

跨国投资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依据所涉及到的现行税法(不限一国一地),在税收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利用国际税收差别及有关国家税法的不完善和漏洞,充分运用纳税人的权利(即法定的最低限度的纳税权),通过事先对跨国经营组织形式、投资地点、投资方式和交易活动进行适当而周密的安排和筹划,以公开或接近公开的合法手段,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纳税支出,以谋求最大限度地节约税收成本的利益,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或现金流量最大化。跨国投资税收筹划亦称国际税收筹划,实质上是一种避税计划。虽然各国对避税概念的认识存在差异,但多数认为应将国际税收筹划严格地限制在狭义的国际避税或正当避税、顺法意识避税的范畴。国际偷逃税是指纳税人在纳税义务已发生并且确定的情况下,滥用税收协定或采取不公开的具有欺诈性和隐瞒性的手段,以逃脱其实际纳税义务的行为,其结果不仅与税法的立法意图相违背,而且与法律不相符合。这些不当避税或逆法避税的作法,相对于国际税收筹划是有本质区别的。

2跨国投资税收筹划的空间

跨国投资税收筹划的内在动因(根本原因)在于每个跨国纳税人都有着减轻自身纳税义务、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强烈愿望。而外在原因是不同国家在税制结构、税收管辖权、经济源、税源、税基范围、课税对象和税率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和税收优惠政策存在差异,不仅为国际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和机会,更使其较国内纳税筹划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此外,为了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现今国家与国家之间普遍都签署了双边的全面性税收协定,根据协定,缔约国双方的居民和非居民均可以享受到许多关于境外缴纳税款扣除或抵免等税收优惠政策,这也为国际税收筹划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跨国投资者通过对不同国家间的税制差异和税法漏洞的发现和利用,不仅能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而且能为消除和减轻跨国纳税提供强有力的制度及法律保证。

3跨国投资税收筹划的策略

3.1利用避税地进行税收筹划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为了吸引外国资本流入,繁荣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对外国政府和民间投资者在此投资经营所得与资产免税或按较低的税率征税或实行大量税收优惠政策,为投资者提供不纳税或少纳税条件,称为国际避税地(亦称国际避税港)。国际避税地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纯国际避税地”(又称无税收管辖权的国家或地区),即不开征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以及一般财产税的国家或地区;第二种是“半纯国际避税地”,即完全放弃居民税收管辖权而只实行地域税收管辖权的国家或地区;第三种是“特别国际避税地”,即尽管按照国际惯例制定税法并实行征税,但对某些类别的公司却实行特殊的税收优惠的国家和地区。

一般情况下,利用国际避税地减轻税收负担筹划基本策略有如下几种:

(1)把境外企业开办在“半纯国际避税地”或“特别国际避税地”,从事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从而享受在所得和资产以及其他方面的减免税优惠。

(2)虚设避税机构。有的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全球税负最小化的目标并便于在海外调拨资金,往往在国际主要避税港设立一个子公司,然后把其总公司制造的商品直接推销给另一个国家,在根本未经过避税地子公司中转销售的情况下,制造出一种经过子公司中转销售的假象,从而把母公司的所得税转移到避税地子公司的账上,达到避税的目的,并且减少了海外资金调拨的难度。

(3)以基地公司作为信托公司。因为避税地对财产税实行减免征收,可在避税地设立个人持股信托公司,然后将其财产虚设为避税地公司的信托财产。而所信托的财产实际上在几千里以外,资产信托人和收益人也不是避税地居民,但信托资产的经营所得却归在信托公司名下,并通过契约或合同使受托人可以按其意愿行事,从而达到避税目的。

(4)通过组建内部保险公司来转移利润。所谓内部保险公司是指由一个公司集团或从事相同业务的公司协会投资建立的、专门用于向其母公司或兄弟公司提供保险服务以替代外部保险市场的一种保险公司。利用内部保险公司进行跨国税收筹划的具体做法是:在一个无税或低税的国家或地区建立内部保险公司,然后母公司和子公司以支付保险费的方式把利润大量转出居住国,使公司集团的一部分利润长期滞留在避税地的内部保险公司的账上。内部保险公司在当地不用对该笔利润纳税;而这笔利润由于不汇回母公司,公司居住国也不对其纳税。

3.2利用企业组织形式进行税收筹划

企业组织形式不同,所承担的税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选择合适的企业组织形式对于实现减少纳税的目的也十分重要。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三种组织形式所适用于的税法规定有很大差别。对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来说,只对独资企业的业主和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从企业所获得的收入按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交纳所得税。股份有限公司除要按公司的收入计算交纳公司所得税外,其股东从公司分得的股利还需按个人累进税率计算交纳个人所得税。并且公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可以将其已经支付给股东的股利从收入中扣除,公司的收入实际上就承受了双重课税,其综合税负率可达46.4%。因此,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采用合伙企业的组织形式较合适。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则主要有两种组织形式:一是设立分公司,二是设立子公司。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子公司是依照东道国的相关法规注册登记成立的独立法人,而分公司则隶属于公司。从税收的角度分析,不论是子公司还是分公司,都应在其所在国缴纳所得税。但是大多数国家对该国注册登记的公司法人(子公司)与外国公司设在该国的常设机构(分公司)在税收上具有不同的规定。前者往往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后者往往承担有限纳税义务。此外,在税率和优惠政策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1)子公司具有东道国法人居民身份,因而可以享受东道国提供的包括免税期在内的各种税收优惠待遇,以及东道国与其它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所提供的所有优惠。而分公司由于是作为母公司的组成部分之一被派往国外,则不能享受这些优惠待遇。

(2)子公司的亏损不能汇入母公司所在国企业,而由于分公司与总公司属于同一法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亏损大都可以直接抵免总公司的盈利,以减少公司的总体税负,因此需考虑境外企业在最初几年是否能够盈利的问题。一般而言,多数长期投资项目在前几年会亏损,因而自然是以分公司的形式进行对外投资为佳。

(3)设立子公司可以享受延期纳税的优惠。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规定跨国投资企业的海外子公司的利润在未以股息形式汇回之前,母公司可不必为这笔利润缴纳所得税。譬如美国《公司所得税法》就有此规定。而子公司与总公司是同一法人,其利润不管是否汇回,都应并入总公司所缴纳或补偿所得税,不享受递延纳税的好处。

(4)要考虑股息及税后利润汇出的预提税。除了企业所得税外,许多国家规定外国子公司应就税后利润汇回母公司的部分再征收预提所得税;而对跨国公司分支机构的税后利润,则征收“分支机构税”,此税相当于对其分配股息所征收的所得税。多数国家在征收分支机构税时,是就分支机构全部税后利润征收,即不论这笔利润是否汇往总公司作为股息,都要征收此税;也有些国家只就分支机构未再投资于固定资产的利润征税;还有些国家只就利润的汇出部分征税,也称为“汇出税”。因此,跨国投资者应权衡和比较子公司预提所得税和分支机构税,选择更为有利的组织形式。

子公司与公司两种形式各有利弊,如何在两者之中进行选择,取决于许多财务性的和非财务性的条件。一般情况,许多跨国公司就是在经营初期以分公司的形式在海外经营,直到分公司开始盈利后,再设法使其成为子公司。但必须注意的是:该种转变产生的资本利得可能要纳税,事前也许还要征得税收和外汇管制当局的同意。

3.3利用各国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

各国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其它条件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税收优惠政策自然成了考虑的重要因素。利用各国对引入外资的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也是一种重要方法。

(1)投资项目和区域优惠。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税收优惠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的开发、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上。而发展中国家为了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税收鼓励的范围相对广泛得多,往往对某一地区或某些行业给予普遍优惠,优惠政策相对也要多一些。例如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就为外资进入提供低税或免税优惠政策,税收优惠通常以所得税为主。

(2)扣除项目优惠。某些经济发达国家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可以采取加速折旧和缩短折旧年限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美国规定期限为3年、5年、7年的公司财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折旧法,折旧期限为15年和20年的公司财产,采用15%的余额递减折旧法;有些国家税法还允许计提某些准备金,包括重置准备金。

(3)亏损减免优惠。大多数国家都规定了亏损减免税的优惠政策,但减免期限不同。荷兰是税率较低,且税收优惠政策较多的国家之一,该国规定公司任何年度的亏损都可以从未来8年内所得中扣除,且公司存在前6年中的“经营亏损”,可在未来不受限制的年度中的所得中扣除。

(3)资本利得减免优惠。一些发达国家为了鼓励资本流动、活跃资本市场,对资本利得采用较轻的税收政策甚至免税。例如位于欧洲西部的卢森堡,从1929年起对持股公司实行一种特殊的税收优惠,几乎免征了一切所得税、资本利得税、预提税和个人所得税。只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新增资本课征1%的资本税和对公司的股份资本课征0.2%的财产税。在这些国家投资的跨国纳税人如能及时调整财务政策,尽量将流动性收益转化为资本性收益,就会获得相当可观的效果。

(4)利用国际税收协定网络合理避税。国际税收协定一般是指国与国之间签订的避免对所得和资本双重征税和防止偷逃税的协定。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缔结双边税收协定这一方式来解决国际双重征税问题和调整两国间税收利益分配。为了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缔结国双方都要做出相应让步,从而达成缔约国双方居民都享有的共识。如瑞士与英、美等30多个国家缔结了全面税收协定。瑞士预提税税率:一般股息为35%,对协定国降为5%、7.5%、15%或20%;利息为35%,对协定国降为5%、7%、15%或20%;特许权使用费不征税。一般这种优惠只有缔约国的一方或双方的居民有资格享受。但是,当今资本的跨国自由流动和新经济实体的跨国自由建立,使其可以与税收协定网的结合成为可能。跨国纳税人可试图把从一国向另一国的投资通过第三国迂回进行,以便从适用不同国家的税收协定和国内税法中受益。我国也已与83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所以跨国投资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注意这些对外缔结协定的情况,把税后所得分配到有税收协定关系的所在国,这样可以享受较低的预提税税率。

参考文献

1盖地.企业税务筹划理论与实务[m].大连……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功文.“入世”态势下的国际避税与反避税[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1)

3杨林.企业跨国经营纳税筹划研究[J].中国海洋人学报,2003(1)

4唐东会.论国外投资中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的税收筹划[J].财务与会计,2004(2)

双减政策的含义篇8

【关键词】税收优惠税式支出双刃剑效应

税收优惠是我国主要的税收支出形式,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法定基准纳税义务的基础上,对一部分负有纳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免除或减少一部分税收。而一般认为,税式支出(taxexpenditure)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通过对基准税制的背离,给予纳税人的某种优惠安排。税式支出的主要形式主要有:税收豁免、税额减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税收递延、盈亏相抵、优惠退税、税收饶让、加速折旧等。从严格定义来讲,税收优惠的范围广于税式支出,但从实践来看,应使税收优惠尽量多的纳入税式支出体系,以便于对范围和数量进行分析,从而增加对税收优惠的管理和控制,优化税收政策。

一、税收优惠与税式支出

所谓税收优惠,实际就是指政府利用税收制度,按预定目的,以减轻某些纳税人应履行的纳税义务来补贴纳税人的某些活动或相应的纳税人。政府实施税收优惠并不是一种随意行为,而是政策的需要,以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税式支出与税收优惠间也存在差别。首先,税收优惠可以是不确定的量,而税收支出要纳入国家预算体系,因而是可以计量的;其次,由于各国税法的规定不同,税收优惠可以包含在基准税制中,也可以在之外,而税式支出是基准税制之外的部分,一国的税收优惠有可能是另一国的税式支出。

二、税收优惠的积极作用

1.吸引了大量外资,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我国实行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各种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来,为外资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商来我国进行投资。吸引了一批外资来华投资建场,外资的进入,促进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的改善。

2.配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积极引导投资方向

我国税收政策通过采取各种优惠措施,积极鼓励企业投资于国家急需的行业和地区,对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起到了良好的配合作用。

3.扶持补贴的迅速及时,增强政策效果

税收优惠形式的税式支出,是税收收入过程和补贴过程同时实现的,减少了税收收入的征收、入库等过程,直接形成了财政的补贴,因此,较直接财政支出更为及时,减少了政策的时滞,增加了政策的时效性。

4.实施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我国出口贸易

需求、投资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通过对出口商品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推动了国家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增加国家外汇储备。

5.对企业招收下岗工人的优惠政策,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税收优惠中,鼓励企业积极录用下岗职工的优惠政策,增加了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矛盾,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三、税收优惠的消极作用

1.财政收入的减少

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占我国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税收优惠作为我国各级政府主要采用的吸引外资的税式支出形式,该政策的实施必然会直接造成财政收入的减少。据有关数据测算,一项外资企业优惠政策,会导致我国在外资企业方面每年大约2000亿元的税收收入的减少。加上我国每年对出口商品的退税,估计至少有3000亿的税源让利给了外资企业和外部消费者。这种区别于直接财政支出的直接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实现了税收收入过程和补贴过程,因此相当于会计上的“坐支”,具有隐蔽性和不可控性。

2.政策效果的削弱

实行税收优惠的目的有三:(1)不同地区之间的优惠措施;(2)出于产业政策、扶持国家重点及鼓励类行业的优惠措施;(3)保护弱势纳税人的保护性税收优惠措施。而我国税收优惠遍及各个税种和各行各业、项目繁多,导致支出规模越来越大,统计和衡量控制上面非常困难,这种“普惠制”税收优惠政策改变了税收优惠属于个别照顾的本来面目,使实际规则紊乱,国家政策的调控措施得不到有效发挥,效果被削弱。

3.税收优惠政策体系无序,政策作用相互抵消

我国税收优惠政策较多,缺乏统一协调。任何一项税收优惠政策在对享受政策纳税人发挥既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对不享受政策纳税人产生逆向作用,导致社会效率损失。而任何一项新政策的出台,又会对已有的政策产生正面的或是负面的影响。

4.加剧了地区间税收优惠政策的竞争

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吸引资本、人才和技术等资源流入该地区,使经济活力增强。而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是有限的,这就产生了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而在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之间靠减免税这种初级政策竞争,这使得无论中央、省、市、区、县,甚至镇、村、乡级级都设开发区,级级都实行税收减免政策,造成了我国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减少,降低了引资的效果,给国家造成了损失。

5.有悖于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要求我们:税收主体必须依且仅依法律的规定征税;纳税主体必须依且仅依法律的规定纳税。而我国税收优惠过多,法定税率与实际税率差距很大,在《福布斯》2005年度全球雇主与雇员的综合税务负担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是继英国之后税收负担第二重的国家。我国法定税率重而实际税率轻,过多过繁的税收优惠使得我国负担着重税负国家之名却只征收微薄的税款。

四、运用税式支出理论和方法管理和控制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政策在我国的税收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政策,在促进我国经济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实施成本。它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消极作用,是经济发展的一把双刃剑,又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有力的工具。在实际制定与操作中,应尽量发挥优势,控制劣势,在此方面,各国都普遍采用税式支出理论,将税收优惠纳入国家预算,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以便深刻揭示其实质。oeCD国家计算税式支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入放弃法、收入获得法和等额支出法。目前,各国对于税式支出的理论和方法仍处在探索阶段,还未全面完善,对于我国而言,应效仿国外的先进经验与管理方法,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税式支出预算体系,管理和控制税收优惠,扬长避短,发挥更大效益。

参考文献:

[1]万莹.税式支出的效应分析与绩效评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申韬.税式支出问题探讨.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

双减政策的含义篇9

一、税务筹划的含义

关于税务筹划的含义,当前国内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

首先,对税务筹划是否合法问题的认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一是税务筹划属于避税范畴,避税包括税务筹划、税收规避和税收法规的滥用三种方式。二是税务筹划有广义和狭义理解之分,广义的税务筹划指一切采用合法和非违法手段进行的纳税方面的策划和有利于纳税人的财务安排,主要包括非违法的避税筹划、合法的节税筹划与运用价格手段转移税负的转嫁筹划和涉税零风险。狭义的税务筹划仅指企业合法的节税筹划。三是将税务筹划外延到各种类型的少缴税、不缴税的行为,甚至将逃税策划、骗税策划也都包括在纳税筹划的概念中。

其次,关于税务筹划的主体,有纳税人一方主体和征纳双方主体两种说法。“税务筹划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的税境和现行税法,遵循税收国家惯例,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根据税法中的‘允许’、‘不允许’以及‘非不允许’的项目和内容等,对企业涉税事项进行的旨在减轻税负、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谋划、对策和安排。”

“税务筹划是一门涉及法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三个领域中的税收学、税法学、财务管理学、会计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新兴的现代边缘学科。……税收筹划是指制定可以尽量减少纳税人税收的纳税人的税务计划,即制定可以尽量减少纳税人税收的投资、经营或其他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步骤。”

“企业税务筹划的行为条件是遵守国家税收法律和税收行政法规,其行为目的是节约或减少税款支出,其行为方式是选择税负最轻或总体收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以处理其经营、投资及财务事项。”

“税务筹划是指合法的节税筹划,是企业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对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中的涉税事项进行筹划与安排,以最大限度减少自身的纳税支出,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从行为性质来讲,税务筹划是一种理财行为,属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从涉及范围来看,税务筹划的研究范围涉及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和税收缴纳等各方面。”

“税务筹划是指税收事务参与主体就征收管理事务和税款缴纳事务所进行的策划,以期达到一方面将应收的税款尽可能收上来;另一面纳税人尽可能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少缴税款以期减少税务成本。由此可见,税务筹划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上两个领域:一是站在税收管理的角度进行的税收筹划;二是站在纳税人减少税收成本角度所进行的纳税筹划,即:税务筹划=税收筹划+纳税筹划。”

笔者认为,税务筹划首先是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进行的,与违法的偷逃税款行为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根据筹划主体的不同,税务筹划又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税务筹划包含上述征税者和纳税人双方的行为,税收管理者的“税务筹划”是指其对税收征管过程的不断完善,将应收的税款按时足额收缴,但这并不是说征管方为达到目的就可以滥用法律法规,从而损害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而狭义的税务筹划仅指纳税人的纳税筹划。本文认为的纳税筹划属于狭义的范围,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不违反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减少自身的税收支出,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行为,是一种财务管理活动。

二、与税务筹划相关的经济学阐释

1、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这个假设也被称作“经济人假设”,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两个假设之一,是建立经济学理论的基石,脱离了这一基本假设,经济学的“大厦”也将不复存在。“经济人”这一概念可以看作是现实生活中参与经济活动的一般人、企业或组织的抽象,它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经济人”是利己的,以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为前提的,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其次,“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是有理性的,他能够根据所处不同的环境对其活动做出合理、有智慧的安排,并能够预测到由此带来的风险和其他不利影响,其活动是理智的。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获取的收益无论是以税收还是利润的方式,最终都是要上交国家,因此企业没有必要进行税务筹划。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经济人”的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以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为减少税收支出,就有了进行税务筹划的动机。同时,在进行税务筹划时,企业同样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企业希望通过最低的税务筹划成本实现最高的税务筹划利益,企业会寻找能够带来最大净利益的税务筹划方案,也会尽最大可能避免税务筹划失败所带来的风险,最终目标仍然是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信息不对称。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假设是“完全信息的假设”。这一假设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拥有完全的信息。显而易见,这种假设并不符合现实,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信息通常是不完全的,甚至是很不完全的,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信息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拥有信息的一方可以利用其掌握的信息获取更大的利益。

税收的征收与纳税人的会计核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论对于税务机关来讲还是对于纳税人来讲,离开会计核算的信息,税款的征纳也无从谈起。通常情况下,纳税人掌握着更详细的会计信息,纳税人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会计信息进行涉税事项的管理,如盈余管理等,从而尽可能地减少税收支出,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的利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税务筹划成为可能。

3、委托-理论。委托-理论是建立在非对称信息的基础上的。委托-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委托-关系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使得分工进一步细化,权利的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等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权利;另一方面专业化分工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他们有精力、有能力行使好被委托的权利。委托人和人均被假设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个体,其在各自组织内追求自身目标,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人利用“完全信息”谋取私利,对委托人利益造成损害。委托-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人。人是拥有信息的参与者,是信息占优方、知情者,而委托人即没有信息优势的参与者。

在税务筹划中,纳税人作为拥有信息的一方,是人;而税收管理者相对于纳税人处于信息劣势,是委托人。根据委托-理论,人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常常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做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为了使人按委托人的利益行事,委托人需要对人进行监督和激励。在税务筹划中,纳税人有可能进行过度的税务筹划而税务征收者并不知情,税务征收机关为了确保税收收入,通常要对纳税人进行各种税务稽查,包括定期稽查、不定期稽查等,这是委托人对人的监督支出,加大了征税成本。同时,税务机关也会设计一套激励机制,如税收优惠等,鼓励纳税人依法纳税。

4、博弈论。博弈论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在每一个博弈中,都至少有两个参与者,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一组可选择的策略。作为博弈的结局,每一个参与者都得到各自的报酬。每一个参与者的报酬都是所有参与者各自所选择的策略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税务筹划的博弈中,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是参与博弈的双方,税务机关有检查和不检查两种策略,纳税人有合理筹划和偷逃税款两种策略。可以用支付矩阵来描述和分析一个博弈。(图1)

矩阵的第一行,为税务机关选择检查时的支付;第二行,为税务机关选择不检查时的支付。第一列,为纳税人选择非法筹划时的支付;第二列,为纳税人选择合法筹划时的支付。

双减政策的含义篇10

关键词:mGRs;谈判能力;博弈

中图分类号:D8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075-01

1 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前,有关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效率、增长及福利;二是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控制经济的能力;三是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政治过程的干预。著名跨国公司专家如海默(StephenHymer)、金德尔伯格(CharlesKindleberger)和弗农(RaymondVernon)等人,提出了研究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关系的三种历史范式:自由主义、新重商主义和新帝国主义。自由主义认为,政府干预必须是为了增强竞争和纠正市场失灵;对公司国籍以及资本或技术(或产品)的来源持不可知论。主张寻求促进全球福利的合作。新重商主义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干预促进本国公司发展,强调依靠本国企业满足本国需要,避免依赖外国公司,同时寻求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比较优势。新帝国主义则倾向于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注重企业所有权的阶级(和国家)根源,阻止投资收益在国家之间或一国之内具有剥削性的分配。这三种学术范式之间的紧张一直存在于对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的关系进行规范的种种尝试中。

目前很多对mGRs的研究都是从改善资源承诺、个人关系、政治调节和组织可信度等出发的。还有一些研究则从资源角度解释了mGRs。另外,谈判能力也是个主要的研究角度,包含的变量诸如企业规模、管理优势、技术诀窍和政府分配。这里将从跨国公司的视角研究mGRs,并集中探讨跨国公司进入后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过去20多年来,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友好和合作。事实上,对于外国投资者而言,基于进人东道国之后与基于FDi的mGRs有很大差别,这里将重点阐述跨国东道国在东道国经营期基于合作的mGRs模式。

2 理论框架

合作关系提出之前的研究将mGRs假定为一种对立的关系,因而忽视了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将mGRS的决定因素集中在控制力上,如跨国公司的特有资源(Fagreandwells,1982;moran,1974;Vernon,1971),目标或股份的不对称(GrosseandBehrman,1992;Kobrin,1987),产业竞争(Dozandprahalad,1980;Ring,LenwayandGovekar,1990)和集体属性等(Kim,1988)Vachani,1995)。同时,之前对mGRS的结果分析注重于博弈结果,比如所有权水平和政府立场。这些结果适合于传统的博弈模型,只关注市场进入和对外投资,但是,随着跨国公司战略目标由最初的进入向持续经营的转变,这一博弈结果已经不能体现mGRS如何影响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经营。

以对立关系为基础的mGRS模型主要是基于博弈论和交易成本论,认为mGRS是一个博弈过程,双方可以通过自身的谈判能力来获得相应的利益(Fagreandwells,1982)。双方在一个高度不确定的博弈过程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moran,1985)。跨国公司的谈判能力来自于其对某种资源的控制力和其特有的竞争优势,而政府的谈判力量来源于它对市场进入和地区专有优势的控制(Boddewyn,1998)poynter,1985)。因此政府干预是跨国公司谈判能力的反函数。目标和利弊的不一致也会影响到博弈结果,如果一方的目标和利润较大依赖于另一方,其谈判能力就会减弱(GrosseandBehrman1992,Bobrin,1987)。此外,随着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投入逐步增多,跨国公司的谈判力量也会随着东道国政府对其依赖性的变小而慢慢减弱,(Vachani,1995;Vernon,1971)。

合作观点不同于对立观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跨国公司和东道国政府在一些关键资源上是相互依赖的。共同分享资源可以使双方都获得更多的收益。合作可以产生效益是因为双方的资源经常是互补的而且他们的利益也可以兼容(Dunning,1998)。由于双方的长期导向,使mGRs嵌入到社会交换体系反过来又促进了双方的合作(Granovetter,1985)。第二,对立观点只关注进入初期的mGRs,而合作观点重点强调进入后和经营阶段的mGRs。从政府方面来说,跨国公司进入后的贡献对东道国经济更加关键。如再投资。本地化投入和研发。从跨国公司角度来看,其国外经营对当地教育,科技,东道国建立的基础设施的依赖性也进一步加大。政府同时也可能是消费者,供应者或是大型交易的合作伙伴,因此,跨国公司在进入后有更大的动力与东道国政府建立合作关系。第三,对立观点往往把政府干预作为mGRs的代表(Brewer,1992,poynter,1985),而合作观点把mGRs定义为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之间合作关系的强度和结构。随着合作的加深,跨国公司可以从持续的政府支持上获得利益,这是政府干预所不能提供的。并且,政府政策由公开向隐蔽,直接向间接发展(dunning,1997),用政策和当局类型来定义mGRs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一动态转变。因此,我们通过使用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之间合作关系的强度来测量mGR,这里的关系被定义为持续获得支持和援助交换的联系。第四,对立观点没有意识到管理“关系”的作用。而合作观点对与当地官员的关系网给与高度重视。从战略角度来看,与当地官员的的关系网减少了政策的不确定性并增加了政府的支持。(oliver,1996)。关系网还可以在法律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帮助企业回避一些规定和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它还方便与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因此减少了信息成本有利于环境分析。总体来说,它有利于企业应对政府政策的变化。第五,对立观点从博弈的角度来讨论mGRs的决定因素,合作观点从适应和合法这一角度来分析其决定因素。对立观点用资源依赖性和政治禀赋来衡量谈判能力(GrosseandBehrman,1992;Kobrin1987,moran,1985),但是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些因素在合作的mGRs下会改进企业经营。合作观点认为这些因素促进了组织的适应性和合法性,反过来又促进了和政府的合作。最后,对立观点以所有权分配作为结果。而合作观点将东道国的表现作为结果。尽管动态的博弈模型也考虑了长期经营的影响,但它重点集中在一段时期内跨国公司所持有的外国所有权比例。它考虑的是公司在与东道国政府博弈过程中怎么成功地争取有利条件。合作观点则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一个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绩效来作为mGRs的结果。现实中,随着企业进入过程中壁垒的减少,会面临更多的经营过程中的竞争,因此对跨国公司的战略关注就从进入转变为经营。相应地,评估mGRs的财务和经营结果就成为分析mGRs结果的必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