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观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0:56

大学生消费观调研篇1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调查

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学习费用。学习费用是大学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在大学生中消费占很大部分,占到大学生日常总消费的近30%。学习费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上交学校的学费和平时自己的学习投入。

基本生活费用。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包括吃、穿、住、行、用几个方面。

娱乐消费。大学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基本生活费用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大学生用于精神享受方面的消费正在逐年上升。

人际交往消费。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平台,已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地方。

二、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时代的非凡性,决定了消费存在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概括起来讲,当代大学生消费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消费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家庭收入基本上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我国贫富差距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个人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消费与低消费差距比较悬殊。在调查中,最高消费的达到2000,而最低的只有500,两极分化严重。

2.消费结构呈多元化

现在的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内容不再是学习用品、书籍之类的东西,电脑、手机、恋爱、旅游、健身、服装、美容化妆等消费几乎构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休闲娱乐消费呈多样化,人际交往消费支出已占到相当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在满足基本生活外,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大学生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在消费的过程中轻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轻易产生从众消费。盲目消费是指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轻易受到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而买许多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

(2)攀比消费和情绪化消费。虚荣心作祟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往往轻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攀比消费在大学生中间主要体现在穿着妆扮上。情绪化消费就是把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3)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负债消费和超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受这种思想的引导,负债消费在大学中也悄然兴起。

2.原因的分析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结构的消费特点的分析,导致大学生消费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在校园里,他的角色就是一名学生,在社会中,他又是社会的一分子,其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受整个社会大环境影响。①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熟悉存在一定的偏差。许多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态度进入了学校,由于自身不具备完成学业能力,缺乏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流失变得越来越坠落,变得无所事事,大量的空闲时间用在了享受消费上。②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③媒体的不良诱导。现代的广告大多只注重物质文明宣传,不重视精神文明引导,这种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2)学校教育原因。现在的大学高校在消费教育方面也都存在欠缺。另一方面,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3)家庭原因。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于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4)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在消费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大学生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消费中之所以出现各种问题还主要归因于大学生所处的特定的年龄阶段。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方法与途径

(1)社会教育。首先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学生最易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大众媒体应加强对有用的健康的消费信息的宣传,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心理的引导。其次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大学生群体是现代因特网最大的使用群体,因此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因特网的资源优势。

(2)学校教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要加强大学生消费的引导,就要对大学生所面对的消费环境进行整改。首先,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其次,整顿学校风部及学校四周的商业秩序和商品经营范围,校园内外的消费环境主要是满足学习和生活,不需要搞得像商业街那样繁华;最后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从思想上进行改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家庭教育。现代的中国家长应该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家长与孩子合作制定完整的消费计划,要适当控制孩子的花销,帮助孩子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形成正确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

(4)大学生自我教育。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平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积累消费经验。自己要注重积累消费经验,学习消费知识,提高理财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关于消费方面的活动,从中学习消费知识。②提高法律意识。作为现代大学生,要主动学习消费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加强自身的法律基础,提高维权意识。③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要根据生活、学习、文化和娱乐的实际情况制定消费标准,坚持合理的消费原则,做出消费计划,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消费群体中存在许多问题和潜在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海燕.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心理学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28-129

[2]张玮文,丁尚等.北京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2013(3):84-89

[3]杜丽娜.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J],价值工程,2012(23):228-229

大学生消费观调研篇2

关键词:暑期民办高校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市场是体育经济的基础,是体育经济顺利运行的基本条件和动力。消费者的角度看,进行体育消费的产生客观上必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为健康投资的消费观念;二是要有满足体育消费的实际支付能力;三是要有充裕的余暇时间,三种因素缺一不可。而大学生活跃的思维和较强的接受新事物能力使其成为体消费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在一定程度引领体育消费的潮流和消费趋势。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对江苏省暑期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倾向性分析,试为提升和补充体育消费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江苏8所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三江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宿迁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逻辑归纳、访谈、数理统计、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在江苏省8所高校中发放问卷1040份,回收985份,回收率为94.71%。其中有效问卷965份,有效率为97.96%。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男生为504人,女生为461人。一、二年级学生511人,三、四年级学生454人。

二、结果与分析

1.被调查对象的体育消费结构与分析

笔者根据大学生最常参与的体育消费的途径、类型,将其分为以下五种:(1)用于购买运动服装,小型体育用品、器材等的费用。即实物类消费;(2)用于购买体育锻炼卡,参加各类体育培训班、俱乐部和租用体育场馆等的费用。即参与性消费;(3)用于购买体育书刊、报纸、杂志、画报、音像品、体育信息查询等的费用。即信息类消费;(4)用于观看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的相关费用。即欣赏类消费;(5)用于购买体育等相关费用。即博弈类消费。

调查结果表明:暑期民办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以参与性消费和实物性消费为主。在参与性消费和实物方面,男女生的选择比例都比较高,几乎没有差异。且表现出参与性体育消费为民办大学生暑期第一消费内容,其次是实物消费。

2.被调查对象的生源地与消费结构

被调查对象的生源地分布如下图所示:其中城市的482人,县城的320人,乡镇的163人。

数据表明: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暑期体育消费的内容呈现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来自城市和县城的大学生暑期体育消费内容与来自乡镇的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而城市大学生和县城的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没有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主要由于一方面乡镇没有建立相对健全的体育消费环境,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消费潜能;另一方面来自乡镇的大学生可能受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消费的经济条件限制,参与体育消费能力相对被弱化。

3.被调查对象的年级与体育消费结构的关系

数据表明:大学生的年级与参与类体育消费和实物类消费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在实物消费方面,大一大二学生的体育消费要比大三大四学生的体育消费大的多。在参与类消费方面,大三大四学生的体育消费要比大一大二学生的体育消费大的多。这可能是由于受大学体育课程的影响大三大四掌握了更多的体育技能,在锻炼中的选择性和兴趣性更大、更广。另外,在信息类消费;欣赏类消费;博弈类消费方面的差异性并不明显。

4.影响暑期民办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

影响消费者进行体育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三大类:消费者自身的因素、环境因素和企业市场营销因素[3]。每个影响因素都包含着若干个子因素,经过研究大量的文献资料,笔者把影响暑期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为:自身因素(体育兴趣,体育价值观,体育意识,经济条件);环境因素(相关群体,消费环境,体育场馆、项目)。

调查结果显示:在消费者自身因素方面;有83.10%的大学生认为对某项体育项目的兴趣会影响其进行体育消费。它影响着大学生参与具体活动的方向和强度,所以体育兴趣是影响暑期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价值观是指消费者对体育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健康、教育等方面价值的认识、评价或态度。有46.32%的大学生认为体育价值观会影响到其进行体育消费;体育消费观是引起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直接因素,调查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中有76.25%认为体育消费观对其进行体育消费存在着影响。

结果显示:暑期民办高校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受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为群体环境,占总数的72.24%。相关群体是指能够直接或是间接相互影响态度、行为的人的集合。消费环境因素成为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又一项重要因素,占总体人数的34.12%。体育场馆、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体育消费,占总人数的44.20%。综上所述,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环境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相关群体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三、结论与建议

1.暑期民办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趋于多元化,并呈现出相对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反映出民办高校大学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体育消费群体。

2.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增加家庭收入,提高学生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加快乡镇的城市化进程,大力里搞乡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加强乡镇的体育消费软、硬环境的建设。这不仅要改善微观环境,还要改善其宏观环境,从整体上来提高乡镇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

3.努力培养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提高其体育消费意识。体育消费意识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重要主观因素。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加大体育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学校报刊、广播、宣传栏、校园风格等形式,让学生明确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大力宣传体育消费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以促进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体育行为是一种消费、一种投资,因而要承担一定的成本。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关系体育运动的长期发展,关系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4.提高体育消费品质量、提高学生的合法维权意识。体育消费品质量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体育消费品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物质基础;同时,较强的合法维权意识对促进体育消费品质量的提高、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效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胡学莲,成协祥,欧阳柳青.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经济学分析[J].体育学刊,2(X)2,9(5):42~44

2.汪现义.广西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现状与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届硕士硕士毕业论文

3.骆秉全.体育经济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1

4.韩雪.论体育消费心理文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35(5):20~21.

5.胡立君.体育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9

作者简介:解华东,男,1980年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

大学生消费观调研篇3

王颖(1992-),女,山东蓬莱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2010级实验班学生,研究方向:服务营销与服务管理。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到“2012年星巴克大学生环保践行者”专项基金支持。

【摘要】促进绿色消费和减少直至杜绝浪费现象是我国餐饮业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国内在校大学生群体的餐饮消费习惯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现场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部分国际知名快餐品牌在我国开展绿色消费活动的状况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和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绿色消费;大学生;国际知名餐饮品牌

一、餐饮业绿色消费现状调查

绿色消费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维护消费者健康和大众利益为宗旨,符合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的总称。在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绿色消费”这一概念也更为频繁的呈现在公众视野中。

国际上公认的倡导绿色消费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1]。本研究主要关注第三层次的含义,即如何鼓励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节约资源;以及倡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可持续发展。

提到节约资源,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当属餐饮企业。据2005年面向北京市2211个就餐样本的调查显示[2],被调查人群在外就餐的平均食物丢弃浪费量为11.09%。其中在以星级酒店为代表的高档餐厅中,食物剩余量的百分比为14.21%,食物丢弃的百分比为9.45%;中档餐厅的食物剩余百分比为16.43%,丢弃百分比为10.56%;而以快餐店为代表的低档餐馆中食物剩余量为14.71%,丢弃量为11.5%。由此可见,餐饮企业的浪费情况不容乐观。

关注餐饮消费,就不能不关注以“洋快餐”为先遣军和典型代表的国际餐饮品牌涌入中国市场后所带来的影响与变化。它们不仅带来了标准化、品牌化、和注重形象宣传等先进的经营理念,还引进了重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动关系、强调以人为本、以及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新价值观。不仅如此,西餐文化对我国大众餐饮习惯的改变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西餐的“分餐制”帮助我国消费者更精细的考量自己的食量,而饭后“打包”的习惯则帮助国人恢复珍惜粮食的良好传统。

此外,我国餐饮业也必须面对消费对象消费观念的改变。处于80后和90后两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中国新兴餐饮消费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是最能接受“洋品牌”餐饮服务的消费群体。这种新兴消费力量追求独立、新颖、标新立异的消费观,拒绝被动接受现有产品,而要求主动选择与自己价值观、生活习惯相契合的产品与服务,希望树立独特的个人消费主张。比较起来,这一群体也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保护。作为未来的社会主导力量,他们需求特点不仅会引领整个市场未来的走向,也会对我国社会的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由此,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思路,选取“洋快餐”品牌作为国际知名餐饮品牌的代表,并进一步选择麦当劳(代表牛肉汉堡类快餐)、肯德基(代表鸡肉类快餐)、必胜客(代表比萨类快餐)和星巴克(代表咖啡简餐)作为西方快餐文化的代表,以上述品牌在济南市开设的下属门店作为研究样本,以济南市在校大学生在上述品牌门店的浪费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揭示现实生活中餐饮浪费现象的根源和成因,从而为该问题的系统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有:

假设一: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理解程度与绿色消费行为呈正相关,与其不合理消费程度呈负相关。即理解越深入,行为越符合绿色消费要求。

假设二: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概念的理解有待加强。

二、文献综述

根据对已有文献的检索,2001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所确定当年的主题为绿色消费,是我国官方机构倡导绿色消费活动的肇始。自此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开始在理论领域探讨绿色消费的意义及相关措施。

2002年,司林胜等人对全国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研究结果是: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概念的理解不够全面,其绿色消费、绿色产品知识不足以指导消费;我国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普遍比较淡薄,收入水平影响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3]。在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强烈,绿色消费概念刚刚受到政策上的重视的当时,这一结论是意料之中的。

2005年,韩艳宾等人对武汉地区消费者绿色消费现状的研究表明:绿色消费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较以往有所加深,但还不够全面;绿色消费群体也比较局限[4]。

2008年,李君等人将研究对象锁定在成都大学生群体,其分析结果是:成都大学生对绿色消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对绿色消费具体内容的认知度不够、对消费过程中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够;成都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健康度和环保度不高[5]。

2009年,钱明慧等人对北京地区绿色消费现状的调查结果是: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认识不够,对绿色商品满意度偏低,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提高[6]。

2010年,赵志耘等人对北京地区大学生绿色消费的调查研究引入了“绿色消费模式”这一概念,得出的结论包括:首先,绿色消费模式尚未成为大学生主流消费模式;其次,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超前于社会;最后,大学生绿色消费行动滞后于观念[7]。与之前研究不同的是,这份报告将绿色消费提升到消费模式的高度,体现出绿色消费不是单独的行为,而是由专业理念指导的一系列行为的组合,是一个系统。

此外,200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绿色消费态度和绿色消费行为意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要提高绿色消费的行为意向,也可从绿色消费的态度入手[8]。更早在2003年,我国台湾学者廖家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具有绿色认知之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行为”高于“不具有绿色认知”之消费者。”[9]由此可知,绿色消费态度会增强绿色消费意向,绿色消费意向则可以直接带来绿色消费行为。

纵览国内在绿色消费领域的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当下国内针对于绿色消费方面的研究主要以生产企业为主,且多数侧重于对绿色产品的研究,对服务行业的研究相对不足,从而与百姓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脱节;二是目前尚没有针对国际企业绿色消费现状的专门讨论,也鲜有文章提及国际餐饮品牌在绿色消费中所发挥的作用;三是业界对餐饮企业、消费者和其他社会组织在推进绿色消费中的角色定位和相互关系的认知缺乏系统性,存在着单一化和片面化的倾向。为此,本研究选择从分析国际知名餐饮品牌在华推进绿色消费活动的现状入手,从中分析餐饮企业、消费者以及社会组织在绿色消费中应该承担的职能和作用方式。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采用了现场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整个调研过程分为三步:首先在多家门店进行暗访式预调研,定性观察店内消费者浪费程度,并随机以聊天的形式与值班店员进行互动;而后制定专业访谈提纲,对上述企业一线从业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最后,以山东大学在校学生作为调查主体,组织了系统的问卷调查活动。

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方法,首先从山东大学随机抽取出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医学院、软件学院和电气工程学院五个学院,然后按照分层抽样原则按比例分配样本数额,此后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收集答卷,最后运用SpSS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科学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暗访发现

调查组在对多家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星巴克门店进行现场暗访的过程中发现,几乎每家门店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浪费现象。其中,肯德基、麦当劳门店的浪费现象比较轻,而必胜客门店的浪费现象较严重,星巴克门店的浪费情况则与所处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经过针对个别店员的试探性提问,调研组发现,他们普遍对浪费现象持一种自相矛盾的态度:一方面觉得浪费可惜,但另一方面又认为为了提高门店的经营效益,一定的浪费则是必要的,这种观点非常值得关注。与此同时,我们又随机向店员、顾客询问他们对于“浪费”和“绿色消费”的理解,发现答案存在着较大的个人差异。

因此,我们提出两个新的假设:

假设三:有多种因素影响人们在就餐时的浪费情况。

假设四:国际知名餐饮品牌对绿色消费理念的推广存在欠缺。

(二)访谈发现

在组织预调研活动之后,调研组又采用访谈形式,意图深入了解了国际餐饮品牌门店一线员工对绿色消费的认识。我们选择对济南市的1家麦当劳门店、5家肯德基门店、1家必胜客门店和1家星巴克门店的部分员工和在店消费者进行访谈,问题既涉及作为从业人员对店内浪费现象的客观评价与主观感受,也涉及作为消费者对浪费情况的经历与看法。以下是主要的访谈发现:

对于店内浪费现象是否严重的问题,各店员工的答案相对比较平均,大部分员工认为浪费现象存在但不是非常严重。普遍认为不同的食品、不同的套餐、不同的促销时期、不同的客户群,以及门店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都在共同影响消费者的浪费。但品牌定位或人均平均消费对浪费量并没有绝对突出的影响。

对于门店是否已经采取措施减少浪费的问题,大部分受访者的回答是没有或者不清楚,有一位员工提到了餐厅中倡导节约的提示牌,还有一位提到套餐本身就是一种减少浪费的措施。但是,在对其他几位员工的访谈记录中我们了解到,套餐、饮料和小食(snacks)是最容易导致浪费的三种类型。由此调研组认识到利用套餐方式促销并不能起到抑制浪费的作用。而仅仅使用餐厅提示标语减少浪费的做法,无论是在中式餐厅还是西式餐厅,都未被证明有明显效果。

我们提出店员对绿色消费认知的问题,是希望能从一个侧面考察国际餐饮品牌对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推广情况。调查统计显示,肯德基和麦当劳员工对绿色消费的理解普遍更专业和全面,而必胜客和星巴克门店的员工则表现出一种相对陌生感。但是由于本次访谈的样本量不足,这一现象并不作为本次研究的结论,我们会在以后的研究中作进一步探讨。此外,从受访者的反馈中我们看到,大多数餐饮从业人员都听过“绿色消费”这个概念,并能够建立自己的认识。

对于企业可以从那些方面推动绿色消费的问题,受访者提出了诸如直接宣传、调整价格、奖励不浪费的顾客、按需推销等建议。值得注意的是,受访店员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并没有进过长时间思考,多数都立即给出了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店员对浪费现象早有关注。

访谈还涉及了普通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浪费现象以及出现浪费的原因等问题。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二:首先,消费者浪费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对固有消费方式习以为常”、追求新奇而导致不合理消费、随意点餐后发现菜品不合口味、以及受大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有的受访者还特意提到,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消费者普遍对食物浪费不在意。其次,那些能主动减少浪费的消费者的原因一种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另一种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很注意这一点”。

(三)问卷调查发现

在集中进行访谈调研之后,调研组又进行了问卷调研。我们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向以山东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为主的、覆盖各个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发放了共计143份问卷,最终回收问卷143份,且全部问卷都是合格问卷。问卷共计18题、四个板块,分别调查:回答者基本信息,对绿色消费概念的了解程度和绿色消费态度,自己浪费的频率、原因及对别人浪费的态度,对国际知名餐饮企业推广绿色理念、履行社会责任的看法等。问卷设计运用了量表测量法,包括连续等级量表(6个维度,分数从1-6)、李克特量表(五个维度,分数从1-5)等,还有对原因重要性推断的排序题以及作为补充作用的开放式问题。

我们采用SpSS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如下:

1.大学生对绿色消费定义有一定认识,平均得分为3.8;他们普遍认为浪费行为不好、需要改正,并且愿意根据绿色消费的第三条定义改变自身的餐饮观念和习惯。

2.大学生平日餐饮消费中浪费的频率得分为3.09,表明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3.在针对导致日常消费出现不合理现象原因的排序中,按照“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频数×权值(权值由选项被排列的位置决定))/本题填写人次”的计算方法,可选项得分如下:“合适分量(例如分大小杯、大小份)”,得分为5.76;“出于自身习惯”,得分为3.53;“品牌的定位(例如高消费、低消费)”,得分为2.8;“价位因素”,得分为2.62;“服务员的热情推荐或推销”,得分为2.24;“整体文化影响”,得分为2.23;“出于面子考虑”,得分为1.89;以及“其他因素”,得分为1.11。

4.大学生对国际餐饮公司在绿色消费方面的理念和宣传的认识程度得分为2.48,属于不太了解。大部分的受调查者(占63.31%)认为此类宣传能够体现出国际知名品牌的社会责任感,61.87%受调查者赞同国际餐饮企业可以在企业和消费者中树立榜样,推动绿色消费。同时,93.53%的受调查者希望国际餐饮企业重视绿色消费,开展更多活动,并且80.42%表示愿意以实际消费行为支持。

5.剔除极端数据来看,随着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概念的理解越深入,其实际消费行为符合绿色消费要求的可能性就越高。如表1所示,了解程度达到5分的受调查者得分为4.88,远高于了解程度仅为2的受调查者(3.89)。

五、讨论与分析

概括上述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

1.“绿色消费”意识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广泛扎根,但是对具体概念的理解仍有待强化。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消费者大多听说过绿色消费这一理念,并且对其有独立的见解,体现出公众已经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这其中公共媒体的普及宣传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大学生消费者对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认识比较抽象,不科学、不具体,仍需进行系统的培养;此外,消费者对“浪费”和“节约”的理解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个现象对我们的调查研究也有一定阻碍,更阻碍绿色消费概念的准确传播。

2.大学生群体认为,造成浪费的最主要原因是饭店没有提供或自己没有选择合适的食品分量,其次是自身的不良习惯。相比于其他年长的消费者,大学生浪费现象的成因比较单纯而且更容易纠正。

3.综合数据分析结果和理论研究可以发现,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理念的理解程度越深,其消费行为就越符合绿色消费的要求。

4.截至目前,国际知名餐饮品牌在华企业对绿色消费的认知和宣传力度远远不够,而大部分消费者期待这些企业能够在环境保护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引领作用。

在调研和访谈过程中,也有一些调查对象认为:倡导绿色消费,鼓励减少浪费,更应该从高星级酒店和高消费人群入手。我们之所以坚持将关注点和切入点放在“洋快餐”品牌上,主要是看中它们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与年轻消费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加之国际餐饮品牌一直保持相对良好的企业形象,也一直在引领国内餐饮行业变化,这本身会对餐饮市场形成一种导向作用。遗憾的是,调查结果没有印证我们的预期。故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推广“绿色消费”应该发挥全社会的力量,使之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时尚。宣传绿色消费理念,不一定过多依赖学校和公共媒体,企业和社会力量也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鼓励国民在日常消费活动中奉行节俭、减少浪费,树立良好的餐饮习惯,要比单纯依靠学校和媒体“说教”效果更好。

2.国际餐饮品牌企业在推动绿色消费活动中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我们希望这些在华开展业务的国际品牌餐饮企业能奉行内外一致的管理标准,及时有效地把他们在国外推广绿色消费的经验和做法转化到中国市场上,加快中国餐饮市场绿色消费的发展水平;同时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把减少消费者浪费行为纳入对门店和员工考评标准,并加强对内部员工的专业培训,以便更好地履行承担的社会责任。

六、结论

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餐饮行业而言,作为快餐企业领导者和风向标的国际餐饮品牌在华业务无疑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既要能为广大消费者进行提供高标准和规范化的绿色服务;也要积极担承社会责任,确保把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倡导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标准如一地在中国市场落地,做合格的中国公民企业。这应该成为他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此外,我国众多的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在“绿色消费”活动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群体,重视对这一群体“绿色消费”理念的宣贯和引导,无疑将对我国的生态社会建设发挥更加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编.绿色消费知识手册[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10.

[2]许世卫.中国食物消费与浪费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1).

[3]司林胜.对我国消费者绿色观念和行为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02(5).

[4]韩艳宾.我国绿色消费现状的实证研究[J].理论界,2006(9).

[5]李君,刘智琳,卢娟,刘欢.成都大学生绿色消费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消费导刊,2008(9).

[6]钱明慧,孙筠婷.绿色消费现状与零售绿色经营对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9(16).

[7]赵志耘.大学生绿色消费模式研究——观念与行动[J].科技和产业,2010(6).

大学生消费观调研篇4

1、毕业论文(设计)来源:

()教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学生科研课题;

(√)指导教师提供;()自拟;()其它

2、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类型:

(√)论文;()毕业设计;()其它毕业实践环节

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一体化,综合国力成为国家立足于残酷竞争现实的主要武器,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为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受到国内为外广泛的关注。消费是生产和在生产的目的和条件,刺激消费更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更是社会的“准劳动力”,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更是消费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这一群体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之中,处于半封闭的生活状态,尽管在理论上有较高的造诣还是避免不了与社会的脱节,表现出难以适应当经济生活的种种迹象:

1)缺乏日常生活的消费经验;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消费模式,致使他们无法体会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链条,造成其消费经验的缺乏。

2)没有正确的消费观;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消费方面享乐主义充斥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预购”“分期付款”此类超前消费方式成为他们主要的消费形式。

3)缺乏消费的实践;尽管如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多样化,结构复杂,形成多元化的消费模式,在日常消费中大部分学生更喜欢,“明码标价”伸手就拿的方式,毫无讨价还价的观念,并不能将消费当成是一种再生产的过程。

2.选题目的

对于大学生消费的优点和弊端,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都着手研究和应用,试图经过调查经过调研、论述的方式揭示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内在因素,但是由于经费、人力、还有调研对象客观存在的问题,致使调研的范围产生局限性,数据的单一性和研究内容的重复性的种种问题,选此课题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大学生的消费模式,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数据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归因。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摘要:大学生、消费、

一、大学生消费的概述

1、大学生消费的现象

2、大学生消费的弊端阐述

3、大学生消费数据的分析

预期目标: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丰富对大学生消费生活的调研内容,了解大学生消费的主模式,指导自己、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自己今后踏入社会生活打好夯实的基础。为广大的大学生群体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的调研现状与应用

1、国内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与应用

2、国外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与应用

3、总结分析国内外专家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数据,找出调研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和对大学生消费弊端的根本归因

四、拟采用的方法与步骤

1)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对相关数据获取第一手资料。

2)文献检索法:通过论文、期刊等多渠道的搜索与之相关的文献,做好资料准备,了解现阶段国内外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3)研究的步骤:根据文献和调查问卷分析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什么问题?

4)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分析并找出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5)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所存在的主要弊端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

五、总体安排与工作进度

1.2019年6月3日---7月29日,收集材料,查阅文献,为写开题报告作准备。

2.2019年8月1日--8月10日,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3.2019年9月30日,参加论文开题报告会。

4.2019年1月5日---1月10日,写出论文初稿。

5.2019年3月3日---29日,完成论文修改工作,经指导老师认可后定稿。

6.2019年4月9日、10日,准备论文答辩稿,并进行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方正泉,崔荣国,姚剑英.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

[2]李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19

[3]贺冬萌.大学生高消费现象研究[J].消费导刊.2019

[4]李玲.大学生的人际消费观念及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北某高校为例[J].传承.2019

[5]张璞麟,高宏博.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9

[6]周春霞,彭光芒.大学生消费观的大众传媒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

[7]周亚莉.关于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其问题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9

[8]杜红梅.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原因分析[J].科技风.2019

[9]李俊,蔡涛.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分析[J].中国商贸.2019

[10]蒋琦玮,马灿.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J].消费经济.2019

[11]吴磊,刘建荣.地方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9

[12]张永胜.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13]周丽.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

七、导师对开题报告的可行性提出意见

导师签名:

导师单位名称:

年月日

八、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名):

年月日

大学生消费观调研篇5

关键词高职学生消费主义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心理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7.03.090

abstracttheestablishmentof"HigherVocationalStudents'consumerismtendencyquestionnaire",fromtheaspectsofconsumerattitudesandbehavior,consumerpsychology,consumerevaluation,influencefactorsofHigherVocationalStudents'consumerismquestionnaires,throughstatisticalanalysis,combinedwithliteratureresearchandpracticalexperience,analyzedandsummedupthecharacteristicsofhighervocationalstudentsconsumerism.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relatedresearch.

Keywords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consumerism;consumptionconcept;consumptionbehavior;consumptionpsychology;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对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越来越深的影响,高职学生作为广大青年中的一个群体,同样受到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消费主义倾向,这给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对高职学生的访谈,编制了《高职学生消费主义倾向调查问卷》,该问卷通过消费观念和行为、消费心理、对消费的评价、消费影响因素等方面来反映高职学生的消费主义倾向。

本研究以高职学生为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调查问卷985份,有效问卷971份。调查数据录入后,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践经验,对高职学生消费主义倾向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

1人口学变量数据统计

从被试的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等变量来看,男性占30.2%,女性占60.8%;大一的占59.5%,大二的占39.3%,大三的占1%;来自城市的占53%,来自农村的占36.7%,来自城乡结合部的占10.3%;独生子女占63.7%,非独生子女占36.3%。

从被试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每月可支配费用等变量来看,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下的占34.6%,为大专的占37%,为本科的占22.2%,为研究生以上的占6.2%;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下的占38.2%,为大专的占31.4%,为本科的占24.4%,为研究生以上的占6%;家庭年收入为5万元以下的占25.9%,为5-10万元的占32%,为10-15万元的占28%,为15万元以上的占14.1%;每月可支配费用为500元以内的占16.2%,为500-1000元的占32.8%,为1000-1500元的占32.7%,为1500元以上的占18.3%。

2消费主义倾向数据统计分析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高职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消费心理、对消费的评价和消费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来反映高职学生的消费主义倾向。

2.1消费观念和行为数据统计分析

在消m观念和行为方面,考虑到社会赞许性,主要从高职学生对良好消费观念和行为的认同和对不良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否认两个方面来分析。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在注重消费实用性、崇尚节俭消费、制定消费计划等良好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方面的认同率偏低。在“我认为商品有没有用才是最关键的”、“我消费时首先会考虑商品或服务的实用性”、“我通常只在有需要的时候才会去购物”、“我认为无论贫富都应该勤俭节约”、“我通常在消费之前会有一个详细的计划”、“我日常的支出主要用于自身成长和发展”等问题中,被试的认同率分别只有37.4%、48.4%、32.6%、51.2%、32.1%、35.9%,认同率大部分不到一半。

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在超前消费、品牌消费、享乐消费、奢侈消费、崇洋消费等不良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方面的否认率偏低。在“我认为超前消费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我认同那些花钱只为买品牌的现象”、“我消费时,品牌通常是我考虑的主要方面”、“我赞同不会挣钱就不会花钱的说法”、“我认同及时享乐的观点”、“我的支出主要用于娱乐和享受”、“如果我有钱,我会愿意去购买一些奢侈品”、“我认为国外的东西比国内的要好”、“我认为消费是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等问题中,分别只有35.7%、48.5%、34%、37.1%、38.3%、39.8%、29.9%、32%、33.9%的被试表示否认,否认率大部分在三四成。

2.2消费心理数据统计分析

在消费心理方面,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对从众性消费、盲目性消费、冲动性消费、随意性消费等不成熟消费心理的否认率偏低。在“如果大家都去购买某件商品,我通常也会去购买”、“很多情况下,我购物只是因为喜欢购物的感觉”、“我经常会因为一时兴起而去买一些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我的消费状况受心情影响很大”等问题上,分别只有44.3%、40.9%、37.9%、27.3%的被试表示否认,否认率均不到一半。

2.3对消费的评价数据统计分析

在对消费的评价方面,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对消费良好评价的认同率偏低,对消费不良评价的否认率偏低。在“我对自己目前的消费状况比较满意”、“我认为自己的消费方式比较合理”两个问题中,被试的认同率分别只有39.3%和39.7%,认同率均不到四成。在“我认为周围很多高职同学存在过度消费现象”、“我认为高职学生属于高消费群体”两个问题中,只有32.8%和31.2%的被试表示否认,否认率均在三成左右。

2.4消费影响因素数据统计分析

在消费影响因素方面,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学生认为自身经济状况、自己的眼光、网络环境、同伴和广告等方面对自身消费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我的消费状况主要取决于自己的经济状况”、“我消费时通常会相信自己的眼光”、“网络环境对于我消费的影响很大”、“我的消费很大程度上受同伴影响”、“广告对于我购物的影响作用很大”等问题中,分别有81.4%、79%、72.3%、61.7%、58.9%的被试并没有否认这些因素对自身消费的影响。

3人口学变量与消费主义倾向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将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每月可支配费用等人口学变量与消费观念和行为、消费心理、对消费的评价、消费影响因素等反映消费主义倾向的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

(1)人口学变量与良好消费观念和行为之间的相关分析。高职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每月可支配费用与注重消费实用性、崇尚节俭消费等良好消费观念和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高职学生每月可支配费用与制定消费计划这一良好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2)人口学变量与不良消费观念和行为的相关分析。高职w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每月可支配费用与超前消费、品牌消费、享乐消费等不良消费观念和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高职学生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与崇洋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高职学生家庭年收入、每月可支配费用与奢侈消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3)人口学变量与消费心理之间的相关分析。高职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每月可支配费用与冲动性消费、盲目性消费、从众性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高职学生每月可支配费用与随意性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4)人口学变量与对消费的评价之间的相关分析。高职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认为高职学生存在过度消费现象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高职学生家庭年收入、每月可支配费用与认为高职学生属于高消费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5)人口学变量与消费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高职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每月可支配费用与广告对其消费的影响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高职学生家庭年收入、每月可支配费用与同伴对其消费的影响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高职学生家庭年收入与网络环境对其消费的影响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高职学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与自身经济状况对其消费的影响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4高职学生消费主义倾向的特征

(1)消费主义倾向明显,对传统消费观念造成冲击。受消费主义思潮影响,部分高职学生在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心理等多方面出现了消费主义倾向,他们对物质的追求远远高于满足实际需求,对精神层面的追求相对不足,往往希望通过物质消费来证明自身的价值、获得心理的满足。这种消费主义倾向对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艰苦朴素等传统消费观念造成了冲击。

(2)消费观念和行为扭曲,与现实状况形成鲜明对比。部分高职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出现了扭曲,他们并没有树立一些良好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例如,注重消费实用性、制定消费计划等等;反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例如,超前消费、品牌消费、享乐消费、奢侈消费、崇洋消费等等。然而,大部分高职学生并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或家人定期给予的生活费,有些高职学生的家庭并不富裕,甚至有不少高职学生的家庭年收入和每月可支配费用都相对较低。不少高职学生在消费观念和行为方面的扭曲与他们的现实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消费心理不够成熟,反映出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高职学生大部分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往往在多方面追求独立自主,却又时常摆脱不了对父母的依赖;对客观世界充满好奇,却又时常难以理性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完善,却又时常对自己的认识和需求感到迷茫。不少高职学生存在从众性消费、盲目性消费、冲动性消费、随意性消费等不成熟的消费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

(4)消费影响因素范围广泛,消费主义倾向预防是系统工程。高职学生的消费受自身心理发展特点、消费经验和习惯、朋辈关系、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层面等多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预防高职学生出现消费主义倾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承担起各自的责任,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助力他们成就精彩人生。

参考文献

大学生消费观调研篇6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消费价值观家庭教育高校管理

一、研究缘起

随着现代文明进程的加快,消费成了一种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交往。在知识经济革命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消费结构有了巨大变化,“教育消费”这一新兴名词悄然走红。

教育消费是指社会个体因教育需求而消耗物质资源的过程,主要是教学物质设施的消耗及教育工作者的劳动力消耗[1]。大学生教育消费在家庭和社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消费群体中的一员,他们独特的半成熟心理,造就了自身独有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

本文对大学生的教育消费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便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现状、消费心理和行为特点,及时引导他们在人生的特殊阶段树立良好的消费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对提高家庭及社会教育质量,完善高校的管理体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文以S学院为调研点,随机抽取不同专业大一到大四的学生。

(二)研究过程。

阅读大量科研资料,确定研究内容及方向,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研。发放问卷530份,回收513份,回收率97%,有效问卷500份。访谈了大一至大四各专业的学生共200人。最后明确小组分工,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父母资助是主要的消费来源,乡村学生独立性与责任感更强。

父母资助是当代大学生主要消费来源,经济上的依赖性,对他们的消费意识与消费方式有一定的影响。由于乡村学生比城镇学生面临的家庭和就业压力更大,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也更强。而大多数城镇学生的父母考虑到安全和学业问题,不支持孩子勤工俭学(见表一)。

(二)当代大学生教育消费水平总体偏低,城镇学生教育消费投资明显高于乡村学生。

20元以下的低消费,在乡村中占35%,高于中小城镇与大城市。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多数乡村同学选择勤工俭学。60元以上的较高消费,在中小城镇与大城市中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与他们家庭条件较好,有更多富余时间和精力,兴趣爱好较多有直接关系(见表二)。

(三)教育培训经费逐年攀升,各大高校“考证热”流行依旧。

随着年级的升高,未经过教育培训的由大一的60%降到大四的5%;培训经费不断上升,最高消费由大一的400元升到大四的1000元以上;培训种类也多样化,由英语四六级和职业资格培训扩展到考研、考公和出国;涨幅最快的是“职业资格培训”,由12%激增到85%。

由此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心智日益成熟,自主意识有所提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人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也有部分人受到周围同学、家长的影响,盲目考证,但在有限的精力下,却不能兼顾自己的学业和生活,未能坚持到最后。

(四)在教育中理性消费仍是主流趋势,在生活中实惠高质仍是大众追求。

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教育消费观有以下特点:24%的人认为在消费中满足需求即可,30%的人以经济实惠为主,40%的人兼顾实惠与高标,仅6%的人追求高标。可见在教育中贴合实际、理性消费仍是主流趋势,但依然有部分学生攀比心重,一味追求高消费,力求高大上。

四、反思与对策

(一)反思。

申静认为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体现着时代精神和时尚风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有不成熟性,欠缺理性[2]。我们做了如下总结:

1.大学生整体独立性较差,责任意识淡薄。

86%的大学生消费来源仅靠父母,89%的大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只为娱乐。这表明当代大学生整体独立性较差,责任意识还很淡薄。原因有:很多城镇家庭的孩子,每月生活费在1200以上,这足以支付日常开销;虽有学生愿意勤工俭学,但父母出于多方面考虑,并不赞同。

2.追求个性时尚,玩心重,整体教育消费水平低。

大部分学生每月计划中没有教育费用,除基本开销外,还有娱乐、购物与交际。而教育费用平均花费只有25元左右。原因有:大学课程相对轻松,多数人喜欢上网、打游戏;生活费多由父母支付,并不精打细算;受到周围学生或广告宣传的影响追求时尚,张扬个性。

3.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盲目消费、情绪消费。

在教育消费中,存在由攀比从众心理而引发的盲目情绪消费,如“考证热”和“培训热”。原因有:缺乏自主意识,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自我期望较大,好胜心强。

4.有些学生消费观念比较偏颇,一味追求高大上。

有少部分学生热衷品牌产品,一味追求高大上。原因有:家庭条件好,父母很宠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为迎合他人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心智不够成熟,抵制诱惑的能力较差。

(二)对策。

1.了解自身特点,提高自我修养。

大学生不良消费的主观原因是其消费心理不够成熟。大学时期是一个独立与依赖并存的阶段,他们追求个性、有强烈的被尊重需求,更是以炫耀的消费心理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大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修养,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2.注重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是主要的社会化机构,家长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对孩子影响极大,喜欢高消费的父母很难说服子女合理消费,所以在消费道德教育中,家长要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合理的消费观。首先,要充分了解子女,既不能过于严厉更不能过于放纵。其次,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责任意识,在经济与生活上都要逐步放手,让他们适当承担起家庭责任。

3.调整管理模式,帮助学生顺利成才。

学校教育对学生能否顺利成长、成才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而现在高校的德育过于形式化,实效性不强,没有真正把握住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没有全面客观的引导。首先,高校应该整顿校风。校风并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由实践衍生的集体价值观。其次,举办各类讲座,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勤工俭学”不仅是对贫困学生的资助,而且是对城镇学生的锻炼。最后,广大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动向,与时俱进。

4.改善社会风气,营造良好氛围。

当代大学生处在没有围墙的大环境中,一旦拜金享乐、浮躁功利等不良风气喧嚣尘上,就可能成为他们极力追求的“时尚”。因此,公众人物要洁身自好,人民群众要做好监督工作,媒体人要引领好社会舆论,唯有各方通力合作,方能改善社会风气,营造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申静.大学生消费行为浅析[J].价格与市场.2001,6.

大学生消费观调研篇7

关键词大学生环境绿色消费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保护环境、崇尚自然、维系生态平衡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由此,“绿色消费”应运而生,成为了人们共同倡导的消费理念。在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新的理念接受较快且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辱感,从而能自觉地尝试一些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既是新兴理念的接收者,也是新兴理念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他们既是消费市场个体的缩影,也是整个社会消费观的代表。

1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是在川北医学院2008、2009、2010、2011四个年级的临床、护理、影像、检验、麻醉等系别中,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法选择27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4份,回收250份,废卷24份,有效回收率91.2%,符合统计学标准。对川北医学院大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的选择采取随机方式,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为更多地了解现状及制定科学的应对政策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2调查内容与数据

2.1关于“大学生们对绿色消费的认知情况”

有70.4%的人知道绿色消费这个词,而29.6%的人不知道。与此同时,有52.4%的人表示对绿色消费不太了解,也就是70.4%之中有22.8%对绿色消费的相关的知识并不了解。76.4%的人认为“绿色消费”的含义为“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学,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17.6%认为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而剩下的6%则认为“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24%的人了解绿色消费的基本内容,即“绿色生活,环保选购;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重复使用,多次利用”,而26.8%的人在认知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对绿色消费更深入的认识,即“珍惜时间,充分利用;勤俭节约,减少开支”。

2.2关于“大学生们对绿色消费的态度问题”

有93.6%的人认为提倡绿色消费是有必要的。37.5%的人表示非常愿意参加到绿色消费这个队伍中,而有一半左右的人对其为一般的态度。有91.8%的人表示愿意影响家人、朋友及周围的人一起实现绿色消费。

2.3关于“绿色消费的具体行为”

有10.2%的人对全国各大超市实行塑料收费制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没几毛钱,自己方便就好,而有89.8%的人还是比较支持国家针对环保出台的此政策,会自带塑料袋,只是偶尔忘记而不得不买。对于“废旧练习册的循环使用”,66.3%表示非常的赞同,因为这样资源会再次循环利用,而且又便宜;而10%的人反对。在食堂或餐馆就餐时,54.45%会使用到一次性(纸制或塑料制)产品。在饭店吃饭时,如果桌子上剩很多菜的情况,50.91%会打包带走,仅有少部分人会直接走人,与此同时,有10.55%的人会文明点餐,即按需求点餐。78%的人会反复利用水,如用洗脸洗脚的水冲厕所等。有62.5%的人会在外出时,自带洗漱用品、拖鞋,尽量不使用宾馆提供的一次性用品。有36.4%的人对于某些需经特殊处理的废物(如废电池等)的做法是按照正规操作途径回收处理,而有58.3%有正规回收电池的想法,但苦于没有途径而随意扔放。

在具体行为的调查中,大多数的人表示会采取节能环保的绿色消费方式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与物。

3调查结果

本文提出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调查与分析两个部分,并采用实证的方法证明了绿色消费认知和绿色消费态度对绿色消费的影响及对绿色消费影响的因素。从以上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川北医学院大学生对绿色消费虽然已经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具体内容仍不够全面和深入,属于“浅层绿色消费”。

川北医学院大学生群体主要通过电视或网络等媒体;书籍、报刊、杂志对绿色消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有的绿色消费基本意愿,但其绿色消费行动落后于观念水平。在很多绿色产品的价格相对同类产品高的时候,大学生的实际消费行为明显滞后于其较高的消费观念。①

关于此次川北医学院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是:川北医学院大学生对绿色消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大多数人对绿色消费知识并不是足够了解,属于浅层绿色消费,对消费过程中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够;从绿色消费行动来看,川北医学院大学生消费习惯的健康度和环保度不高,需要各个环节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水平。

4对策建议

4.1加大学校对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教育

(1)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校报等传播媒介进行形象直观的绿色消费教育,开设绿色消费教育课程或讲座,广泛普及绿色消费知识。(2)学校的各个社团开展系列学生绿色科学研究活动并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广保护环境的绿色文明生活方式:购买可循环使用的商品,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物品,正确分类堆放和(或)处理垃圾,节约水电,适度消费等等。②

4.2大学生及周围人群实现绿色消费模式的双向互动

大学生处于高等教育环境中,所以其接受的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不同于其他人,同样周围人群的消费理念也不同于大学生,故大学生可以走上社会与周边社区、厂企、机关、单位,开展绿色文明共建活动,推动社会环境的绿色化建设,③用自己先进的消费观念、行为去影响他人,与此同时也可以从周围人群中吸收更绿色的消费理念,这样两两互相影响,不断总结,这样能够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绿色消费这个大群体来,从而,国家整体绿色消费水平相应不断地稳步提升。

4.3国家政府加大对绿色消费的重视

国家应当给予绿色消费足够的重视。尽管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的整体水平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大学生绿色消费知识和行为能力仍然相对缺乏,因此有必要将色消费观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整套完整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厂家和消费者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国家应充分认识绿色消费立法的价值,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有关绿色消费的立法经验,制定完善的绿色消费相关法律,如:统一绿色检验标准,绿色产品认证标准和机制,④通过法律法规加强对绿色消费理念和行为模式的引导和规范。政府对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可实行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绿色消费技术和人才,积极研制、开发、普及绿色产品,加大绿色产品的供应企业作为绿色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和销售者,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政府的监管和鼓励下,使绿色产业发展壮大。⑤

注释

①孙国志,叶倩文.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实证研究*――以南通大学为样本[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11(4):30-34.

②陈瑾.我国绿色消费相关立法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8.Doi:10.7666/d.y1268210.

③文启湘,张慧芳.绿色消费繁荣环境瓶颈与环境构建.绿色经济,2002.6(13):34-35.

大学生消费观调研篇8

论文关键词:伊犁师范学院,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消费作为提高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的手段,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是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群体之一,他们的体育消费价值观、体育消费内容、体育消费水平等,将会对体育市场的发展和高校体育改革的深化产生巨大的影响。伊犁师范学院是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管理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因此,本文通过研究伊犁师范学院各个民族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以及分析影响因素,目的是为伊犁师范学院学生科学合理、正确的进行体育消费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伊犁师范学院全日制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不包含体育学院的学生),随机抽取大一、二、三、四各200份样本,其中100人为少数民族学生(男、女各50人),100人为汉族学生(男、女各50人)。

1.2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方面的著作、专著以及相关论文,对相关资料进行内容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在伊犁师范学院全日制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中共发放问卷800份,共回收问卷798份,其中废卷3份,有效问卷795份;运用数据统计法,对调查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处理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伊犁师范学院学生体育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伊犁师范学院学生体育价值观的调查,100%的学生认为体育能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但是,在调查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时,大一、二的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80%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有20%的学生是因为喜欢体育和能够促进健康,每周锻炼次数为2-3次;大三、大四的学生则每周锻炼0-1次,因素主要是学习压力、支教实习等,女生怕流汗、怕晒黑,少数民族女生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不便从事体育锻炼等。反映出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是正确的,但和实际行为相差很大,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会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价值观,但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则会影响体育消费。

2.2伊犁师范学院学生余暇时间支配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年级1-2小时2-3小时3-4小时4-5小时5小时以上

大学生消费观调研篇9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咸宁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引导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的对策,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及高校体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消费体育产业高校体育改革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以及体育价值观的确立,体育消费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已占据一定的位置,越来越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校就读的大学生,他们是未来城市的主体,也是当前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群体之一。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体育活动有关的消费活动与行为,它反映了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与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是大学生培养身体素质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对大学生群体体育消费意识和动机、体育消费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将会为发展和改善我国的体育产业,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稳定发展,对开发高校体育消费市场和体育健身市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对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期望能为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咸宁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研究,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分别选取咸宁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2所高校的部分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随机发放问卷调查。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550份,回收529份,回收率为96.18%,有效问卷516份,有效率为97.54%,有效率能够满足分析及研究的需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消费意识动机

体育消费者的意识是指推动消费者去从事具体的体育活动,以满足对体育消费需要的意图,愿望,信念等。或者说是消费者针对特定的体育消费目标而进行体育消费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或冲动[1]。体育消费动机是促使一个人参与体育消费的内部动力,即主观原因,它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进行体育消费的行为则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参加体育消费的动机是选择、激励、维持并强化一定的体育消费,从而导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引起体育消费动机的条件是内在的需要和外部的诱因[2]。

调查结果显示(表1):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健身需求、消遣娱乐、学习健身方法、掌握运动技能、了解体育信息和上课的要求等。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功能的认识基本正确,在体育消费过程中除了满足健身需求,还注重追求快乐的心理体验;对大学生消费动机的现状,校方应有目的地加强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体育消费的功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使体育消费真正成为大学生现代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为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表1大学生参加体育消费的动机

项目位次选择频数平均选择系数%

健身需求15081.9198.44

学习健身方法24691.7790.89

消遣娱乐丰富生活34591.7388.95

掌握运动机能42981.1257.75

追求时尚52650.9951.36

上课要求62150.8141.67

日常穿着方便71850.7035.85

社交手段81720.6433.33

从众心理9770.2814.92

其他理由1080.031.56

总人数:516选择人数:2656单项平均值:265.6总项目:10

(二)体育消费行为

体育消费行为是体育消费意识转化成现实的关键一步,是体育消费研究的重要领域。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3]。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是大学生的一种以体育为对象的消费过程。就体育消费内容而言,主要表现在购买运动服装、鞋帽;购买体育器材;到体育场馆参加健身娱乐活动等。也有大学生通过购买各类体育比赛的门票,置身体育氛围,借以一饱眼福,陶冶情操。也有人购买体育;购买体育书刊杂志;观看体育电视节目等[4]。

(三)日常消费中有无体育消费情况

在大学生日常消费中的体育消费的调查中发现(见表2),有55.09%的大学生在日常消费支出中有体育消费支出,其中男生有63.03%,女生有49.28%,男生的体育消费优于女生。而没有体育消费的有44.91%。

表2咸宁高校大学生日常消费中的体育消费情况(%)

男女总计

无体育消费36.9750.7244.91

有体育消费63.0349.2855.09

(四)到收费场所活动情况

在问到大学生愿不愿意到收费的体育场所进行体育活动时(见表3):有27.10%的不愿意到收费的场所进行体育活动,其中有31.68%的男生和23.73%的女生;只有3.50%的大学生愿意到收费的体育场所进行体育活动,有69.39%的大学生愿意到收费场所进行体育活动,但是收费不要太高,其中女生有73.63%,男生有63.64%。值得注意的是:只有31.68%的男生、23.73%的女生不愿意到收费的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

表3愿不愿意到收费场所参加体育活动(%)

不愿意愿意但不要太高愿意

男13.4326.991.99

女13.6742.411.52

总计27.1069.393.50

这反映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正悄悄的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这一高学历层次的人才当中,对此应该加以正确引导。还有72.89%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在体育消费上进行投资,也说明多数的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已经从认识上持积极的态度,具有一定的体育消费理念,体育消费的观念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已经逐渐的形成。

(五)可以承担的体育消费额

体育消费金额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反映体育消费水平。因此,通过对大学生课外体育生活消费金额的调查,可以从货币单位上反映出大学生目前的课外体育生活消费。在调查中(见表4),总体有54.59%的大学生可以承担的每月体育消费额在10元以下;只有7.29%的大学生可以承担30元以上的每月体育消费;

表4到收费的体育场馆能够承担的消费额(元/月)(%)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总计

5元以下29.0426.7921.8827.65

6―10元29.2323.4421.8826.94

11―20元22.6116.2720.8320.94

21―30元13.7922.9723.9617.18

30元以上5.3310.5311.467.29

(六)体育消费项目

体育消费从用于非生产消费的部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体育实物消费:所谓体育实物消费,是指个人用于购买体育服装鞋帽以及运动器材等体育实物的消费支出,这类消费以实物的形态表现出来,符合我国的传统消费习惯与心理。随着体育社会化的拓展,实物型体育消费将迅速增长。(2)体育信息消费:体育信息消费是指人们为了获得有关体育知识、信息而购买体育期刊、书报或为观看各种体育比赛、表演、展览等所进行的消费,也称为精神型消费。这类消费相对于实物消费而言层次较高,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大学生更多的追求精神享受,这类消费的前景比较乐观。(3)体育劳务消费:体育劳务消费是指人们用货币购买各种和体育活动有关的体育劳务或服装的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也称参与型体育消费,如为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等所支付的各项费用[5]。

表5体育消费的项目

选项位次频数平均选择系数%

购买运动服装鞋帽13792.5481.51

购买体育器材21991.3342.80

到体育场馆健身活动31320.8828.39

订阅体育报刊杂志图书4760.5116.34

购买体育5640.4313.76

观看体育比赛门票6450.309.68

总人数:465总选择人数:895单项平均值:149.16总项目:6

调查中发现(见表5),有85.51%的大学生目前的体育消费是购买体育服装鞋帽,有16.34%的大学生是去订阅体育期刊杂志,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缺乏对体育政策的了解是相符的。而有42.80%的大学生是购买体育器材,有28.39%的大学生是去体育场馆参加健身娱乐活动。有13.76%的大学生是通过购买体育参与体育消费。所以表明: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还停留在认识上而缺乏实践性。

前面谈到的一个对体育消费的价值毫无认识的人,是不会将资金和时间投向体育消费的,有其意方有其行,意识对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起着强大的调控作用。根据以上对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认知态度和其体育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中可看出:他们的态度呈良好的积极状态,而体育消费行为却缺少良好的运行态势,理论与实践存在着严重的失调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体育态度只是为体育行为提供了一种心理上的可能,但并不是决定行为的全部因素。要将这一心理上的可能转变为现实,即形成具体的体育行为,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作基础。应使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互引发和促进,共同加强行为的动力机制,强化对体育的理性认识,促使产生体育行为,并使之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健身需求、消遣娱乐、学习健身方法、掌握运动技能、了解体育信息和上课的要求等。

2.有72.89%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在体育消费上进行投资,说明多数的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已经从认识上持积极的态度,具有一定的体育消费理念,体育消费的观念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已经逐渐的形成。对于体育消费的认识大学生表现出积极的一面,但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且消费方式主要集中在体育实物消费中,对参与型和观赏型体育消费参与程度较弱。

(二)建议

1.发挥高校体育部门和校领导的作用,积极进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2.通过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增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识。

3.加强体育市场管理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体育消费。

4.合理开发高校体育消费市场。

基金项目:咸宁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1]张剑渝等.体育消费、体育市场与体育产业[J].财经科学.2001(4).

[2]林强.对浙江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的调查与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3).

[3]张玉超等.论高校体育产业的培养与开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

[4]鲍明晓.我国体育经济学研究的九个热点[J].中国学术期刊网――体育界.2003(1).

大学生消费观调研篇10

【关键词】西安市中学生体育消费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费层次、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着显著变化。体育消费已成为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伴随着体育活动功能作用的主观认识基础上的新型消费类型。体育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消费指一切与体育活动有关系的个人消费行为,狭义的体育消费是指与从事体育活动有直接关系的个人消费行为。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西安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状况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西安市在籍初高中学生(电子一中、西安市第46中学、高新一中、西安市第14中学初中部、陕建一中初中部、西安市第85中学)研究对象的抽样采取若干学校随机抽取原则,中学中抽取初高中各三所,共六所学校,每校随机抽取40名学生男女各20名,共24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翻阅了有关的社会学、统计学、体育经济学、中学生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书籍,并通过上网和资料查询,参阅了自80年代以来的许多与体育消费有关的文献资料。

2.访问调查法

本文在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的同时,同所抽取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当面访谈。通过访谈,直接获取了部分相关信息,对中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调查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3.问卷调查法

(1)问卷设计

在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并遵照有关问卷的设计要求,初步制定了相应的调查问卷。

(2)问卷调查时间2013年9月一10月。

(3)问卷回收率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35份,剔除异常问卷2份,有效问卷233份,有效率为97.1%。

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我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状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西安市中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现状与分析。

1.体育消费动机的确定

中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为:实物需要消费动机;休闲娱乐消费动机;明星效应动机;强身健体消费动机;审美消费动机;从众攀比消费动机;体育成就消费动机;、西安市中学生体育消费动机主要以实物需要消费动机和休闲娱乐消费动机为主要消费动机,其次是从众攀比消费动机。实物消费动机为主,占36.5%。

2.主要动机分析

中学生处在各方面管理和规章制度都比较严格的学校环境当中,学校的许多条令都是必须执行的。从目前来看,各城市中学都要求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必须穿着运动服装,有的学校甚至要求学生自备一些体育器材,因此,即使中学生主观不想购买这些体育实物消费资料,也要从被迫的意义上使其产生购买动机,而城镇居民与大学生群体多数情况下不会产生这种被迫的实物需要行为。

(二)西安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总体现状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样本的统计分析显示中学生总的体育消费金额为600元,运动服、运动鞋等体育服装是西安市大多数中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内容消费金额为335元,占所有体育消费方式总金额的55.8%比例最高。其次为体育器械用品消费金额为80元,占总体消费总金额的13.3%,而其余各类消费金额相对于前面这二类则明显减少。其中体育书报画音像费用为60元占总金额的10%,去体育健身场馆健身的费用为50元占总金额的8.3%,观看体育比赛的门票费用为40元占总金额的6.7%,而参加体育培训班的费用为35元仅占总金额的5.8%。

可以反映出,在西安市中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中,实物型消费的比例高于观赏型和参与型的比例。

四、结论

目前西安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倾向主要有8类,按先后顺序依次为实物需要消费动机、休闲娱乐消费动机、明星效应消费动机、强身健体消费动机、审美消费动机、从众攀比消费动机、体育成就消费动机和求取知识消费动机。

参考文献:

[1]骆秉全等.体育经济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