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1:11

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景观生物多样性影响

1植物多样性的概念

植物多样性(plantdiversity)是生物多样性中以植物为主体,由植物、植物与环境形成的复合体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的总和,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主要内容。由定义可知,植物多样性主要研究植物在物种水平上的多样性,涉及到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地理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群落学等等多种理论。植物多样性也包括四个层次。植物多样性是群落组织结构的重要特征,它一方面反映了群落中物种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反映了不同地理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以及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植物多样性可以分为: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γ多样性。α多样性是指群落或生境内种的多度;β多样性是指在一个环境梯度上,从一个生境到另一个生境之间所发生的种的多度变化的速率和范围;γ多样性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例如岛屿)一系列生境中种的多度,它是这些生境的α多样性和生境之间β多样性的结合。

2植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

植物多样性评价指标有α指数、Simp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中间相遇机率pie、pielou均匀度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在园林景观中常用到的指标是Simp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patrick丰富度指数[1]。下面对这几个指标表简要介绍:

Simpon指数是多样性的反面集中性的度量。公式为:

D=1-∑(pi)2

其中:S-所在群落的物种数目;pi=ni/n(n-所在群落的所有物种的个体数之和;ni-所在群落内物种i的个体数)。

Shannon-wiener指数源于信息理论。它表明群落中生物种类增多代表了群落的复杂程度增高,即H值愈大,群落所含的信息量愈大。公式为:

H=-∑|nimnln(ni/n)|

其中:ni-第i个种的个体数目,n-群落中所有种的个体总数。

pielou均匀度指数指群落中各个种的多度的均匀程度,即每个种个体数间的差异。其计算通常用实测多样性和最高多样性的比来表示。最高多样性即所有种的多度都相等时的多样性。常采用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基础的计算式:

J=H/Hmax

其中:H为实测多样性指数:Hmax是理论上最大的多样性指数。

patrick丰富度指数反映了群落中物种总量。公式为:

pa=S

其中:S-所在群落的物种数目。

3植物多样性及其景观作用

3.1植物多样性影响景观破碎化程度

植物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群落内植被的密度。植物多样性通过植物间的空隙来影响景观的破碎化。景观的破碎化常常以植被基质中空隙的形成开始的,随着植物多样性的减少,一定程度上使空隙越来越大,基质内部的联系减弱,这些空隙成为景观中的基质,植被成为空间基质中的斑块,景观逐步破碎化。严重的破碎化影响植物物种的恢复和生存。这样形成恶性循环,景观质量发生急剧变化。以森林景观为例,适度的采伐森林使森林的植物多样性保持在适宜的水平上能使森林自然更新效果最佳,而过度采伐使森林不能正常生长更新,森林的物种多样性减少,森林逐步破碎化。森林破碎化产生的最显著后果表现在植物上,在每个小斑块中,林木死亡率几乎会高出正常的几倍。

3.2植物多样性影响景观类型多样性

植被是重要的景观元素,是景观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景观分类的重要依据,植被的发育和变化是景观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植物多样性能够体现群落的外貌,不同的植被类型呈现不同的景观类型,如农田景观、森林景观、草地景观、果园景观等。植物多样性增加能够增加景观类型的多样性,但景观类型多样性并非越高越好,景观类型多样性过高会导致景观破碎化,从而反作用于植被,降低植物多样性。

不同的植物其形态、质地、色彩均有差异,多样的植物可以营造更加丰富的景观,从而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满足城市不同的环境条件的要求。以中国南北植物差异为例,植物对环境等条件的适应性决定了植物的多样性和南北园林绿化的不同,北方树木多高大雄伟、季相变化明显,南方树木多姿态婆娑、且季相变化不大,这就形成南北迥异的园林景观。

3.3植物多样性影响景观的稳定性

景观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植物群落的结构稳定与平稳的演替更新。植物多样性是群落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支取群落的生境差异、结构类型、演替阶段和稳定程度。不同种类的植物个体大小差异有别,在一定的空间尺度范围内所能容纳的植物个体数量差异明显。个体小的植物种类对植物多样性的计算起决定作用。王日明[2]等人的研究表明:小体量的草本类植物是群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用群落学原理分析,对群落结构稳定与群落演替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个体体量小而数量多的种类,而是上层的高大乔木类。理想的群落应当乔灌草合理搭配,具有合理的物种多样性,是景观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保持稳定性,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奥姆斯特德在波士顿大都市公园系统规划种,就是通过改善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方法改造查尔斯河道,在河道两岸种植能够抵抗周期性洪水和盐碱的植被使之能够自然地生长,从而恢复了沼泽地整体的自然演替过程,提高了查尔斯河流景观的稳定性[3]。

3.4植物多样性影响景观格局

景观格局,一般是指其空间格局,即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比如不同类型的斑块可在空间上呈随机型、均匀型或聚集型分布。植被是影响景观格局形成的因素之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者马克明[4]等人通过对北京东灵山地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中7种主要森林和1个灌丛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和景观格局多样的研究,说明了植物多样性和景观格局之间具有相关性。群落中乔灌草具有不同的物种多样性,三者的配置与分布形成多样化的景观格局。

4小结

植被是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因此植物多样性势必影响景观的特征。由于植物群落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的有机体,它涉及到植物的生理、环境、景观生态等各个方面,因此,植物多样性对景观破碎化、景观类型多样性、景观稳定性和景观格局并不是单一或单向进行的,而是对景观各个特征多重影响,景观破碎化受到影响其他三个方面势必受到影响。

参考文献:

[1]蒋雪丽,王小德,崔青云等.杭州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3):416-421.

[2]王日明,龙岳林等.植物多样性理论在城市广场景观评价中的应用―以怀化市五溪文化广场为例[J].林业科学,2010,19:196-212.

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多样性的意义

1.1植物配置多样性的生态意义

园林绿地的植物配置具备多样性有利于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局部生态环境。多样性的植物群落能更好地发挥调节气候、稳定水文、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的作用。植物的多样化可有效改善绿地土壤条件,也可使病、虫失去适宜的生存环境,使病虫害不能迅速大范围蔓延,抑制病虫害对绿化成果的威胁。而植物种类单一、群落结构简单,则会降低绿地系统的适应能力与稳定性,会使地力衰退,爆发病虫害而导致生态灾难。在各类绿化建设中,这方面都有深刻的教训。

1.2植物配置多样性盼景观意义

植物多样化是园林景观多元化的基础。不同植物其尺度、形态、色彩、质地、季相不同。复合的植物群落在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时期可呈现出变化多样的视觉效果,并带来不同的环境空间气氛。而植物种类单一,将造成环境色彩单一、空间缺少层次,园林绿地景观单调乏味。

1.3植物配置多样性的社会意义

园林绿化植物的多样化不仅可以在加强树种选育引种科研、提高园林设计和施工管理水平、丰富人们对植物种类的感性认识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推动绿化材料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效益。在这些方面,天津、重庆、南宁等城市进行了一些积极有效的工作。

二、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现状

2.1绿化植物引进制度缺失

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已经发育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经济,由于新植物具有很强的观赏新奇性及较高商业价值,园林行业的很多单位纷纷涉足该领域,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竞相引进,大量推广。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和引进是一项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高和生态风险大的工作,应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在进行相应的适应性试验和风险评估之后,方可引进。但目前除了《植物检验检疫条例》外,尚无其他法律和法规可依据,至于园林植物引进的规范性细则更是缺乏。由于制度的缺失,加之高利益的驱使,盲目引进外来植物渐成一种时尚,其背后隐藏了很大的风险。

2.2植物种类单一

尽管各地大量引进外来植物,并没有达到真正丰富园林植物品种的效果,引进主要体现在数量的增加,而不是种类的增多。总体而言,我国城市绿地植物的种类相对比较单一,我国除了个别城市在植物园或者城市周边的自然山林之中园林植物应用的种类超过1000种,大多数城市的物种数量在200~400种,至于能够种植在街道两侧的树种则更少。

2.3植物色彩单一

植物的色彩是重要的观赏对象。在欧洲许多城市,每当不同季节转换的时候,植物叶色变换,呈现出各种绚丽多姿的色彩,非常令人陶醉。而我国选用的植物材料色彩十分单一,几乎清一色是绿色,缺乏色彩的多样性,使人视觉感到十分乏味。

2.4植物功能单一

植物的功能是园林绿化中必须要考虑的最重要的方面。园林植物具有观赏、遮阳、防尘、隔音、净化空气和保持水土等诸多功能。但当前园林绿化中普遍重视观赏功能,而忽略其它功能。例如当前兴起的草坪热中,观赏草坪占主导地位,景观效果好,但是忽略了人们运动休息的需求,挤压了活动空间。又如近年来,许多城市兴起广场热,开阔的广场令人望而生畏,这都是在规划设计中缺乏人性化考虑的结果。

2.5空间利用单一

如草坪中清一色的草坪草,街道两侧仅是行道树,都是单一空间上的利用。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一个立体的空间,因此,绿化也应该是立体的、多层次的。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应注意乔、灌、草的综合利用,并同时结合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的利用。

三、园林绿化中植物多样性的对策

城市园林绿化是关系市民日常生活的大事,国家要完善这方面的立法,以保持城市园林的多样性和安全性。同时,在植物选择上对绿化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城市绿化植物选择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植物特性、本地特色、多样性及与城市性质等多方面因素。

3.1地理环境与植物特性相结合

选择最适合当地气候及土壤的植物是园林建设的根本,只有选对了植物种类,园林建设才能多、快、好、省,否则将会事倍功半,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城市具有特殊的小气候及土壤条件,对植物的选择要求较为苛刻,尤其是城市行道树选择的要求更为严格,要求既能够忍耐城市街道强烈的辐射热,又能忍耐瘠薄的土壤。

3.2保住地域特色底线

选择的园林植物一定要有地域代表性,这样才能有利于营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风貌,体现出城市自身文化品味。本土植物的使用量及其与外来植物的比例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个城市的基调树种是外来树种,那么这个城市的园林风貌很难体现其地域特征。

3.3运用植物品种多样性提高生态安全性

单调意味着危险性的增加,多样意味着安全性的提高。适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植物品种越多,其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群落越丰富,则其生态系统更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只有物种多样化,才能保证城市园林具有较强的抗拒外来干扰的能力,构建丰富的园林景观风貌。

3.4与城市性质相协调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引进除需考虑其自身适应性、功能性外,还需要与所在城市的性质与定位相协调。如文化型城市在树种选择上主要考虑物种的景观效果及其对人的适宜性和友好性,而工矿型城市在物种选择上主要需要考虑对特定污染物的忍耐能力和净化能力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目标是“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园林绿化在建设过程中需着力于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因此需要注重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建设,创造出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及物种构成,保证城市园林的稳定性,为人们提供一个层次丰富的既观形又闻香、既赏花又观色的园林生态系统,营造出一个富有地方特色与文化底蕴的现代园林城市景观。

结束语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大自然丰富的植物品种,不同的植物品种甚至在不同的生长周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色彩表现,如绿色就有淡绿、粉绿、浓绿、墨绿之分,红色更是粉红、玫红、橘红、紫红、深红等不胜枚举。我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有着博大的种质资源库,园林设计工作者应担负起推广和应用植物新品种的使命,在丰富城市的物种、美化环境的同时达到环境生态的平衡。

参考文献

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园林景观空间设计

0前言

园林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的造型艺术,园林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空间的弹性部分,极富变化的动景,为园林增添了生机和野趣,丰富了景色的空间层次。

1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营造中的重要性

园林的设计既是一种环境设计,也是一种空间设计。中国的古典园林非常重视空间的组合、营造。在现代园林中,空间营造非常重要。随着人类社会、城市环境和文化水平的变化、发展与提高,人们的艺术情趣和审美意识也在改变,园林植物既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又能创造优美的环境空间,因此园林植物这一构成要素,在园林空间营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类型

合理利用植物丰富的造型与组合搭配,能够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空间景观。

2.1开敞空间

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的空间,称为开敞空间,它外向、无私密性。园林中由低矮植物营造的开敞空间气氛明快、开朗,常成为人们良好的游憩活动场所。由如茵的草坪,斑斓的花卉,矮小的灌木等植物材料营造的空间均能达到此种效果。

2.2半开敞空间

园林中以植物材料为主营造的半开敞空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指人的视线被四周植物的枝干等部分遮挡,人的视线透过稀疏的树干可到达远处的空间。另一种则是指空间开敞程度小,单方向,常用于一面需隐密性,而另―面需景观的环境中,在大型水体旁也很常用。这两种空间在形式上虽不完全相同,但有着共同的特点,即二者都不是完全开敞,也没有完全闭合,身处其中,人的视线时而通透,时而受阻,富于变化。

2.3封闭空间

由基面、竖向分隔面和覆盖面共同构成的林下空间,利用乔木树冠形成的覆盖面隔离向上的视线,同时林下灌木对视线的流动产生阻挡,人的视线四周均被植物所围合,形成视线的封闭,称为封闭空间,它无方向性,具有私密性、隔离性。

2.4覆盖空间

指由树冠浓密的遮荫乔木构成的顶面被覆盖,而立面为空透的空间,能带给人较强的归属感。同时由于树冠的厚度和质感不同,能产生不同的遮荫效果,为人们创造舒适的游憩环境。

3园林植物景观空间的构景手法

植物景观空间即要在具有实用属性的同时还要赋予它美的属性。多样统一是形成美的植物景观空间设计的原则。在植物景观空间中多样统一通过简洁、多样、均衡、强调、秩序和比例6个因素对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的合理选择、组织,而得以体现。

3.1简洁

在植物景观空间中创造简洁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重复。重复可以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来体现。植物形态的重复将带给观赏者视觉上的舒适、宁静感,并形成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一个空间中可以有各种特征完全一致的植物的重复,一般在形成覆盖式植物空间和竖向植物空间中运用较多,这种景观十分单纯,没有变化,过长会令人感到单调。另外,在设计中更多可以采取植物组群重复的手法,或者使每一组植物组群的1/3与相邻的组相同,这种重复表现出了一定的变化。或确定重复植物的大小、形态、色彩、质感等特征至少有一种是具有变化的,这样使得组群、空间之间都有了联系,形成了统一。

3.2多样

过于单纯的构图会令观赏者感到平淡单调,利用多样性则可以控制过多的重复,引发人们的兴趣。植物景观空间形式的多样性同样可以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的变化来体现。但应注意,多样性的体现并不是将所有无关紧要的东西进行排列组合,过多的变化只会导致混乱,而应在具有一种控制性的贯穿整个构图的植物种类之后进行变化。这种作为构图基础的植物称为基调植物,用于调整构图的植物称为重点植物,实际上无论植物空间中哪种视觉要素发生了变化,多样性都产生了。

在表现多样性同时,也要考虑统一的形成,在3~7种不同种植物组成的植物组群中,主要表现形态、色彩、质感中某两种植物特征,大多数植物的这两种特征均相似,或者在8~15种植物组成的植物组群中,大多数植物有一种特征相似,则整个植物景观可形成多样统一。多样性形成的方式有对比、相似两种。对比将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形成跳跃感,而相似的多样是平缓的,给人带来宁静、平和的感觉。

3.3强调

在植物景观空间中,强调打破了植物材料的秩序和模式,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以控制空间构图。植物景观中强调作用通常由主景植物来实现。主景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形态、色彩或质感在该植物群体中是否足够突出。对于形态来说,在一个群体中若有一种植物具有对比形态或具有显著的形态特征,将会在群落中凸显出来。质感亦是如此,如果在植物景观中的控制性植物模式的质感为细质,则利用粗质或中性质感的植物即可创造强调效果,反之亦然。同样,利用色彩冲突很容易在植物秩序中获得突出的色彩变化从而牢牢吸引游人的视线。

3.4均衡

在植物景观空间中,均衡是指植物之间的各种要素的平衡状态。均衡可以分为对称的均衡和不对称均衡两种形式。植物景观的对称均衡是非常明显的。在它的构图中心设置焦点,左右两边形成植物重复,构图稳重。不对称的均衡中心不放置在中央,形成在形式上具有变化的均衡。这种视觉上的不规则均衡,是各组成要素的比重的感觉问题。在植物景观构图中,首先要确定均衡中心。作为均衡中心的植物景观在形态、色彩、质感上应该是强有力的,中心的明确标定可以避免构图的散漫和混乱。均衡也体现在景深方面。必须保持视线中前景、中景和背景植物的均衡。如果缺少了前景或背景,空间就没有了层次,画面的均衡就无从谈起。另外,前景与背景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处理应相对平淡一些,从而突出中景植物,形成均衡感。

3.5比例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比例适度是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人们总是习惯于在所看到的物体上寻找与自己有关的形象联系来加以比较。合宜的尺度,使人亲切,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对于比例的研究自古就有,其中比较典型的美的比例包括黄金比、平方根矩形,它对于形成形式优美的构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对植物景观平面、立面的比例研究中,发现其中也蕴涵着典型的比例关系。因此在植物空间设计中要注重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群落之间的比例关系,使植物空间景观尺度得体合宜。

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园林规划;植物;多样性

1城市园林规划植物多样性存在的问题

1.1植物种类单一

我国一直被称为园林之母,这是由于我国的植物种类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像其中的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藻类、苔藓等植物在观赏价值方面非常高,因此,我国在进行园林规划时,不仅仅是要加强对本土植物的规划,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引进一些外来品种,增加植物的多样性。但是,由于规划力度不够,致使我国园林植物的种类还是非常单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园林植物品种数量在200种的城市占了很大部分,这都是由于盲目的引进和胡乱的跟风现象导致。

1.2很少用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由于生长在本地区,因此它在适应环境和抗病虫害等方面都变现出非常强大的优势。但是,在我国园林规划中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基本上不使用本土植物。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园林甚至将很多野生的乡土植物移除园林中,只是一味的追求新的、奇异的品种,这种从天南地北、世界各地引进的各类品种,往往都会缺乏当地的地方特色。

2园林规划中体现植物多样性的方法

2.1植物景观多样性原则

园林规划一定要根据美学原理,再结合人们的观赏习惯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这样就会使园林规划中将植物群落丰富多彩的美感很好的体现出来,同时,也能表达出自然与艺术的协调,使园林的观赏价值大大提高。因此,我们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一定要将各种植物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都要很好的掌握,然后在植物配置时尽量做到整体把握植物配置效果。这就要求在规划时要统一进行改变,要遵循数量、质地等不同的植物均衡配置的原则,一方面在显示多样性方面要将形状、颜色、线条、质地以及配比都要有适当的差异和变化;另一方面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度,这样看起来具有整体不乱的感觉,即体现了植物的生动活泼的性质,又体现了自然与环境协调统一。

2.2创造出多样的地形生态环境

在体现植物多样性的前提下,要适当在园林规划中加入一些人工塑造适合各种植物生存的不同地形,以便能够形成适合不同植物生存的人工小环境。地形的设计一方面是能够创造出不同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创造多种植物生存环境的手段,例如,坡向、坡位、坡度、起伏程度、水面、平地、旱地等,他们都是通过改变阳光、温度、水、土等各种生态因子对植物群落的生存产生一定的作用。例如,阴、阳、向、背这些生态因子是由微地形的起伏创造,水的合理管理又能产生干和湿的差别等,通过改变这些生态因子无论是旱生、湿生,还是沼生、水生的植物就都有了懒于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此,可以说多样化的地形环境为植物的多样性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

2.3加强园林规划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

植物多样性的执行者就是园林规划的设计人员,植物多样性最终还是要靠这些专业设计人员的设计方案来体现,因此,要求园林规划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能够将植物学、生态学、景观学、遗传学等学科的知识熟练掌握。我们要定期对设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充分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同时,还要鼓励他们敢于创新,不能只看领导喜欢什么就设计什么,盲目的追求大众化,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另外,还要要求园林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将当地的地方特色在园林规划中充分体现出来,在配置品种时要合理搭配乡土植物和外来品种,甚至是一些国外品种都要进行合理的搭配,不能盲目的追求和随意配置,尽最大努力体现出植物的整体性和群落性,使园林规划中很好地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

2.4复层绿化

园林规划不同于广场规划,园林规划讲究重视地面以上的结构空间的扩展,在不同的平面、立面空间要设计不同高度的乔木、灌木、花卉、地被、草坪和藤本植物,如以悬铃木、鹅掌楸、紫薇、漆树、丁香、夜合花、红枫、粉花绣线菊、连翘、红叶小檗、忘忧草、鸢尾、郁金香、小金钱草等不同植物高低错落进行组合,这样配置出来就会有层次感的橱窗形式前面比较低,后面比较高,使立体轮廓的风度大大增加了。这样出来的植物景观将会是更加丰富,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植物的绿视率;另一方面也使植物的品种得到了丰富。因此,在园林规划中要进行合理的复层绿化,在体现出植物群落感的同时,也体现了植物的多样性。

3结论

园林规划中植物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它一方面代表着园林的整体美感;另一方面还体现出当地浓厚的地方特色。因此,我们在进行园林规划时一定要充分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乡土植物;运用形式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7.11.044

乡土植物是生态园林设计中重要的资源,对生态平衡、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生态园林设计中运用乡土植物,要对其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深入的了解,例如视觉美、季相美、芳香美、意趣美等,同时对园林的空间、景观等方面,都要进行有效的塑造。在运用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环境特性,选择相对适合的种植方式,这样可以做到因地制宜,以满足城市对绿化的需求,也能够展现当地城市发展的特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1乡土植物以及生态园林分析

从广义的角度进行分析,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以及物种转变,有着相对较高的生态适应能力,适合某一个地区种植的植物。同时,乡土植物具有相对良好的视觉美、季相美、芳香美、意趣美等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城市绿化的需求。

生态园林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主要是在城市中,并且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与园林艺术相结合,与周围的建筑、人、交通工具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在生态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利用植物的多样性,进行有效的保护,以此构建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样才能展现生态园林存在的意义。

2生态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的运用

要想充分展现生态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中的一些特性,就应当对乡土植物进行全面的运用,这对生态园林各个方面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1乡土植物的选择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运用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乡土植物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生态园林建设的实际情况,选择乡土植物的种类。同时,在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生态园林的实际条件,选择相对适合的树木和植物,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乡土植物不同的种植习性。另外,在选择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协调性,一定要保证各种植物生长的习性,从而满足生态园林建设的需求。另外,在选择的过程中,也应当结合城市发展的性质和功能,这样可以起到维护作用,也符合我国城市发展的需求。

2.2保证乡土植物的多样性

生态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运用的过程中,要保证乡土植物的多样性,并且应当在园林美学原理和植物群落演替规律的基础上,对乡土植物进行合理、科学的种植,从而营造一个自然植物景观的环境。但是,在保证乡土植物多样性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然植物颜色的搭配,对生态园林空间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这样既可以保证生态植物处于平衡的状态,同时又提升了城市园林生态的美观性。但是,在乡土植物多样性选择的过程中,要保证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协调性,避免出现后期竞争的关系,阻挡了生态园林的发展。

2.3色彩颜色的搭配

色彩的搭配在生态园林设计乡土植物运用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同的颜色搭配类型可以提升生态园林工程档次,满足城市的发展。因此,在生态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的运用,要充分利用乡土植物的优势,构建叶色造景、树形造景、观花造景等形式。同时,在生态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的运用,应当对不同植物的叶色、花色、果色、花期、形状等进行了解,根据植物不同的特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但是在颜色搭配的过程中,要注重乡土植物的季节性,避免生态园林出现单一的景观颜色。另外,在色彩搭配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花期进行搭配,这样可以保证整体生态园林的协调性,并且针对欣赏的季节,进行相应的搭配工作,例如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等,晚春开花的蔷薇、棣棠等,夏季开花的石榴、木槿等,这样可以充分展现生态园林的特点。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生态园林、乡土植物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对生态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在生态园林设计中运用乡土植物,要ο缤林参锏难瘛⑸彩搭配、植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以提升生态园林的各项性能,贴合城市发展的需求,有效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何慧君.乡土植物与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景观营造设计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12).

[2]宋秀华.充分利用乡土植物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J].安徽农学通报,2013,(08).

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园林设计;园林植物保护;病虫害

1、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现状

1.1设计者对园林品种特性了解不够

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有些城市为了加快绿化建设的速度,选择种植外来树种,忽略了适地适树、乡土树种这一基本原则。短时间内可能处于比较良好的生长状态,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感染病虫害、生长不良等问题。还有一些城市不惜重金种植大型成年树种,以最快达到景观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浪费了财力、物力、人力,还会导致病虫害发生态平衡。

1.2设计配置不合理,病虫害常年流行

在园林树种配置中,如果设计人员不能完全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各种植物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就会出现树种配置不合理现象。如果与能产生转主寄生的植物一起种植、喜光植物栽种背荫处、怕水植物栽种地势较低积水处等等,这样都会导致植物出现根腐病、蚜虫、黄化病、白粉病等病虫害的频繁发生。

1.3盲目引种新品种

由于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部分城市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忽视甚至避而不用乡土树种,转而追求一些不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外来树种,且不加论证盲目引种。虽然这些树种可能短期内在园林景观上能够取得较好效果,但新引进的植物往往不适应环境变化,会表现出生长不良,容易感染病虫害。也有的城市花费大量资金,盲目地从野生环境移植特大乔木(老树),不仅成活率低,难以恢复原貌,且大部分由于生长不良导致严重的病虫害发生。以上问题已给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1.4园林设计模式单一

园林设计还普遍存在模式单一化问题。由于设计的栽植整齐划一,植物种类、年龄、层级趋向一致,极易出现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等生态恶果,也容易发生火灾和病虫害问题。如大面积栽植冷季型禾本类草坪,会使一些农田迁飞性害虫如蝗虫、蛴螬等,大量进入城市草坪并连年发生灾害。

2、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有效措施

2.1种植设计要科学化和合理化

园林设计中,要合理利用树种间的关系,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避免相克树种搭配,不合理的种植设计,会导致植物之间争夺阳光、水分和肥料。树种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奇妙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所以在种植中,可以根据树种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合理的配置,增加树种间的互利互惠与合作共存,使病虫害得以控制。

2.2设置合理的植物栽植密度

导致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合理的栽植密度,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种植密度的合理性,不能随意调整栽植株距,否则会造成病虫害的发生。所以,在设计时必须满足植物密度适当性,确保其有效的生长空间,增强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达到良好、理想的景观效果。

2.3充分展现植物多样性

设计人员在园林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植物多样性的考虑,提高植物免疫力。通过将多样化的植物进行有机组合,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利用物种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进而形成一个稳定、有序、抵抗力强的植物群落。因此,在具体的植物配置过程中,根据不同环境和树种的生物特性及其生态学特性,尽可能地选用多种类型的树种,注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地被植物之间的多层次配置,形成丰富的多层次植物空间,保证了植物在结构、功能、自我恢复能力上的层次性。一方面,可以丰富城市园林景观,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抵御病虫害,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4坚持品种多样化,稳定生态系统

在保证物种本地化的前提下,还要努力做到品种多样化。品种多样化是指选择植物时应尽量多选用一些物种,同时要兼顾各种植物类型的景观效果。充分考虑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生态交互性,兼顾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尽量减少以人的暂时需求为中心,片面种植单一植物的现象。只有品种多样化才有生态稳定性,只有植物生态系统稳定,才能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力。像北方有些城市大量单一种植杨树、国槐,蛾类食叶害虫和天牛类蛀干害虫危害就比较严重;而南方沿海城市片面大量种植桉树、椰子树,也发生了较棘手的枯枝病、椰心叶甲等病虫害问题。

2.5设计要做到适地适树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对设计树种的选择配置,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环境条件、园林的整体性、植物的生长特点等,一定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绿地的功能、性质、阳光强弱以及地下水位的情况,来决定种植阳性植物还是阴性植物、速生植物还是慢生植物、抗旱植物还是耐湿植物。对于外来树种的选择,也要考虑其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特别要注意气候变化,否则就会遭受严重伤害导致死亡。如果因地制宜选择适地的适树,就会稳定生态系统,有效控制病虫害。

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3.1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原则

在中国景观园林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园林设计者们一定要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纳入考虑的因素。在中国的园林文化中,讲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文化自古以来就有所体现。而有些设计者误认为:在设计中增加自然的元素结合自然就是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实注重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还是要尊重景观的地域性,寻求适合当时的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同时还要尊重它的历史,增加景观园林的功能性和审美性。

要重视结合自然的设计,就要倡导全新的设计理念,形成生态设计理念,必须按照生态原则对城市进行规划和设计,更多的是运用本土材料将整个被设体形成一个有机体,最大化的减少人工成本,增加自然的做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未来的景观设计,将不再单纯停留在表面的美观上,而是将更加注重园林设计的内在美,将生态价值和生态美从形式走向功能与内涵的统一。

3.2更加复杂化、多元化

多元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伴随着人们审美需求和生活需求个性化要求的日益增多,园林景观设计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园林设计必须不断的追求个性化和精细化,才能满足人们日益繁多的需求。随着现代化城市结构的日益复杂,园林景观设计做为一个综合的题目也会在错综复杂的城市结构中,面临着困难和挑战,拓宽园林设计的思路,寻求创新设计的灵感,是未来园林景观设计者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根据植物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遵循植物保护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合理地配置园林植物,要尽力将各种园林植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建成稳定、有序、安全的生态系统,从而达到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浅谈城市公园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

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园林植物设计;绿化植物品种多样性;植物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907(2015)06-0136-0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园林行业发展迅猛,同时也对园林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林设计构图遵守以下基本原则:主景与配景、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尺度与比例;要“突出主题、以人为本”,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等。具体包括:园林树木、地被植物、攀援植物、园林造地、园林道路、园林水体、园林围墙、亭台、柱廊、假山、广场、园林小品、灌溉系统及园林照明等,是一项较为全面的系统工程。园林植物包括:园林树木、地被植物、攀援植物三大类;园林植物是园林设计的主体,在整体的园林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

1.1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的设计原则是要严格执行的。适地适树是指园林植物设计要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表及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本地区生长的植物种类,以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最大限度地抵抗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效果。每种观赏植物,尤其是树木对环境条件都有严格的选择性,即树种选择中要遵循的“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适合绿化区域的植物品种尤为重要,因为任何植物都有其固有的生存环境。近些年来,人们时不时地会发现在一些地区由于未严格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造成植物不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大面积长势不良,甚至死亡的情况;或致使绿化养护成本增加、不便操作。由于个别设计过程中采用的植物品种不能在自然条件下安全越冬,造成了个别绿化项目每到冬季都需要采取支保温棚,搭防风障等防护措施;即便如此也未能使植被全部安全越冬,造成绿化效果不佳,且经济上的巨大浪费(不包含新栽植物当年未适应环境,为提高成活率而采取的必要防护措施)。温度只是环境因子中的一个因子,气候的干湿度、风、土壤的pH值、含盐量、土壤疏松程度、肥沃程度及灌溉用水的pH值、含盐量、化学性质也是影响植物成活及长势的重要因子。

1.2本区域自然环境决定植物品种的选择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方,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炎热短促,冬春两季风沙大;昼夜温差大,干旱、降水少;土壤保水、保湿能力差;灌溉用水偏碱性、含盐量大。这些自然条件客观上决定了植物品种选择方面应多考虑耐寒、耐旱、抗风沙及抗盐碱的植物品种。设计前认真做好绿化区域的气候、土质、水质测定分析,综合考虑绿化区域的各种环境因子、周到细致选择植物品种,全面考量美观、多样、经济、便于施工及养护,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绿化效果。

2保持植物品种的多样化

2.1绿化植物品种的多样化

植物多样化是植物和它们所组成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绿化植物品种多样化是促进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稳定和生态功能高效的前提。因此,为了使植物能够在城市生态环境中持续、健康的存在和发展,植物品种选择上必须坚持植物多样性原则。以当地的植物生态系统及乡土植物群落为基础,在重点应用大量乡土植物种类的同时,再适当引入已驯化成熟的外来物种作为补充,这样才能体现出多姿多彩的立体景观效果,提升城市品位,建立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在实现绿化植物品种多样化过程中,要求在园林植物设计中,根据城市的定位,充分考虑这些引入植物品种的适应性、引种期长短、植物品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本地植物生态群落的影响,做到合理布局、合理配置。

2.2呼和浩特市绿化植物品种的多样化

近些年,随着园林科技、引种驯化技术的发展,加之气候变暖,一批优质园林植物品种如:金叶榆(Ulmuspumilacv.jinye)、紫叶李(prunuscerasiferaehrharf.)、紫叶矮樱(prunus×cistena)、紫叶小檗(F.atroputpurea)、黄金槐(Sophorajaponica‘GoldenStem’)、梓树(CatalpaovataG.Don)、香花槐(Robiniapseudoacaciacv.idaho)、金丝垂柳(SalixXaureo-pendula)、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银杏(GinkgobilobaLinn.)、桑树(morusalbaLinn.Sp.)等逐步用于我市的园林绿化,极大地丰富了我市园林绿化植物品种。但这些植物品种的一部分如:香花槐(Robiniapseudoacaciacv.idaho)、金丝垂柳(SalixXaureo-pendula)、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银杏(GinkgobilobaLinn.)、桑树(morusalbaLinn.Sp.)等在我市的一些区域适应性不很强。是少量点缀、还是大面积种植,需不需要种植在“背风向阳”处,是密植、还是疏植,这些都需要根据绿化区域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植物适应性、植物品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本地植物生态群落的影响、绿化效果、经济性、养护便利性等,进行仔细的衡量取舍。

2.3本地野生植物的引种驯化

引种驯化不但包括引入外地植物,也包括引种本地优质野生植物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大青山野生植物如:黄花忍冬(Lonicerachrysanthaturcz.exLedeb.)、鸡树条英蓬(ViburnumsargentiiKoehne)、绣线菊(SpiraeasalicifoliaL.)、锦鸡儿(Caraganasinica(Buchoz)Rehd.)、金叶山梅花(philadelphuscoronarius‘aureus’)、东陵八仙花(Hydrangeamacrophylla)等。这些原本的野生植物,在园林工作者不断引种培育下,已逐渐用于园林绿化,且这些本地野生植物的适应性较强,推广这些植被品种可进一步丰富我市的园林绿化品种。

2.4绿化植物多样化造型

绿化植物多样化,不仅仅包含在园林植物设计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植物品种,同时也包含同种类苗木也可培育成不同造型,如:常见的花灌木榆叶梅(amygdalustriloba(Lindl.)Ricker),既可以培育成灌木,亦可培育成小乔木;火炬树(Rhustyphinanutt)即可以培育独干用于点缀,亦可以培育成丛生用于片林等等。利用现有的优质绿化植物品种,圃地培育出不同造型的植物,应用于园林绿化,可使人眼前一亮。合理搭配品种和植物造型,可使园林植物设计增色不少。

3同一品种的植物适应性

同一品种的植物由于其原本的生活地域(圃地)的不同,在绿化区域的适应性也会有所不同。通常原本的生活地域(圃地)与绿化区域环境接近的植物适应性好,这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本地苗和外地苗”的问题。采用“本地苗”适应性好,成活率高,绿化效果好,但通常成本较高。“外地苗”则因其原本生活地域(圃地)环境与绿化区域环境的差别,加之路途遥远,起苗、假植、装运过程时间较长,且易造成苗木损伤,虽然价格通常较低,但其适应性劣于“本地苗”;成活率也不如“本地苗”。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本地是否有数量充足且规格、质量符合要求的苗木,这就对园林植物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园林植物设计过程中需考虑苗源的问题和苗源替代的问题。

4结论

在园林设计中要因地制宜、考虑全面、周到细致地选择植被,布局做到疏密搭配、层次错落,形成优美立体的植物景观效果,建立稳定可持续的植物生态结构,使园林植物和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为人们创造一个幽雅、舒适、方便的环境。同时,养护方便、节约造价,才是较好的园林植物设计。

参考文献:

[1]何平,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第三版)[m].无锡: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唐学山.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4]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5]贺文明.关于“适地适树”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林业,1995,14(8):27-28.

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篇8

在园林建设中对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技术要求非常大,它们是园林建设的根本。本文主要针对园林建设中植物配置与造景等一系列问题做出详细解决方案,可以为园林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1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1.1植物景观给人以美的感受

园林建设以植物景观为根本,同时植物景观在园林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直接判定园林质量的标准。大自然以植物为标志,植物在自然景观中是个基本元素,每个季节植物都有不同的美感与状态,给欣赏者各种美的享受。大部分人渴望拥抱自然,植物在大自然中到处植根存在,因此园林建设中的植物盆景将会给人们带来美的体会,为长期居住在城市的居民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环境,让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嘈杂,感受自然的美好。当今的植物景观建设是随着植物景观逐渐发展而来的,进而进一步进行植物配置,所以当今的植物景观具有超强的视觉感觉,同时形成了一种具有当地特色并且自我调节能力强的一种植物特色,营造一个优美的环境,给人以充分的美的享受。

1.2植物景观的作用

植物在园林建设环境中起到了净化、建设环境和观赏保留的强大功能。其中,净化环境说的是植物可以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环境主要是表明植物创建景观模式,构建植物特色。最后一个观赏功能指的是植物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即给人们带来身临其境美的享受。

2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的原则

2.1植物选择原则

挑选植物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它对园林植物景观至关重要,在挑选过程中只要关注乡土性和多样性就已足够。乡土植物是本土的代表性植物,是长期形成的具有本土气息的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乡土植物在季节变化时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特色,本土植物拥有林相和季相的变化。所谓多样性原则,即是加大植物种类,选择不同品种的植物,利用每种植物的不同生长方式,带给观赏者不同的美感效果。

2.2植物配置原则

为了打造美好优雅的植物景色,需要在植物配置中注意科学和艺术2项根本原则。针对科学性这一原则,讲究合理配置各类草本植物,要遵守各类植物的本身性特征以及如何与环境相互适应搭配,侧重于各种植物的相互统一。其中在草本植物配置的环节中,首先要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需求习性与特点,选择适合的空间、环境对不同的植物进行造景。然后需要注意每种植物间应搭配结合统一。每种植物习性不同,生物特性不同,有的植物种在一起会产生美的效益,但是有的植物则会相克,造成景点设计的一大失误。艺术性原则也在植物配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植物造景的制高点是艺术、观赏、生态的完美结合。为了达到这一统一目标,要加大植物配置中对艺术性的塑造与培养。针对艺术性这一问题,有以下3个办法:首先可以利用各类不同植物,各种花色,营造出一个错落芬芳,多姿多彩的视觉效果,进而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新颖。其次,为了延长观赏时间,可以把不同的观叶与观花植物融合在一起,实现年年有花,年年充满绿色。最后就是运用色调,打造出一个有色度差的植物景观。

3植物造景的主要形式

3.1按人们的需要来创造景观

植物造景应该充分照顾到大部分人的需求,各式各样的园林所表现的作用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公园等绿地最主要的是为欣赏者提供一个休息的场地,所以针对这一方面应在植物配置中营造出一个凉爽的环境。在古典园林和其他特色园林中,应发挥自身优势,表现出自身的美学艺术价值。总之,园林景色构造的目标就是为了服务人类,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讲,在园林造景中应该以人为主体。

3.2根据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当今的园林景色中分布着各式各样的景观模式,园林景色包含植物造景,它完全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随时都在适应着周围的环境景观,它们相互映衬、相互融合,达到不一样的效果。

3.3注重植物造景的整体效果

为了打造一个完美的群体景观,应该侧重于树形的比较与搭配,然后注重林缘线轮廓线以及天际线的变换,另外植物造景时应从每种植物的外表,生长习性等来整体把握草本植物造景的观看效果。另一方面,为了达到大部分绿色效果,应该打造出一个上中下立体绿化,然后增加自然式群体,充分表示群体效果。

3.4创造出动感和意境

当今园林建设中,植物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它具有生命和动态,园林质量评价的标准之一是如何创造动植物所持有的动感等。针对植物造景这一环节,应充分引用各种比拟手法,增加艺术性,把植物取景和意境相互融合,衬托景物的特质,进而使之与周围环境特点相结合。

4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4.1存在的问题

现在,由于技术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植物配置与造景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据有关资料分析显示,大概可以归类为2个方面:(1)缺乏创新。表现在设计缺乏科学性,完全没有研究过植物自身的特点;(2)以盈利为目的。重点放在植物的观赏性上,忽略了其他景观的功能作用。大部分园林在植物造景中选择的树的种类只研究其外形、颜色等,完全没有探究过植物对土壤、空气、周围环境的适应性等,致使各种植物景色生存率变低。大部分的园林规划者思想单一,缺乏创新性,更没有和谐发展的理念,缺少对都市草本植物群落的研究和观察,最终致使外来种类过多,外种入侵,从而使我国某些地区物种死亡。另外,本土树木种类运用缺乏本地特点。在我国,大部分的园林建设者早已明白树种多样性对城市建设的重大作用,相应的也在园林设计中投入了大量新的树种,这其中本土树种也占了大部分。可是由于技术问题导致的一系列问题难以控制,推广的滞后性加上树木品质,数量在实际中和计划中相差甚远,最终更改方案。与此同时,由于过分重视利益性,为了达到观赏效益不惜一切代价,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现代园林设计的成本逐渐上升,其主要原因是设计者在选择物种时只注重外表,在植物配置与造景时过分侧重在图案美丽等方面,力求美学价值,因此产生了非常昂贵的费用。

4.2解决措施

针对植物配置与造景,要提高对科学性与协调性的重视,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求设计者拥有一个强大的思维模式,比如在园林设计上应提前预测规划每个景点,尤其是要充分研究草本植物的每项功能,比如净化和建设环境功能,观赏功能等,应充分做到因地制宜的造景战略,加大对都市草本植物群论的探究,把当地的植物群落充分利用起来等。

5结语

在园林建设中,植物配置与造景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改变,其中设计者的理念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就要求各种要素之间的良好结合。本文详细地分析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原理,希望给园林建设者提供借鉴,建设者运用植物配置使植物与环境各方面完美结合,相互促进发展,让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作者:王晓霜单位:北京印钞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郑李花,刘志国.试论园林植物造景手法[J].四川水泥,2016(8)

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自然恢复;植物多样性;桂林岩溶试验场

中图分类号:Q948.11;p64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847(2006)02-0139―05

植物多样性的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内容。岩溶生态系统被视为一种与沙漠边缘一样极其脆弱的生态系统,植被生长缓慢。岩溶环境区的森林一旦退化或者被毁灭,其原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动态平衡被打破,造成水土流失,土壤干旱、贫瘠产生“石漠化”现象。朱基总理在2001年3月5日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推进黔桂滇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把石山地区的生态重建及石漠化治理问题列为西部大开发的头等大事。

自然更新是生态恢复和重建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的有效途径。研究自然恢复区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是目前寻找迅速人工恢复和重建相对稳定常绿阔叶林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通过探讨桂林岩溶试验场经过近20年自然恢复后植物多样性的特点和规律,可为我国西南岩溶区生态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 研究区概况

桂林岩溶试验场作为中法合作项目建于1986年,是中国南方岩溶区具有代表性的峰丛山区岩溶泉域系统.位于桂林市东南郊区8km的丫吉村附近,处在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的交界地带,总面积2km2。试验场自成一个岩溶水文地质系统,它的补给区位于峰丛洼地区,有13个洼地,而它的排泄区由位于桂林峰林平原东部边缘的一个常年流水泉(S31号泉)和3个季节性泉(S29、S291、S32号泉)组成(图1)。平原标高150m,补给区内的最高峰达650m,其内洼地底部标高介于250-400m之间。

桂林位于亚热带季风区,降雨在季节分配上的不均匀性是该区基本的气候特点。据桂林市气象台32年的观测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15.2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378.3mm。该区从9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其降雨量仅为年降雨量的29.68%,而4月至8月的雨季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70.32%。

试验场在1986年之前,由于当地农民的砍伐和烧荒,其生态环境受到掠夺性破坏,整个区域基本没有植被覆盖,生境相当严酷,为次生裸地。在作为试验场后封山进行植物群落的自然恢复,目前群落年龄在8―10a之内。由于试验场不同部位水分、光照、热量以及土壤的差异,故选取垭口、洼地和砂页岩区3种不同形态的样地进行野外调查。洼地为降水的汇集区其水热条件和土质较好,多为南方岩溶区的耕作区;垭口由于土壤覆盖度低、水热变化剧烈,环境相对恶劣;岩溶区偶夹杂砂页岩形成酸性至强酸性的土壤,土层相对较厚,腐殖质多,并适宜于马尾松等乔木的生长,可作为非岩溶区的代表。

2 研究方法

选取垭口、1号洼地和砂页岩区3个典型样地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图1),由于研究区域面积较小,故样地设为20m×20m,并划分成4个10m×10m的子样地记录乔木层物种。并在子样地中设4个2m×2m的小样方进行灌木和草本植物盖度的记录。同时参照《中国植被》和《广西植物志》、《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等文献对样方植被的科属组成、生活型谱进行划分整理和对比分析。

本文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

S为物种数目,pi为属于种i的个体在全部个体中的比例。

丰富度指数采用:

D=S/ina

a为单位面积,S为群落中物种数目。

3 结果

3.1科属组成

三样地共采集植物标本27科,47属,49种。其中,试验场内分布有蕨类植物3种(隶属于3属3科);裸子植物1种(隶属于1属1科);被子植物45种(隶属于43属23科)(表1)。从环境条件来讲,不同样地的水份、光照以及土壤条件的差异形成一个个的小生境并对植被外貌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表1可以看出,垭口处由于条件恶劣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砂页岩区具有良好的环境条件而以乔木为主。这些物种为试验场通过自然恢复向常绿阔叶林区系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2生活型

植被是在一定自然历史条件综合作用下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外貌和结构主要取决于群落优势种的生活型。按照《中国植被》生活型系统表,从演化形态学,主轴木质化程度和寿命长短几个方面将3个样点所有植物分成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草本和一二年生草本5个生活型并分别进行统计(表2)。结果表明,垭口处的一二年生植物占有较高的比例,为1号洼地处的1.5倍,并且木本植物基本为旱生型灌丛,这种情形说明了此处环境条件恶劣以及水热条件变化剧烈使此处的植物群落处于草灌丛阶段。洼地由于水热条件较好,除拥有高大的乔木外,灌丛种类也较多,而处于灌丛阶段。砂页岩区的外貌为马尾松林,同时还具有另外4种乔木,6种灌木,8种草本植物,植物群落处于亚顶极阶段.并可用这3种样地进行时空替换来研究岩溶区植被各演替阶段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3.3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与植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由于没有合适的指标对其进行衡量,目前主要以群落的复杂性(多样性)作为衡量稳定性的指标。从图2可以看出,3个样点的植物多样性变化趋势是垭口砂页岩区。植物多样性呈现升高趋势是因为植被从草丛群落演替到亚顶极群落,随着生物对恶劣环境的改善,环境容纳量不断提高,故物种多样性也不断提高,并且群落的稳定性不断得到提高。尽管1号洼地和砂页岩区的植被处于灌丛阶段和亚顶极阶段,但由于具有乔灌草3层结构,其物种并不丰富,而垭口的植被处于草灌丛阶段,基本只有一个层次,其丰富度指数最高,从而3个样点的丰富度指数呈下降趋势。

4 讨论

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功能;作用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也日益迫切,而城市园林在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体现出城市绿化的美观来,所以绿化植物的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当然园林植物配置必须做到不同植物之间有机结合、合理配置,使园林城市植物不但能符合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而且又具有美学价值。

一、城市园林的功能及植物配置的作用

城市园林的基本功能作为现代城市建设范畴的城市园林绿化,主要目的和追求就是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城市园林绿化首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园林是城市中惟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另外,城市园林绿化应该给人们美的视觉享受,城市园林基本是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组合配置,同时将民俗风情和城市传统文化融合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从而使城市色彩更丰富,外观更美丽,这样不但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使人们获得心灵获得满足,令人心旷神怡,而且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并获得知识的启迪。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决定了园林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上的高低。在园林建设中通过植物配置可以创造不同景观,增添园林的诗情画意,丰富园林景色。可以实现空间的分割,从而使园林绿地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通过植物配置可以适应和修补某些建筑造型上的需要,或弥补建筑上造型和设施方面的不足。另外,植物配置好了还可以在天然环境中保持水土,维护城市植物种间的生态均衡。

二、园林建设中植物配置的依据及配置现状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要依据城市绿地性质和总体设计来构思设计园林植物配置,要依据统一中有变化的要求和体现韵律及对比等美学原则来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要依据不同植物的特有观赏特性和季相特点变化来进行植物配置,以便能体现出不同植物的观赏性和季相景观特点,还要依据自然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同时还要依据人们的心理需要和环境条件的实际需要进行植物配置。当前城市园林绿地植物配置现状非常值得担忧。首先表现在城市园林空间利用单一,缺乏立体和层次感方面。其次表现在园林植物色彩单一,几乎是清一色是绿色,缺乏色彩的多样性,缺乏动态美。最后是园林植物功能非常单一,基本都是普遍重视观赏功能,而严重忽略了其它功能。

三、城市园林建设中植物配置的原则及配置方法

(一)重视植物的多样性,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植物配置。首先,因为自然界植物是千奇百态,丰富多彩的,植物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植物的多样性。根据城市绿地环境条件的特点,同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配置,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好。其次,因为自然界植物并不全是群生的,也有孤生的,这就要求园林植物配置就必须把孤植、列植、片植、群植及混植多种方式交融使用。再次,园林植物的配置应根据地形地貌配植不同形态色彩的植物,同时要尽力避免植物相互之间的视觉抵触,也不能与其他园林建筑形成视觉上抵触。最后,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在遵循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同时,还必须结合遵循美学原理,遵循先生态,后景观的原则。另外,园林植物配置还必须要根据需要结合经济性、文化性及知识性等内容,以便扩大园林植物功能的内涵和外延。

(二)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必须遵循整体优先、生态优先的原则。首先,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利用城市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城市性质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要高度重视保护城市原有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以及城市本身原有物种的多样性,正确看待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从而使城市园林建设与自然和谐,在科学合理的自然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使城市园林植物具有人性化和亲近感。其次,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在城市园林植物材料的选择、树种的搭配和在草本花卉的点缀及草坪的衬托等方面都必须最大限度地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态质量为着力点,充分应用生态位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合理配置园林植物,以便发挥出城市园林的最大生态效益。

(三)配置方法上尽力采用近自然式配置的方法。近自然式配置方法首先是指植物材料本身必须为近自然状态,尽量避免人工对植物进行重度修剪和人为造型,其次是指在植物配置中要避免园林植物种类的单一性,尽量避免株行距地整齐划一,以及苗木的规格方面的绝对一致,要体现出植物的自然属性。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要尽可能趋向自然,通过配置不同物种、密度和不同规格植物实现植物群落的共生与稳定。当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这种近自然式配置方法应该大力提倡,在园林建设中要尽力减少对树木个体、群落的过渡人工干扰,使植园林物配置基本趋于自然状态。

(四)植物配置要注意主次分明,疏落有致,注意环境配置的和谐自然。首先,植物配置的空间无论是在平面还是在立面都要根据植物的形态、高低、大小、色彩和质地等变化,做到主次分明和疏落有致。园林植物的群体配置要充分发挥不同园林植物的个性特色,分清主次,植物配置要深浅并有,若隐若现,疏落有致,以无形之虚造有形之实,体现出自然环境之美。其次,在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时,要注意植物与其周围建筑小品以及水体等环境的自然和谐统一。建筑的特点是形态固定的实体,而植物的特点却是随季节产生变化的实物。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和柔美的线条以及优美的姿态都会给建筑以美感,使建筑也呈现出了生动活泼而富有季节变化的动势,从而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协调统以。同时在园林植物建设中,无论何种水体,其主景、配景或小景都需要借助植物配置来丰富,以完善和体现出景观的自然美。

参考文献:

[1]詹锦花,浅谈动物园的植物配置,热带农业科学,2009/4

[2]文建风,浅析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山西林业科技,2008/4

[3]汤振兴;叶云,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北方园艺,2007/9

[4]邱宏瀛,可持续发展视野中的城市街道绿化,安徽农业科学学报,2000/3

[5]张剑,张志国,隋艳晖,王森,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05/1

[6]雷淑慧.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中园林植物的选择与搭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