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十篇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十篇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8:22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翻转课堂;学习力;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吕晓娟(1977—),女,甘肃成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及民族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一、引言

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电子学习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小学生的课内外学习中。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以一种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的崭新面貌出现在教学变革的舞台上。加拿大《环球邮报》将“翻转课堂”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2012年,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的《翻转你的课堂:每天每节课与每个学生交流》(FlipYourClassroom:talktoeveryStudentineveryClasseveryDay)一书出版,受到了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technologyineducation,简称iSte)和美国督导与课程开发协会(associationforSupervisionandCurriculumDevelopment,简称aSCD)的大力推荐[1]。翻转课堂迅速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教学变革,并进入多国政府推动当地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文件中。尤其是可汗学院开发的“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简称“慕课”(mooCs)的崛起,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受到更多学校和学生的青睐与热捧。

我国重庆江津聚奎中学、山西新绛中学、山东省潍坊昌乐一中、上海古美高中、温州第二中学、青岛实验中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等积极实践翻转课堂,并衍生出家校翻转、校内翻转、课内翻转等诸多的“翻转”尝试。

翻转课堂翻转了课堂的时空与教学结构,为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可是否能成为“解放学生学习力的革命”[2],还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与科学的实验。但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翻转课堂在学校教育中的勃兴,与此相关的学生学习力问题亦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学习力的内涵

21世纪以来,学习力被引进教育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并被看作是生活在21世纪的人最需要具备的能力,是每个人生存的最大资本。那么,什么是学习力?苏格兰的迈克杰屈克(B.J.mcGettrick)提出了学习力的“双螺旋结构”理论。其一是反映学习者的意愿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向、动机、价值观;其二是反映学习试图达成的结果的知识、理解和技能[3]。有研究者梳理国内外关于学习力的认识后发现,人们对学习力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即学习力作为一种蕴藏于人脑中的潜能,是能得以开发与培养的终身学习之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4];是学习的总量、质量、存量、流量和增量的综合体现;是创造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源动力;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以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状态和过程的能力等[5]。

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将学习力理解为:学生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来获得知识和能力,以促进学习品性不断提升的动态能力系统,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尺度,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和学习创造力的总和。

三、不同学习力要素对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需求

(一)不同学习力要素的学习表现形式

学习动力是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包括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两个方面。其中,内在动力来源于个体对知识的需求和兴趣,即“我要学”;外在动力来源于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学习需求,即“要我学”。这两种驱动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并不是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内在动力,而是外在动力“要我学”。

学习毅力是学习主体的持久力,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形成的学习意志品质,依靠的是个体的自觉控制。学习毅力往往受学生年龄阶段、性格类型以及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甚大,对处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来说,这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如何设计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学习需要的微课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显得尤为必要。

学习能力是指学习主体不断获取新知的能力,解决的是“怎样学习”的问题。只有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技能,才能有效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水平。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通过信息技术资源平台或互联网络,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方法指导与在线服务,是保证学生课前学习质量的关键。

学习转化力是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解决的是“学以致用”的问题。学生学习转化力在课中和课后作业中都可能发生,是深度学习和内化学习的主要依据。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有结合课外的视频资源和课堂的教学材料,变革教学方法,才能够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学习创造力是基于前面四种能力基础上的能力发展,指学生在掌握内化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对学生的学习而言,课堂中自主权力的回归,自主合作探究与分享等学习方式的转变,都为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基础。

(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是由教师提供教学视频,学生通过自行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教学材料,学习知识点和操作技巧[6]。在教学中,翻转课堂借助信息技术支持,通过多媒体电子教材、微视频、课堂交互系统、讲评系统、学习终端、学习平台、讨论、评测等开展相关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相关的教学事件见表1。

在课前,要解决的是学生“知道是什么”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是通过观看视频微课程、自主学习和针对性的课前练习等形式进行的。其内容为基础知识的学习,旨在初步完成知识、技能等的掌握和理解。这在学习中属于浅层学习水平,学生是被动依赖和服从教师控制的,关注的是课程内容信息的记忆和复制,容易产生信息孤立缺乏联系的状况,因此知识被遗忘的速度也更快一些。但课前的学习,能够对教学内容形成整体性的认知与对问题的关注,有利于课中学生的探索与发现。但也面临如何保证“先学”的效果、如何解决“先学”中遭遇的知识困境、如何设计安排“先学”中的互动等问题。

在课中,要解决的是学生“明白为什么”的问题。学生是通过教师讲授、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成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的。其内容为快速少量的测评,解决学生课前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促进知识的内化、总结和反馈[7],旨在内化知识与技能,并实现知识的创生。这在学习中属于深度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是由自己控制的,他们能够理解学习的过程,而教师则作为学习的推动者、指导者以及知识的共同构建者。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展示自己的理解而产生知识,这些内容被记忆和加以整理编码并建立概念化的模型和框架。但也面临如何基于学生的差异开展教学、如何在互动合作过程中实现教学公平、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等问题。

在课后,要解决的是学生“学会怎么做”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总结、完成课后作业,并观看视频微课程准备新课,通过巩固总结课堂知识、习得课程内容与价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这在学习中属于内化学习水平,教师变成了向导、鼓励者、朋友和协商者,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广泛的联系,并生成智慧。但也面临教师如何确保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何保证知识的实践应用价值等问题。

显然,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引起的教学结构的改变,为学生不同层次水平的学习提供了可能与可行性的路径。如图1所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追寻的“知道是什么”、“明白为什么”和“学会怎么用”的逻辑路径,将课前的“在线学习”与课中的“在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将课程呈现的范式从“内容+学生+讲授者”转变为“问题+问题解决者+指导者”[8],强调的是学生学习力水平的发展。

图1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图1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下载原图

四、基于学习力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要适应学生知识内化的基本原理

学习是人类一项基本的、习得性的功能,不是简单的信息加工过程,而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9]。有批判者认为,“当前大家所提到的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学流程,分解了知识内化的难度,增加了知识内化的次数。但不能翻转的是知识内化的基本原理,即人类如何学习的基本原理”[10]。

(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人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如果没有注意,没有热情,没有投入,就不能习得。在课前的“在线学习”、课中的“在做中学”,以及基于早期学习经验的环境中,教学的发生是以学习需求为基础的。“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于,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记忆信息以通过考试,还是通过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些经历,让学生通过参与、经历而学习?”[11]教师需要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思考如何避免学生学习力出现的动力不足、毅力疲软、能力贫乏等问题,尤其是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学科内容等差异,着手通过一系列的内容、形式与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要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指导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微课程为载体的翻转课堂教学内容具有时间短、目标明确、可反复学习等特点,但教师不能忽略知识之间的联系,还需要引导学生依据视频资料中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查阅资料,寻找问题,掌握相关知识。尽管如此,课前的学习还是基础性的内容,是为课中的教学做准备的。由于学生学习水平与方法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方法、技术上的指导。

(四)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要为学生的在线学习提供及时帮助

翻转课堂尽管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媒体,但与网络视频课程不同,翻转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导学与支持。尽管学生课前学习的知识属于片段性的碎片化的知识,或者是整体课程内容的概括,但对开放式的自主学习来说,不仅仅要预设学生视频学习所需要的相关文本材料,还要使用交互性较强的学习软件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在线指导。面对学生在课前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障碍和问题,国内有学校将课前学习的内容在学校进行集体“翻转”,教师在一旁提供指导。这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不失为一种好的经验。

(五)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要为学生的课中学习创造条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前课后一体化的教学,课堂的翻转是为学生课中的有效学习创造条件,提供可能。因此,与传统教学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中主要起着教学行为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支持者与帮助者的角色。因此,需要进一步开放课堂,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大脑。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表现形式,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创新力。

面对学生学习的特点、年龄、学习水平以及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教学设计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个别学习者特征的巨大差异缩小至足以确保教学计划可行的程度。第二,鉴别差异性学习者的共同特征。第三,提供一个适合那些学习者差异的教学设计[12]。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要破解学习差异性问题,“趋同进化”的教学设计[13]可以看作是一种重要的尝试。

五、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反思

就教学设计而言,翻转课堂是渐进式的、整体性的、开放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虽然面临网络化教学环境的支撑能力与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教学资源的研发、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学习适应,以及学段延伸等方面的挑战[14],但其带来教学意义的重大变革是不容置疑的。

(一)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学习型共同体

翻转课堂所引发的教学变革充分发挥了教师、学生、家长、互联网络以及社会资源的作用,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和以“学习资源为中心”的支持系统,此三者形成了三维一体的学习型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在线学习”和线下“在场学习”都会得到“学习资源中心”和教师提供的支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设计课程,并利用互联网络以及视频媒体等形成的资源中心的力量,实现更有效的教学;而资源中心也会基于学生学习的需求与教师教学的需求不断更新。

(二)使教学更具有教育味

与传统课堂不同,翻转课堂的翻转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打破了教师讲授唯一,学生死记硬背、强化训练的被动学习状态。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强调的:“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于一切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似的经验,发生相类似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15]也如赫尔巴特所认为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德行,即通过教育培养所谓“道德性格的力量”,他强调这些一定要“通过教学”来进行[16]。

(三)使教学更有创生的可能

翻转课堂使教师预设的“静态”课程创造了诸多的生成空间,学生可以通过课前的学习生成诸多的疑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人性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和学习途径,实现了资源共享。这无形中扩大了教学信息量,学生带着这些质疑进入课堂,更会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与知识的生成,真正还原课堂上教师教为主体与学生学为主体的地位,真正将课堂推向为学生成长进行建构的可能,课堂的翻转也为学生在课前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以及问题的生成等创造了条件。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职;premiere;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053-02

1教学基础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用的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数字艺术类规划教材《边做边学premiereproCS5视频编辑案例教程》,由8个章节组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使用premiere软件进行影视制作的方法与技巧。本项目的授课内容是第六章“字幕、字幕特技与运动设置”。

字幕是影视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画面信息的有力补充。因此,本节内容在课程中占据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充分体现项目教学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教材中的一、三、四这三个案例调整为一个完整的项目――制作一个毕业晚会的新闻报道。为了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增加了书本外的任务――制作感恩父母视频短片。由于本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很好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故课堂学时由教材提供的6课时调整为4课时。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影楼、婚庆、媒体广告等影视制作部门都是他们以后可能的工作岗位来源。他们好奇心强,渴望创新,学习过简单的电影基础课程,了解剪辑的基础操作;艺术鉴赏能力还待提高,重模仿、轻创意,并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他们更愿意通过直观有趣的方式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丰富自身审美体验,提升职业素养。

教学目标本课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实现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用“字幕”面板编辑修饰字幕,熟练创建三类字幕,会制作字幕的动画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团队制作毕业晚会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掌握新闻报道添加字幕的基本要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另外,在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字幕的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拓展活动,引发学生对于社会生活和职业能力的思考,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学会交流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体验分享与合作的喜悦,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关键帧制作字幕的动态效果。

教学难点:路径文字的制作及钢笔工具的使用。

2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依托学校的多媒体机房和校园数字化学习平台展开教学。课前,由教师录制3段字幕制作的微课视频并上传至校园数字化平台。借助校园网平台,本课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并选取微课导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及讲授讨论等教学策略。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课堂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3教学过程分析

由于本课教学设计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故教学过程分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模块。

课前学生登录校园数字化学习平台,完成三大学习任务。

1)读任务(即学习任务书),明确学习目标。提前明确本课的学习主题和学习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

2)自主学习微课,对知识点做积累工作。学生进入微课教学板块,对制作金属文字、滚动字幕、路径文字等三个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对字幕制作设计全方位的了解。

3)初次尝试练习,解答疑惑。学生根据微课视频教学,借助书本,完成小练习。完毕后,学生将小练习作品上传,之后教师给出完成度评价,并且由系统制作出失分点的数据统计。教师利用这些数据,上课时调整教学难点的侧重点。学生将制作过程中的问题上传至在线答疑板块,在相互解答疑点的过程中完成课前预习。

课中课堂教学过程包括四大环节:情境导入(5分

钟),创设学习氛围;分组制作(85分钟),体验工作流程;展示教学(45分钟),解答重点、难点;经验拓展(45分

钟),制作感恩父母视频短片,提升个人能力。

1)情境导入环节。正值毕业季,学校电视台招募后期制作团队,要求团队以竞标形式制作一份毕业晚会的新闻报道,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

2)分组制作环节。教师通过展示作品样例,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探讨:此作品中包含几种不同的字幕类型?每种字幕分别如何制作?新闻报道必须包含哪几种字幕形式?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存储的知识,加以探讨、研究,分析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回答完毕后,学生进行小组分工,确定组长、讲解员和技术员。全组在讨论过整体构思后,每个组员根据自身学习能力的不同,负责一块字幕的制作。制作完毕后交由组长进行装配,生成最后的新闻报道视频。全部完成后,小组成员共同填写电子竞标书,完成投标过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查看数字平台的学习资料和微课视频来作为参考,遇到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再有解决不了的,便问题到在线答疑板块寻求帮助。

在整个环节中,各小组成员随时协商讨论、相互合作,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提升。该环节是本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核心环节,它很好地检测了学生的课前自学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从微课掌握的知识到实际应用是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有自主的探究,有团队的协助,也有教师的从旁点拨,从多方面构建所学知识。

3)学员讲解环节。首先是展示作品,各组派出组长展示自己团队作品,并介绍作品构思及特色。每组讲解员对其中一块字幕及制作步骤做详细的讲解演示,讲解完毕后,其余学生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向“小老师”提问,讲解员根据实际能力选择直接作答,或者求助同组同学或教师。这个步骤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余学生也在“听讲”与“提问”的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有了深层次的认识。教师则结合课前系统分析得出的失分点,以及课堂上学生发生的普遍问题适时提出强调,并进行演示,学生及时进行巩固练习,从而突破学习的难点。

完毕后,4组学生分别填写评分书,对投标书填写、讲演清晰度、作品完成度三方面分别进行打分,选中最后中标的团队并予以公布。该环节不仅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及时评估,而且学生的成就感与荣誉感也得到提升,同时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4)课堂拓展环节。要求学生在即将到来的父亲节期间,配合教师提供的相关素材,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制作一个感恩的视频短片并配以字幕。区别于上一环节的团队任务,该任务回归到学生个人,偏重培养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和执行能力。制作完成后,学生将作品上传至视频网站。

课后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赞和弹幕评价。另外,在班主任的协助下,学生将视频发送到家长的微信群,献给自己的父母家人。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与父母间的沟通与交流。

本环节采用多种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完成作品的积极性和兴趣,而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评价中。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角的概念

引言:

“翻转教学”这一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并因其高度的前瞻性、灵活性迅速推行至全球,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点实践方向之一。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教学具有趣味性强、重点突出、自由度高三大特点,与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具有很高的契合度,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进行分析研究。

一、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学的设计原则

根据笔者的经验和观察,学生在初一到初三的成长中,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水平。所以,教师的翻转课堂设计也要所有不同,以保证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首先,由于初一学生的数学素养尚待提高,所以教师在进行这一阶段学生的翻转课堂设计时,应保证图片、视频等直观化的资源占较大比重,以便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初二、初三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知识基础,数学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设计时,可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为学生留出一定的主动探究空间[1]。

其次,初一学生正处于小学教育与初中教育的过渡阶段,大多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注意力发散、搞小动作等“小学化问题”。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设计时,需要适当提高微课的趣味性,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而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自我意识和成长欲望,希望和“大人”站在同一个位置上,所以教师在设计课件内容时可简洁、大方一些。

二、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学的设计方法

(一)学生自学阶段设计

第一,录制微课资源。微课资源使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初中数学教师在学校教学之前,应提早录制出教学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平台当中,以便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的预习学习。

以“角的概念”微课设计为例:某初中教师X设计了“三段式”的微课视频流程。第一阶段为3分钟,主要是建筑物、艺术品等各类实物的图片欣赏,并在阶段结束时添加了内容为“你能在图片中找到“角”的形象吗?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吗?”的旁白语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確学生的学习方向;第二阶段为20分钟,主要是角的种类、定义、组成等教育性的知识内容,并在阶段结束时添加了“平角是一条直线,对吗?”、“把一个角放在十倍放大镜下观看,它的角度也增大十倍吗”等判断题,为学生的巩固练习提供帮助;第三阶段为5分钟,主要是对视频内容的回顾和总结,并留出一定的教学问题,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出铺垫。

第二,设置教学问题。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当中,学校教育大多是以答疑解惑、拓展知识的角色定位出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布置课前学习内容时,充分挖掘提问思路,以保证教学问题既能帮助学生确定自学方向,又能勾起学生的知识探索欲望。例如,数学教师a在讲解“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前,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预留出了以下几个问题:“如何移项?移项的作用在于?”、“如何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作用在于?”、“怎样才能将未知数的系数转化为1?”。通过这些问题,教师a能有效引导学生将课前自学的重点放置在移项、合并同类项的定义、规则以及功能上,进而充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2]。

(二)课堂教学阶段设计

作为学生学习道路的引导者,数学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解决学生在课前学习时遇到的阻碍和疑惑,并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例如,在教授概率统计的相关知识时,数学教师S要求学生举手阐述自己在学习这一章节时遇到的困难。其后,教师发现大多数同学对概率的累积计算不甚理解,便由此举出了“J、K、L三名同学分苹果,只有一个苹果,请问J同学得到三次苹果的概率是多少?”这一问题案例,并要求学生解答。果不其然,许多学生都将1/3进行三次相加,得出答案为1的错误结果。其后,教师围绕这一题目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带领学生将J同学单词得到苹果的概率进行相乘,最后推算出1/27这一正确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进而实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进行。

总结:

综上所述,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当中,是初中数学教育实现新时展的必要途径。分析可知,教师通过分析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对翻转课堂中自己的角色定位产生科学认知,并灵活运用图片资源、教学问题等手段,能显著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理解,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杜满良.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3):70.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案例教学教学模式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内涵

(一)微课

伴随着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微课的教育理念逐渐进入了学校的课堂教学当中。微课又称微课堂,是一种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计而成的,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所有的教学过程,具体包括课程的重点、难点的讲解,疑点、考点的归纳总结。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视频,其特点是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简,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微课的设计体现了灵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源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所高中的化学课,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的学习资源,课前学生自主完成对学习资源的学习,课堂上师生共同协作探究,进行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基础是教学视频,其精髓在于对传统的课堂进行了颠覆,打破了“教师在上,学生在下”的格局,教师由主导者转变为导演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解决者。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改革以及先进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应用,翻转课堂已经是一种大众化的教育理念。

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财务分析是会计学专业及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一般在本科阶段第五、六学期开设,其基础课程是基础会计、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分析的应用范围也随之拓展,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对财务分析理论内涵、学科定位及教学方法、模式的改进,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张先治(2007)提出财务分析教学系统包括多样化的学生学习资源,规范化的教师教学资源,系统实用的平台资源,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实践教学资源。郭巧丽(2011)将pBL模式引入财务分析课程,通过问题情境设计,学习方式的改革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刘谷金(2011)认为财务分析课程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学生课外学习模式和改革考试方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王兰(2013)将CDio理念引入财务分析课程教学,通过专题式教学法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任务驱动和案例式相结合的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张新民(2015)提出“企业财务状况项目质量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以企业战略制定、战略执行、战略实施等为导向的报表项目的质量分析至关重要。因此,当前财务分析课程如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一)服务于翻转课堂教学的微课设计

微课设计的核心是制作微课,微课的教学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时间不长,因此精心选题首当其冲。另外,微课的内容是为翻转课堂做铺垫和基础,应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是在确定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微课的内容设计,一般可以以小案例的形式体现。微课设计的关键是微课的有效使用。在财务分析课程引入微课时,要注重与翻转课堂的结合,以实现翻转课堂为目的,按照不同的课堂环境采用不同的微课设计手段和应用策略。按照课堂教学阶段划分,微课可承担不同角色,可以分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同应用类型。在课前预习型微课教学过程中,为调动学生的兴趣,要强调悬念、趣味和精炼。比如在讲授资本结构质量分析时,将经典案例“九龙山旅游公司两个董事会并存”和“万科股权之争”案例编成微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复习型微课是总结拓展知识点的,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结,查漏补缺。

(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课堂是教学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主要以课本讲授为主,尽管讲授过程中教师穿插相应的案例讨论,但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进行,势必造成课堂气氛低沉,学生缺乏主动性。翻转课堂可以在微课的基础上,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方法有效融合和升级。现结合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构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项目或任务的导入――翻转课堂的前提。财务分析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据此,可以将课程任务化,明确列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在制作微视频时,一方面可以将知识点的讲解采用口诀化的形式,保证每段视频不超过10分钟。另一方面,将教学内容以模块化形式体现,此外,可以提供在线互动功能,师生可以通过讨论区交流互动,解决问题。

2.实现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的核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将在课堂中完成知识的吸收。其核心是通过情境、协作等方式,增强学习主动性。因此要精心策划课堂活动并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时间使用效率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平台结合使用,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教师课前根据教w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公司或一个相关问题的解决,大家分工协作,共同讨论完成,在讨论基础上,进行成果汇报。这种交流和汇报形式比较吸引学生参与,并且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提高了财务分析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进行答疑时,要注意以下环节:(1)注重逻辑性。与学生一起回顾本次课布置的重要知识点、应用方法和实操难点,对微课中碎片化的知识点予以系统化的整理,以免由于碎片化的知识不成体系影响学生学习。(2)案例分析教学。案例教学实行“小案例+大案例”,小案例结合每章节的知识点以微课形式体现,大案例实行贯穿式教学,即“一案到底”,教师以一个典型的、完整的案例为主线,贯穿于课程始终,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在学生具体操作部分,可以让学生根据相关要求自主选取案例公司,且所有数据是这家公司最新的年报及相关公告,以及相关的行业数据、宏观经济数据等。在“报表分析”部分,除了传统的教材内容如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等,教师需要通过真实的年报传授如何判断上市公司信息的真实度。上市公司的年报中隐含了非常多的信息,如员工的构成、董事会讨论与分析、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等,这些均与企业的财务状况密切相关,教师利用微课视频讲解年报的搜集方法、年报的构成及阅读技巧,让学生建立起财务分析是一个整体性分析的框架,锻炼学生自主挖掘、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3.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翻转课堂的评价方式。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学生需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评价由教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完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还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了确保在财务分析课程的有效实施,将财务分析课程的考核模式分为:小组案例分析×30%+个人课堂表现(包括出勤)×20%+期中考试×10%+期末考试×40%。其中:个人课堂表现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通过考勤对学生学习该课程起着外部强化约束作用,但占比较低;另一个主要部分是根据学生的课堂回答问题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评价结果。小组案例分析通过表1实施评价。

微课及翻转课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开拓思维,通过信息化教学带动课程改革,从而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何畔,陈雯如.《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改革及其实践教学研究――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6,(3):73-75.

[2]尹蘅.应用型财务分析课程中贯穿式案例教学的思考[J].财会月刊,2016,(12):127-128.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翻转课堂;掌握学习;教学设计;模型建构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8-0068-04

翻转课堂的“转”而失灵

翻转课堂的理念传入中国后,围绕该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也迅速展开,其应用效果逐渐彰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加强[1],但其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问题集中体现在对翻转课堂的理念理解不足,出现“转”而失灵的现象。翻转课堂的本意是课前教师通过互联网技术以“视频”呈现课堂,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当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引导者角色,帮助学生增进对所学知识的吸收内化。[2]在课堂上,学生释疑,教师解惑,探究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并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学习;在课外以“互联网+教学视频”的方式将课堂搬到家里,以技术缩短学校和家庭的时空距离,实现课堂和课外学习的零距离。[3]在课堂翻转实施的过程中,教网络平台以短视频为载体在线呈现课堂教学内容,期待学生在家完成对这些资料的学习,找出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提出自己的问题与看法。课堂上,教师对重点、难点和相关问题进行着重讲解,为学生迅速排疑解惑。这种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收效良好,但在课前和课堂的翻转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转”而失灵的情况:一是师生关系并未翻转仍是“师主生从”,课前视频学习仅仅变成了一种额外的课后作业,而课堂教学依然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此它被批评为仅仅进行了时间的转换,而教学方法依然是传统的说教,是陈旧教学方法(讲授)的一个高科技版本。[4]其实,翻转课堂课前的视频学习任务并不是简单的课堂预习,而是正式的线上课堂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学生学习内容的重述,而是对学生释疑解惑,使其达到知识内化升华的过程。二是课前和课堂两过程翻转失度,过度以“课前视频学习”为中心,而课前和课堂教师功能缺位。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前和课堂上的指导者角色作用缺失。翻转课堂的课前视频学习可以让教师省去部分简单工作但不是全部,翻转过程中核心工作仍需要教师亲力而为。核心还是以学生深层次认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5]正如吴志宏所说,“它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并不是降低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6]三是翻转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不足,无法有效地兼顾到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翻转课堂”是基于“掌握学习”理论而建构[7],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好”。[8]通过时间的增量和课前与课堂的交流缩小不同水平学生间的差距,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升华,真正实现布鲁姆的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期望。而现实中的翻转课堂模式在翻转前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析不足,翻转过程中往往会“翻而不管”,没有对学生课前的学习行为进行跟踪分析,并对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点进行精确指导。

翻转课堂与“掌握学习”的历史关联

萨尔曼・可汗提到,“翻转课堂所遵循的教育理念就是掌握学习的核心思想,即只要教学条件满足学生需求,所有学生都能掌握知识”。[9]作为翻转课堂的创始者,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声明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就是掌握学习理论。[10]掌握学习理论的诞生并非是横空出世,其思想渊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1922年的瓦西赫和1926年的毛里森从教育目标的定义出发,提出为不能按时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进行的补课性教学理念。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为了赢得冷战,美国的教育开始侧重对最优学生的选拔和培养,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布鲁姆认为这种教育体制是极浪费资源、极有危害的,不仅破坏了教师育人的抱负和学生学习的动机,也降低了社会对弱者的容忍度。这也致使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美国掀起教育改革运动,客观推动了掌握学习理论的诞生。但在改革的过程中,过度偏重于教学的方法与内容的革新,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致使教学质量迟迟无法提高。同期,斯金纳的“反馈―诊断―纠正”的程序性学习理论,验证了只要条件充足,任何学生都能掌握复杂技能,为掌握学习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布鲁纳和加涅的学习迁移理论认为过去的学习经验可以成为成就新的学习的基础。直接推动掌握学习兴起的是卡罗尔学习时间物变量的提出,即课题学习的原始能力、教学的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机会和学习的持久力。20世纪60年代,在吸取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布鲁姆正式提出了解决方案,即掌握学习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如果学生们接受到理想的教育并获得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多数学生是能够较高水平地掌握所学内容的,从而达到学习目的”。这里的“理想的教育”是指能够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动机和热情、尊重和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这里的“足够的学习时间”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辅导,进行查缺补漏。

从掌握学习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以看出掌握学习理论是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程序性学习理论、差异性教学的补课性教学理论和时间学习变量思想之大成。在20世纪90年代,掌握学习理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它吸收了ericmazur的同伴互助教学法(peerinstruction),即学习的两阶段论:由知识传递到吸收内化。[11]至此,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正式构建完成。在实施过程中,翻转二字成为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核心,因此如何翻转就成为翻转课堂能否成功的关键。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如何“翻转”是关键

实施翻转课堂,关键在于如何“翻转”,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翻转时间、结构、流程与方法。核心是回到它的理论基础――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理解其真正内涵:相信每个孩子在条件充足时都能学好。但由于每位学生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不同所造成的性格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其进行了解,并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教师在掌控课前视频设计开发的难易程度时,在翻转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课前的视频学习轨迹进行追踪时,课堂上的活动设计都要正确理解和牢牢把握教学质量、先决认知行为、先决情感特点这三大变量。

围绕“掌握学习”教学质量的四个要素――线索、参与、强化和反馈―纠正,提供学习线索,增强学习活动参与度,强化以增加学习的吸引度,获得反馈以进行修正。[12]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就要根据学生和内容特点、信息化学习资源的不同特征进行课程的结构确定。例如,针对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内容,根据不同的媒介载体呈现不同的流程,根据学习数据分析提供适当的乐趣与休息时间。增强学生活动参与度,需要在互动时间和方式上进行设计。在课程层面,研究如何通过ViS(视觉识别系统)等识别课程学习特色,使课程的品牌得以展现,达到“见课如故”。在教师层面,研究如何通过行为表现识别教师特质,使教师的能量成倍扩散,达到“见课如见人”的效果。反馈与纠正就是通过考查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反馈,给予足够的时间对缺漏进行修正,通过不断地反馈―纠正循环直到缺漏得到修补为止。

围绕理解教学能力和能力倾向,弄清学生相关知识技能掌握的差异性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主要根学生的学习偏向、理解程度和学习速度进行形成性评价设计。例如,在“现代教育技术学”课程中,文科与理科学生、男生与女生软件操作能力基础有何差异,这些差异如何在教学设计中通过问题设计、知识点设计等方式得到体现并填平;在教学进度设计中不同学习速度的学生如何得到合理考量等。

围绕情感准备状态,弄清学生的过往经历、学习期望与完成学习目标所需的努力度的关联,主要是把握学生好的学习体验如何通过教学视频创造。例如,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时间有限,教师就可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内容特点有针对性地缩短或延长视频时间;学生喜欢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即时反馈,教师就可在合适的时间点设计游戏与问答题;学生若对教师全身出镜感觉无聊,教师可将出镜方式根据着装、教师形象、讲课风格等进行调整。此外,还可通过数据收集来分析学生视频学习的学习习惯。

基于“掌握学习”重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不只是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过程的翻转设计,伴随而来的还是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的全方位变革。本文基于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的理念对翻转课堂在课前进行团队式学习设计,对翻转过程中学生课前的视频学习数据进行追踪与分析,对课堂活动设计等环节进行模型建构。具体模型如右图所示。

学生认知能力水平检测。在学期开学之初,教师应采取权威的考核方式如问卷和测验对学生从年龄、背景、性格、兴趣、情感、知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摸底。借此了解学生学习的习惯、倾向、期望和能力水平。课程开始后,教师可根据检测数据对教学进度、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等进行更妥善的统筹安排。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指导,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其能跟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步伐。

互帮互助的团队式学习。教师根据开学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分析,按能力水平的高低对班级学生进行层次划分。依班级人数对学生进行分组,确保每组成员都有高中低能力水平的学生,其中分组依据包括年龄高低、男女性别比例、性格外向与内向、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强与弱等。一组即为一个小的学习团队,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使每个学习团队的实力相当,团员之间“强帮弱,弱学强”,实现团员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助形式实现全体成员的共同进步。互帮互助的团队式学习让教师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视频的设计开发,对不同学生进行精准性的个性化学习指导,以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帮助,避免掉队。

课前视频学习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为个性化教学指导提供了依据。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的视频学习数据进行追踪、搜集和分析。通过每位学生观看视频所花费的时间、观看的次数、停顿的时间、讨论的问题等分析出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在课堂上,当疑难点未被学生提及时,教师会在课堂上提出并解决,让所有学生心中无疑惑,人人皆有所得。此外,它还会为教师的视频改进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促使学生爱看、乐学课前视频,使视频学习真正起到激发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

游戏化课堂教学方式。将游戏化元素的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融入到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建立与学生分数挂钩的勋章制度。勋章分为个人勋章和团队勋章。学生和团队获取的勋章每节课后都会在网站上公示,学生可以看到自己获得的勋章排行榜和团队勋章排行榜。排行榜的作用是让学生和团队从竞争中获得学习动机和个人与团队荣誉感。学生和团队获得勋章的多少会与他们的学期最终成绩直接挂钩。该措施是为了打破学校依靠一张试卷和一次考试来考核学生学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此外,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团队成员,不仅要扣除该成员的部分勋章,而且要扣除该团队的部分勋章以示惩罚,借此建立团队荣辱感,实现团队自我管理。将游戏化教学方式融入到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的建构中,利用游戏中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实现僵硬的课堂组织与运行机制的重构,最终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Knewton.theflippedclassroominfographic:anewmethodofteachingisturningthetraditionalclassroomonitshead[eB/oL].[2012-01-13].http:///flipped-classroom/.

[2][3]BakerJ.wesley.theclassroomflip:usingwebcoursemanagementtoolstobecometheguidebytheside[a].in:Chambers,Jacka.,ed.Selectedpapersfromthe11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llegeteachingandLearning[C].Florida:FloridaCommunityColl.,Jacksonville,2000:3-9.

[4]ash,Katie.educatorsView'Flipped'modelwithamoreCriticaleye[J].educationweek,8/29/2012,Vol.32,issue2:6-7.

[5]何世忠,张渝江.再谈“可汗学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2):24-26.

[6]田爱丽,吴志宏.翻转课堂的特征及其有效实施――以理科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4(08):29-33.

[7]乔纳森・伯格曼,亚伦・萨姆斯.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一场正在到来的教育变革[m].宋伟,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24-25.

[8]本杰明・S・布鲁姆.布鲁姆掌握学习论文集[C].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34-35.

[9](美)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G].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4-15.

[10]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6-51.

[11]ericmazur.同伴教学法――大学物理教学指南[Z].朱敏,陈险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2]续润华.布卢姆的学习变量说及其对我国继续教育改革的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04):18-20.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现状分析;策略研究

现如今国内多媒体教学、导入式教学等模式的出现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美国引入中国以来就受到国内教育界认识的好评。但是由于其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理论方面、实践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接下来我将从初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以及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设计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不断加强对教育事业的改革,为了使得国内教学能够尽快与国际教学接轨,在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由于资金短缺无法对教学实践投入更多的科技设备,这就导致教师对于外界的教学模式无法深入了解,对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研究只能停留在过去浅薄的表面上,面对当今社会出台新型政策探索极其不透彻,这就严重影响学生对于先进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除此之外,目前许多中学院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效率太低,无法有效调节学生在课堂上的动、静两种状态,往往表现出极其压抑的氛围,导致学生之间的交流偏离教学主题和原本的教学目标,教师很难控制课堂的整体环境。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源于美国,由于这种教学模式颠倒了传统的教学顺序,也被称为颠倒的课堂。最初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让学生先在家中自由学习,再经过教师讲授,采取先学后讲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有益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在融入数学教育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内涵,要求学生在家通过网上学习,自己做练习题,之后利用课堂时间解决疑难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传入中国,并被广大教育界人士认同,其主要原因在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线上学习,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改变传统统一授课,忽视学生能力差异的不足。其次,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各自的不足,在课堂解决疑惑的过程中,按照学生各自的个性教授以解决方案,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缓解师生关系,创造良好氛围。除此之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课上课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充分提高教学效率。

三、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改进

1.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数学作为一门讲求逻辑的学科,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培养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加以指导。因此在初中数学翻转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接受程度,准备一些时间长度适中,难易程度适中,与课堂学习相关的数学视频。视频制作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将视频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内,此为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段。通过具有趣味性视频解决学生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翻转课堂不同于以往的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一味倾听与被动接受,灌输式地理解知识,翻转课堂下,学生更多参与到课堂中,如果没有高度的自主能力与自觉意识,很容易在翻转课堂中盲目学习,不断倒退,因而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掌握能力,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譬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章节时,掌握能力较高的已经通过自学能够利用三角形定理解决实例,而处于低层的学生还停留在概念理解阶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创建,实现以优带差,并在讨论中得到新的启发。

总之,就目前国内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而言,还存在众多问题亟须解决,譬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模式等。在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认识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重大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区分教师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依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理念,制定符合自身教学情况的教学模型。与此同时,需要提供于教师更多可供实践的教学模型,达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信在共同的努力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将取得重大进展。

参考文献:

[1]张定强,金江熙.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一些新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6(1).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翻转课堂;园林工程;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3018303

1引言

《园林工程》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涉及工程、建筑、艺术、规划设计、植物的综合性学科,它将园林设计与工程技术有机的融为一体。本课程让学生了解了园林工程的内容与特点,重点在于土方工程、假山工程、园路与铺地工程、水景工程、给排水工程等专项内容,通过各项内容的教学形成清晰的框架脉络,让学生能清楚地掌握园林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目前石河子大学园林专业所开设的《园林工程》课共3个学分,培养方案采用理论课和实践课各24学时的(1+1)教学模式,另外单独开设2个学分的园林工程课程实习。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递与消化是通过教师课堂教授与学生课下作业两部分完成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控往往只停留在表层,实践与沟通的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而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给予学生更多对时间把控的自由,赋予学生更多课堂支配权利。因此,将翻转课堂模式引入园林工程教学体系中,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1课前准备

教师为学生提供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其中包括自学任务、自主作业、基础资源等)以及教学课件、参考文献、相关视频等网络资源。对于教师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进行单体自主学习或分组协作学习、对任务进行安排及分解。

2.2课中探讨

在课中,教师首先对自主学习知识进行提问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根据学生的自主反馈单进行问题的答疑。而后下发讨论话题于每一个小组合作探究,组内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能力。教师对其进行个性化指导,通过实例启发等方式,对讨论中存在的疑问进行分析。最后小组指派一名代表(不与以前代表为同一人)进行总结发言。锻炼学生的各项表达能力,其中包括口头表达、图纸表达、模型表达等。汇报结束后,其他小组成员可向汇报组提出疑问,汇报组成员进行解答,待全部小组汇报完毕后,教师就每一小组在汇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对其优点进行表扬,为学生树立自信心打下基础,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

2.3课后巩固

课后则是教师与学生自由交流的空间,学生可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对话题的答疑,师生共同探讨,相互分享一些优质资源,供不同程度w生进行今后学习的探究。课后填写反馈问卷,教师对其反馈进行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变。

3基于翻转课堂的《园林工程》教学评价

将园林20141班38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学生课后反馈问卷得出:基于翻转课堂下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1课前自主学习评价

课前的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基于教学对象、目标对课前任务内容进行选取。翻转课堂中,将传统的教学知识放在了课前,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单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基础文献资料与相关视频,交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同时要求学生提高自学效果,而不是停留在简单的知识预习上面。

通过Q1反馈,不难发现,学生在观看微课的时间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有43.5%的同学课前学习微课的时间在30min以上,32.8%的同学在20~30min内,说明全班的大部分同学都能对课前的微课内容进行反复学习,深入内化。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暂停看、反复看的情况,教师可根据学生登录时间、停留页面或视频的时间,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Q2反馈,全班有82.8%的同学都能够自主的完成微课中安排的任务,对教师布置的自主作业也能够应对自如,只有小部分同学完成程度较差。说明学生大都能够通过查阅文献、观看网络视频等方式进行课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与拓展能力的提高。

通过Q3反馈,全班有58.6%的同学认为课前的微课学习对知识网的构建很有帮助,学生在课前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有利于对重难点内容的把控,明确学习的

3.2课内活动任务评价

解决学生课前的反馈难题为课堂的第一环节,根据问题的不同程度组织讨论型或教授型课堂。在完成答疑环节后,教师布置本节课的讨论任务,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决定小组协作方式,教师在一旁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充当着课堂上的指导者,而后学生就完成的讨论内容进行汇报与交流,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内化。

根据Q4~Q6的结果显示(表2),全班46.8%的同学非常喜欢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课堂探究形式,有58.2%的同学表示非常喜欢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自己大部分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课堂之上,没有了传统模式的拘束,学生畅所欲言,接收的知识面变广。不仅如此,这也使得同学的团队协作能力有所提高,使课堂呈现出“想学”、“会学”、“悟学”的教学氛围。

3.3课后拓展任务评价

根据Q7~Q9的反馈显示,有83.2%的学生会再次观看教学视频,充分说明学生秉承“从终点出发的思想”对知识进行回放,将课前不同的地方进行深刻理解。64.2%的同学对在线答疑与讨论觉得很有帮助,在课堂上模糊不清的问题会在教学平台上加以理解讨论。学生随时随地向老师与同学进行提问,使学生的疑问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

表3调查表三

问题题目选项样本数百分比/%Q7您在课下是否再次观看过教学视频a.是3283.2B.否616.8Q8您觉得在线答疑、在线讨论的环节对您的学习是否有帮助a.很有帮助2464.2B.一般923.6C.帮助不大49.7D.没有帮助12.5Q9您不懂的问题得到了什么程度上的解决a.全部719.2B.大部分1952.0C.小部分719.2D.没有49.6

3.4总体能力评价

根据Q10~Q12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完成了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在“a”选项的学生占大多数,学生的满意程度比较高。由此可见,翻转课堂的教学体系已慢慢趋向完整,但仍有学生对于资源拓展和作业完成的情况不是很好,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在学生的整体表现方面,教师持满意态度,达到了教学的预期效果,并说明此模式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表4调查表四

问题题目选项样本数百分比/%Q10您觉得对个人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的提升是否有椭a.很有帮助2257.2B.一般1028.1C.帮助不大512.8D.没有帮助11.9Q11您认为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怎么样a.很好2361.3B.较好1127.8C.一般38.3D.差12.6Q12您是否愿意在今后的学习中延续这种教学模式a.非常愿意2463.2B.比较愿意922.9C.一般愿意513.9D.不愿意00

4结语

本文根据园林工程的课程实施,针对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课前、课中、课后以及整体的反馈进行分析,与具体的教学实践内容相结合,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实施效果评价,验证了翻转课堂的实践性与有效性。此模式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课中的讨论学习和课后的拓展学习实现了知识的传递和消化、能力的构建和拓展、素质的提升和发散。通过实施效果反馈分析印证了翻转课堂的优势,使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显著提高,初步验证了该模式的可实施性,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陈怡.基于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何文涛.翻转课堂及其教学实践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4]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5):6~32.

[5]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篇8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是一种新型混合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通常是教师讲课、布置作业,学生课后完成与练习。翻转课堂教学恰巧与传统教学相反,在信息化环境下,任课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一起完成作业、答疑等活动,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对知识传递、知识内化、知识拓展的教学步骤颠倒安排。

二、协作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心理学作为协作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通过积极主动建构知识实现预先制定的学习目标并最终获得知识。协作学习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是一种以小组活动为形式通过相互合作达到共同目的的教学策略。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合作精神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明白以他们之间的协作、互动获取知识的方式远比教师的单纯教授更容易接受。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转变课堂中的单一角色,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向指导者、组织者、辅助者、参与者转变。这种当代高职英语教师的新角色使得学生真正成了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互动活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协作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强调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课上师生、生生间积极互动。通过与小组其他成员相互交流、探讨、协商、合作,一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共同发展,分享成功的学习策略,互相评价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最终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在协作学习中,学生面对的都是和自己身份相当的学生,在和同辈一起学习时,学生完全没有紧张感和恐惧心理,感觉到人格的平等,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学习兴趣随之提高,从而更自觉地担负起自身的责任。

基于协作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步骤与要求:

(一)课前

1.分组

教师在第一次上课后,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英语成绩等,将全班学生合理搭配,每4人一小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这样的划分能保证在今后的活动或竞赛中的公平性。教师应鼓励各小组的成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互相帮助,共同合作完成课堂中的各项任务。

2.准备教学资源

基于协作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前导学教案和教学视频。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的导学案、课件及教学视频,导学案的内容要在高职学生的能力范围内。不宜过难也不能太简单,教师创建的教学视频最好在10分钟之内。同时,教师也可下载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教师应让每一个学生明白每次课的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担负起自身在小组中的责任。以《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一册Unit5“iLovethisGame”为例,教师可根据这单元的主题布置给学生活动,让他们分组讨论――“whatsportsgamedoyoulike?why?”高职生都处于青春好动期,对于运动这个话题他们有很多话说。

3.小组讨论

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前设计好小组协作的任务,每组学生通过借助网络、视频课件和相关教材完成任务,然后让各小组就活动展开讨论,交换观点。把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待到课上再向老师提出。以《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二册Unit3“aSuccessfulCareer”为例,在导入新课文之前,先让学生就如下几个问题分组讨论:“Doyouhaveanyideaaboutyourfuturejob?”“Howwillyouprepareyourselfforyourfuturecareer?”“whatkindofpersoncanberegardedassuccessfulinhis/hercareer?”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毕业后都会直接参加工作,而且所从事的工作多为一线的技术工人,教师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了解学生对于今后的工作的想法,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小组成员就以上几个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仅体现了个人价值,自觉承担起自身的学习责任,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组员通过互相交流,达成共识,使小组内学习较差的学生获得组内学生的帮助,组内同学的相互学习,团结协助,最终共同实现学习目标。通过讨论学生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将来的工作。

我院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采用的是大班授课。一个大班多则100名学生少则60名,学生相对较多,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通过采用协作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比较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4.评价

课堂上,每一组选举一位学生汇报本小组学习结果,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以各组的学习策略、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评价要中肯,不能流于形式,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最终一起分享成功的学习策略。每个小组的发言人都不是固定的,要充分调动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想法。

四、基于协作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篇9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化;翻转课堂;环境化学;教学设计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以多媒体和网络平台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推动下,高等学校日益进入信息化教学时代。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资源获取知识和信息越来越丰富,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概念也越来越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1]。如何运用校园信息化资源,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教学服务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工作者们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2-4]。教学模式的创新是适应信息化环境的核心问题,具体表现为基于班级授课制,强调知识传递、以教定学的知识传授模式逐步让位于基于信息化环境的强调问题中心、以学为主的整合探究模式。本文以环境化学课程为例,强调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充分利用教育系统内部组织教学资源外,更要利用信息化环境中优质的资源与服务支持学习者的线上线下学习和课内课外学习实践活动。构建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教学对象的特征,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和学习环境,最终支持学习者有效达成学习目标的系统活动。教学设计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为宗旨,是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自2010年开始,我校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环境化学课程自身的特色教学[5]。在教学中,本课程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坚持“科研促进教学、结合地方发展需求”两项原则,以“发挥网络作用、以项目教学为核心,以小组学习为形式、强化实践教学”三种策略有机融合,优化信息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终身学习能力。一方面,基于取得的教学成果,提炼基本的教学模式、策略与方法;另一方面,努力探索并实践新模式、策略与方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

1基本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团队提炼了现阶段本课程的基本模式:“讲―验―观―研”四步循环模式。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思统一,知行合一,熟练掌握基本的知识体系,然后结合案例教学,项目分析,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课程基本知识理论的教学品质。“讲”即指教师对核心理论知识的“精讲”。这是学生有效获取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主要发生在课堂环境,教师基于课程的重点、难点对核心理论进行的阐述与应用分析。“验”即指学生进行的课程实验,这个环节主要发生在实验室,实验项目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并结合特色教学要求设计,这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关键。“观”即指学生跟随指导老师到一些环境污染问题较严重或环境保护工作做得较有成效的实地进行见习,在见习中锻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学习到的知识有真正的“用武之地”,这个环节是联系课程实验和后续创新研究的纽带。“研”即指学生进行的创新研究,这个环节主要发生在实验室,但此时与课程实验不同,比课程实验更进一个层次。它是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科研兴趣结合学科前沿和地方特色设计实验方案,然后由学生探索完成实验,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2形式多样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的模式、策略与方法凸显自主性、前沿性与合作性,主要开发了三种新模式:案例研讨模式、专题讲座模式和任务驱动模式。这对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习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为了增强教学实效,理论教学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基于取得的教学成果,我们探索并实施了“案例研讨”、“专题讲座”、“项目任务驱动”的新模式。

2.1案例研讨模式

案例研讨模式的主要环节是:呈现案例(不同层次水平的经典案例:视频或课件等)小组研讨(小组讨论案例所承载的环境化学重点理论及实践应用技能)代表发言(分享组内和组间有意义的信息)小结反思(教师或其指派的主持人)。

2.2专题讲座模

主要依托课主持部级、省级和外专项目等专家学者,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课题组和外籍专家的的科研成果,在科研v座中重点介绍课题研究的目的、方法手段和成果等,通过多学科前沿知识前瞻行的引导,旨在培养学生在科学的道路上“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胸怀。

2.3项目任务驱动模式

项目任务驱动模式的主要环节是:布置任务(课前教师布置有关教学的任务或问题,如给小组布置“为什们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只发生在春季?”教师通过网教平台提供文献资料、网上资源信息平台,学生分团队讨论,自主线下学习,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小组自评和他评(小组间相互评论各组完成任务情况)学生相互提问,教师点评和小结。

3多形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的模式

构建多形式、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是本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特色,其中开发实践教学模式、策略与方法是基本的形式。我们依托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训练项目,大连民族大学大学生太阳鸟科研计划、华信理化杯大学生生态环保论坛、校外企业实训和全国挑战杯大赛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构建“课堂学习+课程实验+实训实习+创新实验+行业竞赛”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4信息化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学紧密联系教育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课程网站的建设和学科学习应用网站的开发为契机,推动教师和同学们进行课内外的合作、互动和交流,构建起了“留言板”、“讨论园地”、“谁来答”等交互平台,使学生之间自由交流经验、体会、提出见解和主张,教师既可以参与其中,又可以提出仲裁和建议,线下也可以通过QQ、e-mail和微信等网络工具有效延伸。师生可以在课外针对课程学习、当前影响重大的环保事件、身边的环保问题等进行交流和探讨。构建了一个开放性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意识,尤其是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5多维度的考评措施

课程内容的多样化教学设计也促进了课程考核内容的立体化。学生的成绩考核主要突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基础理论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考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作业环节突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能力。课程的作业形式突破了传统的纸笔考试,形成了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作业相结合以及个人作业与小组作业相结合的作业形式,如课堂讨论、小组报告和研究论文等,使学生在建构环境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和应用能力。

2)调整期末考试的内容和题型,凸显实际问题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要求。为考察学生对环境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对具体情况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编制试卷的过程中,注意将影响重大的污染事故或当地的环境问题与课程的知识点结合,要求学生在阅读案例材料的基础上立地做出分析,以考察学生运用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阅卷中主要依据分析过程和思路的清晰程度及运用环境化学理论知识的能力评定成绩,不拘泥于结论的一致性。

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了环境化学课程学与教要素的转变:教师角色将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学生地位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课本内容由教师传授知识的内容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即学生以课本为纲自主地学习,课本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容,多媒体网络环境传播手段的交错应用,不仅拓展了学习的时空观,而且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步发展;而教学过程也不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知识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杜鹤民,张淑梅.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134-136.

[2]王浩.面向终身教育的泛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探析[J].科技与教育,2011(5).

[3]康艳红.《环境化学》网络课程群建设的方法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3):460-462.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篇10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颠倒教室”的另一个称呼,其主要内涵就是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翻转,让学生通过视频等手段获取知识点,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室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针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采取相应的巩固练习,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在翻转课堂下,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将教学和课后练习环节进行翻转,实现了主动性课堂的构建。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翻转课堂的应用,将学生的学习环节,赋予新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独特性,并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环节的优化。

二、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元二次方程是“数与代数”的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在本章中,要求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并学会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运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等量关系,并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打造了有效的平台。

(一)教学目标和难点分析

在学习中,主要的教学目标为:对概念进行理解和掌握,并从实际生活问题中找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等式关系,构建实际生活中的方程模型。并要求学生树立估算意识,寻求近似解。本章节的重点需要放在概念、一般形式、模型和近似解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难点为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模型以及估算思想的建立。

(二)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要做好课前设计。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环节时,可以从以往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为切入点,并以“花边有多宽”为案例,密切联系生活。

其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合理的情境。一方面,教师可以先引导学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和步骤进行回想,其中,关键是找出题目的等量关系,步骤可以分为四点:分别是(1)找等量关系;(2)设未知数;(3)列方程;(4)解答。

具体需要求解的问题如下:一块四周镶有宽度相等的花边的地毯,长8m,宽5m,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面积为18m2,求花边的宽度。

分析:设花边宽为x,则中间图案长方形的长度为(8-2x)m,宽为(5-2x)m,所以,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为:(8-2x)(5-2x)=18。

再比如如下题目:一个梯子,长10m,斜靠在墙上,梯子顶端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如果梯子顶端下滑1米,则低端应该滑动多少米?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梯子滑动前,与墙体的距离为6m,设梯子底端滑动xm,则底端距离墙体的距离为(6+x)m,等量关系方程为:(6+x)2+72=102。

通过前面的铺垫,已经向学生展现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也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态。随后,将以上两个方程放在一起进行整理、简化:

从而,可以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形式:ax2+bx+c=0(abc为常数,a≠0)。

通过这样的设计,通过具体案例,得出不同方程之间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的探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景,让学生体会探索求知的乐趣,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再次,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共同探讨意愿二次方程该如何判断,为什么a不能为零,该如何正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等问题。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增强对知识的提炼,为熟练应用打下基础。

随后,可以通过设计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运用新掌握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最后,对本节课堂进行总结与反思,再一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真正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