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科和骨科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4:16

脊柱骨科和骨科区别篇1

【关键词】脊柱结核;转移瘤转移性肿瘤;X线

【中图分类号】R3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14-02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①病历:转移性脊柱肿瘤38例、脊柱结核62例。②年龄:最小患者16岁,最大患者74岁。③性别: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④主要临床表现及体征:颈、胸、腰部疼痛,低热、消瘦、盗汗、夜间疼痛等。(2)方法:采用Deray630maDR,摄颈、胸、腰、骶椎正侧位片。

2结果

2.1转移性骨肿瘤共38例,病变部位:颈椎2例(5.3%),胸椎15例(39.5%),腰椎11例(28.9%),骶椎10例(26.32%)

2.2转移性脊柱肿瘤X线表现为:①溶骨型:以椎体骨质破坏为主,并呈多发性。表现为骨质密度降低、消失,多见斑片样、虫蚀样及鼠咬样破坏,破坏区分布不均,边缘不规则,少有硬化。一般不影响椎间软骨,故椎闻隙少有变窄。脊柱少见畸形或寒性脓肿,但伴有局部软组织受侵肿块。②成骨型或混合型:转移病灶多波及单个或跳跃式多个椎体。影像多见半个或整个椎体斑片状或棉团状骨质密度增高改变。混合型病灶,多在高密度病灶内见形态不一的低密度破坏区。

追踪转移性脊柱肿瘤病历均可发现原发病灶,例如肺癌、鼻炎癌、肾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部分病变可在原发病灶手术后2-3年出现转移。

2.3脊柱结核62例,病变部位:颈椎2例(3.2%),胸椎22例(35.5%),腰椎32例(51.6%),骶椎6例(9.7%)

2.4脊柱结核的X线表现:①椎体骨质破坏:最常见表现为椎体出现塌陷、变扁、楔形、骨质缺损等。②椎间隙变窄或消失:两椎体骨质不同程度破坏或呈局限性缺损,甚者当一个椎体破坏严重,其临近无明显破坏的椎体可陷入破坏椎体的破坏区。③椎旁冷脓肿:各型脊柱结核均可出现。如颈椎可在咽后壁产生冷脓肿,常位于颈椎椎体前,咽后壁软组织影可见增宽,并向前呈弧形影,可将食管向前推移。而胸椎结核则常表现出椎体两旁出现呈梭行凸起的软组织密度增高影腰椎结核影像常表现在为腰大肌轮廓弧形凸起或不清晰。④脊柱畸形;常可见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

3讨论

3.1转移性骨肿瘤:转移性骨肿瘤仅次于肺及肝脏,占全身转移瘤的第三位。①好发年龄:理论上虽然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多数发生在40岁以上。

②部位:以脊椎转移最为常见,其次为肋骨,骨盆,头颅等。③症状与体征:绝大多数会引起明显疼痛,逐渐加重并呈持续性剧烈疼痛,发生在脊椎时甚至可压迫神经出现相应症状。多发性转移瘤多于单发性。

3.2骨与关节结核绝大多数继发于体内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变。其多数原发病灶在肺部,最易受侵犯部位为血供丰富的松质骨。如椎体、扁骨、长骨的干骺端及骨骺,脊柱结核在骨关节结核中最为多见,约占40%左右。好发于青壮年和儿童,40岁以上相对少见,常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中毒反应。发病部位以腰椎椎体最多,胸椎次之,骶椎较少,颈椎更少。椎体结核早期以骨质破坏为主,干酪坏死、液化形成寒性脓肿为特征。在修复期,新生骨的建立,出现增生硬化影像即为恢复转归征象,由于椎体骨质破坏,椎间软骨受侵,造成脊柱侧弯或后弓畸形、椎间隙变窄等。笔者统计x线表现数据与相关文献资料相符。

3.3通过对转移性脊柱肿瘤与脊柱结核的X线影像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笔者认为在鉴别诊断上,脊柱结核在静止修复期时影像表现为增生硬化为主,其与转移性脊柱肿瘤的成骨型或混合型转移表现极为相似,应注意加以鉴别。前者可有椎间隙变窄、脊柱后弓侧弯畸形,多有结核病史,后者患者进行消瘦明显,疼痛剧烈,进一步检查可发现其它脏器原发肿瘤病灶。转移性脊柱肿瘤中溶骨型转移者与脊柱结核早期骨质破坏为主均有较相同表现,极易造成误导、误诊,但只要认真细致、全面地对影像加以分析,结合临床资科、病史、体征.追踪检查,作出正确诊断亦是不难的。

参考文献

[1]赵鹏普,主编.骨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82-184

[2]白振明,等.椎体转移瘤Ct分析与应用.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分册,1987

脊柱骨科和骨科区别篇2

[关键词]脊柱骨折;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9(c)—0093—02

随着机动车及基建的发展,交通事故、坠落伤日益增多。脊柱骨折明显增多,而其中胸腰段(第11胸椎~第2腰椎)骨折发生率最高,骨折形态多种多样,爆裂骨折是脊椎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其累及脊柱的二、三柱结构,多为较复杂的不稳定骨折。早期准确判断脊柱骨折情况是正确治疗和评价预后的关键。本文回顾分析本院45例胸腰段骨折影像资料,探讨64排螺旋Ct在其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45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18~70岁,平均46岁。其中,车祸31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他外伤5例。临床上45例均有腰背疼痛、下肢活动障碍及双下肢肌力不同程度减退,二便功能障碍者6例。

1.2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摄影及螺旋Ct扫描。X线摄影采用万东CR机。Ct采用philipsBrilliance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依据X线平片所示及临床定位确定扫描范围,以病变区为中心,上下包括2~3个正常椎体。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350mas,重建层厚1mm,层距0.8mm,骨算法重建,扫描数据自动传入工作站(extendedbrillianceworkspace,eBm)后,进行mpR、mip及VR等后处理,mpR采用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角度连续层面观察;mip重组出类似X线平片效果的三维图像,作多角度观察;VR任意旋转多角度对骨折的整体外形结构进行观察。

2结果

45例患者均有椎体爆裂骨折,其中胸椎骨折14例,腰椎骨折25例,胸腰椎骨折6例。而胸腰椎骨折中,胸腰椎均爆裂骨折者2例,一节爆裂骨折另一节为单纯楔形压缩骨折者4例。45例患者中,以L1骨折最多见,有25例。图1~4为1例患者L1爆裂骨折的Ct表现。骨折Ct表现依DenisF[1]三柱分类法,本组骨折累及前中柱者20个椎节,累及前、中、后柱者27个椎节。按照wolterD[2]椎管狭窄分为无、轻、中和重4度。本组无椎管狭窄5例,轻度狭窄12例,中度狭窄16例,重度狭窄12例(多椎体骨折以最重者计算)。

3讨论

根据DenisF[1]提出的脊柱3柱概念,认为脊柱损伤累及3柱中的两柱或以上者为爆裂骨折。爆裂骨折是一种复杂的特殊类型骨折,好发于胸腰段,是由于纵向传导的压力使得髓核挤入椎体内导致压力骤升而断裂,同时可伴发骨碎片进入椎管,导致椎管狭窄合并神经损伤,常见于高处坠落伤和交通伤。胸腰椎是胸椎和腰椎的移行区,是稳定性较强的胸椎与活动度较大的腰椎结合部位,应力比较集中,因此骨折好发于此[3—4]。爆裂骨折不同于单纯的楔形压缩骨折,特别是损伤同时累及前、中、后3柱者,可致骨性椎管狭窄或变形,易引起脊髓及神经损伤,大部分需手术治疗,而术前详细了解骨折分型及骨折的整体状况,是骨科医生正确治疗和评价预后的关键。

目前X线平片仍是脊柱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但由于解剖结构的重叠,只能通过椎体后缘连线来判断椎体是否为爆裂骨折,难以显示骨折细节,特别是观察有无骨折片突入椎管及脊髓是否受压以及是否合并椎弓骨折等情况难以显示,可作为外伤后筛查及大体初判。普通Ct能实现轴位扫描,可用于爆裂骨折的诊断,能观察椎体后缘骨折片突入椎管情况,但对于平行于扫描基线的细小骨折容易漏诊[4—5],且不能显示骨折的立体形态及完整的病理解剖状况,对于骨折椎体的定位有一定的欠缺。

而64排螺旋Ct的高分辨率快速容积扫描及其后的三维重建,能消除平片中由于前后重叠及因素所致的信息量不全面。另外患者无需变换就能得到满意图像,缩短了检查时间,减少了变换对患者造成的不必要继发损伤,特别适合于严重创伤且有复合伤的患者,减轻了外伤患者的痛苦。并且由于增加了探测器数目、矩阵排列及敏感度,大大提高了X线利用率,减少了患者的辐射剂量。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方式包括mpR、mip及VR等多种方法。mpR可以冠状位、矢状位及斜面多平面多角度观察骨折线的走行、长度和位置以及骨折碎片移位情况,特别对移位不明显的附件骨折,选择适当的平面和角度均能很好的显示,弥补了横断位图像的不足。VR图像可观察骨折的空间立体关系,显示脊椎序列的改变,有无脱位及后突畸形,对脊柱稳定性的判断有重要价值,而且还能将图像进行任意旋转切割,消除目标区以外结构的遮挡,从多角度观察目标区域。mip可重组出类似X线平片效果的三维图像,并能作三维任意旋转的多角度观察。64排螺旋Ct三维图像能直观立体地显示骨折情况,为骨科医生正确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4—6]。但应注意的是,三维成像主要是协助诊断,真正具有影像诊断价值的征象目前仍来自于轴位Ct。

但64排螺旋Ct对于脊髓的损伤仍不能准确显示,需要参照mRi检查。mRi多序列及直接多平面成像能显示脊髓及椎管内损伤,快速磁敏感序列尚能显示少量出血及轴索损伤。因此,对于爆裂骨折并致椎管狭窄者,mRi检查是必要的[7—8]。

总之,64排螺旋Ct以其检查时间短、获取信息量大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对脊柱爆裂骨折及其损伤程度可快速明确诊断,对指导外科手术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DenisF.thethreecolumnspineanditssignificanceintheclassificationofacutethracolumbarspinalinjuries[J].Spine,1983,8(4):817—831.

[2]wolterD.对脊柱损伤分类的建议[J].德国医学(中文版),1986,3(2):198—201.

[3]白秋利,周诚.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的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9,24(9):1040—1042.

[4]丁建林,梁立华,陈耀强,等.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脊柱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4):519—521.

[5]夏国强,熊莉.多层螺旋Ct对脊柱爆裂骨折的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9):1290—1291.

[6]王文惠,沈树云,王建波.螺旋Ct诊断脊柱骨折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6(2):153—155.

[7]张雪哲,洪闻,陆立,等.脊髓损伤的mRi表现[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7,7(1):14—18.

脊柱骨科和骨科区别篇3

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p

由表中可以看出:组间比较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aSia分级和Cobb角变化与术前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术后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3讨论

有明显的下肢功能感觉障碍等神经压迫症状、后凸畸形呈进行性加重、发生脊柱失稳是脊柱结核的手术指证,患者病变局部有脓肿、窦道、死骨形成时,可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给予手术[3]。

脊柱骨科和骨科区别篇4

【关键词】脊柱结核;流行病学;临床特点

theanalysisofincidence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SpinaltuberculosisinUighurHetianarea/aierken・Rijiefu,muhetidier・abula.//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5,12(15):150-153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pidemiologycharacteristicsofspinaltuberculosisinUighurHetianareaandsumup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spinaltuberculosis,inordertoprovideexperiencesfordiseasediagnosis,preventionandtreatment.method:1132spinaltuberculosispatientsfromJanuary2011tonovember2014inUighurHetianareavariouscountyandcityhospitals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ndcollected,theclinicaldataofpatientswascomplete,andthediagnosiswasclear.theinvestigatedgeneraldataoftheself-madequestionnairesurveyincludedage,sex,occupation,spinaltuberculosisparts,involvingsegment,clinicalsymptomsandsigns,etc.analyzedthedifferencesinspinaltuberculosisincidenceofdifferentgender,differentcareer,andanalyzedthemainpartsofspinaltuberculosis,involvingthesegmentandtheclinicalsymptomsandsigns.Result:ofallthe1132spinaltuberculosispatients,877caseswerefemales,accountingfor77.47%,it’shigherthanthatofthemales;thespinaltuberculosispatientsweremostfarmers,accountingfor93.29%;thehighestincidenceofspinaltuberculosiswaslumbararea,thereweretotally509cases,accountingfor44.96%;themainlyinvolvingofspinaltuberculosiswere1,2segment,theywererespectivelyaccountingfor18.02%and70.05%;Somepatientscouldshowthenightsweats,spinaltuberculosispoisoningsymptomssuchasfeverandfatigue,78.18%patientscouldappearapain,32.69%patientscouldappearradiationpainofupperandlowerextremities.Conclusion:theincidenceofspinaltuberculosisinUighursHotanareaishigher,it’smainlyaboutfemales,farmers,lumbarspine,andinvolving1,2segments.increasingtheearlyprevention,treatmentandcensusofspinaltuberculosis,providingpositiveandeffectivetreatmentinpatientswithdiagnosisaregoodforimprovingthepatients’qualityoflifeandreducingtheburdenonsociety.

【Keywords】Spinaltuberculosis;epidemiology;Clinicalcharacteristics

First-author’saddress:Hetianprefecturepeople’sHospitalofXinjiang,Hetian848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5.051

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结核杆菌发现的历史已经超过5千年[1]。骨与关节结核是一种继发病,其原发病为肺结核、淋巴结核、消化道结核等[2-3]。脊柱结核是骨与关节结核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其中绝大多数又属于椎体结核[4-5]。脊柱结核作为最常见的肺外结核,近年来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结核疫情正在逐年恶化[6]。脊柱结核好发于青年,致残率高,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控制感染、挽救脊髓、促进截瘫恢复以及恢复患者正常生活均具有重要的意义[7-8]。本研究调查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脊柱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总结了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以期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和收集和田地区各县市级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维吾尔族脊柱结核患者1132例,所有患者均经询问病史并结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手术病理等确诊。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脊柱结核发病部位、累及节段、临床症状及体征等。

1.2方法

1.2.1检查方法常规实验室检查,内容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结核菌培养试验(窦道流脓者)等;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Ct和mRi。

1.2.2治疗方法988例单纯采取三联抗痨药物(链霉素或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平)治疗,连续治疗2~18个月;另144例患者在抗痨治疗基础上,当血红蛋白>100g/L,血沉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录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脊柱结核发病率及不同性别、职业、脊柱结核发病部位、累及节段、临床症状及体征等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构成比。

2结果

2.1不同性别脊柱结核发病率比较1132例脊柱结核患者中女877例,占77.47%,男性占22.53%,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脊柱结核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2.2不同职业脊柱结核发病率比较1132例脊柱结核患者中农民最多,共1056例,占93.29%,不同职业脊柱结核发病率见表1。

2.3脊柱结核发病部位比较1132例脊柱结核患者中以腰椎部位发病率最高,共509例,占44.96%,颈椎部分发病率最低,共55例,占4.86%。脊柱结核发病部位比较见表2。

2.4脊柱结核累及节段比较1132例脊柱结核患者中主要累及1、2个节段,分别占18.02%和70.05%,见表3。

2.5脊柱结核临床症状及体征部分患者可表现出纳差、盗汗发热和乏力等脊柱结核的中毒症状,78.18%患者可出现疼痛,32.69%患者可出现上下肢放射痛,见表4。

3讨论

脊柱结核是骨与关节结核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其中绝大多数又属于椎体结核。脊柱结核作为最常见的肺外结核,近年来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结核疫情正在逐年恶化[9-11]。和田地区地处新疆南疆盆地,总人口195万,其中维吾尔族96.3%。和田地区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部级贫困地区。和田地区结核疫情十分严重,是中国防治结核病的重点省区之一,脊柱结核是常见病、高发病。据报道,和田地区每年新增结核患者约为2.8万,每年死于结核病的患者超过7000人。由于脊柱结核好发于青壮年,致残率高,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控制感染、挽救脊髓、促进截瘫恢复以及恢复患者正常生活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由于和田地区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度及求治能力不足,加上边远地区交通不便,本地区基层医疗条件差,缺乏对基层医生有关脊柱结核诊疗的系统培训,缺乏专科医生,患者就诊延迟,也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延误病情,使病情加重发展,给后期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也增加了致残率,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2-14]。脊柱结核会引起脊柱畸形和神经症状,脊柱结核并截瘫的治疗也更为困难,不仅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家庭和社会产生较大影响,让本已脱贫的群众因病返贫,也不利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15]。因此,加大本地区脊柱结核的早期预防、治疗及普查工作,对明确诊断的患者提供积极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调查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脊柱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总结了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现,收集的1132例脊柱结核患者中女877例,占77.47%,高于男性的22.53%;脊柱结核患者中农民最多,共1056例,占93.29%;脊柱结核患者中以腰椎部位发病率最高,共509例,占44.96%;脊柱结核患者中主要累及1、2个节段,分别占18.02%和70.05%;部分患者临床可表现出纳差、盗汗发热和乏力等脊柱结核的中毒症状,78.18%患者可出现疼痛,32.69%患者可出现上下肢放射痛。本研究结果表明,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脊柱结核发病率较高,多发于女性、农民、腰椎部,主要累及1、2个节段。脊柱结核发病部位与脊柱解剖生理特点和血运有关,本地区腰椎部较多,可能与本地区农牧民较多,经常需要弯腰劳动有关[16-17]。

有研究表明,早期发现结核病灶并采取对症抗痨治疗,可以控制结核在不同节段间传播,控制结核病灶进一步破坏脊柱的解剖结构,减少并避免手术治疗,从而降低不全瘫和截瘫的发生率[18-24]。目前,国内外尚缺乏脊柱结核的流行病学数据资料,本研究调查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脊柱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总结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以期为本地区脊柱结核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关注脊柱结核的诊治,国家能加大对脊柱结核科研研究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阮开亮.正规抗结核治疗3周前后手术方法治疗脊柱结核并截瘫患者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6):40-42.

[2]ShiJD,wangQ,wangZL.primaryissuesintheselectionofsurgicalproceduresforthoracicandlumbarspinaltuberculosis[J].orthopSurg,2014,6(4):259-268.

[3]钟平勇.脊柱结核的Ct及mRi影像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1,17(20):79-80.

[4]焦春莲,李艳晖,曹向黎.脊柱结核术后未愈及复发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1117-1119.

[5]al-Khudairin,meira.isolatedtuberculosisoftheposteriorspinalelements:casereportanddiscussionofmanagement[J].JRSmopen,2014,5(9):205-206.

[6]王太秋,陈湘,刘水林,等.同期前路病灶清除、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后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31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0):47-49.

[7]李卓,刘晓燕,吕翠环,等.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6):4727-4729.

[8]Heldm,Laubscherm,ZarHJ,etal.Genexpertpolymerasechainreactionforspinaltuberculosis:anaccurateandrapiddiagnostictest[J].BoneJointJ,2014,96-B(10):1366-1369.

[9]张沁,买买提依明,王建新,等.新疆维吾尔族脊柱结核的特点及影像学诊断对比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0,19(5):305-308.

[10]LiJ,LiXL,ZhouXG,etal.Surgicaltreatmentforspinaltuberculosiswithbilateralparaspinalabscessorbilateralpsoasabscess:one-stagesurgery[J].JSpinalDisordtech,2014,27(8):e309-314.

[11]张宏其,唐明星,郭超峰,等.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上胸段脊柱结核[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7):617-621.

[12]刘鹏,蒋晖,瞿东滨,等.胸椎和腰椎脊柱结核手术入路术式选择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3):253-256.

[13]吕国华.脊柱结核病灶清除的手术入路问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9):772.

[14]张宏其,陈筱,郭虎兵,等.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及疗效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3):196-199.

[15]陈明,赵劲民,李兵,等.单纯后路双侧截骨并椎弓根钉置入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修复脊柱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的生物力学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0):5681-5685.

[16]潘磊.胸腰椎结核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193-194.

[17]肖长晖,黄东,莫晓明,等.外科治疗胸腰椎结核50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5):134.

[18]GaoZ,wangm,Zhuw,etal.tuberculosisofultralongsegmentalthoracicandlumbarvertebraetreatedbyposteriorfixationandcleaningoftheinfectioncenterthroughacross-window[J].SpineJ,2015,15(1):71-78.

[19]廖俊君,陈建常.脊柱结核内固定术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3):1995-1997.

[20]温切木・吾吉,吾马尔江・塔瓦库力,王建新,等.新疆维吾尔族脊柱结核的特点及影像学诊断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3):112-114.

[21]袁凯,吴雪琼,张强,等.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脊柱结核辅助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4):2314-2316.

[22]曹鹏,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武忠炎,等.胸腰段脊柱结核骨折前路与后路治疗途径比较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30(43):7594-7601.

[23]付忠泉,关宏刚,曹正霖,等.脊柱结核Gata、SmU分型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对比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8):1188-1191.

脊柱骨科和骨科区别篇5

[关键词]老年;脊柱骨折;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03-0030-03

既往研究多针对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迄今为止,采用SF-36量表评价老年脊柱骨折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职能和一般健康状况等生存质量的报道所见尚甚少[1,2]。本研究笔者采用自编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SF-36量表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82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测评,探讨老年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旨在为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82例正常老年人为对照组。

1.1.1观察组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82例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具有较典型的脊柱骨折临床症状和体征;②患者行相关检查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③患者为中学文化,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能够理解问卷内容并独自顺利完成问卷填写;④经过2名副主任以上医师评估患者均有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指针;⑤患者年龄均>65岁;⑥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无法耐受手术治疗;②患者无典型脊柱骨折临床症状和体征,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③患者存在言语交流障碍、听力障碍或者智力障碍,无法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④患者较明显的脊髓受压症状;⑤患者有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禁忌证;⑥患者有麻醉禁忌证;⑦患者脊柱感染或皮肤状况不佳;⑧患者既往有焦虑症或者抑郁症;⑨患者为精神疾病患者,无完全行为能力;⑩患者为过敏体质。其中,男43例,女39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为(70.89±3.28)岁。

1.1.2对照组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社区82例正常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为中学文化,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能够理解问卷内容并独自顺利完成问卷填写;②行相关检查排外骨质疏松性骨折;③年龄均>65岁;④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言语交流障碍、听力障碍或者智力障碍,无法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②既往有焦虑症或者抑郁症;③为精神疾病患者,无完全行为能力。其中,男40例,女42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为(70.78±3.35)岁。

两组在性别构成和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自编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SF-36量表对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进行测评。调查时间为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治疗3个月后。在实施调查前,对本研究问卷调查员进行相关培训,调查员经过笔试考试和专家面试考核合格后再开始实施问卷调查。本研究笔者发放164份问卷,回收问卷时由调查员认真核对,剔除无效问卷,回收164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

1.2.2调查工具和评价方法①自编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配偶、受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经济状况、自认为经济状况、经济压力、营养状态、睡眠情况、食欲、性格、基础疾病、术前血红蛋白量、手术时间、血钠水平、围手术期高血糖、凝血功能异常、早期胃肠道营养、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术后并发症、康复训练情况、照顾者照顾情况等;②焦虑自评量表[3]:该量表由Zung于1971年编制,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水平。量表的总粗分是量表的各条目得分累积之和,量表的标准分为量表的总粗分×1.25,量表标准分≥50则认为患者有焦虑情绪,50~60分则认为是轻度焦虑,61~70分则认为是中度焦虑,>70分则认为是重度焦虑。③抑郁自评量表[4]:该量表由Zung于1965年编制,用来评估患者的抑郁情绪水平。量表的总粗分是量表的各条目得分累积之和,量表的标准分为量表的总粗分×1.25,量表标准分≥53则认为患者有抑郁情绪,抑郁指数=抑郁总得分/总分满分(80),指数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如果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两组患者年龄和两组患者SF-36量表得分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性分布,则用秩和检验,而两患者性别构成等计数比较以绝对值或者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α入=0.10,α出=0.05。

2结果

2.1两组SF-36量表得分

术后患者SF-36量表得分情况与同期正常老年人比较,脊柱骨折术后患者SF-36量表中总体健康维度指标得分接近于正常人群(p>0.05),而其余维度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SF-36量表得分比较(x±s)

2.2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以患者SF-36量表总分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职业、配偶、受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经济状况、自评经济状况、经济压力、营养状态、睡眠情况、食欲、性格、基础疾病、术前血红蛋白量、手术时间、血钠水平、围手术期高血糖、凝血功能异常、早期胃肠道营养、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术后并发症、康复训练情况、照顾者照顾情况、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等为自变量赋值后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α入=0.10,α出=0.05。结果发现:受教育程度、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康复训练情况和照顾者照顾情况与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正相关,而术后并发症与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负相关,见表2。

表2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3讨论

脊柱骨折是老年人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患病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严重者甚至因该病而丧失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6,7]。治疗方法众多,疗效尚存在一定的差异,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治疗规范[8,9]。临床上,患者的预后多采用临床症状和体征等进行相关的评估,使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职能和一般健康状况等生存质量指标全面评估的研究报道所见较少,该量表更强调患者本人的主观感受,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的人文关怀原则,将患者家庭、社区保健和康复训练等指标均纳入考量的范畴。目前,生存质量的研究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包括肺癌、膀胱癌、哮喘和混合痔患者等生存质量的评价[10]。

本研究笔者采用自编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SF-36量表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82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和82例同期正常老年人进行测评,探讨老年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与同期正常老年人比较,脊柱骨折术后患者SF-36量表中总体健康维度指标得分接近于正常人群(p>0.05),可见患者经过手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其总体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而患者其他维度指标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脊柱骨折患者手术后仍要卧床休息,该疾病仍然限制了患者的社会活动,引起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情况,而且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教会患者调节情绪的方式和方法,重视社区、家庭教育的参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康复训练情况和照顾者照顾情况是与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正相关,而术后并发症与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呈负相关。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患者文化程度高能够对该病有正确的认识,避免盲目的担心和恐惧,同时,照顾者照顾到位不但能够减少患者出现负性情绪,而且还能够确保康复训练落实到位,康复训练到位的患者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到患者病前的水平,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这提示我们在对患者进行临床医疗的过程中,可通过教会患者情绪宣泄和调节的方式方法,干预患者的负性情绪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很多因素影响,加强对疾病的健康宣教和出院后的康复指导,确保各项康复训练措施落实到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金红波.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65例[J].光明中医,2011,26(8):1655-1656.

[2]王岩松,李玉前,李宏斌.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J].工企医刊,2011,24(3):35-37.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235-238,194-196.

[4]罗伟,陈顺兴,游钦.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16-118.

[5]范海涛,申才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手术治疗进展[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4):473-476.

[6]程志安,何伟,杨波,等.广州市1808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多中心住院患者医疗资源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2):1807-1811.

[7]Figueiredon,RottaR,Cavicchiolia,etal.Kyphoplastyversus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usingthetraditionalandthenewside-openingcannulaforosteoporoticvertebralfractures[J].JneurosurgSci,2011,55(4):365-370.

[8]YanD,DuanL,LiJ,etal.Comparativestudyof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andkyphoplastyinthetreatmentof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J].archorthoptraumaSurg,2011,131(5):645-650.

[9]张悦,魏志军,廖颖婴,等.tSt加微创手工处理术与外剥内扎术对环状混合痔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对比观察[J].河南中医,2012,32(9):1160-1162.

脊柱骨科和骨科区别篇6

【摘要】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再次手术翻修的原因及疗效相关因素。随着脊柱创伤手术在基层医院的开展和普及,部分没有得到完善治疗的病例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再次进行翻修手术。本科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外院手术治疗后失败的脊柱损伤患者19例,进行了再次手术翻修并平均随访3.5年,对再手术原因及疗效分析作初步探讨。[方法]19例脊柱骨折再手术患者,平均随访3.5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随访观察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恢复、疼痛、生活质量及对再次手术的个人评价。[结果]减压不充分以及内固定物的不当使用是再次手术翻修的主要原因。不完全截瘫患者再手术后肌力均得到一级以上恢复,然而再手术前神经功能为Frankela级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17(89%)例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对疗效表示满意。[结论]良好的脊柱外科技术和正确应用内固定是治疗脊柱骨折的重要因素,对于正确选择适应证的病例,再次手术翻修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脊柱骨折翻修疗效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reasonsandtherapeuticeffectsforrevisionofspinalfractures.[method]ninteenpatientswithrevisedinternalfixationonspinalfractureswerereviewedinaverageof3.5yearsfollowup.neurologicalfunction,painanddailylifequalityofpatientswithrevisionsurgerywereevaluatedbyquestionnaire.[Result]incompletespinalcanaldecompressionaswellasimproperapplicationofinstrumentationwerethemainreasonsoffailedinternalfixationforspinalfractures.allpatientswithincompletespinalcordinjuryhadimprovementonneurologicalfunctiontosomeextentafterreoperation,and17of19patients(89%)indicatedimproveddailylifequality.However,revisionsurgeryfailedtohavemotorrecoveryinpatientswithcompletespinalcordinjury.[Conclusion]Correctsurgicaltechniqueandselectionofinternalfixationareveryimportantinthetreatmentofspinalcordinjury.

Keywords:spinalfractures;revision;therapeuticeffects

脊柱骨折、脱位是骨科临床常见的创伤。随着我国交通、建筑事业的迅猛发展,脊柱创伤有增加的趋势。近年来,脊柱损伤的救治取得了较大进步,各级医院都开展了应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骨折脱位,许多患者因此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然而,随着脊柱创伤手术在基层医院的开展和普及,部分没有得到完善治疗的病例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再次进行翻修手术。本科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外院手术治疗后失败的脊柱损伤患者19例,进行了再次手术翻修并平均随访3.5年,对再手术原因及疗效分析作初步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9例,为本科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外院手术治疗后脊柱损伤患者。男15例,女4例;年龄19~52岁,平均35.4岁;损伤原因车祸致伤3例,坠落伤6例,砸压伤10例。骨折部位C5~73例,t1~94例,t10~L212例。初次手术到再次手术时间3d~5.5年,平均16.7个月。再次手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2例,C级4例,D级4例。初次手术医院级别:医学院附属医院2例,地市级8例,县级7例,乡镇级2例。

1.2初次手术情况

单纯椎板切除减压7例,其余12例均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后行内固定术,其中棘突钢板固定2例,Harrington棒及Luque棒各1例,CD固定3例,RF、aF、Dick固定各1例,USS固定2例。

1.3再手术原因

减压不彻底导致神经根性疼痛及神经功能恢复不良10例,减压节段错误3例,骨折脱位未能满意复位2例,椎弓根钉进入椎管引起神经根性疼痛2例,内固定松动退出或断裂引起明显皮肤损害3例,术后脊柱不稳及后凸畸形5例。

1.4再次手术情况

所有患者均于再次手术取出原内固定物。再次后路椎管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7例;前路开胸椎管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Zplate内固定6例;前路颈椎体次全切,取髂骨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3例;因各种原因单纯取出原内固定未行内固定翻修术3例。

1.5再手术随访情况

随访时间2~6年,平均3.5年,通过问卷调查随访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恢复、疼痛、生活质量及对再次手术的个人评价。

2结果

10例患者(53%)再手术后肌力有恢复,不完全截瘫患者再手术后肌力均得到一级以上恢复,其中4例(21%)神经功能恢复至e级。14例患者(74%)再手术后感觉平面下降,麻木区域减小。然而再手术前神经功能为Frankela级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18例患者(95%)再手术后骨折局部及神经根性疼痛基本消失,1例患者残留明显根性疼痛。随访显示95%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不同程度提高,6例患者(32%)对再手术疗效非常满意;11例(58%)对疗效比较满意,认为再次手术还是值得的;2例患者(10%)认为手术疗效不佳,再次手术无明显意义。

转贴于  3讨论

3.1再手术原因分析

3.1.1减压不彻底和减压节段选择错误

脊柱损伤后椎管内占位,有效容积的减少导致神经损害表现是初次手术的主要手术指征。彻底减压,恢复椎管有效容积,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良好条件是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首要目的[1]。然而,本组病例表明,手术入路的选择不当,及减压手术技巧不够精良导致减压不彻底也是脊柱骨折脱位再手术最常见的原因。后路手术解剖较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操作容易,适用于大多数胸腰段脊柱骨折,为大多数骨科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所熟悉和掌握。本组所有初次手术均采用后方入路。但对于椎管前方压迫超过50%,椎体高度严重丧失明显存在前方不稳的脊柱骨折,前路手术不仅能够有效减压,同时可以重建前方不稳,具备一定的优势[2]。然而开胸、开腹或胸腹联合手术入路并不为大多数基层医院骨科医生掌握,单纯后路切除椎板,不注意切除突入椎管内骨折块,也不能够正确运用后路整复器械使骨折得到间接复位,导致初次术后椎管内遗留明显狭窄,神经功能未能得到满意恢复。手术技巧不够完善,忽视对神经根探察松解,导致术后患者遗留严重根性疼痛症状,不得不再次手术减压。

相比减压不彻底,减压节段不正确则是难以原谅的错误。主要原因是对脊柱解剖缺乏正确的认识。椎体后上缘和伤椎上位椎间盘突入椎管是脊柱爆裂骨折常见的表现,减压的重点范围是伤椎椎弓根平面以上和伤椎上位椎板,这是椎板叠瓦状排列的解剖特点所决定的。本组2例胸腰段骨折初次手术单纯切除伤椎椎板,术后Ct证实脊髓压迫基本没有得到改善(图1~2)。不能明确认识脊柱解剖的基本知识而开展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脊柱损伤手术,手术疗效就难以得到保证。

图1t5、6骨折脱位术后,使用棘突钢板未能有效的重建脊柱稳定性(略)

图2三维Ct重建显示减压节段错误,伤椎及上位椎板未能有效减压,突入椎管内骨折块未切除(略)

3.1.2内固定选择不当及操作失误

脊柱损伤后常常伴有不稳定,通过内固定系统的植入使患者获得即刻的稳定性,对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全身情况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3]。本组5例患者单纯后路减压后未给予良好内固定及融合,术后出现脊柱不稳及后凸畸形。患者表现为慢性局部疼痛,不能坐起或直立,不得不再次手术翻修。随着脊柱内固定系统的发展,基于三柱理论的椎弓根系统已经取代了传统的Luque、Harrington、棘突钢板等内固定物。近年来提倡的手术基本原则是在充分减压基础上采用短节段的内固定融合。本组病例中2例对于单纯爆裂骨折使用Harrington,既不能起到很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长节段Harrington棒固定牺牲了正常的活动节段,同时使内固定产生疲劳性而容易松脱或断棒。2例腰椎骨折不进行任何减压而单独使用棘突钢板,更是严重违背脊柱骨折的治疗原则,患者不仅因此丧失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而且不能早期负重和功能锻炼,生理曲度丧失进而出现后凸畸形。椎弓根螺钉的正确置入是正确安装后路内固定系统的前提。本组1例椎弓根钉进入椎管内,术后引起严重的神经根性疼痛,患者长期依赖强效镇痛剂,翻修手术彻底去除神经根压迫,患者出现明显戒断反应,主观症状持续较长时间。

3.1.3忽视植骨的重要性及植骨技术不良导致内固定失败

尽管有研究报道认为胸腰段椎体骨折后外侧植骨融合不能降低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数丢失的发生率,但目前广泛的认识是内固定只能提供即时稳定,如果不能获得植骨融合,后期由于脊柱的运动产生对螺钉及棒的应力负荷可导致内固定装置松动及断裂,继而引起复位的丢失及畸形。胸腰段严重后凸畸形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治疗,以重建脊柱矢状面平衡[4]。本组3例患者术后很快出现内固定松动退出,发生严重的皮肤并发症,再次翻修手术取出原内固定发现固定节段未获得骨性融合。初次手术医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如何安装内固定,而忽视植骨融合的重要性,或草草将骨粒堆放于未良好准备的植骨床,术后假关节的形成必然导致内固定系统的失败,仍然没有达到获得脊柱稳定性的手术目的。

3.2脊柱损伤术后翻修手术的疗效分析

一般认为,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损伤当时的暴力大小和方式,而与椎管内占位程度并不完全呈正相关。Boerger[5]的临床研究表明,胸腰椎骨折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与椎管容积重建的程度并无直接相关,也与是否应用内固定无关。然而,不完善的手术治疗使术后椎管内狭窄没有得到应有的减压,神经功能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具有强烈再手术的主观要求,以期求得更进一步的功能恢复。本组病例随访结果显示,不完全截瘫患者再手术后神经功能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表现为肌力的提高及感觉麻木区域减少。然而,术前完全截瘫的患者再手术后神经功能仍无明显恢复,表明完善的外科减压并不能促进完全性神经损伤的修复。因此,对于单纯因为椎管内存在狭窄的陈旧性脊柱骨折,应该严格控制再手术的适应证,除非合并有脊柱不稳、神经根性疼痛等其他问题。

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和内固定系统的推广应用,更容易首诊脊柱外伤患者的基层医院越来越多的开展脊柱损伤的救治已成为一种趋势。分析脊柱损伤再手术的原因及疗效,有助于重新认识脊柱外伤救治的关键点,减少患者肉体、精神及经济上的损失。

参考文献

[1]VaccaroaR,LimmR,Hurlbert,RJ,etal.Surgicaldecisionmakingforunstablethoracolumbarspineinjuries:resultsofaconsensuspanelreviewbytheSpinetraumaStudyGroup[J].JSpinalDisorders&tech,2006,19(1):1-10.

[2]詹世强,周良安,王义生,等.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0):751-752.

[3]thompsonJH,ChadmanJR.trauma:theroleofanteriorsurgeryinacutethoracolumbartrauma[J].Currentopinioninorthop,2003,14(3):159-164.

脊柱骨科和骨科区别篇7

【关键词】脊柱结核;Ct表现;分析;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89例患者中男53例,女36例.年龄11~80岁,其中11~35岁占65例。病程2个月至15年。具有典型临床表现如低热、乏力、盗汗25例,胸腰背疼痛伴活动受限52例,下肢麻木、疼痛23例,不全瘫或全瘫7例,严重驼背5例(均为老年人)。Ct检查:采用美国产GeprospeedⅡCt扫描机,患者取仰卧位,对病变部位行5mm层厚及层距螺旋扫描。扫描图像分别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进行观察。

2结果

2.1病变分布胸椎31例,腰椎48例,胸腰7例,腰骶段3例,未见颈椎受累者。2个以上椎体同时受累79例,单椎体受累10例,伴附件破坏9例。

2.2椎体骨质破坏89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多位于椎体中央靠前(72例)。

2.2.1粉碎型骨破坏有51例,骨破坏类型中最具特征和发生率较高的是粉碎型骨质破坏,Ct表现椎体整体形态丧失,椎体膨大,椎体破裂,代之以大小不等杂乱无章的碎骨片。

2.2.2溶骨型骨破坏有20例,表现为椎体骨皮质不连续,破坏区间不规则形死骨,硬化边可有可无。

2.2.3局灶硬化型骨破坏有18例,表现为破坏区形成多个不规则骨空洞,多有硬化环环绕,空洞内常有沙粒状小块死骨。

2.2.4骨质破坏位置累及椎体前中部69例,同时累及后部15例,单纯累及后部仅5例。

2.3椎旁脓肿及腰大肌肿胀(62例),胸椎结核脓肿表现为椎体周围低密度影,腰椎结核脓肿表现为腰大肌内类圆形边缘清楚的低密度影,Ct值为10~20Hu,脓肿内多见沙粒状,斑片状钙化,本组共37例。脓肿多见于两侧(57例),少见于单侧(5例)。脓肿范围较广泛,常跨越多个病变椎体。

2.4椎间盘破坏(79例)多椎体破坏均合并椎间盘破坏,表现为受累椎间盘消失或密度不均及膨出,椎间盘局限性低密度改变,边缘模糊。所有椎间盘受累者椎间隙均变窄。

2.5附件骨质破坏(15例)均伴发于椎体破坏。单纯累及椎弓根9例,同时累及椎小关节6例。表现骨小梁失去正常结构,密度不均,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增宽。

2.6脊髓和硬膜囊受压(19例)由椎体楔形变引起者7例,由脓肿压迫者12例。

3讨论

骨关节结核80%以上继发于肺结核或胸膜结核,其中脊柱结核占40%~50%。好发于儿童及青年,最多见于20~30岁[1]。近年来老年人脊椎结核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有报道认为50岁以上年龄组是另一发病高峰期[3]。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病变部位以下胸椎和腰椎最多,颈椎和骶尾椎少见。以椎体侵犯为主,较少累及附件。以多椎体破坏多见。破坏部位以椎体前中部多见,这是由于椎体前中部近终板处血供丰富,血流较缓慢,结核菌易在此处停留繁殖,造成局部骨质侵蚀破坏,因而椎体改变具有以椎体前中部破坏为主的特征。脊柱结核的传播途径可由血行播散、直接扩散和经蛛网膜下腔扩散,多为血行播散,直接播散系由肺结核、椎旁或椎前淋巴结核侵犯所致,蛛网膜下腔播散少见。脊柱结核病理上可分中心型、边缘型和韧带下型,Ct扫描所显示的粉碎型、溶骨型及局灶硬化型三种骨质破坏形式均属于中心型脊柱结核,其中粉碎型骨质破坏最为常见。由于结核病程较慢,坏死组织对周围骨质慢性刺激导致周围反应性骨硬化的出现。骨质破坏区内多发死骨是脊柱结核较特征性的表现,死骨常呈小沙粒状,普通X线平片不能显示。脊柱结核常伴椎间盘破坏和椎旁脓肿形成,这是结核病变进一步发展侵犯椎间盘和椎旁软组织的结果[3]。Ct扫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具有以下优点:①发现早期轻微的骨破坏;②清楚显示骨破坏区的死骨碎片;③清楚显示附件的轻微骨质破坏;④能判定椎旁软组织肿块为冷脓肿,并发现其中的细小钙化;⑤可清楚显示椎体楔形变或冷脓肿对椎管的压迫程度,并发现硬膜外腔碎骨块;⑥可发现椎间盘早期病变及受侵程度,作为与椎体肿瘤相鉴别的重要征象。Ct对脊柱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目前能在病变早期发现病灶、确定病变范围的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有时需与以下疾病鉴别:①化脓性骨髓炎,起病急,骨破坏进展快,多为单或双椎体累及,骨破坏区周围骨质硬化明显,骨髓炎与结核均可累及椎间盘,但骨髓炎在病变早期即可有椎间隙变窄[1],骨髓炎脓肿内没有钙化;②脊柱转移瘤,一般不累及椎间盘,椎间隙无改变,伴椎弓破坏较常见,不伴软组织脓肿,若能发现原发病灶则更有利于鉴别。

参考文献

脊柱骨科和骨科区别篇8

[关键词]布氏杆菌;结核;脊柱炎;误诊;血清凝集试验

[中图分类号]R681.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a)-126-02

布氏杆菌脊柱炎在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上与脊柱结核极为相似,常被误诊为脊柱结核。我院1996年2月~2007年12月在接诊的236例脊柱结核中有16例误诊,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1~54岁;职业均为农民,均有猪、牛、羊接触史。误诊时间最短5d,最长18个月。其中,颈椎2例,胸椎4例,腰椎10例。合并截瘫2例(颈椎1例,胸椎1例),合并脊髓蛛网膜炎1例,颈淋巴结瘘管1例,肝脾大9例。处于急性感染13例,慢性感染急性发作3例。其中,2例截瘫患者和2例腰椎患者曾行手术治疗。

1.2分析方法

回顾16例误诊病例,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①患者主诉及病史;②误诊原因;③发热热型;④脊柱有无后凸畸形及是否查到脓肿;⑤手术病例的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⑥X线与Ct、mRi的表现特点。

2结果

16例中有14例以颈、腰、背痛为主诉,2例因截瘫就诊。病史1个月~2年。所有病例均因依据Ct、mRi表现而被误诊,最终经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检查而被纠正。11例出现典型波状热,2例持续高热,2例表现为低热,1例无发热。16例均未查出脊柱后凸畸形,也未触及脓肿。4例手术患者,1例术中见少许脓液及肉芽组织。3例见水体边缘增生硬化明显及少许肉芽。1例胸椎管内见紫色条索状肉芽组织压迫脊髓,硬脊膜无搏动。术后病理均报告为“炎性肉芽,大量淋巴细胞浸润”。X线常无明显异常,仅见病变椎间隙变窄。慢性病例见不规则增生硬化及韧带钙化。Ct表现椎体破坏明显,椎体内多见3个以上直径<5mm低密度圆形破坏,均未见死骨。椎旁均见较小而不规则的低密度阴影(与脓肿影相似)。mRi失状面均表现为病变区椎间隙变窄,上下椎体及椎旁t1低信号t2高信号,与椎体结核表现极相似。

3讨论

布氏杆菌病由布氏杆菌引起,好发于成人或青少年。骨关节感染患者一半累及脊柱,国内统计占脊柱感染患者的0.4%[1]。病变可侵害脊柱任何部位,以腰椎、下胸上腰椎多见。因腰骶神经根及坐骨神经根受累较多,可伴下肢放射痛。有时伴有脑膜炎、脊髓炎、脊髓珠网膜炎,出现肢体疼痛,麻木无力、截瘫等。由于病原菌寄生于细胞内,不易根治,复发相当常见,占6%~10%[2]。机体对布病所形成的特异免疫的暂短性、不稳定性是造成慢性布病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的病理基础[3]。因而慢性患者比率更高。本组1例因反复发作,椎管内形成肉芽组织压迫脊髓,且合并脊髓珠网膜炎,出现重度截瘫而来就诊。长期乏力、多汗、关节痛被称为慢性布病综合征,是慢性患者最主要的表现,临床以急性患者就诊多见。治疗采取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以及牵引、水浴、热疗、透热疗法、封闭等均可缓解疼痛,严重布氏杆菌脊柱炎常需手术治疗[4]。

本病以往内蒙古牧区多见。近年来农民搞养殖业增多,从而偶有发病。因综合医院以及结核专科医院医生见到此种患者少,综合书籍也极少提及,故见到Ct有椎间隙变窄,椎体有破坏,椎旁阴影增宽,特别是截瘫患者,常轻率地诊断为脊柱结核,这是造成误诊高的主要原因。

综合分析这两种脊柱疾病,虽然都有发热、多汗、疼痛,也常伴神经症状,但两者还有许多区别。

3.1症状

3.1.1发热结核患者以午后低热常见,而布病患者常有高热,且发热时患者精神状况及意识良好,行动自如,热退后症状反而加重。

3.1.2多汗结核患者常在睡眠时出现盗汗,而布病患者常在清晨热退时出现大汗淋漓,且有酸臭味,易发生虚脱。

3.1.3关节痛结核患者常无多关节痛,虽有poncet综合征,但极少见,但布病患者76.09%伴有游走性疼痛[5]。

3.1.4肝脾大结核患者少见,但布病患者常有。

3.2体征

脊柱结核因前中柱破坏严重,导致椎体塌陷,发生后凸畸形极常见,脊柱活动受限,叩压痛显著。而布病患者常以椎体多发小表性破坏,也常侵犯小关节,自限性高,极少出现后凸畸形。脊柱结核常有较大寒性脓肿,如腰大肌、腰三角肌肿,而布病极少。

3.3化验

虽然两者都表现为白细胞计数不高,淋巴比率增多,但结核患者贫血常见,布病则极少。

3.4医学影像

结核病变发展较快,X线除有椎间隙变窄外,常有较大死骨及骨空洞,椎体高度缺失,出现cobbis角较大的后凸畸形,而布病X线上除椎间隙变窄外,常无其他异常。Ct上结核破坏显著,常有较多死骨,脓肿较大,脓肿内常有死骨流入,而布病常为多发小囊状破坏,脓肿影小。mRi两者均表现为病变上下椎体t1低信号,t2高信号,椎间隙变窄,椎旁阴影增宽,两者极难区分。mRi对骨破坏显示不显著,而对软组织影有放大效应,单纯靠mRi检查是导致误诊率高的重要原因。

总之,医生不要忽略病史,特别是猪、牛、羊接触史。不要过分依赖影像学特别是mRi表现。对发热患者一定要搞清楚热型。虽然布病热型有多种,但波状热是本病特有的,一但出现常提示本病。对清晨大汗淋漓,并有酸臭味,不要轻率认为是盗汗。查体时注意有无后凸畸形及寒性脓肿,对Ct仅有多发小囊性破坏而无明显死骨,脓肿小者,要想到本病的可能。对两者难以区别者常规行血清学检查,会大大减少本病的误诊几率。

[参考文献]

[1]郑丕舜.脊柱脊髓关连病与脊髓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科技学术出版社,2002.163.

[2]上海第一医学院编导组.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11,151.

[3]王云钊.中华影像医学骨肌系统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91.

[4]雷伟,孙启慧.骨科必备丛书(脊柱)[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90.

脊柱骨科和骨科区别篇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34例,全部进行x线检查、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结果34例中ct及mpr图像显示共66个椎体受累,28个破坏椎体中见死骨,累及椎弓根4例,32个椎间盘受累,34例椎旁、前或腰大肌脓肿,4例见钙化,10例椎管狭窄,3例椎体后滑脱。结论常规的x线检查为脊柱结核诊断的最基本检查方法,螺旋ct扫描结合其mpr后处理可以清晰显示骨质破坏细节、死骨、钙化、脓肿以及椎间盘的改变,对病变范围、椎管狭窄程度及脊髓压迫情况具有优越性,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脊柱结核;螺旋ct;多平面重建

脊柱结核为骨关节结核中最常见者,近年脊柱结核患者的发病率又呈现出上升之势[1],脊柱结核致残率高,在晚期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脊柱结核早期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螺旋ct检查及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是脊柱结核重要的影像诊断手段之一,为临床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本文收集了34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的x线、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影像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4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38.2岁,临床表现有低热、盗汗者5例,双上肢麻木3例,胸背、腰骶疼痛、活动受限20例,截瘫6例。病程1个月~6年不等,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

1.2 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均进行了脊椎正侧位x线检查及螺旋ct检查,所用西门子somatomsensation16层螺旋ct,扫描层厚:颈椎2mm,胸腰椎3mm,重建层厚0.75mm,间隔1mm,骨函数b60s重建方式,将扫描数据传至wizard工作站,采用图像后处理软件行mpr重建。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变累及范围

34例患者中累及颈椎4例(11.8%),胸椎12例(35.3%),腰椎13例(38.3%),颈胸椎同时受累1例(2.9%),胸腰椎1例(2.9%),腰骶椎3例(8.8%),其中单个椎体受累6例(17.6%),两个椎体受累24例(70.6%),三个及以上椎体4例(11.8%)。共累及66个椎体。累及附件4例(11.8%),主要累及椎弓根。

2.2 x线、ct轴位及mpr检查结果 x线与ct两者间比较,经统计学计算,在椎体骨质破坏(χ2=15.74)、椎间隙狭窄或椎间盘破坏(χ2=3.90)、椎旁或腰大肌脓肿(χ2=20.11)、死骨形成(χ2=57.97)及椎管内受侵(χ2=33.18),上述改变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脊柱结核x线、ct及mpr表现(略)

3 讨论

3.1 脊柱结核的临床及ct表现

脊柱结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壮年多见,其次为儿童;男性略多于女性,最好发于胸腰椎交界附近,其次为腰椎、上胸椎和颈椎,骶、尾椎少见,以相连椎体或多个椎体受累多见,本组28例占82.4%,单个椎体及跳跃性病变少见,6例占17.6%;脊柱活动障碍、疼痛和畸形为常见症状及体征,严重者可出现截瘫。

脊柱结核的主要ct表现为①骨质破坏为脊柱结核的直接征象,呈单椎体或多椎体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少数呈跳跃性破坏,多侵及椎体前部少累及椎体后部及附件,这与椎体微循环有关,但从本组病例来看,累及椎体前中部15个,仅占22.7%,累及整个椎体较多见,51个,占77.3%,这可能与患者病程长、就诊晚有关,常见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高密度死骨,破坏椎体边缘常见有增生、硬化,部分破坏严重者可见椎体塌陷、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甚至滑脱改变。椎弓根破坏多发生在前部,与病变椎体延续。②多椎体骨质破坏多伴有椎间盘改变,严重者椎间隙狭窄或消失,而椎间盘破坏是诊断脊柱结核的重要指征之一。③椎前、旁或腰大肌脓肿,部分脓肿内可见钙化。脓肿累及范围可超过病变邻近多个正常椎体,甚至流注至腹股沟或髂窝形成脓肿。椎前、旁或腰大肌脓肿是脊柱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特征之一,特别是脓肿的钙化常具有特异性。④部分患者见有椎管狭窄,脊髓受压。本组共9例见有椎管狭窄,mpr发现其中3例椎体压缩塌陷后滑脱致椎管狭窄,而ct轴位仅发现2例呈“双边征”改变。

3.2 ct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可显示较小、轻微的骨质破坏及对椎管内侵犯程度,而成为常规x线检查的重要补充,其优越性在于①显示椎体不同程度及部位骨质破坏,以及对附件骨结构及破坏程度范围的显示较常规x线更为清楚。能清楚显示骨破坏区内的肉芽组织,特别是能发现早期x线平片难于发现椎体前缘轻微的骨破坏及骨膜下脓肿侵蚀样改变以及小死骨。②显示结核病变突入椎管的范围及椎管的狭窄程度。③对椎旁脓肿及其内部结构的显示,特别是脓肿内细小钙化的显示有独特之处。④对椎间盘溶解破坏或退变显示较平片清楚。⑤ct可清晰显示椎管受侵,硬膜囊受压的情况。⑥有助于脊柱结核的鉴别诊断,特别是转移性椎体肿瘤和化脓性脊柱炎。⑦用于手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和作为治疗后的随访复查。本组34例x线与ct对照,ct对显示骨质破坏细节、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及椎管狭窄明显优于x线(p<0.05)。

3.3 mpr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mpr是在横断面图像上按要求任意画线,然后依此线重建图像,为二维图像,由于容积扫描,可选择任意方向和平面进行重建,调节窗宽窗位,多方位、直观、清楚和形象地观察椎体破坏的具体情况及周围软组织的关系,椎体压缩程度,椎间盘受累,椎前、椎旁脓肿的部位、范围及内部情况,椎管狭窄程度,充分展示脊柱及脊髓的复杂结构,是x线检查无法达到的,能获得全面的信息,不遗漏小的病变,克服了x线检查时的影像重叠、干扰图像的观察,又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少轴位图像的不足之处,对椎体破坏类型的鉴别、椎旁软组织有无脓肿、有无破坏的骨碎片、硬膜囊有无受压等有独到的优势。

骨骼系统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x线检查能显示大部分椎体骨质破坏,能清晰显示椎间隙狭窄,根据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即可确诊90%的脊柱结核[2]。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可观察脊柱各种结构的全貌,空间分辨率高,为诊断脊柱结核的基本方法,对于椎体楔形变、脊柱侧弯、后突畸形、跳跃性及多椎体受累等方面,平片因涉及的范围广,显示较为清晰、直观,由于脊柱结构的复杂性,且平片是一种重叠影像,难以发现椎体前部的轻微破坏和前缘潜在的缺损,以及骨质破坏细节、死骨、脊髓受压情况,对椎旁脓肿及脓肿内钙化的显示率也较低。ct轴位扫描及其mpr后处理两者结合使用能显示脊柱结核早期较小、较轻微骨质破坏及椎管内侵犯,明显提高脊柱结核的检出率,做出准确诊断,减少漏诊,脊柱结核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治愈率高[3],而早期诊断对治疗及预后非常重要,我们认为常规x线检查仍为脊柱结核诊断的首选,但对于不能确诊或需要了解脊柱结核病变的详细情况时,须做ct扫描并行mpr重建,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并可作为脊柱结核治疗后的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tulism,mbbsms,generalprlciplesofosteoatriculartuberculosis[j].clinortho,2002,398:11.

脊柱骨科和骨科区别篇10

[中图分类号]R5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09)36-20-04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新中国建立以前,民间有“十痨九死”之说,可见当时结核病的猖獗程度。随着抗结

核药物的发现和应用以及社会卫生与经济状况的改善和发展,全球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曾一度大幅度降低,但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流动人群的增多、不能有效控制传染源及艾滋病流行而并发结核感染病例的增多等原因,结核病的发病率又有明显升高的趋势[1]。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之一,其发病率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50%~75.22%。目前,尽管人们对脊柱结核的病因病理不断取得认识,并且随着特效抗结核化学药物的发现和应用,以及人们对脊柱生物力学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脊柱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完善,脊柱结核的治愈率明显提高。然而到目前为止,对脊柱结核的化疗方案、手术指征、病灶清除范围、手术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尚未统一的标准。

1化学药物治疗

全国结核病会议所倡导的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治疗肺结核的化疗原则,完全适合脊柱结核化疗的实施。早期:在脊柱结核病的早期,以渗出性病变为主,病灶内结核菌以生长代谢旺盛的a类结核菌群为主,早期应用抗结核药物可以发挥其最大的杀菌或抑菌作用。联合:主要目的为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由于目前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变异菌株的增多等原因,如果仅单用一种抗结核药物,只可以消灭绝大部分敏感菌,但仍会留下少数耐药菌继续繁殖,最终形成耐药菌优势生长。联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药物,则耐药菌罕见,效果较单用药为佳。适量:用药量要适当,药量不足,组织内药物达不到有效抑菌浓度,疗效不佳。目前已知利福平和异烟肼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05~0.5μg/mL、0.025~0.05μg/mL,吡嗪酰胺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与细胞内的酸碱度有关,pH5.0时为1.5μg/mL。然而公认的有效杀菌浓度应为试管内最低抑菌浓度(miC)的10倍以上才能起到杀菌作用,否则只能抑制细菌的生长与繁殖。当然如果滥用药物或者用药量过大,非但造成浪费,而且容易产生毒性副作用。规律、全程:结核病灶中B类结核菌群只是偶尔繁殖,C类结核菌群生长缓慢,D类结核菌群属于完全休眠的菌群,因此应使药物在体内长期保持有效浓度,规律地全程用药,勿过早停药和随意改动服药的间隔、时间及剂量,是化疗成功的关键。我国目前的骨与关节结核标准化疗方案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inH+RFp+emB+Sm)联合应用。强化治疗3月后停用链霉素,继续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6~15个月(即3SHRe/6~15HRe),总疗程9~18个月。1972年,短程化疗的问世,使常规的疗程缩减一半,而疗效并不减弱。1976年以来,Kreis进行了超短程化疗研究,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治疗方案为核心的4.5~5个月的超短程化疗在初治肺结核的化疗中取得成功之后,亦有学者[2]尝试对脊柱结核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施行4.5个月的超短程化疗方案,随访两年以上,结果表明疗效与标准及短程化疗方案无明显差别。

2非手术治疗

2.1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脊柱结核属于“骨痨”“流痰”范畴。根据脊柱结核的发病机制,其治疗原则必须整体与局部并重、祛邪与扶正兼顾、内治与外治结合。治法以温肾壮阳、益气健脾、滋阴养血、扶正祛邪、抗痨杀虫为主。初期:初期患者起病缓慢,症状不明显,仅有患处轻微疼痛不适,继而出现少气无力、全身倦怠、夜间疼痛加重、脊柱活动障碍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此期辨证以肝肾不足、阳虚寒凝为主。治法宜养肝肾、补气血、温经通络、散寒化痰,方用阳和汤或大防风汤加减。中期:中期随着病情的进展,正气愈加受损,痨邪进一步发展,骨质破坏,蕴积化脓,形成寒性脓肿,出现低热和各种不同的虚实夹杂症状,如患部肿胀疼痛、夜间盗汗、咽干口燥、全身无力,舌质淡,苔白腻或薄白等。此期辨证以虚实夹杂为主。治法宜扶正托毒、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方用托里散或托里透浓汤等随症加减。后期:后期患者久病之后,气血两亏、形体消瘦、面色(白光)白、畏寒心悸、自汗盗汗、肢冷泄泻、男子阳痿、女子闭经、舌光红少津,或舌淡胖有齿印,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此期辨证为阴阳俱虚、气血大伤、筋骨破坏、肝肾亏虚之证。治宜补益气血、滋阴补肾、阴阳双补,方用人参养荣汤或先天大造丸加减。

2.2支具治疗

患者的充分休息和病变部位的局部制动是脊柱结核非手术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如过去特制的石膏床是脊柱结核传统的非手术治疗的常用方法。目前由于坚强的内固定和较舒适的外固定(支具)的应用,石膏床已经很少应用。因而支具已成为目前脊柱结核非手术治疗和手术前后局部制动的主要手段。常用的支具有软、硬式颈围、费城颈支具、支柱式颈胸支具和固定式脊柱支具等。

2.3心理治疗

由于旧社会结核病给人们留下的恐惧印象,至今仍受到影响,认为“骨痨”是“九死一生”之病,“短命”之病,甚至认为是“不治之病”。尽管解放后人们对其认识有所提高,但由于治疗的长期性,仍会给患者带来许多诸如生活、精神和经济等方面的压力,一旦患有结核病,特别是脊柱结核伴有截瘫者,由于其身体的残废,在其心理上和行为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悲观、失望、忧郁,对生活和前途失掉信心等。因此,心理治疗是脊柱结核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然后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正确的解释和指导,取得患者的信任。此时,可充分利用医生职业的社会角色及在患者心目中的影响,实事求是、口气坚定地向患者讲明:“结核是可治之病”,通过正确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从而解除患者的疑虑,建立起患者的信心。

3手术治疗

3.1手术治疗的目的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清除结核病灶、维持与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解除脊髓压迫、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3.2手术适应证

国内外各文献报道不一,传统观念认为脊柱结核手术适应证如下[3,4]:(1)有较大的寒性脓肿、流注脓肿者;(2)病灶内有较大的死骨和空洞者;(3)窦道经久不愈者;(4)神经功能障碍者;(5)脊柱明显不稳者;(6)脊柱严重或进行性后凸畸形者。然而有学者[5]认为这些手术指征具有较大的争议,如较大的寒性脓肿,大到什么程度需要外科干预?较大的死骨是否有一明确的大小概念?经久不愈的窦道是否有具体量化的时间标准?笔者认为,在临床实践中,应需结合病变破坏程度、部位、患者年龄、经济状况等综合考虑治疗方案,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既不过于保守,延误患者病情,更不能随意扩大手术指征,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以及经济的浪费。

3.3麻醉方式的选择

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实施脊柱结核手术。然而有些学者认为[6]选用全身麻醉实施手术需要的设备复杂,且并发症较多,为术后的护理和恢复增加了难度,毋庸置疑也增加了患者的费用。况且手术中误伤脊髓和神经时不易察觉,为手术增加了更高的风险。因脊柱结核病程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消耗,患者体质较差。应用硬膜外麻醉对全身影响较小,容易耐受,术中术后易于管理。1974~2007年期间对17162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实施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减压术及内固定术。实践证明其成功率高,效果好,减少副损伤,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有些并发肺结核或其他并发症不适合全身麻醉的病例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3.4手术时机的选择

传统观念认为[7]脊柱结核手术时机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1)抗结核药物规范治疗必须4~6周以上;(2)肺结核和其他肺外结核处于静止或相对稳定;(3)骨病灶基本稳定,脓肿不再增大,普通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混合感染得到控制;(4)患者一般状况好转,食欲好,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血沉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或接近正常;(5)糖尿病、高血压经治疗,血糖、血压控制在基本正常范围内,无其他系统严重合并症;(6)近期心脏、肺、肝、肾功能以及电解质等均无异常。然而也有文献报道[8]术前仅抗结核治疗6~18h未见术后结核复发率增高。传统的观点认为[9]:血沉≥40mm/h的脊柱结核患者不提倡手术治疗,血沉≥80mm/h是脊柱结核手术的。但目前已有学者认为[10]血沉不是脊柱结核手术时机选择的主要观察指标,并且已有不考虑血沉,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的报道。亦有学者认为[11]C反应蛋白对手术时机的选择相对血沉来说可能是更为敏感和可靠的指标。笔者认为,在临床工作实践中,不能机械地等待手术时机的成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论,尤其对于脊柱结核伴有截瘫者、后凸畸形进行性加重者,应及早实施手术。

3.5手术方式的选择

3.5.1病灶清除术1934年日本学者ito、tsuchija等首次采用病灶清除和前路植骨手术治疗2例脊柱结核,但因效果不好,未能推广。20世纪60年代,我国骨科前辈方先之教授正式命名该术式并在国内广泛推广应用,从而提高了我国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水平,造福了广大患者。病灶清除术是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基础术式,以后出现的植骨融合术以及内固定技术均是在该术式基础上进行的。彻底清除结核性病灶是脊柱结核手术目的之一,是治愈脊柱结核、减少复发的基础,也是使用内固定的安全保证。目前,虽然彻底清除病灶的概念已获得广泛的认同,但是在具体如何理解彻底清除病灶方面却有不同认识。一些学者[12,13]认为彻底是相对的,彻底是针对病变而言的,病变清除了即是彻底。清除病灶内所有病变组织如脓液、干酪、死骨、肉芽组织、坏死椎间盘、坏死液化组织等,保留健康和亚健康组织即是彻底。一味扩大切除范围,甚至切除整个椎体,这不是彻底,而是在加重创伤和骨质缺损,不利于病变的修复与愈合,不能减少复发和缩短术后药物治疗疗程。而国内王自立[14]认为脊柱结核,特别是硬化型脊柱结核的病灶处理应强调“彻底”二字,这种“彻底”是要把硬化壁的4mm切除。但病灶组织形成的硬化壁是不规则的,不牺牲一些“亚正常骨”是很难达到“彻底”的。这样势必加重了脊柱已有的不稳定,但为了结核治愈率还是值得的,因为这种不稳定完全可以通过植骨融合与内固定来解决。他在国内首次提出病变椎体部分切除术,手术方法是将病灶组织及病灶边缘组织,特别是导致结核病不能治愈与复发的硬化壁、空洞、彻底清除,达到正常松质骨与病变骨之间的“亚正常骨”。笔者认为在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并不能像理论上讲的那样严格区分硬化骨和亚正常骨的界线,因此,术前应该根据影像学资料准确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术中充分引流脓液的基础上,采取刮、切、咬、凿等技巧相结合,把坏死的椎间盘、终板和骨组织切除,脓肿壁以及部分洞穴内的坏死组织反复用刮匙刮除,直至创面有新鲜的点片状出血即可,然后在空腔内放置适量抗结核药物。

3.5.2病灶清除与植骨融合术1956年香港医生Hodgson和Stock首次报道了对脊柱结核病人进行前路根治性病灶清除术和自体骨植股融合术,因此亦称为“香港术式”,该术式是在经前路病灶清除的基础上,使用自体骨进行椎间植骨融合,结合术后使用外固定,以期减少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生率。在应用初期,获得了良好的早期效果,然而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学者们发现该术式有种种弊端,包括植骨块吸收、塌陷、折断、假关节形成、矫正角度丢失、后凸畸形加重,甚至发生植骨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的严重并发症。Rajasekaran等[15]采取此术式治疗81例患者,8年随访结果:仅41%植骨保持稳定,24%骨块移动,20%植骨有吸收,22例患者后凸角增加达20度以上,植骨长度超过两个椎间隙骨块易折断。

3.5.3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技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结合病变部位放置金属内固定器视为禁忌。然而oga等研究发现[16],结核杆菌在金属表面形成的黏多糖膜比其他细菌在金属表面形成的黏多糖膜要薄的多,并不影响抗结核药物和机体正常免疫机制对结核杆菌的杀灭作用,不会增加感染及结核扩散的危险。talu等[17]认为前路病灶清除加前路植骨融合是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金标准,但加行后路内固定及融合能缩短制动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有效纠正脊柱后凸畸形,防止椎体塌陷及减少植骨失败。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应用[18-22]也证明了内固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然而在手术入路的选择和内固定器置入的位置,目前尚存在争议。Bergmark[23]研究发现人体轴线负荷中80%以压力形式由脊柱前柱(椎体和椎间盘)吸收,而20%以剪力形式由背侧结构(椎体后方关节链、韧带、肌肉)予以分担。而脊柱结核以椎体结核最为常见,即结核病变多位于脊柱的前柱。故笔者认为为了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和符合脊柱的生物力学特点,除了寰枢椎、颈胸段或腰骶段结核,脊柱附件结核,病变累积3个以上椎体的脊柱结核以外,均宜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技术。

3.5.4微创手术随着腔镜摄影成像技术、影像学和手术器械的发展,现代微创外科迅速发展。运用胸腔镜及腹腔镜行脊柱结核前路手术国内外均有报道[24-26]。该手术较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功能恢复期缩短以及对医院和患者来说都更为突出的费用/效益比的改变等优点。当然该项技术亦有很多缺点,例如:并非适用于所有病例;拥有自己的独特的并发症;要求微创外科医师必须精通人体解剖特点,非常熟悉该项技术、仪器及器械特征;对医院的硬件设施要求高,短时间内难以普及应用;临床应用时间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等。总之,微创手术是一门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应用前途,它代表着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一个发展方向,是传统开放手术的一个有益的、必要的补充,但并不能完全取而代之。

4治愈标准

脊柱结核的治愈标准如下:(1)术后病例、经药物治疗一年半以上、全身情况良好、无发烧、食欲正常及局部无疼痛;(2)血沉在正常范围;(3)X线片显示病变椎体已骨性愈合,植入骨块生长良好,病变区轮廓清楚,无异常阴影;(4)恢复正常活动和轻工作3~6个月后无症状复发。

综上所述,在脊柱结核的治疗中,在化学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术,大大提高了脊柱结核的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是脊柱结核治疗的一大进展。但是我们不能夸大手术治疗的作用,在脊柱结核的临床治疗中,我们必须遵循以化学药物治疗为基础,手术治疗为补充,非手术治疗为辅助的原则。

[参考文献]

[1]moonmS.tuberculosisofspine-contemporarythoughtsoncurrentissuesandperspectiveviews[J].Currentorthopedics,2007,21:364-379.

[2]wangZ,GeZ,Jinw,etal.treatmentofspinaltuberculosiswithultra-short-coursechemotherapyinconjunctionwithpartialexcisionofpathologicvertebrae[J].Spine,2007,7(6):671-681.

[3]贾连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7):516-518.

[4]JainaK,DhammiiK.tuberculosisofthespine:areview[J].ClinorthopRelatRes,2007,460:39-49.

[5]许建中.对脊柱结核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的再认识[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12):889-890.

[6]郜雪慧,周祥真.脊柱结核硬膜外麻醉刺破硬膜127例随访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5):72-73.

[7]侯树勋.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177-1178.

[8]alicie,akcalio,tatariH,etal.effectofpreoperativechemotherapyontheoutcomeofsurgicaltreatmentofvertebraltuberculosis:retrospectiveanalysisof434cases[J].archorthoptraumaSurg,2001,121(1/2):65-66.

[9]连小峰,赵杰,马辉,等.脊柱结核的手术指征及术式选择[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6):1151-1152.

[10]王睿,孔晓海,陈其义,等.脊柱结核术后复发与血沉的关系探讨[J].中国骨伤,2008,21(4):291-293.

[11]曾林海,许家琏,陈守君.C反应蛋白在结核活动中的意义[J].中国防痨杂志,2003,25(4):267-269.

[12]林羽.浅谈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12):885-887.

[13]瞿东滨,金大地.正确认识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18(8):565-567.

[14]王自立.脊柱结核的病灶清除与融合固定问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12):888-889.

[15]RajasekaranS.theproblemofdeformityinspinaltuberculosis[J].ClinorthopRelatRes,2002,398:85-92.

[16]Qgam,arizonot,takasitam,etal.evaluationoftheriskofinstrumentationasaforeignbodyinspinaltuberculosis.Clinicalandbiologicstudy[J].Spine,1993,18(13):1890-1894.

[17]taluU,Gogusa,ozturkC,etal.theroleofposteriorinstrumentationandfusionafteranteriorradicaldebridementandfusioninthesurgicaltreatmentofspinaltuberculosis:experienceof127cases[J].SpinalDiscordtech,2006,19(8):554-559.

[18]YilmazC,SelekHY,Gurkani,etal.anteriorinstrumentationforthetreatmentofspinaltuberculosis[J].JBoneJointSurgam,1999,81:1261-1267.

[19]曾荣,金勋杰,林颢.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胸段脊柱结核[J].实用骨科杂志,2008,14(6):321-323.

[20]吴险峰,尚希福,胡飞.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J].临床骨科杂志,2009,12(1):27-29.

[21]李彬,黄培臣,李华德.脊柱结核的治疗体会(附187例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3):228-229.

[22]金大地,陈建庭,张浩,等.一期前路椎体间植骨并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J].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2):900-902.

[23]Bergmarka.Stabilityofthelumbarspine-astudyofmechnicalengineering[J].actaorthopScand,1989,60(Suppl230):28-32.

[24]Jayaswala,UpendraB,ahmeda,etal.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anteriorsurgeryfortuberculosisspondylitis[J].ClinorthopRelatRes,2007,460:100-107.

[25]HuangtJ,HsuRw,ChenSH,etal.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inmanagingtuberculosisspondylitis[J].ClinorthopRelatRes,2000,379:14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