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4:17

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篇1

关键词:初中政治;核心素养;必要性

在初中教育阶段政治学科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政治教师必须发挥政治学科知识内容对学生身心发展、思想道德、综合涵养等各个方面的关键性作用。政治教师需要密切结合素质教育的各项教学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一、发展核心素养的历程和内容

初中政治学科是以激发中学生心理、智力和体能等方面的潜能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身、他人和社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核心素养分为六大要素,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中国提出以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来发展核心素养,初中政治学科能更好的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素养。

随着初中学政治学科的不断改革,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也有了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在立思考、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能更好的激发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伴随着长时间的学习,其核心素养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初中政治学科的改革、演变,与核心素养有着很深的关系。

二、初中政治学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政治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在课文中其教学内容是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层层相扣,而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的,它使人能够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要能力。初中政治学科所含内容多样化,是文化和生活的有机结合,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成长中的我模块的教学内容注重于学生珍爱生命,提高自我保护和明辨是非能力的培养;我与他人和集体模块的教学内容注重于学生交往能力的意识;而我与国家和社会模块的教育内容则注重于学生国家认同、法治意识和人文底蕴的培养。

三、借助初中政治学科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初中政治学科知识的积淀结果是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条件就是学科知识。因此,树立学生正确的课程意识,是奠定其核心素养的关键。所以说,对初中政治学科教师的要求也很高。首先,教师本身应将学科的整体课程计划明确下来,在每个教学版块过程中,要有使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能力,使要学习的知识和要让学生了解的社会技能充分掌握,在此之中,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断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这就考验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然后,对于政治教研组来说,可组织教研组会议,一方面有利于交流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为初中政治学科更长久的发展和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此,可分为以下几点:

1.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初中政治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方法,在新时代的引领下,用社会实践来开展初中政治学科的学习就有了很大的必要性。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在,校园中的教师可举办辩论赛、小组讨论等各类实践活动,运用丰富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主动去学习、去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提高了内地班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校园外,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正能量的事物,如参观博物馆、走进水利局等,通过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自身的探究,树立学生正确的公民意识,有利于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能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通过了解到的信息,做出相应的筛选,最终解决问题,形成理性的生活方式。

2.社会实践活动有益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尊重每个学生对事物和社会的看法,他们会通过实践活动找出相应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组织讨论,教师在经过监督和判断发现问题的确是存在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行去解决问题。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遇到问题的适应能力,也能使他们对初中政治学科有了更大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说,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中生培养核心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能使初中生培养核心素质的更高效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初中生有实施的必要性,另外提高初中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初中政治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关键问题之一。初中政治学科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成熟性,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实现初中政治学科的弘扬发展。

参考文献:

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篇2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素养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时,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理念为基础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进而不断推动学生健全发展。

一、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概述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高中生v史素养的缺乏问题已经引起教育部门及教师群体的广泛关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一再强调:“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将高中生的历史素养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在实际培养高中生历史素养时,教师需要站在高考的视角,解析历史课程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及时予以解决,选择新颖的教学视角命题课堂教学活动,有效突破传统表达形式,进而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有益成分,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高中教育阶段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集成性的文科课程,在强调人文性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历史性与实用性价值。简单说就是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切入点,有效整合历史、政治、文化、地理等知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不断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内容,不仅重视高中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更加关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史实,以辩证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借助此种学习方法,深度剖析历史问题。将历史事件涉及的社会背景、文化、政治思想等内容有效总结,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背景的深度解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更突出了人文修养。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同时有效强化了自我历史思辨能力。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一)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在实际开展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创新改革教学理念,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历史探究,侧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有效利用唯物史观客观分析历史事件及人物,深入挖掘史实,结合相应方法有效对历史问题分析,进而自主构建自我独特的价值观念[4]。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背景分析法”与“过程解析法”。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教师需要事先将班级中学生划分学习小组,深入剖析导致这一场战争的社会、政治、历史、经济、文明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从中找到最直接的导火索与间接因素结合时代背景展开分析,进而有效加深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印象。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开启了近代中国列强的侵华史,也开启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在讲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史料,引导学生质疑,以此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提出、分析问题的能力。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先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不仅引起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领域根本性变化,而且也引起了爱国人士的思想观念的转化。借助鸦片战争后中国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帮助学生有效架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知识框架,使高中生更加明确战争的发生原因、参与侵略的国家、战争影响、签署的不平等条约等,有效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进而从整体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不断丰富教学方法

借助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对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件进行重现,使学生更加明确历史发展规律,全面获悉历史知识,认清事件的发展方向有效规划未来。在形成独特历史价值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自我历史文明观念,主要包括相关历史、文明、国家、阶级等内容,有效树立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历史观,坚持辩证思考历史问题,进而不断强化自我历史学习能力[5]。

如: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随着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维新运动由理论宣传进入政治实践阶段。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异想天开地想要依靠光绪皇帝的支持来进行一场旨在改变中国危局的维新变法运动。教师在介绍变法爆发背景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康有为针对德占胶州后的险恶局面,写出了《上清帝第五书》,书中侧重强调“图保自存之策,舍变法外别无他图”,并让学生观看唯变法图强才可以救亡图存的视频,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变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体会到中国当时的危机,了解产生的历史根源。

再如:教师在教《抗日战争》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在正式教学前播放一段Flas及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以此渲染气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多媒体展示毛、蒋的合照说:“同学们,70多年前,两党曾精诚合作,共同对抗外敌,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我们随着这两张照片、一起回到70多年前,回到那国共两党并肩作战,共同抗日的光辉岁月。”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华史实一览表,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有哪些侵华行动?抗日战争中日军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让历史说话,以史为凭,以历史事实回击日本右翼势力。同时,引导学生反思历史,以史为鉴:不但要努力提高综合国力,还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复活。抗日战争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战后中国和日本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何正确看待这一历史,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重大问题。引导学生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分析抗日战争这一段历史。

总而言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史实时间链条有效整合信息,避免机械性记忆,引导学生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真实有效地感受历史事件,不断强化学生的历史文化观念。

(三)侧重展开历史文化教育

高中教育阶段历史课程,作为一种集成性的人文科目,为学生提供感知与解析过去文化的机会与空间,无形之中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将人文精神内化成为历史涵养,有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加历史文化知识的教学,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手法,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教师在教《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采访身边的一位老人,了解新旧中国物质生活变化的情况。借用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23件花团锦簇的旗袍,有效折射出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通过有效归纳,对比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有效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效树立学生的人文观念,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教师必须予以重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渗透理念,注重日常学习积累,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进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帅文.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朱可.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凸显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兼评2013年浙江省文科综合试卷历史试题[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08:3-8.

[3]马继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对象过程方法收获

2016年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预示着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已经从表面形式的课程改革回归到教育本质,即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抓住育人根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的成长为根本,向学生的未来成长方向前进。

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问题,主要是放大了化学的应试,弱化了化学自身的学科素养培养。初中化学老师长年经营于一个年级的教学当中,教学经历和教学视野注定了教师自身素养很难达到很高的高度,不少初中化学老师不能将化学教学建立在大学科领域去培养学生的学科r值、思想方法以及学科知识体系。

所以,我认为学科启蒙性这一基本目标应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关注点,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从学科本源和学科本质的高度立意,追求有学科品质的教学。

在这种教育期望之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应该着力彰显四个关键特征,以满足教育本质的现实需求。

一、明确的教育对象和内容

化学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的学生,教学改革,是为了改掉现存的不合理的部分,剔除功利的、浮躁的追求,并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完善和修正我们的教学行为。只有从现存的实践出发,回到“人”这一主体对象,才能确定改革的真正目标和方向,也才可能开展有效的改革。

化学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化学学科知识、核心思想和基本概念等这些更是化学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部分,开展教学首先当围绕这部分进行。

就初中化学而言,氧气性质和实验室制取,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铁、铝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酸碱盐的性质都是重要知识。物质的转化、分类及物质结构如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是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物质的多样性与物质间相互转化,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观点,物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观点,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相互联系的观点,化学变化中能量与质量守恒的观点,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观点等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形成的核心学科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要清楚学科重要知识、核心概念和基本观念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不可就事论事,应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原子论、分子论及元素周期律的发展,透过整个研究进程就发现互相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更看出化学史的发展历程和化学对人类进步做出的推动。

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近年来各种教学模式甚嚣尘上,洋思、杜郎口以及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等等,大量无效的讨论引入课堂,热闹之后,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教学活动把改革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混淆,模糊了课堂教学方法与目标对象的不同。

化学教学当回归本质,形式模式不重要,科学有效的方法无外乎提高兴趣和培养能力。

针对当前化学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化学学科兴趣培养可以从下面两方面着手:一是实验教学。实验可以增强学习兴趣,现场体验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过程等,更何况这些附加值会反过来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二是化学教学不能只是讲题。化学课堂除了讲题应该还有其他很多知识需要传授。比如化学历史、化学与社会、优秀化学家故事、化学发展等等,包括各种化学情境,情境可以是实验性的,可以是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可以是科学史料或前沿科技的。即使做题也该是在情境之中完成,而不是孤立的为做题而做题。

三、高效而明晰的教学过程

彰显教育本质的化学课堂教学,其过程应该是高效明晰的,目标明确,对象清楚,没有太多的形式和炒作,也不需要过度的复杂机械。简洁的课堂教学过程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首先,去除修饰,平淡是真,顺应学习规律,老师做好引导。其次,明确具体的聚焦,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根本。第三,把握基本的核心要素,适合是最好的选择。

四、愉悦的感受,合理的学习收获

每件事情都有其自身规律,化学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交流互动的活动,要让师生做到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或者沉浸在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感觉要自然。这种自然的感觉使人精神轻松、身心愉悦,既能更好地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也有助于师生水平的更好发挥,核心素养的自然渗透。

一堂课完成后,不是首先看教学进度完成与否,而是回顾本节课自己讲授了什么?学生收获有什么?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在本节课如何得到了体现?

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自我国于2014年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以来,核心素养培养日益得到了大众的关注。各阶段教学纷纷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作为重要教学指引,初中语文教学亦不例外。为突出学科教学特点,发挥教学价值,初中语文教师需先明确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之内涵,选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实现教学目的,达成预期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素养是对个人道德水平、综合能力之反映。为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国家于2016年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对学生需具备的主要素养进行了明确规定,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践行国家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普通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核心素养版)》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做出了如下界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虽然该标准是针对高中语文制定的,但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言,教师同样可以借鉴。毕竟,各阶段语文教学的总体育人目标是统一的,只是在具体教学中各具侧重罢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落实好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不仅获取语文知识,还能获得能力品质的同步提升,更为适应社会新形势、新环境,积极健康地成长。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注重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语文学科的属性及培养目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之重要目标,学生其他语文素养的生成都是基于语言能力而获得的。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需要教师关注课文,通过字、词、句等语言文字的教学,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精彩语句,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感受独特表达方式,如多感官互通、拟人手法的运用等,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2.加强情感渗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强调“三维”目标,其中情感目标是重要内容。落实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体现的作者情感,使学生获得感悟,实现情感共鸣,这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之重要方式。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深刻理解文章主旨,进而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情感,获得启迪与感悟。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要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在教学《老王》一课时,引导学生感受老王善良的品质,使其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正视生活中的苦难,积极拥抱生活。通过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渗透,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篇5

p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教育;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

一、培养核心素养对小学生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部制定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白皮书》中明确指出,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从身心健康发展来看,在小学阶段开始普及核心素养知识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我们由研究知识传授转向研究全程育人、综合育人、全面育人,这也就是从“知识核心时代”到“核心素养时代”的转变。另外《意见》当中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技能和掌握必要的英语理论知识,并最终实现英语语言综合应用水平的有效提升,实现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是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和主要目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有助于小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积极性。

二、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尝试

(1)优化教学目标。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学生主要还是以认识单词、掌握基本日常用语为主,小学英语教材在单元节中设置提问、朗读、生词学习等环节。在教学目标优化后,主要增加学生的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自主想象、自主参与。培养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素质、独立思考能力都能够得以提升,由此新教学目标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加大了关注。

(2)注重情感体验。小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都需要引导式教育。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在课程设置上是随着各个年级的学生思维和年龄体验而改变的。另外教师在授课当中可运用简单直接的口语来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德。中英两种文化交流必然需要语言媒介,通过对比不同文化种族之间的语言使用习惯、表达方式、情感输出等,可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度和兴趣,同时也是一次品德教育。

三、如何渗透核心素养

(1)立足教材生动讲解。在现有的教材基础上,我们发现小学英语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的英语歌曲、文章、小说节选以及和生活紧密衔接的时事、生活情景片段。老师可以从这些资源中挖掘故事素材,以丰富教学形式。小学生喜欢色彩丰富的物体,所以老师可利用绘本、生动的ppt演示吸引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用绘本故事、耳熟能详的英语歌曲传达教学内容,从而使英语教学课堂变得活泼有趣味。

(2)问题设置环节培养。英语教学的成功一定是以学生能运用英语表达为主,所以课堂之上必然少不了问题回答环节。情景设问最能以真实打动人,有强烈的感染力。目前我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不少学校的课堂采取小组合作、搭档练习、班级之间竞赛等方式开展教学,在课外英语角活动中,学生能了解班级整体团结的意义,从而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过去的课堂总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的,而忽视对学生其他能力和品质的培养而在核心素养要求之下,我们要积极开展英语活动,鼓励学生实现从识记单词到流利表达的转变,促使小学生拥有一定的美德素养。

教学不止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品德优秀的人才。英语作为现如今普遍使用的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新一代核心素养内容,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基本能力,而且能让其在少年时期就可拓展多种能力,一定程度上也能扭转我国现阶段教育功利性的缺陷所带来的不良局面,英语课堂、英语活动渗透了爱国、创新、独立、健康、自信的观念,能够促使小学生学有所成,将来成为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篇6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构建

课堂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关键方面,对课堂教学具有导向性。“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注重于在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可以掌握稳定的政治知识,具备一定的政治能力,有着一定的政治思维和习惯。

一、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

总体来看,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有三大层面:第一,外层面。这部分也包括了多点,如,政治方面的知识、态度、观点等;第二,内层面。这部分主要有政治方向的品质、价值观以及方法;第三,社会层面。这部分也包括了多点,如,政治修养、与人沟通能力等。

(一)知识素养和态度修养1.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知识素养主要包括:①了解和掌握党的宗旨、执政理念以及指导思想;②掌握和认识到社会公平的深刻内涵;③正确的认识建立社会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生态文明的主要目的所在;④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观点;⑤学习和掌握依法治国等知识。2.高中政治学习者的态度修养主要有着几点:①拥有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态度;②喜欢学习,保持科学的态度,勇于和善于运用科学知识去追求真理③身心健康,道德高尚。

(二)能力素养和思维品质1.高中政治学科内在核心能力素养主要表现在:①善于运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疑惑[1],可以比较清晰的辩证是非,体现出的是独立思考,拥有创新式思维;②提升社会参与度,在社会合作中,可以达到一种公平、高效,提高抗腐能力,从而多接受健康、先进文化的熏陶。③提升个人的政治素养,从而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2.高中政治学科需要具备的思维品质:①拥有良好的总结归纳性思维,有着一定的辩证统一的意识;②推理能力较强,这实际上是科学批判的重要基础;③辩证思维,拥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④既有批判性思维,也有着一定的创新思维。

(三)公民意识和生活素养1.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知道自身应履行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并实现两者的协调,具备良好的责任感;2.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对社会热点问题比较关注,懂得回馈社会;3.乐于助人,具备团队合作精神;4.生活态度积极,热爱生活,情感均衡[2]。

二、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教师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是上好思政课的前提思政课老师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在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开展教学工作,同时在课程上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课余时间,教师要与时俱进的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最新的知识,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开展教育,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微信,引导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二)扎实的学科素养是上好思政课的保证1.教师要从课程性质出发,深入领会教学目标,学习最新的教学设计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素质。2.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科学素养,深入学习和领会专业知识,全面吃透教材内容,对教学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在课堂上,要力求语言的准确和规范,通过专业视角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建立起相应的理论框架。3.在日常教学当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知识和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4.丰富课堂内容,展示出政治特征,时刻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事情,可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比赛,让学生充分发表对于事件的观点,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加高效的学习。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个性化教育,所注重的是以人为本,教师要深入领会其中的内涵。在教学当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给他们展示自身个性的舞台,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式。要尊重学生,对于学生的独特观点,要进行区别性的引导,对于创新想法要进行鼓励,对于错误言论要引导他们自己认识到错误的所在。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爱和尊重来开展教学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层面素养和外层面素养,用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

(四)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知行合一,是思政课成败的试金石1.教育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忌简单空洞的说教。用实时新闻和时事热点开拓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培养学生关注民生、关心社会生活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知行合一、辨别是非的能力。2.改进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一些先进教学手段,从而实现教学的思想、内容以及手段的有机融合,深刻的体会到科学所具有的魅力。3.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征,尊重发展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篇7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在新的课程标准即将出台之际,核心素养成为老师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此的理解。

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价值归宿是立德树人,包括国家认同、理性思维、法治意识和公共素养四个方面,与现行的三维目标相比,它更加体现综合性,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的提出,并不是不要知识、能力和态度,而是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三者的融合和协调。

思想政治课教学,既要关注所有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各个模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要关注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发展潜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那么,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呢?本人认为,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充分挖掘教材价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巧妙利用练习和考试,并高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一、充分挖掘教材价值,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研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必然涉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思想政治课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依据。在新课标和新教材没有出台之前,要充分挖掘现行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价值。就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知识而言,主要有知识价值、能力价值、情感价值和应用价值。知识价值就是全国文科综合考试大纲中思想政治部分的考试内容,大多根据教材而定。能力价值主要表现在在促使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知识的同时,具有分析、判断和解决这方面问题的能力。情感价值是指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受到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提高思想素质,使思想政治课为培养“四有”新人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应用价值是指学习的知识可以用来分析或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使学生能理解和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分析和正确看待国内外重大事件,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定要做到以本为本,充分挖掘教材价值,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据可依。如:通过《经济生活》模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生活》模块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生活》模块中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内容,是我们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基本载体。《生活与哲学》模块实事求是、辩证思维、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等内容,在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方面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经济生活》模块中的诚信价值、法制意识,《政治生活》模块中的依法治国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通过《政治生活》模块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衡量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水平的尺度应该主要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而非学生的政治考试成绩。要让学生做到把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其他政治理论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变教师“被动教”为学生“主动学”。如,在《政治生活》的教学中,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照本宣科地让学生记住课本内容,效果不一定会好。学生背诵了课本的内容,虽然考试也许有好成绩,但其内心不一定真的很认同。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辩论,使学生在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中明是非,真正认识、理解、领会我国的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如果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老师讲得再多再好效果都不明显。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成了考试的工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辩证统一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点拨。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方法很重要。一是导的方向要正确,二是要导得动。方向正确是指我们的课堂复习内容是有效的、科学的和正确的。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政治立场、观点要旗帜鲜明,所用事例要真实、有根据,要有正面教育和引导作用,对学生的一生成长要有示范作用。不能用道听途说的传闻或虚拟的假设。导得动,是指学生要听信教师的引导,不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除了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高的教學水平和教学方法外,还要求教师严于律己,身正为范,在言行上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榜样。

三、通过练习、考试和作业、试卷的讲评,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也是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练习、考试和作业、试卷的讲评中加以培养、提高。如:2013年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Ⅰ第39题第(3)问: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答案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样的试题,靠死记硬背课本和考点知识是无法答好的,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给学生展示个性和创新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多讲解类似的题目,对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大有裨益。

四、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基础。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在阐述思想政治高考考核目标和要求时也指出,思想政治学科考试要反映考生应有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觀。可见,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知识、能力、觉悟高度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理性思维、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的课程,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我们除了要重视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落实外,也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还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依存,对其培养也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过程。每一个知识点、每一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可能针对其中某一个方面的素养实施,只是有些内容和方法在某一个方面素养的培养上有所侧重或表现得更直观显性。如本文前面提到的“利用《经济生活》模块中的诚信价值、法制意识,《政治生活》模块中的依法治国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但并不是说这些内容的教学只能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它同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在此不一一赘述。

第二,要把时事政治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高考考试大纲规定的思想政治考试内容中,每年也都有“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要求,它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养成关心时事的良好习惯,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热点专题或题目的背景材料,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郭加添

参考文献: 

[1]黄丽萍.核心素养培育的核心“密码”与核心“技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04). 

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篇8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及概述

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1997年至2005年,该组织广邀学者进行了为期近九年的“素养的界定与选择”专题研究。研究指出,素养强调对知识、能力与态度的统整,是个体在与情境的长期互动中逐渐生成的,凸显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

随后许多国家及地区也纷纷启动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育目标体系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以期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与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有关的,最基本的知识与能力、观念与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

综合表现。2015年11月,林崇德教授在北京首届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上透露,课题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最终得出学生核心素养的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

社会参与: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自主发展: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

文化素养: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

二、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我国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是长期形成的以考试成绩作为教育质量评估的唯一标准,导致“育分”重于“育人”,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具体到课程领域,体现为“高校与中小学课程目标的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和适应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

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因此,确立以“核心素养”为基本框架的课程标准和学业质量评价体系,从知识导向到能力导向,再到素养导向,是实现学校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动机。

研究发现,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动机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取得好成绩,其次是为了满足父母、为了老师,只有10%是满足自己的学习兴趣,这个比例非常低。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会产生真正的学习兴趣吗?很难!没有浓厚的兴趣能产生诺贝尔奖吗?不可能!任何一个诺贝尔奖都是基于浓厚兴趣产生的,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染色体变异》这节课的情境导入中,我抛出问题:邻居大勇得了一种奇怪的病,从小就和别的孩子长得不太一样。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会发出奇怪的声音。大勇到底得的是什么病呢?这样导入,学生对大勇的病立即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通过观看视频和师生分析讨论,最后学生知道大勇的5号染色体与正常人不同,他患的是“猫叫综合征”,从而顺利解决了问题,并激发了学习的动机。

在随后的教学中,我以身高仅1.28米,却在2010年江苏高考中以398的高分被东南大学录取的“豌豆姑娘”朱玉君和智商不到健全人的30%,不知道自己的年?g,不识乐谱却享誉世界的著名指挥家舟舟为例,同样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立即对他们的染色体组成进行研究,通过和正常人的对比,发现了他们的染色体数目存在变异。

2.建构与完善概念,提高学生语言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所有的课都应当是语文课。所谓都是语文课,是指所有的课都要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修订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是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的表达与交流,远远超越了语文的范畴。因此,学科教师既要研究本学科的教学,又要关注、研究、把握和落实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生物学里也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表达交流的能力,所以我们应引导学生建构与完善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例如,《染色体变异》这节课中,概念颇多,如下图所示。

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能辨析这些概念,成为这节课的重难点之一。我通过列举实例,让学生自己总结概念,再通过实例,完善之前总结的概念。比如,在庞大的蜜蜂家族中有三种类型的蜜蜂,他们是蜂王、雄蜂和工蜂。通过对蜂王和工蜂的

分析,学生建构了二倍体的概念,又通过模仿,建构了三倍体和四倍体的概念。一段资料“香蕉是三倍体、土豆是四倍体、小黑麦是八倍体,我们又可以把它们称为多倍体”又使学生建构了多倍体的概念。紧接着,通过对雄蜂的描述――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成,并分析了它体内的染色体数目,学生又建构了单倍体的概念。通过花药离体培养法获得

单倍体幼苗知识,学生马上修正并完善了单倍体的概念。在这一次的概念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抽丝剥茧,提炼概念,提高了语言素养,而且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层层递进,完善答案。

3.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提升学生能力。

新的教育模式下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素养,同样也需要教师提高素养,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染色体组”这一知识点过于微观、抽象,学生一直不能很好地掌握。对此,我先给学生展示野生草莓和多倍体草莓的图片,引导学生比较它们外形的不同点;接着引导学生对两种草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进行观察,发现多倍体草莓染色体数目是野生草莓的两倍,从而引出“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学生马上提出问题:“什么是染色体组?”我拿出了一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以花色对其进行分组。通过观察每组13张牌的特点,学生认识到了染色体组的特点,并通过接下来的动手操作、辨析图形、寻找规律、应用规律等活动加强了对染色体组的理解与掌握。

4.统整三维目标,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刘恩山曾说:“我们如果强调知识的话,大家都会重视知识,强调能力的话也会一窝蜂,这个时候提出核心素养这个话题,兼顾了知识和能力,具有导向性。”统整三维目标,可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教育偏失

,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篇9

一、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雅的言谈举止。这六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囊括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第一,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通过初中语文的教学,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第二,具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小学语文学习往往是初级阶段,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这就需要一个更好的积累过程,通过阅读高质量的课文和阅读材料,让学生积累足够的语言知识,提高其语言能力。第三,培养熟练的语言技能。语文是一门学科,而语言则是一种素养,一项技能。通过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优秀的语文素养和熟练的语言技能。第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第五,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文化是我国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优秀的历史文化给我国带来了很多益处,而初中语文教学正是根植于我国文化。所以,在语文的核心素养中,积淀文化,学习文化,体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第六,形成高雅的言谈举止。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写作方面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水平。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能力。培养学生形成高雅的言谈举止是初中语文教学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语文既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项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语文以背诵和记忆的内容为主,但是,对于理解和应用也是十分关注的。去年,《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选手积累了大量的诗词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明白在什么地方能够运用什么样的诗词,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理论和实践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师要着力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只有将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达到培养上述六种素养的目的。所以,学与用同样重要,教师要理论与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终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学习

语文的学习看似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但实际上,只要教师教学得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教师要积极地开展引导工作,让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培养敢于表达的性格,从而慢慢地改善与人交流的能力,也就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3.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

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篇10

一、微课在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一)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实行英语教学时,学生若能体现出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可以促进后续的高效学习,强化其专业核心素养。英语属于国外语言工具,其中会涉及到大量单词和语法,这些单词和语法,会体现明显的复杂性,会使思考能力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学起来感到吃力,甚至还会弱化其学习积极性。如果将微课引用到具体教学中,能够对这样情况做出有效改善。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微课是更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学借助动画、短片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这种形象化、理论化、实践化相融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复杂的英语单词、语句和语法变得通俗易懂,促进和提高学生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频,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在促进学生学好英语的同时,也强化学生核心素养。

(二)精准吸收长期以来,国内初中课堂时间都控制在四十分钟以内,而微课模式在运用中,会体现出内容丰富、精悍、时间短的特征,通常只占总课时的1/4左右。这些特点的呈现,实际效果不低于以往教学模式。实际上,正是因为微课内容的专向性,可以让学生充分吸收所有课程内容,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和疑难点,这正是微课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例如,在一些复杂性单词或语法微课教学中,教师如果基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可能会占去课堂大部分时间。针对这方面的考虑,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具有关联性的视频或动画,这样能够使复杂的单词、语句和语法,变得易懂和明朗,还能够通过反复播放,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和疑难点,然后运用直观化的总结,使学生对难点知识有深化的记忆和领悟,从而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和成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微课教学策略

(一)增加演示操作,提高自学意识课堂是储备高素质人才的场所,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意识和习惯形成,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当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因为学生还不能对相关的智能设备和app进行灵活运用,教师在具体课堂知识讲解中,需要为学生进行演示,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微课学习法,保证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灵活借助相关设备探索英语知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将以往教学模式与现代微课模式进行联合运用,整合两种模式的优势,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体现高效率的初中英语教学。将微课模式引用到教学中,正是为了在强化学生学习质量和成效基础上,促进学生持续体现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自主探索知识的意识,所以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还可借助提问,和学生进行沟通合作,鼓励学生养成正确学习习惯,经常总结和回望收获。不仅如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度的问题分析时间,引导学生积极拓展思维,感受到探索英语专业奥秘的趣味性,在提高英语学习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英语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