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概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8:57

社区教育概论篇1

论文关键词:概论课;民族教育;途径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和专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概论课中进行民族教育是指在概论课的教学中渗透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历史观以及有关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精神、民族认同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在概论课教学中渗透民族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和巩固。

一、概论课中加强民族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契合课程特点的需要

概论课是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和专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较,概论课更加适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民族教育。首先,从内容上看概论课教学内容体系庞大,能与民族教育相渗透的结合点甚多。概论课着重讲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而且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并涉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课程宽阔的视野是我们进行民族教育的基础和平台。其次,从授课时间上看,在概论课中加强民族教育时间更有保障。其他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授课时间为1个学期,独有概论课授课时间是2个学期,这为我们在概论课中系统进行民族教育提供了课时保证。因此在概论课教学中全面渗透民族教育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二)是应对复杂国际国内环境的需要

在概论课中加强民族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我们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而采取的有效措施。首先从国际上看,在概论课中加强民族教育有利于我国应对国际不良思潮和文化的影响。目前世界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蔓延、“泛突厥主义”等思想的活跃及境外三股不良势力的策动,使我国民族问题日益突出。这需要我们在概论课教学中加强民族教育,增强大学生对不良民族思潮的免疫能力。其次从国内的具体国情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频繁,而产生的民族矛盾也日益增多。民族问题的普遍化趋势要求我们必要通过特定课程对所有地区的大学生进行民族教育。而在概论课教学中加强民族教育则满足了这一需要,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国家的长远稳定。

(三)是贯彻国家相关政策的需要

概论课中渗透民族教育是贯彻国家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等相关政策的要求。随着我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冲突的日益复杂化,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中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国家多次颁令要求各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如2009年、教育部、国家民委了《关于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各高校要深刻认识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等学校要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因此在概论课中渗透民族教育是落实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要求和举措。

二、概论课渗透民族教育的重点内容

(一)以民族史教育为基础

概论课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历史渊源和近代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历史发展过程,这是民族教育的基础,只有知道历史才能创造未来。概论课的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集中探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等理论,这三章涉及的时间跨度是从近代以到当代的漫长历史。因此可是在这三章中可加强学生的民族史教育。其一,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都做出了贡献,尤其要重点讲述少数民族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业绩。如可补充红军长征时和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关系。其二,可对各个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形成历史和对各时期民族政策进行解读。长征时的《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中专门制定了“关于少数民族中党的基本方针”。建国后指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可对以上不同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影响进行重点介绍。

(二)以党的民族政策和理论教育为前提

了解当前我国的民族政策和理论是当前我们处理民族问题的前提,有利于学生了解我国族问题的现状及其本质,在概论课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在各章中加以贯彻。如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可补充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可选择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案例,介绍我国民族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可详细介绍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及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作用,还可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汉族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其不足,探讨发展对策和建设;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可在介绍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苏联运的联邦民族治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后,补充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分析民族问题的理论水平;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下转第36页)(上接第34页)交政策”可从国际战略的角度分析“”对我国民族问题的影响,揭露他们分裂祖国的本质;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重点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团结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坚决维护党领导地位,共同创造团结统一的局面。

(三)以民族团结教育为重点

民族团结教育是对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学习民族理论、掌握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团结常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履行维护民族团结义务、增强维护民族团结责任的教育。在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教育学生民族团结统一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为此对学生进行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教育,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等;第十二章“祖国统一的构想”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反对宗教极端势力、反对暴力恐怖势力等方面的教育;在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中第一节要详细介绍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之一,加强民族间团结与和谐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指出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

(四)以民族价值观教育为核心

一个国家民族,有了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就有了全民的向心力,凝聚力,就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因此在概论课中要加强民族教育价值观教育。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可结合概论课第十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加强各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同时还可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加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教育。

(五)以民族宗教观教育为依托

对学生进行民族宗教观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依托,因为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往往都是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必不可少。概论课中第十四章虽有专门介绍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但内容略为单薄,需要补充一些相关知识。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政策教育,论述民族与宗教的关系,指出紧民族团结问题与民族宗教问题密不可分的基本现象,并重点分析当前宗教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三、概论课渗透民族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优化内容:系统教育和专题教学相结合

概论课中渗透民族教育的最主要的渠道就是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主要是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加删减、扩充合并,并将之进行优化组合,做到系统教育和专题教学相结合。系统教育是指在概论课中进行民族教育教学内容要考虑到民族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专题教学是指在概论课系统渗透民族教育的基础上,对一些重点、要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教学。通过系统和专题的讲授,让学生全面了解民族及相关问题,提高辨别能力。

(二)改革方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当前概论课中民族教育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除了教学内容单薄外,还有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因此概论课教师要不断创新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民族教育的理论性和针对性。概论课教师还要加强民族教育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加强概论课教学中民族教育教学的理论性、系统性。此外,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积极开发民族教育的社会实践基地、社区共建基地、见习实习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进一步活化民族教育的形式,增强民族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社区教育概论篇2

论文摘要:社区教育教学需要解决两个基本的问题,即解决个体的需要和促进人与环境的“适应性平衡”,其本质是一个实践过程。教学过程受社区教育生存的场域环境、目的、任务、对象、教学支撑条件等显性和隐性因素影响。在社会学习理论和后现代的视角下,教学过程呈现教学影响的多中心化、组织形式的泛组织化、主体关系的扁平化结构等特征。采取教学目标与内容的适切性原则、教学手段的艺术性原则、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原则,有助于实现社区教育的教学最优化。

一、关于社区教育本质的研究

我国社区教育30年的发展历程对社区教育本质及其属性、特征的研究还处于一个模糊阶段,对社区教育概念的界定、社区教育功能与任务、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的观点和理论并没有很好地指导社区教育实践。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是一个大教育的概念。…这一概念在被广泛接受的同时也被称为逻辑学上的“模糊泛化”现象,社区教育的实质应立足于社区还是教育也产生了分歧。一方的观点认为社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区性”,更为新颖的观点认为社区教育是社会工作的新模型;另一方的观点认为社区教育是教育的一个下位概念,是主要作用于个体的区域性、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和活动,教育系统与非教育系统的影响都被涵盖在社区教育范围之内。目前大部分人认同第二种观点。结合有关社会教育、社区工作的研究以及社区教育实施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关于社区教育本质的观点存在重新审视的需要。社区教育实施主体的多样性、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方式的补偿性、领域的广阔性的特征,都被广大理论研究和实践者所认同。这些特征就决定社区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不是其教育的属性,因为教育机构和教育部门还不具备如此巨大的能量去调动社区教育所需求的资源和完成社区教育的目标,而且社区教育的参与主体尚缺乏教育的自觉性与自发性。因此,在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大教育的基础上,可以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弱化和泛化了的教育。在全面考查社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依据其本质的层次和递进性原则,结合社会工作的目标和特点,社区教育首先应属于社区工作或者社会工作范畴。在这一前提下,社区教育才是对个体施加影响和促进社区工作的一种途径和手段。

基于上述的认识,社区教育教学分析范式就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奠定了本文分析的认识论基础。社会工作特性的本质表现是整体视角和尊重差异,关注人的整体性,包括环境和行为,因而社区教育教学的目标就不再局限于提高个体素质,以及职业教育、文化消费、生活教育等功能领域,而是需要解决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解决个体的需要,称之为个体生命意义的安顿;二是从社会本位出发,促进人与环境的“适应性平衡”。

社区教育教学过程具有更多的社会制约性和实践性,是一个社会、文化的适应与平衡过程。社区教育教学过程本质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这就是说,社区教育教学的目的、过程和方法与学校教育教学存在比较大的区别,其教学的内容、方法途径和组织形式也随之改变。对这些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社区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将有利于实现社区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二、社区教育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

在上文的分析中指出,社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是解决个体的需要和促进个体与环境的适应性平衡,本质是其过程自身的实践性。在社区教育教学过程中,显性的教学目标与内容、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仅是这一过程的部分影响因素,更为深刻的影响因素在于社区教育生存的场域环境、目的、任务、支撑条件等隐性因素,这些因素对于决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主体关系状况等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社区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实践过程,要具体、准确描述这一过程的特征,社会学习理论和后现代主义可以作为这一分析的理论基础。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个体不是被动适应环境,而是参与构建学习环境,且个体的认知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将社会学习理论作为社区教育教学的理论分析基础,并不是说学校教育的教学过程就不适应这一理论,而是说社区教育教学过程更符合这一理论的描述。个体积极参与构建学习环境,以及其自身的认知水平影响对教学过程的参与,这一点在社区教育中表现尤为突出。后现代主义主张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多元化,而社区教育是一种来自不同家庭、文化背景、阶层和职业的个体经常性互动的活动,这也就决定了社区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

1 教学影响的多中心化

在社区教育教学中,教学施加影响的达成度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习对象的需要和教学是否具有艺术性。教学对象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和主体关系的多元化,就可能导致教学过程出现多个教学影响。教学影响的多中心化是指学习对象可以选择接收何种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拒绝接受任何的影响,或者将自身的知识通过多中心的师生关系对他者施加影响,从而模糊、淡化施教者预设的教学影响,出现多个教学影响。这和教学过程的组织结构特征和师生关系密切相关。教学对象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构建教学环境和反应,自身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认知结构与特征,都使社区教育教学过程更成为一个互动的过程,从而淡化了社区教育教学的教育属性。在这里,施教者如何提高自身教学内容的影响水平并将学习对象自身观点、知识的影响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变得十分重要。学习对象适当的自我表达有助于促进个体学习和完善教学目标,过分凸显则很容易造成过程的失控和教学目标的落空。

2 教学过程的泛组织化

社区教育教学及其过程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这不仅表现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多样化,还表现在教师与教学对象的构成、课程内容的组织、评价等诸多方面。在社区工作领域,社区工作手段具备结构导向、集体参与和运用社区资源三个特性,社区工作人员承担社区教育的研究者、倡导者、组织者、联络者、策划者、教师等多种角色。而在教育视域下的社区教育当中,上述角色由不同个体或组织承担,采用不同手段和方法以完成不同目标,甚至彼此缺乏必要的沟通。因此,首先,在社区教育教学的施与主体呈现着松散的组织特性。其次,在教学过程内部,社区教育教学活动的策划、演进、评价、反思,都没有固定的可遵循的模式和路径。这一过程包括的要素主要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各个要素有不同的选择,且相互之间呈现网状交叉结构。再次,在教学活动之间,不同的教学活动有不同的目的,由不同的组织者和教师组织进行,缺乏必要的彼此关联性,这与学校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异质性。因此,在社区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不足和缺乏支撑条件时,社区教育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3 主体关系的扁平化结构

主体关系可以分为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扁平化结构主要是指主体间关系去中心化。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认知水平会影响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寻找与自己气质类似的人进行模仿的倾向,行为具有选择性。因此,在社区教育教学中就可能使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任何一个个体都更可能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而影响其他个体行为的选择,或者倾向于选择其他个体的行为,教师的权威在社区教育教学进一步趋向消解。其原因在于,首先,社区教育的教学对象多为社区内心理和生理都已成熟和社会化的个体,其原有的知识储备与结构、社会化过程、对新事物的认知和对学习的自我选择,都影响着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选择。这种选择不是以施教者扮演的角色和权威为前提,而是从自我认知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可能将施教者对其自身施加的影响的过程转化为自身对其他个体施加影响的过程,原有关于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和主体概念及其关系进一步变得模糊和难以辨别。其次,由于教师的来源和构成的影响,作为施教者的教师由于缺乏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深入研究,其自身权威和组织、主导教学过程的可能性进一步削减,从而导致主体关系出现多中心化。

三、社区教育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的一般原理,即反映着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专门特点和规律性,并且作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方向的基本的指导原理,是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和主要规律的体现。相对来说,社区教育教学没有独有的教学原则,但部分原则相较其他教学形态更适合于社区教育教学。它包括教育目标与内容的适切性原则、教学手段的艺术性原则、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原则。

1 教学目标与内容的适切性原则

满足学习对象的迫切需要是社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因此,社区教育教学首先必须遵循适切性原则。适切性原则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选取的针对性;二是发展的阶段性。整合施教者与教学对象的目标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因为社区教育不具有强制性,同时学习者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发性,社区教育和教学随时可能被终止。因此,首先满足教学对象的需要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并且要考虑如何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取必须满足学习对象的现实需要,这一点比其他任何一种教学都显得更为重要。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一方面主动构建环境与反应,同时其自身的认知水平会影响个体的学习和模仿质量。这就不仅要求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具有针对性,同时还要求它必须符合学习对象学习和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因此,适切性原则包含教育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和发展的阶段性两个方面。

2 教学手段的艺术性原则

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教学理论、杜威的五环节教学等其他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社区教育教学的发展实践。艺术性原则成为社区教育选择教学手段的主要原则。这一原则建立在学习对象对是否参与学习、选择吸收学习内容、以自我喜好作出评价等方面的高度自主的基础上。实践也表明,社区教育教学效果的缺失与采取的教学手段直接关联。社区教育教学对象的特征决定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表达自身的主体性和意见,在与教师和其他个体的交往过程中更易于表现出自我实践的趋向。多个个体的自我实践便会造成教学影响上的冲突和淡化,因此,如何将学习对象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目标和内容上便成为考验施教者教学能力的重大课题。要实现教学的艺术性,就要求施教者必须明了社区教育的教学目标、生存处境、教学对象特征以及教学内容的属性,从而将教学过程发展成为一种体验和创造的活动过程。

3 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原则

概括起来社区教育教学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活动和生活实践。社区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应体现灵活性原则,这主要是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加强各种组织形式间的综合运用。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是社区教育教学保持活力的重要保障。只有教学组织者明晰各种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其实践环境,有计划地组织推进,并制定充分的救济和应急措施,才能保障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总结

社区教育教学的研究应该成为社区教育的新的并且是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在本土化情境下,对如何发现和实践社区教育教学特点和规律应该进行充分的研究。本文试图简要分析教学过程的本质,指出教学过程部分结构,并尝试提出部分教学原则,以期能对社区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有一定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厉以贤,社区教育的理念团,教育研究,1999(3),

[2]金辉,论社区教育的概念界说及其方法[J],上海教育情报,1994(4),

[3]顾东辉, “社区教育”的概念构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7),

[4]黄云龙,关于社区教育本质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9(7),

[5]侯怀银,张宏波,“社会教育”解读[J],教育学报,2007(8),

社区教育概论篇3

关键词:教育制度;成人终身教育;全面发展

成人终身教育理念是发端于20世纪初,并在80年代后开始在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付诸实践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它是指教育系统为个人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机会,使其进行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教育理念的引入和确立,对我国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应采取各种有利的措施实现成人终身教育。

一、成人终身教育理念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成人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和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从国外来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闲暇教育思想就具有现代成人终身教育思想的萌芽。文艺复兴时期成人教育活动和理论的大规模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成人终身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初步确立。英国1919年颁布的(成人教育报告建议书),提出了“成人教育是永远的民众需要,又是公民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具有普遍性和终生性”的观点,这是对成人终身教育最早的概念性表述。此后,成人终身教育开始逐步成为世界教育界一个显赫的概念和理念。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明确提出应当把各种教育统一起来,将教育看成是真正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耶克斯利在本书中实际上已初步确立了终身教育的本质含义,同时也提出了成人终身教育理论架构的初步设想。之后,成人终身教育思想进一步发展,1944年的英国教育法实质上已对终身教育思想有所体现。成人终身教育思想的萌芽随后在法国、瑞典等国家得到进一步传播。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发表了(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直接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并且对终身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标志着终身教育概念的正式提出和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此后,成人终身教育思想开始在世界各国的教育领域流行并发展成为一和世界性的教育思潮。

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成人终身教育理论和实践趋于完善。1967年联合国文化合作委员会提出把成人终身教育作为其在教育方面全部工作的指导性观念,并就成人终身教育问题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著作,对推动成人终身教育的理论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确定1970年为国际教育年并把成人终身教育作为国际教育年的重要目标提了出来,标志着成人终身教育的研究已从纯粹理论层面的研究向实践和政策面面转化,这对于推动成人终身教育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20世纪70年代初期,成人终身教育理论迅猛发展,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有关成人终身教育的著作和论文。这些著作和论文的发表,大大推动了成人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建设,为成人终身教育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成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成人终身教育实践发展的重要基础。1976年,美国通过了《终身学习法》,1990年日本颁布了《终身学习振兴法》,从法律上规范和促进了成人终身教育实践的发展。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明确指出“终身教育的概念是进入21世纪的关键所在”,“今后,整个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而每一类知识都能影响和丰富其他知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发表,标志着成人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也标志着成人终身教育思潮和理念开始向主流的教育指导思想发展和变化,使成人终身教育成为各种国际新教育思潮、理念等产生的重要前提和背景。

就我国而言,成人终身教育思想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过终身教育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就是指教育对象不分类别,自然也包括不同年龄的人。孔子所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就明显反映了他的“终身教育”思想。北齐的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勉学篇》中说:“幼而学者,如日月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就是勉励人们要“终身学习”。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建立后,在教育政策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终身教育的概念,是在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之中。该《纲要》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强调发展成人教育。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了在教育法律中终身教育的地位,“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999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并提出了“2010年我国要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的改革目标。2001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确定了在今后5年及更长一段时间内“逐步形成大众化、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再次强调,要“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这表明,党和国家已经把构建成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新世纪国家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成人终身教育制度的确立及其深远影响探析

1.成人终身教育制度确立的必要性

成人终身教育体系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世界各国之所以重视成人终身教育思想,就是因为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过程不断变革,从而导致劳动的交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同时,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许多传统职业消失,新的职业不断涌现,一个人不可能终生从事一种工作,如果不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学习,就很难适应现代生产发展的需要。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使人类更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发展与责任。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因而人类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行终身教育,就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终身教育不只限定于学校教育,而是包括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切教育形式。教育的内容已经不限于传授和储存知识,而是要努力寻求获取知识的办法。终身教育的教学过程正在发生变化,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受到更多的重视,学习过程正趋向于现代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也由权威性地传授现存知识,转变为侧重于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学习环境,推动和鼓励学生学习、评价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成人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体现这种思想的教育体系就是终身教育体系,它贯穿于人的一生。普通中小学教育是为终身教育学习打基础的教育,而普通高等教育则是一种专业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专门人才要适应科技不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不断学习,因此,普通高等学校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要以终身教育思想来设计课程和学习。

要使整个教育系统都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必须改革现行教育制度,促进各级各类学校的衔接和转换。成人终身教育思想是要使每一个人都能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因此,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给毕业生以继续学习的出路和机会,教育结构的多样化是必然的。只有实行教育结构的多样化,才能满足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要求,才能适应不同学生不同的要求。要使各级各类学校能够相互贯通、相互转换,我们的教育体系就必须适应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不断变化的要求。当前,要积极研究促进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和贯通的措施。

2.成人终身教育制度确立的深远影响

成人终身教育制度的确立,对于推动整个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上所述,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关于国家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规定,确立了终身教育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在当代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发展和形成的现代终身教育思想,有了全新的、丰富的内涵。

成人终身教育不再是自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而是一个被各国政府当作一个政策目标加以肯定和实施的教育方针,是强制性和高度自主性相统一的教育制度。因为“就整个社会而言,强迫人们去接受继续教育是保证他们能够获得本专业领域最新知识成果的途径之一;就专业工业者个人而言,支持赞同这种强制性继续教育也就向社会表明了他们对自己竞争力的关注。”

成人终身教育思想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强调教育是连续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终身教育思想期望一个人在一生成长的各个阶段,都能安全坤、充分地发挥和表现自己的潜能。它形成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独立概念,并且用现代化大生产的视野来审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这是现代成人终身教育思想的显著特点。

成人终身教育尤其是从业人员的教育,直接与劳动力市场及其变化相联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成人终身教育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开发人力资源,不断使人力资源增值,加强对各级各类劳动者的智力能力的培养和培训,以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无庸置疑的是,无论是在工业还是在农业方面,现代技术的压力都使那些懂技术、有知识的人占据了优势。因此,无论是雇主还是雇员,都希望通过教育不断更新和充实自身的智能结构和技能素质,以便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上保持优势。

成人终身教育是一个丰富得多和涉及面广泛得多的概念。“它是教育方法的一个全新的观点和解释,甚至从更高的层次上来说,它是人类命运的全新观点和解释,它用为征服自我而进行的不懈斗争的教育概念,替代了那种使自己产生虚假安全感的教育概念。”“正是教育的这一概念,将会使人们能够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实质精神方面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如1974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研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所指出的:“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而这种需要正随着使个人分裂的日益严重的紧张状态而逐渐增加。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成人终身教育是生存的概念,是对教育的本质在认识上的回归,是极为科学的论断。成人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深化了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尤其是空前地深化了对成人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当代,“终身教育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新的教育范畴,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教育观念,也是教育制度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还将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使用和维护的权益。”

三、实现成人终身教育的措施选择

1.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建立社区学习网络

社区教育是实现成人终身教育的切入点。构建一个终身教育、全民学习的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区教育有其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开发社会和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发展起以社区学院或社区文化中心为核心,依托图书馆、博物馆、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学校、电影院等的社区教育资源体系,并最大限度吸纳社区外资源,使各种教育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建立起社区学习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教育形式可以有课堂文化补习、专业讲座、展览、讲演、讨论等,也可以有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还可以是音乐、艺术、戏剧欣赏等。不论何种形式,都要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适合社区居民的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需要,使人们可以参与、可以学习、也可以创造。在保障学习资源质量的前提下,努力突出区域和地方特色,使终身教育成为民主的多样的学习过程。

2.远程教育是成人终身教育的另一重要途径.

电信业的迅速发展和网络普及为中国的网络教育提供了坚定的基础。许多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数码港,许多地区也有了更快的互连网介入模式,宽带网络的介入,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人采取网络这种方式来接受教育。所以,同志指出“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据,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国政府要加大通讯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的投入、建设开放式教育学习中心。为社会成员提供良好的虚拟学习环境,提供更丰富的网络学习内容和服务,使网络教育成为成人终身教育的最佳途径。

3.发挥高等教育在成人终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要为成人接受终身教育提供便利的服务。大学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技术教育学院,大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为全社会的终身教育者提供学习的场所、途径和知识来源;全方位开展社会培训,利用自身的优势,为终身教育者及时提供新知识、新技能、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终身教育体系是落实终身教育思想的手段和保障终身学习的制度结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没有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将是纸上谈兵,终身学习更无制度保障;没有人人参与终身教育的先决条件和社会基础,终身教育体系将是空中楼阁,终身教育的思想更是海市蜃楼。

社区教育概论篇4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047-02

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课方案要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程成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程。《概论》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目的是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知识[1]。但是在实践中,不少高等学院的《概论》课教师都反映这门课程很不好上,一方面是学生不喜欢听,上课干啥的都有;另一方面就是逃课的学生多,常常会出现一个教室里只有区区几个学生的情况。而学生也普遍反映《概论》课枯燥乏味,没有意义,远不如专业课实用。这不可避免地造成老师上课有畏难情绪,不愿担任授课任务;学生上课有完任务心理,靠点名保证上课人数。这样势必使《概论》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无论是高校管理者还是《概论》课主讲老师,都应该充分认识《概论》课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重要性,深刻反思《概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生们不喜欢《概论》课的原因,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动《概论》课成为大学生们喜爱的课程。

一、大学生不喜欢上《概论》课的原因

通过各种媒介报道以及与不同高校的《概论》课老师交流发现,不少高校大学生们不太喜欢上《概论》课。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笔者在2006年接受《概论》课教学任务时曾在大学生中进行过一次比较深入的调研,结果发现有大约90%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应该提高理论素质”,有将近70%的大学生认为《概论》课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都是有帮助”的,而只有不到20%的大学生认为纯粹不喜欢《概论》课。通过文献检索,笔者也发现其他老师也有相关的调研,情况也大致差不多,也就是大学生们并不是一味不喜欢《概论》课,那么我们就要认真分析了,既然据大多数大学生都不反对《概论》课,而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学生们不爱上《概论》课呢?为此笔者多次深入学生,和学生座谈,交朋友,发现学生们不喜欢《概论》课的主要原因是不喜欢当前《概论》课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2]。我们现在的《概论》课理论教育意味太浓,内容相对抽象,与当前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实际有比较大的偏离,这些都使大学生们觉得《概论》课比较远离自己;再加上教育手段和方法枯燥乏味,对这些追求新鲜刺激的大学生们缺少吸引力。

二、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充分认识《概论》课的重要性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作为高校《概论》专业课教师,必须自身要先充分认识《概论》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重要性。《概论》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教师对学生讲述《概论》,那么教师首先就必须相信马克思主义,如果教师自己都不相信马克思主义,课堂上是一套,课后又是另外一套,那么学生又怎么能够去相信教师的理论。作为高校《概论》课教师,不但要相信马克思主义,还要充分认识到《概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是社会主义大学,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大学的本质特征,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概论》课能够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且培养熟练运用这些理论分析、解释我们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大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使当代大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这些具有丰富科学知识的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

三、上好《概论》课的主要途径

1.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是前提。《概论》课是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无论是理论性,还是政治性都是非常强。因此《概论》课教师授课和其他教师授课不同,不能阐述教师的一家之言。授课内容既要全面准确,还要理论的正确性,不能模模糊糊[4]。由于笔者在高校长期讲授《概论》,也是一名党员,我用了好几年时间系统学习了《选集》、《邓小平文选》、《文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等著作。出于对伟人的敬佩,我系统阅读了大量关于著作,特别是我把的108首诗词全部背过,并把每一首诗词的背景故事都详熟于胸,成了诗词的传承者。唐山电视台专门邀请我主讲诗词故事。同时我还坚持每天准时收看《新闻联播》,从中摘取与讲课有关的内容补充教学,使《概论》课能紧跟当前形势,具有时代气息。

2.丰富教学内容是保证。大学生们之所以不喜欢《概论》课,教学内容上“高而空”是一个主要因素。实际上《概论》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在教学中不能拘泥于教材,应该密切联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开拓创新。《概论》课绝对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以及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这就为我们改革教学内容开创了无尽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把宏观的思想政治转化成微观的要点,让学生在切近生活的一个个鲜活的微观现象中掌握理论知识要点。《概论》课教学内容要注入现实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如贫富差距问题,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的现实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引导大学生调研社会热点问题,并撰写调研报告,向政府“建言”。笔者自己就积极参与唐山市组织的献计献策活动,所撰写的报告多次获得金奖和银奖,这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3.改革教学方法是关键。即便是有非常好的内容,僵化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不喜欢上课的原因之一。我们必须改变以前单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积极采用情景体验法、案例教学法、实践参与教学法等当代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并广泛采用多媒体计数等现代教学手段。我们有不少优秀影视作品,如《开天辟地》、《南昌起义》、《长征》、《开国大典》、《》、《孙中山》、《在1925》、《共和国主席刘少奇》、《邓小平》等,在讲到相关内容时候可以组织大学生们观看,就中国人民对两大国情的历史认识过程,对两条道路的历史选择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历史过程展开讨论。笔者还组织学生背诵诗词,每节课我都用五六分钟自己先背诵两首诗词,并向学生简单介绍背景知识,要求学生用一周的时间背熟。并定期组织诗词朗诵比赛,学生们热情很高。

4.强化实践教学是抓手。《概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把实践作为推动《概论》教学的强有力抓手[5]。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许多学校不能组织实践考察活动,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笔者所在学校领导很重视《概论》教学实践活动,每年都会组织几次考察实践活动。主要结合学校所在地唐山市的区域实际和产业发展,考察曹妃甸工业区,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考察山区经济,了解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巨大落差――环京津贫困带;对于考察活动,大学们的兴致非常高。在考察前老师就组织学生就考察的目的、要求、背景进行详尽的说明,并要求学生分组或者个人就考察实践的某一问题撰写对策分析报告。考察结束后学生们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展开讨论,撰写报告。由于考察活动影响很大,不少还没有上《概论》的年级纷纷找老师打听能不能提前上《概论》课。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孟宜林,黄旺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3).

[3]杨兰.高校概论课从教学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的路径探索[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3).

[4]王辉.高职院校“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4).

[5]朱伟.关于高职思想政治概论课问题式教学操作实效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33).

社区教育概论篇5

论文关键词:航海院校;《概论》;教学改革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党和政府历来重视这一课程建设。2005年初,、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05方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教材编写、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教师队伍建设等都提出了新思路、新举措,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后文简称《概论》)是航海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教育课,也是航海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主干课程。《概论》所包含的内容是航海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既有政治素养又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航海人才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一、《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义

《概论》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既比较系统、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又把这一进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分析与总结,比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进展。

在新世纪新时期新形势的大背景之下,作为航海院校《概论》课程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改革考试考核方式,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更好地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要既能突出反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又能突出反映党的十六大以来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让大学生真正了解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真正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为国家和航海事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强化师资建设,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一)积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是《概论》课程教育教学的根本。面对新阶段的新变化新情况,提高《概论》课程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在新世纪新形势下编写、出版的“05方案”新教材《概论》被纳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以“工程”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作,而且是一本教材、全国通用。《概论》涵盖了原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内容广泛,综合性强,集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与应用性于一体。因此,《概论》课程教学对任课老师的要求也比以往大大提高。

首先,要提高《概论》教师任职资格的准入门槛。《概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员,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等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成果的实践者。在政治条件方面原则上要求《概论》老师必须是中共党员(粤教工委思[2006]4号文指出:新进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是中共党员,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或其他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经培训合格后再上岗)。另外,还要从思想品德、学历学位、教学科研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等个人素养方面提出明确的准入条件,德才兼备,德育优先。

其次,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全国高校已经或正在对《概论》教师进行了分批次的相关培训工作。作为航海院校,除了要继续加大上岗培训、脱产进修、在职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力度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原则上还应要求《概论》教师能参加船员适任证书的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兼任学生班主任、中队长(或辅导员)等。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能很好地将航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也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航海类人才。

最后,学校重视,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教育部教社政[2005]5号文件要求:高等学校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学校要有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校长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校宣传、教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等部门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要改善和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待遇。目前,航海院校基本上都已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作为学校的二级单位独立设置,直属学校党委领导。广东省在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常的行政事业经费的同时,还要求各高校从收缴学费中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2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有了中央和省、厅以及学校的高度重视,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主干课程,《概论》课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自然也就有了坚实可靠的保障,免除了后顾之忧,教师可以安心、静心和精心于教学与科研,为提高《概论》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二)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高等航海院校是培养高素质航运人才的重要基地,航运业的特殊性和高等航海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等航海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特点。由于《概论》课程的理论性、政治性、专业性、教育性,加上航海院校专业的国际性、国防性和行业特色鲜明性,因此对《概论》课程教师的要求自然非同一般专业教师。

转变观念,从传统的“满堂灌输式”纯理论教育教学向“以生为本”转变,引导、培养航海院校学子爱党爱国爱海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存在一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1)重课堂,轻课外。传统教学大多着重于课堂四十五分钟的讲授,而忽视了主教室外广阔的第二乃至第三课堂,局限于文本思想政治教育。(2)重灌输,轻反馈。多数满足于课本知识的单纯传授或讲解,忽视学生的各种诉求和困惑,难以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教学计划中普遍只有理论教学与考核,忽视了更重要的实践教学与教学实践,有的学校即使有实践教学安排,也是敷衍了事,或以写见闻感受之类论文来凑合,以应付检查评估,完全没有挖掘、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导致理论与实践互相脱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开创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与学生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叠加,而是师生平等交流对话、共同参与教学过程,教学相长,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发挥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要注重主体间的作用,强调师生间的合作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生活中共生共长。面对新形势下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概论》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现代素质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概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社团、协会、生活园区、校园BBS和社会实践基地等第二、第三课堂,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拓宽和延伸《概论》教育教学的时空领域,注重社会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在师生互动中、在实践教学中真正“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创新方法,从传统的单纯课堂讲授向综合运用现代科技进行课堂内外的全方位、多途径、宽平台立体网络式教育教学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方法显得不太适应和有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注重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着力探索运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和表现方式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概论》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相长,在备课的时候可以精心制作一些ppt,将相关章节的数据或图片、表格甚至是比较典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存储起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适时地展示给学生,并做好详尽的讲解。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pFr在高校课堂上的日益普及,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起了很大作用。比如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章可以把我国伟大的航海史与灿烂的航海文化穿插到课堂教学之中,航海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蓝色文明与红色教育相渗透,海洋观教育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贯通,这样图、文、声并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改进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综合利用网络传媒,建立《概论》课程学习网、班级QQ群或mSn以及个人博客等平台与学生互动沟通,交流学习,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有效为学生答疑解惑,真正达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

总之,航海院校《概论》教师必须而且应当在以下几方面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具有感召力;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具有凝聚力;平易近人,关爱学生,具有亲和力;宽严相济,责任笃行,具有向心力。

三、创新《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航海院校《概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航海院校专业特色鲜明,基本都是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航海教育和培训必须符合《StCw78/95公约》和国家海事局规定的质量要求,专业操作性强。进入新世纪,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走向深化完善。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16号文件),明确把“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作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实践育人作出了全面部署。2005年2月1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和工作原则,把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和参观访问等纳入实践活动内容,着力于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和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总体格局。

实践教学必须注重实效,要努力形成突显专业化方向、强化知识化实践、优化课程化建设、促进基地化运作、实现项目化管理的新模式。首先,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必修课必须列入《概论》课程教学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年度综合考评、推优评先的依据之一,使得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全校学生的普遍欢迎,成为学生锻炼成长提高就业能力的有效方式,鼓励大学生深入灾区、革命老区、基层以及生产一线,让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能够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国计民生,深化社会实践的真正内涵和教育意义。其次,《概论》专任教师可以与其他系部的专业教师合作指导学生,把实践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有机结合起来,让《概论》课实践教学回归生活、回归社会。有条件的航海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海洋博物馆、港口码头、革命博物馆、改革开放成就展览馆、红色示范教育点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实在在接受海洋观、价值观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概论》课程理论教学来源于实践,用之于实践,有利于增强《概论》课程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最后,教师自身必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航海院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作为《概论》教师必须严格按照半军事化管理制度要求自己,从我做起,言传身教;航海教育是双证教育,学生既要参加学校考试并取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还要参加国家举行的统一考试并获取船员适任证书。因此,《概论》教师应非常熟悉船员适任证书考试流程和具体要求,了解轮船码头和远洋运输公司对船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以便在平时教学中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部分教师2008年暑假参与学校《校友风采录》的采集编写工作,奔赴祖国各地采访,与众多校友面对面交流访谈,既对校友的成长与成功有了深入细致的把握,又了解到企事业单位对航海院校毕业生的迫切需求和较高期望。一方面,访谈对教师自身来说就是一个向校友向社会学习的难得机遇,有机会还可以请他们回母校作报告,把优秀校友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这种学习心得与体会以及校友们的成功之路融入《概论》课教学,就能转化为在校大学生的激励与动力,增强了《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生动性和鲜活性。

四、改革《概论》课考试考核方式

社区教育概论篇6

>>社区国际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高专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研究国际化背景下的西部金融发展国际化背景下的交往发展教育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社区学院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程与演进路径西安城市国际化社区建设的Swot分析国际化背景下护理英语教学新探国际化背景下物流规范发展对策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化进程国际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发展国际化背景下的教育本土化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定位研究基于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危机和出路分析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独立学院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国际化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改革初探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职英语评价体系浅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②城市学概论:257.

③社区行动研习会手册:13.

④构建生活美——中外城市生活方式比较:256.

⑤珠江三角洲城市文化论:179-180.

参考文献

[1][加]夫莱迪瑞卡.宝登,詹妮弗.李瑞,克莱尔.荣宝著.社区行动研习会手册.企业管理出版社:13.

[2]黄志云.珠江三角洲城市文化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179-180.

社区教育概论篇7

一、成人教育的本源问题——什么是成人

成人教育的本源或是核心问题是成人,从表面上看,成人应该是一个内涵清晰的概念,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梳理一下学界的研究,就会发现对成人的定义,有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等多种表述,学科不同导致其定义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学科从各自的角度对成人这个本源问题进行了学术性的界定,从其各自的学科视野出发,这些定义均具备一定的合理及可接受性。然而,众所周知,成人这个日常使用的概念不仅仅是个学术性词汇,更是人们日常沟通及理解的名词,因此,在理论及实践上,必须对其有个准确的认知。

笔者以为,当各个学科为同一概念出现分歧之时,借助于法律的认知不失为一条出路,因为所有的法律规定是在综合考虑社会各个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权威性的判断,这个判断基本上可以适用于社会的各个场合。考察一下各国的法律规范,我们发现用年龄作为分界点来描述成人与未成年人,尽管这个数字可能会因为各国国情、民情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几乎相差不大。我国的法律也是如此规范的,用18岁作为一个分界点,未满18岁即为未成年人,已满18岁即为成人。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规范中,规定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未经其监护人同意,不得留守。但到了18周岁之后,这个限制就没有了,按照宪法等法律规范,此时成人就享有广泛的社会权利与公民权利且可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比如,选举权、担任公职的权利、参与国家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开办企业的权利等。这样,我们平常所讲的成人,即是对已成年人的一种简称。因此,本文所研究的成人,排除其他各个学科纷繁复杂的说法,只是将年龄作为判断成人与未成年人的标准,即年满18岁即为成人,未满18岁就是未成年人。至于某些个体的心智发育程度、身体发育程度、经济能否自给,均不应该成为干扰这个界定的理由。

二、成人教育的本质——成人教育是什么

所谓本质指的是物体本身的形态、最初的形式,换言之,也就是指某个事物的根本属性。按照亚里士多德关于本质的定义,第一,本质是某个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属性,决定一个事物成为一个特定事物的原因,这种属于是某个事物特定拥有的,因此,本质具有内在属性,具有一定的客观实在性。第二,本质还是一个关系概念,是一个事物与另外一个事物相互比较的结果,任何事物的本质不能脱离其他事物的存在。第三,本质是决定事物性质的根本属性,其必然要区别于事物的一般属性,这个意义上看,本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第四,任何事物的本质是同类事物的定义的一部分,如何给某个事物下定义,如此,就可以看出其某类物的定义。因此,如果我们要认识成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就必须遵循上述亚里士多德关于本质的内涵及概念。

“成人教育是什么?”这是一个典型的西方式追问。因为在中国传统学问中,对一个概念并不下定义,而是通过比喻的方式来描述。比如,在老庄哲学中,谈到“道”这个概念的时候,采取了大量的比喻或寓言,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这样对“道”的定义权利就在于读者,读者根据自己的领悟,就能悟出其概念。相反的,西方学者在阐明一个问题的时候,第一步就是给这个概念下定义,阐明“某个事物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将将世界分为第一实体(个别事物或个人)和第二实体(种属或类型),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在一个由“是”构成的句子中,第一实体是不能被界定为第二实体的,只有第二实体才能被确定为第一实体,换言之,不能说“人是某个人”,只能说“某个人是人”。故此,在“是”的句式中,前后两项并不是对等关系。

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论述,我们先分析“什么是成人教育”与“成人教育是什么”到底有何区别。在第一个问题中,成人教育是宾语,也就是说成人教育此时是个一般性的抽象概念,需要回答的是“有哪些个别化的东西(教育类型)是属于成人教育这个范畴之中”;第二个问题中的成人教育是主语,此时成人教育是“个别化”的概念,其需要用一般性的概念来对其进行描述,也就是要给成人教育这个主语下定义,需要回答成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因此,两个问题的区别就一目了然:前者是认识论问题,涉及成人教育的范畴或外延;后者是本体论问题,涉及成人教育的内涵。

如此,平常我们所讲的“成人教育”这个概念,基本上是属于“什么是成人教育”这个问题,是讲成人教育的范畴,尽管在很多时候是以“成人教育是什么”的句式出现的,实际上回答的是“什么是成人教育”。这样我们需要回答的是个别化的成人教育,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思维,表明社会个体对成人教育的理解,而不是一个严格的定义。当我们开始考虑“成人教育是什么”的时候,才是真正要给成人教育下定义之时。因此,确定“成人教育是什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了解成人教育的上位概念,即教育是什么。

从学术史上看,中外学者均从不同的视角来诠释着教育的含义,用不同的方式去理解教育。有的研究者从教育现象出发,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有的研究者从教育目的或功能出发,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活动;有的人从教育内容的视角,认为教育是传递经验及知识的活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据不完全统计,关于教育的定义,在笔者有限的知识视野中,大概有70多种。此外,在定义教育的时候,与研究者所处的时代及社会环境紧密相关,每一个定义均有可取之处。我们应该在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来正确认知教育及教育的本质。当前我国学术界对教育研究的话语体系有三种,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流派、中国传统哲学流派以及西方哲学话语研究。不管哪个流派,其对教育本质的研究均有其优长。

从一定意义上看,教育是一种贴近人类生活及接近人本质的获胜,其本质接近人的本质。为何如此?因为只有人、只有人的特点活动才能够传递知识、经验与技能,并且将这种知识、经验与技能通过某种“符号”的形式加以表达出来,进而成为系统的思想与稳定的文化系统。当这种思想与文化体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之间薪火相传的时候,对人的心智、性格就能够产生塑造性的影响,此时教育就产生了。换言之,只有当人类开始认识到教育,将教育作为自身行动的时候,人类才能够真正脱离其动物性,才能够成为真正文明人。

现在,我们可以给成人教育这个概念下个定义。按照逻辑学的理论,下定义的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也是最能揭示其内涵的方法是,先找出需要被定义概念的“属”,然后再找到被定义概念同一个“属”下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种差”,最终按照“被定义的概念=种差+属”的公式进行定义。如此,我们就可以套用成人教育了。被定义概念是“成人教育”,种差是“年龄达到18周岁的人”,属就是“实施促进社会个体发展与完善,促使人生完善丰盈的社会活动”。

按照这个上述公式,成人教育的定义就可以表述为成人教育是对年龄超过18周岁的人实施的有助于其发展与完善,促使其人生丰盈的社会活动”。仔细分析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结构其本质属性。第一,成人教育的对象是已满18周岁的成年人。由此,我们可以断言,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类型与形式,只要是教育对象的年龄超过18周岁,均应该是成人教育(当然也有个别例外),这是成人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属性。第二,成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使人的主体性发展与完善。如此,成人教育是通过成人的自我学习及帮助学习,获得自我发展的知识、经验及技能更新,将人作为主体来看待,这是成人教育区别于为成年人教育的根本。第三,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帮助成年人取得丰盈的人生。如此,说明成人教育具有发展性,是为了成年人的自由、充分发展,帮助其实现自身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这是成人教育的本质追求。

三、成人教育的范畴一什么是成人教育

从哲学意义上看,范畴是人对认知客体的一种概括性的表述,指的是客体的范围、包含的领域。那么,成人教育的范畴是什么,我们必须从终身教育这一视野来进行认知与分析。从终身教育的角度看,每个人除了在青少年儿童时期所受教育,绝大部分的时候所受的教育均可称之为成人教育。在这样漫长的岁月里,凡是在此阶段能够提供成人的文化程度、素质修养、职业技能、兴趣爱好的各种正规及非正规的教育活动均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

由此,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判断。第一,成人教育是由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组成。学历教育是一种学识性教育,是社会对个体受教育程度的一种认可,任何人要从事某种职业均需要一定的学历认可;而非学历教育则是一种提高自我、促进自我自由发展的教育类型,其形式是多样的,并不是社会对个体的学识认可方式。第二,成人的学历教育是由初等、中等及髙等学历教育组成。初等学历教育是代替成人个体失去的基础教育,是一种替代式的教育;中等学历教育是为那些不曾受过完整中等教育的人实施的一种补充式的学历教育或职业教育;高等学历教育是为成人达到社会学识认可提供的一种深造教育。第三,成人的非学历教育主要由政府主导式教育、市场调节型教育及个体的自我教育组成。具体而言,当前所推行的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及各种类型的扫盲教育均是政府主导式的,这些教育要求政府发挥公权力作用,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而各种职业资格、技能提升、知识更新、岗位培训等各种教育,则由市场主导,属于市场调节型的。健康教育、闲暇教育等是社会个体为了追求自我发展与生活、精神质量提升的教育,属于个体自我教育,主动权完全交给个体自己。

行文至此,成人教育的范畴已然清晰,但是也有人会感慨,用如此简单的方式来概括某个事物的范畴会过于表面。确实如此,对成人教育范畴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还必须从更深层次以及其本质上去把握和范畴。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与其共生共见相关概念的关系上去分析,对成人教育而言,其共生共见的概念就是未成年人教育。

社区教育概论篇8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婴儿家长;儿童保健

健康教育是使公共卫生体制不断得到完善的重要内容,还是儿童保健工作的关键。随着婴儿活动能力的日趋增加,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与外界感染源相接触[1]。所以,此时期内对婴儿的保健与教育可以直接影响着以后的成长。本研究中主要在社区中应用新型健康教育手段,对于婴儿家长参加儿童保健工作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探讨与分析,获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我社区居住的120位婴儿家长,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人。其中男性婴儿家长为42人,女性婴儿家长为78人,其年龄为25~33岁,平均为(27.2±4.1)岁。所有婴儿中,男性婴儿为65人,女性婴儿为55人,其年龄为2个月~17.5个月,平均为(7.8±2.1)个月。两组家长与婴儿在性别以及年龄等方面进行比较都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2]。

1.2方法对照组:对婴儿家长实施传统教育宣传,即在社区中粘贴相关的宣传画,且定期的制作板报,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向婴儿家长灌输疫苗防疫的重要性以及接种疫苗所需的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前提下,对婴儿家长实施新型教育宣传,①对社区中实施健康知识宣传者进行统一的、全面的与系统的培训,其培训内容主要为接种疫苗所需的注意事项、具体实施手段、调查问卷发放与儿童健康知识等;②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对婴儿生长发育情况、母乳喂养的必要性、接种疫苗的关键性、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儿童营养均衡指导、接种疫苗前后所需的注意事项体积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等进行监测;③健康教育形式往往根据婴儿家长的职业、年龄与文化程度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例如,在社区中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与粘贴宣传画的信息传播方式,抑或者是一对一的对婴儿家长实施儿童保健指导的教育方式等[3]。

1.3统计学方法本组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注:SpSS17.0)进行研究,其中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分别行x2、t进行检验。当p

2结果

两组中的婴儿家长在经过健康教育宣传以后,观察组婴儿家长掌握健康知识的概率为91.5%,而对照组婴儿家长掌握健康知识的概率为56.5%,观察组要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儿童处在婴儿期时,其有着较快的生长发育速度,随着婴儿活动能力的日趋增加以及各方面能力日趋增强,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与外界感染源相接触。所以,在此时期,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卫生保健,对于儿童健康成长具备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掌握保健知识的程度,则直接影响着儿童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主要在社区中应用新型健康教育手段,对于婴儿家长参加儿童保健工作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探讨与分析,获得了显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组中的婴儿家长在经过健康教育宣传以后,观察组婴儿家长掌握健康知识的概率为91.5%,而对照组婴儿家长掌握健康知识的概率为56.5%,观察组要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社区中,对婴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宣传,既可以使婴儿家长更加充分的儿童健康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还可以使接种疫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袁浩实,兰毅芳,章淑兰,等.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2009(1):64-65.

[2]罗永哲,王玉梅,张文远,等.社区保健服务提高城市婴儿母乳喂养率的尝试[J].河北医药,2009,70(9):22-25.

[3]沈茜,万顺蓉.健康教育在转化厌食儿童过程中的效果评价[a].四川省营养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1,35(21)∶86-89.

社区教育概论篇9

关键词: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教育教学;发展

一、维果茨基及其“最近发展区”理论简介

(一)维果茨基的简介

维果茨基(LevVygotsky1896~1934)是前苏联建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先驱,被认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维果茨基一生著述甚丰,达186种,他的研究涉及心理科学的众多领域,其中在智力发展与儿童思维的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有:提出了关于人的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学说”(culture-historytheory),提出了教学与智力发展关系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了系统的和自觉的学习理论以及儿童思维与语言发展的新理论。美国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S.托尔明在1978年9月的《纽约评论》上发表《心理学界的莫扎特》一文,盛赞维果茨基。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为其专著《认知心理学》俄文版所撰写的前言中真诚地指出:“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从事认知过程研究的每一位心理学家都应该承认维果茨基的著作对自己的巨大影响。”维果茨基理论的影响波及全世界,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出现了维果茨基研究热。在中国,1998年10月“全国维果茨基研究会”的成立则标志着我国学者对维果茨基理论成果的重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其思想遗产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维果茨基理论在教育中最重要的运用莫过于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在他去世20年之后受到各国教育心理学家的关注,日益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而享誉世界,对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背景及其涵义

1.“最近发展区”理论背景

关于教学与发展关系的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教育发展观把教育与发展看作两个互不相干的过程。以詹姆士和桑代克为代表的教育发展观将教育和发展等同起来,认为教育即是发展。以考夫卡为代表的教育发展观折中了以上两种观点,认为教育可走在发展前面,并对发展可起到促进作用。在这一观点中,教育在发展中的作用扩大了,并承认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这与前面两种观点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可是它仍然没有阐释清楚这种相互作用是如何发生的。

经过分析以上三种教育发展理论的合理成分和不合理部分之后,苏联心理科学的奠基人及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创始人维果茨基(1896―1934)在1931年-1932年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与发展关系观点,也就是“最近发展区”,用于阐明教学与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

2.“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涵义

最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ZpD)是维果茨基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存在个别差异和情境差异,即不同个体之间,最近发展区有所不同;在不同情境中,同一个体也可能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发展水平是一个变动的“区段”。维果茨基还由此提出了“教学最佳期”这一概念,并指出传统的教学定向于儿童思维已经成熟的特征,处于教学的最低界限,好的教学应该处于“教学最佳期”(即最低教学界限与最高教学界限之间的期限),而“教学最佳期”是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最近发展区作为一种可能性不是唯一的亦不是统一的,而是因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以及心理发展内容而各异的。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育的影响和应用

维果茨基首先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引入心理学和教育学并对此作了最基础的精辟的阐述。维果茨基的追随者们把它运用到各国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一)研究者在维果茨基搭建支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所提出的教学模式。“支架”一词原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布鲁纳用以形象地说明一种教学的模式: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支架式教学”包括三个环节:(1)预热(etudes)。这是教学的开始阶段,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可能获得的工具。(2)探索(exploration)。教师先为学生确立目标,让学生探索尝试,教师会对探索的方向加以控制。此时教师可以给以学生启发引导,可以做演示,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也可给学生反馈等,但要逐步增加问题的探索性成分,逐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3)独立探索(excursion)。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方向和问题,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进行探索。这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探索不同的问题。

(二)教学主张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

“交互式教学”(reciprocalteaching)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提出的一种旨在改善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自我监控技能的教学方法。它以语言功能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也被称为交际法,或功能-意念法。它强调语言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提供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交互式教学包含如下成分:(1)示范和模仿做小结、提问等有效的学习策略;(2)逐渐把教师的角色让位给学生,支持学生的创意性观点和做法;(3)对学生的参与给予表扬和具体的反馈。它以小组讨论为典型特征,以策略学习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在没有教师支持的条件下能够独立学习为最终目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创立启发了他的追随者们,使他们在实践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从而创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学习与交往的情境。

(三)维果茨基的理论对于自主学习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这里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新课改背景下相对于“被动学习”及“机械学习”而言学生在无他人监督情境下而采取的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自己来衡量自己的潜在学习能力要比老师去了解其最近发展区容易得多,学习者发掘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可更好地促进其学习,他们可根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更好地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且在实施学习计划中及时发现不适,不断反思、调整、修改和完善,不断回顾自身已达的能力水平,直到发现适合自己的最有效学习方法,重新制定出新的学习任务,最终挖掘出自己的发展潜能。

(四)维果茨基的理论在情境理论及其教学模式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徒式学习者”,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任何学习都是处在一定社会或有实际意义的背景下,包括学习者原有经验、所处的社会文化系统、课堂中与教师和同伴的相互作用等多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旁观者逐渐过渡到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社会互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五)对学习能力的动态评估

西方流行的智力测量在“最近发展区”提出之前是静态的,只是依据儿童能否独立完成问题来确定儿童的发展可能性。维果茨基认为这样的智力测量只是测量了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而忽略了智力发展的过程和潜力。最近发展区概念引入教育领域之后,改变了了解儿童学习准备性的观念和方法,把儿童的潜在水平和现实水平之间的距离(即最近发展区的“宽度”)作为评价对象。因此,对儿童学习能力的充分了解必须在动态的“过程”中评价。最近发展区理论促进了对儿童学习能力的动态评估,激励了这一方向研究的深化。

(六)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当前教学改革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展教学观。

根据这一观点,教学的本质就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其全面发展。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恰好与之相似。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合作活动,它们是永远不能被定为“教”给某个人。它适合学习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自己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指导、激励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将个体与社会、教学与发展、外部与内部、现在与将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突出了认知发展的社会性、发展方向的多样性、教学对发展的促进、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这些远见卓识对很多学科领域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对我国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理论到实践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水平,把握其最近发展区,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活动,它们是永远不能被“教”给某个人的。它适于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自己的理解。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赋予因材施教以新的内涵

无论古今,人们对因材施教的最本质的解读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施行相应的教育”。而当我们通过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来透视传统的因材施教观时,就会发现建立新型因材施教观之必要,在维果茨基看来,仅仅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教育是保守、落后的,学习依赖于发展,但是发展并不依赖于学习。有效的教学远远地走在发展的前面,应该超前于发展并引导发展。

(三)注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问题解决中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习观。

“问题解决”历来就是学习与教学理论流派所关注的重要课题,在维果茨基看来,学习应当被融入对日常不断产生的矛盾冲突的解决中;而教学则应当为学生提供重新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

近年来,教学与课程改革中,基于“最近发展区”这一基本思想,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问题解决中探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问题解决的深层理解,从而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研究表明:这一教学方式不仅引发了学生对不同类型学习的迁移,增强了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创立启发了他的追随者们,使他们在实践中设计了各种各样教学活动,从而创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学习与交往的情景,促进有效教学。维果茨基(1962)认为,参与者应该共同地解决问题以达到认知发展。而计算机可以提出问题并激励学生为达到他们潜在的认知发展而努力。可以预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的日渐到来,“网上交往”必将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利用计算机为学生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式交往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则有待于我们去不断地探讨。

四、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新发展与评析

“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在现代变得越来越广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儿童教育,还应用于青少年甚至是整个人的生命过程,如:语言最近发展区、音乐最近发展区、人际交往最近发展区等等。现在,“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多元的体系,让其在现代社会中更有生命力,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开拓,赋予它更多更新的意义。

同时应清醒认识到,虽然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育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它的光芒并不能掩盖其缺点与不足,首先,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解释性的。米勒指出了最近发展区的两个主要缺点,一是最近发展区仅仅提供了这一区域的宽度信息,在对两个儿童进行比较时并没有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或目前发展水平做出精确说明,而这些却是非常重要的。二是最近发展区这个区域测量起来也有困难,也就是最近发展区的潜在水平不能被概念化,更不用说被测量,只能称之为一种个体的能力。其次,最近发展区理论尚不足以单独构成一个完整的、令人满意的教育理论。适切的教学理论不仅必须提出发展与学习的个体过程,而且必须揭示他们发生的社会环境。

尽管最近发展区理论有些缺点与不足,毕竟瑕不掩瑜,它激起了许多发展和认知心理学家的兴趣,在教育学领域已经融合了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包括智力测验、记忆与问题解决等。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学、学习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见解独到而深刻,不仅启发了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建构,而且影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涉及到了诸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发展观等一系列观念的变革与突破,为当代的教育改革注入了勃勃生机,孕育了一系列独特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佘双好.毕生发展与教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吴庆麟.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丁家永.现代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黄希庭,陈传锋,陈红.高师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6]余祖伟.高师公共课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

[7]唐芳贵,皮修平.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模式创新[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

[8]余益兵,葛明贵.世纪之交的中国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计量学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

[9]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社区教育概论篇10

代码 专业名称 类别 考试时间 主考院校

10月23日 10月24日

8:30-11:00 14:00-16:30 8:30-11:00 14:00-16:30

020103 财税 专 00064纳税检查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 山东经济学院

00066货币银行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0105 金融 专 00075证券投资与管理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 山东经济学院

00066货币银行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0109 国际贸易 专 00088基础英语 00076国际金融 00090国际贸易实务(一) 00092中国对外贸易 烟台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 专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00148国际企业管理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海洋大学

04729大学语文

020203 会计 专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43经济法概论(财) 山东经济学院

00156成本会计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0206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专 00172房地产经营管理 00122房地产评估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69房地产法 聊城大学

00173房地产金融 00170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04729大学语文

020207 市场营销 专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 山东大学

00853广告学(二)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0211 饭店管理 专 00199中外民俗 00189旅游与饭店会计 00182公共关系学 00202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 山东大学

00201饭店餐饮管理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0228 物流管理 专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372国际物流导论 青岛大学

05362物流英语

020231 劳动和社会保障 专 03312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3320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 山东轻工业学院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0258 企业管理 专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55企业会计学 07522运营管理 山东轻工业学院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山东经济学院

020265 采购与供应管理 专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山东财政学院

05362物流英语

030202 社会工作与管理 专 00275社会问题 00273社会工作实务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聊城大学

00274社会政策与法规 03350社会研究方法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30301 行政管理 专 00012英语(一)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3350社会研究方法 00312政治学概论 山东师范大学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3349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63管理心理学 04729大学语文

040101 学前教育 专 00012英语(一) 0038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0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山东师范大学

00386幼儿文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395科学.技术.社会

0038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04729大学语文

040103 小学教育 专 00409美育基础 00407小学教育心理学 00408小学科学教育 00395科学.技术.社会 山东师范大学

00410小学语文教学论 00411小学数学教学论 00412小学班主任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40106 教育管理 专 00012英语(一) 00429教育学(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31心理学 山东教育学院

00448学校管理学 00444教育政策学 04729大学语文 00446现代教育管理技术

050102 秘书 专 00163管理心理学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0182公共关系学 00509机关管理 山东师范大学

00345秘书学概论 00346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00514外国秘书工作概况 曲阜师范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50214 外贸英语 专 00596英语阅读(二) 00597英语写作基础 00794综合英语(一) 聊城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50303 公共关系 专 00643公关心理学 00644公关礼仪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 鲁东大学

00646公共关系写作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647公关语言

00853广告学(二)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50405 室内设计 专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山东轻工学院

04729大学语文

050406 视觉传达设计 专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山东轻工学院

04729大学语文

080306 机电一体化工程 专 00012英语(一) 02159工程力学(一) 02236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02232电工技术基础 山东大学

02230机械制造 02195数控技术及应用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237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

04729大学语文

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专 00012英语(一)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198线性代数 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山东大学

02142数据结构导论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4732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080704 电子技术 专 00012英语(一) 02346电视技术 02198线性代数 02277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曲阜师范大学

02269电工原理 02348电子测量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342非线性电子电路 04729大学语文

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 专 02400建筑施工(一) 00170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02396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02398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山东建筑大学

02387工程测量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81310 营养、食品与健康 专 05745人体营养 05743基础营养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741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 山东大学

05747临床医学总论 05748疾病的营养防治 04729大学语文 05750食品卫生法规与监督

05744食品加工与保藏

082207 计算机信息管理 专 00012英语(一)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山东大学

04754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04729大学语文

030111 律师 专 00922经济法原理与实务 00262法律文书写作 00921商法原理与实务 00917民法原理与实务 烟台大学

00918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0112 法律 专 00242民法学 00223中国法制史 00243民事诉讼法学 00244经济法概论 山东大学

00261行政法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50114 汉语言文学 专 00529文学概论(一) 00429教育学(一) 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031心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

00536古代汉语 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 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0207 英语 专 00596英语阅读(二) 00597英语写作基础 00794综合英语(一) 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50208 日语 专 00606基础日语(二) 00844日语阅读(二)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608日本国概况 山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

07128日语写作基础 04729大学语文

050308 新闻学 专 00012英语(一) 00654新闻采访写作 00853广告学(二) 00656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山东大学

00655报纸编辑 00657新闻心理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0104 财税 本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68外国财政 0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山东经济学院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71社会保障概论 山东财政学院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0106 金融 本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76国际金融 00077金融市场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山东经济学院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山东大学

020110 国际贸易 本 00100国际运输与保险 00101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山东经济学院青岛大学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02世界市场行情 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0121 调查与分析 本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42计量经济学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山东经济学院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0155 文化产业 本 04123外国文化导论 04127文化市场与营销 00853广告学(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山东师范大学

04129人类文明史 04137民俗文化 04122文化产业与管理 04135会展产业概论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本 00067财务管理学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4企业管理咨询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山东大学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国海洋大学

020204 会计 本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9高级财务会计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山东经济学院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烟台大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0208 市场营销 本 00186国际商务谈判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山东大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山东经济学院

020210 旅游管理 本 00199中外民俗 00200客源国概况 0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

06011旅游学概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0216 电子商务 本 00798商务交流 11291网络金融学 00090国际贸易实务(一) 00896电子商务概论 青岛大学

07031物流管理概论 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 山东理工大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0218 人力资源管理 本 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青岛大学

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091薪酬管理 山东轻工业学院

020222 物业管理 本 05398住宅建筑与居住区规划设计 00122房地产评估 06730土地资源资产管理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青岛大学

11287物业管理会计 05565物业管理法规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山东经济学院

020229 物流管理 本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43经济法概论(财) 青岛大学

0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0232 劳动和社会保障 本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3325劳动关系学 03322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山东轻工业学院

03323劳动经济学  03326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0259 企业管理 本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5126技术创新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0282 采购与供应管理 本 0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山东财政学院

030107 经济法学 本 00865证券法 00863企业法 00254海商法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青岛大学山东经济学院

05678金融法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0203 社会工作与管理 本 00278社会统计学 00279团体社会工作 00281社区社会工作 00287发展社会学 山东师范大学

00286福利经济学 00300社会福利服务 00285中国福利思想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0302 行政管理学 本 00067财务管理学 00319行政组织理论 00182公共关系学 00322中国行政史 山东大学

00320领导科学 00316西方政治制度 0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 山东师范大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0102 学前教育 本 00401学前比较教育 00400幼儿园课程论 00399学前游戏论 00403家庭教育学 山东师范大学临沂师范学院

05939教育科学方法论(一)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0107 教育管理 本 0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 00451教育经济学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山东教育学院鲁东大学

040110 心理健康教育 本 00643公关心理学 02047社会心理学(二) 06057生理心理学 02108实验心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

06058学校心理学 06056心理学史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104 秘书学 本 00320领导科学 00261行政法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526秘书参谋职能概论 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218 商务英语 本 00600高级英语 00796商务英语 00947国际商务管理学 00603英语写作 山东财政学院

00896电子商务概论 曲阜师范大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302 广告学 本 00639广播电视广告 00640平面广告设计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244经济法概论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

00662新闻事业管理 00641中外广告史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432 室内设计 本 05424现代设计史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山东轻工业学院

050433 视觉传达设计 本 05424现代设计史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山东轻工业学院

050450 电脑艺术设计 本 05424现代设计史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山东轻工业学院青岛科技大学

0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本 02194工程经济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0420物理(工) 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

02241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本 02331数据结构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4737C++程序设计 02333软件工程 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

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0705 电子工程 本 02194工程经济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2306自动控制理论(二) 00420物理(工) 曲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

02356数字信号处理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0708 计算机通信工程 本 02331数据结构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2338光纤通信原理 00420物理(工) 北京邮电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02373计算机通信网 02369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0709 计算机网络 本 02331数据结构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2379计算机网络管理 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 山东大学山东财政学院

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3141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80806 建筑工程 本 02440混凝土结构设计 03347流体力学 02198线性代数 00420物理(工)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

06087工程项目管理 02404工程地质及土力学 02447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

02448建筑结构试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2208 计算机信息管理 本 0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3173软件开发工具 02376信息系统开发 山东大学

02142数据结构导论 04737C++程序设计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山东经济学院

090403 畜牧兽医 本 0279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02794动物遗传育种学 02799兽医临床医学 02797家畜饲养管理学 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大学

02796畜牧业经济管理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00705 社区护理学 本 03627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03626社区康复护理 00182公共关系学 03628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山东大学

03699护理学研究(二) 03005护理教育导论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0106 法律 本 00230合同法 00227公司法 00263外国法制史 00169房地产法 山东大学青岛大学

05678金融法 00257票据法 05680婚姻家庭法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262法律文书写作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0108 律师 本 00230合同法 00227公司法 00229证据法学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政学院

05678金融法 00993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 00924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 00925公证与基层法律服务实务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105 汉语言文学 本 00540外国文学史 00813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541语言学概论 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201 英语 本 00600高级英语 00830现代语言学 00603英语写作 山东大学烟台大学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202 日语 本 00012英语(一) 00611日语句法篇章法 00601日语翻译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青岛大学鲁东大学

00610高级日语(二)

050305 新闻学 本 00529文学概论(一) 00659新闻摄影 00182公共关系学 00244经济法概论 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00662新闻事业管理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312政治学概论

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限制报考专业

020118 餐饮管理 专 00977餐饮业法规 00982餐饮服务 00978烹饪工艺学(二)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限济南青岛东营威海报考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30403 公安管理 专 00359保卫学 00354公安学基础理论 00356公安管理学 00358刑事侦查学 山东警察学院

00361公安法规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限公安、武警在职人员

050407 音乐教育 专 00721基本乐理 00429教育学(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31心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限济南考生报考

04729大学语文

050211 朝鲜语 专 00849朝鲜语阅读 00627朝鲜语基础(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631朝鲜语语法 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限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聊城

04729大学语文

080301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专 10718机械制造工艺基础 10726数控机床与编程(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825机械基础 青岛科技大学

05875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限劳动技校在校生报考

10723流体传动与控制

080602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 02652自动控制原理 04549微机原理及应用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10764电工原理(一) 青岛科技大学

10738工厂电气设备控制 限劳动技校在校生报考

100701 护理学 专 02901病理学 02903药理学(一) 02113医学心理学 03001外科护理学(一) 山东大学潍坊医学院限卫生系统在职人员

02996护理伦理学 02998内科护理学(一) 03002妇产科护理学(一)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100703 中医护理学 专 03014中医护理基础 03015中医内科护理学 02113医学心理学 03017中医妇科护理学 山东大学限卫生系统在职人员

03016中医外科护理学 03019中医骨伤科护理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018中医儿科护理学

04729大学语文

100801 药学 专 02535有机化学(三) 03023药物化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026药理学(二) 山东大学潍坊医学院限医药系统在职人员

03033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 03024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技术 04729大学语文 03031药物分析

100803 中药学 专 02535有机化学(三) 03037药用植物学 03044中药药剂学 02932方剂学(二) 山东中医药大学限医药系统在职人员

03038中药化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046中药药理学

100901 卫生事业管理 专 00308临床医学概论 02867卫生统计学 00182公共关系学 02881预防医学(一)(含流行病学) 山东大学潍坊医学院限从事卫生管理在职人员

03055卫生事业管理(一) 02910医学伦理学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大学语文

020119 餐饮管理 本 00989国外饮食文化 00986中国饮食文化 00987餐饮美学 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烟台大学限济南青岛东营威海报考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0401 公安管理 本 00372公安信息学 00235犯罪学(一) 00860公安行政诉讼 00373涉外警务概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限公安系统在职人员

04729大学语文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408 音乐教育 本 00734中外音乐欣赏 00733音乐分析与创作 11427歌曲作法(二)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山东师范大学限济南考生报考

050223 韩国语 本 00012英语(一) 01111高级韩国语 01115韩国文学史与文学作品选读 01112韩国语概论 青岛大学烟台大学限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聊城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00702 护理学 本 03006护理管理学 03008护理学研究 03005护理教育导论 03010妇产科护理学(二) 潍坊医学院青岛大学限卫生系统在职人员